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教案十篇

时间:2023-05-15 15:47:55

孔融让梨教案

孔融让梨教案篇1

这反映了社会观念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的现实,也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教育的困惑。许多人认为,这件事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缺陷,这个流传千百年的德育故事不只成了“国家标准”,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学校教育从来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三者共融互通,融汇于教学实践中。“孔融让梨”虽是德育问题,但语文试题也会出现。同样,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也存在只顾自己运动表现和自己感受,不管他人内心的“不让梨”现象。但是,学校体育无时不在要求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展现德育和智育的培养,启发心智、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教育学生成为“明礼知义”之人。

如果是一个有经验有爱心的老师,在面对“不让梨”回答时,会采取更有技巧的方法,在表扬这名小学生说出心里话的同时,也会委婉告知: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梨,就会把一份快乐变成两份。从传统儒家理念的“孔融让梨”到颇具现代气息的“分享梨”,这才是灵魂工程师的价值所在。《解放日报》的评论指出,“标准答案”忽视了孩子的内心。老师应该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同时,赞扬他的诚实品质。体育教学应该通过学生体育学习的体验,体会如何面对困境和挑战,分享运动的喜怒哀乐,反思行事中的失去获得,感悟个人价值;通过教师适时理性的道德点化,超越为具体技术目的而受教育的层次,在精神层面上“体会前人以及重演前人的思想”,以“净化提升自己的精神”,以达成个体或群体的心灵提升。

这件事反映了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学校体育也存在着二者教育理念的重要区别。素质教育重在发展人的个性,培养出来的孩子具有创造性,不但知道“是什么”,并且深刻领会“为什么”、“怎么样”。应试教学则是泯灭人的个性,将大家统一到一个思想高度,同一认识角度,学知识只知背诵而不思考,久而久之就都被灌输为某种模式的“标准答案”。

孔融让梨教案篇2

我认为,首先要问的是: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目?

这一“微争议”的直接导火索仅是一道试题。因此,要对事件有正确理解和判断,首先须了解出题者出这道题的意图是什么?在此我们做三个假设,并试做分析。

假设一:这是一道能力测试题。

根据布鲁姆的知识分类法,知识可以分为6个难度水平: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批判,如果这道题是能力测试的话,那是什么难度水平呢?从回答来讲,实无从考究。这道题并不是问: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那答案就是:“孔融让梨”。也没有问:“孔融让梨”的含义是什么?那答案的核心要点就是:礼让。如此,题目的类型,显然也仅能达到“理解”水平。这道题并不是论述题,有论点、论据,还有写作技巧。那样的话,得分还要考虑其论据有没有逻辑缜密的支持其论点,写作修辞。因此,这绝不是一道能力测试题。

假设二:这是一道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试题。

因为题目询问的是人的态度,似乎涉及到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如此,这道题是要让小学生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受到感染、熏陶,发生价值观移情,从而效仿孔融先人后己的谦恭礼让德行,并内化。不难看出,从老师对这道题的判断得知,似乎就是价值观教育。因为,对这道题的回答实在多样。可以如那小学生一般回答“不让”,也可以回答“不晓得”,以孩子们丰富想象力而言,或许还有其他回答。出题者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应该“让梨”,应该礼让。然而,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里,价值观也具有多元性和前提性,实在不好评说答案的对与错。至于他让不让梨,应该有其原因。如果舍弃背后的原因和儿童丰富的想象力,给出绝对的标准,那这就是一道伪命题。

如果是用这种方式进行价值观教育,也实有不妥。它会暗示学生隐瞒自己真实的想法,取悦成人,博得奖励,这样反而使其学会伪装、虚伪。与价值观教育的真实意图正好相反。

假设三:这是一道缺乏严谨性的试题。

从题目类型性看,这道题像似乎是个“选择题”(是否礼让,二者择一)。这类型题目的特点是:答案具有~定的客观性、标准性。但是价值观的回答,很难有客观标准的答案。另一方面,这道题看上去又十分像调查问卷里的开放题,答题者只是回答自己的观点就好,本身无对错之分。我们的目的是对此有所了解,进而提出相应策略。对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提供唯一答案,本身就是谬误。总之。这道题缺乏严谨,不该出,或者不应纳入计分系列。

那么,又该如何看待这一“微争议事件”呢?

