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十篇

时间:2023-07-24 17:22:53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篇1

1 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有些人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在操作上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

1.2 不少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较少

部分地区由于信息滞后,或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在确立主导产业中存在趋同性,缺乏特色,不能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协调,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

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村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2 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

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2.3 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障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二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三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2.4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篇2

【关键词】清远市;农业产业化;问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形式,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清远市,虽然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管理水平不高,专业化和区域生产不够明显[1]。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深入分析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成为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1.农业产业化概述

1.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已成为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学科。目前,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还没有规范统一的认识,在学术界存在着较为激烈的争论。现将各种论述归纳如下:

第一种论述: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产业一体化。即: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导向是市场,基础为广大农户,依据为加工企业,手段为科技服务,把农业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如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通过联结各个环节,使它们成为一个的产业体系,最后实现农工贸一体化地经营。

第二种论述: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根据专业市场带领农业龙头企业,而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基地,最后基地联接农户的形式,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制,对农业产业系列化的主要产业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以及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生产经营体系。

第三种论述:农业产业化就是依靠龙头企业建设起来,或者以区域性经济组织为依托建设。它一个是综合性产业集团,三大产业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形成科技和教育、农工贸一体化、企业化经营管理的经济共同体。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可以总结为在保障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稳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本地重点产品,实现该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实现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产业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的目的,从而使农业走上城乡优势互补、产业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2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农业产业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心得经营体制,有如下基本特征:产业一体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业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企业化。产业一体化是关键,生产专业化是基础,产品商业化是前提,布局区域化是条件,服务社会化是重要特征,管理企业化是成熟标志[2]。

农业产业化的作用是增加产业,减少消耗;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提高;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1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就

2.1.1壮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清远市建立完善了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按企业要求进行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农民有稳定经济收入。2009年末,全市有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89个,包括国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个、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8个,比2008年增加14个,其中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8个。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的76.1%。

2.1.2建成相对稳定的产业基地

清远市继续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两大调整”战略和“一乡一品”活动,围绕“特色+绿色”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张,种植、养殖和加工基地保持健康发展趋势,建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基地。到2009年底,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建立各种农产品生产基地560个,比2008年增加39个,涉及种植面积58.2万亩,养畜量156万头,养禽量3362万只。

2.1.3创建前景看好的知名品牌

清远市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打响品牌,创优名牌,对品牌、名牌企业给予奖励,优先安排项目扶持资金,进一步深化农业品牌创建工作。至今年6月止,累计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16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221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产品1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0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4个,其中部级6个,省级2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将于今年起启动;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10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3个。

2.1.4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清远市积极推进“一村一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形成合作社引领农户抱团拓展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去年完成新增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37个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90个,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338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27个)。

2.1.5农村居民储蓄创历史新高

2009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国家增加了四项补贴,提高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实施了汽车、家电等下乡补贴政策,加大了农村水、电、路、气、房的建设。2009年清远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509元,增长12.7%,增幅高于全国水平(8.2%)4.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7.9%)4.8个百分点,继2008年以来又一次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此外,近三年,农村居民储蓄余额增速创历史新高。2009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6.6亿元,增长13.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314.0亿元,增长11.7%;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6亿元,增长17.4%。

2.2清远市农业产业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篇3

关键词:临沂市 农业产业化 农业标准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较低层次的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产、加、销脱节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2.运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只是初级联合,极不稳定。由于受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影响,各方只顾眼前利益,发挥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不健全,农户和合作社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清晰,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面小,经济实力弱,结合层次低,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不强,内部运行机制不够规范。

3.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从龙头企业加工产品来看,多是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制品少,知名品牌更少。从龙头企业的规模看,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存在资金不足、规模不够大、机制不完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4.基地建设滞后。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规模的形成和基地的发展。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未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基地。

5.优惠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对政策的实施对象和主体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由于涉及部门利益,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二、对策和建议

