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网站设计十篇

时间:2023-06-07 16:56:27

环保网站设计

环保网站设计篇1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责任设计形象策略

网站的形象代表着社会大众对网站的品牌认知程度,一个网站形象建设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自身发展的需求,如果网站形象的塑造没有可持续设计的发展策略价值,只是在形式寻找变化,长久以往,网站很难与访问者产生信任,所以建设好网站形象可持续设计的发展理念和责任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可持续设计的重要性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以此思考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可持续的概念不仅包括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也包括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可持续设计要求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设计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兼顾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需要的产品、服务和系统。主要涉及的设计表现在建立良好的形象内涵、建立可持续价值策略、开发可持续的文化业态等网站运营手段。

2.网站形象可是持续设计的价值策略

可持续设计目前并无明确理论定义,可持续设计与“绿色设计”、“生态设计”、“适度设计”以及“责任设计”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可持续设计又有着自身的特点以及价值设计。总的来说,“可持续设计”与一般以形式设计产品输出的设计不同,可持续一般通过整合“产品及服务”以构建在具体的环境背景下的可持续方案,以便去满足消费者特定的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媾和,以“可持续设计”和“社会效益”结合来对巩固效益的基础,来完成企业产品与服务社会的责任策略,同时又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改变人们社会生活素质为最终目标的一种形象设计策略的设计组织协调。

在网站可持续形象设计,并非单纯地强调形象的形式,而是提倡兼顾透过使用者需求、环境设计、社会价值与网站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系统的创新策略。在这样的语境下,要求服务角色的设计从业者将会秉承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认知和可持续价值,以便网站形象保持持久的品牌策略,获得社会的认知和责任。

3.网站形象可持续设计的发展策略

3.1网站责任形象设计发展策略

在社会各界倡导企业社会责任以及消费者意识逐步觉醒的过程中,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创新的动力,开始流行起来,并越来越成为判断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准。以责任设计的形象塑造的发展策略,在满足网站经营活动的经济底线,在对网站利益者、企业员工、网站的受用者负责任的同时,更要兼顾好环境、社区、政府、消费者等更大范围内的利益相关责任策略。

责任设计作为网站的形象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往往将网站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与实践情况作为选择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网站经营者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形象塑造的过程,使用者会通过“货币选票”的方式,去选择可以负责任的网站进行使用,网站得到了良好的形象同时,企业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所以责任设计的网站形象策略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必要的设计方式。

3.2网站绿色形象设计发展策略

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是所有网站塑造形象的标签,没有关注绿色形象设计意识的网站,网站品牌塑造推广的形象不可能饱满。然而,很多网站对“绿色”内涵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很多网站利用人们崇尚低碳环保生活的良好愿望,将“绿色”作为商业宣传的噱头,却没有将真正“绿色”的措施落实在设计、运营、使用之中。“绿色设计”在网站形象塑造设计上首先是在倡导消费观念上,引导人们在追求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社会良性发展;其次是在网站形象设计内容上,倡导推广使用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和绿色使用方式;最后是网站绿色形象设计积极倡导在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要注重对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置,尽量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社会责任。

3.3网站生态形象设计发展策略

生态设计是国际设计发展的大趋势,生态设计提倡节约,倡导理性设计,提高质量,鼓励精神消费,崇尚环保,提倡健康消费,坚持公平原则,实现和谐设计。从网站形象塑造上积极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把设计与生产的消耗控制在自然生态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的可持续设计网站形象设计过程中,关注服务内容和服务产品对生活环境的危害以及对生态的破坏。换句话说就是在网站的运营的各个环节与环境影响属性作为网站形象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态形象设计的前提是要秉持人、自然和社会是和谐统一整体的设计伦理观,因为这样最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使用者健康的,也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3.4网站适度形象设计发展策略

适度设计是围绕适度消费的设计指向,适度消费指“在一定的国民收入中,个人和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与国民相适应:在积累率既定的情况下和社会的消费,体现实际社会商品供应量,也会凸显适度的形象传达”。适度设计则是一种可持续设计内在需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均衡的设计手段,是一种综合性设计统筹,要求实现消费的综合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目前,我国网站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往往比较关注“展示”,意思就是网站形象靠“烧钱”在各种场合中凸显自我,以眼球经济对网站进行专门的宣传,以达到迅速提升网站形象,提升宣传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渠道,但是这些往往都不是可持续的设计,短期性形象塑造,导致网站形象无法真正产生有效影响力,同时造成了网站形象设计过程中资源的大量浪费。

环保网站设计篇2

关键词:节能环保;建筑设计;变电站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来,环保节能理念深入人心。在变电站设计中,由于以往建设的变电站存在设计、建筑标准不统一,设备形式多,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等情况。其中变电站庭院化、装修材料高档化,建筑面积较大,变电站的功能配置重复,施工工艺太复杂,设计优化不够,工业化建筑的方向不明确等情况较为突出。那么如何在变电站建筑设计中实现环保节能理念,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变电站建筑设计要体现标准化

开展变电站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电网安全运行,进一步明确运行人员的日常工作规范。如何有效地开展标准化建设成为各变电站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电网公司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变电站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变电站的典型设计正在进一步深化之中,已完成了大部分的施工图阶段的典型设计工作。

变电站标准化建设, 要求变电站从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培训管理、站务管理及安全健康环保进行统一整改。涉及内容包括安全、运行、缺陷、消防、宿舍

等管理制度,制定设备巡视、维护、试验、轮换、状态评价、培训档案、检查周期和方法,规范各类设备资料、文档、图纸存放、编号、记录表,完善安全工器具、备品备件配置及台账等。通过变电站典型设计地推广应用,实现变电站建设的集约化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土地占用、合理控制了造价、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标准化”的具体要求。

2、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要体现生态化

人们在大发展的时代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思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此原则下,生态变电站是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必然选择。在现阶段,生态变电站建筑设计应从以下角度进行考虑:

