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4 08:46:27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篇1

一、提高认识,以人为本,把职工教育培训提到重要日程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是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多年来,我局党委对人才问题高度重视,毫不松懈地作好人才工作,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创新、快速发展。

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早在年,我局党委就对职工的知识结构和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和剖析,调查的结果:一是员工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竞争和生产经营的能力明显不足,员工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造成企业用工规模偏大,人员效率不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偏低;二是优秀人才短缺,尤其是缺乏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人才、高级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人才。三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这次调查使局党委对人力资源开发,下大力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起了重视。为此,局党委在20*年投资300多万元建立起了高标准、高规格、功能齐全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为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局党委始终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当作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每年召开两次专门会议研究职工培训工作;成立了由一名副局长任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局党委还大力组织实施了“人才强企”战略计划,与保定机电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校企联合对我局干部职工有目标地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还在员工中大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为人才的成长搭建舞台”的企业人力资源观念与开发新观念。局党委认为,企业的成长与员工个人的成长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只有企业每一个员工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为企业奉献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制定了优秀人才重奖制度和技术创新奖,鼓励广大员工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搞发明、搞创新,积极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全局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的良好氛围。自20*年以来,有20多名职工被评为技术创新标兵,受到局党委的表彰奖励,有30多名职工被评为技术能手。同时,有1名供电所长技能比赛中获得全国优秀供电所长荣誉称号,有10几名职工在省市公司举办的技能比赛中获夺优异成绩。

二、找准需求,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是开展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们非常注重制定好这两个计划。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五年制定一次。在制定该计划时,我们首先是认真开展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和识别,通过召开各个层次人员的座谈会,到各个单位调查走访,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等形式,广泛了解各个方面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资源和生产经营实际,起草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然后提交职代会讨论后实施。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工作任务和保证措施,为开展好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局《20*—2*0年职工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提出,职工教育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全员综合素质,规范人员管理,建立较完善的员工队伍素质建设管理体系和机制,实现员工队伍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逐步建立“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并提出了“三个建设好”具体目标:一是建设好一支政治思想水平较高、管理知识深厚、综合素质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优秀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好一支具有深厚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嫁接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三是建设好一支具有较强事业心、能够掌握高、精、尖作业技能的以工人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为主的技术工人队伍。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目标是可行的,是符合我局实际要求的。

年度培训计划,在每年的十月份开始着手制定,在认真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于每年的十二月份起草下一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并提交职代会讨论后在年初随局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局属各个单位。为确保年度培训计划的完成,同时满足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将年度计划进行分解,落实到月,制定了季度职工培训计划,按季考核,使年度培训计划在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得以按进度逐月完成。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方位开展员工培训

1、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强化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一是对企业领导人及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有关政策法规、经营管理新思维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规范等培训。对其他管理人员,要加强营销、财会、法律、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的培训。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岗位适应性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天。

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生产技术新知识和经营管理常识的培训。对技能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岗位资格复训。要求技能人员每年参加岗位适应性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8天。

三是抓好学历教育。在职学历教育是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要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可采取集中脱产学习,或鼓励其参加函授、夜大学、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的方式,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按照人才培养规划和改革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部分有培养前途的职工到知名大学进行进修学习,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对中青年、未受过正规系统专业技术教育的生产技能人员,分期分批组织进行了脱产学习,对因政策性原因接受的复员军人及其他未达到中专文化程度的新录用人员,组织进行了岗前脱产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达到中技、中专文化程度,然后竞争上岗

我局在教育培训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一是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在新工人和职工转岗培训方面,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培训班办到操作、施工现场,现场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进行模拟操作,更便于职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培训的质量。二是坚持集中培训和自学成才相结合。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上专、兼结合,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在鼓励职工自学的基础上,加强了集中培训,保证了每名职工每年累计50课时的培训。不仅进行业务能力、管理技能的培训,而且还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培训,注重职工思想道德、个人行为规范的养成。三是坚持长远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既考虑企业当前生产经营需要,又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鼓励青年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提高班,通过函授、业余大学等途径接受再教育,我局现有大专学历员工数比过去提高了20%,技术工人的比例提高了30%。四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我们与保定机电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结合企业自身的需要,开展定向培养,并定期邀请讲师来企业授课,同时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给职工提供“充电”的机会。选派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职工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正式工与农电工培训相结合。我局把提高农电工素质作为职工培训的一个重点,每年都要组织农电工进行专业技术、安全规程等层面的专业培训,对提高农电工队伍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管理,确保人才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培训教育是提高员工素质、实施科教强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的奠基工程,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为加强对职工教育的培训管理,我们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建设。我局的职工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具有111电力特色的教育网络体系:局党委书记全面负责局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局工会负责局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各类培训办班的指导和监督实施,并负责各类集中培训的教学组织;局属各单位负责按照局工会年初制定的全年培训计划,结合本单位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是制度建设,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了《职工培训管理规定》、《职工培训考核办法》、继续教育登记、岗位竞赛和考试等10余个培训、激励制度,将是否指定的培训与职工上岗、转岗、职务聘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奖惩等紧密挂钩,形成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了职工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

