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内控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07-03 17:54:32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社保内控稽核成本;管理模式;经办体系;发展环境。

1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在财务评审工作中的认识和实践的误区。

社保内控稽核模式是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改革完善与社保内控稽核机制发展到新的层次,相互作用产生的社保管理创新成果,对进一步加强和搞好社保内控稽核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但当前业内一些人对社保内控稽核理论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这给社保内控稽核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误区一:部分社保内控稽核财务评审人员业务素质和思想观念达不到现有社保内控稽核工作发展的应有层次。

业内有人认为有了社保内控稽核体系运行于社保工作中,社保内控稽核对于社保统筹层次发展升级上档的监管功能就可以自动实现了。操作象期望一样简单,按钮一按,什么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一种谬解社保内控稽核所具有批判性的按步就搬生硬操作流程监管理论。

误区二:社保内控稽核工作本身缺乏独立性,使部分内控稽核财务评审人员对财务评审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

业内还有小部分人认为现有社保内控稽核体系不改变,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就难以发挥应有的内部监管功能。

持这种观点的从业人员认为,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功能之所以难以发挥作用,就是因为社保内控稽核管理体系的独立性不够,然而社保内控稽核管理体系的独立性不够又是缘于现有社保经办模式,他们认为待某天社保经办体制改革了,才谈得上社保内控稽核管理模式功能的发挥,他们把现有社保内控稽核体系作为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功能发挥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因此,他们的工作仍然在等、在靠、在抱怨之中,这是一种消极等待社保内控稽核体系层次提升完善的观望态度。

误区三:现有的社保内控稽核工作无应有的内控稽核预见功能,使部分评审人员未对内部稽核财务评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

业内还一种观点认为社保内控稽核财务评审体系核心功能在于预防上。何以预防?问题及时发现,及早规范和整改,可以防患于未然,同时,促进有关方面把制度、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起来,也可以防患于未然。因此在社保内控稽核实践过程中更多关注或侧重于对现有不合理制度、体制、机制的分析提示和提出建设性意见,而没有同时关注对社会保险领域重大违法犯罪行为的揭露和惩治,认为用不着社保内控稽核部门去查处重大违法犯罪问题。这是一种“片面温和的社保内控稽核模式论”。

以上三种对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理论认识上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原因在于:一是脱离社保经办机构目前的实际工作实践,二是没有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理论的本质内涵,三是没有正确认识社保内控稽核体系构建和功能发挥两者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社保内控稽核体系从本质上讲,是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内对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营的一种社保内部监管制度,是一种自我监管、自我完善内控模式的组织架构,这种新的体系运行并不需要社会保险体系以外的力量去助推,但这并不是说有了这种内控稽核监管模式的运行,这种模式对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和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监管功能和管控作用就可以自动实现。经过近20年来随着社会保险养保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社保业务经办的流程中已经建立起了整体发展的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的基本框架,但在很多社保业务经办方面有些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和经办体系还不尽完善。单从构建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的现有社保内控稽核模式看,是基本符合现阶段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建设和社保业务经办流程规范管理的要求,其所能包容的社保内控稽核监管制度、社保内控稽核管控方式尚未完全突出、管理作用也未充分地发挥出来。从社保业务经办体系架构上和社保基金安全运营模式上看,社保内控稽核体系与其他一般社保业务经办模式一样,既有组成该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的机构专职从业人员、内控稽核手段和内控稽核所必须采用的设备等实体性因素,也有如何组织运用和管理这些实体因素的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的制度、体系、社保内控稽核部门内部操作的管控方式、内控稽核对社保业务经办和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监管机制、对整个社保业务开展内控稽核的监管模式采用的手段和设备等基础性因素,还有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外部扩展环境,在组成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的结构中处于宏观的、最高层的是《社会保险法》规定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设立的社保内控稽核部门的社保内控稽核体系中的从业人员和各级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的相关行政机关,该组织体系要求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内控稽核管理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社保内控稽核部门制定的社保内控稽核制度负责执行;处于中观的是各种社保经办内控稽核工作模式;处于微观的是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的社保基金安全运营和社保财经制度稳妥执行情况的创新工作机制,更微观的则是具体的社保内控稽核工作开展业务经办的方式方法等。在社保内控稽核体系运行中,这些结构性因素的地位和稳定性是不同的。处于最高层的是各省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以上的社保业务内控稽核制度和社保业务内控稽核模式稳定性增强功能,社保业务内控稽核体系工作制度、社保内控稽核管理目标和工作机制、社保业务内控稽核方式方法等各层次的地位和创新性则稳定地依次递增,各省级以下的社保经办机构业务经办内控稽核制度和社保业务内控稽核体系的作用,则要通过具体社保业务内控稽核工作管理类型创新完善、社保业务内控稽核工作机制的补充扩展、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制度改革完善方式方法去实现。同时,处于中观层面的结构性因素的不同整合和利用,决定了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实际功能的大小。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功能发挥,不仅可以使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合理性和优化状况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还可以反作用于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整体结构优化提升。

通过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整体结构自身特点和该模式在社保业务经办流程运行规律,及其与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营之间的关系分析可知,我们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这个范畴,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监管制度、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管理机制和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信息管理机制创新、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方式方法等这些社保业务经办系统中观结构性因素的适时创新和构建,则令我们在社保业务经办流程中有更大的作为和真正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在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的动态构建中发挥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功能信息管理创新方法,在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功能的不断提升中推动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整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整体结构与社保基金管理安全运营功能正常发挥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整体结构需要深入研究的两篇大文章,也是运用这一理论指导社保业务经办工作整体发展的两篇大文章。比如,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部门应将内控稽核结果公告被稽核部门,这是社保内控稽核部门发挥内控监管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最初可能只在少数地方试行,但当这一做法得到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广泛认同,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保内控稽核管理模式,广泛运用推广于监管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流程和内控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固定的社保内部稽核监管机制在全行业执行,其内控监管流程实际检验着社保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质量和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合理化运用程度,发挥着社保内控稽核体系机制的“安全网”“减震器”功效,同时又助推了社保业务经办与社保内控稽核体系功能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效果。

