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数学教育十篇

时间:2023-06-02 15:01:56

一对一数学教育

一对一数学教育篇1

关键词: 一对一;数字化;高中数学教学

一、一对一教学理念的优势

一对一教学理念自从其被提起之日起,就获得了大量人的认可。而且当前很多学校都在主动探究数字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所以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当前的教育也在快速的改变着,在教学过程中,数字化一对一高中数学的优势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数字化的一对一教学并非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多是的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原有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都会被弥补。

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而大众化与创新是相对的,只有先保证个性的存在,才能够可能进行创新。在教育中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造力才不会被枯燥的知识所埋没,才能够被激发,进行成长为创造性的人才。高中数学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上解决诸多问题,所以依然需要学生拥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应当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但是实际来看,每一位学生之间都是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每一个高中生都有自己个性的地方,但是传统教学中基本不考虑这一点,所以一对一教学可以很好的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其基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原有的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为满足数字化社会的需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在数字化一对一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其主要有四个优势,第一个是用多维互动的教学方式替代原来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第二个是用个性化教学方式替代了大众化的教学方式;第三种是使用开放式教学替代原有的封闭式教学;第四种是关注点转移到学习过程上,不再过度看重学习结果。

二、数字化环境下一对一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课前从网络上自学。

教师在上课之前把所需要学习的高中数学任务都布置好,并且o出自学的目标。学生自主寻找各种教育资源进行自学,并且在诸如微信、QQ、微博等平台与教师剂同学进行交流,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教师需要及时予以回答,并且针对性的做好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借助课前的网络自学,提高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并且很好地展示了学习的效果,同时因为学生的反馈也帮助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二)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

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并且展示在自学阶段所了解掌握的内容,并且总结、梳理教学内容,通过交流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帮助其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数学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不能单凭老师讲,更重要的是靠学生从练习中得来。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就必须通过练习。教师能及时根据反馈,实现教学诊断,及时调整教学,使学生在课堂能及时消化、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例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电脑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三)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问题的讨论。

数字化环境下,要充分应用网络渠道,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就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或者是由教师主动提出一些具有拓展性和较具挑战的问题,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让数学的思维更加发散。

例如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诸如0.9=1这一等式,很多学生即便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依然表示费解。对此可以专门为学生一对一方式提供一个小故事: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总数的1/2,二儿子分总数的1/4,三儿子分总数的1/5。在印度牛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邻村智叟给建议是:“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但是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原本让学生苦恼的问题,通过简单的网络交流,学生就明白了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S=一对一1/(1-q)。

(四)按照不同层次为学生设定对应的训练题目。

每一位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方面都是存在着差异的,所以在数字化环境下一对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为其设定不同的权限,安排其去所设定的网站进行练习,教师远程了解每个学生的练习处理状况,并且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实时的进行评价分析和指导,采用分层次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开展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感受成功。

(五)学生在平台上进行总结,教师为学生点评和引导。

在一对一模式下完成数学教学后,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起课后拓展的话题,引导学生共同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再度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状态,为之后的一对一教学做准备。

三、总结

数字化一对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让每一位高中生都能够以成功者的心态感受高中数学,从而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从而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实现融洽的交流,并且,在数字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内容得以丰富很多,间接提升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真正意义上实现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更好的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对一数学教育篇2

关键词:高等数学 中学数学 衔接 对策

1 两阶段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

1.1 两阶段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具体从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来培养的目标是:①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②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③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④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⑤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⑥具有一定的属性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①。

鉴于高职高专属性的两重性,其数学课程目标一般是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制定。每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从而确定教学任务。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只是将理工类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减”“简”了一部分内容,并且为了凸显高职高专的职业性,提出了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本没有以中学数学作为参照。用这样的大纲来指导教学,必然使高职数学的教学陷入困境。所以安排一部分教师从根本上学习和研究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中学数学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衔接紧密的,又能满足后续课程要求的、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迫在眉睫的。

1.2 教学要求差异的衔接策略

数学教学大纲是指导数学教学纲领性的文件,因此,要搞好高职和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衔接,首先要解决好教学大纲的制定问题。

①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生在高职阶段所必须达到的“数学现实”,明确数学方面的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和应用要求。

②教学大纲的制定要建立在中学数学课程的平台上,结合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应的改革,尽量避免知识梯度过大,计算要求过于复杂。

③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突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根据各专业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达到数学与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②。编写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各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做到“专业性质不同,开设课时不一,目标要求不同,侧重内容各异,精选传统内容,渗透现代知识,保持体系完整,重在知识应用”。

高职数学的教学要求被具体的分割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每次活动中,教师对教学要求的认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质量。要搞好高职和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衔接第二方面要做的是,对高职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要求的培训。

在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上,对所有的任课教师进行大纲要求的培训,明确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并在后期的教学中,定期分模块,分章节的结合教学实际,再对教师进行基本要求,提高要求,进行应用要求方面的培训,使每个一线教师能够深入细致的了解高职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 两阶段教学内容的差异分析及衔接对策

2.1 两阶段教材内容比对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以初中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的,同时也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的内容及其处理方式进行了新的变动,更加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数学课程不再划分科目,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的内容直接由模块构成,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

