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5 15:27:19

备课心得体会

备课心得体会篇1

备课培训心得体会一:

今天下午在我校阶梯教室举行了 “如何有效地集体备课”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小语教研同曹丽娟老师主讲。

曹老师先带领我们再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等语文教学的几处关键。然后围绕着有效备课几个要素:文本解读、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

结合曹老师的讲座内容,个人对如何有效备课体会如下:

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

(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3)勤写。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4)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

备课培训心得体会二:

本学期我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教导处组织开展了暑期网络网络集体备课的学习,通过这次研修,将学习心得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更加明确了工作思路。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探索,深入做好网络集体备课工作,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增强了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网络集体备课为我们教师的参与和共同讨论创造了平台,使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真正达到了最优化,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使我不断自我成长。

二、强化了我的参与意识。

我们网络集体备课学习的方式以个人+集体=个案为主。个人备课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网络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网络集体备课后,个人再对网络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并进行修改,形成有特色的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教案。强化了我的参与意识,把网络集体备课变成我的自觉行动,让我真正参与到了这一学习中。

三、通过开展网络集体备课学习,我在新的学期里将会按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程序,研讨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为确保备课学习的实施,我将积极接受学校教导处的督促和检查。

总之,经过这一个学期的网络集体备课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将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备课培训心得体会三:

推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全身心地去备课,才能游刃有余地上好课。如何按照“由教教材到教语文”的新理念备好一节课是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通过这次参加对如何备课的培训,深感其中蕴藏着大学问。自己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往往是先在资源中寻找比较成熟的教案,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些修改或调整,但这些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其中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反思这一过程,对专业成长和教学都是不利的,应该改变这一思路和做法。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备课心得体会篇2

有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共分3个阶段:一是课前准备阶段,二是课堂实施阶段,三是评价与反思。本次培训是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为主题,在活动中,教师们以有效课前准备的6个环节,即《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学习者学习特征、教学目标的叙写、最近发展区分析及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及策略的选择、展示教学预案着手备课。经过三期的跟踪指导,也让我对有效课前准备的各个环节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最近发展区的分析”这一环节,在此谈点自己的感受。

培训中多数教师对“最近发展区”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比较困惑,不理解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为什么要分析“最近发展区”?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搭建阶梯,导致教师们最后为了完成最近发展区分析而分析,失去了分析的真正意义,常常阶梯搭建语言描述不准确,阶梯搭建变成了叙述教学流程。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余教授在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到:“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了解了最近发展区的意义,我们就要为学生搭建适用的阶梯,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每个阶梯。就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在最近发展区中所搭建的阶梯其实就是我们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短期内所要实现的过程性目标。如以《四边形》一课为例。

最近发展去分析图

从上面的最近发展区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差距的,为了缩小这种差异,图中共搭建了三个阶梯。在第二个阶梯中如果用“归纳”这样的词语表述,语言使用的就不准确,显然把最近发展区的分析变成了教学流程的叙述,这也是多数教师在搭建阶梯时最易混淆之处。在此我们要明白“归纳”只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做的活动,是一种过程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把“归纳”改为“掌握”,“掌握四边形的特征”才是我们第二阶梯所要达到的过程性目标目标。就好比第一个阶梯中“感知四边形”这样的表述,就把我们在短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定位清楚一样。

备课心得体会篇3

以下是我这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以前我对党性的认识只是表面上很肤浅的认识。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第二,通过这次学习,也使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性质的重要内容,是有着十分具体的内容和要求的,即在经济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就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文化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政治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了这“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有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到了这“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能引领时代潮流,推进社会发展。总之,“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更加朝气蓬勃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清楚地知道入党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资格才能申请加入共产党,并不是像我以前所想像的想申请就能申请。只有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才可以申请加入共产党。同时,我还认识到,党员在享有八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八项义务,它们是党员生活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体现,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认真学习党章对党员义务和权利的规定,以使自己在入党后积极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我觉得,认真学习和实践八项义务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因为这八项义务是具体的党员条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把入党由一种愿望变为一种现实,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四,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层面的认识。只有具备正确的入党动机,将来入党后才能很好的履行党员义务,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上入党,才能坚持共产主义。因此,要入党就要端正入党动机,就要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和全心全意为大众谋利益的思想,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并勇于积极自觉地接受党的教育和考察。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使我思想觉悟上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渴望早日加入党组织。今后,我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靠拢党组织,以身边党员同志为榜样,在日常工作中,不去计较个人得失,真正做到无私奉献。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向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此外,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我要把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现在我还没有加入党组织,但是我会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为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的行列而不懈努力!