另外,现有的社保内控稽核管理模式只注重发挥社保经办机构内控管理模式体系作用,对完善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社保业务经办流程体制、机制的建设性功能管理往往忽视,不注重对社保基金安全运营有效管理内控监管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的查处。这一方式是以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和基本养老保险发放体系为基础,为防止社保基金流失进行效用性预防管理体系和管理步骤增强的方法,这是符合现阶段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内控稽核管理体系,对社保基金进行有效管理使其成为在社保内控监管模式中安全运营的管理对象和内容,我们既要发挥社保内控稽核管理体系在助推改革的办法,又要建立完善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制中的长效作用,把发挥社保内控稽核功能的长效作用和短期模式结合起来。

转贴于

2强化社保内控稽核模式财务评审工作的方略。

(1)树立降低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提高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效率的责任意识。

要降低社会保险社保内控稽核成本,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成本意识并非是普通企业的专利,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机构也要强化成本意识,那种不计投入,不问产出,只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意识是与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的效率要求背道而驰的。长期以来,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机构工作被视为纯粹行政行为,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机构为完成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经办计划,保证应办就办,不惜一切代价增加社会保险内控稽核人员、增设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机构,造成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过高。因此,必须在思想上彻底摒弃过去的“无本治险”的旧观念,增强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意识,把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观念贯彻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费用发放体系改革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日常管理之中,科学地进行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和考核,变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粗放型管理为集约型管理,变人海战术为现代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经费的支出去向和结构,促进社会保险内控稽核部门采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手段,充分挖掘社会保险内控稽核部门人、财、物的潜力,使社会保险内控稽核工作达到最优化。作为社会保险内控稽核工作的执行者,应适应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管理要求,树立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理念,既注重社会保险内控稽核事业发展,又考虑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的优化和节约。

(2)建立科学、现代化的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努力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社保内控稽核模式设计要考虑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社保内控稽核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和程序过分繁杂,会加大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使社会保险内控稽核职能弱化,薄弱的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管理过程反过来又损害了所期望社保内控稽核模式的有效性。如在划分省级统筹和地方统筹基金时应尽可能减少交叉,避免上下两级机构的摩擦损失效率;应尽可能共用社保统筹基金,节约社保基金内控稽核费用;另外社保内控稽核项目、内控稽核类型、内控稽核比率、社保内控稽核准确率应尽量规范。

其次,要构建科学、高效的社保内控稽核体系。

1996年,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开始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省级统筹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参保者个人申报缴费比例和优化国企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发放体系为基础,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为依托,集中改革试点办法,重点稽核,强化离退休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模式,较原有体系更突出了“强化管理”的要求,强调进一步优化和重组社会保险内控稽核资源,科学规范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岗责体系,最终达到提升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的整体效率。在改革过程中,社保内控稽核成本提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省级统筹体制逐步形成和完善,在提高征收社保基金效率同时社保内控稽核成本必然不断下降。

最后,深化社保内控稽核体系改革就是要建立科学、现代化的社保内控稽核体系,适应现实社保内控稽核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社保内控稽核手段,统一开发社保内控稽核软件,统一规范社保内控稽核业务流程,使社保内控稽核程序公开、简化,大力推广电子申报、邮寄申报、申报等多种电子申报方式和方便、快捷的社会保险基金缴纳方式;建立联系密切的网络,与邮政、银行、有条件的企业等单位联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有效进行现代化的严密社会保险基金监控、征管;加强社保内控稽核力量,加大惩罚力度,增加参保人违反社会保险法行为的风险成本,促进全民遵守社会保险法。

(3)调整优化结构设置,全面提升社保内控稽核人员素质。

首先,社保业务经办机构设置内控稽核管理部门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框框,其和人员密度应视社保基金而定,整合部分征收规模小的社保内控稽核部门,全面推广实行多元化申报社保内控稽核管理部门成本,从根本上控制机构膨胀、社保内控稽核经办人员增长过快等问题。其次,调整社保内控稽核人员分布,职能分工应上粗下细,这样既能强化管理、堵漏增收,又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三是要尽可能地扩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最后,合理设置各级社保内控稽核机构,充分发挥社保内控稽核职能,防止社保内控稽核机构的重叠和虚设。此外,社保经办机构要切实更新管理理论,改变传统的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有效支持,密切与财政、银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和信息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从而降低社保内控稽核成本,为参保对象参保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内控稽核服务。

人员的节省是最大的节省,人员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要降低社保内控稽核成本,必须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敢打硬仗、高效廉洁的社保内控稽核队伍。针对一部分社保内控稽核人员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情况,应该大力举措致力于提高社保内控稽核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从培训现有人员和引进人才两方面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强社保内控稽核人员政策业务培训,提升社保内控稽核人员政策素质和业务技能,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政策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成熟、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文明高效的社保内控稽核人员队伍,使社保内控稽核人员更适应现代化社保内控稽核管理条件。

(4)加强社保内控稽核法制建设,改善社保内控稽核环境。

强化法制建设主要是解决社保内控稽核法制和社保内控稽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内控稽核部门体制不健全,被稽核对象自觉接受社保内控稽核的意识不强,良好的社保内控稽核环境尚未真正形成的情况下,社保经办机构应该依法对被稽核对象进行内控稽核,依规进行内控稽核管理,严格执行内控稽核政策。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保内控稽核制度,提升社保内控稽核的管理层次,增强社保内控稽核的刚性与震慑力,降低社保内控稽核机会成本;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社保内控稽核信息化网络,走社保内控稽核工作社会化路子,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积极营造社保经办机构整体配合的环境,加大社保内控稽核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全体参保人员的对社保内控稽核主动参与意识;其三坚决治理地方行政领导对社保经办内控稽核的干预;最后要完善社保内控稽核管理制度,健全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组建社保内控稽核执法队伍和专门执法机构,严厉打击涉及社保内控稽核经办领域的犯罪,提高社保内控稽核行政执法效率的执法质量。

综上,笔者认为:社保内控稽核体系操作理论指的是一种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模式下,通过社保内控稽核管理办法的监管功能,才能实现防止其在社保内控稽核流程中社保业务经办不公和社保基金流失现象的发生,使这些现象在社保监管体制内控稽核管理过程中防患于未然,是一种社保内控稽核监管模式结构档次创新与管理层次不断提升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使监管效果不断得到优化和上档升级的系统,这就是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在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体系完善中和社保基金管理中显现管理层次和操作流程上的基础性要义和基本内涵,作为我们每一位社保从业人员都要牢牢把握这些社保经办方式方法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邢增福著.ISO标准知识与银行内控合规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 财务内部控制;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01

