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贾里读后感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7:56

男生贾里读后感

男生贾里读后感篇1

暑假里,我从好友邹朝宇那里借了《男生贾里》这本书,因为是学校推荐的书,我抱着应付交差的想法,可打开书,刚看完第一节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于是我一口气读了近百页,妈妈叫我睡觉了我都不舍,连妈妈都说我变了,从一个坐不住、定不下心的男孩变成了小书虫。

《男生贾里》写的是贾里日常生活学习平平常常的事,可点滴小事在秦文君老师的笔下,就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事。从书里我读到了贾里是一个不安分、调皮捣蛋、喜欢出风头、爱搞恶作剧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男孩,可同时我也读到了勇敢、机智、热爱班级体,关爱妹妹和女同学的贾里。从最先的别人不喜欢他,到最后连一向看不起他的妹妹都对他刮目相看。

贾里的妹妹贾梅很优秀,爸妈很疼爱她,妹妹看不惯哥哥成天出状况,他一直很想在妹妹面前表现自己,因为他认为他爸妈更喜欢妹妹。有一次,妹妹通过打工和给父亲做事得到了一张歌星演唱会门票,贾里也很想得到,他努力表现,可最终爸爸却送给了他一张练字的月卡,他认为爸爸太偏心,是自己自讨苦吃,于是和好友翻墙进去,结果可想而知,被保安逮着了,本想在妹妹面前表现一番的,可是却……他还标新立意地成立了“老鹰服务队”,去为一个老奶奶服务,结果弄巧成拙,把老奶奶的家里搞得一团糟……这就是贾里,想努力表现却状况不断的男孩。

别以为贾里只会出状况,关键时刻他还是很勇敢的。一次在公园里春游,忽然听见一个女人的呼叫:“快停下!快停下……喂,快抓住他!”然后就见一个男青年拿着一个提包在前面跑,一个年轻妇女在后面追,贾里二话没说,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将男青年死命抱住……虽然事后搞清楚是一场误会,可贾里的表现却是很英雄的吧!

男生贾里读后感篇2

《男生贾里》给我们带来一种浪漫式的儿童文学,它也是所有人的文学。也许世上有不少人听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自从我读了《男生贾里》中的《口吃患者》后,我才对这句有了更深的了解。书页从我眼前一张张翻过去,我低头看着,完全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了。文中的主人公阿伦,是一个患有口吃,四肢粗壮,为人并不凶恶的胖男孩。可是,有些平时像兔子一样温和的人,发起怒来会变成一头猛兽。阿伦就是这样的人。一天,贾里在气头上自言自语了一句“笨瓜”,因为阿伦小时候的绰号就叫“笨瓜",他痛恨这一切,当贾里再次骂时,他便用发火来保护自尊心。就这样,好朋友吵了起来。

我掩卷深思,难道人们为一件小事而吵架时就不能忍耐一下吗?也许,坐下来,冷静地分析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倒比瞪着眼,插着腰来得实际。慢慢的,我从书页中抬起头来,心中的激情仍在荡漾,我的脑海中产生了许多问号:为什么人们这样不珍惜友谊?我们这些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人为什么遇事总爱用武力来解决?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人们不珍惜友谊是因为城市里更多的人没有用真诚赤热的心去对待他人。爱用武力是因为每个人都坚决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无理论可谈。若遇事能先冷静一下,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世界将更加美好!

男生贾里读后感篇3

三明十一中九年(1)班宋文琦

指导教师:余丽铭

喜欢在冬日午后,拿起一本书,坐在小院中静静地品读。阳光暖暖地洒在我身上,翻开书,一股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这是我最享受的时刻。

在我阅读的书籍中,我偏爱读秦文君的小说,爱她细腻的文笔,质朴的文字,和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在她的故事中,我能够悟出一个又一个道理。在她笔下,贾里这个小男生的形象尤其是我忘不掉的。他爱出风头、爱和妹妹争风吃醋、爱耍些鬼把戏,动些歪脑筋。他的“英雄壮举”常常让我笑得捧腹喷饭,但笑过之后,仔细回味,我的心不知不觉的跟着成长中贾里,一起演绎着喜怒哀乐,感悟着酸甜苦辣,从懵懂逐渐走向成熟。

贾里热情过人,渴望成功。他曾禁受不住鲁智胜爸爸开出的诱人条件,用烟花棒替代香烟的办法让上当的鲁智胜成功戒烟;也曾为哥们儿抱不平和卖弄小聪明,用“假换包袱”的方法故意让书店保安抓住他们,在解除误会后,又顺理成章地帮陈应达洗刷冤屈。可以说,两件事中,贾里的乐于助人、哥们儿义气和虚荣心同时混杂,真实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不正是青春特有的色彩吗?青春就是这样在幼稚中,不断砥砺,成熟。

