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学习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9 10:17:23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篇1

国十条的出台对保险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保险行业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回顾中国保险业发展的这几十年,经历了很多的坎坷,也走了不少的曲折,现在机会终于在中国保险业“千呼万唤”中掀开了序幕。

在发达国家,保险业已经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定意义上,保险业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保险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和谐的标志。在我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迈向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发展保险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

国十条首先把保险业的意义说明的很透彻,保险行业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是市场经济下的奉贤管理的有限手段,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先阶段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大力发展保险业还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国十条在明确了保险业的社会意义后就指明、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知道思想,主题目标和主要任务。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指导思想,依据这个思想为方针,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事半功倍。有了思想,指定了目标,还明确了任务,可以说中国的保险业面临着一次快速成长的机遇。

在国十条中,着重提到了农业保险。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中国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首要问题。虽然近期一直在提“三农”。但很难落到实处,虽然有一部分农民富了起来,但大部分农民依旧站在贫困的边缘,三农问题解决不了,中国就不能谈和谐社会,中国的社会体制就不可能完善。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在中国很有必要,中国地域广大,气候种类多,面临的自然灾害频繁。本来农民收入就很单一,一遇到受灾等情况,就出现无从应对,而且面积也很大,对当地的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农业保险包含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险,人参寿险,意外等多个险种。由于农村的各个方面的原因,生病了很少有人及时去看病的,时间长了就出现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情景。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舍不得看病,认为熬一下就好了。如果当初投了保险的话情况就会是打为改观。可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意义非凡。

保险业发展到今天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对保险存在误解,如果有人向我推销保险,我的第一直觉是把这个人甩掉,或者是应付应付就行了,我极有可能不买他的保险。也就是我们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保险不认可。我个人认为正因为如此,"国十条"要求,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有利于保险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有利于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的提高。这是中国保险教育的重大突破,对于保险在以后的发展将起到重大作用。

"国十条"中最突出的亮点是,将从政策层面出台一系列推动保险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保险监管职责和范围,把行业、企业自保和互助合作保险统一纳入监管范围,透过明确的保险监管责任,有效解决监管职责混淆不清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保险业向纵深发展。

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和保险市场都还不成熟。在这一阶段,既要高度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市场主体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又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作用,为保险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在以后的时间里保监会管制的重点将会是落实“国十条”。

2006年是中国保险业全面开放的一年,许多外资企业要进入国土同中国的内地企业竞争,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中国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完善体制,快速发展,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又是对中国保险业的一大推动,

制定“国十条”,这是我国保险业的一件大事,是保险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2006年也将在保险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结合公司实际,我们要抓住下半年,抓住机遇,占领市场。在次发展的良机面前,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再犹豫下去了,抓住当前的机会,大力发展。实现飞跃。

首先要完善公司机制,规范规章制度。指定一系列制度,让员工有章可循,杜绝懒、散、慢的情况发生,实行高效工作。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再次建立严格的员工奖惩机制,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薪酬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篇2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尤其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文章结合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做了初步的探讨。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人,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就办学方向达成了共识,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相应地,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就业指导及办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必须根据就业导向及时调整和改革,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探讨了保险实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我院保险实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只有专业设置合乎市场需求,才能保证培养的学生有人要。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按照“立足现在,适度超前,人职匹配”的原则,及时分析市场人才需求趋势,广泛进行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调研,有针对性地灵活设置专业,切实做到专业设置“围着企业转,跟着市场变”。近些年,随着我国保险行业迅速发展,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作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保险专业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也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政策。

其次,就业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方向。我院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对就业市场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的。对就业市场的综合分析包括: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紧密跟踪、调查、预测,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家长、学生的就业期望的了解。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技能人才,是我院确立高职保险专业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再次,保险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已任的高职教育必须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动力。可以说,人才市场需求推动着高职课程体系的发展,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二、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

1.我院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依据。(1)培养目标是课程构建的准则。我院建立了以实务界人士为主导的保险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深刻领悟和市场调查与预测,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准则构建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保险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公关能力,具备保险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强岗位适应和拓展能力,能胜任保险公司内、外勤工作,从事保险、保险经纪、公估实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职业倾向和学生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本专业学生面向各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与经营机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及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财务、营销部门等。毕业时需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以及英语A,B级等级证书,以及保险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资格证书等。(3)保险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是构建课程体系的直接依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明晰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什么知识、能力和素质。经过对保险公司等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我院在构建该专业课程体系时要求保险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两部分。其中,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基本素质、会计核算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宏观经济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关领域活动能力,以及社会知识借鉴能力等。

与职业能力相对应的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有:第一,在基本素质方面,应具有对本职工作热爱和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第二,在会计核算能力方面,应掌握保险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即掌握保险公司会计科目设置、账户的分类、账户与科目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熟悉保险企业会计循环的程序和各类保险业务的核算,编制保险公司会计报表。第三,在基础知识方面,应掌握风险管理的知识,培养风险意识,熟悉风险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基本保险原理、人身保险及相关实务、财产保险及相关实务、再保险及相关实务。第四,在分析宏观经济问题能力方面,需掌握财政、金融基础知识、投资理财相关知识。第五,在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应掌握计算机硬件结构、操作系统的使用、汉字信息处理等。第六,在相关领域活动能力方面,应熟悉相关领域学科开拓知识,学会财经类报告、文件的撰写,并具备基本的交际能力,能够与客户、有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第七,在涉外知识界借鉴能力上,应该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能阅读、分析财经类英文资料等。

