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生活十篇

时间:2023-06-01 10:42:37

我的课堂生活

我的课堂生活篇1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方法;课堂流程

经过了近一年的摸索,几经周折,我的高效课堂虽然有待改善但模式基本形成。最主要的是他适用于我的学生。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两个月来总结出的一种课堂流程。

一、预习课:下发导学案,组织独学

提前一天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读课文,完成基本自测题,如字音字形、课文背景、作者作品等内容,并在课前检查预习完成情况。预习课上,教师监督学生在给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导学案,并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对学、群学,讨论交流独学无法完成的内容,这样学生把讨论的内容可以带到课下继续讨论,也鼓励学生回家可以参考一些工具书、学习资料或者网络资源,这样学生对小组群学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思考。通过做导学案和初次讨论,学生可以解决一部分学习任务,并明确学习难点,可以带着问题进入第二堂课的学习。

二、初批导学案,掌握学情

第二天课前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统计哪些问题学生已经基本解决,哪些问题是无法解决或问题较大的,准确掌握学情,便于抓住第二课时指导重点。关于批改导学案的问题,我认为最好是教师亲自批改,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学情,但有时时间有限,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选择一两个小组的导学案进行抽查式批改,因为小组是由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组成的,这样的抽查式批阅基本可以掌握全班学生的情况。我不赞同学生对批,这样要把答案公布给学生,学生已经基本知道答案了,那么展示的时候可能会生硬地念答案,而代替自己之前错误的思考和结论,那么学生提出质疑、讨论、争论这样的机会就变少,而这个过程是思想的碰撞,有了碰撞、思考和纠正,学生才会更牢固地掌握教学重、难点。目标明确,学习起来才更有目的性,效率才能更高。

1.分配学习任务

明确各个小组展示的内容。这个问题我很赞同南召中学的做法,将本课所有的学习任务平均分配给各个小组,这样每个小组只承担一部分任务,他们的任务量就相对减少了,这样学生的讨论会更加集中,更有针对性,讨论也就会更加深入透彻,也能为展示节省更多的时间。有些人会担心因为每个小组只讨论部分内容,在组间质疑、补充时会出现冷场,其实这个问题预习课上的首次讨论和课后延伸已经解决了,首次讨论时全班学生是就所有学习任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的,而且延伸到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回家可以借鉴其他材料甚至网络资源,这个做法已经保证了所有学生对全部任务的思考了。这样在其他学生展示的时候,不仅会有收获,而且也会有组间的思想交流。

2.组内讨论

针对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讨论中,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任务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小组长最终要整理出小组成员都达成一致的答案,然后派代表书写到黑板上。有分歧或者小组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在板演的时候写到答案后面,以备展示时组间交流。这样也可以引起其他小组学生的注意和思考,避免有些学生完成自己的讨论后不知所为。其他学校把预习课和展示课彻底分开,为展示准备更多的时间,但是我认为既然学生会有课后延伸的讨论,甚至带回家的思考,应该给学生一个再次交流的机会,这样展示的成果应该有个新的提升。而且课堂展示课毕竟是第二课时,如果直接展示,没有衔接,学生可能会生疏,或者遗忘,这样的一个短暂讨论可以起一个思路接续的作用。

3.班组展示,组间交流

展示课是解决学生问题的课堂,是知识拓展生成的课堂。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质疑、点评、拓展、归纳。所以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我安排两次展示,先进行组内预展,3分钟时间,中心发言人在组内讲解,成员可以给予补充,帮助完善。这样既可以再次统一答案,也可让班级展示更加顺利。班级展示汇报时可由组内中心发言人通过讲解、问答、上台板演等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鼓励其他小组帮助解答释疑,组间交流无法完成的问题,可由教师点拨、指导,最后形成班上的集体意见,并允许保留个人意见。最终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后,达成共识,形成明确、统一、标准的答案。这一步要让学生明确答案,解除心中疑惑,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4.归纳提升,整理导学案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教师可以将重点、难点内容或者补充内容用幻灯片进行展示,归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知识结构,解题步骤、规律和方法等。

