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十篇

时间:2023-07-10 17:19:37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篇1

[关键词]典型案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案例教学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前大法官霍姆斯有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鉴于法学的实践性特点,蕴含丰富司法实践的典型案例,便是形成此类经验的重要源泉。作为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具有突出的“社会法”属性,教师应当结合其学科、教学特点,高度重视典型案例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功能。诚如知名民法学者王泽鉴先生所言,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学知识,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各类法学技能,使其成为能胜任实际法律工作的“法律人”的重任。[1]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制度得以普遍采用,其是指法官依据一般习惯、司法实务之原理、同一法域之上诉法院或最高法院的先例[2],对下级法院判案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案例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中国,将典型案例贯穿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之中,加强案例教学的研究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法律适用技术和司法裁判质量,促进法学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3]

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学特点

不同学科、课程的教学特点一般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采用。正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典型案例在该学科教学中应有的功能。

(一)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性与制度性的统一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学内容,不仅应包含法学知识的讲述、传授,还应包含对该领域现行法律规则、制度的分析和阐述。后者只有结合典型案例,通过鲜活个案的讲解,才能够展示出具体法律规则、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能达到教学上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统一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在其教学中应贯穿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按照传统方法讲授有关劳动权、劳动关系等理论性内容,更要通过课堂研讨、专题报告、“诊所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组合,强调这些理论、规则和制度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典型案例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应用方法,提高实践技能。

(三)教学目标上,强调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统一

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统一是法的固有特点[4],对于社会作用的强调,应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劳动引发的社会问题,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倾斜保护,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因而它是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利益为本位的。[5]可见,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独特的社会作用,使得有行业、社会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具有突出的地位和功能。

二、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典型案例的范围

典型案例因其独特的内容、作用和价值而获得了教学上的重要意义,成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训练、提升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与法律实践技能的有效素材。教师如何从丰富大量的司法案例中,选取出符合“典型”特征的案例,为教学所用,可以在以下三种案例范围内综合考虑。

(一)司法机关的各类典型、指导性案例

根据中国现行案例指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会不定期从各级人民法院的判例中,选取符合法治精神、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某一部门法领域的指导性案例公开,作为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裁判类似案件的参考。其中包括实践中较为新颖或疑难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领域案例。

(二)具有法律解释、适用方面特殊功能的案例

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往往比较抽象,容易导致局限性,通过司法案例可以有效地解释法律原则、规则的内涵,统一法律适用方面的标准,从而不断赋予成文法新的活力。在中国,在法律解释、适用方面具有特殊功能的案例因其上述功效,不仅应当得到高度重视,还应当通过教学,进一步充实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有关理论和规则。后文详细阐述的有关职工工伤认定的案例便属于此类。

(三)具有较高行业、社会影响力的案例

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等社会属性较强的部门法领域,一些司法案例在回应社会关注、化解社会纠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往往具有较高的行业、社会影响力,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航空公司飞行员集体“跳槽”、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违约金等案例。此类案件的裁判通常经过了严格的斟酌和程序,为处理类似案件提供了预测和指引。

三、典型案例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中的主要功能

在选取出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应结合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有关知识点,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主要功能,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就结合有关典型案例来具体讨论。

(一)通过典型案例辅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

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学中,公司许多知识点需要结合典型案例予以阐释,分析有关要点、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此类知识要点的理解。中国现行《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了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包括“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但是,究竟劳动者的哪些基本情况属于该条款的范畴,尤其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这一要点的界定,在实践中往往有争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一审受理的“北京某科技公司诉徐某劳动争议案”中,被告徐某在原告北京某科技公司从事产品推广工作。在入职时,被告隐瞒已婚事实,告知原告其未婚,并保证其提供的个人信息真实,否则同意离职。之后,被告怀孕住院,原告以被告未如实告知婚姻状况,构成欺诈为由,将其解雇。被告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原告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之后,案件又被诉至法院。该案的争议焦点即为“被告的婚姻状况是否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被告没有如实告知用人单位其已婚的事实,是否违反劳动合同法”。经审理,法院认为劳动者的婚姻状况与劳动合同并无直接关系,被告并无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其婚姻状况的义务,因而没有违反《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维护生产、劳动秩序,给予劳动者奖励和处罚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要求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在制定、修改或决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在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受理的“某工业公司诉王某案”中,王某与某工业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作为该公司的品质检验员,并约定了合同期限、试用期及工资等事项。其中,合同还约定:王某如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公司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其他重大损害的,该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并无须支付经济补偿。2013年9月,王某在工作时触按机台操作按钮导致一同事手指被烫伤。之后,该公司向王某发出《违纪处罚通知书》,以王某违反安全规则越过防护隔离挡板进入员工操作机台区域,触动按钮以致机器运作产生损害为由,对王某给予警告处分并扣分。2014年3月,公司再次发出违纪处罚通知,以王某隐瞒、编造事实为由,对王某给予警告处分并扣分。根据该公司《奖励与惩罚规定》,员工违纪累计扣满10分,公司将与其解除合同,因而公司与王某解除了劳动合同并拒绝给予其经济赔偿。原告王某不服,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工业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工业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奖励与惩罚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应当履行《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的讨论、协商和公示程序,但被告未能就该规定的内容及其公示、告知程序等事实进行举证,因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二)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大学校园内外,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打工兼职、实习的情况越发普遍,有关在校学生劳动关系的认定也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的一个疑难问题。这些问题事关学生的切身权利,容易激发其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兴趣,以此为契机,通过典型案例阐述有关法律规则、制度的适用,足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受理的“李某诉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案”中,对于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短期打工兼职而提供劳务的情形,作了法律上的认定。该法院认为,李某作为在校学生,在暑假期间向某公司提供相应的劳务,该行为并无在经济上依赖于某公司长期获得生活来源的意思,也未体现出向某公司提供较为长期、固定劳务的意思,双方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并无建立具有一定人身依附性劳动关系的合意。上述事实不符合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李某与该公司之间应按照劳务关系处理,故驳回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实践中,如果应届毕业生以就业为目的进行实习或提供劳务,用人单位明知此种情况而实际用工的,二者之间应当成立劳动关系,可以签订劳动合同,而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有效的。

(三)通过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理解新修法律的能力

由于现实的需要,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领域的法律法规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中,教师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新近制定、修订的法律法规,提高其理解、适用它们的能力。新近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八》新增“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一罪名,作为刑法第276条之一。即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袁巧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浙江某工艺厂负责人,从2011年初开始拖欠工人工资,并于9月初突然逃匿,手机关机无法联系。9月9日,该地人事劳动保障局发出指令要求其支付工人工资,县法院对其机器设备进行财产保全。至9月21日,袁某仍未如期履行。经调查,该厂共计拖欠工人工资约29万元,案件被移送至县公安局,立为刑事案件。次年1月19日,袁某投案自首。经审理,法院认为,袁某以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的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29万余元,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袁某案发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系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最终认定袁某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2万元。

(四)通过典型案例强调社会责任的法律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事关一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无不强调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凸显出该法律部门的社会属性。通过典型案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晰认识到这一点,并引导他们从具体司法实践中归纳裁判要旨。2013年7月,某电气有限公司组织公司职工进行户外拓展训练。70名职工到达培训基地后,次日下午参训员工集体进入该训练基地周边的景区游览。游览过程中,职工潘某拍照时不慎落入水中,职工杨某等三人听到呼救后跳入水中营救,后潘某被成功救起,杨某和另一员工不幸溺水身亡。该案中,杨某的身亡事故能否认定为工伤?该案的争议焦点有:游览活动是否属于户外拓展训练的一部分?杨某跳水救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是否属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工伤情形?经审理,二审法院认为,户外拓展训练活动的费用由该单位统一支出,活动由其统一安排和组织,根据该活动计划,游览景区也属于户外拓展训练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职工杨某因救落水同事身亡,其行为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5项规定的情形,即“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法院的上述终审判决,不仅充实了有关条款的具体适用,更从司法角度强调了对于社会责任的保障。此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第2项的规定,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应当视同工伤。杨某的救人行为应当属于为保护公共利益的见义勇为行为。肯定维护社会公德、保护社会公益的行为,落实社会责任,给予受害职工社会救济,使正义行为发扬光大,最终保障国家、公众的整体利益,也应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法学,2013(4):40.