2.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布局。为了实现保险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达到以上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经过教学实践,将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了全方位的修改。新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加大了实践与实训课程的课时,实践课时占比接近50%。具体如下图所示。

首先,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的建立。职业素质能力集中反映了学生具备的良好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仅有专业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政治与人格教育课程、思维素质与科学素养教育课程、发展技能教育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保险专业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选修课四部分组成。职业素质课程体系依据“适度、够用”的原则建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应用为主旨的特点。公共课教学在满足本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为学生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其次,校内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校内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充分利用我院现有校内实训条件,如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企业会计等核心实践课程以“4+2+1”的形式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其中,+4;表示每周4课时理论讲授,.,2”表示每周2课时的课堂实训,"1”表示每学期末专门安排一周用于实训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再次,就业前岗位实践课程的建立。组织安排保险专业在最后一学期安排为期4个月的校外岗位实习。为了实现每届毕业生校外岗位实习的目标,落实学生校外岗位实习的任务和职责,在学生校外岗位实习之前专门成立校外岗位实习指导小组,在 充分征求实习基地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每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校外岗位实习方案。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实习基地给每位学生指定指导教师指导实习过程,并在实习结束时给学生填写实习鉴定,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填写实习日志,在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每一位实习带队老师要定期到实习点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如实填写检查记录,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保险专业以“双证书”制为框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将保险行业普遍认证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资格制度融人专业课程,学生在经过学习必要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接受相关的培训,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正规学校教育的学历证书,同时又可拥有1一3项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认证的证书,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3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突出了培养学生从事保险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且注意通过职业分析,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系统化课程以及进行课程评价和调控。总之,我们努力使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并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课程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引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的考证。

我院建立的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体现出鲜明的职业定向,即课程内容为学生进人未来职业提供该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素质结构等,以使学生得到人才市场的认可。同时,关注学生的整体精神构建,选择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注意各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选修课、集中实践课之间的相互协调并渗透人文教育,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人格发展。

三、保险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实施的成果说明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篇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号)都指出,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至少在企业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将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并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实习规模的加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走出校门,到社会、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但是,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和风险防范意识,经常在实习岗位上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安全现状确实让人担忧。学生顶岗实习事故问题突出并非是事故多,而是事故发生后的有效处理难而导致的。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缺乏必要的安全风险保障。

2.实习安全问题面临的保障缺位

在校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期间,虽然其所处的环境不是学校,而是实习单位,但其学习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实习的目的是增强实际运用的能力。实习单位仅提供的是实行场所,与实习生之间无身份隶属关系。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期间的身份仍然是在校学生,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条:“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第3条:“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从上述规定上看,适用劳动法的主体中不包括实习生,即实习生不属于劳动者。

此外,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在校实习生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只有属于工伤事故的范围的职工,才能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损害的赔偿请求。在校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在校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身份仍是学生,不是劳动者身份,因此不具备工伤保险赔偿的主体资格,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受伤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现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相关条例没有确立在校生与顶岗实习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职业院校、企业与顶岗实习三方很少签订协议,一旦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发生了安全事故,学校与企业就会互相推诿。

为此,2009年11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在职业院校推行学生实习保险(简称“三部委文件”),以有效防范和妥善化解学生实习的责任风险,保障实习学生的权益,消除学校、企业、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实习期间意外发生伤害事故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

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完全按照三部委文件精神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的只有个别的省区,大部分省区市未按三部委文件要求组织开展此项工作,因此,实习学生的保险工作只能由学校和企业自行处置。

3.设立实习生工伤保险制度立法建议与立法原则

实习生的劳动保护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目前国家在实习生这个特殊群体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着立法上的缺位,立法部门应该尽快出台一个关于保护实习生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定明确的实习生工伤保险制度。

从节约立法资源与保护立法统一的角度出发,可考虑以现有的《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基础,通过出台新的司法解释或全国性的规定对实习生发生工伤事故赔偿做出具体的规定,明确学生、学校、提供实习场所的企业和单位等各方的责任义务:“大中专实习生实习期间,享有一定的劳动报酬,属劳动关系的特例,参照《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或对《工伤保险条例》增加条款:“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人身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应参照在职职工按本条例的规定执行。”把他们作为“准劳动者”列入《工伤保险条例》的覆盖范围之内,切实保障广大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

在设计制定大学生实习工伤保险制度时,要遵循四个原则。

(1)利益平衡原则。在学生、学校、实习单位三方关系中,要平衡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能让某一方特别是实习单位承担过多的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考虑每个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情况不尽相同,要注意灵活性与可操作性,给三方留下协商空间。

(2)倾斜保护原则。要把学生的利益保护放在首位。因为在三方关系中,学生无论相对于学校还是实习单位而言都是弱者,在学校是被管理者,在单位虽是准劳动者,但毕竟不同于正式劳动者,工作经验缺乏,权益更容易受到伤害,况且对自身的保护和承担责任的能力都有限,所以要首先强调对学生的保护。

