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07-19 17:39:27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篇1

关键词:鹤岗;民营经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19-02

改革开放以来,鹤岗市民营经济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星星点点”的“夹缝经济”攀升为“炉高火旺”的“战略经济”的发展过程,在创造社会财富、吸纳就业人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在鹤岗市诸多经济成分中,民营经济成为经营最为活跃、实力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强的一个生长因素。但也不可否认,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该市的民营经济与过去相比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南方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甚至与全省其他煤城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多方努力,不断推动该市民营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职能部门管理服务不规范

民营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它们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要责任就是为他们提供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但民营企业主反映最强烈的却是职能部门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各种超标准收费、搭车收费、交叉重复收费等现象屡禁不止,搞得许多民营企业苦不堪言;个别部门缺乏主动热情的服务经济意识,还是“管”字当头,“卡”字在手、“罚”字在口,对民营企业动辄以处罚相待;而且违纪人员现象也较多,个别税费征缴部门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养了许多不交税费的企业。这种情况若持续存在,必将严重影响该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2.融资机制不畅通

鹤岗市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银行普遍存在着对大企业“争贷”而对小企业“惜贷”的问题,在银行方面看来,民营企业贷款数额小、信誉不高,又没有相应的抵押物,加上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滞后等因素,致使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于是,民间借贷开始盛行。民间资金虽然解决了企业经营的燃眉之急,但由于成本太高,企业难以承受,所以存在的问题很多。对于高利率的民间借贷,有民营企业家说:不借款是等死,借了款是找死。但由于缺少资金,尽管利率高也不得不贷,这就严重制约了鹤岗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3.企业管理方式不科学

家族经营制是我国民营企业采取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鹤岗市则几乎达到100%。家族式管理方式有其优越的地方,如企业的领导成员间容易沟通、管理成本低、容易保守商业秘密等。在创业之初,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家族式经营模式的灵活机制和亲情凝聚力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家族经营制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例如,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明显不足,从而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任人唯亲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吸引高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由于创业过程的复杂性和亲情关系等原因,使产权很难明晰,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事时有发生;亲情大于制度,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以上这些问题是导致众多鹤岗市民营企业存活比短的原因之一。

4.企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因素,但从鹤岗市目前情况看,民营企业人才严重短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寥寥无几,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业务素质高的营销人才更少,招不进、留不住人才是普遍现象。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只能在较低的水平上进行简单再生产,即使引进新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过硬的人才进行生产仍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除此之外,鹤岗市民营经济总体水平不够高,规模效益不够明显,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相当部分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缺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潜力较弱。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该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想加快鹤岗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制约发展的因素和问题。

二、加快鹤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1.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民营经济是“候鸟型”经济,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哪里的环境好就会到哪里去发展。因此,要想发展民营经济,就一定要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目前,鹤岗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蓄水养鱼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

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就是政务工作,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对一些行业要特事特办、现场办公,使审批做到阳光化。

二是优化法制环境。要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依法履职意识,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

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2.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

鹤岗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依目前情况来看,通过股票和债券方式筹资还很不成熟,主要还得依靠银行和民间资金。

因此,首先要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比如,对于民营企业缺少抵押物的,可以启动以企业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为抵押向企业发放贷款。

其次要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目前国家已允许民营经济进入金融领域,我们应抓住这个契机,利用多种形式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或叫民营银行)、担保机构或成立联户联保组织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小额贷款公司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只贷不收(只贷款,不吸收存款),发放的对象是中小企业,资金比较少,期限也比较短,方式很灵活。而联户联保是指由牵头企业组织相同或相近区域、资产和规模相当、彼此熟悉的企业组成联保体,联保体成员相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民营银行、“联户联保”形式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功运作,效果良好。我们可以学习,但一定要注意不能盲目模仿,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方式。

3.加强管理,提高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创新管理方式。家族式的管理方式有其优点,但缺点也很多,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管理,实行“能人战略”,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自身素质。民营经济是能人经济,企业家的素质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如今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家白天当老板,晚上看黑板,都在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鹤岗市的民营企业家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素质;各职能部门也要制定培训规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篇2

一、考核内容

(一)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市政府主要领导亲抓。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市政府定期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部署发展民营经济工作,协调解决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发展有规划、工作有部署、落实有检查。

民营经济行政主管机构明确,配备适应民营经济管理职能的工作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建立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关机制和制度,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二)贯彻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

结合本地实际,宣传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4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粤办发〔*〕17号)等文件精神,制订相关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并对落实民营经济政策情况进行督查。