此致

备课心得体会篇4

准备活动的主要作用是预先动员心肺、肌肉等器官系统的机能潜力,以尽快适应即将开始的各种运动活动,以获得最佳运动健身效果。准备活动方式主要为两方面:一,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热,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提高肌肉组织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直接影响人体代谢能力,并快速使人体进入工作状态,使运动损伤的风险系数降低。大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身心做好准备,并接受课程安排的训练负荷;二,进行各种牵拉练习,身体核心温度增高后,肌肉、肌腱的延伸性,呼吸深度与频率,心率次数,血氧供给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并且神经系统会因身体核心温度的提高而得到敏感度、传导速度的改善。 

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准备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身体核心温度和整体的代谢水平与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使学生提前进入体育课程教学状态中,提高学习兴趣,减少运动损伤发生。专项准备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运动技能练习,例如:进行羽毛球教学前,先练习脚步与高远球等;速滑教学的陆地模仿等。而恰恰是如此重要的准备活动,许多大学的体育教师不置可否,怕麻烦,没创新,使得体育课程教学越来越走向枯燥乏味,学生运动损伤时常发生。而这些弊端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热身运动而避免,根据生理学机制描述,准备活动可以提高机体肌肉温度,克服人体肌肉组织的粘滞性,提高肌肉与韧带的延伸性和弹性,减少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的运动损伤,使学生运动损伤的风险系数发生机率降至最低。在积极安排和引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的同时,要向学生讲述准备活动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根据准备活动的生理学机制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准备活动能起到的运动功能,使学生享受体育课所带来的乐趣,确保学生在日后的运动活动中也保持良好的热身习惯。 

二、准备活动的心理学机制 

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大学体育在体育课程授课方面,只强调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而学生的心理素质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纵观大学学科教学中,公共体育课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解决心里矛盾的最主要学科。由于大学体育课教学手法枯燥无味且手法单一,学生不会主动去选择体育,甚至会导致学生厌烦体育课程教学,这使得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目标,逐步成为现今大学体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对学生的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时候,有一种潜在的焦虑心态,这种焦虑心态是运动技术掌握不够到位、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害怕老师的批评等情况而产生的。这种焦虑心态的产生,是导致学生动作技术变形,无法完成教师预定完成的动作的根本因素。然后,有些学生在心理产生这种焦虑心态的同时,会因其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将焦虑心态转换为一种对运动技术学习的催化剂并强化自身情绪,发挥平时动作技术练习时无法达不到的要求。而消除这种焦虑心态的方法之一就是准备活动,随着音乐的节拍,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根据仿生学原理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教师的引导会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并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会相应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在这一阶段,机体的活跃程度完全可以达到热身效果,并会使学生尽量排除互相之间人际关系敏感、自尊心过强、情绪抑郁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状态。在经过上述准备活动,学生由于自尊心等心理状态产生的焦虑心态,会降至最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状态。 

三、准备活动的教育学机制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组成的要素之一,其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或关系,是遵循人体活动规律进行的。体育教育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矛盾、规律,从根本上谈,贯穿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就是: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体育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間的矛盾或关系,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或关系。体育教学中矛盾或关系都是由此而产生的。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梳理研究,对准备活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进而对准备活动和体育课之间的关系有了崭新的认识。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认真实施课前准备活动,对学生的技能掌握,心理健康,运动损伤风险,都起到明显改善。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前准备活动,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不良体育运动习惯,从心理上接受体育课,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强烈的兴趣,从根本出发,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殷恒婵,陈雁飞,张磊等.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2):14-27. 