这一事件之所以成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大家对长期以来束缚思维,压制情感的应试教育的憎恨,以及对于当今社会道德沦丧情况的担忧、警醒。

我认为,在这一事件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错之分,都是无辜的。老师打错,是基于考试答案。毕竟,学生将来升学考试都是严格按答案来评分,不是教师自己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对于学生而言,他更是无辜,真实回答了自己的想法,反而得到一个叉。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当然是教育自身。

第一,这一事件仍深刻反映了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提倡了若干年,上海地区新课改又最早实施,有着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然而这件事却说明教育导向的本真仍不是“素质”,而是考试及测验答案。为什么会如此重视考试及标准答案呢?这仍然要质询我们的升学制度和学校绩效考核制度。在这个系统里面。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场域中其实都是被束缚者。

孔融让梨教案篇3

很早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这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最典型的就是被写进《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喻义很明显,教育人们应该懂得尊长爱幼,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也一直是中国人信奉的道德标准。

我们小时候物质远不像现在这样丰富,能有水果吃,真是稀有的事情。偶尔有,永远是不够每个人分到一整个。只好由大人切开来,每人分得一小块。我们家基本是大让小,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分得多一点。靠的也是传统的道德秩序。我一个发小,他们家也是五个孩子,但分配的办法完全不同,靠的是“规则”约束。他母亲是个有智慧的人,很早就用合理的规则来管理这些事情。比如一个梨,要平均分给五个孩子,他们家的办法是,让最大的孩子负责切梨,然后从最小的孩子开始,由小到大逐个挑选。最后剩的那一份,归负责切梨的那个孩子。所以他自然要切得均匀,切得公平,让其他先选的人,占不到任何便宜。比起主动让,我觉得公平分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几个月前,一个上海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上大叉。“孔融让梨我不让”,这一明显挑战传统的说法,马上引起媒体的广泛争议。那期间,我也有过想说话的欲望,但看大家吵得那么热闹,终于没有再去加塞。如今热闹已过,不妨说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让不让梨,并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唯一标准。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让,是一种美德;不让,也实在是没有什么过错。不让梨不等于就丧失了基本的道德伦理,也不等于从此就走上了与“光明正道”相背离的歧途。而且,这位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本身无可厚非。敢于说真话,不论对成人还是未成年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比起那些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试着再进一步探讨。类似“孔融让梨”一类的道德榜样和优良传统,自然有它肉眼看不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但也有相对软弱的一面,并没有法律法规那样的强制力量。由此想到时下大家都特别关注的问题。廉洁自律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固然值得称颂,但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来约束人,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必须要靠健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使心存“贪念”者无机可乘,让那些意欲“伸手”者无从下手,这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是主动让,还是靠合理的规则公平地分?我不想简单地否定一方,肯定另一方,下一个确切的定论。在生活中,在这一类的问题上,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允许大家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大概不算是太过分的要求吧?

孔融让梨教案篇4

一个学生答道:“我不会让梨。”

结果,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孩子的父亲感到很困惑,觉得孩子这个问题没有回答错,怎么打了个叉?于是,他找到了老师。老师听了家长的疑问,笑着将标准答案给他看。

他看到,标准答案是:让梨。

一份小学生二年级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雪融化以后是什么?

有个小学生答道:雪融化后是春天。

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因为标准答案是:水。

有个小学生在三个臭皮匠后面填空:臭味都一样!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有个小学生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后面填空:老鼠儿子会打洞!老师又是一个大大的叉;有个小学生在竹篮打水后面填空:一篮水!老师又是一个大大的叉……

因为在这些题后面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要与这个标准答案不符,一律会打错,别无选择。我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被标准” 地考过来的,我们都知道每道试题后面都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们的回答都是一个腔调,一个模样,千人一面,别无选择。

有个小学老师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她说,有一次,有个小学生在一道填空题上写道:“绿色”的月光,照在小树林里。我觉得这个小学生很有想象力和观察力,就给这道题打了个大大的勾。

这个小学生的家长在检查作业时,发现了我批改的这道题,认为我这是在误人子弟,月光怎么会是绿色的?家长找校长反映,校长问我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我说是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小树林里。

校长说,你怎么不按标准答案改呢?你这不是在误人子弟吗?