三是硬件建设。投资建设300多万元建设了教育培训中心,购置了投影仪、书籍,形成了功能完备、培训教材齐全、环境优美的教育培训基地。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和市交通运输局有关工

作会议精神,坚持科教兴业战略,紧紧围绕交通工作目标,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为交通建设服务开展交通职教工作,以不断提高交通职工队伍素质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学习型单位建设,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xx交通事业发展和深化学习型单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二、教育目标及任务

(一)全面完成省厅局调训、培训工作

1.完成省厅(局)组织的科局级领导干部调训8人;

2.完成西部教育培训2人;

3.完成省厅(局)组织的其他培训、调训任务。

(二)积极组织路政、运政、海事、公路管理等方面人员,认真参加市交通局及其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积极组织系统职工参加本区组织的各类培训工作

1.完成区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务员年度培训任务(按照区人事局公务员培训计划落实)。

2.组织系统职工参加本区党政工团组织的相关人员参加的各类适应性培训。

(四)认真组织搞好系统内部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1.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单位建设,搞好系统职工的理论学习、法制学习和新知识新业务培训工作。

2.组织好系统收费人员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3.按照市运管处的安排,切实组织好道路运输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4.积极组织45岁以下职工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测试工作,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

(五)继续抓好交通系统在岗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在职职工参与不脱产的文化进修。年内通过自考(函授)完成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各1人。

(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按《四川省交通系统专门人才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

三、认真落实“十二五”交通教育规划

(一)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

(二)确定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工作,为本区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认真做好其他基础性工作

6月1日前,完成教育工作安排和教育目标任务分类计划,并及时上报市交通局。

7月1日前报送教育经费计划。

7月20日前报送目标任务半年完成情况自查表。

12月30日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篇3

一、阶梯型统计教育的层次划分

阶梯型统计教育的阶梯划分特别突出统计思想的应用:第一,阶梯型统计教育层次划分的理念: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活动,都要追问它的有效性,探求能得到什么,走向精致的统计教育,坚定不移地走出形式主义的统计教育误区。第二,阶梯型统计教育的有效性:阶梯型设计的立足点、出发点是促进循序渐进的学以致用。通过统计教育的阶梯设计,掌握了各阶梯的统计知识树,提升学习的能力,达到了自我实践。第三,阶梯型统计教育的创新性:统计应用于实际生活工作中,新手段在统计教育中的应用。根据统计教育内容与人才战略的关系,我们把阶梯型统计教育划分为四级层次来阐述。划分的原则遵循二元制统计教育体系,即重视统计职业教育、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阶梯型统计教育的层次划分目的在于统计知识观重建与统计知识教育模式的变革。据此我们划分阶梯如下:第一阶梯“国民型统计教育”本阶梯以基础统计知识理论为基础,在中小学中推广统计知识,开设选修课程,在各级党政干部中普及统计知识理论,对社会公众进行统计宣传和教育,增强国民的统计素养,让他们将理解统计,从统计中获取资讯。第二阶梯“基础型统计教育”本阶梯以统计学为基础,辅助以实施调查、完成报表等实际技能,主要针对统计从业人员及与统计相关的人员,这是统计教育中的基础,必须要重视统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这一阶梯知识牢固才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石。第三阶梯“应用型统计教育”本阶梯以统计学和数学、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运用统计思想结合计算机应用能力,处理分析能力,设计调查和报表,通过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的学习,在本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不论是在国内和国外继续深造学习,还是走向实际工作部门都有较大的可塑性,而且可以适应生物、教育、心理等广泛的统计应用。第四阶梯“领军型人才统计教育”本阶梯主要针对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统计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创新性、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领导和协调能力,能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的统计学科带头人。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研究能力和成果的国内外同行认可度、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和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能力是领军型人才统计教育的人物要素。统计教育方面通过资助海外留学交流,鼓励参加国内外统计及相关学科的学术会议,加强不同领域领军型人才之间的信息渠道建设,进而推动统计学科领军型人才的不断涌现。