5.当堂检测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当堂测试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课型,我们可能会担忧这样一种情况,展示课时,更多的学生只关注本小组讨论展示的那部分内容,而忽视本课中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那些同样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设置难以适当涵盖全部学习目标的测试题,督促学生关注所有学习任务,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查缺补漏。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一个新的提高。此部分最好设置选择题,可以达到预测效果,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三、课后评价与知识巩固

展示课结束后,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对导学案进行复批,检查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答案是否正确,并据此给予评价的分数。课后再辅以课后巩固题,可以利用练习册的习题,也可自选题目,比如一些涵盖课内知识点的高考真题,具有代表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与高考之间的密切相关,了解课堂很重要,提高学习兴趣。完成后上交、批改、评定、讲解,及时巩固。

对于高效课堂,很多老师苦恼的是,总是有一部分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事做,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始终无法真的动起来,无法真正参与其中,就像一个看客,一个旁观者,一切似乎与他无关。即使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也不理想,他们似乎不在乎得分多少,不在乎成绩。尤其像我们这样的普通高中,这样的学生为数着实不少,很让人头疼。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思考。查阅很多资料,我发现西方教学中的奖励机制非常实用,开始时我采用了一些小的物质奖励,但物质刺激久了效果变得不理想,而且经费也有压力。我又开始加入精神奖励,开始施行奖票机制,我自制一些盖有印章的奖票,然后对学习上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比如回答正确一个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质疑、笔记完整、两次优秀的作业、一次满分的小考,两次补考满分、大型考试百分以上等等,凡是在学习上有优秀表现的都给予奖励,然后用奖票换取奖励,可以换取小奖品,也可以换取精神奖品。比如,一定数量的奖票可以换取一次减免作业的机会、一次在我的课堂上按自己意愿换座位的机会,甚至减少寒暑假作业量的机会等等,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又对学习无碍的方面,我们都可以利用。也有惩罚措施,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就扣一分,在学生领取奖励时扣上一票。这样的奖励机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而且不会过期,实行起来也很简单,奖票也可循环使用,事实证明对学生还是很管用的,现在的课堂纪律基本不用操心,学生学习的热情日渐高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才刚刚是一个开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永远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课型,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时时更新,我们还将吸取各种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希望我们能够探索出更适合我们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我的课堂生活篇2

【关键词】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 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享受到的快乐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让学生上一堂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音乐课等同是春风拂面,拂去心灵的尘埃。那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让学生喜欢的音乐课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课呢?问题的关键在我们教师。

首先,我们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点,改变以往把音乐课当成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过程。而应把教学的眼光定位于对学生进行音乐兴趣、自主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把音乐课开放为学生探索实践、创造求新并从中获得经验的过程。只有这样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我们的音乐课才会上得生动活泼,才具有音乐的特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设计时的一些想法。

一、激发音乐兴趣的过程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对学习产生情感的基础,音乐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才会使学生走近音乐,实现音乐素质的自我完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兴趣的激发是很有必要的。

1.创设音乐氛围,激发音乐兴趣。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环境对人的影响。教师精心布置一个音乐视听环境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氛围中,他们就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点音乐的影响,产生一些比较浅显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进行学习活动。例如我在教学歌曲《和风》前,在大屏幕上打上冼星海的一句名言:“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并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虽然,我无法知道学生是否在认真欣赏音乐,但从学生的表情中显露出他们内心的坦荡与自然,他们已感受到了音乐课与其他课的不同,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并由此产生兴趣,对内心产生潜在影响。

2.严密组织教学,激发音乐兴趣。环境对学生引起的注意是短暂的,兴趣也持续不久。而教师在教学时的严密组织、精心安排则会使学生的兴趣随教师的引导而层层深入,持续不断,并且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魅力和教学艺术也会产生兴趣,从而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

