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学习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1 16:41:34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篇1

1.1课程定位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建筑和房地产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作用是:在学习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系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识别、选用、检测建筑材料,为学生继续建筑工程投标报价、工程招标、建筑施工及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1.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2.1专业能力

①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等方面知识。②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③能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合理地选择、使用和保管常用建筑材料。

1.2.2方法能力

①根据材料性质,对材料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②初步判别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的能力。③依据工程环境和特点正确选择水泥的品种,进行水泥的保管和验收的能力。④正确选择混凝土的各项基本组成材料,并进行混凝土基本性能检验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⑤正确选择砂浆的各项基本组成材料,并进行砂浆基本性能检验和配合比设计的能力。⑥进行钢材基本性能检验和保管、验收的能力。⑦进行石油沥青及其沥青防水材料性能检验的能力,正确选择防水材料的能力。⑧进行砌筑块材基本性能的检验,正确选择砌筑块材的能力。

1.2.3社会能力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并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③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1.3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围绕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造价员、施工员必备的材料基础知识及检验能力培养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1.3.1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1.3.1.1针对建筑企业施工员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通过大量专业调研和企业的座谈,确定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所需的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出学生完成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

1.3.1.2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首次就业是从事施工员岗位群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积累,不断的学习可发展成建造师,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力准备。

1.3.2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建筑材料类型不同,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选取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顺序与材料种类一致,使教学过程与企业施工材料运用实际相一致。每个学习情境以建筑材料为导向,设计了以真实建筑材料为载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工程。我们以住宅施工中典型的建筑材料为载体,设计了八个并行的教学情境,直接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对接,每个情境按照“认识材料、材料进场验收、材料使用检测”的步骤实施教学,通过真实的材料验收与检测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反复强化训练,不同的情境重复的是验收与检测的过程,不重复的是学习的内容,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专业能力逐渐上升。将上述设计思路具体化,可以将课程划分成“气硬性的胶凝材料保管和验收”、“水泥的保管、验收和选用”、“混凝土的配制和检验”、“砂浆的配制和检验”、“砌筑块材基本性能的检验,选用”、“钢材性能检验和保管、验收”、“防水材料性能检验,选用”和“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检验、应用”等8个学习情境,按照各个情境内容的多少分配相应的学习时间,从而达成课程的整体设计。

2微观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按照各施工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又划分不同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必备基础、教师必备基础、教学媒体、工具与材料和实施步骤等提出具体要求。

3结语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教师上好课程的第一节课很重要,在绪论里面可以穿插讲解生活中与建筑材料有关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历史上有名“秦砖汉瓦”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秦汉两朝砖、瓦的统称,纪念和说明了秦汉朝装饰材料的辉煌和鼎盛;举世闻名的“赵州桥”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非常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陕北的窑洞利用黄土作建筑材料,冬暖夏凉、非常节能,是一种传统的绿色建筑;钢筋混凝土是法国人发明的,最早用来造船;还有个花匠用钢筋混凝土做放花盆用的隔板,之后发现钢筋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还有这么好的使用性能,才慢慢地用在建筑上来。上海世博会期间,各个国家和地区为我们展示了新型环保材料,其中大部分为新型建筑材料,教学期间可邀请专家进行世博会建筑专题讲座。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型建筑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砌体与混凝土建筑大国,以往的教学主要以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房屋所需建筑材料为主,近年钢框架和轻刚结构厂房大量建造,钢结构用钢材和其他新型材料如H型钢、组合楼板、夹芯板新型屋面及墙体保温材料等在实际工程中已普遍应用,急需补充相关教学内容。为克服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应及时补充有关新材料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条件下,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使教学内容反映出当前建筑材料的新发展、新情况。钢材是一种轻质高强的绿色建筑材料,可循环使用,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钢结构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和废旧钢材经重新冶炼后可重复使用。西方国家钢结构建筑比较多,近年随着我国钢材的大量生产和国家政策的引导钢结构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桥梁、煤炭及电力等方面发展迅速。我国大量建设的轻型门式刚架房屋梁柱都采用H型钢构件,这种材料在我国目前已可以生产;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压型钢板夹芯板等楼承板和屋面、墙面维护材料也已大量使用。2010上海世博会卢森堡展馆使用了一种英文名为“Cortensteel”的特殊钢材,中文为耐候钢,桥梁工程中因气候环境比较恶劣,钢结构防腐蚀要求很高,常使用耐候钢,我国上海宝钢、武汉武钢等都能生产。因此课堂内容除了讲解砌体与混凝土建筑用热轧带肋钢筋、光圆钢筋之外,应补充钢结构用钢材中的各种型钢(角钢、工字钢、槽钢)、H型钢、钢管、压型钢板等内容。在课堂上要能够反映出这些新内容,以便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更好地反映新材料发展和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联系。随着绿色节能建筑的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意识日益加强,在讲授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上,引入新材料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绿色建材的不断涌现,需要介绍给学生的新内容越来越多。为增加课堂的知识信息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及时向学生传授大量的新知识与信息。

