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十篇

时间:2023-09-19 17:41:29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篇1

(一)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活理念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家庭生活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如何把复杂的家庭生活处理得简单,使家庭生活健康和谐,积极向上,考验家庭成员的智慧。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活理念和正确的生活观念,使其在现有家庭尤其是毕业之后组成新的家庭后,能够以鲜活的姿态把家庭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二)培训大学生必备的家庭生活知识和技能。家庭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千千万万,包罗万象,大体可分为家庭生活技术、家庭生活科学知识、家庭生活艺术。1)这些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多少和质量高低对家庭生活和谐影响重大。通过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培训大学生家庭饮食和烹饪、家庭服装和保管、家庭装饰和环境、家庭健康、家庭教育、家庭理财、家庭生活艺术、家庭沟通艺术等,能够使大学生在现有家庭尤其是毕业之后组成新的家庭后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三)培育和谐家庭建设的主导成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家庭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成员越来越多,并成为家庭建设的主导成员。开展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是对和谐家庭建设的主导成员的教育。可以说,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家庭建设的和谐程度。

二、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整体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家政素质教育的成熟和各具特色,我国家政素质教育还相当落后。比如,美国的家政素质教育已经形成了规模,3000多所高校中有1/3开设了家政专业,其余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家政教育课程,有的家政专业还可以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2相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速度,我国家政素质教育正在被越甩越远。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在很多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作为社会发展最小单位的家庭,其成员的家政素质远远无法满足和谐家庭建设的需要,亟需家政素质教育的培养。相对于家政职业教育的缓慢发展,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尚在萌芽阶段。家政教育分为家政职业教育和家政素质教育,前者是开设家政专业,为家政服务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后者是运用家政学研究的实证和理论成果,通过教育与培训,使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掌握尽可能多的家庭生活知识与技能,健全家庭昔理,调节人际关系,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口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使婚姻家庭生活更加和谐幸猫,并以此促进社会的文明进程。3我国已有30多所高职和本科院校开设了家政专业教育,但是其他学校基本没有对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非常薄弱,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家庭建设中处于一种基本没有地位的状态。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我国教育体系从小学到高中偏重应试教育,大学阶段偏重理工人文社科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前者是以高考为导向,后者是以就业为导向,缺乏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中小学多少还有家政素质教育的一点课程要求,而高校基本没有对家政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高等院校不重视。在当前招生和就业形势下,高校普遍不重视家政素质教育,除了开设家政专业的高校外,基本没有高校开设家政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三是家政行业不重视。当前中国家政行业入门门槛很低,家政企业多如牛毛,家政行业乱象丛生,处于行业洗牌前的混乱状态,整个行业以生存为目的,尚未到迫切需要高素质家政人才的阶段。四是大学生自身不重视。在就业压力和学校的引导下,大学生把全部精力放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英语过级考试、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上面,忽略了家庭生活素质培养的需求。

(三)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体系尚未建立。一是缺乏社会认同的适应我国高校教育和家庭生活需求的家政素质教育科目和教材。我国家政素质教育的科目没有明确确定,缺乏认同。目前我国家政职业教育教材数量很少,家政素质教育教材只有针对初中和小学生的单一教材,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教材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二是缺乏从事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教师资源。整个家政教育的教师数量都远远不够,毋宁说家政素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到数量微乎其微,专业背景更是少之又少。三是缺乏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学条件。长期不重视家政素质教育的后果之一是,学校缺乏家政教育的实训场地、实训器材。

三、开展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社会力量推动。需求是最大的动力,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社会力量的推动。可以说,我国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理念、家庭生活知识和技能、家庭生活艺术等方面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发展,难以满足和谐家庭建设的需求。对于建设和谐家庭来说,如何发展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需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把这种需求转变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专家学者加快构建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

(二)专家学者论证。教育的发展要有前瞻性,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已经落后了,亟待相关专家学者大力探索,积极研究,详细论证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策略。专家学者论证既要有理论分析,也必须要有实证研究,后者在当前尤显重要。要拿出事实和数据,向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整个社会证明,接受过良好的家政素质教育的社会成员更好地组建和构建和谐家庭的可能性更大。

(三)教育行政部门推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行政力量强大,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行是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发展的保障。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咨询机构 家长学校 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是为准爸爸妈妈、为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开办的以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为宗旨的咨询机构。它的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向家长介绍抚养子女的科学知识,组织家长交流成功教育子女的经验和研究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探索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沟通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联系,为有疑难问题孩子的家庭和学校班级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咨询。它的咨询业务包括一系列的内容:孕妇的胎教咨询、1-3岁小孩的教育咨询、3-6岁小孩的教育咨询、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咨询、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咨询。其咨询人员由来自曾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组成,教育理论专家给予理论指导。在家庭结构、家长观念发生较大变化的今天,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孩子大部分时空将会置于教育的盲点中,学生单纯在学校取得的教育效果,将会在家庭的漠视中淡化。因此,很有必要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自身的素质。家庭教育咨询机构便是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鉴于目前这方面理论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从家庭教育问题、家长学校的发展及终身教育的趋势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重要性。

一、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是解决目前家庭教育问题的需要

近些年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亲叹息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常常面对自己的小孩感到头痛不已。从报刊杂志上也不难发现不少发生在家庭中的触目惊心的案例,其中因为教育冲突,有关父母亲被子女杀害、子女离家出走、跳楼、服毒自尽等的家长与子女关系不协调的案例,以及许多未被报道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孩子”,都集中反映了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弊端。具体表现有以下:

(一)家庭教育好走“极端”

第一,家庭教育好走“极端”主要是棍棒教育法。中国有句俗语叫“棍棒出孝子”。不可否认,古今中外,一些家庭“棍棒”式教育也有其积极的作用,的确出了不少人才,但“棍棒”未必就能出人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动不动以棍棒相加,以分数压小孩学习。或加倍罚作业、罚站、罚跪,双休日逼孩子上“家教补课”;或逼学钢琴、跳舞、书画等五花八门的项目,剥夺孩子的休息时间,导致一些孩子被严重摧残了身体和幼稚的心灵,致使部分孩子对其父母产生厌恶和恐惧感,有的甚至自杀、离家出走,有的还有杀亲人的念头和恐怖行为。如发生在2000年的浙江金华徐力杀母事件,震惊了中国教育界。第二,“溺爱宝贝”。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向“溺爱”的倾向发展也在不断蔓延,成了众“亲”捧月!由于家长缺乏科学的教子观念,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有的家长将孩子置于“保险柜”里,整天捧着哄着,舍不得让孩子受到各种委屈或挫折;有的家长双方教子观念不协调,你管我宠,时常在教育孩子面前发生冲突、摩擦等等。这些做法往往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和不良品质,变得自私、孤独、怯弱、冷漠,捣蛋、搞破坏、说谎等,从而偏离全面发展轨道。马卡连柯说过:“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是会使孩子遭到毁灭。”第三,放纵不管型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在严教与溺爱间无法把握其适度的分寸,或是自身根本不知道家庭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对孩子不闻不问,犯了错误轻描淡写地说两句,对孩子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要置若罔闻,来一个折中主义。这样的折中不仅有愧于为人父母,更有愧于社会。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开办,可以为家长纠正这些错误的教子观念,为有疑难问题孩子的家庭和学校班级提供针对性强的教育咨询,帮助孩子和家庭回到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轨道上。