虽然贾里的好胜和善良常常使用不当,但是最后总是因为他们淳朴的内心,得到人们的理解和称赞。一次,贾里看到街道给同班同学张飞飞她们颁发了一面锦旗后,按捺不住了,召集来了鲁智胜、张潇洒说也要成立一个行动队,拿面锦旗,镇镇那帮女生。在鲁智胜的安排下他们来到了佘奶奶家“献温暖”。本来,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是件再正常不过的,理所当然的小事,可贾里等人却把它当作是取得荣耀的一种方式,最后非但送温暖没送成,还把佘奶奶的腰给弄垮了。良心发现的贾里等人也开始真心诚意地来到佘奶奶家干起家务。尽管佘奶奶已暂时搬出了这里,但他们还是干的很认真,因为他们真的很想念佘奶奶。所以当白叔叔拿拍摄器采访他们时,一个个都赶忙躲开。因为他们终于明白,有些事情是他们本就该做的,只是在这之前,虚荣心暂时迷惑了他们的双眼。不过还好,他们都长大了。

而我呢,我不也是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伤心落泪后才明白,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成功的道理么。这也是种成长。生活中,我们和贾里没什么不同,每个人都要经过挫折后,才能从幼稚的小孩蜕变成一个勇敢,坚强,懂得承担的小大人。

合上书,我深深呼出一口气,此时已近黄昏。每每读到秦文君的文章,总会让我忘记时间的流逝。贾里,谢谢你,生活中的我就是你;秦文君,谢谢你,你的笔下生花换来了我更成熟的思想和感悟。

体会成长

——《男生贾里》读后感(二等)

三明十中初三(4)班涂言铭指导何祥龄

有这样一个男生,他聪颖机灵、热情勇敢,却也调皮、爱恶作剧。在他的身边有着许多性格各异的朋友,他们之间有欢笑,有悲伤,也有感动。他就是《男生贾里》的主人公——贾里。

《男生贾里》是中国当代作家秦文君为少年儿童们所写的一本书,书中的主人公贾里,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贾里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朋友,有许多片段仿佛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了贾里这鲜明多样的个性,没有他和朋友们之间发生的这些故事,那么无疑《男生贾里》会失去了许多活力,无法这样深入人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这些精彩各异的故事中,慢慢体会成长。

贾里是个拥有伟大志向的人,总是在想象自己有一天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在《伟人细胞》的故事中,便形象地表现了贾里的这一特点。贾里清楚伟人应该豁达开朗,却也不是那种既不动怒又迎合别人的老好人。可贾里却认为伟人必须要有爱有恨,所以就偏要恨上一个人,最后,贾里选择了恨邱士力。可是最后却因为一连串的原因,他和邱士力结为了朋友。之后,贾里又去报了一个健美班,可是效果也不明显,他还决定暑假勤工俭学,去大工厂里打工,可是却被对方以不收童工为由拒绝了。贾里一连串的伟人计划都失败了,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他最低落的时候,爸爸的一番话让他醒悟了过来: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贾爸爸的这句话无疑也是对我们说的,我们许多时候只想着做大事,而忽略了身边的小事,殊不知大海是一滴滴水积累而成,小事也可以积累成为大事。刘备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在想做出一件非凡的事的时候,不妨也留心一下身边的许多小细节,小事也可以积累成不平凡的事。

贾里和他的朋友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故事,除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也不免有些误会、不快的。《口吃患者》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的人物阿伦,是一个患有口吃,四肢粗壮,但为人却并不凶恶的胖男孩。一天,贾里在路上做了一件好事,却被一旁的车铺店主称为“专管闲事的假雷锋”,贾里因此气愤无比。回到班级后,气头上的贾里自言自语了一句“笨瓜”,却被阿伦听见了,阿伦小时候的绰号就叫“笨瓜",他痛恨这一切,所以当贾里再次骂时,他便用发火来保护自尊心。就这样,好朋友吵了起来。

从这之中我也可以知道,有的时候我们无心说出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别人,而当这样的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对方道歉,并说明自己并不是有意如此,取得对方的原谅,不要朋友间发生争吵,自己既不愉快,还可能破坏了友情。

男生贾里读后感篇4

这一对少男少女的“创造者”就是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

秦文君是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1981年创作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语言风趣幽默,而且不乏感人之处,非常富于感染力。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传》《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200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近年来,《开心女孩》《男生贾里》等作品出版了外文版,并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小鬼鲁智胜》《男生贾里》《家有小丑》等十余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先后播映。

秦文君的小说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三点:一是鲜明的时代特点;二是鲜活的少年形象;三是浓郁的儿童文学特色。秦文君从儿童的世界出发,以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她的作品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

临时户主(片段)――摘自《男生贾里》

初一男生想在校园内一举成名是多么困难,知名人士需要显示特点,但贾里没有任何特征,若脸上长个大疤倒也能醒目几分,后来贾里发现,较优秀的成为大家偶像的男生几乎都集中在篮球队。所以一看到海报说篮球队招考新队员,他立刻就热血沸腾。

入队考核实在简单,但出乎意外,不考弹跳,也不考反应,考官一脚把球踢得很远,让贾里去捡,又拿出一大堆杂物叫贾里抱着走几步,然后拍拍他痛说:“祝贺你。”

贾里进校队的消息不胫而走,妹妹贾梅更是热心的消息传播者,那些艺术团里搽惯洗面奶的女孩们也知道了,见了贾里就叫他:“篮球新星”,有几个还叽叽喳喳地叫道:“你该买糖请客!多荣幸呀,进了校队!”

