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十篇

时间:2023-08-01 17:41:43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篇1

区块链,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主要让参与系统中的任意多个节点,通过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的系统全部信息交流数据,并且生成数据指纹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链接下一个数据库块。

区块链是一种类似于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这样的技术解决方案统称,并不是某种特定技术,能够通过很多编程语言和架构来实现区块链技术。实现区块链的方式种类也有很多,目前常见的包括POW(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POS(ProofofStake,权益证明),DPOS(DelegateProofofStake,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等。

区块链的概念首次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中提出,可以把比特币看成区块链的首个在金融支付领域中的应用。

二、区块链的特征及其意义

根据区块链定义,可以总结区块链有如下这四个特征:去中心化、去信任、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

去中心化:整个网络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机构,任意节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且任意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会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去信任:参与整个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无须互相信任的,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内容也是公开的。

集体维护: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的,而这些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

可靠数据库:整个系统将通过分数据库的形式,让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

(一)为系统数据提供可靠架构

在区块链的结构中没有中心化组织的架构,每个节点都仅仅是系统的一部分,且每个节点的权利相等,网络黑客摧毁或篡改部分节点的信息,对整体系统及数据没有影响,而且节点越多越安全。

(二)为资产交换提供智能载体

区块链具有可编程性的特性,并辅以一系列的辅助方法,可以确保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的交易安全可信。例如,工作量证明机制,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需要拥有超过全网51%的算力;智能合约机制,以程序代替合同,约定条件一旦达成,网络自动执行合约;互联网透明机制,账号全网公开而户名隐匿,且交易不可逆转;互联网共识机制,通过各节点共识确保交易的正确性等。

(三)为互联网金融建立信任关系

区块链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不需要互信的前提下,交易各方通过纯数学的方式建立信任关系,且信任关系建立的成本极低,并使弱信任关系通过算法建立强信任连接,从而促成价值交换的活动,甚至是金融交换活动。

(四)是一体化金融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很广,通过公共账本可以实现包括客户身份识别、资产登记、资产交易、支付结算等应用,通过大数据系统可以记录、传递、存储、分析及应用各类数据信息,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链接。

三、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可能的应用方式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技术,也是一种基于多笔不同资产上附着的现金流进行管理的资产管理手段。与贷款、债券、股权等传统金融产品相比,资产证券化产品呈现出结构复杂,参与主体多,操作环节多,数据传递链条长,数据及现金流传递分配过程繁复,信用触发性条款设置保障安全性等特异性产品特征。从资产的转售交割、现金流打包-分割-重组-分配到证券登记结算流通,都依赖于中介机构的信用,后期的现金流管理以及相应信用机制的触发也让产品后期管理需要非常多的人工投入。依赖人工处理的交易信息经过多道中介的传递,使得信息出错率高,且效率低下。在一个中介权威机构中,通过中心化的数据传输系统收集并保存各种信息,然后集中向社会公布的传输模式同样使数据传输效率低,成本高。而区块链通过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点对点传输,打破了中心化和中介化的数据传输模式,无疑可以深入应用到资产证券化的不同环节:

(一)金融资产的出售结算

第一个潜在用途就是提高金融债权资产转让效率,解决流动性需求与资产转让时效不匹配的问题。金融资产如贷款的出售是一个非常繁琐、耗时的过程,结算需要长达几周的时间。区块链技术则是解决其中一些核心问题的关键。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绕过中间支付清算系统,实现点对点即时支付,大大缩减支付到账时间,从按日结算,缩短到以分钟为计量单位的结算效率。

(二)现金流管理

资产证券化的现金流管理也是较为复杂的结构。多个资产的现金流分为本金现金流和利息现金流流向特殊目的机构设在监管机构的不同账户,现金流进入账户后根据约定条件投向指定特征的资产,并在约定时间按照约定条件由特殊目的机构控制人支付到对应证券的由证券托管结算机构控制的各证券独立账户,再由托管结算机构支付给不同的投资人。这一过程中,同一个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可能被拆分到不同的证券账户中,不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也可能兑付给同一个证券持有人,也可能某一笔资产的本金现金流和另一笔资产的利息现金流包括它们的利息在经过管理人重组之后,拆分给不同证券的持有人。上述几种情形是最基本的现金流支付情况,涉及信用触发和信用保障条款后,现金流分配将更为复杂。在结构上,不同证券设计了不同的现金流支付频率和信用触发机制,也由不同的内外部信用保障机制,如多余现金流抵扣和外部现金储备账户的回拨、流动性支持等。此外,还有发生违约事件后,大规模的现金流支付分配顺序改变。

因此,在现金流管理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至少能够在以下两个方面对资产证券化产生重要作用:

一是能缩减银行等机构服务成本。上述资产和现金流的管理、划付、分配等业务涉及的系统维护与后台工作,往往由不同机构、机构内不同部门、部门内不同岗位的人工操作,面临长流程、多环节。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为简化并自动化这些手工服务流程提供了可能,如实现自动记账功能以及自动审计功能。德勤审计师目前已经开发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动审计服务平台Rubix,通过与SAP和Oracle等各种财务报告系统对接,实现包括贸易合作关系管理、实时审计功能、土地登记功能等应用。

二是利用智能合约的功能,实现现金流的自动划拨以及资产循环投资购买等后续产品的管理功能,尤其是对信用触发机制条款的调动。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功能,可随意给交易合同添加各种不同的交易条件。通过智能合约,可以给数字货币施加限制条件,为改变目前依赖大量人工完成现金流分配、划拨以及实现各种交易结构设计的信用条件提供了可能。资金的归集和分配将完全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公开透明,效率将显著提高。

(三)改善增信环节转移的高成本

由于通常对应了多笔资产(可能是上千笔),每笔资产对应着不同的外部担保,因此在实践中资产证券化目前没有真正实现担保随同金融债权资产的转让,只是通过法律条款约定了保留完善担保的权利,在真正出现需要履行担保的情况时再转移担保。在当前我国经济环境下,这一条款实际上是由发起银行通过自身信用提供了隐性担保的,但是也对发起银行造成了隐性义务和偿付压力。尤其是保证担保和信用保险的情形下,担保人(或者是贷款承保人)往往是发起银行的合作机构,但不是新的特殊目的机构的合作机构,可以通过履约主体变更进行违约代偿责任履行的抗辩。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点对点的增信保障平台,降低增信转移的成本,以信用保险为例,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建立点对点的互助保险平台,一旦单一主体发生符合特定条件的违约事件,其他参与这一平台的保险参与者将直接缴纳费用给被违约主体。

(四)证券交易与再融资

互联网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制造和传输,但始终不能解决价值转移和信用转移。所谓的价值转移是指,在网络中每个人都能够认可和确认的方式,将某一部分价值精确地从某一个地址转移到另一个地址,而且必须确保当价值转移后,原来的地址减少了被转移的部分,而新的地址增加了所转移的价值(即避免出现“双花”)。信用转移是价值转移的必然结果,表示价值的转移获得所有参与方的认可,且其结果不能受到任何某一方的操纵,取得了系统内的公信力。这一价值可以是货币资产,也可以是有价证券、金融衍生品等实体资产或者虚拟资产。

在目前的互联网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体系,包括许多政府银行提供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支付系统,但本质还是依靠中心化的方案来解决。即通过某个公司或者政府信用作为背书,将所有的价值转移计算放在一个中心服务器(集群)中,尽管所有的计算也是由程序自动完成,但是却必须信任这个中心化的人或者机构。事实上通过中心化的信用背书来解决,也只能将信用局限在一定的机构、地区或者国家的范围之内,所以价值转移的核心问题是跨国信用共识。

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价值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传递,为金融互联网搭建提供了基础,其中证券交易市场是区块链存在发展机遇的领域。传统证券交易中,证券所有人发出交易指令后,指令需要依次经过证券经纪人、资产托管人、中央银行和中央登记机构这四大机构的协调,才能完成交易。这样的模式造就了强势中介,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在同一共识原则区块链技术系统下的证券可以点对点交易,买方和卖方能够通过智能合约直接实现自动配对,并通过分布式的数字化登记系统,自动实现结算和清算。不再需要中央化的登记结算机构,也不再受到交易时间的限制。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在交易上也采用传统证券交易模式,通过区块链进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可使更广泛的参与者在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上自由完成交易,且可实现24小时不中断运作。对于认可这一“区块”价值的机构,可以接受“区块链”代表的证券持有人再融资,不用担心对应证券资产的转移和“双花”,因为每一笔交易都公开透明、可追本溯源。

(五)证券化资产的管理

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人会议举办的程序较债权代表和股东代表复杂,一是涉及的权益结构复杂,二是证券资产类型复杂,某一资产的违约可能需要涉及不同投资人会议提出表决意见,成本过高。这就涉及通过资产管理人执行投票,由于涉及可能的利益冲突,需要对管理人资格谨慎地约束和条件授权。投票流程是资产管理人向人发出投票指令,指令随后被传递给投票分配者,再由投票分配者将指令传递给托管人,托管人请求公证人根据对管理人的授权对投票指令进行公证,然后向登记方申请并完成登记,最后投票信息汇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非标准化的流程,投票信息存在被不正确传递或丢失的风险。