[2]王泽鉴.英美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王利明.民法疑难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4]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林嘉.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篇2

一、加强劳动教养场所环境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坚持“注重实际、把握要害、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实用精炼”的原则,科学选择和确立适合劳教人员特点的教育矫治形式、内容,对劳教人员进行教育,想方设法激活他们的思想,极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强化教育效果,有效实现对他们的教育、熏陶教化和矫正,从而切实教育矫治质量。

(一)以课堂教育为主,提升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确立课堂化教育的主导地位。课堂化教育是适合劳教人员特点、固定教室和时间、由教师集中授课,被实践证明的一种有效的主导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规范和落实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矫治质量。二是夯实教育矫治基础工作,落实好实施课堂化教育所需的设施、经费、场地、时间和人员。加强教育矫治基础工作,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统一规划、编写实用的新教材和教学大纲,建立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心理矫治工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网络,设置各级教育专项基金、健全教育专项基金管理、使用机制,确保开展课堂化教学的专门教室、设施、设备满足教学需要。三是根据劳教人员的罪错成分、恶性程度、年龄结构、民族特点、文化基础、学习需求灵活设置教学科目,确立教育矫治内容,并进行合理编班。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设立基础必修课科目、分类教育科目和若干选修科目,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教学,教学班人数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进一步探索符合管理工作模式改革的教学方式。四是课堂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劳教人员实际情况,掌握程度分为了解、识记、运用和理解四个层次,将基础必修课科目、分类教育科目和若干选修科目的内容设置。

(二)在教育中加强思想行为渗透式教育。

在目前劳教经费紧张、场所安全压力突出、生产模式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为了使生产、管理、教育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开展课堂化教育的同时,以具体的教育活动和具体直观的活动内容为教育载体,将系统的教育目标体系和抽象的教育内容分解、转化成具体的项目分类、具体的教育活动和具体直观的活动内容,实现教育工作的活动化和活动具体化。譬如,通过主题教育、影视教育、案例教育等将思想政治、法制道德、宗教政策、风俗习惯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通俗理论与经典实例与汉族和少数民族各自的传统文化、发展历史和经典史例教育有机糅合,强化对劳教学员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教育;通过读书看报、写日记周记、文化辅导、知识竞赛等具体活动,加强对劳教学员的文化知识教育。从而加强对劳教学员潜移默化的思想行为的渗透式教育,使之与课堂化教育、习艺劳动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易于文化基础、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各异的劳教学员的普遍接受和理解,更有利于强化教育效果和提高教育矫治质量。

(三)创新帮教,全面提升教育矫治质量。

一是突出个案矫治。各劳教场所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个别教育的谈话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个案分析制度、集体会诊制度、挂牌攻坚制度、重点顽危确定转化制度、交流评比制度等相关制度,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奖罚办法,将个别教育向个案矫治深化,进一步提高个别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和规律性。尤其,加强个案分析,其主要对象为危顽、难改造人员、“三类”等典型的重点人员和其他行为表现异常突出的典型学员。二是强化分类矫治。根据各自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尤其社会治安形势、违法犯罪特点和各类劳教人员违法原因、矫治方向、行为特征、思想实际、改造特点、群体和个体典型案例、管理策略、矫正方式、教育内容、转化方法、分类矫治规律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突出分类教育主题,建立攻关课题,深挖教育转化规律,从不足或失败中总结成功经验等具体措施,强化吸毒、三类、、多进宫、外省籍、难改造等重点人员的分类教育矫治,全面提升教育矫治质量。三是切实加强延伸性的社会帮教。目前,许多劳教场所社会帮教,仅限于帮教的社会有关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社会志愿者的捐赠、讲座、参观、联欢等活动,以及亲属的会见、谈心、通信等形式的帮教,劳教人员改造中出现的一些诸如家庭破裂、家庭困难、子女就学就业、照顾老人、劳教人员解教后安置就业、进行操守保持综合监督治理等深层次问题都没有有效解决。四是以地域和民族特点分类,突出和创新地方少数民族劳教学员的分类管理分类教育的特色。由于西北、西南等省份的少数民族较多,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他们各自都有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宗教习俗和民族心理。对少数民族的劳教人员,在遵守国家的劳教政策、法规和基本执行模式的基础上,还应当根据他们特定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宗教习俗、民族心理和劳教场所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措施,强化、创新具有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分类管理教育工作,从而更好的体现人性化特点,并进一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

二、加强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创新

(一)开展“个别教育”和“心理矫治”的创新。

劳动教养场所收容的劳动教养人员较90年代相比,日趋复杂,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法纪观念、行为方式等均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有的已经在心理上表现为“病态”,如“恋物癖”的劳动教养学员,他们见了什么东西都想据为己有,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对这样的劳动教养学员,如果不对其进行心理矫治,他们有可能发展为所内作案,继续违法犯罪。应该说,每个劳动教养场所都有患有心理疾病的学员,这些人心理表现为畸形发展,有一些已表现为变态,不单对场所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也给场所的教育改造秩序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对这部分人要进行“个别教育”和开展“心理矫治”的创新。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开展心理矫治之前,要对所有劳动教养人员进行一次心理测试,判断他们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这样可以做到公平,也便于后期工作的保密性。目前这方面的测试方案也有很多,常见的有SCL—90,WM2000等心理测试软件。测试完以后,可以将“有问题”的测试结果与被测人员过去的档案及现实表现结合起来,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然后再制定严密的矫治方案,在进行心理矫治时,可以改变以往由大队干警包干的做法,改为心理专家或由有一定相关知识专业的社会热心人士,社会团体等来所进行心理咨询,便于对有心理疾病的劳动教养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开展心理矫治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劳动教养人员中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减轻压力,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等等。使他们自己能够解决一些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这种授人以“渔”而非“鱼”的做法,不但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对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效率。

三、多样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建立和完善教育机制。

一是建立入所严管封闭专队。对新入所劳教人员,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入所教育训练。期间,开展适应性教育矫治,进行服教生活指导,进行劳教法规、劳教人员守则、内务队列、所规所纪、安全生产、心理健康、禁毒知识等内容的入所教育,帮助劳教人员分析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后果以及被决定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使其认识所犯罪错,明确矫治目标和努力方向。二是落实“6361”制度。坚持每周一下午全所集中上课教育,另半天由大队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凡全所性的教育,劳教人员必须参加,大队不得随便安排生产劳动。三是对临解教人员,每季度举办集中出所教育学习班,对劳教人员进行巩固性思想教育、前途政策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和社会适应性教育,帮助劳教人员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四是针对劳教人员不同罪错性质特点,开展各种分类教育活动,如针对吸毒人员,进行吸毒型教育矫治,积极从生理和心理多方面入手开展禁毒教育;对普通劳教人员进行财产型教育矫治,通过改变认知、行为矫治等方法,矫正导致其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建立教育矫治质量评价体系。

按照劳教人员教育矫治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目的性、重点性、整体性、客观性、科学性的原则,从法制观念、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就业能力、文化素质五个方面,分阶段地对劳教人员教育矫治情况进行分析,并据此开展教育矫治工作。

(三)建立一支较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是配齐配强师资力量,打造一流民警教师队伍。二是形成“教育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层层落实的课堂化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教研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教员工作职责》、《学员守则》等规章制度,使课堂化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形成劳教民警专业化管理教育格局,将管理、教育、生产、生活卫生专业民警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专兼职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专司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四)建立检查、考评机制。

坚持了月检查、季考评制度,制定了劳教人员教育工作考评规则和月检查、季考评内容。坚持每月一次的教育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季度检查大队民警个别谈话记录,写出评语;按照考评内容,每季度组织教育工作考评,考评情况作为年度教育工作考核内容并及时通报。通过月检查和季度考评,有效促进了教育制度的落实和教育基础资料的完善。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篇3

