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十篇

时间:2023-08-15 17:30:41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1

关键词:新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

1.关于新中式园林景观的概述

现阶段是传统中式园林景观与立异的时髦元素相结合的初级阶段,随处可见的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包括了很多现代化的时髦内容,更有些斗胆的构思将西方的规划理念和特征元素融入到了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格外的韵味。我国传统的园林景观中以我国文明为背景,主旋律中表现了儒雅大方、详尽内敛、别出心裁的特征,而现代化的时髦元素中,则充斥着奔放笼统的内容,可以说与传统的中式园林景观元素彼此冲突。可是当规划师充分运用2种冲突的元素,呈现出了愈加明显而独具特征的产物,这即是新中式园林景观所展示的魅力,是对我国传统文明的传承和发扬。

2.新中式园林景观特点

园林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方法,通过栽培树木花草、改造地形、安置景观、营建建筑的方法,创作出的美丽的人工天然环境。园林景观建造不只能美化城市,改进环境质量,同时还表现着美化作用,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为人们营建了一个美丽、舒适、天然的歇息空间。因而,园林景观不只要漂亮,赋有构思,同时还要具有环保特征。新中式园林景观是当时最能表现传统园林规划个性的园林形式,同时也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这种规划方法,既保留了传统文明精华,同时又表现了时代特征,增强了园林景观时代性、观赏性、文明性,突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景观个性的沉稳有余,使园林景观更契合现代化的审美取向。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以再现天然山水为基本原则,规划中重视对天然与建筑调和结合的表现,巧妙结合天然与人工美。而新中式园林景观则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重视对人需求的满足,着重园内舒适性,既尊敬天然调和理念,也融入了改造思想,在保留原有传统元素特征的同时,运用现代规划方法,优化天然元素,运用声、光、垫再现天然美与人工美,摒弃了豪华奢侈的规划方法,弥补了传统规划缺点,增强了园林景观意境与情味,提高了园林景观实用性与现实性,既降低了规划成本,同时也很好地表现了园林景观功能。

3.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常用元素

第一元素即是颜色。颜色的调配是艺术出现时的主要元素,在我国建筑中从古至今在用色上都格外考究,颜色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规划中,不仅是漂亮的表现者,还是阶层位置的标志。因而在传统建筑文明中的用色非常考究,关于颜色的调配也因为阶层位置的不一样表现出多样性特征。全体来讲这些园林景观的颜色调配以颜色明显为主。尤其是阶层位置较高的皇亲贵族,运用的颜色都是非常明显的赤色或许黄色,而通常民宅t以非常朴素低沉的颜色为主。第2个元素是园林景观的形式。传统的园林景观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形象非常深入,现代化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再次呈现人们形象中的传统景观形象,可以非常明晰地辨识出其间包括的国风。

4.应用于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实施策略

4.1花木配置实施策略

绿植作为新中式园林景观不可或缺的天然元素变成了规划中的重头戏,通过绿植的巧妙运用可以达到全体作用的简练明亮,又可以完好表现出我国元素的特征。在层次上寻求简练是我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特征,因而为了可以与建筑构造相匹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关于绿植的规划也将作为全体规划的一部分。在进行绿植规划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不一样景观特征,尤其是与流水、假山等的彼此照应。

4.2空间布局的实施策略

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优异的即是出现在眼前的园林景观像一幅画,人融入画中不突兀,园林景观就像是立体的画卷充溢美感和艺术感。因而在园林景观的空间规划非常主要,就像是画画前需求全体把握画面,这个规划将决议下一步的细节规划。通常是依据园林的旅游次序进行空间规划,就像是一个有跌宕起伏的故事,阅读的进程就将全部故事读完,让人在游园的进程中还体会了心灵的愉悦。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2

关键词:现代建筑;中式园林景观 ; 结合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eople living standard increasing, people on residential landscape quality pursue, gradually tend to culture level. Residential areas not only have the function of living, people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living space, living environment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o w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utdoor landscape design, to create a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the more close to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harmony, the pursuit of man and nature,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artistic conception. Therefore, the basic concept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and integrates the local historical culture deeply,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residents at the same time, also created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products for the society, make it become the carrier of inheritance and express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in China, discusses the basic techniques of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us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so to adapt.

Key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Chinese gardens;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大中型现代公共建筑逐渐增多。人们生活的日趋富裕和对自然的向往,逐渐关注自身的居住环境。近年国内盛行欧式景观设计风格,甚至出现大量模仿或复制国外景观设计作品,渐而国内生长出很多异国风情建筑的居住区或者商业区,国人们不禁感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哪去了?为什么要生搬硬套异国文化?让很多崇尚中国文化的人找不到骨子里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情结。

一、现代建筑的特点

现代建筑是在欧洲建筑运动的影响下,与特定社会背景、地区环境等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以及与工业社会化相适应的结果,从而产生的新型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有别于以往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是揉合"中国固有式"建筑以及西方历史上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

二、传统园林的特点

当代中国园林景观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每个园林师、园艺师面临的挑战。尽管传统园林对自然的认识显得表面化和程式化,但是传统园林朴实的自然观点和朴素的自然气氛,仍然对当今园林景观有极大的启示。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风,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细节精巧。中国传统园林通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成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集零为整。

2、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3、空间划分含蓄。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的逐步展开,自由灵活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尽显景致层次。

4、追求意境美。传统园林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协调自然环境和现实生活的美境。

三、新中式园林的特点

目前的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邂逅和共鸣,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为现代空间注入精炼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有机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观者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此有些学者也称其为“新中式”园林景观。

1、造园手法运用略有不同。新中式景观虽仍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漏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但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小中见大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小舟纳入其中,欣赏美景、聆听音乐,如临仙境。

(图一)框景手法的运用

2、现代中式园林的文化属性更多体现在水系、土壤、生物等自然元素,以及各种造园的材料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上。

(图二)植物与水系的结合

3、现代中式园林的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这种把传统风格揉进吓呆时尚元素的流行趋势,突破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等来打造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图三)福、寿及祥云图案的运用

4、现代中式园林的色彩选择和搭配。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择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如:中国红、长城灰、琉璃黄和玉脂白等为主的所谓的“国色”。这些色彩充分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氛围。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3

【关键词】园林;雕塑;公共艺术

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的日益重视,雕塑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园林人文环境的品质成为这个时代改善民众生存质量和精神品味的关键。园林雕塑作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它充实着园林,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形成雕塑、公众、园林环境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和共鸣。人们对环境的追求不仅仅是绿化和美化,还对环境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部分园林雕塑以其特有的语言向人们展示其艺术魅力,它或以独特的形象给人带来视觉的冲击,或以丰富的内涵向人表达深刻的意义,或以抽象的造型让人浮想联翩??随着时代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发展与更生,有形雕塑运用的无形化越来越明显地渗透到其他艺术领域。特别是雕塑与园林环境渊源久远,而在现代手法的重构之外,二者的相互作用与融合有了更多新的内涵。

一、雕塑与园林景观环境的融合

1、园林景观的空间整体性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的艺术,自然美是园林美的核心所在。高尔德沃兹的《极岩裂线》,它展示的是从岩石中有规则的留出一条长长的“裂痕”,就如同地裂再现,真实程度令人叫绝。黑格尔说过:“雕像毕竟还是和它的环境有重要的关系……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 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 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园治》所反复强调“景到随机”“因境而成”“得是随形”等原则,也正是考虑园林雕塑立意的过程中,要结合其功能与自然环境这两个基本因素。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园林景观的组成具有多样性特质,包含诸多元素,如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雕塑等。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园林景观各元素的整体性、系统性一直受到密切关。雕塑走出美术馆进入室外园林空间后,成为园林景观中核心的人文艺术景观。园林与雕塑的联系更加密切与广泛,以至于园林艺术与雕塑艺术在艺术理念上产生了相互影响。园林景观借鉴雕塑艺术中对空间的理解与营造手法,由此加强了园林空间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近年来,园林设计中对场所精神的重视,更加强化了对空间整体性的营造。