(3)意思自治原则。在立法上,对学生、学校、实习单位的利益勿必作过多限制性的规定,给三方留下协商空间,每个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情况都不尽相同,给三方充分的处分权。换言之,要将法律规定与三方意思自治相结合。

(4)社会化保护机制。参照社保基金的方法,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伤事故等重大风险要采取社会化的分散办法,因为让任何一方单独承担都是他们难以承受且不公平的。为此,实习生工伤保险制度应具备强制性,所有开设实习课程的学校和参加实习的学生都必须依法参加保险。投保费用,由学校、政府和学生各自承担一部分,共同建立实习生工伤保险基金。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或视同工伤条件,在劳动部门做出实习生工伤认定后,参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待遇享受工伤补偿,由实习生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参考文献:

[1]尹晓敏.权利救济如何穿越实习之门——实习伤害事故中大学生权利救济的法律思考[J].高教探索,2009,(3).

[2]张卫国.对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适用工伤保险的法律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3]简祖平.建立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机制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篇4

农行践行文化理念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演讲材料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重要意义

吴定富主席强调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保险业的改革发展需要典型引路,先进典型的事迹需要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所体现的精神,是新时期保险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

(一)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有利于广大保险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统一行业发展思想。先进典型都能自觉做到无私奉献、服务人民,都能着眼全局、立足长远,都能牢记使命、加快发展。学习宣传先进典型,重点是要学习先进典型的高尚品德,从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会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为经济社会服务作为保险业的发展方向,把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的需求作为保险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遵循经济规律和保险规律,努力做到速度、规模与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把谋求社会效益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做到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当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

(二)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有利于广大保险从业人员强化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塑造行业良好形象。刘玉辉、雷产莲等先进典型,恪守做保险先做人的职业操守,他们宁愿不做保险,也决不弄虚作假、欺骗误导。同时,坚决制止亲戚朋友骗保骗赔,对于员工的不诚信经营,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开除。学习宣传先进典型,要大力倡导广大保险从业人员自觉做到公开、公平、有序竞争,把功夫下在创新产品、改进服务、塑造品牌上,坚决抵制随意扩大保险责任、降低保险费率、相互诋毁等恶性竞争行为。强化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保险需求为发展方向,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信誉,进一步树立保险业的良好形象。

(三)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保险文化氛围,凝聚行业发展合力。文化是加快发展的可贵资源,它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工作合力,某种程度上,是比硬实力还重要的精神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保险业初步形成了“服务大局,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行业精神。先进典型正是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保险文化,自觉把文化理念作为个人工作生活的指导原则,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为保险业加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有利于弘扬保险行业文化,使保险文化理念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言行,成为单位加强管理、凝聚人心的有力工具,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有利于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找准企业发展定位,凝聚行业发展合力。

二、把握关键,扎实开展各项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

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要注重联系单位和个人实际,把握好关键环节,严密组织好各项活动,切实取得学习成效,真正让先进典型的精神、事迹入脑入心,努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一)抓宣传,营造氛围。局党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重要意义,在组织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保监会视频会议的基础上,经会党委同意,邀请保险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到济南作事迹报告。保监局全体人员、各公司班子成员、工作人员、营销人员共14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济南20多家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与会人员被人保西藏那曲支公司的同志们在生命禁区经营保险、服务人民的精神所震撼,被刘玉辉同志用人格做保险,恪守做保险先做人的高尚职业操守所感染,被雷产莲同志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事迹所打动,会场上不时响起阵阵掌声,领导们流泪了,员工们流泪了,就连会堂的服务员也感动得流泪了。会后大家普遍反映,这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的先进事迹教育、催人奋进的业绩成就教育、生动有效的人生楷模教育。大家都感到,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真实有效,很有必要,都决心践学践行,壮大保险业时代先锋的群体队伍,为保险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添光添彩。

(二)抓班子,做好表率。局党委对各单位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提出明确要求,要把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组织、精心部署。各公司把这次报告会当成深化教育活动、强化队伍建设、促进整体工作的大好机遇,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组织。公司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有的公司班子成员虽已参加了保监会的视频会议,但仍然积极参加报告会,有的公司领导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确保按时参加报告会。国寿山东分公司宋金平总经理被先进典型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积极向先进典型看齐,切实发挥了带头作用,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和行为,影响带动干部职工自觉学习先进、争当典型。

(三)抓 督查,务求实效。各公司专门就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制订活动方案,提出各阶段的计划安排,并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学习活动不断推向深入。人保山东分公司、国寿山东分公司、太平洋寿险山东分公司还分别邀请本系统典型到公司对全体员工作报告,交流工作的经验体会。有的公司把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印发给每一名员工,真正把材料学深学透,积极向先进典型靠拢。有的公司把学习先进典型事迹进一步细化,提出“为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学习思路,同时围绕思想、工作、作风等内容发出“八学”典型的号召,要求员工对照先进典型的事迹,自觉以先进典型为标准,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改进,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保监局将对各单位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并将及时总结、发现、培养、宣传具有时代精神和保险业特色的新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的示范效应,用典型的力量促进山东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联系实际,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学习先进典型的目的,是要自觉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始终以党的事业和保险业大局为重,把先进人物的思想和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加以体现和落实。