以人教A版作为高中阶段的参照教材。教材的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四个系列,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向量是近代数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联系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它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算法作为新名词,在以前的数学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算法本身,学生并不陌生,因式分解、不等式、方程等中都出现了算法思想,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知识和内容。只是算法的基本思路、特点、学习算法的必要性等问题以前没有专门的涉及。概率与统计是基于时代的要求而添置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需要具备从数据提取信息,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基本的概率与统计知识是公民必备的常识。

现行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和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及其微分法、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等。其他部分如概率、统计、复数等只是在部分专业开设,故不进行讨论。

2.2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知识脱节内容梳理

纵观两个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发现相对于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设置,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设置相对陈旧,没有根据中学数学内容的改革而调整。从而出现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的不衔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脱节现象:

2.2.1 两阶段教学内容完全脱节。这种类型指的是知识点在中学数学中没有讲授,而在高职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却把这些知识点当作已经讲解过的内容直接作为计算工具来使用。这些脱节的知识点虽说不多,但是如果不了解,不给学生事先做铺垫,必将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

2.2.2 两阶段教学内容重复。这种类型就是指高职高等数学内容及形式与高中的基本一致或完全重复。随着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部分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被纳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导致两阶段中出现了一些重叠部分。这样的重叠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上的要求一模一样。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已经学习过,高职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对同样的内容进行重复讲解,不但消耗了有限的学时,还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另外一种情况是,两阶段在某些知识点上都有所涉及,但在内容和教学要求上是不一样的,有部分重叠。这部分内容新旧知识混合的编排,由于老师没有准确的了解学生已知知识细节和掌握程度,而导致重复或讲解不到位,导致脱节。

2.2.3 两阶段前后不一型。就是对同一内容,高职和高中两阶段的表述、名称或符号等不一致。如单调性是函数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为我们精确地作出函数图像和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无论是在中学数学还是高职数学教学中都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认真研究高中与《高数》教材中发现关于单调性的定义和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充分条件中都有差异。(高中)若函数f(x)在[a,b]上有定义,对于任意x1,x2∈[a,b],当x1

2.3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脱节知识点衔接策略

根据上述两阶段脱节内容的分析,高职数学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联系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要注重对那些前后不一,新旧混合的知识点,要加以分析、比较、区别。对概念及数学思想的正确理解,才可以到达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2.3.1 补充“两头都不管”的知识点

在梳理高职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知识脱节的基础上,对于“两头都不管”的知识点,采用教学中分散补充方法进行补充,避免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出现断层。如对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化积公式,根据高职高等数学的培养目标,只需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使用这个工具进行计算就可以了。所以这里只需要在讲授相关内容之前,以阅读资料形式将这个知识点提供给学生,再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即可。

2.3.2 “自学指导”法,兼顾重复知识点

对于完全重复的知识点部分,可以大胆进行删减或改由学生自学掌握。而对于需要加深、扩展的内容,应加以强调和重视。用高等数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那一部分内容,使学生意识到中学数学教材中一些不能讲解的“深刻”的内容。通过高等数学的相应的解释,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高度。

2.3.3 适当降低教学内容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针对高等数学知识难度过大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降低难度,把教材内容改造成适合学生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在强调高等数学理论系统性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可简化一些理论证明。同时,对某些内容的处理,可降低一些理论要求,适当删掉一些过于繁琐的推理和完全可以用计算器代替的计算。如“理解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了解柯西定理(三个定理的分析证明不作要求,只需要学生能够借用一些辅助函数的图像理解便可)”,再如“淡化特殊积分技巧的训练,可教学生使用积分表或使用数值积分软件。不要求过于繁琐的计算。”

2.3.4 高职高等数学课应与专业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建筑力学虽然研究工程实际中的各种构件和结构,但受力作用后的内力、应力和应变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借助数学中的向量及其运算、函数与图像甚至微积分来表示与研究。再例如采取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等阐明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用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的能力。

此时数学知识已经传授完,如果数学老师就此打住,此例题就显得平淡无奇,但是如果老师加一句话:实际操作时如何下料?

学生讨论后,老师可带学生分析。

当然,建筑力学不是数学,它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而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建筑力学在教学中必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广泛联系工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力学的抽象原理,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把建筑力学知识学懂学活。

3 结束语

教育的衔接问题由来已久,自把教育分成大、中、小学就开始出现,只是近年来由于升学、教育改革等原因,此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各阶段的教育衔接已经被提上议程,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与高中阶段的衔接问题研究不应该被忽视。当然,鉴于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它的研究与普通教育的研究存在很多不同。由于个人的经验和水平,研究只对高中与高职阶段的数学教学衔接因素中的内容衔接做了初步的探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衔接教学教材如何建设,衔接的教学方法还有哪些等等。解决数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衔接,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更需要各教育阶段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与高中两个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有机衔接。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周元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5(57),12:65-66.

参考文献:

[1]周元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5(57),12:65―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巴班斯基著,李玉兰译.学习过程最优化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123―133.

[4]王贤军.高职数学教学降低理论难度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9):110―112.