2、雕塑的环境化趋势

雕塑是一种环境艺术,它介于绘画和建筑之间,它的表现需要衬托和依附。雕塑艺术走出画廊,环境特性是其首要的特点。黑格尔把雕塑艺术分成二大类,有些雕刻作品本身是独立的,有些雕刻作品是为了点缀建筑空间服务的,前一种的环境只是由雕刻艺术本身所设置的一个地点,而后一种的环境只是由雕刻和它所点缀的建筑物的关系,这个关系不仅决定着雕刻作品的形式,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要决定他们的内容。借用黑格尔的美学语言来概括,前者是独立美,后者是依附美。展厅雕塑,园林雕塑实质上就是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

环境雕塑是一种公共艺术,应该与它所在的环境紧密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据相应的特定环境中的空间结构、性质功能、情调气氛及尺度比例,追求布置在特定环境中的艺术效果。雕塑的位置选择、环境空间的物质因素是其重要的方面,以构成特定的思想情感氛围和园林景观的观赏条件。

3、园林景观与雕塑的空间融合

园林艺术与雕塑艺术在相互影响或制约下,使园林景观环境空间呈现出了新的面貌。现代园林已不是有雕塑的园林,而是整个园林空间的可雕塑性,由此所传达的是一种新审美价值和艺术观念,使得传统的园林空间得以革新,而雕塑作为一个孤立元素出现在园林中的局面也已消失。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去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雕塑家、欣赏者、作品三者意念的共鸣融合,除雕塑自身给予人们美的感受之外,还依赖于雕塑自身的形式和置放的环境,雕塑作品在园林环境中的功能一是点缀,二是点题。只有优美的环境,雕塑的形式才能令人产生美感,长期置身于这种艺术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雕塑家应在努力适应环境的同时强调和突出自我的个性特征,挖掘材料的美,结合具体的环境功能,集知识、艺术、趣味于一体,成为虚实空间与意念想象并存的实体。使雕塑在园林中随处可见,成为园中的点睛之笔,形成美的焦点。?如雕塑家野口勇设计的园林景观,将园林中各要素的组合体视为雕塑作品的一个对象,进行整体塑造,营造出整体感极强的园林空间。

二、雕塑和园林景观造型的融合

1、园林景观造型化

园林艺术是一门空间艺术,而空间与人最直接的交流体现在实体造型的视觉化。能被受众感知并理解的艺术形态,可以加强场所与人在情感上的交流,这也是人性化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园林景观无论是自然或人工式造型,都需设计师精心设计与推敲,旨在营造出符合受众审美经验的实体空间。我国园林艺术,自古强调对“意境”的营造,其目的是将人与景融为一体,达到情感上的感染。将园林景观视为一件艺术作品来完成,它必然会具备艺术品的情感特质,更容易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满足大众对环境艺术需求的增加。园林景观造型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对造景元素的形态、肌理、材质、颜色的考究及各元素在空间布局上的关系。景观设计大师玛莎・施瓦兹设计的怀特海德学院拼合园,用人造材料替代天然植物,设计师抽取法国园林和日本枯山水的组成元素变形,拼接起来创造出离奇的造型艺术空间。例如由法国园林中大大小小的绿篱球和模型树组成的日本枯山水景观,如此独特新颖且具有美感的景观造型,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也是公共艺术发展的时代需要。

2、雕塑形态抽象化

在现代城市园林中,雕塑越来越形式化和抽象化,其空间占有方式与环境的关系决定了人们对雕塑的认识和接受程度。雕塑的风格与形式取决于公共环境的社会性。就传统雕塑而言,雕塑在艺术表现过程中,表达的是人对自然中所有事物的瞬间或永恒的感受,雕塑家的创作是对自然形态有意识的提炼,是艺术家以个人方式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深层次的发现与挖掘。抽象雕塑是指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抽象几何体形象的雕塑,它在现代园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及公园中屡见不鲜。这类雕塑往往以其独特的造型、抽象的形体来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主要通过两种手法来表达其象征意义,一是对客观形体加以简化、概括或强化,二就是几何形的抽象,运用点、线、面、块等抽象符号加以组合。抽象雕塑在园林中应用不象具象雕塑那样给人以直接的感觉,而多以简洁抽象的形体激发游人对美的无限想象。因此抽象雕塑往往比较含蓄、概括,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意味。例如南京卡子门的抽象雕塑,以倾斜升腾的直线和流畅的半圆形弧线,表达了城市南大门的主题。

3、雕塑和园林景观造型的融合

随着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广泛使用,园林景观为了追求趣味性和艺术吸引力,均趋向雕塑化、造型化。而艺术的相互渗透远不仅限于此,还表现在以雕塑的语言重构景观空间意义与内涵。园林艺术吸收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形成新的艺术形式。而在极简主义与大地艺术的推动与影响下,雕塑造型抽象化,使原本有些生硬的具像形态在园林中变得渗透与包容,带来全新的视觉与精神上冲击,为景观设计师与雕塑艺术家都带来了新的启示。相互认同和积极宽容而开放的文化氛围使不同的艺术家以不同的专业手法建构园林与雕塑公共空间,而不同欣赏者又以不同的视知觉欣赏公共空间的综合艺术。这种新生艺术流与艺术形态,使园林景观与雕塑形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面貌。

三、雕塑材料与园林的融合

雕塑艺术为园林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园林的造园材料主要是水、石、植物等等,现在有艺术凝聚力的雕塑艺术为园林景观的材料运用拓展了思路,很多人工材料、现代高科技材料也被大量采用,例如:不锈钢、钢化玻璃、钛合金、玻璃、塑料等新材质广泛运用于园林景观中,地面铺装、城市家具、灯具等极大地拓展了园林景观使用材料的范围,丰富了园林景观材料的多样性。

在雕塑艺术中材料的运用时非常关键的,材料的合理运用可使环境中的雕塑具有独特魅力。材料的存在是与主体相关的,不可能孤立存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材料对雕塑意义的实现至关重要,同时空间环境中的雕塑要注意环境协调性及空间功能的双重要求。因而,对于现代环境雕塑而言,安全、轻质、坚固与取自自然的材质有了优势发展空间。不锈钢、石材、植物、水体都成为园林景观中雕塑材料的优选对象,也促使更多的艺术家对这些实用及生态材料加大试验性研究,力求拓展雕塑材料对环境的适应性。

园林景观材料运用的多元化和雕塑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拓展促成园林环境中的材料呈现多样合理混搭的状况。园林景观材料与雕塑材料的使用变化趋势由二者相互影响与制约而形成,因此两者在园林环境空间中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并非是无理的堆砌,在视觉上和生态系统中,也具有高度的协调性。

总之,环境雕塑随着园林的时代性变革更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和烘托。雕塑不仅是园林的组成要素,相对的,环境是雕塑的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渗透与包容,改观了园林景观的形态面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整体。剖析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与现代园林景观中雕塑的面貌,不难发现二者已在诸多方面呈现水融的局面,园林与雕塑缘分与结合已不是两种艺术的简单加和,而是更多形式和层次上的相互渗透与包容。随着现代园林与雕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艺术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为园林提供一个装饰品,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地投身到室外环境的塑造中去,使雕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扩展。园林环境也在雕塑艺术力量的影响和感染下,呈现崭新的艺术面貌。

参考文献

[1]王显红.雕塑・空间・园林―――雕塑家野口勇的空间景观艺术创作[J].中外建筑,2004(5):1-5.

[2]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江当代艺术馆.自然与艺术交融,景观与雕塑对话―――走进张江当代艺术馆[J].景观设计,2007(9):8-19.

