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语文教育专业十篇

时间:2023-07-24 17:22:27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篇1

关键词: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

一、电大开放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

随着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英语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在电大开放教育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包括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从业人员,既有外企和公司的职员,酒店,旅行社等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又有小学或幼儿园的老师。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构成特点决定了他们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为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电大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工作之余学习的,他们承担着比脱产学生更大的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所以能够坚持读完电大的全部课程需要很大的毅力。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大的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流失量比较大,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刚进电大的时候,热情饱满,雄心壮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学生就因为基础差或缺乏兴趣等原因半途而废了。因此,如何够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分析入手。

二、电大开放教育中英语专业教学的囿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其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目前在电大系列教育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英语专业教学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1.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教学得层面,应该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侧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文学知识的讲解。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功底。但大多数电大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英语的综合能力比较弱,他们中的很多人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还尚未达到一名高中毕业生的水平,更谈不上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了。这就为英语专业课教学的开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学习时间少而且分散

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社会身份复杂。在家里,他们是支撑家庭经济的栋梁,上至照料父母,下至抚养儿女;在单位,他们可能是普通职员,也有可能是主任或经理;在电大,他们又是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电大学生的这种多重身份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像脱产学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同时他们也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业上,他们只能用一些零散的工作、生活空余时间进行学习。

3.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很多英语学习者缺乏这种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电大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电大教学采用的是一种面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大多数学员由于身兼数职,接触英语的机会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也为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英语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坚持不懈,逐渐进步的过程。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然而对于电大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很多人在学习英语之初,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虎头蛇尾。这些都为他们学习英语设置了障碍。

三、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兴趣可以增强记忆。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乐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无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也更加迅速。”如果学生一旦对英语发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成为他们坚持不懈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1)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知识传授,它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不要忽略了情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配合默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贵情深”,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情,有了感情就会增加教学魅力。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课堂气氛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2)教学素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与时代紧密地结合,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然而教材复杂的选材和编写过程使得它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教材的基础上,注意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名人趣事、时事热点等丰富有趣的内容寓教学之中。当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时候,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然而现实中,学生没有良好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因此老师要鼓励学习者充分利用现代化外语学习资源和条件,努力建构自然与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发掘丰富多彩的学习渠道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语言环境的不足,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英语资源

在当今这个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英语学习的途径广泛,手段众多。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文书刊,观看英文原声影像,收听英文广播等渠道,来增加语言的输入,信息的摄取。这些英语资源不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增加人文知识,开拓视野。虽然学生对于这些英语资源并不陌生,然而在实际学习中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得利用这些资源,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学习语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2)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平台

网络的普及和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外语学习资源和手段,为建构“自然与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互联网上,学生不仅可以搜索到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体育等各方面的最新文字资料,还可以收听到优美动人的英语歌曲,世界名人的演讲等有声资料。互联网强烈的文字、图像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篇2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 体育专业 文化素质 作用

引言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由此可见,改革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已刻不容缓。大学语文作为体育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它在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使其发挥自身的功能是现阶段体育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体育专业学生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体育专业语文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体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质令人堪忧,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在语文素质方面非常欠缺,对文学作品的知晓情况和阅读情况也仅限于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上学习的内容。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也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基本上都是随意发挥,知识也存在无序性,对文学作品缺乏真知灼见。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他们的逻辑性比较差,表达缺乏层次感,往往没有中心意思,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使人不知所云[1]。另外,在文字水平上也很欠缺,语法错误、词不达意、句子不通顺、标点符号乱用以及错别字多等问题屡见不鲜。

(二)大学体育专业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长久以来,我国都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高考时对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严格,而相对来说文化课的成绩就要低得多了,再加上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也主要是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就大大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知识浅薄,对文学基础常识不了解,进行文章写作的时候存在句子不通顺、错字连篇等问题。

二、将大学语文教育应用于体育专业教育中,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一)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社会学科的基础学科。大学语文作为各大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它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其中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人们在吸收各种新的思想、观念、知识以及信息时都必须要借助语文这个工具;人文性则主要是因为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优秀作品的表达都通过语言文字,它承载着表达者的思想内容。人们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能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观念,并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提高自身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和对美的感知水平,这对培养人的成熟信仰以及完美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大学语文教育在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2]。教育部明确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实践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不仅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使其形成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总的来说,大学语文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

(二)体育专业应选择合适专业特点的大学语文教材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以及情操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体育专业应充分认识大学语文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大学语文教育理念,建立大学语文教育的完整体系。然而我们看到,现阶段体育专业采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而复杂,大多都是借用本科全日制学生的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3]。再加上体育专业主要注重的是体育方面的训练和学习,分配给大学语文教学的时间比较少,而课程教学内容又比较多。因此,体育专业在选择大学语文教材的时候不仅要选择具有体育专业针对性的教材,同时还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只需要对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精讲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不影响专业课学习的情况下,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领悟作品的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对作品相关的人物以及时代等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4]。

(三)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课程所讲述的内容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意境和创造,引导和启发学生从多个视角对作品进行了解,体会作品创作的基本情感,感受作品当中的情趣和情操[5]。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学生对作品以及生活的感悟能力。

(四)以大学语文教学为基础,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语文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着欠缺,根据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比较活跃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和开展一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以及文化知识竞赛等能够吸引体育专业学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气氛,帮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应用能力,有利于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结语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它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具有积极作用。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将大学语文教育与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其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人文课程在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及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

参考文献

[1]陶丽.浅论大学语文教学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1):73-74.

[2]强金国.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105-106.

