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十篇

时间:2023-09-25 18:15:55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庄规划;公众参与

引言: “公众参与”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社会,逐步由城市社会问题、种族问题以及“反文化”运动等引入到城市规划领域,并最终成为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城乡规划制度的重要决策机制[1]。综观各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从“田园城市”阶段的城乡融合发展,到新时期的城乡协调发展,村庄规划始终被视为城乡协调的有机载体,体现了立足现实、尊重主体的人本规划思想。美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城市主义促使蔓延的郊区化发展向紧凑的社区式建设转变,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性村庄建设工作:一方面成立了独立的专项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政策制度以控制高质量农田非农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增强社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种控制与疏导相结合的策略模式是基于社区主体需求的有效牵引,推动社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德国实施的村庄更新计划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人口发展为核心,先由基层政府根据居民意见和现状提出更新申请,再由工作组进行调研、评价、居民访谈,制定指导大纲,最后才是更新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基于村庄居民意愿的自适应性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村庄规划过程充分表达了对主体需求的尊重,体现出两个核心价值取向:“安居”和“乐业”。从新农村建设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我国对村庄规划的探索日趋多样化,传统与现代有机糅合思想、城乡融合模式、循环经济、生态低碳、有机疏散等理念等创新性的理念和技术层出不穷。也有学者认为基础设施是村庄规划的重中之重,着眼于村庄基础设施协同化的创新性设计。但相关研究成果多偏重“创新”,对规划建设的“初衷”少有深度思考。“创新”固然是契机,但村庄规划立足之根本却在“主体”,即活动于其间的利益个体或者群体。新型城镇化提出“以人为本”的战略核心,体现在村庄规划和建设中便是实现主体的“安居乐业”,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村庄规划的价值取向是殊途同归的。相对于城市规划,村庄具有 “人少”、“人熟”以及“人和”的特点,提供了“自下而上“规划方法试验的有力条件。本文试图结合西方先进经验,探索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公众参与村庄规划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一、双向互动式村庄规划模型(TPTB )

我国目前的村庄规划方法属于“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规划过程中,政府是主要决策者,规划技术人员是政府意志融合入规划方案的操作者,而规划的实际服务主体――居民却反而成为规划无关者。这显然是违背当前社会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和人本精神要求的,需要基层主体参与机制的构建。但要将基层居民这个数量庞大,性质多元的复杂群体纳入到规划决策过程并不容易,需要科学的方法框架的设计和架构。我国当前体制背景决定了“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无法完全改变,同时整体层面的战略决策也需要基于上层意志和宏观视角的政策导控。由此,本文借鉴主体协同理论,设计构建了“双向互动式村庄规划模型Town Planning Model Based on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Top and Bottom(TPTB )”,通过主体需求感知与意愿表达机制的揭示,创建上层决策控制与基层意志体现的沟通平台,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所谓TPTB模型,即结合“自上而下”的决策控制与“自下而上”的表达沟通机制。其中“自上而下”的决策控制是技术人员所熟悉的,而“自下而上”的沟通机制却是在村庄规划中达成实质性公众参与的极大挑战。该模型中沟通上层和基层的通道是主体需求和意愿表达平台,即能够有效反映基层主体对村庄规划方案意向和偏好的方法体系组织与架构。

二、案例实践――东台市五烈镇村庄布局规划

(一)案例区概况。五烈镇地处东台市域西北隅,属苏北江淮冲积平原,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镇域户籍总人口为7.58万人,现状行政村共35个,包括189个自然村点。镇域总面积约117.51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11.94 km2,人均村庄建设用地225.3 m2/人。根据国家及江苏省相关政策要求,村庄空间建设以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手段,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引导分散的居民点稳妥地逐步向城规划居民点集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政府意志主导下的最初规划方案是村庄居民点高度集中,到规划期末合并为九个集中居住点。这显然是有悖于实际发展规律的,可操作性不强的。因此,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进行公众参与的TPTB规划模型试验。

(二)TPTB模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困境。(1) 基层主体数量庞大,需求多样。公众参与的引入使得村庄规划需要考虑、平衡的因素大大增多,冲突、矛盾协调处置的难度将远胜从前。面对参与程度的不断扩张,各方参与主体的权益诉求不断增强,增加了决策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规划决策效率。进而可能由于参与各方期望值和最后规划结果之间的巨大落差,进而导致公众对参与失去信心。(2)基层主体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 具备一定的规划知识是规划设计人员与居民有效交流的基础。但村庄规划的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对于接受专业性较强的规划知识的能力和兴趣都很有限。一方面规划专业知识本身比较复杂,短时间内难以完全理解;另一方面,村民自身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村庄规划。因此,如何能让基层主体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是TPTB模型实施要破解的困境之一。 (3)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国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工作中的问题积弊已久,公众参与规划早就流于形式而非注重实际。在这样一个充满公共信任危机的背景下,公众对参与规划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信任,在规划过程中很难调动村民主动参与规划讨论,即使参与也是出于应付心理。这种状况将使试验结果失去原本的价值。

(三)困境破解策略与措施。(1)“权益”角度的切实宣传。信任危机一旦出现,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的政府意志主导的规划模式使公众对意志表达失去了信心,变成了沉默者。公众的沉默又进一步导致了政府主导程度和宽度的加深。要破解这个恶性循环,就需要通过“权益”的明确来恢复基层主体对意志表达的信心。只有明确了公众权益范围,并予以政策性的保障,才能让公众不再沉默,恢复对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政府才能更加明确公众意志表达的范围和程度,由此形成良性循环。(2 )“精英”的选拔与培训。主体数量较多,文化素养与思想水平良莠不齐,在规划过程中,要兼顾每个个体的意见和需求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精英”选拨。“精英”是指基层主体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由少数个体,主要特征包括:①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③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④具有较高威望或者较好人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精英”是政府、规划人员与基层主体沟通的重要纽带。(3) 基层主体心理的实验性调查。根据实地调查和主体需求规划设计多种方案,然后把每种方案量化成可以选择的设计细则,以问卷的形式发给村民,由其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进行选择,最后统计评价得出最优方案。村民通过“心理实验”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规划设计人员通过引导、转化、提炼编制方案设计细则。

(四)试验过程。在规划工作开始之前,首先是权益的明确,由政府政策性文件,规定基层主体的权益范围,恢复公众参与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宣传和“精英”人员的选拔与培训。然后进入公众参与的方案设计阶段,并最终形成四种方案。对其进行量化设计,提炼成设计细则(表1),做成调查问卷。由于人力和物力限制,最终采取住户代表的形式填写了问卷,即每村随机抽取10户,由规划人员上门访谈,完成问卷的填写。最终进行统计和评价(表2),得出最优方案。

结论:村镇空间特征同时具有地域文化传承的复杂性和人文社会关系的简单性,更有利于TPTB规划模型的实验;在TPTB规划模型的应用关键在于基层主体参与积极性的调动,所以只有明确上层和基层各自的“权益” 界限,才能确保村镇规划过程中基层主体地位的体现;有效的“基层主体参与”的规划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居民自身文化素养和主体意识,而且为政府掌握公众需求、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洵.新时期福建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探索及实践[J].规划师,2013(1):57-60.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篇2

一、河间市推进李庄示范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河间市委认为,推进新民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广大农民盼望已久的美好愿景。对此,他们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措施,成立领导小组推进新民居建设,加大领导力度督办示范村工程。

1、深入调研,反复比选,把“四有”作为选址定村的标准。河间市把选址作为推进示范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组织精干力量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对全市615个村进行摸底,反复对比,多方论证,最终确定米各庄镇李庄村为新民居示范村。李庄村距离米各庄镇1.5公里,共有1712人,467户,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建房区面积0.82平方公里。选择李庄村作为示范村,是因为这个村具备“四有”标准:一是有过硬班子。全村30名党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比较强。党支部书记马增社是河北奥丰工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领头雁,多次捐资建设村内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是一个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村干部。二是有经济实力。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汽车配件和保温材料成了李庄村的特色产业,全村93%的家庭经营工商业,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11家。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三是有集中联片的空地。由于村民比较富裕,投资建房的欲望比较强,有的到城市买楼房,有的到村边建新房,而村庄中心存留了大量的破旧民宅,这些民房大都无人居住,与此相邻还有一片坟地,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建设新民居示范村可以和“空心村”改造很好地结合起来。四是有科学长远的规划。2005年,村投资10万元,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2005年被河间市评为文明生态村。几年来,村里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新民房和公共设施,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正好与村庄第一期规划相衔接。

