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3-07-21 17:40:56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篇1

 ***湖、百花湖、阿哈水库(以下简称“两湖一库”),是***市及周边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同时也是近郊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其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事关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市及周边地区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两湖一库”均为***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着手建设的三座大中型水库。其主要的功能定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由过去的蓄水发电和农业灌溉向今天的保障周边城乡建设和居民生活用水的方向转变。近年来,随着流域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不断加剧,“两湖一库”及周边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日益加深,水体水质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不良趋势。***湖除泵房和出水口两个监测点外,其余均为五类或劣五类水质。百花湖也是这个情况,水质基本停留在五类或五类以下。阿哈水库因受污染相对较少并与松柏山水库和花溪水库连通,水体循环和自身净化能力较强,目前水质基本为三类,但也同样面临逐年下降的现实威胁。

水污染与缺水是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脆弱的两个方面,近年来,太湖、巢湖和阳宗海等相继爆发的大规模污染事件,以及中国今年北方遭受的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大旱,都深刻地反映出中国水问题的日趋严峻,中国水资源仅为世界各国人均量的25%,节约用水和保护洁净水源已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就总的情况看,“两湖一库”污染加重、水质恶化的严峻形势与我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已属中度污染的整体状况基本上是一致的,从遭受污染的原因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湖一库”周边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2、“两湖一库”流域农业生产常年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形成的面源污染。

3、“两湖一库”周边区域较大规模的水产、畜禽养殖所投放的饲料和养殖物排泄的粪便。

4、“两湖一库”观光旅游和环湖“农家乐”、“乡村游”等休闲度假所产生的生活垃圾。

5、“两湖一库”常年水量补给严重不足,水体置换缓慢,自身净化能力减退。

6、“两湖一库”水体固有的相对静止性,其水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退化的过程。

上述原因中,危害最大的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所析出的氮、磷、氨、汞、镉等多种化合物,它对“两湖一库”水质所造成的污染和影响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治理起来也相当困难。“两湖一库”水体污染从物理表相上看,主要表现为水质不清、水色渐绿、粘稠度增大、有害蓝藻繁殖较快。就化学分析而言,主要体现为水体中氮、磷、氨、汞、镉等多种化合物含量不断增高,水质富营养化,使得一般意义上的物理净化措施和手段都难以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就目前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认知能力而言,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解决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复杂领域和巨额的资金投入。

***市“两湖一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的问题引起了中央、省市领导和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以尽快扭转“两湖一库”水质恶化的不良趋势,争取水体水质逐年有所好转。***市委、市政府从政治的高度极端重视“两湖一库”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一是迅速组建成立了***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严格实行政企分开,依法履行治理和保护“两湖一库”的管理、监督、执法职能;二是大幅度提高排污成本,让排污者排不起污,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三是筹备成立环境保护法庭,负责统一审理和执行涉及“两湖一库”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案件,解决长期以来“两湖一库”污染因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不同而难以治理的根本问题;四是建立“两湖一库”治理和保护基金会,在全社会广泛筹集治理“两湖一库”所需的庞大资金;五是拟定“两湖一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规划,拟投资17亿元用于治污;六是制定了《***市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调动了水源保护地、森林资源保护地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七是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唤起全社会“依法治污”的自觉性,把“两湖一库”污染治理纳入广大群众的监督。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两湖一库”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当前,从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律和普遍经验出发,应该坚持不懈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把“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一、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源常清是我们各级政府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要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迅速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当前我们在水环境和水资源问题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下最大的决心,采取最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对“两湖一库”乃至整个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尤其需要清醒认识的是,***湖是百花湖的上游,阿哈水库与松柏山水库和花溪水库又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而言之,我们周围的水系构成的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如果“两湖一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那么,水资源受到污染的范围就会很快扩展到整个水系,我们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仅单纯依靠湖区、库区范围内的治理就能收到实际效果的。它涉及整个流域、尤其是上游广大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需要建立一个具有相当权威性、类似“长江流域规划和管理办公室”这样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以彻底理顺“两湖一库”饮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行政关系,真正落实“两湖一库”污染防治所需巨额资金的来源和筹措,建立健全流域行政区划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流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科学谋划黔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流域行政区划各自为政、各负其责的传统方式极易导致相互掣肘、相互扯皮,最终的结果是谁都难以负责、谁也负不起这个责。

三、要把“两湖一库”上游地区和补给水系的污染防治和生态重建作为重点,从源头上遏制住“两湖一库”水质不断恶化的不良趋势。要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和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健全完善城乡污水处理和收集的系统工程,认真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组织实施。要把“两湖一库”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实质污染物的有效控制结合起来,重点强化对实质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对现有排污口和污染源进行详细的排查和监控,坚决杜绝新的排污口和污染源的出现。要按照新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确立的精神和原则,依法加重对水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使随意排污不再成为一种不受重罚和有利可图的无良行为。要加快“两湖一库”周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现有的工业企业要扎实抓好节能减排的各项具体工作。