3加强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课堂教学内容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讲授理论知识时,可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进一步讲解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使用方法、使用效果以及使用中应注意的环节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墙体保温对节能减排有很重要的作用,保温材料中应用较普遍的是玻璃棉、岩棉、聚苯乙烯等。教师应结合实际工程讲解保温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例如目前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措施主要是在外墙粘贴聚苯乙烯板,但聚苯乙烯遇火很容易燃烧,施工时应注意防火。钢结构房屋外墙及屋面保温常采用岩棉夹芯板、矿棉夹芯板,这些材料耐火性很好,但教材没有提到这一知识,需要教师补充相关教学内容。防水材料分为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和涂膜防水等,屋面、地下室外墙常做卷材防水,管道较多的卫生间、厨房常做涂料、涂膜防水,通过蓄水试验检测防水效果。结合实际工程可以很好的讲解其各种防水材料的区别和适用范围。建筑装饰材料这一章内容较多,新型装饰材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使学生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主要用途和发展动态。另外随着大量化学装饰材料应用于室内装修,随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大城市新建住宅居室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装修污染索赔案时有发生,教师应扩充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和健康室内环境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期间应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建材市场参观学习,通过对现场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对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借助工程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学用结合的快乐,将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还有利于加深记忆,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意识。

4加强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水平,不仅是基础理论知识,还在实践技能上要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材料的品种、测试技术以及相关规范标准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相应的任课教师要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施工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建材实验室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帮助学生掌握现场相关的实验,如钢筋拉伸、冷弯、密度、可焊接性;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型钢外形检测;水泥强度、安定性、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塌落度试验等测试手段和方法,以便为学生工作后尽快上手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实验基本由施工单位现场取样委托第三方即实验检测中心完成,要特别加强材料试样取样和试块制作的培养(如钢筋拉伸试样、冷弯试样、焊缝接头试样、水泥砂浆试块、混凝土试块等)。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要经常验收钢材、水泥、混凝土、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等,看懂材料的出场检测报告和实验检测中心报告,对胜任施工现场的工作非常重要。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篇3

2014年4月17日,笔者和一位同事分别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课后,听课专家和老师就这两节课作了点评,并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各抒己见,最后就复习课的课堂操作流程达成共识,即“出示考点――独立自学――交流展示――真题感悟――训练互批”等五步。按照这一流程组织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促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复习课效率。

一、出示考点(大约2分钟)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的知识传授,因为复习课的知识点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可以直奔主题,通过多媒体出示考点和考纲,然后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独立自学(教师提供一个大的框架,学生根据这个框架来找具体的知识点。大约7分钟)

独立自学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大框架,对知识进行梳理,主动接收新知识。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新的世纪,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提供一个大的框架,让学生根据这个框架来找具体的知识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三、交流展示(让学生去讲,教师随时指导。大约20分钟)

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展示,教师随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在复习时,要让学生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在复习时政热点时,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去。

四、真题感悟(选择典型试题,告诉学生答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大约7分钟)

这个教学环节对教师要求很高,因为教师要能从以往各省市的中考题中精选出例题。精选例题时要注意:1.材料中的问题要能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关注课堂上每位学生;2.例题要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3.例题要能体现复习的知识点,而且经得起推敲。如笔者选择的下面这道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面对十面“霾伏”,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材料一中“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说明什么?

