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十篇

时间:2023-08-14 17:3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篇1

一、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入手

现实是历史的,历史是现实的。阐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欲望。如所谓的“南海问题”,它根本上就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国家,想趁机生事端、混淆视听、浑水摸鱼。历史和国际法都充分证明了南海一直都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有了“南海”概念。2100年前的汉墓古地图《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南海的地图,它是西汉诸侯南越王的辖地。至现代,中国拥有南海的最主要依据是1947年的“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它确定了当代中国南海疆域的基本框架,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之后的几十年里,周边国家一直没有表示异议,这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这样,学生觉得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从教师个人入手

历史教师对历史、历史学科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喜爱之情。作为学生们的历史引领者,如果对历史没有浓厚的兴趣喜好,那么就很难做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了。

历史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历史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学科,她涉及所有的其他学科内容,因此,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这门课,就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社会人文科学、思维科学,还需懂得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例如对于《必修三 文化历程・物理・相对论》,如果我们对相对论也了解得够深刻的话,那授起课来就更能吸引学生。

用优良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学生喜爱某一科目,有时是跟他对这科老师的喜好相联系的,而这个老师之所以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为人、待生、处事等方面的人格魅力,如严厉且亲切、谈吐风雅幽默、正义坚毅等这些人格品质,都会吸引、影响学生。学生敬佩、喜爱老师,他就完全可能喜爱这个老师所任的科目了。

亦师亦友,实行平等、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不仅是师生与知识碰撞的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共同探研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而非老师单面的理解、讲授知识的过程,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知识”。因此,教师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平等、民主、合作、交流的关系,亦师亦友,构建和谐、互动、高效的教学关系,而非师生间的“填鸭式”的、“内耗式”的关系,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养成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师生间的亦师亦友关系的培养,要多关心和帮助学生,这样就更有利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

三、从学生自身入手

1. 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对历史人物个体历史的学习,可以“他”为鉴,指导自己成功;通过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的学习,可以知道世事的变幻方向、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一代伟人为何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对中外历史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他不仅熟读了古今史籍,还点评了二十四史。曾这样评价历史学的作用:“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历史是素质提升的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人文素养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当学生有这样的领会时,他就肯定对历史产生兴趣了。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历史课,而且历史都是必需要考试的。因此,必须要学好历史才能顺利升学,这是升学压力在促使学生学习历史。

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1)记忆方法。不少学生厌学历史,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难于记住一些琐碎的历史知识。所以,好的记忆方法就成为学习历史特别突出的方法。在此我只举“分段记忆法”进行说明,如我们首先要记住人类已有大概五千年文明了,现在是公元2000多年,而人类文明出现在公元前2000到3000年前,这就是有规律的两段时间了(即两个两千年);公元1500年近代史开始了,这也是必须要记住的最基本的历史时段。古代史要把历史事件锁定在哪一千年和哪一百年;近代史才五百年,因此,历史事件不仅要知道在哪百年,更要知道在这一百年的上半百还是下半百;现代史至少要锁定在哪十年了。如对于欧洲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学生应当能把它们锁定在“近代”,公元1000年到2000年且主要在后几百年,再就是14世纪(即百年)、16世纪、18世纪。(2)大胆假设历史“如果…就…”或“如果不…就…”或“应该…”的方法。如学习近代的清朝史,教师可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如果慈禧太后没有掌权,会怎样?清末‘改革’会怎样?光绪会怎样?康有为、孙中山们会怎样?清廷会怎样?中国会怎样?中国应该怎样?”这样大胆假设和诘问,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而且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对历史产生了新的视角,也培养了良好的历史思维,以致于所学的不是死史,而是活史。

四、从教学资源入手

1. 用好用足历史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有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书刊,电影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介,演讲会等各种会,博物馆等各种馆,名人故居、文物古迹,族谱、地方史志,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不同程度的包含历史因子,也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的资源。(1)课程标准、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依据。这里不予细述。(2)电影电视、网络、名人故居、地方史志、家族史、校史等课程资源在历史学习中有突出意义。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便利的课程资源,观看富含故事性、趣味性的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如《孔子》《汉武大帝》《南京!南京!》《建党大业》《建国大业》等等,相信看完这些,学生的爱国热情、艺术修养、学史兴趣皆有进步和提升。