3.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音乐兴趣。唱歌教学是学生音乐课中最主要的内容。它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过去填鸭式的歌唱教学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当学习过程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时,学生们善于想象的天性就显露出来了,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饶有兴趣地参加到学习中来,如我在教《和风》一课时,在歌词方面,我只领学生唱了几遍,学生就会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所表达的感情,部分学生只是有口无心。发现这一点后,我便启发学生:我们都喜欢大自然,喜欢大自然的四季,学生们尤其喜欢夏天,可以和父母出去旅游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和同学聚聚,讲讲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想象一下,那种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猜想告诉大家,这时,我再让学生唱这首歌,歌声中已经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洋溢着美的色彩。

二、自主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听赏、唱歌、律动、舞蹈、演奏、创编等看做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认知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并不是进行单项的技能训练,也应体现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存在,给他们实践和探索的余地。

1.听。听是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始,也是实践活动中最自由的部分,感受音乐的过程就是听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感受音乐时听觉能力的培养。我在《和风》一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从感受乐曲旋律开始,并出示全曲仅有的三个乐句的乐谱,让学生根据听的结果将三个乐句按顺序排列成这段音乐,了解整段乐曲的结构,使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不仅仅在自由听赏的水平,而是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的学习带有目的性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2.唱。唱是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目的不是在于培养学生演唱的技能,而在于让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对自己听的结果进行检验,并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表现美的能力,并得到实践经验。在教学《和风》一课时,让学生哼唱歌曲旋律,并体会歌曲的弱起特点,并在听的基础上,将这一特点通过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学生就会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唱好弱起乐句,也不需要教师作更多的关于“弱起”的解释和示范。

3.奏。奏是实践活动中较高层次的活动,学生能演奏乐器,必须具有一定的技巧,但在课堂教学中,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应是主要追求目标。要通过乐器的演奏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即音高感、节奏感、旋律感、调式感等,通过对音乐的深度认识,激励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技能提高的过程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自我完善过程。在《和风》一课教学中,让学生用竖笛弹奏时,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吹奏这首歌曲的旋律,而是让学生在吹奏前首先要探索出F调的歌曲在竖笛上如何吹奏,通过实践、探索,学生发现了这一调性的变化,从中得到经验,掌握了如何在竖笛上吹奏其他歌曲、乐曲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自己得出的结果感到欣慰,在课堂中更好地吹奏音乐,还会促使他们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三、创造求新,获得经验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但陈旧的教学观念常常约束着教师的思想行为,从而也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打破旧的观念和习惯,把学生创造思维及创新品质的培养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创新突破,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让学生创造求新、获得经验的过程,应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对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创新品质。特别是让学生对音乐艺术进行即兴地创作,是学生表现美的最高形式。这种形式及过程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创作实践进行自我表现,并从中得到经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手足无措”,从而产生对自身音乐素质的自我完善及人格品质的自我构建愿望。我在歌曲《和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歌曲旋律进行歌词的再创作。学生通过创作实践,一方面写出了新的歌词,并得到为旋律配歌词的经验,另一方面在进行歌词创作的同时,对歌曲的旋律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学生对旋律的理解已不再需要教师教,而是在实践过程中感悟得出的。

四、在音乐中渗透其他学科,获得综合知识的过程

我的课堂生活篇3

为弘扬和传承革命传统,培育广大少年儿童的民族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根据上级单位安排,布苏格村村民委员会7月26日下午,布苏格村民委员会组织少先队员、青少年“红领巾小课堂”活动,在布苏格村会议室观看红色电影《建党伟业》。

作为“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建党伟业》是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诞辰的献礼作品。学生们说,平时忙于学习,家长也忙于工作,很少有人对学生进行红色革命史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为满足广大师生对爱国教育的热情,对红色历史的渴求,卧龙区实验学校和南阳电影城联系,组织部分学生观看影片,了解革命历史。