[3]王敏.人文素质教育观照下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78-79.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篇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和激励措施组织教学实践,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丰富及延伸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直受到诸如四、六级英语应试教育的禁锢,若想向“素质教育”这一目标迈进,高校英语教学则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在仔细调研、努力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找到一条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新模式,现阐述如下。

一、视听说课堂中文化教学、情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胡文仲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仔细地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英语教师应在“视听说”课堂上有意识地输入英语国家的人文特色,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语言,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杜瑞清(2010)提到会说外语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是解决说什么及如何说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会说能道”,又要有内容,说得恰如其分。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把对文化的学习和把握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始终。

情感教育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英语生活和学习环境。在美国影片《DeadPoetsSociety》中,奇亭先生作为诗歌文学教师满怀爱心,抒发情怀,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更多的是影响其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奇亭先生运用了大量的情感教学法启迪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实际,能使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愉悦、兴致盎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二、视听说课堂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更好地完成视听说教学任务,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摆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趋利而避弊。如英文歌曲(MV)欣赏与歌词填空、经典英语散文诗歌听读与背诵、英语视频欣赏与模仿,新闻英语的引进等。

英文歌曲中包含了西方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学唱英语歌曲有助于学生英语语音技能的提高,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消除大脑疲劳,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好地促进英语学习。带有MV的英文歌曲,通常是短小的精品,将美妙声音与生动图像相结合,英语语言与特定情景相结合,深得学生喜爱。

缺乏语言环境及学生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影视英语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影视材料不仅可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原汁原味的生活口语,而且生动的画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热情,既进行了语言听说训练又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真正做到了“视、听、说”相结合。

引进新闻英语完善和优化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和内容。语言脱离了时代和社会环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新闻英语的时事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视听说课堂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以学生学习为主,引导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如对子活动、小组活动、给角色配音、角色扮演、辩论、主题演讲、做幻灯片等,使学生充分进行实践。例如,每次上课后的前几分钟安排两个同学上台做英语自我展示。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视听说的视听材料与补充演讲之外,我还挑选了一些英语经典剧,如《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暮光之城》等,要求学生自主组合排演。有时,我要求学生给某电影编一个短小的续集或者对电影的结局进行改编,并表演出来。

另外,我通过每课跟读单词和绕口令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四、在视听说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评价策略的科学性

教师应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精神。我认为,教师不应该采用点评式评价。情感教学法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英语口语课堂氛围的关键。如果教师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师生之间就会缺乏尊重和信任。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重要的错误,应该适时指出;而对对内容没大影响的过错,可选择忽略。在调查问卷中,65%的学生表示“没有自信,很怕出丑”。这就是焦虑,它是大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拦路虎”,必须赶跑。在评价策略中,如果过多运用点评式评价就会打断学生的语流、思维,大大增加学生的焦虑感。

对于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信、放松、积极热情这一问题,还需要教师在情感教学法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五、视听说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

课外我鼓励学生欣赏或学习优质的音、视频资料,如:英语演讲大赛实况,VOA和BBC广播,英文经典歌曲、影片,网络上好的英语视频及多套优秀英语学习资源,如:《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等。

注重开辟第二课堂。我利用休息时间为同学们进行英语视听说辅导,网上答疑等。我校英语角为爱好英语的同学提供了练习英语口语的场所。

另外,采用更多样的形式,对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生加强引导和指导,使他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相关课外交流活动、自发研讨等,获取广博的知识和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学生很好地把握英语的运用和内涵。

六、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视”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突出“听”的训练,把视听结合起来,是为了“说”。视听说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视”“听”“说”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教育部的《课程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2]杜瑞清.跨文化交际学选读.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3.

[3]王伟.大学生情感因素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现状

1983年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成立,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诞生,距今已有33年。而对外汉语专业(现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则在之后的1985年进入高校。1985年,国家率先批准在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四所高校成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当时和稍后的一段时间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培养大批专业人才。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增设对外汉语专业,当年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138所,截至目前,已有342所高校设立了这一本科专业,其中大部分为地方院校。

国家大批量地在高校中增设对外汉语专业,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汉语教师;但是从目前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其效果却并不让人满意。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令人堪忧,据有关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几率不超过15%。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2008年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称,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为中等,其最为适合的TOP5岗位中均与汉语教育无关。

第二,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性质认识不清。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汉语言文字教学,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让愿意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汉字,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对学科性质认识的模糊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该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突出相应的汉语言文字学功底,却对外语能力要求高。第三,教学计划模糊。在大家都在追赶“汉语热”的形势下,很多高校对该专业应制订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却缺乏明确的要求与规定。多数高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中文、外语、教育的混合,核心不突出,板块不明确,致使毕业的学生中语文不如中文系毕业生,英文不如外语系毕业生,教育不如教育学院毕业生,处于极度尴尬的地位。

二、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环境特点

地方高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办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办学条件和环境也不一样,总的来说,其人才培养环境存在以下特点。

第一,师资。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以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师为主,专门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较少。教师的专业背景将影响到教材选择及教师授课的模式与方法,对学生专业发展产生限制。

第二,实践基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培养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实践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所在区域普遍存在经济欠发达、国际交流渠道狭窄、留学生资源匮乏的情况。缺乏教学实践基地,教学理论知识无法运用于实践,学生的学习技能也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反馈和检验。

第三,课程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汉语语言学是主体和核心,教育类和文化类是其重要的“两翼”。以地方高校J大学为例,J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汉语语言学相关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六门专业必修课共计320学时,占全部课程学时的12.05%,教育文化类必修课程所占比为21.39%,未能体现“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特征。

第四,就业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几率较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最集中的职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其毕业后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为中等。

三、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举措

1.明确身份地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汉语言文学进行区分。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上突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如讲解现代汉语有关汉语语言要素知识时,可结合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常犯的偏误来讲授。

2.师资引进与进修

师资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及特色。地方高校应大力引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以及授课方式上能更具有针对性。对已有的教师团队应提供赴国内高水平高校本专业进行进修或参与本专业高水平研讨会的机会,以改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3.建设实践基地

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加大力度建立一批专业对口实践和实习基地,加强与本地外企联系,扩大本专业学生与外国学生接触的渠道,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机会。并创造机会选派学生赴海外进行实习交流。

4.课程设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应遵循“三原则”:首先,应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原则。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等原则。在学习初期应开设基础类课程,如英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其次,应遵循第二语言教学原则。在学习中期开设与第二语言教学基本规律以及文化对比有关的课程,如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中国文化通论、跨文化交际等。最后,应遵循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在学习中后期应开设与对外汉语教学基本规律有关的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并在课程设置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辅以多种形式的实践训练。

四、结语

汉语在全世界的广泛推广不仅意味着中国国家地位的提升,也说明了中国在全世界推广汉语言文化的决心。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专业定位、师资引进及进修、实践基地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及实践性。并加强各层次的双向多边联系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和深造机会,提高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和认同度,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得到长久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淑梅.基于就业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4):25-28.

