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5:19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1

关键词:信息时代;继续教育;必要性;有效途径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师思想品德和教学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无论从当今时代特征来看,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的继续教育迫在眉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从国富民强和民族繁荣的战略高度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在知识更新快捷的时代,学习社会化的形成进一步要求教师必须接受终身教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随着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不断提高,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继续教育,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职业技能等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信息时代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教师人员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继续教育认识片面。目前,教师继续教育存在“两轻两重”的现象,即重理论培训,轻实践培训;重学科培训,轻方法培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从整体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我们要深刻认识继续教育的整体功能,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2.被动参加培训,用功利的心态来看继续教育。部分院校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继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动迎合一些人的要求,导致在开展继续教育的导向上追求学历教育,文凭本位之风盛行。很多教师只是报名参加继续教育,并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对学生、对自身、对院校、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仅仅追求培训结束后的一纸证书;而实施培训的院校为了经济效益,有的压缩培训时间,“缺斤少两”,有的培训形式化,走过场,使继续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3.观念陈旧,教育实践脱离实际。我国的继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倾向,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和考核,均缺少专业教育的特色,都忽视了教师进行继续学习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使继续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丧失对教师专业对象的吸引力。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无法紧跟科技进步与相应岗位需求,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模式化、缺乏创新,影响教学质量与参与者的积极性。

4.兼职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欠缺。由于继续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继续教育师资培训资源的投入不足,导致师资力量严重短缺。

激励机制不足,兼职教师任课积极性不高,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增加一定经济收人。部分兼职教师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教学应付草率,无视纪律,上课随意性大的情况,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继续教育缺少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很难有效监控并缺少制约的手段。也间接纵容了部分兼职教师的不当行为。

三、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教师按各自所需可参加普通成人高等院校培训、师资培训院校培训和省、市县(区)、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培训,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培训体系健全完善。“多层次”是由于受训教师不同、教育内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决定培训层次的多样性。“多形式”是指除过目前传统的学历教育形式外,还要根据需要开展专题讲座、专题研究、学术报告、赛教、素质展示等,要采取送教上门、校内培训、自修学分制、专题教研、分段集中面授辅导和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等办学模式,以提高培训的层面和效益。

2.养成读书习惯,提高专业化水平。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来看,教育者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地学习科学理论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继续从教。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及知识结构体系,作为教师,知识要渊博,思维要敏捷,平时各类图书也要尽可能地涉及一些,读书习惯是最重要的。教师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才有可能影响并带动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养成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21世纪以后,继续教育向着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延伸,继续教育的模式也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网上教学可以节约用于书本的开支和上课时间,而且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可以多次使用或复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过程得以再现。

参考文献

[1] 卢香滨.对继续教育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2)

[2] 成人教育.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变革发展的新趋势[J]2009,(11):73-74.

摘 要: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声愈见高涨,继续教育成为许多教师及社会人员实现自我、谋求更好生存和发展前景的途径。继续教育是一种全民化的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信息时代;继续教育;必要性;有效途径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师思想品德和教学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无论从当今时代特征来看,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的继续教育迫在眉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从国富民强和民族繁荣的战略高度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在知识更新快捷的时代,学习社会化的形成进一步要求教师必须接受终身教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随着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不断提高,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继续教育,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职业技能等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信息时代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教师人员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继续教育认识片面。目前,教师继续教育存在“两轻两重”的现象,即重理论培训,轻实践培训;重学科培训,轻方法培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从整体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我们要深刻认识继续教育的整体功能,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2.被动参加培训,用功利的心态来看继续教育。部分院校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继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动迎合一些人的要求,导致在开展继续教育的导向上追求学历教育,文凭本位之风盛行。很多教师只是报名参加继续教育,并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对学生、对自身、对院校、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仅仅追求培训结束后的一纸证书;而实施培训的院校为了经济效益,有的压缩培训时间,“缺斤少两”,有的培训形式化,走过场,使继续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3.观念陈旧,教育实践脱离实际。我国的继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倾向,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和考核,均缺少专业教育的特色,都忽视了教师进行继续学习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使继续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丧失对教师专业对象的吸引力。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无法紧跟科技进步与相应岗位需求,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模式化、缺乏创新,影响教学质量与参与者的积极性。

4.兼职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欠缺。由于继续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继续教育师资培训资源的投入不足,导致师资力量严重短缺。

激励机制不足,兼职教师任课积极性不高,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增加一定经济收人。部分兼职教师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教学应付草率,无视纪律,上课随意性大的情况,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继续教育缺少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很难有效监控并缺少制约的手段。也间接纵容了部分兼职教师的不当行为。

三、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教师按各自所需可参加普通成人高等院校培训、师资培训院校培训和省、市县(区)、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培训,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培训体系健全完善。“多层次”是由于受训教师不同、教育内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决定培训层次的多样性。“多形式”是指除过目前传统的学历教育形式外,还要根据需要开展专题讲座、专题研究、学术报告、赛教、素质展示等,要采取送教上门、校内培训、自修学分制、专题教研、分段集中面授辅导和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等办学模式,以提高培训的层面和效益。

2.养成读书习惯,提高专业化水平。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来看,教育者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地学习科学理论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继续从教。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及知识结构体系,作为教师,知识要渊博,思维要敏捷,平时各类图书也要尽可能地涉及一些,读书习惯是最重要的。教师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才有可能影响并带动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养成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21世纪以后,继续教育向着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延伸,继续教育的模式也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网上教学可以节约用于书本的开支和上课时间,而且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可以多次使用或复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过程得以再现。