2、因势利导,算账比较,把“节地、节能、抗震”的规划图变为施工图。新民居一次性投入较高,每户主体造价13万元,比自建房增加3到5万元成本,因此,有的农民对新民居不够认同。对此,他们着眼于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民算了“四笔账”。一是算全局账——节地。按李庄村现在规划的样板房计算,单体占地189平方米,加上街道、中心绿地,单体平均占地O.55亩。全村467户需占地256.8亩,最多不过300亩,而目前,李庄村占地1009亩,村庄三期建设规划全部实现后,可节省土地709亩。节省的土地,按规划用于建设公园、公共设施和村庄绿化,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二是算长远账——省钱。农村现有民房一般居住周期为20至30年,每代人都要翻建一次。而样板房建设采用CL建筑体系、中空玻璃、地板采暖、沼气池、太阳能等新型节能材料,居住周期至少100年,无需重复建设。从长远看,农民的生活实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生活质量得到空前提高,既经济又实用。三是算眼前账——省心。政府为村民有计划、有组织地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监理,保质保量,居住放心。而村民自己建造新房,需要一年时间,既费尽精力,又耽误生产经营。四是算安全账——放心。新民居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提高了房屋抗震标准。房屋外墙和坡顶使用CL体系,取代了传统的粘土砖瓦,比农民自建房至少提高2—3个抗震等级,能防御7至8级地震。通过算账比较,村民对新民居的认可程度大大提高,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不少村民高兴地说,“新民居就是新生活,一次性投入,几代人受益。”许多没有参加一期工程的村民,急着找村干部参加二期样板房建设工程,日前,二期工程巳列入议事日程。

3、开门设计,集中民智,把农民最满意的户型方案挑选出来、设计出来。为推动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健康发展,省直有关部门下发了《燕赵新民居》图集,收录了100套新民居户型设计方案。为让村民挑出最满意的户型,隹上最舒适的房子,设计方案须得到最大多数村民的认同。他们抓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为村民讲解图集。对于大多数没有专业知识的村民,看图集好似看“天书”。对此,市建设局的专业技术干部一边展示效果图,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每一套方案的设计理念、居室结构和实用性能。他们为村民当“翻译”,不厌其烦地释疑解惑。农民在与专家的真诚互动中,接受了科学的住宅设计理念。二是让村民选定方案。在专业技术人员详细讲解的基础上,利用“排除法”进行初选。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愿,从100套方案中初选了9套户型方案。之后,他们又组织60户村民详细对比9套方案,通过投票,选定了其中两套户型作为示范村的户型设计方案。三是按村民意愿修改。聘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按村民意见对这两套户型方案进行了局部修改。增添了车库,满足了车主的愿望;一楼增添了土炕,满足了北方人爱睡热炕头的习惯。考虑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建筑材料上,提供了CL建筑体系、砼砌块保温处理两种设计方案,供村民选择。同时,他们根据村民的反映,把原来的坟地规划成了中心花园绿地。经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几经专家修改,示范区内的样板房布局为联排独院式,统一供水电暖,达到了设计规范、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点突出的要求,满足了不同层次村民的需要。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充分采纳了村民的意见,充分尊重了农民的生活习惯,方案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赞誉,为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出实招,用良策,把拆迁可能引发的矛盾化解在萌芽。拆房难,迁坟更难,要做到和谐拆迁更是难上加难。对此,他们动真情、出实招、用良策,破解了拆迁难题。一是针对迁坟问题,建设全村公墓。由于风俗传统,李庄村中央存有400多个坟头,其中,样板房规划区内就有300多个,这些坟头分属村中的几个大姓家族。为了节约耕地、保证工期,党支部研究决定,将村外一块80亩的荒滩地作为村公墓,统一组织、统一迁坟;规定三代以上的祖辈不再保留坟头;为每个坟主提供一个迁坟用的简易木箱。得知这一消息后,村民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建新民居跟自己没关系不愿迁,有的认为迁祖坟会坏风水不能迁,还有的认为要自选坟地、自选“吉日”不能说迁就迁。对此,村干部分头行动,千方百计做通了村里几名德高望重的老人的工作,取得了几位族长的支持,由各族长做本家族的工作。同时,党支部书记马增社第一个将祖坟迁到公墓,在他的感召下全村党员先后将自家祖坟迁进了公墓。为了防止个别村民听信风水先生的“吉言”,延误工期,马增社又找到当地知名的风水先生,对他动之以情、晓以利害,希望他能顾全大局,做正面工作。风水先生被马书记的真情所动,当即表示全力配合。按当地风俗,许多村民在迁坟时都要请这位风水先生算一算黄道吉日,风水先生都把时间选在了预定的时间之内,保证了拆迁工期。二是针对拆房问题,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新民居规划区内有70户旧房需要拆迁,而回迁只有60户。对此,村“两委”研究决定,房主自行拆除旧房,村里以每平方米25元的价格回购地皮;鼓励和引导村民进行房屋调换或差价补偿。经过村干部反复协调和民间协商,不能回迁户与回迁户签订了房屋置换或补偿协议;村委会与拆迁户逐一签订了拆迁协议。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仅用15天时间,就拆迁了规划区内的300多间房屋、300多个坟头,清理平整27588平方米土地,没有出现一起矛盾纠纷。4月16日李庄村如期举行了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开工奠基仪式。

二、对推进新民居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要把政府推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李庄村的实践我们感到,一方面,广大农村已经具备了新民居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强烈

的愿望,只要我们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就能够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到新民居建设上来,就能够用新民居建设这个抓手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建设新民居的新材料、新能源、新技

术,对于传统的农村住房建设又是一场革命,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束缚,新生事物在初始阶段往往不被农民群众认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推动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各地各部

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新民居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消除模糊认识,加大推动力度。要克服等待观望思想,早谋划、早启动、让农民早受益;要克服要政策、要资金的思想,积极主动、以我为主地加以推进;要克服畏难情绪,和农民群众掰着指头算一算账,与传统民房反复比较,把新民居节地、节能、抗震的好处讲清楚,提高他们对新民居的认知程度,增强参加新民居建设的自觉性。要切实加强对示范村示范户的帮助指导,积极协调解决示范单位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示范村示范户的好做法,边建设、边示范,边推广,推动面上整

体工作的开展。

第二,要把尊重农民意愿渗透到新民居建设的各个环节。李庄村的实践说明,要把新民居建设这件好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必须强调,农民是新民居的主人,是新民居建设的主体。选择示范村、示范户时,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让富裕起来的村作示范村,让富裕起来的户作示范户。具备整体推进条件的村,就集中联片建设新民居;暂不具备条件的村,就在规划区内以户为单位建设样板房。拆迁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切实维护好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做到文明拆迁、和谐拆迁。选择户型方案时,既要体现城市现代生活理念,又要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

第三,要把有关资金向示范村示范户倾斜。我们在河间市调研时,干部群众反映,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推高了样板房建设成本。一方面,为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按照规定标准,样板房要使用CL建筑体系、中空玻璃、地板采暖、沼气池、太阳能等,提高了一次性建设成本。一方面,原材料涨价,工时费提高,仅钢材价格就由去年的3600元/吨上涨至5650元/吨,工时费也由去年的50元上涨至80元。由于建设成本大幅增加,造成部分农户经济压力较大。建议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支持新民居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把有关资金向示范村、示范户倾斜,使示范村、示范户按规定标准建设新民居,切实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全省新民居建设。

第四,要把编制村庄规划作为推进新民居建设的龙头。有一个科学长远的村庄建设规划,是李庄村被筛选为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重要条件,也是顺利推进新民居建设的重要基础。据调查,目前全省5万个行政村中,大部分没有村庄建设规划,这已经成为制约推进新民居建设的重大障碍。要把科学规划放在新民居建设的首位,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各级政府要尽快安排资金支持村庄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工作的帮助和指导,为推进新民居建设奠定基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村庄规划;建设;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河北省村庄规划建设的背景

河北省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的城镇化率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远低于北京市和天津市,河北省既有大面积的山区和平原广阔的平原,还有具有生态作用的湿地,通过村庄规划建设促进不同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更为特殊现实意义。河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技术导则,如《河北省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指导意见》、2010年《河北省镇、乡、村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4月《河北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等,2013年4月《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技术导则》在编中,对我省各地村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各地编制的规划成果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不具有操作性和实施性,难以科学指导村庄建设发展。