2. 用学科的发展前景诱导学生。为什么人类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会出现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社会暴力等这些全球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一切,历史都会给你提供参考。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曾说:“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所有的历史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成果。”因此,历史学科自身的发展前景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必要方面。

3.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如政治文明史模块里出现法制和法治这两个词,如何把握它们呢?英文rule by law,就是法制、法律制度的意思,即依凭法律来治理之意,专制社会和民主社会都有法制,但专制社会没有法治,而是人治。法治,用rule of law来表示,即法律的治理,代表法律至上、人民至上,而人治是其反面,民主社会才有法治和“善”的法制。通过这样分析和理解,学生肯定对历史兴趣盎然,而对英文介词“by”和“of”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对政治学科里的人治、法制、法治、民主等概念也有新的、更深的认识。

五、从教学方法、手段入手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参观历史博物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写家庭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板报等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轻松愉快的,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增加。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篇2

高考复习离不开参考书的指导,习题参考答案是参考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好参考答案,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用得好如虎添翼,用不好则是前进的绊脚石。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以更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应该合理利用参考答案作好习题的评估。

二、利用参考答案进行有效评估

学生作完一道历史试题往往只是简单地对照参考答案,看看正确与否,或有哪些不足之处而不作深究,甚至参考答案存在问题也奉为教条不敢妄加非议,这已失去了利用参考答案的意义。有效地利用参考答案作好对解题效果的评估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评估审题能力

结合参考答案首先要评估审题能力。审题能力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审清试题有几问,特别是挖掘隐性问题。其次要分清问题的类型,一般有比较式问题、分析式问题、概括式问题、评价式问题等。第三是审清限定问题的条件有哪些,如时间、地点、人物、社会性质、基本事件背景等,对于一题多问既要注意其整体背景条件,又要注意具体问题的具体条件。第四是找出关键词,如要求能力的概括、比较、分析、评价等,要求解答的如背景、原因、特点、影响、意义等。

2、评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分析问题采用的方法有形式逻辑方法,如概括、抽象、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辩证思维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阶段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法等。要结合参考答案评估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具体问题要运用具体的方法。如比较式问题难在比较项的建立,事件的比较包括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特点、影响、性质等;人物的比较项包括所处时代、所属阶级属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这是分析构成事件、人物的要素而综合的结果。分析式问题主要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等,原因大体可分四类:按性质分为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民族原因、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方面的原因等;按原因的产生方面可分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按原因产生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主要次要原因、根本直接原因;按原因的时间顺序可分为历史原因、近期原因;影响意义可从历史现实的、局部整体的、积极消极的、近期长期的等方面分析。概括式问答题有分类概括(内容)、分段概括(时间)等。

对材料题的分析首先要读懂材料,其次是审清问题类型及限定条件,最后结合相关材料及历史背景用上面分析的方法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每道试题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但一般都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结合辩证思维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转贴于

3、评估对教材识记、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在正确审题和应用上面的方法对习题进行分析后,可利用材料和相关知识,组织符合问题要求的答案知识系统,而这一知识系统的构建依赖于自己对教材及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

历史学科一般的理解能力包括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对历史发展线索的理解、对基本历史进程的理解、对基本历史理论和基本历史分析方法的理解、对材料的理解、对图表的解读等。综合能力测试的历史学科理解能力包括学科内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是指人们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场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和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历史认识者主体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4、评估行文能力

具体要求答案结构要有逻辑,概述事实要全面,语言表达要准确,文字书写要整洁。逻辑性即行文做到要点化、序号化和段落化,层次清楚,线索分明,要点明确,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全面性就是要语言精练,概括全面,抓住本质的东西合理进行分析概括,不要空话连篇、套话成堆,切忌借题发挥、节外生枝。准确性是指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文字准确是指观点正确、史实正确,尽量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条理清楚是指行文时或按时间顺序、或按方位次序、或按内容属性、或按比较项目等,有规律、有顺序地作答。书写整洁性是指文面整洁、干净、文字工整。

