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十篇

时间:2023-07-12 17:42:16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房屋建筑学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强调本科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培养。2010年郑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首批试点专业,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研发型工程师。在此前提下,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对一系列专业基础课进行了教学创新与探索,以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1 基于“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1.1 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制定出新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后的大纲以常用民用建筑构造原理和设计知识为主,适当考虑建筑设计能力的训练,而工业建筑构造知识仅作为一般性了解;民用建筑构造原理作为重点内容,穿插布置墙脚构造设计、楼梯构造设计和屋面排水组织设计三次基础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基础课程设计以巩固知识,彻底改变以往图纸错误较多的弊病,为后续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系统、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水平。教学环节具体的学时分配为:民用建筑设计16学时(含4学时建筑设计方案入门);民用建筑构造28学时(含6学时基础课程设计);工业建筑设计8学时,共计52学时。

1.2 编写新教材

2011年2月,作者以副主编的身份参与编写了新的《房屋建筑学》教材(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规划教材,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注重了教材内容的效用性、稳定性与时效性。将现行建筑标准规范贯穿到各章节;增加建筑设计的方案构思、建筑节能及建筑防火设计内容;精选三个典型建筑案例,强化学生整体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2 多层次的教学活动

2.1 教材与建筑标准规范、各种标准图集结合的教学方法

合格的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熟练运用建筑设计规范、手册及各种标准图集的能力。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指出其所在最新的规范和图集出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墙脚构造设计、楼梯构造设计和屋面排水组织设计三次课程作业,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熟练运用建筑设计规范、手册、各种标准图集及参考书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以下列出了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常用建筑标准规范和图集:“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建筑图集” (20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和“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等。

2.2 结合三次课程作业的互动式教学

在民用建筑构造教学中,充分重视墙脚构造设计、楼梯构造设计和屋面排水组织设计三次课程作业,每次作业的学时分配为:课上2学时+课下讨论。在课上第1学时,教师详细讲授设计任务书,在黑板上图示重要的设计绘图内容,规范作图,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逐步适应设计过程;课下讨论过程中,安排学生每3人组成一个小组,详细讨论设计条件、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在讨论的基础上查阅规范和图集认真完成课程作业;课上第2个学时,学生将讨论结果和作业制成PPT文稿,展示给每位学生互动交流,听取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意见,在互动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精华,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构思、设计、绘图、评价,再修改直至完成最终成果,加强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消化和吸收,逐步养成了主动学习,主动查阅规范和图集等参考资料的良好习惯。

2.3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回归教学法

平屋面排水组织设计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在实践中接触较少,设计出的平屋面排水组织设计图常造成屋面积水。首先,带领学生到宿舍楼上人屋面实地考察,注重雨水口、屋脊分水线及天沟线坡度、突出屋面上的结构物等知识点的调研;其次,从实践回到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与屋面排水组织设计有关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对涉及到的规范条文进行详细讲解,按步骤总结出简便、正确、易于操作的设计方法,图例展示各种不同形状屋面排水组织设计的画法;最后,学生每3人一组在前期的基础上,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设计屋面排水系统草图,展示作业,汇报设计构思,听取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再次修改图纸并形成最终结果。

3 基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评价

以往房屋建筑学考核方式是笔试成绩为100%,创新后的“房屋建筑学”考核方式是30%的绘图作业成绩(知识运用及设计能力)+10%团队协作成绩(学生构思、设计、评估和修改阶段的讨论记录)+60%笔试成绩(基础知识及原理)。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方案第一次在2009级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中实施,2009级学生考核难度与以往相同,考核等级分为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及(60~69分)和差(60分以下)。与改革前考核结果相比,优突破20%,良的比例基本上达到43%,中及以下的比例明显减少,教学效果改善明显。基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提出了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保证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为其他课程的教学创新与探索提供了一些借鉴意见。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2012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期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栗惠芳,吴强,刘芳芳.欧洲工程师培养体制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1(9):60-62.

[2] http://www.hku.hk/.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篇2

【关键字】建筑结构,设计,基础

一、房屋建筑基础设计原则:1、保证房屋结构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稳定性;2、房屋建筑的基础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满足规范规定的允许值;3、满足天然地基或者符合地基承载力和桩基承载力要求;4、地下结构要满足建筑防水要求;5、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不仅考虑基础本身的用料和造价,还应考虑房屋抗震要求、降水、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6.结构的规则性,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不仅会导致建筑难以具备必要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刚度,而且由于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会使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风荷载、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7.规则结构的主要特征:规则结构通常是指建筑体型(平面和立面)规则,结构对称并具有较好的抗扭刚度且平面分布均匀。结构竖向布置均匀,结构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均匀,没有突变。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出现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的情况;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对称、规则,并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8.规则平面布置需满足的要求:结构平面布置必须考虑到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的问题,应满足受力明确、均匀对称、传力直接、减少扭转的条件。在地震作用下,建筑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而风力作用下则可适当放宽。抗震设防的建筑,平面形状宜简单、对称、规则,以减少震害。在建筑的独立结构单元内,应当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承载力和刚度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减少偏心。

二、基础构造分类房屋基础设计一般根据上部结构、工程质地、抗震防设要求来进行分类。

1、独立基础独立基础通常分为刚性独立基础和柔性独立基础,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者配筋的单个基础。独立基础在柱下基础中应用广泛,柱底内力和地基承载力作为基础断面形状的依据。独立基础在柱距较大时造价成本较低。在独立基础设计中常常为了提高整体性地基的变形能力和抗震能力而采用拉梁适当结拉。独立基础还多用于多层建筑上部结构是框架体系、地基承载能力较高的情况

2、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根据字面意义也可以理解,是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其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条形基础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基本结构形式,经常会采用混凝土刚性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混凝土刚性基础常用砖、毛石做基础,其抗压性能好,但是抗拉性和抗剪性较弱,主要用于低于5层的房屋建筑。通常刚性基础用于上部结构荷载大、地基承载能力差、地基不均匀的工程。如果抗拉力和抗剪应力过大会出现裂缝、下沉的现象,此时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来满足抗弯能力。地基不均匀可以通过增加肋量来增强抗弯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如果地基承载能力较高,地基也比较均匀可以适当增加层数。混凝土刚性基础最大的特点是施工周期短、造价成本低。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是一种均衡式的基础形式,在抗压性、抗拉性、抗弯性、抗剪性等性能中都能发挥一定的优势,通常用于地基承载能力较弱、上部荷载较大、基础埋深较大的房屋建筑中。