备课心得体会篇5

由于新教材的实施过程难度非常巨大,其表现为:在时间的跨度上较大;内容较多存在复杂多变的问题;教学时间相对较少而教学任务繁重的冲突;课程标准的要求太高,不能够与多样的课程教材版本相统一最终形成与课程标准不能够完全配套的矛盾;对探究性的活动课要求高而造成与实际条件不能合理展开的矛盾;教辅类的资料过少和教材需要理解多的矛盾等。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困惑都能够让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状态。可是对于新课改这已经不是一种可以通过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情况。因此,上述的问题必须有待解决,然而最重要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强化和改善教师集体备课观。

一、个人钻研同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的备课形式如果缺少了个人的钻研,也就没有进行讨论的必要。如果我们只是局限于听一位中心发言人说课,那么集体备课就会变得名存实亡。我们只有通过全体成员的不断努力和认真钻研,才能够将课本和教材有机地相联系,真正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讨论的形式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的大前提为“功夫在诗外”。其实,我认为要做好钻研,对于我们数学教师来说不是一件非常困难和棘手的事情,因为这也就相当于我们给自己布置了“作业”,并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作业”。

二、骨干领路人同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往往会选择本小组中的骨干教师,一方面是由于骨干教师能够整体上对内容牢固把握,另一方面是由于骨干教师可以得到本组成员的一致信服。但是我们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发出,必须适当和必要地给新教师压压担子,让新教师作为中心的发言人进行准备工作,或者采取一种“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一举数得的机会。

三、组长与组员的关系

备课组长往往处于一种“有责无权”的尴尬境地,备课组长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组成员教师的积极性,而不仅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上蹿下跳,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和现实的问题。我想,只要组长明确集体备课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位组员的责任和义务,同样也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在成长和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机会。毕竟在备课这个大集体中,集体智慧是可以进行优势互补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应该多争取这样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但能够提高自身的备课水平,而且更加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你课上得好了,便会走到哪里都是响当当的,将市县级的优质课件比赛轻而易举地拿下,随之而来的就是参与选优的优先权。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算是在集体备课中获得成功呢?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呢?那么,我认为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全身参与,我们可以在集体备课中,聆听和风细雨般的述说,也可以认真地倾听,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短暂地沉思,甚至于对不同观点和意见采取争论的形式,哪怕是争论得面红耳赤……在集体备课中要做到能群策群力,将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都充分地发挥出来,我觉得我们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时间。现在我们学校还处于一个建校初级阶段,存在许多的问题,部分条件还暂时跟不上,但备课组在制订时间的问题上要确保2~3周应组织活动一次,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间应该保证为一个小时。

2.地点、人员要相对集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充分地将集体备课成员组的大智慧发挥出来,尤其是在集体备课组核心教师的引领作用下,多多促进年轻教师快速地成长。

3.内容上要做到丰富多彩。除了以往形式下的听课、说课、评课三原则外,我们还应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1)突出学期备课。新教材对我们大部分教师而言,都是第一次接触,对于知识体系的重难点我们都会感到陌生。这要求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做出整个学习的教学计划。

(2)复稿在形成之后,主备人进课堂,本组其他教师听、评,然后主备人写好教后反思。

(3)将集体听评的意见汇集,本年级的教师共同参与修改完善,二进课堂,并要求做好教后的反思工作。

(4)达成共识,形成成果,个性化教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每一节课上好,还要完美地呈现。

备课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新课标;学生主体性:课前;课中;课后

素质教育明确指出:“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始终为学生着想。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赢得学生就会赢得一切。下面,笔者就以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课前准备:“一切为了学生”

语文教学的备课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学习教纲、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制订教学计划和每次课前的备课工作;狭义的备课是指每次课前的具体工作。在这里所谈的当然是广义的备课,教师心中有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在备课时会倍加认真,倍加仔细,倍加全面,倍加科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的一段话说得好:“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笔者在备课时,不仅备课本,而且“备学生”,搜集一切能搜集的资料,学习名家名法,融会贯通,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学生的习惯、学习方法、心理特点,同时把自己摆到学生的位置上,时刻带着“学生会有哪些困难”的想法,去搜索教材中的“暗堡”,然后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来,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备课时间往往数倍于他人,但时间花得值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必须以终生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

二、课堂讲授:“为了学生的一切”

课前做好了准备,上起课来也就得心应手。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概括起来也就是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即做一个“五好”学生。语文学科不是万能钥匙,但我们要认真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心中牢记“为了学生的一切”,运用语文独特的学科属性,充分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可能多方面地教出“坐着能写,站着能说,出去能干”的社会合格人才。