作者简介: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4

【关键词】山石;理景;古典园林;当代园林;继承创新

山石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素材。古人云“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等,说明古典园林对山石的依赖及理石的重要。在园林造景中,石可作庭园的点缀、陪衬小品,也可以山石为主体构成庭园的景观中心。园林景石的应用,取其形,立其意,借状天然,方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增色庭景。造景石种类有太湖石、黄石、卵石、花岗石、青石、木化石、石珊瑚等。山石理景在当代园林设计中同样必不可少。

1 我国古典园林山石理景的特色

1.1 传统园林景石造型种类

传统园林景石造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塑物型,一为筑山型。前者借意人间物像,虽几分形似,但介乎似与不似之间,更妙在神传、写意、抒情;后者仿作自然山体,虽一峰一石,以小见大、方寸容天地。

1.1.1 塑物型景石营造园林独特氛围、表达人之主体情怀

一般来说其所选的品石素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形状特征,或酷似风物禽鱼,或若兽若人,稍以加工,则形神兼具,意境提升。这类景石或置于园林入口、前庭,亦可居于廊侧、路端、景窗旁、水池边。如上海豫园香雪堂的“玉玲珑”、苏州狮子林的“嬉狮石”、扬州史公祠的“云曲”等,均是以某种主题来表达景石意境的,它或提领庭园的中心景点,或起到深化园林主题、丰富、补充园林景致等各种作用。古人常因地就势,巧妙布局,将山石亭榭等“人为”景物与自然景色进行和谐布置,摄取大自然的神韵,并以此表达人的主体情怀。

1.1.2 筑山景石摄取大自然神韵

古典园林为仿搬大自然,非常注重山型各部分特征的塑造,如砌筑山峰,一般呈下小上大,营造“似有飞舞势”之奇峰异景。筑山景石常与岭相辅作景,把挺拔的峭峰置于“翻若长鲸”的伏岭间。为了峰筑更奇险,还常用岩、壁、峡、洞的手法去强化,达到所谓“一峰华山千寻,一勺江湖万里”的意境。总之意在借石造山景并浓缩自然造化之精华。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古典园林的置山理石形式又有壁岩与峭壁山、石矶、山石池、散置石、山石花台等手法,经过千年古典园林的发展,已成为传统山石设置的精髓。

1.2 我国传统园林山石理景的特色。

意境美是我国古典园林造山理石的核心特色。比如,古典园林中帝王宫苑假山的营造追求“仙山琼宇”的境界,宋代著名宫苑艮岳据记载说“山上奇峰怪石林立,千岩万壑,古木异卉……卢甘石则天阴也,能云雾,如至深山琼谷”。更多的私家园林的构思多取自然山林幽雅之韵,更多地追求诗情画意。幽远、虚静在众多江南园林中更被凸显。幽远,在中国艺术语言里面含有一种深远、寂寞、超群脱世的境界,寄托了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宁静、脱俗、恬淡、出世的人生哲学。“虚静”则是园林拥有者和欣赏者的精神渴求,排俗世俗物的一切干扰和私心杂念,使心胸步入淡泊虚静进而实现容纳万物、与天地造化同契的境地。园林及其体现的人的主体意识,其实折射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思想。

2 古典山石理景法在当代园林中的继承与发展

目前,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城乡景观中融进大量山林元素,已在我国各地成为热潮,传统的各种人工造景方式被大量拿来用于当下。在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景设计中,石山仍居于重要位置,但从我国近些年的现代风景园林实践来看,像著名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具有自然山石意境和山水林泉意趣的景观并不太多,不少山石景观人工痕迹明显,不能真实地表现传统园林山石理景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有些则与周围景观不能谐调一致,置景显得突兀、生硬、做作。当代山石理景法需要很好地继承学习古代遗产并创新运用,才能适应未来城乡园林景观发展。

2.1 继承发扬古典山石理景传统,并与当下园林景观全新结合

古典园林的壁岩、峭壁山、石矶、山石池、散置石、山石花台等山石设置法仍适用于现代城乡园林布景中。艺术当随时代,园林亦须与时俱进,以“随宜合用,景到随机”为创新求变原则,实际的设计运用中应大胆地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山石理景进行创新式运用。

比如,草坪已成为当代城市风景的基础景观元素,为表现山水意境和山林野致,人们常在草坪上采用散置石理景。散置石可广泛应用于草坪、林下、花径,或坡脚、山坡,或河流溪涧、池畔、水际、池中、岛上等的理景。在运用中要根据草坪类景观特征,在散置石石质种类、散置手法等方面加以变化创新,创意出与草坪景观特征相适宜的散置石理景理想效果。

又如,石矶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属于水池理景的组成部分。就石矶之石而言,不在形之巧拙,重在理石之精微。在设计构思上,石矶位置的选择、石矶如何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石矶与驳岸、石矶与水际植物、石矶与鱼乐等传统石矶组景类型,对今天仍有启迪借鉴意义,但当代开放型、广阔型造园中,石矶运用也须有不同于古代园林之处。

2.2 在传统理石法基础上探索新型塑石模式

园林山石比较适合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山石作品,与其他物质要素结合,以建造优美的、合于时代律动的新型自然景观,更是今天山石理景的新命题。新材料、新技术正逐步应用于现代园林山石中。比如,利用水泥、灰泥、混凝土、有机树脂、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进行“塑石”。“塑石”的优点是造型随意、多变,体量可大可小,色彩多变,而且节省石材、节省开支;缺点是寿命短,人工味较浓。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塑石材料、技术亦会大有改进,塑石定会更加贴近天然山石本色,令“假”石不亚于“真”石的境界。

2.3 山石与现代建筑景观和谐统一

如今我们生活的环境已迥异于古人,当代景观多是开放型、广阔式、普及式的,山石设置也宜适应、配合当代城乡景观特征,要与现代建筑、道路、广场等周边景物相协调。这就要求当下园林山石设置既要与四围的现代环境相谐调,又要保持自然野趣、自然山林的审美效果。或应遵循以下几种法则:用石简洁,择要处而置,置石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因其敞开的、开放式环境,置石形式“置”多于“叠”,石组配置多做水平方向的列布,少做纵向叠垒――这有异于古典园林的局促与繁密;山石的形态上既可以追求神似,也可以拟形象物,但均须依环境及园景表现主题而定。

总之,对古典园林理石手法既不宜舍弃不用,也不宜依样全盘照搬,而应该在继承创新的理念下,面对当下城乡景观现实,使山石的设计配置力求与当代城乡景观有机糅合,并焕发出时代魅力。

【参考文献】

[1]计成,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艺术;方法

1 构成艺术的产生及理念

构成艺术简单的说是具有一定美的表现手法。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是美丽的,它来自于艺术,成长于艺术。所谓设计,可以从20世纪初的时候开始说起,著名的德国魏玛市有一个公办的包豪斯,就是后来所说的学院,它的出现也就是意味着设计的开始。包豪斯中著名的院长说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技术要与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构成概念来自构成主义的运动,构成的理念体现在风景园林中。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于我们来说园林不到是历史悠久的也是充满朝气的,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风景园林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从历史上的人物到现在保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埃及保存下来的皇家林园和风景园林都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包豪斯学在设计中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采取艺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景园林很好的用到了这一点,将艺术与设计完美的结合。

2 构成艺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2.1 整体和谐原则

整体和谐原则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第一,风景园林不同种类的因素在内部都很融洽;第二,风景园林整体上看都很协调。设计人员在对风景园林设计时,应该掌握整体和局部是否能统一和谐。

2.2 以人为本原则

风景园林对人们的需要和审视美的需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设计人员要根据设计理念制去制定合适的方式去不断的完善对审美的需要,体现了很好的设计体系。

2.3 体现地域特色原则

地域特色原则简单的说是通过在地方或者具有特色的文化的城市通过园林设计展现出来,设计师应该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出新颖的园林。给人们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这样的措施可以促进风景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

3 构成艺术的基本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 点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形态基础

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许许多多小的事情构成的。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小的方面并不表示是意义上小的方面,它也表示在艺术的领域中小方面的艺术形式。在园林风景设计时,小的艺术点在设计师设计时可以给设计人员带来无限的遐想思绪,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小的艺术点不仅仅可以是指小的艺术形象,雕塑之类的艺术品,也可以代表园林中某处比较显眼的植物景观。小的艺术点是构成整体艺术感的最根本的因素,设计人员通过对小的艺术点的设计,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引起周围的人观赏和吸引人的目光注意方向,同时也给园林的景观的整体表现,这样可以较好为园林的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小的艺术点在风景园林中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性,可以让园林风景显示出动态的感觉,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3.2 线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视觉语言