1.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

一是改造提升现有的龙头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式,努力扩大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行抓大放小战略。重点抓好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成为带动面大、技术含量高、外向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放活搞好中、小农业企业,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辐射强、科技含量高、与农民利益和产业基地结合紧密的龙头企业,财政要充分整合支农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强化资金扶持,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要由目前的产中贷款贴息投入转向产前基地建设、产后产品开发、品牌创建投入并重;银行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倾斜,既要增加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又要增加对农户的小额贷款等。

2.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基地、农户与企业的联系,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以资产、劳务或土地为纽带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重视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建设。要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基地”的联结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之间都应签订农产品供应、收购合同。积极引导基地农户以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入股企业经营,改变农民作为单纯原料供给者的状况,企业通过预付收购资金、赊销生产资料、提供科技服务等形式,给农户以扶持,把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部分返还给农户。

3.加速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一是扶持、扩大、规范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鲁南蔬菜批发市场等传统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促进单纯的产地市场向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性市场转变。二是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尤其要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做到有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就有市场与之相配套。三是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引导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乃至境外建立临沂农产品一条街、专销店、等,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和流通举办展销会,扩大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外向度。四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快、流量大的优势,加快农产品的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开拓农产品的无形市场。

4.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要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逐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重点推广国家、行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龙头企业要采用国际标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尽快推进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由生产领域向加工和流通领域延伸。加快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监督检测制度以及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大力推行GAP(标准化种植体系)、GMP(标准化生产体系)、GSP(标准化销售体系)标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5.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

要转变思想观念,把吸引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我市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工作措施,加强宣传推介。各县可从实际出发,建立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做到既能把基地建设项目引进来,又能把加工项目引进来。对重点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进行重点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到海外发展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篇4

摘要:农副产品;加工;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02-1

近几年来,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布局,合理引导,有了很大发展。现就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发展建议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1.1 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忻州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在地理上处在我国玉米种植高产带、小杂粮优势产区、特色油料果菜和药材适宜种植区,为全市发展规模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很好的客观条件。通过多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初步形成了特用玉米产业、特色小杂粮产业、优质马铃薯产业、特色瓜菜油料产业、特色果品产业、优质药材产业、饲料饲草产业、肉蛋奶、绒毛皮革加工业等九大优势产业。

1.2 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迅速崛起

全市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当作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壮大规模、改进工艺、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要求,不断培植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现已涌现出山西纪元玉米产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35个,基地型企业发展到35个,流通贸易型企业发展到14个。加工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3.89亿元,各类农畜产品加工转化量达到73.7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带动农户总数达到37.4万户。

1.3 名牌产品和绿色产品大量涌现

各县(市、区)以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为切入点,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快农产品品牌注册和优质品牌创建工作。去年,新完成1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已发展到201个。

2 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全市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从横向与先进地区比较,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实力差、承受风险能力低,搞精深加工少、产品科技含量低、辐射带动能力弱,难以真正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功能。

2.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这在客观上使加工企业原料价格相应上浮,增加了加工成本,使本身就是利润微薄的农产品加工业受到了较大影响,特别是一些生产淀粉、酒精等产品的玉米加工企业,所受影响更大。

2.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忻州市经济贫困,地方财力有限,政府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通过贴息、项目补助等形式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缺乏有效的帮助扶持手段。

2.4 企业没有凝聚力

企业各自为阵,一家新品上市,大家争相推出,鱼龙混杂,不能保证产品的市场优势,各企业不能推出具有特色的产品。

2.5 企业人才短缺

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新科技与市场衔接程度差,不能及时把新科技转换为新产品,管理水平和营销手段落后。目前网络销售已成为全球一种重要的手段,据了解,目前只有五台山沙棘公司采用此种形式营销。

3 几点建议

3.1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去年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把省、市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通过政策倾斜来引导资源型企业和非农产业主产农业,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

3.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能兼顾各方利益的、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3.3 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提高农业市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在农村实行“企业+基地+农户”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双重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3.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继续举办各类农博会、产品展示展销会,充分利用我市农业大县、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积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吸引外来企业的资金、品牌及技术优势,带动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