素质教育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现在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尽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经常性地在班上运用讨论、比赛等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笔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四者互为联系,缺一不可。现行的考试是书面形式,教师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非常注重的,但听说两种能力却是很少过问,甚至从不考虑。考试虽然不考,但并不等于学生不需要。相反,从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需要看来,从飞速发展的社会趋势看来,口头交际的机会远远多于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理当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许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极差,跟陌生人说话都脸红,更何况当众说话,将来走入社会结果可想而知。训练学生敢说、能说势在必行。笔者首先更新了自己的观念,摒弃为了适应升学需要而囿于读写、轻视听说的功利意识,牢固树立“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加强听说训练的思想。接着就在班上实行了三年一贯性的课前五分钟讲演,每节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自主上台,讲故事、读自己的作文、谈感受等。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周记用于讲演,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最多的地方,教师要牢记“为了学生的一切”,采取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的我们就要教,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课后练习:“为了一切的学生”

备课心得体会篇7

截至9月30日,全省“集体备课”专题研训考核基本结束,合格率超过90%。全员参与的在线作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各项指标皆达到95%,研训取得了高满意度。参加研训的教研员和教师积极参加学习,主动参与交流,超过规定的要求。如“集体备课”主题研训的统计情况为:

高满意度和高参与度的研训效果,是各市县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研训等部门与进修学校通力协作,小学校长充分负责,以及教研室扎实工作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一、市县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是提高研训管理效益的重要条件

2009年9月14日下午,各市县教育局组织召开了教研室负责人集体备课研训工作会议。到会的分管教研的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加强教研员的研训工作,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集体备课”研训专题会议的召开,使小学教研员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集体备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与“备好课”专题研修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步骤、方法和主要措施等,为有效实施“备好课”和集体备课专项活动提供了必备的支持条件。

二、教研室、培训等部门通力协作,是提高研训实效性的策略之一

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一直是小学教师研训追求的效果。各市县教育局培训部门与教研室有效配合,通力协作,是提高研训实效性的一条策略。

市县教育局教研室主管部门为配合“集体备课”专题研训活动的开展,及时转发海南省教研培训院印发的开展集体备课的函件。这些文件和函件,对有效领导全市县小学教研员研训工作的开展,具体指导研训部门和各小学分阶段实施培训、进行集体备课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省组织到达各市县的指导专家主讲的“集体备课”有关专题报告,参训教研员和教师普遍反映其能够紧密结合新课程教师备课的实际,有助于教师们系统地把握所任学科教材的结构体系,理解教材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学会分析和处理新教材。“贴近教师”“讨论非常具体、明确”“讲的很到位,挺适合我们的实际运用”“注重实效”“增加小学教研员和教师的业务和技能”,此类的评价比比皆是。与会的教师都表示活动办得很好,学到很多东西

三、教研室充分负责,保障了“集体备课”研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研室是教师研训的第一责任人单位,已经被多数学校所接纳。这是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取得高满意度的基本保证之一。通过前述的专题会议,教研员和教师们普遍提高了认识,集体备课研训活动得到了重视。不少市县明确了职责,教研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屯昌县分管教研室的领导全程参与集体备课活动,有些市县的领导通过手机短信及时通知教研员和教师“集体备课”学习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大多数县级的教研员亲自组织抓集体备课研训活动,随时与镇中心学校的教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取得联系,及时处理有关问题。省专派指导小组非常负责,全程监控教师的学习与研训情况,随时向省教研院反馈以求解决。全省多数市县都形成了信息交流的机制。这些都是以往很少出现的现象。

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校本研训实效

9月15日,全省所有的市县参训教研员和部分教师,一方面通过省教研院“集体备课”专题,即《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有效备课――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反思备课――教案反思与研究》等发言,并在线提交培训日志,参与在线交流;另一方面,参加本市县组织实施的集体备课活动,开展备课问题诊断、个人初备、备课组集体研讨、修正教案和备课反思提升等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技能和教案反思技能训练,解决备课问题。

