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十篇

时间:2023-09-21 16:57:15

市场研究

市场研究篇1

英文名称:Marketing Research

主管单位:河南省统计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统计信息咨询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4216

国内刊号:41-1348/C

邮发代号:36-1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市场研究篇2

【关键词】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实证研究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综述

金融市场按照金融产品期限长短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则分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关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Cramer(1986)[1]研究了美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认为,美国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之间具有联动关系。Roberto(2001)[2]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与货币市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作用巨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取得巨大发展。国内学者对我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姚小义、王学坤(2003)[3]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联性,认为要加快我国金融市场规范化建设必须理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关系。何先应、何国华(2003)[4]研究了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状况认为,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严重失衡,资本市场得到优先发展而货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其原因在于过分强调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而忽视了其政策调节功能,人为地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隔离开,造成两个市场收益率的明显差异,使得大量货币市场资金或明或暗违规进入资本市场。因此,为提高整个金融市场运作效率,必须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渠道,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汪小亚(2003)[5]通过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资金融通问题认为,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不是充分互动而更多的是单向流动,即货币市场的资金大多流向资本市场,为改变这一局面,必须从金融创新着手,建立资金双向流动机制。岳意定、李伯政(2005)[6]认为货币市场资金饱和和资本市场资金短缺困扰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必须从组织机构、资金融通、金融工具、监管四个方面建立联通机制,才能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王一萱、屈文洲(2005)[7]通过对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连通程度进行动态分析后认为,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不存在紧密联系,一个市场资金变动无法影响另一个市场上的资金变动。杨新松、龙革生(2006)[8]分析了我国分业经营下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链接关系认为,在分业管理体制下,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明道和暗道链接是通畅的,居民资产选择行为决定了信贷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实现对流,其中,银行存款决定股票价格而不是股票价格决定银行存款,企业根据资本市场垄断收益率的变化将短期贷款资金投入或者撤出股票市场,短期贷款与股票价格是相互影响的;同业拆借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主要由同业拆借利率而不是股票价格决定,价格信号无法从资本市场传递到货币市场,而反向的传递是迅速的,同业拆借利率作为价格信号是扭曲的。白钦先、(2007)[9]研究了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通与协调机理后认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通过资金联结、价格联结、工具联结以及这些联结下的资金流动关系体现出来。从资金联结来看,资金渠道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直接沟通的渠道,也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渠道。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具有货币创造功能,货币市场资金流入资本市场会活跃资本市场,但货币市场缩减同样会对资本市场具有缩减效应。当两个市场收益率发生变化时,投资者会将资金从一个市场搬到另一个市场,形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联结。从社会资金总量上看,两个市场资金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在追求利润的动机下,货币市场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金也会通过上市公司在银行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在银行的保证金存款形成信贷资金来源,那个市场收益率高,资金就会流入那个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种互动和竞争关系,最终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以上有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角度研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关系,而从微观角度,特别是通过实证研究来研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相互关系的比较少。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我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相互关系,以揭示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内在联系,并就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二、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介绍

(一)债券市场

我国的债券市场其实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开始建立。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经济极度困难,为筹集建设资金和弥补财政赤字,于1950年11月发行了为期5年、总额3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到1958年,为筹集建设资金,连续发行了5次共计35.54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这些债券的发行,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随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国家停止了国内外的举债活动,这一停就是二十多年,直到1981年7月我国才恢复国债发行,国债恢复发行后,企业债券也开始出现。1985年,沈阳房地产公司通过公募的方式向社会发行了5年期企业债券,拉开了企业债券发行帷幕。随后随着银行体系的改革,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相继发行金融债券,1994年,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成为它们筹集资金的主渠道。经过6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基本形成了国债、地方政府债、中央银行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可转债、可分离交易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债券、金融债等十多个品种。但作为债券的流通市场,起步却相对较晚。1986年8月5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首先开办企业债券的柜台转让业务,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债券流通转让。在沪深交易所成立后,债券集中在交易所交易,形成交易所债券市场。但是债券的交易发生了一些违规事件,比如“3.27”国债期货风波以及后来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通过“回购交易”等方式导致大量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造成股市泡沫。中国人民银行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要求商业银行退出沪深交易所市场,转而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的交易系统进行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由此形成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形成了交易品种最齐全、交易量最大的市场,其交易量占整个债券市场交易量的95%以上,其交易主体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截止2010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的机构有10235家,这些机构主要包括银行、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用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

(二)股票市场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最早的北京天桥百货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拉开了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序幕,1990年和1991年沪深交易所的相继成立,2004年中小板市场以及2010年创业板市场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但从股票市场交易的产品结构来看,我国股票市场上交易的产品主要是上市公司的普通股、少量的B股以及股指期货,相对来说,交易品种显得过于单一,单一的交易品种不利于分散风险,也不利于活跃市场。从投资主体来看,虽然随着市场的发展,证监会在不断放宽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进入股票市场,在不断培育机构投资者,但总体来说个人投资者仍然是股票市场的主力军。从市场规模来看,截止2010年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共有2063家,股票总市值达26万亿,流通市值19万亿,日均成交2千多亿,与交易所刚成立时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从我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看,经历了一个“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过程。由于法制不健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资金的相互融通一直困扰着这两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影响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沪深交易所国债交易金额之和以及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债券回购交易金额作为自变量,分别用X1和X2表示,选取沪深交易所股票交易金额之和作为因变量,用Y表示。样本选取2008年1月到2011年4月共计40组月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在实证分析前,对自变量X1和X2以及因变量Y分别取对数,用LnX1、Ln X2和LnY表示。

本文采用E-G两步法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的相互影响。不失一般性,在建立协整方程前,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只有变量之间是同阶单整序列,变量之间才能够进行回归分析,否则存在伪回归问题。

(二)单位根检验

一般地,平稳性检验的方法有图示法、单位根检验法(DF检验、ADF检验以及PP检验)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法中的ADF检验法。ADF检验又基本分为三种模式,即是否包含常数项、趋势项。在检验中,滞后阶数的选择以AIC信息和SC信息最小为准则选择滞后阶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模型的检验结果拒绝了零假设(即检验出来的ADF统计量小于给定的某一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就可以认为该时间系列是平稳的。否则认为该时间系列是非平稳的,此时应进一步检验该序列的差分形式的平稳性。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时间序列经过d阶差分后为平稳序列,称原序列为d阶单整序列,记I(d)。本文采用ADF检验进行单位根检验。

表1时间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1)“检验形式”中的c,t表示检验模式带有常数项和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2)ADF检验的临界值来自于软件EVIEWS5.0;(3)D表示一阶差分。

从单位根检验结果看出,水平时间系列LnX1的ADF统计量为-0.957487,大于10%临界值-2.607932,所以水平时间系列LnX1是非平稳系列,而其一阶差分后其ADF统计量为-8.236951,小于1%临界值-3.615888,说明其一阶差分后为平稳时间系列。同理可分析LnX2、LnY水平系列是非平稳系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为平稳时间系列。

(三)协整检验

由于因变量和自变量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建立变量间的协整方程(1),并对协整方程(1)用OLS方法进行估计,估计方程为(2)。

LnYt=C0+C1LnYt-1+C2LnXt-m+C3LnX2t-i+εt(1)

式(1)中,C0表示其他影响因素,C1表示沪深交易所股票交易量滞后项对自身影响系数,C2和C3分别表示沪深交易所国债交易量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量对沪深交易所股票交易量的弹性,n、m及i表示滞后阶数,εt为模型中的随机扰动项。

LnYt=0.60LnYt-1+0.42LnX1t-0.35LnX1t-1+0.45LnX2t-1-

0.13LnX2t-2(2)

(4.5714)(1.4820)(-1.1634)(1.4333)(10.3953)

