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十篇

时间:2023-07-10 17:19:15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篇1

根据鲁政办督字[20__]2号通知要求,现将济宁市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情况

1月15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参加会议的领导召集济宁全体与会人员对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认真研究,对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1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听取了会议精神汇报。1月20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市直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总结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村形势、谋划安排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对会议精神进行贯彻落实。1月中下旬,市直农口各部门分别陆续召开党委(党组)会议、局长(主任)办公会议、全体机关干部会议、系统县市区局长(主任)专业会议等进行传达贯彻,并结合总结20__年度工作,对20__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截至2月20日,全市已有6个县市区召开专题或综合会议对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近期,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先后分析当前全市“三农”形势,由市委农工办牵头组织农口有关部门参加,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政策措施。会议拟于3月上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三农”形势,研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措施,部署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整个会议筹备情况近期向市委常委会进行汇报。

二、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实现工作指导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和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发展五大重点,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努力实现农业综合产出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400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工作中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突出规模开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围绕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度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区域布局、规模推进”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要求,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六大专业生产区和五大规模种养基地建设,引导特色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种植业加快发展精细瓜菜、设施瓜菜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品;林业集中实施封山育林、绿色通道、湿地保护与恢复、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苗木花卉和绿化示范村六大工程建设;畜牧业加快发展“两牛”(肉牛、奶牛)、“两鸭”(肉鸭、蛋鸭),培植畜禽主导产品生产区;渔业突出抓好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三大重点。

(二)突出项目带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鲁南经济带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规划建设的机遇,围绕培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新优势,加快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集中筛选确定一批重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实行重点包保,重点招商,集中扶持,强力推进,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100家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当时候召开高规格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贯彻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三)突出关键环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围绕培植市场竞争新优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经营,重点抓好规划建设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标准化配套技术推广普及;二是依法加强示范区内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三是继续抓好农牧渔三大质检中心和质检体系建设,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四是把好“三品”认证关,加大认证申报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生态建设,推进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围绕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培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再上新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和大型养殖场沼气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再有300个行政村、3万农户完成“一池三改”。(五)突出基础保障,加强农业农村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去冬今春规划的投资7.8亿元、1.49万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治淮东调南下、南水北调东线济宁段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健全完善田间排涝灌溉网络体系。加大以土地治理项目、三期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抓好种养基地的设施配套。继续加强山区、湖区、滩区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均衡发展。巩固扩大村村通自来水成果,力争再解决101个自然村、6.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机械化,重点鼓励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等新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继续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

(六)突出政策落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逐步构建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严格落实“四项补贴”政策,规范操作程序,提高运作效率,确保及时兑现到位。按照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

(七)突出示范带动,搞好新农村建设亮点培植。围绕深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培植五个方面的亮点:一是围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通过扩大管理权限、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等,尽快形成镇村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培植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二是围绕发展富民新产业,培植一批特色专业亮点乡镇、亮点村;三是围绕孔子文化、运河文化产业开发,培植一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四是围绕村镇规划建设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培植一批村庄合并、整体搬迁、社区化管理及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的示范乡镇和亮点村;五是围绕推进农村土使用权地流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农村生产生活社会化服务、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农村社区化管理,培植一批示范亮点。

工作中重点强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三农”工作,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的综合机构,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和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强化合力帮扶。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工作;继续抓好市直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强化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强化督导考核。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定期检查督导,年终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三、当前农业生产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各项工作。一是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加大春季麦田管理力度。针对今春小麦苗情、墒情和入春气温回升慢的特点,坚持因苗保控、科学管理,对三类苗以保为主,二类苗促控结合,一类苗先控后促,陆续采取顶凌划锄、二三类苗返浆期趁墒耠肥、返青后浇水、起身拨节阶段重施肥水、适时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预防春霜冻害等技术措施,全面培育春季健壮个体和高素质群体,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基础。二是立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强化关键环节技术指导、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的同时,抓住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冬春蔬菜大中拱棚技术指导和管理,努力扩大设施性、保护地栽培面积,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来自种植业收入。强化节日期间南四湖及其贯通河道渔业生产秩序检查,强化科技服务和管理,推进春季渔业发展。三是立足抗旱防汛,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强化农田水利设施支撑,深入推进工程、资源、民生、城市、生态水利五大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5.02亿元,铺开各类工程1.36万项,出去机械7436台,投入工日1782万个,完成土石方4391万方。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注册的246座小型水库进行安全排查,编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农机部门在搞好农机安全教育、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机年检的同时,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立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抓住节后多数畜产品市场价格较高时机,采取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做好消毒灭源工作、防止疫病发生,严把检疫关口、杜绝疫情传入和传播,强化疫情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等多项措施,实行春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疫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扎实做好重

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五是立足促进生态林业发展,开展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活动。围绕绿色通道、封山育林、果品质量安全区建设、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绿化示范村镇建设林业六大工程,近日,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六大工程、春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进行部署安排。六是立足防灾减灾,搞好气象预报信息服务。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加强乡村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畅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七是立足扶贫帮困和谐发展,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认真贯彻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建立健全防火减灾救灾机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冬春期间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冬令期间,全市共向灾区困难群众发放救灾资金1030万元,救济粮4103吨,棉衣被26431件,救助16.9万人次;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全年计划为100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房屋7.5平方米,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四、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鉴于目前各地“三农”工作综合机构不健全、设置不统一、工作关系不理顺的实际,根据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要求,建议省里尽快作出规定,明确机构编制和职能定位,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三农”工作综合机构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篇2

省委副书记、省长陆吴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农业战线付出的不懈努力表示衷心感谢。他说,省委高度重视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常委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农业战线共同努力,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粮食生产、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都有新的提升。这些成绩是靠勤奋和智慧干出来的,是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为生产力水平提高创造条件实现的,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陆昊强调,在粮食多年丰收、产量大幅提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省农业持续发展,要把中央要求和龙江实际紧密结合,找准新的目标和方向。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关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学习领会贯彻中央精神要找准内在关联点,紧密结合龙江实际。推动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全省农业整体发展目标。当前,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整体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由龙江资源禀赋和过去多年在农业生产领域积累的坚实基础决定的,不仅要保证粮食产量,更要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建设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为载体和目标,实现从追求粮食产量向提升粮食高标准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带动经济发展就是要充分释放粮食大幅增产诱导出来的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涉农服务业及城镇化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民收入就是要充分体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改善民生,通过各种方式把提高农民收入当作“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和落脚点。