医疗保险基金是政府立法强制征收的专项基金,是广大参保职工的“保命钱”,是医疗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等运转全过程的必要工具。是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保障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完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力保证。对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维护改革、稳定和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

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医保基金财务核算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其内部分工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程序和措施,并加以规范化、系统化而形成的一整套控制机制。它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有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医疗保险业务工作的需要,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财务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控制,保证其业务活动的规范进行,进而促使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尽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不只涉及财务部门,也不只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而是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各职能部门都按照财务内控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才能最终在财务上实现内控制度所期望达到的管理目标和成效。

二、完善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实意义

1.完善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石。医疗保险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在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下,完善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高效安全的基金监控体系是确保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必要产物。只有建立一个向全社会、广大参保职工公开、公平、公正的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全体参保人员才能看清楚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才能理解医疗保险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更能看清基金管理工作的艰辛。为医保基金管理工作创建一个和谐、信任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开展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经办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规定,经办机构内控管理包括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四大方面。加强基金财务内控建设,有利于提高经办机构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执行力,确保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及时、准确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平稳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不断改进和提升经办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需求。

3.完善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基金运行风险的有效途径。当前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中各种类型的运行风险,例如骗保、套取医保基金等等,已经严重影响到医疗保险基金正常平稳运行,建立和完善好基金财务内控制度,在源头上防控各种运行风险事件的发生,是当前防范基金运行风险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切实加强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是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的本质要求。要把完善医保基金财务内控制度作为一项管长远、管根本、保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依法依规进行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医保基金财务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进行。建立单独核算的基金会计制度,明确基金会计操作规程,对基金运行的全过程实行详实的财务记录。

2.严密会计控制,依法建账。按照不同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各险种之间基金不得互相挤占、串户。会计科目设置应准确、规范。账务处理符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应合法有效。账薄摘要要内容准确,能清晰的反映日常业务内容。

3.明确基金财务岗位责任。基金财务应严格遵守财务岗位设置的要求,基金出纳负责日常基金开支和银行日记账,会计负责会计凭证的制作和银行账目的核对,会计主管负责所有基金财务工作的复核。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后,基金财务工作要严把分级授权审批关。财务收支审批未经授权不得越岗代办。出纳不得兼任会计稽核,会计不得管理银行日记账。

4.建立合理的财务监督制度。基金财务应定期核对基金专户使用情况,核对基金专户银行账户余额情况。对于基金日常开支,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核制度,特别是大额支出和网银支出。建立银行票据和银行印鉴分离管理,在开户银行预留出纳员、法定代表人、财务专用三枚印鉴。出纳员印鉴由出纳员保管,其他两枚印鉴由主管会计保管。在支付款项时,须按开户银行要求同时加盖三枚印鉴。出纳会计根据经批准的支付申请开具票据后,转主办会计处盖章。按规定程序使用保险柜,保险柜钥匙和密码不经许可不得告知他人或委托他人代为保管,做好防盗防范措施。银行印鉴要采用分设保管,确保每笔基金开支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复核流程。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篇3

医疗保险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对积极稳妥地做好医疗保险改革、规范医疗保险管理、防范和化解基金风险、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及工作原理

医疗保险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其内部分工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程序和措施,并加以规范化、系统化而形成的一整套控制机制,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有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医疗保险业务工作的需要,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控制,保证其业务活动的规范进行,进而促使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尽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不只涉及财务部门,也不只是会计工作的需要,而是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符合医疗保险工作目标,防错消弊,各职能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都应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1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措施和办法,规范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促使医疗保险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医疗保险政策R相关规定,遵守财经法纪。

2 能堵塞漏洞,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防止或减少医疗保险基金流失,控制基金风险。

3 保证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真实可靠,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医疗保险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决算和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4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使各职能部门岗位权责分明,建立有机的协作和制约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 可以强化医疗保险机构内部管理,有利于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 合法性。内部控制的各项内容应规范、统一,符合国家有关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的要求。

2 完整性。各项业务管理行为都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和监督制约。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所有业务项目和操作环节都应在内部控制的范围内。

3 制衡性。从组织机构的设置上确保各部门和岗位权责分明、相互制约,通过有效的相互制衡措施消除内部控制中的盲点和弱点。

4 有效性。在岗位、部门和单位三级内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拥护内控管理的有效执行。

5 适应性。各项具体工作制度和流程都应与实际相结合,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适应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变化的要求。

6 持续性,内部控制要保持一定的持续性,不能因机构调整或人员更而出现纰漏。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

内部控制制度由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基金内审及稽核控制制度等构成。

1 组织机构控制制度

(1)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岗位设置与职责、人员配备与任用、学习与培训、考核与奖惩作出详细规定。

(2)建立明确的领导授权制度。对授权的人员与范围、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岗位轮换或分工调整、常规审计与离任审计等作出明细规定。

(3)建立有效的内控考评制度。对基金风险控制情况的评估,对违反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4)业务经办部门、基金财务部门与稽核内审部门的单位分管领导原则上不得同一人。

(5)保险关系、待遇核发、基金财务、稽核内审、信息技术等工作责权应分设在不同部门。

(6)保险关系、待遇核发、基金财务、稽核内审、信息系统维护等工作不得同一人兼任。

(7)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状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层干部应当适时轮岗,在同一岗位任职3至5年的应当轮岗。

{8)配置适量的稽核内审工作人员,并要求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2 业务运行控制制度

(1)认真执行医疗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规范经办业务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层级管理规定。着重规范参保登记、缴费申报与核定、账户管理,转移与退保、待遇审核、待遇支付、医疗费用结算、基金财务、档案管理、计划统计、稽核监督等环节的操作流程。

(2)办理医疗保险各项业务应严格审核相关报表、凭证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出具的相关资料和凭证应规范统一,数据修改应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程序,同时进行登记备案。

(3)业务操作实行授权管理,设置处理权限,单项业务,一人不能同时进行二级(含二级)以上业务权限的操作。各部门、岗位的业务管理、操作人员都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超越所授权限。各项业务环节既独立操作,又相互衔接、相互制约。

(4)业务处理权限的分配及其调整应由业务部门拟定,报分管领导审批后送稽核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备案。