式(2)可决系数和调整可决系数较大,分别为0.5936和0.5457,t值不是特别显著,DW值为1.9998,不存在自相关问题,但模型总体拟合得不是特别好。分析式(2),可以得出结论,我国货币市场的核心市场――国债市场与我国股票市场不存在紧密关系,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股票市场的存量资金和来自于其他市场的资金运作的结果。无论交易所国债市场还是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回购交易的交易量在当期与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债券市场滞后一期的交易量与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存在着反向关系,说明我国金融市场对消息的反应不是特别敏感,反应相对滞后。另外,虽然协整模型拟合得不是特别好,但不能就此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这要对回归方程(2)的残差εt进行平稳性检验才知道。

表2残差系列ε的ADF检验值

从残差系列ε的ADF检验结果看,ε的ADF检验统计量为-6.271213,小于1%临界值-3.615588。因此拒绝残差系列ε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残差系列ε是平稳的,这证明时间系列LnYt、LnX1t以及LnX2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四)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在得到时间系列的协整方程后,利用协整方程的残差项作为误差修正项ECM,将误差修正项看作一个解释变量,联同交易所国债交易量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债券回购交易量的差分项作为解释变量,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考察它们对沪深股市交易量的短期影响,以及沪深股市交易量对其自身长期均衡趋势偏离的纠正速度,建立误差修正模型(3):

式(3)中,n、i表示滞后阶数,误差修正系数θ表示沪深交易量对其自身偏离的纠正速度。在模型(3)中滞后项的最优取值是根据该模型的残差系列εt是否自相关来判断。如果残差系列自相关,则添加变量滞后项进行不断检验,直至消除自相关,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方程(4)。

从式(4)也可以看出,我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不存在紧密关系,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对割裂,不同市场资金被分割在不同市场,股票交易量自身有修正功能。

(五)Granger因果检验

上述协整检验说明,变量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变量间的变化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才知道。表3为时间系列LnY、LnX1和LnX2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表3Granger因果检验值

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原假设交易所国债交易量不是沪深股市交易量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是0.23503,大于临界值P值0.05,因此,接受原假设,即交易所国债交易量不是股票交易量的格兰杰原因;原假设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债券回购交易量不是沪深股市交易量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值是0.41757,大于临界值P值0.05,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债券回购交易量不是沪深股市交易量的格兰杰原因,同理可分析沪深股市交易量均不是交易所债券交易量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债券回购交易量的格兰杰原因。①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资金联通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成交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但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成交量间不存在此消彼长关系。总体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联通程度比较低,联系不是特别紧密,信息反应不是特别迅速,不同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就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与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各项规章制度尚不健全,金融工具比较单一,缺乏金融创新,交易主体在投资理念、投资行为等方面趋同有很大关系。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制化监管水平

法制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保证投资主体以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及时反应市场运行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

(二)构建四方联合监管体系,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措施,为因对金融业的发展,2004年6月又出台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在重大监管事项以及跨行业、跨境监管等复杂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和磋商机制,但即使如此,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仍然存在分工不尽合理,监管协调机制还很不健全等问题。笔者在此建议由央行来统领各个监管方,以达到信息共享,监管协调的目标,将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联结起来,以期央行的意志能够迅速、准确反映到金融市场。

(三)推动金融创新,促进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资金相互融通

现阶段除了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基金,银证合作计划外,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要鼓励金融创新,发展跨市场金融产品,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结起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金在两个市场间自由流动。

(四)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起能作用两大市场的调控机制

从理论上讲,由于资本的趋利性,利率的变化能够促使资金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流动,但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管制利率,利率的调控作用相对减弱。通过分析投资者投资债券市场的行为发现,投资者投资债券以配置为主,交易为辅,对利率不是特别敏感。因此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投机型、套利型市场参与者的作用和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体现,才能使市场充满活力,才能提高市场流动性以及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Cramer.A.Changing Financial Enviroment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Monetary Policy[R].OECD Working Paper,NO.243.1986:45-59.

[2]Roberto,Rigobon and Brain Sack.Measuring the Reaction of Monetary Policy to the Stock Market[R].Fed Working Paper,2001:1-14.

[3]姚小义,王学坤.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联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1).

[4]何先应,何国华.论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J].经济评论,2003,(6).

[5]汪小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资金融通问题研究[J].金融纵横,2003,(5).

[6]岳意定,李伯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通机制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3).

[7]王一萱,屈文洲.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通程度的动态分析[J].金融研究,2005,(8)

[8]杨新松,龙革生.分业经营下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链接分析[J].财经论丛,2006,(2).

[9]白钦先,.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通与协调机理研究[J].当代财经,2007,(11).

作者简介:吴永兴(1969-),男,云南宣威人,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货币金融理论;袁天昂(1960-), 男,云南昆明人,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经济师,主要研究货币金融理论及区域经济问题。

市场研究篇3

[关键词] 市场导向 空间定位 阳信

一、引言

旅游市场定位是旅游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和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独特的深受欢迎的地位而作出的各种决策和进行的各种活动。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加剧了旅游市场竞争,这就要求旅游经营者必须认真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

2000年以来,有关旅游市场空间定位的文献开始增多,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尺度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概观该类研究,多以地域临近原则为基础,以辐射半径作为市场划分的主要依据,强调距离的重要影响作用。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收入水平的提高,距离对观光类游客的限制越来越小,市场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上述的宏观背景下,本文试图探讨基于市场导向原则的旅游产业空间定位。

二、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平原开发的中心地带,地处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地区的连接地带,总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43万。生态农业发达,鸭梨和香椿种植规模大,是中外文明的鸭梨之乡和中国香椿生产基地。

1.游客区域构成

根据旅游点游客调查及主要饭店访查,阳信客源市场以省内为主,占60%~70%;其次是京津唐城市群及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省市,多以批发阳信鸭梨、洽购牛羊皮生意为主要目的;海外游客主要来自韩国、日本等,多与阳信县三资企业相联系,但比例小。

2.客源市场现状

(1)近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包括滨州市辖县,以观光为主要目的,占省内游客量的50%,但停留时间短,多一日或半日游,且在阳信基本无消费,因此对阳信旅游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很小。

(2)中等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及京津塘地区,观光类游客较多,且主要集中在梨花会期间,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1天~2天,对于旅游消费较小的阳信来说,所起的作用较大。

(3)远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包括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该类游客数量少,但消费水平高,是阳信海外旅游市场开拓的重要依托,对阳信旅游形象宣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客源市场空间定位

空间定位。由以上分析看出,阳信县周边近距离客源市场规模大,但经济效益不高;中、远距离客源市场规模小,但经济效益高。因此,阳信应突破地域界限,以市场为指导进行空间定位。国内市场应以京津唐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主攻市场;当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长三角地区作为主攻市场,通过启动长三角老年度假和鸭梨修学旅游市场,辐射带动全国中高端客源市场。其国内及海外市场空间定位如下:

1.国内客源市场

包括两个层次。(1)一级客源市场包括京津唐及山东半岛城市群。该区域经济发展层次高,城市旅游发达。阳信县区位优越,为山东省通往京津唐最近的地区之一,以生态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特色突出,与该区域旅游景观形成鲜明的差异。随着京青奥运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阳信可以成为京津塘及半岛城市群中等以上收入者的重要目的地。(2)二级客源市场包括长三角老年旅游市场。目前,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已相继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旅游市场潜力无限。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没有经济负担,且闲暇时间充裕,由于年龄原因,向往到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的旅游目的地度假。阳信县工业化程度低,空气质量好,凭借优美的自然风景、日渐完善的交通服务设施,通过宣传营销,可以成为长三角老年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2.海外客源市场

海外客源市场包括两个层面。(1)一级客源市场。包括韩国、日本。原因是地域上临近,且山东与韩国、日本等近邻国家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彼此间经济联系密切。(2)二级客源市场。包括北亚和东北亚。对蒙古和俄罗斯东部地区游客来讲,以特色农产品、地毯、古典家具等为代表的购物和度假旅游,显具经济意义。

