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小结十篇

时间:2023-09-22 17:57:40

儿科护理小结

儿科护理小结篇1

一、加强服务、礼仪意识:在以服务、品牌建院的曙光工作,个人的服务、礼仪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份。我在这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我积极参加了今年医院在相关方面的培训,并通过了医院在服务方面的每一次考试。在上班的时候我时刻记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身心的投入在工作中,付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让病人感觉到家的温暖。在我个人不断的努力当中,很荣幸的当选科室礼仪小组组长,全面负责科室员工的仪容仪表,我将以此为契机,以更新的姿态来迎接挑战。

二、严格遵守医院的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无故不缺勤;、坚守岗位、不在上班期间打闹嬉戏、不携带手机上岗;注重仪容仪表,衣服整洁,头发不过肩、上班期间不穿高跟鞋、响底鞋,坚持淡妆上岗,不浓妆艳抹、不佩戴饰;我还很注意护士职业形象,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

三、积极参加医院的各项文娱活动:在医院今年的重大活动中积极展现我在艺术这方面的能力。编导并参加了在“5.12”护士节和曙光三周年的院庆庆典演出的节目《打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时我也很注重和同事之间的配合,共同制作出《家》的图案等。

四、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2、在三病区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除了向病人讲授疾病的防治及康复知识外,还深入病房与病人谈心。

3、陪病人办入院手续,送病人到手术室,三个病区固定了责任护士、巡回护士,使病员得到了周到的服务。

儿科护理小结篇2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小儿肺炎; 护理;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83-02

小儿肺炎(infantile pneumonia)作为小儿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发生[1]。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正常发育,降低了患儿和患儿家属的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与常规小儿肺炎护理相比,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为患儿制定更据人性化、个体化的优质护理方案,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深化和加强患儿家属对小儿肺炎疾病相关知识和日常预防方法的掌握和学习,从而确保患儿积极的、主动的接受和配合主治医生的治疗。笔者所在科室在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40例小儿肺炎患儿诊治过程中分别进行了常规护理服务和人性化护理,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结合采集病史和项目检查结果,240例患儿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在取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2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6.4±3.7)岁,病程3~6周。对照组男84例,女36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6.7±2.6)岁,病程2~5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对对照组的12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诊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只需要按照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给予患儿和患儿家属提供护理服务即可。

1.2.2 观察组 在针对观察组的12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诊治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为患儿制定更加严谨的、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方案,为患儿提供全程、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1)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以患儿为服务的对象,以满足患儿的一切合理需求为原则,由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现今的主动服务。(2)增强与患儿及患儿家属的交流和沟通,在对患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从患儿的角度出发,考虑患儿的心理特点,时刻面带微笑,用和蔼的态度询问患儿问题,让患儿能够真正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集病史的难度,提高了病史采集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患儿的配合度。(3)同时,结合笔者所在科室的临床资料,笔者发现病毒感染是引发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因,80%以上的患儿患有肺炎都是由细菌引起的。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交流,让患儿家属能够自觉的做好影响的预防准备工作[2]。向患儿家属讲解和介绍小儿肺炎疾病相关的防治措施以及发放印有相关内容的宣传小册,例如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从而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致病细菌[3]。患儿家属需要结合实际温度,适当的对患儿的衣物、被褥进行增减,避免由于衣物过热、过厚导致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4)在患儿治愈出院后,笔者所在科室对观察组进行了专业的随访工作,从而有效地调查和统计和患儿治愈后的复况,进一步完善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全面性和严谨性,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效地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疗效评判标准

患儿在接受治疗8 d后,流鼻涕、打喷嚏、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彻底消除为显效;患儿在接受治疗8 d后,流鼻涕、打喷嚏、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和缓解为有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的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儿家属满意度

在患儿出院前,对患儿家属发放了笔者所在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调查和统计。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的特点,并且死亡几率较高。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小儿肺炎是导致我国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第二死因[4]。由于小儿本身呼吸系统生理结构的特点,免疫机制的不完善,抵抗能力较差以及季节变化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等方面的影响,患儿很容易感染扩散发生肺炎,一旦患肺炎之后就很难一次性彻底治愈[5-6]。笔者所在科室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40例小儿肺炎患儿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提供了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主动地为患儿和患儿家属提供更加专业、全面、温馨的咨询和护理服务,取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缩短了护患之间距离,建立了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满足了患儿和患儿家属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减少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维持了儿科的运行秩序,提升了笔者所在科室的整体形象,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小儿肺炎护理方式,值得更大范围的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黎观梅,戴金英,洪玉芬,等.综合护理干预对PCI患儿术后遵医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16(26):127-128.