3.5 加大培训力度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篇5

【关键词】城郊失地农牧民;后续产业发展;海北州

近年来,由于发展需要、道路建设用地、工商业经营性用地、退耕还林(草)项目、学校建设用地、移民小区建设等项目的落实,征占用土地、草场面积不断扩大。自2000年至今海北州四县城郊因建设用地等,共失地8215.194亩,涉及 18个村,2684户,9238人口。征地后农牧民的失地补偿,各县严格按省政府有关补偿标准进行了补偿。门源县城所在地为浩门镇,浩门镇辖4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辖区面积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2万亩,草场22.49万亩,2011年失地农牧民人均收入2033元。 门源县城郊共征地(包括草原、退耕还林草)3437.85亩,涉及9个行政村,1270户,3810人口。岗青公路建设用地206.9亩,补偿标准6256元∕亩;兰新铁路用地183.6亩,补偿标准11800元/亩,集体草场补偿标准147.67亩,补偿标准935元/亩;三进碳化硅厂建设用地20.3亩,补偿标准11040元/亩,工业园区项目建设394.38亩,补偿标准1200元/亩;退耕还林(草)面积1920亩,2000年至2009年的每亩按160元补偿,2010后的每亩按90元补偿。其他用地,包括育才路学校用地、移民小区建设用地、民俗一条街住户迁移用地等占用土地565亩,涉及农户187户。祁连县县成所在地为八宝镇,镇辖区16个村,辖区面积 802.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28万亩,草场 72 万亩,2011年失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969.16元。祁连县城郊共征地2872.714亩,涉及东村、西村、下庄、东措台4个村的农户1236户4683人。2010年5月1日前补偿标准为每亩14490元,2010年5月1日以后,东村、西村、下庄每亩水浇地补偿标准为26100元,东措台村每亩水浇地补偿标准19200万元。刚察县城驻沙柳河镇,全镇辖7个村 ,1个社区居委会,有可利用草场155.43万亩,现有退耕还林地7366亩,耕地3718.5亩,刚察县城郊共征地1408.63亩,涉及118户505人。预计2012年底征地户人均收入将达到6800元。潘保村、河东村补偿标准按国有土地水浇地4469.22元/亩补偿;因刚察县无集体土地,根据生产值重新测算,恩乃村、红山村征地补偿标准按6850元/亩补偿。海晏县县城所在地为三角城镇。全镇总面积340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1个生产合作社,共有农牧业人口1051户4045人,耕地面积为9992亩,可利用草场38万亩。2011年失地农民人均收入达5000元。海晏县城郊共征地496亩。教育布局调整中民族寄宿制小学新建项目和民族寄宿制中学改扩建项目中征用的286亩土地,以每亩10000元标准进行补偿;县城环城路建设中及企业征用的210亩土地,以每亩22000元标准给予补偿。

海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近郊失地农牧民的补偿和安置工作,坚持以政府引导为主,各县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既保障聊失地农牧民的基本生活,并扶持积极鼓励后续产业发展,又实现了减地不减收的预期效果。祁连县对八宝镇4个村的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在做好部门各类项目倾斜的同时,重点在就业和后续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支持,划定4个村后续产业建设用地66.74亩,其中东村20亩,西村7.8亩,下庄20.34亩,东措台村18.6亩。安置四村失地农民公益性岗位10人。四村纳入低保户261户322人。经营商铺42家,年经营收入共126万元,发展“农家园”8家,年经营收入共32万元,经营宾馆4家年收入共80万元,外出打工650人次,每人年收入2万元计1300万元,稳定就业劳力52人年创收260万元,出租车5辆年收入计2.5万元、长途运输20辆年收入机16万元。4个村均参与农业集约化经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4个村均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投入扶贫资金644.7万元,受益户达1035户3994人。刚察县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体系,通过培训,对于年龄在20至39岁之间的劳动力,安排在畜牧扶贫产业园区就业,并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金”,力争在2012年安置完毕;优先安置就业困难的被征地户为公益性岗位35人;将符合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依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定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于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人,结合实施的户籍制度改革,转入城镇户口,并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年龄在40—45岁的残疾劳动力,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转入城镇户口,并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共将43户征地户纳为城镇低保户;征地在80%以上的征地户解决廉租房。海晏县鼓励失地农牧民利用失地补偿金,积极从事牛羊舍饲养殖、奶牛集中养殖和生猪养殖,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各类贷款倾斜力度,并在农民发展农区养殖业、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济方面给予政策和项目支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外出务工和就业创造条件。经过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三角城村60户失地农民,通过外出务工、牛羊舍饲养殖、开办农家乐等措施积极有效的各项措施,妥善安置失地农牧民。