2、河北村庄规划与建设存在问题

2.1 村庄分类不明确,导致村庄建设方向不明确

当前村庄规划缺少上位规划科学指导,各地编制村庄规划基本依据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镇(乡)总体规划,而上述规划对村庄建设要求较为笼统,有的对村庄发展类别确定牵强,究其原因主要是规划编制未深入调查农村发展情况或根据长官意志确定村庄布点,最终导致村庄规划时依据不足,村庄建设方向不明确。

2.2 规划内容与深度不够,导致规划流于形式

村庄规划内容与深度一直为规划者探讨的对象,由于受规划水平和要求的影响,各地规划编制成果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村庄规划说明书仅十多页,对村庄产业、人口、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住宅建设等内容蜻蜓点水般加以描述,无实质内容,致使规划无法实施;由于规划师不了解当地资源环境、风俗习惯等,有的规划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甚至有的照搬城市模式,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农村,导致农村风貌特色的丧失,容易形成“千村一面”现象。

2.3 注重村庄建设,而忽视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求

部分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区,有相当部分基层政府将村庄建设当成一项任务,而没有结合自身资源、环境、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忽视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是经济建设,片面的将建设核心完全投向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盲从于农村建设的潮流,使得农村建设难以做到有的放矢,难以实现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最终导致新农村建设缺乏经济支撑,各项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2.4 重视新村建设,而忽视村庄的乡土文化传承

由于规划师对村庄调研不深入,难以全面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规划方案往往忽视对村庄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各地在村庄建设时,对村落的乡土文化保护不够,尤其在发展条件较好地区,部分政府为了快速改变农村面貌,往往采取拆老村建新村的模式,抛弃原有道路肌理,易造成乡土文化遗存(物质的、非物质文化遗存)被摧毁、被遗忘的绝境。

2.5 村庄规划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度不高

当前,部分地区村庄规划受城市规划思想影响,往往采取大尺度、大空间的公共建筑,与现有村庄建设格格不入,造成设施的浪费。有的规划不重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认为农村为集体土地,用地条件宽松,可以随意建设的错误判断,直接影响规划成果。

3、新形势下对村庄规划和建设的新思考

3.1 上位规划应明确村庄类型,提出村庄发展要求

以县(市)域为单位,科学编制镇村体系规划,以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条件、耕作半径、设施配套、搬迁成本、城镇化能力等因素,附值给予权重,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打分[2],确定村庄发展条件,明确村庄发展类型。按大类可以分为规划布点村庄即永久保留,非规划布点村庄即远期撤并或自然消亡的村庄;按建设类型可分为原址改造型、异地搬迁型、合并提升型、保护修建型等,提出规划布点村庄建设具体要求,村庄有机更新规划设计与建设设想,非布点村庄采取先过渡后搬迁的思路[3],明确整治目标、整治内容。因此,各地应进一步出台村庄布点实施细则,提出村庄建设的具体要求。

3.2 村庄规划应体现农民主体地位,实现农民全过程参与规划编制

农民是村庄组成要素的创建者,是村庄形成其历史特性的行为主体,他们更是规划实施的受益、责任主体,为此村庄规划与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到规划过程中。为此,在新一轮村庄规划中要扬弃传统村庄规划所涉及到的前期调研、方案编制阶段过程的参与方式,应进一步延伸到对整个方案实施及整个过程的参与信息反馈,可通过宣传工作、农民会议、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农民的想法及诉求,通过规划初步方案、方案改善和深化、方案落实公布等过程,邀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参加,通过对方案讲解以及村民意见反馈,真正做到农民在整个规划编制中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而使规划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3.3 规划要结合村庄实际,避免急功近利

规划应综合考虑村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土地、产业、人文特色等本底条件,全面分析上位规划相关要求和发展优劣势,确定村庄规划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交通组织、绿化景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亟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

规划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一、要突出村庄空间环境特色,即注重村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建筑风貌和经济结构等元素提取,及协调村庄与周边环境关系;二、要尊重村庄传统布局,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大拆大建。应全面分析村庄原有道路格局、建筑肌理、传统街巷空间、村庄边界,规划设计出村庄整体形态及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避免采用照搬城镇的尺度,避免大“体量”建筑随意布置,避免贪大求洋,造成土地不集约利用;三、要突出促进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也是规划题中之义,规划应建立在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挖掘村庄经济发展特色和经济价值。避免盲目移植外来产业,提高本土特色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四、要突出改善农民生活的目标,应本着完善村民亟需的设施入手,同时考虑设施能否依托区域设施和城市设施,单独建设的经济性和经济承受能力。

3.4规划师应与村庄确立长期的技术指导关系

农村规划作为村庄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发挥着龙头作用和统筹作用。村庄规划中需要能深入了解基层情况、擅长进行行政部门和农村基层沟通的“农村社区规划师”[4]。河北省可以借鉴台北、深圳城市“社区规划师”植根基层、双向沟通的工作模式,培养一批有空间规划和农村营造专业理念和经验、有服务农村精神、对当地环境了解及浓厚地域情感的农村规划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当宣传者、反馈者、协调者,确定与服务村庄有长期技术指导关系。同时,可以加大对各县“市”规划室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担起新农村规划的担子,发挥其熟悉当地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建筑肌理,方便与规划对象沟通和技术指导的优势。

3.5 村庄建设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布实施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论哪个地区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由于各地村庄建设和发展差异较大,为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分类指导,根据村庄类型和发展条件,明确各类村庄近期建设项目和建设时序,避免大拆大建行为。当前河北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形式,短期内可以改变村庄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但如何才能形成农村环境整洁的长效机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人认为紧靠上级拨款、帮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增强村庄的自身发展动力,转变传统的靠“输血”思路,增强“造血”功能,因此,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村庄产业的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对村庄发展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万方.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简明实用教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李建伟,李海燕,刘兴昌.层次分析法在迁村并点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4,(9)98-100

[3]毛桂龙,刘扣生.村庄有机更新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2,(5):65-69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篇4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村庄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认真实施一系列惠民工程,村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农民住房条件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村庄布局不合理,土地节约集约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共享度低,农房建设设计档次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村庄建设工作,改变村容村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把解决村庄建设难问题作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以做好规划间的衔接、加快村民居住点规划选址、鼓励适度集中建房、保障农房建设用地、简化审批手续、加大宅基地调整、加强农房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依法处理违章建筑等为重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政策措施。

二、理清思路,明确村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政府统筹、政策引导、群众主体、科学规划、试点先行为基本原则,结合省委省政府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总体要求,有序开展村庄建设,节约集约用地,协同推进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任务: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要求,大力支持村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改善居住条件,引导能够集中成片改造或建设的地方先行启动,让经济条件较好、建房积极性较高的农户率先启动,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展开,确保建设有成效、群众得实惠。

2.具体目标任务:通过试点启动、典型示范、以点扩面,力争到2010年末,全市基本建成10—15个交通便捷、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功能齐全,既富有现代气息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庄建设试点村。到2012年,全市达到村庄建设试点村50个。

(1)各区(县)每年要确定1—3个村庄建设试点村,有条件的区(县)要加快推进。

(2)试点村要编制村庄建设(治理)规划,农房集中点改造或建设户数原则上达到30户以上。

(3)试点村的农房改造建设应符合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统一建筑风格。

(4)各区(县)要抓紧确定并启动第一批试点村的村庄建设,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出成效。

三、突出重点,抓好村庄建设的关键环节

村庄建设要坚持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惠农便民的方针,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房质量和防灾抗灾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房规划建设布局,科学集约土地利用,注重农房风貌设计,规范农房审批程序。