(二)家庭教育的教养环境不良

家庭教育的教养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家庭环境虽不是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而精心设置的,它是家庭各种生活活动空间的载体。但这些客观环境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孩子。目前部分家庭的教养环境存在相当大的弊病,从而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第一,部分家庭父母离异,无法给孩子完整的爱,使孩子健康的心灵蒙上阴影。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孩子都会影响孩子个性的良好形成。据某些教育实践调查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双差生。许多到教育咨询室咨询的家庭也是单亲家庭。第二,家长的道德水平不高。家长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例如,父母亲爱说脏话,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脏话连篇。父母亲爱占便宜,随地扔垃圾、吐痰、在家聚赌、搓麻将等低素养的行为严重干扰着孩子向良好方向的发展。

对于家庭教育的种种弊端,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开办可以发挥查找家长教育方法和态度、家庭教养环境等多方面的失当之处,纠正教育孩子的过激行为和过高要求,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杜绝“高压”粗暴做法,尽量多一些理解、鼓励、关爱孩子的身心发展。家庭教育咨询者充分运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对前来咨询的家庭人员查找孩子成长困难的原因所在,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并长期跟踪建议的执行情况,耐心地帮助孩子和父母正确成长。

二、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是家长学校的补充

家长学校是业余性质的成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八十年代中期,家长学校作为教育战线的新生事物出现后,各地纷纷效法,几乎遍及城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能坚持下来,并对家长进行科学家教知识和方法教育的却不多。原因在于,第一,办学主体认识不足。家长学校按办学主体分为两种:社区家长学校和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各个办学主体对举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和目的性认识不足,有的在办学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甚至有人认为学校每学期都召开家长会,平时教师进行家访,就叫做办家长学校。其实为名不副实。第二,不切实际,效果难以体现。开始,许多学校为了追求“百分之百”的教育面,而将各年级全部家长都请进家长学校接受理论教育,时间一长,矛盾逐渐暴露。如此一来,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不突出重点,满把抓,家长学校的实践性就不得以很好地发挥。第三,家长学校的管理缺乏物力、财力和师资上的支持和保障,使其难以坚持有效地办下去。第四,家长学校在分析和帮助问题孩子上,没有切实地能够从细致上帮助其走出困境。

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对家长和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咨询和辅导,可以补充家长学校办学及其功能发挥的不足。曾有老师如是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众多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也不缺乏能力超群的教师,但十分缺少对家长成长的一对一的教育咨询和辅导!”本人曾在一教育咨询机构见习,聆听咨询者对父母和孩子的咨询过程,并跟踪其结果,认为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可以起到有效教育父母和孩子的作用。另外,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还为家长获得家教知识开通了一个新的渠道,针对困难的问题把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向家长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之家长学校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理论得以更深刻地运用与发展。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人的研究初衷。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构架中介的作用。

三、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是终身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

教育它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在学龄阶段所接受的学校教育,而包括了他终身成长所能受到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开办有其重要性。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先提出终身教育的主张,认为受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都可以以最好的方式获得必要的知识。纵观一个人的一生的角色变化,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着孩子、学生、劳动者、夫妻、父母、爷爷奶奶、亲朋好友角色等。且在大多数角色时期,人都可以在那一时段接受到为适应与发展角色所需要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如在学前期,接受幼儿教育,在学龄期接受学校教育,在工作期间接受劳动和职业培训,在进入老龄期,有老年人教育。但甚少有正规的家长教育。社会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当人们在担当父母亲(家长)的角色时,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指导,以帮助他们成功地实现角色转变,使孩子能够在家庭里健康成长。“终身教育的概念,重要一点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终身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承认人的个性因素,遵循人的个性发展规律,让所有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它消除了一次性教育带给人的失败的苦恼,允许并提供人们多次选择的机会,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开办,使众多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的父母有机会再次学习,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不足,认识到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教育好下一代。

终身教育的落实,家庭教育是根基,父母自身不仅须有终身教育的观念,也要支持孩童的学习,一起营造家庭的学习氛围。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的开办与发展,为父母成长为有素养、高素质的家长提供可能的机会。从准父母到父母,从缺乏科学家教知识的父母亲成长为成熟的家长,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是一个家长成长的好地方,符合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家庭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启蒙之地,父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把启蒙老师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素质、科学的教子观念的家长,家庭教育咨询机构能够担当此任。国家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应大力倡导这种机构的开办和发展,并帮助其成长壮大,让其为我们的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家庭的和谐幸福尽一份力量!“我们的教育不应是也不可能是培养少数的成功人士,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父母亲!”合格的家长,从家庭教育咨询机构走出来!

参考文献

[1]持田荣一等著,龚同等译.终身教育大全[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6.480.

[2]张玉林.论目前家庭教育的弊端与对策[J] .贵州教育(半月刊),2005,(15):21-23.

[3]纪森,韩永炼.谈如何巩固家长学校[J].镇江高专学报,1995,(2):71-74.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将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而德育教育对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承担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推动高职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本文以家庭德育环境的现状作为出发点,指出了现代高职德育教育的不足,并提出构建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德育教育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 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庭德育环境问题

虽然家庭德育一直受到我国教育的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许多学生自升入高等学校后,与父母的日常生活都分开了,家庭德育也不得不中止。

1.家庭德育环境没有受到重视

尤其在我国的农村,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小学阶段就与父母分开,使得父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本就无法实施。升入高校后,即使之前在一起生活的学生和家长也不得不分离,离开家庭后,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限,不少家长认为教育的重担应该是学校,便逐渐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家庭德育与高职德育教育脱节

高职的德育教育离不开家庭德育的辅作用,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包含了家庭要素在内的方方面面。许多学生学习的地方与家庭都不在同一城市,甚至还非常远,距离阻隔了学校与家庭的信息沟通,所以,出现家庭与学校德育教育相对隔绝,以致两个环节的德育教育出现较大的偏差。

二、 目前高职德育教育现状

由于高等院校商业化的趋势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为了求得发展,在教育的方向上逐渐偏向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等理论基础的教育,以致暴露出不少问题。

1.德育教育方法落后

我国许多高校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弊端,以传授模式为主,对知识的传播是一味地课堂传授和卷面考核,更别谈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性要求。所以高职对德育的教育没有根据时代的要求而做出变化,诸如一些理论和社会热点等,都是书本多年以前发生的事情,教育内容沿袭老套,隔离了高职教育的初衷: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培养方法。所以,高职院校整体上是重视理论,忽视道德修养的培养。高职办学理念的变化也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使得他们认为理论知识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表现为追求掌握技术、注重技能操作,在道德修养方面没有形成效益意识。