(三)推进服务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

设立或指定面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下统称民营企业)的公益性综合服务机构。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方式,鼓励发展专业服务机构,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面向民营企业的创业扶持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人才引进和培养服务平台、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和市场开拓服务平台等。鼓励发展互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根据当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情况,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管理,解决担保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营造有利于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政务环境。

(四)民营经济发展绩效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情况,民营企业上缴税收增长情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增加情况等。

(五)处理民营企业投诉

重视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设立民营企业投诉中心,认真处理民营企业的投诉。

二、考核的组织

成立*市民营经济工作考核工作小组,由林梃副市长任组长,魏淼新(市政府副秘书长)、林建新(市经贸局局长)、刘少强(市人事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组成,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局,陈耀武(市经贸局调研员)任办公室主任。

考核工作由市经贸局、市人事局牵头负责,市民营经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参与相关考核工作。

三、考核步骤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篇3

为深入了解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破解当前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于5月4日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总体汇报。随即,视察组先后对松原市、辽源市、四平市和白山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围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一主题,许多参加视察的常委会委员提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信心,督促各项政策的落实,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把脉”――找出症结所在

我省的民营经济发展起步较晚。2007年,省政府提出了实施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民营经济开始迅猛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从总体上看,我省民营经济依然处于成长时期,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总量少、企业规模小、质量不高仍将是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视察组了解到,我省的企业从数量看,虽然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但是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单位规模相对偏小,缺少一批能起牵引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尤其缺乏在行业中占有相当份额的龙头企业。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资金短缺问题,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题。”视察中,有的常委会委员直截了当地指出,从体制和政策两个方面看,尽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但省政府和各地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还有待去贯彻落实,个别具体执法部门和具体执法人员在落实政策和具体执法过程中,重处罚,轻管理,对民营企业引导、扶持、教育不够,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还存在隐形费用支出问题。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中,部分企业经营理念还相对落后,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匮乏。”虽然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新上了一批较大项目,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发展,但是大部分民营企业仍然以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比重较小,能够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民营企业仍然沿用家族式经营,作坊化生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不高。

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仍然以当地原有人才构成为主,引进的域外人才很少,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以及专业技术背景和创新意识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市场开拓、资本运营、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了企业发展。

“良机”――政府抓住不放

“虽说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也存在重要的发展机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负责人认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等措施,为“保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会使民营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我省民营经济正处于政策释放期和投资产出释放期,所以,作为政府部门下一步抢抓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显得尤为紧迫。

从年初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腾飞暨全民创业推进大会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围绕目标责任,全面提升了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今后一个时期,作为政府部门要继续在强化千户成长型企业的生产组织、深化银企合作、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上力争取得了明显成效。”

“支招”――破解发展难题

2009年5月25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由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提交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交的《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民营经济实质是民生经济、百姓经济,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民间。”许多常委会委员认为,政府部门要广泛宣传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调动“干部干事业、能人搞实业、百姓创家业”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能创业的浓厚氛围,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的热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要加大信贷支持,建立银企对接的长效机制,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计划,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扶持。

怎样才能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业大规模”的集群优势?审议中,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政府应做好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充分依托工业集中区的载体作用,推动民营企业空间上进一步集中、产业上进一步集聚。”可以选择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管理和服务上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促使骨干企业、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做大、做强、做久,通过培育、支持和引导,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从而加快产业集聚。

“政策是好政策,但落实过程中有时就变了样。”不少民营企业负责人对省人大视察组成员大倒苦水。几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又先后推出了“拉动内需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根据本地实际也制定了相关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的具体配套措施,政策支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要切实抓好已经出台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工作,狠抓政策兑现,集中精力使这些好政策惠及更多的民营企业。”部分常委会委员同时指出,各级政府还应考虑和出台帮助企业吸引人才,鼓励人才进入民营企业的配套政策。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篇4

一、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运行态势良好,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需进一步完善

到2009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增加值102688万元、营业收入501385万元、固定资产投入50993万元、上缴税金2267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幅20.2%、20%、34.4%、40.8%;全县民营经济实体累计发展为5428个,其中:集体企业362个、私营企业298个、个体工商户4695个,其它各类企业73个。分别占企业总数的6.7%、5.5%、86.5%、1.3%。从总体上看,我县民营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或品牌还不多。对民营企业的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应进一步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支持企业有时还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口头上,实际落实不多。部门办事的节奏也跟不上全县发展的需要。一些部门不能依法行政,依然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检查上缺乏透明性,伸缩性、随意性大。不利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于统一思想、整合资源。