一对一数学教育篇3

教育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学校内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变革。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大数据是学校内部多种信息数据的集合,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实用性,能够以最快速度对各种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方便学校管理工作顺利推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绝大多数学校对教育大数据的了解较为肤浅,所以要想将教育大数据与学校教育管理有效融合在一起仍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现代学校在进行内部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大对教育大数据的研究,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运用来促进学校内部教育管理的优化。

关键词

教育大数据;教育管理;概述;运用

一、教育大数据概述

1.教育大数据的内涵

教育大数据是对传统教育数据的发展,其与传统教育数据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能够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信息技术等,对教育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采集,并且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和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搜集的教育信息进行整合与管理。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往往能够反映出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状况,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监管作用。就传统教育数据而言,由于受到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教育相关数据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很难保障数据信息的全面准确。而教育大数据不仅缩短了学校教育数据信息的采集时间,同时也扩大了教育数据的应用范围,为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都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2.教育大数据的具体内容

大数据在不同行业中应用所显示出的内容有所不同,就教育大数据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体基础信息。个体基础信息主要包括的是户籍信息、学习记录、健康情况等,所有信息都与个体本身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了解个体情况的关键信息。学校内部个体基础信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生个体基础信息,另一类则是教职工个体基础信息。第二,教育基础信息。教育基础信息涉及的内容以教育教学为主,其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考核、教师信息等。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能够有效地了解学校的授课情况,并对学校教育给予全面把控。须注意的是,不同类型数据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因此在数据信息搜集过程中可以对交叉信息进行共享,提升数据信息整合的效率。第三,学校整体教育信息。学校整体教育信息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外,还会涵盖学校建设、学校安全、设备管理等各项数据信息。第四,区域教育信息。该部分信息涵盖了校内校外两个方面,针对区域内的教育信息、竞赛信息、科研信息等进行整合,有利于学校增加与教育部门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促进教育数据信息的共享,推动线上教育的稳步发展。第五,整体教育信息。所谓整体教育信息就是站在教育发展全局上对教育数据进行搜集,着重了解各区域教育教学情况,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的要求等等。

3.教育大数据的特点分析

教育大数据主要为学校教育服务,是学校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能够进一步加速学校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校要对教育大数据进行有效应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把握教育大数据的特点。具体来说,教育大数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信息化程度高。教育大数据存在的基础就是现代科技,通过对教育大数据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与教育大数据相关的绝大多数工作都需要依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完成,较为常用的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传感技术等。由此可见,教育大数据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第二,搜集信息全面。教育大数据信息容量较大,对学校教育的关注更加全面,除了搜集学校内部基本教育信息外,还会增加细节上的关注,对一些非常规信息进行挖掘,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学校内部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状态等信息都进行详细的搜集。第三,动态信息变化。教育大数据关注的是实时信息,会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对数据信息进行更新和补充,因此动态信息变化也是教育大数据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二、教育管理中教育大数据的运用

1.丰富数据信息,完善参考资料

学校为了增加教育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往往会在决策之前搜集大量的资料信息作为参考,以避免学校教育管理决策出现问题。但是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传统教育数据在信息量以及准确度等方面都存在弊端,依靠传统教育数据做出的教育管理决策可靠性较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风险。因此,学校需要对数据搜集与分析工作进行调整,在保证教育数据信息准确、可靠的前提下进行教育管理决策,而教育大数据正符合学校对教育数据信息的要求。从内容上讲,教育大数据信息量丰富,涵盖面广,涉及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大量教育数据。并且,依靠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较人力更加的便捷、迅速。由此可见,在学校中引入教育大数据能够丰富学校教育数据信息,为教育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进而达到优化教育决策的目的。

2.革新管理系统,提升创新意识

教育大数据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传统教育数据有着本质的差异,因此为了顺应教育大数据的发展,学校内部的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流程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变革,进而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带入一个新的阶段。首先,数据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在教育大数据出现之前,由于数据信息内容简单、涉及面狭窄,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重视数据管理工作,因此之前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作用、性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已经难以对教育大数据进行支持。所以,在教育大数据的影响下,学校对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变革,不仅革新了应用技术,同时还强化了存储功能与分析功能,为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与管理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其次,教育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增加了管理人员对学校工作的把控能力。从新旧对比的角度看,传统教育管理侧重的是事后管理,只有出现问题,才会考虑解决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流程复杂,问题处理效率偏低。而引入教育大数据后,教育信息数据实现了实时变更,因此管理人员可以对学校工作进行实时把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提前预防或及时解决,进而将学校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最低,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平稳发展[2]。最后,教育大数据的出现推动了学校内部创新工作的发展,在教育大数据的引导下,学校教职工的创新意识都有所增加。