5、评估分数

分数是学习情况的反映,也是高校录取的依据,因此要依据参考答案评估分数。首先是根据问题细化得分点,评估得分;其次,通过评分过程进一步对解题过程中答题知识结构的认知进行反思,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是树立正确的分数意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观念

高中历史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学生的态度、愿望、激情和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诸多的主观因素中,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习激情的唯一桥梁。

一、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对高中历史教育而言,专家们认为新课程目标体现出学生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值得借鉴。

一是材料学习法,即在各个专题的学习中,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和实物的),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为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热爱历史学习的激情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是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在历史学习中,通过观察学习法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是学好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如历史文物、历史遗址等,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相联系。通过观察对金字塔、故宫等历史图片的观察,从而理解为什么联合国为把它们列为人类的文化遗产。通过观察学习法,可以使学习者具有更为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从而为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思辨学习法。指的是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置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运用思辨学习法的关键是善于选择需要学习的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并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体系,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在运用思辨学习法时,要善于同他人交流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解释更接近真实与客观。在思辨学习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获得对历史过程的初步认识、掌握历史概念、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历史事实和性质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

四是实践学习法。所谓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事先要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如要去社区访问某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事先就要做好采访计划,设定访问内容和问题大纲,熟悉相关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了解被访者的性格、经历和其他自然概况等。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实践学习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二、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新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走好新课改之路,显然是十分迫切和关键的问题。

(一)把握教学目标改革方向

认真解读课标,把握脉搏不少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新课标,觉得新课标理论性较强,读起来费劲,觉得自己只要吃透教材就行,殊不知教材就是根据课标编写的,不认真研读课标怎么能吃透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标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及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管理、教材编写等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这些内容包含了新形势下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我们必须细细研读,才能把握新时代教育的脉搏和方向。

(二)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清除障碍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实施者是教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师角色不转换,课程改革就会面临强大的阻力,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根据新课标的新理念,历史教师必须树立新观念、塑造新角色。要做到以下4点:一是历史教材不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全部,历史教师应成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二是历史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三是历史教学既要重教师的“教”,更要重学生的“学”,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四是历史教学既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体验与感悟的关注者。要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

(三)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培养

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历史的人文教育功能,主张通过历史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历史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历史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历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隆庚,对《全日制中学历史大纲(修订本)》的说明[J],历史教学,1990(7).

[2]王少君,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6).

[3]张亚星,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形成与政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6).

[4]刘春梅,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0(1).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篇4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兴趣 培养方法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这些都告诉我们学习中兴趣的重要性。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这些都告诉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目前,学生真正接触历史课程是从初一开始的,这就有必要在初一刚开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光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比如,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人;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学习历史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重犯历史错误,等等。只有当学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历史的内驱力才会增强,从而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妙导入和小结,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设计得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俗话也说:“编篮编箩,重在收口。”课堂的小结和导入一样重要。恰到好处的小结会像章回体小说一般,把学生求知的胃口高高吊起,使他们急切地期盼着下节课的到来。导入和小结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语和小结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入语和小结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课堂中,光靠精彩导入和小结来激发学生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学民主性和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激励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创建民主的课堂,就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融入课堂、参与课堂。然而,课堂中的学生是有着区别的。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后,简单的问题可交给“学困生”在课堂上展示,中等难度的问题可交给“中等生”在课堂上展示,个别有难度的问题可以由“优等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获得受到平等对待的幸福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快的情绪,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并起到“培优补差,促进中等生不断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重视记忆方法的指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在初一刚接触历史课程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会感到学习历史是件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历史充满信心,越学越感兴趣。在历史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清楚学习历史需要课前预习,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经常复习等基本学习方法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常用的其他方法,比如,在学习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可引入比较辨别学习法。引导学生从距今年代、发现地点、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生活、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辨别来认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异同,从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比较辨别学习法,为以后原始农耕生活、百家争鸣等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还可引入读图识图法。引导学生观察《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从而对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名称和所在地域等方面形成直观认识,为以后历史地图的解读打下基础。在学习商鞅变法时,可运用范例导学法。让学生从历史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影响、启示等方面入手掌握商鞅变法的有关情况,从而为以后历次改革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可引入图示法。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示意图来展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帮助学生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空间概念,从而为以后秦朝疆域、三国鼎立、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等知识点的学习提供帮助。

