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31 14:22:44

双争心得体会

双争心得体会篇1

根据县委、县政府“双优”活动的统一部署,局里组织开展了“优质服务,优化环境,工作争排头,双评争位次”为主题的“双优双争”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主题学习和讨论,我对活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开展“双优双争”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克服得过且过、骄傲自满思想。要求所有同志都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居安思危,见强思超,志存高远,无限胸襟。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雄心、敢为人先的恒心和永不言败的决心。

二、开展“双优双争”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克服固步自封倾向,树立创新创业的豪迈气概。县委王书记的话说得好:惯性增长绝不是跨越,自然增长也不是跨越,跟随增长更不是跨越。高目标才能产生大动力,大动力才能产生加速度。阻碍我们跨越的最大障碍,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只有比别人醒得更早、跑得更快、干得更多,才能不断超越,后发先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每天都有新要求,每天都有新激情,每天都有新作为,两步并作一步走,一天干成两天事,以新求好,以快补晚,带领群众共同跨越。

三、开展“双优双争”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摆脱日常繁杂的工作事务束缚,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共性的困难,采取灵活的方法,让人和事的配备更加优化,打造黄金团队,创造出最高的价值和效益。

总之,在我县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开展“优质服务,优化环境,工作争排头,双评争位次”主题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它必将对阜宁人的旧的思想意识形成一次强烈的撞击。我作为培训中心的分管班长,做优培训发展环境,强化培训中心服务形象,是自己职责所在。为此,我将带领培训中心全体师生员工,围绕争创盐城第一,苏北领先的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这一奋斗目标,积极投身文明创建中来,结合“双优双争”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做好就业培训服务工作,积极为县内用工企业和各类劳动力搭建培训就业供需平台。为企业提供用工指标,为下岗失业职工、农村劳动力、外来劳动力和有创业意向的各界有识之士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服务。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到接待热情、耐心,服务周到、细心,培训高效、称心。不断提高培训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形象,以培训立信,职工立德为内容,扎实开展文明诚实教育。着立打造文明诚信的人文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就业培训环境,积极做到“优质服务、优质环境、工作争排头、双评争位次”,完成和超额完成局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县委扩大会提出的“奋战四年全面达小康,争先苏北跃进前八强”的宏伟目标,进一步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双争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跨国并购 整合 模式

在企业跨国并购实践中,获得目标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只是整个跨国并购的一小部分,要取得最后的成功,跨国并购企业就必须对被跨国并购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这里的整合是指跨国并购双方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实现整体融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Peter FDruker在《管理的前沿》一书中这样评价整合在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地位:“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整合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并购,否则只有财务上的操纵,这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的双重失败”( Peter FDruker ,1999)。波特在对“财富500强”公司作的研究表明,由于并购后双方大多不能很好地进行整合,在收购5年之后,70%以上的公司又把这些业务不相关的企业重新剥离出去(MichaelEPorter,2003)。因此,整合管理对于跨国并购能否获得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跨国并购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跨国并购整合中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对于企业来说把握的难度比较大。本文主要对发生在整合过程中企业内在的问题作分析,而不讨论外部环境问题。根据调查,在跨国并购整合中存在以下三类比较典型问题:

高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并购双方高层之间的冲突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冲突的结果往往会有部门高层管理人员离开并购后的企业,导致企业资源的严重流失。

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的流失。由于文化、管理风格、制度等方面的不兼容,以及高层管理者的权利重新调整,影响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发展和能力的发挥,结果往往会有一部分骨干离开企业,这也是人力资源流失的具体表现。

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破坏性冲突。文化冲突不但会破坏组织资源,包括组织凝聚力、组织学习模式、内部组织之间的联结模式,而且还会形成不同的利益团体。这些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加了整合的难度,其影响将是长期的、破坏性的。

从企业并购的实际情况来看,并购交易较容易,而难点在于并购整合管理。以上这些危机处理的好坏,将最终决定并购的成败。本文将在现有并购整合管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分析

在企业购并后整合过程中,要将战略、权利、心理等不同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并购整合策略。这些不同因素渗透在并购整合全部内容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因素都不能解决整合管理的全部问题,而必须从系统层面加以考察。由于核心竞争力反映了跨内部组织边界之间实现沟通、参与和高度认同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范畴的概念。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将其内部一系列互补资源耦合起来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并使企业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企业产品和服务带给消费者的独特价值和效益,体现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上和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它是研究开发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客户知识、营销知识的结合。

根据以上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上:企业的并购整合是为核心竞争力构筑、培育和转移服务的,不是仅仅为整合而整合。核心竞争力渗透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的全部职能中,单独从某一个子系统来考察核心竞争力构筑和培育是不可能的,必须系统全方位地构筑并购整合管理思路。包含在企业能力各个子系统中的资源和能力,有其战略地位的差异性,有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了企业的战略性资产,有的是辅助性资产,因此,在整合管理过程中,对这些资源的整合有战略优先度的不同,在整合管理系统中,首要问题是解决战略性资产的整合。这三方面假设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的前提。根据假设,提出图1所示的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不同层次内涵之间的嵌入关系,即战略性资产是嵌入在管理要素、知识要素和价值观要素中,而这些要素又是嵌入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研究开发和组织机制等各项职能活动之中。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模式,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次整合是围绕企业战略性资产的构筑和培育展开;要素层次整合是核心层次整合的内在基础;而职能活动层次整合是并购整合管理的切入点,并购的具体整合反映在这些职能活动的整合过程中。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管理模式的层次整合

核心及要素层次整合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整合管理,实现双方资源的相互互补性渗透,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管理活动应以战略性资产的整合为导向。

培育战略性资产导向的整合管理活动,是第一层次的整合,是建立在对管理要素、知识要素和价值观要素的识别基础上,通过对双方管理、知识和价值观的识别,界定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和兼容性,然后通过具体的职能管理活动得以落实。

在战略性资产要素层次的整合管理过程中,根据并购双方的战略依赖性和组织独立性程度的高低,可以采取不同的整合方式。这主要有控制公司型、保护型、共生型和吸收合并型四种类型(图2)。其中吸收合并(Absorption)和保护型(Preservation)是比较极端的方式,多数跨国并购整合的结果是既互相依赖又保持一定自治的混合体。在吸收合并(Absorption)情况下,整合意味着跨国并购双方长期形成的营运、组织和文化等全部融合。而保护型(Preservation)跨国并购整合中被跨国并购企业要求有较高的组织独立性,因而跨国并购企业必须以有限干预的方式来控制被跨国并购企业,同时允许后者全面开发和利用其自身的能力,从而使其保持相对较高的独立性。在共生型(Symbiosis)跨国并购整合中,双方企业由最初的独立逐渐转变成相互依赖,因而两家企业之间需要将保护和渗透同时并举。采取控制公司型(Holding Company)整合,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双方企业战略依赖性和被跨国并购企业组织独立性需求较低所致。

并购过程中要素层次的整合是双方相互融合的过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认知融合、经验融合和行为融合。在整合管理过程中,首先加强对认知的融合,指重视对什么样要素的融合,通过组织间差异的评估促进人们认知和思想上的变化。其次是重视对经验融合的管理,关注对认知变化与行为变化间交互作用的融合过程。该阶段对员工的正式培训、员工行为表现的考核以及管理层决策的检验非常重要,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推动管理团队和成员之间的交流以适应新的环境。最后是关注更为直接的行为融合,即指导员工学习“如何做”,在这一阶段,团队工作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职能层次整合管理 对战略性资产及要素层次的整合管理分析,主要是提出思路,具体落脚点在企业各项具体职能活动中。以下就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组织机制职能的整合管理提出建议思路。

研究开发的整合。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跨国并购实践中,双方企业研究开发的整合是跨国并购后企业获得维持和发展其核心技术的重要途径。这里的研究开发的整合可能是“盘活”跨国并购双方已有的核心技术;也可能是其中一方已有核心技术的拓展使用;还可能是双方已有技术耦合出来的核心技术,双方都因此而获益,从而增强了双方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首都钢铁公司跨国并购了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股份,因而获得后者先进的轧钢和连铸技术。这次跨国并购有助于首钢在重型冶金机械设备方面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的形成,提高了其研究开发能力。

人力资源的整合(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在生产诸要素中,人力资本要素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和倡导者Peter MSenge特别强调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Peter MSenge,2002)。

在人力资源整合中应该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整合后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HRV:The Value Of Human Resources)要大于整合前双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之和。人力资源价值是由所有企业员工的才能,包括群体技能、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企业管理技能等构成。