“下次比赛我们给你当啦啦队!”

贾里很愿意大家奔走相告,特别是艺术团那些女孩的轰动,还有鲁智胜的热情鼓励:

“我这体重是没法玩球了,你好好练,将来当国手,我嘛,当你经纪人也行,当保镖也行!”

周六下午篮球队训练,贾里一身新运动服进场,不料,当即被人挡在场外,说:“今天捡球的人有了,你在场外看衣服。”

“什么!我是队员。”贾里报出名字。

“知道,你们是编外队员,专管捡球和看守正式队员的衣服。”

一个晴天霹雳,贾里没昏过去就算是坚强的,他当下就来个不告而辞――当这种零杂工吗?请另请高明。

男生贾里读后感篇5

其实每家医院都有一个“贾立群”,他是专家是大师,是所有医者和病患的信仰。我想起了曾经随学院去湖南沅陵下乡义诊途中听闻的另一个故事,老前辈的名字依然模糊,但是他的医者仁心却像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号,铭刻在了沅陵中心医院。

那是解放初期,医疗条件相当落后,特别是在沅陵这种小县城,连基础的消毒设备都没有普及。他走村串户地看病人。某次遇到一农妇因怀孕而导致尿潴留,情况紧急,又没有导尿的专用器材。急中生智的他想到了用农家常见的——稻草,把中间的草芯拔掉不正好是根细长的管子么?捏着一把汗,他就用一根稻草杆和一瓶用来消毒的酒精,帮助孕妇解除了尿潴留的痛苦。

细心思考,急病人之所急,让他身处绝境也依旧能找到出路。后来,他的同学们都回到了大城市,更多的当上了主任、院长。面对村民的挽留,他留在了沅陵,这座偏远的湘西小城。在那里度过了他作为医者最为辉煌的一生: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黄璨

“他一直在忙,没有法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节假日。急诊最多的一晚被叫了19次。”《好医生贾立群》文章里的这句话,让我眼前浮现了好多场景,“忙着就诊穿错鞋”、“白天工作在各种科室,晚上深夜研究病例”这些跟幻灯片似的在脑子里放映,可能是因为男朋友是学医的缘故,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让我揪心。

以前,冰冷、无情、药价贵是我长久以来对医生和医院的印象,直至结识了我的男朋友,我对医生职业有了很多了解,也清楚地感受到普通人对医生存在的偏见有多多。小自私泛滥的时候,我不允许男朋友学占据大量生活时间的临床专业。但是,读了贾立群医生的事例,很心疼,一股湿热热的感动从心底涌上来。心疼有着浓浓父爱的医生,在冷冬之际将耦合剂捂热再涂到患儿的身上,却很少能够带自己的孩子出去玩;心疼在家的妻子,很难奢望丈夫能够陪自己,悠闲地逛逛街。我也想到了,之前当家教,有家小孩称自己的医师爸爸是“怪物”,天天就呆在书房和医院里,贾医生是不是也曾被儿女称为“怪物”?

文章读后,我也愿意支持男朋友读临床的梦想了。如贾立群医生一样,“认定”,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

——福州大学 朱毓春

高中毕业同学聚会时发现,班上五十个人只有两个人选择了医学,还都是中医。读医学专业往往是本硕连读,最少也要六年,找工作时,大家挤破头都要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医院,再加上现在医患矛盾这么紧张,各地患者伤害医护人员的事件屡见不鲜,医生似乎不是一个职业好选择。看到贾立群医生的故事,很让我感动。贾立群用自己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也许我们纠结的不应该是专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尽全力做好分内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永曦

前阵子在外地做调查时,得知村里有一个小孩不慎从楼梯上滑下,到县里的私人医院照B超后诊断为骶骨错位,过些日子愈痛愈烈,再到大医院检查,才发现早已经骨折,父母愤懑许久。

看到贾立群医生的报道,心头一暖,还有“贾立群B超”值得我们去宣传,去学习。因为害怕给孩子误诊,他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因为不希望漏诊,他24小时随叫随到。又为了造福更多患儿,他倾囊相授毕生技艺。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他明白责任两个字的重量,孩子让人揪心的哭声在他这里安静了下来。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城乡,我们其实没有多少专门的儿童医院,但如果我们能有多些医生用仁心去守候孩子的生命,对万千家庭而言也会闪进更多希望的曙光。