海北州在补偿和安置近郊失地农牧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经验,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大量失地农牧民,失地农牧民后续产业发展并不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被安排为低保的征地户希望将低保水平由中档调至最高档,加大保障力度,解除后顾之忧。

二是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不懂技术,又缺乏资金,只能靠打工从事饮食业等方式就业,农牧民担心就业不稳定,怕再一次“失业”,将来的生活来源没有保障。

三是土地征用补偿价格比其他地域较低,加之不同时期征地补偿政策的不统一,从而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

四是一部分失地农牧民,因文化低、无资金、无技能,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技术要求,尽管部分人可以做一点体力性劳动,但随着年高体弱,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而其经济来源得不到保障。

五是按相关规定,40岁以下人员不能被安置为公益性岗位,部分征地户无资格被安置。

六是部分失地农民发展后续生产的资金有限,发展集中舍饲养殖、特色养殖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失地农牧民生产生活问题,仅仅依靠补偿和安置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失地农牧民,由过去依赖土地发展为主的生产模式,逐步向发展二三产业上转变。

一是政府要加大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力度,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分类指导,加快促进就业步伐,这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条根本出路。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拓宽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渠道,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努力提供较多的适应失地农民就业的机会。建立职业介绍网络服务体系,全面撑握失地农民的情况,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招工信息、就业安置、小额贷款等全方位地农牧业提供职业服务。

二是开展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在非农产业岗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根本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消除陈旧思想,帮助他们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鼓励其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指导,建立促进农民就业城乡间无障碍流动机制,多渠道安排就业。同时,对招用失地农民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并鼓励扶持失地农民通过自主创业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

三是加强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征地新旧政策平稳过渡,做到既让征地工作人员尽快掌握新政策以利于工作顺利开展,又让农户对征地政策家喻户晓。

四是政府对失地农民安置必须考虑到他们未来的几年就要变为城里人,在安置失地农牧民时必须按城市建设标准建设安置房。应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模式,目前是安置区,未来是城市小区,将节约的用地用于生产发展,且能有效地避免二次拆迁。在土地征用时,必须按标准,给村留足生产发展用地,这些生产发展用地,必须在不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前提下,尽量安排临路(便于经营)、临厂(便于服务就业)、临项目(便于配套、服务)等。

五是在前景看好的企业和第三产业中,可适当采用部分土地入股的方式,采用“企业‘吸’一部分,产业‘化’一部分,项目‘包’一部分”的模式来解决部分失地农牧民的就业问题。

六是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共同处理工作的责任制,做到零距离发现问题、零距离研究问题、零距离解决问题,以防止激化矛盾和不稳定事件发生。

七是农民失去部分土地后,其补偿费用分到农民手中,没有科学合理里理财理念,引导鼓励将农民补偿费用及土地作价入股的形式开展农牧业展集约化经营。

八是全力做好对还没有落实安置措施被征地户的思想工作,加大与相关部门协调、联系、沟通力度,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监督,切实保障被征地户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失地农牧民长期稳定就业。

九是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农民失地问题,没有长效的保障机制,失地农民难免近忧远愁。因为对失地农民即使一次性补偿再多的钱,也总有花完的一天。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民失地而不失“命根子”。重点要建立好四方面的社会保障:家庭养老保障,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就业保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最低生活保障,为生活可能陷于困境的农民提供救助;医疗保障,确保失地农民有病治得起。建立社会保障需要的资金,可以从三个方面筹集: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拿出一部分,社会筹集一部分,农民个人负担一部分,以此为失地构筑长远的社会保障。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篇6

>>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北京市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北京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研究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研究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衢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 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07-12-20.