四、妥善处理好“两湖一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和旅游风景区在功能定位上的相互重叠。从根本意义上说,饮用水源保护地和旅游风景区二者之间是难于统一在一个空间尺度内的,但现阶段又只能设法寻求二者之间的科学平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活动对饮用水源区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力保持区域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要严格禁止“两湖一库”水面旅游,科学控制周边“农家乐”和“乡村游”的经营规模,并对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的集中处理。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更多意义上是可以通过“看”来赏心悦目的,不一定非要身临其中零距离的去“玩”。管理科学既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最大限度地兼顾饮用水源区的环境保护。

五、在“两湖一库”周边设置水体净化带,恢复原始湿地,科学指导流域内农业生产化肥及农药的施用,大力推行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方式,努力减轻农业生产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取消“两湖一库”水产养殖,严格控制周边畜禽养殖规模,在流域范围内着手限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严格约束“两湖一库”电厂的发电,并在现阶段按照市场规律作出适当的补偿。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客观形势下,储水保源和放水发电是一个难于统筹兼顾的两难选择,需要从人类生存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作出取舍,着手谋划“两湖一库”周边电厂的整体搬迁,清晰界定“两湖一库”城乡居民饮用水源的功能定位。因为从现实情况看,电力供给尚有选择的余地,而饮水资源却无更大的回旋空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放弃发电来确保饮用水资源的保持。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篇2

    1.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5±14)岁,最大88岁,最小21岁。女性98人(57.6%),男性72人(42.4%)。矿区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未上过学120人(70.6%);少数民族72人(42.4%)。调查对象民族间文化程度经秩和检验,Z值为-5.554,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不同民族的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无差异。性别与文化程度之间经秩和检验,Z值为-4.402,P<0.05,有显着性差异,可认为男女性别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男性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见表1。

    1.2调查对象对铅锌矿区环境污染的自我感知调查的矿区居民对尾矿堆积、水质、耕地面积减少等直观感性的问题有明显的认识,但是对空气质量、农作物质量、植被破坏等不可直观的方面认识不足见表2。由表3可知,65.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矿对当地的环境污染造成了较大影响。34.7%认为矿区的空气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55.9%认为开矿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小,39.4%认为对农作物的质量影响较小。矿区的河水贯穿村庄,直观可见,因此37.1%认为开矿对村里的河水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45.8%认为影响较大。当地的饮用水采自山里的井水与泉水,45.3%认为开矿对饮用水有一些影响,原因是开矿使他们的井变干了,泉水减少了。矿区居民认为开矿对房屋安全的影响与开矿点距离自家的距离有关,距离远的居民认为没有影响,占21.1%。噪音对整个矿区影响较大,仅有5.3%认为没有影响。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62.4%的矿区居民自感自己和家人不能避免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仅有17.1%认为自己村能治理好环境污染,见表4。

    1.3调查对象认为矿业开采对健康影响的自我感知调查发现,58.8%的调查对象自感开矿活动对村民的健康有影响,48.2%认为开矿对家人健康有影响,21.2%认为开矿对下一代的智力产生了影响,见表5。调查对象自我报告了最近十年来的患病种类,患病例数集中在关节骨骼类疾病、肠胃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见表6。将性别做卡方检验获知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的患病种类之间无差异。

    1.4对矿业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之间关联情况的认知调查发现,77.1%的矿区居民有家庭成员参与过采矿,自我报告的患病率为66.5%。对被调查对象家人是否参与过采矿同患病情况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是否参与采矿与患病之间无差异,见表7。自我报告的高患病率与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准确度以及认知能力有关,是否与矿区居民长期居住于该矿区,长期处于矿区污染环境有关,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矿区居民自认为的患病原因可知,仅有17.6%的居民认为自身患病的原因与矿区的环境有关。但据前期在当地的研究可知,该矿区内的居民生活环境存在一定的Hg、Pb、Cd、As等重金属污染,当地存在着较高环境重金属暴露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见表8。

    2结论

    2.1矿区居民对矿业开采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认知不足湘西凤凰铅锌矿有70多年开采历史,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废水、裸露的岩矿、废石及尾矿围绕着农田村落随处排放或堆放。65.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矿对当地的环境污染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对矿业开采引起的不同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程度认知不足。据调查显示,矿区居民对于河水水质、噪声、地质灾害等直观感性的问题有明显的认识,但是对土壤污染、粮食产量、农作物质量、空气质量等方面感官不能感知的问题认识不足。但姬艳芳等既往对该地区的调查发现,由于原铅锌矿选矿厂和矿井里排除的废水已不同程度地污染了矿区附近大部分农田,致使当地种植的稻谷、蔬菜中镉、铅、锌、汞等超过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的相关限制,其中以Cd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Zn、Hg、As和Pb,分别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的9.0、2.7、2.6、1.6和1.1倍。可见,矿区的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不全面具体,对于感官能感受到的污染认识较高,而对于感官不能感知的污染缺乏认识。从而增加了当地矿区居民通过饮食、呼吸等途径的重金属暴露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篇3

