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可视化十篇

时间:2023-08-04 17:37:44

财务预算可视化

财务预算可视化篇1

1 加强电力集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电网集体企业来讲,在新时期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有效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电网集体企业可以立足于自身,结合电网市场发展形势,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标准,有效识别各种风险问题,并及时调整运营规划和发展战略以规避风险,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降低各种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减少成本支出的同时扩大利润空间,确保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可以加快电网集体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1]。在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改善时,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将其运用到企业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工作环节,不仅能够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效率和管理精准性,而且还能以更加直观、详细的数字化形式,将电网集体企业的实际经营和发展状况呈现出来,便于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通过财务预算管理的调整和优化将其加以有效解决。

2 电网集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网集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整体水平较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 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电网集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充分认识,管理意识相对薄弱,重视力度不足,在管理过程中更加侧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忽视了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单纯性的财务行为。财务预算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性和全面性得不到保证,管理水平较低,影响了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2.2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电网改革的持续推进,电网集体企业运营和发展模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滞后现象严重,不完善、不合理问题愈发明显。大多数电网集体企业在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时,都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和全面分析,不具备前瞻性和长远性,缺乏与市场经济变化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没有将所有环节涵盖在内,难以从制度层面做出严格规范和约束,无法实现较为理想的资金管控效果[2]。

2.3 财务预算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电网集体企业升级转型背景下,财务预算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当前财务预算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现象突出。很多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对新的管理知识及管理手段掌握不足,也缺乏对国家法律法规及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工作经验不足、岗位实践能力较弱现象突出,无法为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2.4 财务预算执行不到位

财务预算执行不到位问题,在电网集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很多电网集体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不足,表面化和形式化现象严重,难以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效能,无法对企业发展规划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很多电网集体企业也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预算考评制度,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很难将相关管理工作在具体行动中落实,预算执行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3 电网集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强化措施

要想改善财务预算管理现状,提高管理水平,电网集体企业便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强化措施。

3.1 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在新的发展时期,电网集体企业应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力度,强化管理意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讲,应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日常管理实务中的一项必要内容,加强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调整工作重心,在重视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的同时,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同时,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加大宣传力度,使基层员工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使其能够深入人心,实现企业内部思想的高度统一,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在各个工作环节及各个工作岗位都严格落实财务预算管理。

3.2 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对相关工作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所以,电网集体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在原有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市场经济变化及企业发展方向,对其进行补充和优化,最大限度将其转变为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避免出现滞后问题,并综合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方式以及业务形式等进行综合考虑,保证所制定制度的合理性及实用性,以满足财务预算实际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应该建立责任制度,对财务预算管理责任做出明确划分,将其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身上,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并建立激励制度,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 重视专业管理队伍建设

电网集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专业性较强,需要由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来完成相关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对专业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力度。首先,对于财务预算管理高层管理人员来讲,可定期开展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培训讲座,使其掌握规范的管理程序,强化其管理意识,明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开展财务监督检查管理。其次,在对基础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时,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专业化财务操作流程、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等,可通过专题讲座、专家论坛、报告大会等方式实现,以此来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开展管理工作。

3.4 严格执行落实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需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将财务预算加以严格执行。电力集体企业应提高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项目与企业预算管理之间的联系,使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真正能对企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方针,加大监督力度,在各个工作环节将财务预算管理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还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对财务预算管理效果做出客观评价,针对执行过程中存在偷奸耍滑行为的,及时采取相应手段加以制止和惩罚,形成威慑作用,使得预算管理能够在管理者的掌控之中。

财务预算可视化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 财务预算 刚性预算

一、供电企业现行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模糊不清,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来说,虽然大多数供电企业积极实施了财务预算管理,但是,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差距还比较大。原因在于:首先,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预算的概念界定不清;其次,是由于供电企业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再次,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及程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需求。这都不利于供电企业顺利、高效地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二)缺乏健全的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对于大多数供电企业而言,虽然大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但尚未建立起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从而难以顺利开展协调、仲裁、执行以及监督等一系列财务工作。同时,供电企业正在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其财务管理部门的法人治理机构尚不完善,从而导致部分供电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笔者认为,供电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一方面注重短期经营活动,对于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短期财务预算指标与长期战略目标不相符,不同时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无助于企业实现其长期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对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的能力不强,忽视对市场经营环境的分析,导致企业财务预算的弹性不强,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四)对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监控力度有待加强

虽然部分供电企业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并且成立了专门的预算职能部门,实施预算的编制工作,但对财务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执行力度不够强,导致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流于形式。同时,部分供电企业的财务预算反馈机制不健全,预算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脱节现象较为明显,从而导致供电企业的预算执行与监控力度不强。

二、刚性财务预算在供电企业中的实施

(一)刚性财务预算的定义

刚性财务预算就是在传统的财务预算编制的基础上,为顺利实现财务预算目标,采取定项限额,进而实现目标责任管理的财务管理手段。财务刚性预算一方面突出了财务支出预算中重点项目和重点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程度,另一方面也能落实对各项收入目标的实现责任,从而形成有效的制度性约束机制。

(二)供电企业实施刚性财务预算的现状

1.对刚性财务预算的职能定位不清、重视不足。一是对刚性财务预算的管理职能认识不足,没有把刚性财务预算管理作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手段,把预算重点放在财务数据的计划上,起不到真正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二是对刚性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不高。刚性财务预算制度的制定不严,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协调,刚性财务预算的操作性差、执行力度不够,使预算流于形式。三是刚性财务预算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部分供电企业仍然存在成本管理粗放、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成本费用浪费现象较为明显。

2.对刚性财务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审查不严格。一是部分供电企业没有很好地将刚性财务预算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结合在一起,刚性财务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不强,导致刚性财务的预算与执行脱节,进而影响企业预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二是部分单位的刚性财务预算审查不严。部分供电企业将财务手续不全的支出与费用等列入预算管理,未按照规定程序执行刚性财务预算的审批与上报工作,直接将非生产性款项列入预算之中。