(5)明确单位领导审批层级和审批范围。包括应经分管领导审批的业务、应经主要领导审批的业务、应经领导集体决定审批的业务及以上三款未列明业务的审批层级和审批范围,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6)实行办事公开、医疗保险政策、业务流程、办理时限和内容以及经办人等应公开透明。

(7)建立并完善档案资料保管制度,社会保险业务的原始资料以及办理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资料须按照档案保管的相关规定处理。

3 基金财务控制制度

(1)依法依规进行财务管理,基金财务、会计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执行,建立明确的会计操作规程,对财务处理的全过程实施监督。

(2)严密会计控制。依法建账,按照不同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各险种之间、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不得相互挤占,会计科目设置应准确、规范,账务处理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应合法有效,凭证、账簿摘要内容准确,能清晰地反映业务内容。更正会计记录应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并附有详细的记录。

(3)明确岗位责任,基金财务部门应设置会计负责人(主管)、记账、复核、出纳、财务网管等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范围,财务收支审批实行分级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越岗代办。出纳

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录工作,账务印鉴、票据、空白凭证实行专人管理并有登记,办理付款业务所需印章不得由一人集中保管。会计人员轮岗或调离时,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4)建立合理的责任分离制度、货币、有价证券的保管与账务处理相分离,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与使用相分离,资金收支审批与具体业务办理相分离,信息数据处理与业务办理及会计处理相分离。

(5)完善医疗保险基金账务核对制度,对不同账务应定期核对,做到账账、账证、账表、账据、账实、财务账与业务账以及内外账务相符。基金财务部门应指定专人按月核对基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对账目差异进行审核分析、及时处理,并编制银行账户余额调节表,定期对现金、票据和存单、债券等有价证券进行检查,核对、登记和管理、对定点医院、药店医疗费按医疗保险结算办法进行结算。

(6)按医疗保险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建立账务处理程序控制,保证业务活动记录的及时、完整、准确。

4 信息系统控制制度

(1)医疗保险机构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减少操作过程的人为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控制自动化。

(2)根据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功能划分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能,明确业务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3)建立计算机监控业务运行常规制度。业务系统对有关联关系的业务必须建立联动和牵制关系,并设置防止错误操作的警示和制约功能。

(4)业务系统研发人员与业务系统维护操作人员职责和权限必须分离,不得由同一人兼任。

(5)建立数据录入、修改、访问、使用、保密、维护的权限管理制度,明确数据操作所依据的有效凭证和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加强对信息系统数据的监控。

(6)业务系统应设置业务操作、系统维护的记录和可检查功能。

(7)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对业务数据等信息管理、交流和反馈作出明确规定,确保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业务的办理情况和综合数据。

(8)建立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网络。业务系统与互联网必须实现物理隔离,防止通过网络篡改业务系统数据行为,加强网络和计算机病毒防护,确保网络安全。

5 基金内审及稽核控制度

(1)基金内审及稽核部门应履行内控的管理与监督职能,由单位一把手直接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经办机构内控制度运行情况须接受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篇4

一、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管理基本情况

十矿社保基金包括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金。全矿参保人员为8462人,离退休人员3276人,工伤人员3791人。2012年全矿征缴社保基金1.43亿元,办理支付社保基金89164763万元。为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十矿于2012年10月建立了本矿的廉洁风险防范体系,并将社保基金的运行安全列为廉洁风险防范体系的重中之重。按照分权、限权、控权的思路,从社保基金筹集、拨付和管理的三大环节,十矿建立健全了社保基金管理制度,规范了业务流程,并根据每一项业务的风险点、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明确相关职责、考核标准和监督检查标准,从社保基金5个入口、9个出口、9条基金通道的32个环节中查找出36个风险点,制订36条风险防控措施,从制度上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风险,有效保证了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保障了全矿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了十矿的稳定。

二、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管理模式

(1)建立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层层划分了责任。十矿自上而下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风险防控工作和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把养老、医疗、工伤等各项基金风险防控工作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领导、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明确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经办人具体负责的责任机制。(2)建立风险防控制度机制,加强了制度监管。一是十矿制订出台了《社保基金管理办法》、《社保基金支出审核和内部稽核办法》等制度,重点完善了审批拨付程序,实行月支出计划审批制度,并按月反馈办结结果;对养老金的转移支付,实行与工作目标和质量权数挂钩的权数分配制度,避免了人为的随意性;对社保基金的领取,实行台账跟踪、上门走访、网络监控和身份认证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遏制了冒领养老、骗取医疗和工伤保险金等各种违规事件的发生。二是建立职工病退、工伤鉴定公示制度。对职工申请提前退休或申请工伤鉴定的,将当事人的有关情况和政策规定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没有不同意见的,再进行审核审批。三是严格执行社保基金对账制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安排专人做好社保基金的日对账和月对账工作,并建立相关台账进行管理,严禁基金延压,确保在同一口径下财务与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四是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纳入管理,分“一级、二级、三级”风险对社保基金管理进行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经办人员的评先评优挂钩,杜绝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五是坚持年度内部审计制度。矿纪检每年都会同审计、财务等相关科室对社保基金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堵塞漏洞。(3)建立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强化了内部规范。十矿以开展社保基金办理窗口服务规范建设为契机,针对社保基金的征缴、拨付、管理等环节,严格规范基金运行操作规程,理清了社保基金各经办科室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界定。通过自查、互查等方式认真查找廉洁风险,并对排查出的廉洁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有效管控了风险。(4)建立风险防控教育机制,筑牢了防范根基。一是开展警示教育。通过举办廉政讲座、收看警示片等形式加强经办人员廉政教育,特别是运用“上海社保案”等反面典型教育警示他们,增强他们廉洁审批、廉洁监管、主动作为的自觉性和内控力。二是开展素质教育。采取集中培训、经验交流、书面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基金经办人员学习培训,重点加强社保法、基金监管、廉洁办理等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提高经办人员依法审批、依法监管的业务技能和法律水平。(5)建立风险防控纠错惩处机制,突出了后期处置。一是加强内控。强化基金经办科室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使每个环节、每个岗位之间都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每年矿审计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督审计,防止人情操作,对违反审批程序、权限造成基金流失的,逐级追究责任。二是协议管理。在医疗、社保单位推行协议管理,将双方的权、责、利等内容明确到协议当中,对协议履行情况由矿纪委进行定期考核和信用评估,对违规、违约行为进行处罚,有效扼制了医患双方冒名顶替、虚开票据、以药换药、虚造检查项目等欺诈行为,减轻了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另外,建立了社保基金网络信息化监管系统。十矿依托社保基金监管系统这一信息化平台,完成了对社保业务从申报缴费到帐户记载、待遇支付的全程动态监督。通过对涉及基金征缴、支付、管理三大环节中的多个重要数据进行信息比对分析,做到随时发现疑点、随时处理,把现场监督变为动态管控。