通过小的艺术点来构成线,许多小的艺术点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线。线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表示:一方面是直线,园林设计中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直线;另一方面是曲线,曲线也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曲线。线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也会给人们的感受带来不同的影响。例如,直线在园林当中给人以庄重的感受,通过进行改变可以提高园林的整体风貌。曲线给人以愉快放松的感受,通常在公园等地方可以建立以曲线为内容的园林。

3.3 面为风景园林设计之整体效果

小的艺术点和线的结合才能组成面。风景园林的整体展现都离不开小的艺术点和线充分的结合。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面对风景园林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在风景设计中影响着园林整体的想象,可以分为不同的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通过小的艺术点设计;另一方面,通过整体的设计。第一,在进行大面积的施工时,要结合园林的整体来进行制定方法,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搭配,达到做理想的效果。所以,通过采用线条式的设计方法可以给整体的园林带来焕然一新的效果。例如,直线的应用可以在园林中变现出很庄重,曲线的应用可以给园林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设计人员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设计,可以增添连续排列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了园林的整体设计。

3.4 体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三维形态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体的应用随处可见,小到座椅、花池,大至景观雕塑、独立景观建筑,均为现代风景园林对于构成艺术中体的运用。体可从多个角度展示园林的艺术美观,强化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因而体的应用可增加园林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3.5 色彩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基础内容

所有风景园林设计均有色彩,且人们对色彩有突出感受,因而色彩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仅可丰富游客情感、烘托园林氛围,还能表达设计师情感与意图,展示该区域特色。此外,在应用色彩元素时,要注意色彩的立体结构、变化特征及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为参观者提供多层次美观。

3.6 空间为现代园林设计之视觉要素

在整个园林设计中,空间的视觉范围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感。设计人员通过对平面、色彩的搭配和立体的视觉体现出,但是在艺术的领域中,空间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园林的整体时,要注重把握风景园林要有一定的层次感,让整体的园林效果增加强烈的视觉体验。比如对待草坪和灌木可以进行分层的设计,这样可以增加园林的视觉感受,也可以很好增加效果,是当代风景园林中普遍使用的方法。

结束语

根据以上论述的内容,可以看出风景园林建设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是值得推崇的。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在不断的发展,设计人员也在实践中逐步的完善。风景园林艺术的实施,不仅可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也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发展。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根据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优势合理的想象,既保护生态环境的不被破坏,又保证了风景园林带给人们的感受。设计人员应该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不断的创新,结合生态特点,创造出焕然一新的园林。

参考文献

[1]张郁琪.针对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探究[J].科技风,2016(4).

[2]静玉梅.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地域性研究[J].北京农业,2016(6).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6

1园林造型的优势

作为有一定艺术品位的园林景观,其视觉作用和情感抒发是其他建筑小景不可比拟的。每一个设计精巧、造型独特的园林造型,对提高群众的生活品味起着特殊的作用。首先,人与自然之间空间点缀。园林造型不但有绿化、提高空气质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把的景色联系起来,成为景观设计空间中无形的纽带,协调游人从一个区域转到另一个区域,达到组织空间画面与引导区域转向功能。园林造型彰显诗情画意的功能在各个不同角度、不同区域均构成和谐完美的景色。其次,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园林造型作为景观公共艺术,由于具有质感、色彩、肌理、体积、空间搭配等艺术特点,而且通过设计师巧妙造型,使其拥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成为园林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景。园林造型的装饰性能够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更重要的是使用园林造型进行空间形式加工,是提高园林艺术价值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后,应用功能性与艺术品位相融洽。一组组植物的排列或一块块石头的堆积,如果布置得当、设计新颖,构织成一定艺术感染力的园林形式,会让人耳目一新、心情舒畅,环境更加具有感染力。因此园林造型不但具有单独成型组景产生实用观赏功能,并且可以把周边的服务配套设施:标识牌、石凳木椅、草坪、照明光源、洗手台、垃圾桶等功能设施予以情景化、艺术化。把富有一定设计形式的园林造型融入周边环境,让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从而产生情景交融和艺术效果。

2造景形式构图理念

园林造景形式构图与其他景观艺术一样,要遵循形态美感的构图规律。

2.1变化与统一,即局部与整体的协调。

园林中的水体、建筑、山石、植物是组成园林整体的要素,每种要素因其个性特点形成局部景观,也可共同组成园林整体。因此园林的整体性由不同的局部景观所构成,局部景观既要有自己个性,又要符合整体的共性,以共性或符合整体的联系达到和谐统一。在正常状态下,构成景观整体的要素越少,就越容易达到和谐统一,但个性存在的要素越多,达到统一和谐的难度就会增大。

2.2比例与尺度。

园林设计者应时刻记住任何艺术品的局部都不能影响整体主景的艺术效果。重点与一般、主与从,两者形式美呈现体现在主景与配景上。主体与从属是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目的是突出中心、强调主题,让景观达到同异共存。园林中的主从关系主要反映在景观的主要内容形式与次要内容形式、主景与配景方面。“重点与一般”同“主与从”含意相同,地位不同:主体景观即是重点景观,但重点不一定是主体。园林中有主要景区与次要景区,每一景区又有主景与配景:在布局上重点景观不能过多过杂,否则会导致景观不存在重点。园林规划设计时,首要任务是明确主题层次,其次是考虑园林的主景。在正常情况下,园林的主景会布局在立面构图中心和全园的平面构图中轴位置上。平面与立面构图中心可以分开亦可以合二为一。主景要体现园景主题,是核心层次,是重点表达对象,要有艺术感染力。而配景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处于从属地位。

3园林空间构成方式

不同国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积累存在差异,生活习俗不一样,在园林艺术形式布局上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3.1自然园林。

利用自然山水作为设计主线,融入生态理念,把杂乱无章的景观重新洗牌整合串联起来,以保留生态常理为最大理念。

3.2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强调理性秩序美、整齐美、人工美。这种构成方式使人拘谨,会产生过于严整,给人一种威慑震撼力,给人雄伟庄重视觉效果。欧美园林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和意大利台地园为经典之作。

3.3混合式园林。

在常态下由于地势环境复杂,会产生起伏不平的洼地、山坡等,结合地形规划成自然式;利用地形地势,在平坦或者等同坡度处,根据意境规划呈现规则式的布局。

4园林植物的造型方法

园林植物的造型方法很多,成功的园林造型师会根据流行审美趋向做出新颖别致的造型佳品。大浪淘沙,始见真金,事实证明只有师法自然,才可达到宛如天成,至真至美的艺术境界。

4.1注重景观造型的外向性与开放性

与城市周边景观协调统一为一体,让造型形式更趋向现代人的行为,体现鲜明的生活幸福感。

4.2利用好人工修剪。

任何成功的植物造型无不是在尊重植物自然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巧妙运用各种修剪手法和药剂对植物生长进行人工干预,使其形态趋向理想造型。这样的作品往往唯美而不失自然风韵。

4.3造景不脱离具体物象,也不脱离群众的审美情趣,在寓意性方面延续传统与现代。

把园林造景中的流水、山石等自然常态景物进行抽象化或具象化,使景观带有一定的规律性或浓浓的装饰性;在造景中以简洁流畅的曲线为主,并赋予折线或直线,在整体上呈现出轻松活泼,灵活多变的风格。让景观呈现传统园林中所提炼出流畅的曲线亦带有欧美规则式园林中其简洁明快的画面,强调寓意性,具有意境,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4.4利用几何形与自然形的植物进行构建,重点引进植物造景。