3、筏板基础具有较大整体刚度是筏板基础最大的特性,能够将墙柱梁的不均匀沉降进行合理的调整。当地基承载能力较弱,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而房屋建筑上部结构承载力较大采用十字交叉也无法均衡时,可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可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平板式筏板通常在荷载相对小的时候使用,梁板式筏板在荷载较大时使用。筏板基础是一种在技术、工期、经济上都比较均匀合理的模式,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来使用。

4、桩基础桩基础的历史悠久,已经经过了长久的发展。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和材料,具有整体刚度强、承载力高、沉降小的特点。桩基础是深基础的一种形式,一般超过4、5米。以下情况均可以用于桩基础:a、当建筑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较软时,用桩基础把荷载力传至地基。b、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沉降过大,即使进行地基处理也满足不了建筑压球c、对沉降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就算地基承载能力好,为了沉降值不超过规定范围而使用d、土质较差、土质较弱可以通过钻孔灌注的方法来解决

三、基础设计重点

1.大样详图绘制基础设计大样详图绘制是指导结构完整施工的重要前提,设计人员对房屋进行基础设计时要从建筑的结构体系出发,充分考虑建筑本身条件和工程施工条件,把人们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平面图中充分体现房屋建筑的各项指标,保证房屋整体和局部的抗压性能、抗剪性能和抗弯性能。在绘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建筑详图作为基础,在上面进行直接绘制,保证详图的准确性。还可以在历史详图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更改。绘制大样详图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在尺寸上保持一定比例,让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工程施工更为方便。对于基础的受力形式做到心里有数,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大局,从细微处体现设计的实用性,秉承这样的绘图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图纸才能够让施工技术人员读懂看明白。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篇3

房屋建筑学实践专业层次兴趣《房屋建筑学》可以概括为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知识的汇总。在高校土建类专业课程中,《房屋建筑学》是除建筑学专业之外的其他土建专业如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有广泛应用性与基础性。2014至2015年两个学年,本人分别承担了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授课工作。三个专业均有《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背景,无建筑学专业的绘图基础、设计思维、艺术思维的培养,教学对象基础知识统一。因此,如何将教学实践改革的内容,针对专业、层次、兴趣不同的学生展开因材施教的问题值得探索与思考。

一、专业不同,需求多样

(一)毕业设计方面

分析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土木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能力。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更侧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概预算设计等毕业设计内容。课程内容上,《房屋建筑学》包含的建筑设计部分是非建筑学土建类专业学生在本专科阶段学习的唯一有关建筑设计知识点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建筑设计部分必要的知识储备;课程包含的建筑构造内容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系统直观地学习房屋构造组成的主干课程,为后续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做好知识储备。因此,针对不同专业《房屋建筑学》教学准备时,应有明显的教学重点区分,务必避免课件教案一致的问题。

(二)专业课程方面

专业教学后续课程安排上,土木工程专业会进行《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其中包含屋架、厂房的设计。因此,在《房屋建筑学》的授课的过程中,涉及到厂房构造组成设计及柱网布置的知识点就应重点讲解。本人采用了学校北邻的工业厂房如海尔、海信工业园的图片案例教学。而对于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工程量的计算需要良好的建筑构造知识。在教学工作中,曾经观摩过一位教学名师讲授的《工程定额概预算》课程中《轻钢龙骨吊顶》章节的示范课。在授课过程中,简略提到的吊筋、主龙骨、次龙骨、罩面板均为《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部分楼地层章节中有关于吊顶内容的讲解。本人授课即采用清单计价规范中相关吊顶计算部分图片的教学。此方法同样应用于墙体、柱子、基础、楼板等构件的图片案例讲解。图就是“工程的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仔细阅读“工程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二、层次不同,能力差别

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专业均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工程造价专业为专科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距,=基本与应试教育的成绩呈线性分布。在课程单元测验中,对于相同难度的试题,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平均分基本持平,高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平均分6分左右。授课内容角度,建筑设计偏于设计思维,三个专业的学生掌握情况基本相同。分差主要来源于偏于理性思维的建筑构造内容,本科层次学生掌握情况优于专科层次学生。

在授课过程中,土木工程专业的授课可采取现场教学,学院在土木工程专业每个行政班级挑选15%的学生成立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班,课程教学围绕学校土建类工程实践基地进行现场学习,分析成绩,实践班的学生成绩的良好率占到了80%以上。同时,应用型人才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可采用全面知识点覆盖,部分现场教学的模式。教授学生全面的知识点,附加图片教学,增加知识点的理解力度。工程造价专业的授课模式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加深学生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三、兴趣不同,思维有别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班也是以成绩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向成立的学习实践团体。然而以上三个专业,均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在建筑类别上。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首先教师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之前介绍过案例教学、图片教学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案例、图片可以选择时代热门、知名、有代表性的建筑体。本人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是学校在建项目与已建项目的案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我采用的分别是学校图书馆、酒店、教学楼建筑案例,均为学校的在建项目。若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校内没有合适的实践基地,可以选择校外的实践基地。

作为一名教师要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建筑剖面时,除了工程图纸的讲解,本人选择授课教室做演示剖切,并进行设计视点与地面升起坡度的讲解;在讲解楼梯设计时,课间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楼的楼梯,对楼梯的宽度、平台更具体的学习。授课的方式是多样的,如提高课堂艺术、多媒体教学等,但《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必须针对本课程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结语

在《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研讨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一个主题方向,教学最终目的始终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掌握能力。把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按照学生专业、层次、兴趣的不同具体应用,因材施教,因材实践,采用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改革方式,才能将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发挥至最大。

参考文献: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 工业建筑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

《房屋建筑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城乡规划等多个专业开设,涉及学生面广量大,并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介绍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房屋建筑的构造原理与构造方法等基本知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本课程对于所有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专业均是一门基础课程。如何让本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至关重要。

一、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该课程涵盖了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涉及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单层厂房设计、多层厂房设计,对于厂房设计这部分内容只是一带而过的讲授,学生也是一知半解。

(二)该课程的内容大多数为国家的规范、标准的解释,内容枯燥无味,在课堂中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较困难。由于该课程是学生较早学习的专业课程,对大部分建筑、建筑构件等概念无具体的认识,再加上大部分上课都是课堂理论教学,学习效果甚微,存在黑板上盖楼的现象。

(三)由于土木CAD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学生认为手工设计、作图已经过时,对平时的手工大作业敷衍了事,造成对基本设计原理和制图标准掌握较差,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以至于越学越对本课程不感兴趣。

(四)教材中的作业、插图较陈旧,无法跟实际工程相衔接。

二、解决方法

(一)《房屋建筑学》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应用性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课堂教学,配合挂图、录像,但受可实际参观的建筑工地的限制、学生在课外教学中对实际工程掌握和处理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加强多媒体立体课程的建设,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将发生较大的变革,在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与知识的扩充及实践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课件密集的知识量,使理论与实践做到有机的结合。同时多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根据施工图动手制作相关模型,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制作楼梯间、基础等模型。