四、几点结论

阳信县正处于旅游业发展起步阶段,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主,根据观光旅游的特征,阳信县客源市场空间定位为:以国内游为主,海外市场为重要依托。近期以京津唐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主攻市场,中远期以长三角地区作为主攻市场。阳信县应开发观光娱乐类旅游产品,并加强旅游宣传与促销,提高其旅游地位,以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德宽 王 平: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87,97~981

[2]董丽萍:南海市旅游市场定位研究.热带地理,2000.4

市场研究篇4

【关键词】 网络市场价格悖论 现状 成因

一、网络市场价格悖论的定义

1、网络市场价格离散

价格离散最早出现于Stigler(1961)《信息经济学》一文,指同质产品在市场中价格的差异,即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不同卖家的同种商品价格的差异分布。我们将网络市场价格离散定义为,同质产品在整个网络市场中的价格差异分布,即同质产品在不同的网上销售点存在的价格差异。

2、网络市场价格悖论

按照微观信息经济学的观点,搜寻成本的下降,价格离散也应该下降(Stigler,1961;Macminn,1980)。于是,有的学者就认为,互联网的出现将大大降低搜寻成本,使产业价值链增值,并向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转移,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产品信息,更容易进行价格比较,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程度就应该比传统市场价格离散低(Bakos,1991;Benjamin和Wigand,1995)。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程度并没有缩小,甚至比传统市场更高。于是,我们将网络市场价格悖论定义为,同质产品在网络市场中的价格离散程度持续存在,甚至比传统市场更高的一种现象。

二、网络市场价格悖论研究现状

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的研究存在理论假设与实证检验的矛盾:从理论假设上来说,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的程度应该比传统市场低;而从实证检验的结果看,网络市场价格离散则出现价格悖论现象。

1、理论假设方面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网络市场应该比传统市场具有更低的价格离散程度,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1)快捷性。网络市场应该比传统市场具有更低的搜寻成本和菜单成本。如Sinha(2000)指出,通过网络搜寻同一产品的价格信息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搜寻成本,推动消费行为趋于理性,易于选择更低价格的同类产品;Brynjolfsson和Smith(2000)则认为,网络市场经销商可以利用网络的快捷性,更容易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价格。

(2)虚拟性。这类观点认为,网络市场可以使实体店铺转化为一个虚拟店铺(网站),企业进入网络市场的成本和门槛很低,增加了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容易形成垄断和价格歧视(Brynjolfsson和Smith,2000)。

2、实证检验方面

对于网络市场价格悖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少数在国内。

(1)国外学者对于网络市场价格悖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图书、CD、软件、网上机票及药品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方面。

第一类观点,主要集中于图书、CD等日用品的研究。典型的有:Bailey(1998)收集了1996―1997年间图书、CD和软件三种产品共24000个数据,通过比较同一产品的在线价格与离线价格在绝对水平、离散程度和变化频率(菜单成本)三个方面的差别发现,三种产品在网络市场的价格变化频率和离散程度都显著高于网下市场;在Bailey基础上,Brynjolfsson和Smith(2000)研究了互联网上的图书和CD的销售渠道特征,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图书和CD的网上价格离散程度分别为33%和25%,明显高于网下市场;Tang和Xing(2001,2003,2004)则进一步从CD、图书、玩具、录像带和家用电器入手,通过比较纯网上零售商(Dotcoms)与多渠道零售商(MCRs)的在线分销渠道之间的价格差异发现,除玩具市场之外,其他研究对象产品的Dotcoms与MCRs的在线分销渠道都存在显著的价格离散。

第二类观点,主要集中在对网上机票价格离散程度的研究。典型的有Clemons、Eric、Kathy、Ancarani的观点,即网络机票价格离散程度明显高于网下。其中,Eric、Hann和Lorin(2002)通过对OTAs(在线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ts)所提供的机票数据检验发现,票价的变化幅度达到了OTAs总数的18%,而且往返机票的价格差异维持在2.2%~28%之间。

第三类观点,主要针对网上药品及保健品价格离散程度的研究。Lee(2000)研究1999―2000年的在线药品市场发现,柜台药的在线价格比离线价格更低;Erevelles、Rolland和Srinivasan(2001)研究了维他命的五种零售渠道的定价行为发现,网上零售价格离散度显著高于传统零售商(药店、超市)。

(2)国内学者对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的实证研究比较少,典型有:傅浩(2006)通过研究当前中国民航票务市场运作情况发现,在价格和在非价格竞争方面,电子票务都劣于传统订票模式;李满梅(2006)则针对网络市场较传统市场更有效率的假说,采取统计方法,以国内Dotcoms和MCRs销售的电子产品DC、DV为例,对B2C电子商务市场中两类销售商的价格离差研究发现,Dotcoms的价格离散程度显著高于MCRs。

三、网络市场价格悖论的成因

网络市场价格悖论的存在,引发了学术界对其成因的探讨,主要分为三种角度、六种观点。一是网站(企业)角度,主要有初级市场论、网站粘性论、价格歧视论;二是消费者角度,主要有时间成本差异论、认知程度论;三是产品的角度,主要是产品差异论。

1、初级市场论

网络市场价格悖论只是网络发展的初期现象,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完善,价格将会统一起来(Bailey,1998)。韩民春等(2001)研究发现,在网络环境下,搜寻成本已不再是信息搜寻成本中最主要的因素,市场的成熟情况、网络的传输率将成为搜寻原则中新的内容;李满梅(2006)统计发现,Dotcoms比MCRs的价格离散程度更高(达39%)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网络市场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2、网站粘性论

网站粘性论主要源于网站(企业)的品牌效应。如Chen和Hitt、赵冬梅、王明明的观点:Chen和Hitt(2001)研究发现,网络价格离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不同;赵冬梅(2004,2008)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只要消费者对销售商的品牌敏感,价格离散就将持续存在,而且信誉高的网站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点击率,同时在线市场的菜单成本小于离线,因此销售商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站流量迅速调整价格;王明明(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由于网络市场的交易行为比离线市场更加复杂,消费者关注的最主要变量不是价格,而是潜在的顾客价值。

3、价格歧视论

这一观点认为网站(企业)可利用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差异,实行的价格歧视战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从细分市场和提高市场势力等经营策略上的考虑,网络销售商有时根本不提供或简单提供相关的产品属性信息,通过有选择地告诉消费者有关的产品信息来实施不同的定价策略(Zettelmeyer,1999;马庆国和达,2006)。

(2)网络在降低了消费者搜寻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搜寻成本,网络销售商更容易掌握不同消费者的期望价格(Shankar等,2001)。

(3)网络销售商都试图通过异化网站的服务特性树立网站品牌,从而使其掌控价格的能力高于其他竞争者而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傅浩等,2006)。

(4)各种网络工具(如搜寻引擎和价格比较站点)的应用,使网络零售商能将消费者分组,根据消费者的特征来索取不同的价格(Bailey,1998;Gallaugher等,1999)。

(5)信息处理成本(从得到的相关信息中获得真正有助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有效信息的成本)高昂,使网络销售商可以浑水摸鱼,如有的学者发现,用户通过搜寻引擎搜寻的信息有60%~80%是无用的,甚至还会导致消费者出现网络“迷航”(胡玮玮,2006)。

(6)产品质量信息难以通过网络传递,使消费者只能利用声誉、品牌等手段来避免逆向选择,价格敏感性比较低,企业容易索取价格以外的“声誉租金”(Bakos,1997;Gallaugher等,1999)。

4、时间成本差异论

这一观点认为,一部分时间成本很高的顾客,为了节约搜寻时间而乐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而那些时间成本较低的顾客就会搜寻最富有吸引力的价格,由此而产生了价格离散(Pan等,2002)。

5、认知程度论

这一观点认为,消费者对网站(企业)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企业定价的能力。典型的观点:Adamic和Huberman(1999)对美国网络(AOL)研究发现,正是由于消费者的认知程度高,使该企业具有较强的维持高价的能力;Brynjolfsson和Smith(2000)认为,与传统商务渠道比起来,消费者认知程度的异质性在网络销售商中被放大了,如具有较高消费者认知的网络销售商(如)比其他知名度较低的网络零售商订的价格高出7%~12%。