陆昊强调,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强农业改革创新力度,将其作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整体要求,“五大改革创新”要继续坚持,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要不断深化,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社会化服务要有所突破。要在继续坚持把水利、农机、科技作为推动我省农业生产力发展重要途径的基础上,把农业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要加强水利、电力、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在农业生态建设上做符合实际、不断提高标准的努力,加大水土保持、黑土层保护、必要的退耕还林、面源污染控制、化肥和农药合理限制使用等农业生态保护工作力度;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根据可行性增加水田面积,现有水田要多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农机补贴要公正、透明,靠市场机制和专业化提高整体综合利用效率;农业科技要集中力量在解决难题上下功夫,比如农作物品质提高、跨积温带品种改良、大米口感改善和秸秆综合利用等。

陆昊强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要立足于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发展的品种。要特别注意在国际国内农产品两个市场背景下考虑问题,突出市场导向,强化营销,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政府引导的原则。加强政府引导就是要引导激发农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收入的动力,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国内农产品两个市场价格和产量不断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使广大农民看到、找到调整种植结构之后的市场机会、提高收入的机会,要善于把大道理变成小道理,做好典型示范。

要大力推动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转变思想观念,加大营销力度,变“等着收购”为联合起来、组织起来,主动推销,卖出好价格。要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产品销售至关重要的品牌信用和渠道信用,不能泛化强调农产品的地理标识概念,更要努力培育和打造龙江高品质农产品品牌;要以品牌为载体,建立稳定的供销渠道,有效形成收入增长空间。各级政府涉农部门要强化队伍中的营销力量和营销意识,组织合作社和基层组织负责人了解掌握农产品在各个批发、再批发、零售环节的价格差,研究探索市场化加工生产、经营的营销主渠道。省政府今年将继续推动建设龙江农副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大型批发市场,形成规模效益,促进产品营销。要继续大力发展畜牧业,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科学管理上下功夫,以高水平的规模饲养,生产出更多的高品质肉、蛋、奶。

陆昊要求,要通过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建设创造条件,带动全省城镇化发展。要把从农业生产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投入到市场化的社会化服务和经营环节中,产粮大县发展要与小城镇规划紧密结合,要与农垦、森工发展相结合。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农业战线的干部要强化科学理性精神,在懂农业、熟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增强品牌、渠道和批发、零售、产业链、销售链等意识,了解把握专业化、合作、资本市场和规模效益等重要问题。

陈润儿在讲话时强调,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工作要以“构筑农业新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为主线,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二是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三是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陈润儿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指出从全省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结构“不调”是不行,必须统一认识,主动调整。从产品供需的矛盾、农民增收的压力和资源环境的制约来看,结构调整已十分迫切。农业结构“慢调”也不行,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调整。良好的市场机遇、广阔的投资机遇和更多的政策机遇为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发展机遇期,必须牢牢把握,力争取得突破。农业结构“乱调”更不行,必须尊重规律,合理调整。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理调整,务求把全省农业优势调强、产业调大、布局调优、效益调高。要以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融合发展为基本遵循,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调整种养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单一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调整要素结构,促进农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而推动全省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健康开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吕维峰要求,全省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明确任务目标,抓好细化落实,认真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篇3

根据大会安排,我向大会报告县农业局工作评议的情况,请予评议。

一、基本情况和近两年来的主要工作

县农业局属政府组成部门,机关内设经作股、种植业股、农业产业化办、农机化办等10个股室(办),下辖农技推广中心、农村能源办、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机安全监理站等12个二级事业单位,现有在职干部职工57人。主要职能有: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与措施,并组织实施;贯彻落实农业法律法规,依法监督管理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农资生产经营等工作,并确保规范有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加强农业科技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临时工作,协助配合相关部门服务“三农”、维护稳定,确保全县农业农村及农业局系统健康有序发展。

近两年来,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战略目标,认真行使工作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按照“科学规划,一村一品,整村推进,高标准开发”的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食用菌、畜禽养殖、果茶等主导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稳固来源。2008年全县食用菌规模达8000万袋,水果达到3.3万亩,生猪出栏达26.46万头,优质稻达到5.9万吨。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按照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全县已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森源香菇、垭丝牌白厂丝、远野风黄豆牛肉酱荣获名牌产品,森源香菇、楚园春白酒、鸣凤优质米荣获著名商标,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三是科技兴农成效明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采用编简报、发短信、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将农业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示范等形式,培训到全县每名农技人员、主导产业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每年在全县分产业创建农业“三新”试验示范样板10多处;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6.59%。四是农业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坚持把争取建设农业项目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争取、实施了农村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食用菌板块基地等项目,2008年争取项目资金达到700多万元,同比增长129%,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均达到了项目建设标准。五是依法监督管理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农资市场、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安全等监管,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六是认真落实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代表对建议办理满意率达到100%。

二、工作评议及整改落实情况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这次县人大常委会把农业局作为评议单位之一,充分体现了县人大常委会及各位代表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迫切期盼和对农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殷切关怀。为了扎实做好评议工作,确保评议活动效果,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一是精心安排部署。我局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抽选精兵强将组建了工作评议办公室。同时,各二级单位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为评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全系统及时召开了工作评议动员大会,传达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座谈会精神和要求,统一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了接受评议、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二是切实强化责任。层层落实了工作评议及整改落实责任,将工作评议情况纳入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先后召开3次班子会,研究制定《县农业局关于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调查意见整改方案》,对每项整改任务逐一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三是创新活动载体。集中组织开展了“十项惠民”服务活动,即举办一次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一期沼气池建设技术员培训班,召开一次食用菌生产座谈会、抗污染农作物品种展示会、水稻等农作物病虫防控现场会、农机联合收割现场会、农业“三新”样板观摩会,开展一次柑桔产业发展调研、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柑桔大实蝇联防联控演练。四是强化监督督促。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主动加强与10余名县人大代表和30余名服务对象的联系,积极倾听、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了开门开展工作评议,将整改工作置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监督之下,提高整改效果。强力实施检查督办,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局长碰头会,听取阶段性评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安排下阶段工作,对整改意见逐一督办,推动了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二)突出重点,扎实整改

对县人大常委会反馈的7个方面24条意见建议,我们照单全收,并结合自己组织评议调查掌握到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狠抓整改落实。

1.不断优化策略,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访基层”等形式,广纳社会各界意见,不断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措施。在柑橘产业发展上,探索推广了小苗集中假植、大苗移栽新模式,目前已建集中假植园基地600亩,可供今明两年发展2万亩高标准柑橘基地。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进一步明晰了突出代料香菇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以茶树菇为主的非耗材食用菌,大力发展反季节香菇之策,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之路,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稳妥推进之法,今年采取招标,依托大户建立茶树菇示范基地6个,百万袋香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实施食用菌科技项目5个,食用菌总规模达到9350万袋。在茶叶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研究茶苗无性繁育技术,采取招投标模式,建设6个连片500亩以上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全年可新发展5000亩以上。