(2)为减少雾霾天气,使中国更美丽,我国实施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3)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4)青少年能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做些什么?

教师要选择典型试题,根据试题告诉学生答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题的能力。回答问题一般可按“五步”进行。(1)审设问。就是带着题目所给的问题去熟读材料,理解材料,找准关键词,有的放矢。(2)看材料。在读懂设问的基础上审材料、理解材料,有针对地筛选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这是找准知识点的基础。上述材料主要反映环境和资源问题。(3)想观点。即根据材料的内涵和设问找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4)组答案。在找准知识点,确定答题思路后,要注意从不同角度组织答案。(5)层次化。所组答案知识点要全面,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晰,结论要正确。

五、训练互批(选择一些符合中考考纲要求的题目,让学生先做,然后再让他们批改、讨论、组织答案。大约9分钟)

这个教学环节笔者选取了四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性试题。(题目略)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篇4

结合吉林化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习现状进行分析,以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思考了实习模式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实习模式,目的是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一定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习模式;应用型人才

1998年,教育部将原先的铸造、锻压、焊接以及部分热处理等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一门新专业,为了培养专业知识强、应用面广的材料成型领域的综合性人才[1]。吉林化工学院为省属地方工科院校,成立较早,以化工为特色专业,工科各专业为优势专业的办学理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从2010年开始招生,一级学科属于机械类。实践中,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落实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年轻专业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需探讨与解决。

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重要性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个专业,具有“机械特征与材料色彩”的特殊性,以金属材料作为成型加工的对象,这就决定了材料科学是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这一特点决定了控制理论是该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金属材料领域的生产、工艺设计和科研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材料方面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机械工程素质。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设置在大二学年,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的结合、就业方向以及整体工作环境。在高校工科人才培养计划中,根据工科与实际结合性强的特点,实习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特别是生产实习,设置在大三学年,要求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生产实习是工科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3]。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现状分析

实习模式的形成包括实习动员、组织、管理、评价等环节,并保证各环节有序开展,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但通过实践发现许多问题:

(一)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为中心,为了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秩序,避免发生学生的安全问题,车间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不能留厂接触实际产品生产。另一方面,企业没有认识到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大多数企业只是选用人才,而不参与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责任都给了学校,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5]。大多数企业担心学生进入企业会出现安全问题,不愿意承担安全风险,是造成企业接纳高校生产实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6]。

(二)实习形式单一一方面,基本实习方式还是以进厂参观为主,随着现代化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不能接触产品生产,不能真正了解到设备或生产工艺,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不能做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缺乏实践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企业讲解人员对生产现场介绍时间有限,避免影响生产,相当一部分时间会把学生带到培训室进行讲解,带队教师会现场进行解答,但与实际联系不够,缺乏与工程师的探讨环节。

(三)学生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一方面,个别学生对生产实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实习缺乏积极性,走马观花,不主动提问和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假期时间不能充分利用,不能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缺乏对实际工作问题的解决能力,导致工作后进入状态较慢,对实际问题的掌握需要更长时间。(四)完整的质量考核体系无法实现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入厂时间少,不能在实习单位进行考核,不能将学生实习成绩与实习业绩相联系,没有具体的实习操作任务,只能由教师通过实习报告和出勤情况进行考核,缺乏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五)实习经费不足由于实习费用不断上涨,学校对学生的就餐费、住宿费、实习费、培训费等实习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实习经费严重紧张,为了节省实习经费,压缩实习时间,放弃了一些实习单位,影响了学生实习质量,存在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相互之间的矛盾。

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探索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实习方式的改革以往的生产实习方式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同一专业集体去一个单位实习,为满足学生实习内容的多样化,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接收能力,通常只有大中型国有企业才会具有接收大量在校实习生的能力,这往往导致有意愿接收学生实习,但规模不大或生产种类单一的企业不能与学校达成共识,错失一些实习的好机会。人数众多虽然便于集中管理,但实习操作环节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学生不能根据兴趣选择实习岗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7]。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向铸造、锻压、焊接和热处理,将学生进行分组实习,条件允许可考虑轮换实习制,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自己制定实习计划、任务,并要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8]。充分发挥吉林化工学院的地域优势,与长春一汽集团达成实习合作,充分发挥地区性国有大型企业的优势。