历史知识千头万绪,包罗万象。随着所学历史知识的增多,一些学生会为记忆犯愁,慢慢地失去学好历史的信心,逐渐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记忆方法的指导。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多样,如对照法、歌诀法、谐音法、图表法、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历史知识各自特点,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比如,秦朝建立是公元前221年,蜀国建立是公元221年,可用对照法记忆。

四、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运用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在教学活动方面,教师可通过组织历史人物功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及有关历史知识的小品,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采访历史见证人,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学习历史方式的丰富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当然,为了办好辩论会、历史故事会、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编演好历史剧及有关历史知识的小品等,教师有必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来拓展知识面。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篇5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教学应用

所谓“自主性”,从心理学角度讲,其本意是指具有主体意识的人能够独立决策,在不被外界影响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精神,并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无需外界助力就能够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自主学习”:学生自己制定某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在没有老师、家长或任何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学习目标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师应从这一年龄段学生心理智力特点出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结合课堂课外历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推进高中历史教学。

一、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内涵

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本主义观念深入人心,高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突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自主学习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高中教学论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当前形势下,着重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未来社会中,所有人都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与传统的被动式单方面接受型学习不同,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通过独立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由此可见,在自主学习观念的指导下,学生转换自身角色,充分发挥能动性,使“自主”成为学习的本质。简言之,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导作用,控制并作用于历史学习,对包括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环节在内的全过程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

二、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换师生角色。

就我国教育体系来看,在进入高中之前,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学习经历,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多采用“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未能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的培养。新型历史教学课堂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师生角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历史学习中探究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潮流话题引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历史不再是一种硬性课程,而是一种学习工具,为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研究感兴趣的问题提供手段。在新型课堂教学中,师生处于相对平等的位置,增强互动、共同协作,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历史综合运用能力,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充分发挥探究精神,努力营造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历史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相互作用,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进程。

如教学春秋战国这一阶段历史时,教师采取分组教学法,将全班学生分成“春秋组”和“战国组”两个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开研究本组所代表时期的历史,并准备好的历史材料与故事,与其他同学分享,并且就收集资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展开交流,共同探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用这种形式,学生不仅对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倾听他人发言的过程中也有了新发现、新收获,自主探究学习获得了更丰富的教学素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历史眼界,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新型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培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特别是对历史学习功底较弱的学生,加强学习方法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可通过隐性、显性两种方式进行。隐性教学就是将学习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依据历史学习方法的流程设置教学环节,使学习成绩中上层的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的耳濡目染中逐步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方法;显性教学就是教师明确讲解自主学习历史的相关策略的教学方法,并且结合具体实例对学习策略反复训练,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尽可能提出多种学习策略,以供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在所有学生逐渐熟悉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再鼓励他们针对自我学习规律,对历史学习策略展开探索,进而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三)完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评价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发挥重要作用。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依然需要教师的评价与指导,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进而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符合自己学习特点与规律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不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分析自主学习情况,解答学生学习困惑,调整学习方法。在评价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正和引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善于使用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历史的喜悦感、成就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习动力。

三、结语

在知识大爆炸时代,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历史教育的任务势必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式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篇6

一、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性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不仅能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还能够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工作效果,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能够让学生投入到历史知识的海洋中,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初中历史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和热情,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由此可见,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是十分重要的。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在整个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单一、传统,就整个初中历史而言,有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不仅会降低整个初中历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还会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历史。其次,初中历史老师自身素质和水平较低,有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只是获取了教师资格证,并没有高素质的专业化数学知识,同时也没有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认清楚学生的主体地位,盲目的认为自己才是主体,从而降低了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初中历史教师也没有让学生理解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意义,只是让学生盲目的记定义,这样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历史知识,从而降低了整个初中历史学习的质量和水平,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的心理。