[2]余向春.汉语国际推广师资紧缺与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2):1-6.

[4]蒋协众.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8.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篇5

一、开放教育三十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央电大的老牌传统专业从中央电大建校之初就开始设置。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30年来从广播电视阶段到网络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了完整的远程教育历程。30年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致力于不同形式下的远程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其中有不少深刻的教训是最为宝贵的。

进入21世纪,电大的远程教育进入基于网络的教育阶段。从1999年起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就有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模式设计和招生办学。从2000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招生开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2000秋-2009春)是基于固有资源的学习阶段,它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基本是以课堂面授思维模式下的课堂搬家与在线资源保存(含下载)学习模式;中期阶段(2009秋-2014秋)是基于动态资源更新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央电大此时更新了办学思维,将基于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模式变更为教学规则组合模式,即: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模块化,基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通识课、实训课、实践课,本科还有补修课程。专业规定学分,在学分的规定范围内,模块课程自由组合。这种设计其实已经在顶层将专业和课程设计纳入网络在线教育能够实现的学分管理框架内,即为学分银行使用奠定基础。这种模式是以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设计模式,但是课程的运行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后期阶段(2015秋-2017春)是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实施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此时进一步转换了办学理念,将运行于Moodle平台的(为学生建立网上动态网站工具)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的教学设计先行的模式变更为教学设计与教学进程同步运行的模式,即:专业负责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在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上随时更新资源、随时实施交互、随时进行教学、随时实施教学监控、随时进行教学行为统计和管理、随时进行教学测试和教学评价、随时生成课程教学资源。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网络的普及和升级已经呈现出一个自媒体+移动的崭新面貌,慕课(公开课)和移动碎片化资源倒逼远程专业和课程建设必须尽快跟上技术的步伐。Moodle平台的产生,使这一切成为现实。2015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全面投入运行,在新的平台功能的框架内进行专业重新设计,课程资源结构设计已经水到渠成。在新的平台模式下,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国开学习网可以自由地复制、使用或者修改课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界面栏目,增删教学内容。界面课程学习内容和行为列表都显示每个在线者的教与学的行为,包括每一个细微的访客使用细节,登陆者可以对课程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和搜索,按各自的需要登陆课程,和接收信息,并设计教与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平台理解成一个自媒体的学习平台,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空间。在国际方面,关于远程在线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研究在世界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不尽相同,各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大不相同,况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本土专业,韩国、日本有汉语和汉文学专业,但是学习和研究角度与我国大不相同,也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二、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自1982年开办以来,一直坚持服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模式,没有真正设计出具有远程和成人教育特色的专业建设结构。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者都从全国重点高校遴选专家、教授担任教材主编和课程主讲,电大教师只负责课程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曾经委托北京的一流普通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助理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的主编主讲,编写出一大批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课程教材,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基本是对普通高校的模拟,没有真正体现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除了使用广播和电视播课外,基本没有实质意义的远程特性,形式上还是课堂搬家。尽管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中央电大最早开设的文科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方面并没有领先进行专业建设的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从80年代初招收成人专科,先用广播语音授课,1987年后开始转向电视授课,21世纪开始以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实施教学。2001秋季,按开放教育试点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北大中文系以及北大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担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经过中央电大与北大中文系的努力一直坚持到2003年春季结束。到了2005年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又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联合办学,继续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尽管经过了20年的办学经历,但是在专业建设的创新方面没有大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结构、专业教学、专业管理、专业目标设计等几个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教学组织是统一教学管理,协作分级教学,所以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省级分部(省级电大)、地方学院(地市分校)、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四级办学机构的教学职能分工明确,在统一的框架内各司其职。就专业建设而言,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顶层设计和专业指导性规则模块的设计,以及课程框架和课程选择范围的制定,并负责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省级分部(省级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落实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确认,以及在课程框架内对课程选择进行确定,并负责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地方学院(地市分校)负责专业结构的实施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落实,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教学点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自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负责学习者在专业结构内的学习和完成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学分,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学员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辅导学员课程的学习和学业的完成。

作为省级电大的专业改革,由于受限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结构的限制,其改革的主动权是有限的。省级电大只能够在专业结构以及课程框架内对课程进行选择,其改革的主要空间是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专业结构方面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进行特色鲜明的课程选择;专业教学方面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进行非统设课程的特色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开设特色栏目,进行特色教学活动;专业管理方面重点在于建设灵活机动的专业管理和教学团队,制订可操作的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实施方案、团队活动制度、团队活动空间、团队建设考核机制;专业目标设计方面重点在于专业教学效果调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业绩考核和教学规律反思。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山西电大国开、省、市、县教学系统建设机动、灵活、高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利用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及承载功能,建立真正的基于课程为单元的专业模块化结构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体现汉语言文学特色的多种媒体资源+移动APP输送的自媒体终端资源课程;在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开展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以动态资源更新与随时活动积累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为目标,建立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组合课程,真正在互联网上体现出语言与文学两个不同模块系列的课程特色,建立起特色课程基础上的特色专业;通过使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平台功能开发网络课程,锻炼教师网上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强化教师网络专业课程建设素质,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在Moodle平台框架内重新进行了专业特色教学设计,为开放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