3.对刚性财务预算的执行力不足、严肃性不够。一是供电企业对已审批的刚性财务预算的执行不严,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异常情况的反应不及时,不能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对刚性财务预算的调控、监督滞后。二是个别企业对财务支出的随意性大,刚性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和权威性不强。部分企业对财务专款专用的执行力不强,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预算外资金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强化供电企业刚性财务预算的思考及对策

(一)强化供电企业刚性财务预算的思路

刚性财务预算管理是在企业财务制度框架下的硬性财务约束。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保持刚性财务预算是维护企业全面预算权威性和执行力的重要保障手段。供电企业应分析刚性财务预算“不刚”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制定强化供电企业刚性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笔者认为,导致供电企业刚性财务预算“不刚”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和执行的问题,只有认识程度“高”了,执行力度“紧”了,才能真正实现刚性财务预算职能,才能真正提高刚性财务预算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二)供电企业实施刚性财务预算的具体举措

1.提高对刚性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1)领导支持。供电企业应不断提高对刚性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将刚性财务预算作为“一把手”工程。(2)部门参与。供电企业在实施刚性财务预算时,需要企业各部门、各级员工的共同参与,实施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监控、全量化考核的刚性财务预算管理方法。(3)员工协作。刚性财务预算需要全体财务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参与,各阶段员工的协作程度决定着刚性财务预算能否成功。因此,供电企业应不断调动员工积极性,重视全员协作重要性,提高对刚性财务预算管理的参与度。

2.加强刚性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刚性财务预算的执行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1)全面做好事前控制。供电企业在实施刚性财务预算时,应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做好预算编制与审批工作,建立健全“两项制度”,严格坚持“四个严格”。首先,建立健全“两项制度”,维护刚性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是完善月度预算审核制度。对照下达的各项财务指标,每月对各下属单位、各所属部门的生产经营、基建投资和机关经费等预算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建立并完善项目投资预算审查制度。根据企业批复实施的投资计划,按照有关规定,每月对投资预算进行审批。其次,高度重视“四个严格”。①要严格审查成本费用预算。根据确定的成本费用,细化成本费用各项指标,明确财务刚性预算的审点,严格刚性财务预算的审查,设置预警控制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实施预警。②要严格资金的收支预算审查工作。不断细化资金收支预算项目,做实、做细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使刚性财务预算的资金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③要严格实施项目投资预算审查。严格按合同和进度对投资预算进行审查,努力消除资金盲目占用现象,不断降低投资风险。④要严格对非生产性的项目进行审查。从严控制非生产性项目的支出,未经公司批准的非生产性支出,不列预算、不支付资金。(2)积极实施事中控制。供电企业在实施刚性财务预算事中控制时,应重点加强成本费用控制、资金支出控制以及项目管理的控制措施。(3)重视事后控制。一是要建立完善的预算分析预警机制。二是要建立成本费用分析预警制度。督促各内部企业加强成本过程控制,使各项指标均处在可控范围和合理预算范围之内。

四、供电企业创新实施刚性财务预算的实现途径

为解决供电企业实施刚性财务预算管理在纵向延伸度不够、全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供电企业应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刚性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创新刚性财务预算管理在内部生产单位的具体实现途径,推行企业内部刚性财务预算市场化管理。

推行供电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目标是降低费用支出,明确成本责任、降低费用支出,不断创新管理理念、获得最大内部利润,实现成本最低。按照“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要求,引入市场机制,确定内部市场主体、内部市场交易体系、考核体系,确立内部经营目标,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效益倒逼财务预算,优化企业财务人员配置,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刚性财务预算执行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及盈利能力。

供电企业在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时,以财务预算基础工作为源头,以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以及信息化为刚性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以内部市场化管理为条线,将刚性财务预算管理、企业质量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对标管理、全面风险管理高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符合供电企业实际情况的刚性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为供电企业不断加强预算刚性力度、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严格实施预算考核机制等提供措施,确保供电企业能充分发挥刚性财务预算管理。Z

参考文献:

1.张普霞.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2.邹铭芳.德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商业会计,2006,(1).

财务预算可视化篇3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前言

高校的教学活动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知识储备工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其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后勤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事业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不再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而是形成了事业收入、经营收入、捐赠和融资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模式。高校将自主承担财务管理任务和责任,并要对高校自身的经济责任负责,不能将经济责任转借给政府或者教育部门。因此高校要重视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要积极了解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高校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预算管理模式不健全,预算计划执行力度不够

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根据际情况和财务要求开展,并没有针对实际情况编制财务预算计划。高校中的部分部门忽视实际情况,在预算经费申报工作中存在盲目申报和攀比现象,任意放大了财务预算数额,这样就直接影响到预算计划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消极作用。其次,部分高校采用零基预算法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忽视了以往预算管理信息的重要性,部门浪费问题比较严重,预算精细化管理不够。同时,由于预算计划难以精细化,因此部分资金难以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部门上,对预算计划的执行力度不够,影响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加上预算审批手续繁杂,审批时间较长,因此预算计划流于形式,不利于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二)经济决策科学性不足,会计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忽视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联系起来,因此高校在开展经济决策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依据作为支持。同时,高校财务会计中的相关准则的要求不符合当前高校发展的要求,高校在开展经济决策过程中难以将发展战略与目前的财务情形结合起来,并没有将战略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联系起来,难以平衡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不利于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并没有根据国家体制改革要求开展,并没有及时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忽视了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部分高校并没有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好会计事项处理和会计要素计量,没有及时做好会计信息披露,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够。

(三)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监督工作缺失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作为条件和保障,但是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管理的作用,忽视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活动实行全程监督。同时,部分高校的财务审计工作多由兼职人员担任,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性难以得到切实的保证。此外,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其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不够规范,审计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审计工作的责任制度不明确,因此难以真正发挥内审部门的作用。

三、高校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重视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