3.改变管理思路,变化决策方式

决策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绝大多数学校在进行管理决策的过程中都以管理层意见为主,将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决策直觉等放在首要位置。这种决策方式缺乏客观性,经常会因为决策者认识角度狭隘、个人经验落后等原因造成管理决策的失误。但是随着教育大数据在学校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影响教育管理决策的因素开始增多,管理者的直觉和经验成为影响管理决策的因素之一,不再对学校教育管理决策起到主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管理的思路开始转变,教育决策方式开始变得更加民主、科学。首先,领导在决策中所起到的作用开始下降,在决策过程中其主要的任务是找到问题,并将问题阐述出来,围绕问题进行相关数据的搜集与分析,通过对数据信息归纳、总结,找到其中存在的规律和经验,进而为教育管理决策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其次,教育大数据依托于网络,而网络除了是信息传播平台也是信息交流平台,因此利用网络搜集教育信息的过程中,除了能够了解到更多、更新的教育资讯外还可以倾听到来自社会大众的声音,以丰富学校教育管理决策的视角,使得教育管理决策能够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

三、优化教育大数据运用的有效路径

1.掌握应用技巧,注重微观探索

促进教育大数据与教育管理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学校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而要想在该方面有所突破,强化教育大数据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就一定要掌握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技巧,将教育大数据的优势有效地展示出来。首先,学校要对教育大数据产生足够的了解,在对教育大数据进行应用之前,增加对教育大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其次,由于教育大数据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并且能够对学生个体的信息进行具体的搜集,因此学校应对教育大数据的这一优势进行发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微观层面的探索。除了对学校教育整体进行管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变化,了解学生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的人性化、个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教育大数据与学校教育管理的融合,使得学校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对学校教育管理进行完善和引导。

2.出台指导文件,提升应用水平

教育大数据是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但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对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并不到位,难以将教育大数据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真正结合到一起,进而拖慢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速度。因此,我国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应对教育大数据在学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解,找出影响教育大数据应用的主要因素,并出台正式文件针对教育大数据进行阐述,并对各级学校实际应用工作进行指导。首先,教育部门应在文件中对教育大数据的作用进行肯定,这样做有利于增加各级学校对教育大数据的重视,为教育大数据的应用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文件中应对教育大数据的具体应用给予阐述,其中包括教育大数据应用的目的、目标,应用流程、分析方法等,让学校在对教育大数据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有明确的认识,减少工作上的混乱与无序。最后,除了出台政策性指导文件外,还要从技术、资金上对教育大数据的应用进行支持。教育部门可以针对学校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之中进行辅导。而学校自身也应组织教职工进行学习,以弥补其能力上的不足,增加他们对教育大数据的驾驭能力。此外,政府要给予学校资金上的支持,鼓励学校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教育大数据的运用奠定硬件基础。

3.增加制度管理,强化应用规范

教育大数据本身信息量极为丰富,其中不仅涉及了大量常见信息,同时还包含一些隐秘性的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在应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泄漏就很容易造成权益损害。因此,相关部门在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关注教育大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制定泄露、篡改、窃取隐私信息等行为的处理方案,借助制度的力量来对教育大数据中的隐私信息进行保护。基于教育大数据应用的实际需求,完善教育大数据管理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第一,强调教育大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建立专门机构,从事专项管理;第二,对保密工作提出要求,并设立保密等级,根据数据信息泄露等级的不同采取差异性的处理办法;第三,关注教育大数据的整体应用,将数据搜集、数据分析再到数据储存都纳入法律法规的制定范围内,增加教育大数据保护的全面性;第四,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因管理人员工作失误而出现的问题应由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外,为了激发管理层对教育大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视,在责任制度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引入连带责任制度,如果基层工作出现问题,管理层也要受到处理。

4.加大研究力度,实现产业发展

教育大数据现阶段在学校之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仅能对学校基础管理工作进行支持。但是站在长远角度进行分析,教育大数据将左右学校未来的发展,是保证学校与社会联通、与时代接轨的关键。因此,教育部门应针对教育大数据进行系统性研究,设置研究中心,对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教育大数据的发展等进行分析,为教育大数据提供现代技术支持和相应的配套设备,这样可以进一步挖掘教育大数据的作用,从而强化学校教育管理。同时,政府还应积极推进教育大数据的产业化发展,加强学校与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教育大数据的实用价值,使其不仅可以对学校管理产生影响,并且能够逐步向社会范围进行辐射,增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融合和互动。

作者:郭春雷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处

参考文献

[1]徐鹏.王以宁.刘艳华.张海.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一对一数学教育篇4

摘 要:数学教育(Mathematical Education)现在已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理论上则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之一是1908年在罗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成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并从1969年起,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

关键词:背景;过程;展望

我国的数学教育作为国际数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有很大的发展。尤其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不仅与国际数学教育共同发展,而且无论在数学教育活动还是数学教育理论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 数学教育学历史背景

我国的数学教育学产生于80年代初期,首先是应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要求而提出的。当时的一批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和研究的高等学校的学者

在进行数学教育理论研究时发现,原来的“数学教学法”已不能满足数学教育活动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数学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回答“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对现成的教材和若干教学方法进行探讨,还需要回答“教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就是说,迫切需要能回答当时整个数学教育活动提出来的问题的新理论。

此时,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师正在翻译前苏联斯托利亚尔的著作《数学教育学》,当时它是苏联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材。受这部教材的启发,一些本专业的老师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更广泛的数学教育界人士的支持,也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国内一些教育科研基金资助了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等一类课题。