二、阶梯型统计教育的实践思路

显然,阶梯型统计教育强调的是重结论的教育,而适应未来的统计教育不仅重视结论,而且强调过程。实践的思路:一是搭建由政府统计精英、高校专家教师、企业资深从业人员组成的阶梯型统计教育师资体系。划分教育层次,选拔统计行业专家,组建不同阶梯的导师团,负责该层次的统计教育定位及职业规划等,以及能力提升培训;二是建立分层递进统计教育机制。为每个层次的人员制定成长成才计划,根据统计知识结构及能力素养分别安排基础培训、提升培训、拓展培训,实现培训模式与个人需求有效统一。三是规范统计教育体系、建立统计教育档案。由导师团作为培训课程设计者,收集、整编不同层次培训内容,形成统计业务知识学习手册,用于各层次统计教育活动。成长成才计划及统计教育实际情况也可以作为人才筛选的重要依据。四是科学测评、分层测试。每个层次阶梯都要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引进新的统计教育方法,时刻关注统计知识的前沿,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科相结合,如利用R、Python等新手段进行数据处理,而且统计的发展也随着在各种各样的新兴行业中的应用得到拓展,包括大数据和新的数据挖掘、分布式计算Hadoop和Spark等实时数据的处理统计,这些也衍生出互联网数据分析师、精算师、量化投资分析师等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每个层次阶梯都要设计社会实践教育,这是现代统计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强化实践过程中,更有效的训练方式是让我们真正参与社会活动,参与企业活动、参与政府统计。社会实践我们重点设计三个结合的办法,就是“统计社会实践与当地政府统计部门、国家组织的各项统计普查和重点调查工作相结合,与院校科研课题相结合,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统计教育服务于统计人才发展规划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教兴业战略,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和市交通运输局有关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工作目标,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为交通建设服务开展交通职教工作,以不时提高交通职工队伍素质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学习型单位建设,不时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交通事业发展和深化学习型单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证。

二、教育目标及任务

(一)全面完成省厅局调训、培训工作

1.完成省厅(局)组织的科局级领导干部调训8人;

2.完成西部教育培训2人;

3.完成省厅(局)组织的其他培训、调训任务。

(二)积极组织路政、运政、海事、公路管理等方面人员。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积极组织系统职工参与本区组织的各类培训工作

1.完成区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务员年度培训任务(依照区人事局公务员培训计划落实)

2.组织系统职工参与本区党政工团组织的相关人员参与的各类适应性培训。

(四)认真组织搞好系统内部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搞好系统职工的理论学习、法制学习和新知识新业务培训工作。1.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单位建设。

2.组织好系统收费人员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切实组织好道路运输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3.依照市运管处的布置。

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4.积极组织45岁以下职工参与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测试工作。

鼓励在职职工参与不脱产的文化进修。年内通过自考(函授)完成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各1人。五)继续抓好交通系统在岗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

按《省交通系统专门人才继续教育实施方法》要求,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认真做好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

三、认真落实“十二五”交通教育规划

(一)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二)确定人才培养和人才贮藏工作。

四、认真做好其他基础性工作

完成教育工作安排和教育目标任务分类计划,6月1日前。并及时上报市交通局。

7月1日前报送教育经费计划。

7月20日前报送目标任务半年完成情况自查表。

12月30日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演讲。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篇5

一、明确目标,把握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1.把握总体要求加强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应在总结近年来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水利部党组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分级负责、分类实施,以县级及以下水利基层单位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水利基层职工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主要内容,以教育培训为重要手段,以健全和完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根本动力,着力加大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水利基层实用技术与管理人才规模,改善水利基层人才队伍结构,提高水利基层职工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明确工作重点推进县级及以下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应把解决基层人才瓶颈问题放在突出首位,着力提高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学历文化水平、专业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一是应通过制定培训规划计划、建立培训机制、实施重点培训工程,加强县(市)水利局长、水利基层站(所)长和业务技术骨干培训,提高业务技术素质。二是应通过严把新进人员入口关、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开展学历学位教育等措施,改善基层职工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着力提高基层职工的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特别是县(市)水利局领导班子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以及水利基层站(所)负责人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三是应通过技能人才开发和职业资格等级结构调整,使水利基层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规模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明显增强。

二、创新载体,着力开创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崭新局面

根据县级以下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需求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围绕重点对象,创新工作载体,大力实施水利基层人才开发计划,着力推动水利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

1.实施县(市)水利局长培训计划以县(市)级水利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为对象,以提高水利政策理论水平和推动水利科学发展能力为目的,以水利工作方针政策和重点工作部署为主要内容,组织实施万名县(市)水利局长培训计划。省级水利部门要建立县(市)水利局长定期调训制度,制定专业培训规划计划,制定培训方案,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分期分批组织开展调训工作,确保完成县(市)水利局长全员培训任务。

2.实施水利基层站(所)长培训计划围绕建立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以水利基层站(所)负责人为重点,以提高水利实用技术水平与服务管理能力为目的,以水利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组织实施万名水利基层站(所)长培训计划。省级水利部门要建立培训任务分解制度,切实发挥基层水利部门、水利院校和有关培训机构在水利基层站(所)长培训中的作用,加强示范引导,开展检查评估,确保完成水利基层站(所)长的全员培训任务。