2.家庭偏重于学生的技能学习要求,影响高职学生德育教育力度

目前,许多家庭更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更加强调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德育的重视,同时社会企业的类似观点也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懂技术,就不愁找不到工作。所以,为了招到更多的生源,高职也以社会企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强化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这样使得系统的德育教育无法实现,也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高职与家庭环境相结合的德育教育体系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庭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应尽快整合学校与家庭相融合的管理类网络,合理利用德育教育资源。

1.优化家庭德育教育环境

虽然影响家庭德育教育的有一些客观不可调控的因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也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可以对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层次分析,然后根据详细的情况探索和提高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的能力与途径。高职院校应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信息沟通,建立学生德育教育咨询平台,为家长对学生德育教育提供方便。

2.以德育教育为先,培养双高人才

高职要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并适时与学生家庭开展交流会,让学生家长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意识。同时,高职院校要正确处理教学中重点工作与教学核心的关系,重点在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核心指的是培养学生高素质,这样才能为社会提高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另外,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求方向,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构建高职与家庭德育教育互动的教学环节

在德育教育中,家庭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而家庭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又构成了学生终身道德素养的桥梁。所以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既要发挥家庭德育教育的基础作用,又要通过两方面的桥梁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职业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德育教育离不开学生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只有结合高职学校与家庭,构建两种因素内在的德育教育体系,才能取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科峰.浅议高职院校“家庭—学校—企业”三维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世纪桥:理论版,2012(7).

[2]李大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篇4

一、“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现实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素质教育,坚持“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育人工程的基本途径,反映了家庭教育育人工程的主体性,突出了对广大家长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把家庭,特别是家长的教育作为育人工程的前提。从而营造了学习型家庭的良好氛围,达到两代人学习,两代人提高,两代人双赢的效果。

(三)社会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鲜明、要求明确。这项活动不是一般的创先达标活动,标准不是高不可攀,它是以家庭和做人基本准则为依据,普通家长和孩子都能做得到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从而促进社会群体的进步,这一活动抓住宣传、教育、实践三个环节,能够得到广大家庭的积极参与。

(四)创新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又一创新。这一活动与“六个一”工程、原创:“五小”活动结合在一起,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还为家长学校增添了活力,使家长学校不再流于形式。同时,拓宽了企业家长学校、新市民家长学校、流动人口家庭学校的空间。

(五)指导性。家庭教育工作经过20多年努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知识健全、理念更新、宣传普及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引起关注:社会的炒作、商业化的运作、家庭教育误区也还困扰着家庭教育。“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适合广大家长教育实践的良好平台,对指导家长科学教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差距

“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地区、城乡、职业等诸多生存状况不同,也造成了明显的差异,制约着这项活动的发展,表现出这项活动的不平衡性和间断性。

(一)认识差距。“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广泛宣传。不少群众、不少家长还不甚或不了解“双合格”的活动要求。有些地方这项实践活动还仅限于妇联组织实施落实。党委、政府部门还没有将这项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学习型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城乡差距。“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城市开展较为广泛,在农村却不尽人意。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约有六成家长外出打工,这些为父母者,迫于生计基本上或完成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祖父母大都受文化局限,只能给儿童衣食上照顾。一些农村除贫困外,受到重男轻女和读书无用论影响,使儿童、特别是女童辍学,家庭教育出现弱化或虚化现象。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压缩,有些农村村一级妇联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成了空中楼阁。

(三)实践差距。“教无定法”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因人因家庭而异,它只能有普遍的认知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近来,由于媒体的炒作,家庭教育有简单化、教条化的趋势。如媒体炒作“哈佛女孩”、“高考状元”,把成才和家庭教育成功局限于升名牌大学。我们不能用特定教育方法去指导所有的家庭,成为教育儿童一成不变的模式。

(四)理论差距。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教育理论呈多元化态势,也不乏商业运作,有意作秀,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状况,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理论“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天津“郝氏协议书”等等。这里在有的仅仅是自我感知,家庭教育理论目前还存在着“老方法不灵,新方法不明”的特征,要让家长有普遍的认同感就要建立科学的理论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断章取义,使家长处于难辩真伪,无所适从的境地。

(五)家长差距。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出现了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儿童家庭、特困儿童家庭等,这些家庭在一些地区约占儿童家庭总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些家庭比一般家庭的儿童更需要关爱,一些单亲家庭缺少父爱或母爱,一些特困家庭忙于生计,儿童缺少基本的教育条件。一些失去双亲的家庭,有的与祖父母生活,生活拮据;有的与叔叔等亲戚生活,受到歧视等等,更谈不上家庭教育。

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特点缺乏足够重视,这些捧出来的儿童往往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

(六)两种教育差距。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应对,始终对家庭教育的形成新的挑战。应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两种教育,素质教育更侧重人的德与才的培养,而应试教育注重识记、理解力的培养、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目前,儿童学习没有彻底减负,过重的升学负担使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篇5

怀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价值的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正是由于血缘关系的存在,使得家庭教育具有爱的优势。这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神圣的爱,是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也是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及长辈把子女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他们的天职就是培养子女早日成“龙”成“凤”,这就是家庭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本质所在。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家庭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则强调以子女的健康成长为本,重视对子女生活处境的无限关怀,注重对子女的习惯、性格、能力、价值的培养和追求,以及对国家和社会中各种优秀精神文化现象的敬仰和珍视。父母长辈对子女的人文关怀重点体现在培养子女成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人格健全、情绪稳定、相处和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被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的社会化的人。

二、父母长辈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带头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长辈的自身素质和水平对子女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价值判断以及家庭关系的氛围,对子女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父母长辈在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带头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首先,在教育认同方面,父母长辈作为子女的偶像,其道德人格状况、修养水平都将成为子女认知的标准,父母长辈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对子女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用适当的时机和语言明确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其次,在教育示范方面,父母长辈与子女朝夕相处,子女在为人处世、行为动向等方面常常把父母长辈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父母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与子女整体素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联,这就需要父母长辈在实际行动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带好头,做好示范。最后,在教育导向方面,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父母长辈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对子女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父母长辈要强化角色意识,自觉担负起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要强化责任意识,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和教育子女。

三、不断优化家庭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家庭氛围是否和谐,家庭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向上,都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取向,尤其对家庭中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不断地优化家庭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尊老爱幼、互敬互让,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现阶段,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和关怀,努力营造家庭中和谐的氛围,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爱国、爱家、爱人民的理念和诚实、正直、勇敢、进取、自强的精神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和发扬。

2.家庭教育的方式要科学化,内容要生活化、大众化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教育方式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讲究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家长做到善于与子女交朋友,多与他们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达到心灵的共鸣、情感的交融,使其行为习惯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就是课堂,家庭教育要注意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大众化,让子女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

3.推动家庭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素质

理论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不断推动家庭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素质,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动力,还可以探索和创新家庭教育的形式,如设立家庭教育辅导中心,通过多种媒体的宣传,模拟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等。