而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投票可以透明简化,直接公开在区块链技术搭建的投票应用系统里,结果供委托人查询。

此外,另一个证券化资产管理方向――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获取和管理,在未来可能通过区块链技术搭载的物联网设备实现也许是一个更为长远的设想。根据IBM的设想,区块链技术搭载的物联网管理体系下每个设备都得能自我管理,设备彼此相连,形成分布式云网络,只要设备还存在,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就可以大幅延长,运行维护成本显著降低。而基于信息管理系统下发生的物流及现金流可以成为高度分散性资产现金流的证明,从而为证券化交易创造信用依据,不再依赖商业信用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巴克莱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摩根大通在内的9家全球顶级银行已加入一个由金融技术公司R3领导的组织,着手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而纳斯达克在2015年12月30日完成了基于区块链平台的首个证券交易,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去中心化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区块链技术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大规模广泛开展实际应用。

(一)高耗能问题

数字货币经济学中也存在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时达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安全”这三个要求。区块链是否在节约中心化成本问题的同时又过度使用了电子能耗成本呢?技术的应用要考虑其系统的整体性。

(二)数据库存储空间问题

区块链数据库记录了从创建开始发生的每一笔交易,因此每一个想参与进来的节点都必须下载存储并实时更新一份从创世块开始延续至今的数据包。如果每一个节点的数据都完全同步,那区块链数据的存储空间容量要求就可能成为一个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处理大规模交易的抗压能力问题

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还没有真正处理过全世界所有人都共同参与进来的大规模交易,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总数规模仍然很小。一旦将区块链技术推广到大规模交易环境下,区块链记录数据的抗压能力就无法得到保证。

(四)安全性问题

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是基于非对称密码学的原理,但随着数学研究和量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非对称加密的算法能否被破解呢?也许在未来,基于数学原理基础上的算法安全性会变得越来越脆弱,那时的区块链技术就失去了信任这一最根本的基石。对于这个问题,市场中目前正在整合更强的加密原理。

随着区块链技术优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资源正在源源不断地被投入到相关技术的研究中,相信区块链技术的上述缺陷得到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篇2

进入2016年,当P2P网络借贷已冰冷到极点的时候,一种新兴的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发展势头迅猛,正成为投资的风口,今年区块链创业项目获得的融资额已经超过14亿美元。业界分析,全球2015年区块链领域投融资总额约为4.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51%。2016年仅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投资额就将高达10亿美元。

区块链被称为继互联网和大数据之后的颠覆性技术,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关键底层基础设施,成为解决金融创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技术和工具。目前国内外许多资本、企业、政府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方便快捷、高安全性、记账速度快、成本较低、互相监察验证和资料公开透明等优点,并表示在金融领域之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或将更为广泛。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副总裁兼院士级分析师雷・瓦尔德兹(Ray Valdes)表示,除金融业外,制造业和供应链管理行业将为区块链带来万亿美元级别的潜在市场。

然而,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更多的疑问却是:到底什么是区块链?如今的区块链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未来怎么有效推进区块链?

区块链究竟是什么?

区块链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通俗一点说,区块链技术就指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所有的系统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你可以把数据库看成是就是一个大账本。

瓦尔德兹介绍称,区块链的核心理念就是在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非信任的环境下增加信任,建立起资产或价值在整个网络体系内的传播,且这些资产或价值的转移或传递可以以一种编程的方式进行。这种技术能够带来一种永久的不可撤销的记录,形成一种信用体系。

区块链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比如支付行为,在过去任何一种转账,必须要有银行或者支付宝这样的机构存在。但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比特币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双方可以互信的转账行为,这是区块链的重大突破。

安信证券在《区块链:互联网的诗和远方》报告中指出,从比特币中涅而生的创新技术,正在颠覆金融行业和社会的变迁。

“区块链备受热捧的原因包括技术逐渐从白皮书走向落地;金融业亟须区块链对其底层系统进行重构;领头企业组成联盟打造区块链标准,加速技术推广;区块链技术持续演进,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安信证券在报告中如是说。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等特性使其成为金融行业热捧的对象。与此同时,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到底有没有商业化的应用场景,在哪些领域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也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

安信证券在报告中认为,区块链的应用场景经历了从区块链1.0到3.0的阶段:区块链1.0实现了货币和支付体系的改造。区块链最为成熟的应用就是支付,尤其在跨境支付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区块链技术将是跨境支付的最佳实践方案,能够让交易过程变得扁平化、清算变得更为便捷,同时跨境支付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更为宏伟的远景是改造国家货币体系。

区块链2.0实现了金融的改造。如果说区块链1.0是去中心化的“支付宝”,那区块链2.0则试图实现去中心化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去中心化的“支付宝”。区块链技术可以促进个人/公司实现便捷和低廉的资产交易。

区块链3.0的愿景将是改变一切,通过建立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COs),实现对去中心化体系的重构和颠覆。区块链3.0技术属于Meta Technology范畴,从底层协议入手,全方位改造整个互联网的中心化网络结构,基于全新的去中心化架构(DCOs――去中心化协作组织)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安信证券报告中称,现阶段最有希望落地的区块链应用领域是云计算、物联网。

机构和资本纷纷抢占先机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技术应用,均涉及标准、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和发展环境等领域的“占位”问题,构建先入为主的优势。

目前包括各国央行在内的国内外银行机构,正在探索这一未来金融底层技术,包括推出数字货币。世界经济论坛在银行业基础设施的最新报告中称,90多家央行正在讨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预计2017年世界上80%的商业银行都会围绕区块链技术发起研发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区块链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正在被发现。一是证券、银行、股票等金融业。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将是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关键底层基础设施。以证券市场为例,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这四大机构的协调才能完成,效率低、成本高,且这一模式容易造就强势中介,而区块链系统可独立地完成“一条龙”式服务。

西班牙最大银行桑坦德的报告显示,如果2020年左右全世界银行内部都使用区块链技术,每年可节约近200亿美元成本。

二是需要信用证明的社会服务领域。未来,它能为各类社会活动提供登记服务,包括出生证明、所有权证明、结婚证、学历证明、保险权益证明、医疗程序和投票等。从本质上来说,但凡可以用代码表达的交易都可以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登记。

瓦尔德兹也表示,除了金融业之外,其他一些行业也开展了区块链应用的尝试。比如钻石行业使用的一种Everledger的记账系统,能够显示每颗钻石是否是正品,以及当前卖主是否是合法持有者等信息。洪都拉斯建立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土地登记制度,一旦登记了房屋产权,除非做授权更改,否则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直接更改。此外一些投票机构也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比现有级别更高的信任体系,用于总统选举等关键投票的记录和统计。

此外,高盛认为,区块链技术将在共享经济、电力、房地产产权保险、股票交易和防止洗钱这五个场景中率先得到应用。瑞银中国负责人钱于君认为,数据安全、反洗钱等是传统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在区块链框架下,这些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用区块链技术及其数字货币进行实验,积极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南非央行行长首次表示,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持开放态度,南非储备银行正在探索区块链技术,并希望从中发现创新技术。

俄罗斯最大金融机构之一Sberbank(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在考虑加入俄罗斯国内的银行联盟,参与区块链技术研究。日本央行行长提出,金融服务的模式会随着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发展而演变。日本央行已经成立致力于研究互联网金融技术的互联网金融中心。

荷兰央行正在筹备一项大型实验项目,以探索金融市场是否可以完全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以区块链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在英国和新加坡已被列入政府工作计划。美国国土安全部对6家致力于政府区块链应用开发的公司给予补贴,让企业研究政府的数据分析、连接设备和区块链。

欧洲大型金融机构创设R3组织,正在加紧研究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德勤已经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企业审计。纳斯达克、纽交所、伦敦交易所等国际著名金融机构正投入巨大资源开发,比如纳斯达克市场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证券。同时,高盛、瑞士银行、花旗银行等都开始了相关金融创新应用研究。

瑞士联合银行(UBS)正引导世界四个最大银行开发一套金融系统,让金融市场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高效的支付和结算。UBS开发了一种新型数字货币USC,并且与央行发行的主要货币有同等价值,比如欧元或美元,而不同于比特币等去中心化数字货币。

纽约梅隆银行、德意志银行、桑坦德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希望在2018年前推出一个商业级的区块链系统――结算币解决方案,可以让金融机构在支付证券时,使用可以直接在央行进行兑换的数字货币,节省业务时间,削减交易后结算和清算成本。同时,这四家银行也是R3区块链联盟的成员,相信在R3的带领下区块链采用规模会越来越大。

企业界也在从应用端展开对区块链的研究。IBM为了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开发一个内部纠纷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致力于改变内部现有的交易过程追溯系统,详细地追踪产品从物料到出厂的完整过程,以消除系统不足造成的财务纠纷,从而释放相关资金,预计最早9月实施。