(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的教授学生虽然易懂,但真正让学生动手设计时,学生会出现无从动手的尴尬局面。而立体化多媒体课程在教学设计时,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强调“协作学习”等。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课后以自主学习为主,对于像《房屋建筑学》这类课后需不断自学的课程,多层次的知识信息的组合将使学生学习更加合理、学习效果得以大大提高。

(三)利用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可以使《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建筑教育普及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满足教学内容更新经常化、教学活动实施手段多样化、学生学习合理化等新的教育教学标准。

(四)在作大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允许学生用计算机绘制较简单的图,但数量不超过3张,其他作业还是采用手工作图,其中有一张图纸要上墨线。可以避免学生应付做作业。

(五)在开学初安排8个学时的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认识建筑,为理论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六)大力推广使用国内优秀教材。以知识点为单元组织教学,不断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国内外先进建筑技术水平的同步增长。

(七)以网络为基础,课件上网,优秀作业展示,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八)在授课过程中,国内建筑和国外建筑设计方法、风格同步讲授,同时多讲国内优秀建筑的设计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目前房屋建筑学课程课堂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衔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应贯穿于理论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实践教学的定位,从而打破单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需注重培养学生在新知识的探究和发展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板书讲授的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用精炼的语言结合板书可将复杂问题讲得清楚透彻,传统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交流互动。教师对问题的阐述,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问进行分析,对概念及原理进行针对性的诠释。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够做到同步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很难直观展示图像,传递信息量相对较小,并且因教师个体差异及授课方式的不同,课程教学质量相差较大。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结构设计;抗震;建筑施工

Abstract: The design is the blueprint of the construction, good design is not only able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play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building.Key words: structural design; earthquak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 言

施工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建筑物的外观设计结构类型逐渐增加,钢筋砼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由于具有多种优良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施工当中。我国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类型逐渐多样化,其中由于钢筋砼多层框架结构房屋具有多种优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之中。该类型房屋不但结构传力明确、灵活,而且整体性、抗震能力强,深受广大建筑用户喜爱。优质工程的筑建施工技术是关键,而设计是施工的前提和基础,虽然该种结构类型房屋在外观看上看似比较简单,但是若设计不当则容易出现多种质量问题,在后期的修缮使用当中相当麻烦,因此,本人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研读相关理论知识,以下谨从多层砼框架房屋结构设计方面作以简要阐述。

1、参数输入的准确无误性

在现代技术条件的支撑下,许多复杂工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实验,尤其在工程绘图方面则表现的更加明显。利用现代三维技术进行工程绘图,可以使工程图纸更加生动灵活,许多通过手工绘制无法发完的步骤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绘图显现出来。由于计算机功能的局限性,它所绘制出来的工程图只是在原来预定条件下得出的结果,没有综合考虑施工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其它意外因素对工程的影响。我国相关房屋建筑规范性文件也明确要求,通过计算机得出来的结果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对其结果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判断后方可应用于工程设计。电算结果包括多项内容,概括来讲主要有: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总地震倾覆力矩与抗震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值;楼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楼层弹性层间位移、结构的自振周期等。选用合理的结构方案与正确的计算简图是保证电算结果科学可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首先要求对抗震设防烈度以及场地类别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保证其输入结果的

正确性,另外,还要保证电算程序中其它参数输入的准确无误性。

1.1 抗震结构等级设计

在建筑物种类中,根据不同的用途划分不同的抗震类别和等级,按照建筑物的抗震类别等级对其进行设计,有的建筑物抗震等级高,有的建筑物抗震等级较低。一般的民用住宅建筑、办公楼、公寓等大都属于丙类建筑,具体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参见《抗震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对建筑物进行抗震结构等级设计时,前提就是确定该建筑物属于哪类建筑,然后才可以对其进行抗震等级设计。一般情况下,乙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当震感强度超过这个限度时就应该采取防震措施。

1.2 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

建筑物的振型组合数一般与建筑结构层数成正比,一般情况下,当建筑物的层数比较多或刚度变化较大时,其振型组合数也随之增大。比如小塔楼式的建筑物,其振型组合数应当等于或大于12,最高限度不应高于3 倍层数。对振型数的选取一般可以参照振型参数确定,以质量为总质量的90%振型数作为预定的振型数。采用SATWE等程序进行电算时,可采用将这种参与质量的比值输入进去来确定振型组合数。但是,在施工实践中,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此问题重视不够,选取振型数不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随意选取,这严重影响着电算的结果。

1.3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确定

框架结构建筑中,由于存在填充墙,往往出现实际刚度与计算得出的刚度出现偏差,实际刚度比计算的刚度大的现象。同时计算周期也比实际周期大,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偏小,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因此若要增强建筑物的结构强度,要对建筑物计算周期进行适当的折减,且折减的过程中要注意折减比例的合理性,折减的系数不应过大。

2、基础拉梁设计问题

基础拉梁是针对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较大时而设置的,设置基础拉梁,可以减小底层柱的底层位移与计算长度。从抗震的角度来考虑也应该采用短柱基础方案,在进行设计时可按照框架梁的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通常情况下构造基础拉梁可视情况而定,若独立基础埋置深度较小,其应沿着两主轴方向设置。基础拉梁的截面尺寸根据工程的条件,施工情况进行合理计算。基础拉梁的设置可根据深浅度来考虑,当基础埋深不大或框架底层高度不高时,可以利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当楼梯柱直接支撑于拉梁上或填充墙上时,则应适当增加该拉梁的界面。

3、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

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是多层框架式房屋在设计时考虑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在通常情况下,多层框架房屋采用的是柱下独立基础的形式,我国相关建筑规范明确指出,房屋的抗震能力可以通过计算得出,若建筑层数在8 层以下高度在25 米以内且地基的主要持力层没有软弱粘性时,可以不对该地基的基础抗震承载力进行计算。在对地基的抗震承载力进行计算时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其中风荷载是不可遗漏的因素之一。有些设计师不注重设计方法,在进行独立基础设计时,只对轴力与弯曲采取了设计值,而对柱脚内力设计值取值不合理,这严重影响着计算结果的准确可靠性,若不采取合理的独立基础的设计荷载值,将会导致建筑施工时的材料浪费,严重时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

4、基础拉梁层的模型计算

对框架结构房屋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基础拉梁层的计算问题。对基础拉梁层进行框架整体计算要采用的计算程序要科学,一般都是采用SATWE或TAT程序来计算,针对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的特点,计算时应取楼板厚度值为零,这样由于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同时注意房屋平面不规则的特点,分析计算式宜采用总刚分析方法。