3.实施水利基层业务骨干培训计划围绕提高水利基层单位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以基层有培养潜力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为目的,以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组织实施水利基层业务骨干培训计划。各级水利部门要完善政策,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键岗位人员和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作为基层水利业务骨干培训的重点,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扎实推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4.实施水利基层职工学历文化水平提升计划以水利基层单位中青年职工为重点,以提升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目的,以开展水利专业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实施水利基层职工学历文化水平提升计划。基层水利部门和单位应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水利电大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函授、夜大和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支持基层技术工人参加水利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水利基层职工学历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应严把水利基层单位新进人员入口关,保证新进人员具有一定的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

5.实施水利基层职工职业技能鉴定计划以水利基层特有工种技术工人为重点,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以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评为主要内容,以职业资格等级结构调整为重要手段,实施水利基层职工职业技能鉴定计划,着力培养高级工以上的水利高技能人才。各级水利部门要完善水利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积极推动水利基层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提升高级工以上的水利高技能人才规模,调整水利基层技术工人职业资格等级结构,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三、各司其职,形成统筹推动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

1.水利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水利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水利基层人才需求,加强对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要制定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计划,组织开展面向基层职工的示范性培训、专题培训、水利专业学历教育和水利职业技能鉴定,组织编写水利基层实用技术与管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和培训课件,以及完善水利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标准配套培训教材和鉴定试题库等。加大对西部地区、扶贫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的对口支援力度,以点带面推动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2.地方水利主管部门地方水利主管部门应按照中央、地方党委政府和水利部关于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工作部署,围绕推动水利中心工作和落实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把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常态化管理,制定本地区水利基层人才开发、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计划,健全和完善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分解各项工作任务,建立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整合工作力量,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宣传动员,树立先进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强化监督检查,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完成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

3.水利基层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水利基层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是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应根据本单位的人才队伍状况,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吸纳高层次和高素质水利专业人才,应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应建立和完善促进基层职工终身学习的制度,引导基层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大基层职工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为职工创造学习培训条件,充分调动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营造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的环境氛围。

4.水利院校和培训(鉴定)机构水利院校和培训机构是水利基层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围绕水利基层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开展针对水利基层职工的学历学位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水利中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减免涉农中等专业教育学杂费的优惠政策,积极招收水利基层职工参加学习。水利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补贴政策,面向基层技术工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水利院校、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面向基层开展的教育培训服务,应千方百计降低服务收费标准,减轻水利基层单位和职工的经济负担。

四、夯实基础,为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健全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省级水利部门应结合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积极协调本地区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健全水利基层单位新进人员学历文化层次和专业素质方面的条件标准:县级水利部门及所属单位新进人员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文化程度,乡镇水利服务机构新进人员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文化程度。应积极落实国家“三支一扶”计划,适当降低水利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学历门槛,不断深化水利基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和公开招聘制度,积极吸纳大中专毕业生投身水利基层工作。应加强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水利基层服务机构生产生活条件,为基层职工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应建立基层职工学历文化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与工资待遇、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适当挂钩的机制,引导水利基层职工钻研业务、苦练技能,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2.加大水利基层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要把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经费列入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年度经费预算,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工作需要。省级水利部门要完善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分成等经费管理办法,开辟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渠道。水利基层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按照规定全部用于水利基层职工教育培训。要积极拓宽水利基层职工队伍建设经费筹集渠道,建立水利部门、单位和职工个人等多元化的基层人才经费投入机制。要切实加强对水利基层人才开发经费的使用管理,确保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3.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当前应紧密围绕水利重点工作,把水利基层职工实用技术和管理培训与水利基层领导干部任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技术工人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等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通过在职学历学位教育、脱产培训、网络培训、在职自学、现场学习考察和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宽水利基层职工教育培训渠道。有条件的地方水利部门和单位要建立水利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平台,鼓励水利基层职工根据岗位工作需要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不断降低教育培训成本,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篇6

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贯彻落精准扶贫工作,紧盯“全市2015年实现基本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合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6年,投资590万元为全市14所乡村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间和“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投资30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54套,计算机200台,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

完善资助工作 帮助学子圆梦

“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以前父母为交不起学费发愁,现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校管吃管住,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卓玛草说。2016年新学期开学前,合作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梁宁、包士维、当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为拉毛才让等10名学生每人发放700元路费补助。而这已是合作市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常态。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合作市在全市开展农牧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乡(街道)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将全市农牧村幼儿园营养餐经费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足额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并持续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继续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将高中免费教育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标准落实公用经费96万元,同时对合作户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在充分落实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市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学习。以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

