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剖析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4 00:48:47

双争剖析材料

双争剖析材料篇1

【关键词】作战;后勤保障;战例教学

战例是指对某种典型意义的战争或演习演练过程的详细叙述和经验总结,供研究作战经验和教学训练使用。一个完整的战例通常由基本情况、战前任务、战中行动、主要经验教训(体会)和附件五部分组成。但供训练、教学使用的战例通常不包括主要经验教训(体会)部分,而将这一部分作为教学训练中所要完成的内容来体现。在战术教学训练中广泛运用战例组织想定作业和战例研讨,能使学员从多种类型的战例中汲取战法和谋略的精华,“置身”于实战环境中,启迪思维、开拓视野,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新战法,提高战术素养、指挥能力和谋略水平。

1 着眼教学目的,精选典型战例

战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取决于所选战例的质量。好的战例必然包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当前,在战例选择上存在针对性不够、代表性不强、借鉴意义不大等问题,从根源上制约了战例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搞好战例教学,必须首先在战例选择上下工夫,真正选取那些真实可信、典型精练、时代感强的战例。

1.1 选择战例要准确、贴题

运用战例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和论证战术理论、原则和观点。一个准确、贴题的战例,常常能使学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益于对战术理论、原则的理解,否则,“例不对题”会使学员感到迷惑不解,不知所云。准确,就是充分查证材料,把战例的历史背景、来龙去脉、时间、地点弄准,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不得人为地编造或“言过其实”。贴题,就是要与所讲授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所选的战例能充分说明问题,不得“似是而非,牵强附会”。这就要求授课教员在备课时做到精心准备,从浩如烟海的战例中,选出准确、贴题的战例,体现出战例教学的科学性和不可或缺性。

1.2 选择战例要有代表性,避免以偏概全

战役战斗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一些特定环境、特定背景下的战役战斗,大都具有特殊性的一面,不能说明一般性的问题,其经验在过去战争中适应,在现代和未来战争中却未必尽然。如果采用无代表性的战例,不仅达不到帮助学员理解的目的,相反会使学员在认识上产生歧义。这就要求教员在选择战例时,一定要做到不具有代表性的不选,不能说明一般性问题的不选,容易引起歧义的不选。当然,任何事件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综合体,战役战斗也不例外,这就对任课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引导学员弄清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启发他们从每次特殊的战例中探索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另一方面,要防止以偏概全,钻“牛角尖”。

1.3 选择战例将成功战例与失败战例相结合

战争必有胜败,胜败乃客观存在,胜有胜的经验,败有败的教训。失败的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成功的经验更为重要,学员印象更深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种现象,选择战例时,外军的多,我军的少;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尤其是我军的失败战例,选的就更少,这往往难以令人信服。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解放思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针对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战术的运用、组织协同等问题,在选择成功战例的同时、适当引用失利的战例,特别是我军作战失利的教训,从正反两方面来解释说明作战原则、方法效果会更好。

1.4 选择战例要注重反映现代战争的特点

技术决定战术。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武器装备的更新并引起战法的改变和创新。随着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提高,其突击能力、快速机动能力、杀伤威力也空前增大,致使传统的战场环境、时空观念以及作战理论、原则发生相应变化。一些传统战例中的作战样式、战术动作和成功的经验,与现代战争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已不能对当前教学起指导作用。因此,选择战例时,要多引用现代战争,尤其是近期局部战争的例子,以充分体现高技术时代高、精、尖武器对现代作战理论的影响,反映未来作战理论发展的动向,从而启迪学员的思路,开拓学员的视野,为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打下基础。

2 以学员为主体,精心组织教学

2.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与一般形式的教学相比,战例教学的教学准备要求更高,任务更重。战例教学准备主要包括制定实施计划、编写战例资料、组织备课试教、指导学员进行教学准备等内容。

2.1.1 制定实施计划

战例教学的实施计划需根据任职培训对象教学总体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制定,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时间安排、考核和保障等方面的筹划和安排。战例教学可穿插在理论学习中进行,也可单独开设战例课程。单独开设战例课程时,需要制定专门的实施计划。

2.1.2 编写战例资料

战例资料通常包括基本教材、辅助材料和现地教学材料。独立开设战例教学课程应有基本教材。基本教材需紧贴使命任务与教学内容,供学员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辅助材料和现地教学材料是学员进行作业和剖析的基本资料,需提前准备,于开课前发放至学员手中。

2.1.3 组织备课试教

战例教学备课是任课教员或教学团队依据战例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准备工作,可采取个人备课或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教学设计,明确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图、教学作业材料、教具和相关系统数据等。集体备课过程中,牵头教研室或专业系可视情组织任课教员进行试讲。

2.1.4 指导学员准备

组织指导学员准备是战例教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任课教员在学员队的协助下,于上课开始前一周完成。主要工作包括对学员进行动员教育,发放战例教材和辅助材料,指导学员自学,促使其通过网络等途经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对要学习的战例做到心中有数,对要研讨的问题提前进行思考,形成初步的认识。

2.2 精心组织教学实施

战例教学实施是任课教员依据战例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计划,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战例教学通常按照战例介绍、战例剖析、战例作业等环节组织实施,以战例剖析和战例作业为主。

2.2.1 战例介绍

战例介绍,是对已发生的战争、战役、战斗实例进行介绍的教学活动。由教员或者聘请亲自参加过战斗的人员,主要以讲授的方式实施。战争背景通常包括战争发生的历史原因、战前形势、战场地理或地形情况、战争诱因等方面的情况。战役战斗背景通常包括战前形势或态势等情况。战争或战役战斗背景一般按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内容进行介绍,授课时不宜过细,以讲清楚为标准,如战前形势通常按由大到小的情况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与本战例有关的形势。作战决心和部署是战例介绍的重点,战役级以上的战例也可用战略或战役筹划和准备为标题,主要讲授双方的作战企图、决心和、作战准备等情况。介绍外军战例时,通常用双方作战企图和参战兵力表述。这一部分讲授中,要突出分析双方指挥员的思维过程,不要仅仅讲决心结论。作战经过是战例研究的主体内容,它通常包括作战阶段、作战进程和作战结果。大的战役和局部战争通常包括若干个作战阶段,一般战役和战斗往往只讲作战进程。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作战经过有的详细讲,有的概略讲。