6、产品差异论

这一观点认为,产品的属性与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程度有很大关系。典型的研究:Lal和Sarvary(1999)研究发现,当网络消费者足够多并且产品非数字化属性(非数字属性是那些只能通过对产品的物理检查来评价,无法通过互联网来传递的产品属性)不是特别重要时,消费者就会更加认同自己熟悉的品牌,这样就会因价格垄断而导致价格离散;Sorensen(2000)对在线药品的研究发现,对需要经常购买的处方药而言,消费者具有更强的动机去搜寻最低价格的药品信息,而对于只需购买一次的药品,价格离散度显著高于那些每月都需购买的药品;邵兵家等(200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相机、化妆品由于标准化程度低导致价格离散较高,图书由于标准化程度高价格趋于一致。

四、结论与展望

目前,关于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的研究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大多数实证研究的结果都不支持“网络市场价格离散度比传统市场更低”的假设;二是关于网络市场价格离散成因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单方面因素对价格离散的影响,对其综合研究甚少;三是现有的关于网络市场中产品的研究只局限于固定的几个行业或种类,例如图书、CD等。

在今后研究中,可从这几个方面加以突破:一是拓展网络市场价格离散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综合研究;二是扩展网络市场中产品的行业及种类;三是修正和改进网络市场价格离散测度的方法,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四是网络诚信机制与网络价格离散的关系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Bakos,J.Y.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Electronic Marketplaces[J]. MIS Quarterly,1991(3).

[2] Benjarnin,R 1.,Wigand,R T..Electronic Markets and Virtual Value Chains on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J]. Sloan Management Renew,1995(3).

[3] Bakos.educing Buyer Search Costs:Implications for Electronic Marketplaces[J].Management Science,1997.

[4] Bailey,J.P.Electronic commerce:Prices and consumer issues for three products:Books,compact discs,and software[R].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8.

[5] Brynjolfsson,E.and Smith M.Frictionless Commerce? A Comparison of Internet and Conventional Retailers[J].Management Science,2000a.

[6] Brynjolfsson,E.and Smith M.The Great Equalizer?Consumer Choice Behavior at Internet Shopbots[J].Working paper,MIT-Sloan,2000b.

[7] 韩民春、陈小珞:网络商品价格搜寻与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1(2).

[8] 马庆国、达:网络市场效率与价格离散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6(4).

[9] 李满梅:B2C市场中Dotcoms与MCRs价格离散的统计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6(11).

[10] 傅浩、刘磊磊、唐方方:B2C电子商务市场两类零售商的价格比较:DC、DV市场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6(4).

[11] 胡玮玮: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看Internet的市场效率[J].财经论丛,2006(3).

[12] 王明明:在线市场的价格离散现象研究[J].商业研究,2006(15).

市场研究篇5

在传统的经济、金融学研究中,现实的人被简化为一个简单的理性人,即假定人们能掌握处理所有有用信息,总是能最大化其预期效用,显然这种假定是不现实的。这种以完全理性假定构筑的学说是无法通过经验科学方法来检验与研究人的内在本性的,也无法观察现实人的经济行为。

对完全理性的质疑,促使人们尝试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金融问题,并试图以此来修正和检验经济、金融学的基本假设,于是便应运诞生了一门新学科——行为金融学。目前,对“行为金融学”一词还没有正式规范的定义,它主要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并做出正式的投资决策,以及在此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田宏伟(2001)认为构成行为金融学定义的内容有三个方面:行为金融学把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与心理学和决策科学综合在了一起;行为金融学力图解释是什么造成了股票/证券价格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已被众多的研究证明是广泛存在的;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是如何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称为有限理性(不完全理性)的科学。

事实上,正是因为投资者会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不完全理性,才导致证券价格出现各种异常。至于到底有哪些价格异常现象,它们又是由什么样的不完全理造成的,如何确定价格异常出现的市场条件,正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所在。从总体上看,现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缺陷的实证分析,研究在金融市场上发现的人们的诸多行为认知偏差;二是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

·噪声交易理论

FischerBlack(1986)首次提出关于噪声交易的概念,他的论文是噪声交易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奠基性文章,是许多随后研究的出发点。Black指出,噪声的概念与信息的概念相对应,一直存在于金融市场中,而股价则综合反映了噪声与信息的影响。股票投资者也被分为噪声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声交易理论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成为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工具。

J.BradfordDeLong,AndreiShleifer,LawrenceH.SummersandRobertJ.Waldmann(1990)研究了金融市场上的噪声交易者风险,得到的结论是噪声交易者通过承担更多的由他们自己创造的风险(噪声交易者风险),可以比厌恶风险的理性套利者获得更高的回报。

LawrenceH.Summers(1986)的研究也认为,股票的市场价格会对非理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敏感,因为当理性投资者接受市场价格是其基本价值的体现,并且不以自己对价值的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时,非理性投资者则相反,他们按自己对价值的(错误)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这时市场价格就会对非理性投资者更敏感。

·期望理论

在行为金融学模型中,由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已故的特韦尔斯基(AmosTver-sky)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期望理论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DanielKahneman,andAmosTversky(1979,1992)),它向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DanielKahneman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可否认,预期效用理论至今仍是现代经济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给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理的简单精确描述。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实际情况下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这使得效用理论在应用中会产生矛盾现象,最著名的当属阿莱悖论。Kahneman—Tversky的期望理论的提出,改进了预期效用理论的不足。在期望理论中,投资者的效用(价值)不再是财富的函数,而是获利与损失的函数;投资者也不再总是风险厌恶者。图1.1、图1.2分别是预期效用理论与期望理论的效用/价值函数。

可以看出,与标准效用函数相比,期望理论的效用函数呈“S”型——在获利区间凹,在损失区间凸,这与对人们风险偏好的实际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即损失厌恶)。

通过引入价值函数、概率评价函数、参考点等概念,期望理论更好地描述了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许多异常现象可以用期望理论来做出合理的解释,如阿莱悖论、证券溢价之谜、期权微笑现象等。

·过分自信理论

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解释了许多股价异常现象,如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W.M.DeBondt,RichardH.Thaler(1986)的文章“股票市场过分反应了吗?”是实证检验美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的奠基性作品。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并指出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的原因都在于投资者的过分自信。

TerranceOdean(1998)对过分自信理论进行了详细综述和研究,并建立了过分自信的行为金融模型。由于过分自信,投资者有时会高估某些信息,有时又会低估,过分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具体影响要看哪些市场参与者会过分自信以及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首先,两个前提假设是:过分自信意味着交易者认为后验信息更准确(比实际上的准确性更高);交易者认为自己的私有信息比别人的私有信息更加可靠。

通过分别假定一般交易者、内幕信息交易者和厌恶风险的做市商存在过分自信,TerranceOdean分析了金融市场存在信息成本时的过分自信效应。在各种情形下,过分自信都会增大成交量和市场深度,同时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效应。但是,对价格波动性和价格内在性质(以价格与基本价值差额的方差来衡量)的影响则依赖于过分自信的主体是谁。一般交易者和内幕信息交易者过分自信会增加波动性,做市商过分自信会减少波动性。

·主观概率理论

主观概率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命题正确性的相信程度。主观性体现在它是基于个人的知识和信念做出的评价。主观概率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

传统概率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ayesian决策准则所关注的都是事件发生的频率,其前提是事件能够反复发生。而对于一次性事件的概率估计,它们是不适用的。现实中人们又确实经常需要对不同的命题做出自己的评估。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出这类评估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和知识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最优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意解,这使得人们可以凭直觉和个人经验解决复杂问题。这种实际决策过程的本质特点,促使科学家从行为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决策过程,AmosTversky和DanielKahneman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试图用启发式方法来代替Bayesian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被称为主观概率研究,期望理论其实是主观概率理论中的一种。

