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学习法十篇

时间:2023-05-31 15:21:18

量子学习法

量子学习法篇1

心语:杜老师,现在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来有效地管理孩子的课余时间,于是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了“填鸭式”的硬性教育。然而,功夫费了不少,孩子也尽力配合,而收效却并不理想。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杜新林(以下简称“杜”):许多家长都是在缺少教育经验的情况下,仓促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担的。他们采取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方式,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承受如此大的学习压力。要想真正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必须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

1、“时间拍卖法”

心语:从你的研究经验来看,孩子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段应如何科学的划分?

杜:现在,家长往往以小时来规定孩子的学习时间,但孩子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很难耐得住长时间的学习。

虽然1小时和55分钟只不过5分钟之差,但事实上,在孩子的心理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像百货公司大拍卖时,2000元的东西降价到1900元时,顾客就会感觉价格明显下降,从而产生购买冲动的道理一样。

因此,如果1小时的学习时间孩子不肯“买账”,那么家长就可以做“降价”处理,改成55分钟。表面看来似乎“便宜”了很多,但易于让孩子接受。

2、约斯特记忆法则

心语:现在孩子的学习科目增多了,那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应如何安排?

杜:先举个例子:假如一门课程需要学习5个小时,1天用5小时的“集中学习”和分成5天完成的“分散学习”相比,一般来说,“分散学习”的效果更好。这就如同人的一日三餐,读书也不能一次全部读完,只有循序渐进,融入理解、消化的时间,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约斯特曾经做过一次对所学的东西能记忆多少的实验,得出了著名的“约斯特法则”,即在学习某一科目时,与其连续强记,不如休息以后再记,这样可有效地避免记忆内容的重复和混淆。这个法则充分印证了“分散学习”的好处。

此外,家长在为孩子拟定学习计划时,与其以一小时为单位,还不如以二十分钟为单位。这样可以把孩子的学习时间“化整为零”,反复强化记忆。同时,把各科目的学习时间穿插开,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3、“心理除法”

心语:听说你有一种叫做“心理除法”的教育方法?

杜:由于孩子年龄越小对长期发展目标的意识越淡薄,所以当家长为孩子制定学习进度,尤其是给低年级孩子定“任务”时,应以具体的、眼前的目标为主。

假如家长给孩子规定一个月要完成300道练习题,家长最好将任务量平均分摊到每一天,也就是一天只写十道练习题。这样操作对孩子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且更容易完成了。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多从孩子所处的立场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便消除孩子学习上沉重的压力感,积极提高学习的质量。

心语:实际上,这种“心理除法”对成人来说也是非常适用的。

4、妙用“中间时间”

心语:现在孩子每天的作业量很多,孩子如何在保证正常休息的情况下,安排好学习呢?

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紧张的学习状态,在一定时间内达成某种成果,仍是相当困难的。例如,家长可能把孩子做功课的结束时间定在4点钟或7点钟,但这对一个自律性不强的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大约时间”。因此,他难免会马虎对待,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

但是,如果把做功课的时间定为3点15分或6点50分这样的“中间时间”,那么对结束时间的意识便会鲜明起来,从而促使孩子在“有效时间”内充分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减少应付了事情况出现的几率。

其实,这种以“中间时间”代替完整时段的方法,在成人工作中对提高效率起到了明显的收效。所以为人父母者,不妨也借鉴借鉴现代管理学上的先进方法。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贪玩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如果单纯用时间作为衡量学习效率的手段,收效并不显著。所以,家长可以转变教育方式,把指定 “读书的时间”改成 “读书的量”。指定的学习量将使孩子把注意力转向这一定的 “量”上,反而能淡化“时间”的概念。这么一来,孩子便从必须忍耐时间的消极态度,转变成为赶快完成作业的积极态度上来,获得更多的学习效果。

5、具体目标“上好佳”

心语: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做功课的时候,常常采取故意模糊学习量的方法。譬如,他们会说“到9点钟为止,能做多少尽量做多少。”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得当?杜:家长这么做,除了考虑到不愿意勉强、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之外,还暗自期许孩子能超过他们规定的学习量。但是这种方法,实际上对孩子学习效率的提高并没起到本质上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做某项工作时,工作的目标越具体,越容易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而家长口中的“尽量多做”,对任务量规定不明确,易于导致学习量的“缩水”。

心语:我明白了,如果家长想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最好还是给孩子拟定以时间、数量、质量为基准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6、学习效率的时间差

心语:人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孩子如何利用早晨宝贵的时间呢?

杜:人类在一天里,为了记忆各种事情,学习的内容常常与其他记忆相互重叠,而记忆的痕迹要在头脑里固定,却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次记忆的内容,如果完全不复习,则往后记忆的内容会一一消失,致使大脑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的记忆痕迹。

一般来说,在八、九个小时以内,把一次记忆的事情再度复习,才会记得住。因此孩子前一个晚上所学的功课,在第二天早晨,花上10分钟复习一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做完功课后立即睡觉,由于没有其他事情需要记忆,记忆的痕迹不会混乱,所以比较容易产生记忆的再生。因此,在早晨上学以前,家长最好给孩子留出10分钟让其回顾前天晚上所学的知识,这将事半功倍。

家长常常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分秒必争,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去做功课”,而且吃饭前使用的频率最高。他们似乎都不明白,饭前饭后的一小时其实是一天中效率最低的时候。

从生理学上来说,吃饱饭后,全身的活动能量都集中在消化器官,脑部活动相对迟缓;而空肚子的时候,身体能量很小,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供给。因此,吃饭前后一小时,大脑的思考能力较差。

虽然常常有人说“珍惜吃饭的时间”,但实际上此时即使让孩子读书,效率也很低。建议家长在吃饭前后,多让孩子做好充分的休息,养精蓄锐,这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上策。

7、“即时确认法”

心语:小时候,学校一考完试,我心里就记挂着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对不对,于是一回到家,立刻翻出教科书和参考书来查个究竟。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记忆的知识很牢固呢?