(一)围绕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工作抓落实。学习宣传典型事迹,就要认真落实保监会“强化责任、重在落实,居安思危、防范风险,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凝聚力量、营造环境”的总体要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紧密联系实际,立足于传统骨干业务发展,寻求重点领域突破,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扩大保险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多年来,山东保险业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发挥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作用,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山东今年遭受百年一遇的暴雨灾害后,各单位加快理赔工作进展,积极调度资金,确保赔款及时足额到位,在抗灾救灾中树立了保险业的良好形象。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两次对保险理赔工作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保险业在维护稳定、保障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篇5

摘要:根据我国工程保险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的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工程保险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和方案可行性的分析与探索,以期能够早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保险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程保险;石油行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项目都很重视对风险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工程保险是重要的风险转移手段,但工程保险人才目前存在很大的缺口。为适应社会需要,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由金融保险方向定格为工程保险方向。以此为契机,本院承担了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工程保险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对工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制定符合培养工程保险专业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希望借此能够对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改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工程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工程保险及保险专业现状

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拟定了我国第一份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已历时30多年,尽管我国工程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建设项目投保率、工程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投保的工程项目发生保险事故后,理赔纠纷时有发生,工程保险业发展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工程保险专业人才缺乏。

而我国各级各类院校开设的保险系或保险专业,多数隶属于财经类院校或系部集中培养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从业人才,而培养工程保险人才的高校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缺乏培养工程保险专业人才的内在模式。

(二)石油行业工程风险与保险管理现状

十一五、十二五都是石油工程建设的高峰期,每年国内外石油工程建设量都很大,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我们调研得知,许多工程单位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基本都把部门职能放在安全或HSE等部门,但是安全部门注重的是安全管理,而安全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财务或者其他部门虽然设有保险管理岗位,但大都是兼职。目前管道工程项目投保的主要是工程一切险、施工机具保险、团体人员意外伤害、雇主责任险、机动车辆保险、公众责任保险几大主要险种。项目投保的主要目的就是只要符合业主招标文件的要求,满足开工条件即可,甚至为了节约“成本”与保险公司一起协商,少花钱购买一个“形式保单”,没有想真正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即使购买完工程保险之后由于很多人员对此并不熟悉,所以后期保险合同跟踪管理以及保险索赔出现很多问题,有时会出现新增工程项目没有及时变更保单,导致新增工程没有保险保障,一旦出现保险事故时就得不到保险保障,或者是由于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不知道如何报案、如何取证、如何施救、如何索赔等,导致工程发生保险事故损失之后不能正常进行索赔、理赔。

(三)工程保险的发展前景

工程保险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我国“十二五”期间,仅交通基本建设投资就达6.02万亿元(2011年5月26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在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会上称),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是很大的。随着建筑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工程业主或承建商迫切需要把工程期间可能遇到的风险安排转嫁,以保证工程顺利完工和投资的安全。所以需要大量的工程保险业务的供给。

二、《工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我院业务隶属河北省教育厅主管,但是人财物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学院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培养学生对企业需求更加敏感。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我院的金融保险专业(工程保险方向)进行了课程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工程保险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工程保险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工程保险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1)撰写财经应用文、论文的能力;(2)阅读工程保险技术资料的能力;(3)准确理解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对一般的保险案例进行分析的能力;(4)合同洽谈、索赔以及招投标管理等工作的能力;(5)工程保险计划方案设计能力;(6)独立完成保险出单、一般理算、客户服务、组训等方面的保险业务能力;(7)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指标的计算和统计分析的能力。

2.社会能力

(1)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2)具有对挫折和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3)具有勇对竞争的能力;(4)具有开拓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能力;(5)具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平台检索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

3.从业能力(资格证书)

(1)通过三年学习和训练后,考取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包括人、经纪人和公估人从业资格证书)、安全员证书、统计员证书等;(2)通过英语学习和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会话和专业翻译能力,达到国家A级或B级水平,并取得相应证书;(3)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和训练,具有较强的上机操作能力,达到国家计算机一级水平,并取得相应证书。

(三)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从工程保险业务要求来看,工程保险的对象是建设项目和与之相关各参与方,从业者的专业核心能力集中在从工程保险的角度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这是一般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从业人员所不具有的。因此,工程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管理知识,否则不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工程项目的特征和实施过程的风险,这是工程保险人才培养的难点,也是该课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该课题的突破点首先要确定形成工程保险业务要求的基本能力和从业能力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最主要的是以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保险专业理论为基础,两方面理论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理论知识支撑从业实践,从业实践指导理论知识。其次,要确定能够满足工程保险业务要求的课程体系。

从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来看,基本能力对应的是专业基础课程;从业能力对应的是专业必修课程,并依据知识体系的衔接安排先后顺序;发展能力对应的是拓展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形成基本能力和从业能力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四)课程体系构建

课题组根据工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查,走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问卷调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表1)。根据保险岗位(群)(以工程保险为主)的任职要求,构建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其中理论教学体系由各类课程的理论学习部分构成,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各类课程的实践环节构成;体现了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而非相互依附关系的特点。