(二)产业结构提升,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看,我县已从过去传统的商贸、餐饮为主的产业逐步延伸到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投资情况方向看,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结构上的优化,一是总量稳步高速增长。到2009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亿元,同比增长34.4%。二是我县民营经济投资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投资结构日益优化。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中,投向农业产业化的项目有21个,总投资达7909万元,占总投资的16%;投向第三产业的项目有37个,总投资达1.53亿元,占总投资的30%。

通过调查,民营企业在发展环境方面普遍存在“三难”、“三反感”问题。“三难”:一是企业流动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信贷支持。当前我县大部分私营企业为获得资金主要靠民间拆借和自身积累;二是了解政策难,获得信息渠道不畅。政府部门大量的相关信息只在体内循环,使他们失去了许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三是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难。如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民营经济的发展。如近年我县新型民营企业迅速崛起的大黄镇出现了基础设施、水、电滞后现象,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增长的瓶颈。“三反感”:一是对乱摊派反感;二是对乱罚款反感;三是对乱检查反感。经过县委、政府的反复摸查、整顿治理,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但反映个别部门和一些社会单位变相的“三乱”依然存在,令民营企业感到为难。

(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现,企业规模仍需扩大

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跃的关键所在。尽管依托葡萄特色主导产业县内以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马丁、夹河、容辰等10家葡萄加工企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我县大部分私营企业实力不强,规模较小,其中注册资金超过百万元的企业为135家,占我县私营企业总数的2.49%,注册资金超过千万元的企业为13家,占总数的0.24%,绝大多数企业特色不突出,竞争能力和扩张实力不强。延庆县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6家,最多的一家超过亿元,纳税额占全县总税收的90%,而我县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仅有3家。

(四)民营企业贡献突出,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

民营经济的增长已成为我县税收和就业的主渠道。2009年底,全县民营企业上交税金22670万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9722人,为我县下岗职工重新就业解决了难题。通过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了外地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部分经营者经营观念落后,法制观念、管理能力不强。有些经营者满足现状,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追求眼前利益,缺少科技知识和创新意识,发展思路较窄,把握市场和科学决策能力较低。据了解,我县有民营企业家20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有6人。技改投入资金较少,投资行为短期化。多数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距甚远。在处理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劳动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关系上,不能完全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二、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抓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和权力的行使应当是有限的,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作用是为市场竞争创造公平宽松的制度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服务,解决市场机制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要弱化对民营经济的微观管理职能,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为此,要重点抓好《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具体帮扶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工作,为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税费优惠、行政管理等方面营造宽松的环境。要尽快启动县“环境建设督察投诉中心”的规范运行,完善举报制度,对全县经济发展环境建设进行督察,接受企业和社会各界对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投诉。整治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乱”现象和不正之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私有产权和发展权,认真查处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抓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使之在项目审批和管理上达到快、好、优。

(二)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一要扫除观念上的障碍。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要从大的体制环境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借鉴延庆等外地的经验,不仅要让民营企业家有贡献,而且要让他们有待遇,有地位,要让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进入人大、政协机关但任职务,提高他们政治上、社会上的知名度,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做出更大的贡献。进一步加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建议政府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对本地企业家大力扶持,与外资外商企业一视同仁,享受同等的政策和待遇。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政府要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域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引导民营企业克服短期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念。建立民营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要对民营企业做深入调研,经常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了解民营企业的愿望和心声,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民营企业家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政议政。通过民营企业与政府的互动,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要对新办企业降低门槛。延庆县一位工商部门领导座谈时强调,河北在创办民营企业工作上与北京相比,有关政策不够优惠,有些条件较高,各项收费普遍偏高。因此,我们应在注册登记办照有关方面有自己的优惠政策。

(三)广辟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融资体系

积极创造条件,及早筹建和完善政府管理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基金。延庆县的经验是:按照1:6的模式,前期由县政府注资200万元,作为担保资金,促使县信用联社配套1200万元,形成一个小的贷款规模,同时吸纳会员企业筹资,以解决民营企业小额贷款难的问题,这个办法实行几年来,效果非常明显,很受民营企业的欢迎。建议我县有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担保服务业务开展起来。在确保资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要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允许其以土地、有形资产等作抵押,降低申贷“门槛”。为确保信贷投向对民营经济的有效支持,将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成效与其经营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综合考评。同时,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行业自律性制度。

(四)建立创新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

一要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人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第一要素,特别是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不断提高,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对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业主,要有计划的组织他们到高等院校较系统地接受现代管理知识教育或参加短期的管理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教育和引导民营业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同时,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经贸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

二要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采取技术转让、共建实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开发。加强企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为企业

的科技创新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三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家庭式管理的责任制度,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避免经营决策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民营企业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从而使民营企业形成一个统一思想灵魂、统一精神支柱的整体,上下一条心共筑民营企业的发展。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篇5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工商局党组批准,宿迁市民营经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今天正式成立了,我代表宿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对市民营经济关工委聘请我担任顾问表示感谢!