杜:在学习理论上,这种所谓的“即时确认法”,正被许多教育场所关注和研究。刚一考完试时,学生对考题的关心度和动机最强,记忆力往往很集中。

孩子在自学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小测验来检验孩子的学习效果,并让孩子考完后对错误之处进行“即时确认”,这样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使孩子充分认识到了学习中的漏洞。

量子学习法篇2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的核心概念。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基本概念构成了定量计算的基础,贯穿高中化学学习始终。通过

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的学习,可使学生体验到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初中的物质变化、质量守恒上升到对数量的认识。但微观粒子用肉眼是观察不到的,十分抽象。对高一新生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特别发达,再加上本节内容概念多、关系式多,这些都构成了学生的学习障碍。为了促进学生对“

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奥苏贝尔认为,动机的作用与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学习的类型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的认知学习是受内部和外部动机影响的,而动机本身既受认知学习结果的影响,又受身心发展和社会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如何认识、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使学生始终充满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挖掘知识本身的认知功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更应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节和感性认识为基础,不断创设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如为了说明摩尔这个概念的使用规范,我用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做类比,指明我们不能说“氢气的摩尔数是5”就像我们不能说“这张桌子的米数是5”一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摩尔的规定性,我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起学生在方法论上的思考。为了说明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只能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来描述宏观的物质,我举了以下例子:如果把

6.02×1023个直径为2.5cm的硬币排成一行,可以来回于地球与太阳之间240.8亿次;如果把6.02×1023粒米给全球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二、设计先行组织者,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在环节一的新课导入阶段,我设置了四个问题情境,以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用学生知道的“千克作单位,对应的物理量是质量”“米作单位,对应的物理量是长度”作为先行组织者,为学生同化“摩尔作单位,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提供认知固定点。用测化学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来说明微小物质的计量方法,用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之多来说明引入一个新的计量单位的必要性,用箱、打、双来类比摩尔就是一个单位。

在《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教学中,可直接告诉学生用摩尔做单位计量微观粒子时应注意的事项。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一盒铅笔有12支,一盒别针有100枚,1摩尔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为多少呢?为避免学生机械学习,我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比较性组织者,介绍保存在法国计量局的千克原器,是质量的一个单位1kg,它是人们为了使用、计算的方便而人为主观规定的,这样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摩尔的规定”的同化过程。

三、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建构知识

本节内容学习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系式多,学生普遍感到公式难记。为了减少学生的机械记忆,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使学生直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增强记忆的牢固性,便于学生提取信息,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了一组简单的计算题:1molH含有NA个H,则2molH含有2×NA个H,amolH含有a×NA个H,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自己找出物质的量、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记忆会非常牢固。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在计算,因此,我设计了两组例题,提醒学生注意解题规范和微观粒子组成的层次性。

在摩尔质量的教学环节,为了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即收集数据――发现规律――提出假设――理论证明,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通过提供数据让学生分别计算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再分别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对比,发现规律,然后让学生证明1mol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则采用演绎的方法,由学生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自行推导得出。然后通过一组练习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知识。

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果没有感性认识做基础,理性认识就会有偏差或模糊不清。为了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物质宏观质量和微观粒子数的桥梁,我提供了一道计算题,通过质量与粒子数的换算,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桥梁意义。

四、精选练习,加强对概念的辨析

认知同化理论认为,原有概念与新学习的概念的区别程度,是影响意义学习和记忆保持的重要变量。教学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在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教学环节,为了加强对概念的辨析,提高概念掌握的牢固程度,我设置了如下一组判断题:(1)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2)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3)氢气的量为1摩尔。(4)氢气的摩尔数是5。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我设计了如下表格,引导学生分别从单位和数值两个角度对相对原子(分子)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三个概念进行了辨析。

总之,本节课我以认知同化理论为指导,试图通过提供一些内容作为组织者,为学生建构新知识提供固定点,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注意归纳法和演绎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上达成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军.“摩尔“教学中的演绎与类比[J].中学化学,1996,(8):10.

[2]齐红涛,赵河林.“物质的量”认知结构形成的实验研究[J].化学教育,2003,(5):7-11.

[3]闫蒙钢,陈英.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中“物质的量”内容的难度分析[J].化学教育,2008,(5):15-17.

