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加固办法十篇

时间:2023-07-12 17:40:50

房屋加固办法

房屋加固办法篇1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常会有地基不牢固、抗震性较差、沉降不均匀等问题的发生,这就需要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选好地基类型,做好地基处理方法,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地基的承受力与沉降量达不到建筑施工要求,这时就需要技术人员采用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地基在施工中的安全,保证房屋建筑完工后的质量。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特征

(一)复杂性

我们国家国土面积的特点是跨经纬度的范围比较广,不同地域之间的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软土地、盐碱地等。不同地域在气候上也存在着差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差异,都会导致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具有复杂性的特征。

(二)多发性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工程的整体质量较差,由于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处理地基的方法不正确,导致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事件。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潜在性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相互依托与环环相扣的特征。如若不能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好地基存在的问题,会是地基处理留下潜在性的问题,会给以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留下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以后施工的质量。

(四)严重性

地基是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和根基,确定使用建筑地基后,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现使用的地基有问题,这会增加处理地基的难度,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若没有处理好地基的问题,将会严重的损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困难性

在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进行质量控制时,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措施来解决局部存在的问题,慢慢的进行调整,处理好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地基问题,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的预期效果。房屋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都是地下工程,处理办法和技术的实施难度比较大,地基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房屋建筑上部结构的性能,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

二、处理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问题的办法

(一)排水固结法的地基处理办法

排水固结法是用来处理地基的沉降和稳定的问题。该方法的原理是软土地基在荷载的作用下,通过设置竖向排水的方法,逐步排出软土中的孔隙水,孔隙水的比例减少,会使地基产生固结变形,增加地基土的承载力,还会增长地基的抗剪强度,使地基提前完成沉降或者提高沉降的速率。

(1)电渗排水方法

使用电渗排水法的目的是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或者降低地下水位,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者边坡的稳定性。在土中插入接通直流电的金属电极,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让软土中的水由阳极流向阴极,再把水从阴极排除,借用电渗的作用,逐渐的排除软土中的水。

(2)堆载预压的方法

在进行房屋建造前,在建筑场地临时堆填跟建筑物相等或者比建筑物荷载大的土石等,来加载预压软土地基,提前完成部分或者大部分的地基沉降,通过地基土固结的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砂井法

在软土地基中,安放一些砂井,在砂井的上方铺砂垫层或者砂沟,通过人为的方法来增加土层固结的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加载固结,加快强度增长的速度。

(二)换填型的地基处理办法

这种处理地基的措施运用的原理是,用高强度的地基土换掉原先低强度的地基土,能够让地基的强度性达到房屋建筑的要求。在换填型的地基处理办法中最常用的选填材料有碎石、砂石以及一些稳定性高、具有较强的抗侵蚀能力的基础地基材料。在实际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工程人员通过挖去地基中强度性能较低的土壤,换填上面所提到的具有较强性能的地基材料,回填后加以夯实,就能够达到对地基处理办法的施工要求。这种办法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快软土层固结速度来提高地基的基础性能强度,能够避免在地基工程中出现塑形坡标现象,给房屋建筑工程建造一个稳固的地基承载力。这种办法在寒冷的地方处理地基问题也是很有实效性的,它可以增强地基土层的冻胀应力抵抗能力,降低冻胀现象在地基工程中的危害程度。大多数在北方或者冬天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会使用这种办法。

(三)振冲法的地基处理办法

振冲法是处理地基问题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振冲法是利用振动和水冲来加固土体,振冲法依据是否添加回填材料分为振冲密实法和振冲桩法。振冲密实法与振冲桩法在地基基础的适用环境上存在着差异。振冲密实法主要应用在致密性比较差的砂土地基中,一般情况下,在地基粘粒量少于百分之十的情况下使用振冲密实法来处理地基问题。采用这种办法最主要的目的是消除地基的液化,降低地基中的孔隙密度,增加地基内部的密实度。当地基中含有的粘粒量达到百分之三十时,此时地基内部的孔隙密度会很小,含水量较少,此时使用振冲密实法已经不能起到减少地基孔隙密度、加固地基的作用,因此需要用振冲桩法来处理地基问题。振冲桩法主要用于处理砂土、素填土以及粉土等地基。在振冲桩法的实施过程中,地基的填充量一般都是碎石,主要是通过密实的骨料,提高了地基的相对重量,使地基在振动过程中加固沉降度。而且,碎石骨料在地基中能够形成排水通道,加快周围地基水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强了地基的强度。

(四)强夯法的地基处理办法

通常在软土地基空隙比较大,有一定的含水量与黏性,而且比较柔软的地基中使用强夯法,对地基软土进行重锤夯实。这种方法就是在巨大的冲击能的作用下,在土中产生冲击波,这么做可以缩小孔隙、产生较好的排水通道,当土中的空气液化成水时,可以通过排水通道流出去,加快土体的固结速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三、房屋建筑施工建设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

(一)水泥粉煤灰碎石和粉喷桩相结合的处理技术的运用

水泥粉煤灰碎石和粉喷桩相结合的处理技术,通过利用自身的固结能力和天然的地基土混合成复合型地基,拥有加强粉喷桩的侧线约束作用与充分发挥水泥粉煤灰碎石高承载力的特征。在地基上部运用了粉喷桩的方法,改善了地基的变形能力,能够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让地基避免因使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而破坏原先固结好的土体。不管是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的处理技术,还是水泥粉煤灰碎石和粉喷桩相结合的处理技术,都与桩自身强度有关联,如果桩的自身强度在浇灌中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二)DDC灰土挤密技术的运用

DDC灰土挤密技术是以孔内深层强夯法为基础,在螺旋钻机的帮助下将灰土分层压注到孔里,最后夯实成桩,用多次锤击的方法来扩大桩径,桩中间的一些土就会逐步形成复合地基。湿陷性黄土打孔构造会在DDC灰土挤密技术下发生变化,消除地基土湿陷的性质,提高地基土巩固形状和承载能力。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这种处理技术会受到地域和土地性质的影响,例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就可以使用这种处理技术,但是在非黄土地区使用这种技术就达不到很好的处理效果。