在具体整合中,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整合,首先,要求保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因为这关系到以个体为载体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和以组织为载体的个体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联结,如果不能保持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而导致人员大量流失,可能会带走具有战略性资产特征的关键人才。其次,要特别注重对关键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留用和整合。在处理人员相对稳定和留住关键人才的关系上,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最终是为了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上的由共同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构成的各种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和无形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如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和激励作用等。

由于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成员集体创造、认同的,因而在其内部具有共性;而相对于外部则又具有个性化,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往往很大,呈现出广泛的多样性。为了方便研究,将企业文化大致分为四种不同类型(表1):独裁型、官僚型、团队型和个性型。在跨国并购中,尽管双方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但是当目标企业被跨国并购时,双方企业文化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并购企业应该把握文化变迁方向,并且有意识地通过双方企业的努力,实现跨国并购后企业文化定性,也就是将若干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经过融合、替代或保持企业文化独立方式,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整合的基本涵义。

组织机制整合。组织机制的整合过程是一个与组织资源重组紧密相关的组织再造过程,而组织机制重组则是组织再造中各种组织要素联结方式的再造。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过程本身是 “创造性破坏”过程,因而可以把组织机制整合看作是对公司能力进行更新的一种手段。核心竞争力的刚性特征阻碍了企业的创新,而组织在长期发展中不合时宜的惯例和规范以及其他消极因素也降低了企业的效率,因而可以把并购整合过程看成是流程重组的时机,而组织流程重组就是培育和更新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当双方经营业务领域在生产、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存在相关性时,通过重新配置、组合双方不同资源,往往能弥补双方内部能力的不足,加速公司核心能力的成长,这是组织机制整合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东方出版社,2002

2.德鲁克.管理的前沿.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双争心得体会篇3

龟兔取长补短,强强联手,获得冠军,这就是一种创新的双赢合作模式。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从整体来看,普遍学生学习压力大,经常有负面心理;而又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求助他人;在别的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尽力的帮助别的学生,孤军奋战,不关心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也不注重团队合作。

2、怯懦心理:在集体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信,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敢尝试,不敢在团队中表现自我做事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害怕失败。

3、孤僻心理:学生不愿与他人接触合作,就像单飞的雁

这,因此产生了苦闷、压抑心理。甚至引起社交恐惧症。

4、狭隘心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不和谐,这主要体现在少数实验班级,很多学生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为小事斤斤计较而影响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远离集体。

5、嫉妒心理:在一些班级、学生之间,害怕或担心他人成绩优于自己,时常挑剔,讽刺、责备、挖苦、打击他人。

6、独我主义:在学习中,学生们忽略团队合作,一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在班集体中,独来独往,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缺少交流对象。

为了改善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与合作行为,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对双赢思维的培养和构建。通过活动,可以总结出: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以新的思维模式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以适应团队生活。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就是一种促进合作与竞争良性发展的全新的思维模式,促使个人与团队双方均衡发展的理性思维模式——双赢思维。

所谓的“双赢”是成双的,也即是在团体合作中追求最佳的结果,它强调是双方的利益兼顾,而非非胜即败,团体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基础。“双赢”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只有在双赢思维下,才能实现冲突各方的利益均衡,找到他们利益的支点。一个人的成功因素85%靠人际关系,15%靠天才和能力,而好的人际关系源于好的沟通,而好的沟通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的,对大企业而言,他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双赢思维是企业内部沟通的关键。“双赢”不仅在企业与企业中的合作竞争中体现出来了,而且在当今人们处理国际事务也有所体现,可见“双赢”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能促进合作与竞争的良性发展。

时代召唤合作与交流,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也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如果在团队学习中,我们能集思广益,那么我们的学习生活便是丰富多彩的,就好比做一道数学题,a学生有一种方法,b也有一种,c还有一种,如果他们彼此孤立、自私,不与他人合作、交流,那他们永远也只能有自己所知的方法,如果他们彼此交流、探讨,各自说出自己的方法,说不定就能找到更多更简便的方法,这难道不是事半功倍的吗?不就达到了各自高效、高质的学习目的了吗?在此同时,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这不是一全几美的事吗?由此可见,双赢思维对于学习而言,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学生之间多交流,他人才会知道你做某些事的想法与目的,这就好比买者与卖者,只有相互沟通后,卖者才知买者需要什么,买者也才能知道自己所购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才能实现货币与商品的等价交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交流作为桥梁的互惠互利的实例,人人皆知,我们生活在团体中,交流是生存在这一团体中所必需的技能。学习,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竞争过程,优胜劣汰必然是竞争的结果,想要不被淘汰出局,我们就得学会让对手成为对自己有用的合伙伙伴。

不同的学生进校后有不同的学习习惯、方法,在团队生活中,如果我们学会欣赏他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结合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那么,在团队合作中,将能取得1+1>2的双赢效果,社会学家戴维将双赢看作是一项各取所需的自助餐。就一个团队而言,双赢就是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胜利者的想法,是一种自己既宽容又坚忍不拔的想法。在团队中我希望他人成功,也希望自己成功,这是双赢,海阔天空,能容纳两个对立的个体,使两个矛盾体在特定的团队合作中实现统一,但不是踩在别人肩膀向上爬,也不是对他人的卑躬屈膝,而是大家在合作中各获所需,共荣共辱。

就中学生在社交及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应引起重视。构建“双赢”的思维模式,是解决在团队合作中出现此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团队生活中,有“双赢”思维作为模式化的指导思想,在我们对人、对物时,我们不会狭隘得必将对手吞灭,也不会得了熊掌就得不了鱼,团体中的双赢,能满足更多人想同时得到“鱼”与“熊掌”的想法,使团队更加强大。就学习而言,如果我们与学生,老师以一种双赢的思维方式与他们交流,那么,不至于无法适应环境而在学习的马拉松长赛中被淘汰了。并且,不再是学习的奴隶,终日受着压抑的苦痛,相反,是主动地想要学习了。

总而言之,在学习的大潮中,在合作与竞争激励的马拉松长跑赛中,应该打破以往孤立自我的思想囚笼,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即——双赢思维与他人,团体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消除个人负面的心理问题,还能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提升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以达到“鱼”与“熊掌”兼得的双赢保证的结果。

而在竞争日渐激烈的21世纪,双赢思维是与时俱进的。双赢思维不仅在学习生活上帮助我们,还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以实现合作双方的价值,双赢思维是帮助我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纽带。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打破定势思维,用双赢的眼光看世界,寻求创新,寻求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基础知识) 民族出版社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2005

[2]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二级)

民族出版社 第二章 团体心理咨询技能 2005

[3] 《学校心理卫生学》陈家麟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双争心得体会篇4

创先争优活动中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有关会议精神,这次市直机关“五个基本”建设现场会暨“双争”活动经验交流会。总结前阶段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刚才,市住建委、审计局就机关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机关文化建设作了典型发言,市公安局、国税局、环保局就如何开展好“双争”活动进行了交流发言。这些经验和作法,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就这两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领导重视。双争”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由于市委高度重视,市直机关以“双争”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于7月中旬正式启动以来。各单位党委(党组精心组织,市“双争”办从严把关、精心安排部署,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双争”活动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市直机关开展以“双争”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一深入宣传发动。市委为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7月5日,市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7月16日,市委书记王祥喜同志在双争”活动动员大会上作了动员报告,对“双争”活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在宣传、卫生等战线调研时反复强调要开展好“双争”活动、抓好队伍建设。市直各单位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层层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提高了干部对开展好“双争”活动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搞好活动的信心和决心。市级新闻媒体纷纷开辟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共刊播各类稿件4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市“双争”办编印《工作简报》18期,编发各类信息150多条,组织网编发“双争”信息200余条,22篇“双争”活动稿件在湖北日报》紫光阁》党员生活》中直党建网、新华网、新浪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交流了工作,扩大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影响力。

推动了理论武装工作。各单位坚持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二认真组织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提高干部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一是开展了读书活动。重点为机关干部推荐了为谁工作》一书和《对待职务升迁要有平常心》一文。各单位认真落实学习书籍,保证参学干部学习有教材、参考有资料。二是开展了征文竞赛活动。日报》开辟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文专栏,一大批优秀文章连续刊发,树立了良好的导向,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三是组织集中学习。大多数单位坚持学习制度,做到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半天。四是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大多数单位的领导干部撰写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或编印成册,或悬挂上墙。学习中,大家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边学习边思考边剖析,对如何对待名利、如何对待事业有了正确认识。