关键词:家居装修;室内环境污染;意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TU767 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方法与范围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于2009.12~2011.1分别对城乡居民进行了家居装修室内环境意识调查。城市调查地点选在辽阳市有代表性的建材市场,调查对象为建材市场的消费者。农村调查地点选在经济发展较好的辽阳县刘二堡镇,能够很好地代表新农村建设中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调查对象为刘二堡镇主要建筑装饰材料商店的建材消费者。在城市和农村各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000份。在城市,接受调查的居民年龄大多集中在30~50岁,占调查人数的60%;家中有敏感人群的占45%;文化程度大多数集中在大专、本科学历。在农村,接受调查的居民有61%居住在自然村,39%居住在县城;年龄大多集中在20~30岁,占调查人数的50%,其次是30~50岁,占调查人数的25%;家中有敏感人群的占77%;文化程度大多数集中在高中/中专、初中及以下。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2.1 室内环境态度

室内环境污染感受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调查中,73%的居民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室内环境污染,其中认为严重污染的居民占4%、轻度污染的占69%;在描述对污染控制的要求时(图1),2%的居民表示不关心,34%的居民认为室内环境有污染是必然的,只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室内空气质量达到标准就可以了,64%的居民要求严格控制;当发生室内环境污染时,认为材料供应商、装修公司和施工单位应当承担责任的居民分别占37%、53%和26%,有的居民选择了其中两方或三方共同承担责任。在农村调查中,数据分别为78%、22%、56%、9%、41%、50%、45%、20%、34%。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都普遍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室内环境污染,其中农村居民感受到的污染程度要高于城市居民。但是更多的农村居民对室内污染并不关心。

2.2 室内环境知识

2.2.1 对各种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的认知

如图2所示,城市居民对甲醛、苯和氡的认知率比较高,知道它们的人数分别占80%、60%和50%,对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颗粒物的认知人数占40%左右;农村居民知道甲醛的占64%,其他污染物人们了解很少,认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挥发性有机物、苯、颗粒物、氡,所占比例分别是27%、23%、18%、11%。研究表明,大部分VOCs 在室内空气中通常以低浓度长期存在,但是低浓度污染物长期积累的结果同样会危害身体健康;而颗粒物(特别是细粒子PM2.5)虽然无味,但是它易与其他污染物复合。但是除了甲醛之外,农村居民对其它污染物认知程度都相当低,访谈中得知,很多农村居民认为农村的生活习惯使得土多、灰大,所以并不把粉尘看作污染物。

2.2.2 对于常用建筑装饰材料是否会带来室内污染的认知

如图3所示,在城市居民中,认为油漆、胶粘剂和人造板会带来污染的人数分别占79%、76%和69%,认为聚氯乙烯卷材地板和内墙涂料会带来污染的人数比率也都在50%以上,只有40%左右的居民认为地毯及其衬垫被会带来污染。在农村调查中,数据分别是75%、43%、39%、21%、11%。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都比较容易识别那些用量大或直接释放强烈的建筑装饰材料(如油漆、胶粘剂和人造板)所带来的污染,但对用量小或先吸附后释放的材料(如地毯)所带来的污染认识不足。

2.2.3 对室内环境相关法规标准的认知

在城市调查中,有20%的居民表示不知道相关法规或标准;63%的居民听说过;只有15%的居民比较了解相关法规标准。在农村调查中,以上三个指标分别占53%、45%、2%。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对室内环境相关法规标准都不太了解,尤其是农村居民大多数都不知道。

2.3 室内环境行为

2.3.1 购买材料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如图4所示,城市居民中,将环保和价格列为首要因素的人数分别占59%和23%,而只有18%的居民把实用或美观因素放在第一位。而在农村调查中,只有18%的居民会重视环保因素。研究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与材料用量、品质直接相关,装修程度越高、人造板材使用越多,使用的装饰材料档次越低,则污染越重。

2.3.2 装修设计与施工过程污染控制

城市调查中,32%的居民选择自己设计,通过朋友、熟人找施工人员进行装修;68%的居民通过装修公司进行装修,其中39%的居民自己购买材料,29%的居民全权委托装修公司进行设计、选材和施工,22%的居民会聘请施工监理。农村调查中,数据分别为68%、23%、9%、0。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多数城市居民会通过装修公司进行装修,因此装修公司成为城市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重要环节。而农村大多数居民自买材料,自己装修,施工人员也比较混乱,一旦发生室内污染,很难界定责任人,所以很多农村居民只能无奈地选择自己承担污染恶果。

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建材市场的消费者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整体认识水平和关注程度都比较高,但室内环境知识还不够全面,室内环境行为相对滞后,应加大对室内环境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农村建材消费者的室内环境意识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室内环境知识匮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建议(1)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加强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相关室内环境知识的宣传,提高室内环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引导农村居民采用简单实用的装修方式,理性消费;(3)加强对农村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市场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的流入;(4) 改善农村住宅设计、加强农村的能源结构调整;(5)加强对农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治理的调查研究,开发适合农村使用的室内环境净化产品。