(二)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充分发挥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作用,建立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开放制度,建立相关网站,实施全天开放的上网预约制度,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设备可由研究生或困难学生进行开放、管理和维护,同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了勤工组学的平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综合实践训练的重要场所,是校外实习基地的有益补充,两者相辅相成。而且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节省大量外出实习的经费,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途径[9]。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吸引一些有能力承担实习任务的新兴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购买实习商业保险,这样可提高企业形象,在学生中具有良好口碑,扩大企业知名度,同时可以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另一方面,扩大校企联合机制,教师积极为企业解决技术和培训方面的问题,构建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可将目光深入一些南方企业,通过学校与企业洽谈合作意向,选拔优秀学生,使企业在假期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付给学生一定工资作为报酬,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了解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四)完善实习考核体系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实习成绩考核体系,对实习全程实行量化管理,对学生出勤守纪情况、工作态度、技术熟练度、测试成绩、实习报告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要考核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际工作业绩,报告要采用文字、图表等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为调动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可开展创新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金相大赛和组织分析大赛等学院活动,可以用企业冠名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或操作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就业筹码。

(五)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习质量将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工程实例,了解最新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熟悉实习单位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工作原理。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队指导实习,以保证实习教学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同时青年教师积极投入生产第一线,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尽快做到“摸清设备、了解工艺、懂得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应做到中青年教师结合,不断扩充教师队伍,保证足够的教师人数,不仅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又能为学校培养工程科研人才[10]。

(六)仿真系统在实习的应用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内容较多且成本较高,为减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提供实践动手能力,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建立多元化的实习方式,录制和制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个方向的典型产品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的影响资料或动画。引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数字化生产仿真实习系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虚拟实习(虚拟实习就是以国际上先进的生产线影视资料为主线,再通过动画形式展现生产线上每道工序工艺过程,立体再现生产线所涉及的设备、工装等工作原理,达到学生通过虚拟实习就好像亲临现场,同时又能了解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工作原理[11])。通过仿真系统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对计算机模拟系统的掌握能力,且目前科研环境下模拟是科研的一种新趋势,可以与企业建立联系和仿真实验室。

四、结语

有效的实习模式不仅是对理论内容的验证、补充和扩展,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为了实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充分重视实习的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探索出提高实习质量的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蒋文明,吴和保,于传浩,等.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172-174.

[2]雷毅,王勇,崔学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2006(6):81-84.

[3]陈旺生,任大军,刘红.大学工科生产实习的现状和思考[J].吉林教育,2008(19):28-29.

[4]俞强,丁永红,刘春林.探索生产实习模式培养工程实践能力[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4):48-50.

[5]徐林,王建辉,方晓柯,等.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399-401.

[6]蒋巍,张启忠,金涛,等.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4):47-50.

[7]刘琪,张光胜,冒国兵.关于强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讨[J].中国现代装备教育,2009,77(7):131-133.

[8]董超俊.大学生生产实习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1(3):83-84.

[9]李润霞,常云龙,袁晓光,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新型生产实习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8(11):123-124.

[10]索忠源,姜峰,李廷取,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10):100-102.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高端应用型 本科培养模式 工程材料课程

一、前言

高端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教学方案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指导依据,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重视高端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下的“工程材料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符合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要性

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建设离不开工程材料,材料的发展也会带动整个土木建设的的相关飞跃。交通运输行业依托检测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对于高职土木工程专业而言,这门课程和就业的一些岗位息息相关,工程材料的检测试验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影响很大,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好这门课程。

三、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

《工程材料》的课程要求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应用,了解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问题;能够对常规材料进行试验检测,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的重要内容。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该课程的特点是各种材料内容独立、涉及材料多、教学内容繁。课程安排90学时,其中实训课时占50%。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工程材料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方法和存在的弊端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基础材料的比例偏重