加强了党性修养锻炼。一是围绕如何为发展作贡献开展讨论,三扎实开展讨论。提高了对工业兴市的认识。通过讨论,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重工业、抓工业、兴工业,加快发展的主战略,也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林业局在学习讨论中表示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办好产业园区,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作贡献。市国税局围绕“工业兴市,国税部门怎么办”展开大讨论,纷纷认为工业兴市是促进加快发展的正确决策,工业兴才能经济兴,国税部门要为工业兴市提供财力保障、政策保障和环境保障。市招商局在讨论中认为,招商引资是工业兴市的重要举措,只有招商才能兴工,只有工业才能兴市。二是围绕如何顾大局讲奉献开展讨论,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市招标局在讨论中认为要倡导奉献精神,推动招投标工作创特色争一流。市地税局就加强党性修养、立足岗位做奉献进行了讨论。市农业局在抗灾救灾中创先争优,提高干部奉献意识,争做勤奋奉献的先锋。三是围绕如何看待名利干事业开展讨论,引导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市交通运输局每个党组成员深入交流了对待名利、对待事业应有的态度,形成了淡泊名利、矢志为民的共识。市财政局、外事侨务旅游局等单位对机关党组织中存在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各单位在讨论中提高了认识,理顺了情绪,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转变了干部队伍作风。一是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四狠抓实践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市直各单位把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作为“双争”活动的重要内容,访民意、解民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市发改委、公安局、药监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文体局等单位从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基层党建等方面加大对共建村的支持帮扶力度,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二是开展演讲比赛活动,强化了宗旨教育。市纪委、公安局、计生委、住房公积金中心、林业局、药监局等单位把“双争”活动主题与单位实际紧密结合,组织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演讲比赛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促进了作风改进。三是开展“六型”机关创建活动,推动了机关建设。市审计局、国土局、调查队等单位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抓好班子和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六型”机关。四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活动,促进了本职工作。市经信委、国税局、林业局、科技局等单位开展进企业、进社区服务走访活动,市委政法委开展警风警纪整肃活动,等等,都很有特色、富有成效。

提高了双争”活动实效。市直各单位在开展“双争”活动中,五服务工业兴市。紧紧围绕工业兴市这个中心,服务大局,实行承诺服务,提高了双争”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市教育局出台了服务工业兴市的8项举措。市科技局发出致全市科技工作者投身工业兴市战略倡议书,并依靠“双争”活动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市环保局从实行全面承诺服务、重大项目保姆式服务等六个方面为工业兴市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软环境。市审计局进一步加强了与工业兴市有关资金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市粮食局针对粮食龙头企业缺乏精深加工技术等问题,请来高校教授进行授课培训。市检察院通过开展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和“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教育,为工业兴市保驾护航。市地税局制定并出台了服务工业兴市的税收优惠政策32条。市工商局出台了支持服务“工业兴市”战略的若干意见》以13条硬措施支持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市直各单位积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纷纷投身工业兴市的热潮,促进了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次“双争”活动在市直机关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总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进展不平衡,个别单位的工作还存在差距;有的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跟上,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极少数单位活动主题不明,不切实际;整个面上的宣传氛围不浓。这些问题都要在下一段工作中进一步解决好。

二、抓住重点。统筹推进机关“五个基本”建设和“双争”活动

也是机关“五个基本”建设的推进会。以“双争”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今天既是双争”活动的经验交流会。其目标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落脚点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基本”建设是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省委抓党建的思路有了转变,从过去部门抓、抓部门,转变为党委抓、抓党委;从抓重点、抓亮点,转变为各领域整体推进;从软指标转变为硬考核,机关党建在基层党建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我市来看,机关党建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机关党组织开展了一些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机关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现在对村级组织建设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档案资料齐全,领导班子健全,活动有阵地,管理有制度,甚至走在机关的前头。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统筹推进机关“五个基本”建设和“双争”活动,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市委召开了全市“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迎检工作动员大会,一强力推进机关“五个基本”建设。9月3日。会议深刻分析了市“五个基本”建设的严峻形势,部署了推进“五个基本”建设的重点工作,并组建了45个督导组进行指导和督办。市直机关“五个基本”建设必须走在前头、做好表率,这是市委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待。

要一根主弦强认识。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是省委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委决定借鉴县域经济考核排位的做法,今年11月份对各地推进“五个基本”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完成“五个基本”建设任务的质量、效果实行量化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进行排队。市委对此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并多次开会部署。目前离省委考核有效工作时间已经不足两个月,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从我解的情况来看,各市州、各县市的工作力度都很大,面临的竞争压力特别大。大家要始终绷紧“五个基本”建设这根主弦,对这项工作实行重点部署、重点突破。

要一个目标抓到底。一要健全基本组织。该成立机关党委的要尽快成立;各支部、党小组要尽快健全。长期没有换届的要及时进行换届选举。机关党委书记原则上由领导班子成员兼任。要有一个党组织网络图、一个群团组织网络图,第二。做到配套组织设置情况、党员基本情况、入党积极分子基本情况、流动党员管理情况、后备干部和人才基本情况“六个清楚”二要建强基本队伍。要选强机关党组织书记,配齐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时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党组织,大力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党员后备队伍。三要开展基本活动。只有开展活动,党员才能动起来,支部才能活起来,才会有凝聚力。各单位党组织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以上党建活动。要扎实开展党组织集中学习、七一”纪念活动、党员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等组织建设活动;要以能力建设、创先争优和“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为重点,结合行业特点,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岗位练兵、技能大赛、共驻共建等主题实践活动。四要健全基本制度。建立健全党组(党委议事决策、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党员发展教育培训、党员干部服务承诺、党务政务公开、述职述廉等相关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五是落实基本保障。要认真落实部门党组(党委认真抓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的领导责任,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奖惩。合理设置机关党组织办事机构,选配党务干部,加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规范党员活动室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努力实现“十二个一”目标,即:一个党组织网络、一个群团组织网络、一个好书记、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系列组织建设活动、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一套工作管理制度、一个机构、一支党务干部队伍、一个阵地、一笔经费。通过“五个基本”建设,把党组织旗帜举起来,把党员身份亮起来,把周边群众带起来。

要一丝不苟抓落实。一是要明确重点抓落实。对党员活动室建设、基本制度归档上墙、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以及本单位的特色活动等重点工作,第三。要集中精力,严格要求,狠抓到位。二是要对照考评方案抓落实。省委下发了2010年湖北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考评细则》各单位要逐条对照抓落实,认真查漏补缺,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实行任务销号,确保顺利通过省委的检查验收。三是要实时记录抓落实。今天会上下发了市住建委机关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工作台帐,前几天的迎检动员会上我下发了机关、事业单位“五个基本”建设工作台帐一本通,各单位党组织要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明确专人负责,逐项做好记录,建好台帐。这样既便于今后各级考核有据可查,也便于督促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

现在双争”活动进入了对照检查阶段,二继续扎实开展“双争”活动。根据《实施方案》安排。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深入开展对照检查。对照检查是双争”活动中承前启后的阶段。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第一。端正态度,做到剖析自己不怕严,亮出问题不怕丑,听取意见不怕刺,触及思想不怕痛。要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意见。对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存在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要通过下发征求意见书、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开通专线电话等各种途径,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意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展自我剖析,深刻查摆问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照检查:思想方面,否以事业为重,正确对待职务升迁;否以奉献为重,盲目攀比名利得失。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否对照《廉政准则》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选贤任能;否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工作作风方面,否存在、形式主义;否存在三难”三乱”等问题。廉洁自律方面,否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否廉洁从政,树立良好公仆形象。执行力方面,大局意识强不强,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查摆问题中,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搞好思想沟通,统一认识,消除误会,增进团结。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集中时间和精力把民主生活会开好。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讲真话、讲心里话,自我批评襟怀坦荡,批评别人真情实意。各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要以适当的方式向干部群众公开。要认真撰写剖析材料,向组织和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

切实加强整改落实。狠抓整改不放松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经验,第二。也是确保“双争”活动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一是要搞好责任分解,落实整改任务。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明责、履责、问责”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整改目标明确、责任领导明确、落实部门明确、时限要求明确、整改措施明确等“五个明确”二是要注重检查督办,强化工作推动。坚持把组织督办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制定整改方案要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进展情况要向群众通报,请群众评议;评先进要请群众参与,向群众公示;整改落实效果要用社会公认度来衡量,让群众满意。三是要坚持整体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对一些涉及面宽、难度较大、情况复杂的重大整改事项,市直各部门要左右贯通、密切协作、合力整改,或者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解决。