万向集团的主营业务分布在三大领域:制造业,农业和金融。作为持牌金融机构,自2012年投资通联数据起,万向控股开始了新的金融领域布局。从关注比特币开始,万向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区块链技术。短短1年间,成立了实验室和分布式资本,举办了首届峰会,上线了万云平台。截至2016年8月21日,已在全球投资29家区块链技术相关初创公司,共2500万美元。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5月25日,“平安宣布加入全球区块链联盟R3,为首个来自中国的成员”。乐视金融区块链的应用实施方案正在积极推进,已经有初步落地的项目,像NBi路由跟踪节点1.0客户化开发与部署、NBi/MMB数字资产钱包、文化金融众筹区块链应用开发、搭建乐视金融区块链开放平台、乐视金融区块链交易平台1.0等。其中,乐视金融区块链交易平台1.0将重构交易模式,改良Ripple/Circle模式实现跨界跨境汇兑,降低外汇占款,基于分布式总账实现生态内虚拟结算服务,提高资金效率。

区块链在各国所处的地位

区块链目前已演化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类似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另一个是比特币背后的机制,即以区块链为其底层协议。从应用上来看,目前区块链最成熟的应用是在比特币交易领域。比特币在过去4年多中,价格上涨了400多倍。比特币现在已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它在支付上基本是成功的,但能不能作为未来的货币是有争议的。

德国:世界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

2013年8月,德国宣布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并已纳入国家监管体系。德国是世界上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

日本:定义比特币为资产

2014年6月,日本执政党自民党表示,决定暂时不监管比特币。2015年8月,Mt.Gox首席执行官被捕,日本政府考虑比特币监管事宜。2016年5月,日本首次批准数字货币监管法案,并定义为财产。

加拿大: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

2013年12月,世界上首个比特币ATM机在温哥华投入使用。很多美国本土的比特币创业者,由于美国国内不同州的法律监管问题,选择搬迁到加拿大创业。

泰国:首个封杀比特币的国家

在泰国外汇管理和政策部看来,以下活动均视为违法:买卖比特币、用比特币买卖任何商品或服务、与泰国境外的任何人存在比特币的往来。

中国:不具有货币属性,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

2013年12月5日,中国央行等五部委《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同时禁止金融机构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此通知一经,比特币价格应声下跌,跌幅近50%。

俄罗斯对比特币持强硬态度,韩国拒绝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荷兰警告比特币风险。如今中国、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原本不看好比特币的国家,因为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慢慢改观。

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其特点是分布式簿记、不基于账户,而且无法篡改。如果数字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区块链技术,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占用资源还是太多,不管是计算资源还是存储资源,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未来能不能解决,还要看。

积极理性对待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仍属于“新生事物”,一方面要“布道”普及,形成社会上下,特别是金融全行业的共识,引起各方关注并加大投入固然很重要,另一方面关注行业实际,通过应用发现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取得实质突破更重要。

在8月21日的中国区块链产业大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高卢麟指出,区块链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金融。“今年在华盛顿召开了90个国家的行长会议,很多国家都要在数字货币方面采取行动,区块链技术将占金融体系的核心定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提出‘货币改革的方向就是数字货币’。区块链产业的首要研究方向就是金融政策、嵌入区块链技术。”

乐视金融CEO王永利表示,区块链技术对中国金融行业带来重大“启蒙式”冲击,未来如何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线上的身份验证、交易确认等一系列领域才是重点。我们自己的实验室有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主要用于线上线下的对接,包括脸谱识别、虹膜识别等都界定为线下识别的方法,到了线上之后,再转化成区块链唯一的一个线上身份;二是它可能更多地运用于交易,所以会有商圈币或者模拟币的概念。“当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在跨境频繁的交易和资金清算领域,区块链技术一定会有广泛的运用。”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潜在风险开始暴露,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风险管控越来越受到重视。

李礼辉说:“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的起步阶段,发生一些风险的事件未必是坏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第一,新技术开启新的应用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必须构建预防道德风险的技术防火墙,在不同场景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必须对智能合约、时间戳等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做深入的分析和权威的论证。第二,新技术有新特征,风险的管控要适应新的结构,必须针对新的技术结构研发新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强调,发展区块链技术不能触碰金融底线:第一不能搞资金池,因为解决不了错配的风险;第二,不能做担保,因为区块链金融没有资本金,无法吸收信贷损失;第三,不能搞非法集资;第四,不能涉及洗钱,因为人人都可以做区块链,这方面容易被忽视。

王永利也称,要积极而理性地看待区块链技术,比如作为区块链最早期的运用,比特币在2009年问世以后没有被广泛接受。“我自己认为,它不是法定货币,其是否合法合规还需要打一个问号。未来商圈币的发行不能像比特币那样通过挖矿就能挖出来,一定要有价值对应,且发币规则必须公开透明,受到严格监控,不能被少数人随意调整。如果没有价值支撑,全部是虚拟资产,其实是很危险的。”

区块链技术应用中,要避免“贪大求洋”,特别是在初期,应关注并选择相对独立和小的链条、领域和场景,以便实现“全流程”应用,确保可控和效果。“联盟链”可能成为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对选择,“同业”和“产业链”是基本方向。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篇3

(1)A股:35家公司中13家公司上涨,涨幅前三分别为恺英网络、视觉中国、安妮股份,涨幅分别为+7.21%、+6.20%、+5.75%。深大通和晨鑫科技停牌。

(2)三板:三板区块链行业中无公司上涨。三板区块链行业中有4家公司下跌,下跌公司为淘礼网、赞普科技、映翰通和云宏信息,跌幅分别为-38.13%、-2.16%、-1.30%和-0.34%。

(3)美股:美股区块链行业中有4家公司上涨,涨幅前三名公司为Riot Blockchain、美国全球投资者、江苏长三角精细化工,涨幅分别为+17.96%、+6.28%、+5.41%。美股区块链行业中有8家公司下跌,跌幅前三名公司分别为Social Reality、迅雷和网易,跌幅分别为-14.77%、-10.94%和-8.61%。

(4)港股:港股区块链行业中的两家重点公司分别为区块链集团和美图,市值分别为2.67亿元和363.43亿元。港股区块链行业重点公司中,区块链集团变动幅度为0%,美图涨幅为+1.67%。

行业重点数据点评。1)区块链指数持续波动,今年初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17年上半年区块链指数成交额较为稳定,并在2017年年底出现了第一波大幅回升。2018年初,区块链指数成交额呈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5月18日,区块链成交量达3.46亿股,成交额高达44.24亿元。2)加密货币中,比特币遥遥领先,加密货币市场整体有所回升。比特币以9,250.21亿元的市值稳居榜首,第二名以太坊市值4,534.28亿元,排名第三的是瑞波币,总市值为1,745.38亿元。 行业重要新闻回顾。1)以色列推出区块链证券借贷平台BSL;韩国“新东方”Educo-op涉足区块链携韩顶尖教育机构欲突破万亿市场瓶颈;Node Capital和火币集团联合打造“全球区块链创业加速营”;韩国海关测试区块链清算系统提升进出口业务效率。2)工信部白皮书:中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宁波引进以区块链等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项目;雄安新区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垃圾收集样机器;HTC正在研发区块链手机。

关注建议。我们建议关注区块链技术服务商和部分领域的落地应用较为成熟的公司。当前区块链技术处于1.5阶段,应用开始扩散至金融领域外,2018呈爆发之势,其中技术服务商是该阶段最先受益的,其次为金融、供应链和文娱领域应用场景较为成熟的公司。

(1)三板公司:我们建议关注太一云(430070.OC)和华证联(833166.OC);

(2)港股公司:美图公司(1357.HK)区块链平台将构建链接用户、应用、行业和服务的区块链生态平台。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篇4

[关键词]区块链;比特币;应用

[DOI]10.13939/ki.zgsc.2016.32.088

从达沃斯论坛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听证会到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应用越来越受到科技界以及金融界的关注,然而现在对于其潜在应用的讨论依然并不具体。文章将着重讨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现有开发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1 区块链技术概述

1.1 区块链技术的起源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而比特币最早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于2008年发表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提出概念,该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虽然数字签名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双重支付的问题,但是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中本聪在文中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现金系统在点对点的环境下运行,并防止双重支付问题。该网络通过随机散列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将它们合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

紧接着在2009年,中本聪的理论就被投入了实践,1月9日,代号为1的区块与代号为0的被称为创世区块相连,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1.2 区块链技术的定义

区块链技术是交易各方旨在提高安全、透明度和效率而共享的数据库系统。它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用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而产生的优化的数据库技术。因为在此之前,数据库是被一些大型的组织,比如说金融机构或者是一些类似于SWIFT的国际性组织用来存储中央数据,支持交易以及计算,但是这些机构出于对技术和安全的考虑一般不会分享这些数据,并且会对与这些数据相关的服务收费。而区块链技术恰恰要打破这些传统。

从技术层面上,区块链是将具有跨多个位置或节点复制的数据库副本的数据库拆分成块(每个小块包含如卖方、 买方、 价格、 合同条款和其他相关交易细节),并将这些区块通过将一般交易信息以及各交易对象的数字签名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密,并向全网络广播进行核实,只有全网络的节点计算结果都相同才会证明该节点合法并被加入之前的区块链中,从而也就实现了两个及多个交易商之间的交易。