参考文献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篇4

0 引言

农村环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污染源比以前更为广泛,污染速度已经成地毯式迅速起来,所以不得不对其进行研究治理方案。各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威胁农村居民的健康,甚至通过其他方式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更加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应加强人民的环保意识,以次为主展开防污染,治理污染开展排污环保等一系列工作。

1 有关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染加剧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原本城市中的主要生活垃圾在农村中也大量出现[1]。如装饰材料、废旧电器等,农村垃圾回收体系不完备,使得垃圾不能全部分类回收。这些垃圾随意堆放,通过雨水淋溶,使垃圾中含有的重金属、有机物等进入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农村环保投资较少,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比较困难,加之经济实惠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短缺,使得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直接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污染物在水体及其他环境中的直接或间接转换也造成了其他农村环境的污染。这些排放污水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附近居住人民的健康问题。另外,部分排放污水直接被农民用来浇灌蔬菜、瓜果、庄稼、这些农作物大量污染并直接损伤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农村人民环保意识较为淡薄,这也是污染加剧的原因之一。

1.2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为了提高农业产出,增大经济效益,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家肥、农药和农用塑料,导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化肥和农家肥的大量使用,使得很多污染物质(如有机类污染物质、含磷物质和含氮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域,造成水体污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农药施用后,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其余部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空气中,造成水体、土壤和空气环境污染,另外,残留在农作物中的农药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农用塑料很难降解,农用塑料的大量使用严重影响土壤的通气性能和水肥传导能力,长期使用会造成粮食减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是造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1.3 工业生产污染

随着乡镇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乡镇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得农村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周边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短短几年时间,可以从清澈见底的河水变成受纳污水的恶臭水体,污染的速度可想而知。同时乡镇企业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治理能力相对较弱,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严重,也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国家应在环保方面的宣传要做到位,强调要更具体。

1.4 畜禽养殖的污染不可小视

畜禽养殖业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但是畜禽养殖业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2]。农村畜禽养殖企业大多缺乏统一合理规划,很多畜禽养殖场所布局不合理。首先,很多畜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中含有氮、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体的使用功能,产生黑臭水体,甚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其次,畜禽养殖场所会产生氨气、硫化氢和粉尘等,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再次,随意排放的畜禽养殖废物会超过土壤环境的承载能力,引起土壤环境的污染,土壤环境的破坏慢慢会造成粮食减产,污染的农田产出的农作物也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另外,畜禽养殖饲料中含有抗生素和激素等,这些物质随着畜禽养殖废水和废物的排放也进入到了环境中,长期积累也会造成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畜禽养殖场所的不合理布局,使得农村很多地区人畜混居,农村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同时,畜禽养殖场的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因此,畜禽养殖的污染也不可小视。

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其对策

2.1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治理投资

政府方面应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也应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农村环境治理需要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供给[3]。要改善农村环境治理困难的现状,就必须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优化各种环境管理制度。更要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与鼓励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保障各项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2.2 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和监测力度

要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大对我国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农村工业项目的监督检查,严防污染物超标排放;严格落实各项环保制度,对破坏农村环境的单位、行为人和事要加大处罚力度。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让我们了解农村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因此,我们要增加乡镇环保机构人员和设备的配备,加大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力度。一旦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不够就很容易松懈,从而纵容了一些环境质量监测人员的惰性,使得工作难以开展,寸步难行。所以,加大处罚力度,奖罚明确也起到重要作用。

2.3 培养污染治理人才,加强宣传教育

人才是强国之本,农村环境治理同样需要人才的参与。培养污染治理人才,有利于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环境治理方案,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农村环境治理要以村为单元,以民众为主体,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使民众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使民众自觉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环保培训,使领导干部真正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3 加强法律意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为何环境污染愈加严重,农村环境得不到妥善治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环保意识不够强,或者说了解甚少,缺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责任。法律宣传不到位,人们只有在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时才稍微重视起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甚至农作物的污染。导致很多地区出现地方病,地区癌症患者增多,所以要从法律开始重视,宣传要做到位,环保知识要普及到位,让每一位居民从心中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有效的把环保工作做好。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篇5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dustrial enterpris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management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dustrial enterpri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各地发展不均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一些主要污染物虽然已达标排放,但绝对量很大,仍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相当多的地区环境和生态破坏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污染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环境污染管理是我国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工作重点。

一、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主要问题

1.企业领导对企业环境污染管理不够重视

目前,许多企业领导的环境意识薄弱,比较缺乏环境政策与法制观念,存在许多思想误区,认为加强环境污染管理就是要制约生产经营,环境污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应付环保行政部门等等。一些企业领导在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更大回报的利益驱动下,有可能钻环保法制的空子或管理上的漏洞,诸如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偷排和瞒报排污数量,甚至转移污染等来逃避环境义务的履行。大量事实表明,凡是领导重视环保的单位,环境污染管理工作都作得卓有成效,同时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