5、带楼电梯小井筒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性房屋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为了使房屋有最大的抗震承受力应该尽可能的不设置钢筋砼楼电梯小井筒,因为井筒的设置将会吸收地震剪力,从而造成框架结构承受地震剪力是我能力降低。当井筒的设置实在不可避免时,可尽可能的减薄井筒的壁厚,除按框架方式计算外,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计算,如按照带井筒的框架进行复核,亦可达到减弱其刚性的目的,将与井墙连接的柱子的配筋进行加强,通过竖缝、结构洞等也可以将其刚度减弱。

6、结语

多样化的房屋的钢筋砼多层框架结构类型,这种房屋由于具有整体性强、结构传力明确、抗震能力强等多种优良性能,在现代建筑设计施工中广泛应用。由于作者能力有限,文章中写作不到之处望行业同仁多多指正,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亦会再接再历,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国在多层砼框架房屋结构设计方面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篇6

作者简介:廖荣(1964-),女,兰州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教学研究,(E-mail)。

摘要:从课程的教学理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9903房屋建筑学是土建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等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课程涉及内容较广,既有内容繁多的建筑设计规范,又有抽象的设计理念以及繁多的构造方式,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入手。近年来,受到学时减少、教材陈旧及生源质量欠佳的影响,教师教学压力增大,作为培养工程一线综合型人才的高校教师,必须思考如何用新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1]。

一、确立适宜的教学理念

房屋建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多且面面俱到,无突出的重点和难点,对将来从事一线工作的学生而言,由于缺乏房屋空间系统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工程应用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出发,以“必须”和“够用”为度,树立满足实际应用的教学理念,将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三大知识模块:即房屋建筑构造原理(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房屋建筑图识读,重点加强房屋构造原理的知识掌握;同时辅以专业教学实习及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体现实用性和综合性。

二、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目前该课程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尤其是建筑构造部分。例如:刚性基础、墙体中的墙体承重体系、门窗一章中的木窗等在实际生活中已不适应当前建筑业的发展形势,基本不再使用,但教材却占据大量篇幅。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而在教材中并未加涉及。例如:屋面材料中的沥青卷材,现早已被SBS、APP改性沥青卷材或三元乙丙代替,而教材中沥青卷材却是重点,新材料被一笔代过;再如墙体保温,国家节能标准已实施多年,教材介绍较少,此类问题在此不一一例举。教师在教学中应减少此部分内容的课时,适当增加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规范的讲述,以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能适应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廖荣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二)构造内容要立足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筑构造教学的难点是建筑构造方式种类繁多,做法各异,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建筑施工等学科的相关原理,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而不知在实际中的应用,因而在讲授构造内容时要向学生阐明不同的构造方式都基于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造的重点是向学生讲明构造与功能要求、建筑技术、建筑结构、自然环境、建筑经济之间的关系,而它们间的关系决定了不同构造做法中的材料的选择和结合方式。新材料、新技术虽然造就出新的构造形式,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不会改变[2],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解,是帮助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关键。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的开始阶段,首先从“建筑—凝固的艺术”作为切入口,从建筑的发展史开始讲述,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在课程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避免“满堂灌”。如在建筑构造概述章节,启发学生思考教学楼的组成,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此时教师只需将教学楼组成的六大部分及其它构配件进行条理化归纳即可[3]。

(二)开放式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感性认识对巩固知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构造讲述时通过模型认识构造,从认识开始逐步深入,在交流过程中经常向学生提问“构造是如何组成的,怎么做才能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提供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同时配合绘构造图作业,学生学习效果及积极性显著提升。

以建筑物进行直观教学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组织参观前,教师应就此次参观的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以减少盲目性。如参观单层工业厂房,首先提出观察单层工业厂房受力体系、纵横向受力构件及其它构配件与民用建筑的区别,在参观中教师对重点部位着重讲解,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避免参观流于形式。

(三)教学资源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文字、绘图、挂图、图片演示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使教学生动化。多媒体课件有集文字、声音、图片演示为一体的功效,且有知识密度大,素材多样、形象直观的特点,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例如:讲述屋顶一章时,屋面细部构造中的泛水由于基层的不同做法也不同,此时用幻灯片就可清楚地了解砖墙和钢筋砼墙处构造的差别。但也要注意,多媒体教学尽管生动活泼,但一味采用学生犹如“看热闹”,不利于消化掌握知识要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4]。

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课堂教学。在房屋构造原理的学习时,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动手能力较差,真正到工程设计时,学生无从下手,因而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一)从识图、抄绘图入手,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学生,看懂弄通建筑施工图纸是将来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师可结合课堂讲授的知识,每章布置构造图的识读及绘制作业。如在讲述楼梯一章时,为解决楼梯口下作进出口净高不够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楼梯实物,了解双跑楼梯设计及楼梯剖面绘图,知晓在设计时如何实现,启发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及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下一步课程设计奠定基础。

(二)建筑构造融入课程设计,加强综合训练

课程设计是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一次总结,通过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将所学设计原理和构造原理应用于自己设计的建筑,而且能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但在布置课程设计时通常对构造技术要求较少,造成学生以为建筑构造不是设计内容,在设计时经常抛开构造技术而单纯的追求形式和空间。因此,在下达任务书时,设计题目不仅要符合教学要求,而且内容要涵盖建筑设计及构造设计部分,同时要提出学生应查阅的设计资料、设计规范和标准图集。为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应选择相对简单的砖混结构住宅楼、中学教学楼、学生宿舍等,教师可给出若干平面方案,也可由学生自拟方案,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

课程设计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建筑构造设计对建筑形式、空间的形成的重要影响,因此,在方案阶段就要考虑能否实现,而不是在施工图设计时才想办法解决。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如在方案阶段:门窗的选择、卫生间的布局、楼梯数量及位置等,教师不宜详细回答,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应启发学生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程设计结束前,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评图,帮助学生分析图纸中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给出成绩。评图时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由设计者先介绍自己的图纸及设计体会,再由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对优秀的作品积极肯定,对出现的问题指出不足及解决的措施,使课程设计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五、结语

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虽然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逐步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在以后的课程教学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鲍家声.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J].新建筑,2000(1):8-11.

[2]岳鹏,赵西平,等.技术新形势下的建筑构造课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26-130.

[3]叶飞.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57-60.

[4]李震.面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法探析[J].安徽建筑,2012(3):52.

[5]韩雁娟,朱文正.房屋建筑学教学课程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54-56.