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主要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性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从内容方面分类包括语言类课程、文学类课程、文化类课程、通识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性也由课程类型决定,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本土类课程的汉学性,语言类课程的理论性,文学类课程的艺术性,文化类课程的史学性、通识类课程的社会性。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的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围绕教与学的改革,由此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特色。在网络远程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教与学的表现形式为:教学主体方(教师)的网上资源建设、教学交互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价实施、有效教学反思设计;教学客体方(学员)的学习资源获取、在线停留方式、教学活动参与率、教学效果反馈、学习成绩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也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中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后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更新了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课程设计模式,但是我们受过去初中期教学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初期设计的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的限制,还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也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本专业的课程教学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当前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借助能够充分满足在线教学的Moodle平台功能和它支撑下的国开学习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为此进行富有特色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去一直采用教务规则先导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首先满足教务管理要求,课程教学也是管理规则重于教学内容。课程和专业建设的学科特色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表现在资源建设方面,专业特色极不明显。为此尽快设计一套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学科特色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活动、课程团队活动需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特有的语言+文学特色,即语言方向的逻辑性、理论性;文学方向的形象性、艺术性。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社团组织活动的感染力和文化艺术影响作用。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课开发出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感染力的网络课程资源:例如运行在平台之上的《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过程:例如在每个课程界面开设的特色栏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活动:例如每学期定期举行的2-3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团队和汉语言文学课程团队的专项活动。

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率先探索网络在线教育在经历了初期、中期摸索阶段发展之后,受后期阶段慕课+移动学习新模式的影响下的专业教学规律。它是在受Moodle平台启发下,专业教学思维的体现,这在新型网络教学环境下,具有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意义。它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学分银行落实奠定了基础。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建设设计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过去一直是面授和初级远程教学模式,在既体现专业特色,又体现远程在线学习特点方面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教育研究在专业建设理论方面提供在线课程支持下的专业建设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作为一个高等教育传统性专业,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秋季开办)从全国电大2000年开放教育办学项目启动以来,一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的支柱性专业。汉语言专业课程结构和招生规模一直很稳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省也是专业教师队伍最齐全,教师素质最高的专业之一。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本专业一直走在前列,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师,产生许多优质课程资源。在网络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自媒体+移动学习时代,本专业率先进行新媒介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开放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研究意义深远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以来,新的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了适应国开即将教学计划变更为教学规则,将专业课程模块化、组合化,实现真正的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模式设计,避免过去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影响,特别是改变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形成的专业思维定式,使专业教学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管理和专业教学方面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和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建设一大批满足在线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满足学员在Moodle平台功能支撑下国开学习网上的学习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具有非常具体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在聘请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根据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结合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的教学功能,确定了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在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的指导下,研究了升级版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对象需求类型、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教学设计、特色教学过程、特色课程建设、专业管理、课程管理、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评价(含课程效果、实践教学效果、毕业生追踪调查效果)、特色专业活动社团(含专业学术组织、专业特色组织、专业学生组织)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确定研究试点聚焦基层教学点,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反馈修正,通过课题组和专家研讨、会诊,最终形成研究结论。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篇6

关键词: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教学;研究

一、开放教育三十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央电大的老牌传统专业从中央电大建校之初就开始设置。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30年来从广播电视阶段到网络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了完整的远程教育历程。30年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致力于不同形式下的远程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其中有不少深刻的教训是最为宝贵的。进入21世纪,电大的远程教育进入基于网络的教育阶段。从1999年起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就有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模式设计和招生办学。从2000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招生开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经历了初期、中期、后 期 三 个 发 展 阶 段:初 期 阶 段 (2000 秋 -2009春)是基于固有资源的学习阶段,它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基本是以课堂面授思维模式下的课堂搬家与在线资源保存(含下载)学习模式;中期阶段(2009秋-2014秋)是基于动态资源更新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央电大此时更新了办学思维,将基于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模式变更为教学规则组合模式,即: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模块化,基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通识课、实训课、实践课,本科还有补修课程。专业规定学分,在学分的规定范围内,模块课程自由组合。这种设计其实已经在顶层将专业和课程设计纳入网络在线教育能够实现的学分管理框架内,即为学分银行使用奠定基础。这种模式是以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设计模式,但是课程的运行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后期阶段(2015秋-2017春)是基于 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实施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此时进一步转换了办学理念,将运行于 Moodle平台的(为学生建立网上动态网站工具)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的教学设计先行的模式变更为教学设计与教学进程同步运行的模式,即:专业负责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在基于 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上随时更新资源、随时实施交互、随时进行教学、随时实施教学监控、随时进行教学行为统计和管理、随时进行教学测试和教学评价、随时生成课程教学资源。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网络的普及和升级已经呈现出一个自媒体+移动的崭新面貌,慕课(公开课)和移动碎片化资源倒逼远程专业和课程建设必须尽快跟上技术的步伐。Moodle平台的产生,使这一切成为现实。2015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全面投入运行,在新的平台功能的框架内进行专业重新设计,课程资源结构设计已经水到渠成。在新的平台模式下,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国开学习网可以自由地复制、使用或者修改课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界面栏目,增删教学内容。界面课程学习内容和行为列表都显示每个在线者的教与学的行为,包括每一个细微的访客使用细节,登陆者可以对课程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和搜索,按各自的需要登陆课程,和接收信息,并设计教与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平台理解成一个自媒体的学习平台,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空间。在国际方面,关于远程在线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研究在世界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不尽相同,各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大不相同,况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本土专业,韩国、日本有汉语和汉文学专业,但是学习和研究角度与我国大不相同,也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二、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自1982年开办以来,一直坚持服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模式,没有真正设计出具有远程和成人教育特色的专业建设结构。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者都从全国重点高校遴选专家、教授担任教材主编和课程主讲,电大教师只负责课程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曾经委托北京的一流普通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助理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的主编主讲,编写出一大批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课程教材,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基本是对普通高校的模拟,没有真正体现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除了使用广播和电视播课外,基本没有实质意义的远程特性,形式上还是课堂搬家。尽管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中央电大最早开设的文科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方面并没有领先进行专业建设的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从80年代初招收成人专科,先用广播语音授课,1987年后开始转向电视授课,21世纪开始以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实施教学。2001秋季,按开放教育试点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北大中文系以及北大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担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经过中央电大与北大中文系的努力一直坚持到2003年春季结束。到了2005年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又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联合办学,继续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尽管经过了20年的办学经历,但是在专业建设的创新方面没有大的成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结构、专业教学、专业管理、专业目标设计等几个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教学组织是学管理,协作分级教学,所以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省级分部(省级电大)、地方学院(地市分校)、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四级办学机构的教学职能分工明确,在统一的框架内各司其职。就专业建设而言,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顶层设计和专业指导性规则模块的设计,以及课程框架和课程选择范围的制定,并负责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省级分部(省级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落实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确认,以及在课程框架内对课程选择进行确定,并负责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地方学院(地市分校)负责专业结构的实施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落实,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教学点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自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负责学习者在专业结构内的学习和完成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学分,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学员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辅导学员课程的学习和学业的完成。作为省级电大的专业改革,由于受限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结构的限制,其改革的主动权是有限的。省级电大只能够在专业结构以及课程框架内对课程进行选择,其改革的主要空间是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专业结构方面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进行特色鲜明的课程选择;专业教学方面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进行非统设课程的特色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开设特色栏目,进行特色教学活动;专业管理方面重点在于建设灵活机动的专业管理和教学团队,制订可操作的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实施方案、团队活动制度、团队活动空间、团队建设考核机制;专业目标设计方面重点在于专业教学效果调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业绩考核和教学规律反思。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山西电大国开、省、市、县教学系统建设机动、灵活、高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利用 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及承载功能,建立真正的基于课程为单元的专业模块化结构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体现汉语言文学特色的多种媒体资源+移动 APP输送的自媒体终端资源课程;在 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开展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以动态资源更新与随时活动积累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为目标,建立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组合课程,真正在互联网上体现出语言与文学两个不同模块系列的课程特色,建立起特色课程基础上的特色专业;通过使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平台功能开发网络课程,锻炼教师网上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强化教师网络专业课程建设素质,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在 Moodle平台框架内重新进行了专业特色教学设计,为开放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