资料来源:高盛全球投资研究。

1.3 区块链技术的特性

1.3.1 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依赖于加密验证的方式来验证参与交易各方的身份。这将确保“虚假”的交易由于未经交易各方的同意而不能被添加到区块链中。每个新的交易在被添加进区块链之前都必须经过复杂的数学计算,这种被称为“哈希”的计算建立于交易数据的基础之上,而这些交易数据不仅包括新交易的相关信息,还有之前交易的结果,而这一特性保证了之前数据的不可修改性,因为一旦有人妄图修改之前的交易数据,这将会影响当前交易的哈希值而使得它与其他数据副本不匹配。

1.3.2 透明度

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同时在多个节点进行维护和同步。此外,交易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才能被添加到区块链中。这就意味着,这样的设计会使得多个交易方可以访问相同的数据,因此相较于将数据库放置在防火墙之后而不能够被放在组织之外查看的传统系统,可以说大大增强了透明度。

区块链技术本身的透明、安全性以及高效性使得其成为一个用来重塑由于被低效率所阻碍的商业模式的发展并促进能够建立于分布式市场及技术型的商业模式的出现的绝佳选择,它相对于之前的中心化模式占据优势。

1.3.3 高效率

从概念上讲,似乎要维持多个与区块链完全相同的数据副本并不会比维持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库来得高效。然而在现实当中,许多缔约方却已经建立起包含同样的交易信息的重复数据信息。这是因为一旦与同一交易相关的数据发生了矛盾或不匹配,将会导致交易各方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手动核验和修改,这种错误的发生概率并不低而且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而像区块链这样的分布式数据库却有效避免了这种错误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最典型的应用自然是数字货币,其中最成功的是比特币,以及最近突然崛起的以太坊。但其实作为数字货币的底层基础,区块链技术已经引起金融领域的高度重视,包括高盛、摩根大通、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UBS、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纷纷与区块链公司进行合作研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潜力,世界经济论坛更是大胆预测,到2027年世界GDP的10%将被储存在区块链上。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公证防伪、智能合约、物联网、身份验证、预测市场、资产交易、电子商务、社交通讯、文件存储、数据APL、银行结算等方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实例探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潜在发展方向。

2.1 比特币

2.1.1 比特币的定义

比特币是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之上的,它是一个分布式的点对点网络系统。因此,没有“中央”服务器,也没有中央控制点。比特币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之上完成交易,而正如上文提到的每一笔交易的处理都需要向全网广播,并由矿工完成计算、验证以及记录交易,新的比特币便作为激励机制发行给矿工,这也就是所谓的挖矿。理论上比特币网络中的任何参与者都可以成为潜在的矿工,用他们的电脑算力完成验证和记录,但是事实上目前比特币挖矿算力已经超过全球前十计算计算力之和的4倍,可见算力要求之高并不是轻易能实现。

比特币协议包括了内置算法,该算法可以调节网络中的挖矿功能。矿工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比特币网络中成功地记录一个区块交易的难度是在动态调整的,新比特币开采出的每四年,这项协议也会减半开采速率(因此2016年也会是第二次减速),并限制比特币的开采总量为一个固定值:2100万枚。其结果是,在流通中的比特币数量很容易根据预测曲线得出,将会在2140年达到该值。由于比特币的发行率是递减的,从长期来看,比特币是一种通货紧缩的货币。因此,通过超出预期发行率来“印刷”新比特币,造成通货膨胀是不可实现的。

2.1.2 比特币衍生品

(1)比特股。BTS是一种多态数字资产,这意味着它可以演化成多种不同形态的比特资产(Bit Assets)。比特资产的运作方式类似于比特币,但是一些优化和新的规则能够让比特股来支撑其价值。比特股除了拥有比特币的所有特性以外,还提供了一些新的特性使得持有比特股或者由比特股衍生的比特资产超过24小时后可以获取红利,这些红利来自于挖矿奖励和交易费用的一部分,会奖励给每个区块,并且以一种不增加网络负担的方式分发。比特股的开发可以说是比特币的开展,其通过其衍生出的资产可以与黄金、白银、美元以及其他资产先挂勾,然而其存在的价值一直颇受争议,尤其是在比特币市场现在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

(2)莱特币。litecoin是一个类似于比特币的P2P货币,预期产出8400万个LTC,刚好是比特币货币总量的4倍。可以说莱特币似乎扮演着比特币的辅币角色,但由于比特币自身的可分割性,莱特币的存在意义并不明显,不过莱特币在中国市场相当受欢迎。

(3)比特币期货。目前世界多家比特币交易平台都有推出比特币的期货产品。以国内交易所okcoin为例,其旗下一共有两种类型的合同,一种为10%的保证金比例,另一种则是5%的。与传统的期货合约不同的是由于比特币期货是24小时交易的,并没有开盘和收盘,所以自然也没有每日结算制度,okcoin的爆仓制度是在仓位盈亏比达到-90%时强行平仓。

2.1.3 比特币现状

不同国家对于比特币的态度相差巨大。支持的主要有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和芬兰。2013年德国成为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并允许比特币用于缴纳税款。世界首个比特币ATM机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也有比特币提款机。反对的国家主要有巴西、泰国和俄罗斯,泰国更是全面禁止比特币。

中国近年对于比特币的态度也有微妙的转变,2013年12月出台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比特币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而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备与货币相同的法律地位。《通知》还禁止金融机构与支付机构开展关于比特币的业务。

当然在风险自担的前提下,投资者可以参与到比特币的交易中来,中国的比特币市场占据全球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国内有多家与比特币相关的交易平台和支付平台,例如okcoin、huobi和BTCC等。

2.2 证券业――以Linq为例

众所周知,纳斯达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交易所之一,但是它仍然注意到了区块链这种小众技术,预见该技术的创新性和优势会给传统金融市场带来挑战。因此纳斯达克有了试验该技术的想法,Linq平台是由纳斯达克内部技术开发人员与由纳斯达克内部的技术开发人员与区块链初创公司Chain共同合作创建的,开发过程中也得到了全球设计和创新公司 Ideo 的技术支持,平台旨在促进纳斯达克私人证券市场的股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转让和发售。

Linq平台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用户体验。

股份发行人在登录Linq时,会找到一个配有可管理估值的仪表板,发行人还可以对每轮融资的发行股价以及提供股票期权的比例进行管理。股份的数字代表是可视化的,那些已花费的交易在时间轴上会“作废”,并变成灰色。用户还可以看到箭头,说明这些股份是如何进行转移和划分的。

Linq还力求通过数据分析,让企业家们更容易地深入了解他们的业务。例如,创业者可以点击交互式股权时间轴,显示发行给投资者的个人股权证明。有效的证明和废除的证明会以不同的可视展示效果,前者会显示包括如资产的ID以及每股的价格的信息。创业公司在使用该平台时,还可以查看证明的发行日期,查看最新或者最旧的证明,以及整体的股份所有权,向下单击则可以查看该公司拥有最多股份的持有者。在其他方面,创业公司还可以评估公司单一投资者的股份。投资者的详细资料例如交易ID,反过来,它也可以为投资者们提供透明度,跟踪一家创业公司的进程。

通过Nasdaq Linq私募的股票发行者享有一种“数字化”的所有权。通过网上交易,Linq极大地缩减了结算时间,并且交易双方在线完成发行和申购材料也能有效简化多余的文字工作。

除此之外,Linq还能进一步加速公开市场的交易结算。现在的股权交易市场标准结算时间为3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却能将效率提升到10分钟,这能让结算风险降低99%,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和系统性风险。发行者因繁重的审批流程所面临的行政风险和负担也将大为减少。

当然纳斯达克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还未成熟,其区块链战略负责人认为较大规模的产品开发会在2017年,不过也足以看出区块链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巨大潜力。

2.3 银行业――以R3CEV为例

近来R3可谓是风光无限,这家位于纽约的金融技术创业公司,专注于研究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建立了一个由40多家国际银行机构组成的团体,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定制的基于以太坊的跨境区块链解决方案。R3联盟目前的成员已经包括的金融机构有:花旗银行、美国银行、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瑞银集团、摩根史坦利投资公司,还有许多其他公司。

R3CEV目前正在研究至少8种不同的概念验证(PoCs),包括系统互操作性、支付、结算、贸易金融、企业债券、回购、互换和保险。这些概念验证将被用于分布式账本,有助于大范围简化交易程序并使交易监管更加容易。与传统支付体系相比,区块链支付清算为交易双方直接进行,不涉及中间机构,即使部分网络瘫痪也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银行间金融交易协议,为用户提供跨境、任意币种实时支付清算服务,则跨境支付将会变得便捷和成本低廉。SWIFT作为全球数万家银行的通信平台,已经被新兴崛起的区块链技术所威胁。不过R3大多数的技术开发还在试验阶段,是否会带来颠覆性的突破还并不能确定。