1.理论教学体系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知识教学体系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三部分构成,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以至上升到管理能力,提高其文化修养和职业素质。理论教学领域由三类课程构成:第一类是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经济数学、英语、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等重要课程。第二类是理论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如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经济、保险经纪与公估相关知识、工程合同管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HSE、工程风险与保险等,这些是学习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需要的多学科知识的主体课程。第三类是拓展学习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有输油气概论、个人与团队管理、国际贸易、工程英语;选修课在院选修课程中学生自由选择。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公共学习课程经过精心构思,一是以“必需、够用”为度制定课程标准,二是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把握基础课要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原则。专业学习课程的设计紧扣工程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懂专业、会管理、双证书”的原则,设置以下核心课程:保险原理与实务、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经济法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基础、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风险与保险、保险经纪与公估相关知识、管理学、统计学。拓展学习课程主要根据管道工程管理需要和学生兴趣两方面来确定。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依据能力进阶规律,构建基础实训―现场辅助顶岗实习―模拟仿真操作实训―岗位顶岗实习四层次连贯性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形成系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且都融合着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篇6

2010年6-10月,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保险专业在校生,毕业生,保险公司、专业公司以及兼业机构等保险机构;调查方式包括问卷,咨询,座谈等。调查内容主要是当前高职院校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解决策略。

一、高职院校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多数院校在第一年只讲授基础课,对相应专业介绍甚少,导致学生在大一,甚至大二上学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无法判断基础课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另外,由于引导不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保险专业将学什么、应该学什么,从而无法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补充保险专业的相关知识。学生们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大多停留在对保险营销员的粗浅理解上,对其他对口岗位的了解甚少。

2.专业课理论性很强,而对应的课外实践相对较少,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体现为理论课程学习的效率较差,很多时候学生不知教师在讲什么,不知这些知识对今后自己的工作有何帮助;其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课虽然学了不少,但理论指导实践能力较差。

3.毕业生的沟通能力不强,难以和同事、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单独面对客户时经常显得手足无措,岗位适应时间较长。

4.工作一段时间后,对某类专业知识的需求变的明确,希望重回学校深造,但苦于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实现。

5.学生对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知识掌握的较少,难以适应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6.面对高职院校毕业这样一个学历,有比较明显的自卑心理。

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保险专业的学习兴趣,严重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根据调研情况,修订保险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一面旗帜,它既是高职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所以,根据调研情况,经过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反复论证,课题组首先修订了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使之更贴近市场需求。

保险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熟悉保险和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保险和金融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掌握保险业务、保险核保、核赔和基本银行业务、会计处理等方面基本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该培养目标与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加入了对学生其他金融知识的要求。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理财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面对保险产品,大家开始变得理性,保险不再是独立的产品,而是整个理财规划的一部分。所以,保险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不仅要求员工掌握保险知识,对其他理财知识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保险专业培养目标的修正,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三、按照培养目标,设计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确定之后,课题组对课程体系做了如下变动。

1.实施专业班主任制度。专业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正确引导。具体包括:1,通过班会形式定期向学生传递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专业方面的共性问题;2,不定期的召开临时会议向学生解释保险行业出现的重大事件及保险专业重大要会议精神,让学生了解保险专业前沿及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保险问题;3,建立专业交流网络平台,增强本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发起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跨越时空的沟通解决学生专业学习中遇到的个别问题;4,将学生的课余时间与专业联系起来,令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保险,学习保险。专业班主任每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与保险专业相关的主题活动,增强其组织、沟通、协调和应变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市民保险意识调查问卷”,然后安排学生到公共场所发放,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再如,安排本专业学生面向全校非保险专业同学进行“保险知识普及”讲座,学以致用,同时起到宣传保险的作用;或者,开展“保险知识竞赛”,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加并修订原有的一些实训课程。比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感性、及时的了解专业,第一学期增加了一门校外集中实训课:保险专业教育。新生入学后首先接受“参观企业、认识专业”的教育。该课程由学校和合作保险公司联手授课,20课时,为期两天半,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各一天,最后半天讨论并形成认知报告。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保险公司进行参观,参观过程中,由企业优秀员工向学生进行相关岗位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保险公司的工作环境、各种岗位、工作流程,激发其学习兴趣。再如,将原来的校内集中实训课《保险销售实训》改为校外实训,并由企业兼职教师训练。学生除了接受理论知识的指导外,更多是跟随企业导师参与保险产品的营销。这样设计课程既保留了原来的理论教学,又增加了学生接触客户的机会,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营销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营销的感性认识,将营销理论用之实践,而且营销过程中遇到的拒绝问题对学生是一种挫折教育,激发了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整各类课程的课时配比度。课时配比度是指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开课时量之间的比例。在课程体系中存在着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讲授课与自修课等课程关系,由于总课时一定,因而,这些课之间都有一定的课时规定。一类课时的增加,就会减少或削弱另一类课程的开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课题组根据培养目标,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慎重的调整。例如,以往学生在第一年学完基础课之后,会利用暑假进行30课时的《企业认识实习》。该课程原来由学生自主选择企业,分散实习,从实习结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将该课程调整为60课时;同时,改为将学生分组后由合作企业的导师带领实习,每名导师带4-5名学生。这种调整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切实进行了实习,一方面使实习内容更具针对性;另外,课时的增加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企业工作环节,为下学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4.寻找课程时序上的衔接点。时序上的衔接点,是指根据学时的配比度与开课时序,各门任课教师了解自己所任课程在课程体系整体中的位置,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来安排本课程。其关键问题是找到课程体系内课程要素与课程要素之间内在关系,从而确定开设的先后顺序,避免课程要素之间的重复与脱节,发现能力上的断线和课程时序安排上的不合理现象。另外,最后一学期完全是顶岗实习,学生将近半年时间在企业度过,会发现理论上的许多盲点,但是苦于回校后就毕业了,这些问题难以通过教师有效的解决。基于以上问题,课题组将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月改为校内选修课的学习。鉴于时间相对较短,在授课安排上会与正常学期明显不同,学生可以选择四门选修课,每天两门轮流上课,每天的授课时间为6课时,其余时间可以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来提高自己。