(三)IFCO强制固结技术的运用

IFCO技术拥有强大的固结速率,使它开始变成房屋建筑中处理地基方法的一种新型科学技术。IFCO技术进行强制固结的载体是排水和加压系统,排水系统指的是地基中数量比较多纵向贯通的砂墙,这些砂墙能扩大排水通道,提高固结速度。加压系统指的是利用真空压力快速降低堵截的时间,促进快速的实现固结目标。因此可以发现,排水和加压系统的相同点都是加快地基固结速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还能缩短房屋建筑工程的竣工时间,减少房屋建设工程的成本费用。

结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房屋建筑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地基施工已经逐渐成为房屋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地基处理问题也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地基的问题还关乎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处理地基的方法很多,在进行地基处理工作时,不要盲目的选用地基处理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地基问题,从而保证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民彦.建筑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的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

房屋加固办法篇2

一、房屋基本单元

《房屋登记办法》第10条对房屋基本单元做了如下定义:房屋基本单元是指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并且有明确、唯一的编号(幢号、室号等)的房屋或者特定空间。并确定了成套住房以套为基本单元;非成套住房,以幢、层、问等为基本单元;非住房以幢、层、套、问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

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是划分房屋基本单元的物质条件,有明确、唯一的编号是房屋登记建簿的技术条件。通过对房屋空间位置上的划分确定基本单元和赋予基本单元明确、唯一的编号建簿登记,使其在空间位置上和技术档案上都能做到与其他房屋相区别。《房屋登记办法》释义中“规定房屋基本单元,保证了登记客体的唯一性,便于房屋登记工作的开展和房屋登记簿的建立,一个房屋登记单元上建立一个登记簿”正是房屋按照基本单元登记的意义概括。

按照上述房屋基本单元的规定,“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当然是确定房屋基本单元的必要条件,但一个房屋基本单元是否能够同时具有住宅、办公、工业、商业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差异巨大的规划用途,《房屋登记办法》及释义都没有阐述。

二、界定房屋基本单元应当遵循的原则

1 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原则

如上所述,“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是确定房屋基本单元的必要条件。有固定界限应当是对登记对象的物理形态和空间位置的表述,比如房屋的幢、层、套、问以及有固定界址特定空间。仅有固定界限,不能独立使用,就不能区分为房屋基本单元,比如成套住宅中的卧室、酒店里的客房。有固定界限和可以独立使用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 房地一致原则

区分房屋基本单元还必须遵循房地一致原则。房地一致原则是房屋登记的基本原则,房屋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受理审核过程中首先要查看房屋所有权和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是否一致。在区分房屋基本单元中应当查看房屋的规划用途与用地用途、用地性质以及使用期限是否一致。房地权利主体不一致的登记机构不予受理登记,房屋规划用途与用地用途、用地性质以及使用期限不一致的应当通过区分基本单元或统一房地后受理登记。

国务院《喊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规定,国有土地用途有五大类,分别是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商业旅游娱乐用地、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住宅”只能对应居住用地,“商业用房”只能对应商业用地,不同用途的土地其使用年限和土地价值是绝不相同的。按照我国现行土地管理的二元管理体制,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内涵和管理体制有着巨大差异,相邻房屋应当按照不同土地性质上区分房屋基本单元分别登记。另外,我国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即使土地用途相同,从房屋结构上看也符合基本单元特征,但只要使用年限不同,登记时就不应合并为一个基本单元。

3 一个房屋基本单元对应一种规划用途原则

一个房屋基本单元对应一种规划用途原则就是房屋的一个基本单元只能具备一种规划用途。房屋基本单元的区分是房屋登记的基础,不同规划用途的房屋有着不同的土地政策、市场管理和税费负担,如果一个房屋基本单元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划用途,将不利于房地管理的一致性,而造成国土资源的浪费或使用人的不合理负担;将不利于政府管理部门对房屋资产的分类统计,影响房地产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产业的均衡发展;将不利于形成合理的房地产行业税费政策,造成国家税费流失和居民消费投资理念的偏缺。

三、基本单元与规划用途冲突的处理建议

房地产产品一般划分为住宅、商铺、写字楼(办公楼)、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五大类型,由于目前我国没有统一规范的规划用途分类标准,加之规划审批与建筑设计之间,规划与用地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营业、住宅、办公、生产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差异巨大的规划用途在一个基本单元内(比较典型的如:一楼一底或一拖二的商住房)出现的情况较多,房屋登记机构既无法按照规划用途分割基本单元,也没有依据不予受理,是造成房屋登记基本单元与规划用途冲突的主要原因。

1 按照规划文件区分基本单元

不但在房屋建设时、房屋登记时也必须严格遵循规划文件批准的内容,因此不论是房屋登记机构还是为登记提供前置工作的测绘单位,在受理房屋所有权初始测绘、登记业务的过程中都应当认真研读规划批准文件、土地批准文件及其所附图件,仔细踏勘现场,按照固定界限独立使用、房地一致、一个基本单元对应一种规划用途的原则和申请人的申请合理区分基本单元。

2 规范房屋登记簿规划用途的填写

规划用途是房屋登记中必须缮填的内容,规划用途直接体现了房屋可被使用的范围,并间接反映了房屋的价值,是体现房屋登记公示公信作用的重要内容。规范房屋登记簿规划用途的填写,就是通过房屋登记这种技术手段,通过归类合并,房屋登记时使用较少的几种规划用途概括规划文件中可能出现的多种相同和相近规划用途。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规范文件的情况下,登记机构可以通过争取制定地方性规范或登记技术规程的方式予以统一规范。

房屋加固办法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房屋安全管理,保障房屋居住和使用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城市(含建制镇)范围内已建成交付使用一年以上的各类房屋(含构筑物,下同)。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均应遵守本办法,协助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房屋安全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房屋安全管理是指为确保房屋安全正常使用,对建筑物及附属物进行安全检查、鉴定和对危险房屋进行综合治理等的管理活动。

房屋安全检查是指对房屋的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和附属设施的安全可靠程度进行查勘。

房屋安全鉴定是指对房屋的完好与损坏程度和使用状况进行鉴别、评定。

危险房屋防治是指对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进行鉴定、治理等的一系列活动。

第四条房屋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房屋安全管理。

各县(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房屋(含建制镇)的安全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公共事业、安全生产监督、公安、教育、文化、消防、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房屋安全工作。

房屋所有人的主管部门或者单位以及房屋的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共同作好房屋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管理

第六条房屋使用人应当按照房屋设计的结构和用途合理使用房屋,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结构,不得拒绝、阻挠对房屋的维修和安全检查。

第七条房屋使用过程中,禁止下列危害房屋结构安全的行为:

(一)拆除、破坏承重墙体、梁、板、墩、柱等结构的;

(二)在楼板或者阳台板面等主体承重构件上超过设计标准增大荷载的;

(三)破坏或挖掘地下基础的;

(四)安装设施和设备影响房屋结构安全的;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危害房屋结构安全的行为;

第八条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每年应对其使用的房屋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建立房屋安全档案,发现危险情况应及时向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提出房屋安全鉴定申请。

第九条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需改变原房屋使用性质,明显加大房屋荷载的,必须按设计部门出具的增荷设计方案实施,并必须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房屋安全鉴定。

第十条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二)将没有防水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三)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拆除连接的砖、混凝土墙体;(四)损坏房屋原有节能设施,降低节能效果;(五)其他影响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的行为。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用房(车站、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幼儿园、商场、交易场所、礼堂、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所等)自投入使用起,每5年必须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一次房屋安全鉴定。

第十二条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发生后,危及房屋安全的,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应及时向鉴定机构委托安全鉴定。

第十三条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房屋安全管理部门应督促房屋所有人及时加固或修缮治理危险房屋,拒不按照处理意见修缮治理,或使用人有阻碍行为的,房屋安全主管部门有权指定部门代修,或采取其它强制措施,发生的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四条异产毗连危险房屋的各所有人,应按照国家关于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共同承担治理责任。

第十五条房屋所有人、使用人、直接利害关系人,发现房屋有险情或对房屋安全有疑问的,可以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有危险症状的房屋,必须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第十六条达到或超过房屋设计使用年限尚需继续使用的房屋,必须申请房屋安全鉴定,做出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报房屋安全管理部门同意方可继续使用。

第十七条经鉴定确认为危险房屋的,不得出租或从事经营性活动。

第十八条物业管理企业在所管辖区域内,对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影响房屋安全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并报告房屋安全管理部门。

第三章安全鉴定

第十九条市、县(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城市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并统一启用“房屋安全鉴定专用章”。

第二十条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具体负责本辖区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二)接受房屋安全鉴定委托,从事房屋安全鉴定业务;(三)负责承办房屋安全纠纷的技术鉴定;(四)负责发放危房通知书,受委托对加固改造房屋进行鉴定;(五)参与房屋损毁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抢险救灾;(六)受委托对遭受灾害侵害的房屋损坏程度及其安全性能进行鉴定;(七)承办第十一条规定和房屋安全管理部门安排的其它例行安全鉴定。

第二十一条进行房屋安全鉴定时,须有两名以上鉴定人员参加。特殊复杂的鉴定项目,鉴定机构可聘请有关专家或部门参与鉴定。

第二十二条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必须具备5年以上建筑设计或施工经验,有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并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取得《房屋安全鉴定岗位证书》方可上岗。

第二十三条房屋所有权人、使用人需要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房屋安全鉴定申请书》及申请人身份证明;(二)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租赁协议;受托管理他人房屋的,受托人须提交授权委托书或房屋产权人出据的书面证明;(三)房屋地质、设计、施工、竣工、修缮、装饰装修、改建、加层等有关技术档案资料;(四)房屋安全鉴定所需要的其它资料。

当事人无法提供前款第(三)项资料档案的,由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人员现场查勘、测试。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自接到房屋安全鉴定委托书之日起5日内答复委托人是否予以鉴定。

倒塌的房屋,因特殊情况确需进行技术分析的,鉴定机构应受理鉴定。

第二十四条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应遵守下列程序:

(一)受理申请;(二)初始调查,摸清房屋的历史、建筑物环境,搜集有关技术资料;(三)现场查勘、测试,记录房屋的各种破损数据和状况,并绘制草图及拍照;(四)整理技术资料,进行检测验算;(五)全面分析,论证定性,综合判断,作出鉴定报告,提出处理建议;(六)签发鉴定报告。

第二十五条房屋经现场鉴定后,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应当在15日内出具鉴定报告。特殊结构、难度较大的一般不超过30日。

第二十六条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鉴定人员签字并注明职称和岗位证书编号;(二)鉴定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鉴定机构公章;(三)加盖“房屋安全鉴定专用章”。

第二十七条申请人申请房屋安全鉴定应当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支付房屋安全鉴定费。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房屋安全鉴定费由房屋所有人承担;经鉴定为非危险房屋的,由申请人承担。

第二十八条经鉴定属危险房屋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必须及时发出危险房屋通知书;属于非危险房屋的,应在鉴定报告上注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时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二十九条被鉴定为危险房屋的,应分为以下四类进行处理:(一)观察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安全措施后尚能短期使用,但需要继续观察的房屋;(二)处理使用。适用于采取加固措施后,可解除危险的房屋;(三)停止使用。适用于已无修缮价值,暂时不便拆除,又不危及相邻建筑和影响他人安全的房屋;(四)整体拆除。适用于整幢危险且已无修缮价值,需要立即拆除的房屋。

第三十条《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是房屋安全鉴定的技术依据和申请办理危房改造、维修、加固及房屋安全纠纷处理的合法依据。

非房屋安全鉴定机构以及无资格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资料无效。

第三十一条对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房屋安全鉴定报告》之日起20日内,报请市房屋安全主管部门另行指派鉴定机构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应另缴鉴定费。

第三十二条房屋安全鉴定参照标准:执行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评定房屋完损等级执行建设部颁发的《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对工业建筑鉴定执行国家《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对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及文物保护建筑的鉴定还应参照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房地产管理部门人员以及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故意将非危险房屋鉴定为危险房屋的;(二)因过失将危险房屋鉴定为非危险房屋,并在有效责任时限内发生事故的;(三)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委托、拖延鉴定时间造成事故和不良后果的;(四)工作人员、索贿受贿、的。

第三十四条房屋所有人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他人损失的,应承担排除危险、赔偿损失的责任:(一)发现房屋损坏不及时维修,有险不查的;(二)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而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给他人造成危害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损失的,行为人、使用人应承担排除危险、赔偿损失的责任:(一)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构件、设备和使用性质,任意拆墙打洞或对房屋使用不当的;(二)房屋使用人阻碍房屋所有人对危险房屋采取解危措施的;(三)行为人在房屋附近施工、堆物或碰撞,危及房屋安全而导致事故的。