为此,校长叫我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作了深刻检查,并扣发了三个月的奖金。

这位小学老师脸上露出痛苦和无奈的神色,沮丧地说道,我们的教育总是一个标准答案,在这个标准答案中,我们孩子的思想被禁锢在一个框子里,无法跳出。我们的老师也只能在这样一个框子里去教孩子,因为我们无法跳出固有的教学大纲。

孔融让梨教案篇5

【案例聚焦】

一次开半日活动,关系很好的琪×妈妈和涵×妈妈聚到了一起。这天,餐桌上摆着橘子,吃点心的时候,琪×双手抓了最大的一个橘子,涵×也想拿大的,可是她眼睛看了一下妈妈,就缩回去拿小的了。这时,涵×妈妈夸涵×真懂事,琪×妈妈反而不好意思了,抢过琪×的大橘子说:“你怎么一点都不懂谦让呢?你看,涵×把大的橘子让给你,瞧人家多懂事,你把大橘子让给涵×吧。”琪×说什么也不肯,最后大哭了起来。

涵×回家后,对妈妈说:“今天我表现很好,我把大橘子让给琪×了,你能表扬我吗?”妈妈说:“怎么表扬你呢?”涵×说:“你给我买点东西吃吧。”涵×妈妈就给涵×买了东西吃。

涵×妈妈后来和其他妈妈在网上聊起了“让橘子风波”。家长的反响比较激烈。有的说“孔融让梨”是教育孩子学会虚假;有的说孩子慢慢会理解谦让的;有的说与其教孩子虚伪地谦让还不如让孩子大胆争取。

一、遭受颠覆的“让梨”教育

中国传统的谦让教育,在独二代的身上进行得已经变味。成人一边和宝宝讲述这个故事,一边要求宝宝把食物先给大人。可是宝宝做了后,成人也不会真的吃,转眼又给了孩子。这种教育使得孩子没有真正建立起谦让的品质,反而学会了虚伪和撒谎。正如上述案例中的涵×一样,谦让是为了妈妈能给自己买更好的东西。

无独有偶,和“中国式让梨”有得一拼的“美国式分苹果”,更让传统的谦让教育大受挑战。

据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让社会成功人士和监狱服刑犯人分别追忆母亲的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一位犯人说:小时候,母亲拿来一篮子苹果,他心中想要又红又大的,但弟弟抢先说要了,妈妈板着脸生气地说:“小孩子怎么不懂得谦让!”于是这位犯人说:“妈,我要那个又小又青的苹果。”妈妈表扬了他,并给他又红又大的苹果作为奖励。因此他自小就学会了撒谎,长大以后走上了犯罪道路。另一位在美国白宫工作的成功人士家中也有三个兄弟。妈妈拿来一篮子苹果说:“我家后花园有三块草地,你们三兄弟去花园修剪草坪,谁修剪得又快又好,妈妈就把这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他。”这位成功人士从这件事认识到一个人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靠自己的实力和奋斗。

有些现代意识的家长,开始对中国传统式的“让梨”教育开始质疑:教育孩子谦让是错误的,培养竞争意识才是正确的。

二、正确看待的“让梨”教育

如果站在儿童的发展眼光上看,“让梨教育”和“分苹果教育”都只是客观的教育素材,不存在谁高明,谁不高明的问题。也不能一概定论哪个故事教育出来的人会走上歧途和正途。

如果仔细推敲,“分苹果教育”与主人公后来的成功结果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兄弟三个人,能力和认知经验都不在同一水平,衡量做得好和不好的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要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兄弟间的成果,也并不公平。如果一味地竞争,孩子的亲情、协助、同情、谅解的品质,都在残酷的竞争下给磨灭掉了。

中国千年来熟读“融四岁,能让梨”的小小受教育者们,也并不一个个都会变得虚伪。中国也正因为讲究亲情和睦、兄弟谦让的团结友爱精神,才能使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屹立不倒,才能经受一次又一次的磨难。