八十年代中,《数学教育学》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首次印数就达15500册,对建立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的设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年,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成立,并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视为自己的任务,全面推进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工作。

随后举行的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为中心议题的,对“创建”工作做了具体化归纳,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必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共20个。这一具体化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可以说此后的国内数学教育学的研究,许多问题得到了深入的探讨,这些成果最终导致了数学教育学的产生,产生的标志之一就是曹才翰、蔡金法的《笛Ы逃学概论》的出版,这部著作确定了数学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它由数学学习论、数学课程论和数学教学论构成,分别回答数学教育活动关于“怎样学”“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并分别对应着教育学中的学习论、课程论和教学论,采用了后者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结论.说这部著作是数学教育学产生的标志之一的依据有二:一、这是国内第一部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法”框架的关于数学教育的著作;二、后来的数学教育学的著作尽管加上几“论”或增加一些别的有关内容,但作为核心的课程论、学习论和教学论的地位则一直没变。

二 数学教育学实践过程

与前述数学教育学的理论工作展开的同时,国内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数学教育改革工作,数学教育改革和数学教学实践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地表现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的研究内容中,从8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会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数学课程教材以至数学课程沦、数学学习论、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等,其目标在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所有这些研究内容与前述数学教育学的理论课题是基本一致的,这样,数学教育学研究实际上是把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要求与高等师范学校的学者们的理论探讨结合起来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数学教育学的发展,数学教育学后来的发展确也得益于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需要必然要反映到对教师的培养工作中。

1987年,全国人大代表王湘浩教授在七届人大会议期间提出的《面向中学改革师范院校数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提案处理为契机,国家教委提出了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意见,组织一大批高等学校开展了这项研究工作。

其具体研究方针是“从培养目标入手确定毕业生的规格,以规格为尺度选择基本教育内容,以所选内容为材料构建课程体系。”经过20余所高等师范学校的先期准备工作,于1990年,召开了“全国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探讨了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研究了一些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育专业改革的实践路径。

在《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了“数学教育类课程的基本要求”,指出它们属于数学教育学范畴,它们包括: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数学学习论,数学方法论,数学思想史,等等,而所有这些正是数学教育学理论和数学教育实践所涉及的课题。

《基本要求》的编订和执行极大地促进了数学教育学的发展――促使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育专业开设一系列数学教育学课程而不是只有一门作为实习前训练的“教学法”课,而系列课程的开设则要求人们对有关的内容作深入的探讨。

三 数学教育学未来展望

数学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数学的特点和数学教育的特点,数学教育哲学;2.数学教育目标;3.数学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4.数学思维;5.数学能力;6.数学学习;7.数学方法及其教育功能;8.数学思想及其教育意义;9.数学教学;10.数学教育实验;11.数学教育的测量与评价;12.数学问题解决;13.数学应用及其教育作用;14.数学素质和数学素质教育;15.数学竞赛与数学教育;16.跨文化数学教育比较;17.国外数学教育理论;18.数学教育史;19.计算机辅助教学.

数学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对数学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数学教育改革、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对当今的数学教育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学心理学,张大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

[2] 廖其发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研究》讲座稿提纲2002.4.

[3] [苏]斯托利亚尔著,丁尔泽译,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一对一数学教育篇5

【关键词】数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反思

【基金项目】本文系钦州学院科研项目“师范专业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与方法研究”(编号:2011XJKY-38C)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08-02

数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内容,在我国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汲取和吸纳国内外的成功教育经验,对数学基础教育的教学理论进行研究,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和变革。同时,在不断创新和改革的时代变化中,将数学基础教育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在大数据下实现对数学基础教育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在历经很长时间的磨砺之后,获得了较为丰富、宝贵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并培育出较多的数学竞赛的佼佼者。他们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基本功扎实,具有较为突出的优点,而且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瞩目。然而,尽管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仍旧存在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薄弱的现象,相对于国外数学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国家而言,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学课程教育呈现出枯燥单调、深奥抽象的现象

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大多处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中的被动状态。固态的数学教学思维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之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和枯燥的内容,导致学生难以摆脱机械性教育的困境和束缚。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大环境,使得数学基础教育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难以增进学生的科学精神,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也无法得到升华。

2. 过于追求数学教学的学习数量

在数学基础教育中,依据旧知导入新知的教学方式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然而,为了不断地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学生总是依靠强记硬背的方法来达到对数学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记忆,数学知识并没有真正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出现快速遗忘的现象和问题。这就使数学基础教育成了应付考试的途径,并没有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基础教育的应用价值和功能。

3. 教师压力大

教师往往要花费极大的心血和精力,使学生理解相对抽象和枯燥的数学知识内容,这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常常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沉浸于数学的习题解答过程之中,通过大量的数学习题训练,让学生解答各种难题和偏题,而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却较少关注,难以真正实现数学基础教育的价值。

二、数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反思

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可以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应的数学基本技能,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却显得较为滞后,因而难以真正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并获得更为深刻的启迪。

1. 全面落实数学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

要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必须在转变数学基础教育的理念前提下,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既有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培养其直观、理性的思维能力。