第三十六条异产毗连或共有房屋,经房屋鉴定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或已查出险情,一方提出防范解危措施,另一方拒绝或拖延而导致事故的,由拒绝或拖延方承担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实施禁止行为危害房屋结构安全的,责令其停止施工,恢复原状,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擅自施工影响房屋结构安全的由室内装修装饰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施工,恢复原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规定不经安全鉴定、擅自投入使用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交易和房屋所有权证,属于商业用房、文体娱乐用房责令其停业,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责任,并处以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六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当事人拒绝、阻碍、刁难房地产安全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以暴力、威胁办法阻碍执行公务,已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房屋加固办法篇4

一、工作原则

坚持属地和“谁主管、谁负责,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推进全县教育系统房屋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确保排查到位、整治到位,彻底消除房屋建筑安全隐患。

二、组织机构

成立县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县教育局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将适时开展督导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基建办,具体负责房屋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风险排查整治日常工作。

三、专项整治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民办教育机构在用在建的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其他用房等。

四、排查整治重点

房屋建筑着重排查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经营、使用等内容:包括未依法办理立项手续的房屋建筑;违法占地建设的房屋建筑;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房屋建筑;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房屋建筑;无资质设计、施工的房屋建筑;未办理竣工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建筑;擅自改变使用功能,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和布局,违法改扩建的房屋建筑(含加层、增设夹层、开挖地下空间、分隔群租等情形);存在地基基础或主体结构安全隐患的房屋建筑;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仍然在用的房屋建筑(老旧房屋);在建项目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和重点环节风险防控。

五、时间安排

全县教育系统用两年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1月至2月底)。请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教育机构)要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人,对校园内所有房屋及建筑物开展一次全面摸排,主动对接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将数据纳入工作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强。

(二)第二阶段:排查阶段(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底)。完成既有和在建房屋建筑及人员聚集场所全面排查,将资料交由乡镇(街道)、村(社区)或根据街道(乡镇)分配的账号,自行录入“省房屋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形成电子档案。并对初步判断有安全隐患的房屋建筑,建立工作台账,进行重点关注,同时,将数据逐级上报。以中心校为单位抄送县教育局。排查工作要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应对应付。

(三)第三阶段:整治阶段(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底)。坚持“边排查边整改、边整改边核查、边核查边回头看”的原则,请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教育机构)对初步判断存在安全隐患的校内建筑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或部门工作组等方式,开展房屋安全性评估或鉴定,将鉴定结果录入平台,对D级危房要坚决拆除,严禁使用,对可加固使用的房屋建筑,要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并建立完善房屋建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县教育局将组织实地抽查。对工作进展迟缓、数据准确度差的业主单位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如期完成。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请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教育机构)要加强对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迅速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房屋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统筹推进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抓、上一线,带头深入检查,将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贯通到各个环节,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坚决做到“把风险防控挺在隐患前边、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学校重大事故发生。

(二)加强工作指导。县教育局要加强督促指导,组织动员房屋建筑所有权人(使用人)如实提供房屋建筑基本情况和建设手续情况,支持乡镇(街道)逐户排查,并做好督导检查。要调动专业机构或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提供技术保障。

(三)加强技术支持。请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教育机构)要充分运用“省房屋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进行房屋建筑安全信息排查和采集,使用手机移动端推进排查工作。电脑可直接登录地址:或者通过省住建厅官网首页-业务系统-更多-省房屋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的链接进入;手机端登录方式:关注“建设”微信公众号访问和下载“房屋建筑安全排查”安卓APP。完成相关排查数据,同时抄报县教育局基建办。

(四)建立全县教育系统校舍信息数据库。依托“省房屋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立学校房屋建筑信息栏目,请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教育机构)做好学校建筑信息收集工作,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房屋加固办法篇5

【关键词】地基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 应用

前言

每一座建筑都离不开地基,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体质量的高低,而施工技术又是地基基础质量影响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为了确保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把握施工技术才是质量的保障。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的建筑工程,由于其位置的差异,也会面对不同的地质,这样就是地基基础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性,但是,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前期、中期由于没有重视地基基础的质量,导致施工中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不断地提升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建筑的“先天”质量不受影响,为之后的施工打下质量基础。

一、关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特点

1、复杂性

我国跨经纬度范围广,地质条件复杂,有如冻土地、淤泥质土、盐碱地等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使地基施工增加了复杂度和难度。气候条件也存在差异,有如地震、泥石流等多种不同的地质灾害,对施工影响极大,使地基勘察和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多种问题的存在,使地基处理技术拥有了极大的复杂性。

2、潜在性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各个施工环节联系密切,若没能及时发现与解决地基处理时存在的问题,那么,这些遗留问题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为安全质量带来隐患,使整个房屋建筑损失巨大。

3、多发性

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如果在地基处理上出现问题,就易造成地基失稳,导致整体结构破坏,这一破坏往往具有严重性、毁灭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困难性

在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进行质量控制时,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措施来解决局部存在的问题,慢慢的进行调整,处理好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地基问题,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的预期效果。房屋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都是地下工程,处理办法和技术的实施难度比较大,地基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房屋建筑上部结构的性能,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换填型的地基处理办法

这种处理地基的措施运用的原理是,用高强度的地基土换掉原先低强度的地基土,能够让地基的强度性达到房屋建筑的要求。在换填型的地基处理办法中最常用的选填材料有碎石、砂石以及一些稳定性高、具有较强的抗侵蚀能力的基础地基材料。在实际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工程人员通过挖去地基中强度性能较低的土壤,换填上面所提到的具有较强性能的地基材料,回填后加以夯实,就能够达到对地基处理办法的施工要求。这种办法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快软土层固结速度来提高地基的基础性能强度,能够避免在地基工程中出现塑形坡标现象,给房屋建筑工程建造一个稳固的地基承载力。这种办法在寒冷的地方处理地基问题也是很有实效性的,它可以增强地基土层的冻胀应力抵抗能力,降低冻胀现象在地基工程中的危害程度。大多数冬天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会使用这种办法。

2、加固法

用加固法处理地基可分为:第一化学加固法,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学溶液或胶结剂进入土层,使土粒胶结。所用浆液主要有高标号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配制成的水泥浆液;以水玻璃为主加氯化钙配制成的水玻璃浆液;以丙烯酸氨为主的浆液;以重铬酸盐木质素浆等纸浆液为主的浆液。第二高压旋喷法,利用喷射化学浆液与土粒混合搅拌处理地基。第三硅化加固法,某种情况下有些土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管子将浆液注入到土中,以达到土粒胶结的作用效果,增强了坚固性、稳定性。这种方法有其方便、快捷等优点,还可以用来制止流砂、堵塞泉眼等,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3、碎石桩与CFG桩相结合