(1)环境美观:由于输送电力的特殊性,变电站往往位于城市干道的主要位置,使变电站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因而变电站的外檐设计及绿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国民经济比较落后,以往的变电站一般建筑在城市郊外,变电站的设计几乎无美观可言,只要满足电气方面安全运行即可。随着城市经济和电力事业迅速发展,室内变电站大规模在市区建设,客观上人们对审美观念的提高客观上已把变电站美观问题如建筑造型、立面构图、总平面布置摆在我们的设计人员面前。

总的看来由于资金的紧张变电站美观还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说美观要以实用、经济为前提,相反在可能的条件下不注意美观则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目前一个变电站的建筑设计一般需要多次的反复修改才能通过市规划局甚至市政府的审批,绿化指标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注重环保节能:为了对电网实施科学规划,在建设电网时应广泛选用节能设备,对既有设备进行技改工作,逐渐将那些年久老化、性能差、能耗非常高的设备淘汰,积极研究并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其中,变电站节能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电气设备的节能技术,节约用水用地、运行维检、建(构)筑物的节能技术。在进行电网科学规划时不仅要选用节能设备,还要将建筑节能技术运用到变电站的设计中去。选用利于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如取消粘土砖等);减小变电站的噪声、辐射等危害,重视设备节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自然资源,进行变电站节能设计,使变电站的建筑设计成为绿色的、高效的建筑,满足生态化的要求。

3、变电站建筑设计应体现高科技化

变电站的建筑设计发展到现在,不能只局限在形式美、环境美上,而要重视科技的掌握及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要有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重视新技术应用,结合建设、生产和管理实际,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解决技术上热点、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满足电气工艺的技术要求。特别是电气设备的发展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智能化、数字化等要求。推广采用小型化、少占地、绝缘化、无油化、少维护、信息集成、智能型、节能型设备。

(2)充分满足周围环境对变电站建筑设计的技术要求。城市变电站往往与周围其它建筑距离很近甚至贴临合建,那么变电站的运行不能影响其它建筑物的使用,包括交通的组织、采光的要求、噪声的控制等。

(3)变电站建筑本身的智能设计。包括应用新型建筑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创新等。如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电子巡更、F6S气体自动报警及排除等。

4、变电站建筑设计体现省地节能化

城市变电站是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要用电,变电站就必须建设。大城市的突出特点就是土地紧张,寸土寸金,我们通过近几年变电站的选址工作深刻体会到选址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选择一个合适的电源点越来越困难。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非常重视,组织开展了变电站的典型设计工作,设计了适合西安地区特点的从35~220kV的多套变电站的典型设计。从而规范了变电站设计,减少了占地。

如何合理地降低变电站占地,处理好建筑美观问题?首先,我们认为要选好站址。站址的选择除考虑负荷及运行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到地形、地势、地质状况及水文资料。通常同一片地区,其地势及地质条件差异相当大,处于填方区和挖方区、建筑物基础选型就完全是两码事,站址选择在软土质和硬土质所需基础费用也不同。因此选址工作做好了,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合理地降低变电站造价要从缩小征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实用结构选型,合理布置等方面着手。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变电站建筑在用地、层高、结构选型等方面的铺张,足以说明降低变电站建筑造价还大有潜力可挖,在总造价不变甚至降低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在省地上有所作为的。

5、变电站建筑设计体现文化性

变电站建设是电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国家电力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体现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国家电网公司非常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统一标识的若干规定,包括标示色、标示围墙大门、标示板、简介板、国网公司的标志等。通过这些规定,规范了变电站建设的统一形象,展示了电力企业积极、庄重、新颖、向上的精神风貌。企业文化建设将越来越融入到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去,会进一步提升企业崇尚科技、坚持环保、尊重社会、服务社会、展示企业风采的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时代的发展,人们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更加提倡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在建筑领域中,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因此在变电站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当充分从标准化、科技化、节能环保等方面来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此来建设符合时展要求的变电站,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环保网站设计篇3

【关键词】 电子商务网站;界面;用户体验;设计

在互联网上,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购买到合适的商品,从用户挑选商品到在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以及收货地址、手机号码等,如何提高用户体验是电子商务网站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对电商网站界面用户体验设计进行探讨。

一、用户体验设计的含义

用户体验设计是在用户使用环境当中创建出颜色、图形、数字、声音等相关要素,从而刺激以及吸引用户的一种方式。用户体验包含了周围环境、产品对用户的行为以及情绪的影响。用户体验设计对于提升网站形象,以及增加购买率具有重要作用。电商网站设计应当考虑用户的感受,一方面,应当考虑网站使用场所或者环境,另一方面,应当考虑用户对于产品的期望大小。电子商务网站界面的体验设计,包括网站界面的视觉效果以及网站结构特点等,良好的网站设计对于刺激消费者购买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网站的购物效果更为愉快,用户可以不受外界其他因素干扰。

二、用户体验设计的相关原则

1、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是对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要求,在用户体验设计当中应当始终以创建符合用户习惯的体验环境。用户是设计的最终体验者以及受体,其中,满足用户心理以及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设计更能打动以及吸引用户,所谓人性化设计,就应当促使设计更加明确以及具体。电商网站在起初的设计过程中,比较强调电商网站的正常使用以及运行,对于用户体验方面缺少必要的重视。因此,当前应当对用户体验设计进行完善。将各种类的产品以及具体价格优势公布在网站上,促使网站商品的销售以及流动性更有效率。在人性化设计当中,应当促使网站满足各类不同用户的需求。通常而言,消费者可以划分为潜在客户、稳定客户以及粉丝客户等。因此,在网站界面设计中应当考虑以人为本,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且消除用户排斥感,促使用户可以流畅完成购物。比如,京东商城网站设计就比较合理,在用户挑选商品过程中,京东苗苗会自动绘制出价格变化曲线等,从而给客户以很好的参考,进而赢得用户的支持,促使潜在客户逐渐转变为稳定客户甚至粉丝客户。