参考文献

[1] 卢香滨.对继续教育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2)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2

关键词: 忻州市幼儿教师 继续教育 现状调查 对策

一、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教师专业化理念的凸显,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教师的在职培训或进修在最近30年显得日益重要。”[1]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指幼儿园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参加的各种园内外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本园内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幼儿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关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不仅有利于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而且有利于加快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的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抽取忻州市、原平市、代县、五台县、繁峙县、偏关县、河曲县的7个县(市)13所幼儿园的160名幼儿教师为对象,设计题目30个,多数为封闭性问题,问卷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费用、评价方式、需求五个内容,共发放160份问卷,其中忻州市、原平市各发放30份,其它各县分别发放20分,回收有效问卷147分,回收率91.87%。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忻州市幼儿教师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从教龄、年龄、工资标准、最高学历四个方面来了解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表明当前忻州市幼儿教师呈现出以下几种特征。

1.年轻教师居多,教龄相对较短。

在调查的147位幼儿教师中,30岁以下的幼儿教师占总人数的70%,31岁以上的幼儿教师占总人数的30%。其中,6年以下教龄的幼儿教师占总数的62.5%,15年以上教龄的幼儿教师仅占4.2%。

2.待遇普遍偏低。

月收入在500―1000元的幼儿教师占总数的75%,1000―1500元的幼儿教师占总数的20.8%,1500元以上的幼儿教师仅占总数的4.2%。

3.以大、中专学历为主。

调查数据显示,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占25%,大专学历的占53.3%,本科学历的仅占21.7%。

(二)忻州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表1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调查数据显示,理论型培训仍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占总数的54.2%,实践技能型和科研类的培训相对较少,综合型的培训更少。忻州市幼儿教师群体年轻化的特点突出,教龄相对较短。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理论,此时的幼儿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的稳定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已具有从事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同时她们对新知识、新技能有着强烈的需求,而且对新知识的接受比较主动,因此,此时幼儿园应当丰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

2.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通过一定形式进行的,函授、短期集中培训、园本教研、专家讲座、业余培训、网络培训是常见的继续教育形式。

图1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图1表明,短期集中培训与园本教研是最常用的继续教育形式,分别占总数的42.5%和37.5%。可见,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以短期集中培训和园本教研为主,参加函授、网络培训等形式的幼儿教师较少。

3.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

表2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

表2显示,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分担分三种:一种是完全自理,占53.4%;另一种是幼儿园全部报销,占25.8%;还有一种则是个人和幼儿园共同分担,占20.8%。可见,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持不足,继续教育费用主要由幼儿教师自己承担。

4.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常用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继续教育的“指挥棒”。

表3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常用评价方式

从表3来看,幼儿园或培训机构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采取“证书”评价方式的占58.3%,采取“教学公开课”评价的占16.7%,教师“自我评价”的占12.5%,采用“学时登记制”的占10.8%,“跟踪了解”评价的占1.7%。可见,传统的“证书”评价方式还是占主导地位,其他方式的评价使用较少。

5.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为了了解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本研究主要从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形式、激励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1)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的需求方面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合理的课程内容则是教育有效的保证。结合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19.8%的幼儿教师认为课程设置应以“教育理论”为主,32.5%的幼儿教师认为应以“教育实践”为主,20.5%的幼儿教师选择以“教育科研”为主,27.2%的幼儿教师认为以“综合性提高”为宜,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趋于多样化。相应地,通过继续教育除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外,倾向于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幼儿教师分别占30%、17.5%、40%。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2)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形式的需求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对继续教育形式的选择,居于前四位的分别是:函授、短期集中培训、脱产、网络培训,分别占24.8%、20%、18.5%、15.2%。相对于以短期集中培训和园本教研为主的现状而言,多种培训形式的需求趋于平衡化。

(3)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的需求方面

通过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是当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法,也是效果比较显著的手段。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中显示,物质奖励成为当前幼儿教师的首要选择,占总数的50.6%,而职称晋升仅占8%,这与当前幼儿教师工资收入没有按照职称标准执行有很大关系。可见,当前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忻州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忻州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幼儿教师的发展。

(一)继续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继续教育内容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诸多要素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在已开展的继续教育中,“理论型”培训是重中之重,而从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来看,“综合性提高课程”的比例由8.3%增加到27.2%,幼儿教师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技能、科研等综合能力。可见,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难以考虑到各个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

(二)继续教育形式传统

调查显示,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以短期集中培训和园本教研为主,参加函授、专家讲座、网络培训等形式的很少,脱产式培训则不被采用。但是从幼儿教师的需求来看,幼儿教师对新的培训形式如函授、脱产、网络培训的需求增加。从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幼儿教师以大中专学历为主,学历基础使得幼儿教师接受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成为可能,传统的继续教育形式无法满足幼儿教师当前的需求。

(三)继续教育经费支持不足

经费保障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效实施的物质前提。调查发现,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以幼儿教师完全自理为主,仅有25.8%的幼儿园全部报销。基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

(四)继续教育评价简单

调查发现,幼儿园或培训机构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采取的评价方式以“证书”为主,“教学公开课”与“自我评价”方式其次,“跟踪了解”与“学时登记制”的方式采用很少。“证书”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它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视对幼儿教师内在需求的关注,使幼儿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处于“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幼儿教师的内在积极性,从而导致继续教育的低效性。过于简单的评价方式,导致考核效度低,不能真正起到评价所学并激励后续学习的作用。

五、提高忻州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对策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幼儿园与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配合才能完成。

(一)优化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从幼儿教师发展的需要出发,设置继续教育课程内容。