2.2.2 战例剖析

战例剖析,是学员在全面熟悉战例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围绕战例中诸如作战保障筹划、保障法运用、应急情况处置等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作战保障的经验教训和启示。一是,问题设置。每个战例的剖析思考题设置通常为3至4题,授课教员要对每道题的剖析思路心中有数。二是,个人准备。学员在认真阅读战例剖析材料的基础上,围绕教员布置的思考题,消化理解,独立思考,明确剖析的基本思路,撰写战例分析报告提纲或全文。三是,小组研讨。小组研讨通常以自由发言为主。研讨前,教员要明确分组安排,指定各组的负责人。研讨时,学员应重点围绕剖析思考题,就影响作战全局和作战进程的重大后勤专业保障问题进行发言;教员要因势利导,使研讨逐步深入。研讨结束后,每组可推选或由教员指定1-2名代表参加大班交流。四是总结升华。各组发言代表先简要介绍本组研讨剖析情况,重点阐述个人分析思路,谈体会收获并提出质疑。教员紧紧围绕战例保障最突出的特点、双方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上的提炼和升华,帮助学员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2.2.3 战例作业

战例作业就是教员不具体介绍作战过程、作战细节和作战结果,只详细介绍作战背景、作战条件和双方作战企图,让学员作为领受任务的“指挥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战斗。学员既是战斗指挥员,又是评论员,不仅评论别人的成败,更是看自己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指挥战斗。这样,一次战例作业如同一次小小的演习或图上作业,既可学习战术原则,也研究了战法,实现了研究和运用相结合,达到了战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实施步骤:1)详细介绍战例中的作战背景和作战条件,引导学员进入“作战”环境。战术原则是死的,而运用之变灵活多样、各有千秋,究其原因正是作战环境、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因此,给学员详细介绍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以及作战目的,是十分必要的。2)教员下达“战斗任务”,学员根据作战条件、作战目的和作战任务,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拟制行动方案,组织部队“行动”。这一步,最能反映出学员对所学战术理论、原则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学员组织指挥能力。3)集体评议。无论是成功的战例还是失败的战例,毕竟是经过实践的,因此,它可作为评价其它方案的参照物。对不同的方案集体进行评议是战例教学的深化,既评议别人的方案,也评议自己的方案,使学员了解某个战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学会在一定作战条件下,如何正确分析情况,定下决心,选择最佳战斗方案。后勤和装备保障类战例教学的作业通常以报告撰写为主。由学员根据战例保障实际过程,将作战双方的保障条件等改编成作业条件,由学员充当指定角色完成后勤和装备保障任务,并与战例实际保障方案和行动过程进行比对分析。

3 以能力为核心,科学组织考核

双争剖析材料篇2

根据县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的安排,全县创先争优活动已进入全面争创阶段。这一阶段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各项目标任务能否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关键。为了切实做好全面争创阶段的各项工作,现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活动(2010年6月到7月底)。重点把握四个环节:

(一)广泛征求意见(6月20日至7月10日)。广泛征求对党员和党组织的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汇总、梳理,并做好反馈工作。对党组织及单位领导班子的意见,在党员大会上进行公布;对党员个人的意见,由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及时反馈给本人。

(二)深入查找问题(7月11日至7月15日)。各党组织和党员要围绕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照“五个好”和“五带头”,深入查找自身在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撰写党性分析材料(7月15日至7月20日)。各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对照《》、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要求和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撰写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党性分析材料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认真检查党员个人理想信念、宗旨、作风、遵守纪律和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年老体弱和书写有困难的个别党员,经单位党组织同意,可不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党性分析材料写好后,由党支部负责同志负责审阅,对联系实际不够、问题找得不准、剖析不深不透的分析材料,要重新进行修改。

(四)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7月20日至7月30日)。各党组织在组织党员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要吸收群众代表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会上,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党性分析,对照检查,开展自我批评;党员之间要相互评议,开展批评;在自我批评中,每个党员都要敢于正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切实做到不怕揭丑、不护短,真正在思想上有所触动、认识上有所提高。党员在民主评议中,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本着对同志和对党的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评议。党员领导干部既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又要参加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按照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具体要求召开。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认真修改党性分析材料,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后,要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群众通报情况。通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本情况,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整改措施,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二、深入开展志愿服务行动(2010年8月到11月底)。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结合“万名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根据自身职能和特点,确定系列活动内容,为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搭建平台。重点开展好“四项活动”:

(一)“公开承诺”活动。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对照学习实践活动未整改的问题,结合党性教育活动中查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承诺事项,每个基层党组织至少承诺4项,每名党员、干部至少承诺2项。通过会议、文件、党务政务公开栏、报刊、电视、网络等形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承诺事项要明确完成时限,制定整改和落实的措施,采取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方式,督促其兑现承诺。

(二)“亮证示范”活动。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窗口和执法部门要确定5个以上重要岗位和服务岗位,让骨干党员、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佩戴党徽,亮证上岗,切实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促进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岗位奉献”活动。每个基层党组织要结合“亮证示范”活动,至少设立2个党员(团员)先锋岗、示范岗,设立岗位公示牌,制定岗位职责和履职标准,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双联双帮”活动。结合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每个县直党组织结对联系1个农村党组织,帮助办理1-2件实事;每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1名农村贫困党员或农户,帮助解决1-2件难事。