2、情感化原则

网站设计应当遵循情感化的原则,考虑到网站设计的易用以及实用的特点,情感设计就是从客户的深层次的情感加以考虑,潜在客户逐渐成为稳定客户的过程中,情感设计更能从感情层面打动客户。其中,稳定的客户相对潜在客户,对于电子商务网站基本流程以及结构设计等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网站的优点以及缺点等也比较了解。其中,网站的某些缺陷容易导致稳定客户流失,比如商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快递速度等。如果这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将导致稳定客户流失,并且流向更为优秀的电商网站。在电商网站上应用情感化的原则,是为了吸引用户将精力集中在购物流程方面,从而弱化其他细节上的缺点。情感化的设计中,如果网站表象化或者虚假性宣传,将导致客户大量流失。充满人性化以及情感化的网站促使用户体验效果更好,影响客户对于网站以及商品的选择。

3、趣味性原则

网站界面应当注意趣味性,趣味性是在人性化以及情感化设计上,对网站的进一步完善。换句话说,用户在网购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乐趣。现如今,社会高度发展,都市的生活节奏更快。大部分用户生活环境以及工作单调乏味等,网络购物作为用户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应当带给用户更多的快乐。通常来讲,用户在网购的过程中,不但要求网站美观、大方、简约,而且要求充满趣味性。在虚拟的网络中购物,客户往往具有一种不安全感以及焦虑感,这主要是网站上购物基本上不可以用手去体验,大多是图片以及文字说明等,从而导致用户缺乏必要的耐心,放弃搜索以及选择。通过趣味性设计,可以促使网络上的客户在趣味的设计中,避免焦虑以及不安情绪出现,从而增加客户下单购买率。

三、电子商务网站界面用户体验的设计方式

1、根据心理学进行用户体验设计

在心理学方面,应当关注完成任务的效率以及质量,对不同环境下的用户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用户心理习惯、行为习惯以及上网目的等,并且研究如何促使用户更快捷获得其所想要的商品信息,以及高效率地完成购物任务。不但提高用户在网站的体验效果,促使用户体验到友好、舒适以及可靠购物环境,而且促使网站的功能性以及可用性。在心理层面,用户在使用网站的过程中,往往忍耐程度比较有限,因此,在网站设计方面应当注重页面加载速度,确保页面可以在五秒之内打开,否则用户打开网站困难、缓慢,严重影响用户的购物情绪。

2、结合美学理论进行体验设计

在网站用户体验设计的过程,应当应用视觉中心、空间布局以及色彩等方面的相关原理,并且结合电商网站实际性能以及需求进行合理设计。通过科学地运用色彩以及图形等要素,采取呼应、对比、疏密等手法,不但可以增加界面视觉效果,而且能够展示商品信息的主要层次以及先后顺序等,帮助用户在良好的视觉环境当中完成购物任务。通常来讲,用户进入网站之后,对网站的第一印象比较重要,因此,应当做好网站首页设计工作,给网站的浏览者留下良好印象。不但应当符合人们审美意识,以及促使人们产生审美认同,而且应当促使审美体验带来良好的购物体验。不但提高用户购物满意度,而且增加购物力。

3、结合界面视觉进行体验设计

综合利用色彩、按钮、线条、文字、边框等元素等进行体验设计,促使网页展现出艺术性。首先,应当注意品牌的一致性,网站的风格应当保持一致性以及简洁性,从而增加网页的学习性以及记忆性等,色调和品牌应当相互统一,通过合适的色彩透明度以及亮度等保障网页浏览速度。其次,重视图形科学性,通过应用用户所熟知的图形作为图标,促使网页科学性的增强。最后,是艺术性处理方式,利用文字装饰效果,或者改变文字行距等增加网页弹性以及层次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网站界面中用户体验设计应当本着人性化、情感化以及趣味化的原则进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应当集合心理学、美学等理论进行体验优化,从而促使用户购物体验度增加,进而提升网站下单率以及购买率,促使电子商务网站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谷松.基于用户体验的B2C电子商务网站服务质量综合评价[J].商场现代化,2011.01.100-102.

[2] 杨颂.B2C网站界面设计中用户潜在需求的挖掘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3.

[3] 吴晓程.B2C电子商务网站信息导航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4] 朱毅.服装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 夏静.基于用户体验的B2C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11.

[6] 卞保武,李莉.影响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转化率因素系列研究之五:影响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转化率的用户体验因素研究[J].电子商务,2009.09.61-63.

环保网站设计篇4

关键词:交流特高压 变电站 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M4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越来越大,考虑到交流特高压变电站相对恶劣的电磁环境和在未来主干电网中的核心地位,在未来,必须配套建设坚强可靠、先进、经济实用的和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变电站监控信息系统。本文针对目前交流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发展状况,结合特高压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建设需求以及相关建设计划,阐述了一些对于交流特高压变电站监控系统架构建设的观点,以期对交流特高压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主要设计原则

计算机监控系统在220、500kV变电站以及750kV变电站经历近10年的工程实践应用,在方案配置、技术性能指标、功能实现等方面已有成熟的应用。因此,总结高压、超高压变电站工程建设经验,结合1 000kV特高压变电站信息量大、测点多、突发事件多以及电磁环境复杂的特点,在确定特高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方案时,应首先拟定监控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

1、采用成熟先进的全分布、开放式系统结构,站控层各计算机均直接接入站级主干网,采用跨平台操作系统,以获得高速通讯、资源共享和界面友好的效果。

2、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体系,产品条件成熟时优先选用基于IEC61850系列标准构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3、除实现变电站常规监控功能外,还应完成自动电压无功控制、顺序控制和自动操作票等应用功能。

4、间隔层测控装置按一次设备间隔配置,并具有点对点或对多点通信功能,开关防误操作闭锁将考虑就地闭锁、间隔层闭锁、后台软件闭锁3层结构。

5、站控层设备布置在主控楼,容量按全站最终规模考虑,间隔层设备下放布置各配电装置保护小间,按本期建设规模考虑,站控层与间隔层设备通过双光纤以太网相连。

6、GPS时钟系统按集中方式设置,双重化冗余配置并自动切换,保证监控系统的同步对时精度和对时接口要求。

7、鉴于继电保护的安全可靠、灵敏、快速和选择性要求,保护装置均应独立设置.并与测控装置分开组屏。

8、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单独组网传输。各保护装置通过以太网口直接接人站控层保护故录子站。