观影过程中,大家认真观看,如临其境,时而深深地被影片吸引,时而互相讨论着故事情节,电影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十年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武昌起义,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五四爱国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等等。

我的课堂生活篇4

论文摘要: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生取得学分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将学分制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科学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是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为依据进行设计,以探索性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课程。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在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教育目标定位不完备,系统性不强,评价机制不力,监督机制不全等问题。已经成为有效提升我校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障碍。因此,将学分制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科学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积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激励为主”的学生T作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一、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不是要将第二课堂活动第一课堂化。而是要在坚持第二课堂活动根本属性的基础上,引入第一课堂教育理念。有效改革现有第二课堂活动的弊端。提升第二课堂活动教育质量。其变革有以下几点:

1、改变第二课堂的无序状况,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效。

目前,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组织者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总体上都呈现出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坚持第二课堂活动已有的灵活性、多样性的优势基础之上,引入课程的理念,对其活动的开展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系统性的设计。

与此同时,就每一具体学生而言。由于参加某一活动的不连贯。其所受到的教育与影响也就十分的有限。因此,将每一活动细分为具体的活动课程单元,一是明晰每一具体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使之成为一个有指导的教育过程,二是通过活动课程建设,系统编制活动教育影响因素,使之成为对学生的系统的训练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其某一具体素质的目的。就显得尤为必要。

当然,实践中必须坚持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完全自主、自发参与,以具体实践体验为特征,以课余校内外组合时空为特征,还应大量利用网络时空来实施。因此,第二课堂活动不会也不应成为第一课堂在课余时间的翻版。

2、改变第二课堂无评价的状况。强化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

传统的第二课堂,学生参与的兴趣性充分,但系统性不强,自为性不足。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往往是一种纯粹的个人情绪体验,认识也常常停留于感性阶段,应参加哪一项第二课堂活动,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没有一个检查衡量的标尺。我们实施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课程化管理,也就构建了一个从客观上可以衡量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成效的标尺,依据这一标尺,学生即可自我衡量其素质发展的状态,查漏补缺,从而增强其在全面素质发展方面的自觉性。我们一是对照素质教育的体系,构建了四大素质版块,设计必修课程。促使学生全面认知素质培养要求,二是于每一版块设计若干选修课程,充分尊重学生在第二课堂课程选择上的兴趣性、自主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三是系列化的活动设计,不仅促成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化训练过程。促使其将优良素质内化于头脑。落实于行动。

3、改变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脱节的状态。整体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大系统的两个子系统。第一课堂已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体系。而作为具有第一课堂补充功能的第二课堂,如何实现与第一课堂的对接,更好地发挥补充的作用。在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则相对较少且不系统。因此,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调整、设计和整合,不仅能促进第二课堂子系统实现局部优化,使第一课堂的教学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达到有效的延伸和补充,而且通过实现第一课堂子系统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能促进育人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

2005年1月7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因此,构建形成学分制条件下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是整体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1、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以激励为主”的教育理念第二课堂,是相对于大学生第一课堂而言的,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课堂教学之外,自愿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体性,是决定与影响其实际成效的关键因素。为此,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以第一次全国人才丁作会议鲜明地提出的“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以激励为主”的教育理念,充分启动与激励大学生参与。并以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导第二课堂活动。

2、活动课程体系构建应重点遵循“三大原则”第一、导向性原则。设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应重点考虑设计的指导思想,其设计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引领”作用。

第二、个性化原则。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个性化教育,学分制是尊重、发挥和培养学生个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活动课程体系应充分体现学生个体不同于他人的个性优势方面的发展,真正达到主体学生个性化或优化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化原则的基本特点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人格,发挥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在兴趣、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心理优势和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发展个性的信心和动力。因此,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特长。避免“千人一面”。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是一个大系统,它由多个模块构成,各模块作为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而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活动课程体系中的各模块都可以通过认真设计、实践、观察,测试等手段,并充分运用“学分”这个激励杠杆,使宏大、复杂、繁琐的体系简单化、明细化,从而使活动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达到应有的目的。