继续教育课程是实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内核,应突出可持续性、前瞻性、实践性、层次性等特点。因此,继续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教师自己的兴趣、工作需要、所教学科与实践,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具体需求提供合理的进修课程,充分考虑幼儿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所必需的多元化知识来设计相适应的培训内容,体现培训内容的科学化和全面化,使不同的教师通过培训能够各得其所,学以致用。注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相互结合、渗透,不可过于偏重某一方面;同时,要根据教师的接受能力调节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并在培训之后就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遇到的普遍共性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幼儿园与培训机构及时进行双向反馈,提高继续教育效率。

2.合理利用多种继续教育形式。

随着幼儿教师学历结构的普遍提高,加上幼儿教师群体呈年轻化趋势,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化,可以建立以园本培训模式为主体,脱产、函授、网络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为辅的培训体系,特别是要从幼儿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形式。

(二)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要保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高效实施,必须有充足的经费保障。《规定》中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举办者自筹;学费、差旅费按各地有关规定支付。”[2]调查显示,53.4%的幼儿教师完全承担着继续教育的费用,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当地政府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评价58.3%的以“证书”为主,但“证书”的评价方式侧重知识性考核,忽略实际运用能力,制约幼儿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对实践、创新、情感与综合素质的评定。为了提高继续教育评价的实效性,在采取“证书”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改进教学实践的“跟踪了解”,能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自我评价”,以及“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方式,以激发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

2.激励方式应多样化。

首先,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从教育发展大局出发,配套出台一系列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保障性政策,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与考核实施意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督导与质量评估制度》等,把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与职称评定、职务升迁、工资待遇、编制等联系起来,使广大教师安心幼儿教育,热心参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其次,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重点奖励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且工作踏实、富有成效的骨干教师,特别是根据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适时使用,以点带面,调动全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四)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制定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保障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章可循。其次,要提高幼儿教师福利待遇,缓解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济压力。再次,要加大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对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意义,端正幼儿教师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动机。最后,幼儿园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如通过建立幼儿教师成长档案、和幼教名师交流成长体会、鼓励幼儿教师多参与教育竞赛活动等提升幼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3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教师 继续教育 可持续发展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是学校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第一”思想观念的灵魂工程师。体育教师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能力水平、创造性等方面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评估和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等诸多方面,教师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教师作为传承文明成果、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执行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载体,面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术水平以及教学工作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与深化。因此,在新时期培养一支具有创新能力、自主持续发展能力、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高水平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基层体育教育指导能力的体育骨干教师队伍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而言,这样的教师队伍已不仅仅是局限在教学行为的要求上,还应该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

1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1.1 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

当今的大学体育教育已经由精英化体育教育转化为大众化体育教育,但体育教育的宗旨还是培养既有实践能力又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培养人才的宗旨没有变,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受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扩招之后和90后学生入校的大学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知识要进行不断地更新来适应新时代和新对象的要求。面对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保证,他们能够有较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正是用继续教育的“苦”和“寒”来换取学生的喜爱和教学质量的“梅花香”。

1.2 高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

自主学习是提高与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素质整体提高的过程应当是一种持续地运用自主学习手段整理与分析教育经验、调整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理念和技能的过程。教师应经常研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案例进行反思;通过课堂观察进行行为研究;经常与同事探讨课堂经历或与因材施教的相关问题。要成为自我发展的教师就要学会不断地、理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在思考、批判、否定中求发展,不断地探求更新更好、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不仅应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应是一个研究者。作为高校体育教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是产生良性教学效果的保证,我们教授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思维和接受的新信息不一定比教师少,甚至高于我们教师的信息量,所以,我们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是势在必行的。继续教育就是我们教师获得新的、更多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2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建立健全良好而有序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从制度上推进教师的继续教育进程,是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

2.1 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第一要素,是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执行者和管理者。体育专业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和成效,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过程中,在设计和实施一项教学活动或解决一个教学问题时,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还是能有创造性、有效性、突破常规、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的创新、问题的解决;是原地踏步、毫无长进,还是能不断更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创造新的佳绩,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意识,只有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意识的教师,才能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理念,积极尝试和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开创教学新局面。

2.2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中,普通系的大学生接受两年的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院系的学生接受四年的体育教育,在这其中教师的影响力是最深刻、最长久的。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不仅在时时刻刻接受教师所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学习教师传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时时刻刻观察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言一行、思想、观念、意识、习惯、行为乃至道德品质等不仅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师生交往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成为学生有意无意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教师,只能教出同样墨守成规的学生;而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在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师,也必然能教出同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这将影响到学生一生的生活与发展。

2.3 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是人类生存的最高级的基本需求,越处在社会高层或越具有知识文化的人,这种需求也就越旺盛、越强烈。因而,作为社会中的知识阶层,体育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就更为迫切。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在不断发展、不断充实的过程中使人生更具有意义和价值,并在可持续发展中紧跟甚至引领社会发展的最新潮流,同时,作为教师,没有了教学质量也就是丢失了自己的饭碗,教师的职称是教师在社会中地位的体现,职称获得不仅要求自己具有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和前沿知识的积累,还有优秀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些成就的得来都归功于教师自我的追求与发展。