四、结语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篇6

##市是我省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共有15个县(市、区、山),180个乡镇、街道,总人口4664900人,1283700个家庭,其中0-18岁儿童127.48万,占总人口的27%。##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历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全国妇联的关怀指导下,##市妇联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努力,密切合作,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20__——20__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使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家庭教育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已全面实现了《家庭教育“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要求。

一、贯彻实施家教“十五”计划基本情况

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贯彻《20__-20__年儿童发展纲要》和《##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所提出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市妇联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市家庭教育工作评估检查方案》、《##市家庭教育工作评估指标》,并提出“十五”期间的总目标:到20__年市区、县城区家长受教育率为95%;家长对家庭教育知晓率达80%以上,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家长受教育巩固率在90%以上;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达70%以上;未完成“两基”的贫困地区,要在打好“两基”攻坚战的同时,使家长受教育率要达到70%,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达50%以上。为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几年来,##市各级妇联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同心协力,认真贯彻《儿童纲要》和《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为指导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家庭教育水平的再提高。

(一)领导管理情况

《20__-20__年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是国务院颁发的儿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家庭教育的总目标。根据《纲要》总目标的提出和全国、省家庭教育“十五”计划的要求,20__年3月,市妇联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随之全市15个县(市、区、山)也制定本地的家教“十五”计划,家庭教育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纳入了各级政府的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中,家教工作的网络机构也日益健全,形成了横向部门相互配合,纵向层层有人抓的局面。为推动《儿童纲要》和《家教“十五”计划》的落实,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对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亲自过问,层层落实,做到目标到人,责任到人。为推动工作的开展和目标的落实,每年的“六一”前夕各县(市、区、山)妇联和各部门都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研究。例如,##县是《儿童纲要》的省级示范县,多年来,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纳入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中,主管书记和分管县长经常听取家庭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县妇儿工委每年召开1—2次工作会,家庭教育工作与《儿童规划》同步实施,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形成当地政府的工作制度。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体,如何发挥好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重要作用,多年来妇联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并设有专兼职干部,做到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妇联负责牵头协调,面向社会,面向家长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推动有关部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家庭教育工作的作用。在实施家教“十五”计划中,充分发挥其专家学者和社会热心人士的作用,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理论研究;发动社会力量共同举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并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评估检查指导。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办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并对家长学校加强领导管理和检查监督。

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十五”目标的实现,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市妇联与市教育局于20__年3月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家庭教育工作对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大了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也更加明确了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办法,使家庭教 育工作的管理逐步规范化,做到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终有总结、有检查而且形成制度。定期培训家教骨干,调整家教组织成员,充实力量。对各级各类家长学校检查整顿,登记造册。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和表彰会,适时配合学校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质量,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整体上水平。由于各部门分工明确,配合得当,形成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运作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普及工作实施家教“十五”计划,我们始终把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树立全民家教意识放在首位,并在宣传力度、宣传手段和宣传声势等方面进行突破。

(1)注重利用现代宣传媒体,不断拓宽宣传普及渠道和领域。如在开展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宣传中,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开辟窗口设立专栏,有效地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全市各县(市、区、山)的婚前检查覆盖率以乡为单位达90%以上,新婚夫妇和孕妇优生优育优教知识的通晓率为95%以上,城市新婚夫妇婚前检查和孕妇接受产前教育达100%,农村达到95%。市妇联在《##日报》、电台、电视台开设“三优工程”专栏和专题节目,广泛宣传。与市教育局、关工委多次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学者我来市讲学,传授家庭教育新知识、新理念,参听人数1万多人。与市教局联合开展“家教知识进万家”百题测试活动,城区的20多所小学生家长全部参与答题;与教委、关工委20__年5月在市一中多功能厅举办了全市“家庭知识竞赛活动”,并在全市开展了“爱祖国、颂家乡”幼儿演讲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家教的效果。

(2)开展系列家庭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家庭教育知识。 20__年是##市家庭教育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根据全国妇联“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家庭实践月活动和省妇联提出“八个百”活动的要求,我市也开展了以“热爱伟大时代、立志报国成才”为主题的家庭文明、母亲教育、少儿励志、少儿创业、家庭助学、家庭志愿、家庭健康、家庭关爱“工程”等系列活动,并在##县岳母墓建立了##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一年来,有近万名少年儿童在基地接受教育。结合“母亲素质工程”和“家庭文明工程”活动开展了百万家庭读书活动,母子读书活动、把知识送给家长,进行优生优育优教知识的传播与实践,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树立正确育人思想。各县(市、区、山)结合本地实际,全方位拓宽家教宣传手段,印发宣传材料,组织有奖征文,举办家教知识竞赛、演讲,召开经验交流会,树立先进,推广典型等活动,广泛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收到良好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3)抓住时机,深化家庭教育。利用 “六一”儿童节有利时机,协调各大新闻单位广泛宣传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在。今年,5月28日,市妇儿工委办、市妇联、市体育局在##一中素质教育中心联合举办##市庆“六%26#8226;一”家庭亲子趣味运动会,全市共有20多所幼儿园,500多名儿童、120户家庭参加。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实施家教“十五”计划中,全市各级妇联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大规模宣传,不失时机的在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大众传媒,开辟宣传阵地,使家教知识得到有效宣传和普及,根据20__年《##统计年鉴》数据表明,全市的广播宣传覆盖率为97.8%,电视宣传覆盖率为97.7%,提高扩展了家教知识的宣传覆盖面,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全民家教意识的不断增强。

2、开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加强阵地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形式开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在实施家教“十五”计划过程中,以在中小学开办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直接面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教学内容、计划组织形式等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三结合教育中,发挥了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随着社会的转型,生活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不同问题和存在问题的不同群体,妇联协同社会有关部门,在社会开办了不同类型的家长学校。

3、深入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

根据全国妇联、省妇联和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我市的有13名专家、学者、德育工作者和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成为省百名讲师团成员,他们积极参与家教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形成一支家教骨干力量,壮大了队伍,增添了活力。几年来,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为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在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上,着眼于时代的发展,贴近家庭需求,为社会分忧,为家长解愁的服务原则,站在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家庭教育工作,面对新世纪培育新人才的要求,选好切入点,抓出新特点,调查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教育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文章。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小学生家庭美德德育状况”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理论依据,也为家长提高教育子女水平提供了服务与指导,对引导广大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推动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对家教工作的理论研究指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县领导主动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杨柳撰写的关于未成年人教育的理论文章在部级刊物上发表,全县在市级以上共发表研究文章20余篇;开发区妇联举办了一次学习交流会和家 庭教育研讨会,会上大家都踊跃发言,介绍经验,就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发表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县妇联通过对全县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写出调研文章《我县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县中心幼儿园的##老师,通过多年对学生的观察与研究,撰写论文《展变家长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等。