——厦门大学 江芬

“B超神探”究竟“神”在哪里?在我看来,他不过是把常人能做的事坚持下来,把有人想做的事付诸行动,把他人不敢做的事大胆尝试,把某些人忍不住要做的事果断避开。

——外交学院 尚璇

我们总认为自己没有华丽的设备,创造不出好的作品。贾医生却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为自己锦上添花,而是用实在的本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B超虽然不及CT、核磁共振等设备来得高级,但机器的操纵者是人。将心比心,体谅病患的难处,愿意下工夫去啃硬骨头,才能打磨出闪亮的钻石。以人为本,机器才不是冰冷的,创新才能造福万千普通人,这是智慧。

男生贾里读后感篇6

    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两个世界,即大观园的女儿世界和贾府的男人世界,这两个世界则构成了《红楼梦》亦真亦幻的意境。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王熙凤是唯一一位身居于大观园之外的人,她凭借这自身的管理才能活动于荣宁两府,成为了两个世界相互通连的桥梁。同时也成为了《红楼梦》中一枚耀眼的金钗。

    王熙凤是曹雪芹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塑造的最为成功的角色,在读者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若按《红楼梦》第二回“正邪两赋”论凤姐,毫无疑问,她是一个邪多于正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从这个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华彩和魅力,是《红楼梦》里的任何角色都不可比拟的。正如着名红学家王昆仑所说“《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读者在恨她的同时也对她有好感,甚至是同情。若仅仅把凤姐说成一个毒辣之人,是不能令人折服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读《红楼梦》而仅仅看到凤姐身上表现的恶毒的一面,而看不到凤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人物的真正用心和独到之处,就会真正辜负了作者“十年辛苦”的一片“痴心”。

    在《红楼梦》的女性群像中,她有别于其它许多女性,如王夫人、李纨、薛宝钗、花袭人等。在她身上,传统的价值观念有所失落甚至是裂变,而这种失落裂变又恰恰与认同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使她的形象丰满活脱、玲珑和谐,同时,也呈现出复杂性。当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王熙凤,在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胆识和自信等品质,显得多么的难能可贵。尤其是在那个封建专制的社会里,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是活在男人影子底下可怜又可悲的毫无尊严可言的封建礼教的殉葬品,从林黛玉到薛宝钗,再到袭人,哪个不是活得那么卑微而可怜,都不得不被迫的等待和接受男人对她们的选择?在凤姐有生的日子里,她活得是那么精彩!“活出了自己的味道”,她以超常的智慧和胆识,不但掌管了家族里的人事和财物大权,还能牢牢地牵制着迂腐而淫乱的丈夫,成为“一言九鼎”的实力派人物。

    王熙凤性格中体现出来的现代女性意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容不迫、胆识过人的脂粉英雄

    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的许多读者之所以对王熙凤欲恨不能,大多是为其自身的魅力所折服。她以女子的身份给贾府的男人世界带来了一股强悍的生命力,一扫男人世界的萎靡之气。在作品的开始作者借冷子兴之口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模样标志,心思缜密,言谈爽利的大户人家的管家奶奶的形象。为了更突出凤姐的与众不同,作者为其设计了一个精致的出场仪式,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付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纪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譬,结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级着赤金盘缡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跟,两弯一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在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期待中,在收敛与放纵的对比中,在众星捧月之下凤姐粉墨登场了,“红楼”中美丽的女人比比皆是,为何独有王熙凤脱颖而出,在那个以父权为中心的大家族中得到“呼风唤雨”的地位呢?这不是靠着她美丽的容颜换来的,而是凭着自己的勇气、胆识、智慧和自信,“摸爬滚打”出来的。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丝唯我独尊、纵横捭合的王者风范,这个光鲜逼人的出场预示着她日后的非同凡响。

    是的,一个完整的活生生凤姐先已藏在作者心里,写出来自然是跃然纸上的。 曹雪芹对凤姐儿这个人物,是从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塑造的,是从四面八方来写的,她是贾府的女“总理”,这种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与贾府的主仆上下,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发生广泛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与宫廷宦官、衙门官吏、寺庙僧尼也有来往。这就又使她处在各种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使她得到充分地表现;同时,她的性格也就从四面八方得到映照;这是凤姐这个人物形象写得特别成功的根本原因。