三、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十矿对社保基金管理的风险防控主要是针对社保基金运行流程实施的风险监管,缺乏对每个环节变换风险的监管。因为在社保基金的筹集、拨付、管理环节中,社保基金的形态在发生不同的变化,基金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重点、监管重心也应随之转移。缺乏了对每个环节重心转移的具体监管,必然导致不能觉察社保基金运行中的变化和可能引发的风险,也就难以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监管,势必造成事中监管缺位。

四、加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管理的对策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医疗保险 内部控制 保险基金

一、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运行特点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能是向参保单位征收医疗保险费,然后对征缴来的医疗保险费进行归集,继而对参保人员发生的购药、就医费用进行待遇审核支付,由此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将与参保单位(或个人)、定点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发生业务往来;由此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监控有效、考评严格、纠错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各项业务、各环节、各岗位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提高医疗保险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的执行力,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参保者的合法权益。

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

(1)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主要风险。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导致工作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效能问责。聘用临时工作人员,未进行岗前培训。

(2)业务运行控制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参保单位缴费基数未及时足额上报,致使保费未能应收尽收;对全省联网医疗费用的待遇支付审核力度不够;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不力,协议流于形式;业务统计台帐不全,影响数据分析、决策;各业务环节衔接不畅,业务单据、数据未能及时传递财务部门。

(3)基金财务预算现状。预算不健全,导致缺乏约束;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导致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未能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作出适时调整。

(4)信息系统控制现状。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分设,各用独立模式 ,结算时将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导入医保信息系统。双方结算时两个系统数据对接、转换时常出差错。如:胪内支架系统是医保项目却对应成非医保项目,心电监护每小时5元,一天24小时对应成一天240小时。这样,不是流失医保基金就是损害参保患者利益。

(5)内部稽核控制现状。稽核控制既包括对本单位内部各职能科室、各业务流程的稽核,也包括对参保单位和定点药店、定点医疗机构的稽核。目前对参保单位缴费基数的稽核力度不够,每年只抽取少数单位例行抽查。对定点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刷卡购药、就医费用的稽核更是控制不到位,特别是全省联网医疗费用这块,全权委托省医保中心审核,而省医保中心人力有限,对其本身所属的定点药店、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稽核都自顾不暇,放在异地委托的业务上的精力更是有限。

三、加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组织机构控制

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单位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参保征收、待遇核发、基金财务、稽核内审、信息技术等工作责权应分设在不同部门。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从组织机构的设置上确保各部门和岗位权责分明、相互制约,通过有效的相互制衡措施消除内部控制中的盲点和弱点。内部控制保持持续性,不因机构调整、人员更换而出纰漏。在岗位、部门和单位三级内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保障内控管理的有效执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对内部机构、岗位设置、决策程序、法人授权、会议纪要、审批归档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共同遵守的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外,应对岗位设置与职责、人员配备与使用、学习与培训、考核与奖惩作出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状况,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各职能岗位应当进行岗前培训并适时轮岗。

(二)业务运行控制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各项业务管理行为都应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和监督制约。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所有业务项目和操作环节都在内部控制的范围内。各项业务办理环节中的办理手续是否完备,相关凭证是否真实有效,数据录入是否完整准确,相关岗位之间的制约是否落实都要进行监控,以确保各业务环节环环相扣又相互制衡。

(三)基金预算控制

要对基金收支进行平衡预算,以收定支。预算支出还要进行分解,分解到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预算,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没有严格的预算控制,基金支出很容易失控,导致支付风险,影响可持续发展。

(四)信息系统控制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减少操作过程的人为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控制的自动化。要利用现有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完善和优化。整合模式是指将多个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管理系统、业务系统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形成单位整体的管控体系。在整合模式下,内部控制将完全融入单位的管理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信息系统对有关联的业务必须建立联动和牵制关系,并设置防止错误操作的警示和制约功能。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篇6

2、由于征缴对象不断扩大,征缴方式由过去的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社会保险费由单位发放改为社会化发放,虽然有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推进和完善,但也存在社保资金筹措困难,逃缴和拖欠社保费现象严重的弊端。社会化发放管理要求更高,人口老龄化更增加了社会保障的难度,基金的积累和保障服务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

3、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除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及利息这一主渠道外,还有中央及各级政府补助金、统筹调剂金等。但有的地方财政困难,支付能力不够,对中央财政依赖性大,补充社会保险基金的渠道尚未健全和落实。

4、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行单位由原来的社保经办机构独立承办,演变为税务、财政、银行、邮政等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管理协调难度加大。当前,在基金多部门管理体制下,存在着社保经办机构、税务、财政信息不能共享,基金的现金到账不及时,缴费票据在途时间长,基金的收入、支出、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不顺,数据和票据传递不及时。各个部门的数据都不一致,导致基金在每个环节上都可能出现不安全隐患。

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社保经办机构的高度重视。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制定有效措施,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当前,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

第一,加强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参保单位和职工自觉履行社会保险义务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保基金监督和管理氛围。在加强市场经济规范,法制监督管理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参保单位领导和职工的社会保险法制观念,尤其是加强外资、合资、私营、个体经营者和雇员的法规意识更为重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宣传,增强所有参保企业和个人的法制观念,提高全社会对社会保险的认识,对基金监督和管理的重视,形成严格执行社保法规政策,积极履行社会保险义务,抵制违法违纪行为的良好氛围。

第二,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和完善法规制度,把握住基金监督和管理的源头。目前,加快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立法是当务之急。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关系到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保值增值和实现其社会保障能力的问题。有关基金的征收入库、支付管理、保值增值等问题都应立法加以规范,以保证基金的按时发放,防止基金的挤占挪用,保证基金的安全运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基础管理,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治理。