Teaching method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urse

LIAO Ro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 P. R. China)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篇7

(1.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土木工程系;

2.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摘要】《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学以及各建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所阐述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未来从事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本文针对目前独立学院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房屋建筑学;改革探究;教学改革

The house building learn at independence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investigation

Zhang Wan-xia,Wang Tang-rui,Xin Li-feng,Li Xing

【Abstract】《House building learn 》BE building learn and each building profession required of a profession foundation lesson, it theories and fulfillment be all very strong, it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building design and building structure elaborate, is future be engaged in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er have to control.This text aim at currently independence college origin door course of in the teaching existence of problem, carry on thorough of analysis, and aim at existence of problem, put forward some rationalization of sugges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

【Key words】The house building learn;Reform investigation;Reform in education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学以及各建筑专业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的基本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而且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房屋建筑学》在建筑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鉴于本课程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本课程老师的重点讨论对象,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浅谈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以本校为例,我们是独立学院,它是指由普通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按照新的办学机制、新的办学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建的本科层次的二级独立学院,即应用型为主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熟悉管理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具有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而不是各种“学问家”。为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应走出传统的以培养“学问家”为主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立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主的课程模式。围绕“素质、知识、能力”三个基本要素,开展教学活动与教学改革。

1. 房屋建筑学在独立学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课时少,教材、教学内容陈旧

房屋建筑学主要讲述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原理,是一门内容广泛,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中主要讲述民用建筑的构造原理,但是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经济等,如此多的内容,课时又由原来的56个课时缩减为48个课时,教师很难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只能一带而过,没有充足的时间做详细解释,导致学生对一些复杂的概念理解模糊,很难掌握。而且我们所用的教材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的《房屋建筑学》,2011版,虽然经过几次修订,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还是没有及时更新,很多构造做法和技术处理应用很少,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如木窗的构造、瓦屋面的做法,在实际工程中很少采用,内容讲述还是以砖混结构为主,对已经发展成熟的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很少提及,教材内容没能很好地紧跟建筑业发展的步伐。

1.2教师师资普遍年轻

观察我们学校的老师,可以说90%以下是青年人,大家都说年轻是一种资本,比较容易和学生沟通,更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新理念,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较快。然而这更是一种劣势,年轻教师普遍缺乏经验,起步较晚,很多教学方面的内容都是照抄其它同等院校的,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又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

1.3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单一

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下面听的迷迷糊糊,昏昏欲睡,一脸茫然,老师在上面讲的精疲力尽,口干舌燥,不管下面的反映如何,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我们的考核方式就是学期末,统一进行考试,合格与否主要凭这张试卷决定,不管怎样,只要这张试卷的分数没有达到底限,这门课就是不合格,那就等着补考或者重修。所以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靠旁门左道得来一些复习资料,把希望寄托在资料上面,为了通过考试,使尽浑身解数。

1.4实践课太少

房屋建筑学讲述的主要内容,建筑构造部分实践性较强,很多内容是从工程实践经验中概括得出的。而我们目前理论课48学时,2周的课程设计,没有认识实习等实践课,教师在课堂上就是照本宣科,理论知识本身就枯燥乏味,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低。而且建筑除了有抽象的特点,同时还有视觉感悟的特点,只有通过实践课,深人其中,才能体会各种形式的建筑随区域、风俗、文化的变化,才能缩小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更好的实现完成我们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

2. 房屋建筑学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

针对房屋建筑学在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就我校可采取的措施或建议如下: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伴随着近代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的教材、教学内容陈旧,不能紧跟建筑业发展的步伐,使我们的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较差。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能反过来指导实践活动。我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本科院校,因此,教学内容的调整要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使学生走出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适应工作,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现行规范和技术,对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提炼,以原内容为基础,删除那些陈旧的建筑技术和构造做法,增加一些本行业的最前沿的知识,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多而杂,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如果我们照本宣科,点点俱到,这样按照教学计划,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删繁就简,需要掌握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花功夫重点讲解,主要内容一定要讲深讲透,一般性的了解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而且我们要注意内容的实用性,尽量缩小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间的差距,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必须的,而且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2.2教师要不断地扩充和更新知识

近年来,建筑业出现了很多新理论、新材料和新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作为《房屋建筑学》的教师,就要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来满足教学的要求。利用各种途径丰富自身的知识,例如多看前沿性的杂志、论文,多参观实际工程等,在讲解时多结合实例,才能对自己要讲的内容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取,才能适应专业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2.3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多,而且知识点零散,重点就是房屋各部分的构造要求、构造方法,单纯的课堂讲授,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而且学习效率也不高。为了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在第一次上课前就要给学生讲述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学好这门课程对以后的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等,激发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从心理上对这门课重视起来,摆好此门课的位置。我们可以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比如我们讲到房屋的平面设计时,可以提问平面设计的要求,启发式的带领同学们进行思考,教室为什么设计成这种形状,长度和宽度为什么采用这个尺寸,为什么设置窗户,门和窗的位置为什么在这里等,讲述平面形状时,可以提问同学们都见到过什么形状的平面,比如我们的教学楼是什么样的,食堂是什么样的,体育馆等又是什么样的平面等;常见的平面形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常采用这种平面形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而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讲课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对每个知识点都详细展开,扩展补充,这样,学生听起课来没有重点,分不清主次,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消化吸收”,教学效率也不高。我们只需抓住建筑物基本的共性,总结规律,其它特殊的个性方面的,教师启发式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再次,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应强化实践环节,它不仅可以用来检验学生所学的设计知识和构造知识,而且还可以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最后通过2周的课程设计,训练学生构造设计能力以及绘制、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

此外,根据授课内容,适当采用现场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通过“图”的形式来表达的,大部分的图都是利用投影原理画出来的,学生单纯看图感觉比较抽象,缺乏形象感和立体感,有些复杂的构造做法还是不理解,这时,教师可结合本校的建筑物,如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建筑物实例的构造做法进行讲解,这些具体的构造做法就是鲜活的课堂。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不同建筑物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体型组合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通过直观生动的现场观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并结合具体问题,积极进行思考,使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简明化,从而形成牢固的记忆,提高了辨别洞察客观事物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4加强实践锻炼,注重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21 世纪的教育特征,我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成为当今就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1、重视平时的大作业

平时的大作业就是针对某一章节或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楼梯设计、墙身节点详图等,进行练习,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翻阅规范、图集,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强化工程素质。

2、抓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是房屋建筑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教师选题时应尽量接近实际工程, 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建筑,如单元式住宅楼、中小学校教学楼等的建筑设计。 指导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设计资料和设计规范,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优先选用新材料、新技术方案,以使教学内容和建筑业的发展相适应,设计出风格突出、造型新颖、丰富多彩的作品。通过做课程设计,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有了了解;对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也有了提高、对建筑构造的运用能力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更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了正确、熟练运用结构设计规范、图集和参考书的能力;全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专业综合能力。