认真组织总结考评。一要组织考评,第三。严格验收。根据创建活动考评细则,活动结束时组织对市直机关县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开展“双争”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和总结表彰。对得分较低的要责成其向组织讲明原因,对群众反映强烈、满意度不高的单位视情况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二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各单位各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发掘一批在双争”活动中涌现出的重大典型,充分发挥他引领、示范作用。市“双争”办要在各单位上报先进典型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情况拟定好班子和好干部先进典型的初步人选,报领导小组审批,为10月中旬的事迹报告会做好准备。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各单位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巩固整改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根据查摆的问题,从制度上查找原因,属于有制度而没有坚持执行的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制度执行;制度不完善的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健全和完善。

三、强化领导。确保机关“五个基本”建设和“双争”活动取得实效

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和责任落实。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机关党建工作要确保始终“走在前头”不断开创新局面。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创先争优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要切实加强领导力度。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第一。不抓党建是政治上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对基层党组织推进“五个基本”建设、开展“双争”活动给予必要的物质、政策等方面支持。党委(党组书记要带头建立联系点,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推动两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确保取得科学发展增动力、人民群众得实惠、基层党建上水平的实际效果。

要切实加强指导力度。市“双争”办要认真做好有关会议、活动的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第二。及时了解掌握分析检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要注意了解各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起草分析检查报告以及机关“五个基本”建设的情况,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各单位在搞好本单位的五个基本”建设外,还有指导帮助结对帮扶村的五个基本”建设的义务,要将所涉及村的五个基本”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双争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 自我价值学说双语教学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交流语言,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双语教学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双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两种语言的切换[1],这势必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尤其对不具备双语学习能力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还对学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第二语言能力,否则双语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能力,反而会影响到其它课程的学习。学校是一个以竞争为导向的教育环境,竞争必有成败之分,双语教学环境亦是如此,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英语基础欠缺的同学常会陷入失败的泥沼难以自拔。一些学生为避免失败,通常会采取消极策略来保护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学说是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考温顿提出的一种成就动机理论,从学生的自尊需要出发去解释学习动机。他认为,自我价值的需要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需要,人具有建立和维护自我价值的倾向。

一、自我价值学说的内涵

1.保护自我价值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考温顿认为:“在我们的社会,广泛存在着将人的价值与他们的成就等同的倾向,或者更加干脆,个体的价值等同于他们的成就,正因为如此,同时也可以理解学生经常将价值和能力混淆起来。”[2]在现实社会中,只有成功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是高能力的表现,失败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矛盾心理由此而产生。人们一方面渴望成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却对失败充满恐惧,怕被别人认为能力低下。

2.成功是高能力的体现,并不是努力的结果。

考温顿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不付出努力,是为了维护自我价值。努力是“一把双刃剑”,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会得到老师的夸奖,但当过多的努力却没获得成功时,学生则易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大量研究表明,在学校中,学生对能力极其看重,甚至高过一切,他们把能力看做是决定个人成败的主要因素。[3]一般来说,学习上的成功,学生喜欢用高能力来解释,因为高能力有利于提升自我价值感;学习上的失败,则喜欢用低努力做解释,因为低努力而导致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能力低下。

3.成功难追求时,为维持自我价值采取逃避失败的措施。

考温顿认为,能力感的保护是学生的最高优势倾向,有时甚至高于好成绩。这使得一些学生通过不学习来形成自我障碍,因为去下功夫尝试和失败都会对他们能力反映不利。为了逃避失败,一些学生往往采取这样一些策略:不努力、自我妨碍、保证成功等。

4.对能力和努力的态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自我价值论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努力的态度有所不同。在低年级的学生心目中,努力学习更易获得成功;而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能力等同于自我价值,高努力则是无能的标志。随着学生对能力看法的改变,维护自我价值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二、自我价值学说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1.创造非竞争性的学习环境。

考温顿认为,学生逃避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由竞争的教育环境造成的。虽然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获得成功,但学生强烈的动机有时并不一定是为了学习,而仅是为获得强于别人的优越感,以此来提升自我价值。但成功毕竟只属于所谓高能力的少数人,少数学生的成功是以大多数学生的失败为代价的。而且部分学生还会惧怕因竞争带来的失败感,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从而逃避学习。在双语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对学习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上来,并提供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依赖、相互支持,认识到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淡化竞争意识。每一位学生应平等地参与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优势,获得自尊需要的满足,从而排除因过分注意竞争的结果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提供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

McClelland于1958年在实验中发现具有较高成就动机者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他们偶尔会选择极端难度的任务,但成就动机较低的孩子更多地选择极端难度的任务,或是保证自己能做到,或是选择不可能成功的极端任务。[4]这样即使任务失败,也不会被别人嘲笑自己的无能,以避免失败所带来的名誉上的损失。我们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布置稍难一点的学习任务,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布置相对较简单的任务,使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同时,在任务难度的选择上应选择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测定任务所需能力及学生目前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过于简单的学习任务既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又不能带给学生成就感;过于困难的学习任务,学生往往需要付出过多的努力,因而降低了成就的价值感,而且因为任务过难,学生不易完成任务,容易导致一些消极影响,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自我价值学说认为,部分学生将能力与自我价值等同起来,为避免失败带来低能力的打击,会采取不努力的策略,把失败看做是由不努力造成的,从而防止了对低能力的归因,保护了自我形象。在双语教学中,由于采用非母语教学,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很难适应双语的学习环境,成绩提高的进程可能要比用母语教学缓慢一些。当付出一定的努力,却没看到成效时,为避免贴上能力低下的标签,部分学生可能通过采取不努力的策略逃避学习来保护自我价值。可见,不愿付出努力的学生并不是缺乏动机,只是引发动机的形式是错误的,他们强烈的动机并不是为了学习任务的完成,而是错误地采取了自我价值保护的方式,把避免失败作为他们的动机。研究表明,通过归因训练,学生不正确归因是可以改变的。[4]因此,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合理把握努力的强化程度,使学生怀有这样一种信念,能力不是成败的主要因素,失败主要与努力的质量有关。当学生学业取得成功时,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不懈努力的结果,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告诉学生这是由不够努力造成的,同时也应告诉学生,像英语学习方法的不正确,在学习中没有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等,也是造成成绩不好的原因,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将成绩不良归因于能力差。

4.建立基于个人进步的评价。

现行学校的教育评价系统,过分关注学习结果,是竞争性学习环境下的产物,考试分数似乎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由于竞争会有分数高低之分,于是评价便和能力差异联系起来。为维护以能力为基础的自我价值感免受损害,部分学生在获得较低的评价分数时,采用歪曲的策略欺骗自己,制造借口推卸失败的责任,这样间接地也妨碍了个体的自我发展。在双语教学中,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是有差异的,如果给予学生统一的标准,对英语程度较弱的学生来说,易因不能达到标准而产生挫败感,采取自我妨碍策略。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把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在基于个人进步的基础之上,关注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学生付诸努力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积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可采用学生档案袋等关注学生成长的评价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检视自己的成长,关注于学习过程,体会一点一滴的进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双语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功,适度地放大这种成功与进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内在价值。

三、实施中注意事项

1.在双语教学中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度。

在双语教学活动中,对成绩好的学生,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往往对其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对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往往会批评他们,以此来督促他们重新努力学习。适度的批评与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不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易于制造一个倾向于失败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批评的滥用,学生更易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而采取回避失败的策略。因此,教师在双语课堂教学中,应强调教学的反馈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进步。

2.在双语教学中不要给学生过大的压力。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不应给学生过大的压力。过大的压力往往来源于教师对学生极高的学习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很难达到教师的期望,为了回避失败,学生往往采取不努力的策略,而且学生易于对压力来源的教师产生敌对心理。师生关系的不融洽,更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3.在双语教学中做好入门技能测试。

双语教学对英语成绩好、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帮助很大,不仅能提高英语水平,而且有助于专业课的学习,达到双赢的效果。但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学习的负担,还延误了专业课的学习。因此,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学校可在进行双语教学前,先进行英语入门技能测试,对达到双语教学水平的学生直接进行双语教学,达不到入门技能水平的学生,可先采用非语言类的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当学生英语达到所需程度,再进行双语教学。或者是对这些学生早期采用母语教学为主,英语教学为辅的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难度的增加,产生逃避心理来维护自我价值。

4.在双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努力做适度的评价。

学生渴望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往往会付出比一般课程更多的努力,但由于英语基础的欠缺,即使这样,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时,如果教师指责学生这样的努力还不能够完成任务时,学生很有可能把失败归因于能力缺乏。教师应培养学生增长的能力观,使学生体验到能力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强调努力不仅会带来成功,还是能力的体现。

四、结语

在现行以竞争为主导的学习环境中,自我价值学说从归因的消极方面出发,关注在学习中处于劣势的群体,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自我效能感。特别在双语教学中,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当学生产生挫败感时,对如何鼓励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素芳.对高校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1).