2. 注重数学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深化变革

在数学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对数学基础教育教材进行创新性变革,在转变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之下,克服单纯以数学理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状态,适当增添数学应用型实例的教学内容,把数学基础教学与生活现实相契合,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思想和精神。同时,还可以引入“一课研究”的研究和教育架构,这是一种创造性数学基础教育架构和模式,主要涵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维度和内容:

(1)数学的知识维度。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中的数学相关知识。

(2)课程标准维度。

(3)教材比较维度。即教师对一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纵、横向比较性的研究和教育。

(4)理论指导的维度。这主要是指教师在数学基础教育的教学中,可以努力探索数学基础教育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当中,充分体现出数学基础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5)学生起点维度。在数学基础教育之中,教师要围绕一节课的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并以此为依据完成教学设计。

(6)教学设计维度。教师可以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明确,再根据不同的学情,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7)课堂教学的维度。即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情况全面观察和分析、评价,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数学基础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8)课后评价的维度。指教师在数学基础教育中的情感态度和“四基”等方面,实现对学生的测试和评价。

(9)校本教研维度。指的是教师要紧紧围绕一节课的热荩进行全面、系统地设计,完成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3. 完善数学基础教育的专业课程设计

在数学基础教育之中,要完善对学生的专业课程设计内容,具体包括有:

(1)必修基础课程。这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数学分析三大部分。

(2)必修应用类课程。这主要是指数学基础教育中的概率论教学、数理统计教学、数学建模、模糊数学应用等内容,但它们之间各有其侧重点。

(3)数学教育类课程。这主要包括数学问题研究、数学教学论、数学文化等内容,要在这个内容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术。

综上所述,在数学基础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意识,努力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断培养学生潜在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并在数学问题的发现、分析、反思和解决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知识,以及既有实践经验,完善和优化数学基础教育内容和体系,稳步持续地推进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春月.关于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6,(10).

[2] 郑勇.中国数学基础教育扼杀了创新精神[J].科普童话,2015,(3).

[3] 丁建林.甘南藏区数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J].考试周刊,2016,(25).

一对一数学教育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4-0018-02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意志、价值观、世界观等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和开发课堂中德育教育的因素,寻求恰当的切入点,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那不仅能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技能,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经常地、有意识地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充分发挥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功能,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知识体系中,渗透到数学训练中,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德载教,以德促智。

一、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有机进行五爱教育

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对学生进行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在课堂上,运用数学史上光辉成就作为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今数学家对世界数学研究作出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有目的地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第一次准确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这一计算成果要比欧洲数学家获得同样的结果早一千多年的史实;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小知识、小故事,介绍我国一些知名数学家如华罗庚、陈景润等的生平事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了解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从而感受到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如学习“多位数的写法”时,使用“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七万亿元,比2001年增加四万八千四百八十一亿元。”一题引入,让学生在学习写数的同时,也及时了解了时事讯息,培养他们从小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形成新世纪的生活观。

二、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用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意义,如学习“统计图”一课时,数据就是白色垃圾,学生通过从生活中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看到了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触目惊心的危害,从而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社会问题,也增强了环保的意识。又如学习“求平均数”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家里几个月来的用水量和用电量,算出家庭月平均的用水量和用电量各是多少。让学生真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和真实,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

还可以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动手操作,不懂就问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书写工整,自觉检验,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克服困难,有自信心和自制力的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三、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数学美是数学内容本身固有的因素之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把它创设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数学美表现在数学的各个方面,其中既有数学的形式美,又有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从具体的数学内容来看,有许多知识被人们赞美和应用,如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与数学算式的对称性等,这些内容被人们广泛用来设计各种各样的建筑、服装等实物,给人们创造了自然和谐的美感。数学美的表现形式还有许多,如推理美、思维方法美、符号美和作图美等。在课堂上经常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向学生渗透这些美,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之美,有益于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在密铺一课中,向同学介绍荷兰艺术家埃舍尔,他从数学的密铺里发现了密铺画的魅力,设计并绘画了很多举世闻名的密铺艺术品。每节课,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做起,处处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使数学教学成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阵地。

四、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在古今中外,有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它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自然、适时地渗透。如讲解角、长方体等几何概念的引入时可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进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时可渗透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加与减”、“倍数与约数”教学时可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让学生从小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熏陶。

在数学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关键就在于任课教师是否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能够利用教材内外的数学知识,结合德育要素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一位数学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结合本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从而真正实现在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许桂飞.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

[2]肖琼,张岚.德育要应时而变——谈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4).

[3]陈亚星.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4]赵翠敏.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J].现代农村科技,2012,(3).