3、增加认识实习

我们是独立型的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注重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加一周的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在建或已建的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在现场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学生通过对工地现场的参观和对工程资料的学习,不仅获得了对房屋建筑的感性认识,而且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通过写调查报告

等形式,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如结合墙体的细部构造处理,引导学生对某些建筑物局部出现的渗漏、裂缝、装饰层脱落、使用功能缺陷等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写成调查报告。

2.5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考试既能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房屋建筑学课程传统的考试方法就是“一张考卷定乾坤”,这样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得出的结果可能是片面的、不准确的。由于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知识点较多且内容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寻找一种能够较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考核方式。我们可以将最终的考核结果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平时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组成;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的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考察学生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部分为实践部分,考核方式可以是课程设计、调查报告等或者是相结合的方式,这三部分所占分数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可以是3:4:4等,最终的结果由这三部分综合而成,以达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核,检验学习效果。

3. 结语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改革,它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我们的培养目标,需要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与建筑业的发展相协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完善教学的实践环节,健全考核体系,寻找一种能比较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期更好地实现我们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耀军,李永超.《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及建议[J].新课程研究,2008,4:42-43

[2]博明军.对《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究[J]..商品混凝土,2013,4:76-77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房屋结构设计优化的内容和意义

1.1房屋结构设计优化的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建筑房屋进行优化设计,使其结构与美观相互协调、同时适用、安全、经济以及便利是改善人们居环境方面重要手段。房屋结构设计优化理念注重以实际为准则,根据工程建设的基本状况,以计划成本为控制为中心来进行的结构优化设计,其内容就是利用对建筑基础的结构、屋盖系统的结构方案以及围护系统结构方案等环节,建立起一种关于结构优化设计的模型,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影响变量参数中的若干关键参数的科学的计算,确立最终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优化结果方案。

1.2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意义

(1)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经济性,房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优化可节省材料,有利用抗震,减少内外表面装修,提高了其受力性能,增强了建筑的经济性能;

(2)结构优化设计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总成本造价。节约用地,大量资料表明,,房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造价25%左右,同时结构优化设计技术能够对施工材料的性能利用更加合理化,能够让建筑工程结构内部各个不同单元之间更加充分互协调,提升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2.1结构平面图

在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时,是否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可以不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但必须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因此对于砌体结构来说可以不用在软件中建模,直接设计即可。

2.2屋顶(面)结构图

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有梁板式及折板式两种。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折板式适用于相反的条件。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厚。此外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通常使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这样更便于施工人员正确理解图纸。正确绘图和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员真正的心知肚明,结构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建筑图纸和意图。设计的图纸方能让施工人员明白。由于屋面的起坡会造成阁楼层的部分墙体超高,要结合门窗顶设置圈梁来降低墙的计算高度。

2.3大样详图

在建筑详图的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大样详图的绘制可在建筑详图的基础上直接绘制,也可在以前做过的详图的基础上来局部改进绘制。这阶段需要注意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的使结构受力合理和施工方便。在标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专业协调一致。

2.4楼梯

楼梯梯板要注意挠度的控制,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梯梁的位置尽量使上下楼层的位置统一。局部不合适处可以采用折板楼梯。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注意梁下的净空要求,并要注意梯板宽度的问题。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必要时应设梯梁。

2.5基础

基础要注意混凝土的标号选择应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可采用C25)基础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施工图审查中心重点审查部位)。条基交接部位的钢筋设置应有详图或选用标准图。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可重复利用,应注意调整基础宽度。局部墙体中有局部的较大荷载时也要调整基础的宽度。基础图中的构造柱,当定位不明确时应给予准确定位。

3.现代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要求达到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会导致大量设计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地基与基础方面

(1)多层建筑没有地质详勘报告,仅根据建设单位的口头说明,或才简单地以附近的建筑物为参照,在其基础设计资料上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地基与基础设计要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做到安全合理适用,必须依据地质勘察的资料,对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等多方面的因素要综合考虑,不能只凭地耐力来完成,或者把耐力容许值降低一些,这是不科学的,也是极不安全的。

(2)对软弱地基要采用换土垫层处理时,没有进行换层设计,依据已有的经验加以处置。要对软弱地基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如果只凭经验武断地采用砂垫层来加强承载力,而不对垫层宽度和厚度进行精确计算,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3)民用建筑中柱、梁及基础的负荷未按规范乘以折减系数。设计人员设计多层民用建筑时,在计算梁、柱和基础的负荷时,没有按现行设计规范将荷载乘以折减系数计算其荷载值,因而采用荷载值偏大。

3.2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构造能够不但提高砖混结构中墙体的抗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可形成对砌体的有效约束,限制墙体裂缝发生和进一步扩大,维持竖向承载力,对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很大作用。在如今房屋结构设计中,构造柱往往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作法是极不科学的,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构造柱作为承重柱,将提前受力,导致构造柱对砌体的拉结和约束作用降低,而且在遭遇地震作用时,应力将集中在构造柱位置,并使之首先遭到破坏,在这种情形下,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承力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成为房屋结构中的脆弱部位。

(2)构造柱多数在地圈梁中生根,较少另设基础的,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就超过了原设计的负荷。一旦柱底基础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破坏,便会出现裂缝。因此,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要求设计,在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的情况下,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在验算下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时,不计算构造柱作用。经过验算满足,方可在梁下布置构造柱。

3.3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在六度抗震设防区,有的结构设计人员存在误区,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为受力分析方便,故意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得过小,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这种做法降低了结构受力分析的难度,但也给房屋结构带来了隐患。没有考虑到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即忽略了柱对梁的约束弯矩,再因为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在结构受力时,因为柱顶抗弯强度的不足,将导致柱子在梁底附近将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形成塑性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柱子就带饺工作。这将对房屋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势必引起用户的恐惧心理。这样的结构抗震性差,一旦遭遇地震,倒塌的可能性极大,这显然不符合现行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3.4在框架结构设计中,注重横向框架的设计忽视纵向框架设计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各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来自该各方向的地震作用,可大大增强抗效果。因此,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同等重要。如果把纵向框梁按普通连续梁进行设计,那么梁柱的节点和框架中的纵筋、箍筋的配置均无法满足框架梁、柱的构造要求。由于对地震的纵向作用欠缺考虑,在实际设计中经常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置均不满足要求的现象。

另外,还有悬挑梁的截面高度选用过小,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等问题。

4.总结语

结构设计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劳动,结构设计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思维上能灵活创新,态度上认真负责。当前,尤其要加强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提高业务修养,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结构设计水平,结合实际勇于创新,设计出比现阶段的其它建筑具有更高的水准、更合理和更经济的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村镇房屋;抗震建筑;研究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村镇建筑概况