2.坚持“三个到位”,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一是技术培训到位。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今年7月,我局牵头组织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一期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全县46名农技人员全员参加了培训;举办第二期柑桔栽培技术骨干培训班,75个生产大户或基层干部参加为期一年的系统培训;分产业召开现场会,以会代训,直接培训到所涉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村组干部、生产大户。二是示范引导到位。坚持开展粮油优良品种栽培试验示范,今年开展了22个品种的水稻品比试验,28个品种的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22个品种的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12个油菜品种展示试验,2处各100亩的高产栽培示范;坚持分类办点,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创办示范样板,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今年共举办各类样板18处,辐射带动农民1.5万人。三是巡回指导到位。广泛吸纳专业人才组建了8个专家组,在重大关键时节深入乡村田块开展技术指导,做到专家服务到现场,信息技术入农户,全天候有求必应;强化监测预报,建立病虫情况监测点50多个,随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研究防控之策,当好参谋,信息(已发放科技资料12万份,农信通短信3.2万人次),指导科学防控。

3.开展农超对接,着力拓展优势农产品的销售途径。科学谋划,精心组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成功组织开展了两次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组织5家龙头企业参加武汉市政府和宜昌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09汉宜农商农超对接洽谈会暨宜昌市优质农产品推介活动,大自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野风食品有限公司、莲花贡米产销专业合作社与武汉商超签订合作协议1.15亿元。9月,在广泛调研,充分总结前期对接工作的基础上,邀请武汉市大润发、新一佳、好又多、武商量贩、白沙洲批发市场、中商农产品等武汉大型超市来我县考察,成功举办了县优质农产品推介洽谈会,森源公司、野风食品公司、莲花贡米产销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与新一佳、好又多、武商量贩、白沙洲批发市场、中商农产品等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5000万元。

4.强化依法监管,着力维护农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一是大力规范蚕种生产经营管理,严格蚕种生产许可,蚕种质量检验和蚕种经营“五统一”(统一设点,统一挂牌,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票据)等制度,加大蚕种执法检查力度,蚕种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二是扎实开展农资专项整治,4-6月组织执法力量,对种子经营门店、菌种生产企业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专项整治,抽取农作物“两杂”种子样品232个,现场纠正违规行为13起,下达警告通知书6份;7月,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全县农药市场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农药经营门店191家,检查率达到100%,未发现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假冒伪劣、过期农药。三是积极开展农残检测。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新购置一套蔬菜农残快速检测仪器;加强对夏季蔬菜抽样检测,已抽检17个品种,200多个样品。

5.坚持争建管并重,着力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和管理。成立项目建设专班,精心编制项目报告,积极向上争取,今年已争取国家项目资金561万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管理“四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做到专帐专款专用,运作规范;严格检查督办,确保项目建设按时、充分发挥效益。今年已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61万元,补贴机具514台,受惠农户513户,已新建户用沼气池3152口,新增农村沼气服务网点12处,建立沼气联户工程12处,均符合项目建设管理规定。

6.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将工作评议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效能建设年活动、五型机关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认真查找干部职工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开展体会交流,聘请老师辅导,帮助职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质效。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大走访”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到基地、到企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为农民和企业排忧解难。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工作责任制、限时办理制、服务承诺制、整改落实销号制”,发扬和倡导“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透明办”的办事作风,用工作落实成效考核每个干部,用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检验整改落实工作。

(三)扎实努力,成效明显

在县人大常委会及评议督查联络组的领导和精心指导下,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我们突出整改落实这个重点,全面完成了工作评议四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坚持以工作评议推动工作,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检验工作评议,实现了“两手抓”、“双促进”。全县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多变强,农业产业化纵深推进;农业“三新”广泛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化和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农资供应充足,生产经营秩序规范有序,农产品质量、农机运用安全稳定;项目建设成绩喜人,全年可争取到位资金600万元以上,为全面完成县政府下达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有效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工作评议,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的指导监督评价,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经历了一次全面检验,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接受监督意识明显增强。科学判断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狠抓落实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能力全面提升。深入基层做实事,开动脑筋解难事,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基本形成。振奋精神,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氛围日益浓厚。

3.集中解决了一些热点问题。通过对县人大常委会反馈的七个方面24条意见建议的集中整改,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消除了少数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想疑虑,澄清了部分群众对个别政策落实的不详理解,缩小了农业科技服务与农民对其所需的差距,整治了农资市场的违规行为,解决了项目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解决了干部职工服务“三农”意识和作风中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已整改落实到位的22条,受相关政策影响还需努力争取的2条。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篇4

关键词:创新;协调;共享;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2016年一号文件把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和部署。2013年在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精准扶贫”的难点在农村,关键点也在农村,通过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值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精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这是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所以,没有农业现代化,同样无法实现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精神,以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创新农村产权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第二、协调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第三、协调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第四、协调增加农民收入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的关系;第五、协调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与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关系;第六、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创新农村产权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产权制度中最重要的是土地产权。18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改革创新农业的经营方式,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推动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这对于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方便引入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产权制度的重点是“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农村土地流转的“三权分置”原则,“三权分置”最早出现在中央文件是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是1978年我国农村继“包产到户”以来的一次重大创新,既坚持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这项基本制度,稳定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确认和保护了农民30年的土地承包权,更重要的是通过放活土地的经营权,适应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通过“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打开了方便之门,适应了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和2016年一号文件强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由此可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重点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这是由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和“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所决定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有以下原因所决定:第一,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使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和棉花的生产成本年平均增长11%到13%,导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现实需要;第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所引发的城乡结构的重大变化,据统计2014年底,全国2.7亿左右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与此同时,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8年的45.9%,上升到2014年的54.77%,城镇人口已经开始超过农村人口,国家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换句话说,随着农村人口转移城市造成的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必须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入农业先进技术,实现规模化的种植,从而在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继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解决因劳动力减少而造成的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的问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竞争力,有助于各类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增强农业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协调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与土地流转的关系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这一点上《建议》与18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虽然我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方式,但是一定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土地流转。因为,目前我国还长期存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经济模式:当前大约有80%农民家庭都存在年轻子女外出务工以获务工收入、年龄比较大的父母留守在家务农以获取务农收入的结构。这种半工半耕的经济模式,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客观存在于我国现实的农业生产中。这种经济模式的作用:第一是“中国粮食“十一连增”的基础之一,精耕细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从2003年到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十一连增,2014年产量是6071亿公斤;第二,老人留守,形成了农民可以进城同时也可以返乡的保障体系。这种经济模式不仅提供了大量农产品,而且为进城失败农民提供了返回村庄的退路,为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向城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短时间大规模农业劳动人口转移,对城市造成冲击,因为城市每年所能容纳的新增人口都是有限的,这就为“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赢得了宝贵的适应时间。