二、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科学的应用

在人类的认识上,首先是用相对简单的线性关系(线性模型)来刻画线性问题的定量关系,对于那些非线性因素不能忽略的情况,则往往采取线性近似或线性迭代的方法来处理,这样处理有时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但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比较“简单的”非线性问题中,或者只是研究系统的一些“常规”行为特征。随着人们对社会、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不敢“小看”非线性问题了。首先,就其本质而言,自然界是非线性的。其次,许多问题中的强非线性作用与长时间尺度的系统行为都不能用线性方法(包括线性近似)来刻画。第三,即使是一些表面看上去很简单的系统,也可能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复杂性(如确定性的随机性),于是,人们愈来愈重视对广泛存在于社会和自然中的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并由此而诞生了非线性科学。

最早将非线性科学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徒泽(Stuzer),他于1980年发表的论文“一个宏观模型中的混沌动力学系统和分岔理论”,将李—约克(Li—York)定理和分岔技术应用于哈维尔默(Havelmo)增长模型,找到了该模型出现混沌的条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和金融系统。

分形学的创始人,著名的数学家BenoitB.Mandelbrot(1997)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研究中,价格的变动可以用分形几何中的研究成果推导的模型加以解释。分形(多分形)的目的并不是要确切地预测未来,但是它们的确能对市场风险作出更切合实际的描述。分形是一种几何形状,其特点是可以分为若干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是最初那个整体在较小尺度上的翻版。在金融学中,这一概念并不是无根据的抽象,而是对一种简单明了的市场常识从理论的高度上重新进行表述

埃德加·E·彼得斯(Peters.E.E,1996)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确实存在分形、混沌特征。认为证券价格并不是随机游动的,而是受到某种确定性趋势的作用,并具有对初始波动的高度敏感性,换言之,股价运动具有混沌性质。据此,彼得斯(1994)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认为:(1)市场是由很多具有不同投资预期的投资者组成的;(2)与每一个投资预期相联系的信息集是不同的。只要市场维持这种分形结构,并且没有特征时间标度,市场就会保持稳定。当市场的投资预期变得一致时,市场就会变得不稳定,因为每个人都基于同样的信息集进行交易(Peters,1994)。

近年来,非线性动力学在证券市场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个是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特征的检验以及检验方法的研究,在证券市场应用混沌分形理论的前提是数据是否具有混沌性质,这就需要进行有关的统计检验。对股指数据是否具有混沌分形特征的统计检验也是当前股票市场非线性研究的热点。这些检验包括:长记忆与R/S分析、BDS检验、Lyapunov指数检验等。

另一个方向便是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股价的动态行为,探寻证券市场价格波动行为的形成机理。最近几年,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如Arthur、Holland、LeBaron、Palmer和Taler(1997),Brock(1993,1997),BrockandHommes(1997,1998),BrockandLeBaron(1996),Chiarella(1992),ChiarellaandHe(2000),Gaunersdorfer(2001),GaunersdorferandHommes(2000),Lux(1995),TaiseiKaizoji(2000)等等。这些模型都是基于异质投资者上的,即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而非传统的金融研究将投资者简化为典型的理性人。

Brock和Hommes(1997,1998)(简称BH)提出了一个信念自适应系统(AdaptiveBeliefSystem简称ABS)的理论框架,其基本思想是:市场上的投资者是千差万别(投资者的异质性),其对未来的信念也是各不相同(信念的异质性),为适应环境,投资者的信念是变化的。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选择业绩好的预测规则(信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环境,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比例的变化,进而影响着资产价格的变动,而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预测规则的选择,形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ABS模型给出了一个易于处理的理论框架,而且理性预期均衡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该系统中。在ABS中有两个重要的噪声源,即模型近似的误差和经济基本面内在的不确定性。ABS能产生一些重要的实证研究和观察到的市场特征现象,如收益的不可预测性、厚尾、投机泡沫和波动集群性等。Brock、Hommes和Gaunersdorfer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对最初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扩展,Brock、Hommes和Wagener(2001)又提出了LargeTypeLimit(LTL)的概念来描述有多种类型投资者的适应性进化系统的平均行为。ChiarellaandHe(1999,2000)也对ABS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Lux(1995)模型企图刻画市场上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或相互模仿的传染现象,描述了对基本面不完全知情的投资者的预期的形成。这些预期主要依赖于其他投资的预期和行为,模型刻画了投机者之间的相互模仿传染(递)的过程。模型通过投资者的态度(即买入和卖出)的变化来描述市场供需状况,而供需状况进而影响价格的变化,投资者买和卖两种态度的转变的概率引入了协同学的方法。Lux模型较好地刻画了市场中的从众行为,能很好地解释股市泡沫的形成、破灭(过度波动)和均值回复。Kaizoii(1998)模型与Lux模型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为微分方程,而前者为差分方程。TaiseiKaizoji(2000)又引入了统计物理学中平均场理论来研究股市泡沫和暴跌。

T.Vaga(1991,1999)提出的协同市场假定认为,市场价格的概率分布是基于以下两类因素在时间上的变化:基本的或经济的环境;市场中存在的情形偏倚量或“集体思维”的水平。随着两个因素组合的变化,市场状态也变化,可以达到四个不同的相:随机游动、过渡市场、混沌市场、协同市场。这样就把市场价格的随机变动与可能的混沌性质统一到一个框架下。换言之,把有效市场理论与分形市场理论统一为一体。这种理论虽然还缺乏实证检验,但对市场价格变化具有很好的描述能力。

三、从宏观到微观——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是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信息传导、价格形成机制,它对于全面深入了解证券市场交易过程,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及有效监管市场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微观结构理论主要研究股票市场的价量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它可以被用来建立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为股票价格预测服务。AnanthMadhavan(2000)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1)价格形成,包括价格吸收信息的动态过程;(2)市场结构与设计,包括价格形成与交易规则之间的关系;(3)市场透明度,市场参与者观察交易过程信息的能力;(4)其他金融领域应用,包括资产定价、国际金融、公司财务。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以前的金融理论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前的金融理论注重的是宏观分析和总量的分析,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注重微观分析和变量分析;二是以前的金融理论多用演绎法,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则主要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也注意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和行为分析方法。这两个特点实际上是反映了当代金融理论非常注重对“人”这一金融和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研究,这是当代金融理论也是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关于存货模型的分析、价格行为的分析等,都着重突出了对人的理和非理的发生及其原因的分析,从而使得对市场上的价格变动的分析更加深入。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验金融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定量仿真与实验成为了可能,于是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实验金融学便产生了。

SantaFeInstitute(SPl)研究人员Authur,W.B.,J.H.Holland,B.LeBaron,R.G.Palmer,P.J.Taylor使用基于Agent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资本市场,建立人造股票市场ASM(ArtificialStockMarket),本质上开了实验金融学的先河。他们从1990年开始到1997年论文“AssetPricingUnderEndogenousExpectationsinanArtificialStockMarket”的发表标志着金融学中又一分支——基于Agent的计算实验金融学的诞生。

实验金融学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际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研究市场微观层次Agent(投资者)的行为来揭示市场宏观特性形成原因的一门金融学分支。

目前实验金融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在股票市场研究上,主要有美国SFI研究所的人工股票市场ASM,台湾ChengChi大学人工智能与经济研究中心的人造股票市场AIE-ASM,它们都是在Grossman&Stiglitz如理性预期均衡模型所描述的市场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两者都能产生与实际股票市场具有相同统计特性的时间序列。不同的地方是在Agent学习机制上,前者是个体学习,后者是社会学习。在外汇市场研究上,主要的成果是由加拿大Si-monFraser大学经济系的JasminaArifovic教授作出。J.Arifovic在继承了Karehen&Wallace(1981)关于外汇市场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价格空间中的多点均衡理论(详见张维和刘文财等,2002)。