村镇建筑通常自行建造、未经正规设计、材料强度低(如生土、砌体、石结糊、结构整体性差、房屋各构件之间连接薄弱、施工质量差、使用时间长等问题。由于农民观念陈旧,抗震防灾意识淡薄,对房屋抗震知识知之甚少,自建住宅一般没有考虑抗震设防。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多以自建为主,以当地泥工、木工师傅为技术骨干,施工技术力量薄弱,大部分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大量村镇建筑没有进行抗震设计并未采取抗震措施,建筑抗震能力很弱,6度时墙体就可产生开裂,7度时即可能出现中等破坏,8度时则会大量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二、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1、建筑模型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空间形态具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平面形状和物体空间形状。根据相关的地震数据统计表明,在地震中,平面形状就会更加复杂,如出现不平衡,建筑的不对称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在唐山大地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类型,一些传统的、常规的建筑造型在地震中没有严重的损害,甚至还有一些能够很好地保留下来。地震在三维空间内是非常复杂的,将会对建筑物造成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在结构刚度出现突变的位置。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使建筑平面和空间形状变得简单。尽可能设计一些凹凸的结构面,尽可能延长一些不对称翼。在布局上,需要使得建筑物结构能够尽可能达到刚度的均匀分布,避免一些非对称的刚度分布不均匀,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住房建设出现扭转而产生破坏。

2、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合理对抗震设计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优先选择的规则。在这座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平面、剖面和三维表面都要表现出简单规则和对称性的特点。此外,建筑结构的侧向刚度强度也要分布均匀,使建筑的质量能够均匀分布,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物出现突变。为了实现建筑结构体系的科学合理性,我们必须首先确保设计能够具体、明确,其次还要保证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科学合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承受力需要合理分布,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可以使得施工根据设计图来进行。建筑的形状规则的合理性,可以有效分散地震的破坏性,能够保护建筑物的完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现今我国村镇房屋抗震存在的问题

我国村镇房屋很多并没有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在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均存在问题,严重者存在毫未进行抗震设计,从而房屋的抗震能力极低,地震发生时出现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现从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具体存在的抗震问题。

1、抗震概念设计

1.1场地选择不当

许多山区及丘陵地区村镇房屋建在山尖及地形变化剧烈的不利地方,由于地形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使地震作用加强。如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地震中位于山尖及地形变化剧烈的地方房屋基本倒塌。

1.2结构体系有缺陷

村镇房屋多为纵墙或横墙承重,然而由于连接构造措施不当,不能有效的传递荷载。如木结构的门式和三角形屋架之间无斜撑,仅靠铆榫和檩条连接不能形成刚接点,在地震作用下容易松动变为铰接点,整个屋面系统成为一个几何可变体系,从而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倾斜或倒塌。又如山墙搁檩,即檩条直接搁在山墙上,而山墙一般较高,整体稳定性差,地震时山墙容易内闪倒塌,导致屋盖塌落造成住户被活埋死亡,人员伤亡惨重。

1.3材料强度不能保证

村镇房屋主要为土坯房屋、木结构房屋、石结构房屋、砖土混合承重房屋等砌体结构房屋,材料质量和强度没有保证。如砖土结构房屋中砖和土坯之间粘结强度低;木构件容易发生腐朽,且没有任何的防腐措施,这些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由于强度不够而发生破坏。

1.4施工质量差

由于农村经济原因,施工人员多数为当地的土匠,缺乏技术知识,不能保证质量,从而不利于结构的安全性。如砖砌体结构的交叉处未同步砌筑,不配置拉接筋。先浇构造柱再砌筑砖块,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协同工作能力。又如砌墙过程中多采用“带刀灰”,砂浆只涂在砖边沿,未填饱满,有的墙面砌筑很不平整,形成鼓包墙。

四、对农村民房抗震设防土作的几点建议

1、先要提高村民自身的抗震设防意识,重点加强对农村当地的“专业”的施工队的抗震设防意识的提高,有条件的最好组织当地的“专业”施工队定期培训,当国家住建部有什么新的要求或材料使用有什么新的规定时,农村也能比较旱的知道并落实到位,比如国家对实心粘土砖的控制,国家专门在2008年就有出台了《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比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了很多大城市是禁用实心粘土砖,各地对农村地区自建房进行引导,鼓励使用符合当地特点的新型建筑材料。在培训中就可以给“专业”施工队讲述有关地震方而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国家对地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知道当地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给他们看一些地震发生时考虑抗震设防的房屋和没考虑抗震设防的房屋的破坏程度,让他们了解到房屋结构的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如何加强房屋结构的抗震构造,为什么设置构造柱、圈梁就能增强房屋结构的抗震能力,增加墙体之间的拉结就能提高房屋的整体性,让他们知道现在的一些“常规做法”中有哪些是可取的,有哪些是要改变的等等。他们懂得了这些知识后,就会在以后给村民们建房的过程中传输到村民思想当中去,他们相对于普通的村民们来说,在房屋结构方而的知识要多很多,培训起来要相对容易很多。

2、提高新建房屋的安全等级和抗震能力

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人于当地冰冻线的要求,以避免受土壤冻融的影响。基础顶的地圈梁应都做,以避免基础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整体影响。对受潮影响较大的地区还应做防潮层,以避免装修完后墙体受潮引起墙皮脱落。

上部结构采用合理的结构布局,避免过人的门窗洞口尺寸,墙体的各墙段宽度应满足抗震规范中对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的要求,确实需要减小时,也应满足以下要求:局部尺寸不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且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4层高。纵横墙体宜均匀对称,沿平而内宜对齐。在房屋的相应部位增加圈梁和构造柱。在房屋四角、较人洞口两侧,必须设置构造柱,还要根据当地的设防烈度根据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增加构造柱的设置。圈梁的设置应满足砌体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同时圈梁应闭合,圈梁的截而尺寸不应小于120mm当设置基础圈梁时,截而尺寸不应小于180mm。配筋满足砖砌体房屋圈梁配筋要求。

按照现行抗震规范规定的抗震构造措施,增加房屋结构的整体性。即在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沿墙体每隔一定高度设置拉结筋,具体要求均应满足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以加强房屋纵横墙体的连接。

3、农村建材市场的管理

应建立建材市场的准入制度,不合格的建材产品不得进入建材市场,这样才能保证村民们买到的建材产品是合格的。

结束语

现阶段,人们逐渐对房屋的抗震进行关注,要求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利用经济,严格按照安全可靠的原则,与法律法规及设计标准相结合,运用有效的抗震措施,确保施工达到一定的合理化。从而实现房屋的抗震性能得实现,满足抗震设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世敏,朱立新,于文,葛学礼,曾少华,贾抒,罗开海,毋剑平.地震灾区村镇房屋工程震害研究[J].建设科技,2014,(04).