目前,独二代孩子出现的“孔融让梨”现象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当时的生活情境,孩子们没有兄弟姐妹,在家唯我独尊。当孩子表现出谦让的行为,成人很高兴,反而会将大的好的奖励给孩子。孩子的谦让教育其实是一种拐着弯儿的“获得教育”。

培养孩子谦让的习惯,成人要适得其法,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心理水平,才能使孩子真正体验到谦让的意义,真正从内心做到谦让。

三、需要改进的“让梨教育”

随着独二代子女数量的增加,教育也面临了时代的挑战。“让梨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也需要改进,需要融会贯通地实施。

成人在培养孩子谦让的时候可以试着这样做:

*干脆把“梨”吃了。与其让孩子得到实惠而形成虚假的心理,还不如成人真正把梨吃了。让孩子在心理上真正得到一次考验。而不是将谦让作为诱惑的行为。

*可以先从分享开始。与其让孩子做不符年龄的放弃,不如让孩子学会利益均分,使他们体验到成果可以大家分享,人人有份。

孔融让梨教案篇6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知道他是在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刚开始就已经失败了。”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我尝试着用故事来打动孩子,用心来感知孩子的内心,因为教育的无痕,才能真正地触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案例一:在故事中让孩子们明辨是非,学做明白人。

这是一个充满童趣,浅显易懂的故事《绿色的和灰色的》:

绿色的森林里,有块绿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上,有条绿色的小溪。

一天,一只灰色的狐狸来到这里,它在等小兔的来临。一只绿色的小鸟听到了这个消息,它向小兔报告了这个秘密。

聪明的小兔头顶着绿色的荷叶,轻轻地走过草地,趟过小溪。

灰色的狐狸等呀等呀,它只看见绿色在摇曳。你听,风儿送来了狐狸的叹息,唉——!

我在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时,利用这个故事设计了一节亲子活动。

第一个环节:欣赏故事。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并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接着告诉小朋友我要讲的故事里藏了两种颜色在里边,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完整地欣赏故事。孩子们在故事中找出来的颜色就是故事的题目,让孩子们充分地体验成功。再通过记忆想想:故事中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灰色的?

第二个环节:理解故事。让孩子们说说喜欢故事中的绿色还是灰色?为什么?通过交流讨论孩子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故事中,绿色是和平的,美丽的,聪明的,善良的,对的,所以我们喜欢;灰色是有危险的,丑恶的,不对的,所以我们不喜欢。

第三个环节:初步运用是非判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小朋友及爸爸妈妈每人发一面小旗子,一面是绿色的,一面是灰色的。如果你看到的是美丽的,好的,对的就举绿色的旗子;如果看到的是丑恶的,坏的,不对的就举灰色的旗子。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几幅画,如果认为这种行为是好的,就举绿色的旗子,反之,就举灰色的旗子。因为孩子们大多表演欲望很强,接下来通过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表演在家中经常发生的事给大家看。如:吃饭的时候抢着发筷子、睡觉时要妈妈陪……让孩子判断对错并举起旗子表白自己的观点。

第四个环节:活动延伸。布置区角“我是乖宝宝”,将两面旗子带回去,如果幼儿认为自己在家里表现好,第二天就带绿色的旗子过来;如果幼儿认为自己表现不够好,就带灰色的旗子过来。你想每天带什么颜色的旗子到幼儿园?

通过故事的教学,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进来,并让故事发挥长效的意义,孩子的思想中逐步树立起是非的意识。

案例二:在故事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学做文明人。

在一本图书赠送的小册子中,我得到一本可爱的连环画《追追追>,整个故事充满童真、童趣。为了方便讲给小朋友听,我把它制作成幻灯片,故事也稍作了些修改:

春天的公园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小草绿了,小花开了,蜜蜂蝴蝶也随着春风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远处,一个小男孩飞快地跑着,咦,你为什么跑这么快呀?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说:“我在追东西呢?”“追追追,到底在追什么?

袋鼠邮递员说:“我猜肯定是一封重要的信,我来帮你追!”小兔音乐家说:“我猜肯定是一页重要的乐谱,我来帮你追!”老鼠探险家说:“我猜肯定是一份秘密的藏宝图,我来帮你追!”熊老板说:“我猜肯定是一张万元大钞,我来帮你追!”小狗警察:“我猜肯定是一道罪犯通缉令,我来帮你追!”小鸟说:“我猜肯定是一床神奇的飞毯,我来帮你追!”