3 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挑战

3.1 安全问题

一是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是建立在大量可信的计算节点基础上的,在发展大量可信节点之前确保不被攻击是其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二是合作方的信任问题,如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一个新的领域,如小额跨行转账,即使几家银行合作建立私有区块链,也存在合作组织之间的信任问题。三是驱动大量公共计算资源参与问题,如果参与计算的节点数太少,将面临51%的节点很容易被攻克的问题。

除了网络安全,用户端的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以比特币为例,尽管比特币网络从未被破坏,但比特币钱包和比特币交易所被攻击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最著名要数曾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Mt.Gox破产事件。原因是比特币钱包的私钥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与银行网银系统没有USBKey之前的软证书存储在本地一样,极易被黑客攻击窃取,即便将私钥存储于类似USBKey的硬件中,在本地也存在生成和传输的环节,所以如何保障用户的私钥安全将会是区块链技术急需攻克的一个技术难题。

3.2 监管问题

目前监管部门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态度尚不明确,由于监管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可能会滞后,从而导致与区块链相关的经济活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无形中增大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3.3 容量和时效性问题

比特币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区块链网络,日均交易笔数约20万笔,总账容量50GB,其规模只相当于银行间转账交易的一个零头,在尚未经历大规模广播风暴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交易确认速度越来越缓慢的情况,大量未确认交易的堆积导致下一笔交易可能要10个小时以上才能确认。

此外,比特币钱包使用前要先下载总账,使用普通计算机下载需要几天时间。如果将比特币模式应用于金融领域或者其他大交易量的领域,系统压力和带宽占用将会耗费极大的资源。

3.4 区块链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

区块链技术下存在很多不同的体系,最著名的有区块链联盟R3、全球贸易分布式账本联盟PTDL、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等。关于建立区块链共同标准的问题,业内也正在努力解决。2016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收到正式请求,为区块链和数字分布式账簿技术开拓一个新的ISO标准。

4 区块链技术的前景

虽然区块链技术还不够稳定,但也无法忽视其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究其根源,区块链技术是中心化平台的克星,带来了分布式清算机制的拓展,进而可能推动分布式金融交易创新。它的拥趸者正在尝试利用这项新技术重构信用形成机制等金融基础设施,从而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金融交易过程。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指出,自蒸汽机、电和计算机发明以来,我们又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而区块链技术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银行业都为此兴奋不已。

5 结 论

区块链技术虽不成熟,但已经引起了金融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顶级金融机构和央行。对于区块链的开发利用可以说才刚刚开始,业内的标准和规范也需要进行统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已经开始向原有秩序发起挑战,机遇与风险并存,期待区块链进一步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曹磊.区块链,金融的另一种可能[J].首席财务官,2015(24):12-13.

[2]蔡钊.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初探[J].中国金融电脑,2016(2):30-34.

[3]蒋润祥,魏长江.区块链的应用进展与价值探讨[J].甘肃金融,2016(2):19-21.

[4]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481-494.

[5]王永利.区块链,下一代互联网金融革新技术[J].博鳌观察,2016(2):112-114.

[6]武文斌.银行交易区块链的原理、模式与建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59-160.

[7]杨东,潘锥.区块链带来金融与法律优化[J].中国金融,2016(8):25-26.

[8]林晓轩.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J].中国金融,2016(8):17-18.

[9]孙建钢.区块链技术发展前瞻[J].中国金融,2016(8):23-24.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篇5

券商看市

上周(10月27日-31日)受电力、银行等权重股的走强影响,上证综指一改五连阴走出了“V”型反转,盘中一度创下逾20个月的新高。基本面上,8月份以来,随着流动性和政策的改善,房地产销售的恢复趋势可以延续。这将在何时及何种程度上发展为第二级火箭的成功点火,仍然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的数据,但这方面的可能性无疑正在进一步上升。综合上述因素,部分券商纷纷预期11月中旬将迎来“全面加仓良机”。

兴业证券表示,10月中旬以来的此轮调整或已提前结束,建议投资者回归理性,全面加仓的机会越来越近了,大约在11月中旬。兴业证券称,短期观点转向更加积极的核心原因是增量资金超预期,社会财富向A股配置的动能比想象的还要踊跃。策略上从“积极等待”阶段进入“积极找机会、加仓”的阶段。

国信证券同样较为乐观。认为在经历了8月的阶段底部之后,终端需求的回稳和库存周期的转变都有利于工业企业盈利继续改善。盈利是经济基本面与资本市场连接的关键中枢,企业盈利持续改善可能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提振,也从侧面验证了当前“定向发力”的货币政策正在取得效果。近期呼吁全面降准和降息的声音再起,但我们仍然认为,央行尝试结构性货币政策来“小修小补”的逻辑并未改变。工业企业盈利增速转正,国企盈利增速陡降不足虑。

平安证券更是鲜明地表示明年应布局国企改革并关注低估值蓝筹。平安证券表示,“改革”与“法治”构成了本轮顶层制度设计的核心。对资本市场短期影响为中性;观明年,布局国企,关注蓝筹。单就《决定》对资本市场影响而言,维持《依法治国构筑长期制度红利,但难以提升短期风险偏好》的观点,短期对资本市场影响有限,长期有助于降低风险溢价利好资本市场。

平安证券称,当前时点,应该更多从着手明年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待市场。伴随着无风险利率的进一步下行和主要部门(金融、地产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逐步释放,以及改革推进对于局部风险溢价的降低,部分低估值蓝筹的估值弹性将会显著增强;伴随着制造业与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收敛(可能发生在明年二季度),企业盈利受到的负面冲击可能也将逐步减弱,即部分低估值蓝筹明年可能也具备进攻的能力,而其导火索则可能是国企改革的实质性推进。

平安证券还认为,市场的投资风向或从当前以小市值成长股为主的并购重组主题,转向明年以低估值蓝筹为主导的国企改革主题,建议关注建筑、水利、交运设备等领域的中字头国企,关注上海、安徽、广东等地的国企改革进展。明年成长股则需更加理性地甄选,建议关注互联网教育、环保、新能源、医疗服务等领域。

券商荐股

申银万国:继续推荐铁路基建板块下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

申银万国称,全年完成8000亿目标无忧,带动四季度投资加速,“高铁出口”政策方向下海外市场拓展或利好不断,内部专业板块分拆上市或开启铁路基建公司估值重估,继续推荐铁路基建板块下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维持盈利预测,强调“增持”评级:强调对于铁路基建板块的继续看好,维持对于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增持”评级。

长江证券:

券商股将在年底迎来独立行情

长江证券称,并购重组管理办法正式,简化审批程序、丰富支付手段、推动分道制、完善保证金制度,旨在提升国内并购重组的效率,进而带动国企改革、产业结构升级,在此过程中,创投和券商将有极大收益。同时券商三季报将表现靓丽,加上创新业务如资产证券化在年底有望放量增长,因此,券商股将在年底迎来独立行情,维持推荐。持续推荐高弹性的区域性券商东吴、国元和西南。

民生证券: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

民生证券称,新能源汽车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新能源汽车减免购置税、新能源公车采购方案与《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加上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将会继续加快。国产电动车产业链推荐:细分龙头:国产电动车产业链推荐电机、电池相关产业链龙头公司:杉杉股份、法拉电子、大洋电机、宁波韵升、赣锋锂业、天齐锂业、沧州明珠、新宙邦、江苏国泰等。

中银国际:

地产板块仍有估值修复需求

中银国际称,尽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房地产投资仍难有表现。但鉴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的特殊低位,4季度楼市政策仍将持续向好,随着改善性需求释放,楼市成交也将逐步回暖,待季报业绩风险释放后,板块在显著受益政策面的背景下仍有估值修复的需求。维持板块增持评级,主流房企推荐:万科、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华夏幸福、阳光城等;转型房企推荐:世联行、广宇集团;国企改革房企推荐:建发股份、华侨城。

西南证券:

仍然看好新能源汽车明年表现

西南证券称,新能源汽车今年在政策的大力刺激下,市场热度逐渐加强,虽然离2015年50万辆的规划目标仍相去甚远,但从今年的势头看,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量的突破,仍然看好明年的市场表现。投资方面,坚持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国企改革三大主题,可关注:长安汽车、中国汽研、威孚高科、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宇通客车、均胜电子、松芝股份等个股。

平安证券: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篇6

中金公司:沪指名为盘整实则借风格切换再度蓄力

中金公司指出,目前伴随反转类指标回归正常区间,沪指名为盘整,实则借由风格切换再度蓄力。这是因为:一是前期涨幅过大板块调整的背后是滞涨个股或洼地股的普涨,行情有由点及面扩散之势;二是从政策上看,降准预期的存在使流动性有下一轮宽松的可能,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也使得改革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降低。短期看,一方面股市面临年末与新股发行双周期叠加效应,市场情绪和流动性会暂时受到遏制;另一方面期指基差仍持续维持高位,显示多方力量不容小觑,故近期走势有较高不可预测性,唯一可确定的是波动率仍将维持高水平。近期题材方面,京津冀一体化、自贸区等概念值得重点关注。