在实施贫困地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方面,合作市不断完善“制度公开、群众监督”招生工作机制,高考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特别是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贫困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等政策。

市招生办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全方位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服务,为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更多机会。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共录取贫困家庭学生205名,计划推免和单招录取534人。

2015年以来,合作市积极推行甘肃省内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让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目前,全市有152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136名学生在外地企业就业。

壮大师资队伍 关爱乡村教师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应对新情况,合作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和招聘,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上岗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学校教师住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来的教师多半未婚,远离父母,要让他们安心教书,必须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

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做好教师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这些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按时参加体检,体检结束后为受检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当面讲解体检结果,提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免费体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师们患了病之后才去医院,现在免费体检让我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了基层老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教师道吉才让感慨地说。

另外,合作市在教师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也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纳入高级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等。

落实“三区”计划 强化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为合作市选派“三区”支教教师65人,教师参与到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

支教期间,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为受援学校传送经验,让更多的老师观摩了支教老师的示范课,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动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选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80人到合作市乡村幼儿园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支教(顶岗实习)工作。

“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组织,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也开设起来了。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支教老师们都年轻,学生们不仅喜欢听他们的课,平时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迈进。”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校长丹真贡保介绍道。

深入开展“双联” 帮助农民致富

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联系点,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成立了“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局机关全体干部与该村3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根据“实施方案”及“干部个人帮扶计划”,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地瑞行政村的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引领、智力扶贫等方式,全面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做到精准定位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同时,市教育局选派专门人员驻村,配合乡村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为联系村扶贫工作精准聚焦,为真扶贫、扶真贫奠定了基础。2015年底,市教育局帮扶的36户贫困户中已有25户实现了脱贫,其余11户有望2016年底脱贫。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篇7

1 河南省民办本会计学本科教育的定位

根据国家及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满足“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发挥民办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贯彻《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财会[2010]19号)文件精神,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应探索定位于面向河南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会计、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会计诚信与敬业精神,具备会计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会计核算、财务成本管理、审计与会计电算化操作等相关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沟通技巧,熟悉国内外通用会计准则及国际惯例,并能主动适应社会对财会职业学习与创新要求的面向河南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会计专门人才。

2 发展河南省民办会计学本科教育的必要性

2.1 是落实《河南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举措

据《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河南省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GDP)为22 9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1.9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有67万名持证会计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 500人;注册会计师行业1.2万名从业人员中,有4 200名执业注册会计师。会计队伍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形势的发展对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当前河南省会计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国内较为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缺乏;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等。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提升会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5月河南省财政厅公布了《河南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会计人才规划》)。《会计人才规划》明确提出会计人才发展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结构优、竞争优势明显、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会计人才队伍,为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奠定会计人才基础。具体为:① 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50%,全省各类会计人才总人数达到100万人,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较好地满足中原崛起发展需要。② 会计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中受过专业教育的比例达到80%以上;涉及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各类别高级会计人才总量增长一倍。③ 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趋于合理。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 ∶ 40 ∶ 50,形成高级会计人才2.5万人(包括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人才10万人、初级会计师人数15万人的结构合理、层次优化的新局面,会计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④ 会计人才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面向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高新技术、金融保险等重点领域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着力培养造就200名省内会计领军人才(其中:企业类100名、行政事业类40名、注册会计师类40名、会计学术类20名)、200名正高级会计师、8 000名执业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的数量达到10 000人、会计师总量达到100 000人,担负全省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

要实现《会计人才规划》的总体目标,作为会计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教育应创新会计人才学历教育模式,从源头上推动河南省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高等会计教育应加大会计学历教育改革力度,建立涵盖面宽、实践性强、体现国际化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教育兼顾理论与实践,创新会计本科生应用型教育模式。因此,发展面向河南省、服务地方经济的民办会计学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会计专门人才是落实《会计人才规划》的重要举措。

2.2 是完善河南省会计服务体系、提高会计服务水平的客观需要

首先,根据2011年度招生考试之友专业目录公布的河南省高等教育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统计,2011年度河南省本科、专科共计划培养会计人才1.735 8万人次,其中本科0.488 1万人次,占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的28.12%;专科1.247 7万人次,占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的71.88%;可以看出,本科层次的会计人才培养所占比例过低(具体参见表1)。依据2011年度培养计划估算,到2020年将培养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会计人才约17.358万人次,其中会计学本科学历层次总人数约为4.881万人次,专科学历层次总人数约为12.477万人,此规模将不能满足河南省2020年会计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供需总人数100万中80万人次受过专业教学训练、中高级会计人才合计12.5万人次的需要,也很难改变河南省会计人才结构性失调的现状,将严重制约河南省会计服务中人才数量的供应及质量的保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民办本科教育培养的学生比例占全部培养学生量的5.38%,比例过低,很难发挥民办高等会计教育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的作用。