一、案例分类与专业技能模块设计的契合

笔者2011年提出了建立基于技能模块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想,并在内蒙古大学进行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渠道拓宽,专业教师科研与教学方向凝练,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为突破,将专业技能划分为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管理两大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划分为四个模块,即从事社会保险相关工作的能力、从事社会救助福利慈善事业的能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能力、从事保险等相关金融业务的能力。在设计劳动与社会保障案例教学计划时,应将案例分类与这四个技能模块有机结合,通过案例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实践工作技能。(一)社会保险模块对应的案例该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事社会保险相关业务所需的理论知识与能力,教学计划对应的课程有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些课程都是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的环节。通过案例教学,将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出现实问题,例如养老金转移问题、工伤保险赔付争议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紧接着讲授相关理论和政策法规,最后由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相关案例。教师讲解案例是手段,帮助学生消化知识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的。(二)社会救助福利模块对应的案例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在各级民政部门、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基层社区从事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的技能,对应的课程有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非政府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社会工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为该模块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教学案例。例如,在讲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时,可以选取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甄选、低保线测算等方面的案例,既结合了理论,又反映了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对应的案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着共同的学科发展渊源,都是劳动科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国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去向就是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该技能模块对应的课程主要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管理、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具备进行案例教学的可行性。例如,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领域的新生制度,从社会保障角度看,它是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它是薪酬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它是金融产品,是其未来的盈利增长点。国内外企业年金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年金案例和方案设计实例,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准备。(四)金融保险模块对应的案例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商业养老、医疗保险等业务的能力,以及在金融机构从事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与管理的能力,对应的课程有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这方面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多如牛毛。在案例选择时,要去伪存真,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案例教学有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也应当认识到,案例教学必须以理论教学或基本原理的讲授为前提或基础。在本科阶段,案例教学只能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替论课程。在专业型硕士教学阶段,可以以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主,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对于学术型硕士,仍应当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在案例教学的课程安排上,首先,应由教师讲授有关理论的知识要点和发展脉络,把学生引入相关理论的知识框架;其次,在学生阅读和熟悉案例材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担当相应的角色,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分析框架进行独立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各种答案进行归纳和综合评价,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视角加以点评,使学生感受到采用不同分析视角和方法会得出不同分析结论。切忌把学生引导到唯一正确的答案上,而是要使学生了解各种答案的优缺点,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养成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德华·伯克教授认为:“教师最不该做的是,把自己当成权威。”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程度,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单靠案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业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配合。

二、案例教学的教材选择与案例编写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案例的选取。案例可以来自专门的案例教材,也可以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改革实践内容丰富,有很多鲜活的案例,授课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的案例,可以自行编写案例,丰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材与案例编写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将经典案例与时效性强的最新案例纳入教学环节,向学生传播更多贴近实际的有效信息。(一)案例教材的选择目前,已经出版了一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案例教科书,这些教材一般是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教师编写,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案例,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思维训练。在劳动经济与管理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徐伟红编写的《劳动经济学案例》,程延国、郑功成编写的《劳动争议案例》,郑功成、程延圆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与案例分析》。社会保障方面的案例教材一般是按照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进行编写的,包括社会保险案例、社会救助案例和社会福利案例。社会保险方面的案例教材比较多,一般是分险种编写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杨立雄、郑功成编写的《养老保险案例》,仇雨临、郑功成编写的《医疗保障案例》,孙树菡、郑功成编写的《工伤保险案例》。社会救助与福利方面的案例,有代表性的是韩克庆、郑功成编写的《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案例》。这些案例教材的编写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基础,但案例教材编写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案例不够全面,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知识体系不匹配,例如没有劳动关系管理案例、薪酬福利案例、企业年金案例、失业保险案例、生育保险案例等。此外,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案例教材也极为匮乏,目前只有一本。一些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写入相关案例教材,例如新农保、城居保、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案例很少被关注,而这些问题应该是案例教学的热点问题。此外,现有的案例编写也存在一些编写不规范、临时拼凑的现象。典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原材料”,然而,目前国内劳动与社会保障案例中现成的相对系统的典型案例并不多见,单个案例的信息量较少,可供讨论和争论的空间较小,无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单个案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必要的联系,难以整合成基于系列案例的案例系统。因此,需要有更多的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编写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案例教材。(二)教学案例的编写当现成的案例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时,自行编写教学案例就成为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案例编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就其本质而言,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场景和讨论的素材,对案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并非十分苛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案例的真实性,用编造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基本要素不能改变,编者能改变的仅是名称、单位、地名等无关紧要的信息。编者要对典型案例材料进行取舍,找到该案例与相关教学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重点描述,删减其他事实性材料的篇幅,避免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领域。此外,案例编写还要突出问题意识,即案例中应当包含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案例分析可以有唯一答案,也可以有数种答案,但案例材料必须交代清楚问题的起因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只要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际操作中,任课教师可根据相关课程教学要求的知识点设计案例,使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与案例相对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作者:安华单位:内蒙古大学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 机械组件的装配

[作者简介]徐兵(1966- ),男,江苏如皋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项目教学研究工作;朱金凤(1981- ),女,江苏杨中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法研究工作。(江苏 苏州 215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SJG08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54-02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事关专业建设的质量。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类型特点,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案例教学及案例的界定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首先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于1870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在高职中的内涵及运行方式,也成为高职研究人员探索的课题。

案例教学在学术界尚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我们可以对一些已有的案例定义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职业教育中案例的真正内涵。墨西思认为,案例是一种以叙事形式呈现的描写性研究文本,它源于真实的事件或情境。它强调了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用于向学生介绍真实的活动。劳伦斯也认为,案例作为某一情境的记录,是一种师生共同分析与学习的工具,用于把真实生活引入课程,并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学会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从劳伦斯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案例是学生认识社会、学习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更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国教学改革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郑金洲认为,案例除了作为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外,其还应包含情境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邵光华也指出,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是对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的具体的叙述。它具有典型性、有效性,但不是课堂实录。马冶国等研究者研究分析了中外教育专家所描述的案例定义,提出了案例的构成要素,即由事件、情境、叙述和问题,在事件中强调其典型性,在情境中要求其真实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叙述中追求过程的完整性,在问题中则是要求问题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隐含着问题解决的其他可能性。

根据上述案例定义的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提倡的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要求,我们研究得出职业教育的案例的具体内涵。案例是单门课程的学习载体,是对在真实的、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发生的典型成果工作过程的完整叙述,阐明了典型工作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与方法,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引导作用,对技能训练有指导作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启发作用。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案例的建设原则及其结构

(一)案例的建设原则

为切实加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实现以案例为逻辑主线的课程重构,突出过程性知识的获取,体现“做中学,做中教”,使学生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融知识、技能、素养于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建构,案例的建设应具备以下特性。

1.鲜活性。案例既然作为课程学习的载体,承载现代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快速适应岗位,故案例应能反映现代企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有助于更新现有教学内容。

2.典型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课程内容与职业面向的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有密切关系。因此,案例应选取行业企业中所反映的内容比较全面,所体现的过程比较规范,所隐含的解决问题方法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所呈现的形式一定经过教育加工,有利于工学结合学习的典型工作成果,从而使学生掌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

3.逻辑性。案例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选取并加工。在案例内,案例的描述要素要与工作过程的结构要素一致,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提高。在案例间,要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关系,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4.操作性。案例是课堂教学中的中心任务,应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技能的形成。案例的描述要利于学生进行剖析与小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对学生有明显的指导作用,隐含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并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案例的工作过程应描述清楚,结果明确,指导性强,有利于学生在基于案例工作过程的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5.成果性。案例应有明确而具体的物化成果。在引入新课时可以演示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从已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在学生操作前,学生观看成果,可以明确学习的目标,从中学习工作过程性知识,并可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案例的结构

关于教学案例的结构问题,不同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主要基于学生的智力类型。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师范教学中,就把案例结构分为实录式和条例式两种形式。实录式案例是以事件发展的真实情况为主线,把过程真实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其包括背景描述、过程活动描写、特殊情境的说明以及一系列供学生讨论分析用的讨论问题。而条列式案例是一种按事件背景、问题、解决方法和评论等顺序组织材料的形式 。借鉴师范类案例的结构模式,结合形象思维为主的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突出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案例结构模式。