量子学习法篇3

【关键词】 学习障碍 学习兴趣 词汇 语法 情景交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较初中阶段有质的飞跃。

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障碍。这些问题和障碍使很多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异常的艰难,进步微乎其微。为何很多的学生也曾努力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办法希望在英语方面有所进步,仍然没有取得一定的成效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耐心和毅力。另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没有发现在学习中真正的学习阻力是什么,也就是在学习中的主要绊脚石,主要障碍。

1.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词汇量不足

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力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意念(张虹,2008)。《初中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少于600,高中阶段对词汇量的要求进一步的增大,新课程标准对每个级别的词汇学习都做了目标描述和量的规定。

1.2 学生不懂基本的语法规则

在近些年的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要求淡化语法的教学,这一点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如果一点都不对语法进行讲解的话,学生对基本的语法知识就会一无所知,这对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一个含有很多从句的一个句子,学生如果看不出主干结构,就不能理解句子主要的意思,就会把从句的意思理解为句子的主要含义,造成对整个文意的理解出现很大的偏差。从而影响考试成绩,影响英语成绩的提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语法方面的教学。比如,很多的学生写作文,造句子不知道英语句式结构的特点,写出的句子,很多都是Chinglish,就是按照汉语学习的思维,去把单词堆砌在一起,造的句子让人看了啼笑皆非。只有掌握基本语法,学生所说的、写的英语才比较规范,他们才不会犯时态、语态、结构等方面的错误。因此,在语法学习方面,教师应告诉学生语法是语言规律的总结,我们应该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学英语要多读、多看,可以从简单、短小的文章开始,然后过渡到较难的文章。除学习课本外还可以阅读英文版的报刊杂志。

1.3 英语学习和运用严重脱节

许多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到了初中就开始英语的语言系统学习,可是很多的学生到了高中毕业还只会说,“Yes, very good.” “I am fine.”等简单的口语,学生把课堂的学习就当成一种很死板的东西,不懂得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就是一种沟通的工具。

2. 解决学生学习中问题的对策

2.1 创造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英语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英语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在课堂内外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交流,大胆实践,并从错误中不断改进学习,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并迎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尝试和改进。第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口语不只是天天说就能说出来的,真正听英语听得很多了,对别人怎么说就有了一个感觉,这时候自己再开口说就很容易了,听力和口语是连在一起的,甚至与阅读都会有很重要的关联,任何读、听、说、写都不是孤立的。

2.2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词汇的正确方法

高中教材,听、说、读写对英语词汇量的要求变大。而很多学生词汇量还停留在初中水平上,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还是在考试中,很多学生发现在英语的词汇理解上有很多的绊脚石,不能理解句子和文章的意思。最终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解决。

第一,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英语阅读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英国语言学家韦斯特指出“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因此,教师不仅在课内,也应在课外培养学生地阅读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愉快地进行大量、广泛、快速地阅读。

第二,要教会学生记忆单词的恰当方法,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有的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往往孤立地死记硬背,把每个单词孤立地抄写十几遍,尽管暂时记住但记忆时间不会长久。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单词的正确方法应是把单词放在句子和阅读文章中来记忆,整合多个情景,灵活学习词汇,这样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第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猜测词其义的好习惯。不妨联系上下文让其猜一下要表达的意思,读完后再去查词典,这对培养语言的悟性是很有好处的。学习英语犹如盖房子,英语的句子结构就是框架,单词则是造房子的砖瓦。你虽然备足了砖瓦,但不知怎样建房子的框架是造不成房子的,充其量也只是砖瓦的杂乱堆砌。这就是有的人记住了单词却写不出句子的原因。学习单词不要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要在句子中、在篇章中学习,要记住单词在句子中是怎么运用的。

2.3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果把英语学习变为更自觉的过程,学习内容和方法也应该相应地灵活些。既要培养感性的东西(例如兴趣、语感等),也要有理性的思考,既注重课内也注重课外。学习的路子也不必过于拘泥,情景的、意念的、语法的等方法可以尝试,接触的材料也可以广泛一些。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提高。

3. 结束语

总之,提高中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在于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并适时地予以学法指导。只要我们面对现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成绩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学好英语最主要的是有主动性,当然方法也是很重要。本文就学英语过渡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原因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张虹. 英语教学词汇浅谈[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06).

量子学习法篇4

关键词:数学;方程;数量关系;正向思维

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者“根”。求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学习了简易方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的。学习了方程这个有利工具,让学生更多地利用正向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避免逆向思维的繁琐,便于学生用相对简单的方法解决已有问题,同时能够解决稍难的数学问题。

最先接触方程时,对于孩子们来讲,是个难点,有些孩子依旧喜欢用代数思想解决问题,不习惯利用方程解题,这说明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方程的作用,没有体会到方程的优点。实际上,合理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可以大大简化思考过程。例如,一个数的3倍比2多4,求这个数。学生会想到列式:(4+2)÷3=2,很容易解决此问题,对于初学方程的学生来讲,如果此类问题要求其列方程解决,似乎有点强人所难。明明可以用已有知识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方程呢?确实,在此类问题上,方程的优势并不凸显。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目,一个数的3倍减2等于这个数与4的和,求这个数。学生会在大脑里建立等量关系式:一个数×3-2=一个数+4,那么求这个数,用之前学习的知识解决,似乎遇到些困难,此时如果想到方程思想,只需要将这个数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此题便迎刃而解。

利用方程解题的另一大优点是化抽象为具体,在四年级介绍分数时,引入了单位“1”的思想,但并不是每位孩子都能理解单位“1”的思想。在学习了方程后,解决此类问题便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例如,某人从甲地前往乙地,已经走了总路程的25%,剩余4200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得到未知量是甲乙两地间的总路程,已知条件是走了一段路程后,剩余的路程。学生可以通过已知条件建立数量关系式:总路程-已经走的路程=剩余的路程。设未知量甲乙两地相距x米,则已经走的路程为25%x米,根据上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只需一步解方程,此题便可以轻松求解。