2.资金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工业污染十分严重,治理任务相当艰巨。多年来,虽然年年有投入,岁岁有进步,但污染治理效果和人们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这与历欠帐太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城市整体功能不强等诸多原因有关,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使用分散,投资效益低下是制约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按照“污染者负担”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当负责解决自身造成的环境污染,这部分资金主要来自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投资。但是,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大中型企业经营的步履艰难,让这些生产发展尚无保证的企业增加环保投入不太现实,这样势必造成投资渠道不佳,工业企业继续超标排放污染物。

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我国的工业企业多是依靠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初级加工产业,工艺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均较低,也很少考虑环境因素,由此造成资源浪费,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高等环境问题非常严重。

4.员工素质问题

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基础在基层,它涉及生产的各个领域,没有广大员工的参与和积极性,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是很难搞好的。近年来,我国的员工队伍在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较差等问题。

二、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对策

企业应当对传统的环境污染管理思路有所转变。从经营理念的高度去认识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和根本,在此基础上,发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作用,以最有利的方式,真正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政策法规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和有秩序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污染防治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应该纳入法制的轨道,根据国家或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进行控制管理。工业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是市场机制下我国工业污染防治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

1.1关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框架的建议

我国目前的环境法律框架中虽然有一部基本法,但一些重大的环境政策却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根据市场经济国家工业污染防治的经验及其发展趋势,我国的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应包括:实施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的技术政策、发展环境标志产品的技术政策、技术及产品淘汰制技术政策、废物回收再用的技术政策、工业污染治理处置的技术政策、工业污染控制技术装备技术政策、工业污染防治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些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实施必须有配套的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

1.2加强环境立法

市场经济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法制经济,它要求一切活动都用法律加以控制、规范、引导,因此,从经验性立法转为导向性立法,在总结现有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经验的同时,着重对一些尚不成熟、正在试行的措施或制度进行科学分析、预测,订出一些引导性的法律。根据目前建立市场经济的进程来看,应加快环境法律体系中的单项法的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的内容不应当简单地重申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内容,应当将其具体化、尽量地使其有利于执行,以免使下一层次的有权解释发生偏差。市场经济作为权利经济,内在的要求法治,我国应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作法,在完善实体法的同时,加强程序法。

1.3健全和完善环境标准及其实施监督体系

通过对国外环境标准体系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

确定我国环境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使我国的环境标准体

系与国外先进的环境标准体系接轨。建立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选择重点污染行业、按行业特点制定排放标准,其实施易于与行业生产相结合,便于对行业生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达到在生产中消除污染的目的。在完善国家环境标准的同时,加强地方环境标准的制订和舆论监督机制。

2.企业实施绿色化管理

2.1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企业应大力推崇绿色文化,以人与自然的统一为核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资源永续使用为基本特征。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决策者,应深刻认识经济高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环境问题带来的机遇和环境问题与

企业发展的关系,自觉顺应全球性的绿色潮流,增强环境意识和环

境责任感,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向全体员工不断的灌输企业的价值

观念,并通过运用管理权威强化员工对这些价值观念的认同,提高

企业形象。

其次,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制定企业道德规范,以条

文的形式约束全体员工的行为,激励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

极性,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再次,确立全员环保意识。通过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提高环境意识,使每位员工清楚:环境问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环境问题与企业的关系,如何将环保融入日常工作等。

2.2推行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篇6

一、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为培养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中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些化学实验会产生有害气体、有害废水等有害物质,对教室、实验室等造成污染,甚至影响到师生健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对每一个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都要强调注意事项,讲解如何避免污染,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与环境有关的实验,都是一个很好的教材。环境保护无小事,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

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硫粉的用量要尽量的少,只要不影响到实验现象即可,若实验后还有硫没有燃烧完,要及时熄灭,不能让其持续燃烧,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教室中造成污染。

2、做一氧化碳还氧化铜的实验,为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尾气不能直接排放,要用气球收集或直接点燃,并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更科学的处理方法?(用导管把尾气引到氧化铜下方点燃,既可防止污染,又可节约能源)

3、在做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时,把其中的许多反应改成微型实验,改在点滴版上做,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也减少了废液的产生。对实验后的废液,要求统一倒在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三、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

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

化学与工农业的生产紧密联系,为了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在教学进程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对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介绍一些具体的真实事件,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产中若只重视生产而忽略环境保护,其后果不仅是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1、在空气污染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份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如: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9日,大雾笼罩英国全境。从11月28日到12月6日,就有4千多人死亡,直到60年代才查清这次烟雾事件是由于烟雾粉尘中含有三氧化铁,促使空气中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雾,吸入人体后导致死亡。

2、在爱护水资源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水休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废水渗漏量达到9100立方米。事故造成汀江大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汀江沿岸及水库的养殖业遭受灭顶之灾,约400万斤鱼被毒死,当地居民停止饮用自来水,靠买瓶装水生活。