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家教工作者队伍,在实施十五计划中,全市各地都把提高家庭教育工作骨干队伍的素质作为重点,加强培训,分类指导,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如##县妇联举办多场家教讲座,专题辅导,提高了家庭教育工作骨干队伍的素质;##县派出两名干部参加南昌大学举办的青少年心理和家教专业培训,并顺利取得全国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同时县教育局在全县各中小学培养了心理辅导志愿者队伍,各中小学也选派老师到市里进行了心理健康咨询的培训。

20__年,##市妇联在全市15个县(市、区、山)开展了家庭教育进社区的试点推广工作。针对家庭教育进社区,素质教育进家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如何做好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发挥作用,始终是做好城市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社会转轨,企业转制,下岗人员不断增多的形势下,社区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发挥社区家庭教育作用,市妇联在《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意见》中,特别强调了依托社区开展活动,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把儿童活动、家教内容纳入社区整体布局,借助社会力量,资源共享,共同创造社区良好育人环境。##区妇联在开展社区家教工作中,对全区68社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撰写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社区家教工作状况的模式与探讨》,对如何抓好新时期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县妇联与关工委组织编印了《家教论坛》小报和家长学校教材,并在全县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竞赛活动。

4、效益和成果

几年来,全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各级组织的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多层面的努力,使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素质有明显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从“三优”知识和家教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思想更明确了,教育子女方法端正了,注意以身作责,言传身教,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了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新观念。20__年市妇联与市直机关工委开展了“教子有方十佳母亲”评选活动,还配合省妇联在全市开展了评选了贫困优秀母亲活动,推广她们教育子女的经验和方法,各大新闻媒体报导了她们的先进事迹,重点宣传了她们在教育子女中行为改进的实际效果,这一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目前,全市有0-18岁儿童家庭1273000户,城市家长受教育率达98%,农村家长受教育率达70%。除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犯罪率略有上升外,其它未有上升,而未成年人在校生犯罪比例为下降趋势。

二、存在问题

1、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程度不平衡,家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学校幼儿园好于社区,城市好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别,由于经济条件制约,偏远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家教知识的宣传普及仍是薄弱环节;

2、个别地区领导对家庭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家教认识,工作力度不大;

3、家庭教育工作缺少专项经费,社会赞助又很困难,不利于开展具有规模性的家教活动;

4、家长学校的办校质量和开展活动参差不齐,一些家长学校还缺乏规范性管理,缺少自觉性和积极性,甚至有的家长学校有名无实。存在着“以会代课”的现象,制度落实存在差距。

5、学校还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注重抓成绩,重分数,轻德育,对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开发领导,提高领导对家庭教育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强化政府行为,把家庭教育工作切实纳入各级政府的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各部门协力配合,齐抓共管;

2、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或在妇女儿童活动经费中明确含有家教经费;

3、继续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大众传媒,在发展深化城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同时,做好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农村的家教宣传普及工作;

4、认真抓好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做好示范家长学校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家长学校的规范管理,在充分发挥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办好社区家长学校,使其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

5、发挥各级家教学会和专家学者及家教骨干作用,加强各级学会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学会的组织与服务;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篇7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德育教育有效合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化,一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变成了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终究是归于教育的发展。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我国民族振兴与社会进步的基石。报告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系统中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个主要方面。对青少年来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其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学生德育教育中家校合作的背景探析

素质教育的提出,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改革中突出了要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且要有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任务。新课改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中提出要求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在制定地方与校本课程中同样也提出了家长参与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任务中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特殊重要作用”。目前,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各级中小学校要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所以,不论是在十的教育指导下还是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与教育环境,如此德育教育的工作就变得紧迫与不可推卸。目前,社会中频频出现多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现象,那么可有人反思是不是我们在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家庭与学校、社会是不是都应做一个深刻的思考与检讨。

在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学校必须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有机的整合形成目标一致德育教育体系。同时,要求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互动,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合作的必要性

(一)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过程中的优势

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婴幼儿和青少年,在此阶段的学生正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与人格陶冶的最重要的阶段。

首先,家长与孩子的亲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我国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就已经意识到了立德教育的重要性。古有“为人立世,品行为先。”要求子女有一定的道德修养。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道:“育也,养子始作善也。”在德育教养过程中,家庭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优势学校教育也不可比拟。

其次,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更加明显,同时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家庭教育的观念更新加快,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以家庭教育依然成为一种责任。在中小学阶段大多数都是在家庭中接受来自家庭中的教育,那么父母的道德影响力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家长优秀言行会为孩子树立信赖与尊敬,形成家长的权威而这种权威也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所谓的是“生命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做好子女的道德榜样,已然是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

(二)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过程中的局限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进入中学以后自我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和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在此阶段,学生会厌烦父母对自己过多的教育管束,同时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也逐渐减弱。同时,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在心理与身体上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经历”。同时,也会受到来自社会中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此时的青少年迫切需要来自父母的理解和帮助。显然,这对父母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中家长或素养过低或缺乏对孩子青春期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本文研究的地区来说,家长每天都在包钢集团上班,家长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严重缺少对孩子情感和生活的关心。有的家长甚至将孩子完全寄托与学校的老师,自己却从不过问。有的家庭环境较复杂,单亲离异的家庭数量不断增加,父母无暇照顾孩子。所以导致了有一部分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抗压能力弱、缺少对身边人的关心、举止行为冷漠,甚至对抗学校和老师使得学校教育对这种亟待教育的“问题学生”产生抵触。

(三)学校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与局限

首先,学校是专门从事学生教育的工作机构,是促使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的正规场所。因此,学校会有效地控制来自家庭、社会或某些网络媒体的不良影响,确保给学生一种积极、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

其次,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接受过系统教育学理论知识的专职人员,相应的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成长中能给予正确的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第三,根据班杜拉的社会习得理论模型,教师的优秀的形象与言行树立起来的榜样作用是向学生传授优秀道德品质与健康人格的最好例子。但学校教育也不是全面的,学校教育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全面和谐的发展,从婴幼儿期到成人期,都是在家庭中成长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综合以上观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弊端,同时在现代家庭的影响下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在德育教育的视角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地实现合作。

三、目前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德育教育中体现为对学生发展观念的不一致。家校合作中由于观念的不同必然会有碰撞与矛盾的产生,如在人才培养观、儿童教育观上。但目前,更突出的矛盾集中体现在道德教育观念上,家长与学校都知道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中却与学校教育目标失去协调,大多数家长都存在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主要是孩子学习好就行了,其他方面无所谓。所以,本文所调查的家长眼中好孩子的评价标准为门门考试分数高、成绩好。我国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但事实上,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失去了和谐与统一,导致了在教育活动中家庭与学校的疏远。

其次,在德育教育的问题上,家长与学校缺乏沟通交流,由于很多家庭对孩子德育教育的不重视与缺少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表现时,也很少甚至不与学校老师沟通。

第三,由于道德教育的层次涉及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且德育教育并不是一促而成的,德育教育需要老师高度的耐心、细心、责任心。所以,对学校中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所调查的包头市某中学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深感疲惫。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德育教育中,教育观念的差异说明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存在着障碍,这种障碍原因类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长对老师缺乏信任感。由于目前社会媒体报道中出现在某学校中个别校长或教师的不良现象,给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有很多家长已经对学校和老师失去了基本的认可。但是,我们应该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只是少数之中存在的个别现象。