5.按照统一标准,突出个性的原则,增加更多选修课。保险专业的开设具有为社会发展服务和为个体发展服务的双重目的。培养目标是为了保证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统一标准,必修课程和教学环节来保障其目标的实现;而选修课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了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同时考虑到保险在整个金融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家庭理财的关系,另外,考虑到学生心理压力等问题,我们增加了《沟通技巧》、《金融市场》、《保险与理财》、《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大学生心理学》等选修课。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篇7

关键词:保险机构 学习型组织 终身学习 建设

组织结构是企业进行各项活动的组织载体,组织结构能否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以及发展潜力。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从宏观层面来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从行业层面来讲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保险行业属于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这一行业知识的重要性相比其它传统行业更为凸显,而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结构有利于保险从业人员知识的更新,能够带来企业发展的持续开展。应该看到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舶来品,国外企业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实践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企业尤其是保险机构在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中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无论是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保险机构的管理者在不断去探索。

一、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要想确保保险机构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能够顺利推进,必须首先要对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及阐述,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其功能的发挥,与一般的组织结构相比,学习型组织的突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与工作相融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易让人认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员工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全体成员把学习与工作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强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面对知识的无限性与时间的有限性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个人要形成合理的时间观念,科学安排时间,这样才能够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

(二)家庭与事业相平衡

传统工作观念认为,工作与家庭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在工作上投入过多必然会影响到家庭。学习型组织却不这样认为,实现员工家庭生活与工作的有机平衡是学习型组织努力追求的目标。学习型组织更多靠的是自主管理,员工在获得充分的自我发展的同时,相应的也会对组织的发展尽力,这也导致了工作与家庭之间界限的模糊,两者之间的冲突也会大大减少,从而有利于达到家庭与事业之间平衡的实现。

(三)共同的愿景

组织的共同愿景,虽然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但又不同于个人的愿景,二者之间存在交集,但却不一定并行不悖,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摒弃成见,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组织的共同愿景,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了一个组织的经营战略以及发展模式。学习型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我管理,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员工在共同的学习中建构共同愿景。

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企业一种比较理想的组织模式,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同样意义重大,构建学习型组织对于保险机构而言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险机构树立核心竞争力

保险机构之间竞争激烈,仅仅依靠廉价的产品是不能俘获更多的高端客户,而高端客户的是保险机构最为主要的利润来源。保险机构之间的竞争以后会朝着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过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就是打造保险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一把钥匙,在保险行业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可以增强保险机构对于外部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有利于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发展

目前困扰保险机构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员流动率偏高以及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人员流动率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员工在组织内部没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在职业上升的路径受阻的情况下,很多员工只能选择用脚投票,而通过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将会给员工一个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员工会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成长的能力以及机会,这为其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全员的全过程学习,通过强化学习将会大大改变保险机构,尤其是基层员工素质偏低的情况。

(三)有利于保险机构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低价竞争正在成为行业的一个主要竞争模式,仅仅依靠价格竞争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模式,按照这种发展模式下去,只会陷入一个价格越低,竞争力越差的恶性循环。而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将会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在不断学习的氛围下,员工的创新意识将会得到有效的培养,进而为保险机构产品创新以及服务创新夯实基础。

三、保险机构学习型组织建设路径分析

保险机构进行续行组织的建设一方面要助于经验的借鉴,另一方面要注意针对保险行业的特点进行变通以及创新,本文认为保险机构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力: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主导;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职业性,即它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某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这种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这一思想反映在某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形式上,则表现为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及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相关的课程改革,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探索。下面结合作者在承担社会医疗保险相关教学活动时进行的课程改革情况进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体系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就医疗保险而言无论是理论教学体系还是实践教学体系,都应建立在对医疗保险具体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职业能力一般分为关键能力与一般能力、综合能力与具体能力。关键能力是指对学生就业和今后在某医疗保险职业岗位上自身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能力。学生缺乏这些能力,就无法胜任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因此,将社会医疗保险设置为实训主导型课程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重点保证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本课程将社会医疗保险分成了理论部分与实务部分。其中实务部分采取实训的形式,课时超过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1 总体设计

本课程的显著特征是和社会医疗保险实践运行密切相关,实践性较强,在教学应注重社会医疗保险的实践性和实务性。《社会医疗保险》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熟悉并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训部分相互关联、相互结合,以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该课程分为9个项目,主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理论包括社会医疗保险概述、系统构成、基金管理、政府管制、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并且以我国目前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规为依据让学生结合实际学习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 课程目标

通过对《社会医疗保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知识,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