[5] 黄胜忠.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研究:基于成员异质性的视角[D].杭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7.

[6] 张晓山.提升农民合作社质量的几个问题[J].前线,北京农村合作社专辑,2012.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篇7

摘 要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多数人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的发展进度。提高农业的效益、为更多的农民创收,解决生活困难,让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我国政府始终将“三农”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推进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以农村现代化为发展目标,统筹兼顾,促进农民不断富裕,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更进一步发展。

本论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个人浅谈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 现状研究 对策分析

一、绪论

在中国,农民占据着人口的大多数,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村市场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的根本问题。近年来,随着一大批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解决则非常依赖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透过现状调查、问题分析,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3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

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在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是要看到,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以下我们来浅析一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结构改革不足、观念缺乏创新

一直以来,我国农民始终存在着“靠天吃饭”的谋生理念,生产方式还很落后,思想观念缺乏创新、不善于借鉴经验,接受新的观点,严重阻碍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不足,对优良品种重视不够,不愿投入资金,受制于市场风险,使得种植面积的比重很低,没有形成农、林、牧、畜、一体化产业,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落后,依赖政府资金扶持,缺乏自主创新,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市场不够规范,无法保证市场政策有序的进行,阻碍的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资金受限

当前阶段,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种子等各类所需物品的成本不断提升,致使农业种植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在一定的程度有加大了农民的负但,影响了惠农政策的实施效果。再加上农村市场缺乏合理的价格反馈机制,压缩了农民生产产品利润,竞争力落后。另外,由于资金的限制,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化,无法扩大规模与效益,同时,由于筹资渠道过于单一,还没有建立股份制,多种投资机制用于发展农业经济的资金存在被占用、挪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引进先进的设备和高科技的产品种类,农村开发的资源利用率很低,资源优势无法得到有力的发挥,资源经济价值无法实现。

(三)农村农民素质提升缓慢、人力资源短缺

经济的发展,始终依赖人,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农民素质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近些年,我国政府不断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政府的教育经费在迅速提高,始终存在着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阻碍着农民素质不断的提升。在我国,大量的教育资源为高等教育、城市及重点中小学剥夺,农村教育的发展始终滞后。另外,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教学硬件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现代化所应具备的教学辅助工具,图书馆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更别说那些可以开发学生思维的场所。同时,在职业培训方面,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农民本身也不是很重视,缺乏一个总体的规划,与农业结构失去联系,没有一个科学化的课程设计,出现了一大推走形式、重复培训、多头培训、收费不一的各类状况,无法做到职业技能培训与社会需求相挂钩,良好的教育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四)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村经济发展的粗放性,使得农村污染情况严重,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由于我国农村现代的生产手段被过度扩大化,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农村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资金紧张,布局不当,生产产品污染性很严重。再加上农村的生活垃圾,使得农村环境污染严重,阻碍着生产的安全进行。即便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成本太过高昂。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将日趋明显。不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不可能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浅析

(一) 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

事实告诉我们,现代化的农业是以高科技的农业为标准的,现代农业的发展非常依赖科技进步。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大批的惠农、支农政策,来解决一直存在的生产技术落后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局限,依旧存在着农业设备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型农民比重较低等问题。农业生产手段的滞后,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 农村经济发展制度不完善

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有赖于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良性的制度予以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旧不是很全面,农民受制于各类生活问题,生活缺乏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农村干部管理制度落后,腐败滋生,管理不力,人员膨胀,制约着生产的效率。另外,人力资源制度不健全,农村优秀的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浪费资源优势,剩余劳动力利用不足,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 地方政府职能缺失