市场研究篇6

了解宝洁的市场研究部 发信人: boss (boss), 标 题: 你了解宝洁的市场研究部嘛--回一个网友的信首先我不是大牛,但现在却是在享受着工作。我老板一句话说,如果你不能享受工作,干吗还做这份工作呢? 先讲一下CMK整体上在公司的地位。如果把宝洁一个部队,CMK就是这个部队的军师。我们更多的做着一些战略层面的思考,在公司中起到一个内部咨询的作用。我们会更了解公司的全局,根据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的分析。 我们工作的对象。对内来说,我们是一个咨询的角色,会对市场部,销售部甚至研发部门等给出指导或者参考意见。对外来说,我们更多是跟市场研究公司打交道,由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提供原始数据,甚至分析结果。比如AC尼尔森公司,比如印度的Marketics,美国的MarkeTools 这都是我们的供应商,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拿到这些结果,根据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CMK人分析,制定出符合公司战略意义的方案,并影响整体生意的发展。 CMK的职业发展来看,首先,如果说宝洁的市场部是做市场人员的黄埔军校,那么市场研究部是中国市场研究行业的开山鼻祖了。在业界有这样的共识,是宝洁逐渐启蒙并培育出中国市场研究行业的。当然这一行业也在飞快进步当中,但无疑,在众多方面,宝洁仍处在一个教师地位上。在这里,你将成为这一行业某一领域的专家,可以毫不谦虚的这样讲。比如刚工作一年多的我,已经对内对外给过一些培训,我是说培训他人,把我学到的分享出去。 在公司内部,宝洁是采用内部提拔制度的。CMK是个提升机会相对较多的部门。你可以有机会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用我们一个总监的话说,在CMK你会有两种身份的感觉,学者和职业经理人。

市场研究篇7

标 题: 你了解宝洁的市场研究部嘛--回一个网友的信

首先我不是大牛,但现在却是在享受着工作。我老板一句话说,如果你不能享受工作,干吗还做这份工作呢?

先讲一下CMK整体上在公司的地位。如果把宝洁一个部队,CMK就是这个部队的军师。我们更多的做着一些战略层面的思考,在公司中起到一个内部咨询的作用。我们会更了解公司的全局,根据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的分析。

市场研究篇8

关键词:资本市场 利率市场化 资源配置

一、当前资本市场现状与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当前资本市场现状与问题。事物就其本质而言均具有连续性,很多都可以运用数学函数表达或近似的表达出来。但真实处理日常事物时却很难用连续化的手段来进行操作,资本市场也是一样。从理论上来说,具有连续性的资本市场应具有完备的期限、风险、收益等条件下的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但在现实中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内在的要求是资本市场应具有多层次的特性。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可以从多方面来衡量,较为常见的是从供给方和需求方以及资本市场本身来考察。

从需求方来看,我国具有国有、民营、外企、合资等各种类型的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存在差异。比如国企,由于其国有的性质,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认为其具有较好的信用,也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相对规模较小,信用等级低于国企,特别是小微型民营企业更是难以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从这个方面来看,需求方类型各异,需求也就各异,因此需要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从供给方来看,投资者可以分为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其中机构投资者又可以分为QFII、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等各种机构。他们对于金融产品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收益率、流动性等都具有不同期望,从而产生了投资者对于金融产品的多维度需求。

从资本市场来看,我国资本市场自90年代初建立以来,已经过20多年的规模扩张。多元化、多层次以及多维度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三条主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在多维度、多元化、多层次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反观债券市场却相对单薄,流动性不足是其一大表现。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也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这样的资本市场是无法满足各种投资主体的需求的。其中导致资本市场发展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利率的行政化,由此造成债券市场中各类债券定价扭曲,同时间接融资成本较低挤兑直接融资,大大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并且由于利率固定,各类金融机构并没有产生规避利率风险的需要,导致金融衍生品研发滞后。因此我国若想真正实现资本市场完善发展,发挥其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再分配的作用,就必须实现利率市场化。

(二)利率市场化进程。从理论上讲,利率市场化源于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早在1974年麦金农和肖的研究理论就指出管制利率会束缚投融资规模,制约经济增长,建议放松或放弃利率管制,通过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市场定价引导资金配置,提高全社会的投资效率。我国渐进式利率改革模式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多元化发展方面皆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然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利率市场化程度。斯蒂格利茨和赫尔曼(1996)引入信息经济学提出的金融约束理论,强调一定的政府干预可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适当的利率管制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过度则会扭曲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实践方面,199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期望在银行间形成利率的市场调节机制。1996年6月1日央行真正放开银行间利率管制,实现利率银行间的市场调节机制。同年,证券交易所开始通过路演询价和利率招标的形式进行国债发行的利率市场化尝试。1997年央行建立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了银行间债券自由流动,利率由银行间市场决定。1998年国开行也成功发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2004年经过调整,央行开始取消贷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最多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9倍。2013年7月又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全面取消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限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贷款利率水平,实现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当前仍未实现市场化的是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

二、利率市场化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

(一)利率市场化为改善企业融资结构提供保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信息,2013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7.29万亿元,其中直接融资总额为2.02万亿元,占11.68%,间接融资总额为15.27万亿元,占88.32%。与此同时,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G20国家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融资比重却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主要集中于65%―75%之间。而美国的直接融资比重更是远远高于我国,超过了80%。与各国相比,我国的直接融资比重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是利率市场化的不完善、利率行政化干预严重所导致的,企业在进行外源债权融资的过程中会首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债而非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向相关投资人进行融资,实现利率市场化对改善企业的融资偏好至关重要。当前实体企业债权融资主要来源是银行的间接融资,借助于利率市场化,提高银行的货币成本,一定程度上会将货币成本转嫁给实体企业,推高其融资成本,引导其转向债权、股权等直接融资手段。给予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公平竞争的机会,通过市场作用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从而使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手段与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手段和谐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定价机制确定不同期限的无风险利率(由于可以认为国债的抵押资产为全国人民的税收收入,有充足稳定的现金流对其进行支撑,因此可将国债利率视为相应期限的无风险利率),为企业发行公司债定下利率基准,从而理顺资金成本,引导资金合理流向,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使公司债券的发行更具合理性。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股票、债券及其他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以供求关系和风险水平为基础进行定价。在证券市场上,资金逐利性决定其将流向收益率更高的区域,高投资、高回报资金市场需求较大,推高了证券价格,从而保证了证券均衡价格的实现。

(三)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差降低,使其失去这种无风险获利的机会。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只能自谋出路,研究创造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类金融衍生品。利率市场化推进了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满足投资者对于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投资期限以及不同流动性的需求,克服金融产品因同质化引发的“利率大战”以及资金非理性流动所造成的市场波动。在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汇率与世界各国汇率联系越来越紧密,可能会由于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导致利率产生剧烈变化,从而加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此时就有对研发更多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需要。例如:国债期货、利率期权、金融互换合约、利率掉期合约等衍生工具的研发。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形成对这些套期保值的金融资产的需求也在无形中满足了资本市场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内在需求,增加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四)利率市场化增加债券市场流动性。投资者认为,购买债券是因为债券的低风险、低收益性,他们将债券看作一种具有稳定收益的金融资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可能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而变化,也可能随着企业经营状况而变化,其波动幅度远远高于从前。有波动,就有短期套利的机会,自然会增加投资者对债券的兴趣。同时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包括共同基金、社保基金等购买大量国债以及一定信用级别以上的企业债,他们通过回购的手段,盘活这些存量资产,从而增强了债券的流动性。利率市场化可以推动债券市场多元化发展,在利率未实现市场化之前,由于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导致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成本过低,使股票市场出现非理性繁荣的景象,并且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导致贷款利率较低,扭曲了债券市场上各个种类企业债的收益率。实现利率市场化,在市场化的无风险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百分比,就可以确定各类不同信用级别的债券收益率,有效抑制了以上不良状况,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利率市场化对资本市场带来的挑战