宿迁市民营经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关工委的组织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标志着市委提出的关工委组织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向民营经济领域里的延伸取得了新的进展,借此机会我想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民营经济组织中建立关工委重要意义的认识。随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的青年职工及其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对这一群体的关心和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不失时机地在民营经济组织中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协助企业加强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企业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企业加强对青年职工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和工作效率。开展爱心奉献活动,帮助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组织青年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就能有效帮助和促进青年职工健康成长。

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关工委组织:一是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民营企业关工委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之间的和谐,职工之间,特别是新老职工之间的关系和谐。整合和谐因素,克服不和谐的消极因素,企业的团结和谐会更好。二是有利于企业领导参加社会的政治生活,为他们关心职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回报社会提供一个平台。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关工委组织协助企业领导,做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技能培训,创建企业文化,这些都为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企业素质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也就会好起来了。四是有利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开展工作,增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工作手段和工作效果。所以说,从这几个方面来讲,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参加今天会议的工商部门、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关工委的负责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在民营经济组织中建立关工委的必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省关工委、工商局、私营个体经济协会联合下发的[20*]52号文件及市关工委、工商局、私营个体经济协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民营经济组织关工委建设的通知》(宿工商[20*]91号)精神,以及这次会议的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篇6

一、围绕“三个中心”,精选调研课题。

工商联的调查研究、参政议政,要从工商联的职能和任务出发,为地方经济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此,宿迁市工商联明确了“围绕三个中心开展调研,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培育创业文化中心、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中心、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开展调研工作。

(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

去年以来,宿迁工商联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如何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鼓励和促进全民创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等进行了调研,形成调查报告20余篇。其中,《XX年宿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全面、详实地记录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概括了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总结了我市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4条成功经验,并就如何实施市委提出的“强力推动大项目,强势发动大创业”战略部署提出3个方面18条对策和建议,该文受到了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等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荣获省联颁发的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此外,我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营造民营经济和谐发展环境》、《关于实施“村企挂钩”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投资创业最优环境》等报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通过业务工作调研,提升商会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们就如何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商会职能和优势,为会员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有益尝试。

宿豫、泗洪等地紧紧围绕“三来一加”项目,组建行业商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实现行业内的优势互补,资源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55210”工程的龙头项目,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商贸流通中心,在它建设之初,我们就组建了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商会。商会成立一年来,始终坚持“服务立会、服务兴会”的理念,为推动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规划、建设、开业、发展、繁荣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开来的,这些工作的开展,既促进了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工商联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调研。

 去年底,我们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专人对我市3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调研,结果发现90%以上的企业存在专业人才招聘困难,培养人才成本过高,现有人才流动性大等问题,绝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人才瓶颈”的约束。为此,我们撰写了题为《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建议》的文章,提出建议市政府授权,由市总商会和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人才库,根据民营企业需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市外等公开组织招聘各类紧缺人才,对于招聘的人才采取事业专项编制人才派遣的形式安排到用人企业。市委书记张新实在该篇专报上批示:“我们必须继续大力扶持、全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倾心帮办、真情服务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市长缪瑞林对文中提出由市政府授权,市总商会和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建立规模以上企业人才库的建议,责成市编委出台了相关方案,并要求尽快实施。目前,我会就该项工作正在与人事部门进行进一步磋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工商联上报各类专报、专题调研信息20余篇,均受到了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许多领导同志对专报作了批示,提出的建议大都得到了落实,促使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对推动本地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拓宽工作思路,形成大调研工作格局。

(一)借助外力,扩大调研工作成果。

长期以来,我会受到人手少、办公经费紧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为此,我们开拓工作思路,通过主动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高校专家密切配合,联合开展调研工作,从而达到了优势互补、扩大调研成果的良好局面。去年以来,我们就关于规模企业培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企业跨越发展;民营企业人才保障机制研究;关于我市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等重点课题,先后与市委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等部门多次进行联合调研,收到了较好效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工作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问题的尺度,而且增强了调研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延伸了工商联调研工作的触角,扩大工商联的影响。