[2]李遵清,李传平,岳淑英,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儿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5(34):183-184.

[3]田荣,邱锦芳,吴雪玉,等.6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儿的术中护理及人性化护理探讨[J].当代医学,2011,21(36):184-185.

[4]陈海燕,马建霞,康荣.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C].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483-487.

[5]段诗姣,张宏文,邓梨平,等.人性化护理在原发性肝癌灌注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15(27):175-176.

儿科护理小结篇3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87

患儿因为年龄偏小, 配合能力有限, 加大了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 特别是静脉采血工作[1]。循证护理在临床中也被称为实证护理, 主要是指在计划护理活动中, 护理人员根据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 结合患者实际需求, 得到实证之后将其作为制定护理对策的重要依据。在小儿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 充分体现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文观念, 有利于提高患儿的配合意识和依从性[2]。本文选取本中心接诊的80例静脉采血患儿作为观察目标,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本中心接诊的静脉采血患儿80例作为观察目标, 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年龄出生30 min~12岁, 平均年龄(4.6±2.5)岁;体重 2.6~54.0 kg,

平均体重(28.5±8.5)kg;采血量3~15 ml, 平均采血量(5.1±3.3)ml。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

1. 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对患儿进行安抚, 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等。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 具体包括:①提出小儿静脉采血常见的临床问题:实施循证护理之前, 首先要明确护理实践过程中常见问题。小儿静脉采血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种技术操作, 儿科护士执行这项操作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倘若值班护士不能对静脉部位进行准确选择或者科学规范的进行相关操作, 不能实现一次性成功完成患儿静脉采血工作, 就会因为多次穿刺增加患儿痛苦, 无法及时送检检验项目, 又会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甚至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儿科收治的患儿年龄范围在0~14岁, 在实际的采血过程中, 患儿基本情况(年龄、体重)、采血部位、疾病以及采血量等都会影响穿刺操作, 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弹性, 操作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是否可以做到良好固定。依据动态搜集得到的资料以及相关临床经验, 按照患儿及其家属提出的要求, 提出循证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即短时间内对不同年龄患儿的抽血部位进行确定, 确保一次抽够所需血量, 并做好有效固定工作。②查阅相关文献:将网上或文献查询的相关护理方法作为循证护理的研究依据, 避免出现经验式护理。按照之前提出的问题, 对关键词进行检索, 从各个知识库中寻找小儿静脉采血的有关资料, 对其进行总结归纳,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小儿静脉采血护理方案。③对相关实证进行评价: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由科内护理人员进行评价, 具体分析其使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对最后的结论进行确定。④依据最佳证据对临床护理实践进行指导:结合患儿及其家属的个体需要, 根据评价得到的证据以及以往临床护理经验, 制定系统全面、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a.不断提高儿科护士的护理水平, 定期组织其进行静脉采血知识的学习, 对其操作行为进行规范, 对低年资护士要加强管理, 帮助其尽快掌握相应的护理操作技巧;b.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应对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调整与完善, 帮助其树立自信心;c.帮助患儿家长特别是新生儿家长明确采血的目的, 说明具体的采血部位和方法, 给予心理支持, 提高其配合依从性;d.明确采血量标准, 完成抽血之后合理按压静脉, 给予患儿鼓励性的语言支持, 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采血一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参照组患儿的静脉穿刺采血一针率为81.3%(65/80), 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穿刺采血一针率为97.5%(78/8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科护理小结篇4

【关键词】 儿外科;新护士;带教;体会

儿外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患儿病情变化快,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因此护理要求高,需要有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言行一致、谦虚谨慎且具有敏锐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专科护士。此时的儿外科也开始由单纯的临床护理逐渐转向以病人身体心理社会几方面兼顾的整体护理,近年来我们在带教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就如何培养儿外科的新护士,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1 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

儿外科护士对患儿的健康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为儿科护理事业奋斗的决心,具有较高的医德修养,对于不能诉说表达情感的小儿慎独及诚实地对其服务。

2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

儿外科护士应具备熟练的技术,增加儿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通过高年资护士讲述专科护理心得,使新护士对儿外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护理有系统的认识,在临床带教中老师更应注意理论结合实践,充分利用自身积累的经验指导新护士对患儿应观察什么、重点观察什么是否对每个细节观察到位、怎样观察才能得当及时。发现问题,排除不利因素,确保护理安全,使新护士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观察病情的技巧。