第二,家长与教师文化上的差异,我国对教师行业施行的是专门的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大多数教师都接受过普通的高等教育,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较好。但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就各不相同了。本文所调查的家长群体中,有在政府或教育机构工作大都有较高文化素养,大多数在包钢集团从事工作的一般文化水平在初中或小学,有的父母甚至是文盲,家长参差不齐的文化素养与教师文化差异,导致了德育工作开展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

第三,家校还没有实现充分的沟通和有效的合作,目前中小学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还是传统的方式,即家长会,家长会时间短,大多是谈论学生学习情况,很少谈及学生德育教育问题。

第四,由于家校沟通不及时,不充分,导致老师对道德行为或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综合以上四点原因,可分析出导致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偏差的所在。为实现全面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方针,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须共同行动起来有效合作。

四、德育教育视角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合作的途径

第一,家校双方树立德育的重要性。学生道德品质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不能只凭借一方单一的教育力量。家长必须清楚看到孩子的成长与成才并不只是学习好、分数高就可以,现代社会中需要更多的是身心发展健康、乐观向上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所以,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就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老师也应该乐于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学校管理者应该让全体教师树立德育是育人为先的第一要义。

第二,校本课程的德育课程研究。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兴未艾,大都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多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却受到忽视,所以学校可组织老师与民主选举具有高素质文化修养的家长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结合本地区与本校德育教育的实际,一同编写校本课程,并发送到每一位家长的手中,引发家庭与学校对德育教育问题的共同学习、讨论。

第三,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共建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本文所调查的中学里,大多数教师赞同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的工作中来,这就为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创造了积极的前提条件。本文所提倡的家校合作是积极有效的氛围。“有效”一词的含义,在于家校合作务必要使家庭德育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相一致,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学校管理者首先制定出透明开放的校园政策,随时欢迎各位家长的参与合作,这种透明开放的学校政策无疑体现出家校合作的民主沟通形式。

第四,制定合理的家校合作计划。由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家长共同制定出互成体系的活动计划,计划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可行性。班主任可在每一个新学期开学前,通过网络联系或E-mail的方式面向学生家长发送一封本学期家校合作的具体计划与达成目标,其中可以重点列出所要达成的目标。如可针对初一学生在家校合作计划,提出本学期合作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增加德育教育力量。这种家校合作的活动计划体系,是随着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来制作的。到学期末,还要有对此活动的评价系统让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检测此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计划,并找出不合理之处以求改进完善。

第五,在德育教育中,一要家校双方要实现真诚互动与沟通;二要依据心理学中模仿律原理,道德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家长会中学校要多方面向家长展示:学校中品德兼优的学生、社会中道德高尚的人、家庭中具有民主科学教育方式的榜样父母。除改变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外双方还要共同探讨一些新形式的合作方式,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家校有效合作网页,给每位家长配备登录帐号,随时随地就可以与学校专门负责沟通的教师进行交流咨询。

从宏观层面上,国家要求各个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家校合作的法律规范,使家长意识到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等多方面教育管理中,既是家长的权力也是家长的义务。同时,学校要怀有包容开放的心态真诚接纳家长的参与。双方合作的力量是最大,在教育中尤其如此。同时,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家校合作案例经验,实事求是,依照本校实际学习开展家校有效合作研究任务。

在德育教育中,务必要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充分沟通与有效合作,同时利用社会的第三方力量,共同实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篇8

论文关键词:家庭德育 “以德治国”思想 展望 家庭生活环境 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 世界观教育 道德规范

一、我国家庭德育的特点

1、家庭德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人重利轻义造成“道德滑坡”;一些单位招聘人才,过分强调“学历”,忽视道德和能力;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单纯以“分数”论高下,把德育与智育割裂开来。在这样一个“大德育”环境下,家庭中也体现出“重智轻德”现象。在沈阳市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36%的家庭认为代表德育水平的道德品质最重要,把最不希望孩子“道德品质差”排在“学习差,不能升上好高中”、“能力差,难以在社会立身谋职”的后面。相对于道德品质,更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和生存能力的家长加在一起约占64%,有46.5%的家庭最不满意的是孩子学习成绩未达全班最优。可见家长对德、智、体各育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德育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动力、导向作用,对德育的具体内涵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2、家庭德育内容的广泛性、随意性

与学校德育的教学内容不同,在家庭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内容往往由家长的主观意志所决定,和学校德育内容相比,受主体制约程度较大,差异性较明显,其内容的安排也往往是无序的、盲目的,经常是想起什么就抓什么:今天孩子说脏话了,就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明天孩子撒谎,又进行诚实品德的教育。无论是古代家庭教育,还是现代家庭教育,笼统地讲是无所不包、极其广泛的。从古代的人生哲理、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到现代社会日渐扩大的内容,如:人际交往、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与伦理等教育,包罗万象。每一个家庭的情况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确定每个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时都带有每个家庭自己独特的色彩。比如,有的家长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体会到立志的重要性,就很重视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有的家长认为从点滴小事很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修养,因此,从小就抓孩子的文明礼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但现实中也有不少家长没有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德育上,他们更相信“小时学文化,长大学做人”,放松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3、家庭德育实施手段的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家庭德育虽然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积极影响过程,但又不同于学校德育,即直接、形象地通过各科教学或各种德育活动来进行,它是在自然状态的各种日常活动中进行的。家庭德育方法的实施有较大的灵活性。家庭德育与家庭生活具有统一性,这使传统的家庭德育不仅仅局限在父母对子女的道德谈话和品德评价上,而是融于整个家庭的各项活动中。家庭德育更常用的方式是“遇物则诲”或“遇事则诲”。比如,带孩子串门时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上街时对孩子进行遵守交通规则、遵守行为规范的教育,饭前便后、起床就寝时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教育等。可以说,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庭结构、人际氛围、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都会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渗透到孩子的思想意识中去。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德育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家庭中各种电子媒介的渗透影响作用正日益加大。“中国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发现:98.9%的孩子家里有电视机,其他电子媒介依次是录音机92.3%;收音机91.8%;计算机20.6%。这意味着当今的孩子正通过电子媒介来获得各类信息,接受各种教化,在家庭中,家长不再能垄断信息和道德教化。家庭电子媒介具有多种社会教化身份。一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者。少年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儿童节目、科幻片、侦探故事等,每天都在向儿童传播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包括家长并不赞成的社会价值观念,这使家长是儿童道德的重要教化者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二是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通过电子媒介,孩子迅速了解了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知识面,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家长了解得更多,他们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社会学习的指导老师。少年儿童的社会学习是他们学习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因此家庭在重视电子媒介的渗透影响时更应考虑和选择有利于子女健康发展的内容。