该方法为地基提供了足够的承载力,更大的发挥了碎石桩与CFG桩的作用,降低了地基的沉降速率。在这种地基处理的方法中,要注意对桩身进行有效的浇筑,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第一在桩身浇筑过程中,消除水的影响,利用水泵抽水、干水泥填孔底、防水材料等方法来避免桩孔底和孔壁积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第二加强桩体混凝土的密实度,可以采用串流筒下料等方法使桩身浇灌时间尽可能缩短,以避免水流的渗入。

4、填土新方法

(1)粉煤灰吹填法。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将淤泥和粉煤灰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对地基进行吹填,在吹填过程中,确保均匀的施工过程,逐渐改善地基土的固结性。粉煤灰用于加固吹填地基,利用了粉煤灰透水性强的特点,降低了加固处理的工期和费用,加速了吹填土的固结。

(2)DDC灰土挤密法。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在孔中分层注入灰土,夯实成桩,在此同时,反复锤击扩大桩径,使灰土与桩间部分土混合形成符合地基。这种方法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消除了地基的湿陷性,减小了地基的变形。

(3)IFCO强制固结法。该方法的目的是提高土体的固结率。该方法借助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纵向贯通的多排砂墙作为排水系统,用来扩大排水通道,加快固结速率,采用真空压力的加压系统,缩短堆载时间,加快固结速率。两种系统分别加快了固结速率,混合使用后使得固结速率大大提高,极大的缩短了工期,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

三、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1、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也被普遍应用,各类的高层建筑深基础大量修建,尤其是大直径桩墩基础、筏板带桩、箱基带桩等基础类型更受重视。由于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的需要,地下连续墙、挡土灌注桩、深层搅拌挡土结构、锚杆支护、钢板桩、铅丝网水泥护坡和沉井等地下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都是施工中应该处理的重点。

2、软弱地基处理技术

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建设中,有许多建筑物不得不建造在比较松软的不良地基上。这类地基如不加特殊处理就很难满足上不建筑物对控制变形、保证稳定和抗震的要求。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孔内深层强夯法、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结束语

总之,地基工程作为房屋建筑施工的基础环节,其质量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在准备工作充分和技术方法得当的前提下才能够有避免地基施工质量的缺陷问题,施工质量得到保障。通过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处理,在设计中采取关键线路思维,施工中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如架设临时支撑结构等工序,从根本上节省工程量、缩短工期,从而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 韦冰良. 房建施工技术的要点控制探讨[J]. 科技风. 2014(03)

[2] 兰柳梅. 房建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关键点[J]. 科技资讯. 2014(07)

房屋加固办法篇6

物权特定原则也称“物权客体特定原则”,它是指物权的客体必须是特定的,或者至少在实现该物权时其客体是可以特定的。物权的本质在于将特定的物直接归属于特定的主体,因此作为物权的客体必须是特定的,也就是说,权利人所享有的物权,无论是所有权还是担保物权抑或用益物权,都必须指向的是特定的单个的物。只有坚持物权特定原则才能有效确定物的归属,确保每一个经济上有价值的物能够被独立地加以支配并投入流通,进而实现对物的有效利用。具体来说,物权客体特定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物权的客体必须是确定的某个物,而非泛泛的某类物。例如,房屋的所有权必须是就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房屋的所有权,而非针对某类房屋的所有权。另一方面,单个的物是具有独立性的,可以被独立地加以支配。

《物权法》第2条将物权界定为“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其中之所以强调“特定的物”就是基于物权特定原则的要求。

作为不动产物权程序法的不动产登记法,也应当遵循物权特定原则。物权特定原则在不动产登记程序中的要求体现在:在登记簿中记载的不动产应当是特定的不动产,能够与其他不动产相区分。与动产不同的是,不动产尤其是土地在自然状态上是广袤无垠、连绵不绝的,因此必须通过确定其界址加以特定化,以便相互区别。正因如此,《物权法》第11条才明确要求当事人在申请登记时,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不动产界址”这一必要材料。通过明确不动产的界址就可以将相互连接的不动产从法律技术上分割开来,从而予以特定化,以便记载入登记簿。

二、不动产登记单元的涵义与类型

为了解决登记中不动产的特定性问题,在不动产登记法上产生了“登记单元”这一法律概念。登记单元也称“登记单位”,它旨在将相互连接的不动产(尤其是土地、房屋)在法律技术上加以分割,从而使之特定化,以便记载入不动产登记簿。一个登记单元具有唯一的、特定的编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专门的不动产登记簿簿页。例如,在德国不动产登记法中,土地登记的单元是“地籍块”,地籍块在地籍册中用数字或字母予以编号,土地在登记簿中以地籍册中所给出的编号来命名(《德国土地登记条例》第2条、《德国土地登记命令》第6条)。一块土地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地籍块,也可以由数个地籍块组成,但是一个地籍块不能包括数块土地。

由于不动产的类型不同,登记的单元也有所不同。我国的不动产主要分为土地和建筑物。因此,分别存在土地登记单元与房屋登记单元。

《土地登记办法》第5条规定:“土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登记。宗地是指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因此,宗地是土地的登记单元或登记单位。

《房屋登记办法》对房屋的登记单元作出了具体规定。依据该办法第10条第1款:“房屋应当按照基本单元进行登记。房屋基本单元是指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并且有明确、唯一的编号(幢号、室号等)的房屋或者特定空间”。第2款规定:“国有土地范围内成套住房,以套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非成套住房,以房屋的幢、层、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集体土地范围内村民住房,以宅基地上独立建筑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在共有宅基地上建造的村民住房,以套、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第3款规定:“非住房以房屋的幢、层、套、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由此可见,在房屋登记中,登记的单元既可以是套,也可以是幢、层、间等固定界限的部分。当事人有权选择以何种登记单元进行登记。实践中,一些地方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商品房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必须以“幢”而不能以“套”或“层”为单元进行登记的做法是错误的。

三、不动产登记单元的特征

从上述土地登记单元和房屋登记单元的界定来看,能够作为一个登记单元登记的不动产应当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