3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与评估制度

高校体育教师培训的监督与评估制度是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检查、监督和评估,可以了解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进展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师培训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以评估促管理,以评估带指导,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推动各级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深入实施的目的。因此,尽快建立一套符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继续教育现代监督评估理论和机制,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及其培训运作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与评估,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难题。同时建立继续教育约束与激励机制,使继续教育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晋升、晋级、评聘职称、评优、评奖、享受各种待遇的必要条件,以形成继续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3.2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高校实际的体育教师培训的模式。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培训机构一道,开展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变革发展需求的调研,精心设计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的同时选择适宜教师、教学需要的培训模式。充分考虑教师及教学实践的多极化的要求,提供教师按照个人愿望与学校需要而选择自身专业发展的多极化组织形式与途径,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多极化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特别是现在网络技术的进步及大面积的普及,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课堂的培训模式。

3.3加大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

教育投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教育事业得以顺利运行和发展的物质保障。现代化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要加大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及其最优化,着眼与探索一套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够满足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事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需求的资源供给体系。要加大继续教育发展性投入,确保经费的足额并且及时到位,坚持由目前的政府投入并由人大监督落实到位的方针政策,同时积极探索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本由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社区等多方面共同分担的投入发展道路。

3.4 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法规体制,培养再教育意识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体育教师把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一方面,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各级领导要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大力支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关心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成长;鼓励他们继续教育的认知态度,并充分调动他们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供更多的再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技术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要认清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深刻领悟到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大势趋,要充分认识到原有的知识体系已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也跟不上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只有明确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主动学习新的、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技术,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丽,王立梅.普通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6):45-47.

[2]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67-68.

[3]王春华.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78-80.

[4]王序坤.教育成本的分担原则及其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1999.

[5]侯怨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构想[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2).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4

摘要:实行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是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10年来,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和对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提供了实践和理论支持。因此,应尽早建立独立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设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建立开放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机制。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一、实行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对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要求他们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补充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建设一支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要实现上述培训目标,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作保障。但是目前,在我国充当继续教育的师资,主要是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些兼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资格或高等教育教师资格。从理论上讲,他们的知识占有量是可以满足培训工作需求的;但实际上,继续教育是一种不同于高等学历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教育形式,学员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获得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去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注重的是每个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有所提高;但从近两年的培训实际效果看,培训工作的总体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部分培训教师或者最新成果掌握不足,教改动态及信息匮乏;或教非所用,教学内容不切合中小学的实际,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求。继续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个“新”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实施继续教育的师资是一支高层次的、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前瞻性思想观念的教师队伍。毫无疑问,当前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新知识、新观点,很少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学习。因此,继续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支专门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学员的高期望值与师资水平的相对低下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解决继续教育的师资质量和数量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成败的最根本性的大事,因此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建立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实现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教师准入的门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不讲条件,指令性分配任务、教师良莠不齐的状况,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还可以排除那些不胜任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其次,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继续教育,使有志于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科研人员、学者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途径来获得继续教育教师资格,壮大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力量。与此同时,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可以促进教育系统人员的合理流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事继续教育事业。二、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可能性1.实践基础1993颁布的《教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同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开始部署教师资格过渡工作。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026万余人获得教师资格,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积累了经验。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自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2001年教师资格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保证教师资格制度的稳步、规范、顺利实施,依据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精神,2001年教育部陆续颁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对教师资格的认定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等首次认定教师资格的有关政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细化,对教师资格证书的法律效用、主要内容、证书格式、证书补换发、证书编号、管理责任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从实践上来讲,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有利于把住教师队伍“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教师培养制度;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为学校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因此,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认定制度提供了实践支持。

2.理论依据许多研究者认为,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有的教师在高等学校里是优秀的教师,但在继续教育领域内有可能难以胜任工作。培训院校中的教师,不同于一般师范院校中的教师,他们既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也要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分析、总结,必要时还要亲自讲授中小学课程,发挥出“师范”的作用。从目前状况看,许多国家都要求培训机构中的各科教师继续参加培训,通过教育理论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训,到中小学开展调研、教研活动,参加培训课题的教材编写或研究工作,最终形成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如在德国,师资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必须要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并要在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在理论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还要经过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的层层审批,才能正式担任教师工作。如果工作不胜任,同样可以被辞退。但在我国,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继续教育的任务一般是分配给一定的师范院校或进修学校;这些教育机构,都是根据自身现有条件,把具体教学任务分配给个人,不管能否胜任工作,没有一个监督的机制,随意性很大,这样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就在所难免。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以便从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各类申请者当中选拔能胜任继续教育的合格人才,以保证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建议1.建立独立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内一项战略任务,所以说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保继续教育师资质量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国家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这个部门可以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构成,来保障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如果培训单位和资格认证机构是一个单位,就很难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如私情、关系等干扰,使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失去公证性,最终影响到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有师资培训机构与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成功经验。如英国,向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有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高等教育学院、开放大学、教师中学、皇家督学团、教育部与教育当局,而教师资格审查权和证书发放权均在教育与技能部。2.设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首先,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要求的具体规定,结合继续教育的教学特点和要求来确定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多层次的,也就是针对申报者的具体情况应有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擅长理论的,也可以是擅长教学实践的。其次,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一般教师资格认定的基础上,如取得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要从事继续教育必须再通过一定的考核方可取得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这同样适用于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只是他们录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教师资格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坚持标准,严格把关,这样才能保证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健康进行。另外,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审查学历条件的同时,在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中,应重视对申请者实际能力的考核,重视对申请者思想品德的考察,以及身体条件尤其是心理健康的检查,对学校在编正式任教人员也要结合年度考核测评教育教学能力。3.建立开放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机制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一流的培训质量。一般来说,接受继续教育的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和名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他们对继续教育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除了优化继续教育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外,更重要的是组建一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对象量大面广、学习时间短、流动性大、层次不齐、课程众多、计划灵活、考核办法多样的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必须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建立开放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机制,对继续教育教师资格的认定对象不应只限制在某些高校或进修学校以及中小学。具体来说,就是鼓励有实践经验或理论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来充实中小学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只要他们能通过规定的考核,就可以发给教师资格证书。这些教师既可以是大学的老师,也可以是中小学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可以是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他们进行考核时,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他们的专长,有的可以侧重理论知识,有的可以侧重实践经验。这样一支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条大锁链上的一环;所有的教师都应团结一致,承担共同义务,去完成中小学继续教育这一重大任务。这支队伍不仅要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而且要熟悉中小学教育,不仅要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而且要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就很难组织好继续教育、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并高质量地完成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5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本。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使对教师的教育从现行的“一次性”向“多次性”的模式转变,这也使得教师继续教育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继续教育工作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直接方法。在今天,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观念的大量涌现,都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方法、内容、手段能够不断的更新与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有必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以达到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