第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和科学的数据信息体系,以增强基金监督和管理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规范基金收支管理,要做到科学计划安排,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按照全面预算的方法编制社保预算,各项目实行分项预算的管理,保持收支平衡的机制,增强基金监督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对参保单位的缴费行为实行专项审计,做到定期审计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另一方面,要做到严格审核,把住基金支付环节,利用“金保工程”建设的契机,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数据信息体系。

第四,建立健全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实现管理服务规范化运作。建立健全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确保这些制度有效运行的内控机制。有了制度,就要认真落实,因为制度再先进再健全而不去落实,制度本身就成了摆设,而违反了基金管理制度规定又没有内部控制制度监督的话,就必然使基金受到损失。例如:外省某市一个经办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自己管理基金期间,没有很好地执行基金管理制度,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机制,造成了上千万元基金的挪用,致使大部分基金无法追回。这名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制度但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说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十分必要。所以,作为社保经办机构一定要提高认识,将内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真正落实到实处。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在形式上制定了一大堆制度、装裱上墙后就了事,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是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有章可循,再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虚设,制度本身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第五,建立健全社保经办机构内部协调制约机制,使监督制约贯穿于经办管理各项业务的整个过程。即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社会保险业务、财务、统计、信息、稽核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社会保险登记、申报审核、账户管理、待遇审核、基金支付、关系转移等业务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只有从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入手,加强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各个环节都置于各相关部门的相互监督制约的规范化流程之中,从而确保社会保险业务从制度和管理上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内部控制;管理

近几年来,各个管理部门加大了任务量,社保基金管理也朝着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监管力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基金应用安全也得到了保障。但是,因为医疗保险机制较为迟缓,相关的机制还不健全,管理缺少规范性,监管不到位,特别是针对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来说,岗位设置缺乏合理性,内部控制较为淡薄、管理松懈等现象的出现,给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内部管理带来了严峻的影响。因此,经办机构需要加大对内部会计以及会计相关控制力度,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以及监管机制的方式,提升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从而保证资金运营安全。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阐述和探究。

一、加强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升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规范性

针对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来说,要想确保医保基金应用安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医保基金的应用安全,同时还能对基金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管理,加大内部控制管理的落实力度,让财务基金管理工作人员认清自己的职责以及工作流程,进而提升医保基金运行的规范性。在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中,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能够保证内部岗位之间构建良好的监管和约束关系,同时可以实现对医保基金的合理管控,将医保基金的自身作用进行全面发挥,从而提升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应用安全和规范。

(二)确保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具有真实可靠的特点

建立健全的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会计信息的完备性和真实性,同时还能确保其他信息系统的健全。针对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而言,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借助会计信息来实现对医疗基金的探究、监审和管理。因此,要想建立完善的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就要确保数据的完备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在开展医保基金预算以及审核工作时,具备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因此。加大基右搅票O站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能够有效保证医保基金安全。

(三)保障“三险合一”的有效实施

在社保基金中,医保基金在其中占据主要的位置,其之前包含了职工医保、城市居民医保以及新农合医保等三项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起到对社会医保整合的效果[1]。新机制合并,经办企业统一了管理标准,使得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基金管理方面,管理规模逐渐扩大,这就要求经办管理工作人员数量增多,经办管理工作人员职责加重,进而出现经办管理工作人员自我管理闲散、机构机制不精细等现象的出现。构建完善的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以对机构经办管理工作人员行为进行了规范,进而对实现“三险合一”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当前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的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为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自身特性,给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构建带来了阻碍。首先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风险较为隐蔽,也就是说,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机构内部业务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业务中可以存在的问题或者漏洞比较熟悉,并外部工作人员对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各个操作环节没有全面了解,这就使得内部工作人员借助对业务的掌握情况,在开展医疗保险工作时,只是将对自己有利的控制优势进行全面的发挥。

(一)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工作人员数量匮乏

针对保险行业从事工作人员来说,对其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要求不高,但是保险行业往往会存在工作人手不充足的情况,尤其是针对一些规模较小的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来说,由于人手不充足,普遍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给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此外,由于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综合水平普遍偏低,再加上保险行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从而给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带来了严峻的问题。

(二)信息管理体系比较落后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开始得到了各个领域的全面应用,这个给各个领域的内部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针对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来说,运用信息技术极为普遍。但是,由于管理方面缺少合理的监管和控制,例如用户信息、信息录入、信息更新以及信息统计等工作缺少有效合理的监管,管理权限比较混乱,进而给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落实带来了严重的阻碍[2]。

(三)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

针对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并且没有加大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力度,使得在没有对有关机制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展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而影响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三、加强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确保医保基金的应用安全

要想保证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备性,首先就要加大对医保基金安全性的关注力度,同时根据有关医保法律个条例来构建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需要建立专业的基金财务管理部门,明确工作人员自身职责,构建规范的基金应用流程,实现对医保基金的统一管理。此外,基金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机制,明确各个职员的工作范畴,并且对基金的应用、核算以及结算等岗位落实监管机制。做好参保登记、缴费确认、费用审核以及支付等工作,在确保医保基金应用安全的同时,还能将医保基金的自身作用进行全面发挥。

(二)加强领导团队的建设力度,实现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

要想促进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稳定发展,就要加大领导团队的建设力度,在提高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通过建立领导团队的方式,加强对医保基金管理的重视力度,从而实现对医保基金的高效管理[3]。首先,落实医保基金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对各项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管理,构建有效的考核和管理制度,提升医保基金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其次,定期组织举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医保基金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保证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提升信息管理的缜密性,确保医保基金管理的规范

当前医疗保险业务办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但是当前大多数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构建的信息管理平台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需要加大对信息平台的管理力度。首先,在业务办理完毕以后,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审查,保证资料无误后才能将其录入到数据库中,实现对信息的更新和修整,同时建立操作人员职责权限,保证信息的安全。其次,需要对信息库建立监管部门,实施对信息的全面监管,确保信息的精准,实现对信息的录用、更新以及管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大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不仅可以实现对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同时还能保证医保基金的应用安全。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确保医保基金的应用安全、加强领导团队的建设力度,实现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提升信息管理的缜密性,确保医保基金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在保证医保基金应用安全的同时,还能将医保基金的自身作用进行全面的发挥,从而促进我国基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良华.分析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如何加强内控制度[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140.