受制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忽略了农村农业长期发展,注重自身政绩,不重视农业发展的快与慢,农民的收入等,地方政府职能明显缺失。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将资金投入与短期获益的生产项目,使得资金利用率低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同时,由于财政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跟不上生产的步伐 ,教育、水利、公路等各项基础设施不全,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一) 发展现代农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现代化的农业,只有依靠高科技含量、高效、优良的品种,高技术的农业人才,扩大生产种植面积,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在规范的市场下,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农民创收。同时,注重农村企业的发展,注重集约型的生产方式,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高利润的方式进行生产,政府对农村特色产业的培养要予以帮助和扶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塑造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另外,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的程度不够,信息闭塞,渠道单一,政府应通过电视、职业培训等各种方式农业生产信息,市场对农产品的供需情况,理顺农民的农产品的营销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扩大农业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县以下分支机构应该重新定位其服务对象和层面,重点扶植优势企业,并在大力支持乡镇企业优化重组、小城镇建设等方面起到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农业发展银行金融支持作用。 政府以及农民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银行则重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融资的功能;加大对生态、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并将商业银行负责的农业政策性贷款业务纳入自己的经营范围。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巩固支农先锋队的中坚作用。以农户为关键服务对象,放松农民贷款资质考核,在资金处理上扣除法定准备金之后,尽数投向农村经济,给予一定的贷款补贴和优惠,扩大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走符合社会规律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三)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人才对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人才。重视教育投入,扩大劳动力培训,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升劳动技能,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做到:第一,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教师质量建设、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学堂,重视自学、多向先进工作者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第二,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鼓励更多的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生产技能,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掌握先进的农业设备,逐步向科技农民、企业家、商人转化。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拓宽和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增强岗位适应性,不断创造条件,提供发家致富的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政府职能的缺失,受制于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完善。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之下,政绩的考核对官员的行为有着一个导向作用。政府职能的转变有赖于科学化、合理的绩效考核体制的完善,加快设计科学合理的政绩考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的正确设立,抑制了政府官员的短期行为,使得政府重视农业发展的长期性和可塑性。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应该立于公正性、科学性、民主性、准确性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时的调整,合理的纠正。在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机制,不断调整农村财政投入体制,通过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工作职责,正确引导地方政府和广大干部能全面履行其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各项职能。

五、结论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问题,其也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不遗余力的解决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国家才能真正富强。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以现代化和农民富裕为发展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增加农民致富的资本,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继勇,肖德,程玉华.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施碧月.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10(10).

[3]赵娜.当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金卡工程.2010(8).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大庆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对策

我国连续几届政府在执政之初都将农业作为今后开展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连续几年的政府一号文件都与农业或农村相关,可见我国政府一直将农业的发展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事。同时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业的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农业现代化需要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工业基础的支持,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农业现代化就是建设由现代科技支持的、标准的、包含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农业人才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

一、大庆市农业现代化的现状

(一)农业的结构布局逐渐科学。大庆市在实施“农转牧”的政策中,使得大庆市的畜牧业得到了充分发展,将畜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奶牛、大鹅和生猪上。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庆市根据本地农业现状的自然条件,使得大庆的农业机构逐步趋于合理,形成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促进和稳步增长的格局。另外,大庆市面对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本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并围绕着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改革种植结构,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业格局,由原先强调粮食产量的增加转向强调粮食质量的提高,逐步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大庆市将发展工业的思维应用到农业的发展当中。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使得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的规模。全市具有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形成了几条以乳品、蛋类、肉食为主的产业链,并且保证了各个农业主导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和产业链的逐渐增长的同时,农业产业化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农业综合治理逐渐加强。大庆市的农机合作组织有将近二百个,耕地几乎实现完全机械化;在播种方面,机械化率也超过80%;在收割方面,虽然机械化率不是很高,但是每年也在快速增长,在引进大型的玉米收割机后,农业收割率将进一步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将进一步增加。另外,大庆市为应对旱灾等自然灾害,大力建设水利设施,加大在植树造林和草原保护方面的投入。这些措施使得湿地面积逐渐恢复,森林覆盖率逐渐提高,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

二、大庆市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劳动人员的科技水平较低。大庆市农业的劳动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农业科技知识有限。这个问题不仅是大庆市农业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全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都面临着这一难题。农村整体的人口素质较差,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中农业科技人员和高中以上学历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基层急缺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科技的推广方面,存在着推广手段落后,推广的农业科技知识陈旧,推广的知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农业劳动人员的科技素质低下以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的缓慢严重阻碍着大庆市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二)农业现代化经营的意识薄弱。虽然大庆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格局,但是由于产业化和现代化经营意识的薄弱,使得在农业现代化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不注重农产品的质量,造成质量不高;很多地区还是停留在农产品的生产,不注重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过低;农业区域结构存在跟风现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发挥不出自己的独特优势。这就导致在农业现代化中没有形成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