(一)冲击资本市场,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才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各个方面还很不完备。其中股票市场发展最好,债券市场(特别是交易所上市债券)发展程度远远低于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更是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而利率实质上就是对金融产品的一种定价机制,这种定价包含基准利率的变动,风险释放的定价,还有金融产品设计时的定价。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可以对风险进行议价,风险定价机制对于投资者衡量自己的投资决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旦引入利率市场化,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可能导致利率上下波动变大,甚至可能出现利率被某些投资者操纵的现象,由于利率在风险定价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导致系统风险增大从而产生资本市场的动荡。

(二)助长资本市场投机。由于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实体经济的利润有限、成本较高、生产周期偏长,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滑。在当前实体经济利润率回报偏低的情况下,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大量的资本从实体经济出逃,涌入资本市场,部分实体经济部门逐步缩小规模,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收益高、资金回流快、风险大的资本市场,进行资金配置和资本增值。同时,利率市场化加速了“金融脱媒”,在高投资回报预期下,原本投向产业经济的金融资本反而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市场,过度杠杆化、过度衍生、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过度自我膨胀等问题导致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超越实体经济,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和经济泡沫的积累,资本市场的微观基础受到冲击,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

(三)增加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款利差,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增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存在以下风险:一是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比如宏观经济形势、本国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关行业的经营状况、央行执行宽松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等都会对利率的波动造成较大影响。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的传统商业银行抵抗利率风险能力较弱,并且由于其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单一,表外业务不发达,利率市场化势必会增加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二是当信贷利率放开之后,会进一步加快“金融脱媒”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压缩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由于传统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收益得不到保证并面临萎缩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股票市场的下跌以及投资者对未来实体经济的悲观情绪。第三,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是国有企业独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委托问题,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再者由于当前大型商业银行的国有性质,其治理状况较差、行政干预严重,从而导致其存在较多的不良资产,随着利率市场化,其存量不良资产的价值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动,从而使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显现化,增加银行业的信用风险。

四、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从形式上看,当前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只有存款利率上限。但这个所谓的利率市场化仅仅只是政府管制意义上的市场化,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竞争性的能为金融资产定价的市场利率,有待于金融机构的竞争,也有待于风险管理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一旦在资本市场、信贷市场、货币市场中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无风险利率曲线(这个无风险利率曲线由不同年限的国债利率决定),通过这个曲线,不管是资本市场、信贷市场抑或是货币市场,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会更高,资本成本也将降低,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金融市场和实体市场的发展。但现在来看这样的曲线并没有形成,中间还缺乏很多金融衍生产品。因此看似只剩下最后一步的利率市场化要想真正形成市场化的利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从政府角度来看,依然要加强监管。既是对原先信贷市场的监管,也是对资本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当前我国企业IPO制度由审核制转为注册制,虽然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降低,更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但同时也会产生更多滥竽充数、弄虚作假的企业。因此证监会的监管力度不能放松,反而应该更为严格。纵观世界上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当刚刚放开利率的时候,均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为保证转变的顺利进行,一是必须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的管理制度,制定高质量的监管标准,针对监管状况,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应该通力合作展开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配合的检查制度。二是针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严格要求其整改,真正将监管标准落到实处。不能让高质量的监管标准流于形式,而应该保证其实施质量。三是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不能一刀切,应该按照行业特征实施不同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监管的灵活性与严格性。

其次,从资本市场来看,深化资本市场结构的改革刻不容缓。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很不均衡,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巨大,优化资本市场内部结构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环。一是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发展壮大资本市场。增强资本市场自行甄别项目风险的能力,密切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提高资本市场使用效率,减少投资者的非理。二是发展多元资本市场。积极稳妥推进资本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的安全稳定性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对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资金、精力投入,设计多种金融产品,使其能够涵盖所有资本市场,覆盖各个风险层次。三是完善配套改革措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要完善交易机制的创新与交易场所的完善,培育价格形成机制,理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使资金价格与资本市场其他要素价格的改革进程互相协调。

再次,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应该注重提高广大投资者的素质。就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来看,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但反观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层次化程度不明显,并且存在大量没有基本投资知识的个人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无视资本市场的风险,盲目投资会给自己带来投资损失,同时也会扰乱资本市场的定价能力。因此提高广大投资者的素质刻不容缓,可以从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投资期限等方面提高个人投资者的决策水平。

最后,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与公司治理机制。优化治理结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来可以使股权结构更加合理,二来可以为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一部分有毒抵押资产,轻装上阵,从而保证银行类企业在利率市场化下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五、国外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

(一)宏观环境稳定与货币政策适当为利率改革提供基础。麦金农教授在《经济自由化的次序》一书中提到,只有在保证良好的财政收支状况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相应的金融市场化改革。从发展中国家情况来看,也是一样的结果。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多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实施改革,结果引发超高利率、外资流入、通货膨胀等,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出现。因此面对当前的形势,我国政府在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与财政状况是否健康与稳定。

(二)企业改制确保利率改革的成效。利率市场化的实现表现为利率真正由市场决定,这样的利率才可为金融衍生品、公司债等各类金融资产进行有效定价,增加其流动性。但如果不进行国企改革,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始终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优势地位,行政色彩浓厚,不易对利率的市场信号做出反应。此外国有企业由于问题的存在,导致国企领导层倾向于建立企业王国,因此对资金需求畸高,从而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为确保利率改革成效,必须同时推进国企改革,使国企、民企处于同等的地位。从新西兰的成功经验来看,也是在利率改革的同时,出台一系列的国企改革方案,从而保证利率市场化的成功。

(三)资本市场完善程度与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性很高。就目前已经成功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来看,几乎都具有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甚至许多国家的金融国际化和金融自由化交织在一起,两者相互推动和促进。从一些国家的成败得失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资本市场的层次与厚度的重要性,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化、多维度化、多元化发展对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也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S

参考文献:

[1]周小川.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性[J].经济导刊,2012,(7).

[2]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3]托马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导刊,1997,(5).

[4]王国松.中国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6).

[5]龚浩成,戴国强.2000年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蔡逸仙.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3,(1).

[7]田晓丽,王静.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比较与借鉴[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3).

[8]柏凌菁.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财务策略[J].商业会计,2007,(09).

作者简介:

市场研究篇9

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是国际干散货航运商与国际贸易商之间进行干散货运输为服务对象所形成的服务市场,其海运量约占世界海运量的1/3[1].海运量主要由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市场所制约,基本不受运价控制.运价是运力供给稀缺性的价值表现,引起了运力供给的产生,而运力供给决定了运价[2-3].唐丽敏[4]基于航运经济理论,通过航运市场需求与供给的计量经济模型建立与求解,进而对未来航运市场运价进行短期预测.J.J.Xu等[5]研究了干散货市场的运价波动与运力供给的关系,采用了2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是通过AR-GARCH模型衡量运价的波动,第二阶段是通过GMM回归分析运价波动与运力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运价波动与运力变化呈相反关系,而运力的改变能够有效的抑制运价的波动.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了运力决定了运价,运价对运力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并没有全面考虑引起运力和运价波动各种因素及相互制约关系,建立因果反馈模型.本文从系统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模拟,并改变影响运力供给的相关因素,确定相应改进策略,保持市场合理运力,对理解航运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1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现状

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近年来出现了迅速增长的态势,2002~2011年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规模如表1所列.由表1可知,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船舶数量和吨位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4年开始,增长幅度都超过4%.船舶吨位的增长率比船舶数量的增长率要大,反映出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船舶朝着大型化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可以从如图1所示的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各种船型的发展趋势中明显看出.由图1可知,海岬型、巴拿马型、超灵便型船舶的数量和吨位都呈逐年上升趋势,灵便型船的数量和吨位却呈下降趋势,直接反映出干散货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同样也间接反映出小型干散货船舶受到集装箱船舶发展的影响,运输了灵便型船所运输的货物[6].