集体备课活动在全省各市县小学开展得轰轰烈烈。如屯昌县教育局教研室在向阳小学召开集体备课研讨会议,全县共100多位教研员、小学语文教师和“集体备课”组长参加了会议。本次活动组织有序,活动做到了四定,定时间:9月15日上午; 定地点:屯昌向阳小学;定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定中心发言人:主讲唐文锦,对本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副主讲曾献波、苏文才、符国、王康鸿负责课时备课。 集体研训有方,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位主讲教师对教研的热情及敬业精神。他们熟悉教材,胸有成竹,做到“五备”:备好教材分析,备好教法,备好学法,备好练习,备好教学过程。整个备课流程顺畅、科学合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文昌市这次集体备课分为自备―研讨―整理―补充四步进行。具体做法是: 个人自备。事先把备课的内容通知所有要参加活动的老师和教研员,要求大家自备,写出发言稿。 集体研讨。以文城中心小学同年级同科目的科任老师为主进行研讨,作重点发言,教研员和其他学校的老师参与讨论。通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方案。 完善整理。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由备课组组长组织教师将组里提出的问题进行汇集和筛选,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完善,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预案。预案补改。预案补改主要是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备课组成员在主备课人员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方式等进行修改使用。全市性的集体备课,主要完成前两个步骤,后两个步骤由文城中心小学中心备课组自行组织进行。这次集体备课对教研员的作业要求是:写一份关于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书面发言稿和拟定一份本单元学习效果测试题。

儋州市集体备课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主题明确,活动流程顺畅。能按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确实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认认真真从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案、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七个方面着手,确实做到了“六个”统一。整个操作流程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后交流。各教研员的发言都能围绕主题,从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各抒己见。一致认为《花钟》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到发展目标,都能准确地把握本文教学的重难点,能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根据学情设计教法与学法;通过知识点的渗透(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乐东县教师培训学校对教研员培训项目比较重视,教研员开展集中备课活动是一项重要的跟踪培训内容,学校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都比较具体,全体小学语文教研员都参加。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有主讲人、有记录。整个过程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了如何开展集体备课的问题,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乐东县第一小学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校内教师兴交流之风、研究之风,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经验,形成了阶段性经验总结,并在全县推广,起着指向性作用; 本次活动从理论的层面研究、探讨了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思想与方法,教研员参与比较积极,提高了教研员的理论水平; 本次活动以讲座与讨论的方式演示了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模式(教师多媒体演示),有助于各位教研员在实际活动中的操作。

澄迈县预定主讲人加乐中心校符丽老师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符丽老师从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谈起,以第二单元的课文《天安门广场》一文为例子,详细地谈了自己是如何落实“充分地读”这一目标的。然后老师们针对这一主题畅所欲言。或就符丽老师的做法提出建议;或就符老师预设的某一环节进行质疑;或提出了自己的预设,说说如果是自己上这一课书,会怎么上;或谈谈自己对这个单元的其他课文在“读”这一环节是怎么做到有效充分的……

家乐中心校的李芬老师发言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书要多读,才能品出其中的真正含义。但是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会使学生觉得很乏味,甚至读死书,不但不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且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读,也就是要求教师具有解读教材的能力……我认为充分地读应当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反复读,每一层次都要达到应有的目的。第一层,初读课文……第二层,细读课文……第三层,多元化解读课文……第四层,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以上四个层次的读保证了学生读的时间和读的质量,让读不再成为支离破碎地分析课文前的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读,使朗读真正成为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金江中心校的张蕾老师就本次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充分未必是有效的。现在课堂上读的形式是多了,大都走形式路线,追求形式和表面的热闹。我认为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而又有效地读’。”接着张蕾老师总结了自己平时的操作法:默读―略读―联系上下文读―积累词语。张老师还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你才能去感动学生。因为只有读进去才能走出来。”

第三小学的王老师在发言中说道:“语文老师的魅力,在于用你的解读使你的学生感动、感悟。”她一贯的做法是:读而思、疑、批、摘、议、悟、用七步曲。

西达中心校的黄老师说道:“充分读,让我想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这样的读耗时大,收效微,学生累。因此,如何有效地充分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学会收集重点词句,悟其意,感其情,品其味,从而得其法。”

五、集体备课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集体备课不但给了老师大量的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的时间,而且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不仅提高了教学成绩,也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他们虚心向老教研员请教,教研员也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教研活动,大家团结在一起出谋划策,打磨课堂。其实每一次打磨,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都会使全体成员受益匪浅。

在组织实施“集体备课”专题研训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为提高“集体备课”研训效果,可以将海南省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聘为兼职培训者,建设优质的培训课程。此举,可以使远程视频“备课”课程学习和岗位自学相互促进,从而使“备课”研训效果增值。