(三)农业产业链中的问题。在大庆市的农业产业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产业链中起带头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较小,缺乏大规模企业,使得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较差,影响力较低。另外,在同一个领域,龙头企业的数量较少,企业缺乏竞争,也缺少互补企业。还有产业链中对于农民的约束力较小,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有序发展。同时,产业链也存在着较短的问题,影响着农产品的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形不成竞争优势。

三、对大庆市开展农业现代化提出的建议

(一)将农业科技知识积极引入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科技的应用是关键。大庆市要做好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然后,要重视农业基础实施的假设。引进现代农业工具,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最后,需要重视农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改革。大庆市要将农业产业化的思维贯彻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坚持区域化发展、实现专业化的生产,最终达到产业化经营的目标。要进行农业结构的优化,充分发挥各个区域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形成鲜明的特点。另外,要注重专业化、标准化、效率化的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要注重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农产品加工链,逐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三)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完善。大庆市要对农业产业链进行优化完善,发挥产业链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数量;其次,要制定一定的标准,使得产业链在有序的框架下进行发展;最后,要注意产业链的科技水平,努力产业链的科技含量。

四、总结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庆市农业现代化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大庆市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要积极地总结在建设过程中经验和教训,并且对于其中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这样才能尽早的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张永亮,刘峰.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政策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2,(6):64-68.

[2]尹义坤,孙晓光,吴隼等.大庆地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8-9.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农业经理;问题研究;对策建议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期后,国民经济发展涌现出一系列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变化;在生产模式上也出现生产小型化、生产智能化、生产专业化的新特征。在此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面对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1.1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尤其表现在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备上。我国许多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无法正常使用(水利部数据显示,全国50%以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农业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始终无法得到妥善处理。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的缺乏,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薄弱

由于农产品生产受自然、社会、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严重,造成生产、销售的滞后,其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薄弱。农业发展方式滞后没有形成产业化的情况下,农产品生产、经营、服务等方式的无序,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最终产生的问题往往是由最底层农户承担。

1.3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很大进步,农业生产中水源、土地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在国家大力发展的同时,城镇化、工业化也在飞速发展中,水土资源的稀缺问题显的尤为突出,开发过度的导致的生态资源的破环,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情况加剧。

1.4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大量的使用了农药、化肥使得农产品中存在大量的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的农产品的质量。根据统计分析,我国的氮肥使用量约占全球的30%,磷肥的使用量约占全球的26%,各种农药的使用量均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我国农产品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均严重超标。

2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

在新时期背景下,面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以激发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2.1加强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互联网平台的联动

我们通过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将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构建成为多员化的服务体系,并形成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体系。使农业生产以科学化、市场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搭建标准化的农业信息平台,以提升农业生产和经济效益,为农户提供全面的专业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在政策方面应实施农机生产机械的购置补贴,扶持农业生产大户,推进现代化农机具的使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引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发展优势,拓展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渠道,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持。

2.2大力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农产品

突破传统陈旧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大力推进有优势有特色的农产品发展。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培育出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产业,并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充分抓住国家“一带一路”“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导向,构建出优质农副产品体系结构,围绕农业经济发展适应各地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有特色的农业产品观光园,强化发展出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

参考文献:

[1]宋铁.浅谈对如何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3(3).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篇10

>> 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含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浅谈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11-03.

[4]贾俊康.江苏省宜兴市:“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启动[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9):8.

[5]邓振芳.新农村建设环境下新型农民教育论析[J].成人教育,2012,(6):66-67.

[6]李云方,卢敏.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J].中国农学通报,2010,(20):456-458.

[7]贾俊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路径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9,(9):87-92.

[8]代春云.现阶段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0,(24):87-87.

[9]徐旭裕.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