同样,在学习了方程后,一些以前看似复杂的题目,现在也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列方程求解。例如,在小学奥数中,有一类经典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说有若干只鸡和兔,共有88个头,244只脚,求鸡和兔的只数。在学习方程之前,我们可以利用假设法,假设所有的头都是鸡的,那么有176(88×2=176)只脚,但实际有244只脚,得知多出的68只脚是兔子的,每一只被当做鸡的兔子会多两只脚,则兔子有34只,鸡有54只。如果用方程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得到两个数量关系:鸡的只数+兔的只数=88,鸡的脚+兔的脚=244。利用第一个数量关系得到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设鸡有x只,则兔有88-x只。利用第二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x+4×(88-x)=244,解得兔子有34只,鸡有54只。通过两种方法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利用方程解决问题,避免了假设法的繁琐,直接根据题目中的两个数量关系列方程便可求解。

在课堂上,我经常强调:丰富的数学知识可以使我们的解题变简单。方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诠释这句话。这么说,并不代表越早学习方程越好,算数解法好比是走路,方程解法好比是开车。对于同样的路程,开车更省力,但是走路可以锻炼身体,转化到数学学习中,锻炼身体好比是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在低学龄段的数学教学中,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学习中,要求孩子们会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很好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为高年级学生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些孩子会出现困难,并非不会解方程,而是在于不会列方程。例如,在相遇问题中,如果不知道“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个公式,那么列方程就会无从下手。方程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有益工具,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果这个工具用起来并不顺手,也可以选择先不用;同理,如果孩子热衷于算术解,可以先随他的喜好,在解题中遇见拦路虎时,想起方程这个工具,一旦题目得到解决,相信此时此刻,学生爱上的不仅仅是方程这个工具,而是数学这门学科。我们可以说方程方法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确实优于算术方法,并不代表算术方法是低端的,方程方法是高端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列出方程,离不开好的逻辑思维,而好的逻辑思维又离不开算术方法的锻炼。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但是意识到方法的便利性,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

量子学习法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表找到相对原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分析图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各粒子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

1、分子和原子有何本质区别?

2、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吗?

二、进入新授

1、原子的构成

1)思考并回答: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水是由构成,水分子由构成。铁由构成,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怎样构成的?

2)学生阅读教材P68-69第一自然段,交流对原子的构成的了解。

(每一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原子核(不带电)

原子

(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3)讨论:⑴在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⑵你能画出氢原子的模型吗?

4)观察分析表4-2,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A、核电荷数=

B、

C、

2、相对原子质量

1)写一写一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思考:这样书写方便吗?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

2)引入相对原子质量

概念:

理解:

3)练习查相对原子质量。71页练习3

4)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A、根据定义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B、由质子数和中子数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想一想:相对原子质量为什么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三、课堂练习

1、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2、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3、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电子数是,核电荷数是。

4、已知1个碳12原子原子质量为nkg,1个A原子的质量为m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5、1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1个氯原子的质量是5.888×10-26kg,则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原子质量为M,核内中子数为N的原子A,其核外电子数是。

6、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四、反思与体会

【教学后记】

课题2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认识物质组成与构成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学会认识物质组成与构成不同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识,引入新授

(1)一个碳-12原子质量为mKg,某原子质量为n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原子是怎样构成的?相同的原子有什么共同点?

二、进入新授

1、元素的概念

阅读并讨论P71第二自然段

小结对元素的理解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试一试列表比较元素与原子。

元素

原子

区别

适用范围

联系

3、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⑴按质量分数计算,在地壳中含量前几位的元素依次是、、、_________。记忆:“养闺女贴盖”

⑵并不是含量少作用就小。

三、讨论P71[讨论]

四、活动与探究

⑴阅读资料,了解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含量。

⑵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五、反思与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是:

【教学后记】

课题2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概念,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过程与方法: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授课,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教学方法】师生合作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授:

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铁15毫克,铜2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这里所标的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无法确定

二、进入新授

1、元素符号

为了便于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一百多种元素。

⑴定义:

书写规则:

练习书写

钙元素镁元素氧元素铁元素

⑵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A、表示某元素

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C、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C、S、Fe、Ar等表示的意义。

思考:如何表示几个原子?

⑶常见元素符号的记忆歌诀(讨论记忆方法)

⑷元素周期表简介

阅读教材P74填写下列空白。

①科学家们根据,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按元素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得等式===。

③编排结构

周期:

族:

元素周期表共个周期,个族。

④颜色分区:对金属非金属用不同颜色分区,并标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活动与探究

教材P74“活动与探究”

四、课堂练习:P75/1、2、3、4

五、课外拓展:

讲述116、118号元素失踪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讨论。

六、板书设计

元素符号

为了便于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一百多种元素。

一、定义:

书写规则:

练习书写

钙元素镁元素氧元素铁元素

二、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A、表示某元素

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C、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后记】

课题3离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过程与方法:边看边叙述或边讲边图式,用创设情景来展示电子分层运动,离子的形成等知识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离子的形成的学习,使学生形成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离子的形成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以竞赛方式回忆1-20号元素符号的书写。

2、原子的结构及所带电荷的情况如何?