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主要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性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从内容方面分类包括语言类课程、文学类课程、文化类课程、通识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性也由课程类型决定,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本土类课程的汉学性,语言类课程的理论性,文学类课程的艺术性,文化类课程的史学性、通识类课程的社会性。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的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围绕教与学的改革,由此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特色。在网络远程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教与学的表现形式为:教学主体方(教师)的网上资源建设、教学交互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价实施、有效教学反思设计;教学客体方(学员)的学习资源获取、在线停留方式、教学活动参与率、教学效果反馈、学习成绩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也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中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后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更新了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课程设计模式,但是我们受过去初中期教学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初期设计的“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的限制,还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也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本专业的课程教学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当前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借助能够充分满足“在线教学”的 Moodle平台功能和它支撑下的国开学习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为此进行富有特色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去一直采用教务规则先导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首先满足教务管理要求,课程教学也是管理规则重于教学内容。课程和专业建设的学科特色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表现在资源建设方面,专业特色极不明显。为此尽快设计一套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学科特色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活动、课程团队活动需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特有的语言+文学特色,即语言方向的逻辑性、理论性;文学方向的形象性、艺术性。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社团组织活动的感染力和文化艺术影响作用。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课开发出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感染力的网络课程资源:例如运行在平台之上的《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过程:例如在每个课程界面开设的“特色栏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活动:例如每学期定期举行的2-3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团队”和“汉语言文学课程团队”的专项活动。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率先探索网络“在线教育”在经历了初期、中期摸索阶段发展之后,受后期阶段慕课+移动学习新模式的影响下的专业教学规律。它是在受 Moodle平台启发下,专业教学思维的体现,这在新型网络教学环境下,具有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意义。它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学分银行落实奠定了基础。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建设设计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过去一直是面授和初级远程教学模式,在既体现专业特色,又体现远程“在线学习”特点方面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教育研究在专业建设理论方面提供“在线课程”支持下的专业建设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作为一个高等教育传统性专业,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秋季开办)从全国电大2000年开放教育办学项目启动以来,一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的支柱性专业。汉语言专业课程结构和招生规模一直很稳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省也是专业教师队伍最齐全,教师素质最高的专业之一。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本专业一直走在前列,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师,产生许多优质课程资源。在网络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自媒体+移动学习时代,本专业率先进行新媒介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开放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研究意义深远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以来,新的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了适应国开即将教学计划变更为教学规则,将专业课程模块化、组合化,实现真正的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模式设计,避免过去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影响,特别是改变 “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形成的专业思维定式,使专业教学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管理和专业教学方面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和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建设一大批满足“在线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满足学员在 Moodle平台功能支撑下国开学习网上的学习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具有非常具体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在聘请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根据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结合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的教学功能,确定了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在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的指导下,研究了升级版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对象需求类型、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教学设计、特色教学过程、特色课程建设、专业管理、课程管理、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评价(含课程效果、实践教学效果、毕业生追踪调查效果)、特色专业活动社团(含专业学术组织、专业特色组织、专业学生组织)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确定研究试点聚焦基层教学点,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反馈修正,通过课题组和专家研讨、会诊,最终形成研究结论。本项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座谈讨论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实践验证法、专家指导法、实际验证法。聘请了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具体内容。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包括对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的调查。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得到预期结果。经过多年的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一直徘徊在专业管理和课程资源建设的层面,未能够达到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与新媒体教育技术融合研究的水平。本项研究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特色”研究,将专业建设的课题研究回归到强调专业学科特点上来,使开放教育的专业建设由教学研究提升为学科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全省广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才干,也才能够使广大学员得到高水平的专业学习收获。这是本课题的最终目的和最实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俊洪.网络时代的中国远程教育:问题与出路[J].开放教育研究,2002(3):8-12.