高校要想优化财务管理模式,首先就要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对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和作用,要更新预算管理观念,以收支平衡为原则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要提高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并要充分了解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情况和性质,并根据各个部门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展预算审核工作,以便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客观性,进而确保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其次,高校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要尽量减少预算赤字与实际预算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学校各个单位节约开支的积极性和动力,将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细化到具体的各个部门,以便提高各部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责任心,进而增强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会计制度建设,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并重

管理会计工作主要是为高校开展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其职能主要有预测、控制、考核、决策和规划等;而财务会计工作主要是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情况,为高校管理者了解财务状况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高校要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就要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建设,充分重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作用,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高校要重视会计核算制度建设,重视会计核算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财务管理人员的具体执行,因此高校要优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就要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性,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核心能力,重视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高校可以定期开展财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工作,可以建立健全总会计师制度,积极组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定期调整财务人员的岗位安排,鼓励财务人员不断深造。此外,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高校要积极完善高校财务运行机制,协调好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之间的关系,明确财务管理责任,将财务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规范财务监督程序,可以建立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对高校财务管理活动进行静态跟踪和动态监控,并将财务信息录入信息管理平台中,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陈文川,黄凯颖.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以A大学为例[J].财会通讯,2016,No.702(10):59-62.

财务预算可视化篇4

提及“勤加缘”公司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是对于其董事会主席——梁凤仪,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都看过她的小说。勤加缘媒体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勤加缘”)中国区财务总监郭萌表示,“我们的董事会主席是梁凤仪女士,作为曾经的畅销小说作家到现在经营这样的媒体服务公司,集团的整个企业文化都有着梁凤仪典型的香港商场干将的特点,高效且严谨,其实这些风格从她过往的小说里也能看出端倪。”

勤加缘是一家提供各类媒体服务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电视节目类服务和市场推广与广告类服务,以及公关服务的综合性媒体服务公司。北京华夏勤加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香港勤加缘媒体服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影视节目制作、服务以及市场推广与广告类业务。作为“圈儿内”的财务人,郭萌分享了很多关于“圈儿内”的管理经验。

资产的另一重定义

对于文化类上市公司,财务有着很多相比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对文化类上市公司的财务衡量标准和其他行业有所不同。”郭萌认为,文化公司的产品概念区别于其他行业,公司产品是影视剧,其价格是由市场认可的,实际成本只可以作参考价值。“创意”部分产生的附加值只能是预测,很难进行财务的精确核算。但是既然作为上市公司,那么对于文化类上市公司,香港还是有一定的计算标准,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郭萌表示,“一些非上市的文化公司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所谓‘账面确认价值’指的是实际拍摄产生的成本,但香港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是存货要求以其成本值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较低者入账。香港这边对我们的管理办法是对存货经常性的评估,这种成本的概念是要跟市场进行严格的配比,保证公司的资产价值。这就是文化类上市公司区别于其他上市公司最根本的一个地方。”

对于文化类上市公司,香港监管方如何来衡量公司的资产呢?计提方法和其他行业有什么区别呢?郭萌进行了解释,“我们的产品,也就是影视剧的‘母带’,对资产的计算就是对‘母带’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比如好一点的片子可以在市场上卖好几轮,有些差一点的片子就只能卖一轮,之后就要对其进行存货评估了。”

而对于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收入计算方法,也跟其他行业有所不同。郭萌进一步解释道,“其他的企业在确认收入的时候多数是以资金到账作为收入,上市公司是在播出平台落实相关电视广告时间之节目表时确认。这种确认方法更为严谨些。”

重在预算

谈及勤加缘财务管理的重点,郭萌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预算式管理。预算一般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和筹资预算,各项预算的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是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也许“圈儿外”人能看到的是热热闹闹的娱乐圈,一夜爆红的明星和院线铺满的某个大片儿的豪华阵容,但是对于产品为电影、电视剧以及电视节目这样的文化公司来说,这些都不仅仅是热闹的表象,即将发生的一切,都要做好事先的预测。郭萌强调,“公司的所有项目投资都是由董事会投票决议的,投票决议的重要参考依据就是‘财务报表’,其中包括成本的预算、收益点是什么、发行方的预计收益等等。”

以影视剧产业为例,郭萌表示电影和电视剧的运作模式有所不同,也就带来了管理上的区别。“投资电影的话一般根据院线排片量以及预计票房来计算收益。票房是电影投资的收益体现。电视剧的制作则可以在电视剧的拍摄期间就联系电视剧的发行方,进行预售。这样从财务角度就更加能够做到预售收入和拍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我们电视剧制作方来说,就大大降低了风险。相比之下,电影的风险更大些,控制更需要从前端的细节深入。

在制作过程中的管理也丝毫不能松懈。“在影视剧的制作过程中的财务管控,可以说现在是精确到‘天’,比如一个电影的拍摄期是两个月,那么每天的进展我们都要掌握,甚至要精确到片比,我们对胶片的投资也是按比例进行采买的,如果电影拍摄到一半,胶片却用了一大半,那么作为财务我就必须对这个进度进行有效的把控,这种细枝末节的精细的控制其实才是我们财务真正意义上的‘控制风险’。”郭萌谈起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财务管控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曾经在一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导演需要一些特殊场景拍摄,但是这大大超出了预算,这从业务角度是很难说服或者控制的,因为导演的灵感就到这里了,对于我来说,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跟制片人或者导演去沟通‘如果多花几十万在特殊景点拍摄上,对票房收益可以提供多少。’这听上去有点玄乎,但是事实上我们就是这么来控制的。”

影视剧的拍摄跟其他行业有很多不同,很多行业内控的重点是做好舞弊行为的检测,而影视剧制作过程的财务则是要做到更加严格的预算管理。郭萌告诉我们,“一部预算几千万元的电影,若稍加松懈,就很容易超出预算上百万元,这种量级的超预算,对每个财务管理者来说都是重大的工作失误。”

有着10年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的郭萌认为,做好预算的前提是了解业务。“影视制作可以说是个十分特殊的行业。我对业务的熟悉是从下剧组,跟组拍摄开始学习的,从制作团队的组成,设备情况开始了解起来,到后来我在进行预算审核的时候已经能够清楚地判断出费用中各项目是否合理……只有对业务了解到这个程度,才有可能从成本源头抓好预算管理。”