3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儿外科是一个对专科护理技术要求极高的学科,特别是因穿刺成功率不够理想,患儿哭闹不配合,家属心疼患儿等因素导致新护士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所以在新护士刚进行专科性强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在旁协助,并以自己的经验加以指导,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中要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一丝不苟,使小儿感到温暖,获得家属信任,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增加自信心。

4 做好心理护理

儿科护理小结篇5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管理干预;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50-02

静脉输液室是儿科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所以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中最基础的操作,儿科静脉穿刺是否一针见血,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的优劣,也直接关系着护患关系的和谐[1]。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患儿减轻痛苦,是临床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我科通过研究分析对小儿静脉穿刺率影响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200例患儿中,男102例,女98例,患儿年龄在1~6岁之间,观察组200例患儿中,男110例,女90例,患儿年龄0―7岁,两组患儿年龄和性别等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的静脉穿刺操作。

1.2.2 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后再行静脉穿刺。护理管理干预的具体内容:(1)护理管理者研究分析小儿静脉穿刺技术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技巧培训,实施严格的绩效考核,奖励优秀。(2)调查研究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鼓励护士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一起分析当天的穿刺成功和失败的病例,总结经验并做好记录。(3)对护士实行弹性工作时间,缓解护士因工作量大而造成的疲劳和紧张;灵活安排工作,在高峰时间段增加穿刺护士[2]。(4)根据儿科特点设置专门静脉穿刺室,由专业护理人员帮助穿刺者固定患儿的肢体,穿刺操作时尽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的疼痛感。(5)做好患儿和家属做好心理干预,缓解患儿和家属的紧张、恐惧情绪,取得患儿和家属最大程度的配合。

1.2.3 经脉穿刺成功的评价标准:一针见血,并且当天的整个输液过程顺畅。

1.2.4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通过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有185例主动配合护士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6%,对照组有152例患儿主动配合护士操作,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3.2%,结果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患儿的配合,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操作的成功率。

3讨论

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原因:(1)患儿的血管细小,显露不明显,穿刺操作难度大。(2)患儿好动、紧张、恐惧不配合;患儿家属对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期望值高,家属的情绪紧张,不能很好的配合穿刺。(3)护士的穿刺技术掌握的不熟练;对肥胖患儿、血管脱离水干瘪患儿等穿刺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处理技巧。(4)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紧张,易造成眼睛疲劳,压力大,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次穿刺成功率下降[3]。(5)操作室的光线不合适,不利于护士对患儿静脉位置、走向的定位。

护理管理干预措施的具体作用:护理管理干预的实施,不但可以强化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还可以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院内和科室的关于静脉穿刺的培训,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建立,相关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减轻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调动作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了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科学可行的护理管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的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患儿减轻痛苦,为医院赢得声誉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冬梅,温文丽,郭玉美等.两种大角度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8,23(8):44―45。

儿科护理小结篇6

【关键词】儿科;手足口病;品管圈;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7年1月开始在儿科实施品管圈护理,将实施品管圈后的半年视作观察组,实施品管圈前半年时间视作对照组,在两组分别抽取50例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包括22例男患儿,28例女患儿,年龄平均为(4.28±2.36)岁;对照包括23例男患儿,27例女患儿,年龄平均为(4.59±2.14)岁。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①组建品管圈:品管圈开展之前,对科室内全部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掌握品管圈开展的目的以及具体步骤,在护士长的指导下进行品管圈的开展。②确定主题:所有组员一起讨论,确定品管圈的主题以及活动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科室情况以及患儿情况,将本次品管圈主题确定为:加强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改善小儿手足口病预后。本次品管圈活动一起开展3个月时间,间隔2周召开总结会议。③分析现状: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怎样保证护理质量,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是护理重点。通过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临时床位多、床位不够用;医患矛盾比较突出;护理操作存在失误;各类信息卡粘贴错误、信息不全、书写欠规范。④拟定对策并实施:a.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小儿由于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及配合能力,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向家长介绍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认真回答家长的疑惑,收集家长对护理的建议。b.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学习:护士长按照科室中护理人员数量,对工作时间、流程进行重新安排,保证每名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在8h之内,将每天的护理流程制成小册子,黏贴在护士站,使护理人员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将护理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错误制作成警示卡片,同样粘贴在护士站,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警惕性,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c.间隔2周召开一次讨论会议,分析前2周护理开展情况,分析优点和需改进之处,提出改进措施,调整后期护理方案,在后期的护理中改进实施,保证循环前进。