终于,小鸟追到了,它对小男孩说:“追到了,还给你。”小男孩微笑着说:“谢谢!谢谢!”他指了指垃圾桶说:“这才是它该去的地方呢!”

大伙儿一看明白了:“原来是一张雪糕纸呀!”

我给孩子讲故事时常会在悬念处停下,给孩子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个故事讲到很多小动物都在跟着追时及时打住,我设置了提问:“这张纸有多重要,这么多人都在追。它到底是什么呀?你们也来猜猜?”幼儿充分想象后回答。

“那故事中的那张纸到底是什么呢?”接着将故事:“终于,……‘原来是一张雪糕纸呀!’”我再提问:“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小男孩吗?”“为什么?”“平时你们应该怎样做?”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标牌,并让孩子贴上。“环保小卫士们,那我们就从现在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吧。让我们到处去看看,有废纸垃圾我们也把它送到垃圾捅里。”那天下午,孩子们可高兴了,幼儿园边边角角里的纸屑垃圾一个也没有逃脱孩子们的“火眼金睛”,孩子们表示每天都要做“环保小卫士”,从那以后,教室里整洁多了。良好行为习惯、道德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案例三:在故事中让孩子们体验谦让,学做明理人。

千古传诵的故事《孔融让梨》中,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这跟他以后的成就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孔融让梨教案篇7

其次,价值观存在于人的多元生活,多元就意味着差异性、包容性和选择性。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标准答案和分数至上的现象普遍存在。就像刘宏达老师为我们展示的一样,在现代社会,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推理,就会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我们不应该将它奉为圭臬,千年不变。同样,孔融让梨的故事难道就只有这一个答案吗?作为小辈如果不让梨,难道就应该受到众人的谴责吗?这种一元价值判断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因此,在面对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时,教师必须做到包容每一个学生,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正是每一个独特的学生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潜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计划。

&nbs

p; “真正的无知不是指你不知道的事,而是你知道是那样而事实上却并不是那样的事。”同样,作为一名***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实事求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员的先进性,引领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

孔融让梨教案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案例;培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标的价值取向之一。其旨意在于转变教师观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引导、点拨并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去体验、探究、合作、创造,并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对此,笔者拟就以一节政治示范课作为案例分析,谈几点陋见,希望从中能够引发更深入的探讨与认识。

一、案例的构建

1. 目的

以校本课题的研究为依托,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

2. 来源

本案例源自笔者的一节示范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高二教材),通过总结经验,并融会了我校校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学科组的评课意见构建为案例及作出分析,以供参考。

3. 案例教学步骤

(1)课前。教师——布置预习课题;准备教学设备与课件。学生——自主预习整理提纲;个人为解答问题和参与小组讨论作准备。

(2)课中。教师——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及参与小组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台演讲。

(3)课后。教师——教学反思;写教学日记;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学生——要求各小组整理讨论稿;将讨论稿上缴存档;预习下一新课。

4. 案例设计模式

(1)知识网络设计。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与谬误的区别);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具体。——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因为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A.相关成语典故:“纸上谈兵”“要知梨味,必先尝梨”“不下海,难得夜明珠”。

B. 启发:“与是俱进,开拓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关成语典故:“纸上谈兵”“要知梨味,必先尝梨”“不下海,难得夜明珠”。

启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教学问题设计。在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提四个问题(注:后面用“四个问题探析”表示):①真理和谬误的关系?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③追求真理的哲学思考及启发?④应用真理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列举一些成语典故并作简要分析?