包括地坪草地和树木进行平面与立面的变化,使景观作品具有强烈的对比;注重大块空间,追求大效果,大块色彩的对比,从而达到简洁明快立竿见影的效果。

4.5利用好抽象式的造型。

这种造型构思独特,形式新颖,具有不可复制性。造型即从具体事物中舍弃或放弃个别非本质属性,提取共同本质属性,提炼成简洁的形式,使其产生有象征意义的元素。

5结语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7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西方对比;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中最基本的素材之一,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创造性地营造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实用需求。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在中西方园林艺术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断裂历史、功能简单、艺术美简单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园林理论系统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功能特点,为优秀园林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及发展历程

西方古典园林有其重要功能,囊括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环境生态以及建筑材料等8大功能。为了实现植物的观赏功能,人们将自然引入庭院来装点环境,提高绿意和生气。为了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热度,人们利用植物景观实现遮荫以及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同时,人们适当种植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便实现经济生产的功能。伴随着西方园林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大大提高。另外,植物替代建筑材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园林建筑、墙体以及砖石构筑室外空间被一些特色植物所替代。各种功能的设计不断走向完善,反映出设计者的广博智慧。他们以列植、间植等方式布置树木,并对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浓荫曲径等进行改进,设计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遮荫以营造小气候功能。此外,在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的生产、观赏、装饰等功能的设计手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功能。

2、西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设计方向

随着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西方,园林的演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和现代园林。在这个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植物景观随着人们对园林的功能要求的发展变化,演变发展了丰富的设计手法。现代植物景观在保留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以及建筑材料这7类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环境生态功能,设计方向倾向于由一些特点突出的乡土或归化植物与其生境景观组成各类不同的自然景色。例如,他们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立自然保护地,种植当地的一些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以展现沼泽、荒野等自然景观,营造天然的生态园林。

例如,在1937年,詹森和赖特在美国春田城附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他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养护工作较少,对园林的管理费用投入较低。随着植物的自然生长,林肯纪念园的园林植物景观逐步稳定下来,各类草原植物得到了生长的空间,进一步突出草原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此后,法国景观设计大师吉尔·克莱芒在《动态花园》中提出:“在自然中应留出一块净土,人们不应克制它的自然演变,这是理想园林的代表。我认为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克莱芒强调突出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个方向。

二、我国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我国的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十分注重遮荫、营造气氛以及装饰等方面的功能。古代园林设计者凭着画家的眼光和诗人的心理阐释自然山水,充分把握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特征,并以写意的手法设计每一处植物景观。他们把乔、灌、草等植物高效分布在庭院之中,逼真地模拟了峰峦沟壑的自然景观。同时,他们还善于“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手法和空间表现手法。

2、中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一方面,我国现代的园林植物景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园艺式植物景观、盆栽式植物景观和自然乡土植物景观成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3个设计方向。美国《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中的六重尺度概念是这3重植物景观设置方式的划分标准,即10cm×10cm(器官观赏尺度)、1m×1m(质感尺度)以及10m×10m(形体与空间尺度)。然而,国内有关这3个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例如,在园艺式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国内能充分应用各类观赏植物,使得植物类型和色彩极大地丰富,但是过分强调整形修剪和和装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园林的管理费用过高,有违生态自然观。而盆栽植物景观的设计上,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局部景观效果,但却需要建设苗圃,从而提高了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设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园林设计者更加注重遮荫、赏玩、装饰以及组织引导空间等方面的功能,并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游憩、防护和生态功能,而营造山林气氛的功能有所减弱,以植物景观作为建筑材料和生产的景观类型则大大地减少,反映了园林设计理念的新转变。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将不断提升,成为景观设计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结语

分析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变化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园林技术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园林设计者深入研究、和实践植物景观的各种功能,其设计手法和造园方式自成系统,赢得了世界的赏析。而中国古典写意的园林设计手法也更趋完善,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的丰富设计经验对于建造今天我国的园林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深入研究和学习,取长补短,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才能获得更高更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婷.探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策略和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9):89-91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8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立意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2-08-27

修回日期:2013-01-31

园林景观设计的立意即主题思想,只有充分挖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各内涵元素,恰当立意,才能创造出有品味和丰富审美情趣、体现时代感的园林景观。我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在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归根到底是由于立意非常的独特,蕴含意境。寻求独特的立意方法已是当今园林景观设计的一种趋势。

1 立意的概念

立意是指园林景观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的确定。就是设计者综合考虑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后产生的总的设计意图。也就是设想设计的根据、设计的出发点。立意,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层含义,主观立意指设计者试图通过设计表达何种思想,例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建筑群体现的是礼佛烧香的内容。客观立意指设计者如何最充分的利用环境条件,例如佛香阁是利用挖湖所出的土来堆山,营造出壮观气势,增强了建筑本身的感染力[1]。

2 立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园林设计的首要是构思立意,园林景观设计都有一个造园主题,起着控制园林全局景观的作用,各园都围绕立意和置景进行布局,既力求整体统一、情景交融,表现其共性,又突出各自特色、得其所宜,展示其独特韵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立意既关系到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也是景观设计中采用各种构图手法的依据,所以立意在园林景观的创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优劣决定了整个设计的成败。

3 立意的依据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园林艺术创作同样如此,不先立意谈不上园林创作,但立意不是凭空乱想,随心所欲,而是综合考虑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园林绿地的自然条件、使用功能等,并通过对园林空间景观艺术形象的组织,这样方能创造出美好的园林意境。要依据任务分析和功能分析的结论,同时结合园林的文化内涵等进行立意,也可以根据设计者的喜好进行立意。

4 立意的方法

4.1模仿相似设计项目进行立意

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的现象。在园林设计中,人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常常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对于好的事物会产生联想,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往往会出现与外界事物类似的形态或形式,如果把这一特性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就是模仿。模仿相似设计项目就是模仿一些设计作品中的形态或构成方式,借用这些形态或构成方式形成园林景观设计的立意。其它设计项目中的这种形态是雕塑,在自己的设计方案中可以把它转换成喷泉,其它设计项目的形态是花坛,可以把它转换成雕塑或喷泉。如波得沃克设计的泰纳喷泉(图1),就是模仿雕塑家安德拉“石之田野”的雕塑作品[2]而作,利用雕塑中的石阵表现喷泉的自然而像谜一样的特质,该作品也是波得沃克获得巨大成就的一部极简主义园林作品。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但模仿不是简单重复他人的行为过程,也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在充分了解其它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充实和提炼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通过吸收其它作品的某些风格或元素,并加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特色,就成了立意新颖的好作品。

4.2从生态角度立意

“生态”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状态,从生态的角度进行立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了人们的心声,也反映了地域生态的重建和再生。园林设计中,从生态角度立意就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建立自然而舒适的境域。是将生态观注入园林设计的方方面面,以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设计。以节能、环保、健康为方向,制定政策,建生态园林与生态城市。体现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创造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环境,形成自我调节的共生系统。如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的水园设计[3],将雨水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考虑,利用绿地滞蓄雨水,一方面防止雨水径流的产生,起到防洪作用,另一方面促进雨水的蒸发,起到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消化不了的剩余雨水则通过带有一定过滤作用的专门雨漏管道进入地下总蓄水池,再由水泵与地面人工湖和水景观相连,形成雨水循环系统(图2)。这个设计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五个地下储水箱储水,然后通过植物净化系统进行生物和化学净化[3],是艺术与生态结合的典范。