二、引入新授: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这些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三、进入新授: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阅读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后小结:

⑴电子层: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

⑵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⑶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有1层,最多的有层,第一层离核最近,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认识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你知道各部分的含义吗?(阅读教材第三自然段)

3、观察表4-4后得出: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

⑵第二层上最多排个电子,

⑶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1)、阅读教材P76第四自然段至第一自然段后讨论:

理解:⑴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为一种相对稳定结构,相对稳定性结构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化学性质不活泼。

⑵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一般少于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而达到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活泼。

⑶非金属原子最外层一般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使最外层达到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活泼。

(2)、小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有密切的关系。

三:练习:试一试画出氦、氖、氩,钠、镁、铝,氧、硫、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它们的化学性质。讨论如果要变成相对稳定结构会怎样?

四、板书设计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阅读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后小结:

⑴电子层: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

⑵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⑶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有1层,最多的有层,第一层离核最近,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

⑵第二层上最多排个电子,

⑶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后记】

课题3离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离子的概念,并掌握它的形成规律及与原子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采用指导阅读、组织讨论来进行教学,让抽象思维变换为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推倒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离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离子的表示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⑴回忆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⑵分析讨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二、、引入新授:

分析11号、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其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后印入。

三、进入新授:

(一)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2)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书写要求:先写上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前,符号后,是“1”省略不写。

(3)练习书写离子符号:

氢离子H+镁离子Mg2+铝离子Al3+氟离子F-氧离子O2-硫离子S2-

(4)离子符号的含义

例:2Mg2+表示:一个镁离子表示:每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5)阴、阳离子由于引力作用而形成不显电性的化合物,列如:NaCl等。

(二)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

相互转化

(三)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例:

三、课堂练习P78/1、2

四、板书设计

(一)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2)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书写要求:先写上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前,符号后,是“1”省略不写。

(3)练习书写离子符号:

氢离子H+镁离子Mg2+铝离子Al3+氟离子F-氧离子O2-硫离子S2-

(4)离子符号的含义

例:2Mg2+表示:一个镁离子表示:每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5)阴、阳离子由于引力作用而形成不显电性的化合物,列如:NaCl等。

(二)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概念

电性

表示方法

相互转化

【教学后记】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涵义,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理解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有关数字的不同涵义。

过程与方法:多采用组织讨论、指导阅读、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简单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化学式的写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⑴默写常见元素符号的记忆歌诀。

⑵写出物质分类表,每种物质各举两例,写出该物质的名称。

二、引入新授:

物质的名称很难表示一种物质的组成,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物质,在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

三、进入新课:

(一)化学式

阅读教材P79后小结:

⑴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示子。

⑵理解:

小组对话:H2O表示的各种意义。

想一想:CO2表示什么意义呢?

⑶小结: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C、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E、表示组成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⑷化学式的书写

金属:如Fe、Cu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固态非金属:如C、P

A、单质的书写稀有气体:如He、Ne

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

B、化合物的书写(下课时)

⑸多个原子或多个分子的表示方法。

练习:

多个原子的表示:3个铁原子2个氢原子

多个分子的表示:3个氢分子2个氯分子

m个水分子n个二氧化碳分子

讨论:P79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小结: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系数后只具有微观意义。

⑹化学式的读法:

单质化学式读法:除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在元素名称后加“气”外,其余直接读元素名称。

化合物化学式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例如NaCl读作氯化钠。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CO读作二氧化碳,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练习读:CuArN2

三、活动与探究:P82以邻座同学为一小组,对以下题目进行练习,并互相订正。

1、写出溴化钠、氯化钠、氯化铝、二氧化氮的化学式。

2、读出以下化学式的名称:

MnO2CuOSO2KIMgCl2

四、课堂练习:基础训练

五、板书设计化学式

一、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示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C、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E、表示组成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二、化学式的书写

金属:如Fe、Cu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固态非金属:如C、P

A、单质的书写稀有气体:如He、Ne

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

B、化合物的书写(下课时)

【教学后记】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依据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组成。

过程与方法:应多采用组织讨论、指导阅读、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并使学生逐渐学会根据化学概念应用教学工具来解决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铁、氧气、铜、硫、磷、金、镁、氮气、氖气

2、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写出上述元素两两结合,可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其原子个数比为

二、进入新课

(一)化合价

定义:

理解:

原子团(根)定义:

⑴化合价表示方法+1+2-2-2

例:在化合物中:Na、Ca、S、SO4

想一想:化合价与离子的表示方法有何异同?

+1+2-2-1

思考:为什么Na而非Na,S而非S呢?

⑵化合价的确定及其规律

阅读教材P81页后填写

a、化合物中:氧为价,氢为价,金属元素一般显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价。

b、两个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⑶化合价及根的化合价的记忆,记忆P80表4-6。

[活动与探究]a、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

b、试着编写能帮助记忆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

化合价记忆歌诀:一价钾钠卤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三磷;二三铁、二四碳;二三四五氮;二四六硫锰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化合价的计算与应用

⑴根据化合价原则书写化学式,看P81页例题

例:书写硫酸铝的化学式

+3-2

a正价前,负价后:AlSO4+3-2

b交叉约简定个数:Al2(SO4)3

+3-2

c写右下,验正误:Al2(SO4)3(+3)×2+(-2)×3=0

小结写法:

练习书写化学式:

Cl

O

OH

SO4

NO3

CO3

Mg

-3+1-4+1

特例:NH3、CH4

⑵根据化学式(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a、讨论:P8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为-2价,计算二氧化硫里硫的化合价。

b、试确定SO3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⑶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是否正确。

如:ZnClHSO4MgOH2MgO2

是否正确,并改正。

三:课后练习:以单位为小组进行你问我答,练习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四、板书设计