一对一数学教育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文化教育;解决对策

文化教育也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中同样对数学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文化教育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们很少会展开数学文化教育。

一、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现状

高中数学文化教育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育中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都曾深入研究过数学发展史和数学文化,但是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却并没有把自己所学到的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主要是因为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高中学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数学教师直接跳过了一些高考不会考查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展开更多数学知识的传授,但却对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学生仅仅把数学作为高考的敲门砖,他们并不了解数学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学习数学知识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影响。数学文化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兴趣,从长期来看,这是不利于高中数学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的。

二、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1.教学目标导致数学文化教育被忽视

数学文化教育应该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将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大部分教师对数学文化教育并不重视,在讲解到文化教育环节时往往一带而过,并不会展开精心设计和深入教学。教师们未能认识到文化教育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数学文化教育被忽视。

2.教师在课堂中占据课堂核心地位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教学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并不关心学生的需要,教师认为学生们只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学习过程就能够取得好成绩,他们会传授给学生大量的解题方法,并安排学生反复练习习题。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只是掌握了外在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在短时间内对学生提升成绩是有帮助的,但却人为地制造了学生发展的瓶颈。

3.教学评价体系过于陈旧

现行的高中数学评价体系非常简单,教师会设置不同难度和不同题型的数学考卷对学生进行考查,最终的评价方式就是学生的分数,教师只看到学生成绩的变化,却看不到学生内在思想的变化。教学评价从未发生过改变,陈旧的教学评价体系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最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内容。数学评价体系应该包含更多内容,特别是数学文化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价值取向等进行考核,保证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学习实现全方位发展。

三、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的解决对策

1.教师转变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

在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文化教育。教师应该顺应这一要求转变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数学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和逐步渗透,教师要坚持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使得数学文化教育真正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一部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将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既不能忽略文化教育,也不能够急于求成,并根据教学目标捋顺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中的各项内容。

2.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丰富高中数学教育

在过去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仅仅讲授各种数学知识,例如基础概念、解题方法、易考知识点等等,这些教学内容已经使学生陷入麻木状态,数学课堂如同一潭死水。数学文化教育可以使数学教育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的来源及发展,通过数学历史、数学人物和数学思想教育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通过数学文化教育促进数学知识的传授,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来辅助数学文化讲解。

3.改变评价策略,注重文化考查

在现行的高中数学评价体系中,主要考查内容都与数学知识有关,基本没有涉及数学文化的考核。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改变评价策略,在评价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文化评价内容,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考查,通过评价策略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思路的转变,使得学生对数学拥有更多兴趣,并积极学习伟大数学家的数学精神,勇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去获取更多数学知识,改变过去成绩定高低的评价方式,这对于后进学生转换也是非常有利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路,采取有效对策应对并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数学文化教育。

【参考资料】

[1]秦瑜.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J].知识经济,2015(24):137+139.

一对一数学教育篇8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美育教学的现状

1.小学数学教师对美育教学不够重视。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讲授理论知识,而数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小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没有关注到美育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对美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2.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美育素养偏低。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对引导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小学数学教师的美育素养普遍偏低,难以保证美育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有效实施,教师的整体美育素养有待提高。

3.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r了解较少。部分教师进行美育教学活动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阻碍了美育教学在小学数学领域的发展效果。

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美育教学的必要性

1.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美育教学,数学教师巧用用优美的图形、板书,生动形象的讲解数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小学生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推动数学教学的课程进展。

2.充分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现代社会的竞争,不仅单单依靠智力因素的比拼,更在于全方位多方面的能力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尤其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美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全方面因素的重要方法。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主要通过对学生欣赏能力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在小学数学解题过程中渗透美育

关于美的看法,大家有着各样的角度,但是在数学教育中更贴切的解释应该时“化繁为简”,这也是美育在数学学科教育的重要切入?c。主要体现在数学的解题过程;对于一道数学计算有许多方法,通常的方法可能非常繁琐,此时教师可以从其他角度帮助学生用简洁的方式解题,并引导学生使用其他简单的方法去找出解题方法。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和对数学学科的敏感性。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数学解题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比较多的简单计算方法,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将一些复杂问题进行简单化,快速找出准确答案。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简单的运算方式让学生感知美,引导学生对数学特点仔细观察,之后通过结合数学运算方式,将一些简单化问题进行简化,有效缩短学生对问题计算的时间,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消化效率。

(二)在小学教学情境创设中渗透美育

通过采取情境教学方法,能更好的为小学数学课堂增加一些色彩,将数学知识以及学生思想有效统一,对学生求知欲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些生活案例将小学数学知识以及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小学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以及灵活化,促进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美,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价值,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三)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施教

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到因材施教,教育的主体时学生,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育活动时都应以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起点来进行。现实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存在理解不透彻,同时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要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学生对美育学习存在的不足,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需求合理分析,积极开展美育教育。首先,教师一定要明白:不同基础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不同感受,例如: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充满乐趣,但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厌倦、排斥的心理。教师对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培养他们在数学方面的特长,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要培养他们发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树立良好的数学自信心,切实做到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保证小学数学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也只有因材施教的数学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从中受益,并在受益中留有余地并积极参与到教师所追求和创设的美育氛围中,从而进一步丰富与圆满美育的内容、发展方向和最终结果,以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最高旨意,让学生从中获得最为全面和良性的发展。

(四)加强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引导者,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过程中无法离开高素质教师队伍,但目前多数教师只重视学生数学专业知识的培养,对数学教学中蕴含的美育在认识上存在不足,这种情况的出现则直接导致数学美育教育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美育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美育方面的探究,另外教师要提高对艺术品的欣赏,例如:画作的欣赏,从数学审美的角度发现几何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审美意识积极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美育素养。