3、活动课程的设置

我们设计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由学习领域和学习课程两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分为四块,思想道德、实践创新、文化艺术、体育。每一学习领域由若干活动课程组成。每一个活动课程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计划等,从而构成相对完整的活动单元。其中实践创新领域设计必修的专业类活动课程,学生必须完成一定专业类的活动课程学分。每一门课程修读完成后可获得一定的学分。

我们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读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并获得8个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师范生必须完成,必修课程4个学分,非师范生必须完成必修课程3,5个学分。学生必须在每一个学习领域内至少完成0,5个学分。在以上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四个学习领域中选择同一领域或多个领域的课程来完成学分。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全位、多渠道地发展综合素质。

三、学分制条件下活动课程体系的管理与实施

活动课程体系管理过程学分化,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最佳结合点。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既为学生灵活安排自己任选和必选活动课程提供了可能。又通过规定学生的基本学分和鼓励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的方式,实现了组织的灵活性和科目要求的规范性的统一,既保证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又保证基本素质平台的实现。

1、活动课程的管理包括课程的设计、活动计划的制定和活动课程的安排。活动课程的设计采用分级设计、分级管理。根据活动课程的特点,管理实行校、系两级管理,既有集中,又有分散,充分调动校、系两级管理的积极性。学校一级负责设计校系两级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具体措施,系一级具体负责本系学生活动课程的指导、选课和检查。

活动课程计划的制定应包括活动课程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时数、学分数、周活动时数、开展活动周数等。学校要叉,各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活动课程设置安排做出总体计划,并且向学生展示每门活动课程科目的内容、要求、所能达到的水平、指导教师的情况以及选择某门课程所应具备的条件。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哪些是必选的活动课程,哪些是任选的活动课程,如何选课才能使自己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完成应达到的学分数。活动课程的安排原则是为学生的上课提供方便,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第七、八节。活动课可采用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相结合来安排。必选活动课程每周可统一时间安排,任选课可分散安排在双休日。

2、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包括选课、排课、过程检查、考核四个基本环节。对于学生选课。要坚持积极指导和自愿选择相结合。为避免选课的盲目性,校、系两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学生介绍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课。对学生参与活动课过程的情况,由指导教师认真检查、严格考核。活动课程要同其他课程一样纳入成绩考核的范围。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不宜强调用统一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可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如交流体会、比赛、展览、表演等形式,对学生活动课的考核。一方面由指导教师根据平时出勤情况。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果。把出勤与效果结合起来评定出学生活动课成绩。

我的课堂生活篇5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一、吸引学习兴趣,优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基调的奠定环节.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兴趣能否被吸引,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过程中,能够以新奇、新颖的方式快速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导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小数除法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导入的.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播放了一个动画视频.视频中有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小男孩对小女孩说:“我今天看了一个题算了好久才算出来,你也来算一下吧:甲买了5包牛奶花了共11.5元,问每包多少元?”小女孩听后不一会就算出了答案.然后,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会算这道题吗?你们知道小男孩和小女孩分别是如何计算这道题的吗?”接着,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快速进入了对小数除法运算方法的探究之中.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视频教学的方式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设置了课堂悬念,促进了学生课堂探究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设探究情境,推进课堂探究

情境是学生们进行知识学习活动的外部情境,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激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方式,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探究情境,推动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因数与倍数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促进数学探究课堂的顺利构建的.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展示了一张舞蹈比赛图片.然后,我对学生们说:“学校要组织舞蹈比赛,我们班共派出12名同学参加,在保证队列整齐的情况下,舞蹈队员们有几种排列方法?”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和我的积极引导之下,明确了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图片教学的方式展开数学知识教学活动,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探究情境,让学生们在生活情境的探究之中充分调动了自身的情感经验,在情感经验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之下完成了课堂探究活动,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探究性,发展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的课堂生活篇6