面对未知

中国的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迅速,但不管从制度还是从管控来说都并不成熟,即使在这个行业工作了10年,郭萌还是认为自己对这个行业几乎每个项目都要面对新问题。“如果说什么团队的财务管控工作最难进行,那无疑是剧组。因为极少有影视公司养几个剧组,基本上每一个剧组的人员都是根据这个片子的制作需要临时组建的,对于我们财务上对人的管理难度就会非常大。”

财务预算可视化篇5

地方高校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地方高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输送必要的人才和知识储备,是教育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对地方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根据地方高校的预算管理情况提出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应该采取的措施,以便为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点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财务;预算;措施;分析

一、前言

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地方高校的相关财务部门对高校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财务事项以及非财务事项进行了解,并根据各类事项的实际情况配置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并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成果进行考核,以便实现统筹兼顾,进而完成高校的战略目标和教学目标。地方高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主体,预算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影响到地方财政支出状况和压力。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根据高校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预算计划,通过制定具体的计划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协调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合作与交流,并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一种预测和控制手段,对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具有协调作用。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高校的财务活动,对财务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地方高校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综合水平,因此高校要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完善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和预算工作计划,重视责任预算

教育体制改革之后,地方高校的资金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财政拨款,而是要自筹部分资金,因此地方高校需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并对各个年度的工作计划进行量化,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方式。同时,高校要量化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对高校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进行详细计划,保证预算工作计划的执行效力。在制定预算工作计划过程中,地方高校要将工作计划与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团队建设结合起来,并根据各个部门和项目的实际要求做好经费预算,提高工作计划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地方高校要重视责任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将预算管理工作与绩效评价考核工作结合,根据预算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完善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将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相结合,提高绩效考核体系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同时,地方高校要重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手段之间的结合,重视绩效考核指标和财务指标的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将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之中,提高各个部门执行预算管理制度的责任心和意识,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进而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重视预算分类管理,完善预算监控机制

地方高校要重视预算分类管理工作,可以实施多样化控制,根据预算管理内容选择科学的分类管理方法,并对学校的教育经费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提高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优化配置经费资源。同时,地方高校要了解各项资产的性质和特点,对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明确高校经济活动的开支范围和比例,明确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金以便保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其次,高校要严格会计核算管理,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和监督。高校可以对财务预算工作分别立账,充分发挥监督和管理职能,变核算型财务为管理型财务。同时,高校要积极构建财务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对财务预算内容和执行情况进行静态记录和动态跟踪,并及时将获得的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情况内容更新到信息管理平台之中,以便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同时,地方高校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如果出现超预算开支或者不按预算计划开展经济活动时,应该及时禁止。地方高校也要重视预算计划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并按照计划调整规定和制度对预算计划进行调整,提高预算计划的可行性。

(三)建立健全预算评价和考评体系,优化绩效考核指标

财务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需要有健全的预算评价和考评体系作为保障,因此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预算评价和考评体系,提高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地方高校可以将绩效考评指标分为业务性指标和财务考评指标,以便对业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同时,预算评价和考评体系需要充分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并根据财务管理的要求来评价预算考核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地方高校可以将预算评价指标分为不同等级的指标,可以设置一级考核指标和二级考核指标,详细列示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进而为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和公开性提供必要的条件。其次,地方高校要重视学科发展,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与科学教育工作相结合。高校采取在制定预算考评体系之前,可以定期对考核评价对象进行了解,明确考核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绩效考评指标,并在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动态调整考核计划。地方高校要从学科和专业建设监督开展学习内涵式建设,重视投入和产出比例,重视中长期和短期预算管理目标的要求,分期分阶段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黄敏新.完善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5(14):57-57.

[2]何兴月,赵春峰.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会计师,2015,No.214(7):30-31.

财务预算可视化篇6

关键词:预算管理;财务;计划;体系

企业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它是一种公司整体规划和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案,围绕企业目标对一定时期内的企业的投资、融资及经营活动进行预算的计划安排;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

一、概述

谈到财务预算管理,人们肯定会问财务预算管理是干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做财务预算管理。强化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达到增收节支目的,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可见,财务预算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因此,财务预算又被称为“企业总预算”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财务预算管理主要的作用有四方面。第一,它具有控制的作用。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实施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使企业的规划功能、控制沟通功能 协调功能以及业绩评价功能等充分发挥出来,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它具有激励员工,调动他们积极性的作用。第三,有利于对企业的各个经营单位进行工作绩效的评价。第四,它能推动企业的管理制度化。在企业中推行财务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经济责任制。为了实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以及财务等环节进行统筹的安排,以货币和其他的数量形式来反映的,对企业未来时间内所有经营活动的行动计划以及相应措施进行的数量说明。

三、企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观念陈旧,预算管理体系不完整。

一些企业并没把预算管理作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工具,而是作为调节管理者意向的手段,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为了争取到对本集体有利的预算指标,有的故意做宽松的预算,目的是容易完成进而取得相应的奖赏;有的故意将预算做得很高,目的取得某种资格。所以说这种缺少道德意识的人做出的预算,预算指标很难获得真正的客观公正。

(二)重视短期活动,轻视长期发展;

有部分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只重视了短期的活动,却忽视了长期的发展目标,使各期编制的财务预算衔接性差,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根本不相适应。所以调控目标短期化,是一种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经济效益,轻资源深层次开发的粗放行为。因此,这种去争做“短跑冠军”,不愿做“长跑健将”,这种行为极大损害企业的科学发展方式。

(三)只是重视相关部门,却轻视了整体运作

正如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一样,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也由财务单一型转变为多部门复合型。现实中许多企业的预算管理效果并不理想,经济行为中的非增值因素大量存在,部门协调、 整合能力差,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并未起到提高效率、渗透企业战略目标的作用,许多企业预算目标过多强调单一化的定量目标,各个业务部分到的多是完成多少利润任务或费用指标等等,而企业战略目标却是多层次、 多角度的,因此以任何一个惟一的数量指标作预算目标,都将导致预算目标导向存在局限性。