1.背景描述。背景描述部分主要介绍案例实际的工作条件、任务要求、资源配置等,以利于师生了解案例发生的实际情境,建立工作的关联,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案例。

2.工作过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案例实际发生的工作顺序、操作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利于学生工艺改进与实践操作。有时,也会在工作过程后增加一些相关知识,如以学习者的身份介绍与案例学习和操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主要用于学生案例剖析与基于案例工作学习时的需要。

3.讨论问题。列出案例操作中所涉及的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以利于解决问题的提高。

4.成果附件。主要是案例的实际成果证明材料,如产品、软件、视频、报告等。用于学生学习案例时参考。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其教学过程中,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成为师生剖析的共同对象,并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改进、操作、评价等过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下面以笔者主持的国家精品课程“机械组件的装配”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机械组件的装配”课程是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面向的典型工作任务“机械零部件的装配与调试”,经过教学加工得来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主要以来自威特立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典型组件为教学案例,并以此为载体建设了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8个学习情境,其中,第一学习情境为调整块的装配,承载紧固件的装配技术、零件的调整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点,其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案例剖析。在上课前,教师首先引出调整块的案例,展示实物,介绍其在企业的运用背景,然后安装配图分析、工艺阅读两个步骤进行案例剖析。在师生共同分析装配图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内容,如紧固件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师生共同阅读装配工艺规程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装配的工艺过程、装配技术语言、装配工具与紧固件的装配技术。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引出本学习情境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工艺改进。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调整块的装配工艺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点与缺点,进而编写出一个适合在实训室操作的装配工艺规程。每组学生编写完工艺规程后,由各组代表进行交流,并由其他组进行点评发言。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自己编写的工艺规程进行实践操作,老师进行巡回指导,并适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指导学生根据操作的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掌握紧固件的装配与调整技巧。

问题讨论。各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讨论题展开讨论学习,如调整块的装配顺序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平行度的测量与检查方法有几种、某一尺寸的测量方法等。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对紧固件装配技术的理解与零件调整技术的掌握,巩固了学习的效果。

评价共享。学生在操作完成后,由各组派出一名代表就本次操作进行总结发言,交流装配的工艺、工具的使用、调整的方法等方面的体会,从而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然后由任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软技能(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时间管理、主动性等方面)和硬技能(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5S活动。在学习结束最后阶段,由各小组分别进行5S活动,如物品及时归位、工具与设备的清洁与、工作台的清理与地面的清扫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基于案例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与训练,通过每个案例的“整体、连续”行动过程,让学生学到普适性的机械装配工作思路,掌握工作过程性知识,适应机械装配的完整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装配作业养成习惯。同时,本课程又通过8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机械部件的“反复、提高”的行动过程,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凯瑟林・K.墨西思.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4(12).

[2]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5]马冶国,孔彦.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2(2).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篇5

一、职业学校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时下每年平均有1500—2000万适龄劳动人口加入劳动力市场,面对这样庞大的就业队伍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级各类职校和高等院校,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职业发展特点,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多元的就业观和创业自救观,显得大为必要。一方面是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职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维护职校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环节。

马克思教育经济学认为:教育劳动具有生产性,它通过培养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反映它的生产性,通过生产人的劳动和生产科学技术表现它的生产性,可以使潜在的科学知识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按照这一理论,教育在生产具有掌握科学技术,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同时,还有使受教育者掌握的科学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达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这就是说,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掌握科学技术,获得劳动能力,还应通过自己创业活动,把它运用到社会生产活动中去,产生实实在在的物质效益,完成潜在的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成功的有效的教育。

现在大部分的职校从培养目标、办学形式、课程设置、以及就业指导来看,目前的教育仍然是就业教育。多数学校重技能培训,轻职业指导;少数职业指导课也仅限于就业政策、就业策略、就业准备和就业技艺等方法上的辅导,而忽略了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开发提高。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挤占岗位,而不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就业机会,他们是求职者还不是创业。这种教育模式,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创造欲望,导致其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开拓创新精神少;习惯于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好高骛远,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这与时展对学生个体素质的要求是极不协调的。职业是人生的主要内容,人的职业性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从事一种职业。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树立学生开创型个性是新时期职校改革和发展必须正视的课题。

二、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开发、教材的编写

创业教育虽不能单靠某一课程就能达到目的,但必须要以某门课程为主要阵地,因为只有形成专门的课程,使创业教育有所依托,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否则,创业教育将无所适从。课程与教材联系密切,只有编写出高水平的教材,才能标志某门课程的形成。因此,当务之急是组织人力、物力编写创业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积极参考国外类似教材,注意选取国内当代创业者的典型事例。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使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技能的训练三方面各有特色,衔接得当,特别是注重开发校本教材。

笔者认为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业的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的角度运用简单易懂的理论,联系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进行观念上的转变,激励和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第二部分是小企业的管理技能,重点围绕小企业(厂、店)项目选择、计划制定、资金盘活、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雇员、财务、税务、市场销售等问题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要求和技能。

2.建立一支强而有力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创业教育在中国大地逐渐升温,大有形成潮流的势头。编写出高水平的创业教育课程教材后,还需相应的教师来讲授,没有合格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教师,教材再好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一定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起一支高水平而稳定的创业教育课专职教师队伍,学校的创业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创业教育的教育方法

创业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授课法、实践法和典型影响法等。

⑴授课法: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利用课堂介绍创业的必要性,基本知识和基本过程,运用语言技巧来感化、激励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心理品质。教育青年学生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定的基础。

⑵实践法:也叫亲自体验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在校就参加创业活动。创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师生参与创业实践。学校的生产实习工场应提供给师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要学生参与生产流程、销售经营和利润分配,广泛采用“边学、边干、边创收”的三边教学模式,培养创业型人才,要指导学生利用假日与家人一起开展创业活动。对于毕业学生,有些立即进行创业,有些尚在犹豫徘徊,这个时候学校要进行扶植和帮助,进行创业教育,这种在创业实践的活动中进行创业教育往往能收到最佳效果。另外,对毕业生进入社会参加创业后进行创业跟踪教育也十分重要。

⑶典型影响法。通过典型的生动案例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典型影响的方式,一是可以通过邀请创业成功者给学生做创业报告,现身说法,谈创业的酸苦辣甜。二是组织学生参观优秀毕业生创业的小企业,如加工厂、小公司、小商店、小饮食店;三是收集优秀毕业生创业发家典型,编印成册发给学生阅读,还可以通过墙报、黑板报、广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篇6

目的: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术,确保安全生产。

适用范围:公司所有员工。

责任人:生产副总经理、制造部经理、工程部经理、生产车间主任、机修车间主任、班组长。内容:

1.安全教育设施:

1.1公司应有必要的安全教育器材,费用在安全技术措施费中列支。

1.2工程部、制造部应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设施,摄制、录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教育题材及事故案例等内容。不断积累、充实、完善教育史料。

2.三级教育:

2.1新工人(临时工、合同工、实习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2.2公司级教育由行政部组织,工程部、制造部负责教育,内容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和规定,公司生产特点、典型事故案例和安全守则。

2.3车间级教育由车间主任负责,由车间安全员进行教育,内容为本车间生产特点,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

2.4班组级教育由组长负责,内容为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岗位责任制,岗位事故案例预防事故的措施,安全装置及个人保护用品和消防器材的性能、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5员工在公司内车间之间调动,干部参加劳动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要再行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车间内部各工段之间工作调动也要履行班组级安全教育。

2.6行政部对批准来参观、学习人员应讲明一般安全注意事项。

2.7经三级教育后,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归档保存。

3.特殊教育

3.1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地方政府机构(或受委托的公司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取得安全作业证方可操作。

3.2对特种作业人员,工程部每年要组织培训考核。

3.3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投产前,按新的岗位安全操作法,对岗位操作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3.4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未遂事故时,所在部门主管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现场教育,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4.日常安全教育

4.1各级领导应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工艺纪律、劳动纪律和法制教育。

4.2公司应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活动内容:

4.2.1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先进经验;

4.2.2学习有关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知识,检查规程制度贯彻执行情况;

4.2.3开展事故预想及事故紧急处理的训练,分析、讨论事故或事故苗头的原

4.2.4参观安全生产展览会,观看安全教育电影等;

4.2.5安全操作表演;

4.2.6进行典型教育,表扬先进.