《建议》强调“适度”规模经营和2014年11月20日我国颁布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一脉相承的。《意见》强调:“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性作用”,“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

所以《建议》强调,我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前提是“适度”。土地流转要坚持两个前提:一个是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一个是“适度规模经营”。

三、协调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

地者,政之要也,土地是国家立政的根本,因为土地和粮食生产息息相关,保护耕地就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建议》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百姓民生保障的基础,虽然农业作为第一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目前已低于百分之十,但是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减少,而是越来越重要,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协调好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的关系。因为坚持绿色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所以《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实施“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等,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既保障粮食安全,又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肥力,促进种地养地相结合,这是为了让农村的土地资源休养生息,促进农业可持续性的发展。

四、创新思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服务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同样离不开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人口有序落户城镇,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反过来,城市发展以后要为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比如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和城市户籍人口一样的社会保障待遇。在我国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出现的是农业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据统计2014年底,全国2.7亿左右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如何更好的让这部分务工经商农民真正融入到城市,在生活、就业、教育、医疗方面无后顾之忧,不但关系到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成败与否,同时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成败。因为如果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必然影响到我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顺利推进。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里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例如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在城镇有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迁往城镇落户,对于在城镇打工、经商的农民,落实居住证制度,保证其即使不是城镇户口,仍然享有城镇户籍人口一样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待遇,为了最大程度保障落户城镇农民利益,依法维护其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益。这些新的理念新的措施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五、协调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和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协调发展。这种协调发展体现在协调“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并使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内部合理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此《建议》提出“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协调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首先要立足于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在此农业结构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二是协调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生产各类农产品并不断提高其产量,而且体现在建立现代化的食品工业,使食品的生产、销售、流通、储存、消费等各个环节和农业生产相互配合,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建议》提出,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六、创新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使农民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篇5

在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地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在惠阳陈江召开全市人大农村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大和广东省人大农村农业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交流一年来各地人大农村工作的经验;探讨和研究下一届我市人大农村工作新一年工作的思路。下午的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欧珍同志将给大家作重要讲话。现在我向同志们传达全省人大农村农业工作座谈会精神,并对明年工作提出初步设想。

一、全省人大农村工作座谈会精神

(一)会议概况

本月十日至十二日,省人大在广州市番禺区召开了全省人大农村农业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市人大主管人大农村工作的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委主任,省人大农村委全体同志共六十多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帼英同志到会接见了会议代表并与之合影留念,副主任李近维同志从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实际会期两天。第一天上午,首先由广州市人大主任李善培、广州市副市长张桂芳、广州市人大农工委主任陈荣基同志讲话。他们分别代表广州市对会议在广州召开表示祝贺和感谢,介绍了广州市政府对农村农业工作的支持和人大农村工作的经验。接着由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翟锦云同志作了《履行人大职责,促进依法治农》的工作报告;最后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近维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下午分组讨论。第二天全天参观。一共参观了六个点:他们是广州市水果世界、流溪河李溪河段整治和竹料现代化农业基地、白云区江村鸡场、番禺农科所、番禺区东升菜场以及大夫山森林公园。会议还分别组织观看了长隆夜间动物园和珠江夜游。

(二)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主要精神体现在翟锦云同志的报告上,可以归纳为:省人大五年来的农村农业工作,抓了四项突出工作,做出了四个方面的成效,总结了四条经验,提出了明年工作的四项设想。

四项突出工作:一是五年来,围绕农业农村突出问题开展了立法工作。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和批准农村农业的地方性法规14项。二是认真做好代表议案的审议、督办工作。省九届人大历次会议先后提出6项农村农业的议案以及对跨届实施的8项议案,根据不同的办理情况,分别进行监督处理。三是加大了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力度。分别对《森林法》、《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护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气象法》、《乡镇企业法》、《土地管理法》、《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进行了执法检查。四是加强了委员会的自身建设。

四个方面的成效:一是促进了农村农业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省本届人大14项农村农业方面的地方法规的制定,进一步健全了我省地方农村农业法律体系,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促进了“三农”突出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议案的办理和实施,加强了水利、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了林业自然资源,推动了农业新技术推广;扶持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弱势群众,加快了农村脱贫奔康步伐。三是促进了农村农业法律和决议的有效实施。四是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了人大的新形象。

四条主要经验是: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要求和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是做好人大农村农业各项工作的前提。2、提前介入,主动协调,是做好立法和议案审议工作的重要环节。3、加强执法检查监督,及时掌握实施情况和问题,是确保农业法律和议案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4、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全体委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各级人大农委的作用,是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

四项工作设想是:1、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搞好立法工作和执法检查。2、进一步做好代表议案的督办和审议工作。3、注重调查研究,为立法和开展监督工作服务。4、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明年工作设想

*年,我市各级人大将换届,是市九届人大的第一年。党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按照*大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把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认真做好农村的法律监督、议案审议督办等各项工作,保障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

(一)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我们要督促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通过办理我市人大议案,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各项扶持措施,重点培育市政府确定的30家规模较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督促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尽快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和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以我市大宗特色农产品的品种标准,技术规范为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健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逐步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增加县、镇、村公路建设的投入。继续加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干堤建设。加大对小型水库等农业灌溉工程、机耕路、农田林网、渔港等使农民直接受益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产品产地市场的扶持力度。四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推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以及中小学“一费制”,继续做好农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对农村义务教育欠债,省政府将采取省、市、县三级合理负担的办法逐年解决。坚决禁止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五是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各级人大要督促同级政府在总结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继续深化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增强政府对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稳健推进小城镇建设,办好农村合作医疗议案,增加农村卫生投入。

(二)进一步做好代表议案的督办和审议工作

人大代表在大会期间提出并确定的议案,是人大代表受人民的委托,行使当家作利的一种重要的具体途径;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作出的重要决定。作为人大常委会的专门工作委员会必须把代表议案的督办工作放在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上。为了便于同志们做好督办工作,我把省、市还在办理的议案在这里罗列一下。

省人大正在办理的议案(12宗):

1、加快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议案。

审议时间:*年12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2008年。主要目标: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经费投入:国家和省共投入68839万元(其中省27540万元)。

2、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议案。

*年9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年。主要目标:帮助45个山区县、678个山区镇建立动物防疫机构,资金投入:省5190万元,市县5190万元。