9、设备抗扰度等级适于特高压变电站的电磁环境。

二、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1、网络结构

面向对象的分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已成为变电站监控系统应用的理想模式,但在具体实现上又存在多种方案。对于特高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首推两层设备单层网结构,网络采用双光纤百兆以太网。该网络结构简单清晰,由于取消了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的通信控制单元,减少了环节,使整个通信体系更加高效、可靠,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容量,并使全站数据共享成为可能。

2、组网方式

变电站监控信息、保护信息、故录信息的组网方式通常有如下几种(其中监控均为双以太网,保护、故录信息为单以太网):

(1)监控信息单独组网、保护与故录信息合并组网:

(2)监控与保护信息合并组网、故录信息单独组网;

(3)监控信息、保护信息、故录信息均单独组网。

以上组网方式由于运行习惯、管理模式的不同,在工程设计中均有采用。随着保护装置网络化性能的日益完善,大多数保护设备厂商均可提供多以太网口的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也均配有以太网口,因此在特高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方案设计中,推荐采用上述第1种组网方式,即监控信息单独组网、保护信息和故录信息合并组网方式,要求所有保护装置配设3个以太网口,其中2个以太网口与监控网相连,另1个以太网口与保护故录网相连。

该方案不仅使所有物理接口一致、数据传输不经过任何中间转换环节,而且与传统的RS485网或保护管理机方式相比,信息承载量大。通信可靠性高。其中继电保护的简要信息和装置故障告警信息通过监控以太网传送至操作员工作站,实现运行监视要求,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的详尽信息包括分散录波信息则通过保护故录信息网传送至保护故录工作站,使运行人员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等的判断和分析更加准确和方便。

与第2种组网方式相比,监控系统与保护故录信息系统在间隔层即分开,两系统彼此相对独立,系统不仅安全性高,并可避免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保护跳闸的情况下,网上数据流量突增可能导致的数据丢失,和对监控以太网传输信息实时性的影响。

3、电压无功控制AVQC功能要求

环保网站设计篇5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设计原则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电力能源的应用需求也随之增长。在电力系统当前的发展趋势之下,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前进方向。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智能变电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当明确智能变电站的功能架构及设计原则,更好的推进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建设,从而提高电网供电的质量和效率。

1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传统变电站,通过对智能调节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建立了智能变电站,对于变电站作用和价值的发挥,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在智能变电站当中,对网络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先进可靠设备等进行了应用,在电网运行过程中,能够自动采集信息,对电网中的设备进行保护[1]。同时,能够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控制,对于电网中出现的故障,能够迅速的进行检测和处理,确保变电站良好的运行状态。智能变电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电网自愈能力,也实现了有效的提升。

2 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

2.1 低碳环保

很多新型设备应用在了智能变电站当中,例如光纤接线、低功耗电子元件等,使得变电站运行能耗大量降低,同时发挥出了一定的低碳环保效果。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对低能耗设备进行应用,例如电子式互感器等。这对于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化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2.2 互动集成

在智能变电站中,能够对运行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共享,同时能够联系设备和电网,加强二者之间的互动,确保电网的平稳运行。在智能变电站中,融合了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数据采集流程进行了简化,确保实时传输信息数据,从而形成可靠、安全的信息互动平台,更好的确保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2]。

2.3 安全可靠

安全可靠性是智能变电站中最大的特点,由于将大量先进设备、现代化技术应用在智能变电站中,因而能够自动检测出电网中的故障,自愈能力十分良好,对于电网故障率的降低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智能变电站的故障检测中,能够自动进行报警,提醒维修人员故障情况和故障位置,从而提升维修效率,尽快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正是基于良好的预警功能,使得智能变电站能够确保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智能变电站的功能架构

3.1 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主要是针对与智能变电站系统架构产生的,对于智能变电站来说,采用良好的智能设备,可以高度继承间隔层、过程层的设备功能。另外,可以通过对实时状态监测和评价方式,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在线诊断,对发生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维修。因此,在构建智能变电站的时候,对于智能设备的设计和应用应当提高重视,从而为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效果加以确保。

3.2 智能体系

在智能变电站中,具有更为完善和紧凑的体系架构,将软件构件技术应用在内部系统中,从而能够结合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对各种功能进行灵活的调配。在智能变电站控制系统中,通过对软件构件、组件、硬件集成等技术的运用,形成了更加灵活、稳定的功能体系[3]。通过智能体系架构的建立,在智能变电站中,极大的提升了信息化、数字化,实现了电网和变电站之间的无缝通信,对于系统配置、维护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同时也有利于成本的控制。

4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原则

4.1 存储保护

在智能变电站中,通过对数字信息平台的构建,能够对信息集中管理的目的加以反映,在信息集中存储管理中,冗余、转换、调用、集成信息模型等功能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对于电网互动的技术支撑、信息提供等,也提供了较大的帮助。针对信息相互利用,智能变电站当中对统一的融合标准进行了设定,因此,在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无缝通信连接。此外,由于在智能变电站中对分布式电源进行了应用,因而使得智能电网的效率性、安全性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4.2 软件构件

在智能变电站当中,信息管理、实施测控等功能,都是通过软件系统实现的。另外,通过高度集成录波、相量测量单元等功能,可以实现智能管理、远程维护、区域集控、在线状态监测、站内状态估计等功能和作用[4]。在智能变电站中,通过对软件构件技术的运用,能够以系统工程信息数据为基础,自动的重构设备系统和变电站系统。在软件系统功能的发挥当中,软件构件技术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能够降低功能软件开发集成中的工作量,同时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升系统互动性、自愈性、可靠性等性能。

4.3 硬件集成

在设计智能变电站硬件的过程中,对硬件集成技术进行应用,能够有效的克服过去硬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在智能变电站中,硬件系统正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运行环境,因此,在硬件系统的设计当中,应当对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集成化技术等进行充分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硬件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功能作用的发挥[5]。在智能变电站硬件设计中,通过功能模块化设计,能够在智能化设备中,通话数据逻辑处理过程,利用硬件代替一些软件功能。通过对硬件集成技术的应用,在数据逻辑处理当中,提升了时效性和可靠性,并且对信息数据传输问题进行了解决。不但有效提升了变电设备集成度,促进智能变电设备的优化改进,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5 结束语

在当前的电力系统发展中,智能电网是最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而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智能变电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对电网正常供电产生影响。对此,应当对智能变电站中的功能架构加以明确,并且严格按照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建设,确保智能变电站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黄树帮,窦仁晖,梅德东,等.基于IEC61850标准的通用IED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v.36;No.49618:153-

158.