第二,“集体备课”研训的理论学习、岗位实践研修,必须做到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缩短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时间。用备课理论指导备课实践,在备课实践中逐步内化备课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备课能力。

第三,实现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的有效结合,切实解决培训、研究“两张皮”问题,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第四,要为有效远程培训提供必备的支持条件。领导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尤其是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是培训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

第五,满足小学教研员和教师的培训需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六,集体备课研讨前要认真自备。这样,研讨时才能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有话可讲,才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第七,每次集体备课研究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研究深入、透彻,使教师有所得。

第八,每次集体备课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定一到三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第九,有条件的话,可以把集体备课、公开研究课、集体评课联系起来进行,这样效果会更好。

但是,我们通过调研、学习情况监控和网上数据分析发现以下主要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⑴个别教研员存在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案,照搬照套;集体备课就是教案是你的,课堂是我的,我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如果哪个教师备课不及时,甚至会出现个别教师课已教好而教案却还没到教师手上的情形。集体备课给了部分不认真备课的人以可钻的空子。

⑵极少数市县不够重视“集体备课”研训活动的开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计划制定、支持保障条件,以及档案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⑶少数单位对参训教师的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甚至没有控制,导致教师对有关要求不明,学校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造成一些教师培训不能合格,业务能力进展缓慢等现象。

⑷重点发言的人定得过多,他们的发言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留给其他教师发言的时间比较少,很多教师想发言却没有机会,达不到充分讨论交流的目的。

⑸重点发言人发言的内容面面俱到,使重点不够突出,造成研究的问题深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

⑹集体备课一定要以个人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在实施集体备课的几个环节中,个人钻研教材是基础。没有个人对教材深刻的钻研,就不会有集体交流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集体备课就如同空中楼阁。当前随着课改的推进,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都是新选的内容,即使是老教材,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变了。怎样才能常教常新,体现课改新理念,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

⑺集体交流研讨制度一定要健全。这是集体备课成败的关键。备课组长要定期按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备课活动,切忌走过场,切忌让集体备课演变成轮流备课,演变成由抄全册书教案到抄一两个单元的教案。这种集体备课还不如个人单独备课,没有起到共同研讨、碰撞思想、激发灵感的效果。

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教案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紧紧相扣。但课堂又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备课后的教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视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师要尽量多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以学定教,真正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而不是拘泥于教案。这样,课堂往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备课心得体会篇8

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作为学校一定要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配备监督和检测系统,而科组则要策划好时间、地点、人物、备课的内容或问题。做到有问必提,有提必研,有研必思。

作为教师要彻底转变专业个人主义的思想,学会合作文化。富兰曾说:“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与人交往,我们能学到多少东西是有局限的。”这种合作,不是停留在表象上,而是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如:教师可以就某一节课、某一个单元各自备课,然后在集体研讨时间讨论、交流,选择最好的方案定型,在这基础上对之进行完善,最后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二次备课,并运用到实践中检验、反思。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集体备课前,每位成员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认为这些都是中心发言人的事,自己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只有自己山重水尽地内化和思考,才能欣赏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妙风景。个人备课关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情况,甚至可以细化到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评价、课堂练习等。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个人努力了,才能在集体备课中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集体研讨备课时主要是针对个人备课进行反思、补充、完善、提升。首先由中心发言人陈述自己的见解,然后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修改的方案,其中可以进行争辩从而促进思想的提高。同时,也可以采取不设立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先确定研讨内容,备课组成员事先进行个人备课,在集体研讨时去粗取精,比较交流,得出最好的设计形式再进行智慧加工。集体备课除了备好主要教学内容外,还可以就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小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充分发挥集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集体研讨备课能克服个人备课的随意和盲目,更能紧扣重难点,使教学资源在实践中得到最大的显现。

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集体备课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尽量做到删繁就简,领异标新。

不受权威的限制。集体备课时不能因为某些教师说的头头是道就全盘接受,甚至忘了自我;也不能因为自己认识肤浅而闭而不答;与此同时,中心发言人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给其他老师充分的讨论、思考,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少数人的身上。最理想的集体备课是:教师们自行发起和组织,平等交流,热烈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得到触动,灵感得到激发,能力得到提高,成果得到升华。