3、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学中,让学生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摄入一定量的有害元素就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如三鹿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导致众多婴儿患有肾结石,最终确认“人为向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引入到婴幼儿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径”。其后此事件涉面及扩大,许多制造商的奶制品被揭发也含有三聚氰胺。后来,这个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企业“三鹿集团”最终破产。

四、开展社区环保调研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社区活动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有效地开展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参与意识,争当环保小卫士。

1、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积极开展与环境有关的社区调查活动,引导他们发现环境问题、展开探究、获取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密切联系现实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企业如造纸厂、合成氨厂的生产和废水处理性况;组织学生调查本地水域中水葫芦狂长的状况;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组织学生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的能力。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篇7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其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1~3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大自然,感知周边环境、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4~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7~9年级: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

(二)内容结构

环境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环保观念、环保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三方面,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安排到1~9册,呈螺旋递进式。

(三)编写特点

1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问题,围绕“认识环境、感知环境、了解环境、改善环境”的主题开展研究活动,教给比较系统、全面的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按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形成系列化的安排。

2 选用真实的事例、真实的图片和数据资料,采用生活化、情景化的内容材料。呈现真实的、生活化的社会情景,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和启发性。如人们对塑料袋及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习以为常,但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教材用生动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现象入手。引发深入思考。努力认识和解决身边出现的环境问题。

3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拓展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生活垃圾分类》《我当家庭绿化设计师》《拒绝白色污染》等主题活动,开展角色扮演、模拟演练、体验、交流、调查、制作、探究等活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

教学建议

1 贴近生活实际,交出自主活动。本模块强调贴近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力求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要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各种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实践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可开展社会小调查、我为家乡环保献计策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2 关注现实环境问题,在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往往与某些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息息相关。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思考各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中的环境问题。例如,人们为美化居住环境,爱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但很少考虑什么植物对人体健康有益,什么植物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问题等。环境教育恰恰要使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目的。

3 运用所学知识,从“可解决的问题”做起。当代环境问题已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方向发展,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更需要关注身边的、可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像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存在的浪费生活用水等问题,教师可以此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强参与改善环境行动的意识,

4 关注学生的活动评价,随时调整教学策略。要注意对学生的环境态度、技能、行为以及参与环境教育学习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实效。

5 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适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并注意开发其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拒用塑料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8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美丽的家乡风光)师: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这里鸟语花香、天蓝水清。你想对你的家乡说什么呢?师:老师还在江西的有些地方拍到了这样的画面。(课件演示:废弃塑料袋在草坪上随风飞舞、火车铁轨旁塑料盒成堆、废塑料在河边成片)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2 揭示课题。

(二)主动探究。交流信息

1 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1)认识什么是白色污染。

(课件出示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塑料薄膜等)议一议:什么是白色污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容易造成白色污染?

(2)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读一读“智慧泉”里介绍白色污染危害的内容,和同桌讨论交流白色污染对环境、人类、动物的危害。

2 探究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讨论:废弃塑料袋何故四处纷飞呢?真的是塑料袋本身的罪过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们有过乱扔乱丢的行为吗?

3 共商治理方案。师:同学们,白色污染正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的生活离得开塑料制品吗?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防治白色污染?(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三)知识拓展,提出建议

1 提问:拒绝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你们知道塑料制品是用什么做的吗?

2 计算:一年下来,全国仅生产塑。料购物袋就要消耗多少吨石油?要动用30万吨超级油轮跑多少次?

3 交流:面对这么大的一笔资源浪费,你想提出什么建议呢?

4 思考:在能源危机的时代,限制或不使用塑料购物袋意味着什么?

(四)应用深化,动手实践

1 讨论:我们有很多减少白色污染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拒绝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购买东西带自制的环保袋)

2 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做环保购物袋?(学生汇报)

3 制作:我们一起设计图案美观的环保购物袋吧。(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五)了解社会,总结本课

1 介绍与主题相关的社会动态:美国为了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采用了立法的强硬措施:意大利是目前欧洲回收塑料垃圾做得最好的国家:我国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

2 知识链接。读一读“望塔”里的内容。

3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开展“拒绝白色污染”的探究学习活动,对白色污染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想法,你还有其他的收获吗?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齐心协力,共同拒绝白色污染。

(六)课外实践,走向社会

1 收集“白色污染”危害性的资料及图片,制作宣传小报,让人们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向人们发出倡议,拒绝白色污染,保护我们的家园、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篇8

关键词 农村环境 环境污染 法律规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物质文明不断被宣扬,特别是农村,老百姓的知识普及程度、经济水平、文化水平都不断提升,但农村环境却付出的相应的代价,河水乌黑,杂草丛生,鱼类急剧减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看的到的环境问题。现在大部分农村百姓已经由“温饱”的状态进入“小康”的状态,而如何遏制农村环境继续污染,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概述

农村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农村社会成员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工商业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导致农村环境质量降低,对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不合理造成农村环境污染