不动产作为物的一种,必须具有实际的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通过不动产登记单元确定的不动产也必须具有实际价值。例如,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中,就明确要求建筑区划内的房屋只有在“具有利用上的独立性,可以排他使用”时,才能认定为《物权法》第6章所称的“专有部分”。一些地方的登记规定也要求房屋分割必须满足独立使用的功能。如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的《吉林省房屋登记若干问题暂行规定(一)》第8条规定:“房屋分割应满足独立使用功能要求,符合强制性技术标准规定”。在我国实践中,曾出现一些人为了孩子上学落户的需要而将一套房屋分割为若干部分,要求分别登记的情形。对此,笔者认为,除非分割后的房屋分别都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否则此种分割登记不应允许。

2.具有明确的界址或界线

房屋加固办法篇7

【关键词】旧房屋;加层;探索

在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日益减少情况下,基本建设的飞速发展,导致城乡用地紧张,造成征用土地越来越困难;再有50~70年代所建的房屋,大多为1—4层的建筑,80年代6-8层住宅楼房才大量出现。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所以,许多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争取在原建筑物上加层的方法,来缓解因土地紧张手续难办,加层投资比例新建投资相对减少。无征地拆迁等费用和麻烦,与此同时加快了建设速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盲目加层造成不少质量安全事故,这个教训不能不引起重视。

对建筑物的加层问题,必须持科学态度,慎重对待。一个建筑物能否加层,能加几层,应由其建造年代,破损程度,结构情况。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及作用要求等作出判断,关键取决于该建筑物是否有加层的潜力,潜力究竟有多大,在对原设计进行审核验算,并详细严查鉴定该建筑的作用现状基础上,经过全面的鉴定与综合分析,认为确有可能时,方可决定加层。建筑物加层应科学核算,认真设计,严格核查。加层方法一般常用的为两种,即:直接加层法和外套柜等加层法。

一、建筑物加层方法

首先采用直接加层,是在原建筑物上直接加层的方法。通常运用于主体结构良好,地耐力,基础及承重构件承载能力均有潜力可控,或者具备加固处理的条件,部分构件具有安全储备的情况,黑龙江省政府办公楼、省公安厅办公楼、老秋林公司楼、南岗汉阳街住宅楼、王兆新村等均采用直接加层。直接加层法简单可行,造价较低,利用原有基础,墙体加砌墙体,再做楼盖屋盖即可,若加层层数不多(一般应控制在3层以下,最好是1层)应首先考虑该方法。

再有采用外套柜架结构加层法,是在原房屋的外部另做基础和柜架等的加层方法,该方法与旧房联系不大,比较少。基础是单独设置的,新加层的全部荷载由其承受,只要原结构还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即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住院部大楼即采用了外套柜架结构加层法,该方法比较灵活,夹层的层数可多可少,但造价相对较高。

另外采用何种方法需根据使用要求和旧房屋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择优选用,把房屋楼体加层接好接牢,确保使用安全。

二、建筑物的技术鉴定

房屋建筑加层设计是关键,对原建筑的技术鉴定是加层设计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加层设计决不能随意进行,要做到认真审核设计,只有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八部位现状的详实调查和技术鉴定,还有科学的机构计算,才能得出加层的可行性与否,然后加层设计,否则就违背加层之初衷,甚至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因此进行设计前务必要进行建筑物各部位的全面安全检查鉴定。

如何检查鉴定建筑物,主要是看房屋质量和使用现状,把竣工技术资料与原设计进行对照,看是否按图施工,施工中有无严重质量缺陷和隐患,在使用中有无裂缝、倾斜变形等异常现象,还要弄清建筑物的承重结构构件是使用的何种材料安的,材质怎样,还有传力方式和基础的类型、承载力、X深。土质地耐力情况等,做出综合全面的鉴定与分析结果,这是确定能否加层的重要依据,对建筑物的技术鉴定,最重要放在基础及承重结构的构件上。

复核主要承重结构构件承载能力

对原建筑物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复核验算是决定建筑物能否加层的重要一环。其验算目的主要是看承重结构之承载能力能否满足加层要求,倘若不能满足要求就不得加层。如果加层必须采取加固补强措施,提高承重结构及构件的承载能力,应在满足加层要求后再加层。

1. 复核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承载力

一般使用多年仍是基本完好的旧房屋,一般基础沉降越趋于稳定状态,地基土的密实度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也有一定的提高。所以当基础计算宽度与实际宽度相差值在10%以内时,可用加强上部结构整体刚度的方法来适应地基基础的变形。如底层加设圈梁以抵抗房屋两端大、中间小已弯曲变形;顶层加设圈梁来抵抗房屋的反弯曲变形等,如果基础计算宽度与实际宽度相差值超过10%时,除设法减少加层结构自重,降低使用荷载外,应采取加大基础、加固地基等方法,以满足地基与基础的承载力要求。

三、建筑物加层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筑物的加层应选择正确的加层结构方案,认真搞好结构计算机构造措施,重视对地基的补充勘查,评价和基础的加固,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处理好新旧建筑的受力协调工作,解决好新旧整体性问题。

建筑物的加层不仅要考虑充分发挥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考虑原建筑物与加层结合结构的各种不利因素,还要考虑新加结构与原有结构的整体性问题,重点处理好新旧结构受力,联结的协调工作,因此,加层一般采取在原建筑物上面加设一道封闭式现绕混凝土圈梁的办法,既解决了下部结构的连结问题,又解决了上部结构的整体性问题,使新旧结构较好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2. 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

建筑的加层,除了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外,还要考虑整体刚度、稳定性、抗震能力等几方面的要素。让受力、传力明确,结构合理,构造措施得当,加层的建筑物大多数为多层砖混房屋,为弹性方案,加层若不加横墙,易造成横墙间距过大,同时,加层后加大高宽比,加设的柱子没有可靠苗固等加而不固的现象。

3. 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

建筑物加层,必须在原设计上增加复加荷载。因此,在选择加层的承重结构构件材料是就要轻质高强,选择围护材料也要轻质高温,合理地选择材料及承重结构形式,减轻结构自重,适当改变使用要求,降低使用荷载,在满足了强质和稳定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复加荷载,确保足够的结构安全系数和采暖保温要求。

建筑加层工作是一项比新建工程更复杂、更应慎重的技术工作,不许科学组织,精心设计,周密施工,慎之又慎,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和加固原则,切实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另外建筑物加层工作是一种旧房改造工程,房屋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承担起加层方案的审查,审批工作,保证房屋的安全使用。