(四)预算考核与预算执行不相配

部分企业在预算指标分配时,对于预算执行的结果考核没相应的措施,考核指标不公示,也不具体,奖惩也不能很好的落实,预算的执行与考核严重的脱节,不相配。预算考核不严谨,有名无实,让预算失去了应有的诚信,考核结果过多的强调客观的因素影响,常常参进了个人情感因素去评价或下指标,使考核存在不公平,影响了预算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与意义。

四、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建议

鉴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财务预算管理应该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是所有制度的制定者、管理者和实施者,财务预算管理也不例外。工作人员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主体,对预算工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强化民主管理,提高各单位、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主动性,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让民主管理从口号变成 实际行动。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新理念,调动全员预算的积极性首先,预算管理不可能由财务部门单独来完成,它需要整个单位 的协调配合。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关系着很多人的切身利益,这就决定了企业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该对人更加尊重,努力地发挥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企业的各级员工都能够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

2.加强信息化管理,健全预算管理网络建立内部信息一体化。通过内部信息的共享、交换和无缝链接,清除财务与业务、财务与实物、财务与管理决策者之间的信息孤岛,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协助管理者进行各项计划的监控、预算和成本的管理控制等,以利于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和发展策略。建立集团上下一体化。通过集团财务网络的搭建,上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下级单位的财务动向,基层单位也不需要天天忙于向不同的上级部门报送不同的数据,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通过网络即可实施管理和控制,减少控制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促进财务工作规范化和高效化。构建内外信息一体化,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财务预算可视化篇7

过去十几年间,快销企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相比传统的销售模式,快销企业具有可复制性强、网络扩张快、规模优势显著等诸多优点,但由于快销企业覆盖的地域范围广、公司数量众多、管理控制点多等特点,快销企业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成为困扰许多快销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总结快销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很有必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及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原则及管理策略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快销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关系着快销企业的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过程,对快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财务管理发展至今已成为集企业财务预测、计划、决策、分析、控制于一身的一种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还有助于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决策,实现资金的正常流通和保增值,从而保证零售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当前经济环境多变,在快销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着指导作用,所以要充分重视快销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重要性。快销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以科学化来调整预算管理的方案,才能使之与市场发展相契合,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及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分析

快销企业在当前我国的全面改革深化背景下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就要充分保证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有着诸多特征体现,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的综合性特征以及限制性特征。从预算管理的综合性特征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的内容层面、预算管理实施中涉及到企业目标实现业务事项方面,要能够以通过货币形式对预算管理加以反映。快销企业预算管理目标实现就要根据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完善,是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中。从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限制性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每个预算管理环节的程序都有着限制性特征体现,在过程上是有着严格的规范的。而从实际实施的情况来看也要严格遵照预算指标加以控制核算的。在整个预算过程都是和企业的实际发展目标和战略进行结合的。在限制性的特征方面就彰显着快销企业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二)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从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体现在多个层面,例如在财务预算管理的体系上没有得到完善体现,在快销企业在财务预算中,主管部门要有效确立,在整个预算管理的系统方面要得到有效完善,但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方面还没有得到改善。再者,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界限没有得以明确化。在管理水平因素影响下,各快销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以至对财务预算管理界限多种多样。有的快销企业认为在预算管理中只要能够实施科学化的规划就可以,还有的快销企业认为预算管理知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和领导人无关。由于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存在,所以整体预算管理效率上就不是很高。快销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还比较缺乏,领导层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比较缺少战略性的管理思想。在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还比较缺少,对预算管理的全面认识不足,一些错误的思想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快销企业领导层的作用对财务预算管理方面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认为只要财务部门管理好就行,在战略性发展思想的树立还没有充分体现。另外,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监督激励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善化。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监督激励机制的加入,这样才能使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以正常的发挥。但在实际的工作中,预算管理的监督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善,这样就使得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有的监督激励机制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要能充分的重视,并对问题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遵循的原则及管理优化策略

(一)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遵循的原则分析

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得到真正有效的发挥。预算管理中要将统一组织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得到充分重视,相关部门要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组织规划,还要在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进行分级管理,每个环节的管理都要能够严把关口。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还要充分重视系统化以及全面性的原则。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将预算管理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并将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预算管理的效率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再有就是要将科学合理以及稳步发展的原则得到充分保证。只有在这些管理原则上重视起来,才能有助于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优化策略探究

对快销企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要从多方面充分考虑,在措施的运用上也要能够体现出全面性特征。首先快销企业的领导层对预算管理工作要充分重视,并要不断的加强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学习,带动整个企业的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重视起来。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如此,快销企业领导层作为决策者的作用要能在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以及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得到充分体现。预算管理的发展目标要能结合实际明确化进行。快销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确立是保障管理得以开展的基础,预算管理目标的确立要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紧密结合。要注重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长期目标和短期发展目标的有效结合,并要能够和市场的发展环境得到有效结合。要想将快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能够充分重视市场导向的发展战略,在这一基础上对预算管理的目标加以制定,分阶段的进行突破,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预算管理的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要能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层面进行构建。这就需要构建系统化的预算管理平台,并要能够在这一管理平台的应用上,将快销企业的目标进行逐步的分解,进行将责任主体以及责任边界明确化。从预算假设以及编制等方面的工作细化实施,将预算管理的资源结合实际进行优化发展[5]。还要能够在预算的控制层面以及在信息的反馈等方面得到充分加强,并要能够对经营活动得到科学性的调整。在全面预算的内容层面,要注重资本性支出以及费用预算等方面的管理。对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水平提升,要注重全员的参与,以及在管理制度上完善建立。只有将企业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工作中来,才能将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快销企业的发展中要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融入,将人员的主动性发挥充分重视。这就需要将激励机制加以科学性实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之能够更好的参与到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中来看,为企业的财务预算发展出谋献策。除此之外,就要能够在管理制度层面进行有效完善,并要能够将管理制度的内容进行优化实施,从制度层面来规制预算管理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实施要和快销企业的实际发展紧密结合,并能够充分重视策略的实施。在当前的市场改革背景下,快销企业要想占据优势发展地位,就要能够充分的将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得到有效完善,在管理的水平上进行提升,这样才能保证快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次主要就快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以及优化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希望能够对快销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朝阳.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创新方法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02)