2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

2.1干散货航运运力供给模型

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干散货船舶吨位的全体船舶所有者,在各种运价条件下能够而且愿意提供的船舶吨位数[7].它具体是由现有运力、新建运力、拆解运力以及市场闲置和封存等运力吨位组成.由此可以得出,干散货航运市场现有运力表示为Nt=Nt-1+Dt-St-Ft-Lt(1)式中:Nt为t时刻的运力;Dt为t时刻交付的运力;St为t时刻拆解的运力;Ft为t时刻闲置的运力;Lt为t时刻转移和灭失的运力.

2.2干散货航运市场新造船订单模型

干散货航运市场新造船订单量与市场运价的关系密切,运价的波动将会引起新造船订单量的变化.其数学模型为Nt=f1(Ft)(2)式中:Nt为t时刻的新造船订单量;Ft为t时刻的运价.

1)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在干散货航运市场中,用BDI指数表示航运运价,NB表示新造船订单量.选取1996~2011年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消除对数据分析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用lnBDI和lnNB表示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和新造船订单量.

2)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模型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8].经检验发现,lnBDI和lnNB不是平稳序列,经过一阶差分过程后再次检验,序列都是平稳的,如表2所列.将lnBDI作为解释变量,lnNB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平稳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如下的关系方程:lnNB=1.13088•lnBDI+5.88487(3)由以上方程可看出,BDI指数的回归系数为1.13088,说明BDI指数对新造船订单量有较大的影响,BDI指数的上升,新造船订单量也会增加.

2.3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模型

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影响其波动的主要因素有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量、干散货贸易量和航运成本.其数学模型为Ft=f2(St,Dt,Ct)(4)式中:Ft为t时刻的运价;St为t时刻的运力供给量;Dt为t时刻的贸易量;Ct为t时刻的航运成本.在干散货航运市场中,用BDI指数表示航运运价,运力供给量为现有运力规模,贸易量为主要干散货贸易量,航运成本以燃油价格表示.

为了研究4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1996~2011年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BDI表示航运运价,SU表示现有运力规模,DE表示干散货贸易量,OP表示燃油价格.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用lnBDI,lnSU,lnDE和lnOP分别表示航运运价、现有运力规模、干散货贸易量和燃油价格.通过对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和一阶差分处理后,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关系方程式(略).

由以上方程可以看出,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的回归系数是-4.11684,说明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量的增加,将会引起干散货航运运价的下跌,而干散货贸易量与燃油价格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两者的上升将会引起干散货航运运价的上升.

2.4干散货航运市场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通过建立运力供给、运价和新造船订单量模型可知,干散货航运市场是含有多种影响因素的复杂时变系统,运力供给的变动将会引起运价的波动,运价波动又会导致新造船订单量发生变化,继而影响未来的运力供给.在分析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作用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系统模拟,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反馈关系,可以较为深入的了解未来干散货航运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将各要素划分为水平变量、辅助变量、常量和外生变量,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9-10],构建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系统流图如图2所示.

对流图中的相关参数进行赋值,并将式(1)、(3)和(5)输入到流图方程,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得到2012~2016年的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与运价的走势图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知,随着运力的交付量的不断增加,致使运力供给量不断加大,引起运价的不断下跌,直到2013年后才逐渐有所改观.这种趋势也符合目前干散货航运市场的现状和有关航运市场研究者的预期.据克拉克森统计,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1万载重t以上的船舶吨位达到611.1百万载重t,手持订单量高达200.9百万载重t,占总运力的32.88%,在2012和2013年将分别有约1.39亿和0.51亿载重t船陆续交付.

3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调整策略

干散货航运市场目前的低迷状态,完全是由船东肆意扩大运力造成的.运力供给是导致国际航运市场兴衰的主要原因.本文以调整影响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系统流图的参数变量,包括干散货船舶拆解率、闲置率和运力交付比例,改变运力供给趋势,为干散货航运市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3.1调整船舶拆解率,加大船舶的拆解力度

拆解老旧干散货船舶是释放过剩运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调整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系统流图中的拆解率参数,将2012年的0.05提高到0.08,即拆解量从30.56百万载重吨提高到48.89百万载重t,得到如图4所示的运力供给和运价前后关系对比图.

3.2调整船舶闲置率,提高船舶闲置封存量

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的来源并不是由干散货总运力提供的,而是由干散货营运运力规模提供的.因此,船舶封存量的变化会导致营运运力规模朝相反的方向变化.调整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系统流图中的闲置率参数,将2012年的0.005提高到0.01,即闲置量从3.06百万载重吨提高到6.11百万载重吨,得到如图5所示的运力供给和运价前后关系对比图.

3.3调整船舶交付比例,延长船舶订单交付期

现有船舶的订单量是未来运力规模发展的主要来源,决定着航运市场近两年内的发展规模.因此,将新船交付速度降低.在国际干散货运力供给系统流图中调整运力交付比例参数,将原来的交付比例下降20%,得到如图6所示的运力供给和运价前后关系对比图.从图4~6中可以看出,干散货船舶拆解率、闲置率和交付比例调整后,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有所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市场运力供给量减少的结果.若将干散货船舶拆解率、闲置率和交付比例同时调整,效果将是显著的.

市场研究篇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离不开现代市场经济教育的作用。

一、现代市场经济教育的两条实现途径

现代市场经济教育指的是市场主体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现市场经济理论、思想的过程,其实现途径有两条:一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自发教育是市场主体所受到的来自其他市场主体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是市场主体在市场博弈过程中的自我演化;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自觉教育。自觉教育是各级党政机关、教育部门、学术团体对市场主体施行的教育,是排除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思想障碍、提高市场主体对现代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

1、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

现代市场经济对市场主体的自发教育的渠道有两条。

其一,成功人士的示范效应。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成功人士。对于其他人而言,成功人士的示范效应能够起着自发教育的作用。这些暂时没有成功的人群必然会模仿成功人士,积极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并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对这些知识加以运用。

其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对市场主体的教育。市场经济对市场主体的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有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市场主体与之相适应,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市场主体迟早会招致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机制的淘汰。

2、现代市场经济的自觉教育

现代市场经济是文化经济,体现为市场主体成熟、市场客体完备、市场制度完善、政府干预合理、科技发达等方面,而其中许多方面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功能难以胜任的,需要自觉教育功能发挥作用。现代市场经济自觉教育的内容包括:现代市场经济法规教育、现代市场经济技术知识教育、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宏观调控知识教育。

二、进一步加强现代市场经济教育的思路

在通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与自觉教育功能是协同发挥作用的。二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我们不能只取其一。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必须同时从自发教育与自觉教育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引导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发挥正面功能和积极作用

首先,树立合格的成功人士为典范,让诚实守信、合法经营、遵守市场规则而致富的市场主体脱颖而出,带动更多的人以同样的方式致富。其次,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如果在一种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勤劳、智慧、诚实、勇于创新品质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几率更大,那么这样的市场经济体制就称得上是好的、规范的。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市场主体走向成功营造外部环境。因此,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仍是必要的。唯有从以上两方面同时着手,才能发挥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的正面功能和积极作用。

2、继续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教育

强调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教育,为此必须做到:首先,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当前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应注意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实践的变化同步调整并深化市场经济理论,因为,只有能对现实问题进行解释的理论才真正具有说服力,才能真正教育人,才能真正符合现阶段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其次,推行全面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教育。当前我国一些部门的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内容比较片面,结果一些人对现代市场经济缺乏全面的了解,违背了现代市场经济原则也毫无所知。最后,全面推广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当前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教育的覆盖面比较狭窄,针对社会人员的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几乎是空白。因此,还应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传授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全面推广现代市场经济教育。

3、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实践、教学、传播等环节间的联系

当前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实践、教学、传播环节联系的紧密性还有加强的余地。学者们往往更注重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而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传播关注不够,这样的理论往往是不彻底的。因此,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教研等环节间的联系,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建设和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

4、处理好现代市场经济教育与市场监管、法制工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