[2]宋璇坤,李敬如,肖智宏,等.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J].电力建设,2012,v.33;No.38611:1-6.

[3]黄莉,杨永标,李卫良,等.分层式组态化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体系架构[J].电气自动化,2013,v.35;No.20905:76-79.

[4]辛建波,廖志伟.基于Multi-agents的智能变电站警报处理及故障诊断系统[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v.39;No.34616:83-88.

环保网站设计篇6

关键词:电网建设;技术推广;方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电网建设新技术推广程序的分析

在电网建设程序中,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是必要的,这就需要健全当下电网建设技术体系,确保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用地的节约,进行线路走廊的节约,进行环境的保护。这些程序的实现都离不开施工工艺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良好的电网输送能力,从而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实现电网的整体安全稳定性,实现工程建设及其运营成本的控制。

在电网建设程序中,进行新技术的推广是必要的,这需要依据相关的原则,比如安全稳定性。在电网建设的新技术推广中,保证其整体的安全可靠性是必要的。这是工程建设质量提升的关键。通过对电网建设的工程投运、施工等环节的整体安全控制,更有利于实现其长远运作效益。在电网建设新技术的推广中,实现技术的先进性是必要的,这就需要电网建设具备我国国情的特点,需要能代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水平,适应电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在电网工程的环境保护过程中,进行环保节约性的控制是必要的,因此实现技术的进步性,确保电网工程的整体环境建设,保证对运营成本的控制,保证环境效益的提升。

二、关于电网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方案的分析

1在电网技术的应用中,需要进行导线的合理控制。比如进行导线允许温度的控制,将其内部的绞线控制在合理的温度内,这也就实现了机械强度的损失控制。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工作,做好设计中的弧垂补偿工作是必要的,进行导线允许温度的提升,从而实现线路输送容量的优化,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确保线路损耗的控制,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性。

在导线的选择方面,耐热铝合金导线具备良好的应用条件,首先其性能比较好,相同规格内的绞线,能够提升电线的输送容量,比较适合于一定长度、一定容量、一定输送量要求的线路。随着我国线路建设体系的健全,大跨越线路、城网增容线路等都需要进行线路的预留容量的应用,进行其跨距的选择。需要保证输电线路的特殊设计,从而实现大跨越输电线路体系的健全。在大跨越输电线路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针对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设计寿命的强化,进行安全性的控制,进行工程量及其施工周期等的控制。通过对大跨越输电线路体系的优化,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跨越工程的材料消耗,进行工程投资的降低,进行建设周期的缩短,这样就可以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

2在线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结构的设计技术问题,可以进行全联合构架的应用,这样对于构架的受力性能的提升是有重要意义的,更有利于进行工程造价优越性的控制,保证电气设备的良好运行,实现整体环节的优化。相对于普通的常规构架形式,全联合构架具备良好的效益,可以更好的进行钢材的节约,更好的实现基础混凝土的节约,为了实现建设整体规模的提升,需要进行导线拉力的平衡性的控制,保证构架柱的良好使用,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安全运行。

针对我国的环境现状,我国的道路分布具备区域性的特点,在工程设计环节中,进行线路的走向选择是必要的,以适应我国的气候特征、区域特征等,对于新建线路,需要考虑到多个环节的因素,总而言之就是确保线路工作的整体效益性。

3在电网建设环节中,环保设计扮演着重要的地位,这涉及到线路走廊的节约,涉及到树木的砍伐环节,通过对基础开挖程序的控制,更好的进行基面开放量的控制。在杆塔的设计环节中,建议使用多回路的方式,保证走廊模块的节能设计。在线路设计环节中,需要避开所谓的环境敏感区,在跨越树林中,可以进行高塔跨越方案的应用,实现树木砍伐的减少,在基础设计模块中,可以进行原状土基础的应用,保证主柱基础的加高,进行基础开挖的减少,做好降基的相关工作,实现基面的开方量的控制。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应用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技术,这种技术比较先进,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可以提升电网的整体输电能力及其负荷能力,有利于实现电能质量的改善,有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有利于设备整体安全性的提升。

4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直流换流站的加大是必要的,做好串补装置等相关工作,要按照当下施工技术的条件进行施工,需要因地制宜的采取导线施工技术,做好输电线路的环保施工技术等工作,确保该工程效益的提升。

目前来说,我国的直流换流站施工体系是不健全的,其缺乏必要的换流站施工经验,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需要进行直流输电可靠性的提升,保证换流站施工质量体系的健全,比如进行换流阀施工体系的健全,做好换流变压器的安装工作,做好换流站光纤的敷设工作,实现工作效益的提升。换流站控制保护装置的现场安装调试等关键施工环节的工艺质量,对换流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基本保证。换流站施工技术(包括施工组织、工艺流程、关键点、工艺要求等)可直接应用于换流站的施工,以促进换流站施工工艺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线路施工过程中,进行串补装置的推广是必要的,这需要引起相关施工单位的重视,强化施工技术的交流沟通工作,做好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安装工作,保证变电站的合理扩建。特别是对于已投运的线路加装串补电容补偿装置,施工组织要与线路停电检修相结合,如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节约线路切改停电时间对施工组织提出较高的要求。

结语

随着电网建设技术的更新,电网建设系统不断得到健全,其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实现电网建设体系的更新。

参考文献

环保网站设计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环节组成。通常将发电机、变压器、开关、及输电线路等设备称作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为了保证电力一次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和电力生产以比较经济的方式运行,就需要对一次设备进行在线测控、保护、调度控制等。电力系统中将这些测控装置,保护装置,有关通信设备,各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火)电厂、(水、核能、风能)电站及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统称为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其涵盖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内容。