[2]葛学礼,朱立新,于文.我国村镇建筑防灾研究概述[J].自然灾害学报,2014,(02).

房屋设计的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 房屋建筑学 课程设计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51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Tarim University, A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From training students design thinking ability, reasonable choice, to guide design, preparation of knowledge, overcome their knowledge advance fully exert his spare time, fully exert his spare time, and increase course design defense reform, establish characteristic, to adapt to our civi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hous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mode, through the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practical skills. Achieve the goal of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reform and practice

房屋建筑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也是其主干课程之一。房屋建筑学课程体系主要是由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构成。按建筑性质讲,房屋建筑学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主要讲授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两部分内容。虽然房屋建筑学在土木工程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建筑设计这部分内容在土木专业教学计划中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这部分教学的目的是要是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设计的方法及步骤。实践部分包括房屋建筑学认知实习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的全面体现,同时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设计步骤、学习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的工程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1 课程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提高学生建筑设计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房屋建筑学设计包括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但建筑背景知识和建筑文化相关知识配套课程设置欠缺。(2)设计时间短,由于课程学时的压缩,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也由以往的三周调整到两周,而且为业余时间设计,与其它课程学习及设计互相干扰,致使降低了课程设计效果,有些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目标要求,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理清设计思路,对建筑设计还没有入门。(3)学生对建筑设计兴趣较低,有些学生仅为应付,为完成作业而了事。(4)学生对知识的储备不足。(5)在教师指导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指导方法与手段灵活性不够,建筑设计的指导脱离实际等。

2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1 培养学生设计兴趣,提高学生设计思维能力

建筑设计的内容只占房屋建筑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建筑功能设计,在以往的土木工程教学体系中,对于必要的建筑背景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建筑鉴赏能力的培养较少,关于这方面课程的安排较少甚至没有,而这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应建议对调整现行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适当地开设一些建筑设计方面的课程,也可以开设一些这方面的选修课。例如“中外建筑史”“建筑概论”或“建筑初步”等等,通过城市历史、形态脉络的寻访,形成对建筑文化的体验,积淀建筑文化背景知识,逐渐形成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建筑创作灵感的形成。其次,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在建筑制图中进行基本的训练外,还应提高学生的建筑表达基本能力,如通过 “建筑表达”方面课程的开设,既提高学生的建筑表达能力,同时使建筑设计训练变得生动,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同时由于我校学生来源不同,文化差异较大,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建筑风格不一,在授课时鼓励学生对自己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进行调查,赏析,并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加强相互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2.2 选题符合实际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范围的大小,难易程度适宜的题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课程设计效果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题目既要满足教学要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题目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践的题目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会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以往我校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题目主要以中小学教学楼设计、住宅楼设计、办公楼设计和幼儿园设计为主,这些题目的设计要求一般能够符合教学要求,但这些题目一般为虚拟题目,脱离实际,降低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今后的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应按照当前的建筑设计市场的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并建立与周边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长期合作关系,学生按照设计院的设计任务完成设计。任务书来自设计院的设计的实际设计任务,在一定程度能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在学生设计时,首先教师应仔细分析及讲解课程设计任务书,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任务书搜集相关设计资料,掌握建筑设计方案构思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设计。

2.3 知识准备充分,克服知识预支心理

一般课程设计在课程完成后能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一般一个课程设计应该安排在相关必要的专业课程、在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之后进行,这样学生设计阶段感到水到渠成、设计起来游刃有余。但我校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课程设计随课程安排,这个阶段,相关专业课学生正在接触的初期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直接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往往感觉相关知识储备少,知识处于严重预支状态,因而设计时会出现茫然或想当然的情况,进而影响到设计质量。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一,根据不同的设计任务书,教师应在任务书上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学生收集和查阅资料;第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第三,让学生形成设计前进行调研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列出调研提纲,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学校周边新建和在建的相关建筑类型进行走访和调研。在以上知识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方案构思。通过设计相关知识搜集与整理,不仅让学生养成了设计前进行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好习惯。同时,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学生还了解到建筑发展的现状,动态和趋势;了解到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同时通过调查,进一步理解建筑功能对建筑设计影响。建筑与周围建筑、地物地貌等周围环境的协调及融合。同时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到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这样,学生设计的作品就既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同时与周围环境和谐、能反映时代需求及居民生活习惯需要的作品。

2.4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克服时间不足

一般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安排在第16-17教学周,历史时间为2周,时间安排晚,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联系不够紧密。另外,我校课程设计没有留单独的设计周,对于学生来说,学期末要复习考试,还有其它的设计同时进行,难以保证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上。同时课程设计时间较短,在这样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设计任务书的理解领会、设计资料的查阅及相关调研、进行方案构思、修改及最终方案确定、绘制,达到作图规范,最后完成图纸,要圆满的完成每个阶段任务时间比较紧张。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设计效果,同时有些为了完成任务,出现抄袭现象。

在此建议充分挖掘业余时间,将设计任务书时间及课程设计动员时间提前,一般在房屋建筑学的建筑设计内容授课完成后下发,加大了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时间拉长后,将设计资料的查阅、实际工程考察、方案的酝酿这些阶段可以放在理论教学的业余时段、分阶段按计划分配任务,在原教学计划的设计时短内再进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图纸绘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同学到规定的设计周时已经完成了设计任务。这样的安排还可促进学生联系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房屋建筑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理论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W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终提高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质量。

2.5 设置课程设计答辩环节,增进学生间设计思想交流

当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课程设计成果做成PPT进行汇报及答辩。由于在前面布置任务时,学生的任务虽然有的相同,但要求每个人的设计方案不同,所以答辩汇报时要求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设计过程进行汇报及答辩。答辩评委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房屋建筑学课程组老师及本班级其他同学构成。答辩环节由学生陈述及评委提问两部分构成。最后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学生平时表现占20%,指导教师及课程组老师评分占30%,其他同学评分占10%,设计成果占40%。这种评定方式不仅使设计成果的成绩评定更加客观、公正,同时学生通过对听众陈述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回答他人的问题,提高了自我的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对其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培养。同过课题组老师点评,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改革,实践证明,上述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扩大了学生对建筑设计背景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学生课程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掌握了建筑设计的步骤、构思方法及设计方法,增强了学生建筑设计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达到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涛.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4(1):50-52.

[2] 钱晓丽,吴国祥,韩雪.房屋建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鸡西大学学报,2002(3):13-14.

[3] 唐敢,赵新铭.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39-141.

[4] 朱启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6.18(6):143-144.

[5] 李洁,陈立福.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方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15(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