(一)深入调查,摸清底数。各区(县)要立即着手进行农村住房建设及改造调查摸底,重点调查近些年我市重大建设项目需征地拆迁、城镇规划区内需改造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乡镇驻地、交通干道沿线村庄及农户数量,城镇规划区外需要旧村改造、整村迁建、合村并点的村庄及农户数量等内容。要逐村逐户建立农村住房建设档案,为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在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成片推进新农村示范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的目标,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治理)规划。合理确定规划控制区的范围,以及村民居住点建设的数量、选址和规模,协调安排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设施等,实现区域共建共享。凡需异地建设、改造户相对集中、30户以上的村民居住点都应编制村庄规划。要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突显村庄特色、乡土气息和生态保持;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体现山水田园风光;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突出川南民居风格。要强化村庄建设(治理)规划对农房建设的基础性指导地位,积极引导农民在村民居住点集中建房。农房改造和建设必须依据规划有序实施,改变农房建筑形式单调呆板、功能不全、缺乏多样化和地方特色等现象,达到既实用又舒适美观的目的。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各区(县)要尽快确定每年的村庄建设任务和具体的村民居住点,并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定期督查调度,年终检查考核,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区(县)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乡(镇、街道)负责具体抓落实。农民群众既是村庄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又是直接受益者。要把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工作的全过程,激发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村庄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各区(县)建设局每月向市规建局及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市规建局汇总全市情况后报市政府。

(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村庄建设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综合考虑地域、经济条件等差距较大的因素。对具备条件的建房农户,政府主要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对没有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困难群众,积极争取国家危房改造资金予以扶持,鼓励社会捐助、单位帮扶。工作中要结合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旧村改造、整村迁建、合村并点与农户分散自建相结合,严格防止出现两次拆迁,重复建设,造成新的浪费。近期,要以重大建设项目需征地拆迁异地重建、省和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新民居建设以及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以下简称“双挂钩”)等项目实施为重点,迅速启动村庄建设试点村的建设。各区(县)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案,包括建设方式、用地规模、取得建设用地的方式,集中居住农民的户数及人数,分期建设计划、配套设施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投资来源、实施单位等。

(五)加强监管,规范运作。区(县)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对村庄建设管理职责,加强对农房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要认真贯彻《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农房建设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要加强农房设计管理,不断提高农房设计质量和水平。要适时开展农房设计方案竞赛活动,编印并免费发放农房设计方案图集,鼓励农房建设选用市、区(县)建设部门批准的通用图集。要加强农房施工管理,认真执行《建筑法》及建设部《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4〕216号)的相关管理规定。要加强对集中连片农房建设和农户自建房的现场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施工队伍和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确保农房施工质量和安全。要健全乡(镇、街道)农房建设管理机构,调整充实管理队伍,不断提高村庄建设管理水平。

四、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村庄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要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资方式,加大对村庄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现有各部门、各专项的涉农资金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由区(县)统筹协调,按照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的要求,集中用于整村推进的相关项目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金融、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资金扶持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村庄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对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给予积极支持。

1.市政府从2010年起设立村庄建设专项引导资金600万元,各区(县)要相应设立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各地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重点向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中的相对集中建设的试点村倾斜。

2.各区(县)要安排土地出让收益统筹用于相对集中的村庄建设,解决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问题;对“双挂钩”农村居住点土地增值收益,可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部分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因重大建设项目征地需拆迁异地集中建设的村民居住点,要统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

3.要整合发改、国土、交通、农业、水利等各方面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向试点村倾斜,具体由区(县)统筹安排。

4.重大建设项目征地拆迁重建村、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城边村和建制镇驻地村庄进行统一建设改造,用于安置农村居民的住房,按规定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城市规划区外旧村改造、整体迁建和农民自建住房,不收任何费用。

(二)用地支持

按照“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1.要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用地。在规划修编中对城镇、村庄周围的基本农田进行合理调整,为村庄建设和农房建设预留建设用地空间。

2.要积极争取利用好“双挂钩”政策,逐步扩大双挂钩范围和规模,最大限度地改造农村居民点。

3.村集体开展旧村改造节省出来的土地,复垦后由村集体组织管理使用。

五、加强领导,落实村庄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加强村庄建设与农房改造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确定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当前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抓好典型示范,采取先易后难、集中突破、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等方式,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篇5

【关键词】:城乡统筹;乡村规划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c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planning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as a statutory document for guiding rural constructio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the traditional rural planning should be innovative and reform. This paper attempts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context of urban and rural village planning concept and content innovation and comb, with a view to future rural planning work has a certain.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untry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

1.1政策背景

(1)国家层面:《城乡规划法》和统筹城乡战略的实施对乡村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2)浙江省层面:“千万工程”、“中心镇中心村培育”等农村建设工程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3)杭州市层面:新型城乡结构体系对村庄提出更新更高的规划管理要求。

1.2技术背景

(1)国家层面:相关的法规、规章和标准亟需更新与完善

(2)省域层面: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较为宏观,缺乏针对性

(3)市域层面:相关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正在健全

2杭州市乡村规划现状

2.1现状调研

为了解杭州市域范围内乡村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情况,项目组成员与各区、县(市)村镇规划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广泛交流,同时搜集了相关政策文件资料,征求其推荐代表性乡、村庄的建议,项目组按照推荐名单,对杭州市域范围内已编制乡村规划,并且按规划实施较好的乡村进行了抽样调研(具体调研乡村安排如下表)。

2.2杭州市现行乡村规划编制统计分析

(1)萧山区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2)富阳市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3)临安市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4)建德市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5)桐庐县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6)淳安县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7)杭州市域范围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综合各区、县(市)的统计情况,萧山、富阳、桐庐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情况较好,建德、临安、淳安完成情况相对一般。截至2010目前,整个杭州市域范围内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已达到83%,乡规划的编制覆盖率达到92%。乡、村庄规划编制情况总体较好。

3杭州市城乡统筹下村规划面临的问题

3.1村规划编制问题

(1)城市导向的规划思想脱离农村发展实际

(2)规划技术依据不足,缺乏体系化的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体系。

(3)过于着眼近期建设,忽视长远发展。

(4)忽视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

(5)忽视产业发展规划。

(6)忽视乡村风貌的保护与传承。

(7)忽视村庄基层的发展诉求

3.2村规划管理问题

(1)规划基础资料不全,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数据与相关规划。

(2)经费不足造成规划编制任务难以按质保量完成。

(3)规划管理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3.3村规划实施难点

(1)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实施乡村规划,尚有困难。

(2)乡村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困难。

(3)乡村规划管理薄弱。

4完善村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4.1规划理念的转变及地方制度的保障

(1)乡、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2)改变观念,引导乡村与城市走差别化的协调发展道路。

(3)转换规划视角,从区域层面统筹配置乡村空间资源。

(4)充实规划基础,建立和完善乡村规划的法规和标准体系。

4.2规划体系的融合

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可将乡村规划的上位规划体系按照空间范围和行政建制的管理要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县(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建议将县(市)域整体纳入规划研究范围。

第二层次为乡(镇)域规划,该层次规划应强化乡(镇)域村庄体系规划的相关内容。

4.3公众参与的渗透

应加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主导、深入地了解村情民意,同时村庄规划在编制阶段应采取方案公示、集中讨论等方式,让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话语权和决定权。

4.4管理策略的落实

乡村规划的实施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简单依赖于政府和市场这两大传统主体,而是需要由村集体和村民的一致行动来解决。因此,理想的乡村规划实施机制应该是:引导村民通过公开、民主的方式,真正表达自身需求;规划师对村民的需求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研究,形成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结合政府公共财政状况和农村社区力量执行,最终推动村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善。

5结语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篇6

去年5月,省建设厅在肇庆市德庆县召开了全省村庄整治现场会,时隔近一年后再次召开全省村庄整治现场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全省村庄整治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对我省继续推进村庄整治作出部署。这次会议在湛江市召开,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也是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近年来,湛江市坚持以“六个一”(制定一个合理规划、发展一个特色产品、推进一批改造工程、建设一个公共村场、营造一个干净环境、种上一片成荫绿树)的工作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上午,与会同志参观了湛江市麻章区城家外村、大路前村和遂溪县新兴村、马六良村,有了十分直观的感受。这些村庄的整治都各有特点。我觉得湛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领导重视、因地制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百姓受益。刚才,湛江市、茂名市、*市、徐闻县等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廉江市新屋仔村村长也谈了他在带领村民整治村庄过程中的体会,都很生动。这次会议我们还邀请了建设部村镇办李兵弟主任亲临会议。李主任就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回去后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经验和贯彻落实李主任意见,因地制宜地做好村庄整治工作。

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加强交流,进一步坚定搞好村庄整治工作的信心

一年来,全省各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各级财政加大了对村庄规划和整治的投入力度。*年,省财政共拨出涉农资金1100万元,用于支持村庄规划、整治和培训工作,额度之大前所未有。各地也都加大了对村庄规划和整治的投入力度。据各地上报的统计数,*年全省各市、县级财政共投入约18.37亿元用于村庄规划和整治工作。其中,以县级(*、*为镇级)财政投入为主(达13.28亿元),占市、县级总财政投入的72.3%。