我国高职院校的工程材料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工程材料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到应用这一点上,当然也不能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毕竟理论是应用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工程材料教学所用的教材应用性不强,过于系统化,工程材料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又加上教学和学习任务繁重,影响师生的教学及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该知识的学习。

2.专业部分的内容欠缺

《工程材料》课程中知识内容多,相互之间的知识内容多数独立,系统性及连贯性不大,原理性强。按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而杂、概念繁多、学时数少的特点来看,学生要想学好本门课程,至少需要课后复习1小时以上,对新知识的内容至少要预习30分钟以上。但绝大多数学生不复习或复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课堂不听、课后不看”几乎成了学生的惯例。

3.教学方法

(一)、实用为本,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以实用为本,学以致用,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一个中心、联系重点、突出实用”的原则。在课程内容组织中,围绕材料的成分为中心,以材料的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联系为重点。课程讲授内容围绕中心和重点展开,突出实用,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实用性。在学习传统工程材料时,也引入新材料、新科技,将现阶段的最新工程技术标准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使学生始终学习到最新的工程材料知识内容。改变以往“理论为主,轻视实用”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大实践学时,增加实验项目种类。

(二)、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工程材料》属于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偏重实践应用的课程,大量知识都来自于实践的积累。其理论内容原理性强,与实践联系息息相关,因此实践环节在整个知识内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同时通过之后的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实践教学体系以材料的工艺为中心,包括测试实验的操作和加工方法的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形象化和可视化,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五、高端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为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我省“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专业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联办“1+3”分段联合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本科教育,强调以“高端应用型”作为教学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打破普通本科的“学科本位”,拓宽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

具体目标包括:构建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1+3”分段培养层次的整体职业教育人才系统培养体系,形成高端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基础教学在本科院校完成,使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教学在高职院校完成,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高端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构建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学科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技能、技术应用和设计能力培养;构建高职、本科衔接质量监控模式,贯穿高职、本科教育全过程。

六、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思路

1.教学体系调整

现有工程材料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不够,有部分教学内容重复。如工程材料的“土工材料”章节和“砂石材料”部分重叠,需从在授课内容上进行合理调整。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要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反应现代、融入前沿、综合交叉、注重实践”。保证适度的材料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工程材料的应用和加工工艺方法,加强实验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分工和配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知识点遗漏,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2.教学内容优化

工程材料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教学内容上适当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各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精心组织相应专业对应的工程材料课件。适当简化课程中过于深奥的理论知识点,简化复杂的公式推导,重视学生材料设计能力的培养。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基础性的知识点。从实用性的角度看,工艺部分对机械和近机类学生非常重要,重点讲解。

3.实验环节创新

实践教学是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桥梁。本课程的实验部分为材料基本性能实验、材料设计配合比实验,实验时学生被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过程。对于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教师进行适当的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设计,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成为主导,教师对其引导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结束语

课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教育者要努力研究教学方法,不断分析和调整教学中的问题,使得高端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在工程材料课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篇6

《节约袋袋裤》是幼儿园领域活动课程健康社会大班(下)的内容。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节约环保的话题在幼儿园社会领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定社会领域大班幼儿应达到的社会性目标为: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节约资源,保

护环境。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引导幼儿知道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废物利用的方法。

大班幼儿多数在6岁左右,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做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他们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思维活动。经过二年多的幼儿园生活,大部分幼儿养成了生活上的一些好习惯,能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活动目标】

知道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懂得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发现生活中一些资源能循环利用,体验废旧材料再使用的方法。

【活动准备】

废旧材料改造的成品半成品;废旧材料改造需要的材料和工

具;垃圾桶2个;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志各一个;生活垃圾若干;教学课件。

【活动重点和难点】

引导幼儿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节约小妙招,体验废旧材料再使用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手指操引出地球妈妈。(幻灯片播放地球美丽景色的图片)

二、引导幼儿找出地球妈妈哭了的原因,知道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唤醒幼儿的节约意识。懂得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幻灯片播放地球污染前后的对比图片)

三、游戏――环保知识竞赛,引导幼儿以比赛发言的形式,掌握简单实用的节约小妙招, 懂得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幻灯片播放节约环保示例的图片)