化合价的规律

1、化合物中:氧为价,氢为价,金属元素一般显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价。

2、两个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教学后记】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定量的角度对物质进行讨论,让学生体验由定性到定量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分组练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数字及符号表示:

氖气一个镁原子m个水分子

n个氯分子五个二氧化碳分子n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2、回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CO2为例)

二、引入新授:

化学式除了有质的意义,还有量的意义。

三、进入新课:

(一)相对分子质量

⑴定义:

⑵理解:

(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阅读教材P82页“1”后,

小结:元素与元素之间用“+”号,元素与右下角数字之间用“×”号。

练习:计算Cl2,2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⑵计算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看P82页“2”后,明确计算格式

只写元素符号或名称,不写个数;打括号,化成最简比。

练习;计算SO2、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⑶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阅读P82页“3”后,将该题简写成。

N%=2N/NH4NO3×100%=2×14/80×100%=35%

合作练习:计算NH4NO3、CO(NH2)2、(NH4)2SO4、NH4HC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并按肥效(含氮量)由高到低排列。

活动与探究:P83页(课后);P85页第11题。

⑷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例]36g水通电后最多能放出氧气多少g?

解:m(O)=36×(O/H2O)×100%=36×(16/18)×100%=32g

答:略。

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100g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铁多少g?

⑸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例]吸入“笑气”会使人发笑。该气体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4,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它的化学式为。

解: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

14x:16y=7:4

14x+16y=44

所以x=2;y=1,故化学式为N2O

四、课堂练习:某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试写出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五、板书设计

(一)相对分子质量

(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⑵计算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⑶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⑷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⑸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整理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原子的构成及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2、使学生巩固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

【教学难点】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分组练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整理

1、化学式的书写

金属:如Fe、Cu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固态非金属:如C、P

A、单质的书写稀有气体:如He、Ne

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

B、化合物的书写

正价前,负价后;交叉约简定个数;右下,验正误

2、依据化学式计算

⑴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⑵计算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⑶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⑷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⑸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质子

原子核

结构中子

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

3、原子结构简图

相对原子质量

4、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来叙述,描述物质构成时用叙述,描述分子构成时用来叙述。

三、专题总结及应用

1、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其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已知A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n,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A、n+1B、n-1C、nD、n+3

2、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A、+5价B、+3价C、+2价D、+1价

3、有一不纯的硝铵样品(硝铵NH4NO3),经分析其中含氮37%,则所含杂质可能是()

A、(NH4)2SO4B、CO(NH2)2C、NH4ClD、NH4HCO3

四、板书设计

1、化学式的书写

金属:如Fe、Cu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固态非金属:如C、P

A、单质的书写稀有气体:如He、Ne

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

B、化合物的书写

正价前,负价后;交叉约简定个数;右下,验正误

2、依据化学式计算

⑴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⑵计算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⑶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⑷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⑸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质子

原子核

结构中子

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

3、原子结构简图

量子学习法篇6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难点不完全是由教师确定的,更准确地说是由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如:在讲授有关化学式的三种简单计算时,教学难点应该是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化学式求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却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若突破此难点,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就会显得非常简单。

二、学习环境的创建

现在孩子突出的优点是聪明,爱动,敢于表现自我,学习自觉性不强。根据这个特点,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搭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平台。

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搭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平台,应从两方面切入:(1)从课堂实验切入。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安全无危害性的实验,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时,实验开放,由小组讨论设计,设计的实验多种多样。其中有一个组在验证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时,他们并没有将制取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是将制取的气体先收集,然后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结果澄清的石灰水由上到下依次慢慢变浑浊。学生设计的要比课本上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要好得多。倒入气体,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分子在不断运动;证明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实例切入;如:我在讲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时,没有从课本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因为此实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就是教师演示了学生也很难理解到位。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取材(石头、木条、蜡烛、火柴、玻璃杯、炭块)让学生设计并列的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所具备的三个条件。

三、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取舍与增减。如:在讲授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时,教师不能按课本所讲的概念进行讲授。利用多媒体采用图示法讲授。从微观入手,宏观引出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学生就会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从图示法总结得出:看分子长相判断混合物与纯净物,看分子中原子长相判断单质和化合物及氧化物。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即分子长相不相同)。纯净物:由同种(一种)分子构成(即分子长相相同)。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中原子长相不同)。氧化物:分子由其他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分子中原子长相有两种,其他原子与氧原子)。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优化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教法,对于要讲的内容采用最有效的方法突破,这个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我在讲课外电子的分层运动时,不讲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现有九年级学生8人,七年级学生8人,一年级学生2人。要求同时开始跑;且都跑8圈,怎样跑?教师让学生谈谈他们的设计。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学生都知道,首先确定圆心。围绕共同的圆心在三个直径不同的同心圆跑道上赛跑。教师讲,电子和人一样,他们的能量也不相同,也像人一样,也是分层运动(排布)的。把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称为第一层,以此类推,第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将离核最远、能量最大的称为最外层。

学习方法的优化,则会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做题时,要教会学生审题,审题时要求做到一快、二慢、三解题。如讲有关化学式计算时,有这样一个习题:已知某物质的化学式为:HnR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生不会做。因为已知化学式及相对分子质量,求相对原子质量没讲。我就采用思维转化法进行讲解,将已知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求相对原子质量转化为:已知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三者之间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出x。