——村庄规划覆盖率有突破性的提高。*年全省共编制完成村庄规划2431个。截至*年底,全省累计编制完成村庄规划37022个,村庄规划覆盖率达27.66%,比*年的25.85%提高了1.81个百分点,扭转了多年来升幅一直在0.2个百分点左右徘徊的局面。全省各地特别是韶关市受灾村庄重建规划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为加快灾后重建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村庄整治取得明显进展。据统计,*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村庄整治点3263个(包括省、市、县三级的试点、示范点、联系点和驻点等),村庄整治覆盖率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这些村庄都按照省建设厅《关于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五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三清”(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乱堆放)、“五有”(有整治规划,有文体活动场地、有一片成荫绿地、有垃圾收集池、有污水处理简易设施)要求,开展了村庄整治工作,村庄面貌得到明显改观,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整治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加大。去年省建设厅在梅州、汕头、湛江、清远等地举办了4期培训班,每期7天,共培训了近400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了我省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顺利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打下了基础。此外,省建设厅印发了28期工作简报,交流和推广各地经验和做法。编印了2.6万套(每套2张)图文并茂的《广东省村庄整治宣传画》,发放到全省各村委会张贴,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不少市、县也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印发有关教材和宣传资料。

各地在开展村庄整治工作中积极开拓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了在大会上介绍的外,还有其他一些市、县也根据自身特点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已整理成书面材料供大家交流、学习。各地在村庄整治中的成功做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六条: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坚持政策引路。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整治工作,逐步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仍必不可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政府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去年*市共编制了601个村庄规划,开展了602个村庄的整治;湛江市编制了409个村庄规划,开展了509个村庄的整治;茂名市编制了247个村庄规划,开展了170个村庄的整治,等等。这些都与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如*市从*年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以来,此项工作已惯例成为市委、市政府每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常抓不懈,目前已进入循序渐进、全面铺开阶段,成绩斐然。

二是加强规划引导,先规划后整治。规划是龙头,是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的经验介绍也表明,凡是村庄整治搞得好的村都有一个好的规划。特别是徐闻县,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高达74%,在规划的指导下,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成效显著。他们按4:4:2(县财政出4成,乡镇出4成,村庄出2成)的方法三级分摊规划编制经费,由县职能部门包干测量、踏勘、出规划成果,乡镇、村委会负责放大并张挂规划成果图,规划成果简单明了,指导性强,而且编制成本低,约需1万元左右就把一个村的规划编好,让村民一看就清楚未来的村庄是怎么回事。广州市规划局以党支部为单位支持农村建设,市、区联合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珠海、*、湛江、*、清远等市则制定了村庄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案、指引或导则。

三是注重因地制宜,各显特色。村庄整治全省不设统一标准,也不作统一要求,的是实事求是。湛江、*、肇庆等市,将村庄整治工作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使村庄整治工作顺利推进。这些市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以及茂名市的泥砖房改造、梅州市的“洁净家园、绿满梅州”活动、韶关市的推广沼气和灾后重建等,各具特色,但都是村庄整治的内容,主要目的都是要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四是积极动员社会各方投入,解决整治资金问题。开展村庄整治,资金是个大问题。很多工作农民自己办不了,各级政府部门也“包”不起。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积极组织部门和企业开展对口帮扶,动员和鼓励创业成功人士为家乡整治建设捐款赠物,解决村庄整治资金问题。如吴川市根据当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的实际,实施“回归”工程,*年以来发动务工经商成功人士捐资达5亿多元,创建了生态文明村803个,占自然村总数一半以上。*市每个生态文明村的篮球架等体育设施都是一些企业赞助的。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村民是村庄的主人,是村庄整治的实施主体,村民的支持、拥护和参与程度,是决定村庄整治成败的关键。各地对村民的主体作用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从村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事做起,让村民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如湛江市在开展村庄整治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村庄整治在什么时间起步、用什么办法推进、确定改造什么项目,都让村民直接参与决策,使村民成为投资投劳、自主建设的主力军。清远市在组织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通过村民大会等形式,把村民召集起来,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把规划方案、房屋设计、筹资方式等向村民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和说明,得到村民支持后再实施。

六是市、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市、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自身经费十分有限,日常工作任务也相当繁重。但是,大家都积极响应省建设厅的号召,按照市、县党委、政府的部署,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送规划下乡”、培训基层工作人员、对口扶持、抗灾救灾、为社会各界参与村庄整治穿针引线等等多个方面,为推进全省村庄整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志们,从一年来的村庄整治工作实践看,只要大家认识到位、大胆实践、真抓实干,就能实现本地区村庄面貌的变化,就能将村庄整治工作搞好。

二、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努力提高村庄整治工作水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的村庄整治工作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今后的工作任务仍然非常繁重艰巨。张德江书记曾用一个词来概括广东的村庄面貌:“惨不忍睹”。他说,我真没想到广东农村建设的房子如此之拥挤,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如此之差。坐飞机往下面看,村里的房屋盖得密不透风,惨不忍睹,还都是楼房,拥挤得一塌糊涂。从客观情况看,很多村庄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庄规划和整治资金缺口较大,要继续推进村庄规划和整治工作,仍然需要各级财政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从主观情况看,一些地方的干部规划意识淡薄,时至今日仍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思想,或者认为没有钱不好做事。此外,去年全省的村庄规划和整治也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现象。除珠三角保持较快速度外,经济实力并不占优的粤西、*推进也很快。**年完成村庄规划和整治数量高居四大区域榜首,分别达到1011条和1521条,占全省的41.6%和46.6%;粤西紧随其后,分别达到735条和774条,占全省的30.2%和23.7%。而粤东相对缓慢,规划和整治数量只有131条和210条,分别占全省的5.4%和6.4%。希望粤东地区迎头赶上。如果追上来了,下一次现场会我们可以到粤东去开。

今年的形势对我们继续推进村庄整治工作依然十分有利。今年的中央1号文,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农’工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工作,省、市、县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三农’工作。”这就为我们继续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1号文又指出:“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要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村建设。”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1号文还指出:“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搞好村庄治理规划和试点,节约农村建设用地。”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省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省财政今年在支农资金中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作为村庄规划专项资金,比去年的200万元大幅提高。这些都是我们继续抓好村庄整治工作的有利因素。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对村庄生产、生活的空间和秩序等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东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到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是我们规划建设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每年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牵头协调和管理服务,努力把我省的村庄规划建设和整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工作

去年省建设厅印发的《关于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村庄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即:“*年为启动阶段,各地对村庄整治工作做出部署,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村康居工程试点,积累经验。2007年到2010年为攻坚阶段,全省完成40%的村庄规划编制、30%的村庄整治工作。2011年到2015年为全面铺开阶段,全省完成90%的村庄规划编制、70%的村庄整治。”各级规划建设部门要按照这一总体目标要求,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我看近期要重点做好“六抓”:

一是抓规划。村庄规划是指导和调控村庄建设、引导和规范村庄整治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规划就是生产力、规划就是效益的观念,把搞好村庄规划作为村庄整治的前提和基础,下大力气解决村庄规划滞后问题。按照2010年全省完成40%村庄规划编制的目标,“*”余下四年每年全省村庄规划覆盖率需提高3个百分点才能实现,任务十分艰巨。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创新机制,采取不同模式来实现和突破。去年,省建设厅组织省规划院把清远市和大埔县确定为两个联系点,分别开展市域、县域“村庄整治规划”试点工作,省建设厅给予一定的规划工作经费补助。清远市联系点由省规划院、清远市规划局及当地规划院(室)共同参与,大埔县联系点由省规划院、梅州市建设局、大埔县建设局及当地规划院(室)共同参与。目的是探索一种技术帮扶、驻点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新的工作模式。目前,两个联系点共10个试点的村庄整治规划已全部高质量编制完成,省规划院也专门将两个成果编印成册,赠送给各地参考、借鉴。各市也可以尝试这种模式,推动一些积极性较高的县、镇逐步扩大村庄规划编制覆盖面。今年,省财政安排的1000万元村庄规划专项资金,主要补助东西两翼和*山区的村庄规划编制,每个村补助1万元。各市、县财政也要拿出资金支持村庄规划。如果省补助1000条村,市、县共补助*条村,有经济实力的镇、村自己承担规划经费,那么全省村庄规划覆盖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的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除了争取资金支持外,各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切实做好村庄规划编制的组织督促、技术指导、协调服务工作,做到技术下乡、标准下乡、图纸下乡、服务下乡。要引导城市的规划、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到农村去,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开展一帮一、对口支援活动。在具体的规划组织编制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区分情况,区别对待。山区和东西两翼的村庄,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可按《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的要求编制简明适用的村庄规划,要让农民群众能够看懂并接受,便于操作,便于实施。城镇边缘地区及珠三角的村,规划的编制内容则可以多一些,深度可以深一些。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应将城镇规划覆盖到村庄,统一布局,统筹安排。