继续教育工作是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科技与人才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将变得日益激烈化,与此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也为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小学教师大多是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他们只有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和新技术,才能自如应对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因此,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当今时代已被摆在日益显著的位置。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纷繁,一般就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职培训,也就是任何学科教师都必须参加的公共类课程培训;还有一部分是学科培训,也就是每个学科教师对应参加的某一种学科的培训。本文将按照学习功能类型将其划分:

补偿或晋升学历所学课程。在基础教育领域,部分于上世纪末入职的教师都不是本科学历,这部分教师陆续通过自学考试或者专升本等方式,取得本科学历。且有很多的教师并不满足于现状,通过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经过多种形式的考试进入高等院校做进一步的深造。

思想政治和师德修养方面课程。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对中小学教师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学习被着重强调,以及各个地区及主管教育单位对师德规范的要求。这使得中小学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集中体现在职业道德上。

教学专业知识更新与拓展型课程。本专业知识的更新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心。现代教育知识的更新迅速,只有不断学习和汲取新的专业成果,才能在实际教学的应用中摒弃陈旧的、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符的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教学实践分析型课程。中小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原理,并以之为指导,分析和研究教学课程,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优化,大幅度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始终学习和分析先进的教学经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领导专家和其他教师给予意见和建议,从而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4]。

教育研究型课程。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要求教师能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教师通过教育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并结合教学经验进行教育研究,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策、制度、经费、师资、方法等诸多方面。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较为单一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偏差

3、继续教育所涉及的评价、激励机制缺乏

4、教师教学工作和参与培训在时间分配上难以均衡

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1、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努力创建多重型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应与各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培训者的教育。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是我国先进教育理念的发源地,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理论前行的先驱者。与他们合作,不仅可以获得最先进的继续教育理念、最现代化的继续教育培训理论,还可以得到他们对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的指导与支持。

2、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种自身的责任,应该努力争取和珍视的学习的机会,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取得几个学分,而应该是为了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总之,转变对继续教育所持有的功利化价值观念。

3、建立健全激励措施,激发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激励方法和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对于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实际奖励

4、为中小学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6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法陈旧,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师队伍的发展。因此,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新《课标》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提出一个大体框架,没有具体现实的内容,更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这就给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和执行者,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农村学校新《课标》实施进展缓慢,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与新课程的推进所需要的教师素质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关键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则以教师为本。体育教师素质如何对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掌握体育相关学科的知识,“一次教育,终身受益”的思想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体育教师自我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渗透到体育学科中来,从而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我国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与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优化资源分配结构,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因而在人事制度上对教师引人了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对竞聘不上的教师,实行严格分流甚至淘汰。因此,教师们要想立足于本职工作,就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二、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社会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但从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来看,多数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形成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还没有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有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职业存在轻视与偏见,以致在抓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上存在认识偏差,加之经费、时间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体育教师参训的机会较其他学科教师少,致使体育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长期不能得到提高。同时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少,职业危机意识弱,没有学习提高的紧迫感,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不够强烈,多数人满足于现状。

(二)继续教育机制建设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也是由于继续教育机制不够健全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短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由于民族地区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困难只能维持教师基本工资,无力支付其他经费开支。学校也因义务教育不再收学费无力

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加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低,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因无力承担学习费用而放弃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二是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与人事管理制度衔接不够紧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教育培训结果与体育教师的待遇、职称没有直接挂钩,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没有形成一整套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相匹配的、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升素质、自我完善的体系。“训与不训一个样、训好训坏一个样”,教育培训的作用和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在继续教育的监管上重形式、轻实效。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情况时,只在乎数字,如学历达标率、教师参训人数及次数等,很少顾及教师学习的效果。教师参训时只要报上名交上钱,最终只要成绩合格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参加培训是否真能学有所获或是否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就不重要了。