现在农民为了提高收入,就需要提高农作物产量,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使用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几乎不会考虑有机肥这种对环境几乎不会造成污染的肥料。但过度使用化肥,会对农村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土壤长期被化肥侵害,使得土壤板结,长期下来,反而会使得农作物减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每年要用掉农药近130万吨,但实际上只有约1/3的农药是真正能被农作物所吸收利用的,而其它大部分进入了土壤、水体及大气循环中,使耕地这种不可再生物质遭受了严重污染,而这些耕地上产的产物大部分是为人所食用的,这也从某些程度上造成了隐藏危害。

(二)居民生活垃圾造成农村环境污染

由于快速的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数目连番增长,与此同时生活垃圾数目也在随之连番增长。但是由于农民随处置放垃圾、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烈,这也就使得农村垃圾在河边、路边可以随处可见。在这种情况下,本应对农村环境进行治理,但是改革开放之初是从城市开始的,农村经济水平和城市相比还是相差较大,基础设施特别是治污设施方面跟不上发展进程,这就使得居民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比较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了难以想象的“垃圾围村”、“垃圾围镇”的现象,这对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规模化养殖业造成农村环境污染

近年来,我国农村养殖家禽牲畜十分遍及,且发展迅速,这虽然为帮助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由于技术和设备落后、能源消耗太高、污染防治设施不足等原因,农村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农村生态环境被严重污染。就统计数据而言,目前我国农村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占据了全农村排放工业污染物的近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为了盈利,主要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开设大型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这就使得禽畜粪便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制

由于农村的环境污染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它是从几世纪前就沉淀下来的,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由于改革开放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这个问题被放大,且越来越严重。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需要多方面沟通努力,多管齐下,并且不可急功近利,才能慢慢逐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如果从法律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首先要完善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

就覆盖面来说,农村环境污染覆盖面积太广,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考虑出发,逐渐从本质上改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本文认为,此根本就是法制法规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保护农村环境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漏洞,应加快其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应该要对如何保护农村环境的基本制度;若做出污染环境的较为严重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二)其次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另外一方面,相较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大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烈,有些甚至对“环境保护法”一无所知,广大农村居民在“环境污染”这四个字的定义上不够明确,很容易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更不必说遵守“环境保护法”。

部分人认为环境污染行为只是一种道德问题,仅仅只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是无关大碍的行为,完全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若想让广大民众认识到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环保法制宣传。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比如报纸、广播、网络、电视、传单、讲座等等渠道,长时间的对农民进行宣传环保法制的活动,让农民能慢慢意识到环保这个概念,并为之付诸行动,自觉约束管制平时的环境污染行为,那些被环境污染侵害的人员也可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再者相关法律成员需要严格执法,遏制农村污染日益严重

相关法律人员若想严格执法,必需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个人素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政府可以向全社会宣扬,让那些法制观念强、社会贡献心强、政治觉悟高的优秀法制人才自愿自发的加入的农村环境污染的执法队伍中去。

同时,政府要让公众感受到农村环境执法活动的公平、公正,让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执法监督和执法活动暴露在广大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广大新闻媒体、网络的监督之下,使得法律公信力和透明度得到充分的证实。

三、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现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影响此进程能否迅速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是一项复杂且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的共同努力,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引入法制化轨道,让法律成为保护农村环境的一座大山。

参考文献:

[1]孙永祥.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制分析[J].农业经济,2013,(2)

[2]张成立.论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制[J].农村经济,2007,(3)

[3]陈皓.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缺失与对策思考[J].管理学家 ,2013,(14)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篇9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控制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为保护有限的农业发展资源,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刻不容缓。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尤其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大。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受污染的农田比例逐步上升,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农产品出口贸易严重受阻。由于农业面源污染,造成部分地区生产的蔬菜、水果中的硝酸盐、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如据湖南省农环站2003年调查统计显示,蔬菜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超标率达15%,镉、铅等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招标率都在60%左右,部分地方有害物质综合超标率达到100%。农业面源污染会造成大气、水体、土壤、微生物污染,对人居环境产生危害,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污染现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农膜残留、农作物秸秆、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污水等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化肥的污染

化肥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研究表明,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只有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对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化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特别是过量施氮,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二)农药的污染

目前我国农药年产量5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23万吨左右,平均使用农药2.33kg/hm2,其中浙江和上海用药水平最高,分别达9.96 kg/hm2和9.85 kg/hm2。目前我国农药的过量施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了50%。我国使用农药中杀虫杀满剂占62%,杀菌剂占21%,除草剂占17%。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三)农膜的污染

农膜的推广使用给农田土壤带来 “白色污染”。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而且降解之后产生有害物质,逐年积累,污染土壤生态环境。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微量环境荷尔蒙物质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并危害人类的健康。绝大部分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四)畜禽粪便的污染