    曹雪芹对凤姐这个人物,可以说既爱又恨:爱她的才与貌,恨她的德与行。所以对她既有赞扬,又有鞭挞。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爱憎态度,集中地体现在为她所写的“判词”和“曲子”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以其特有的个性魅力,在贾府里能够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拥有实权、尽展其才能,这一切皆源于她截然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寻常女性的自信和勇敢的品质。毫不避讳的说,在红楼众多的女性中,王熙凤是值得人欣赏的,甚至是佩服的。与大观园里的那些很会吟诗作画的才女们相比较,凤姐在人际的旋涡中做人的能力,更令人钦佩。这是王熙凤真正的魅力所在。因为与大观园中那些被压迫被践踏的柔弱女性相比,王熙凤才是生活的强者,是一个争取独立自主人格的不同凡响的女人,是那个腐朽没落的大家族中唯一敢于与男权抗争的女权主义者。在她的身上,体现出现代女性才能具备的意识和品质,使那个时代的王熙凤出类拔萃,凤毛麟角。这就是王熙凤最迷人的地方,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协理宁国府是凤姐展示才华的第一步。秦氏之丧,是贾府的一件大事,也是很难办好的一件事,这对谁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面对宁国府“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的局面,凤姐首先是“理出个头绪来”对其情况了如指掌的凤姐,一下子就瞅准了存在的弊端:“头一件就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就是宁府的风俗。”此时凤姐虽尚未理事,已能看出她的厉害了。曹雪芹通过这一回的倾力打造,把个精明能干,泼辣自信的凤姐跃然纸上,给读者展示了一个胆识过人,自信从容的女性形象。

    凤姐的每个脚步都能看出其脂粉英雄的风采。看到小红机灵伶俐,“说话虽不多,听那口声就简断”,便立即将她收到自己麾下,要调理出息她,表现了她识人的慧眼与怜才的心怀。对探春的怜惜、赏识和支持更显示了凤姐的胸襟与大度。在作品的第五十五回,凤姐因病让探春替其执事,她打心底的对探春的赞许,没一丝嫉贤妒能,有的只是英雄惜英雄的情怀。

    对比我们现代的生活,凤姐是将荣宁二府当作了自己的“职业场”,她在那个生活空间里尽展其女性风采,实现她的人生价值。或许作者因在他无意识中不知不觉地带着封建男权意识和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局限性,而把凤姐的所作所为认为是争强好胜而无可厚非的话,那么作为今天的我们,还要那么的去认定的话,那就不能不说是现代人的悲哀了!

    二、坚持自我、永不言败的女勇士

    “夫为妻纲”是封建社会对女性在道德上的行为规范,也是男性评价女性价值的主要标准之一。众所周知,王熙凤对贾琏有所不“顺”。十三回,她敢在贾琏面前得意忘形地炫耀自己的才能;十四回,她使贾琏为了一绺青丝吓得脸都黄了,并“杀鸡抹脖子使眼色”求平儿替他遮盖;十六回,贾瑞求贾琏为他谋份差事,贾琏来求王熙凤而她却不买他的账,并嘲笑贾芸“你们要拣远路儿走”;同样,贾琏的奶妈为儿子求差和贾琏说了几次,最后还是找了王熙凤才成。凡此种种,都说明她对贾琏的不“顺”。有人认为,她之所以有此表现是因为她依仗自己有着不凡的家势以及贾琏的为人,但如果凤姐自身没有过人的才能和超前的想法又如何让贾府的众多男子汗颜呢?

男生贾里读后感篇7

三明十一中八年级(4)班张予希指导老师:许由坊

意境深远的散文能牵动你无尽的遐想;唯美动人的小说能推开你迷茫的心扉;恬静雅典的诗歌能把你引入怡静的境界……

读秦文君的文章,如同在一个热情的夏日,听一位活力四射的孩子述说身边的美景。窗外,骄阳似火,孩子欢快地在充满生机的草地上玩耍,窗外,金黄的阳关洒满了他年经、稚嫩的脸庞。

站在13岁的尾巴上,左瞧瞧,右看看,时间便以轻巧的姿态在这一瞧一看中如指缝中的细沙般飞快流走。儿时的稚拙的行为早已蒙上一层灰尘,躲在角落;童稚的想法,载满幻想的梦也早不知遗落在何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男生贾里》。它神奇的变成了钥匙,打开记忆中那扇童真的大门,让过去的种种在沉睡中一起苏醒。我在初春暖暖的阳光里以一种膜拜感钻进它的字眼里。

初见它时,吸引我的是它的封面——橘黄色底色上一个人男孩独自行走,画面中呈现出一片自然、轻快。

读了这本书后,不禁为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所吸引。

那些故事,以朴实的语言,带着我们的心做一次小小的飞行,飞到一个个存在而又不存在的故事里。可是,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远离那种单纯的快乐,开始怀疑一切,心灵因麻木和超载而再也飞不起来?但在《男生贾里》中,我们相信我们都可以找到那单纯的快乐。