[2]颜睿滢,郭长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2015(11)

[3]闫俊兰.财务预算管理潜存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

[4]蒋智霞.刍议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

[5]张瑾.基于审计视角的国企财务预算管理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

财务预算可视化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改革

一、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高校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出现了新的形势。一是学校规模急剧扩大。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合并办学、独立学院的出现以及办学层次的增多,高校从师生人数到学校组织结构都发生着巨变,财务业务的复杂性和发生数额均发生了以前难以想象的变化。二是高校本身财务体制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三是高校承载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变化,扩大了服务范围,使一直被视为单纯的政府公共部门的高校成为承载公共受托责任和经济责任的混合体。四是为了加强重点大学的教育服务能力,政府加大了对高校的财政支持,使这些学校办学经费日益增多。

2.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如资金的合理筹集、资金的安全和效益、清偿高校的贷款、落实政府采购、实施国库支付制度的推行、信息技术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深入的运用、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等问题,均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校财务人员编制的限制,使得财务工作从规模扩展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在财务人员人数既定的情况下,要完成规模更大、业务更复杂、信息质量要求更高、服务要求更高的财务管理任务,这就要求高校的发展战略必须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优化结构、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困境

1.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执行弹性较大。通过近年来的不断规范,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已经成为财务管理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提高了教育资金使用的效率。但目前财务预算的编制,还主要停留在法规要求或管理要求的层面上,其理念并没有深入到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各个机构中。缺乏预算管理理念,成为目前高校预算管理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故预算常会失控:实际工作中,部门预算和校级层面预算、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相互脱节;重视预算内资金、轻预算外管理,预算项目没有尽可能细化,预算支出没有科学的定额和标准等。尤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进行很好地规划和动员,导致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仓促,预算内容不全面。学校层面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编制了全年的支出预算,但学校所属下级部门不认真对待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编制任务,不根据全年的实际需要情况,照搬上年度的预算编制内容,导致预算无法达到进行成本控制的目的,甚至根本无法执行。如到了年底或年中就出现支出预算已经用完,只能再打报告追加本年度的支出预算;有的部门到了年底实际支出大大少于支出预算,导致部门领导乱用经费,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这些都会使得预算的实际执行缺乏可操作性,使得预算只是一种摆设,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无控制,最终导致高校的领导者对全年的工作计划完成和资金使用情况不能做到心中有数,资金使用超支,使一些主要工作因缺乏资金而不能按期完成,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果。

2.资产管理过程不严谨。资产是一个单位完成任务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无需成本考核,这很容易使高校忽视对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在财产管理方面,高校的固定资产账与各部门及校产管理部门很难进行账账、账实核对。另外在购置办公设备方面,有的部门存在只根据自己本部门的工作需要,自行申请购置有关的办公设备、仪器设备等同定资产,没有根据校产管理部门事前的统筹兼顾、统一调配,只是事后登记。使得校产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这样难免会出现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造成重复购置,最后导致办公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财务活动的空间不断拓展。财务活动内容不断丰富。高校要强化财务管理,就必须得到领导重视,但有的高校领导对财务工作存在狭隘认识,认为财务部门工作只是记账、报账,忽视了财务管理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控制和监督作用。造成在人事安排上将一些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员安排在高校财务管理领导的岗位上,而专业的财务人员往往只是高校的记账员、出纳员,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

4.财务管理观念淡薄。高校中普遍存在教职工对财务工作漠不关心,只有财务人员孤军奋战的现象。在财务收支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财务部门在要求各系、部催收学生欠费时,得不到各系、部有关人员的配合,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导致催缴欠费工作开展的困难;第二,涉及日常经费开支时,部分教职员工支出随意,遇到财务部门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时,则动辄向领导告状,致使财务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的核算及控制。

5.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没有这一制度作为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就无法开展。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应当遵守国家财经制度,一些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使有些财务工作无章可循;一些财务制度过于宏观和抽象,不够具体,财务解释也跟不上要求,无法指导实际工作。

三、高校财务管理困境的成因分析

1.预算管理约束的力度不够。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形成了对预算管理的诸多错误认识:学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即按上级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就算完成预算工作。预算编制、执行两张皮,执行过程中因新情况不断出现,造成实际执行与原来预算不符,其执行和控制阶段未能真正发挥作用。高校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考评都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完成。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没有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没有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预算的执行必然会出问题。高校中沿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目标脱离实际;预算支出监管不力;预算编制和批复未到项目,造成预算下达晚,执行慢,大量专项资金集中在第四季度支付;预算编制粗,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部门和项目,这就从客观上给财务监督造成障碍。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由于预算目标不科学,导致预算管理形同虚设: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造成各业务部门忙于追加,争夺资金:财务部门忙于搞平衡,资金一拨了事,无力跟踪检查,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部门之间矛盾加剧。

2.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有些高校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财务管理部门参与程度不高,学校签署的经济活动方面的协议、合同和其它文件,很少征求财务管理部门的意见。有些高校对校办产业、总务后勤及基建等二级财务部门业务监督管理弱化,且各自为政,给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设置了人为的

障碍。

3.领导经济决策缺乏科学性。由于高校经济管理改革进展较快,经济决策机制尚不完善,财经法规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资金安排上,决策缺乏科学性:未能从学校的全局和发展战略出发,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未能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安排资金,使资金使用结构达到最优状态;经济决策中的各种信息资料往往带有各部门主观成分:对决策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决策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轻视资金利用的经济效益,致使决策失误,造成某种程度的资金浪费。