其次,2010年2月8日,中纪委、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财会[2010]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尤为突出,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是河南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将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0年,河南省城镇化率39.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数(46.6%)7个百分点。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城镇化建设的深化,必将加大对会计人才和会计服务的需要。在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和审计监督工作是急需妥善解决的关键问题。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做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量大,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尤其对于接受过本科高等教育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急需更多的熟悉河南农村经济特征的会计学本科层次的会计人才充实到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去。就目前仅占高等教育28.12%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很难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提供高层次的本科会计人才支撑。

再者,2010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关于做好全省企业首发上市工作的通知》(豫政金〔2010〕71号)确定并公布了河南省150家有望5年内在境内外证券市场实现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重点后备企业。这是河南省首次公布“首发上市重点后备企业名单”,在公布的150家重点后备企业当中,农业、食品类企业成为一大亮点,文化、旅游类企业增多,充分体现了河南特色。截至2011年5月,河南省全省上市公司已经达到89家,发行股票91只,其中境内上市股票57只,境外上市股票34只。境内上市公司首发、再融资累计约531.1亿元;境外上市公司首发、再融资累计约261亿元。上市公司的深入发展必然对本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对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服务行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何满足河南省目前公司数量、公司规模、公司形式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是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方面仅占19.14%,民办高等会计教育的功效还有待进一步的。所以,发展面向河南省、服务地方经济的民办会计学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会计人才是解决河南省会计人才结构性失调以及深化河南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提升河南会计中介服务行业执业能力等难题的现实需要和有效途径。

2.3 符合“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发展趋势

2010年6月国务院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战略规划给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同时也说明河南要承担起经济、社会更大的责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证。会计人才是河南省高素质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河南省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亟需大批会计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事关河南省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局,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篇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发展科学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又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此,我区要从这一新要求、新高度和战略全局出发,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在人才培养方面努力取得突出成效。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干部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大教育、大培训”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区发展定位、工作思路、目标和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我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用现代知识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用时代精神和创新力提升干部的培养目标,从而为打造龙沙区中心城区新优势,实现超常规、跨跃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新时期新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指导方针,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新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格局更加合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得到优化配置,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更加得力,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区干部教育要努力实现从素质培训向素质和能力培训相结合转变,引导干部把学习理论、更新知识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结合起来。要把在加强干部思想理论教育,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的同时,密切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努力把学习理论同运用理论研究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我区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干部培训原则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分类进行。做到周密组织,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精心指导。逐步健全完善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充满活力的干部培训新机制。

三突出培训重点的原则。着重抓好科级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公务员培训、辖区企业法人和科技人员的培训教育,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和其他各类专门人才在内的宏大的人才队伍。

四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任务,以突出时代性、实用性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加强培训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努力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四、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全区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任务,要按照现行的干部管理范围和干部的类别确定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任务。“十一五”期间,计划培训干部10,000人次。

一干部培训的基本内容

一是加强对广大干部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搞好对党的重要会议、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理论观点的学习,始终把理论教育放在干部教育的首位,提高全体干部在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执政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干部在理论上、政治上的成熟水平。

二是加强干部业务知识与各种技能的培训,使各级各类干部精通本行业务,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同时还要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学习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加大法律知识培训的力度,积极开展现代管理、现代科技、财政金融、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培训。使全区各级各类干部具有全新的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三是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党性修养水平,巩固和扩大开展“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在广大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宗旨和党的纪律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使各级干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四个文明”建设中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四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事关全局的重要部署,以及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直接服从服务于区委、区政府决策的贯彻实施,直接服从服务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直接服从服务于各部门、各单位推动和促进实际工作的现实要求。

五是不断改善和提高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促进知识更新,实现学历升级。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

3、抓好各职能部门的培训。主要是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统战部、区委办、人事局、劳动局、计生局、民政局、经计局、司法局、建设局、农委、检察院、工会、妇联、团委等。

4、抓好公务员的培训工作。要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全面实行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搞好晋升领导干部职务的任职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包括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在内的进修和培训,切实提高全区各级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本领。

5、抓好农村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培训工作。围绕建设农业强区目标和适应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紧紧依托党干校阵地和省内外大专院校,对于农业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以及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和科技培训,提高广大农业干部驾驭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水平。

6、抓好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全区科技专家和优秀科技人才的政治理论培训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期间,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使8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特别注重培养拔尖人才和跨世纪专业技术人员。

7、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非党干部的培训。根据区情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进行调训。

8、强化对社区干部培训。要以街道党工委基层党校为阵地,按照社区建设八项重点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社区干部的政策、理论和工作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建设快速发展、功能作用快速提升的迫切需要。