五、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课堂教学内容包括:理解新知识所需的旧知识,生活中积累的知识,课堂再生知识。检测、了解学生对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再生资源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都很重要,需要及时收集与应用,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如:在讲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时,有学生发现,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不能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这个问题学生提得非常有价值。从问题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的主动学习,课堂还能不高效吗?以上就是自己对高效课堂的探究。

量子学习法篇7

0 前言

目前,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尽管数量很多,但以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不多,所以难免带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基于“问题意识”,试图提出一定改进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1 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标准

1.1 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 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2 教学过程监控

2.1 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 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 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量子学习法篇8

关键词:化学;学习效率;学习方法;提高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果教师确实有一桶水,可是他倒水的技术很差,一桶水全被他溅到地上,学生一无所获;如果教师只有一杯水,但他倒水的技术很娴熟,能滴水不漏地将自己的这一杯水全部倒给学生,学生获益匪浅。这种倒水的技术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很多教师知识非常渊博。但如何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江苏省实行2008年新高考方案,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冲击非常大(理科必选物理,而物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对于本人认教的普通中学,情况更为严峻,高三几乎没有学生选化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有意多年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类比法

类比法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讲解碘水与苯萃取实验时,有许多学生对这一现象认为不可思议,认为原来溶解在水中碘怎么可能跑到苯中呢?此时,笔者做如下类比:小孩小时候大多很喜欢母亲,当小孩与父亲单独在一起时,他(她)对父亲也比较喜欢;但当小孩与父母亲在一起时,他(她)就对母亲很喜欢。小孩相当于碘,父亲相当于水,母亲相当于苯。很喜欢母亲相当于碘在苯中溶解度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这样一类比,使学生豁然开朗。在讲解离子键与共价键时,学生对NaCl与HCl中微粒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比较困惑。笔者做如下类比:一个高三大同学和一个初一小同学(力量悬殊很大)在一起打篮球,大同学打的次数多,小同学打的次数少,大同学对篮球有绝对的控制权,小同学无可奈何;如果两个势均力敌的同学打篮球,两人之间虽有力量差别但差别不大,两人打的次数差不多。其中,大小同学类比于Na原子与Cl 原子,势均力敌的同学类比于H原子与Cl原子。通过这样的类比,使学生如醍醐灌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想法

联想法是利用学生熟知知识与学习的内容相连,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氧化还原有关概念时,总结出: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这一结论,进一步浓缩为:“失——升——氧,降——得——还”,此时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正在热播,其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康熙扮成叫花子在捉虱子,一面捉一面在瘙痒,即“身——虱——痒”,身上因为有虱子而发痒,再联想到古代大将军打了胜仗凯旋而还,即“将——得——还”,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氧化还原的有关概念。在容量瓶的使用中,学生对“开始时容量瓶中有少量的水是否会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这样的问题很困惑,笔者做这样的联想:用电饭锅做饭时,如果开始电饭锅里有少量的水是否会对所做的饭产生影响呢?(两者最后都要再加少量水)学生茅塞顿开,问题迎刃而解。在Fe(OH)3胶体制备的实验中,操作的过程如下:先将水加热至沸腾,再加入饱和的三氯化铁溶液,再继续加热到溶液出现红褐色为止。学生对操作的过程不太熟悉,笔者做这样的联想:煮稀饭时,先加水加热到沸腾,后加面粉再加热到沸腾。在学习乙醇的溶解性时,学生对乙醇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太理解,笔者让学生这样联想:油脂粘到衣服上如何洗去?为什么超市卖的药酒都用酒来浸泡呢?

三、归纳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催化剂的性质时,笔者将它总结为“一改变两不变”。在学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时,笔者将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总结为:“一变多,多变一,一单换一单,成分相交换”。将阿伏加德罗定律归纳为四同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将可逆反应的定义归纳为:两同(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归纳为:浮、熔、游、红。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归纳为:两先两后(实验开始先通氢气后加热,实验最后先撤酒精灯后停止通入氢气)等等。

四、实验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最高法庭,也是学习化学的魅力所在。对化学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果我们运用实验的方法,也许效果会更好。例1标准状况下,向一定量的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和过量的氯气,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向一定量的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和过量的氯气,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这个例题实际上涉及到亚铁离子、溴离子和碘离子与氯气发生氧化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也就是这三种离子的还原能力强弱问题,如果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效果不佳,而且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实验,教师再加以适当的指导。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一举多得。

例2 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气体,如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是:(1)硫酸钡和亚硫酸钡 (2)硫化钡 (3)硫酸钡 (4)亚硫酸钡

例3 向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有无沉淀产生,如有,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量子学习法篇9

关键词:识字兴趣 识记字形的方法 自主识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老师的一项主要任务。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质量。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在茫茫的汉字海洋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也许并不多,但对于刚识字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却并不容易。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

一、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动感画面辅助识字。课件中flas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就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学习“飞”字时,由一只飞翔的鸟儿逐步变形为“飞”字,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飞”字就像是一只正在飞翔的鸟儿,“飞”字的“撇”和“点”就像是鸟儿正在扇动的翅膀。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鲜艳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飞”联系在一起,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

2.通过游戏来识字。我们可以设计各种与生字相关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快来帮我找食物”,通过给一些小动物找食物的游戏,来认识一些词语――“萝卜”、“青草”、“小米”、“骨头”……由于这些东西都是孩子们平时比较熟悉的,所以他们很快就把图文结合起来,在成功的喜悦中记住了字形。

3.通过比赛来识字。小孩子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劲头十足,所以在识字训练时设计一些比赛,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常见的“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还有类似的“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方法看似普通,但都可以从不同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识字的质量。