不受地域的限制。集体备课应尽量扩大备课组教师的来源范围。不要只局限于本校、本年级组,应放宽眼界,尽量提升到区域教研上来。如我镇的小学集体备课划分为三个区域共同体。共同体研讨之前先就某一问题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搜集,尔后集中共同体成员后,大家分组探讨,并发挥镇名师的引领带头作用。亲切的“圆桌会议”让每位成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集体备课外延的拓广让其更具专业和实效性。

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用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所以对于时间的要求不严,可以每个星期、每个月进行固定的研讨,也可以在平时业余的时间进行小范围的探讨。比如:我所在的学校总是坚持“一周一例课,一周一研讨”的制度,并且与“同课异构”和同课多轮“结合起来,效果显著。在平时的交流中,教师及时将“小问题”和别人沟通,大家三五成群在办公室,在路上,吃饭时交流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收获不浅。

不受内容的限制。不要总是把集体备课局限在备课文、备单元、备整册书的狭隘范围中。就语文而言,我们可以就五大类型(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怎么教来备课;可以抓住低、中、高年段的特点如何实行教学来备课;还可以就书香校园(班级)建设、学生的写字水平、教师的激励评价、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等方面来备课。总之,存在问题就想办法解决,日积月累,定会厚积薄发。

备课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备课;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29-0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广大教师对备课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备课就是写教案,是不得已要完成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备课已沦落为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一种形式、任务、负担,成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经过多次重复同一课的教学之后,就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基于此,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便可“备简案”或“零教案”。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

事实上,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倒背如流并不意味着做到了对知识的内化、活化和转化。提到内化,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顶多是个教书匠、“传声筒”。

当前,中小学课程教改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和谐发展的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和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的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

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了。现在,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中找到生活的影子,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备课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

事实上,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越教越熟”对于内容几十年不变的传统课程体系来说,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的中小学课程教学内容越来越体现出国际课程的普遍趋势,即“三五年一小改,一大改”成了事实。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职业的持续发展也表明,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恰恰是基于教学经验和经历基础上的反思、回味而形成的,不是在职就有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教案十年都不变一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地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平时教师要时刻关注理论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备课的内容

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备课程标准,为以后学生的生活作准备而设计好教案,以培养一个合格公民。

二要研究教材。理清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准确理解重难点,确定教学的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

教师要自问:教材编写者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内容,目的何在,对于这节课的整体目标有什么作用,这个题材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能用吗,如果不能用,改用哪些替代材料更合适……

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心中要时时刻刻存有“一切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上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教师要努力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和重点章节,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关键,理清教材各章节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理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选准本课的起点和基点,使分层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三是备学生。学生怎么学的方便,教师就应该怎么教。教师的角色不仅体现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等方面,而且体现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为了备好课,平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研究学生:

一查资料档案。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的思想品德表现、学业成绩、身体健康状况等。二谈,即座谈了解。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和现在在同学中的交友情况及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三聊,即个别谈话。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社会、学校、班级、教师和同学的看法,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等等。四访,即家访、社会调查。五察,即察言观色。主要是为了了解当时学生的心理活动,收集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当时的情感状态等。

在以往备课时,我们往往只备教材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情的分析,经常以教师的水平看学生,结果有时把学生看高了,课堂上学生“跳了又跳,还是摘不到果子”。有时把学生看低了,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上学生“根本用不着跳,便摘到了果子”,这样是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在学习中得到体现,是备课必须关注的话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保持一颗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心态。