二、案例分析

本节示范课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具体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

1. 课前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笔者要求全体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每人整理一份预习提纲手稿在课前的两天内交上检查。笔者检查的目的就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三份预习提纲作为案例样本(分为优、中、差),以作为上课时讲解的材料。

2. 课中

其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知心理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很大一部分会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对此,笔者先用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成语典故的漫画故事,通过成语典故的直观画面激发学生兴趣与思考,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入到课堂,然后笔者顺水推舟提问:这些成语典故蕴涵了什么哲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其二,注重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是这节示范课的重点。对此,笔者再用10钟投影展示学生的三份预习提纲,作简要点评,接着投影展示自己设计的知识网络,目的是使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对比,指出优点与不足。短短的10分钟,学生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在认识上经过两次的比较不断升华;后2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四个问题探析”(全班分成4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要求每个小组对讨论的结果实行记录,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演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重在启发、引导、点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探讨、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3. 课后

教师要求各小组整理讨论稿并将讨论稿上交存档,同时布置作业与预习下一课书的知识,使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连贯性。

孔融让梨教案篇9

小学省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1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每位学生懂得: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学生;在家庭中,我们是文明的孩子;在社会上,我们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小公民。

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孔融让梨》的故事。

2、教师准备《程门立雪》的故事。

3、课前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活动过程:

1、一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2、班主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像《孔融让梨》等许多历史小故事至今深深教育着我们。我们作为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良好的行为规范伴我们每一天。

教师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不断发展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对于我们小学生,《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谁来说一说。

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

4、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树立一个人的美好形象,首先要做到说话文明,那么,现代文明礼貌用语又有什么讲究呢?

5、《日常文明用语介绍》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早上好(指名说一说)。

6、友情提示:

互相查一查:(1)班级里的小朋友有哪些不文明的举止?

(2)宿舍里,哪些小朋友不讲文明?

(3)家庭中会出现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4)学校、家庭、社会最突出的不文明的行为有哪些?

(四项内容逐个进行交流汇报,步骤:先小组内进行交流,后进行全班性的汇报。)

7、作为一个小学生,发现自身或他人存在着上面说的问题,应该做些什么?要怎么做?(学生发言)

三、活动结束(希望寄语)

班主任: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现在,老师给大家提出十个道德好习惯的要求,分别是:(投影出示)

1、文明用语,微笑待人。

2、文明休息,文明坐行。

3、不懂就问,勤于思考。

4、勤俭节约,计划用钱。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7、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8、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集体的事情一起干。

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希望全体学生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

小学省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2一、活动背景:

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经济增长的时代,部分小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逐渐淡薄。在小学开展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活动一刻都不能停止。为此我打算在三年级开展一次《我是文明小学生》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认识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

三、班会准备:

1、布置学生根据主题收集资料,如:诗歌、故事、儿歌、小品等。

2、指导学生根据材料编排。

3我是文明小学生的牌子若干个。

四、活动过程

(一)学生共同演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师:这首好听的歌唱的是什么内容?

生:告诉我们从小讲礼貌。

师:大家说得真好,这首歌就是告诉我们从小要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文明是一种美德,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文明是一块金子,拥有的人,一生都会闪闪发光。今天班队会的主题是:我是文明小学生

(二)师:要想成为一名文明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不打架,不骂人,不乱扔垃圾,不随便吐痰,讲话用文明语言,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等。(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的,要想成为文明小学生,必须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同时,我们不光在家做文明孩子,在学校做文明学生,还要在社会上做文明小公民,这样才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文明小学生。

(三)小品表演:

师:下面请看小品,小品中的同学那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1、小品《乱扔垃圾》

情景:一个小学生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后面追上一个小学生,帮他捡起来,并批评了他。

是:这两位同学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做得好的我们给他一个我是文明小学生的牌子,做得不好的我们帮帮他。

生:前面的同学做得不好,他破坏环境卫生,他的行为不文明。

师:是啊!地球是我们的家,美化靠大家,我们都是这个家的小主人,我们都应该爱这个家。对吗?

2、小品《见到老师不打招呼》

情景:老师在前面走,两个学生低头跑过去,假装没看见。

师:这两位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生:这两个同学的做法不对,老师每天给我们上课,关心我们,我们应该尊敬老师,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这才是文明的行为。

(四)学生讲故事:《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

古人为我们做了榜样,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怎能落后呢?下面老师看看,关于文明礼仪方面,你们知道多少。学生陈述,教师点评。

(五)学生读儿歌《我是文明小学生》,边读边拍手。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可以看出大家都已经知道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啊!