[2]Covington,M.V.,Making the grade a self-worth perspective on motivation and shool refor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74.

[3]王婷婷,吴庆麟.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7,(10).

双争心得体会篇6

我们是英雄城的中心城区,是八一起义第一枪打响的地方,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多年来,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关心部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常抓不懈,做到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同步提高。从1992年创建双拥模范区以来,经过军地双方共同努力,已经连续5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区”的光荣称号。2012年,全省将重新评定“双拥模范(县)区”。当前,全省各(县)区双拥工作发展很快,争创活动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确保区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区“六连冠”,已成为军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能否蝉联省市双拥模范区“六连冠”,直接影响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的成绩,也关系到区的荣誉。区委、区政府的决心是:志在必得,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赣龄副区长还要对争创工作进行具体布置,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应该说,近年来我区双拥工作的成绩很大,效果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军地双方各级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创建氛围更加浓厚;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顺利实现了全省双拥模范区“五连冠”;“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保证了社会政治稳定,保证了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的形势不断向双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双拥工作新的任务,我们必须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思考、筹划和推进双拥工作。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双拥创建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争创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争创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在新的发展阶段,做好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区工作,对于进一步促进双拥工作,增进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建设经济强区和文化大区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1.做好创建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重要内容。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就离不开双拥工作。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更加需要坚强的党政军民团结,更加需要把军地双方的优势发挥出来,把广大军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党政军民一心一意谋发展,携手并肩图振兴的良好氛围。因此,做好创建工作,很好地利用争创这次机遇,从而进一步推动双拥工作,不仅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2.做好创建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军队安定的重要保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一些社会性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与之相关的复转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安置、军人子女就学的问题比较突出。前段时间,长沙市部分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老兵到湖南省政府集体上访,这部分人上访的趋势已经逐渐经由宜春向市蔓延。进一步开展争创活动,深入扎实地做好双拥工作,认真落实拥军优属各项政策法规,就能够很好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就能够从根本上把广大军民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军队安定。

3.做好创建工作,是提升部队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双拥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双拥工作创新和发展、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全国上下开展争创双拥模范城(区)的目的之一。多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开展法律拥军、教育拥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军民共建等活动,对提升驻区部队全面建设的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战争年代“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依然离不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二、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不断推动争创工作向纵深发展

检验创建工作是否卓有成效,是否真正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双拥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1、要不断深化军民共建活动。要充分发挥我区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各种拥军民共建活动。围绕驻区部队“科技强军”战略和人才培养工程,以“育人才、帮技术、送知识、添设备、当后勤”为主要内容,积极组织辖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驻区部队结对子、签协议,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和科技支训活动。要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建设目标,充分发挥部队优势,认真履行拥政爱民义务,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抢险救灾、创建文明城区、环境整治、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双带双扶”(带头创业致富、带头共同富裕,扶助贫困村和贫困户、扶助贫困小学和特困学生)活动,为烈军属、五保户、特困职工排忧解难,促进地方三个文明建设,做拥护党和政府、密切群众关系的模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多作工贡献。

2、扎实做好护军队维权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推进,军人军属涉法问题明显增多,对官兵的思想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区军人维权工作是被表彰过。为此,我们必须加大“维权”工作力度。一是完善我区拥军优属政策体系。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颁布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等政策,这对于依法保障军人军属的权益,激励军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献身精神,加强军队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根据上级的精神,及时对我区有关的拥军优属政策进行修订,以完善我区拥军优属政策体系。二是健全和完善“维权”工作机制。要在抓好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合议庭和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律咨询站的基础上,以政法部门为依托,建立“维权”法律援助中心,努力形成以“一组、一庭、一站、一中心”为主体,上下联动、规范顺畅、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体系,确保“维权”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信息。在新时期,双拥优抚安置工作遇到了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如: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要进一步推进,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下一步,退出现役的一至六级残疾军人要按照属地原则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摸清情况,研究对策,及时汇报,为领导决策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切实抓好优抚安置政策落实。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是关系到部队稳定、军心稳定的大事,必须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狠抓落实。一是深化“爱心献功臣行动”和“一帮一”活动。要“动真情、办实事、舍得出钱出力”,进一步改善老烈属、老残疾军人、老复员退伍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条件。充分发动社会各阶层人士为老功臣献爱心、办好事,真正使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略高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使老功臣安享幸福晚年。二是做好义务兵优待工作。近年来,省、市多次要求各县区提高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比例和人数也在逐年加大,所需经费增加较多。为此,区征兵办和区民政局要核准义务兵的人数,区财政要安排好资金,确保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能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三是认真落实拥军优属各项服务措施。要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及无军籍职工移交地方的安置工作;要积极做好军人家属和下岗失业企业干部、残疾军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优先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并为特困优抚对象子女上学提供减免学杂费的优惠。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争创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区工作是一项事关全社会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不断创新,抓好落实。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和各街道、各相关部门都要切实把争创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认真听取争创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双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头参加双拥活动,关心、重视和支持争创工作,落实工作经费,保证争创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发挥好双拥领导小组的作用。区、街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既是双拥工作的指导者,又是双拥工作的实践者和双拥政策法规的执行者。每个成员单位都要充分发挥优势,认真履行职责,推动双拥工作在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的全面落实。要紧密结合担负的双拥工作任务,认真整合双拥资源,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相关工作制度,真正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要求明确到位。我们不能因为争创而争创,要通过这次争创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构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三要切实加强军地协调配合。双拥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广泛的群众性和突出的双向性。全区一定要建立协调顺畅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认真坚持军政联席会议、定期走访、信息通报和完善联系点等各项制度,形成军地互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双拥办作为双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要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主动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切实加强情况沟通和信息交流,以通过协调增进了解,通过协调凝聚力量,通过协调推动双拥工作持续发展。

四要全力支持驻区部队建设。各街道、各社区及有关职能部门,要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帮助驻区部队解决他们在训练、工作、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配合部队完成好各项任务。要继续组织开展好以抓重点、化热点、解难点为主要内容的“无军地纠纷地区”活动,不断增进军政军民团结。要在全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开展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到急军队所急,想军队之想,引导、调动和发挥好全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做好双拥工作的积极性,共同为军队建设做出新贡献。

同志们,双拥工作是一项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为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区“六连冠”、为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做出新的不懈努力,不断把我区双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以锐意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双拥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开创新的局面,关键在于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现阶段,双拥工作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1、要借助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东风,就如何把靠传统、靠感情维系的工作与法制结合起来,纳入法制建设轨道,依法规范和约束全民双拥行为,加速健全法制化双拥工作体系进行创新实践。

双争心得体会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双争先助推二次跨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强素质服务发展大局”为主题,依照“两个全体青年”政治目标的要求,以“扩大组织覆盖、增强组织活力、增强团员意识、提高团员素质”为标志,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组织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员、团干部队伍,通过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全面增强共青团对广大普通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不时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我市“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二次跨越”总体要求贡献青春和力量。

二、争创规范

以团组织争创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团员和团干部争当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为主要内容。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的参与对象为全市各基层团组织、全体团员和各级专、兼职团干部。

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的团干部队伍。按期换届,先进集体(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基本要求:一是班子建设好。团组织班子健全。班子民主选举发生;班子成员整体素质高,主要负责人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班子的民主生活制度健全有效,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作风扎实,团员青年中有较高威信。二是主题活动好。紧紧围绕我市“学赶苏南,后来居上”战略目标扎实有效、富有发明性地开展团的活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并做出突出成果,得到党政认可和青年好评,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三是支部建设好。所属团委或团支部(总支)按期换届,班子配备齐全;工作台帐齐备,基础工作规范;运行机制顺畅,活动开展正常;有12个贴近实际并富有实效的工作项目。四是活动阵地好。活动有阵地,工作有依托,经费有保障。有适应工作开展的一定规模的活动阵地和青少年教育培训场所;有能够满足青少年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娱乐设施;团的工作经费有稳定的来源渠道;善于挖掘和运用社会资源,团的工作环境良好。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团干部)基本要求:团员要拥护党的领导。品德高尚;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本职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遵守团的章程,带头履行团员的各项义务,积极参与团的活动。团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品德高尚,作风正派,状态良好;忠诚党的事业,注重党性修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热爱团的岗位,认真执行团的上级机关作出的指示和决议;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发展实践,团的岗位上取得显着成果;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密切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青年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号召力。