四、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破解路径

1.加强科学预算,实现真正的预算管理。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预算管理,是为了最大可能地节约资金,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以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普及预算管理的基本知识,重新定义高校预算的概念及内涵,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把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完全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学校预算一旦核定,必须自求平衡,不允许搞赤字预算。拨款不足的矛盾必须通过自筹资金予以弥补,形成除政府拨款外,还必须依靠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的新格局。

2.强化高校的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高校实施有效地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定额标准: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水电费、通讯费等单项或综合定额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设立事后监督制度,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使压力和动力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按会计法和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规定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模式:高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学校法人代表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总负责人;明确学校财务处是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学校各项财务工作,学校二级财务部门核算的全部收入、支出必须纳入校级综合财务计划;各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各级财务人员都要为本岗位的经济行为负相应的责任。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哪个层次上出现问题,其上一级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提高高校会计及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对实施管理的人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制度、政策的实施不走样。随着大专院校后勤制度的改革以及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应加强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财务人员从主管会计到会计、出纳全部竞争上岗。根据财务工作和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制定财务人员的工作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考核实施细则,对每个人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进行考核。通过整改,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强化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5.切实加强财务分析能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会得到加强,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为此,需要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系统,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建军,高校财务管理的形势、问题与建议[J].教育财务研究,2005(6)。

财务预算可视化篇9

1.1 优化高校资源配置

高校管理可以整合多种不同的高校资源,优化高校资源结构,提高高校经营效益。高校财务预算能够使高校资源达到最大的利用率,合理整合资源。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所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对推动高校未来快速发展、促进高校转型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高校财务预算是对高校未来发展的财务管理,可以根据财务预算合理规划高校发展计划。

1.2 调动全员参与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不仅仅是高校财务部门的职责。财务预算工作涉及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与高校的所有员工息息相关,如果将高校财务预算纳入高校财务部门管理是错误的,会影响财务预算工作的正常运行。高校财务预算可以依据高校员工实际情况量身制定各种指标,调动高校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高效员工的参与度,共同促进预算管理发展。

1.3 考核高校部门业绩

高校的员工考核内容依据中包括财务预算。高校各部门可以通过财务预算数据合理安排部门工作,组织安排教学活动,通过成果与预算相比,找出问题所在,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促进高校各部门任务的完成。

1.4 加强高校财务控制

财务预算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控制管理,高校预算执行部门明确目标,制订发展计划,努力达到预算标准。财务预算主体部门,可以依据财务预算对执行部门进行考核,保证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

2 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分析

要对高校财务进行绩效分析,预算主体部门应该建立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分析体系。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分析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根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员工积极性、考核部门业绩、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控制这四方面去考虑建立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分析体系。

高校的财务预算绩效分析系统中主要包括6大类分析指标,分别是资源利用率、战略目标实现率、部门贡献率、全员劳动产酬率、部门投入产出率和财务预算执行率。通过这6大类指标数据可以对高校预算进行合理的绩效分析,促进高校财务预算分析管理系统的发展。下面分别介绍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分析体系的6大类指标:

2.1 资源利用率

高校资源利用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学资源利用率,另一部分是科研资源利用率。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率计算是根据高校建筑占地面积、总体建筑面积、高校师生人数、高校各大设备等数据计算出高校应有的学生数量。然后通过学生人数可以对高校进行预算收入,就可以得出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公式: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率=高校实际预算收入÷高校应有预算收入× 100%;高校科研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只需要高校师生人数和高校各大设备的能力即可,得出的高校科研资源利用率的公式是:高校科研资源利用率=高校决算科研收入÷高校预算科研收入×100%。

2.2 战略目标实现率

高校的重点收入项目实现率和高校重点支出项目实现率组成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率。

重点收入项目实现率=重点收入项目实现额÷重点收入项目预算额×100%;

重点支出项目实现率=重点支出项目支出额÷重点支出项目预算额×100%。

2.3 部门贡献率

高校部门贡献率是指高校各部门实现财务预算收入比率,另外根据部门贡献率还可以计算部门贡献差异率。

高校部门贡献率=部门实际预算收入÷部门预计预算收入× 100%;

高校部门贡献差异率=甲部门贡献率.乙部门贡献率。

2.4 全员劳动产酬率

全员劳动产酬率包括预计劳动生产率、实际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率三个指标。

预计劳动生产率=应有预算收入÷全校平均教职工人数×100%

实际劳动生产率=实际预算收入÷全校平均教职工人数×100%

劳动报酬率=实际人员经费支出÷全校平均教职工人数×100%

2.5 部门投入产出率

部门投入产出率是指按部门人员编制或学生数核定的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完成事业的比率,包括部门预算使用率、部门事业完成率和部门投入产出率三个指标。

部门预算使用率=部门实际使用预算÷部门预算支出×100%

部门事业完成率=完成事业项目数÷核定事业项目数×100%

部门投入产出率=部门事业完成率÷部门预算使用率×100%

2.6 财务预算执行率

财务预算执行率包括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和生均培养成本率。

预算收入执行率=实际预算收入÷预计预算收入×100%

预算支出执行率=实际预算支出÷预计预算支出×100%

生均培养成本率=实际预算支出÷全校平均学生人数×100%

3 高校财务管理绩效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绩效存在的问题

3.1.1 高校领导缺乏对财务预算管理绩效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绩效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领导没有意识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绩效对高校发展的影响,认为预算就是控制高校支出,缺乏合理配置高校资源的意识。有些高校虽然很重视其财务管理,但是忽略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无法对高校各部门经费的使用进行考核,也不能对高校各部门达成预算的结果进行评估,对高校的绩效考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忽视了预算绩效考核的作用。

3.1.2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存在很多漏洞,阻碍了高校的进步和发展。第一,高校财务预算编制不完善,财务部门无法了解高校的经费使用情况,对高校的财务部门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第二,高校预算支出体系不科学。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仅要对预算的收入了如指掌,高校预算的支出也要认真记录在案。建立科学的高校预算支出体系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才能避免遗漏,给财务预算工作造成麻烦。

3.2 有效解决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绩效的措施

3.2.1 树立财务预算管理绩效意识

我国高校管理人员应该重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绩效,通过树立绩效管理意识,促进高校各部门工作,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提升员工的思想意识。