(六)评价发奖

规范的遵守要大家参与,我们要想成为文明小学生,就要用规范这面镜子.时时刻刻约束自己,从举手投足的小事做起,我班有很多同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夸夸他们,老师这里有奖品,我们发给他们.发奖(略)

五、活动结束(希望寄语)

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同学们,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广告中说的那样,有时候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有时候只有一张纸的厚度,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争做文明小学生,最后,让我们共唱《咱们从小讲礼貌》,在歌声结束今天的班队会。

六、活动延伸:

课下收集讲文明懂礼貌的典型人物,下周班会汇报。

小学省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3课例名称: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小学生主题班会活动课例

主持人:张力邓靓丽

指导教师:周欣

班级:五(2)班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怎样的小学生才是受人尊敬的小学生

2.使学生懂得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自尊自爱等品质

二、活动开展方式:小品表演、情景剧、游戏问答激趣等形式

三、活动准备:

1.查阅有关的资料,并思考作为一名学生应怎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2.选两名班会主持人。

四、活动过程:

【环节一:怎样成为受人尊敬的小学生】

男:你们想当一个受人尊敬的小学生吗?

女: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小学生呢?(学生回答)

男: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许多,我们就一起到节目中找寻答案吧

女:请欣赏勇敢组的情景剧《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好学生》

男:自古以来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那么一起来欣赏自信组的《捡破烂的小女孩》

【环节二:爱人尊敬的小学生,人人爱】

女:助人为乐的学生,大家都喜欢和他做朋友,我们这里也来了一个学雷锋的同学,来瞧瞧他的故事。请欣赏活泼组的小品《学习雷锋好榜样》

男:受人尊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讲诚信,快乐组给我们带来了有关诚信的故事

女:晨风吹,阳光照,咱们从小讲礼貌。哎呀,这里有两个同学正在对于讲礼貌的事情进行了辩论呢,请欣赏相声表演《讲礼貌》

【环节三:决心做个受人尊敬的小学生】

男:讲文明,懂礼貌,这样的小学生人人都喜欢。请欣赏成长组的情景剧《做个文明的小学生》

女:欣赏了这么多的节目,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小学生呢,请听听智慧组的总结吧

男:是啊,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小学生多好呀,奋斗组决心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学生,一起来看看吧

女: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小学生》希望大家都能比照自己

男:努力做到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小学生

合:五二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再见。

怎样才能够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一:信诺,人无信不立,不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必定成就。

二:诚实,诚实跟信诺几乎是连体婴,诚实的人才能取信于人。

三:尊重,不管理解不理解,都要尊重别人的决定。

四:守秘,不传言,是可靠的表现,话到你这,绝不会让第三者知道,哪怕爱人都不行。

五:文明,不讲脏话,不急于表现自己,说话行事合宜得体。

六:沉稳,能沉得住气,遇事冷静理智,有主见,可以让人放心依靠。

七:原则,凡事都有个度,不能越过这个底线,有原则的人不但让人尊重,而且令人敬畏。

八:厚道,跟人争辩,绝对不能把另一个的隐私揭示出来,免得落下臭名。

九:饶恕,不斤斤计较,凡事大度,乐于宽恕包容。

十:助人,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不必强出头。

十一:驾驭,指挥别人之前,先懂得驾驭自己

十二:平和,不过分苛求别人,也不过分苛求自己。

十三:平等,不重看有势力的人,也不轻看无钱无势的人

十四:评论,角度立场不同,看事物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不可能凡事做到公允,所以对人或事不轻言评论。

总之想做个受人尊敬的人,必须得在道德上完善自己。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最重要。

怎样才能够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一:信诺,人无信不立,不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必定成就。

二:诚实,诚实跟信诺几乎是连体婴,诚实的人才能取信于人。

三:尊重,不管理解不理解,都要尊重别人的决定。

四:守秘,不传言,是可靠的表现,话到你这,绝不会让第三者知道,哪怕爱人都不行。

五:文明,不讲脏话,不急于表现自己,说话行事合宜得体。

六:沉稳,能沉得住气,遇事冷静理智,有主见,可以让人放心依靠。

七:原则,凡事都有个度,不能越过这个底线,有原则的人不但让人尊重,而且令人敬畏。

八:厚道,跟人争辩,绝对不能把另一个的隐私揭示出来,免得落下臭名。

九:饶恕,不斤斤计较,凡事大度,乐于宽恕包容。

十:助人,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不必强出头。

十一:驾驭,指挥别人之前,先懂得驾驭自己

十二:平和,不过分苛求别人,也不过分苛求自己。

十三:平等,不重看有势力的人,也不轻看无钱无势的人

孔融让梨教案篇10

这孩子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

他回答:“他吃什么东西都会剩下,我如果把大梨给他,他会剩很多,那不浪费了吗?”