三、主要内容

强素质服务发展大局”主题,各级团组织要紧扣“双争先助推二次跨越。依照团的四项基本职能要求,集中团组织的智慧和力量着重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践中打响共青团工作品牌,实现我市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组织青年有方法。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兼任团干部的作用。切实抓好农村、社区松散瘫痪团支部的整顿工作。扎实做好分批分类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重点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充分发挥开发区团工委的主导作用,集中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力争到10月份规模以上非公经济组织建团率达到100%完成全年至少新增90家非公经济组织团组织的目标。社会组织方面,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重点行业协会推进建团工作,力争到10月份凡符合建团条件的建团率达到60%以上。大力推进外来务工守业青年群体、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团建工作,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群体,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由乡镇(街道)开发区团(工)委负责,借助公安基层派出所力量,依托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和外来务工青年工作、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团组织,实现团组织对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双重、多重覆盖。深化互联网团建工作,今年我市将建立网上团组织,并实现网络团组织与实体团组织的互动,进一步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二)引导青少年上水平。要准确掌握新时期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一是深入开展青年就业守业行动、青年自主创新行动、青年效能提升行动、青年生态文明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引导青年在带头守业、带领守业和实现就业、带动就业上发挥作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作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进一步打响“青”字招牌,彰显共青团的特色和自身价值。二是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群众性维护国家利益主义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争当“四好少年”以及“红领巾寻访马洲创造”等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青少年思想动态研究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

(三)服务青年出实效。以农村“两后生”和青年农民工为主要对象。为青年就业守业提供有效支持。深化青年守业小额贷款项目,力争实现青年守业小额贷款工作的全覆盖。大力发展专兼职相结合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探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路径和方法。深入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建立共青团与人大、政协机关沟通协调的有效机制。深化“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推行公开许诺和社会监督制度,强化动态管理和绩效考核。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活动,构筑学校、家庭和社区(村)齐抓共管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局面。积极整合团内外资源,拓展团务工作平台,大力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深入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四)队伍建设促提升。要大力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和学习型团干部队伍建设。并通过团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一是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建立严格的团干部学习制度,各单位团组织班子每月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个半天,个人自学每月不得少于30小时,并演讲具体学习内容。二是定期交流学习效果。每月举办一期团干部交流会,交流各自的学习效果与心得体会。通过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团干部联系实际加强对工作的研究与思考,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三是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切实抓好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对团干部尤其是新上岗团干部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辅导,使团干部能够熟悉了解全团工作重点和上级团组织工作部署,切实增强工作的理解力与执行力。

四、时间方法

以迎接“建党90周年、向党的十献礼”为契机,紧紧围绕“双争先助推二次跨越强素质服务发展大局”主题。带动各级团组织、青年团员和团干部开展“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

利用各类媒介和团属宣传阵地,1动员准备阶段(年月至月)召开动员大会。大力宣传在团的系统开展“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单位团组织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结合外地本单位工作重点,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制定开展“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活动争创目标。

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2全面实施阶段(年月至年月)广泛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采取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的成绩、学习党史、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形式,对团员、团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基层团组织中开展“达标争先”活动,全面深化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创建工作,加强基层团组织班子、阵地、活动、制度和保障的规范化建设,扩大组织覆盖,强化组织功能,增强发明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团干部向广大团员青年作出工作许诺,并在年底向团员青年代表述职,接受评议。团员主动亮明身份,立足岗位,增强先进和模范意识,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当优秀共青团员。

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3深入推进阶段(年月至年月)选树先进典型。团组织系统内培树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基层团组织和团员、团干部,采取组织先进典型巡回演讲、示范点观赏学习等形式,扩大典型影响力。搞好对标定位工作。所有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都要对照先进典型,对照“双争先”工作规范,查找自身差异,明确努力方向,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开展“提质扩面”活动。以迎接建团90周年为主题,基层团组织中开展“提质扩面”活动,进一步提升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创建水平,实施晋档升级,先进班子促提升、后进班子抓转化,使团系统内“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和优秀团员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团干部和团员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青年服务,做青年表率,影响和带动全体青年创先争优。

通过举办创先争优活动图片展、效果研讨会、编写效果汇编等多种形式,4总结提高阶段(年月至党的十召开前)以迎接党的十为主题。全面回顾创先争优活动情况,集中展示活动效果。各级团组织要召开“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对在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惩处。各级团组织要认真总结经验,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适合外地区本部门实际特点的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活动效果。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团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好本单位和系统内“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工作。

2强化宣传。扩大“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的知晓率和覆盖面,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的效果。

双争心得体会篇8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在我们党领导下全国亿万军民的伟大创造,是人民共和国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运用。无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新阶段,双拥工作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蓬勃发展,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巨大力量。双拥工作关系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达,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富国强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历来高度重视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在历届命名表彰活动中,我县都榜上有名,特别是在__省第六届(__年)、第七届(__年)、第八届(__年)连续三届的命名表彰活动中,__县分别荣获一次双拥先进县、两次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在历届创建活动中,我们创造了很多典型和亮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争创__省第九届双拥模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保障。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一系列重要方针,紧紧围绕军地建设发展目标,在组织上加强领导,在政策上鼎力支持,在经费上全力保证,为双拥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聚共识。我县坚持以增强军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导向,把宣传教育作为开展双拥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主要措施,把强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和地方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和部队政治教育计划,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双拥国防观念深入人心,双拥工作思想基础更加扎实。三是心系官兵,解难帮困办实事。我县以完善和落实双拥政策法规为着力点,把驻军当亲人,视官兵为子弟,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切实保障广大军民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县每年都要投入优抚经费1500余万元(含上级拨款),为33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定期抚恤补助和退役士兵安置补助费、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为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残疾军人发放生活补助费。四是军地共建,双促双赢齐发展。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统筹资源,加大投入,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县、乡人武部应急应战组织指挥体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帮助驻地部队解决基础设施、后勤保障、军事训练、战备执勤等方面的困难,为科技强军、质量建军创造了良好条件。驻罗部队官兵牢记人民军队宗旨,视人民为父母,把罗平当故乡,在加紧作好军事斗争准备,完成各项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扶贫帮困和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最近4年抗击特大旱灾,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拥政爱民的新篇章。同时,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前夕,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拥活动;广泛开展军(警)民共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等活动,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军地和谐发展。这些经验来之不易,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创新实践的结晶,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继续发扬,并针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更好地为创建工作服务。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责任。这次争创双拥模范县,时间紧,任务重,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驻罗部队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的部署上来,把创建工作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做到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有完善的保障措施。党政军主要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头参加创建活动,亲自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建立领导责任制,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进的责任体系。要按照人员精干、经费充足、设施齐全的目标,加强“双拥”办公室建设,确保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件事情都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做到万无一失,不留死角。

二要加强舆论宣传

,积极营造氛围。宣传部门要把双拥工作列为宣传重点,大力宣传双拥工作的政策法规和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的重要意义、方法举措和实际成效,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不断扩大双拥工作的社会基础。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县级主要媒体和刊物要开辟一个争创双拥模范县的宣传专栏,组织新闻记者集中采访报道全县双拥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真正做到双拥宣传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主要交通道路有宣传牌的宣传格局,努力营造一个全县处处话双拥、人人搞创建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的创建部署化作全县人民和驻罗部队官兵的自觉行动。 三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创建活力。争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军民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驻罗部队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加强沟通联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保持上下密切沟通,形成“军地齐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良好格局。县双拥办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督查等职能,积极落实好创建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对照创建目标,明确职责任务,明确包抓时限要求,严格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确定的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逐项对照落实,特别是纳入考评的痕迹管理材料,要及时补充完善,确保一分都不能丢。

双争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劳资关系;利益矛盾体;利益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89-02

1 我国劳资关系现状

目前,我国虽没有关于劳资冲突的数据统计,但从每年的劳动争议案件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对中国的劳资关系现状窥见一斑。据官方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由15.5万件增长到44.7万件,涉及人数由46.7万人增长为68万人。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从9847件、涉及劳动者28.7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1.9万件和41万人。到2008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办理劳动争议案件96.4万件(含上年未结争议案件)。其中,当期立案69.3万件,当期案外调解23.7万件。当期立案的劳动争议案件比上年增长980%,涉及劳动者121.4万人。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2.2万件,涉及劳动者50.3万人。仲裁机构当期审结案件62.3万件,结案率为86%。年末累积未结案件10.4万件。上述数据表明,中国的劳资冲突呈扩散和不断升级的状态,劳资关系严重失衡。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劳资冲突进一步升级,甚至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劳动争议案件和涉及人数,比《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生效之前的2007年增长了近一倍。在这些劳资争议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劳动者的基本劳动经济权益被侵害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所致,少部分是由于劳动者不履行义务而导致资方利益受损所引发的争议。其中,劳动者基本权益中的工资、工时和劳动条件与社会保险等问题得不到保障,仍然是引发劳资矛盾的主要类型。从上述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以及争议的类型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当前中国劳资关系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在劳资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中,资方处于绝对强势地位,肆意侵害劳方的生存权益、人身权益和经济权益;而劳方处于弱势地位,其劳动权益经常被侵犯。强势的资方对弱势的劳方的利益的侵占,使劳方更多地承担了风险。