关键词:课堂;意识;活力;张扬

伴随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展开,课堂教学变革已被推向教育改革最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被创新,异彩纷呈。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正地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在他的《教育学》著作中就明确提出“加强教学工作的思想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课堂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切实掌握学生情绪,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充分理解与接受”,“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充满活力的课堂并不多见,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不少课堂是“热闹”了,可实际“绣花的枕头”太多。从某种意义上讲,错解了两个概念,即“热闹”与“活力”,片面“热效”,掩去课堂讲究的“实效”,这很值得我们反思,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让课堂变得有“活力”呢?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方法与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们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意识。课堂毕竟不是集市卖艺的,不是主持人自我讨好或迎合式的表演秀,而是知识与能力的传播阵地,有它的特殊性。环境氛围要求必然是“严肃与活泼”的适度结合,明确了针对性也就从而有效的约束了课堂。

二、正确理解“本位”意识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课堂师生定位的一个基本准则,教师把握好“导”,课堂主线就会形成,就会为课堂做一个很好的构织,生有了“思”就限制了适度的范畴,就不会有更多的臆想性,课堂就必“热”而有度,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活力”创造。

教学设置需要一个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的实现又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因此,能否真正让课堂变得有生机,有活力是实现教学思想的实现关键因素。课程目标达成和课堂活力效应的融合化,问题设置难易梯度的引导性,问法开启的探究性等手法都是促使课堂形成“活力”的有机体。

三、课堂活力的有效张扬也需要课堂的延展性

新课程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将课堂还给孩子,就更需要课堂的延展性。即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从空间上由课内向校内外、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由书本向生活辐射,打破“求同”,敢于“求异”;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传统的束缚;思考、解决问题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让课堂有效的链接生活、链接社会,让课堂内容真正丰富起来,才能真正让课堂不断的生成智慧,具有活力。

四、创造活力更需要融注智慧,创造激情,活力生机

智慧有其鲜明的外部特征:愉快、欢悦、幸福,是智慧的表情。“活力”也就有了促发的点。同时,只有激情才能燃起激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课堂上是否投入,是对课堂活力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教师自身没有激情,完全是局外人的姿态,学生也很难投入其中。因此,课堂教师智慧的力量和激情外现是课堂活力形成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形成课堂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学观摩中却发现,现代化教学工具却成了调剂品,课堂热闹了,笑声多了,而课堂却更多的失去了“阳光”体验,失去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如,黎琼锋博士所说的这是“失真的声音”,“表面上看,课堂上确实出现了很多声音:教师的、学生的、如同麻雀啁啾,五音齐备,课堂似乎充满生机。但这些声音很明显并不属于他们自己”。因此,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它的价值取向性,创造“活力”为教学服务。

课堂需要热度,更需要有生机活力,热闹是外在的形式,是营造氛围的重要因素,而活力则是思想内涵与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创造课堂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与提升的基础、时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03.

[2]洪振涛,变“讲堂”为“学堂”,活的语文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我的课堂生活篇7

一、活动目的

自主学习课堂展示,评选优质课教师

二、活动主题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质疑、探索、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以小组建设为抓手,把课堂教学的重心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向倾斜,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深度融合,构建高效课堂。

三、活动形式

我校教师先后集中学习了市局“三展三评”活动方案、《登封市课堂达标评优活动实施方案》及乡的有关材料,明确了课堂教学展示是思想观念的展示、理论水平的展示、课堂教学的展示,明确了课堂展示活动的指导思想,参加对象,课堂展示的具体要求。其次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课堂展示活动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今年4月上旬,我校领导小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堂展示有关材料、内容并开展了校级课堂展示评优活动。校长、教导主任次次会议必到、节节课必听、人人评课必参与,起到了领导又带头的模范作用。同志们也能认真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听课评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我的课堂生活篇8