三、深入开展“三评”活动(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底)。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党员冬训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一次以“评班子、评干部、评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评”活动。要对照和创先争优的目标要求,分类制定评议标准。“三评”活动要讲究方式,主要通过自我评价、会议评议、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领导班子的评议分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对干部的评议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党员的评议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活动结束后,各基层党组织要将评议结果上报县委组织部和创先争优办公室。对评定的好班子、优秀党员和干部,适时给予表彰奖励;对评定的差班子要给予通报批评和组织处理;对不合格党员和不称职干部要按照有关政策,区别情况,严肃处理。

四、深入开展创新提升活动(2011年3月到2011年5月底)。各基层党组织要在认真总结党性教育活动、志愿服务行动、“三评”活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加强“六个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创新提升活动。农村党建重点要在村干部队伍建设、村级党内民主建设、党员教育管理上创新突破;社区党建重点要在落实“三有一化”要求,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落实活动场所、有效服务社区居民上创新突破;机关党建重点要在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工作质量上创新突破;国有企业党建重点落要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创新突破;学校党建要在强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识、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上创新突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要在提高党组织组建率和探索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上创新突破。

五、深入开展评比表彰活动(2011年6月)。2011年“七一”前,采取自下而上、层层推荐的方式,县委集中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及个人。

双争剖析材料篇3

——民主评议党员自我剖析材料

按照公司机关党委《关于召开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结合公司党组《政绩观专题教育》和《永葆对法纪的敬畏心教育》中的学习体会,以及党员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自己就一年来的思想情况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自查剖析,分析自身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和履职践诺、担当作为、遵规守纪等方面差距和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现予以汇报。

一、加强学习,树牢政治意识

一是一年来先后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了党的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学习了公司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暨深入推进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香精香料和烟标(盒皮)专项治理工作”,深刻汲取赵洪顺、余云东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时刻树牢对法纪的敬畏心。

二是于去年5月份参加公司机关党委在省委党校组织的 “基层支部委员培训班”,并在会上做了学习交流发言。完成了党支部交给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情况汇报和“政绩观”专题教育活动方案制定等五个汇报材料汇报。

三是按照综合室安排,和其他同志一起参加了6次卷烟产品改造、质量改进评价的暗评编码和资质审核监督服务工作,履行基层党员“一岗双责”和支部纪检工作职责。

二、对标对标,查找存在问题,努力改正

对照烟草行业政治生态存在七个“依然严峻”突出问题、六个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工作建议,深刻检视自己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情况,通过自己找、同志提、领导点,查找自己在“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存在三方面的不足,需及时整改。

(1)学习领悟不够,政治敏感性不强

一年来虽然按照公司要求学习了《四中全会辅导百问》、学习了公司《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暨深入推进政治生态突出问题全面整改》等文件、观看了“时代楷模黄文秀、张富清”事迹视频,形式上完成了学习任务,但真正入心、入脑、见行动的不多,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还不够,其根本原因还是存在学习上的形式主义思想和具体工作中的实用主义思想,没有将政治和业务有机融合起来。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有时原则性不强,对一些紧急的业务工作没有完全按照规定流程执行,存在事后补手续的情况。

(2)沟通交流不够,面对困难有畏难情绪

平时学习工作中有只想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完成就行,怕惹过多麻烦的思想,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不足。对一些因实际情况不能马上办的事情,一些同志提出要求,往往不能做到耐心细致地解释,容易急躁,造成误会。在2019年元旦致辞中曾说,面对困难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自己克服困难的的劲头和勇气还不够。

(3)履职践诺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是对本职工作抓主要工作和抓工作的主要方面水平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缺乏全局观点和普遍联系观点。把好的工作愿望变成好的工作结果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二是在支部开展纪检工作和永葆对法纪敬畏心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学习文件的多,宣传的多,开展工作的具体方法措施少的问题,监督人员监督的力度还不够,政策业务水平还需要提高。力争得到中心和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必要的纪检业务知识培训。

三、改进方向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始终贯穿到工作和生活中。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眼睛向外,开阔视野,不局限于只完成本职工作的小目标,格局再大一点,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二是树立担当意识,加强沟通交流。将政治生态专题教育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努力克服公司党组书记指出的“工作本领不强,不学习不研究、不积累不思考、不沟通不交流,不会创新”等问题,力争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双争剖析材料篇4

这次教育整顿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主题,以贯彻落实中央*号文件和省委*号文件为着力点,以提高干警队伍素质为主线,突出加强中队班子建设,推进队伍建设和场所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教育整顿的主要任务是:纠正基层干警队伍中存在的思想、纪律、作风、组织不纯的问题。重点解决:(1)理想信念淡薄,公仆意识、人民警察意识、敬业意识不强,思想素质不高的问题。(2)法制观念不强,职业道德水准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章不循,与劳教人员界限不清,管理粗暴,打骂体罚劳教人员,侵犯劳教人员合法权益等法制政策水平不高的问题。(3)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负责,工作不规范,办事效率低,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还在用“拐棍”,不履行直接管理职责,仅仅满足于当班不出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了事的问题。(4)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作风散漫,纪律松驰,警容不整,仪表不端,行为不检点等与人民警察形象不相符的问题。

教育整顿的目标是:基层干警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政策水平、执法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组织纪律观念得到明显提高,消极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行业不正之风得到纠正,突出问题得以解决,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树立起严格执法的形象,热情服务的形象,仪表端庄、警容严整的形象,以达到提高素质,推动文明公正执法和场所秩序稳定,实现年度工作责任目标。

二、基本原则

教育整顿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联系本单位实际,联系本人思想工作实际,贯彻正面教育,以整风精神做好此项工作。

(一)必须立足于学习提高,贯彻先进性教育精神,坚持自我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问题,把学习教育同整顿思想、改进作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结合起来。

(二)必须紧紧围绕场所工作的实际,把教育整顿同“双争”活动、同按纲建队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推动队伍建设和劳教各项工作健康开展。

(三)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开门整顿,自觉接受各方面的批语和监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查纠“四个不纯”问题。