一对一数学教育篇9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

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正在由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过渡,而这时也正是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关键阶段。在当今的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应试教育”仍占据主要的地位,各种升学考试、入学考试成为老师和学生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则被大大忽视了。数学教育中应有的陶冶人的情操、思维能力的培养被题海战、各种培训、单纯追求分数的提高取而代之了,严重地忽略了思维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滞后的数学教育观念。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封闭性、节奏缓慢等特点,相对来看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及对公民整体数学素质的提高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素质培养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应试教育依占据主导地位。虽然一直倡导提高素质教育,但如何将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很好地结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将中学数学知识用某种新的数学理念去透视的时候,就有一个由于观念的历史演变带来的认识视角差。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是面向新世纪的、高要求的素质教育,其主要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抽象能力、数学符号变换能力、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需要。数学教育对于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数学知识、数学观念、道德品质、美学修养、思维方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各种能力的拓展。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相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改变,给教师自主创新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与任务。教师的职责应当是突出教学而不是教书,突出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功能。(1)教师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如不迟到、早退、拖堂,对待学生要耐心认真,这些对自身严格要求的原则将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使学生达到启迪心智的目的,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变得更为崇高。(2)教学生如何学数学,如何进行数学思维。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3)教学生学会“问”,并具有独创精神。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到活跃状态,能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数学素质教育中思想观念的转换与方法的更新。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数学教育思想观念的转换和更新。所谓更新,并非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它既是对传统的扬弃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比数学知识的更新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因为观念的更换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且取决于人们的态度。那么,如何调整和确定更新的方法呢?目标是用辩证的数学观、素质型的目的观以及科学的方法观,树立数学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1)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改进教学方式。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以问题作为课堂的中心,围绕问题,组织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主,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式的思维方式。

一对一数学教育篇10

关键词: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 措施与改进

一、重视数学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意义

1.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解决如今数学教育问题的必然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的进步,人们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显著地提高,这是为了适应极速的社会发展节奏。当然,在国人效率意识空前提高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依然存在行政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效率低下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在很多人盲目不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效率意识以及缩短工作时间就变得至关重要。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在学校的数学教育中,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效率意识的培养。恰恰相反,在严峻的数学教育形势下,广大学生们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数学学习任务方面学习效率依然很低下,导致这种原因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对数学教育过程中的难点解说的不是很详细,这往往违背了大学之前他们的思考模式,即跟随着老师的思维脚步走。在大学的数学教育中,这种不适应的现象贴别普遍。另一方面,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学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师生互动这一理念就被引入到了实际之中,当然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在互动的这种环节中,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数学教学的效率依然不高。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了解教学效率在实际数学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能盲目。[1]

2.数学教育理论和体系适应了教育研究的需要

在国际上,我国构建的具有国家特色的数学教育体系以及理论仍有待完善。所以,当务之急是在保持稳步发展数学教育的同时完善我国的数学教育理论。众所周知,数学在高等教育中是很难融会贯通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有很大的负担,这和学校的数学教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与西方很多国家进行讨论时,西方国家都一致认为很难从我国的数学教育理论中学到经验与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数学教育理论的充分发展。所以在我国数学教学理论体系缺乏特色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数学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已成为了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之下,国家对教育研究的投入越来越大,为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能够得到有益的教育研究结论,我们要不断地深入改革蔬菜学教育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适应数学教育研究的需要。[2]

3.数学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迫切

我国的数学教育课程的改革是随着改革开放一起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的。为了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课程,教师的高素质就成了必然的要求。而判断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就与数学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效率息息相关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在开展实际的数学教育工作中,人们越来越追求教学效率的高低。总之,在学校数学教育质量的改善在很大的程度上市取决于教学的效率的。但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数学教育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尽管国内已经认识到了教育效率的重要性,但关于数学教育效率研究的发展仍很缓慢。在实践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很严重,让学生的积极性受挫,课堂上的活力也大大减少。在这种趋势之下,要一方面注重培养数学学习中的创新精神,也要加强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数学教育的自身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效的缓解严峻的数学教育发展形势。

二、加强数学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1.要制定高效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高低一般取决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的速度。这就要求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主动的接受数学知识,不能只是盲目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师要首先明白高效数学教育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更改,根据学生数学教育中对知识的吸收快慢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2.改变数学教育的观念是提高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如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下,数学教育的目的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为了迎合社会的进步,数学教育也渐渐的从偏向素质性向功利性转变。大部分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对创新能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这就不可避免的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学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改变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念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观念,让他们注重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要让广大的教师队伍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发展,在加强数学教育素质性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是教师开展数学教育的基本方针。它包含着很多具体的方面,比如说公式、定理、概念等等,教学策略就是这些具体细节的综合,是教师凭借自身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整理出来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容易汲取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教育的教学效率,提高整个的教学质量。[3]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书序教育方面,也逐步的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所以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增加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以及改变的措施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读者能够全面的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在实际过程中也可以为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保障我国数学教育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明. 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