(二)上下联动,促使调研工作纵深开展。

为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们与基层商会和行业商会建立联系,共同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举措,去年,我们围绕本地木材加工、餐饮、中介等行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如我们与泗阳县工商联确立了《关于发展宿迁木业经济的调研与思考》的课题,提出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强化品牌战略意识等对策。我们与市餐饮行业商会共同撰写的《关于发展宿迁餐饮业的建议》,提出尽快建立健全行业规则,加紧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结合直营连锁、特许经营、餐饮超市等现代化的经营形式,加强市场趋势研究,合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等建议。 共2页,当前第1页1

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私营企业抽样调查问卷等专项调研工作,已成为全省工商联品牌性工作。我会在贯彻执行省联相关工作部署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工商联组织的网络作用,由县(区)工商联负责调查和数据的初审,市工商联对上报数据再进行汇总和分类,这样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调研质量。

(三)完善制度

,建立调研工作长效机制。

我会始终将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业务工作来抓,提出将调研工作贯穿到常规性业务工作中来,要求各处室人员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捕捉亮点、发现热点,在考察、交流时借鉴经验,在学习中深入思考问题对策,同时,对各处室下达每月一文的调研任务,每月进行一次交流,在市工商联机关形成了“人人均有指标、全员参与调研”的工作局面,使调研课题更加广泛,保证多中求精。

去年初,我会就制定并下发了《市工商联系统信息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各县(区)工商联分管领导亲自挂帅,要求各县(区)工商联在及时上报会务动态类信息的同时,按月上报调研信息选题。同时,分季度召开全市工商联系统信息选题会,提出阶段性信息工作要点和重点调研选题,市工商联办公室负责督查,实行按季统计通报制度。去年10月,市工商联又出台了《宿迁市工商联先进集体测评细则》,将“能够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商联的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先进集体评比的前提条件。

三、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作用,充分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是工商联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是工商联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发挥政治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途径。我们充分发挥工商联界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组织他们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32件。在去年召开的三届二次政协大会上,由市政协常委、工商联党组书记孙连凯撰写的《关于实现宿迁民营经济超常跨越式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提出的多个观点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充分肯定,提出的多项措施和建议也被广泛采纳,文中提出的“鼓励机关干部、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创业”和“全面拓宽准入领域、放宽注册资本和出资比例限制、放宽经营场所规定、放宽证照办理限制、允许并鼓励1名自然人或1个法人投资设立一人有限公司、降低注册资本”被宿迁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在制定出台的《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宿发【XX年】1号文)中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文中提出的“放活金融、政策资金扶持”,去年,市政府新设立了15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宿迁工业经济的发展。从今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全民创业发展基金,鼓励全民创业。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篇7

近年来,我工商联组织在新一届领导班组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民营企业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全哲洙同志在工商联第十三次会议上的发言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攻坚破难,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从全国工商联组织的宣传工作会议和组织工作会议作为切入点,把宣传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服务于保增长促发展这个大局,突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了工商联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工商联组织的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工商联经济性优势,把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作为工商联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工商联工作逐渐走向正规化,工商联的社会地位逐渐显现。

在全国工商联任职以来,我作为青年干部从各位老同志那里学到得到了很多,但是我应充分认识工作中的不足,继续向老同志学习,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拓宽思路,坚持改革创新,提高对工商联工作的认识,是我们年青干部的必要新气象,是我们年青干部必须的素质。在工作中我坚持思考,下面我谈谈我对工商联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工商联工作要引起中央高度重视。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民营经济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在满足民营经济多样化的需要、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需要工商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建立工商联宣教工作的沟通平台、民营企业动态观察平台、民营企业家群体思想动态跟踪平台、民营企业发展社会舆论环境的监测平台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平台,这既是开发开放的需要,也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给国家经济的发展添彩的需要,金融风暴中工商联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做贡献,使工商联成为中央落实民营经济各项工作的有力臂膀。

二是加强民营经济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建设是民营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发挥党组织在非公经济领域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首先是积极引导,使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党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组织是企业壮大的政治保障,从而在企业中积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二是主动协调,做好与辖区地方党委的衔接工作,解决好在基层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非公经济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后,能使非公企业中的党员员工有了归属感,流动党员有了家,他们在企业发展中全力打拼,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够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是科学发展,加强工商联商会组织建设。商会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水平。要切实加强商会组织自身建设,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我认为,要提升商会的工作水平,我们要积极争取各商会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并不断完善制度,并切实贯彻实施,做到制度办会、制度管人。通过制度加强自身各项基础建设,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努力把商会自身组织建设好。