(四)必须坚持边整边改。对查摆出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集中整改。

三、参加对象

全所干警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4月30日至5月14日):思想发动,学习提高

一是宣传动员教育。召开全体干警大会,由党委书记、所长__*同志作动员,动员会后出一期宣传专刊。二是进行专题教育。对全体干警进行“理想信念,党的宗旨”、“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组织纪律、廉洁自律”、“依法管警、公正文明执法”四个专题教育,由三位所领导及纪委副书记分别担任专题辅导。三是各部门利用5个半天组织干警认真学习中央*号文件、省委__号文件、《监狱法》、《警察法》,并对四个专题进行讨论。

第二阶段(5月15日至5月28日):整顿纪律,转变作风

对全体干警进行为期10天的封闭式队列训练,增强组织纪律性,转变队伍作风,提高战斗力。聘请武警官兵指导。

第三阶段(5月29日至6月4日):对照检查,自我剖析

在第一、二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剖析。每位干警要通过干警之间、支部成员之间的互相交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个人存在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不纯的表现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书面材料。材料不讲优点,不谈成绩,主要找问题和分析原因。科室领导(正副职)的剖析材料,由分管所领导审阅把关;中队领导的剖析材料,由挂点的党委委员审阅把关;一般干警的剖析材料,由所在部门的主管领导把关。

第四阶段(6月5日至6月11日):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各科室、中队召开部门生活会,开展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个人通读剖析材料后,其他干警逐一对其进行评议和帮助。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发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优良传统,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不走过场,坚持以诚待人,增强团结;不搞自由主义,不搞好人主义。达到坦诚相见,沟通思想,形成共识的目的。科室的生活会分管领导参加。中队生活会挂点所党委成员参加。

第五阶段(6月12日至6月18日):认真整改,巩固成果

干警个人要针对教育整顿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结合个人实际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整改措施要形成书面材料,按剖析材料审阅程序由相关领导审阅把关。各科室、中队要召开科、队务会,对本部门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报所党委审阅把关。召开干警大会,对中层领导进行满意率测评。

双争剖析材料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practice of the work achievement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erso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olytechnics,profession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part.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Siping Professional College electricity auto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ized analysi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troduced the specialized analysis obtains result and Shortcomings.

[Keywords] electricity automation;Specialized analysis ;Vocatial And Technical Collage;evaluation practice of the work achievement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ersons

引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剖析是评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以评促建的基础性工作。

2009年12月23日至25日,吉林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作了评价总结。我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得到专家高度肯定,特别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赞扬。我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负责人,将本次专业剖析的组织及工作方法、本次专业剖析对我专业的建设的促进作用情况进行总结。

一、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况

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并在2008年12月被遴选为吉林省第三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的“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有设备先进、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室7个,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16个。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的组织及工作方法

2009年3月成立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剖析领导小组。为了赢得评建时间,2009年暑假,我专业全体教师放弃了假期休息时间进行重点整改。由于暑假没有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干扰,精力集中,效果显著。对照“专业剖析的内容和要求”各条目的内涵要求,分析专业现状,肯定专业的优势,找出专业差距;确定了“促建、促改、促管”的重点,制订了整改方案;撰写专业剖析报告并组织讨论修改,收集整理佐证信息资料;校内专家组对专业剖析报告进行多次的评议,检查佐证材料,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使电气自动化专业剖析工作经过了严格的把关。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效

通过专业剖析,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专业办学思路、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特色等都得到提高。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依据行业需求,探索形成了合理的专业建设目标。我们深入四平地区重点企业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跟踪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岗情况,不断调整和充实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确定了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按知识能力结构,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打造了贴近企业实际的特色专业课和核心课。编写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系列教材和讲义。开辟了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三阶段“工学交替”的符合高职高专学生技能培养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专业“立足地方,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办出特色”的建设目标。

(二)根据专业建设目标,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构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一个专业平台,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由“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模块一起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平台,由“智能控制技术”模块和“换热器机组”模块构建了两个动态的专业方向。

(三)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素质教育体系组成。

1.理论教学体系由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方向课四个模块构成。

2.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三横二纵”模式。

(1)“三横”是指“三阶段工学交替”。第一阶段,入校后第1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1周的专业认识实习。第二阶段,在第2至第4学期及暑假期间,集中安排学生在校内和校外企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至少9周的技能训练。第三阶段,在第5至6学期安排学生进行26周的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

(2)“二纵”是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二条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校内“教学做”一体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体系。校内学习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电气技术应用能力、控制技术应用能力和供配电系统安装维护能力。学生进入校内可编程控制等实训室,完成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了解和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校外“教学训”一体的岗位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训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及综合职业素质。

3.基本素质教育体系由课堂教学和校内外活动组成。

从入学的专业教育到“一个专业平台”的搭建,从参加认知实习到毕业顶岗实习,我们始终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1)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计划有落实,取证率高。我专业已经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双证融通保证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实施与落实。

(2)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我专业已把电子技能大赛作为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坚持每年举办一次。通过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电子工艺技能,而且在培养良好职业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3)聘请业内资深专家、毕业校友等举办学术讲座,召开座谈会。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和要求,树立学生职业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对职业概念有一个正确认识。

(四)依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改善了教学基本条件

1.打造了一支具有职业特征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形成一批探索性的教育教学成果。一方面坚持“走出去”的原则,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有6位教师参加过国家教育部人事司举办的全国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已有12人考取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评员。另一方面坚持“请进来”的原则,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来专业担当授课任务及指导实践。专业教师完成省级课题8项;编写《数字电子技术》等16部高职高专教材;建成4门省级优秀课和1门省级精品课程。

2.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学校投资了400多万元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电气实训中心。包括自动化综合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建立了机加实训中心和数控技术中心两处校内实训基地。我校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成功入选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本项目建有西门子PLC网络实验室、组态软件实验室等11个实验或实训室。