贾里既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对与父母对双胞胎妹妹贾梅的宠爱非常不满,总是想赢得父母的宠爱却常常适得其反。也是一个聪颖机智,热情侠义,十分调皮的孩子,他经常和他的伙伴们做出点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干出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其中最让我映像深刻的便是《冒险的代价》了,“十个男生有九个半想当英雄。”别说是男生,就是吾辈女子心中也有一个英雄梦啊!“可世上又不能有那么多英雄,所以就得各显神通。”——终于贾里的机会来了,在一次郊游中,竟让贾里遇上了“小偷”,这可真是一个好机会,贾里和鲁智胜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奋力捉住了“小偷”,可谁知——“小偷”和“失主”竟是一对吵架的夫妇,这可真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啊。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新奇、刺激的生活,因为平淡真实的生活其实很美丽,身边的父母固然有些唠叨,却蕴含着对我们深切的爱;身边的朋友固然有些难缠,却蕴含着和我们深切的友谊;我们的生活固然有许多不如意,却还有快乐为伍。

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一遍遍中读出了人的生命中一些永恒的东西:善良、自尊以及对失败的超越……

偶尔也有掩卷而思的时候。在欢乐中,是否隐藏着悲痛的灵魂?当我们谴责某人时,是否明白他满心的惶恐?……

男生贾里读后感篇8

关键词:平等待人  尊重个性  共同的人文思想  封建礼乐的虚伪

人文主义关注的核心是“人”,《红楼梦》写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奴役与压迫,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不是什么“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世界,而是一个残忍的社会,在那里每一个人都得不到幸福。而《红楼梦》中一号主人公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其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优秀品质。

贾宝玉憎恶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极力抗拒封建家族为他安排的传统生活道路,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这实质上是对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和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描写了造成他思想性格的生活环境。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另一方面,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二、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贾宝玉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如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事。后来在目睹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等一系列不平之事后,贾宝玉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他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贾宝玉无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不高兴跟那些为官作宦的“俗人”应酬往来,却愿意跟那些处于社会下层被封建阶级瞧不起的人物做朋友、他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有时跟他们简直没有主奴的界限,他们的悲惨遭遇常常激起他对摧残他们的封建制度的憎恨。

三、大观园是贾宝玉对于自由和平等生活的朦胧向往与追求。

贾宝玉在那个不自由、不平等的黑暗王国里,从爱与恨中,逐渐地产生了一种对于自由和平等生活的朦胧的向往与追求。贾宝玉迷恋的大观园,是少男少女们的乐园。尽管少男少女们之间有等级,有不同的性情和文化修养,但都有着年轻人的纯情和聪慧。作为“诸艳之冠”的贾宝玉,比较懂得人的价值和感情的价值,知道同情人,尊重人;在和女孩子们的交往中,特别是和女奴们的交往中,他一贯从内心表现出对她们的尊重。其他女孩子们,也能相互尊重,主奴之间没有明显的隔阂与歧视,气氛和谐友好,行动较少受“礼”的拘束。他们在园中结社吟诗,才情和创造力得以从充分发挥。宝黛真挚纯洁的爱情也是在这片净土上得以滋生、发育。当整个社会以“纲常礼教”规范人们的行为时,大观园儿女却以“情”作为人生的追求。从思想性质上说,这是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世界,是曹雪芹理想的展示。

四.宝黛爱情建立在有着共同人文思想和自由倾向的坚实基础上。

贾宝玉这个孤独的反抗者,除了在那些被压迫的纯洁的女孩子身上得到一些生活的乐趣和精神寄托以外,还更需要同情与支持,需要一个与他有共同的思想、愿意走共同的人生道路的伴侣。他终于找到了林黛玉,林黛玉确实比她同时代的一般贵族妇女的思想要高出一筹,她无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规范,喜欢读书写诗,表现了出众的才华。对黛玉而言,宝玉对他人的尊重,聪俊灵秀的丰采,离经叛道的性格,黛玉也最能理解,最为欣赏,从而引为知己。黛玉爱贾宝玉,期望着能跟他结合,但却从不劝他去读书应举,立身扬名,在她身上闻不到一般贵族妇女常有的那种夫贵妻荣的庸俗气味。真正联结宝玉、黛玉这一对情人的红线,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和志趣。他们都是从传统礼法中开始觉醒的人,是贵族阶级中有着自由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人物。

比如宝玉挨打是一次因多种矛盾纠结在一起而引发的大冲突。在这场尖锐的冲突中,真正站在宝玉一边深切而真挚地同情和疼爱他的,并不是在关键时刻喝令贾政住手因而使整个局面化险为夷的贾母,不是大呼心肝宝贝哭得死去活来的王夫人,不是表现出很有分寸的亲切而骨子里却冷若冰霜的薛宝钗,而是那个情深意切深沉柔弱的林姑娘。宝玉被打之后,黛玉去探伤,半天,只有无声之泣,万句言词只化出的一句矛盾的话:“你从此可都改了吧!”黛玉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她的心剖视给了宝玉,给了宝玉巨大的体贴、慰藉与支持。而宝玉那句“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表示誓不回头的话,只在林姑娘一个人面前说出来。在那样一场使宝玉几致丧生的大风波之后,这样的话是只能在心心相印的知己面前才能说得的。