3.2.2 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高校应不断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对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管理,加强对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督促高校各部门在完成预算任务的情况下提高工作绩效。为此,高校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应该规定,制定年度预算总目标,各部门根据高校预算总目标联系具体情况制订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合理使用本部门的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率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促进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

财务预算可视化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

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财务管理制度和模式的改革更是如此。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是保障财政改革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措施,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其财务管理制度和模式有待完善。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事业单位需要扭转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观念,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为了完成国家赋予的职能任务,事业单位除了自己组织部门创收外,中央或地方也必须将通过预算集中的资金再分配给事业单位。因此,各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向财政机关按核定的预算领取经费;另一方面,又要按照规定的预算范围和开支标准,支付各项事业经费。

2.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广播电视在内的事业单位已经逐渐推向市场,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运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应局限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性中,而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合法、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管理资金,开源节流,追求绩效最大化。

3.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应该包括:编制财务预算收支计划、加强资金管理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效率、协调财务关系和参与提高决策水平、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提高财务人员的各种水平。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存问题

1.体制问题。(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办法,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够健全。(2)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管理效益低下。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分的自身体制的原因,无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主要表现在缺乏正确科学的理财意识。还普遍存在依赖旧经济体制的发展、缺乏成本意识、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等问题。

2.预算问题。(1)预算编制不完善、在预算的申报上缺乏科学性。预算是财务工作的关键所在,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应按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预算不准、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全貌和体现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并且在经费申报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的预测,在很多情况下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2)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与决算脱节。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影响,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财政拟定的指标,不能全面考虑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预算管理虽然已经在大多数单位被领导和职工认识、接受,但仍未被足够重视。(3)部分收支没有纳入预算管理。在实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有些单位将部分创收收入截留,不在法定账户记录反映,而是转入其它各种名目的账户中;有的收入虽纳入了单位账户,却又在往来款科目进行收支核算,没有在部门预算指标中全面反映单位当年的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这样,就不同程度地阻碍了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体制的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

3.固定资产问题。(1)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财产管理权责不清。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其管理的力度相对薄弱,重视钱而忽视物和重视资产的使用而忽视资产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缺乏统一、规范的资产报废、调拨、转让等处置制度,致使出现资产盘盈、盘亏及调拨的随意性,资产不能物尽其用。同时,一些事业单位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多年不进行实物盘点,财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使用中财产丢失、损坏甚至自盗、被盗现象屡见不鲜;财产管理权责不清,部门之间调用资产不办理转移手续,财产报废不办理相关手续。(2)资产管理职责不清,国有资产使用率低下。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而不论自身的资产剩余。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管对资产的使用而忽视管理。因而,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形成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财务账上资产存量状况,财务人员对资产使用情况也不甚了解,再加上资产的购建、使用、占用、处置权均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配置资产基本没有可能,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也难以调配,使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

三、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1.调整并创新财务管理。(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适应新形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不能再停留在过去单单是事后反映的账务核算上,而要在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监督和决策功能,要重视财务管理,树立市场观念和以财务管理带动其他管理的观念,单位领导要加强财经法律、法规的学习,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2)创新财务管理控制实施方式。创新财务管理控制方式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和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的双重财务控制防线。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单位的领导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运行环节,覆盖单位所有的部门、岗位和职工。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措施;既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也有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细化收支办理程序和会计核算程序,并认真落实执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按照符合财经法规、切合单位实际且便于组织实施的原则,制定书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公之于众,纳入单位的综合管理体系之中。其次要定期根据法规变化、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避免沉稳制度不符合实际、不变执行,从而有损制度并支持财务人员严格管理,使财务制度真正落实到日常财务工作之中,而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

2.在财务预算上加以完善,强化预算管理力度。(1)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预算编制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部门的年初财务预算,组织有关部门年初提出初步预算,财务部门广泛收集资料,审核汇总,拿出预算方案,详细论证,充分研究,然后提交领导集体讨论审查通过后,上报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强化预算的约束力,采购行为符合政府采购目的,严格按《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规执行;各项开支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杜绝挤占挪用现象。加大对预算的监督、考评和决算验收工作,加强对预算结余资金的管理。(2)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加强部门预算管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如实行“公用经费月预算制度”,加强可行性控制。把年度预算控制转为月度预算控制,在制定每年度预算控制数的基础上,对支出分为可压缩不可压缩两部分进行控制,每月预算支出报领导批准,实现定额控制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在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上,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3)合理调度资金。合理调度资金,确保重点业务工作的经费需求预算资金总是难以按时、全部的满足单位各方面的资金需求,经费保障必须有所侧重。工资由财政直接发放后,维持机关正常运转、保证单位主要业务就是保障的重点,应强化资金调度管理予以保障。

3.合理固定资产的范围,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1)重新界定固定资产的范围。在对于固定资产的具体管理上,一方面,明确专门财务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理清资产的来龙去脉,对资产实行跟踪管理,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移交、转让、清理头绪要清楚,资产报废报损的,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及时进行销账或调账处理,杜绝假报废、报损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坚持定期组织财产清理,认真开展盘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强化相关的财务控制制度。无论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员还是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负责人都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要从意识上树立高度的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严格按照固定资产使用、维护的相关管理制度确实地维护和发展好固定资产的管理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账簿设置规范、会计核算准确、账目完整等,争取做好每一个细节上的工作。(3)建立固定资产的系统化管理方式。规范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是将固定资产划分到各个程序中,规范其操作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争取将信息化的手段运用到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增强科技管理含量,增强成本意识,创造条件,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以提高工作的质量。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它要求单位内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工作,密切配合,积极寻找新的系统化方法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安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完善直接影响到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才显得如此重要。针对我国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环节上的薄弱,各自击破。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应以收支为前提进行管理,缩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范围,限制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严格财政拨款管理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加强对领导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意识提高和财务管理职能培训,从而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金明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3):35~36

[2]党淑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前急需解决几个问题[N].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2-8(B1)

[3]桑琳.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8(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