(五)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我们对部分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体现了“精学湛练”的校训思想内涵。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该课程在原有一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外企业实训和校企合作制作电气控制柜的培训项目,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PLC可编程控制》教学中,我们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将典型的PLC可编程控制项目引入课堂,合理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同时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延伸到工程现场,让学生在真实的编程控制岗位顶岗实习,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六)突出从业能力培养,建立了产学紧密结合的职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1.学用结合,实现“两个对接”,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即开设课程与预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开设课程与相应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做到学用结合,学到的有用,需要的能学到。为此,我们对所有课程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并在课程标准中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重点审核。

2.校企共建,互惠双赢,构建了产学紧密结合的职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本专业已经和四平高斯达纳米、四平巨元换热器等十余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并把《检测与转换技术》实训和《组态控制》实训分别安排在慧宇仪表厂和红嘴钢铁自动控制室进行,把实训室建在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

(七)我专业始终坚持以特色求生存、创新谋发展。我们通过调研得知,四平市现在每年为换热器行业配套制作的电气控制柜数量达近万台,而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尽管这个行业只是换热器行业的一个“副业”,可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把电气控制柜的岗位培训做“主业”来抓,提出把“副业”做“主业”的创举。将与之相关的《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课程做了相应的整合;并且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平台,将电气控制柜制作引到学校来进行,学生由全程参与发展到目前完全以学生为主进行制作。目前四平市从事电气控制柜及相关产品的制作、调试工作的人员中,我专业毕业生占50%以上。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主要体现在教学设施方面,虽有一批专业实践设备,但专业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完成典型任务所需要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场所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要继续争取学校和企业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扩充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本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在专业建设上,要将传统的控制技术向工控网络技术方向转变。适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中普及机电一体化的观念,特别是针对换热器行业的机电一体化内容建设。

五、结语

通过专业剖析,对照专业剖析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我们不仅看到本专业的不足,同时也发现了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使本专业的办学特色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使我专业的教学质量显著增强,毕业生职业能力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大幅提升,校企合作,互惠共赢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我专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世平.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1):2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23-135.

双争剖析材料篇6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双纲”(即《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考试大纲》),认真钻研课本, 把课本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章、每一节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 有数,目标明确,既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便于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是历史课堂教学 的主要内容。当然,对于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也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这对于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及拓宽学生 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就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 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我在近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中通过对课本的大字与小字、文字与图 表的联系贯通,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引伸和拓展,充分利用课本中智能因素,对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大有好处。

然而,许多学生却不重视或不知道应怎样重视课本。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对课本内容已经熟悉了,于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看社会上搞来的一些复习资料上。针对这种情况,我除对学生进行反复 说明外,还利用课本上的有关内容,编制成一些问题,以此督促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 下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对日本侵华问题的四个材料,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四则材料反映对日本的侵略扩张持何态度? 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2)结合材料,说明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原因。(3)你对的上述言论有什么看法?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供的有关材料,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课本 主要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此外还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注意挖掘课本内容 中的隐性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的能力。如: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该是:(1)“公车上书”;(2)强学会成立;(3)《中外纪闻》的创办;(4)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此题的正确答案是:(1)(3)(2)(4),而许多学生认为应是(1)(2)(3)(4),出现这一错误 就是由于忽视了课本中的“强学会成立以后《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这句话。所以“《中外纪闻》的创办”是早于“强学会的成立”的。

三、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讲完一个章节内容,学生可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让学生把疑问提出来,交给全班讨论,教师只在一旁作点拨、引导、启迪工作。对于学生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我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予以答复或提示,必要时则给予个别辅导。

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搞清楚的问题,其印象是很深的,记忆也牢,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

四、要求学生作学结

在每讲完一章、一单元及一本书之后,我总是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小结。写小结实际上是一次重新整理与 复习已学内容的过程。学生们很可能在写小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以前没有认识、理解的问题,以便弥补缺陷,并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知识加以系统化,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为此目的,我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带有 总结性的作业,让学生完成。如“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困难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中共为克服困难采取了哪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又如“我们应如何理解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危机四伏”等等。

另外,在课堂上每讲一道典型例题或习题,或评讲试题时,也可让学生进行小结,其内容可包括:(1)题型及演变;(2)解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3)多角度解题思路的方法;(4)题目的改编、联想、引伸、拓宽等。这样做可使学生的智能得到相应提高。

五、让学生讨论似是而非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答题过程中,常遇到一些似是而非或有争议的问题,对此,通过课堂讨论、查漏补缺,就能 澄清概念、明辨是非,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的资本主义产生这一问题,就要组织学生讨论“中国资本主义是不是‘欧风美雨’的 产物?为什么?”对此,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认真分析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结合思考题,进行自由讨论,各抒已见,然后由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解答,这样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双争剖析材料篇7

波澜壮阔的明末二十年

明末农民战争史以天启七年(1627)陕西澄城县农民抗粮杀官拉开起义的序幕,叙至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灭亡,内容涉及起义的背景、爆发、曲折经历、明廷的剿抚,以及起义的成功与失败等。

顾先生这部著作绝不仅仅限于农民起义经过和明政府应对这么简单。这段时期是国运二百七十余年的明王朝垂死挣扎的十余年,也是活跃开放的晚明时代走向终结的十余年,又是明清易代最重要的十余年。顾先生着重分析了明末的社会历史变迁,研究了曾经繁荣一时、令人艳羡的晚明时代何以走向没落。剖析了在“关内”百姓反抗的轰轰烈火和“关外”满洲贵族虎视眈眈的双重打击之下,年轻的崇祯皇帝和腐朽的官僚群体究竟是如何从主动应对到穷于应付,并最终走向穷途末路的。

1644年,中华大地存在有五个政权――崇祯的明政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顺治的清政权和南明弘光政权,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势力和集团,都一度左右或影响着的命运,都试图主宰千年古国的未来。其间,他们曾面对诸多选择,许多偶然的因素和历史的细节决定了中国历史的未来走向。这段历史,怎能不波澜壮阔?怎会不让人徜徉回味?