[2]徐海波.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4(7).

[3]钟志贤,黄林凯,范艳敏,宋灵青.远程教育的现状、挑战与发展———访远程教育专家 MichaelG.Moore[J].中国电化教育,2014(8).

[4]杨开城.学生模型与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

[5]杨婷婷.基于活动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15).

[6]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7]李松坡.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8).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篇7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职业能力

当代社会人才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类,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工不同,普通高等教育重点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而技术型人才(包括一部分高智能的技能型人才)则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

一、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需求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育(尤其在边远地区学校)师资短缺,教法陈旧,对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性不强。而用人单位选用英语教师时除了关注其英语专业能力外,尤其注重其作为师范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育专业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外,还应通过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来培养英语师范生基本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1.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理论源自北美,意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完成一定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CBE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学校首先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需要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然后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并组织教学内容,最后在人才培养期满时考核学员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2.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概括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并进一步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新课标在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2)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指出,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总体状况还没有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专业要求,英语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自身多方面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社会及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将明显提高,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首先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小学教育教学一线需要的‘用得着、上手快、下得去、留得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教学能力,具有实用的组织课外英语语言活动的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进一步确立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英语知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学、心理学及英语教学法流派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职业素质、语言应用、计算机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

三、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以及突出师范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是突破过去人才培养单一型、理论型的局限,转而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关键。

1.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的原则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

为适应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并回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应结合实际,以培养学生学科教学能力为导向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英语专业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更要多方面培养学生胜任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的能力。

(2)系统性原则

英语教育专业是英语语言学与教育学专业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课程设置既要保证学生广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娴熟的英语语言运用技能,又要同时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除了系统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及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等学科外,还应开设突出英语教育特色的技能训练科目,如,英文书法及板书设计、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英语课件制作、简笔画、英文歌曲与歌谣创编等,以增强高职英语教育的师范特色和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系统性。

(3)实操性原则

实践教学内容无论在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上,还是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上,都应遵循实操性原则,要调整好英语专业基础类课程群(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语法、写作等)教学中教师语言知识讲解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践操作的比例,也要调整好教学法课程群(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技能、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等)教学中教师外语教学理论讲解与学生实际教学技能实践操作的比例。总而言之,英语教育专业授课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言专业和教育教学领域都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自身的语言学习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操作来锻炼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教学职业能力。

(4)分阶段培养的原则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依据英语专业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语言程度分步骤实施,各阶段分别对不同的技能有侧重地训练。具体讲,初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语音语调、英文书法等基本能力,然后逐步向高级阅读、高级写作等语言技能和简笔画、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英文歌曲与歌谣创编等教学能力培养过渡,最后着重强化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英语教学法、教学设计等基本职业能力。

2.具有鲜明师范特色的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构建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因而具有鲜明的师范特色,而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英语专业技能和学科教学技能两部分,具体来讲:

(1)英语专业技能培养内容

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在初级阶段应以强化语言基本功为主要目标,而中级和高级阶段则以英语知识拓展和能力提高为主。根据分层培养的原则,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实践教学的内容各有侧重:在初级阶段(一、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专业技能扎实的基本功,具体内容包括美文背诵、单词听写、听力训练、阅读训练、语音语调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书面表达训练、学唱英文歌曲、讲述英语故事等;在中、高级阶段(二、三年级)继续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写作和口/笔译训练的同时,加强英语美文赏析、英文电影片段配音、话剧编排表演、英文报纸编辑、英语辩论、中西方文化介绍等知识拓展和能力提高类的技能训练指导。

(2)学科教学技能培养内容

学科教学技能培养主要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以期实现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为此,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还应注重全程不间断、分层培养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分期开设与教师职业技能相关的英文书法、简笔画、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板书设计、教学设计、英文歌谣创编、教案编写、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能力职前培训科目,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教学技能。

3.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办法

保证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创设和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为此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中推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措施是:学业考核成绩=形成性评价(70%)+终结性评价(30%);形成性评价=平时表现(10%)+作业完成情况(30%)+平时测试(30%),平时成绩根据考勤、课堂参与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学习态度等综合评定,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单元预习复习、作业练习的完成和个人英语能力展示综合评定,平时测试成绩由单元测试和期中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而成;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科目任课教师在学期末设计的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各占50%的期末考试之后由教师评卷打分确定成绩。

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各项培训科目在整个学期内动态地跟踪记录学生的发展变化,并对其进行整体性评价。灵活多样的形成性评价机制能有效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践教学内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加强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也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点。近年来,我校英语教育专业在教学改革与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实践教学内容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有效实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和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所需的基本职业能力。笔者提出如下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1.发挥英语专业课授课教师的示范作用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应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在语言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授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现代外语教学理念、方法及基本职业技能。

2.创造实践教学条件,设计或购置专用学具

除了英语专业日常语言教学常用的数字化多功能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英语学习网络平台等基本教学设施外,英语教育专业还应设计或购置专用学具来保障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质量,如,设计硬笔书写专用纸张或临摹字帖、购置板书设计和书写技能训练的小黑板等,以规范学生英文书写和板书技能训练;设计或购置英语教具制作的卡纸、彩笔等文具,以规范学生教具制作技能训练等等。此外,微格教学这种广泛运用于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模拟教学活动,是培训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则需构建以现代视听技术为手段的微格教室及相应设备。