三、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自然而言就会热爱学习,更加认真的投入到学习历史中去,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应该主动的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历史。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去教学,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者是投影仪等设备,帮助学生全面的学习历史知识。

2.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要想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和发散性,增强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够优化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工作效果。除此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减少对学生课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思路,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

3.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

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历史教学的方式和模式,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讨论,然后组成一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代表,从而实现历史资源的共享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历史。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朝代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学习,预习,将不懂的问题标记,在课上的时候提出问题,从而真正创新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成绩。

4.提高初中历史教师水平

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和观念,从而逐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逐步培养教师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对其进行再培训,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真正热爱上学习历史。又如: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讲解”的方法进行学习,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篇7

中学历史 新课改 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内容丰富且精深,知识内容多且零散,是一门不容易把握的学科。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两个不好的趋势,一是教师将课程传授的过于深奥,逻辑性太强,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渐渐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书本主义,照本宣科,只对课本进行宣讲,划出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学到的是死的历史,不便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打破这两种教学弊端,建立高效的历史课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一、历史课程发展的现状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广大历史教师的不懈努力,历史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强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历史知识中领悟智慧。但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部分学校和家长花较大的精力用在孩子的音乐、美术培训等方面,反而轻视了历史学科,将历史作为一门副科,给予比较低的重视程度,导致了学生历史观念不强,历史知识了解不够,进而对学生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历史课堂的教育,将历史学科走上正途势在必行。

二、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途径

历史课堂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书籍、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1.摆正对历史学科的看法和观念

中考、高考对历史学科的考察度不高,导致许多学校存在应试的心理,而对历史学科重视程度不高,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历史了解不够深入。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不仅能提高人的素养,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学习,都能起到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素质教育方面讲,历史学科作为一项重要的素质涵养,也是学生必须学习好的一门学科。因此,不仅是从学生全面发展和完成教学目标而言,重视历史学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2.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新课改的要求和日益提高的教学需求,要求历史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要全面提升。学校采取培训的方式,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高效的历史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聘请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以示范带头的形势促进其他历史教师共同进步,提升历史教学的总体水平。此外,还要注重历史教师的历史分析和学习能力,通过借鉴论著和优秀教学案例、学习示范课、优质课,同时引导历史教师通过阅读历史专业书籍和学习相关知识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历史知识底蕴,从而推动高效历史课堂的开展。

3.注重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首先,历史教师应当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明确目标,通过认真备课,对教材的认真分析,掌握知识内容,大量收集知识点相关的图文资料和重要凭据,充实、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大量与历史知识相关的人物图像、史学资料和证据,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的目的,同时在学生的心理对历史知识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并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有效的对号入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针对历史事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针对某一个历史知识自己查找,而后在课堂上,选取代表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而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纠正、总结和归纳,总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进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4.大量运用教学器材,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

随着教学手段的日益丰富,多种多样的教学器材应用到教学环节中。历史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往往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比较大的差别,且不便于分辨,而通过应用多种教学器材,将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使各有关知识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拓展其思维能力,便于学生吸收消化。

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就能够调动学生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在电子仪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讲物体制成三维动画模型,把抽象变成直观,如在讲解地理大发现的课程中,通过展示动态的地球三维动态模型,让学生对照课本中的路线,参与寻找探索发现的路线,并在发现中穿插一些逸闻趣事,加强学生的直观思维和印象,丰富了课堂教学,激活了课堂活力。

5.加强学法指导

历史属于文科学科,概念抽象,时空性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习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能。首先历史教师应指导学生学细读课本、灵活运用观察、积极开动大脑思考、并形成探究和创新的习惯,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在学习方法上,促进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法、讨论法、归纳法、比较法、知识体系构建法、读图识图法等学习和记忆方法。促进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不仅在学习历史课程上运用,同时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并形成认真思考、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结