4、不同类型家庭德育实施的差异性

不同类型的家庭、孩子的情况不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特点,有较大的差异。如农村家庭德育现状与城市的有不同,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较少,父母文化程度较低,“重智轻德”现象更严重,家庭德育方式方法不科学、对德育内涵缺乏深刻认识,总之农村家庭德育基本上处于盲目发展阶段。此外目前我国研究者对单亲家庭的德育实施情况也进行了调查,情况不容乐观。戴文英(2000)调查发现:在3861户被调查对象中,单亲结构家庭为390户,占10%以上,这类家庭多数忽视了家庭德育。因家庭矛盾造成了青少年成长的危机。家庭破裂,父母不和,夹在中间的子女成了“出气筒”,心理负担重,精神状况不好,由此走下坡路,甚至走向犯罪。还有一些继父母对非亲生子女另眼看待,甚至虐待,致使一些青少年离家出走,流落社会,在邪恶势力的诱骗下走上犯罪道路。这就为一般性的德育实施提出了相对艰难的课题。

二、我国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德育理论研究肤浅,实证研究薄弱

多数研究侧重考察家庭德育的基本现状和基本特点。而对家庭德育系统的理论研究几乎没有,对家庭德育因素的结构及影响儿童品德的机制、家庭德育的功能等深入的理论问题缺乏研究。发现了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但对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探讨较肤浅,提出的解决措施中真正落实到实处的不多。因此相对学校德育来学,我国家庭德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还十分薄弱。

2、家长德育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使人们思想观念产生了变革,多种价值观念并存,这使家长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遇到许多矛盾,产生了诸多的困惑,如:开放与封闭、竞争与中庸、独立与依赖、创造与保守、先人后己与先己后人、忍受攻击与还手对抗、勤奋刻苦与快乐舒适等等。家长难以挣脱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冲突,在德育价值取向上就出现了偏差。在一个研究中,研究者选取了十项道德品质作为比较因子列举给家长。请家长对这十项品德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经统计处理得到一个品德价值倾向的量,结果显示家长在培养其子女的道德品质方面存在倾向性,具体表现于几个方面:首先,“重智轻德”现象比较明显,“好好学习”这一因子构成量表中唯一地位最高的层次。在调查采访中也发现,有不少家长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把家庭教育残缩为纯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提高学习成绩。其次,一些传统的优良品德遭到冷遇。如“艰苦朴素”这一品德在量表上的价值地位最低,爱劳动的品德也受到同样的冷遇。最后,与崇高理想、集体主义相关联的一些基础品德也受到忽视。如“共产主义理想”这项品德在量表上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价值地位,另外“乐于助人”“尊重同情人”的品德在家长的价值定向上也受忽视。事实上,这些品德在家教实践中也得不到普遍的鼓励和培养,从而导致子女思想品德面貌构架上出现缺陷。

3、家庭德育教材严重缺乏。

本来家庭德育传统在我国历史悠久,它以家训、家书等形式存在,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诫子书》、《曾国藩家书》等,其他如《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启蒙读物也都渗透着伦理观念,为家庭德育提供了教材。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人们渐渐淡忘了,新时期家长多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而他们所接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因而目前家长在家庭德育方面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无章可循、无教材可用。新出版的《新三字经》虽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短时期内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有许多家长阅读《新三字经》是出于猎奇而不是作为家庭德育的教材来使用。

4、德育过程中忽视了家长与孩子的双向互动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特别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等级观念非常鲜明。表现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家庭德育是一发出指令的过程,强调对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孩子而言,是一接受和服从要求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缺乏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缺乏相互的理解。“中国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尽管有96.5%的父母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与孩子谈话,85.7%的孩子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和父母谈话,而实际上亲子之间“经常谈话”的仅为50.8%,而且77.9%是就事论事地谈孩子的“学习”问题。同一调查显示,认为“爸爸很理解我”、“妈妈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况的仅为36.6%和48.2%,都没有超过半数。而在孩子谈到最烦恼的事情中,涉及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高达32%。也就是说,在多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家长忽略儿童为什么要接受,应该如何接受的心理过程和心理需要。这是一种建立在不平等关系上的单向性德育影响,其消极结果是使个体守旧而缺少创新、机械而缺少灵活、服从而缺少思考。因此,尽管在家庭中父辈依然对子辈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孩子依然要向父母学习如何做人,但两代人间的影响绝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成年人反过来也要向孩子学习,而目前也有专家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口号。可见,家庭德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积极互动的影响过程,是一种双向性活动。许多调查和研究都表明: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条件下,这种互动双向性的家庭德育能加强家庭内部的内聚力,能保证家庭德育的有效性。 转贴于

5、家庭教育功能失调,家长自身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存在“重智轻德”问题,由此看出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片面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现代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教养方式和态度上或娇生惯养、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只教不养;教育环境上结构残缺,缺乏关爱,气氛紧张、压抑形成畸形家庭环境。家庭德育没有起到指导个体发展方向、目标,形成个人理想方面的作用。

家长自身素质不足也是家庭德育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首先,家长对家庭德育目标的思考不够,部分家长的思想还比较模糊。家庭德育现状调查研究中,针对设计两道反问题“现在做好人好事有时会带来麻烦,那么你是否鼓励子女做好事呢?”、“有些家长由于担心班干部影响学习而不让孩子当班干部,你的态度呢?”对前者回答不做的占1.5%、不太支持的占9.7%、无所谓的占14.1%,对后者回答坚决反对的占1.1%、不太支持的占1.7%、无所谓的占9.1%。在小范围调查中,当问及孩子应有哪些道德品质时,多数家长只能说出3-4条他们比较重视的道德准则和2-3位他们欣赏的榜样人物,但还没有明确的家庭德育目标,有1/4家长说他们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做人是好。其次,学生家长的教育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多数家长教育子女还有较大困难。在一项调查中,家长学习家教知识(如订阅家教报刊、购买家教书籍、参加家长学校、咨询家教专家)的情况结果回答很多的占4.7%、较多的占17.9%、一般的占46.8%、较少的占21.0%、没有的占9.6%,这个比例较之前些年略有上升。最后,家长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足。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言行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据对60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剖析,有87.5%的家庭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父母以人格育人格,品行不良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产生另一种价值观,扭曲对美与丑的辨别标准。根据调查,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

四、我国家庭德育的展望

从以上对我国家庭德育研究的回顾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在遵循不断寻求新时期家庭德育的规律,多角度、全方位探索家庭德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宗旨下,今后我国家庭德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与加强。

1、加强家庭德育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家庭德育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现状的描述和特点的探索上,研究者应充分认识到建构新时期系统化的家庭德育基本理论框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要加强家庭德育因素的结构及影响儿童品德的机制、家庭德育的功能等深入的理论问题研究,探索家庭德育理想模式,进一步丰富家庭德育的理论以更有效的指导家庭德育的实践。