4.3大修前,停车中,检修前和开车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

4.4对员工违章以及重大事故责任者,由行政部、工程部或制造部根据情节,进行离岗安全教育。重大事故责任者复工时需经制造部或有关单位进行复工安排教育,并将事故性质和责任记入安全档案。

4.5有计划地对女员工进行特殊劳动保护教育。

5.安全技术考核

5.1制造部对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技术考核,考核成绩予以公布并记入档案。

5.2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安全技术考核由上级负责。

5.3中层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由行政部负责。

5.4员工安全技术考核,由各车间主任主持,车间管理员具体执行。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篇7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各级关工委落实省关工委20xx年初开展“设基地、抓典型、创品牌、建机制”活动(以下简称“四项活动”)的现状,推进“四项活动’’健康发展,市关工委于20xx年10月14日至11月14日,对全市12个县(市、区)和市教育局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10月14日至11月14日,市关工委组织了四个调研组,分别由主任兰德明,常务副主任吴根发、邱乾春、陆火生任组长,到12个县(市、区)开展调研。在调研中,大家采取听取汇报与到点上考察相结合、开座谈会了解、探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了16个乡镇、12个村、8所中学、9所小学、13个社区、6个企业、24个基地、8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召开了46场近350人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学习,我们深深感到各基层关工委都能结合实际,在“四项活动”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设立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基地、抓出了一批好的典型、创造了一些品牌、也建立了一些好的机制。

(一)“四项活动”在全市有效开展并初见成效

1、因地制宜设立各种基地,以基地为依托,提高青少年“三个素质”。各级关工委在设基地中,主动、积极地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和公共资源,积极参与,根据青少年的需求,在不同领域,设立了各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基地。据统计,全市社区、乡镇以上青少年教育基地有579个。

县级以上已挂牌的青少年教育基地有164个(其中,省级15个,市级17个,县级132个)。关工委参与挂牌的有43个(综合教育基地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5个,国防教育基地4个、法制教育基地9个、科技教育基地9个、劳动实践基地2个、其它教育基地3个),已形成省、市、县三级青少年教育基地网络。各级关工委在设立基地时,都能千方百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设施(如青少年宫、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依托各职能部门挂牌的教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参与各种基地的建立。如永安市关工委本着“用好现有的、建好社区的、办好家庭的、借用社会的”的原则,明溪县关工委提出“找依托、靠主管、做宣传、提要求、五老帮”的指导思想,设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在已建的基地中,有不少是较成功的。如永安市利用原曹远镇中心小学的校舍,引进区外资金创办的永安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基地占地3.2万平方米,背靠500多亩生态公益林,设有办公活动区、生活区、德育展区、实践活动区、军事训练区、知识拓展区、劳动技能区、户外拓展区等八大区域。基地可一次性容纳学生500人食宿,实行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20xx年10月下旬开办以来,已接纳了3200多名小学生在基地开展活动。尤溪县委、县政府利用撤点并校多出的校舍,在尤溪县第四中学设立中小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基地。目前已完成学生宿舍和食堂设施改造,完成1000多平方米鱼塘、400平方米沙雕、陶艺风雨棚建设。完成园艺栽培区土地平整、生产生活用具陈列室布展、仿真昆虫标本展室布展等项目。学生在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生产实习、参观访司、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科普科技活动、木工制作、陶艺制作、沙雕制作、茶艺与健康、种养殖实践、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等。从20xx年10月份开始基地已陆续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全部完成后,每批次可接纳700人。将乐县要求各乡(镇)按不少于20亩的标准,在学校附近提供条件好、便于学生劳作和安全管理的耕地作为学生的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县农业部门负责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和必要的物资支持。各乡(镇)农技站站长担任学生:劳动技能培训校外辅导员。现全县有11个乡(镇)16所中小学已落实基地160多亩。沙县关工委主动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将所建立起的8个基地都挂牌并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基地解决实行因难,改善基地活动条件。建宁县关工委根据培养新型农民的需要,在全县乡镇建立了15个青年农民科技种养传习培训基地。

全市各级关工委及报告团成员、校外辅导员都主动介入基地活动,结合关工委的主题教育,配合社区、学校,利用每年清明节、各种法定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组织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学生到基地进行入队、入团宣誓、参加劳动实践体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

2、倾情培育各种典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余热。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各级关工委都能根据各地的实际,结合党的中心工作,结合青少年的需求,结合关工委创“五好”活动:因地制宜地抓出了一批典型。据统计,全市关工委培植的市级以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典型有37个,其中,全国典型9个、全省典型15个、全市典型13个。这些典型中,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8个、在法制教育方面有5个、在家庭教育方 面有6个、在“三结合”教育方面有3个、在农业科技服务方面有5个、在捐资助学方面有2个、在创“五好”方面有3个、在“留守孩”教育管理方面有1个、在企业青工教育方面有3个。梅列区关工委抓了区法院“青少年维权岗”、**市第十一中学等学校的“少年模拟法庭”、个私协关工委:开展学业、就业、创业的“三业”工程的典型。三元区关工委抓了14个基层关工委创“五好”、崇宁社区“一个中心、十大平台”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典型。永安市关工委抓了“德育‘三牵手’ 连心在社区”活动、“家教中心校”、“中华诗词进校园”、老少牵手夏令营、燕东街道患义社区“一个中心、八个青少年活动平台”典型。大田县关工委抓了大田六中的“建立道德银行,培育道德富翁”、大田五中的“三特生"教育,以及在全县开展的“带‘法’回家播撒文明”活动、“感恩、责任、服务”教育活动、基层关工委创“五好”活动等典型。尤溪县关工委抓了尤溪职业中专、第六中学开展的“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活动、溪尾中心小学“创办流动家长学校构建家校教育平台”等典型。沙县关工委抓了“教育托管中心”、 “关爱教育工程”典型。将乐县关工委抓了“关爱留守孩实行家长制”、“忠华扶贫助学基金”、“诚信档案”教育活动等典型。泰宁县关工委抓了“四访、四定、四帮”法制教育和帮教活动典型。建宁县关工委抓了“培养新型农民助富工程”、十佳青年科技示范户、“三带一网”等典型。宁化县关工委抓了“做一个合格小公民”、宁化一中“一分钱献爱心”活动、地税局“一帮一”结对子扶贫助学、“结对代管留守孩”、“祠堂文化”等典型。清流县关工委抓了“大手牵小手”、关爱工作、田源乡廖武村、祠堂庙会文化等典型。明溪县关工委抓了构建“二代教育”工程促进“留守孩”的健康成长,胡坊中心小学“知心姐姐信箱”等典型。

这么多的典型中,我们认为以下几种典型无论在影响力还是在效果方面都是较成功的:三元区构建崇宁社区“一个中心、一大平台”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整合、挖掘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3年来,社区内无出现青少年辍学和犯罪现象,探索出了一条“三教结合,整合资源,共建共育,实现5+2大于7”的新路子。大田六中“建立道德银行,培育道德富翁”以来,已有储户3000多人储蓄好人好事4600多人次,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29场次,收到捐款7800多元,资助了53名特困生,《**日报》、《**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该校选送的《建立“道德银行”,培养道德富翁》案例,被收录到《**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集》。大田县:关工委积极与有关单位配合,从20xx年开始,利用7假期,在全县开展万名学生“带‘法’回家播撒文明”普法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得到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推广。省、市关工委、司法等部门多次在大田县召开“带法回家”普法工作研讨会。《**日报》、《**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也作了报道和宣传。宁化县地税局“一帮一”结对子扶贫助学活动,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把扶贫助学当作自己的正业来做,建立扶贫助学“爱心基金”,设立“爱心基金”专户。11年来,局长换了三任,但扶贫助学活动从未间断过,全局募集各类爱心捐款达50余万元。尤溪县“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活动开展5年来,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先后被《**日报》、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省关工委推荐为感恩教育品牌。尤溪县溪尾乡的流动家长学校,是适应撒点并校后,为加强学校与家长的相互沟通、科学教育子女而构建的家校教育平台。成为全省首家“流动家长学校”。20xx年获得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报、中央教科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一等奖,20xx年溪尾中心小学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二作先进单位称号。明溪县胡坊中心小学在20xx年开设“知心姐姐信箱”,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尤其是“留守孩”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明显,《**日报》报道了胡坊中心小学“知心姐姐信箱”的做法,同时入选**市委文明办编的《**市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资料选编》,并入编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选案例。