(三)培训目标不明,内容与方法较落后

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还没有完全走出学历教育模式的窠臼,以拿学历文凭居多,其他培训相对较少。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缺少多样性。一是培训内容不能紧贴农村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造成教师学到的东西用不上,想学的东西学不到的尴尬局面,培训效果不佳。二是对不同年龄、层次、岗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体育教师存在“一锅煮”现象,缺乏因材施教。三是课程内容先进性不足,不能真正反映体育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学科前沿发展的动态。四是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未被很好地利用,从而影响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培训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依赖于本省高等学校和各县市的教研室部门,培训师资大部分虽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也不乏全面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其长时间与农村体育教学实践脱离,对农村学校实际了解不够,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把握不准,知识陈旧,实践经验缺乏,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难以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与体育教师培训对师资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对于“科技兴体”战略的顺利实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民族体质的提升,都将起到关键作用。为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要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领导,要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支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自身要认清形势,深刻领悟到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改变“一次教育,终身够用”的观念,树立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要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才能做到继续教育的延续性和规范化。首先,完善继续教育法规组织监督管理体系。国家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为继续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一套有组织、有监督、有评价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体系,使教师继续教育落到实处。其次,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奖罚机制。为了能够广泛激起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对教师在职培训都尽可能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把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师的聘用、晋升、绩效工资、评职称等结合起来,而且教师在培训期间,还享受其他的津贴等奖励政策。同时,完善处罚机制,处罚机制应该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对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罚,形成处罚机制内部的统一性。最后,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加大经赀投入是民族地区农村继续教育良好运行的根本保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教师继续教育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尽最大可能取得各级党委和政府人力、财力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从办公、业务经费中压缩其他开支,想办法挤一点,并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创新培训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实效

培训质量的好坏是继续教育的核心,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形式和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也是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的关键。首

先,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教育培训部门在制订教育计划之前,应深入农村学校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了解农村学校体育现实与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各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其次,选择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成人在培训中,希望一蹴而就解决问题,而不是追求培训内容的学术性、系统性、理论性,他们希望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开展自己的培训活动。为此,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是着眼于帮助教师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实用性;二是着眼于体育教育发展要求,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体现在培训内容中,突出针对性和先进性。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充分认识师德教育对农村学校的重要性,把师德教育有机渗透于各学科培训之中,强化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最后,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继续教育单位除采用传统的专题讲授等教学方法外,还要多采用专题讲座、集中讨论、参观学习、社会调研、考察、专题讨论等多种方法,通过多环节双向互动教学,搞好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汁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7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教师培训 问题 对策

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使教师成为真正具有“专业水平”的教育工作者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更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特别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要求体育课程项目多元化,学生学习形式新颖化,学习内容丰富化,则体育教师的技能与知识需要及时补充、更新、拓宽、提高和完善。

1.我国高校实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1通过继续教育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各门学科和教育领域得到了凸显。如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构建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立法和监督,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给予经济和时间上的保证。日本国会在1990年提出了振兴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通过法律的形式把继续教育付诸现实活动中,并逐渐制定了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1983年美国通过了制定的法案,给各个州和地方每年下拨一定的经费,用于教师的继续教育。英国有着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随着继续教育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分子,接受继续教育迫在眉睫。

1.2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机遇下,教师素质的提高成为重要任务,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教育理论与观念、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教育改革实践表明,教师综合素质和继续教育的实施水平的高低,将关系素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全面持续地实施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将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1.3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改革出现了两大发展趋势:首先是综合性的大学办教育,即各类师范大学的综合化趋势。其次是师范教育的一体化趋势,指的是同国外通用的教师教育这一概念相似的内容,师范教育的一体化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教师的职后教育等连续的内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教师教育开始被日本等发达国家高频率地使用,标志着人们教育观念产生了变化,传统的重视职前培养、忽视职后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实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需要。

1.4实现依法施教的需要

1993年我国《教师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开始步入了法制化道路。《教师法》中明确提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要做好科学的教师培训规划制度,对各级教师实施多途径、多内容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培训。”实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实现依法治教、实现我国教师队伍和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5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成长的需求

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状况来看,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差异较大,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和年轻的体育教师学历差距大,有着高学历的年轻体育教师因为工作时间短等原因,教学实际经验较为匮乏。这就需要通过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实现教师学历和教学经验的提升。另外,因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接触的知识面相对较为狭窄,导致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相对其他学科较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手段需要改进、教育创新能力等需要提高。上述因素的存在需要我们通过继续教育实现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继续教育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师队伍。

从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分析,大部分体育教师参加教学工作已有五六年,随着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增加,教学效果会明显增强。以后教学效果的增强幅度会减缓,甚至出现下降情况。如果体育教师没有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可能使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另外,因为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体能和技能要求较高,如果不通过继续教育提升教学水平,可能就会出现更大幅度的衰退。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落实,是实现体育教师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高校体育教师培训的项目

正规高校的体育项目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健身要求,紧跟时代脚步,男女生的不同生理需求进行教学安排的,高校体育的培训项目也是多样化的,培训内容一般都是跟教学有关的项目,例如:足球、篮球、羽毛球……学习新的裁判规则、新的比赛要求、新的训练方法。还有舞蹈类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等,几乎每年都在更新。也有根据需求进行其他项目培训的,现阶段很多高校体育教师评职称要有出去学习的经历,所以高校体育教师有出国学习英语的,有为了开展新的体育项目,出去学习的。

3.实施高校体育教师培训的机构

一般都是国家体育总局与权威的体育专业院校的教师及专家,根据国际上的变化进行讨论,研究后制订计划,安排权威的教师、教练,根据学生的生理结构、学习兴趣、内容的科学、美观、合理规划出一套教学内容。然后下达给全国各地的体育局,招募学员学习后推广,学员多是体育院校和体育师范院校专业和技术水平很高的教师。

4.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途径

4.1培训文件发到教师个人

培训文件通过邮箱、信件发到教师个人,体育教师一般以教练员居多,他们需要时时刻刻更新训练方法、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取得好的比赛名次,为学校获得荣誉。还有一部分老师是为了满足教学需要,这类体育教师参加了多次培训,培训机构都留有教师档案。

4.2培训文件发给部门领导

体育项目的培训文件应发给每个高校的办公室,领导接到文件后,会考虑让哪个教师参加,出去时间长短,经费多少,参加培训是否会影响教学,有时出于多方面原因的考虑,会影响领导的决定,很多培训不会让老师参加。