房屋加固办法篇8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房屋修缮;维护保养

一、房屋修缮解释

房屋修缮是指对已建成的房屋进行翻修、大修、中修、小修、综合维修和维护保养。凡需全部拆除、另行设计、重新建造的工程为翻修工程;凡需牵动或拆换部分主体构件,但不需全部拆除的工程是大修;凡需牵动或拆换少量主体构件,但保持原房的规模和结构的工程是中修;及时修复小损小坏,保持房屋原来完损等级为目的的日常养护工程是小修;凡成片多幢大、中、小修一次性应修的工程是综合维修;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或因突然损坏引起的小修是维护保养。

二、房屋修缮工程特点

⑴单件性

对原建筑物的修缮是固定在某一个地点,工作对象单件,需针对某一建筑的特殊情况进行指定。编制修缮技术方案、劳动组织形式、生产施工工艺等。

⑵露天作业性

根据室外露天作业受自然天气和季节变化影响这一特点,制定相应施工组织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如夏季施工中浇捣混凝土和抹灰砂浆的养护措施;多雨季节施工中的防雨措施等。

⑶地点流动性

因为房屋是建在各自固定的地点,所以房屋修缮工程不能在单一固定的场所内施工,势必产生施工生产的流动性。由于施工环境不同,施工临时设施和文明施工措施的安排也各不相同。其施工临时设施和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不同,应根据情况具体安排。

⑷施工场地分散、连续作业差性

针对现有房屋进行修缮,内容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确定。修缮部位、内容各不相同而使施工连续作业性差,施工组织设计不可能按新建工程,以理想的流水步距和流水节拍进行组织设计。从而形成房屋修缮工程特有的施工组织设计,修缮工程施工中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必须视实际情况而定。

⑸不可预见因素性

修缮过程中可变因素与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房屋结构性项目损坏先期不能被发现,在修缮过程中各种潜在的问题才会发现,如:木屋架头子或桁条头子腐烂,木构件的白蚁虫蛀等,这些问题难以预测,因而往往会造成施工技术方案多变,影响施工工期。

⑹周边环境限制性

因房屋修缮工作不影响企业生产,故而施工作业按照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如生产车间修缮在设备没有搬迁条件下组织施工,居住房屋修缮空间小且在保证居民正常生活情况下进行施工等。若原方案采用机械施工则要改为手工作业,从而影响施工效率。

⑺施工机械利用不平衡性

房屋修缮工程受修缮项目内容、施工方法、周边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在使用施工机械时其利用率不平衡。有些项目施工机械利用率不高或无法使用施工机械,因而产生施工机械使用的不平衡。房屋修缮工程中施工机械配制,视修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和管理施工产生中予以考虑。

⑻年代、结构形式、用料标准各不相同性

由于房屋建造年代的不同,形成了房屋类型多样,结构形式和用料标准各不相同的特点。需要修缮的房屋面临时间跨度大,修缮项目繁多的特点,有职工住宅、办公房、厂房、医院、学校等。使用材料品种有传统砖瓦材料、油漆材料,有现代的轻质材料和装饰材料,有些材料根据修缮项目的要求须特别定制。建筑材料均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还有构筑物的修缮,具有结构复杂、技术要求严格、工艺精致、质量要求高和零星分散等特点。

通过以上特点,作为火力发电厂修缮工作,充分考虑其特点,按房屋性质、年代、按时进行修缮工作,为生产做好保障。

三、房屋修缮在火力发电厂中的作用

在火力发电厂生产中,房屋作为辅助生产设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厂房、设备间等生产建筑物长期失修,势必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影响发电,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房屋修缮工作与设备维护工作同样重要。怎样把房屋修缮工作做好,使它为火力发电厂生产起到保障作用?这就要从房屋维修工作特点来分析。

根据房屋修缮工程具有单件性的特点,主管部门必须设立房屋固定资产登记台账,写明房屋建成时间、使用年限、用途、构造等基础信息,作为房屋修缮第一手资料;房屋修缮工程具有露天作业、工程地点流动、房屋的年代、工程结构形式和用料标准各不相同等的特点,作为火力发电厂中的房屋维修工作应该专门设立部门进行各方面房屋修缮管理。该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查勘、鉴定,掌握房屋完损情况,按房屋设计用途和完报情况,拟定修缮方案。加强日常养护,有计划地组织房屋按年轮修。所以房屋修缮管理必须设立专门部门,针对各房屋用途进行维护,为生产服务。

像厂房、输煤栈桥、煤仓、凉水塔、办公楼等房屋修缮不应该放松,设专人负责,经常检查,有沉降、锈蚀、漏水等现象时及时处理维修,保障生产能正常运行。

四、加强房屋维修方面质量管理

房屋修缮的质量管理在房屋修缮管理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⑴强化修缮工程质量监督

设立专门质检员进行现场跟踪管理,每道工序严格把关,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质量问题一定要拆除返工,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⑵加强修缮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房屋修缮施工完成后,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拿出自检报告,建设单位组织各专门人员进行全面质量验收,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填写质量标准各种表格,归档备案。

⑶完善房屋修缮工程质量保修制度

房屋加固办法篇9

【关键词】 老建筑节能改造 抗震加固及增层 改造一体化

今年来,地震对我国人民财产和安全造成巨大了损害,关于老建筑的抗震加固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由于既有建筑早年建设成本较低,抗震防护也无法达到目前我国的抗震标准,对老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十分必要;目前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人口的承载能力也在慢慢减弱,针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层和节能改造,不仅可以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而且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减少房屋拆迁和重建带来的环境破坏,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增层改造一体化进程,成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及增层改造一体化改造方案的提出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及增层一体化,是针对现代社会人们对老建筑关注,以及老建筑面临的防灾节能双重问题提出的一项新的举措,在设计,施工与质量管理等方面融入到老建筑的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中,将抗震加固增层和老建筑节能改造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改造进程。此方案的提出主要是由于建筑物改造耗资过大,而国家多建设资金把控严格,资金问题成为建筑物改造和抗震加固的主要问题。一般建筑物改造及加固都需要大批的资金及人力物力,如果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分批工作,则需重复施工,增加工作量,耗费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为了避免重复工作及资金紧张的问题,提出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和抗震加固,增层改造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非常有效的办法。