3、各具特色树品牌,提升关工委工作水平。全市各级关工委在抓典型中,不断深化、提升典型的水平和影响力,努力打造了一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品牌,这些品牌都是典型的精品,具有时代性、影响力。它们有不断丰富的内涵和长效的工作机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在市级以上关工委或其它部门得到总结、交流、表彰。据统计,全市关工委在8个方面创立了三类市级以上14个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品牌。一是关工委积极参与、配合有关部门创立的品牌。如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尤溪县“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感恩教育活动。在法制教育和帮教活动方面,梅列区“青少年维权岗”、大田县“带‘法’回家播撒文明”活动。在家庭教育方面,永安市“家教中心校”、尤溪县“创办流动家长学校 构建家校教育平台”。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明溪县关工委“构建‘二代教育’工程 促进‘留守孩’健康成长”,在企业青工教育方面,三钢关工委开展的“青工振兴计划”。二是关工委主动倡导、实践,引起了党委、政府重视,部门大力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创立的品牌。如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三元区未成年人“星期六体验”道德实践活动、永安市青少年“德育‘三牵手’ 连心在社区”活动。三是:关工委主动作为,得到党委、政府重视支持,部门配合,自主创立的品牌。如在捐资助学为青少年办好事、实事方面,沙县的“三助三奖”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开展科技服务方面,建宁县“培养新型农民助富工程”。在基层关工委创“五好”活动方面,大田基层关工委创“五好”的做法和经验。在企业青工教育方面,三化关工委开展的“两带一助”活动。省、市关工委在各类会议上对这些品牌进行过肯定和推广,分别入选到20xx年、20xx年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这些品牌中,以下几项尤为突出。

三元区未成年人“星期六体验”道德实践活动。20xx年9月,三元区关工委同区未保办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星期六体验”道德实践教育活动,下发了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星期六体验”道德实践教育活动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以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主线,以社区为主要实践体验空间,以节假日为主要活动时间,以“六讲六争当”为主要实践内容,把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教育融汇到“星期六体验”的德育大平台上,较好地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永安市青少年“德育‘三牵手’连心在社区”活动。永安市关工委在20xx年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与:有关部门制订家长与孩子牵手、老师与学生牵手、老同志与青少年牵手的“三牵手”活动方案。此方案得到永安市委的重视,永安市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于20xx年3月印发“三牵手”活动实施意见,举行“三牵手”活动启动仪式和万人签名活动,拉开全市“三牵手”活动序幕。20xx年以来,该活动被永安市委列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项目坚持多年。目前全市有老少结对1200多对,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好评。 “三牵手”活动先后在中关工委长沙会议、省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作介绍、推厂。在《永安报》、永安电视台、《**日报》、《**日报》,**、省和中关工委《简讯》、网站都作了宣传报道。

沙县“三助三奖”活动。从l994年开始,沙县:关工委开展“三助、三奖”活动(“三助”即每年颁发义务教育助学金、孤儿助学金、录取高校特困生助学金。“三奖’’即每年颁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教师奖教金、文明示范学校校长奖励金)。目前,沙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基金已超过20xx万元,其中县关工委工作基金超400万元。14年来,全县关工委助学、奖学5575人,金额1467466元;资助学校金额449000元;为青少年办好事、实事金额268712.42元;总金额达2185178.42元。20xx年,市关工委在沙县召开全市扶贫助学工作会议,总结推广沙县的经验,使全市关工委的扶贫助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水平。20xx年5月中旬,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一士到沙县对该县扶贫助学经验和基金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沙县关工委牵头把社会上34种基金进行整合,组成沙县关心下一代“联合基金”,并设立了管理机构,规范了基金的管理。

建宁县“培养新型农民助富工程”。建宁县关工委从20xx,年开始启动“十百千万”培养新型农民助富工程(在全县开展评选“十佳”青年科技示范户,“十佳”青年帮带一百个青年科技示范户,一百个青年科技示范户帮带一千个青年科技户,达到一万人受益致富)。县委批转了县关工委的助富工程计划,各乡镇村的党政领导非常支持,农业科技等部门积极配合。在此基础上县关工委将这一活动发展为“三带一网”(即:抓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培养先进典型,以先进带一般;组织“五老”骨干队伍,以老带少;“一网”经验交流网:县乡村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三带”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会)的品牌。县、乡、村关工委在金县农村,由点到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启动并广泛深入开展“十百千万”助富工程。20xx年县乡镇各评出10个“十佳”青年科技示范户,“十佳青年”年总产值运3200万元,创税78.7万元,纯利190万元。县乡共扶持300多个青年科技致富,并通过他们带动了1100多个青年学科学、用科学,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到20xx年,县关工委有“十佳”青年科技示范户帮助和带动5462个农村青年科技致富。

大田基层关工委创“五好”的做法和经验。20xx年大田县关工委在均溪、上京和一中、城小等8个基层关工委开展创“五好”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决定从20xx年3月起用3年时间分3批在全县基层关工委开展创“五好”活动,同年3月,县关工委下发了创“五好”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创“五好”活动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五好”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规范了“五好”活动标准,实现了创“五好”活动的统一标准,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统一表彰。到20xx年,开展创“五好”活动的关工委全部达到“五好”要求。通过创“五好”,加强了基层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壮大了“六大员”队伍,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工作机制。各级关工委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工作运行、考评、奖励、表彰,业务培训等长效机制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关工委工作和老同志的实际。该县创“五好”活动的经验分别在省、市基层关工委创“五好”经验交流会上作过交流,得到省、市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三钢关工委开展的“青工振兴计划”。20xx年开始,三钢关工委与公司团委围绕三钢企业发展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联合开展“青年职工振兴计划”活动。通过学习培训,使80%参加计划的青年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升一个技术等级,为三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20xx年,公司荣获全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优秀试点”和“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4、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关工委的重视下,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建立了较完善有力的保障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运行机制。市关工委和12个县(市、区)都制定颁发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并随着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要求,不断修改、完善。

(2)联席会议制度。党委分管领导每年召开一次关工委与有关部门通报工作联席会议,并建立了“通报工作、沟通情况”会议制度。

(3)调研、总结、推广典型、品牌机制。各级关工委每年都深入基层调研,一旦发现某种好的活动形式或典型,如有总结推广价值,就会持续不断地抓,不断深化。通过召开现场会、座谈会、媒体报道、发简报等形式加以总结、推广。

(4)重要事项常务会议决策制度和学习、工作、汇报、培训、表彰激励等制度。

各县(市、区)还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的要求,建立了有特色的运行机制,如:

梅列、三元、永安、大田、将乐、清流、沙县等县(市、区)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或乡镇、街道基层党建工作考评内容。

三元区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运行机制。即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文明委组织协调,以社区为枢纽,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关工委主动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使学校、家庭、社会汇入在“星期六体验”道德实践活动品牌下,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实现“三教”有效的结合。

沙县建立了筹集基金,整合资源,建立“联合基金”,开展扶贫助学、奖学助教机制。即由县关工委牵头联合34个关心下一代基金单位组成“沙县关心下一代联合基金”,制定基金管理规定,设立了由县长任主任的管理机构。每年8月16日召开全县助学金、奖学金颁发大会,使筹集基金,整合资源,开展“三助三奖”活动变成政府行为。