4.3同学、朋友转发培训文件

很多消息闭塞,或者长期没有参加培训的学校,如果有体育老师需要学习,就会跟同学、朋友联系,有人接到培训通知后,就会以邮箱和QQ的方式发给同学和朋友。

5.对策

5.1学校领导应该重视体育教师的继续培训。

5.2培训时间长一些,不要多是短期培训。

5.3根据每个教师的需求培训,有的老师是为了带队比赛,有的是为了教学,所以想学习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5.4体育教师参加培训能够自由支配时间,不要有太多束缚。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8

本次调查问卷表的设计在查阅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文献的基础上,参照了陕西省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作了改进。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大方面: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学校继续教育管理、考核、评估的意见。

(一)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基本情况宝鸡市从1997年推行教师岗位职务培训,规定教师任现职五年期间必须参加一次培训,以此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2003年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继续教育周”制度,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培训学习。英语教师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以来,教师业务水平的变化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上,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新课程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师专业发展、继续教育的认同感有很大提高,自我发展的目标更倾向于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发展。参与调查的初中英语教师中98.5%参与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对于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从调查数据看,17.2%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校本研修;62.3%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集中参加培训;20.5%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远程教育培训。英语教师最喜欢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方面,14.2%的教师选择了脱产离岗长班培训;42.8%的教师认为网络远程培训更符合教师的工作及生活现状;43%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学习应立足于学校及教师实际。从调查结果分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训学习;教师最喜欢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是脱产离岗长班培训。这说明主管部门、学校实施继续教育培训主要还是集中式、大规模式的培训,脱产式的体验式培训机会较少。

(二)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模式与从调查数据看,初中英语教师参加的继续教育学习主要模式是大规模式的集中讲座模式,比例是47.3%;其次是学校内部的小组合作、自我学习反思模式,比例为37.1%;再次是参加网络学习模式的英语教师比例为8.1%,最后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局限于学校小范围内,参加体验式、渗透式培训模式的机会较少,和外界、同行合作学习交流较少,比例仅占7.5%。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研讨方面,比例达到了54.6%;而对于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形式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老师谈话可以看出,教师希望获得专家的帮助和引领,和专家交流研讨,加强实践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希望有自由支配的自主学习时间,集中精力去学习;教师期望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考察观摩、实践交流、影子培训、与名师结对子等方式,由此可见,教师越来越多地追求继续教育学习的引领性、先进性,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开阔眼界,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加快自身成长步伐。

(三)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需求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需求是很广泛的,但是关注点相对集中在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内容的选择,42.45%的英语教师选择学科前沿性教育教学理论,30.64%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培训学习,而学生学法研究和班级管理工作分别占的比例分别为15.37%和11.54%。以此说明教师重视继续教育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学习的目标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继续教育学习要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四)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意见对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考核方法,45.61%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综合考评,教师认为应该由培训学校和教师所在学校共同考核,对学习效果作出评定;34.17%教师认为应该根据教师个人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材料、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认定;22.22%的英语教师认为汇报答辩也是比较认可的一种考核方法;教师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学习状况,所取得的成绩应该与评优评先挂钩。

二、继续教育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及与教师座谈交流,重新审视目前我市初中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英语教师学科本位倾向严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只关注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忽视与其他学科有关的综合知识学习,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胜任当前的文化课教学。(2)从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形式的需求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仍然只关注课堂教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追求实用有效的技能和学习,忽视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3)继续教育学习的组织形式单一,以集中培训学习为主。(4)学校继续教育学习管理制度不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不尽科学,没有真正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5)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经费时间没有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四、对策与建议通过综合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为了激发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效果,英语教师及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英语教师应转变学科本位思想,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教师要改变学科本位思想,学习了解与本学科教育教学有关的综合课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9日第4版刊登题为《主干内容为终身学习奠基》一文中指出:各学科都应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宏观课程观,在熟悉、精通本学科知识理论的前提下,了解跨学科知识文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师。2011版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其中包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所以,在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机会,探讨学习与英语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英语教师应重视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就是盲目的实践。2011版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本,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只上好课,研究课堂教学不一定能教好学生。因此,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创新继续教育学习模式,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继续教育学习的模式应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研修相结合、实地培训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应该与教学实践结合,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英语教师普遍希望接受专家、名师、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导引领,这是对专家学者、名师、优秀教师的认可,也表明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要求逐步提高,更希望与有共同实践经历的优秀教师合作学习。交流与合作是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当然,在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请教专家名师来指导、点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该创造机会,搭建普通教师与专家名师交流学习的平台,从优秀教师的成长中借鉴经验,缩短与名师、优秀教师的差距,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知识领域中两个人通过思想交流和辩论,都可以更加接近真理,而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仅通过自己的思考都不可以达到这种程度。思想交流的结果,不仅是两人已有的知识和思想,而且可以引发出新的知识和思想”。

(四)科学管理,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学习热情学校应该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在制定奖惩制度时,把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完成结合起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结合起来,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在教师评价机制中,要把教师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活动及成果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与学校的教师成长,名师成长工程结合起来,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参与学习,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9