二是抓整治。村庄整治是我们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当前村镇建设工作的重点。抓好村庄整治,关键是解决整治什么、怎么整治的问题。村庄整治的内容很多,各地的情况也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从村民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入手。当前我省的村庄整治是有重点地开展“五改”、“三清”、“五有”。应当指出的是,这“五改”、“三清”、“五有”不是统一标准、硬性要求。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整治内容有所侧重,有所创新,有所差别。如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着力改变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现象,重点解决村民饮水、行路、用电、改房、改厕、改灶等方面的问题,争取在某些方面和局部地方取得实效。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既抓好村庄规划建设,解决“有新房无新村”的问题,又抓好规划管理,防止和解决违规建筑等问题,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村庄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村庄覆盖、城镇文明向村庄辐射,统筹城乡发展。

三是抓试点。我省村庄数量多,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村容村貌等情况千差万别,全面铺开、齐步走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论是村庄规划还是村庄整治,都要从试点起步,先抓点,再扩面。通过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分类指导,确保完成一个,巩固一个,用具体生动的成果教育和引导村民自愿参与村庄规划和整治活动,让基层干部群众看得明白、记得清楚、干得自觉,然后逐步推开。前两年,在省财政的支持下,省建设厅抓了200个村庄规划试点和33个村庄整治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省建设厅计划进一步扩大试点面,通过资金补助、技术指导、政策扶持等方式,帮助试点做好规划、整治环境。各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也要通过资金补助、技术指导、实物支持、以补促投等方式抓一些试点,在试点中培育更多的示范点,更好地带动和促进面上工作。对于试点的选择,我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村干部的威信高,有热心村集体事业的能人;第二,村民有整治村容村貌的迫切要求,有一定经济基础;第三,近期有望取得一定成效,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抓机制。要使村容整洁的成果长期保持下去,要求有长效机制作保证。当前要重点建立三方面长效机制。首先,是建立管理机制。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仅有一两个人管村镇是远远不够的,今年抓明年不抓也是不行的,要拿出相当的精力,调配精干力量,把该项工作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年年抓,常抓不懈,才能抓出成效。去年省建设厅在城乡规划处中确定了4个人员专职负责村镇工作,相关处室也按职能分工都加大了村镇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各市、县进一步明确负责村镇工作的部门和专职人员,切实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门机构、有专职人员、有工作计划,扎实推进村庄整治的各项工作。其次,是建立协调机制。村庄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单纯依靠一个部门难以推动。为此,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及时有效的协调机制,齐抓共管。要通过规划统筹把各部门力量集中起来,捆绑各种渠道的资金和物资,让有限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第三,是建立法治机制。为了把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省建设厅起草了《广东省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并将征求各市意见,争取早日报请省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各级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在开展村庄整治过程中,要转变“重建轻管”的思想,帮助指导农村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日常管理水平,巩固整治成果,防止“脏乱差”现象的反弹。

五是抓培训。搞好村庄规划、建设和整治,人力资源是关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就无法判断规划或整治方案的优劣,无法管理到位,无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村镇建设的部署。我省目前普遍存在基层专业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严重短缺的状况,甚至有些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连规划图都看不懂。为此,在当前难以增设机构、增加编制、大量吸收专业基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加强培训势在必行。今年,省建设厅将在去年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培训规模。除了东西两翼和*外,也要在珠三角开展培训。省财政已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我们开展培训工作。各市、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也要争取财政支持,加强对县、镇一级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以及村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班、讲座、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工作在村镇建设第一线的管理、技术人员的政策水平、管理素质和专业水准。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篇7

一、在思想上重视创建,把村庄环境整治和创建工作相结合

通过学习创建标准,我们村里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创建省级文明村是一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展村级经济,推动全村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始终把创建工作放在首位,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做到各项创建同规划、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从而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落实。

村民既是文明创建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创建工作需要他们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大力宣传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理念,正确处理长效管理和集中管理的定位。

二、组织上保证创建,做到领导到位、责任明确,运作规范

切实加强文明创建的组织领导,每月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调整充实村级组织,村创建办的主导、组织和协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及时成立了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创建组织网络。具体负责日常事务,配备了10名专兼职人员。同时建立调整了健康教育、环境食品卫生、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治调组织、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经济建设、社区卫生和资料等9个专业性小组,强化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和落实力度,村创建办多次召开创建领导小组成员扩大会议,强化标准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并抽调工作骨干充实创建工作班子,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效运作。同时按照创建计划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做到责任到人、考核明确、联绩奖惩。

三、措施上加快创建,做到主动进位,狠抓落实,提升层次

(一)广泛开展创建教育,居民素质日益提高。我们主动建立健全育教网络,建立了创建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人员。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固定宣传栏和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教育宣传,广泛普及科学卫生知识。每个村民小组有兼职教员,组织学习、宣传。我村积极开展“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健康知识入户率达9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评“三户”增强村民文明创建意识,全村文明户达80%以上。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容环境更加优美。我们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优最美”的指导思想,聘请规划设计院编制详细规划,对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公共设施、人文景观进行了统筹安排。加强对村交通秩序和户外广告等村容秩序管理,实行集中整治,无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对个别违章建筑坚决给予拆除,保证村庄建设的整齐。强化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提高全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定期检查各施工单位,建筑单位全部设立施工围墙(隔离护栏)和安全防护网,所有建材按指定地点堆放,无乱堆现象,坚持做到卫生、文明施工。

(三)围绕工作重点,开展重点整治

1、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严格审批、建设有序、村容美观的要求,我们委托泰州规划设计院*分院编制了《*市*镇*村新村建设规划》,该规划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遵循生产生活统筹安排,经济与文化并重并举,人与自认趋向和谐,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的原则,实施了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形成居住向小高层公寓、工业向园区的显示理念,通过规划控制,逐步衰减村庄原有住宅区组团数量,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方便村民生活。依托现有自然环境和水系,形成由南向北依次为村庄入口、滨河绿地景观点。在小区中设置公共服务中心、农民休闲广场,实施河道桥梁驳岸、绿化建设,以替身村景观形象,此规划已经*镇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清理村庄生产生活垃圾。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对村庄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本村清理了各种杂物及生活垃圾1700多吨,并投资了24万元,在各条街道放置了120只垃圾箱,新建了10座垃圾池,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专职保洁队伍,实施道路保洁及河面打捞漂浮物的长效管理,签订好承包责任制,做到了垃圾集中倾倒及时清运,达到日日清,清运率100%。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实现严格的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

3、大力推进改厕。按照文明、卫生、科学的要求,加快户厕改造力度,对露天粪缸进行整治取缔。一是新建了80座卫生户厕,实现粪坑封闭化和三格化无公害处理,改厕率90%以上;二是投资了28万元,新建景观、水冲式无害公测5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了卫生环境。

4、整治村庄河沟。按照“三清一建”要求(即清淤泥、*河道、*水系、改善水质;清除水面水生植物,清除杂草,改善环境,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巩固整治成果),对村庄四周河道全面进行了整治。权年整治*村庄河道8条,土方4000方,并投入资金168万元建设河道驳岸1860米。达到水系畅通,水面清洁,环境优美的要求。全村改水率达100%。

5、加快村庄绿化和田园绿化。按照绿化覆盖率的要求,制订村庄绿化规划方案。一是投入资金36万元,建成生态果园58亩和35亩景观林;二是对村庄主干道两侧,沿河隙地全部实行了绿化,栽有各类树木8000株,建好四角广场,绿化率达25%,圩堤绿化率达100%。