2、全面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的世界观、思想道德修养与价值取向等与家庭教育的优劣关系极大。因此,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社区均应认真研究并努力实施全体公民、全方位、全程的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家长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可操作性指导。要帮助家长逐步掌握一些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儿童观、教子观和亲子观,还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典型事例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此外,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为成人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创建全社会重视学习的大环境,以提高家长的文化科学素质。

3、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实践表明,家庭环境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极大,可分为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主观环境主要指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家庭气氛和家庭的期望水平。要教育家长树立民主平等意识,尊重孩子,树立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当,避免期望值过高,并要扭转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的倾向。要全面对孩子进行“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的综合素质教育。客观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收入和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性消费水平。要特别重视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丰富子女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其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如讨论社会热门话题、参观艺术展览、开展旅游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陶冶和净化孩子的心灵,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文明活动之中。教育研究者加强家庭德育内容的研究,设计优质家庭德育教材,科学指导家长。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篇9

关键词:以校为主;家校互动;有效策略;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80-01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和谐,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紧密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建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和谐家校关系,从而培养家长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家长的素养,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多年来,我区在探索学校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中,提出了“以校为主、家校互动”的指导模式,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开辟了新天地,有力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明确教育模式策略探究的意义

领导重视、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创建家校合作的氛围是“以校为主、家校互动”指导模式实施的关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型社会的基础,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不仅把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结合起来,而且把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二、创新多元合作互动组织形式

开展家校合作,组织机构是重要保证。构建多元的家校合作组织的关键是主题多元化,并且在这一组织中,各项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只是根据目的、需要和任务,临时由某一主体唱主角。

1.家长学校。互动合作式家长学校是以本年级组的家长为单位,由家长委员会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指导家长学校教育计划,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系统安排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使指导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具有针对性。互动合作式家长学校既有教育专家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又有身边的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意义和做法,纠正家长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偏见和顾虑,不断激发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动机,并指导家长如何去创建学习型家庭。

2.家长论坛。在家校合作中,我们引入专题家长论坛,论坛的范围可以在班级、年级内进行,也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点评。就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组织了“创建学习型家庭与共同时间”专题论坛。通过论坛,让家长认识到共同时间在创建学习型家庭重要性,家庭成员在共同时间内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在家长论坛上,家长发言踊跃,气氛热烈,既能介绍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又能引起家长的共鸣。

3.家长会。家长会形式多样,有全校性的,也有分年级的,更常见的以班为单位组织的。家长会的内容主要有:(1)教师报告会。以教师讲话为主。(2)经验交流会。以家长讲话为主。(3)学习成果汇报会。通过汇报会,家长们认识到在这成功的背后有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有正确的家庭教育。

4.家访。在学习型家庭创建过程中,还要注重个别指导。家访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双向家校合作方式,更具有针对性。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正确的“家访观”。教师要充分尊重家长,站在家长平等的位置上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充分理解家长的愿望和要求,真诚与家长同步配合进行教育孩子。二是家访要“细”。家访老师要细致理解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地指导家庭教育。三是家访要“及时”,解决问题要快。有六种类型学生必须家访:新生、缺席学生、家中有事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和不良习惯的学生、在校内外有偶发事件的学生、有不良情绪的学生都必须家访。有时还要跟踪家访,落实家庭教育的措施,不断解决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

5.亲子活动。家校合作应注重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帮助家长关注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成为孩子发展的支持和引导者,为孩子创设更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亲子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学校为主题组织的亲子活动,如学校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家庭学习角评选等活动。二是以家长为主题组织的亲子活动,如家庭演唱会、家庭体育活动、家庭双休日德育基地考察活动等。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开展亲子活动,使家庭学习生活化,密切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形成了有效的家庭家校互动局面。

6.综合素质评价。为了引导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我们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综合素质中的孝敬父母、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内容由家长给予客观评价,并把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德智体等几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做到教育有的放矢。

三、尝试多向家校信息沟通渠道

有效的信息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除了传统的学校开放日、电话联系、家校书面联系卡等之外,学校老师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并向家长公布,家长可以用电子邮箱与有关老师进行联系,不断解决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整合家校双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四、开展家校互动典型的评估展示

论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篇10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人口过剩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对社会上种类繁多并日趋白热化的“状元热”、“家教热”、“补课热”、“培训班”等家长是积极的支持者。这一方面表出为人父母者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盲目和无奈。升入一流的学校,拿到更高的文凭,进入“上流”社会,给家庭带来荣誉,是中国城市家庭教育共同的追求与目标。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影响,凭着自己良好的愿望,根据他们孩童时代的感受或眼下大家所热衷的“教育模式”,一厢情愿而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做这干哪,不了解社会压力和家庭背景变化对孩子个性产生的影响,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而陷入家庭教育的的误区。

一、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学习轻个性

家长们一见面,首先谈论或唯一谈论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如何,把学习成绩作为对子女要求的唯一要求标准。对孩子的心理、情感、个性等则很少关注,使得孩子无从得到心理调适的方法,只好将矛盾、苦恼及困惑压抑在心里,受其煎熬,以至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的已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重学习结果,忽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许多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在班上的名次,轻视对学习活动的指导。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没有快乐可言,要使其努力学习必须不断施加压力,不断的灌输。这一教育理念导致普遍的教育高压,导致对孩子心理需要的普遍忽视,学习过程成了一个“苦其心智”的过程,使得孩子所具备的创新潜能未能得以充分挖掘。

(三)忽视孩子的德育

在道德教育上,多数家长主要是教育孩子对父母要有孝心,对人要有礼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人做事做到“不吃亏”,局限于对孩子的保护性上。而在诚信、友爱、尊重、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以至于一些孩子对是非混淆不清,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

我国家庭教育的这些作法,可以使孩子较好的掌握书本知识。但独立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知识的学习严重脱离了孩子的生活和个人体验。加上落后的学习方式,大多数的学习活动又都是围绕着考试和升学而展开,模糊了学习的真正价值,使孩子过早出现厌学情绪。显然,我国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是背离了素质教育目标的。

二、家庭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是以人的素质提高和发展为己任,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导向,又以心理素质为中介,最终又以健康教育为本体的,以全面提高身心的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为共同目标的教育。家庭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与我国的这种传统家庭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素质教育注重人的成长与发展。它不满足于习得知识,对付考试,它强调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在导致人的心理活动或产生积极的“质变”,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发展。2、素质教育关注家庭中孩子全部潜能的开发,它与传统家庭教育那种只重知识掌握,只重智力开发的教育模式是不同的,它要关注孩子人格的发展,要积极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关心孩子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社会交往和人与人之间合作能力的形成。因此,家庭中的素质教育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注重孩子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孩子不但知道,而且会操作。不但会说,而且会做;有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的家庭教育恰好是重前者,轻后者,这实际上是降低了孩子的行为活动的有效性。4、素质教育重视孩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不满足于学习上的继承与模仿,它要重视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它不仅重视一般性,还重视差异性;不仅重视保持一致,还重视标新立异。创新教育意味着人的最本质的潜能得到开发,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层次的推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家庭中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

(一)正确指导孩子的学习

要使孩子学好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不仅要关心和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