1.1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电网调度自动化分为五级,即国家电网调度、大区电网调度、省级电网调度、地区电网调度和县级电网调度。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组成部分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如测量控制等装置)等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电力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省级电网以上)、自动经济调度(省级电网以上)并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

国家电网调度和大区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设备配备比省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规模大,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容量大,功能性应用软件也有差别。

地区电网调度是指城市供电网的调度,调度功能和调度范围要比大区电网和省级电网小得多,地区电网调度不对发电厂进行控制,主要对供电网内的各级变电站和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安全可靠供电。

县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设备规模一般要比地区电网调度小,并且工作站、服务器一般选用工业或普通商用PC机。

1.2变电站自动化

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与输配电线路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监视和电话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变电站自动化的内容就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有效控制,其特点是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各种常规电磁式设备;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从初始研发最终到超高压变电站

普及应用总共化了7~8年时间。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先在35kV变电站投运试点,继而在110kV变电站投运;1998年前后在220kV变电站推广应用;2000年以后国500kV超高压变电站建设全部采用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方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上一代常规二次设备相比明显具有占地面积小、功能强、可靠性高等优点,很快在电网建设中得到普及。

2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依赖IT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热点技术

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依赖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热点有:①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②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③光电式电力互感器;④适应光电互感器技术的新型继电保护及测控装置;⑤特高压电网中的二次设备开发。

2.1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

常规电力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安装地点一般相隔几十至几

百米距离,互相间用强信号电力电缆和大电流控制电缆连接,而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是指一次设备结构设计时考虑将常规二次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就地实现,省却大量电力信号电缆和控制电缆,通常简述为一次设备自带测量和保护功能。如常见的“智能化开关”、“智能化开关柜”“、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等。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主要问题是电子部件经常受到现场大电流开断而引起的高强度电磁场干扰,关键技术是电磁兼容、电子部件的供电电源以及与外部通信接口协议标准等技术问题。

2.2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

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如发电机、汽轮机、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等设备的重要运行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不仅可以监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而且还能分析各种重要参数的变化趋势,判断有无存在故障的先兆,从而延长设备的维修保养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电力设备由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过度提供保障。近年来电力部门投入了很大力量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或引进技术,开展在线状态检测技术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检测环境条件恶劣,要开发出满意的产品还需一定时日。

2.3光电式电力互感器

电力互感器是输电线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按一定比例关系将输电线路上的高电压和大电流数值降到可以用仪表直接测量的标准数值,以便用仪表直接测量。其缺点是随电压等级的升高绝缘难度越大,设备体积和质量也越大;信号动态范围小,导致电流互感器会出现饱和现象,或发生信号畸变;互感器的输出信号不能直接与微机化计量及保护设备接口。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研究出新型光电式和电子式互感器,国际电工协会已了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标准。国内也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正在加紧研发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主要问题是材料随温度系数的影响而使稳定性不够理想。另一关键技术是,光电互感器输出的信号比电磁式互感器输出的信号要小得多,一般是毫安级水平,不能像电磁式互感器那样可以通过较长的电缆线送给测控和保护装置,需要在就地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通过光纤接口送出,模数转换、光电转换等电子电路部分在结构上需要与互感器进行一体化设计。在这里,电磁兼容、绝缘、耐环境条件、电子电路的供电电源同样是技术难点之一。

环保网站设计篇8

【关键词】并网光伏电站系统;光伏发电;特点;设计

引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要元素和物质,没有能源也就没有发展,而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这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长久的使用下,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在逐渐的下降,而且在这些资源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当前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为此将环境问题改善和解决,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保护,需要大力的开发新的能源,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是利用最多的,在太阳能利用中采用的是光伏发电,光伏发电的实现是通过并网光伏电站系统完成的,为此本文针对大型的并网光伏电站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1.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的特点

面对能源危机,想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需要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此可以大力的开发使用太阳能。当前形成的一种新兴发电方式,光伏发电,具有独特的优势,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光伏发电站的建设还没有完善,进而影响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从当前的时展、环境等现状进行分析,为了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需要对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

光伏电站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体现出来的特点有:

第一,随机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光伏发电站的进行具有随机性,也正是因为光伏发电站的这个特征,在其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对电力平衡进行有效的计划,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无法实现独立运行。

第二,光伏电站系统的工作具有时间的限制。从光伏发电的特性进行分析,其工作需要有太阳辐射能支持,所以其工作只能在白天进行,而在雨雪天气中其发电效率非常的低。可以将光伏发电站的工作看作是随着太阳能的强弱变化而变化的,中午太阳能强时,其工作强度也非常的高,也就是是光伏发电站系统中午时间的发电强度是最大的。

第三,受天气的影响。从光伏发电站的工作原理上就可以看出,其工作将受到天气的严重影响,在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太阳能,一旦天空中中没有太阳,其发电量将会出现严重的下降。

第四,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因为光伏发电以及光伏发电站自身的特性,在其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随时的进行相关设备的启停,所以需要的工作的过程中,保证其中的相关设备和机械是处于备用旋转的状态,为光伏发电站的工作提供帮助。

第五,有非常远的传输距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需要大力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为此在光伏发电站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大太阳能的收集和开发。太阳能的收集和开发往往集中在日照丰富的荒漠地区,收集的太阳能要传输很多的距离,才可以将其传输到需要的地区。

2.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优化设计的技术要求

从当前光伏发电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并网光伏电站系统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将其工作的稳定性,带来的影响等问题改善,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进。

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优化设计的过程中,一切技术要求都需要满足光伏电站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使用标准。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优化设计的过程中,所有的优化设计技术,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工作标准,保证各项设计要求,都满足国家电网对其建设中各项技术的要求和规定。

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优化设计,是为了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保证光伏电站工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为此采用的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优化设计要求,需要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保证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网站的逆变器使用的最大效率在98.5%以上。因为光伏电站中逆变器使用在高海拔地区,所以其绝缘性一定要满足设计需要,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保证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中的逆变器具有过温保护、短路保护、电网断电、接地检测等各项功能,其各项功能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也需要满足其设计要求。