一、高效课堂应是活动化的课堂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副醒目的格言:“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听到的过眼烟云,看到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浃髓沦肌。)这句格言充分的体现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新课标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教学实践活动,它强调开展学生课堂活动与实践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勇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并且在活动中学生不是“静听”而是要积极“活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造。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活动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查资料,可以是访谈,可以是情景表演,可以是真实的模拟,可以是小组讨论等,总之让学生把课堂上无法理解和消化的问题尽量在实践中去体会和找到答案,从而学会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使他们在活动中发展个性,锻炼自我,体验快乐。当然这也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应变能力要跟上,以便于更好的去参与和指导学生活动。

二、高效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

新课程是与学生的社会背景,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积极创设生活情景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老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生活在发展,在丰富。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使学生走向新的未知世界,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高效课堂应是自主化的课堂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题,因此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材的超越,敢对老师说不,敢对教材说不,敢对传统说不,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意识。

四、高效课堂应是情感化课堂

我的课堂生活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型课堂;变化型课堂;启发型课堂

近年来,为了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化,我国各地小学纷纷在英语课堂中加入课堂活动。虽然加课堂活动后,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但过多而没有层次性、缺少科学构建的课堂活动,也造成了英语课堂实效性的降低,也使小学生由最初感到新奇有趣渐渐变得索然无味。课堂活动的设计应有选择性,根据课文主题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取舍,形成课堂统一的风格。本文就来浅谈一下如何合理地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加入课堂活动。

一、建立游戏型的英语课堂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浓厚的爱玩天性,由各种游戏串联成的课堂会大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的选择也要紧紧围绕课堂的英语知识。下面提供两个游戏:

1.英语名词接龙游戏

利用“名词复数规则”的知识点编排的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与班级人数一样的英语名词单词,然后以接龙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黑板上的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注意每个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安排英语名词时,尽量写一些简单的名词,遇到有学生不会回答时,要耐心帮助并给予提示。

2.情景模拟的对话游戏

这个游戏很多教师都使用过,而且效果非常好,根据课本上的人物对话,让学生进行对话游戏,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对话内容进行对话练习,然后让学生学会更换句子中的单词,进行创新对话,如“Hi!Good morning.”和“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Mary.”这是课本知识,然后小学生会将它们变成创新的对话,如“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和“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Xiaohua.”等等。

二、建立变化型的英语课堂

所谓变化,就是生动的意思。传统古板的课堂教学方式早已被抛弃,只有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主要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来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要求,以下提供一个例子,作为参考,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多种方式讲解知识点。在课堂学习新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看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先听一段课文内容的录音来学习新的英语知识,这样不仅能起到一个先预习熟悉文章的作用,更能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播放一段关于早上每个人打招呼的视频,可以在一些大型的英语网站上找,虽然学生在视频中只是重复地看到不同的人都只说着一句话“good morning”,但他们也很好地记住了这个句子的用法、拼写和语音。

三、建立启发型的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与其他课堂完全不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规则,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加入课堂活动的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所以建立启发型的课堂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我们可以引入中美文化的差异来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发展英语思维。如,给小学生每人发一个信封,教小学生给美国的小学生寄信,让小学生了解美国人写信时填写的地址是从小地方到大地方的,而中国人写信时地址是从大地方到小地方的,感受到这种差异后,可以给学生一种启发,在英语语法中是否也存在与此类似的问题呢。

每一种课堂活动的方法和形式都不同,效果也不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科学合理地加入课堂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特点慎重地挑选适合自己课堂的有效课堂活动并进行科学架构,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享受学学习英语的乐趣。

我的课堂生活篇10

张新政(2013年11月8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国培计划 (2013)”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不怕严寒,不辞辛苦,来正宁县榆林子小学通过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培训了我们的教师,给我们传经送宝,让我们的乡村教师接受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了我们乡村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了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使我们这个偏远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让我们的教师共享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成果,各位专家给我们送来了一次丰盛的文化教育大餐,让我们领略了各位专家的教育风采,尽情地享受了高超的教学艺术给我们精神上带来的愉悦,这次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我们正宁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起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此我谨代表正宁县教育局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辛勤劳动、努力付出表示真诚的感谢!