华泰证券:改革政策红利逐步释放A股有望走牛

华泰证券徐彪团队指出,改革政策红利逐步释放,A股有望走牛。华泰证券称,长期来看,政府顶层设计从供、需两个维度保障了中国经济的长久发展,政策红利的释放将在宏观层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微观层面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同时扩张内、外需承接国内产业。供给角度,国企改革通过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经营效率,金融改革、、资源品价格改革提高金融、劳动力、实体资源配置效率;需求角度,“一带一路”、自贸区等规划打开外需空间,财政减税、鼓励创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扩张内需。

短期来看,资金利率的下行带来企业盈利和估值的“双击”。2014年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央行通过定向降准、PSL、MLF等创新工具释放流动性,并在11月份全面降息,然而银行“惜贷”使得流动性从银行间到实体经济的传导并不顺畅,实体融资成本仍然偏高。2015年存在通缩压力的背景下,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仍然较大,上半年投资增速继续下行使得资金需求回落,资金利率有望逐步下行,缓解企业财务负担。对股市而言,资金利率的下行意味着其他大类资产吸引力的下降,资金有望流入股市从而推动估值提升。

展望2015年,经济增速虽然面临下行风险,但是政策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经济的“下跌期权”,宽松的流动性同时也消除了金融系统债务问题的尾部风险。股市的宏观环境积极向好,改革红利逐步体现到企业盈利;而且经过四年的调整,A股整体估值处于低位,相对其他大类资产具备较强吸引力,充分具备了走牛的条件。

平安证券:市场短期风险有限莫轻易下车

平安证券指出,保持乐观心态,莫轻易下车。宏观经济延续弱势,尚不构成市场下行压力。流动性依旧宽松,年末信用风险可控。政策面仍显积极,风险偏好难以降温。交易制度放大短期波动,但不改市场趋势。平安证券认为,短期交易层面或带来负面扰动,但并不改变市场趋势。强势市场多有调整,但投资莫轻易下车,配置上继续强调蓝筹风格行情主导市场,维持低估值(低PB)低股价配置策略,仍然建议关注金融与部分制造周期如钢铁、交运、建筑以及工程机械等,对于成长股选择确定性较强、业绩相对较好的环保、医疗等白马龙头。主题方面关注自贸区扩围下广东、天津与福建地域的港口、物流、基建与地产类等上市公司,另外继续挖掘国企改革下的国资资产证券化的投资机会。

申银万国:建议积极参与医药生物板块

申银万国称,医药生物行业板块有望演绎“赶集行情”,建议积极参与。申银万国表示,从2015年板块投资角度,看好创新(恒瑞医药、康美药业、天士力、信立泰;尚荣医疗、鱼跃医疗、凯利泰)与变革(天士力、中新药业、华兰生物)以及受益药价改革(爱尔眼科、复星医药受益医疗服务改革;国药股份、太极集团、江中药业、仙琚制药等将明显受益国企机制改革)。

东方证券:强烈看好2015年机械装备行业投资机会

东方证券称,强烈看好2015年机械装备行业的投资机会。自下而上来看,强烈看好有产业资本介入的“拐点型”公司,无论转型向新业务领域还是采用新兴业务模式,均有望带来业绩弹性+估值切换的显著投资机会。从这一角度出发,首先关注从工业节能环保走向高新产业综合平台的隆华节能(实际控制人和资源丰富的新任总经理承接定增),其次关注南方泵业(员工持股,加速产业链扩张)、华伍股份(董事长定增,切入轨交供应链)。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篇7

1金融科技的定义

Fintech是Finance和Technology的合成词,中文译为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花旗银行发起的一个发展项目“金融服务技术联盟”(Financial Services Technology Consortium),后被简称为“Financial Technology”,即Fintech。在国际层面,作为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于2016年3月首次了关于金融科技的专题报告,其中对“金融科技”进行了初步定义,即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

2金融科技的分类

根据国内外从业人员结合研究和实践,金融科技主要有两种角度的定义。第一种是将金融科技定义为金融和科技相融合后所形成的业务模式,具体包括数字支付、网络借贷、数字货币以及智能投顾等。第二种是将金融科技定义为一种科学技术,即国内常提及的金融科技。牛津词典将金融科技定义为用来支持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服务的电脑程序和其他科技,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投资百科称之为21世纪运用于金融领域的所有科技的集合。

3金融科技行业的主流技术及应用

31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相应地,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IBM提出大数据具有五大特征: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目前,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体现在了信贷、征信风控、金融安全以及差异化营销方案等。金融的关键环节是风控,而风控的关键在于权威的大数据征信体系,这关乎整个行业的健康成长。

32云计算

云计算最广为认可的定义源自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它指出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企业可以通过布置云计算应用,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同时,安全云服务通过远程提供安全保障,可以提供基于云端庞大病毒库,进行实时的采集、分析以及处理,有效地保障了金融企业的数据安全性。

3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作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实践,智能投顾以长尾客户为目标客群,在全球迅猛发展。智能投顾指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根据客户自身的理财需求,通过算法和产品搭建数据模型,来完成传统上由人工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具有投资门槛低、管理费用低、信息透明度高三大显著优势。

34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中主要的优势是去中心化和极大地降低成本。区块链(Blockchain)是指通?^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区块链中的“区块”指信息块,信息块中含有的特殊信息为信息戳,含有信息戳的信息块彼此互联,形成的信息块链条被称为“区块链”。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对于金融管控门槛不断升高,而反恐战争导致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的范围也让监管的广度和深度逐渐扩大,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监管成本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技术能够通过防篡改和高透明的方式让整个金融系统极大地降低成本。

4发展问题及建议

41大数据

目前政府、金融机构等都在积极地、大规模地搜集个人的数据,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搜集,但也更加容易被广泛地传播。信息泄露问题层出不穷,2016年网上公开售卖20万济南婴幼儿的信息,包含姓名、联系方式,甚至能精确到门牌号。我国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对隐私权的保护尚不重视,我国应建立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如《个人数据保护法》,使个人数据隐私权案件审理有法可依。

大数据需要收集和提取私人数据,但私人数据与公共数据的界限一直尚未明确。因此,需要法律对公有、私有数据的标准进行制定。

42云计算

使用云计算服务后,企业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会受第三方云计算服务方控制,因而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就显得至关重要。技术安全一直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短板,交易的数据和用户的资料会在平台上沉淀,这也是引来黑客的最主要根源。据统计,有90%的网贷平台因黑客的攻击而倒闭,黑客盗取客户信息用假身份申请贷款导致网贷平台损失了近300亿元。云供应商作为各大金融机构的IT支持者,需要不断地在数据迁移、备份、加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保障金融机构的技术安全,同时云计算相关法律法规仍需不断完善,增强金融机构使用云计算的信心。

43智能投顾

随着智能投顾企业规模的逐渐壮大,行业本身也开始对监管产生明确的需求。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曾经明确指出这一领域的监管不足。面对如此新兴的行业,如何监管已经成了人工智能带来的一大难题。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于:监管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当前的监管法律法规中,被监管的主体主要是法人和自然人。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证券投资账户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无论什么形式的证券投资账户,如果采用人工智能的智能体,由于可以做到完全的“无人驾驶”,那么此账户的实际控制人将发生改变。不难看出,监管部门面对的监管对象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了。目前监管框架中对于行为边界和智能体的行为的责任主体并没有明确地涉及,监管政策迫在眉睫。

同时,目前智能投顾鱼龙混杂,由于国内散户风险意识低、风险管理能力较差,如果智能投顾与证券销售人员结合,很有可能沦为销售工具,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经营牌照来规范管理这个行业。

44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涉及密码学、计算数学、人工智能等很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前沿技术,一般的工程师在短期内很难掌握。如果能够在底层基础上开发出一些更加便利的技术平台,吸引更多的工程师参与区块链的建设,区块链技术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区块链的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拓展,目前的应用主要在比特币领域,参与的用户较少,只有依靠庞大的用户群,才能进入主流市场,新的应用场景有待培育。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篇8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处在重大调整的阶段,从年均GDP增长10%左右变为年均增长7.5%。这种调整在微观领域的表现,就是大量并购的出现;在生产要素领域当中的表现,就是生产要素市场的变化;在每一个企业当中的表现,就是企业要么换股东、换老板,要么转行业、转产品、为自己在产业链当中进行重新定位。

社保基金,从过去到现在,资金的最大来源、投资的主要方向及收益的产生来源,都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并购有着最大的关联性。

资金来源方面,全国社保基金来钱有几个渠道――政府财政拨款、公益金、投资收益滚存,还有含国有股的公司境内外上市,其融资额的10%划归全国社保基金。

国有股公司上市划拨,初期是减持,按照10%的融资额给社保基金,后来改为转持,直接将这10%的融资额的股票转成社保基金。这个政策执行10年的结果,全国社保基金通过转持一项进入的钱是2222亿元,占目前全国社保基金,不算投资收益滚存,只算拨入资金的1/3。

如果没有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证券化的通道,就没有这个2000多亿;如果没有中国资本证券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国有企业就不可能去上市,含国有股的公司就不可能在市场当中融资,也就不会有这10%融资额的划拨。