职业能力目标:能明确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知道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参保人、覆盖范围、保障水平,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支付、投资的运作流程;熟悉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能阐述几种医疗保险的模式及特点;能明确医疗保险账户是怎样进行划分和管理的。能说出杭州市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药品目录是如何规定的;能明确杭州市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规定,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部分内容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分成了9个工作任务模块,每个工作任务中都有相应的活动设计,总课时合计54个,具体安排如下:

(1)认识社会医疗保险:主要阐述社会医疗保险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特征、功能和作用等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信息。(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a,教师讲解和浏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及其他相关网站认识社会医疗保险;b、通过浏览卫生部农村合作医疗网及其他相关网站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医疗保险服务体系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任务作用,清楚社会医疗保险各方关系。(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a,以家庭为例分析风险状况及拥有的医疗保障;b,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3)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基本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支付、投资的运作流程,能分析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以医保部门近年来对于医保基金进行查处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政府对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管制:了解政府如何对医疗保险及医疗服务进行管制(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分小组讨论、对比不同政府对医疗保险及医疗服务系统的管制方式。

(5)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了解医疗保险的几种模式及几个主要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分小组收集资料,比较几个主要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6)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学生能了解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观摩浙江省及杭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让学生建立关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基本框架,为后面相关的实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参考课时:l 2)

活动设计:a,以实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医疗保险账户的划分及其管理;b,查找杭州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药店;c,查找国家及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d,查找杭州市级医保关于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及费用支付的相关政策。

(8)医疗保险的法律制度:了解我国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制度。(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以我国目前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规定为基础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9)透视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了解杭州市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能进行实践操作(参考课时:12)

活动设计:a,查找杭州市关于企业在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人员、老年居民、少年儿童、城镇居民等各类人员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政策,并能进行实践操作;b,查找杭州市关于医疗困难互助救济制度的相关政策。

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生硬到熟练再到自如的训练过程。这就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训练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实践经验表明,财经类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训练体系,应该包含基本技能的训练、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综合

技能的训练三种类型。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以编写实训报告作为载体。

在基本技能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着重解决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培养从事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比如社会医疗保险实训报告中有一个项目是让学生以自身家庭为例分析风险状况及拥有的医疗保障,通过训练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具体的风险和保险需求的分析,那么在以后从事医疗保险相关工作时就能运用这种技能对客户进行相应的分析,这项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有效的考核体系

1 突出形成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记录。

2 强调目标评价。

3 强调课程结束后总结性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4 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述内容进行评价:认识社会医疗保险,评价学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能力,评价分值10分;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构成,评价学生整体认识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能力,评价分值15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评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我国社保基金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评价分值10分;政府对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管制,评价学生对不同政府管制医疗保险模式分析比较的能力,评价分值5分;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评价学生对不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分析比较的能力,评价分值5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学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操作能力,评价分值5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评价学生对社会医疗保险基本流程操作能力,评价分值10分;医疗保险的法律制度,评价学生利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分值10分,透视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评价学生对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基本流程操作能力,评价分值30分。

说明: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综合技能情况的评价。若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建议采用3:7的方式记分。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四、教学实践反思

自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效果较之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还是比较单一,应该有更多的影像资料、配套软件引入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习效果。结合教学情况,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资源,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联合各校开发多媒体课件,努力实现跨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2 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高处理社会医疗保险问题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篇9

《社会保险法》已经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今年月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我们人社系统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省厅要求,决定举办这次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学习贯彻《社会保险法》专题培训班,目的就是通过学习、研讨、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把《社会保险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为法律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我代表局党组,向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保险法》的重大意义

《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党和政府履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庄严政治承诺的法律保证。《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期盼。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社会保险法》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将党中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转化为根本性、稳定性的国家法律制度。

(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社会保险制度在探索中建立、在实践中发展、在规范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制度框架逐步明晰,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规模日益增强,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管理服务逐步规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保险法》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推动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稳定、运行更加规范,使相关各方特别是广大劳动者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并带动一系列单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从而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三)《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可转移、可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阻碍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实施,与之前出台的《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整的顶层架构,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依法行政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必将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科学发展。

二、抓紧做好《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社会保险法》从第一次起草到最后的颁布实施,经历了年,我们也盼了年、等了年。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备加珍惜。《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务之急是要把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当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掌握《社会保险法》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方向,规定了五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制度模式、资金来源、享受待遇的条件,明确了用人单位、劳动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社会保险关系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强化了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手段和措施,完善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等。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无论是从事社会保险工作的同志,还是从事就业、人才、人事、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工作的同志,都应当主动学习、正确掌握《社会保险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和制度内容。

(二)广泛开展《社会保险法》普法宣传。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宣传《社会保险法》作为当前新闻宣传和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纳入年度普法计划和“六五”普法规划,广泛宣传《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以及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等。要根据不同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把法律制度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表述、生动活泼的形式,普及到各类用人单位,普及到乡村、社区、家庭和群众中去。通过宣传,引导群众了解自身的社会保险权益,引导用人单位遵守社会保险法律义务,增强全社会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为《社会保险法》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抓紧完善《社会保险法》配套政策。《社会保险法》确立了社会保险基本法律制度框架,但其所留出的制度空间,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面对和处理的,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实施,国家层面还需要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省里将启动地方相关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从而逐步形成以《社会保险法》为基础,以相关行政法规、规章相配套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同时,社会保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实践,政策制度不断在调整完善,每个年度、每个险种都出台了相当数量的法规、规章特别是规范性文件,各地要对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抓紧清理现行的规范性文件,对与《社会保险法》不一致或者相抵触的内容,要在法律生效实施前进行修订或者废止,以维护法制统一。