[2]钟凌陵.\谈医疗保险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就业与保障,2013(11):27-28.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内部控制

1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意识的增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载的业务量越来越大、服务的人群越来越广、经办业务的复杂性越来越高,社保经办机构面临的风险环节越来越多,这就对社保基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所谓社保基金管理,就是依据我国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各项社保保险待遇的及时足额拨付,实现各项社保结余资金的保值增值。要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健康运行,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社保经办机构向更加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机构服务水平。2017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青岛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青岛市社保经办内部控制工作的首个纲领性文件。《办法》规定,社保内控制度由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四大核心内容组成,对指导各区市建立一套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监控有效的社保内控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完善社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2.1社保经办机构咨询投诉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仅以城阳区12333远程平台2017年度5~8月的受理转办件数量为例(见表1),涉及社保中心的转办件包括社保征缴类、个人投保类、社保待遇类、医疗保险类四大类共714件,占比76.77%。咨询投诉热点主要涉及个人投保的续费、转移、补缴、社保转移进度、社保卡派生业务、社保缴费、生育保险政策、办事人员服务态度等。完善内控机制、提高经办服务水平,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树立社保工作队伍的良好形象。

2.2社保基金收支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城阳区2014~2016年社保基金收支规模分析可以看出,除去城阳区2013~2014年度进行大规模的农保转社保业务,一部分农村养老保险纳入社保基金管理的因素之外,“五险”收支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保基金运行总量不断扩大,对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2.3加强基金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重大社保基金违规案件频发,2002年至2006年,山东宁阳约1160万元社保基金被贪污,最终只追回340余万元;2006年上海约32亿元社保基金违规投资于高速公路,此案震惊全国;在2016年国家审计署对青岛市社保基金审计过程中,发现黄岛区有12名人员多领社保待遇12.4万余元,黄岛区社保中心立即依法依规开展社保基金追缴工作,目前已成功追回大部分多领待遇。只有完善社保基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促进内部管理和监督,才能规避和化解基金运行风险,确保基金安全。

3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

《办法》正式实施三个月来,各区市尚未制定适合本区市特点的内控管理制度,之前的内控制度已与现行政策及业务运作方式不相适应,可操作性低。在征缴及支付等业务环节中,部分操作流程不规范,未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进行业务流程操作,可能埋下隐患或产生新的风险点,甚至导致岗位之间相互脱节,影响了经办效率。

3.2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还需改造升级

一方面,现在运行的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在设置之初就拥有基础管理平台、核心业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基层信息管理平台、移动业务平台、机关政务和档案管理平台、基金监管平台、决策支持平台、信息安全平台等九大平台,为全面实现青岛市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目前一体化系统尚未建立系统外部数据库,无法将一体化信息系统数据与外部数据进行对接、比对;另一方面,社保经办机构的业务档案、会计档案数量逐年增多,经办人员查阅档案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办事群众需要查阅档案也会遇到重重阻力,稽核人员进行抽样调查时效率低下。

3.3监管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社保经办机构业务量大和经办人员相对偏少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经办机构的业务精英首先满足日常业务办理的需要。目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一般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工作经验丰富易发现问题,但部分人员年龄较大工作热情不高;有些监管人员缺乏社保基础工作经历,不能很好地胜任社保监督检查工作。专门从事基金监管的人员严重匮乏,加之监管机构和设施不足,导致监管力量相对薄弱。

4完善社保内部控制制度的举措

4.1内部控制流程“标准化”

(1)要构建标准化工作网络。各科室负责人为本部门标准化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科室内部控制标准的制订、实施、评价、修订等工作,科室各工作人员要按照具体标准办理相关业务。全局形成以标准化工作小组为领导、以基金监管部门为职能单位、以社保中心所有科室为一线组织的“三级”标准化内部控制制度网络体系。(2)制定标准化内部控制制度。研究制定本区市《内部控制标准化管理办法》,建立标准化审批授权、基金结算、财务预算、资金安全控制、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业务培训、考核奖惩、持续改进等工作机制,理顺社保基金管理各个环节,加强对社保基金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推进内部控制标准化工作长期有效运转。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使经办机构在组织结构调整、人员轮岗等变动中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4.2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立系统外部数据库。如精算分析数据库、监管法律法规信息库、公安局死亡人数数据库、殡仪馆数据库、税务部门个税申报数据库等,将一体化信息系统业务数据与外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数据,从而有针对性的稽核,提升社保基金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实现社保档案“信息化”“影像化”。在新增社保业务受理的事前或事中,适时将业务表格和凭证资料通过扫描或拍摄的方法收集到信息系统之中,将当月会计凭证及时存储为电子档案;积极探索对往年的社保档案实行业务外包,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优质可靠的外包商,双方明确服务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社保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外包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工作,明确安全保密要求,对社保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门检查验收。社保档案全面实现“信息化”后,能有效降低原始资料和凭证被恶意篡改和替换的风险,为内控稽核监督提供完整的影像支持。

4.3建立问责机制,定期测评,责任到人

问责机制是提高内控制度在社保基金管理中的普及范围和效率效果的必要制度支持。(1)建立一套权责清晰、奖惩分明的问责管理制度。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只有层层工作人员感到压力,才能层层产生效能,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得到有效落实。(2)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和鉴定。由基金监管部门或专门的考评小组按照问责管理制度对社保经办的各个流程进行考核评分,严格执行责任认定和奖罚措施,做到有责必究、责任到人,形成良性的责任导向,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整体作用。

参考文献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篇9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养老保险内部控制制度检查的通知》下发后,作为全省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指导部门的福建省社保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相关科室学习内部控制制度检查工作方案,召开局办公会议研究贯彻实施办法,牵头组织相关科室配合省劳动保障厅基金监督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检查表,细分了九大检查项目,并召集设区市机构负责人做了具体部署。此外,针对直接经办的中央属行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情况,还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围绕运行程序、权力制约、责任追究等方面,对制度建设、实施情况和运行结果开展了调查、核实、分析、评价,确保了自查工作取得成效。