四是加强扶贫工作,在抓大事、抓亮点上作文章。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从扶贫到脱贫,外部的输入扶持是需要的,贫困地区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将民营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民营经济由于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在满足人民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既是开发开放的需要,也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需要。

五是民营企业如何壮大,不是某一家企业发展壮大的问题,而是民营企业普遍的问题。作为一个成功的方向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台阶,第一做事。把每一个工作都做好。第二个做市,开拓市场。第三个阶段“做事”,把握大事、政策的趋势,宏观调控的走势,行业的走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我们的企业都需要把握。使中国的民营企业真正地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某行业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执行者。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篇8

工商联的调查研究、参政议政,要从工商联的职能和任务出发,为地方经济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此,宿迁市工商联明确了“围绕三个中心开展调研,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培育创业文化中心、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中心、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开展调研工作。

(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

去年以来,宿迁工商联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如何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鼓励和促进全民创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等进行了调研,形成调查报告20余篇。其中,《2009年宿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全面、详实地记录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概括了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总结了我市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4条成功经验,并就如何实施市委提出的“强力推动大项目,强势发动大创业”战略部署提出3个方面18条对策和建议,该文受到了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等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荣获省联颁发的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此外,我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营造民营经济和谐发展环境》、《关于实施“村企挂钩”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投资创业最优环境》等报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通过业务工作调研,提升商会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们就如何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商会职能和优势,为会员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有益尝试。

宿豫、泗洪等地紧紧围绕“三来一加”项目,组建行业商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实现行业内的优势互补,资源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55210”工程的龙头项目,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商贸流通中心,在它建设之初,我们就组建了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商会。商会成立一年来,始终坚持“服务立会、服务兴会”的理念,为推动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规划、建设、开业、发展、繁荣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开来的,这些工作的开展,既促进了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工商联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调研。

去年底,我们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专人对我市3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调研,结果发现90%以上的企业存在专业人才招聘困难,培养人才成本过高,现有人才流动性大等问题,绝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人才瓶颈”的约束。为此,我们撰写了题为《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建议》的文章,提出建议市政府授权,由市总商会和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人才库,根据民营企业需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市外等公开组织招聘各类紧缺人才,对于招聘的人才采取事业专项编制人才派遣的形式安排到用人企业。市委书记张新实在该篇专报上批示:“我们必须继续大力扶持、全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倾心帮办、真情服务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市长缪瑞林对文中提出由市政府授权,市总商会和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建立规模以上企业人才库的建议,责成市编委出台了相关方案,并要求尽快实施。目前,我会就该项工作正在与人事部门进行进一步磋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工商联上报各类专报、专题调研信息20余篇,均受到了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许多领导同志对专报作了批示,提出的建议大都得到了落实,促使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对推动本地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拓宽工作思路,形成大调研工作格局。

(一)借助外力,扩大调研工作成果。

长期以来,我会受到人手少、办公经费紧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为此,我们开拓工作思路,通过主动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高校专家密切配合,联合开展调研工作,从而达到了优势互补、扩大调研成果的良好局面。去年以来,我们就关于规模企业培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企业跨越发展;民营企业人才保障机制研究;关于我市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等重点课题,先后与市委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等部门多次进行联合调研,收到了较好效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工作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问题的尺度,而且增强了调研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延伸了工商联调研工作的触角,扩大工商联的影响。

(二)上下联动,促使调研工作纵深开展。

为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们与基层商会和行业商会建立联系,共同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举措,去年,我们围绕本地木材加工、餐饮、中介等行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如我们与泗阳县工商联确立了《关于发展宿迁木业经济的调研与思考》的课题,提出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强化品牌战略意识等对策。我们与市餐饮行业商会共同撰写的《关于发展宿迁餐饮业的建议》,提出尽快建立健全行业规则,加紧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结合直营连锁、特许经营、餐饮超市等现代化的经营形式,加强市场趋势研究,合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等建议。

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私营企业抽样调查问卷等专项调研工作,已成为全省工商联品牌性工作。我会在贯彻执行省联相关工作部署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工商联组织的网络作用,由县(区)工商联负责调查和数据的初审,市工商联对上报数据再进行汇总和分类,这样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调研质量。