永安市社区、村,大田县、建宁县乡镇、街道、对级基层党委(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名誉主任),加强党委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

永安部分乡镇和大田各乡镇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把“五老”人员队伍拓展到老党员、老村干、老农民、老退伍军人。部分村采取关工委、老人协会、乡风文明劝导队三位一体、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做法,共做关心下一代工作。

明溪县建立县关工委各工作委挂靠相关单位机制。学校委挂靠县.教育局、家教委挂靠县妇联、城区委挂靠县文明办、农村委挂靠县委农办、法制委挂靠司法局、帮困助学基金委挂靠县民政局、报告团挂靠县委宣传部、农业科技服务团挂靠县农业局。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市各级关工委在开展“设基地、抓典型、创品牌、建机制”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对“四项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识较模糊,观念存在偏差。不少同志认为开展“四项活动”牵涉面太广,工作难度大,加上关工委一没钱、二没权,人员力量薄弱,特别是在设基地上难作为。

2、对典型、品牌的概念理解不一,定位不清。对先进、典型和品牌的认识,不少地方在理解上还含糊不清。有的把本地所有表彰过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都称之为典型,使典型的数量很多:有的把所有的典型也称之品牌,使品牌的档次较低,不知道典型与品牌之间的差别,不知道品牌出自典型,并在影响的范围和时间的持续上都比一般典型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有的对典型培养、树立、推广的力度不够,以至使可以成为本地品牌的典型没有很好地发挥出示范、带头作用。

3、建立机制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各地参差不齐,有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工作落实不够。

4、基地的设置、管理、经费筹集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困难。调查反映,各类基地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活动场所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城市多,农村、社区、企业少。市区和多数县城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具规模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些活动场所偏重于培养特(专)长学生,未能充分体现公益性原则和面向厂大未成年人的服务宗旨;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衔接补充不紧密,有差距。不少教育基地投入不足,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改扩建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的教育基地展示内容陈旧单调,展示手段落后,缺乏吸引力。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意见与建议

1、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级关工委要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省、市关工委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深刻领会开展“四项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把开展“四项活动”提高到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和“海西”建设生力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2、要积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重视、支持。“四项活动”工作不是关工委一家能做好的,必须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争取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把各方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合力,保证“四项活动”的健康、深入、持续发展。

3、关工委在“四项活动”的具体工作中,要根据关工委的性质正确定位,一定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要遵循“摆正位置、明确任务,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量力而行、主动作为,贴近实际、不断创新”的原则。我们老同志毕竟不在位,且年岁已高,精力有限,不能包揽所有工作,只能加强同其他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联系,在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工发挥我们的优势和作用,切不可简单地把其他部门建的基地、抓的典型、创的品牌当作自己的成绩,只能是在建基地、抓典型、创品牌的工作过程中和建好的基地上发挥我们的优势,做好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二要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例如在设基地这项工作上,关工委自己去建不现实,只能是在基地建设中发挥穿针引线、参谋助手作用;基地建起来后在加强联系,帮助改进完善,协调有关部门组织青少年到基地开展活动等方面发挥作用。在抓典型方面,一旦抓出了好的典型就要不断地深化完善这一典型,不能以新典型否定老典型,也不可年年提新口号、换新典型。

4、要加强“四项活动”的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活动深入、持续发展。各级关工委要利用各种媒体和相关会议、工作简报、专题材料、上门指导等形式大力推广开展“四项活动”的有效做法。同时,要以创新的精神,争创打得响,影响大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在全市评选出若干个品牌,并加以推广,扩大覆盖面,产生更大的品牌效应,以品牌带动工作。

5、要继续加强对“四项活动”的调查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完善,不断发展、提高。基地设立的内容、方式要进一步完善,要探索一套管理制度。在20xx年上半年适当的时候召开一次全市“四项活动”座谈会或研讨会。通过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现场参观等办法,进一步促进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6、对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建设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和实践基地重要性的认识。中发[20xx]8号文件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工作的意见》(闽教思[20xx]59号)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件指出:“建好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大中小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是关系到造福亿万青少年、教育培养下一代合格接班人,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对建设实践基地重要性的认识。

(2)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一次督查。等10个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xx]2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4号)等文件对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但我市各县在执行中差距还较大。通过督查,促进这项工作的落实。

(3)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基地的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考虑和安排。按照中发[20xx]8号、明委发[20xx]10号文件要求,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吸引和鼓励社会投入,动员各部门参与和支持,经过3至5年的努力,争取在每个县(市、区)都建立一个综合性、多功能且较为规范的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

(4)在市区建设一个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建议在市区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全市的示范基地。具体方案可由教育部门提出。据了解,**一中农场(原牛岭分校,在三元区中村乡牛岭)比较有条件改扩建为市区中小学生综合性、多功能实践基地。该分校占地100余亩,有礼堂、食堂、学生宿舍等旧设施,还有水塘、水田、山林、农地,农场距市区12公里,有客车通往市区,可以作为市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备选场址。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由市政府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支持、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制定社会实践基地设置、管理配套政策。如:实践基地的机构规格、经费渠道、人员编制和职务(职称)以及学生收费标准等。今后,全市在进行商业住房建设、社区建设时,政府应明确要求:开发商要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配套设施较完善的青少年活动场所。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篇8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

1.直观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显不足,对于一些抽象型的知识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给他们举一个身边的事例则往往会使他们豁然开朗。如初三教材第四课中提到“合作型竞争”时,很多学生对这个概念不理解,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会认为合作与竞争是对立的。为什么会竞争的同时还存在合作呢?我就举例:如班上两位同学在学习上展开竞赛,他们有一人理科成绩好,另一人文科成绩好。在学习中,他们各自遇到了问题。那他们会不会互相请教呢?同学们都回答会的。那我就总结:他们在学习上开展竞争,有了压力,所以你追我赶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他们也开展合作,互相帮助,弱势学科成绩都得到了提高,形成了双赢的结局,这就是合作型竞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案例教学,举学生身边的事例能够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吸引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在《学会合作》一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三个和尚》的动画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生动有趣的画面,耳熟能详的音乐,立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使他们的心理处于乐于接收的状态,为接下去的讨论分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老师举出一个案例后往往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而生活中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此他们也乐于去思考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二、选择案例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的案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关注的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挥迁移作用。如在讲解“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国家已取消学生的学杂费,我们江苏省将于2011年春季开始取消作业本及讲义费时学生听得都十分认真。因为这一案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而且关乎他们自身的切身利益,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2.典型性原则。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借助分析少数有代表性的案例,从而得出整体性结论的方法。案例越典型,揭示的规律就越深刻,蕴涵的道理就越值得回味,案例的普遍意义和通用意义也就越大;反之,借鉴意义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要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收集和列举所有的实际材料,可以抓住几个典型例子加以剖析,从而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

3.趣味性原则。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很抽象,内在知识结构错综复杂,知识的本质属性相对隐蔽,学生学习起来本身就十分吃力。如果再遇上一个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一味地强调记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老师,学生上思想政治课就会更加索然无味了。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往往很难较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更不要说将注意力集中在感觉索然无味的科目学习上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趣味性。所谓的趣味性就是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可读性。只有选择了学生感兴趣、喜欢读的案例,他们才会就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兴趣是能力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

三、呈现案例的方法

1.文字材料阅读法。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案例,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发给每个学生,供学生阅读分析。这种方式适合情节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的案例,但这种方式不够直观生动,对于一些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学生来说,效果不会明显。

2.口头描述法。根据案例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教师口头描述案例,同时由学生作简单的记录。这种方式适合相对比较简短的案例,如果案例过长或者情节比较复杂,则容易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降低学习的效果。同时,这种方式对于教师的描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描述的时候,不能做到抑扬顿挫,感情投入,则影响学生对案例信息的获取。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效价值;教学思想

[作者简介]莫嘉清,广西高级技工学校(广西机电技师学院)讲师、德育教研组组长,国家高级(一级)职业指导师,广西柳州545001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inn]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6-0173-03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而现行《德育》教材就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应运而生的。顺应教材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认识案例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这一方法?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案例教学――体现了以生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获得更多的教与学的思考交流空间,要求有更多的教与学的投入和参与。作为教师,备课重点是围绕有价值的问题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同时对教材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较高的要求并进行系统的锻炼。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方式和理念