3、关于加快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议案。

*年11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2009年。主要目标:新建部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29个,市县级93个。资金投入33412万元。

4、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

*年10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年。主要目标:建设一批气象雷达和气象自动测报站。投入资金19640万元。

5、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议案。

*年11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年。主要目标:使全省农科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资金投入31200万元,即每年5000万元。

6、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议案。

*年12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2011年。主要目标:到*年全省大多数镇村要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参与人口达60%以上,到2010年,参与人口要达到85%。资金投入:*年─*年,由省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作为合作医疗引导资金,每年安排150万元用于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的培训。

7、关于建设人工渔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议案。

*年12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2012年。主要目标:在广东沿海建立若干座人工渔礁,省投入资金8亿元。

8、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议案。

*年12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批准实施。办理时间*年─2010年。主要目标:用8年时间,分两个阶段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资金投入:省财政在预算内安排7亿元,前3年每年7000万元,后5年每年安排9800万元。

9、关于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议案(延长办理)。

原议案办理时间为*年─*年,省政府已投入9000万元,直接扶持100个乡镇。但全省1021个山区乡镇中,仍有280个乡镇,人均收入2600元以下,决定延长办理时间:*年─*年,再选择100个乡镇进行“一乡一品”扶持。按原实施方案,每年再投入1800万元。

10、关于扶持贫困华侨农场经济发展议案(延长办理)。

原方案实施时间:*年─*年,延长办理时间:*年─*年。

11、关于解决小型水库安全隐患问题议案(延长办理)。

原方案实施时间:*年─*年,5年来全省已对2529个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仍有3279个水库需整治。*年12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决定将该议案再延长5年,即到2007年。5年内各级再投入33.93亿元,其中省拿出6亿元补助一般县,山区县的补贴从前5年的25%提高到80%。

12、关于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议案(延长办理)。

原实施时间:1992年─1997年,此后又延长办理时间:*年─*年,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又决定延长办理时间:*年─2007年。主要目标是解决水库移民的住房难、收入低、耕地少、饮水水质差的问题。资金投入由原来的每年6000万元,增至现在的每年36000万元。

我们市还在办理的涉农议案有: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技术教育,推动产业化经营议案、绿色通道、红树林保护、东江、西枝江水源林营造、农残检测等议案。在这里我就不再详细列出。

如何督办好这些省、市人大议案,我就具体议案谈一些粗浅看法。如:如何做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议案的问题,我建议:

一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前五年实施省人大小型水库议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全面解决我市小型水库安全隐患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迫切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要组织有关人员进一步摸清本地区小型水库情况,全面制定五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实施计划。

二要加大投入,分级负责,配套完成。省政府议案办理方案中明确规定:省级补助资金1.2亿元,用以一般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工程投资补助;山区补助资金由省政府扶持山区发展专项资金安排,补助比例平均为80%。省人大要求各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确保本地区自筹资金的落实。

三要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工程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和工程设计及审批工作;要严格按照工程规定和建设程序,执行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把好工程质量关,做好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工作。在工程资金管理方面,要建立和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做到专款专用。

四要总结经验,开拓除险治水新路子。一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要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合理科学利用水资源;二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要与水资源转换财富,水资源产业化结合起来;三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要与开创治水新技术、开拓管理新路子结合起来,走治水、养水、管水、用水新路子。四是理顺管理体制,做好小型水库管理人员的定编工作,明确责、权、利,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经费,各地要结合实际,借鉴外地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型水库管理模式和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小型水库活力,使小型水库建得好、养得“起”、管理顺,形成小型水库建设、保养、管理的良性循环。

又如,关于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议案的办理,我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水库移民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流域安全曾经献出了家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是一般困难户而是一群历史上有所贡献的特殊弱势群体,处理移民遗留问题,既不纠缠历史问题又要积极、稳妥地按照开发性移民的工作方针予以解决。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并随着经济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水库移民问题的解决。

二要制定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规划。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五年规划,把解决移民的住房、用水、土地作为重点突出问题,用三至五年时间加以解决。供电、供水、交通、教育、国土等有关部门也应制订配套规划,并精心组织实施。

三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力度。省政府决定今后五年安排水库移民的专项资金由原来的每年6000万元增至3.6亿元,市县政府也应增加地方财政投入,落实好配套资金。

四要加强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移民资金应重点用在解决住房、缺水、少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实行专帐专户管理,确保有效使用。要逐村逐户逐项解决遗留问题。完成一个,验收一个,消号一个。

以上建议供大家参考,办理议案要一案一策才能见效。

(三)注重调查研究,加强执法检查及工作监督

各级人大农工委要把监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建立与市(县、市、区)农口部门的联系制度,加强工作的沟通,及时了解农业法律法规和议案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二是要加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力度,促进农村农业法律法规和决议的实施。每年可以组织1—2次的执法检查和人大代表视察活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请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促进有关法律和工作的落实。

(四)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篇6

一、主要做法

(一)实施“两个选举”,探索构建基层民主体制

一是“公推直选”党组织班子。在村设立党总支、“两新”组织、村民小组或相对集中的片区设立党支部,党组织班子全部采取“公推直选”产生,畅通了党员管理、教育和诉求渠道。二是“海选”自治组织班子。每户选出1名户代表,组成户代表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选举5—7名成员组成组议事会;每个组推选出1-3名代表,组成村民代表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在全村范围内选出5—7名成员,组成村民主监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取代)。全县共选出村民代表5854名(党员1999名),村民主监事会成员1069名(党员363名),组建2300多个村民组议事会,议事成员12000多名(党员3112名)。

(二)优化自治组织设置,探索健全基层民主体系

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合理明确功能定位,切实健全基层民主体系。一是建立户代表会。每户选出1名户代表,组成户代表会,负责决策组内重大事务。二是建立组民主议事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户代表会议,新选了组长,并选举5—7名成员组成组议事会,主要解决组内事项。三是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原则上每个组推选出2名代表,全村控制在120人以内,组成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行使村民会议闭会期间对监事会成员的选举任务,讨论决定本村重大事项,以及村民会议授权的其它事项。四是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全村范围内村务监督委员,组成村务监督委员会。五是规范运行机制。对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分别对其主要职责、议事规则进行了界定,力求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自治组织运转规范。截至目前,全县共选出村民代表4000多名,村民主监事会成员200多名,组民主议事会成员6500多名。在抓自治组织建设的同进,各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或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对自治组织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其履职能力。