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器材,形成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倪月荣.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科学咨询,2012,(10).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篇8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另外,《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2]而这也为历史课程教学带来新的思考,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由于高考的因素影响,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历史课程学习,重视考试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再加之由于文理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也较匮乏,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一、积极倡导教法、学法创新,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程教学,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实施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而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课程教学活动,学习了解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倡导新教法的实践应用,倡导新学法的实践应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比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更具有意义。事实上,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历史教学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教务处在教学中也明确要求:“重视教法和学法研究,做好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方法。加强课堂组织和检查,构建学生乐学、好学的课堂模式。”这都是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特别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比学习历史知识点更具有价值,高考的历史考题中,诸多大题目都是材料分析题目,而这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才能解决考试中的相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

二、明确学习目标,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历史课程教学效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方向与目的,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务必要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建立适宜的学习抱负,积极的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发展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要求:“要优化教学设计,从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过渡迁移、操作实验、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环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主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既重视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重视学生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来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生历史知识积淀,丰富学生历史素养,促进历史课程教学的积极开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2]而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应强化学生历史知识点的积累与学习,加强历史知识积淀,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历史素养,有利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及对历史相关事件的分析与理解。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性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学生要强化历史重点记忆,增加历史课程教学的阅读量,加强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常见的记忆方法有顺序记忆法、串线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趣味记忆法、规律记忆法、图示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或是每节课前出一点问题,做个小测验,复习上一节内容,也可以安排在当节测验,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巩固学习要点。通过不同形式的历史学习记忆活动,强化记忆的效果,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效果,加强人文素质积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何积极开展历史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务必重视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历史课程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积淀,从而促进历史课程教学的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年版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篇9

(一)学习方法不佳

在充足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之下,学生会对历史知识产生一定学习动力。但是,没有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成果依然不尽明显,学习方法不佳也是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能力的指导之下掌握更多的知识。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解决学生智力上的不足,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更加有效率。一些学困生认为进行历史学习就要反复地对课本进行阅读与背诵,机械地记住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就可以使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得以全面建立,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尽科学的,只有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观与知识体系得以规范与建立,服务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待遇不公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差异会使学困生越发敏感。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一些教师会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见,对学生具有态度偏差,利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学习。比如在进行课堂活动之时,教师一直与历史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互动,而忽视了学困生的存在。这对于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打击性影响,在教师不公平的对待之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消失殆尽,最后成为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学困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换策略分析

高中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之时,如果得到教师的认真指导,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我们就来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换策略进行分析:

(一)转换学习方法

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之时,教师要对班级内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方法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发出适合学生能力开发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率提高。在学生的日常历史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错误的学习方法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培养起正确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进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之时,一些学生面对自己完全不能明确理解的政治制度,只是不断的阅读与记忆,不能利用有效的手段对记忆的内容进行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者师生交流的方式来明确每一条政治制度的意义与存在作用,从而了解到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同的原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困生才会转换为优秀生。

(二)转换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开发出充足的学习动力支撑高中历史学习。要成功进行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认识到学困生学习动力转换的必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通过外部动机的转换来引导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变化,来提高历史学科学习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的引导语来引导学生入境,走入到高中历史的学习世界。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鸦片对于人类的身体具有摧毁性作用。在清朝,我国的众多国民受到鸦片的侵蚀,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历史事件就与鸦片有着很大的关系,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在这样的课堂引导之下,学生会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与兴趣,会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发展之上。在这样的学习动机的引导下,学困生会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转换心理环境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学困生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会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没有信心,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特别是那些不断努力学习,却没有达到自己与教师学习要求的学困生,会对于历史学习产生放弃的念头。高中历史学科的学困生在历史课堂上是极不活跃的,他们认为自己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自己的思考结果也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不敢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互动。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之下,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过大,很难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与学困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困生多多沟通与交流,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之上,教师要合理组织师生互动活动与生生互动活动,并且从言语与表情上鼓励学困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教师更要给予学困生课堂发言的机会,锻炼学困生回答问题的勇气,使学困生明确自己在高中历史课堂当中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历史学习,可以在历史学习上取得进步。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困生才能快速进步,找到自己的价值。