(三)完善制度,建立调研工作长效机制。

我会始终将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业务工作来抓,提出将调研工作贯穿到常规性业务工作中来,要求各处室人员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捕捉亮点、发现热点,在考察、交流时借鉴经验,在学习中深入思考问题对策,同时,对各处室下达每月一文的调研任务,每月进行一次交流,在市工商联机关形成了“人人均有指标、全员参与调研”的工作局面,使调研课题更加广泛,保证多中求精。

去年初,我会就制定并下发了《市工商联系统信息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各县(区)工商联分管领导亲自挂帅,要求各县(区)工商联在及时上报会务动态类信息的同时,按月上报调研信息选题。同时,分季度召开全市工商联系统信息选题会,提出阶段性信息工作要点和重点调研选题,市工商联办公室负责督查,实行按季统计通报制度。去年10月,市工商联又出台了《宿迁市工商联先进集体测评细则》,将“能够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商联的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先进集体评比的前提条件。

三、发挥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作用,充分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篇9

关键词:创新;协调;共享;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2016年一号文件把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和部署。2013年在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精准扶贫”的难点在农村,关键点也在农村,通过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值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精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这是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所以,没有农业现代化,同样无法实现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精神,以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创新农村产权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第二、协调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第三、协调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第四、协调增加农民收入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的关系;第五、协调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与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关系;第六、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创新农村产权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产权制度中最重要的是土地产权。18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改革创新农业的经营方式,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推动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这对于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方便引入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产权制度的重点是“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农村土地流转的“三权分置”原则,“三权分置”最早出现在中央文件是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是1978年我国农村继“包产到户”以来的一次重大创新,既坚持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这项基本制度,稳定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确认和保护了农民30年的土地承包权,更重要的是通过放活土地的经营权,适应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通过“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打开了方便之门,适应了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和2016年一号文件强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由此可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重点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这是由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和“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所决定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有以下原因所决定:第一,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使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和棉花的生产成本年平均增长11%到13%,导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现实需要;第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所引发的城乡结构的重大变化,据统计2014年底,全国2.7亿左右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与此同时,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8年的45.9%,上升到2014年的54.77%,城镇人口已经开始超过农村人口,国家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换句话说,随着农村人口转移城市造成的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必须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入农业先进技术,实现规模化的种植,从而在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继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解决因劳动力减少而造成的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的问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竞争力,有助于各类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增强农业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协调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与土地流转的关系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这一点上《建议》与18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虽然我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方式,但是一定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土地流转。因为,目前我国还长期存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经济模式:当前大约有80%农民家庭都存在年轻子女外出务工以获务工收入、年龄比较大的父母留守在家务农以获取务农收入的结构。这种半工半耕的经济模式,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客观存在于我国现实的农业生产中。这种经济模式的作用:第一是“中国粮食“十一连增”的基础之一,精耕细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从2003年到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十一连增,2014年产量是6071亿公斤;第二,老人留守,形成了农民可以进城同时也可以返乡的保障体系。这种经济模式不仅提供了大量农产品,而且为进城失败农民提供了返回村庄的退路,为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向城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短时间大规模农业劳动人口转移,对城市造成冲击,因为城市每年所能容纳的新增人口都是有限的,这就为“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赢得了宝贵的适应时间。

《建议》强调“适度”规模经营和2014年11月20日我国颁布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一脉相承的。《意见》强调:“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性作用”,“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

所以《建议》强调,我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前提是“适度”。土地流转要坚持两个前提:一个是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一个是“适度规模经营”。

三、协调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

地者,政之要也,土地是国家立政的根本,因为土地和粮食生产息息相关,保护耕地就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建议》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百姓民生保障的基础,虽然农业作为第一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目前已低于百分之十,但是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减少,而是越来越重要,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协调好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的关系。因为坚持绿色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所以《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实施“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等,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既保障粮食安全,又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肥力,促进种地养地相结合,这是为了让农村的土地资源休养生息,促进农业可持续性的发展。