(四)抓好综合治理,坚持群防群治。维护村民利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是首要任务,我们能坚持把综合治理工作放在首位,着重加大投资。村成立了五人的辅警队伍,夜间在本村范围内巡逻,对外来人员全部情况量化在册,掌握好资料。村干部轮流值班,对群众来访随时接待,对矛盾纠纷及时解决,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对实在解决不了的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请他们帮助解决,几年来未发生越级上访和恶性事故发生。

四、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不断推进村级各项管理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篇8

一、主要任务

年各县区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以省建设厅、财政厅下达计划为准。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立足农村实际,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片分期实施整村集中连片改造,带动村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二、主要目标

年,是国家制定和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规划的第一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找准新一轮扶贫开发与市情的结合点,按照“扩大规模、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突出效果”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力求实现“三个新的突破”。

(一)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效果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农村危房改造要以整村集中连片改造为着力点,结合旅游乡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建设,按照“确定一个点、实施一个点、验收一个点”的思路,积极推行《农村危房改造特色风格设计方案汇编》方案,对结构安全但需要整修立面的房屋,按照“立面色调一致、乡村特色浓郁、环境协调统一”的要求,积极推进重点区位地段的村庄危房改造,最大限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效果。

(二)优先安排特困家庭,在解决特殊群体住房困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严格实施程序,确保选户准确。农村危房改造要坚持“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功能最基本”这一基本原则,突出“选户准确”这一基本要求,严格按“一申二评三核四批”的程序进行,并对评议结果、复核结果、批准对象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操作。

二是严格实施对象,优先弱势群体。农村危房改造的对象为长期居住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窑洞、土坯房等危房,且无能力自行改造的农户。要在用足用活中央和省上补助资金的同时,按照“先危房后旧房”、“先困难户后一般户”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单亲特困母亲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农村贫困复员退伍军人家庭、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贫困户中住房安全隐患严重的农户优先安排。

三是实行差异化补助,建设“交钥匙”工程。将省级农村危房改造与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项目重叠实施,各级政府补助资金打捆使用,实施差异化补助,拉大补助标准差距,各乡镇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建设一定数量的“交钥匙”工程,建筑面积控制在40平方米以内,补助资金控制在30000元以内,由村民委员会分配给无任何筹资能力的特殊困难家庭居住。

(三)突出结构安全和节能示范,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执行国家规范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提供设计图集,提升建房效果。各县区都要编制符合当地民族特色、地方特点,适合当地农民生活水平,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危房改造建房设计图集,并对整村建设的农房进行统一规划,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或由农户按设计图纸自建,新建农房一律为砖混或砖木结构,落实农村危房改造“上下圈梁构造柱”的抗震结构安全基本要求,结构安全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得享受国家补助。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确保结构安全。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农民自建房屋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建立健全安全质量巡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检查活动,确保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乡镇政府要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的办法,认真排查房屋建设中的质量和施工安全问题,确保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成优质工程、安居工程。检查工作要有记录,对工作程序、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节能保温、整改措施等准确记载。整改不到位的不予验收,不得享受国家补助。

三是严格执行规范,强化建筑节能。建筑节能要严格执行《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和《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指南》,从户型设计、围护结构、采暖系统等各个方面强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不按有关规定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不得享受建筑节能补助。

三、实施原则

(一)规划先行,相对集中建设原则。整村建设的村庄,要尽可能打破区划进行统一规划,就近相对集中建设。原则上按照“三靠三进”及“三线”组织实施。“三靠三进”即靠近县城的城郊改造户进入县城规划区建房,靠近乡镇规划区的农户进入规划区,靠近自然村的分散户进入自然村。“三线”即公路、铁路和风景名胜区沿线。要通过农村危房改造,调整农村居民点布局,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依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搞好村庄整治,使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互促互进,达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优先解决好特困群众家庭居住安全的前提下,整村、整流域推进,沿公路、铁路和风景名胜区周边以及小城镇周边的村庄实施集中连片改造。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据《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对整村农房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分别采取拆除重建、维修加固等方式进行改造。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等特殊困难家庭危房改造要采取政府主导、镇村组织协调、党员干部帮扶、群众投工投劳、实施差异补助等多种方式,确保特殊困难家庭危房得以改造,保障居住安全。对其它改造户,要通过政府补助资金的引导,充分调动其投身农村危房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显现农危房改造的效果。

(三)统筹兼顾,整合资金的原则。要以农村危房改造为切入点,统筹农村给水、道路、污水等基础设施以及村委会、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村庄整治、扶贫整村推进、农村污染治理、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有效衔接,整合使用相关涉农资金,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危房改造整体效果最大化。

(四)试点示范,规范建设原则。陇西县被省上确定为省级整乡整村推进示范县,通渭县被确定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其它县区都要选择一定数量的乡镇,进行整乡整村推进和规范化试点。试点县区、乡镇都要及早制定实施方案,统一节能标准,突出示范作用,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建设质量,使其成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居住安全、节能保温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典型示范新农村。

(五)创造地域优势,继承发扬特色文化的原则。以农村危房改造为载体,以推进“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为契机,建设融合民居文化、体现地域特色、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新型民居。要充分认识乡土建筑文化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各地民俗文化资源,切实处理好功能与品位、现代与传统、人文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突出农村住宅的人文化、改造一批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村住宅。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工作责任。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整村集中连片危房改造工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做到安排计划到点、过程指导到位、检查验收到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整村集中连片危房改造作为年终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明确职责分工。建设部门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统一组织和协调,并做好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建房规划设计、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配套资金落实、资金拨付和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建房用宅基地的规划和审批工作;审计部门负责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工作;监察部门负责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中违纪行为的防范和查处工作;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农村危房改造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部门配合。整村集中连片实施危房改造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建设部门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发挥规划在村庄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中的龙头作用,按照“渠道不乱、项目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将涉及村庄建设的项目整合,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减免相关收费,为农村危房改造提供便捷服务。

(四)注重典型示范。要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与宣传、新闻媒体联系加大对整村集中连片危房改造做法、效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中步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和参与程度。各县区建设部门要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整村集中连片向面上拓展、向深度推进。

(五)加大监督检查。要形成对集中连片地区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服务和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采取“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的方式,加强对改造农房和村庄整治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及时研究解决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办法,加强验收和考核工作。

(六)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套取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现象。对实施对象不合理,或者组织不力,致使建房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完不成当年改造建设任务,或优亲厚友、瞒报虚报,特别是贪污、挤占、挪用、截留危房改造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并停止当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发放。对施工企业在使用建房材料时以次充好、施工中偷工减料、不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施工的,要严肃处罚。同时,对年、年、年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要进行“回头看”,总结经验,及时纠正错误。

(七)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实行一户一档,要将改造申请、政府补助资金审批表、改造前后住房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做到资料完备、真实、准确。按照农村危房改造信息软件系统要求,认真做好档案信息录入工作,纸质档案内容应与信息软件内容相一致。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篇9

一、以规划为龙头,树立生态立镇理念

为了扩大城镇发展框架,提高城镇品位,加快推进生态型小城镇建设,今年,在我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修编镇区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给镇区建设提供了规范管理的强有力工具。搞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我办也注重规划实施中的严格管理,依法办事,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挥与服务功能,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现代化生态旅游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对全镇的建房审批与管理,我办实行“三到场”管理制度,做到“建前放样,建中检查,建后验收”,严格按村庄规划要求从紧控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房拆建和新房建造数量的不断增加,但由于农民宅基地私有化意识根深蒂固,规划观念淡薄,户与户之间出现建房纠纷时有发生,对于每起纠纷我办都认真对待,做到深入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公平公正,不拖延,不敷衍,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政策法规,努力促使纠纷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上半年,共完成规划审批私人新建房屋1户,批准建筑占地面积200m2,原拆原建7户,批准建筑面积1509m2。调处各类建房纠纷6起,其中达成协议调处3起,现场及时处理成功2起,还有1起正在处理。

二、围绕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

我办在年初计划的安排下,全面推进“九化”建设。路西跳入口形象工程现已完成前期政策处理和场地平整,等到10月份左右进行绿化种植;大溪坑两边、小学边以及兴洲路绿化工程完成良好,促进了“美化家园”活动。继续做好全镇垃圾清运工作,全面推行垃圾集中处理,牢固建立“定时、定人、定责”的长效保洁机制,落实专人对镇区绿化进行全面养护,优化村镇环境。目前,镇区垃圾中转站已启用;为了使畜牧养殖规范化、集约化、生态化,我办积极配合农办申报生态畜牧小区的工作,结合本地实际确立畜牧养殖的选址方案,并对选址方案进行了科学论证,以打造“最适宜人居住的生态旅游小城镇”为目标。结合“美化家园”活动,还开展了农村环境大整治活动,河道清理,村庄绿化,卫生死角整治等等。今年还完成了辖区内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共调查了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20家企业单位,较好地完成了全部任务。