3.推行“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

为了实现在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全员育人”的总体目标,努力实现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英语专业学习和教学能力提高上“生生有管理,处处有指导”的教育任务,应积极推行“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为此,系部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老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英语专业知识技能如语音、语法、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及英语教学基本技能如教学设计、教案撰写等方面为各自“承包”的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4.通过课外活动有效延伸课堂教学,课内外训练同步,提升职业能力

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教学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将课堂内外的训练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英语基本功大赛(如语音语调大赛、英文故事讲述比赛、英语戏剧大赛、英文诗歌朗诵比赛等)和英语教师技能比赛(如英文书法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英语微格教学大赛等),对学生加强课外学习进行知识储备、语言技能提高、教学技能训练等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将课内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规范要求辐射延伸到课外学习和训练上来,持之以恒地坚持课内外同步训练,以有效地提升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

5.组建和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

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应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标推广实施的新形势,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聘请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或教研员专家任教,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授与英语教学技能相关的课程,同时也要定期培训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任教师,使其成为既精通英语本专业,又熟悉基础教育,并善于研究基础教育、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双师型”人才。

结合社会发展对中小学英语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应将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构建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努力探索保证其有效实施的策略,以达到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零适应期”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02.

[2]申鑫.以小学教师培养为导向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3]汪先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教育学院2012年度院级课题(重点项目)“新疆教育学院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XJJY2012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申鑫(1970-),女,新疆教育学院外国语教育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教师教育。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篇8

[关键词]英语教育专业 学生 教师职业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35-02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在世界科技交流、文化交流,特别是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育肩负着光荣的责任与使命。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主要来源,加强对他们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有利于培养适应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需要的英语教育人才,实现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对国家改革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学生为本,关心关爱学生;不断提高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和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做学生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从教的必备素质。根据原国家教委1992年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和1994年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要求,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四部分。其中教学工作技能包括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教学研究等内容。《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教师专业分为三个基本维度:即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个方面共25条具体内容。从具体内容看,教师职业技能蕴含于教师专业能力之中。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定期开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

根据以上标准和要求来看,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书写能力、使用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教育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与发展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学科专项技能(不同的专业呈现不同的要求)。

就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和特点,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可细化为:普通话水平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中英文书写与书面表达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校本教研研修能力,教学研究与发展能力;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班级管理和教育能力,组织和指导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力等,同时还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良好的师德修养和广博的知识。

对于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职业技能还未经过全面系统和严格科学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锻炼,还处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培养的过程中,自然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训练,应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进入中小学后能开展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工作,能为其教师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完成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青年学生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更好地了解世界,开阔国际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第二,使青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促进思维发展,为将来更好地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第三,能帮助青年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提升国际交往能力。第四,能增进青年学生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要实现这样的英语教育目标,离不开高师院校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优良教师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中小学英语教师后备军。

(二)为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未来教师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有利于提高他们入职的竞争力。根据有关规定,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经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考核程序拿到教师资格证后,可以竞聘教师岗位。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师来源多元化的情况下,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这也是高师院校的特色)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二是有利于缩短教师职业适应期。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初入职时,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表现,主要源自于职前阶段的系统训练。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既为他们奠定坚实的初入职时的生存基础,又缩短教师职业适应期。三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既是他们入职为师的前提,也是他们教师专业化发展会教、善教的起点。实践证明,没有职前的严格训练,就不可能有职后的快速适应和成熟,技能不过关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必然受到限制。重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缺失

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摇篮,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近年来,高师院校特别是二级英语教育院(系)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对教育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缺乏严格的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以及学生在主观意识上轻视职业技能训练等原因,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仍显得不够突出,许多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部分毕业生语音、语调、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应变能力差,板书不规范,教学办法单一,课堂驾驭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授课艺术和技巧,缺乏英语教学工作理念,英语教学研究能力与反思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适应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

高师院校以教师教育为其鲜明办学特色,也是其发展优势,可以说是高师院校立足之本。而教师职业技能又是教师教育特色的具体表现之一,所以高师院校应以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为重要抓手,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一)加强学生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教育

2014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后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因此,要按照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一个好教师对于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应努力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通过对教师职业内涵的深刻认识,帮助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和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巩固英语教育专业思想,增强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创新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1)、《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2014)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3)》为指南,整体规划和设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包括改革教学内容,更新培养模式,优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素质发展课程模块;加大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开必要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延伸课堂教学,丰富课外活动,课内外训练有机结合,举办形式多样的英语基本功大赛,如开展英文歌曲、英文书法、英文诗歌朗诵比赛和开展英语教学技能比赛、英语戏剧表演、英文故事讲述比赛、英语主持人比赛等;评选优秀英语课件及优秀教案等;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实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考核机制,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刚性管理等。

(三)实施“卓越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计划”

一是建立开放协同的教师教育新体制,高师院校要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与地方政府、中小学联合培养英语教师“三位一体”的新机制。二是鼓励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到中小学开展英语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互动对接,与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共同探讨英语师资培养方式方法,了解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要求,适应当前英语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三是与中小学广泛合作,积极探索建立卓越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改革创新试验区,聘请一线优秀英语教师来校任教或教授示范观摩课,或教授与英语教学技能相关的课程,搭建真实课堂教学观摩平台。四是强化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高校课堂,走进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高师院校和中小学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中检验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实习中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五是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教学设备,为学生教师技能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六是加大英语专任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七是发挥英语专业课授课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授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现代外语教学理念、方法及基本职业技能。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

[ 参 考 文 献 ]

[1] 洪早清.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探索与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42-45.

[2] 施应凤.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探究――以文山学院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3(5):80-83.

[3] 林榕.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建构[J].武夷学院学报,2011(4):82-85.