4.随课文学习识字。可把识字分散开来,随着对文本的学习,逐步认识要掌握的生字,减轻孩子对识字的心理负担,让识字变得轻松,提高识字的质量。

二、交给学生识记字形的方法

1.运用情节的联想来识字。要充分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运用语言来描述,创造性地识字。例如“采”,上半部分像一个“爪”字,下半部分是个“木”字,代表树木,意思是说,用爪子在树上抓东西,也就是“采摘”的意思了,这样就能轻松地记住“采”的字形、字义。

2.运用相近的字形联想来识字。当学过一些形近字后,可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把形近的字放在一起进行区分比较。如学习过“青、清、请、晴、情、蜻、睛”后,组织学生观察字形,结合字义进行联想,进行区分。此类识字,可以把本字和由之派生出的字看成一个家族,通过区分偏旁来辨明字义,使学生在学过一族文字后,在头脑中形成一种识字框架,形成识字能力。

3.学会汉字加减法。我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的基本方法,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或笔划变成新的生字,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对一些简单的生字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可以先让几人小组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分析含义;然后让小组汇报,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怎样记住字形、字的意思是什么等,汇报后再由其他小组补充、纠正等。这样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自由发挥,兴趣较浓,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又提高了识字的教学效果。

三、允许、鼓励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识字,以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

识字贵在得法。新大纲要求“注重学生的识字能力”,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识字,会更好地提高其自学能力,促其发展”。

量子学习法篇10

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的质量和效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提高化学复习课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做法与体会。

所谓复习课的质量,是指一节课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得到的深度与广度,换句话就是一节课收获质量的高低。所谓效率,是指一节课中学生掌握高质量内容数量的多少。

在复习课中我既追求一节课中高质量内容的过程和方法,又追求高效率的收获,这就是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复习课的理念。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的做法与体会是:

一、要重视以单元为主的知识梳理

化学课的知识是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前提。没有化学知识作业基础,其它的发展无从谈起。进入初三复习阶段,教师要树立知识意识,引导学生以单元为主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利用好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课质量与效率。

例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的复习,首先,教师让学生看视频复习目标,自主进行系统知识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有:(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2)爱护水资源;(3)水的净化;(4)水的组成;(5)单质和化合物;(6)化学式和化合价。然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在师生共同回忆基础上,利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老师点评等方法,及时进行总结归纳,绘制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1.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知识梳理。

2.关于水的知识梳理。

组成

污染 防治 水净化及性质

构成

硬水与软水

通过以上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在复习时将课本中各部分相应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系统完整地建立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分析和运用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整体上落实了各个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并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归纳总结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

二、要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检验

在化学复习课中,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检验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积极主动改进习题教学,习题的选择与编制充分体现习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中的功能,注重选择有真实情景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具有一定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的习题等进行必要训练,通过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习题的数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要有典型性。习题的讲解本着精练精讲的原则,应注视引导和点拔,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给学生充分时间思索。

例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我编制的习题如下:

(一)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种重要的溶剂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软水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过滤可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2.某市盛产茶叶,“雪青”、“清润茗芽”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二)填空题

1.从2012年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在全国强制实施,饮用水监测指标将从目前的35项提高到106项。

(1)按新《标准》检测水质,从所取水样中检测出含氮、磷、钠等,这里的氮、磷、钠是指(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2)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硬度指标。用井水洗衣服,发现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衣服变硬,则该井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可以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某种氯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氯元素的化合 价为+4,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也可以通过_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2.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l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I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

②实验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当B中气体的分子数目为n时,A中气体分子数为______。它们的质量比是______。

③点燃A中气体前要______。该气体燃烧时,实验现象是______。

④下列反应中,能用来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A.H2和O2反应;B.电解水;C.H2和C12反应;D.H2和CuO反应。

⑤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反应又可以生成水,此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

⑥“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要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经过系统复习,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了相应的提高,教师组织必要的模拟考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把所学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如实反映出来,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一个发现弱点、及时查缺补漏的机会,迅速转换角色,防止单一思维持续过长,以正常的心态投入中考,提高临场发挥能力。

三、要组织好单元的探究活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以说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中都加大了实验考查的力度,实验题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实验题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基础理论和能力的支撑,因此,我们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构建实验基础知识板块。为达到这个目的,可采用两种方法复习:

一是分散复习。在各章节复习中,注意认识实验装置是要点,还应重视实验成败关键,重要的现象,理解操作的注意事项等,要特别重视对重要实验的再现、升华,采用“串一串、挖一挖”的策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是集中复习。把实验分为专题来进行复习,可借助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或有关复习资料,来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最终形成整个实验知识的框架和网络。

近年中考更注重考综合实验,因此不仅要复习单个实验,还要进行实验的组合、变形,即综合实验的复习,培养综合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对于实验的评价与设计,要多搜集此类试题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握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对于探究实验题,要知道探究问题的一般流程和方法8个要素;对于开放性实验题,平时要训练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善于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要将探究活动与生活、生产、环保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结合本单元的复习,我设计探究活动如下:

例一.潇河是我区的母亲河,为了发展经济,要在潇河上游建一个化肥厂:

(1)如何进行工厂的选址?

(2)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3)利用本单元的知识,简述做法与理由。

例二.甲城市每天产生生活废水近千吨:

(1)如何处理生活用水?提出你的几点建议。

(2)如何节约用水?给市地政府提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