        五、《红楼梦》中“礼乐”的残忍和虚伪。

        《红楼梦》特别突出地写出了“礼乐”的残忍和虚伪。元春省亲时,老祖母、母亲需品服大妆,向她下跪;父亲前来相见,只能隔帘行参,这种为突出君权而违背人性的仪礼,是历代儒家制礼作乐的产物。当元春和家人在笙歌缭绕中“呜咽对泣”、“硬噎难言”之时,读者都会体会到“礼乐”的滋味。《红楼梦》里面,从子女对长辈的昏定晨省,到逢年过节、生日丧葬、宗祠祭祀,等等,处处都是维护尊卑、贵贱、长幼、嫡庶等封建宗法关系的礼,处处都显示出“礼”的不可逾越。王熙凤强调办事“不过是个礼”,她就是凭着这个“礼”,肆意虐杀丫头、奴仆,欺负上辈的姨娘,不择手段把尤二姐逼上绝路。

康雍乾时期人文主义的社会基础还很薄弱,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追求与抗争,必然是失败的结局。贾宝玉性格柔懦,带有严重的寄生性,他虽然一再发表愤世嫉俗的言论,但从没有改造现实社会的能力与勇气。当大观园这个“地灵人杰”的女儿国一旦被毁灭,贾宝玉便找不到出路。他不肯走上封建家长期望于他的“仕途经济”之路,对强行捏合的婚姻又感到厌烦,那么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出家做和尚。宝玉出家,是一个弱者在尝尽人生辛酸苦痛之后的悲剧性选择。黛玉“泪尽而逝”和宝玉出家为僧,正表明了18世纪中国人文主义的局限性,但《红楼梦》所贯串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人和后世人都有着极大的启蒙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于贾宝玉的评析zhidao.baidu.com/question/7490748.html?si=5&wtp=wk

[2] 李广柏.  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wenhuayanjiu/080804/16464740-2.html

男生贾里读后感篇9

关键词: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共同的人文思想封建礼乐的虚伪

人文主义关注的核心是“人”,《红楼梦》写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奴役与压迫,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不是什么“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世界,而是一个残忍的社会,在那里每一个人都得不到幸福。而《红楼梦》中一号主人公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其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优秀品质。

贾宝玉憎恶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极力抗拒封建家族为他安排的传统生活道路,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这实质上是对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和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描写了造成他思想性格的生活环境。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另一方面,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二、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贾宝玉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如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事。后来在目睹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等一系列不平之事后,贾宝玉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他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贾宝玉无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不高兴跟那些为官作宦的“俗人”应酬往来,却愿意跟那些处于社会下层被封建阶级瞧不起的人物做朋友、他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有时跟他们简直没有主奴的界限,他们的悲惨遭遇常常激起他对摧残他们的封建制度的憎恨。

三、大观园是贾宝玉对于自由和平等生活的朦胧向往与追求。

贾宝玉在那个不自由、不平等的黑暗王国里,从爱与恨中,逐渐地产生了一种对于自由和平等生活的朦胧的向往与追求。贾宝玉迷恋的大观园,是少男少女们的乐园。尽管少男少女们之间有等级,有不同的性情和文化修养,但都有着年轻人的纯情和聪慧。作为“诸艳之冠”的贾宝玉,比较懂得人的价值和感情的价值,知道同情人,尊重人;在和女孩子们的交往中,特别是和女奴们的交往中,他一贯从内心表现出对她们的尊重。其他女孩子们,也能相互尊重,主奴之间没有明显的隔阂与歧视,气氛和谐友好,行动较少受“礼”的拘束。他们在园中结社吟诗,才情和创造力得以从充分发挥。宝黛真挚纯洁的爱情也是在这片净土上得以滋生、发育。当整个社会以“纲常礼教”规范人们的行为时,大观园儿女却以“情”作为人生的追求。从思想性质上说,这是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世界,是曹雪芹理想的展示。