四、拓展活动――争当环保小能手,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一些资源能循环利用,体验废旧材料再使用的方法。

1.垃圾分类,找出可再利用的垃圾和废物。

2.废旧物品设计,举行环保时装秀。

【教学反思】

一、选材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篇7

[关键词]办公室 装修 设计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00-01

知识更新周期是指知识更新一次所用的时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

当下作为一名环境设计师不单要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广泛地涉猎其他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知识更新的速度,这才是在业内能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没有思想和知识底蕴的设计师只能被称为工人或力工而不是设计师,更文明一点的说法是软件操作员。个人认为当下环境设计师在知识更新方面的不足或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抄袭对设计师创新思维的影响

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时代来临,只要稍微动一下手指头,网上各种各样的资源库层出不穷,各类作品满目皆是。虽然作品的品质良莠不齐,但拼凑起来对那些不爱学习的人却是得心应手。网络抄袭、拼凑设计等恶习增加了环境设计师的惰性,严重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挥,同时这也恰恰伤了设计师的“元气”,由于对网络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所以使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懒惰,一旦沉迷于抄袭,那么创新思维及设计灵感将永远和设计师无缘。

二、设计作品与市场脱节

对市场了解不透彻,设计作品与市场脱节,空洞乏味是当下设计师的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设计师知识更新速度过缓的具体表现。设计师应该不断地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市场进行调研,探讨受众群体的需求有何变化和新的趋势。网络的出现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便捷,所以各种感官的刺激不断加强,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不断提升和呈现出多样化,所以这也给环境设计师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市场上的装饰材料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新材料不断会取缔旧材料,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不断地踏查材料市场,把掌握新材料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去学习材料学,甚至要学习材料的环保认定方法和国家要求的细则等等相关的知识。环保要求和实际材料不相符,对环保材料的标准认证有难度这也是设计师要攻克的难题,有些事情是不能一交方案就万事大吉的,自己“分外”的事情也要做一些,这样自己的作品才会勇立潮头,经得住推敲。

三、不能准确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

对国家的相关要求了解不够透彻,是设计师对客户和施工方的不负责任。这也需要设计师们不断学习国家在环保、消防、节能、资源再利用等方面不断推出的新政策和要求,把握国家的政治方向,有敏感的政治嗅觉,这对环境设计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崇尚个性是有特定范围的,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是不切实际。

四、文化传承缺失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篇8

当前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出的人才有独到见解、创新性思维及自主动手能力,即要培养出创新与研究型并为社会需求的人才[1]。这些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对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20余年的研究与发展,《矿物材料》已经成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一个相对独立和完善的特色组成部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重要的教学部分。矿物材料是利用各种非金属矿物资源,通过选矿提纯、超细粉碎、表面改性和化学提纯等加工工艺,制备出的具有各种用途的材料[2,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矿物材料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催化、农业等领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矿物材料将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严重的环境、生态及能源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有效的解决途径。对于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说,扎实的基础,宽厚的知识面,丰富的实践锻炼和较强的创新意识,是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对此,我们在《矿物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围绕这几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2.凝练课堂教学内容

《矿物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总计学时为40学时,其中24学时为理论教学,16学时为实验教学。如何利用这24学时的课堂教学将《矿物材料》最核心的内容讲好,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探讨和关注的问题。经过近几年探讨,我们将《矿物材料》核心内容归纳为矿物材料制备技术,并具体化到各种典型的功能矿物材料,如以沸石、膨润土、高岭土、石英等为主要成分的矿物材料[4]。同时,矿物材料的应用方面是必须加以说明和解释的。我们重点介绍矿物材料在环境保护、土壤修复、催化和农业中的应用原理、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让学生对矿物材料的应用有很深的印象。