三、加强规划监察,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

随着近几年违章建筑案件不断出现,处理难度日趋扩大,为了较好地应对这种现象,我办与土管所建立了联合监察队,定期巡查,建立违章建筑档案库,共同研究违章建筑产生的根源,制订了相应违章建筑处理方案,有效地执行了规划监管职能。同时,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协助配合实施村庄规划,根据各村实际,本着实用、美观、节约的原则,科学制订村内道路硬化与管道敷设建设方案,促进村庄规划顺利实施。

最新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篇10

1.1用城市设计指导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的可行性城市设计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各个层次规划设计中的一种设计方法,是一门不但关注城市面貌、城市布局、城镇功能,而且非常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学科.城市设计侧重的是处理城市中各种功能关系之间的系统性设计,主要涉及文化保护、绿地系统、开放空间、各类建筑等城市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组织.建筑高度、整体风格色彩色调、户外空间等都是城市设计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城市远远比村庄要复杂,但城市设计在处理城市公共空间方面是游刃有余的.由此可知,城市设计一样可以运用到村庄规划当中,指导村庄公共中心建设工作.因此,城市设计应用于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设计当中是完全可行的.1.2用城市设计指导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的步骤、方法和主要成果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从理论上论证了城市设计能够运用到村庄公共中心规划设计工作中,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就是需要重点探讨和研究的.(1)背景资料的分析解读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规划设计前,应当对当地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对于背景资料的分析解读,主要涉及物质文化分析、功能分析、空间结构分析、图底分析和活力分析5个方面.(2)村庄公共中心设计①布局模式针对村庄本身的地域、人文、社会、经济、自然、文化、民族、村庄布局形态等方面内容,对村庄公共中心进行合理布局,而后设计村庄公共中心内部布局模式.村庄公共中心内部的布局模式应当在尊重发扬当地的地域特色、自然环境、村庄特点、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把握村庄公共中心内的功能建筑和与之相关的户外公共场地之间的关系.②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主要是把握村庄公共中心内的功能建筑之间、功能建筑和相关建筑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些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特定的符合当地村民各方面诉求的空间群落,形成当地特有的村庄公共中心布局模式.③公共附件设计公共附件在村庄公共中心中主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公共附件花样繁多种类各异,在村庄公共中心的建设当中不可能全部建设出来,所以只能针对当地的需求进行选择性建设.(3)主要成果村庄公共中心的成果主要包括说明书和图纸两个部分.说明书主要涉及到基本资料分析、规划说明两个部分.图纸部分主要涉及现状相关分析和规划成果展示两个部分.现状相关分析图纸主要包括:现状图、功能结构分析图、绿化景观分析图、交通分析图、图底分析图、活力分析图.规划成果展示图纸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分析图、绿化景观分析图、交通分析图、公共附件意向图、规划图.

2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应用

2.1背景资料木江村位于广西省贺州市富川县白沙镇内,距离贺州市富川县县城21cm,距离白沙镇5cm,交通便利.该村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村民均为瑶族,户籍人口约2000人,以种植业和外出打工,是典型的劳务输出村落.该村位于乡道西侧,分为老村和新村两个部分(见图1).老村新村之间有河流穿越,通过一座简易石桥相连.老村的“肌理”保存较为完好,格局为典型的“背山面水”,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交通不便利,几乎无人居住,形成了“空心村”的形态.而新村位于老村和县道之间,交通便利,以现代砖混建筑为主,布局杂乱缺乏统一规划.该村有3个村庄公共中心(见图2),单个村庄公共中心功能单一,使用非常不便.一个位于老村村口位置(圈1),为原有村庄公共中心,主要为结合村口的古树演化形成的公共活动场地和一些小型商铺;另一个位于新村中(圈2),主要包括篮球场和2013年下半年才完工的戏台;还有一个位于县道边上(圈3),结合村小学布置了村委会、计生室、调解室、农家书屋、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2.2村庄公共中心规划(1)空间构成根据现状可以看出,现有的3个村庄公共中心布局相对来说是合理的.3个村庄公共中心呈现三角形的布局模式,人口较少的老村占据一个,且位于老村中重要交通节点的村口处,这个选址本身就十分合理.新村的两个村庄公共中心位于新村的北部和南部的重要交通节点位置,本身布局就顾及了整个村庄的需求.位于县道边上的村庄公共中心涵盖了村庄公共中心主要的功能建筑;位于新村内部的村庄公共中心涵盖了村庄主要的娱乐休闲场所;位于老村村口的村庄公共中心沿用的是老村本身的村庄公共中心,该村庄公共中心内有小型商业店铺和村民休闲的场地.由此可以看出,3个村庄公共中心功能互补,老村的村庄公共中心是休闲商业中心,新村的两个村庄公共中心分别为行政服务中心和休闲活动中心(见图3).因此,在后期的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设计工作中,主要是针对不同功能类型的村庄公共中心自身的特点,结合城市设计进行规划建设,使之形成体系,功能互补.(2)活力分析活力主要体现在村民对于村庄公共中心的使用率上.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使用率较高的是休闲商业中心和休闲活动中心,所以可以说3个中心当中,行政服务中心的活力最低,而休闲商业中心和休闲活动中心的活力相对较高.但是由于休闲商业中心是村里祖辈休憩娱乐的场地,而休闲活动中心则是近期才修建好的,相对来说,休闲商业中心的活力更高一点.(3)公共附件针对不同村庄公共中心,应当量身定做相应的公共附件.对于行政服务中心,主要是行政服务的办公场所,所以公共附件主要是一些小型硬化场地和相应的景观植物进行点缀即可.针对休闲活动中心,主要突出的是活动,可以结合新建的戏台和球场,考虑组织一些景观小品和活动器材,比如休憩用的休闲桌椅,活动用的一系列休闲健身器材,小型的休闲凉亭等.休闲商业中心主要突出的是休闲和商业.结合原有村庄公共中心的古树、铺地、河流等自然景观资源,布置一些休闲桌椅、花廊花架等在靠近老村的空地上或者古树下,方便村民休憩娱乐.同时可以结合水景布置亲水平台、小凉亭等建筑小品,为村民休闲生活提供优美的景致(见图4~图7).2.3规划基于对现状的细致分析和解读,功能结构方面,主要是“三心,两轴,两片区”的布局模式.“三心”指的是3个村庄公共中心,“两轴”指的是自然水景轴和村庄风貌轴,“两片区”指的是新村和老村两片区域.村庄整体格局依旧延续原有风貌,老村部分以更新保护为主,新村部分以风貌引导建设为主.村庄道路格局系统化,在新村中,几条主要道路承担今后的交通重任.老村规划有环村路,可以在尽可能保持老村风貌的基础上,保证村民出行的便利(见图8~图10).3个村庄公共中心延续现有的布局模式和功能,三者之间在行政、休闲、商业、活动、娱乐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这样的规划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村庄的文脉、生活习惯、民俗等的自然传承和延续,同时融入现代的娱乐生活方式,避免“千村一面”.

3分析对比

在一般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和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中,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以下3个方面.(1)规划深度不同一般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只是停留在补充缺失功能,平整活动场地,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的,规划深度一般停留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则是通过对村庄本身的分析解读,在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对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进行设计,同时还起到指导建筑设计的目的.规划深度为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甚至是建筑设计深度.(2)规划角度不同一般村庄公共中心规划是在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对村庄的村庄公共中心进行功能布局和场地布置,规划角度主要是二维平面上的.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则是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对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解读,再对村庄公共中心进行设计.规划角度主要是从三维立体空间入手,结合二维平面的图底关系,多角度进行分析设计的.(3)规划方法不同一般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师结合村庄规划的一般设计方法对该村庄的村庄公共中心进行设计.主要结合的是村庄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使用的是村庄规划方面的设计方法.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则是从城市设计分析方法的角度对村庄公共中心进行分析和解读,结合城市设计手法处理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使用的是城市设计相关的理论分析方法和设计手法.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