9、加快学历教育发展步伐。根据我区各级各类干部学历调查的统计,全区45岁以下需专科升入本科学历的人员298人,中专以下升入专科学历人员176人,合计474人。“十一五”期间,要扎实推进我区干部学历层次新一轮的进档升级工作。学历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在职函授教育为主,以党校系统学历教育为主渠道。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要采取分期分批、逐年推进的方式。学历教育所需经费,原则上以自费为主,对完成学业获得毕业文凭的人员财政可给予全部或部分补贴,也可划分学历层次或人员职位性质给予全部或部分补贴。“十一五”期间,对拟提拔任用的正、副科级干部,原则上要具备本科学历条件。

10、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开展应时性培训。即按照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根据有关要求,适时安排其他各种培训。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区直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及相关单位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干部要把培训工作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定期对培训规划、计划和各项培训要求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及时研究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十一五”规划期间,要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的具体要求,发挥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做到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各尽其职、工作到位。

区委组织部主管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承担全区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负责对干部培训工作统筹规划、政策协调、综合管理、检查监督。并具体负责区委管理的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等培训。

区人事局负责全区国家公务员的培训,组织实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

区委宣传部负责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规划和工作指导,负责宣传干部、辖区内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专兼职干部的培训。

区委统战部负责全区派干部、无党派知名人士和非中共后备干部的培训。

区农委负责全区农业干部培训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区民政局负责全区社区干部、村干部的培训。

区劳动局负责全区劳动保障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区计生局负责全区计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区司法局负责全区干部“四五”普法培训。

区财政局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和利用。

区直其他各部门负责本单位本系统有关干部的培训。

三充分发挥区委党校、行干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要切实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同志关于“要充分认识党校的重要地位,把党校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训、轮训主渠道作用”的讲话精神,使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和培养造就人才队伍方面发挥其独特的、更大的作用。要积极改善党校、行干校的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要增加对党校、行干校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提高以信息化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水平。要按照中央《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把“党校基本建设经费由各级计划部门安排”,把“党校事业费除一般行政费外,还包括教学业务、科学研究、图书资料、教员进行调研、业务指导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实行全额拨款”的规定得到全面落实。要稳定教师队伍,提高素质能力,同时,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聘请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干部到党校授课,提高培训质量层次,增强实际指导作用。

干部教育经费要列入区财政计划,专款专用。并根据需要每年按工资额0.3%拨款。事业单位无论实行何种体制,都要按规定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干部培训。

四建立和完善干部培训制度

1、调训制度。培训主管部门按计划采取发文件或《调训通知》的形式,抽调干部参加培训。无论何级干部都必须服从调训。学员所在单位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干部参加学习。要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2、申报制度。区直各部门举办涉及全区性的业务骨干、副科级干部培训,一律实行向区委组织部事先提出申报计划,经批准列入区委党校行干校年度培训计划,避免多头重复调训。

3、依法培训制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篇9

全市工商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关于“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部署,始终坚持“四个统一”紧紧围绕“四个转变”务实推进“四化建设”创新拓展“1356工作思路,奋力实现“四高目标”进一步创新教育培训理念,优化培训内容,规范培训管理,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创造学习培训条件,努力实现基层干部在工作观念、重心、方式、作风、能力上“五个转型”扎扎实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加快工商“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目标任务的实现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总体目标

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按照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当前全市工商系统正处于职能转型的关键时期。围绕工商行政管理由“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全面开展有广泛性、针对性、实战性、操作性的交流培训,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工商干部队伍,以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推动职能转型,按照“敬业奉献、追求卓越”要求,继续实施领导人才、基层执法人才、高层次执法人才三大培训工程,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业务、作风“三过硬”队伍,为提高全系统监管执法服务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任务要求

按照局长讲话中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全面完成全系统年度培训任务。根据实际拟定全系统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其中包括市局主办的培训项目、上级调训项目及境外培训任务(具体培训项目计划见附件)实现全年培训干部900人次以上,其中基层工商所干部不少于500人次的干部教育培训年度目标任务。

三、措施方法

一)部署区县局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认真总结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各区县局要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加强剖析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准确把握各级干部的培训需求。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培训学习内容,综合培训和业务培训计划要具体明确培训目的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培训师资和培训内容。明确年区县工商局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

二)加大系统内干部互派交流锻炼力度。

市局每批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区县局挂职半年,进一步加大市局机关和区县局干部的交流挂职力度。全年开展两批共20人,同时对应区县局选派优秀的科所长到市局处室挂职。主城区局和边远区县局结对,每批次安排23名科所长或后备干部交流挂职任科所长,全年共安排三批200人左右。安排各区县局后备干部40人次左右分赴福建等沿海省市工商系统进行挂职锻炼。加强区县局干部内部交流轮岗,各局每年内部轮岗交流人数不低于干部总数的20%。