社保基金投资领域当中有几个方面与并购具有直接关联。

社保基金所有的直接投资部分,是和并购直接相关的。国务院对社保基金有两项投资大类资产的规范性要求。

第一个规范性要求是社保基金可以做直接投资,但是直接投资的对象仅限于中央国有企业,当年批复文件中说只可以投资于中央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制及它的进一步成长发展。并进一步约束社保不能控股,只能参股。这就是两个20%,投资比例上限是社保整个资金量的20%,对其中一个企业投资的上限是整个投资总数的20%。

所以,我们直接参与了国有企业资本证券化的进程,在改制的时候就进去了。当然,社保基金不仅投一级央企,也可以投二级央企、三级央企。不仅可以投资于Pre-IPO阶段,也可以投资于IPO之后的阶段。

社保基金过去盈利最多的来自于Pre-IPO投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的Pre-IPO投资,包括工行、中行、交行、农行、大型的保险公司,社保基金都是其中的投资者。到目前为止,在市场中获得了300%左右的回报。

社保基金今天还在运用20%的直接投资份额,进行中国资本证券化过程中的央企投资,20%的额度现在还没有用够。这20%在中国的资本证券化过程中,在并购市场当中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政策,是社保基金有10%的总资产可以用于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我们更多选择了PE,而没有更多选择VC,尽管我们投资的少量管理公司在VC和PE当中有结构化的配比。

VC在对创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后,最终也会进入企业的并购、重组市场当中去。而绝大多数PE投资,都是对现有公司进行股份化改制,并期望在IPO之后获得最好的回报。社保基金先行于许多大型机构,作为LP进入到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当中,把握住了中国资本证券化当中的高潮期。虽然IPO已经被暂停了好长时间,但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上市收益回报。社保基金投资的16家基金,已经投资了200家公司。在二级市场退出的最好回报有10多倍。

社保基金现在是1万1千亿元的规模,其中10%总资产(1100亿元规模)可投资于私募股权领域当中。今天社保基金才投出去了200亿元,还有900亿元的规模可投资。我们以基金的方式参与到中国并购市场当中,成为其中一支重要力量。高达1100亿元的基金在私募股权领域当中的介入必然会产生巨大效益。

近几年,由于二级市场持续下跌,固定收益市场当中信贷和国债的收益率持平,使得直接投资的两个部分成为社会基金投资回报当中的主要来源。

并购,不仅为社保基金开辟了投资渠道,而且打开了回报的主要窗口,这是社保和并购主题、社保和这个时代的主题相关联的地方。

并购与产业灵动性

并购能否自由顺畅发生,能否实现交易成本最低化,最后达到改变经济结构、调整股权结构,改变产业发展方向等社会良性结果,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注意――这就是产业的灵动性如何,产业的可变性、重新可塑性怎样。

如果对中、美两国产业的发展,以及并购市场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中国的产业的刚性更强,而美国的产业更具灵动性、柔性。

灵动性的第一点表现,是在全球最领先的行业中,创新能够迅速获得资本青睐,进行创新的公司能一步一步获得产业当中的领先地位,实现市场的高覆盖率。

灵动的第二点表现,就是企业该破产的时候就能让它破产,而且有破产保护制度,不会让债权人最后血本无归。企业是这样,政府也是这样。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不是让雷曼破产了吗,底特律不是破产了吗?其实破产保护是产业灵动可变的一个重要支持,否则等到最后血本无归,所有债权人怎么办?所有股权投资人怎么办?只有跳楼,因为你拿不回来任何东西。

中国的产业太过于刚性。如果今天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在临近破产保护时,资债之间还可以相等的时候破产,而不是资根本远远比不上债的时候才去破产,那情况会完全不同。这是产业灵动性和刚性之间最大的一个区别。

这种刚性与灵动性的区别,还体现在――创新能否获得包括天使投资、VC/PE在内的资本市场中各个层面的支持?共担风险,共担创新风险的机制存在不存在,畅通不畅通?是不是能够让每一个创新思想都能够及时的得到社会、其它系统的支持?资本的力量能不能在每一步的创新改革当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中国并购缺乏资本化市场氛围

有没有一个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证券化的整体金融系统,是产业能否具有创新性、灵动性、便捷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未来遇到困难时,可以在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转型的关键所在。

这是一种包括宏观、中观、微观在内的系统性机制。并购恰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环节。

并购和初始投资不一样,初始投资可能投的是技术,投的是资本,投的是土地,并购买来的是一揽子资产。这一揽子资产有的要整体用,有的要局部拆解着用。如果没有资本化的、证券化的市场,股票怎么卖掉?土地怎么清理?人员怎么推向市场化?一些企业不是还为买断工龄引起的员工不满发愁吗?

在并购过程中,一个资产包,最后要变为灵动的、随机可变的,不同的要素可自由变化,一个证券化、资本化的市场,起着决定性、支配性的作用。

今天中国的并购市场,既不缺乏成长机会,也不缺乏市场需求变动的机会,既不缺乏供给端的重组,也不缺乏需求端的变化,但是缺并购的整体的市场氛围,而这决定了并购的估值、并购的交易成本和并购的未来收益率。

如果认为中国资本的证券化只发生在终端――上市,那太浅了。

如果把中国证券化看成是一个链条,把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Pre-IPO投资、把Post-IPO投资(比如说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退市、买壳等等都是Post-IPO投资),所有这些看成一个链条,那么资本证券化的水平要看这个链条的长度和每一个链条环节发展的丰富度。

但这还是太简单。还要看每一个层面深度、广度如何。

即使在上市――这个中国资本运营最灵活、最充分的层面,企业能不能够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随时把握住机会?IPO说停止就停止了,企业能找谁去?在上市公司这一个资本证券化的环节当中,能不能体现出并购所要求的企业独立自主的决策?

只有上市以后,企业才可以最充分地证券化。最充分地证券化可以让你最充分地杠杆化。因为上市公司最好的一点,就是每一天资本拥有者和投资者会给你独立的估值,这个估值就是这一天的市场价格。

企业用什么样的市盈率的资产和未来的估值去杠杆化?如果不是上市公司,杠杆化时市值的估算、资产量就比上市公司差了好多。所以一个未上市公司的杠杆化水平和一个上市公司的杠杆化水平是一个深度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杠杆化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制度要求与未上市公司的杠杆化的两个管理是一套体系吗?是可以同时发生的吗?是可以随机发生?是可以根据企业的自主决策可以发生吗?问题来了。

我们把这一个问题再延伸,可以随时退市吗?可以随时定向增发吗?随时可以变动股权吗?

注意,如果是并购是日常随机发生的话,股票市场当中的每一股的买卖都是一种股权变动,也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微弱的并购。

只看上市公司这个中国最充分证券化的环节也有我们认为表现不充分的地方。

那再来看证券化的深度如何。如果我们看每一个层面的深度、广度和一个产业链的纵向的深度的话,今天中国证券化的水平和深度,距离并购的要求、距离并购的交易成本最低和未来并购标的收益率确定性的要求相去甚远。

对于中国证券化市场的水平,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今天的金融衍生品多还是少?如果金融衍生品少的话,等于所有金融市场当中的投资者没有办法规避高流动性资产的风险,金融衍生品是规避高流动性风险资产的必然工具。

要进行股票买卖,如果没有期权、期货,进行大型公司的买卖,没有期货市场,怎么套保?如果不去每天对冲,只能买入持有,股票市场当中若市值连续跌了四五年,怎么去规避系统性风险?

单从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上来看,还远不足以支持金融资产规避高流动性下的风险。甚至从监管部门和其它视角看来,还常觉得那是坏东西,因为它加大了市场波动。

归结为一点,中国今天的资产证券化,还在进程中、在路上。它既可能因为其不断的进步,给并购提供更大、更多的空间;也会因为其不充分、多变、不确定给并购带来不确定性、不可捉摸、不可把握。这就是我所说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资产证券化的第二个维度――其他生产要素的证券化

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我们看两个维度,如果我们刚才讲到的更多的是证券市场这一轮资本的证券化的话,与资本的证券化相比较,我们其他的生产要素的证券化程度更差。因而也会大大的影响并购的效果,增加其不确定性。

信贷资产证券化

中国的直接融资市场是近些年才发展的,发展最充分的是信贷资产。而信贷资产又由于利率管制水平长期持续,使得银行的信贷资产占据全社会信贷资产总规模,甚至银行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总规模都是巨量的。所谓的证券、保险跟它都不可相比。

证券、保险加起来也就几万亿元,信贷资产估计在百万亿元以上。如果加上这几年的影子银行和信托的十几万亿元的话,肯定会接近120万亿元。

这么诺大的一块资产,没有证券化的充分表现。也就是说它至少没有市场的充分估值和灵动性的每日交易。它不会变,只有投资价值,没有交换价值。这恰恰反映了在中国的信贷和全资本市场当中,信贷价格和信贷渠道准入被严格管制,这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不足。民间的借贷不被允许,但是我们就允许银行以高利差来吸取存款和发放贷款。

因为存贷差的存在和渠道准入方面的高度管制,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在资产定价及资产流通两个环节,持续发生着重大的争论。

如果所有银行的资产效率,能够像信托、类信贷资产那样,我相信,实体经济得到的利率水平会下降。即便管制不变,只要让所有的信贷资产可以证券化,我也相信,所有的过高的利率都会因此而向中端靠近。如果信贷资产这样一个占我们所有融资资产当中最大规模的领域,想让实体经济获利,只要发展证券化就行。

土地资产证券化

我们今天都在很抱怨房价太贵了,房背后是土地市场,土地资产的证券化怎么样?