传统德育课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被动的知识容器。而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二)教材和媒体的选择

传统德育课教学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讲台、黑板,信息量小而陈旧。而案例教学使用的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选择的案例以及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电视和相关媒体的组合。

(三)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德育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熟悉教材,表述清楚,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发起者、组织者和指挥者,要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1)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2)课堂上教师要指导案例分析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辩论,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去尝试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验和感悟;(3)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动态。

(四)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论。从讨论中学习,也可以从别人承受过的错误中学习,从模拟的生活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优劣,而且有助于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中重概念原理、轻生活事实的现象,有助于解决传统德育课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德育课既要向学生传播经济、法律、政治等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社会与人生的能力,达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因此,德育课具有理论的抽象性、贴近生活的现实性和关注学生思想的教育性等价值内涵。案例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择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一)有效性

每个案例都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它可提供正面的经验或反面的教训。案例中所蕴涵的问题,具有启迪性,也正是由此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所以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得原理和知识。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很好地运用。

(二)典型性

它所描述的具体事件包含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学生的思想和观念等在内的材料。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且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

(三)讲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

也就是说,一个事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及过程交待得比较清楚,尤其是事例发生的特定的社会背景。

(四)现实问题的缩影

它来源于生活,讲的是真实的社会现象。

(五)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

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和表现,从而增进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案例教学如何运用――案例的收集、选择、运用的方法

(一)案例的收集

1.通过生活实践收集

德育课教师离不开实践,了解社会是德育课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生活实践是收集案例的最佳渠道。在收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案件的细节,体会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细微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生动、形象、细致地予以讲解,使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投资者理论与教师的炒股、购买国债、购买保险的经验;消费者理论与教师的消费生活的联系,等等。

2.通过网络搜索收集

网络信息非常丰富,更新非常快,是教师高效备课的理想渠道。通过有关网站搜索相关案例,效率高,容易找到新近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通过查阅资料收集

阅读有关材料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也是收集案例最方便的方法,因此,可以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收集案例。特别是那些在社会上、理论界引起关注、争议的案件,是教学的良好材料,它不仅可以说明理论上的一般问题,而且可以透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盲点,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意识和兴趣。

4.通过实践收集与通过第二手资料收集案例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收集的渠道不同,收集到的案例也不同,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通过实践锻炼收集的第一手案例,对案例的细节了解得比较多,在具体使用中较为生动,容易说明一些理论中的细微问题;通过第二手资料收集的案例,效率极高,可以收

集到在本国、外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案件。两者共同之处在于必须经常收集,把收集案例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并持之以恒。

(二)案例的选择

1.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是指能够准确说明某一理论问题的案例,或者是与某一理论相吻合的案例。在德育课教学中,许多理论是渗透在上下章节之中的,并用以指导实践,因此要使学生理解这一理论知识,不仅应当进行深入的理论论证,而且应当通过案例具体地加以说明。也就是说,那些能够准确反映理论的案例就是典型案例。

2.疑难案例

疑难案例,是指不能用理论直接认定,而又涉及理论的是非的案例。疑难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是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一理论来解决的,也就是案件事实与法律规定或教材理论含义之间发生部分错位,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受害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因此,在对案例进行分类选择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目的性。必须清楚为怎样的教学目的而选择案例。典型案例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而选择,所以要选择与所讲授的理论完全吻合的案例;疑难案例是为了对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选择的。

(2)科学性。案例与所说明的理论问题之间有密切关系,对于那些可能使学生产生模糊认识的案例,可以进行剪辑,使其更符合教学要求,不致于发生由于使用案例不科学而使学生更糊涂的情况。

(3)针对性。即针对某个知识点,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某章节使用的案例。应当是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所以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案例,案例不具有针对性,即使是很好的案例,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的使用

1.典型案例的使用

首先应当明确典型案例在理论讲授中使用,在备课时安排在授课内容中;其次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理论问题而使用。典型案例应当用于说明理论中的小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法律上或理论中某一字、词、句的规范含义,它不太适合于大问题;应当在理论讲解、分析之后使用,即先从理论上讲解其含义,然后再用典型案例加以形象说明,即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以说明。如侵权责任的四个条件: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行为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人有过错。在逐一讲解上述条件时,对每个条件先进行理论阐述,而后使用与本条件吻合的典型案例分别说明其“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行为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人有过错”在案件中的具体表现。

2.疑难案例的使用

疑难案例一般是在一个大的理论问题或者几个理论知识讲授之后而进行的案例讨论课上使用。使用疑难案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准确区别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使用案例是一个教学手段,不能为案例而案例。因此,在案例的使用中应当注意:

一是以正面案例为主。案例不能太复杂,对于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知识掌握的案例不宜在教学中运用,如反映社会黑暗面的案例。

二是求精不求多。案例堆砌是案例运用的大忌,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案例。案例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精。盲目地堆砌案例,会使案例变成故事会,一方面占用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另一方面没有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影响知识的积累。

三是及时更新。某一个案例会从不同侧面反映理论知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使用同一个案例也是常有的,但是不应该单一地、反复地使用,否则会造成教学内容平淡乏味和教师知识贫乏。

大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篇10

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要清楚法律法规适用对象除了《宪法》、《民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劳动法》、《安全法》等应该全体员工了解掌握外,其他如《财务税收法规》、《道路交通法规》、《合同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都有其适用的人群,另外,采油作业区对不同岗位都制定了各自不同的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和约束岗位员工的行为。领导干部、重要岗位人员甚至一个普通员工都应该走在学法、守法的前列,做知法、懂法、依法维权的典范。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要有选择的普及法律知识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益对象,坚持分类施教。岗位员工普法要联系岗位工作性质、业务范围等相关因素,把教育重点放在《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员工奖惩实施办法》、《合同法》及岗位规章制度等内容上,培养员工知法、守法和通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意识。领导干部则要在充分认识普法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率先学习相关法律知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如资源、土地领域和安全、环境与行政执法领域、劳动关系领域、合同领域等等,甚至要清晰掌握其法律条文,这样才能保证在工作中、决策中、管理过程中依法行事,并得到法律的保护。

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要在选材的同时把握关联性任何一条法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单位普及专业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把那些事关公民权利义务、社会发展稳定和与群众日常工作、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内容深入宣传,使广大群众都能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养。我院一直坚持开展以防盗窃、防抢劫、防治安灾害事故和禁毒、禁赌、禁非、禁黄“三防、四禁”为主要内容的治安教育,组织开展的易制毒化学品的专项调查与整治收到了效果。目前采油作业区与区外出人员“十不准”治安管理保证书18份,共组织签订《治安综合治理承包责任书》6份。

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要创新方法拓宽普法渠道一方面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和普法宣传日等时机集中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一方面可通过各种会议、法律知识培训和电视、板报、橱窗、宣传栏、标语等有效手段。作业区结合治安管理实际,制作了《安全保卫与治安防范宣传提纲》,组织建立和完善责任保证体系,还拿出的专项宣传教育资金统一购置各类法律书籍。通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现场、现身法制宣传,营造法制氛围,通过声、影、和典型案例,让员工轻松增强法律知识,感受法律威严,养成守法品格。

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要明确责任健全制度结合在普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明确宣贯法律人员的责任,明确受益群体的责任,要形成纵向、横向联动的机制,还要建立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推行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以此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共同创建法制型社会。成立了区、站两级党支部书记为主体的工作领导小组。总之,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既提高了广大员工遵守法纪和道德规范意识,又提高了对治安形势评估验测能力,既增长了干部职工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又增长了预防犯罪、打击犯罪的技能,以及对治安稳定、社会稳定和职工队伍三个稳定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应证。建议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为普法工作做好基础工作,如:一是抓好宣传发动。二是抓普法机构的健全。三是抓规划和责任落实。四是抓普法宣传员的培训。

作者:王楠 单位: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采油作业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