四.宝黛爱情建立在有着共同人文思想和自由倾向的坚实基础上。

贾宝玉这个孤独的反抗者,除了在那些被压迫的纯洁的女孩子身上得到一些生活的乐趣和精神寄托以外,还更需要同情与支持,需要一个与他有共同的思想、愿意走共同的人生道路的伴侣。他终于找到了林黛玉,林黛玉确实比她同时代的一般贵族妇女的思想要高出一筹,她无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规范,喜欢读书写诗,表现了出众的才华。对黛玉而言,宝玉对他人的尊重,聪俊灵秀的丰采,离经叛道的性格,黛玉也最能理解,最为欣赏,从而引为知己。黛玉爱贾宝玉,期望着能跟他结合,但却从不劝他去读书应举,立身扬名,在她身上闻不到一般贵族妇女常有的那种夫贵妻荣的庸俗气味。真正联结宝玉、黛玉这一对情人的红线,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和志趣。他们都是从传统礼法中开始觉醒的人,是贵族阶级中有着自由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人物。比如宝玉挨打是一次因多种矛盾纠结在一起而引发的大冲突。在这场尖锐的冲突中,真正站在宝玉一边深切而真挚地同情和疼爱他的,并不是在关键时刻喝令贾政住手因而使整个局面化险为夷的贾母,不是大呼心肝宝贝哭得死去活来的王夫人,不是表现出很有分寸的亲切而骨子里却冷若冰霜的薛宝钗,而是那个情深意切深沉柔弱的林姑娘。宝玉被打之后,黛玉去探伤,半天,只有无声之泣,万句言词只化出的一句矛盾的话:“你从此可都改了吧!”黛玉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她的心剖视给了宝玉,给了宝玉巨大的体贴、慰藉与支持。而宝玉那句“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表示誓不回头的话,只在林姑娘一个人面前说出来。在那样一场使宝玉几致丧生的大风波之后,这样的话是只能在心心相印的知己面前才能说得的。:

五、《红楼梦》中“礼乐”的残忍和虚伪。

《红楼梦》特别突出地写出了“礼乐”的残忍和虚伪。元春省亲时,老祖母、母亲需品服大妆,向她下跪;父亲前来相见,只能隔帘行参,这种为突出君权而违背人性的仪礼,是历代儒家制礼作乐的产物。当元春和家人在笙歌缭绕中“呜咽对泣”、“硬噎难言”之时,读者都会体会到“礼乐”的滋味。《红楼梦》里面,从子女对长辈的昏定晨省,到逢年过节、生日丧葬、宗祠祭祀,等等,处处都是维护尊卑、贵贱、长幼、嫡庶等封建宗法关系的礼,处处都显示出“礼”的不可逾越。王熙凤强调办事“不过是个礼”,她就是凭着这个“礼”,肆意虐杀丫头、奴仆,欺负上辈的姨娘,不择手段把尤二姐逼上绝路。

康雍乾时期人文主义的社会基础还很薄弱,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追求与抗争,必然是失败的结局。贾宝玉性格柔懦,带有严重的寄生性,他虽然一再发表愤世嫉俗的言论,但从没有改造现实社会的能力与勇气。当大观园这个“地灵人杰”的女儿国一旦被毁灭,贾宝玉便找不到出路。他不肯走上封建家长期望于他的“仕途经济”之路,对强行捏合的婚姻又感到厌烦,那么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出家做和尚。宝玉出家,是一个弱者在尝尽人生辛酸苦痛之后的悲剧性选择。黛玉“泪尽而逝”和宝玉出家为僧,正表明了18世纪中国人文主义的局限性,但《红楼梦》所贯串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人和后世人都有着极大的启蒙作用。

参考文献:

李广柏.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

男生贾里读后感篇10

这些“闹”,还算不上张扬,最张扬的要算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偌大一个贾府,上上下下三四百口人,竟让年纪轻轻的她掌了权,管理一大家子的吃喝用度兼“内政外交”,把上上下下打理得服服帖帖,“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这样一个脂粉英雄,春风何等得意?没有她不能摆平的事,凭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且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表面上,流光溢彩,别人望得见的是她的泼辣、她的洒脱、她的无限风光。却望不见,她背后的寂寞——是“高处不胜寒”的寂寞,还有感情上的不如意。

揣度一下,王熙凤初见贾琏时的情景。不过十六七岁吧?一顶花轿把她悠悠载进贾府,那个时候,她的欲望应该还很单纯——满怀都是对新生活的惴惴不安。或许还祈祷过上苍,让她遇着的男人,是个好男人,她好和他共度一生。

红盖头掀起的刹那,满怀的花朵悠然绽开——她一定没有失望,贾琏生得一副好皮囊,英俊年少,她没有理由不喜欢。说不定还暗自庆幸,终嫁得如意郎君。

随后的日子,却渐渐粉碎了她的希望。贾琏的花心,几乎达到登峰造极,她必须时刻提防着,却防不胜防。稍一不注意,他就在外面拈花惹草。她的心一次次被伤,环顾四周,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去与贾母、王夫人说吗?不可以的,她们认为男人拈点花惹点草就如同猫儿吃腥,是很正常的,反会说她不识大体——这,万万要不得。去与同辈们说吗?也是行不通的,想她那样一个争强好胜之人,如何肯把不幸示于人?跟身边的丫头们说吗?更是她所忌讳的。纵使对心腹平儿,她也是有所保留的。虽然她把平儿收进房内,但只是为了拴住贾琏的心,实非她所愿。其心痛心碎,只她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