把农民的土地变为城市用地以后,出现了两个分支。我们看两个分支带来的结果。

一个分支是可以做居住房的这个分支,这个分支今天的证券化的深度远比另一个分支大得多。主要的表现就是房地产商拿地,不断创造地王,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收益。

另一个分支是什么呢?工商用地,特别是工业企业用地,政府所有的产业新区,所有的创业示范区,所有的新城都是吸纳这些企业去的。那个工商用地的地价是多少,是地方政府吸纳投资者的最佳的、最大的一个利益的输出和利益的结合。

所有用于非住宅类的土地的溢价水平远比住宅类的差很多,住宅类的溢价水平体现在证券化过程中,因为开发商的大部分,开发住宅的大部分都上市了,通过上市公司来体现。

而工业这一块,更多体现在地方政府要开发商来投资。因为投资阶段就可以收税。开发商来了以后,可以增加就业,地方政府可以拓展城市规模,每一个新区都是地方政府的新的GDP的表现,所以地价就会那么低。

所以,今天是居民的住房的土地溢价,弥补了城市产业发展过程中工业用地的溢价。两个土地的使用用途、溢价水平和证券化水平差距太大了。

而一个城市用于工业领域当中的土地比重,远比用于居民这方面的比重多。那就是说,城市的土地给住房当中的不仅溢价高,还通过缩量供给,通过供求关系提升溢价,而把工业用地这一块弥补过去。

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的真正的土地溢价是在住宅用地溢价中获得的财政收入。中国的城市化模式,也已然是――创造新城、引入新的投资者、开辟新的空间,让旁边的土地通过居民购房实现溢价、再大规模上市,这样的城市化模式。

这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土地这样一种巨量的,并且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快速增值的资产没有充分和公平的证券化。

如果我们再把中国的投资模式跟这两类资产结合起来考虑,我们会看到,政府的产业政策会引导低价的金融资产、信贷资产投在他要支持的领域当中。政府又通过新城扩展和新开发区的建设,把廉价的地给在某个产业当中,这就必然会出现某些产业过热和产能过剩。有了廉价的地,有了廉价的信贷,任何一个产业都可以在全国的30多个省市同时爆发增长。

当然,政府有可能在做一件事情,牵头并购。问题是牵头并购和牵头投资比较,前者成本远比后者成本高。并购的交易成本比初始投资的交易成本不知道大多少。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篇9

“鲶鱼效应”,盘活多个产业链

“其实城镇化并非是简单的拉动房地产消费,而是能够全面、系统地盘活多个产业链条。”大通证券许鹏介绍,目前城镇化主要是以三四线城市为主,城区的扩大首先要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交通建设、天然气管网、城市排水系统、城际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这些大的产业链条每一个都链接着十多个行业。

另外,还有核心的房地产开发所带动的一级地产开发商、二级地产开发商、水泥、工程设备、电气设备、相关服务业这个庞大的链条。

这还只是城镇化的初步,进一步推演,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后,会形成庞大的消费需求。

例如家居建材、餐饮娱乐、食品饮料等日常消费、医疗卫生、服务业等,这些都给股市中的相关板块提供了机会。简而言之,股市中除了航空航天、生物育种等和人们生活并不直接接触的板块之外,其他所有板块都和城镇化相关。因此,这一庞大概念一旦形成主题投资热潮,有望盘活整个股市。

基建行业率先受益

城镇化涉及到的板块和个股非常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A股市场中“火中取栗”,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管理层将会从城市、农村两方面推动城镇化进程,从当前预期来看,以基础建设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和节能环保板块有望从中获益。也有基金经理指出,城镇化涉及范围非常广,简单从城镇化概念中选取受益股比较难,目前只能看到基本设施建设方面受益更为确定。短期而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机会,待城镇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消费潜力则会逐步被挖掘,从而带动消费的大规模提升。

“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是在当前大背景下提出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在消费驱动下的产业升级。”一位宏观策略分析师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内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工业化发展创造了供给,但由于发展过快造成产能过剩,而当前我国的外需出口又呈现疲软状态,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方面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改进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创造更多产业需求,从内需驱动上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将是我国201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目前已知情况来看,A股中建材类板块、工程机械和煤炭有色这些传统产业有望从中得到发展,我们可以适当关注。”有证券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城镇化的推进会增加相关基建材料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机械、水泥、钢铁等基建行业。

“基建投资是经济短期向上的主要动力,而企业自身盈利依然承压。近期,经济基本面企稳并未提振投资者情绪,随股指的不断下挫,市场成交持续萎靡和热点匮乏令场外投资者缺乏进场意愿。建议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静待形势的明朗。”博时基金魏凤春提醒投资者。

城镇化“照亮”低碳环保板块

城镇化所提倡的“绿色、集约、智能”的城市化发展方式还为一些环保低碳型新兴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国务院副总理指出“我们要实现的新型城镇化,必然是生态文明的城镇化。要以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产业。“十二五”时期中国生态环保投入将达到3.4万亿元。中国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开展PM2.5监测、公布信息并加强治理,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取得成效。”他同时提到建筑节能改造孕育着前景无限的市场空间。

有统计显示,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环保政策频出,目前已经出台的环保政策大大小小有近80个。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篇10

说到区块链,就不得不说比特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机制(技术方案),而并非一款具体的产品。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叫“区块链”,是因为区块链存储数据的结构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的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随着时间推移,这条链会不断增长。

并非一项全新的技术

区块链虽源自比特币,但此前,已有多项跨领域技术,皆是构成区块链的关键技术,而现在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也已经远超过比特币区块链。

比特币区块链中最关键的工作量证明机制采用的是由Adam Back在1997年所发明的Hashcash工作量证明演算法,此演算法根据成本函数的不可逆特性,以容易被验证但很难被破解为特性,最早被应用于阻挡接收垃圾邮件。

在隐私安全方面,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则可回溯到1982年David Chaum提出的注重隐私的密码学网路支付系统。该系统具有不可追踪的特性,成为比特币区块链在隐私安全方面的雏形,之后,David Chaum基于@个理论进一步打造出不可追踪的密码学网路支付系统eCash,不过eCash并非去中心化系统。

在区块链中,每笔交易采用的椭圆曲线数位签章演算法(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ECDSA)由Scott Vanstone等人在1992年提出。这一演算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85年Nea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分别提出椭圆曲线密码学(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ECC首次将椭圆曲线用于密码学,建立公开金钥加密的演算法。相较于目前影响力较大的RSA演算法,采用ECC的好处在于可以获得较短的金钥,但达到相同的安全强度。

如何理解区块链

本质上讲,区块链是一种数据库技术,这种共享的分布式数据库,可记录各方交易,并增强透明度、安全性和提高效率,其最大优势是解决了交易的信任问题,从而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建立起可靠、安全的交易方案。

下页图1清晰展示了单个区块链的建立和验证过程,而在图2中可以看到,区块链账本被复制到多个地点(图中为简便只展示6处),每个节点持有自己的备份,并依据新的交易数据单独更新。图中展示了3个连续的交易。前两个交易中,数据和签名信息被所有6个节点通过匹配的“哈希”值正确验证。但节点5 的交易3的哈希值与其他节点不匹配,将被其他节点通过“共识”加以纠正。

区块链的类型

目前区块链主要分为4种不同类型。

公有链

公有链是任何节点都向任何人开放,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到这个区块链中参与计算,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获得完整区块链数据(全部账本)的区块链。这是最早产生、目前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区块链,各大比特币系列的数字货币基本都基于自身对应的公有区块链。目前为业内所熟知的公有链包括比特币、以太坊、超级账本、大多数其他电子货币,以及智能合约,其中比特币区块链是公有链的始祖。

私有链

与公有区块链相对应,在有些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并不希望所有人都有权限参与该系统的计算和查看数据,只有被许可的节点才可以参与并查看所有数据,这种区块链结构被称为私有链。这一类区块链因为其形式上的保守而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几种处于开发阶段的私有区块链项目包括Linux基金会、R3CEVCorda平台,以及Gem Health网络的超级账本项目等,其中以R3CEVCorda影响力最为广泛。

联盟链

联盟链是指参与每个节点的权限都完全对等,大家在不需要完全互信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可信交换的一种在公有和私有之间发展出的第三类区块链。R3组成的银行区块链就是典型的联盟链。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排除今后公有链和私有链的界限会变得模糊。因为每个节点可拥有较复杂的读写权限,也许有部分权限的节点会向所有人开放,而部分记账或者核心权限的节点只能向许可的节点开放。

侧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