三、结语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篇10

关键词:历史 学生 传统文化 责任意识 视野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37-02

由于初中历史多是开卷考试,所以很多师生注重的是浅层的教学和学习,老师通过让学生了解知识点所在的课本位置,并将重点突出标记,从而能在考试中,根据试卷中的提问,在历史书上快速准确地寻找出答案所在位置。也就是说,学生只要在考卷中,做对题,拿高分就行,并没有做到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了解。这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会让一部分学生步入高中后,由于基础不牢固,高中历史成绩下降,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对国家的建设。

1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

1.1 历史知识的复杂性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

千变万化的历史长河留给我们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和复杂性等一些特点,相较于语文、数学等课程,会有很大的联想空间,让学生学习起来会有某些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而初中历史教师都为科任老师,除了教学时间外,与学生联系较少,缺乏沟通,课程任务较紧,课堂测验情况少,这让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长此下去,堆积的疑问越来越多,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日益下降。

1.2 初中历史教学未体现出主体性和主导性

老师的”教”,永远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若是混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和老师的主导性教学的概念,则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若是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意识不强,教师又不注重引导性教学的方式,势必会产生灌输性教学的情况。学生们因此会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印象不深刻,也会对历史课程产生抵触的心理,无法提高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更不能提高历史这门学科的分数,教师也会丧失成就感,打击到教学的积极性。

1.3 缺少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

俗话说:”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纸质的考试和课堂上的对答练习,最能评价一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缺少对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无法明确学生对历史知识在什么情况下是基本掌握,什么情r下是有待于提高,就无法根据教学大纲合理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便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授课中不能得到体现,例如:观看历史剧和历史影评等也无法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了解问题所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方法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由前面对初中阶段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兴趣缺失的基本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可得,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意识、引入情境教学形式和合理运用史料教学的方式进行培养,使学生扎实掌握历史知识,吸取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传承古代文化,发扬古代文明。

2.1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观意识

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就是注重对学生学习中质疑、联想、求证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一个英明的君主,不一定会是一个负责的父亲,一个残暴的杀人犯,也不一定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人有两面性,事物也一样。历史往往对成功人士和对历史发展有贡献的事件进行大肆的宣扬,而往往忽略了事物发展的另一面。因此,要勇于对历史事件进行质疑,挖掘出事物的另一面性质。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学习者应通过历史图片、历史的等级制度等情况进行联想,从而验证自己的质疑。求证是一种精神,过程也是艰难的。但是,面对不确定的结果,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力求真知。

2.2 创设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法――情景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情况下,设定特定的教学情形,传授历史知识。通过特定的情形,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的变迁感同身受,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和对历史的兴趣。语言情境,要求任课老师注重语言魅力,善于运用高昂的语言、爱憎分明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问题情境,根据教材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整个课堂讲课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物情境,在授课过程中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历史文物或者文物的复制品,加入历史文化在传授课程过程中的运用。影视情境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教材,通过放映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实地情境,在春秋郊游和重大纪念日时,学生们应该走出课堂,浏览历史纪念地。表演情境,让同学们对具体历史情境进行翻演,提高学生的说话、模仿、观察能力。

2.3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程度

史料是历史演进的完美体现,缺乏史料,历史就没有了载体。在教育教学中引入史料,使学生更能理解历史,事半功倍地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的规律和变迁。通过史料的运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能通过各种渐变而又快捷的方式阅读史料。但是,史料的运用应该注意一些事项,比如要以教材为准则,教师对史料的推荐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合理地运用好史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3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兴趣就具有了推动作用,引导着人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初中的历史,并不是去刻意让学生记忆历史中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而是让学生们去认识历史的真相。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接受历史的教育,一定会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洗礼。

参考文献

[1] 费为群.质疑・联想・求证――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口[J].上海教育科研,2012(5):81-82.

[2] 张洪波.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价值工程,2013(33):283-285.

[3] 魏恤民,吴美娟.初中历史教学关键问题探索[J].历史教学问题,2015(6):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