(三)建立“双向四议三公开”制,探索基层民主实现路径

为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引导、示范和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的监督、促进作用,建立了“双向四议三公开” 制。采取自上而下的民主公开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民主参与方式,确保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方向的一致性,通过“两员”提议(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在组内实行包片制;对组议事会成员进行分类定责,在组内实行包户制。党员、议事成员及时接收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分别提交组党支部、组议事会进行评议)、“两组”评议(建立“民主议事日”,由党支部和组议事会开展组内重大事务评议活动,根据党员和议事会成员的提议进行梳理,党支部书记、组长分别召集其成员进行集中评议,并形成初步意见提交上级党组织)、“两委”审议(村支“两委”审议会每月召开一次,由党总支委员及村委会委员对全村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并投票决权;对符合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议案,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民主表决)、“两会”决议(全村党内重大事务由党员代表大会表决;村务重大性事务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交由村委执行,参加民主表决的代表必须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方为有效表决),规范了基层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同时,对提议、决策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实现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相融互促,形成党员群众与党组织上下一心抓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实施“五议五促进”,探索基层民主议事核心

一是议团结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夯实发展基础。围绕农村如何消除矛盾、搞好团结、增进友谊开展议事,及时化解因家族纠纷、占地、青苗补偿、筹资、投劳等带来的矛盾,营造邻里和谐、乡村和睦的环境。二是议民生保障促进公平正义,凝聚发展合力。围绕农村低保、危房改造、信用工程建设、合作医疗、资产评估、公益事业占地调整、资源环境保护等民生事务开展议事,使广大农民群众讲团结、顾大局,形成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议公益事业促进条件改善,优化发展环境。围绕农村水、电、路等公益事业开展议事,从议出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到落实一批项目,形成组织牵头、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解决了农村发展源动力的问题。四是议诚信建设促进三资转换,突破发展瓶颈。由金融部门赋予组民主议事会对群众诚信度的评定权力,对单户农户进行等级评定,金融部门根据农户所获得的级别进行授信、放贷。同时,对农村的土地、山林、房屋等资源进行评估,并授予产权证,使农民手中的资源变成资产、资产变成资本、资本变成资金,实现“三资”转换,化解了农村抵押担保融资难问题。五是议产业调整促进致富增收,加快发展速度。围绕地方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组建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开展议事,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催生新兴市场经济主体;宣传、动员和组织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为有基础、想创业者提供平台,激发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热情。

二、工作成效

通过深入实施以“五议五促进”为载体的农村基层治理改革,创新了基层民主的实现模式,体现了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组织和资源优势,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党员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全县自治组织机构中,有党员5474名,占成员总数的29%,通过该部分党员在自治组织中的宣传、动员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党的主张传达到身边的自治组织成员中去,使党员“精英”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接受、赞同、维护党的主张,从而有效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二是群众自治权利得到保障。通过深入开展“五议五促进”,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党组织从过去的直接管理和参与变成了服务、支持和引导,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尊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激发了群众,营造了良好民主自治氛围。

三是助推了“两项”改革。通过开展“议诚信建设”,使广大群众自觉树立诚实信用观念,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篇7

刚才东彬同志通报了市人大农村工作委员会*年的工作情况和*年的工作打算。政府涉农各部门领导也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做好新时期的人大农村工作,对于人大进一步做好对政府涉农工作的监督和服务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接着同志们的话题,谈点今年涉农工作的看法。

一、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了*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讨论稿)》。

会议指出:*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的一年,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干群关系取得可喜变化。今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一系列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

会议认为,必须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农村形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出现好势头的情况下,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放松。

会议强调,做好*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们必须根据惠州的实际,结合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紧抓好,抓出新的成效。

二、进一步加强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切实巩固和农业的基础地位

1、为了吸取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的教训,防止再出现农业稍有好转就把工作重心转向工业和城市的做法,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把这一要求定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工作方针。

2、进一步抓好粮食增产,争取今年粮食产量恢复到一定的水平,并对种粮大户继续给予鼓励和支持。

3、大力搞好农业集约化经营,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业收入,争取每个县、区都能出一、二个省及或部级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以推动面上工作,扭转那种把增加农民收入单纯寄托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的片面想法和做法。

4、加强农村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污染,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的建设,使农村真正向现代化迈进,改变现在只搞城市现代化而忽视甚至牺牲农村现代化的做法。

5、千方百计增加农村投入,特别要采取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投入。

三、积极办好“涉农”议案,力促议案落实到位

现在正在办理的省、市人大涉农议案,虽然数量不少,但每一宗议案都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现在正在办理的省、市人大议案共有20个(其中省13个、市7个)。省人大议案具体是:1、关于加快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议案;2、关于建设人工渔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议案;3、关于加快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议案;4、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议案;5、关于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6、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议案;7、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8、关于扶持贫困地区农村机电排灌工程建设的议案;9、关于扶持沿海渔民转产转业保护渔区稳定议案;10、关于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一品”活动议案(延长待定);11、关于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议案;12、关于加快我省小水电建设的议案;13、关于解决小型水库安全隐患问题议案。

市人大议案具体是:1、关于保护红树林议案;2、关于强化市场农副产品残留农药检测议案;3、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技术教育,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议案;4、关于巩固和完善农业示范区的议案;5、关于切实保护好西枝江水质水源的议案;6、关于加快绿色通道建设议案;7、关于切实加强东江水资源保护的议案。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重点对省人大关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议案,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议案,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议案以及市人大关于加快绿色通道议案,强化农残检测议案实施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力求抓出成效。

明天,市人大在惠州宾馆召开议案督办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把人大议案的办理落到实处。

四、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把我市的“三农”工作做好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篇8

一、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一是实施百村万户“三个一”帮扶工程,助推低收入人口项目增收。我县围绕“三个落实”,主攻项目帮扶,在全县315个村居实施百村万户“三个一”帮扶工程(每户有1个帮扶责任人、每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参加实用技术培训、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动员全县14435名财政供养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4.3万户、15.39万有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通过贫困劳动力培训、扶贫小额贷款、“三来一加”、财政奖补资金量化入股、临时救助等帮扶项目,努力使每个扶贫开发户得到不少于1项帮扶措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二是采取抱团方式,扩大小额贷款投放规模。我县为增强贫困户脱贫“造血”功能,利用省级小额贷款奖补上不封顶的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新“贫困户+大户”抱团发展方式,扩大投放规模,全县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4.83亿元。三是实行订单模式,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按照“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形成规模”的要求,重点筛查落户乡镇工业园区企业,搭建免费培训平台,实施培训就业帮扶“春风行动”,促进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全县培训农村低收入劳动力10217人。四是按照扶贫资金量化入股方式,直接增加低收入农户财产性收入。2014年省财政安排我县财政奖补资金5119万元和县级配套资金6380万元,实施项目85个,将财政奖补资金项目所形成的资产明确为乡镇人民政府所有,按照“资金项目化、项目股份化、股份村户化”原则,采取合同形式量化到户,按农户所占份额,确保低收入农户每年受益股金不少于10%。五是利用项目载体,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我县利用省级奖补资金4500万元、县本级配套扶贫资金2365万元、经济薄弱村发展引导资金1386万元为经济薄弱村建设标准化厂房9.5万平方米,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县扶贫办于2014年8月和12月两次发放厂房租金500.08万元至乡镇经济薄弱村。六是积极策应扶持,重点推进两大贫困片区整体帮扶。西南岗地区和成子湖片区是全省重点扶贫的两大片区,备受省、市领导关注,我县充分利用省人大现场督办的契机,按照《县西南岗地区“十二五”帮扶规划》和《市成子湖周边地区“十二五”整体帮扶规划》,积极策应扶持省直各部门,编制西南岗帮扶项目58个,争取到省级以上到位资金1.33亿元;成子湖片区申报帮扶项目65个,争取到省级以上到位资金9325万元。