1.3评价指标:比较护理人员在品管圈实施前后综合考核结果,考核内容具体有仪表、用语、态度、理论掌握、急救操作技术、护理操作技术、应急处理能力、病历书写质量,总分100分,越高得分表明护理质量越高。家长满意度:评价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让家长根据自己感受对护理服务进行打分,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一般,65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率。

1.4统计学方法:SPSS22.0对获取数据开展分析,(x-±s)表示文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n(%)]表示文中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对照组护理质量综合考核结果为(81.26±3.37)分,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综合考核结果为(92.59±5.06)分,开展品管圈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的有17例,一般的有23例,不满意有10例,满意度为80%;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的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的有20例,一般的有27例,不满意有3例,满意度为94%,品管圈开展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

儿科护理小结篇7

(一)明确学习内容

选取儿科护理学中“日常护理与传染病预防”为学习项目,内容包含小儿生长各个阶段(新生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青春期)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包括小儿日常的喂养措施。日常清洁护理措施。小儿大小便的训练、智能训练、预防接种等各项管理内容。

(二)授课前进行分组,明确各组表演内容

进行授课的前两周,老师根据班级的人数根据4个组划分一个小儿护理指导内容,例如:规定第一组表演新生儿的日常的生活护理措施和原则,第二组表演婴儿期生活护理措施,第三组表演幼儿期日常的生活护理措施,第四组学生表演学龄前期日常生活护理措施。必须明确各组学生需要表演的重点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三)学生自学准备时期

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从有关网络或教育儿童书籍内查找相关的知识扩充学习内容,从学习的内容设定合理的工作场景、编排节目,表现对各自负责的不同年龄段小儿生活护理的内容和措施,设定编排过程中老师要给予最佳的辅导。

(四)角色扮演时期

老师知道4个小组根据年龄表演的内容对护理对象由小到达依次上台表演小品,主要表现出怎样对小儿日常生活护理给予最佳的指导。设定各不相同的工作场景,例如:社区卫生保健院。儿科保健门诊、育儿电视节目访谈等。各自扮演的角色包括小儿、家长、护士、医生等等,表演的内容包含对小儿实施保暖、喂养、清洁护理、培养生活习惯等健康教育。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参与的学生对各组表演的效果给予评价和补充,最后对表演的重点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学习内容。

(五)总体评价反思

老师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展开评价,学生也可以自我评价来提升学习效果。老师对本节课程的经验进行总结,找寻存在的缺漏,便于下一次教学更好地开展和完善。

二、“角色换位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儿科护理学习内容

选定儿科护理学内的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作为学习项目,内容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等5个年龄段住院儿童的心理反应及给予的护理措施。

(二)学生自学讨论时期

老师设定各组学习某年龄时期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内容及措施。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分析各个年龄阶段住院儿童不同的心理反应,各自提供彼此的见习和生活实例,发表独特的见解和想法,选定某名“小老师”进行讲解,依照讨论学习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场景。

(三)换位讲解时期

由老师主持,各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本组选取某一年龄阶段住院儿童主要心理反应和护理内容,同时,本组其余学生穿插表演住院儿童的具体表现,让“小老师”对教学场景深入分析,讲解必须给予的护理措施,提出具体可行的沟通方法。

(四)综合评价时期

老师组织所有学生对各组的表演给予评价和补充,不断完善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积极引导对表演住院患儿的真实反映和表现提出最佳的护理办法。老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老师要对本堂课程的教学经验展开总结,找出存在的缺漏之处,便于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三、角色换位法与角色扮演法用于日常教学中的效果

这两种方法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借助自学、自编、自演等办法,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角色扮演分钟,学生可以扮演患儿、医生、护士等角色,表演患儿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也让学生感受到患儿及家长的心情,感受儿科护理人员的责任。“角色换位法”中,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上台讲授住院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不断强化儿科护理人员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日后进入实际护理岗位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儿科护理小结篇8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一般来说,由于儿童患者年龄比较小,对自己的病症不能清楚表述等。这些状况使得儿科护理变得较为复杂,显得比成人护理特殊。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法律及规章制度,不发生其允许范围以外的医疗事故[1]。在护理中,怎样处理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关注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共接受患儿645例,其中男孩330个,女孩315个,年龄基本区间在30d~9岁,平均年龄为5.5岁。把所有患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340个,男儿童患者175个,女儿童患者165个;对照组患儿305例,男童患者155例,女童患者150例。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两组患儿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照组:对这组儿童进行日常的护理。例如按时进行日常的病情记录、病情检测、静脉注射等,并在诊断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查,需要药物治疗时安抚患儿情绪,并观察其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