历史隧道中的“探照灯”

顾先生的考实功力为学界公认,他在庞杂的明清史料里披沙砾金,努力去探寻历史的真实。书中他对“古元真龙皇帝”的解释(《明末农民战争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第79页)、对子虚乌有的荥阳大会和“分兵定向”策略的论证(第72-77页)、否定了清初关于张鼐或李双喜统率孩儿军的说法、澄清了车厢峡之困和抗击张献忠的女将军沈云英的相关事实等,对李自成起义军何时从何地入豫(第126页)以及何时称帝进行了详细地考订(第206页),摆事实,讲道理,新意迭出。他把明后期相关历史史实和真相揭示给了广大读者。

类似的考据全书随处可见。在他的笔下,一个个明清史研究领域长期错讹的观点被纠正、长期迷惑人们的问题得到了最为合理的解释。虽然他的许多结论具有颠覆性质,由于他的论证严密、立论扎实,又几乎不给别人留下反驳的机会。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敢于创新,见解独特,精于考证,立论坚实”的经典之作。

高度负责的现实关怀

顾先生虽然把史事考订到细致入微,但他的视野却始终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和整个世界的范围内,着眼现实,放眼世界。

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曾是新中国历史学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一度成为历史研究中的“显学”,它有过两次研究热潮,一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第二次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国内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都曾参与其中。当时,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社会史大论战有直接的渊源,而那场大论战又源于人们对当时中国向何处去的关注。顾先生对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以及发展阶段的宏观思考,体现了在与西方历史比较的基础上、在世界史的范围内研究中国历史的意识。

顾先生乐意在自己学术研究领域内发表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比如,李自成殉难的地点和时间,是湖北、湖南等地方政府和明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他从崇祯十七年(1644)大顺军南撤路线研究入手,利用档案材料和地方志资料,详细考察了李自成牺牲的经过和大致时间,以及牺牲后大军的行程路线,认为李自成牺牲于湖北通山县“其说良是”,而归隐湖南石门县夹山寺“绝大多数都是依据传闻和推测”(第286-288页)。他说,对这些社会热点的争论,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分析论证,以达到揭示历史事实、服务社会的目的,“不是随风转舵,故意标新立异,而是唯真理是求”(《明末农民战争史・前言》)。这充分体现了顾先生作为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自觉。他对明清之际社会矛盾的揭露,对社会底层民众的贫苦生活的剖析,对解决复杂社会矛盾的全方面思考,不仅难能可贵,而且仍不乏现实意义。

清史学者姚念慈先生曾说过,“现代知识分子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必须作为人民大众主体利益的自觉代言人。当统治者或者强势集团的利益与弱势的人民大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毫不犹豫地站在后者一方。人道主义应该是对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根本性的要求,这与历史研究的理性精神并不矛盾”(姚念慈:《“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在庆祝王戎笙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双争剖析材料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变更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工程变更”意是于工程项目实施时,依合同约定程序对“工艺”、“材料”、“构造”、“功能”、“技术指标”、“尺寸”、“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做出“部分”及“全部工程”的变动。因合同变更将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影响,造成“费用加大”、“工期拖延”,易诱发双方争执,因此对于工程变更合同双方皆需极其慎重。工程变更管理为极其复杂的“系统工作”,“技术”和“经济”相结合,反映出业主单位的“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和业主单位“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1 影响工程变更的因素

1.1 设计变更因素

设计变更重点包含:加大及缩减合同约定的“工程量”; 更变工程施工时间及施工顺序;更改工程相关部分“标高”、“基线”、“尺寸”及“位置”;其他工程变更需求的附加工作。上述变更皆涉及到施工技术资料与合同的“规范”、“修改”及“补充”。“设计变更”务必有监理机构的“设计变更通知”,承包方方可执行;反之则不能擅自对原工程进行变更。

1.2 现场签证因素

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施工过程繁复以及质量、设计深度等影响,常发生“工程量”、“地质”、“进度”、工程承发包双方于执行合同时需进行修改部分,务必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且将其进行独立存档。月进度审核亦为签字证的一种,“预算”、“合同”中未包含的工程项目及费用,务必及时办理“现场签证”。此工程签证,为工程结算的直接凭证之一。施工现场签证包含的重点内容有:①实际“完成工程量”和施工图预算中“分期工程不相符”需增减工程量的差。②工程施工中“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地下构筑物”及“文物”非人为因素生成的损失。③因相关工程“顺序”“性质”、“规模”、“质量”、与“施工时间”等变更。④“窝工”、“停工”、“机械停置”及“材料积压”造成的损失。⑤工期延误。因不归属承包方应负责事件的发生致使工期延误,为了规避至期无法完工而追究承包商的违约责任,承包商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期顺延要求。

2工程变更的程序

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合同“变更程序”常规下由“合同规定”,一般需通过:事件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审查批准(或不批准)执行。工程变更程序“看右图”。(右图做相应变化)

3 工程变更遵循“变更合同处理原则”

3.1 变更合同量清单的“审查”及“处理”

常规下参考《招标文件》进行处理,若其内无具体规定可参照再行协商。比如,原来的合同清单内“有项目与单价”的,假若出现变更,致使经审查此分项工程的“实际工程量”>原来合同的15%以上,需依据业主规定来办理“变更合同量”的清单审查,再依此录入“工程月报表”以及“价额结算单”内。若工程量变化<15%以内,或原来的合同内“有项目及单价”,于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只因“规格与型号”出现变更,通过“业主与承包商”进行协商后可采取就近单价,同时依业主意向“提交工程量”进行清单调整。若工程量清单内“无列的项目”,务必提交“预算资料”让业主确认后作为“结算凭证”。我公司所承建的某项建筑工程,将工程量清单内“未列的项目”提交给业主之后,因为工期太急,业主还没有确认的状况下便先行施工,工程结算之时,因50多万元的款项而发生分歧。故此,当发生“造价变更”比较大的项目时,务必先交由业主由其审查后同意签证作为“结算凭证”。