二、选准突破,争创农村改革特色。

我县抓住被列为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围绕“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两个主题,统筹“三个集中”,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是以“三个集中”为统揽,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我县以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为导向,着力推进“三个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14年,我县新增土地规模流转59万亩,累计流转土地12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63.97%。54个村居实现整村流转;全县新建、续建住宅小区137个,农民集中居住区76个,新增住宅面积561万平方米,新增集中居住人口15.36万人,石集乡汴水新村、双沟镇罗岗康居示范村等6农村集中居住区被评为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试点县”;全年新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面积达到368万平方米,建成310万平方米,新落户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4个。我县正在探索一条城乡发展一体化路径新模式。特别在土地规模流转方面实现了“三个突破”:(1)实现多渠道增收。一是保障农民的租金收益。认真做好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健全土地租金的自然增长机制,对土地租金水平随着粮食价格的增长动态调整。二是扩大农民的薪金收益。积极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农机、植保等合作社。三是提升农民的经营收益。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土地规模化经营。(2)推进多主体经营。我县形成了“大园区、多主体”的“集中经营、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园区内积极培育经营主体。一是培育专业大户。选择土地承租对象优先考虑本地种植大户或经营能手。二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三是重点推行家庭农场模式。积极鼓励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建立家庭农场。并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四是积极引进工商资本。招引有实力、有技术、信誉好的工商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土地规模经营。(3)强化综合性配套。一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整合利用国土、农林、水利、农开等项目资金,对规模流转的土地实施沟路渠、桥涵闸等综合配套。二是强化公共服务配套。积极构建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为经营主体提供育种制种、科技推广、技术培训、防虫防病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三是强化保险政策配套。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受灾赔偿标准,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经营主体造成的损失。

二是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县为服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土地产出效益,设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专项奖补资金1000万元,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2014年9月,由苏欣农机连锁有限公司、省农科院、汇隆投资担保公司共同出资1亿元,在我县成立源欣现代农业全程服务有限公司。这是全省第一家以农业生产全程服务为主体定位和运行特色的创新型公司。目前,公司已经与78家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了集种子培育、融资、大型机械服务、植保、仓储等环节全程无忧的专家式服务协议。通过两年项目及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全省“标杆式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推动我县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安全水平。

三、规范引领,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强化农业招商考核。我县出台《农业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结合我县土地规模流转,重点招引蒙牛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农”字号大型龙头企业落户,全年完成农业招商引资额9.45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2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我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8家,争取省级奖补资金400万元,实施4个帮扶项目,扶持苏微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三是规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省市县“五好”合作社,我县重点提升其规范运营水平,先后举办3次培训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作社财务管理以及合作社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积极向省财政厅、省农委争取,确定了我县为农民合作社融资改革试点县,与民生银行对接,为30家合作社办理“惠民贷”,贷款额度为4000万元。

四、强村固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是通过选派发展书记带动薄弱村发展。围绕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带动10户以上低收入农户脱贫的“双增一带”目标,我县分三批向全县选派100名优秀党员到经济薄弱村(居)担任“发展书记”,专门负责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县新形成“三来一加”项目339个,新增从业人员1.72万人、新增专业村4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二是通过加快建设村集体经济项目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2014年,我县实施1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获省引导资金320万元,加上县乡配套资金,共投入822.42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1421平方米。10个村居的厂房已全部建成并被企业承租。1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平均每年增收7.5万元。三是通过完善“三资”监管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我办每季度开展一次乡镇村级财务集中互审、异地交叉互审。每次审计后均印发通报,8月份县政府专门召开全县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会,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出台“三资”管理办法,利用“三资”监管系统平台,进一步规范我县“三资”管理。目前,逐渐完善全县23个乡镇315个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形成制度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四是通过化解村级债务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2012年省确认我县第二批经济薄弱村公益性债务4053.33万元。2014年所有资金已全部兑付结束,其中,资金偿还2568.11万元。

五、扩面增效,扎实推进“三农”保险。

一是不断拓展新险种。我县以西南岗地区8个乡镇瓜果蔬保险、沿湖水产5个乡镇内塘螃蟹保险试点为重点,同时开展了干部综合险、建筑工人意外险等“三农”保险。二是全力推进高效农业保险。我县开展了高效农业保险突击旬活动,实行重奖重罚,保障高效农业持续发展。2014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保费8698.18万元,其中,高效农业保费完成5042.99万元,占农业总保费的57.98%。

六、民生为先,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篇9

会议指出,近年来,农业信息化成效明显。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信息资源日渐丰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日渐深入。实践证明,农业信息化是破解“三农”工作难题的有效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选择。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需求更加迫切,农业信息化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与顶层设计;加强示范,探索发展路径与应用模式;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与人才队伍建设;谋划项目,争取财政支持与多元化投入;注重实效,加快标准建设与安全防护。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强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集成应用,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加快信息技术在政务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动“三农”管理方式创新,切实提高农业行政管理水平。三是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经营领域的创新,提高经营主体自身信息化水平,着力提升农业经营网络化水平。四是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拓宽信息服务领域,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的信息服务。五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与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

此前,农业部曾《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加强对各地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科学发展的指导,夯实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基础。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篇10

加快示范区建设步伐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徐大元

围绕"三农"服务促农机化发展高国献

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扎实推进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专题报道吴昭雄

湖北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王友根,冯天玉,刘烈辉,秦少兰

关于推进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实践与体会王先法,宋秀良

湖北省烟草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思考王勉,蒲元瀛

发展特色农机促进农民增收杨帆

用好国家购机补贴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进程湖北农机化 姜又珠

农机具购置补贴现状及管理建议龙天凤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鄂州市2009年农机统计分析张彪