2 现行劳资关系的定位――利益矛盾体

如前所述,中国当前的劳资关系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劳方的权益被资方肆意被侵犯而常常得不到及时、很好地救济。作为“报复”,作为弱者的劳方总是采取各种积极或消极的方式予以回应,如请愿、示威、游行、怠工、罢工、停工等。在频发的劳资冲突中,我们发现,无论是资方,还是劳方,没有最终的胜利者。资方由于劳方的怠工、停工等行为,导致企业生产效率的下降,利益受损,而劳方同时也由于资方对其权益的侵害而利益受损。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的劳资冲突仍然呈现不断升级的状态?有的学者认为原因在于政府在劳资关系协调上的不作为;有的学者则认为是因为中国工会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保障劳动者权益和协调劳资关系应有的作用;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中国目前劳动力供过于求,在劳动力市场上是买方市场所导致的……在笔者看来,政府不作为、工会保护不力、“资强劳弱”格局等都是导致劳资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劳资关系的定位错误:视劳资双方为利益矛盾体,而非利益共同体。劳资双方作为利益矛盾体而存在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即使在当今社会,谈“资”色变、为资本筐上道德的外衣、视资本家为剥削者或掠夺者等意识依然很有市场。理论界中,“资本本身就应该是无道德的”、“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草案太偏袒劳动者”、“企业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等声音从来都不绝于耳即是明证。在利益矛盾体的定位下,劳动和资本、劳方和资方被认定为利益的两级而存在:资方利益的增长建立劳方利益损害的基础之上;反之如此,劳方利益的增长也意味着资方利益的减损。

2.1 资方利用资本优势肆意侵害劳方权益

在“资强劳弱”格局下,资方通常利用其优势地位对劳方权益进行肆意掠夺。一是侵害劳方的人身权益。如为降低生产成本,恶意减少各种非生产性的投入,致使工伤事故频发,中毒现象和职业病成为普遍现象,劳方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对劳方采取具有侮辱人格性的日常管理方法,如搜查人身、扣押居民身份证等等。二是拒签劳动合同或随意撕毁合同,逃避责任。资方为规避风险,拒绝和劳方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会根据自身情况随时撕毁劳动合同,或使用其他手段迫使工人放弃劳动合同,使劳动合同流于形式。三是不给劳方购买社会保险。资方为了减轻自身的负担,拒绝或推迟给劳动者买社会保险,致使工作环境恶劣的弱势工人无法抵御面临的社会风险。四是任意克扣、拖延劳方工资。当前,劳方工资,尤其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克扣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企业利润全部或绝大部分为资方侵占,劳方仅能从中分配满足自身及其供养家属生活所需的份额。

2.2 劳方通过对抗方式降低生产效率,减损资方利益

对于资方对劳方权益的肆意侵害,劳方采取种种方式表示抗议。有的劳方采取消极怠工的方式抵制资方。他们认为,自己干得再多、再好,受益的只有资方,而自己从中得不到任何利益,因而在工作中与资方“躲猫猫”,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创造力不强。在上班时间,能够偷懒就偷懒,工作任务能够拖拉就拖拉,工作效果不求更好、最好,只求过得去就行。在下班时间,对企业经营的好坏、效率的高低、营销的成败更是漠不关心。有的劳方则采取积极对抗的方式反对资方。随着社会的进步,劳方的权利保护意识逐步地增强,对于资方侵害,尤其是严重侵害他们人身权利、经济权益的做法,不再保持沉默,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如集体罢工、破坏机器、上访等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并要求对于自己受损的权益予以救济。如在2004年6月爆发的惠州超霸GP电池厂镉中毒事件中,百余名工人进行集体罢工,并选出代表与厂方和政府进行谈判。可见,不管劳方采取的消极抵制的方式,还是积极对抗的方式,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即是劳动效率的降低,资方利益的受损。

3 我国劳资关系的重新定位――利益共同体

3.1 利益共同体的含义

在劳资关系上,传统矛盾共同体的理论将资方和劳方看成对立的两级,两方的利益彼此对立,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实践证明,劳资双方的相互对立所导致的结果即是劳资利益的共同减损。我们发现,在劳资关系上,劳方和资方利益指向的不同只是表象,在本质上,劳资双方是利益共荣的关系,即劳资双方是利益共同体。具体表现在:第一,劳方和资方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劳方,就没有资方;没有资方,也没有劳方。第二,劳动和资本均是社会生产所不可或缺的要素,缺少任何一方面,社会生产将无法进行。第三,劳资双方互相兼顾对方的利益,能够充分激发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将企业的“蛋糕”做到更大,双方从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第四,劳资双方若互相对立,最终的结果不仅是劳方利益的减损,而且资方利益也会受到损害。

3.2 将劳资关系定位为利益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我国公有制的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的资方和劳方在利益上是根本一致的。在我国,无论是资本的提供者,还是劳动的提供者,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两者是利益共同体,共荣共损。关于劳资关系,早就强调要“劳资两利”,他指出,“如果劳资双方不是两利而是一利,那就是不利。为什么呢?只有劳利而资不利,工厂就要关门;如果只有资利而劳不利,就不能发展生产。”从经济的角度而言,劳动和资本是社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市场经济关系为劳方和资方利益共荣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方和资方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市场主体,尽管双方之间存有矛盾,但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只有劳资双方共同意识、承认对方的权利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协商、协调,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真正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劳资双方应当是利益共同体,双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合作,共同促使双方收益的最大化,并使双方的努力形成良性循环。在中国当前劳资关系资方处于相对优势的情况下,资方应当处理正确的经济理性,把劳方当做是自己的经济伙伴来看待和对待,通过劳资合作,把企业“蛋糕”做大,共同分享,而不是要以一方的利得绝对或相对超过另一方,避免自身的利益受损。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对立统一规律表明,矛盾双方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方和劳方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利益群体,他们有各自明确且对立的利益要求,因此从表面上来看,劳资双方是利益矛盾的双方。但我们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资方和劳方虽然存在各自独立的利益,但是无论财富的创造,还是双方利益的实现,他们必须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劳资双方的协作,也就没有劳资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劳资双方的利益具有统一性,并且这种统一性是核心,是根本。

3.3 将劳资关系定位为利益共同体的实践基础

在处理劳资关系上,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劳方并非资方的利益矛盾体,而是利益共同体;只有维护好、实现好劳方的利益,才能真正实现资方的利益,实现资方利益的最大化。西方国家将劳资关系看得很透彻,将劳资关系的运行看得很长远,把劳资关系和谐作为企业制胜的不二法宝。在他们看来,劳方的劳动才是企业剩余的真正生产者,才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来源,对劳方的苛求和掠夺,无异于自断生计,自毁前途。因此,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劳资双方利益矛盾体的看法和认识,视劳方为“主人翁”,视劳方为“上帝”,注重劳资关系的协调,采取各种措施,如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德国的劳资共决机制、日本的终身雇佣机制等等,不断提高劳方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劳资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劳资共赢。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对劳资关系的定位,变利益矛盾体为利益共同体。劳资双方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当尊重和考虑对方的利益。在“资强劳弱”的格局下,资方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更是需要尊重并考虑劳方的利益如何以及怎样实现。唯有如此,劳方才能真正具备“主人翁”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资本、技术、管理、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以及劳资利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陈步雷.劳权与发展――权利论与功能论的多维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孟令军.经济理性与劳资关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报,2007,(5).

[3]沙占华.当前我国劳资关系失衡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9).