二、老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增层改造方面的现状

1、节能改造的重要性。在我国,早期的老建筑一般建社标准较低,一些既有建筑不具备现代化建设的功能,一些老建筑构建使用的建筑材料使用寿命很长,依旧有很大的使用价值,许多老建筑紧邻城市商业区,周围出行交通方便,生活服务配套完善,导致许多业主不想房屋翻新或者搬迁,但是这种老建筑往往不能满足节能和采暖要求,所以节能改造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办法,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房屋进行修复和完善,保暖工作也可以短时间完成,节省了工作时间和人力,同时减轻了拆房带来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浪费,所以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对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迫切性。目前,世界各国对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问题都非常关注,我国对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问题也是门越来越关注,目前,我国一部门老建筑为砌体结构建筑,然而这些老建筑大多没有经过专的抗震设计及加固工作,根本无法达到目前抗震鉴定标准,一些20世纪70年代前建造的房屋,其中包括住宅,办公楼以及学校医院等,更要注重其抗震加固工作。一些既有建筑虽然当时符合抗震标准,但是旧的抗震设防标准存在过低或不符合当今抗震标准的现象,对于使用年限已超过50年,及质量低劣不符合抗震防护标准的房屋,要加紧排查,对其进行及时的鉴定与加固,提高房屋抗震能力。

3、既有建筑增层的必要性。目前,随着城市建设加快,城市老化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负荷重的情况下,许多既有建筑物出现老化现象,大多需要进行修复和加固,如今许多既有建筑物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房屋布局不合理,层数普遍较低的问题。同时尽管我国以出台许多政策来缓解住房的问题,但住房紧张依然存在,所以目前,对既有建筑进行增层改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原有面积住房的容积率,还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缓解人们住房难住房贵的压力,同时增层改造还可以节省城市建设费用,减少了建筑垃圾,建筑噪音等问题,是符合我国我情的重要举措。

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及增层改造方法及一体化优势

1、随着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我国更加重视和加强对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建设,并断完善抗震鉴定与标准,在我国既有建筑的抗震结构中,主要是由砌体和混凝土两种结构材料构成,由于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跟随时间在不断弱化,所以加固既有建筑的地基基础成为抗震加固的关键,可对地基进行加大和加固处理。同时对于既有建筑中抗震承载力不够的框架及墙面,可采取填充及加框架梁,对裂缝用灌浆进行填补,同时也在房屋抗震加固过程中,采用减震技术等方法来减少震灾对既有建筑的破坏。

2、由于老建筑的设计和结构不同,一些屋面改造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目前老建筑节能改造最主要的就是屋面改造,一些老建筑节能减排采用在屋顶堆放绿化土进行房顶绿化,对于对一些原本设计负重小的老建筑,设计者一般会采取最简单的节能改造方式,加强对防水层的修复和建设等。如今,老建筑的节能减排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节能减排改造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屋面改造,如采取在外墙,外窗采用高效能系统设备,以及绿色照明等方式,老建筑的节能改造不能只注重房屋表面的修复,最主要的是切实结合建筑内在结构和建筑设计,将老建筑的节能改造落到实处。

3,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住房和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我国城市发展承载力下降的情况下,进行既有建筑加层改造十分有必要,如今既有建筑物的加层办法主要包括直接加层和外套框架加层法以及改变荷载传递加层的办法,直接加层法主要适用于有一定承重能力的建筑物,加层层数最好不要超过三层,而承载能力不强的建筑可采用外套框架加层法和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

4、一体化优势。在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及增层和节能改造中,都要在加固原有结构的基础上改造并且增加新的构件,是两者相互结合,共同工作。如在抗震加固工作中,对原有结构中的破损或薄弱部分进行修补和填充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表层的清理和拆换等,加固结束后在抹灰和装饰工作过程中注重节能改造,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及节能加层改造,不仅可以节省工作时间,减轻人力物力资源,还可以节省建设资金,避免工期长,浪费的现象发生。在设计及施工设计方面,抗震加固与节能增层改造之间技术衔接性大,兼容性强,可避免分期重复作业,二次返工等现象的发生,但是要想两者能够有效结合,顺利完成工作,还要求工程单位在前期做好充足计划和准备,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抗震标准,达到三方完美有效的结合,真正做到抗震加固与节能增层改造一体化。

四、小结

针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增层改造一体化的开展,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建筑问题,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真正做到城市改造中保护环境和节能改造,减少建筑垃圾及人们的住房问题,为我国既有建筑持续利用和改造贡献力量。同时笔者认为施工单位和要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更好的解决我国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培福.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珠,岳俊峰,石峰等.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J].施工技术,2009(38).

房屋加固办法篇10

第二条城市规划区内明故城墙以内、周公庙轴线建设控制区及城市道路红线、绿线控制区和已列入城市房屋征收规划区域内(以下简称城区)的房屋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危房,系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第四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区危房管理工作。

市国土资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危房管理的相关工作。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办公室(以下简称房屋征收办)具体实施城区危房管理,组织危房鉴定等工作。

第五条城区房屋所有人、使用人申请危房鉴定,应当提供危房鉴定书面申请及户口簿、土地证、房产证、危房彩照等资料。房屋征收办接到鉴定申请后,应及时组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建筑设计等单位进行鉴定。

第六条房屋征收办组织危房鉴定应当依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并按下列程序进行鉴定:

(一)受理申请;

(二)初始调查,摸清房屋的历史和现状;

(三)现场查勘、测试、记录各种损坏数据和状况;

(四)检测验算,整理技术资料;

(五)全面分析,论证定性,作出综合判断,提出处理建议;

(六)出具鉴定结论。

第七条经鉴定属危房的,房屋征收办应当及时发出危险房屋通知书。

第八条经鉴定为危房的房屋所有人,必须按照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及时加固或修缮治理。

危房所处区域已列入政府征收规划且危房所有人不愿修缮的,危房所有人可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先行签订《安置补偿协议》,约定危房所有人享受该区域房屋正式征收时同等安置补偿待遇,领取搬迁费、临时安置等费用(按房屋建筑面积每月5元/平方米计算)。

危房所有人应在签订《安置补偿协议》后15日内自行拆除危房。

第九条签订《安置补偿协议》后的危房及其所在土地由政府依法收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有、使用和处置。

第十条危房征收及管理资金由市财政列支,实行专户管理。市审计部门按规定对危房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对危房管理工作实行全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