4.3从“诗情画意”出发立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最能体现其文化特性和深远意义。将诗情画意融入到造园中,既反映了园林造园艺术的精湛,又大大提高了景观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园林设计中的“诗情画意”主要体现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比德等方面,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富有诗意,情从景生,触景生情的境界。从“诗情画意”出发对园林的造景进行立意,也就是从隐喻和比拟角度立意,可以以一个主景为中心,或以山,或以水,或以植物,或以建筑,可利用植物的特征、象征意义、姿态和色彩所引起的比拟联想进行立意;利用雕塑、碑刻、壁面等与历史、人物、传说、动植物形象等相联系产生的喻意进行立意,创造意境,衬托园林主题。如唐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建了一个叫“愚溪”的私园,园内的一切景物都以“愚”字命名,愚池、愚丘、愚泉等,意谓己之愚及于溪泉。其意与“拙政园”的“拙者为政”异曲同工 [4]。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在立意方面定有独到和巧妙之处。如扬州个园以石为立意线索,从四季景色中寻求意境,结合画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5]创造园林景观(图3),暗喻园主有竹子清逸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扬州个园由于立意不落俗套而能在众多优秀的古典宅第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个例子是玛莎・舒沃兹(Martha Schwartz)的某研究中心的屋顶花园[6],玛莎・舒沃兹设计的拼合园(图4)巧妙地利用该研究中心从事基因研究的特点,将两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式融为一体,一半是法国规则式的整形树篱园,另一半是日本式的枯山水,它们分别代表着东西方园林的基因,隐喻它们可像基因重组一样结合起来成为新的形式,是立意新颖独特的代表性作品。

园林艺术作品被誉为“无声的乐章、无字的诗歌、立体的画卷” 。足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也不只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无处不显示艺术美的作品。园林与诗歌、绘画都追求意境美。“诗情画意”的园林讲求“境生于象外”,是“情”与“景”的巧妙结合。步入“诗情画意”的园林即可享受诗、画之美感。尤其是要在有限空间里表现无限的自然风光,造就咫尺山林的中国古典园林,更能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效果,并且使园林的艺术空间得到了拓展。

4.4从 “地方风情”出发立意

园林中的“地方风情” 能体现、反映园林的地域特性和风格特点,从“地方风情”出发进行立意,能体现园林设计的地方特色,弘扬地方文化,彰显地方内涵。“地方风情”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不同的地方,民俗风情有显著的区别。以“地方风情”为主题进行立意,就要先了解掌握所要体现的地方的特点。若要体现东南亚的园林风情,就要了解东南亚的建筑特色、景观元素特点、色彩应用等。如云南瑞丽景颇民族文化村设计方案,以景颇风情、习俗文化展示为主题,展现景颇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了瑞丽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等各个民族的特征。这些建筑将各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图案与色彩装饰于现代建筑之上,既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又有时代特色。在这个园林设计中,各个民族都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4.5从“历史文化”出发立意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文化元素能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绪,增加城市园林的文化内涵,弘扬城市文化。从“历史文化”出发立意,可以根据历史文化的地域性、时代性等,对历史文化采用借鉴、继承、保留、转化、象征、隐喻等方式进行立意,结合当今文化思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科学发展动态等内容,设计出既美观又有具历史性的园林作品。

例如,设计师里勃斯金德设计的柏林犹太博物馆[7],以“一个非理性的原型”:一系列三角形,看上去有点像纳粹时期犹太人被迫带上的六角的大卫之星的标志为设计主题,博物馆多边、曲折的锯齿造型,带有棱角尖的透光缝,由表及里,所有的线条、面和空间都是破碎而不规则的(图5),人一走进去,便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一个扭曲的时空,馆内几乎找不到任何水平和垂直的物体,所有通道、墙壁、窗户都带有一定的角度,几乎没有一处是平直的,设计者以此反映出犹太人在德国不同寻常的历史和所遭受的苦难,馆内曲折的通道、沉重的色调和灯光无不给人以心灵上的撞击。整个设计作品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展品和图片,却能很好地再现历史,这就是独特立意的魅力。

再例如,云南省普洱市的洗马河公园,就是根据当年诸葛亮在这里洗马的历史事件为立意主题,公园中诸葛亮正在洗马的雕塑,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一行人当时到此地休息洗马的情景(图6~7)。

4.6从生活或设计理念出发立意

设计理念是设计者在构思空间作品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每个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向都不同。在立意时可本着“以人为本”和“生态”的原则,在园林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人们的多维感觉,因人而异进行构思立意。园林内的休憩、娱乐设施,均以人性化设计为基本,兼顾功能与美观。古人常把自己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融汇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以表现生活情趣、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如设计师拉兹(Peter Llatz)设计的德国萨尔市港口公园[8],其立意是:园林创造是要改善日常生活,而不是要改变一块地的贫瘠和荒凉,要尊重场地特征,就生态恢复进行立意,将原来废弃煤炭运输码头改为充满活力的公园。港口公园原是一码头作业区,由于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此处变为一个工业废弃地。经过重新设计和改造,现已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滨水公园。该设计方案就是从生活出发、结合生态设计理念进行立意的例子。

4.7从技术、材料等角度出发立意

材料与技术是园林设计之源。材料是园林外在的物质载体,是实现园林功能的物质基础。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演变与发展历史上,新材料对设计观念的更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园林设计的发展。从技术、材料等角度出发立意,可以从园林景观建筑、园林铺装、声光电技术、膜结构材料、GRC人工假山制作、LED灯等新技术及材料在景观中的应用中寻求设计创意[9],新技术工艺及新材料促使园林艺术在设计观念上有所创新,同时又丰富了园林的设计形式等方面,使园林设计作品的标新立异。注重各种新材料的应用,能更好地提升园林形象,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如沃克的哈佛大学泰纳喷泉的设计,就是利用新英格兰地区的材料而创造的能够反映太阳每天运动及变更的艺术品。金属、反光玻璃、混凝土、钢架、油漆都是他用来表现景观主题的素材。其中,金属是沃克表达现代感最常见的材料[9]。所以,从技术、材料等角度出发立意,也是体现独特园林景观的一种手段。

4.8从功能出发立意

园林绿地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园林的几本功能,体现园林的使用价值。园林用地的性质不同,其组成内容也不同,合理的功能关系能保证各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的完整性和有序开展。从功能出发立意,是以平面设计为起点,重点研究功能需求,根据园林功能的主次、序列、并列或混合关系,进行功能分析,再利用功能的表现形式,如串联、分枝、混合、中心、环绕等,用框图法画出园林的功能分区图,解决平面内各内容的位置、大小、属性、关系和序列等问题,再组织空间形象。某些环境因素如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以及道路等均可成为方案构思立意的启发点和切入点。从功能出发立意,这种方法易于掌握,有利于尽快确立方案,对初学者较适合。但是很容易使空间形象设计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林形象创意的发挥。

5 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的立意亦如诗文以意为主,须做到神仪在心,意在笔先。中国园林讲究立意,这与我国许多绘画的理论相通。艺术创作之前需要有整体思维,必须全局在握,成竹在胸,才能创作出体现时代感的高水平的作品。要提高设计构思立意的能力,设计者要具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要加强艺术观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会评价和分析好的设计作品,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立意决定了设计中的各方面,不先立意谈不上园林创作,所以说立意是设计的灵魂和生命!

参考文献:

[1]唐静,王晖,刘静,等.建筑设计立意的基本方法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38-39.

[2]刘晓明,王朝忠.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彼得・沃克极其极简主义园林.中国园林,2000(4):60-61.

[3]章健玲.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J].风景园林,2010(1):18.

[4]侯艳.园林景观的立意与意境表达[J]. 科技信息,2009(9):25-26.

[5]黄东兵.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43.

[6]谷康,李晓颖.园林设计初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9):49-50,119,123-124.