“国培计划 (2013)”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项目进正宁县榆林子小学开展活动历时一周,时间安排紧凑,活动内容丰富,异彩纷呈,活动效果显著,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本次活动在充分结合具体校情、教情、学情的基础上,与榆林子学区的9名教师建立了“师带徒”、“面对面”的关系,分学科指导教研活动,指导教师备课、说课、同课异构,交流互动,经验分享,对6名教师的成果汇报课进行析课评课,答疑解惑,扩大了培训效果,达到了辐射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尤其是三位专家的示范课,让我们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真实地了解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了解了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回归教学本质,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真正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对学生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学会思考;二是解放了学生的双手,提高了学生操作动手能力;三是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培养了学生学会了细心观察能力;四是解放了学生的嘴巴,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五是解放了学生的空间,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六是解放了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三位专家组织教学富有亲和力,导入新课妙趣横生,教学环节设置, “三个维度”的展现自然流畅:自主合作的效度,探究拓展的宽度,互动生成的高度;驾驭课堂的能力,精湛的教学艺术,一言一行体现了爱的教育等等,三位专家能深入基层乡村小学,实地考察调研,体现了很强的吃苦精神,他们高尚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的人格魅力无形中感染了我们,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国培计划 (2013)”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项目活动在我县榆林子小学 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是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二是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能力;三是通过本次活动加速我们的年轻教师尽快走向成熟;四是通过本次活动提升我们对课堂的反思能力。我们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刻借鉴和学习高效课堂的内涵,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在此,我对在座的各位校长和老师提出几点希望和意见,供大家学习参考:

1、以生为本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关注个体,解放学生,用先进的理念支撑高效课堂建设。“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 “将学生推向前台,还时间于学生,还课堂于学生”, “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以生为本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合作、去探索。比如我们这几位专家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是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教师简炼精准的语言起到控制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整堂课一气哈成,效果极好。提出的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极好得展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问题之间的思维连续性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饶有兴趣地去思考,去探究去解答。 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之间的交流,本节课所达成的目标自然完成,这个目标就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以生为本就是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一节课下来,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和进步。这些老师的课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的发言面宽。 又比如,专家老师专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了一个拔高问题,课堂既富弹性又有张力。只有以生为本,三年乃至六年以后,我们的学生才有后劲,我们的尖子生的苗子才厚实,我们的学生才不会两极分化。我们的学生才乐于学习,有兴趣地学习。

2、课堂评价是提高学生能力和兴趣的法宝。

课堂评价就是对学生课堂中的回答问题,参与活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所给予的评价(也只能说是点评)。有时是语言,有时是动作,有时是眼神。比如老师课堂上的掌声以及微笑地看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并耐心地聆听,体现爱的语言等启发性的语言。点评要有启发性,扩展性、延伸性。“点评”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纫带,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而这决非一日之功,它虽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修养中。

3、完善的教学的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要上好一节课,完善的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学环节驾驭着课堂教学的全局,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4、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教学的实施者。还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发展,走向专业成熟,这样才能上出每一节高效课堂教学。

下面我对学校的领导提出几点要求;

一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用科学的方法指导高效课堂建设。

二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逐步摸索建立校本高效课堂。

三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用扎实的作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四要有效指导,跟进服务,确保高效课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们这次“国培计划 (2013)”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活动来之不易,当倍加珍惜;学校要很好的总结经验,交流培训学习成果,对本次活动内容要精心编辑,将制成的影像资料,配发全县各学区和县直两小,作为我培训县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宝贵资源,供我们今后学习观看、学习研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县高效课堂全面建立和提升,高效课堂全面建立和提升,的路径更加明确,应乘势而进。让我们脚踏实地,并肩携手,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为全面推进我县小学高效课堂提升年的各项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