四、创新思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服务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同样离不开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人口有序落户城镇,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反过来,城市发展以后要为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比如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和城市户籍人口一样的社会保障待遇。在我国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出现的是农业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据统计2014年底,全国2.7亿左右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如何更好的让这部分务工经商农民真正融入到城市,在生活、就业、教育、医疗方面无后顾之忧,不但关系到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成败与否,同时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成败。因为如果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必然影响到我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顺利推进。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里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例如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在城镇有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迁往城镇落户,对于在城镇打工、经商的农民,落实居住证制度,保证其即使不是城镇户口,仍然享有城镇户籍人口一样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待遇,为了最大程度保障落户城镇农民利益,依法维护其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益。这些新的理念新的措施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五、协调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和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协调发展。这种协调发展体现在协调“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并使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内部合理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此《建议》提出“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协调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首先要立足于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在此农业结构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二是协调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生产各类农产品并不断提高其产量,而且体现在建立现代化的食品工业,使食品的生产、销售、流通、储存、消费等各个环节和农业生产相互配合,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建议》提出,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六、创新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使农民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篇10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常务副会长、主席团主席、秘书长王燕国在致辞中指出,前不久在北京,在雁栖湖召开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这场高峰论坛上我们看到了世界已经把目光聚焦到中国。那么,对这次论坛的意义以及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倡h,我想概括这样三句话。第一句话,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凝聚了各相关国家人民实现福祉的这样一个共识;第二句话,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价值理念实际上也奏响了各相关国家合作发展的乐章;第三句话,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实际上也向世界以及各相关国家在同一平等的条件下作为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所展示的美好愿景。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应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力量。尤其是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作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合作平台和主要代表,正在致力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协会合作联盟,来积极推动投资、商贸、科技、文化、公益等各项合作,成为政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民间支撑。

在大使演讲环节,中国前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兼任驻摩纳哥公国大使赵进军在演讲中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顺应了国家求发展的大趋势,顺应了区域合作的大形势,顺应了全球化的大方向,顺应了历史潮流。赵进军大使借用美国智库一位学者的话说,“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只由中国人来讲,更是由世界,由“一带一路”上参与合作的各国人民来讲。

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对我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赵进军大使认为,民营企业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他认为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到世界的大潮当中、大海当中去“游泳”、去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同时,赵进军大使表示,民营企业到国外参与合作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对投资对象国的情况不了解,尤其是对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也不是很清楚等等。赵大使认为,法国、英国、挪威等欧洲国家非常欢迎中国的民营企业进行投资,他建议中国的民营企业要结伴“走出去”,相互扶持同时应该有风险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相应的预案。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吉纳尔・鲁斯塔莫娃女士出席了论坛,并介绍了“一带一路”对于沿路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影响。她指出,土库曼斯坦自古便在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东西方的交汇点。她认为,中国与中亚密切的经济联系为中亚参与实施“一带一路”提供了现实支撑。她强调,近些年来,土方和中方在多方面都有交流与合作,中国已经成为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天然气出口市场和重要的投资来源国。

中国驻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前大使吴虹滨在演讲中强调,中亚五国是“一带”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各国与中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未来规划中的“中巴经济走廊”一旦畅通,将为中亚各国提供一条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便于产品输往印度洋沿岸、西太、南亚、中东直至非洲,其意义不可估量。他认为,在加强、深化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方面,作为“向西开放”重要战略路径,对于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他认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典型代表,土库曼斯坦这几年来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强。这也表明中亚国家现在也想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入到世界经济合作,加入到经济发展的大潮流里面来。

关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他建议直接精准对接。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像银行贷款、信用保险等。他表示,直接通过精准对接的方式将会大大解决中小企业的烦恼,从而更大程度地助推我们的民营企业“走出去”。

他认为,讲“走出去”战略,首先应该往中亚这个方向走。主席提出“一带一路”这个战略的构想是在哈萨克斯坦提出来的,这决非偶然。中亚这几个国家,我们指的是前苏联解体之后独立出来的中亚五个斯坦国,5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地方在古丝绸之路就占着咽喉的地位,这个地方不但有大漠黄沙,不但有瓜果飘香,还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古代四大文明的融合之地。我们提出要重新振兴“一带一路”,这个地方又是中国通向欧洲的咽喉之地,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这个地方首先发展,就是解决“走出去”的问题。到中亚去,在政治上,在政策上,在硬件的支持上都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

塞尔维亚公使衔参赞博扬・茨韦特科维奇介绍了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各项合作,并相信这种合作是基于互利、互信,而且将会推进成为整个中国和欧洲的这种合作的一个重点。他表示,2016年,曾到访塞尔维亚,代表两国友好关系从政治、商业等方面的延展相继展开。塞尔维亚也签署了“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以及“丝绸之路”的理解备忘录,相信这样的倡议能够取得预期的成功。他期待可以看到更多的合作前景,期待着这种项目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去挖掘塞尔维亚市场的潜力,也包括一些新的工业园区建设,以及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也愿意将建设项目的经验在塞尔维亚进行推广,同时,也希望塞尔维亚和中国的这种友谊将会继续下去。

中国前驻南非共和国大使、驻法国公使衔参赞孙海潮希望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继续引领中国民营企业开辟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