备课时我们做教师的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并据此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如在备学生的知识基础时,若教师刚接班时,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教师应把以上工作作详尽的分析,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开学后,对已学知识检查后,都要系统地作试卷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载入备课本,研究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普遍的问题要在备课中体现出来并作重点指导,个别的问题应当加强个别辅导。在平时具体备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的情况。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做到该讲则讲,不该讲则不讲,力求做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学情分析就是要把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作为关注点,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备学生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的掌握、经验的逐渐丰富、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在备学生时,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只有这样,备课的对象才能面向更多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在备学生时,我们一要备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由于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课程导入和课程的重点内容有关,由此就可以预先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应该能够产生的想法,提前作好思想准备。有很多的想法在课堂上虽然学生未表露出来,但教师应该能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地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也有很多的想法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就要运筹帷幄,通过正确引导和讨论,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二要备学生难懂的内容;备课时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时刻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水平。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有些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智力水平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可能就把学生难住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换位思考,想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由易到难的转化。三要备学生疑虑的内容。我们深知学生的疑虑会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接受和课后习题的完成。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表情呆板,脸色凝重,学生的思维不能与教师同步。此时,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虑如果不及时排除,必然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和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高明的教师会预先意识到这一点,备课时善于转换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些疑虑,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措施来加以引导,努力在课堂上消除这种尴尬的疑虑。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备课时细心一些,耐心一些。四要备学生易错的内容。五要备在指导学生实验、批阅作业、批阅试卷和下班辅导时,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不让学生再出现错误,在备课时,教师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学生易错的实验和习题,故意在上课时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六要备学生激动的内容。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引导学生参与到这种表演中来,是现在教学所必需的。这样,教师就必须预先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到学生的激动心情。因此,在备课时,可能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可能激起学生激动和新奇心态的活动,我们都要为学生尽力准备,尽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讨论中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七要备学生易忘的内容。在备课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提前预料到学生用到这部分知识时可能会遗忘什么,从而有意地提前让学生温故知新。不仅如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常常预先把这部分内容提炼,升华,甚至编制成口诀让学生轻松地记忆、储存,为学生的应用扫清障碍。总之,备课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的导入安排什么复习内容,新授课应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备课时,我们还要以学生的错误为研究对象:“多犯”,即教学进行到某些节点上,必然会出现群体性、高发性的错误,其症状相似,时段也相同。“再犯”,即某些错误在某些学生身上不仅易发,而且好发,即使被纠正过,但也必然会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再次发生。“多犯”说明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障碍,这从表面看多是由于知识结构与内容较为复杂或困难引起的,其实质还是在于学生在思维节点与思维程序上存在着客观。“再犯”则主要说明了教师在教学的处理与把握上存在着问题,教师往往注重形式上的内容而忽视了思想方法、思维过程的构建,学生的学习未能深入到思维层面,其知识的掌握是不稳固的。同时,某一名学生身上的“再犯”现象也说明了教师的教学在注意到普适性的同时,未能照应到个别学生的差异性。因而,研究学生的错误可以更好地认识学生,寻找教学中的漏洞和盲点。可以这样说,学生的错误是备课、精心预设的宝贵资源。

总之,在备课活动中,了解学情,研究学生,对于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备例题、习题研究,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不仅要设计教学效果检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而且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例题、随堂练习题,确保教学的效果与覆盖面。例题、习题的题目要紧扣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实际,要兼顾深度、广度,体现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其中,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平时要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显然,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作业可分为A、B、C。A组为基础,B组为中等,C组为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全体学生可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五要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要找出教学内容的教育渗透点,特别是要关注每名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意识的培养。

六要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教法,并指导学法。

七备制定教案。教案应有明确具体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分析(即重点、难点、关键)、教学过程(包括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处理方法、教学手段、体现教育因素、教学小结等),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等。

八备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就是说,一要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二要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发问题的处理,三要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备课心得体会篇10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为了上好一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正确的贯彻教学环节,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对付在公开教学活动中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诚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活动要准备得十分充分。只有有备而来的教学活动才能获得自信和成功。

1备教学目标

首先,应当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的任务和方面。其次,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什么,最后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只有把握好教学目标,课堂上才能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才能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有的放矢。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备好课,而确定好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则是学生学会新知识的前提,备课是为了上课时学生更有效的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所以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变得尤为重要,上课时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备学生,备学生的情感、思维、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

2备教学对象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观念至今还影响着少数的教师,旧的教学习惯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以教师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使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机会充分地协调搭配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中教师不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护他们的好奇之心。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面对大多数学生,启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

3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过去只备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

2讲课

2.1表达时要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讲课不仅仅是讲授知识,关键在于要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师在课堂表达时,切忌对教材内容平铺直叙,不突出重点。50分钟有很多内容可讲,引入哪些,深化哪些,都有前因后果、互相关联的关系。教师一定要逐层去讲,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当遇上重点或难点时,要启发学生探索化难为易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难点的能力。

2.2注重启发教学。 所谓启发教学,是在课堂上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又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现象或问题,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当然,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站起来回答,教师可从学生的表情中猜测他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在根据同学们的疑问讲下去,一层一层地把问题解决掉。这样,学生在听课的 过程中就参与了主动的思考,他们会将自己想的和老师讲的作比较,从而对问题的理解会格外深入,这比平铺直叙的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