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外,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患儿入院以后协助患儿家属对患儿情绪进行安抚。注重患儿病房中的卫生、温度等,向患儿家属宣传必要的治疗注意事项、出院后的康复问题等。

1.3 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 对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两组患者的投诉次数进行比较,记录各类投诉原因。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对所有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和处理,使用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相关统计计量资料分析,使用χ2检验分析相关计数资料。

2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通过分组观察分析讨论由于儿科护理过程与成人护理有很大的不同,儿科护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笔者的护理工作经验及日常的经验分析认为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儿年龄较小,家长缺乏信任。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不断增加,导致孩子比较任性,护理工作的难度增加。患儿年龄较小,很难把自身的症状清楚的表述,家长表现得更为急躁,对护理人员倍加挑剔,引发医患纠纷[2]。②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风险认识不足。患儿在发病时速度较快,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以及临床经验欠缺的情况下,没能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延长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恶化。③患儿普遍出现哭闹现象,给护理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同时,混乱、嘈杂的医院环境使护理人员极易对其情绪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变得急躁,在与患儿家属交流时失去耐心,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加大了引导患儿配合治疗的工作难度,从而加剧了纠纷。

在儿科治疗的过程中,完善健全儿科护理工作,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高质量的护理,有效地对患儿治疗意义重大,结合上文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因素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素质。医院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定期组织合理人员惊醒培训工作,一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安排,降低工作强度。②对入院患儿及家属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在患儿入住医院后,作为护理人员要首先向患儿及家属介绍详细的入院情况,对一些重要的健康教育进行适当宣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③按患儿的特殊性,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由于患儿自身年龄较小的特点,医院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及特殊性采取必要的护理保护措施。此外,还必须制定完善相关的医院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保证患儿治疗过程的安全、高效。

4 结论

由于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患儿的年龄特征使得儿科护理成为医院各科护理中比较复杂困难的工作。为确保儿科护理过程中零风险,杜绝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作为护理人员,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建设,同时需要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和谐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小结篇9

[关键词]儿科护理;沟通;技巧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患儿生病后,家长的担心和焦虑很大。如何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让家长放心,护患沟通技巧显得非常最重要。现将儿科护士与患儿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 5月至2011年 8月我院儿科病区住院患儿200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有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②排除急症、昏迷及住院期限

12 方法 调查问卷分患儿问卷和护士问卷两种。在调查前由医务科和护理部牵头,对科室护士进行统一解释,说明此调查问卷只做临床护理研究之用,对个人无任何影响,消除每个护士的顾虑,以真实反映科室的护理状况。发放调查问卷时充分征求患儿家长同意,耐心解释,立即填写,立即回收,避免护士因顾虑而介入影响调查结果。调查完毕后,由医务科和护理部配合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分析。

2 结果

21 护患关系认知度 99%的家长认为护患沟通非常重要,有利于患儿的康复。满意度统计80%非常满意,12%基本满意,8%一般。100%的护士认为护患沟通非常重要,30%的护士认为护患沟通有一定难度。

22 呼唤障碍认识情况 55%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医疗知识了解甚少,护患沟通接受程度受限,沟通效果不好。60%的护士认为时间不足是沟通的最大障碍,其次是专业技术缺乏和沟通技巧欠缺。

3 讨论

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更为复杂,沟通是实施患儿护理的必要条件。有效的沟通应该同时具备信息交换和情感支持两个方面。