三、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

《社会保险法》是一部关系广大劳动者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极为重要的法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确定了“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社会保险工作可以说占半壁江山,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从职能职责、工作部署来讲,都要求我们把《社会保险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高举这部法律的旗帜,推进社会保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法》基于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正处在改革发展过程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为此法律保持了必要的灵活性,作出了一些弹性的或授权的规定,为今后的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留出了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保险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具体实践、基层工作中注意总结分析,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政策规范。

(二)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法》在制度上的安排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各类劳动者和全体居民,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在法律责任上明确了对用人单位不参保、不缴费、恶意欠费的处罚措施,增强了扩面征缴的强制性。我们要重点推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大中小学生等群体参加城镇社会保险。逐步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障问题。加快解决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职工群体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将符合政策的“老工伤”人员工伤待遇全部纳入统筹管理。

(三)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社会保险水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重要的决策参谋和政策执行部门,我们要注意做到“持续、有序、合理”。“持续”就是不断提高。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经过连续7年调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今后我们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不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建立正常调整机制;医疗保险不只是单纯提高待遇标准,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增加保障项目、完善药品目录、提高统筹层次,也是提高保障水平的体现;失业保险除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外,提供更多的再就业和其他相关服务,也是提高保障水平的方式。“有序”就是统筹考虑各类利益群体的关系,综合平衡,保持在适当幅度,妥善应对部分特殊群体要求提高待遇的压力,防止引发新的矛盾。“合理”就是要时刻了解省情市情实际,合理控制提高保障水平的幅度、节奏、方式,决不能超越现实发展阶段,决不做不切实际的许诺。

(四)不断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随着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基金规模的扩大和管理服务对象的增多,管理和经办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必须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运行模式,完善市县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办法。全面实施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探索研究相关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推进并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全面推行医疗生育费用即时结算和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在经办层面,要把实现精确管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上档次、上水平的基本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提高管理的精确度,加快建立健全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平台,形成有效的管理服务网络,以社会保障“一卡通”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快构建“网络社保”,为各类参保单位和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四、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举办专题培训班,是提高人社系统干部素质、促进上下沟通、加强相互联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等一会,陈学明副局长就《社会保险法》立法的基本情况作重点解读,经办业务科室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精心准备了授课内容,将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保险法》进行辅导讲座,他们都长期从事社会保险工作。希望大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风上严格要求,行动上高度自觉,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动。

(一)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大家应该看到,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机会十分难得。参加学习的都是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的业务股室负责人、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手头工作或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来这里学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排除干扰、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认真真搞好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二)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认真学习《社会保险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学习,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研究、思考、总结、交流、提高,把丰富的知识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具体思路、办法和举措,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三)要遵守纪律,从严管理。法规监察科要做好这次《社会保险法》培训班的有关组织服务工作,尽可能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大家在培训期间学习好、生活好、身体好。希望遵守培训班的纪律要求和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服从管理。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请假,有特殊情况也要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着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力争取得良好成效。

(四)要集思广益,总结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干部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认真总结本期办班经验,广泛听取各位学员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适合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干部特点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培训班办成培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业务骨干的摇篮。

保险行业学习体会篇10

一、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思想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立场坚定,自觉抵制等势力以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时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十分重视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在工作中,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一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增强自己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全会精神,自觉坚持以党的十七大为指导,为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二是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重点学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险业务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做到在重点中找重点,抓住重点,并结合自己在业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保险业务工作能力。三是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特点,利用闲余时间,选择性地开展学习,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草案)》,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社会保险科业务工作扎实有效

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局班子和科长的领导下,与科室全体同志一道,认真贯彻落实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和社会统筹法律法规、改革方案和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保险各项业务工作。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加强社会保险行政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政策,搞好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管理。抓好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企业职工退休备案、社会保险统计各项业务工作。经科室全体同志的努力,社会保险科各项业务工作有序推进,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本人也于XX年XX月被授予“XXXX”、“XXXX”等荣誉称号。

四、认真抓好社会保险接待工作

按照局领导安排和科室分工,社会保险科还同时负责有关社会保险工作。近年来,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各项社会保险事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各类群体对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以及自身社会保险权益也更为关注,涉及社会保险的量随之大幅上升。工作中,我坚持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从自身工作做起,积极畅通渠道,认真处理群众来信,耐心接待群众来访,细心接听电话,维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及时承办有关机构交办的事项,并上报处理结果,确保自己经手的事项件件有答复、事事有落实,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好评和群众的信赖。

五、全面推进机关共青团工作

按照局党委的工作安排,我负责机关共青团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履行共青团负责人职责,以推动我局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上级团组织的工作部署和我局工作中心,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加强团组织的阵地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延伸工作手臂,丰富了我局共青团工作的形式和内容,组织机关团员青年开展了“弘扬五四精神,促进社会保险工作”演讲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城乡环境整治义务劳动、机关青年职工篮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我局共青团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受到了上级团组织和团员干部的好评。

六、积极搞好信息报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