教师问第二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别人吗?”

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

他说:“我拣大的吃,我爸爸妈妈才会高兴。”

教师又问第三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弟弟吗?”

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

他说:“大孩子吃大的,小孩子吃小的,这样才公平。”

教师问第四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吗?”

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

他说:“我哥哥很坏,我当然不能把大梨让给他。”

教师再问第五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吗?”

他挺痛快,说:“会的。”

教师问:“为什么?”

他说:“我不爱吃梨,都送给他好啦!”[1]

显然,教师注重的是每个孩子的个人意见,并不强求大家看法一致。

这位美国老师采用的是价值澄清流派为课堂设计的一种主要操作模式:价值澄清应答法。价值澄清流派主张放任式诱导德育模式,反对任何形式的权威灌输,尽管表现了极大的偏激性,不论其正面还是反面对我国道德教育都有积极的启迪作用。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传统道德被漠视、社会风气发生变异、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期,把握这一时期的特点,对促进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良好道德的形成十分重要。因此研究和借鉴价值澄清流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有益的。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主要观点:三阶段七步骤八功能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价值澄清理论(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学派是美国最富有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该学派认为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人们处理每件事物时或在每一个转折关头都面临选择。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从理论上讲是根据已有的价值观,但实际上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是什么就已做出选择了。因此,创造条件,利用一些特别的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的价值观,对他们今后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价值澄清学派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比如树立榜样、说服和规劝等不能帮助个人在与复杂多变的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做出自由和深思熟虑的选择,无助于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不是通过灌输而是通过澄清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实现的。

价值澄清过程分为三阶段七步骤。第一阶段是选择。包括三个步骤:(1)完全自由的选择;(2)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选择;(3)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做出选择。第二阶段是赞赏。具体包括两个步骤:(4)喜爱做出的选择并感到满意;(5)乐于向公众宣布自己的选择。第三阶段是行动。它包括:(6)按做出的选择行事;(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只有按要求完全经历了这三阶段七步骤才算真正澄清并获得了价值观。没有经过七步骤而表现出的愿望、兴趣、爱好、态度、情感、信念等被视为“价值观显示器”(value indicator)。价值观显示器只表明有升华为价值观的可能性,但如果条件不充分也可能停滞不动或被遗忘不再成为显示器了。每种价值观显示器都有常用的陈述关键词,教育者要留心掌握进而把这种不稳定的价值观促成为真正的价值观。

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论功能可以产生八个方面的德育效果,具体有:“降低不良行为的强度和频率;减少反叛和骚乱行为;提高自我概念、自信心;具有较成熟的价值观;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人际关系改善;缓和个人压力;师生关系改善。”[2]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优势

1.强调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训练

价值澄清法认为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人日益困惑,社会没有统一的价值标准,因而它更加关注人们怎样获得价值而不是获得什么样的价值。“在我们看来,‘她如何获得价值观’这一问题比‘她获得了什么价值观’更为重要”,“我们不能教给儿童一套绝对的价值,但我们却能教给他们一些完好的东西,我们可以教给他们用来获得自己的价值的方法”[3]。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它反对道德灌输。它认为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思考选择出来的价值观,才更让学生珍爱和付诸行动,也更持久。它强调德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地位,重视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思维的训练,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通过有目的的科学的提示、问询、激励、提供信息资料等,使学生从参与价值观形成的活动中掌握分析、评价和选择的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向上的价值观。

2.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价值澄清法在运作的过程中,非常强调以生活为中心,主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针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之老师方法灵活且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在思考、反省中做出选择、判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就克服了传统德育抽象和脱离实际的弊端,因而具有实效性。价值澄清法根据西方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实际状况提供了具体而详实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最常见的策略有价值澄清应答法、价值表填写法、价值延续体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