参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1]:承包人于工程变更确定之后14 d内,提出“变更价款”报告,通过工程师确认之后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具体依下列方法展开:①合同内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价位,依合同已有价位“变更合同价款”;②合同内仅有近似“变更工程”价位,可参考近似价位“变更合同价款额度”;③合同内无“适用”、“或近似变更工程”价位的,由承包人给出“适当变更价款额度”,通过“工程师、业主”进行确认之后着手执行。”④变更事件耗时耗力,需对变更处进行可行性、费用等评估,对中间索赔事项展开协商沟通,直到事件结束,双方达成最终索赔为止,整个过程繁杂。⑤事件时间长,应每月提出中间签认单",到事件结束,14天内提出最终索赔或签认单。

3.1.1 合同内“有相应计价项目”时的变更工程“定价手段”

其一、当工程合同内“有相应计价项目”之时,一般多采取合同内的“工程量清单”的单价及价位,变更工程的“计价凭证”依照其相应的 “项目合同单价”[2]。这时可把“变更工程”分解为“若干项”与合同“工程量清单”相对应的“计价项目”。接下来依其所完成的“工程量”以及相应“单价”来办理变更工程的“计量支付”。“单价”与“价格”的采用具体分为下列状况:即直接拿“工程量清单”来“直接套用”;依照工程量清单,经换算之后“间接套用”;,取“工程量清单”价位内的“某部分”进行“部分套用”。

其二、合同内“无相应计价项目”的变更时的“工程定价”:1、计工日为“定价凭证”。某些小型变更工作可通报“承包人”以计工日模式展开“变更工作”。这时对变更工程的“人工”、“机械台班消耗量”、“材料”进行评估,然后依计工日模式且依工程量清单“内计工日相关单价”进行计价,其金额需依承包人于“投标书内提出”且通过“业主确认”之后列入合同文件内“计工日项目”及“单价”展开计算。对“大型变更”工作,此种计价模式不适用。其不益于施工效率的提升,且难以对发生的“计工日数量”进行准确核定。2、协商确定新单价。此为合同内“无相应计价依据”时常用手段。协商“确定单价措施”主要有:①以“合同单价”作基础,依与“合同单价”水平相同的原则确立“新单价”及“价位”。此措施特征“简单、且有合同依据”。可若“原单价偏低”,那么确定的“新单价亦会偏低”,故此,当“原单价合理”的状况下所确定的单价方能相对合理,若“原单价不合理”,此措施将加大“工程量部分”的定价“不合理”问题。②基于“概预算手段”,对“工程项目报价单”进行重新编制,选取现行的“概预算定额”,以“综合单价分析表”模式,编制原则参考“投标报价”,对“新增工程”进行定价时,适宜用此方法。

③实现公平合理。施工时,工程任何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尺寸”的变更诱发的工程变更,或设计改变及工程规模变化所诱发的工程量的升降皆可依上述原则进行定价:因为是承包人提供了合同“工程量清单”上的“单价与价位”,用于“变更工程”上,易得到“业主”、“监理工程师”的采纳。由合同意义而言亦较合理。如此即可确保履行合同的“严肃性”、 让招标而生成的“合同价位”的作用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又可有效规避“双方协商单价”时引发的争议及对“正常履行合同”所带来的制约,同时假若合同单价“公平合理”,此原则即是“公平合理”的[3]。假若合同单价“不合理”,依上述原则计价之时也许给“业主”及“承包人”造成不利影响。可只要不违背“公平原则”及存有“不公平”现象,那么需遵循上述“计价原则”。

4工程变更“规范化管理”措施

①国际惯例中,“工程变更”是不能去除“承包商”的合同责任的,对已接到的、尤其重大“变更指令”以及于图纸上进行的“修改”,务必进行核实。若有工程变更超出工程师权限,其务必出具业主的“书面批准文件”。对设计双方“责”、“权”、“利”的重大变更,业主务必出示书面“指令”、“认可”及双方签署的“变更协议”。②剖析“工程变更条款合同”时,需关注“工程变更”不能超出合同所规定的“工程范围”,若超出此范围,承包商“有权不执行变更”或者坚持“先商定价位”再展开变更。务必限制“业主”与“工程师”的认可权。业主经工程师对“材料的认可权”、“设计认可权”、“施工工艺认可权”来提升“材料质量标准”、“设计质量标准”及“施工质量标准”。若合同条文规定“含糊”及“涉及不详细”,那么极易诱发争执。若此认可权超出合同明确规定“范围及标准”,承包商需争取业主与程师“书面确认”,依此提出“工期及费用”的索赔。③变更指令下达后,承包商需“全面”、“系统”、“迅速”地落实。承包商需对相关文件进行全面修改,变更指令在有关“各工程小组”与“分包商”工作里落实,且提出相应手段、协调各方关系。于实际工程里,因“合同变更”与“合同签订”不同,变更时间过紧无法详细地展开“计划与剖析”,极易导致责任落实缺失,易产生“计划”、“安排”、“协调”上漏洞,诱发混乱造成损失。④合同变更为索赔的关键时机,需于合同规定的“索赔有效期”里完成“索赔处理”。于合同变更中即需“记录”、“收集”、“整理”所涉及到的如“图纸”、“各种计划”、“技术说明”、“规范”、业主及工程师的“变更指令”等各种文件,已作为深入剖析的依据及“索赔凭证”[4]。⑤于实际工作里,变更“程序太慢”、“决策时间太长”将,导致承包商为等待“变更指令”及“变更会谈决议”或停止施工或现场继续施工产生返工进而造成极大损失。故此,要求“变更程序”务必迅捷,“承包商”需尽量早发现那些也许将导致“工程变更”的迹象,以便促进工程师得以提前实施“工程变更”,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与麻烦。