3.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主要手段包括:课堂讲授、课题讨论和研究型学习,以期学生能够在掌握矿物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矿物材料及其应用有深入了解和认识。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采用启发引导、灵活互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多媒体方式(PPT文件)为主,配合图片、教学课件等辅助方式。此种方式可以集成大量信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补充了相关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增强知识性的内容。如在讲授矿物材料的环境功能时,介绍了矿物材料治理蓝藻新进展;在讲授矿物材料在农业中的应用时,介绍了矿物材料提高粮食产量和作物质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例,说明矿物材料的前沿及其未来的广泛应用前景,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矿物材料还有如此大的用处。课题讨论是我们新进引入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课题由教师指定分配或者学生自己选择有关矿物材料的课题,并在课堂上做主题报告。经过三年实践,我们发现此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对矿物材料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其应用能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研究型学习注重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培养,及时介绍学科中的某些前沿和存在的基本问题,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践性。这样一方面做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开阔学生思维和科研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意识强调平时成绩的权重,相对淡化期末考试,从一个侧面督促学生重视和抓紧平时的学习。

4.拓宽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知识面较窄,创新性不强。我们在讲授《矿物材料》课程时,十分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因为知识面的扩宽,有利于同学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将本课程的知识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如在讲授矿物材料在农业中的应用时,我们从古代将石灰应用在农业生产说起,逐步拓展到矿物材料在天然肥料、土壤改良剂、复混肥、饲料添加剂、农药、菌肥载体、作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的应用,分析矿物材料在农业上应用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对矿物材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讲授矿物材料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时,从处理污水的原理出发,分析矿物材料在处理污水中的作用。通过知识面的拓宽,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创新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有学生指出,目前阻碍TiO2光催化应用的回收问题,可否通过与蒙脱石这样的层状矿物材料的复合得以解决。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创新性设想,我们就让学生专门找相关文献,并在后续课程中进行深入的探讨。

5.实验教学内容利于促进学生兴趣与创新能力结合

在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中牢固树立以“兴趣为出发点,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观念,探索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建立和实施以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设计能力并重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要特别体现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将科学实验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使学生在完成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具有乐趣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因此,在实验课程实施中应充分尊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在设计与实施实验教学内容时通过学生自己制备矿物材料并对其进行简单地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将研究型实验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完成,不要形成负担或强大的压力。让学生自觉将完成这个实验变成一种生活乐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完成实验时身心愉快,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与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关沸石矿物材料的制备及初步应用的实验。沸石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因此,本实验以河南上天梯的沸石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技术制备H型沸石,再将H型沸石与凝胶进行结合,制备出具备一定吸附性的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对水和气体的吸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系统化、科学化,将矿物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应用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实验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良好的教学效果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篇9

一、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新教材相较于旧教材增加了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以及素材,高中化学教材的许多章节也都涉及到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也都存在一些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以教学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外,还应当重视教材章节中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化学知识与环境知识结合起来,在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一些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时,教师也已由离子反应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发散到“静电除尘”的原理,引入“利用离子反应消除水中污染物”这一情景,将教材进行延伸,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二、利用化学实验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占据有相当大的比重,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教学地位,而且许多实验都与环境保护有关,许多实验问题都对应着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教师在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实验问题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延伸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将化学实验知识与环境保护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实验知识的同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即提高了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掌握,又起到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具体而言可以从结合学科知识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对实验流程进行优化改良实验装置以及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废弃物三个方面进行环境教育.例如,教师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教学时,教师由实验尾气过量的一氧化碳的处理装置延伸至生活实际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汽车尾气一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对学生实施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化学实验知识的同时建立环境保护观念.

三、结合生活实际直观反映目前的环境情况

在生活实际中环境污染问题随处可见,然而许多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过于重视,因此学生往往意识不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将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与图表资料相结合,利用图表显示环境污染的问题的严重程度,让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概念,加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时可以以资料阅读的形式引入一些有关化学污染的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力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例如教师在讲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引入资料“1952年伦敦雾霾天气导致路面的可见度只有几米,导致交通瘫痪,造成了1.2万人死亡.”让学生意识到二氧化硫以及一氧化碳等造成环境污染气体大量排放后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延伸环境教育理念