31 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 患儿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要积极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对患儿的病情表示同情和理解,主动向家长解释患儿病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尽可能与家长进行一些疾病预见性的交流。如处于体温上升期的患儿因血管痉挛收缩,末循环差,手脚冰凉,穿刺容易失败;肥胖、年龄小的患儿,因血管暴露不充分,易造成穿刺困难;阿奇霉素等有消化道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钾盐可导致输液部位疼痛等等,可以提前与患儿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32 积极与患儿沟通 对于懂事的患儿,可采取亲切鼓励的话语,分散其注意力,要善于抓住小孩容易与护士接近的心理,拉近护患距离,对女孩可以称赞其漂亮可爱,对男孩可以称赞其勇敢,并可与家长一起用糖果或玩具哄着,减轻患儿恐惧感,同时也增强了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用过硬的护理技术沟通 过硬熟练的注射技术是儿科沟通效果的重要体现,“一针见血”是赢得患儿和家长信赖的基础,因此儿科护士要苦练、多练、巧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穿刺技术,穿刺时要镇静自如,有条不紊,争取每次达到“一针见血”。另外要加强儿科护理技术知识和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学习,认真耐心给患儿家长解释其心中的疑问,治疗时多讲解,多沟通,以自己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取得家长的治疗配合。

34 用情感沟通 在沟通时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和目光等非语言性沟通方式,给患儿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点鼓励、一个眼神均可拉近医患距离,增进医患情感,要做到用心沟通,让家长体会到我们的是在用爱心、责任心、同情心为每一个患儿护理,增加患儿和家长对护士的信赖,取得理解和支持,同时也体现了护士的修养和人性。

总之,儿科护士的特殊性更需要护理人员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才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霞,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吉林医学,2009,30(22):28952896.

[2] 满力,姜世昌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护理学杂志,2010,13(1):77.

儿科护理小结篇10

[关键词] 儿童患者;静脉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85-02

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血管细,而且患儿又有哭闹、易动、不配合等特点,又由于患儿有病时,家长心情急躁等影响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所以做好儿童患者的静脉护理工作,对杜绝医疗纠纷隐患,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09年1~12月静脉输液的患者,1~7岁的呼吸系统基本的患者3 500例,其中男患儿2 100例,女患儿1 400例,根据小儿的血管特点,为患儿均选择5.5号头皮针。

1.2 护理

1.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做好查对工作,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保证输液安全。输液时护士应认真询问有无过敏史,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仔细交代注意事项,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加强巡视,纠正输液过程中很少观察甚至不观察的情况,全面了解患者输液情况,输液反应,输液故障及变化等。

1.2.2 心理护理满足患儿家属的心理需要,维护其心理平衡。护理人员要仪表端庄,待人亲切,对患者家属的要求和渴望持肯定态度,给予积极热情的服务,使患者家属有一种安全感,在第一印象中开始信任医院及医务人员。

理解体谅患儿家属的心理,善于做解释工作,一方面要主动,有爱心,做好解释工作,赢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另一方面有虚心的态度,自我检讨存在的问题,并诚恳向患儿家属说明。对患儿要一视同仁,时间允许,就向他们介绍输液门诊的环境,向患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排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1.2.3加强对输液室护士的素质要求儿科门诊患者较多,这就要求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穿刺技术水平要高,要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努力提高操作水平,输液室应选派责任心强,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好,喜欢儿童,尊重患者,给人以亲切感的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处理输液中的针头滑脱、药液外漏等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防止液体输入过快,防止肺水肿、心衰的发生。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较多的特点,这就要求护士的穿刺水平要高,要在平时的护理操作中,要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的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到合理使用血管,严格消毒后再穿刺,减少重复穿刺后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对一次不能穿刺成功者要多安慰患者,做好患者家长的工作,并安置好患儿的输液,调好输液速度。平时提高操作水平,多学习输液的新知识、新技术,获取和掌握新信息,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为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护理,使患儿及家属真正满意。

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勤巡视、细观察,如患儿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提示患儿对药物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视情况轻重给予抗过敏处理。由于患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出现输液反应时,患儿不能及时表达,所以在输液中,若发现患儿出现怕冷、寒战、面色苍白及发热等症状,应考虑为输液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1.2.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适应新形式,满足患者需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使用易过敏的药品前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做药物过敏试验,认真观察皮试结果,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开始时速度宜慢,无不良反应后再适当加快速度,以免发生输液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尽可能满足患儿的需求,减少患儿家长的担心,提高护理质量。

1.2.5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门诊输液室对患者来说,既是接受治疗的地方,也是休息的地方,室内应备有抢救药品及物品。

2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在医院和科室多次护士服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达95%以上。

3讨论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要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同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儿科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中,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探索研究,找出相应对策,减轻因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儿科患者的输液护理是多方面的、细致的工作,有待于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潘丽敏.浅谈门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2006,27(12):1583-1584.

[2]史慧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22):2051-2052.

[3]黄瑞玉,王璐.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1(1):89.

[4]武玉梅.护理安全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86-87.

[5]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