逐项对照,认真自查。按照福建省劳动保障厅拟定的内控制度检查表格要求,该局逐一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各项业务经办的制度规定、业务流程和经办执行都有了较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福建省是全国较早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检省级统筹的省份之一,做到了“五个统一”即制度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经办统一、基金统一。尤其是年以来,持续开展了“规范管理年”活动,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开展以建立个人账户前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基数的两个确认为重点的业务数据整理工作,圆满实现了“抓基层,打基础,五年上两个台阶”的目标。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福建省一是结合全省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重点开展业务经办数据库的整理、重要业务数据的封存锁定,通过业务经办分层级的设定、操作授权和系统日志等,较好地落实了各项业务经办管理制度。二是中央属行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调拨程序均有严格的决策、审批、授权和报告制度。每个月的中央属行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拨由业务科长、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分管局领导、局长层层把关,通过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形成调拨决定后,报分管厅领导审批。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岗位人员有较好的人员配置,职责较明确,形成了较严密的相互制约关系,相关人员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和程序。三是通过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主要业务数据锁定封存制度及基金支出管理办法,可以有效地监控和识别基金支出异常情况及时对错误进行纠正,对不符合内控机制要求的规定、做法进行调整,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追究责任。四是通过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机关效能建设制度及社会保险经办“三优”文明窗口工作标准等,进一步规范局部管理和工作人员行为,努力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办事氛围,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都有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相对应。

保险内控管理办法篇10

一、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作用 

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高校校办企业具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实现其管理目标,合理保证高校校办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下文从多方面分析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运用。 

(一)实现高校校办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对于高校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而言,其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核心目标是通过高校校办企业本身的资源条件,促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而这一切的运行都需要由内部控制体系来合理保证其完成。首先必须要根据高校校办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条件以及资金流动来制定其经营的战略方针,另外还需要对高校企业经营当中所面临和承担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如高校校办企业的资源属于一种固定资源,根据其需要必须运用到实践当中,要尽量规避运用和发展当中的风险。另外需要分析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层人员的配置,将企业利益进行最大化分析,实现高校校办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 

(二)提高高校企业管理效果 

高校校办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在对高校校办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为其合理保证提高管理效果。首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分析高校校办企业管理活动当中每一个活动环节的管理效果,然后根据管理效果分析管理当中所存在着的问题,并且结合具体的问题分析其解决的方案。其次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管理方针与管理策略,根据每一个管理的节点分析其具体的管理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进行解决。 

(三)合理保证企业资源的运行与完整 

对于高校校办企业的正常运行而言,首先是资金投入的管理,如对于资金投入方式、准入制度等,其次就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其中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资金等,最后就是要在应用高校校办企业资源的同时加大对其的管理,既要保证其应用效果,又要将这种应用的效率最大化,也就是说合理保证其使用与保存完整性。 

二、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 

对于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现状而言,其问题主要出现在人的身上,然后再是控制体制的问题,最后是监督制度的问题,本文根据这些问题对其具体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导致腐败滋生 

对于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而言,由于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的缺陷往往是最为致命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反腐的力度加大,很多高校校办企业领导层的贪污腐败被公之于众,而其背后所造成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高校校办企业是高校的投资对象,其内部领导人都不能以身作则,高校校办企业的腐败将会导致高校领导层的腐败,影响高校的声誉。究其原因还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比如高校校办企业运行的隐藏化。分管高校校办企业的高校领导层基本上都是第一把手,其行政权力与教学权力几乎全盘掌握,而权力的过度集中则会导致滥用私权、知法犯法的现象发生。 

(二)内部控制体系制度不完善 

很多高校校办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架构不合理、内容不全面。如一般企业内部控制体的设计及与运行的有效性本来由董事会负责,而高校校办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的设计及与运行的有效性本来由管理层负责。有高校些校办企业只注重内部控制的基本操作规范,没有重视形成内部控制的系统系,如尚未建立财务控制系统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等。大多数高校校办企业注重经济活动事中和事后的内部控制,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等缺少事前预测或事前预测及控制不足。内部控制体系中制衡系原则执行不够彻底,如“三重一大”经济活动需要管理层集体决策或会签,“一言堂”现象也经常发生。 

(三)监督体制不完善 

监督是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一般由内部审计部门和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来执行。高校校办企业因内部审计部门缺失没有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进行日常的监督;或者因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没有定期或至少一年对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进行监督评价;或者因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也无法对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发表的公允评价意见。大部分高校校办企业,也没有像财务报告审计那样,每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体系及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 

三、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 

根据上文当中,对于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分析以及设计现状的探讨,探究其具体的设计方式。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控制环境两个方面。而控制环境又包括信息沟通、控制活动以及监督体系是三个方面,本文对其具体的设计方式进行分析。 

(一)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的评估分析 

高校校办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包括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对于高校校办企业的经营风险而言,则指的是高校校办企业的内部经营运行当中的措施正当化分析,分析其中的問题,制定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而对于财务风险则是加大资金投入后取得相应的收益。法律风险则是对于人员而言的,大到高校校办企业的管理层,小到企业的职工,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保证其依法守法,保证权力与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二)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环境的控制 

对于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环境的控制而言,其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就是针对内部环境的控制,其二就是针对外部环境的控制。对于内部的环境而言,首先是高校校办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于人的管理、资源的管理等,针对人的管理是要根据各级部门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并且对高校校办企业的部门进行利用率分析,对于闲置的部门人员进行裁减。另外就是要对委派到高校校办企业管理层进行管理,高校领导和高校老师到高校校办企业任职或兼职,要将其主管学校工作或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首先不能发生“一言堂”的现象,比如任职范围可以有董事长,而总经理则由高校内部人员担任,这样就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另外对于高校校办企业外部的环境的控制,比如教育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对于高校校办企业的监督与制约,将政府的司法机关与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有机的结合、社会各界对于高校校办企业工作的支持与监督等,加强校企合作以及校内行政工作的透明化。 

(三)加强高校校办企业内部人员的责任意识 

无论是对于高校校办企业的经理层还是对于其职工而言,责任意识是保证企业发展的直接方式。首先对于高校校办企业的管理者而言,考核政绩分布应为在职期间的政绩以及离任之后所造成的正面影响,让管理者切实为高校校办企业的未来谋福利;另外对于企业职工的管理而言,要设立严格的惩戒制度以及晋升制度等效绩考核体系,以能力和效果为主,保证企业职工获得相应的报酬。另外要实行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的混合监督模式,保证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