[7]张蓉.建筑诠释的戏剧美---兼析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对悲剧美的表现[J].华中建筑,2008(2):56-57.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9

关键词:现代城市;园林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园林景观的价值及作用

园林景观具有满足人们生活活动、感官愉悦的价值,即园林景观的功用价值。园林中的景观是中国园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功能:园林景观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及各种游览活动而设置的,即使点景和游息类的亭、榭,可供人们观赏,同时赏景是其最好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按需要结合其他功能,如水榭可兼做游船码头,亭可做小卖亭,茶水亭等。2)组织游览路线:园林常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而沿着这条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之处,园林景观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在一景观为主的内部空间,常以廊、墙、路、栏杆等组合成一条内部活动路线,这时景观明显表现出它们的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性。这就是说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并要力求使观赏到的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变幻莫测的感受。3)园林建筑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题咏、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

2.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保护多样性原则。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新,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湿地、自然河川、低洼地、盐碱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地引种,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保护野生草花与杂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2.2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原则。只有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创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稳定,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协调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应用生态位原则,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应用互惠共生原则,尽可能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而将生化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

3.改进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对策

3.1临摹山水,追求自然情趣。自然山水气势磅礴,天地一线间的绝美景色,曹操的《观沧海》已能够说明大好河山美丽景色,在广阔无边的中华大地上的锦绣山河都是园林设计最好的模板,大自然形态万千,变化无穷,千奇百怪,园林设计不可能也无法将自然景象一一照搬照抄,一方面在有限的空间内无法也没有必要将自然场景尽收眼底,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园林的灵活性与延展性,因此有意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自然中的某一构成要素加以突出表现,在并不违背自然规律条件下,改造、修正、完善、创新。

3.2建筑美与自然美完美结合。花、草、树木、山林、流水都是园林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这些元素都是从大自然中提炼出来的精髓,园林建筑之所以流传至今仍被借鉴与效仿,就在于形制独特、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小品,绵延曲折

的内廊,潺潺流水、造型奇异的小桥。自然界的山水多呈现柔美曲线,这也在园林设计发挥的淋漓尽致,多半是经过羊肠小路,而后便是“柳安花明又一村”,小河、流水、亭阁映入眼连。连踏步、台阶也常用自然柔曲的异形山石铺砌,使建筑能够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园林设计手法多表现在园林布局、水面处理与叠山置石三方面。其中园林布局表现为主题多样、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尽、远借邻借;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聚则水面开阔,有江湖吹波之趣;分则曲折萦回,可起溪涧探幽之兴。水是整个园林画龙点睛之笔,园无水则不活;叠山置石,假山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山川的理解与模仿,是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山林意境的本意。

4.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4.1风格中的个性化显现

当今园林景观设计都提出了既要符合现代景观风格,又应具有个性化的要求。笔者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景观构成形态形成的可视空间达到某种抒情的“景观图式”,即如中国园林中的“空间抒情意味”。在以“一勺代水、一卷代山”的富于人文意蕴的造园形象中突现出来。另一方面是现代绘画结构形态形成的“平面图式”,侧重于水平方向的心理体验表达,在平面与框架中去寻求“趣味的中心”的形式运用。这两种风格形式在不同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方式中迥异于传统的观念,无论是其平面形态还是垂直轮廓的变化,其处理形式不仅仅是追求单一的绿地覆盖率,来达到城市绿地设计最终目的。生态学的多样化原则应体现在完美的整体风格的和谐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能确切地说,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简单地用材料来进行组合,而是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来实现的。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即地形、植物造景、建筑与环境艺术小品、水体等要素。设计美的构成法则运用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例、和谐与统一、调和与对比等一般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去满足实用功能与审美的双重要求

4.2空间中的视觉变化的愉悦

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美学问题,可以概括地解释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视觉艺术和审美观问题。环境是人们活动的物质环境,同时又以其艺术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那么作为第二自然的外部空间环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和精神特征。众所周知,绘画是通过颜色和线条来表现物体形象,音乐是通过节奏和旋律来表现物体形象,园林景观的艺术形象生成是在其各种构成要素和空间之中,具有自身的形式美法则。不同构成要素的交织融合所构成的园林环境、形式等却都具有不同的艺术形象,不同的艺术形象具有不同的意境。形式的变化、构成要素中材料肌理对比和形象特征等通过人的视觉信息传达,最终目的都是使园林景观空间的艺术形象更加和谐统一,在人的情感世界之中产生审美情趣。综上所述,任何一件设计作品都是功能实施和审美鉴赏的结合体,使物质主体的满足升华到美学的精神价值层面,对其空间造景现状的审美特性加以分析,并在其中做深层的、积极的思索,在整合中如何体现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具有现代意味的地域特色,造就人们的审美意识,使人们的生活更富有审美情绪。

5.结语

现代园林设计应该汲取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求和愿望,适应人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充分利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优势,创造出具有时代印痕的建筑艺术。

参考文献: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10

Abstract: Nowadays forest parks have developed very rapidly. However Wuhan, as a capital city in Hubei, its forest parks developed much slowlier than other municipalities. By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Wuhan forest part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t exi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Key wor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est Park; Study;Tourist Exploita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的方便、闲暇时间增多,以及人们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娱乐方式和美食健身档次的相应提高。游人开始不满足于过去城市中一般的园林情趣,而开始热衷于对城市周边的山林野趣的寻觅,旅游热潮也随之从一般的城市公园转向城郊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它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充分利用森林的多功能性为人们提供精神和物质服务的生态型林业产业,也是发展森林旅游事业,实现森林资源复合性价值的基础和载体[1]。森林公园环境优雅、风光奇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树木花草万紫千红、飞禽走兽千姿百态的生态景观已被人所共识,是森林旅游业随之兴旺的重要原因。森林公园的兴建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1982年9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同意,在原湖南省大庸县(现湖南省武陵源区)张家界林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过20年的发展,森林公园事业已初具规模。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078处,总经营面积982万公顷;2000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旅游人数7182万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2.93亿元,森林旅游综合社会产值306.4亿元[2]。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已形成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骨干,国家、省和县(市)级森林公园相结合的森林公园体系。森林旅游作为亟待发展的产业之一,已被列入中国林业发展战略之中。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推出多样化的森林旅游产品,开拓森林旅游市场,已是中国现代林业的一个热门项目。

武汉近郊森林公园具有较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森林公园的建设紧随全国步伐,从上世纪九十年展至今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系列旅游开发上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武汉近郊城市公园为例,对如何推动和加快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

1 武汉森林公园概况和旅游开发现状

1.1 森林公园概况

武汉市森林公园全部源于林场。目前已开展森林旅游的国有林场共有八个,其中,江夏区青龙山、蔡甸区的嵩阳山、九真山、黄陂区素山寺、新洲区将军山和洪山区九峰山、马鞍山森林公园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另外黄陂区木兰山林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公园(见表1)。这几个森林公园从地貌类型来分均属于山岳型森林公园,以山体景观为主。森林公园内山势蜿蜒,林木苍翠,沟壑流青,风景优美,冬暖夏凉,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及人文景观丰富。森林公园的分布以武汉市区为中心,四周分散分布,形成武汉市的绿环,区位优势较好,大交通便捷。

1.2 旅游开发现状

武汉森林公园自1990年起步建设,1995年全部开园迎宾,经过十余年的边开发、边建设、边收益的滚动发展,全市森林公园共投入资金2.7亿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共开发景点500余个,恢复庙宇25座,拥有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拥有高中低档客房2000余套,床位4000余张,开辟了烧烤野炊、网球、卡丁车、登山、索道、垂钓、健身、歌舞、森林浴、会议、餐饮等健康旅游娱乐活动项目。全市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3200万元[3]。

从统计数据表面上看,武汉森林公园的发展似乎初具规模,事实上,几个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程度差异较大。位于洪山区的马鞍山森林公园开发比较深入。园内景点丰富,结合山岳型森林公园的特点,设有猴山、鸽坪、烧烤场等特色景点,也是武汉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去处之一。但与马鞍山森林公园相比较,其他几个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开发程度较弱,园内景点零落,景点之间的联系性差,不被需要休闲旅游的武汉市民所看好。因此,这几个森林公园虽然挂着森林公园的招牌,却不同程度地主要履行着林场的职能。由此可见,武汉市的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程度整体上仍然比较低。如果能够“对症下药”,武汉森林公园应该还有广阔的旅游市场潜力可以挖掘。

2 武汉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1 定位不明确

这里说的定位包括对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定位和经营类型的定位。目前,武汉有几个森林公园都依据靠山的地势建起了山庄,主要用于会议和住宿。靠山建山庄无可非议,但是山庄多了,各森林公园的开发特色趋向雷同。另一方面,虽然也是旅游开发,但因为建设山庄投资较大,资金总量有限,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没有同步跟上,一般市民游人光顾甚少,诺大的山庄一年接待不了几次会议,空置率相当高,使得这些豪华的“人工景观”大量浪费,也辜负了那些优美的自然景观。