针对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的优化设计,其支架系统的设计也需要进行优化,因为并网光伏电站建在日照较强的荒漠地区,而荒漠地区的风少、干旱等问题,将影响支架系统的安全性,为了保证并网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的安全性需要从抗风、防火、防砂、防洪、高温防护等多方面进行入手,还要针对动物对支架系统的破坏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并网光伏电站系统的支架系统总工作效率在80%以上。

根据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优化设计的方向和要求,对并网光伏电站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优化设计,保证整个光伏电站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化的优化,并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并网光伏电站其他组成部分的优化设计,也需要从安全性、稳定性等多方面进行入手,将其工作效率提升的过程中,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的优化设计

光伏发电采用的发电方式是分布式发电,在工作的过程中,将太阳能电池组中的直流电转换为满足电网需求的电。因为光伏发电采用的发电方式与常规的发电方式不同,所以在稳定性、调节能力等方面,与常规发电相比,光伏发电相对的较差。为此在大型光伏电站系统的优化设计中,要从其安全性、稳定性、工作效率等方面入手。

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系统的优化设计中,需要进行优化设计的组成部分有很多,例如太阳能电池组、板阵系统、逆变器、支架系统、防雷设计等等。

太阳能电池组的优化设计,可以提升光伏电站的总效率,提高太阳能的收集,为此太阳能电池组的选择,需要从转换率、成本等方面入手,提高其安全性、适应性以及实用性。选用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是从成本上考虑的,选择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是从转换率上考虑的,为了实现太阳能电池组的高效率工作,本次优化设计中采用的太阳能电池组为多晶硅250Wp规格的电池。

为了适应太阳能电池组的工作效率,在太阳能支架系统设计中,根据太阳能光伏方阵,对支架系统进行安装。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太阳能支架系统的安装,采用的是晶体硅组件支架,是从太阳能电池板支架的设计要求上入手,满足结构性能、防腐性能从多种需求,根据支架的承受能力极限风速29.7m/s,将本次优化设计中太阳能支架的承受极限风速设置为30m/s,支架的安装方向为南北方向倾角37°。

汇流箱的设计,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太阳能电池组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之间的走向,在汇流箱设计中,其布置位置为每一个太阳能电池组方阵中一台汇流箱。

在大型光伏电站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光伏电站的安全性,需要在各个设备、组件安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接地装置。在太阳能电池矩阵中,设计接地系统,将光伏电站中不同的支架联系在一起,形成安全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装置。

4.小结

在大型光伏电站系统优化设计中,因为组成部分有很多,所以需要优化设计的地方很多,本次简单的从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意识到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设计的过程中,各项组成部分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并网光伏电站优化设计中,加强优化设计意识,提高优化设计质量,保证并网光伏电站系统可以安全、稳定、高效率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大飞.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优化设计[J].硅谷.2012(08):50-51.

环保网站设计篇9

关键词: 供热换热站 二级管网 改造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根据某市集中供热发展规划,从2010-2012年对城区供热系统进行供热改造升级,以大型热电厂作为城市热源,发展高温热水间接连接的供热系统形式,取代城区内的小锅炉房和蒸汽管网汽改水工程。某公司所属换热站,覆盖采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原有汽源为公司自备的区域蒸汽锅炉房。换热站在2011年改造后接入城市高温热水供热系统中。从2011年采暖季运行来看,换热站整体采暖效果不佳。

二 供热现状分析

2.1热源现状

本次改造分析换热站的热源为发电厂两台33.5万千瓦纯凝机组改造供热,采用机组低压抽汽,输送至厂区换热首站,经汽水换热后,通过高温热水管网将热量输送到城区各二级换热站。该供热系统一级管网电厂出口设计供回水温度120/70℃,出口设计压力1.6MPa,采用间接连接系统形式,通过各换热站将一级热水管网的高温水换热成低温热水,通过二级采暖管网送到各采暧用户。

2.2 换热站及二级管网现状

2.2.1换热机组

a. 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设计换热能力:4MWx2。

b. 循环水泵

型号:SBLR200-400IA:流量374 m3/h,扬程44m,电机功率75kw。共3台,2011年运行二台,备用一台。

c. 供热范围

本换热站共有两个供热回路。

1)南路:出口主管径为DN200,本支线覆盖采暖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最远供热距离为560m。

2)北路:出口主管径为DN200,本支线覆盖采暖建筑面积为3.53万平方米,最远供热距离为270m。

本换热站总供热面积为10万平方米,全部为住宅小区。

2.2.2 二级管网

由于二级网缺少必要的自动调节装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造成水力失调严重,为解决远端局部用户不热问题,二级网采用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模式,2011年采暖季最大运行温差9℃,低于原设计工况(25℃),导致供热管网系统严重偏离设计工况。

二级管网系统基本为异程的枝状管网型式,造成热用户的流量分配不均,只能通过加大循环流量,结果导致远端用户效果改善不大,近端用户供回水温差减小,采暖效果基本没有变化,同时换热站运行电耗严重增大。

2.2.3 热用户

a. 本换热站热用户基本为住宅小区,能耗指标据实际测算为70W/m2(含5%的二级管网热损失),而原设计采暖热指标为80W/m2。

b. 热用户室内缺少必要的热量调节控制设施,同时部分用户室内的采暖系统老旧,散热器陈旧,部分管道腐蚀,堵塞严重,散热效果不好。

三 供热系统校核分析

本换热站一级管网管径为DN250,实际采暖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管网输送能力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3.1换热机组

a. 换热器

本换热站采暖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采暖综合热指标70w/m2计算,所需板换换热量7MW,实际板换换热能力4MWx2。故换热站能力完全满足要求。

b. 循环水泵

二级网设计工况(80/60℃)下运行时,所需循环流量为301t/h;考虑实际情况,若按实际运行工况(70/55℃)时,所需循环流量为401t/h,实际两台循环泵运行额定流量为748 t/h。故循环水泵流量、扬程完全满足系统要求。