三)全面完成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市局、区县局、工商所三级联网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立覆盖全系统、全业务的远程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积极探索干部岗位技能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远程教育软件开发,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探索实施对干部学习培训进行学分制管理,设立干部教育培训奖学金,对学分完成质量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教育经费支持,系统上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深化与高校联合开展教育培训。

继续开发国内外新的高校教育培训资源,认真做好与著名高校合作培训的同时。着力培养领导干部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统筹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健全干部培训的能力评定机制,将干部完成培训课程后所获能力作为安排工作岗位、交流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五)丰富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建立完善典型案例数据库,探索建立“红盾精英人才培训基地”市局机关新办公大楼建立一个工商业务模拟操作实验室。采用以案说法、体验式教学、操作式教学等培训方式,开展10人左右的小班制教学,培养具有较强具体业务操作能力的巡查监管、执法办案领军人才。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篇10

(2021年9月16日)

我们穰东一初中,位于镇区西南角工业路南段,建于1990年秋,现在有学生1769人,教师103人,其中在编教师93人,聘任教师10人。近年来,在邓州市教体局、镇党委政府、中心校关心领导下,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围绕上级人才工作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广纳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亮点特色工作

乡村教育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把乡村教师人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教育人才队伍。

(一)及时制定年度教师补充计划,落实市委、教体局人才补充工作机制。制定年度人才补充计划,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状况,及时向上级反映。与上级部门协调联动,积极落实乡村教育人才工作。几年来,教体局通过面向社会招聘、在编分配、特岗教师、全科教师等渠道给我校补进了36位教师。

(二)立足需求,积极配合,落实乡村教育人才引进工作。为解决我校教师紧缺问题,一是教体局通过聘用制(人事)教师招聘输送到我校28人。二是充分利用国家特岗教师政策补进乡村教师,2009年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已累计招接收岗教师12人,我校教师队伍逐步得到充实加强,有效助推了乡村教育工作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接收全科教师4人,落实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政策。

(三)搭建平台,拓宽乡村教育人才培养渠道。

一是升级信息化教学硬件建设,在中心校统一协调布置下,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安装了远程教育互动平台,使学校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和省教研员及省市名校名师进行隔空连线,进行面对面、点对点互动交流,吸纳先进的学科教改理念,共享省市级优质教育学习资源。今年暑假开始,我们先后邀请范县的教育专家开展在线培训,并进行面对面答疑释惑,使广大参培教师受益匪浅。

二是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提升、专业培训,全力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定了相应的伙食、差旅、获高学历等报销、奖励制度。自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教师210多人次走出学校,先后到张村、罗庄、郑州、洛阳、永城、许昌、范县、江西等地观摩培训,学习高效课堂课改先进经验。在中心校王校长亲自带领下,我校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彻底改变了旧有的教学理念,初步掌握了高效课堂的基本要领,促进了我校教育人才的专业成长。

三是骨干示范引领,为骨干教师提供活动舞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外出学习归来,首先组织召开学科组座谈会,说体会,谈领悟,共同提升理论水平。接着组织观摩引领课,发挥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的辐射带动作用,使高效课堂的课改理念在我校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四是积极参与教体局组织的支教活动,2021年,我校王建平、赵小蕊、兰天英、王崇建等4名骨干教师,在教体局教研室、中心校统一领导下到乡村薄弱学校定点支教,帮助其他乡村教师从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改进提高。

(四)政府重视,教师工资等权益得到了保障。

一是市里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一补两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教龄津贴)等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得到了切实提高。现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村教学点每月500元。二是加大了对农村和基层教师的政策倾斜力度,在农村教学一线连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30年,且当年年底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农村教师,开辟了“绿色通道”,可以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专设职数考核认定为中小学一级教师。 三是加大了乡村教师支持力度,普遍盖起了教师“周转房”。我校20套周转房已列入建设计划。

(五)学校倾力,为教师创造舒适生活工作环境

一是改善办公条件,教师个人凡买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学办公的,学校均给与1000元补助。二是改善生活条件,为教师提供免费三餐,为忙于教学的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三是改善居住条件。由于条件限制,学校住房条件差,原先年轻教师都住着大通铺,三间房住六七个人。2020年暑假学校自筹资金5万余元,将女教师宿舍升级改造,隔成了一个个单间,今年暑假又对女教师宿舍进行了粉刷,大大改善了教师住宿条件。增强了教师的生活幸福感。

二、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一是受编制限制,急需部分学科教师是自聘的10名民办教师。二是,我校共有103位教师,现有周转房20套(尚未进入招标阶段),还需20---3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