武汉森林公园的旅游客源主体应该是武汉市内和市郊中等经济收入的工薪阶层。他们常年久居繁杂的城市环境中,他们向往清新的空气、宽松的环境,需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调节一下精神和情绪。市郊的森林公园正是他们双休日的理想去处。武汉近郊的森林公园没有奇峰峻岭和历史悠久的传奇古迹,特色在于以森林景观为主的自然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古朴而天然,不需要耗费巨资盲目营建人工景观,应该侧重于双休度假、科普教育、休闲娱乐、野趣探险方面的旅游形式,经营类型以大众化的经济周末度假型公园定位为佳。各森林公园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各自的特色,为普通市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2 开发建设资金匮乏

自九十年代末期,国家对森林公园取消补贴之后,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完全处于自负盈亏的状态下。由于目前政府主导力度不够,在森林旅游项目开发中,武汉市森林公园只能各显神通,争取吸引各方投资者。受原来国有林场经营方式的影响,一部分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资金引进意识较弱,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由于开发资金来源不足,武汉多数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都只能片面遵循规划实施,或是甚至按照现有的经济实力小打小闹,建设零星分散不成气候的小景点,普遍存在项目太多太小、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差的现象。没有总体的运筹帷幄,众多投资主体各自为战,武汉部分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接待条件较差,难以吸引游客,多处于半开发状态,还有许多优美的景点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因而游客少,效益低,形不成经济的可持续性。

2.3 项目开发缺乏新意

武汉森林公园已开发的旅游项目不少,但多数落入陈套,缺乏新意。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游乐场,在武汉近郊的几个森林公园中仍然可觅踪影;有的森林公园甚至套用城市公园的模式,花费巨资打造人工园林风格更不可取。森林公园自身的突出优势是远离市区的清新空气和生物种类繁多的自然环境,森林才是公园的主体,而不应该作为游乐场等人为设施、建筑的陪衬。

多数森林公园的开发项目陈旧,一方面因为开发资金不足受限制,想通过简单大众的游乐设施迅速获取经济效益回报;另一方面,和林场领导机制一体的森林公园多数只注重自我发展,缺乏横向联系和经验交流的意识,自然难以引进新颖的旅游项目。其实,森林旅游项目除了常见的科教、避暑、度假、野营等外,可以和保健旅游、文化旅游、节事旅游等结合起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4]。只要抓住现代游客的需求心理,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挖掘新的森林旅游活动项目,就能吸引更多的武汉市民参与到森林旅游中来。

2.4 忽视人文景观开发

武汉森林公园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森林景观,还拥有一定量的有价值的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大致可以分成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历史名人、风俗民情等几种类型。例如青龙山森林公园的熊廷弼祠、墓、塑像;项英陵园;素山寺森林公园的素山寺;九真山森林公园的九真观、炼丹台;嵩阳山森林公园的嵩阳寺等。虽然有的古迹遗址因为年代久远或是其他人为原因被毁,但遗迹尚存,传说犹在,如果将其修复是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和人文景观,极富教育意义或观赏价值,但在武汉几个森林公园中,已成为景点的人文景观不多,甚为可惜。

2.5 宣传工作不到位

武汉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但除了离武汉市区比较近的马鞍山森林公园比较深入武汉市民心以外,其他几个森林公园知名度还比较低,不为市民所熟悉,游人量较少。森林公园知名度不高,除了森林公园自身天然资源和开发建设的程度等硬件条件的原因外,森林公园对外宣传不到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尽快地让武汉市内外的旅游者全方位了解武汉森林公园,以提高知名度,吸引广大游客。

3 武汉森林公园发展对策

3.1 做好规划,分步实施

武汉森林公园经国家审定批准后,都由省林业勘测院等设计单位按规定做过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划略显陈旧,应该根据形式的变化不断及时修编,以适应新的旅游需求。除了林业部门的设计单位外,应该让旅游设计部门、园林设计部门等多方面学科部门参与进来,活跃发展思路,让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做得更好。

森林公园是专业性生态公园,不要盲目追求和模仿城市公园的一般模式,在保护好自然景观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突出以森林景观为主,结合其他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根据森林公园的地域特点、林场经营习惯、发展方向等做好公园的规划设计,对整个公园的景观格局作出定量定性分析,对功能区划分、旅游环境容量、游览线路、景点设计、服务设施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应该综合考虑到具体的经济实力,保障规划能够分步实施。

3.2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调整,各种审批制度将更加简洁、有效,外商更加看好中国市场,将兴起新一轮对华投资高潮,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吸引外资的绝对值和比例将明显提高,制约森林公园发展的资金“瓶颈”可望迎刃而解,投资亦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武汉森林公园在今后的发展中,除了原国有林场自身积累外,应该顺应新的市场机制,积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措建设资金,例如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方投资者,采取自办、联营、合办、参股等多种形式引进资金等等。

公园在建设过程中,要发展第三产业,建立森林旅游公司、运输公司、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以壮大森林公园自身经济实力。另外,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业,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如商业、酒店、旅馆、饮食、食品加工、地方旅游产品,以及运输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森林公园对投资者的吸引能力,增加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经济收益。目前,武汉一些森林公园和林业主管部门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参加推介会和运用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并取得一定成效。

3.3 树立品牌化目标

森林公园要有自己的旅游品牌,突出一种品牌文化。所谓品牌就是代表产品或企业的一种视觉和文化的形象。旅游品牌就是鲜明的整体形象、独立的个性表现以及全面的优质服务。我们在森林旅游开发建设中也应该强化品牌意识。武汉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不断推出自己的精品景点景区、黄金游览线路和精品旅游项目以及良好的优质服务形象,以此强化品牌的整体形象。

3.4 改变内部机制,扩大对外交流

面对新的市场机制,森林公园要有所发展,在国内国外打响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花力气进行内部改革,摆脱原来国有林场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活跃思路,扩大对外的交流联系。森林公园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与外界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特别是参与国际交流,才能看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才能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方法。

3.5 在开发中注意保护森林及动植物资源

就目前的开发程度而言,武汉各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尚未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但仍应未雨绸缪。建造房屋时,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尽量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在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对森林资源的破坏[5]。例如,在修建道路时严格禁止在森林公园内吸烟、采折花木枝叶等有可能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的活动;对古树名木保护,应适度限制游客流量和车流量;控制山上宾馆、招待所的建设;减少污染等。

3.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开发资金限制,武汉部分离市区较远的森林公园景观开发时,与之相配套的水、电、路、吃、住、购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部分森林公园中大景区间尚无方便的交通联系,各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也有部分未能连通,游客进入不便,降低了旅游收入。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让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同步。只有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良性经济增长。

3.7 加强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针对目前武汉森林公园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全部为武汉市民所熟知的现状,需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如拍摄电视片、风光片、电影,系统介绍森林公园风景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武汉森林公园还可以将森林中的动植物标本或是有武汉特色的民风特产制作成小饰品,作为森林旅游的纪念品供游客选购,可以随游客带出森林旅游区广为宣传;还可以定期举办节会,作为森林旅游的项目之一,也可以达到宣传森林公园的目的,进一步提高知名度,促进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

另外,森林公园还应加强横向联系,主动与邻近其它旅游区连网宣传,从而提高各森林公园的知名度,扩大游客吸引范围和辐射半径,争取客源市场,使森林旅游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

3.8 加强人文旅游资源利用

依靠某种独特的文化,进行深层次开发,可以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精华[6]。森林公园虽然以自然景观为主,但如果能够将森林公园中的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为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增色添光,也有利于武汉各森林公园树立自己的旅游特色,体现一种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戈,夏正楷等.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林业资源管理,2001(3):41-45.

[2]林力.到2005年全国森林公园总数将增至1450处.中国林业,2001(12):31

[3]武汉市林业局.武汉森林公园2001年度工作总结,2001:1-2

[4]谢哲根,刘安兴等.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卷(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