双争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传媒产业 战略联盟 建构策略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传媒产业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厚报时代”、“多频道时代”的到来,宣告了传媒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由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变为现在的“供过于求”。①如何提高媒体自身在传媒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便是诸多媒体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传统的竞争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应对这种状况,于是传媒产业间的竞争性战略联盟也自然应运而生。合理的、科学的构建传媒产业竞争型战略联盟,是决定媒体在传媒市场命运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建构策略

由于战略联盟的内在属性(包括多决策中心共同施压、相互妥协、经常性谈判、利益冲突不断等)注定了战略联盟是一种不稳定的经济组织形式,传媒产业中的竞争性战略联盟也不例外。②如何建构传媒产业竞争性联盟则直接关系到联盟建立的效果以及其对联盟成员产生的影响。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建构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

1、正确认识竞争性战略联盟

竞争性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间合作关系,其基本属性是伙伴企业的战略独立性与其潜在的竞争性。正是基于这种特性,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之间肯定会出现诸如学习竞赛、利益冲突等一切竞争性战略联盟都必然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构建竞争性战略联盟,有意向建立联盟的双方或多方都应正确认识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

(1)正确面对利益冲突,在相互妥协中进行决策。不管是哪种类型战略联盟的建立,其目的肯定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与发展,而现实中也不是所有的合作都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因此各个伙伴企业在联盟决策中提出的要求很难出现完全一致的情形。这种情形应该在联盟建立之初就充分被考虑进去。如果每个企业都毫不妥协的坚持自己的立场,联盟很可能无法形成任何有效的决策,只能走向终结。而联盟的终结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不是建立联盟的初衷。因此为了维护传媒产业中竞争性战略联盟的良好运行与发展,联盟双方必须正确面对在联盟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在相互妥协中进行决策,争取在相互妥协中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同时,如果相互妥协的最终结果对双方的战略计划都不利,那么联盟双方必须重新认真考虑该战略联盟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先暂时终结联盟。毕竟,不管哪种形式的联盟都是为本企业赢取利益的手段,而非最终目标。

(2)联盟双方建立多决策中心,对联盟共同管理。在竞争性战略联盟中,不同的企业因为不同的目的走向了合作的平台,但彼此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这是作为企业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一个现象。联盟成员的战略独立性决定了每个成员都有起自己的战略取向和利益目标。这一内在属性,决定了战略联盟在决定合作项目或者合作活动时,必然是多个决策中心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所有的伙伴企业都希望联盟沿着最有利于实现自身目标的方向发展,都会积极参与战略决策。而在决策过程中,联盟成员都必须意识到,组建成的联盟跟自己的独资企业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战略联盟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表决机制,不同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之间不存在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如果有任何一方想要居于命令的地位,那么伙伴企业的利益势必受到影响,联盟势必走向终结。因此联盟伙伴应该从根本上杜绝这种居于主导地位的想法。

(3)正确面对竞争性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近年来,竞争性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实不稳定性的特点存在于所有的战略联盟中。据有关战略联盟的一些统计研究显示,只有40%战略联盟存续时间超过了4年,只有15%战略联盟存续时间超过了10年。另外一项研究显示,超过2/3的战略联盟在最初两年间遇到了严重的问题。③但我们应该正确面对竞争性联盟的不稳定性。我们认为,任何方式的战略联盟都只是企业达到自己战略目的的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竞争性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很强的可退出性。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是战略联盟可退出性带来的必然结果。通过双方或多方的战略合作,各伙伴企业均旨在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当联盟有助于其战略目的存在的时候,联盟成立,当联盟有碍于其战略目的存在的时候,联盟解散。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双方在组建联盟前就已经考虑到这种问题,通过正确协商,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结果。

2、明确联盟目的,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

在竞争性战略联盟中,联盟伙伴都是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但其市场地位却不尽然相同。部分战略联盟双方都在各自市场准据了较强的主导地位,我们称之为“强强联合”,而部分战略联盟中一方市场竞争地位较高而一方较低,双方为了不同的战略目的走向合作。因此为了建构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联盟伙伴企业必须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明确自己进盟的目的,如明确自己究竟是想要直接获得更多的利润,还是想通过联盟积累运作经验扩展市场。联盟目的明确决定了其在联盟内的发展态势。

举例来说,新华网与马来西亚华媒共同设立“新世华网”,在这一战略联盟中,双方都对自身的定位较为清晰,目的也都很明确。新华网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网站”,在内容资源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优势,而马来西亚华媒则在当地的传播网络与营销渠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华网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马来西亚华媒的渠道优势进一步推进其战略转型,加快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的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进程,着力实施“阵地前移”战略,而马来西亚华媒的目的则是借助于新华网的政治身份及其具有的高影响力的内容资源,在当地华人中间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双方对自身都有明确的定位,有清晰的目的,其战略联盟走向成功的机会就要大很多。但如果双方对自身定位不明确,例如马来西亚华媒想借助于与新华网的合作从而进入国内市场取代新华网的地位,那么这样的联盟就显得太不理智了。

3、加强日常联系,促进学习交流

当传媒产业竞争性联盟中伙伴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互补时,联盟潜在的学习功能就会被激发出来,并且学习的过程与效果通常对联盟的演进具有重要影响。在竞争性战略联盟中,人们常常用“特洛伊木马”来形象比喻,即其中一个伙伴企业充分利用联盟来获取另一个伙伴企业最有价值的技能,以伙伴企业的付出作为强化自身竞争地位的基础。④其实这种方法是企业为了实现其战略目的,也是其组建战略联盟的直接目的。当一方获得新的能力时,联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通过学习获得能力的一方的市场竞争地位就会相对来说增长。企业赖以生存的独特资源与能力当然不愿拱手让人,但是如果双方都守着自己的资源不肯贡献出来,对伙伴企业百般防范,那么这就违背了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初衷,联盟就会走向终结。因此在传媒产业的竞争性战略联盟中,应该加强日常联系,促进学习机会的出现,双方都从伙伴企业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竞争力都能得到提高,从而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自然随之提高,竞争越激烈,传媒产业的活力也就越旺盛,才能生产出更多有价值的、吸引受众的内容。江苏广播电台与南京广播电台的战略合作,辽宁电视台和沈阳电视台的战略合作,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其开创了省台与省会台的合作模式,合作的两者之间本身就是直接的竞争者,但双方通过战略合作,互相学习彼此身上的优点,从而使得双方在新闻宣传、产业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二、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发展路径

在高度竞争、正在发生着剧烈技术变革的传媒产业中,竞争性战略联盟的构建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下图则简要说明了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建构与发展路径。

首先,明确战略目的是有意向组建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的企业所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战略目的的明确直接关系到在联盟中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效果的达到程度。传媒企业的战略目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直接获得更多收益。2、扩大自己企业的影响力。3、积累运作经验,进入新市场。只有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清晰当下的战略目标,才能在传媒产业竞争型战略联盟中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其次,传媒企业要正确的认识所处的市场环境,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同时清楚的掌握市场相关动态以及政府相关政策,果断的把握市场机遇的同时,应注意规避风险,尽量以最小的投资换取较大的收益。

第三,传媒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寻找到拥有和自己资源、能力互补的伙伴企业,只有资源、能力互补,才能最大化的实现战略联盟的意义,或者是寻求到与自己拥有相似技术、知识与资产的企业,共同经营,以便分担成本,特别是固有成本,并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在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组建成功之后,联盟会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不同的演化发展。这与企业的学习能力、伙伴企业之间任务的分配以及盈利状况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从构成传媒产业竞争型战略联盟的成员上来看,大致分为两种:1、伙伴企业实力相当;2、伙伴企业实力悬殊。

对于实力相当的战略联盟来说,联盟成员彼此都有向对方学习的动力,同时又都有着增强对方企业对联盟依赖性的愿望,所以联盟成员之间极易发生学习竞赛。学习能力强,优先获得所缺资源、能力的一方企业势必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相对的主导地位,联盟中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此时往往联盟会走向终结。当联盟成员彼此学习能力相当时,联盟成员都能获得速度较快、质量较好的发展,联盟功能达到最大化,此时联盟可一直持续下去,或者等到双方中有一方不再需要联盟帮助时自然终结,另一方可以再去寻找组建新的联盟。

对于实力悬殊的战略联盟来说,联盟的组建往往是建立在较弱一方迫切需要通过与占主导地位一方合作来赢取更多的利润,而实力较强一方需要较弱一方的独特资源或渠道的基础之上的。当实力较弱一方拥有的资源是实力较强一方很难学习到的时候,这时传媒产业竞争型战略联盟就会衍化成“共生联盟”,这有点类似于动物界里的共同生存关系,如犀牛与犀牛鸟之间的关系。如果该资源很快的被实力较强的一方学习到,实力弱的一方就没有了继续在联盟中存在的资本,此时联盟解散,实力弱的一方或者被实力强的一方收购,或者继续寻找新的战略联盟。

参考文献

①喻国明,《当前中国媒介经营模式解析》,《山东视听》,2004(9)

②③④李东红:《战略联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