[收稿时间]2015-03-19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篇9

关键词:英语教育 人文教育 英语人才

一、引言

人文教育,是指通过向学生传授人文学科的知识,使其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认识世界,适应社会。英语按照学理的划分是属于人文学科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育中的人文内涵越来越少,使得英语教育逐渐远离了人文学科。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到“由于经济社会的冲击,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在外语教育中正在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在全国的外语教育中都有所体现”。近些年来,这种外语教育中人文教育的衰退,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很多著名学者都呼吁我国教育界,要重视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因此,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是我国外语教育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以渭南师范学院在其英语专业的教育为例,分析英语人才的人文教育方法。

二、英语教育的发展及英语专业的人文特性

胡文仲教授将我国英语专业的教育划分成两个阶段:(1)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英语教育以培养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为目标;(2)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语教育主要为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一)第一阶段英语教育特点――重视技能的培养

英语一般被人们视为一种语言工具,提到英语一般会联系到语言的实用性而非学科性。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课程中,有百分之八十是体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实用性及工具性。因此,对于低年级英语人才教育的课程设置核心是语言的基本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方面的听说读写的训练。高年级英语人才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核心也以语言训练为主,专业课程比例较小。按照这种教育形式教育出来的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基础能力很强,然而与其他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比如法律、经济专业学生)相比,仅仅占据了英语应用方面的优势,而在知识结构、思维创新和深度方面都有一定差距。这与英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关系。

(二)第二阶段英语教育特点――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企越来越多,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外语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阶段中培养的只掌握语言应用而缺乏专业知识和思维锻炼的英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针对新的局势,国家对英语教育制定了新的培养计划,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界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在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相应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此为对英语专业培养目标首次将复合型人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确认的文件。另外,英语教育的课程设计业进行了修改,将培养目标转向了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共同培养,根据以后学生可能从事的行业出现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如“英语、法律复合型人才”“英语、新闻复合型人才”“英语、语言文学复合型人才”等。英语教育中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提出,不但使得英语教育适应了当前社会的需求,有利于国家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缓解语言类毕业生就业困难,同时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科分布优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学校院系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盲目地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相关专业课程开设过多,而导致学生忽略了人文综合素质和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英语专业的人文性

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教育部在1998年就颁布过关于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文件,文件中指出我国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应该重点加强学生的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教育,对文科学生要同时加强自然学科的教育,提高全体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

除了英语应用技能的训练,英语专业在教育中应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哲学等专业相交叉。作文人文学科的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锻炼好英语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跨视野的思辨能力。同时,英语本身是一种文化,其中包含着多彩的文化与人文精神。英语学习也是一种对于国外民族和智慧的领悟和接触,要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塑造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品格。

三、人文主义教育观与人文性英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中,人文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作用。英语专业应该遵循人文教育的基本理念,突破职业为导向或者基础技能为主的培养模式。按照这个理念,渭南师范学院在英语专业教育的实践中,以人文知识教育理念为指导,从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构建了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形式。

国内当前仅仅依靠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来进行人文教育,但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目的,不仅是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还包括学生的人格、能力方面的均衡培养。若还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人文知识仅仅是机械的讲授,对学生本身的人文素质的提升无法考察,这种讲授方式本身也过于枯燥,学生对于知识难以理解,也就无法达到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的目的,人文教育将成为空谈。渭南师范学院的人文教育体系中,在英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际操作中应用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互动体验式教学方式,与学生形成双向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动态,也有助于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这种互动体验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体验和感悟到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加以理解。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英语学习。渭南师范学院的人文性英语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体系包含了人文教育,希望将英语教育从传统的技能训练向学科教育转变。在语言的技能训练中加入了人文专业的课程,在人文知识的课程中也融入了英语学习的元素,努力将人文教育与英语语言学习相结合。这种创新不但适应当前对综合性英语人才的需求,也适应了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许瑾.试论高等学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

[2]刘乃美.外语人文通识教育实施中的焦点问题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10).

大专语文教育专业篇10

一、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个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主要应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几方面着手。

首先,对于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他(或她)的专业知识应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三个大方面。在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下,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对大学英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得语言本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语言去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增进对异民族的了解,促进交流,英语教学工作具有“人文性”特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因为普通文化实质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养素质的内在价值。而在今天,由于英语在全世界广泛的使用,所以学生通过学习英语需要了解的文化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仅限于英美国家的文化,而是广义的已成为一个包括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包罗万象的概念。反映在大学英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普通文化知识上,教师应具有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有学识”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世界视野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健全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其次,专业技能,包括大学英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如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教材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能力以及测试和评价的能力。其中教师是否能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影响了他(或她)能否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和编写出色的教案。从课程的视角看,《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大学生对于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以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大学英语学前教育专业不仅要重视对英语知识与技能层次的学习目标,更要重视对于文化与方法以及社会价值层次的学习。大学英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只有细致而全面地把握《课程要求》的内在和外在目标理念和精神,才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因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像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再次,专业态度。“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学意义上愿意、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概括起来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形象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其中专业理想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大学英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如果以国际理解教育为理念,以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国家以及全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为奋斗目标,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强致力于改善自身的教育素质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期望。

二、结合专业的教学方向

在我们开设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时,有必要反思为什么要教和学。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停留在学英语的层次,却忘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更重要的目的之一在于要学会运用英语这个工具去学习和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结合专业用英语学”。实际上,共和国大学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如何处理打好语言基础与结合专业的问题,但因为在很多阶段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而一直把打好语言基础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因此尽管从一开始就提出要结合专业,在80年代以后的教学大纲更是屡屡把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分为打好语言基础阶段专业阅读阶段,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如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而一直没有真正地进入教学实践。我们有必要启动结合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早日开始大学英语教学结合专业的教学改革。

三、信息技术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定教学目标后,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任务。个别化的学习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的学习特点很有帮助。同时,社会化的不断加剧和发展,要求现代人具有协作共事的精神。因此,在大学英语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对同一现象、问题表达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某项任务。

但是,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大班人数、教学内容的繁杂、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师信息素养的缺失,常常使得教师有心无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大学英语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平台。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技术,通过竞争、协同、同伴和角色扮演四种类型的协作学习模式,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因而备受教育领域的关注,这也正是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