实施"以机代牛"项目有效阻断血吸虫传播源田国红

维修管理推广三位一体服务——嘉鱼县农机局开展农机维修管理服务的基本做法孙波清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王先云

心理因素引发事故宋大雨

警钟长鸣安全不懈——红安县农机监理站对采矿区农机进行集中治理吴波

试论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陈鋆静

便民服务承诺到机手刘仁祥,夏臣安

浅谈农机安全生产与安全监理张雄

汉川农机局结"穷亲"帮扶孤儿刘晓平

地方动态

提升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思考王家宏,陈砚平

把城市自来水工程与管理引到农村去——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点建议饶正良

农机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胡杏武

困扰宜都市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的原因及对策李光新

浅谈宜都市茶叶机械化发展向常明

农机维修常用工具的安全使用唐运才

农机零配件的正确选购刘斌

小型农用水泵选购123谢莉

农机故障的诊断与预防技术吴鸣

新产品新技术

基于ADAMS的唧筒抽水机虚拟样机设计与动态仿真王涛,崔群凤

关于河南省信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吴昭雄

在全省夏收作物抢收抢种工作暨油菜生产机械化现场会上的讲话吴庆峰

加大农机培训力度推动农机化新发展胡爱群,方勇清

打造万亩核心区引领农业机械化徐大元,侯俊

开展『五型农机创建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赵正波

农业机械化离我们山区到底有多远杨文忠

宜都农机化综合示范区建设发展探讨付军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与农机技术推广路径分析王家宏,陈砚平

推广水稻机插秧见成效张郧玉

咸宁市春耕生产期间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吴斌

抓住关键环节全面做好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于春峰

和谐执法的『娘家人——天门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强化监管促进安全纪实王呈良

着力"三抓"全面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十堰市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胡现明,范洪江

湖北省京山县"三农"问题调研报告杨立才,杨如辉,明道麟,冯天玉,李飚

浅析我国油菜联合收割机发展状况杜金,兰心敏

夷陵区农机装备需求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研与思考郑祖江,田开凤

吴庆峰主任在荆州调研农机企业发展状况胡娟

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思考与建议扈向阳

信息动态

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效果评价吴昌玉

黑龙江省马铃薯机械化综合生产技术孙征权,刘爱娟

如何诊断并排除农用车制动故障李德新

如何更换联合收割机上的易损零件郑海

农机离合器的保养与维修陈婷婷

农机维修中的10个不能胡越

CA1091汽车悬架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许海东,张焕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高手——记十堰市农机局党委书记、局长徐自鑫柯有柱

珲春市农机化发展的模式探讨孙雄杰

竹山县农机推广现状和发展对策杨敬晖,夏丽香

禽蛋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陈金泉,任奕林,任祖方

安徽省望江县农机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陈俊文

微生态制剂的浓缩孙方伟,吴向华

基于ADAMS的滚柱轧路机虚拟样机设计与动态仿真李旭荣,黄丹

对6063铅合金的应用研究王庆义

南漳农机"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李家普,邹召军

推广油菜机械直播技术促进产业发展升级湖北农机化 刘志勇

荆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探究周美元,李兴华

湖北省农机推广基本现状及对策浅析杨立才,陈鹏宇,明道麟

加快安陆粮机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吴汉生,邹运喜

依托家园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010年武汉市新建2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尤俊

新农村建设的载体——郧县谭家湾镇五道岭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郭传胜,李相成

强化监管全面落实购机补贴政策艾家会,李反修HtTp://

全面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想及措施侯俊,田中文,王斌

四轮驱动兴社惠民——洪湖市碧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快、效益好万永华

发展基层农机组织推进集约化进程——房县农机服务队暨天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任超

潜江市大力推广油菜机械直播技术罗时付

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全面落实惠农政策黄有成

农机专业合作社助推农村土地流转陈永潮

关于乡镇防护林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付宝山

秭归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鲁智勇,黄玉萍

源头管理走出"先手棋"——天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一瞥胡文才,王呈良

荆门市农机安全互助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李克尧,周明富

互助保险为农机合作社安全护航方胜,刘一

信息动态

拖拉机的磨合经验和常见的错误操作刘婷婷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生力军邹春秀

农机集约化经营须跨四道门槛钟魁兵

浅议产品的开发与制造李德新

浅谈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几点看法徐纯鹏

工科专业实践环节的实施及对理论教学的影响——以机械加工专业为例张文斌,刘建华

兴机富民的带头人——记天门市净潭乡志鹏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张志鹏王呈良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咸蛋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研究湖北农机化 尚正海,文友先

小型牧草收割机械切铺装置的设计付靓

规划期农机具测算方法探讨曹转运

对超静定问题及要求及桁架问题的思考张居敏

基于PLC室温监控系统的设计王斌,李国富

节水灌溉施肥技术与应用杜铮,庞雄斌,万勇

浅析水稻机械化基质育秧试验技术杨立禄,杜海涛,吴继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路子刘会启,余新明

求生存保稳定谋发展——对咸宁市农机推广中心站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饶正良

关于我省农机维修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杨如辉,秦少兰

枣阳农机30年琚兆海

沙洋县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展望胡友军

浅谈农业科技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作用余亮桥

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洪山区花山春和农机合作社全力参与新农村建设陈斯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新机遇黄中心

以科学理念促进农机事业发展徐玉清

参加黄冈"武汉城市圈农机合作第三次联席会议"有感朱星桥

大机械大规模创造大效益——新洲区富民诚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纪实湖北农机化 刘汉文

关于加快提升我市水稻机械插秧水平的对策建议夏新华,马云波

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肖武平,王会成

加快发展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中部省份农业现代化王先云,彭代龙

地方动态

湖北省农机化质量工作现状与发展思考肖调范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思考与探索陈克茂

襄樊农机监理在困境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中的襄樊农机监理发展综述李发新,李恒涛

浅议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文新农村中的作用和地位张,宋硕,李玲,向帮军

借"鸡"孵得"金凤凰"——和县农机局发展机械化烘干技术新模式浅析龙安

浅析当前农机市场现状及对策邹峰华,徐仁忠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周炜,李小昱,王为,周竹,黄懿,吴泽鑫

新产品新技术

孟加拉国的农业机械化研究姚海

CAD三维技术对机械设计影响及应用湖北农机化 王秀

一种基于DSP的杂草图像分割方法梅汉文,刘剑英

基于单片机PIC18F2431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尹作菲,郑相周

钒矿资源及提钒工艺综述李季,张衍林

连锁经营浅析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