环保知识学习材料篇10

关键词: ISO管理体系 专业实习 辅助作用

伴随着塑料、橡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在人们生活与社会建设中大量使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对于专业知识过硬,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有着迫切需求。为此,高校高分子材料专业设置除了加强基础理论教育之外,实践教育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如何增强专业实习效果,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实践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分子材料专业老师深入讨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1.学生对于企业运营框架陌生,难以形成对企业的系统认识;2.学生由于缺乏对专业岗位分工的认识,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大有不知所措之感;3.学生难以基于已学专业理论知识,切入企业技术开发与革新。纵览这些问题,根源在于高分子材料专业教育一般难以涵盖关于高分子企业的运行管理,学生与企业存在着陌生感。

除少数大型石化公司与高分子材料公司外,一般高分子材料企业尤其是加工企业,其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与质量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所涉及制品种类繁多,这常常给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留下了隐患。为了能与国际市场接轨,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提高企业管理体制的科学与合理性,大多数高分子中小企业逐步进行ISO管理体系采标,提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故而,熟悉ISO管理体系架构对于快速熟悉企业运行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ISO管理体系自从二十世纪后期在全球实施以来,不断推动着采标企业管理发生质的飞跃。一般而言,其包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安全管理体系,它们从本质上有着共通之处,只是侧重于企业运行的不同方面而已。当前,企业时常将整个ISO管理体系整合为一体。ISO管理体系的特点与核心在于八项基本原则,即:顾客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及互利供方关系。在策划、实施、监视测量与评审改进(PDCA)的循环思想方法指导下,ISO管理体系在企业的确立与维护形成了整套控制文件记录,其层次分明,要求一致,适用于内部评审与质量的控制。

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经过ISO管理体系采标,实际从整个生产与管理的过程大都按照ISO管理体系的要求运行,换言之,ISO管理体系基本架构与要求即为一般企业的运行模式,然而对于未接触过企业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在实践实习环节中认识企业,由所学基础理论转化为认识实际生产过程的能力,其核心难点就是难以把握企业架构。从这点而言,ISO管理体系给了学生了解企业的一般脉络。在实习准备环节,增添ISO管理体系的介绍对引导学生在企业如何去看、去想,有着积极的意义。具体而言,ISO管理体系在以下方面对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1.ISO管理体系是学生认识工厂的脉络。

在ISO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护过程中建立了层次科学的控制文件与标识,规定了从生产到管理,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由此,本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循着企业采标中所形成的控制文件与标识对整个企业大到布局,小至原料采购、保存系统了解,这极大地消除学生在企业中的陌生感,使之较快地融入企业的文化与生产中,并在控制文件的帮助下,就具体生产工段包括技术流程、工艺参数、操作流程进行细致了解。

2.ISO管理体系是学生着手技术开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切入点。

在针对实际生产环节,ISO管理体系中所规定的作业指导给了实习学生对于制品生产工艺参数详尽的了解,进而可从原理出发对此工艺参数进行选择,进行探讨,从讨论中使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不断发现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饶有兴趣地分析,积极主动地讨论,在今后着手技术开发,发现实际生产问题,有效提高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3.ISO管理体系是学生实习过程自我位置的定向标。

严格的ISO管理体系规定科学管理观念的形成,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明确自己所在工段的范围、职责与操作过程,踏实在岗,潜心钻研所在工段的技术问题,激发岗位角色感,保证在实习过程中的秩序。

4.ISO管理体系可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ISO管理体系中包括各类安全规定、标识系统及紧急处理预案等形成了企业正常运行与职工人身安全的保障,可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身安全,避免高危操作与环境,顺利完成整个实习的过程。

5.ISO管理体系促使学生持续改进。

ISO管理体系中核心思想“持续改进”一方面给了实习学生了解企业发展、技术革新、产品更新的导向,使之在企业运行与技术开发上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在大学学习与生活中为实习学生带来更多的提示与帮助。

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高分子材料专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实践的能力,重视ISO管理体系的积极辅助作用,在实践实习环节中,设置ISO管理体系讲座是完全有必要的。扬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实习环节中已开展多年的ISO管理体系专家讲座,收到了不错的反响,在实习过程中也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此举的必要性,进一步地探索完善,可被其他专业所借鉴。

参考文献:

[1]鲁墨武,李笑梅,王亚杰.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科技信息,2009,2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