结论

建筑工程合同内的“技术规范”、“设计图纸”、“施工方法”等产生变更,一贯产生于施工中,有的无法事先预见、预定,需依工程现场状况确定,若不妥当处理,即便“正常工程变更”亦将影响工程进度,务必高度重视。合同分析和解释务必“全面”、“准确”、“客观”地体现合同的“内容”、“目的”及“当事人”主观真实意图。实际中的“工程问题”极其繁杂,在合同分析与解释上,往往能够体现出工程管理者对合同的“理解水平”、“签订及实施”理解程度、“处理合同”的经验等。故此,需实现成功的“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务必努力做好“合同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双争剖析材料篇9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双纲”(即《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考试大纲》),认真钻研课本,把课本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章、每一节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既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便于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当然,对于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也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这对于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及拓宽学生 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就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我在近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中通过对课本的大字与小字、文字与图表的联系贯通,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引伸和拓展,充分利用课本中智能因素,对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大有好处。

然而,许多学生却不重视或不知道应怎样重视课本。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对课本内容已经熟悉了,于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看社会上搞来的一些复习资料上。针对这种情况,我除对学生进行反复说明外,还利用课本上的有关内容,编制成一些问题,以此督促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对日本侵华问题的四个材料,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四则材料反映对日本的侵略扩张持何态度?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

(2)结合材料,说明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原因。

(3)你对的上述言论有什么看法?

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供的有关材料,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课本主要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此外还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注意挖掘课本内容中的隐性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的能力。如: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该是:(1)“公车上书”(2)强学会成立(3)《中外纪闻》的创办(4)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1)(3)(2)(4),而许多学生认为应是(1)(2)(3)(4),出现这一错误就是由于忽视了课本中的“强学会成立以后《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这句话。所以“《中外纪闻》的创办”是早于“强学会的成立”的。

另外,还可将课本中的习题、思考题拿出来让学生做或对它们稍加改动再让学生完成等,以此来教育学生重视课本。

三、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讲完一个章节内容,学生可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让学生把疑问提出来,交给全班讨论,教师只在一旁作点拨、引导、启迪工作。对于学生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我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予以答复或提示,必要时则给予个别辅导。

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搞清楚的问题,其印象是很深的,记忆也牢,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

四、要求学生作学结

在每讲完一章、一单元及一本书之后,我总是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小结。写小结实际上是一次重新整理与复习已学内容的过程。学生们很可能在写小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以前没有认识、理解的问题,以便弥补缺陷,并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知识加以系统化,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为此目的,我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带有总结性的作业,让学生完成。如“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困难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中共为克服困难采取了哪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又如“我们应如何理解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危机四伏”等等。

另外在课堂上每讲一道典型例题或习题,或评讲试题时,也可让学生进行小结,其内容可包括:(1)题型及演变;(2)解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3)多角度解题思路的方法;(4)题目的改编、联想、引伸、拓宽等。这样做可使学生的智能得到相应提高。每次测试之后,我还都要求学生对做错的答案一定要改正或重做,并且一定要求学生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认真讲评,然后让学生制定今后复习的计划。

五、让学生讨论似是而非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答题过程中,常遇到一些似是而非或有争议的问题,对此,通过课堂讨论、查漏补缺,就能澄清概念、明辨是非,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的资本主义产生这一问题,就要组织学生讨论“中国资本主义是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为什么?”对此,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认真分析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结合思考题,进行自 由讨论,各抒已见,然后由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解答,这样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六、让学生分析错误

学生在认识和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学习中的正常现象,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剖析错误,纠正错误。实践告诉我们,剖析错例往往比正面讲解印象更深。

所以,对于错误,特别是大部分学生易犯的典型错误,一定要认真剖析,让学生不仅要知其错,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错,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学习提高。

双争剖析材料篇1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将《鸦片战争》纳入模块学习要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之中,课标要求为: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该课教学时选用史料要求超越知识识记,聚焦学科素养,挖掘育人价值。

一、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教材中涉及很少,而对时代背景的了解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这场战争,教学设计中要选用适当史料进行教学,以拓展知识面。

材料一:1793年6月,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然而,礼节冲突成了此次外交活动的第一道障碍。按照以往各国贡使觐见清朝皇帝的惯例,清政府要求英国使臣行三跪九叩之礼,马戛尔尼认为这是对英国的侮辱因而坚决拒绝。

材料二:如今我们两国和睦相处,本国臣民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益。因此希望特派一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的臣民,也可以保护他们。 ――摘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三: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人长住天朝,照管尔国人之买卖。此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朝,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

材料一的礼节冲突反映中英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差异;材料二、三中的两份国书体现不同的对外政策。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概括得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发达的生产力加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了开拓市场而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有着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和封建专制的天朝体制。在此基础上可分析出,开拓市场的需求与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必然引起冲突,从而引发战争。通过这样的材料选用,挖掘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将鸦片战争的背景放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之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了历史的学科素养。

二、学会质疑、敢于批判

史料教学中常运用多元史料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多角度来审视、思考和剖析同一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开讨论, 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运用丰富的史料展示不同的观点,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质疑,从而培养批判精神。

材料一: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场英国资产阶级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对华战争。”“鸦片战争不过是在近代化的潮流中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战争……”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则提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非正义战争,是因为鸦片走私引起的战争……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之间建立起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马克思从“国家关系和商务关系”的角度,费正清从“平等国家关系”角度各自提出的观点,引导学生评述材料观点,并且指出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通过材料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鸦片战争起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点中辨析该战争爆发的根源,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有所思悟,服务现实

在鸦片战争教学中,若只盯住“侵略”,或沉溺于“道义批判”,那么我们的教学要么流之于浅薄,要么失之于偏颇。鸦片战争的真正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国人,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促使中华民族觉醒。

材料: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结合中英关系的三个瞬间,分析中英关系的变化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中英关系史中三个值得铭记的瞬间: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1997年,香港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