3.2 二级管网

对二级管网在设计工况(80/60℃)进行水力计算,结果如下。换热站二级管网水力计算图见附图1。

换热站水力计算表(80/60℃)—设计工况(现状)

从上述计算结果来看,二级管网管径基本合理,个别回路出口管径偏小。具体管段为:0-1;2-3。

二级网各分支用户缺少必要的自动调节装置,造成水力失调严重,为解决远端局部用户不热问题,二级网采用“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模式,2011年采暖季最大运行温差9℃,低于原设计工况(25℃),导致供热管网系统偏离设计工况。

3.3 一级管网实际运行参数偏低

2011年采暖季,二次网最高供水温度为56℃,远低于设计供水温度80℃,导致用户侧供回水平均温度较低,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3.4一级管网所需设计运行参数

在室外设计计算温度为-7℃时,换热站所需最大供热量为:7x3.6=25.2GJ/h。

a. 一级管网供回水实际运行温差按32℃计算时,在室外计算温度-7℃时,所需循环流量为188m3/h。室外气温升高和运行温差加大时,所需流量都相应减少.

b. 一级管网循环流量按140m3/h计算时,在室外计算温度为-7℃时,一次侧供回水温差为43℃。室外气温升高和循环流量增加时,温差都相应减小。

四 改造方案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做出如下改造方案:

4.1对二级管网的以下管段进行扩径改造,具体管段为:0-1;2-3。

0-1管段管径由DN200改为DN250,长度100m;

2-3管段管径由DN150改为DN200,长度30m。

改造后对二级管网在设计工况(80/60℃)进行水力计算,结果如下。

由水力计算表可以看出:改造后二级管网管径满足要求。

4.2 各回路近端用户加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ZL47F:

DN150、DN125、DN100、DN65、DN50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分别为1个、2个、3个、5个、10个。

4.3为保证换热站整体的采暖效果,必须提高一次管网运行参数(供回水温度和流量),保证换热站的热量需求。

4.4如一级管网无法达到设计运行参数要求时,可在换热站内增设二级加压泵,同时在一级管网供水上设置流量控制阀。二级加压泵的流量为150m3/h,扬程为15 mH2O,采用变频控制。

五、结论及建议

本改造工程实施后,将改善上述换热站覆盖小区的采暖效果,提高整个的供热质量,改善整个二级管网的运行状况,减少水力失调,减少运行热损失。将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为保证换热站的供热效果,应积极推广换热站与热力公司实现按热量结算。热力公司应提高一次管网的运行参数,保证二级换热站的热量需求。

参考文献

【1】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2】 《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CJJ/T88-2000);

【3】 李善化编著.实用集中供热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4】 石兆玉编著.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与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

环保网站设计篇10

关键词:无人值守;监控摄像机;数据采集;TCP/IP

一、中水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水泵站距离监控中心太远,施工布线复杂,很多设备无法自动控制,人员工作强度大;

(2)传统的视频监控无法实现图像高清传输,且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监控要求;

(3)维护成本太高,视频监控、设备报警未完善和设备运行工况无法统一集中监控;

(4)泵站发生情况时,值班人员仅靠电话联系,中控人员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获取详细图像监控信息和设备参数,无法进行客观判断。

二、改造方案

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经费和人员配置的问题,重点先解决如下问题:

(1)泵站放置一台网络动环主机作为核心设备。网络动环主机负责采集泵房音视频监控,具备可识别语音对讲,防盗入侵报警、消防报警、门禁(考勤)管理、泵房流量检测和动力环境监控功能。最终以TCP/IP网络数据传输。

(2)在监控系统上,使用一套软件平台集成视频监控系统、远程报警联网系统、灯光控制系统、泵站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门禁联网系统等子系统。

(3)系统无缝集成彩信发送模块,将运行统计数据和故障信息及时发送给相应管理人员。

三、系统总体架构

中水泵站的监控数据先汇集到数据汇集点后,再由数据汇集点传输至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四、数据汇集

在泵的关键部位设置动点监控摄像机,将摄像机的视频线接入网络动环主机。将压力表、流量计、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等数据全部直接接入网络动环主机,利用网络动环主机进行编码传输。由网络动环主机统一接入泵站监控系统。网络动环主机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高清晰的压缩格式,可以确保监控中心能够看到清晰的图像。

在监控中心里设置综合管理主机,负责实时监控、录像、设备控制、数据采集分析等任务。同时综合管理主机还将为远程泵站系统总部提供数据转发服务,保证上级指挥机构可以远程实现对本地的管理。

1.系统功能特点

(1)高清晰的图像显示。为客户提供的网络动环主机可以提供高清晰的监控画面,画质达到DVD级,可以清晰的查询泵站里设备情况和泵站周围的环境变化。

(2)完善的监控策略机制。提供完善的实时监控、设备管理、权限管理、录像策略、系统日志管理、报警系统管理、图像管理、人员管理等功能。

(3)动力环境监控功能。无人值守泵房监控系统可以监测泵站动力环境系统运行数据。一旦超过标准值,可以通过控制接口控制系统保护功能,包括开启灯光报警,开启过流过压保护电路。同时这些报警数据将会优先传输到指挥机构,为上级的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4)CS/BS架构设计。除满足内部办公网络内部监控管理外,为外网用户提供接口,这样即使在外面出差的领导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整个监控系统,实现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自由访问。

(5)彩信发送功能。系统在有故障时不仅可以将具体信息,通过彩信发送模块,以彩信形式发送至指定人员的手机上,使相关的值班人员收到短信后及时赶往现场处理警情。

五、结语

无人值守综合监控系统,其关键技术实现了功能单一型泵站的“无人值守、少人看管”的全自动化控制管理,为泵站减员增效提供了条件,利用优化调度在线运行,实现了节能、增效,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此无人值守泵站远程监控系统投入运行后,有效降低了运行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预计每年可节约人工和办公费用20万元。

泵站无人值守综合监控系统以其完善、可靠的监控及保护功能,可有效的避免以前常发生的设备事故,减少了设备事故损失,较往年减少设备维修费30万元。

系统实现联网监控后,可实现数据共享,方便了管理人员查询,为运行管理与调度决策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调度的实时性,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