近几年,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每年畜禽粪便及粪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1开展的23个省3畜禽养殖污染调查显示,1999年全国畜禽粪便排放量为19亿吨,为同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8亿吨的2.4倍。畜禽粪便不经任何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畜禽粪便携带大量的大肠杆菌、寄生虫卵等病源微生物和大量的氮、磷等进入江河湖泊,不仅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更是我国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三、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对策与措施

(一)广泛宣传教育,营造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社会氛围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知道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原因,认识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于农业环境安全,对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进而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意义。要重视舆论宣传,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和引导,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对社会危害性和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让农民树立起农业资源的忧患意识、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

(二)进行循环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数量

大力推广示范“农田水微循环利用”、“稻田养鱼(鸭)”、“猪-沼-果(菜)”等新的模式和技术,进行循环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数量。如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式生态农业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与沼气使用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使用沼液替代传统的农药浸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药对农田的污染;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沼肥的施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减轻了化肥和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三)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制订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和安全质量标准、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奖励扶持政策,依法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制度建设,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真正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治理,从源头抓起,切实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

利用生物杂交、生物遗传技术培养出高产、抗病、固氮的作物,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养具有特殊降解、吸收能力的植物、微生物等,利用它们吸收过滤地表径流、净化污水。通过堆肥处理,不仅有效地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出路,解决环境污染和垃圾无害化的问题,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适用的腐殖土,从而维系自然界良性的物质循环。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BB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唐建初,刘钦云,肖顺勇,等.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A].2006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C].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篇10

化学品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促进工农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大量使用化学品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作为废物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也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是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严重的化学品污染。除了直接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造成危害外,有害的化学物质还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的农用化学品施用量也在逐年上升,以化肥施用量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化肥施用量迅速增长,从总量来看,1980―2009年,中国化肥施用总量由1269.4万吨增加到5404.4万吨,增长了3.3倍,其中各种肥料的总体施用量都呈现增加趋势(图1)。 

2 有害化学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由于化学品在工农业发展中的大量使用已造成了多种污染,而其中有害化学品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最为重大。有害化学品是指任何已经被确认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危害性的化学品,既包括人为合成的有害化学物质,也包括在化学品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二恶英等。它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污染并会通过环境污染进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2.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工业粉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是导致城市地区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地区,农用化学品则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北方地区冬季的空气质量较差,其影响因素还包括燃烧煤炭取暖等释放出的危害气体。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人体和动植物造成危害,它们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将会影响或损害人体健康。同时,大气中的气态化学品会影响气候,并会使建筑物受到腐蚀和损害。 

2.2水体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液态化学品主要有工业有机产品、无机物、农用化学品及矿物质等,它们一般以工农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泄漏的途径进入水体,引起水质恶化。其中工业废水是破坏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农用化学品造成的水体污染也不容小觑。对人体的危害在于人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污水中的生物,将会导致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的甚至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人有150万人,死亡110万人,而造成人类癌症的原因10%~15%与化学因素有关。 

2.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或者残留在农作物中,有害成分通过食物链进入动植物体内,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在工业生产中,工厂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不仅导致江河湖海的水质被破坏,同时废水还能随灌溉用水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资源,排放的废气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导致气体污染,造成酸雨降落、土壤酸化。可以说土壤污染是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的综合结果。 

3 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防治对策 

3.1普及科学使用化学品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环保意识 

针对当前人们缺乏科学使用化学品知识的现状,应利用电视、电影、书籍和报纸等宣传媒体在全社会大力普及有关化学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加强社会公众对有害化学品的危害认识,努力提高全民安全环保意识及对防护措施的掌握程度。要强化相关企业及人员的社会主体责任意识,企业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同时要积极鼓励人们参与监督有害化学品的污染防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建设中要妥善处理好工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3.2加快新技术引进及推广,开展新型化学品研究 

农用化学品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减少各类农用物资的浪费及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各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全面推行清洁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处理工艺,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水平,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减少“三废”的排放,减轻末端治理的压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无害工艺,以改变化工生产消耗高、污染大的落后局面。同时,要加快开展对新型化学品的研究,研发出无毒无害的化学物质替代原有害材料发挥作用。以低毒、高效、绿色、安全的生产发展为前提,促进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强对化学品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有害化学物质排放 

当前,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仍处于污染排放量大,有害化学物质引发环境污染事故和安全问题较多的阶段,同时对有害化学品的监测与管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制定和加强各单位内部的化学用品安全管理措施,在污染的源头减少污染物和废物的产生量并加大回收利用废物的力度,争取最大限度削减有害污染物质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要建立相应登记管理制度,对那些已知或怀疑对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或者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化学品采取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和淘汰、替代措施,以有效减少这些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 

3.4制定和完善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对于有害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要加快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严格执法和有效地监督机制切实缓解有害化学品污染造成的环境安全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害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现有法规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还存在着管理漏洞。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有害化学品控制的综合法律,建立相对集中、协调高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明确高风险企业和重点监控的化学物质名单。政府部门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以确保系统的化学品管理体制及污染防治对策能逐步建立并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