一、中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比较

1.出台背景与目的

1993年《教师法》标志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其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将教师的身份从“职业”转向至“专业”层次,这无疑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的认可。然而,针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师专业性的认可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措施却始终未能明文制定。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师来源的复杂性、以及教师种类的多样性阻碍了职业教育教师这支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进程,然而这只是其浅层次的原因,深入剖析后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于外部职业教育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低,于内部未能形成系统的、权威的职业教师专业组织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有效的把控。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由于职业教育的改革措施最终必然落实于职业教育教师,因而与职业教育的改革效率休戚相关的职业教育的教师素质亟待提高。为改变职业教育领域教师培养培训无章可循的零散局面,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规范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标准》的出台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基本规范,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提供基本依据,为教师个体的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明确的要求。

1999年之前,英国政府对继续教育的教师资格没有任何成文的规定,教师的资格认定以及职业发展培训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忽视,导致继续教育领域的教师质量参差不齐。继续教育领域的教师没有统一的培养途径,也没有统一的入职标准,教师的教育背景及来源多元化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特征。由于未能得到政府以及公众的关注,继续教育领域的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在职业地位、工资收入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处于二流地位,中小学教师可以在继续教育领域任教,反之则不行。然而随着继续教育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英国政府以提高教师专业化为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始介入继续教育领域。1999年,英国继续教育国家培训署出台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继续教育教学和学习支持的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一改继续教育领域教师标准长期以来混乱模糊、依附于普通教育的局面,为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其目的是为所有继续教育教师的教学资格和专业发展提供衡量标尺,规范继续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和培训标准,为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提提供借鉴标准,从而引导继续教育机构的有效发展。

2.专业标准框架与内容

我国新出台的《专业标准》[1]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内容”作为主要部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中职教师的专业要求进行解构,以15项二级指标和60项三级指标对其专业要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第一部分“专业理念”中以理念为先导,强调教师应当具备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以及“终身学习”这些职业教育革新理念。第二部分为“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 60个细则,着重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特点。“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教师应具备从宏观的职业理解到微观的个人修养等要求;“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育教学知识,能够熟悉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掌握职业背景知识,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对口情况及其职业资格标准等;掌握课程教学知识,熟悉所教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以及课程标准等;掌握通识性知识,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知识等。“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应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教学实施能力,能够创建积极的学习气氛,采用工学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拥有实训实习组织能力,能够妥善安排实习实训计划,有效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并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具备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活动能力,能够各类学生组织自我教育,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教学评价能力,能够利用多元评价方法对学生实施多角度、全过程的评价;具备沟通与合作能力,具备与学生、家长、同事、社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能力,能够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工作,参与校本教学改革工作的能力。第三部分为实施要求,分别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这四个群体如何使用《专业标准》提出明确的指导建议。

英国继续教育“国家标准” [2] [3]所描述的是合格的继续教育教师以及教师资格侯选人必须展现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与理解和专业技能,具体表现为继续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的职业意识、知识、理解和技能等各个方面。因此,在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之前,同样以理念为先导,对继续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应当具备紧跟时展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具备与他人共事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地位、并具有权利、平等、包容的态度。在“国家标准”具体内容和要求部分,从职业意识、技能素质、教学素质三个纬度出发,提出共计80项要求,其中教学素质是三个领域最核心也是划分最明晰的部分。职业意识部分共罗列出22条要求,如正确认识继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中的地位;正确认识所在机构教育目标以及政策;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掌握学习理论、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正确认识社会、文化的差异对学习、课程开发及授课的影响等。其中结合学生主体的理念,突出继续教育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以及学生原有水平的多层次性,要求教师能够了解有效学习的特征,为情况各异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取得最大的学习成就。同时,要求教师需要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近期发展状况,保持自身知识不断更新,能够利用测量、评估、质量指标促进教学质量。技能素质部分由“个人能力“和”个人品质“两部分组成。个人能力中要求继续教育教师具备分析确定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监督和检查教学过程的能力、自我反省和提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强调了教师的合作能力、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的要求;个人品质中对教师提出了热情自信、富有活力、诚实正直、坚持不懈、热爱教育、严谨治学、情感育人、方法有当等要求。教学素质作为“国家标准”的主要部分,以教学过程的顺序为逻辑引导,分为八个方面,分别为:正确评估学生学习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及要求,并能够以此编写设计教学计划;能够开发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技巧与方法;具备合理安排设计教学活动,管理学习过程的技巧;具备指导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具备自我评估和规划未来的能力;及教师的其他素质要求,如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熟悉国家对职业教师制定的规章制度、清楚对学生承担的法律责任等要求。

3.实施主体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由教育部颁布,作为各级各类机构、职业教育学校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基本依据。《专业标准》的实施主体有: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二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三是中等职业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妥善制定学校教师聘用、考核、晋升、退出等管理制度,注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1999年就业与技能部(DfEE)根据《学习化时代》(The Learning Age)绿皮书的建议成立了继续教育国家培训署,同年,该组织颁布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继续教育教学和学习支持的国家标准”。标准的实施同样是由继续教育的教师培训机构以及继续教育学院等组织承担,除此此外,同时在全国范围其他领域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其他授证机构认可,并且在全国资标准框架内有效。“国家标准”被作为继续教育领域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的依据,对继续教育教师的认证、招聘、评价及培训发展等都起到了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国家标准”在之后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而导致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化效果不甚理想,2005年英国撤销了继续教育国家培训署,代之以由雇主领导的独立机构LLUK及其辅助机构英国标准确认中(Standards Verification UK)来负责继续教育领域教师的专业发展。[4]

二、英国继续教育教师国家标准实施分析

英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国家标准的颁布代表了长期以来依附于普教教师资格体系的英国继续教育教师有了自己独立的标准体系。“国家标准”的出台是公众对提升继续教育质量的诉求以及政府为提高国家劳动者素质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对于促进继续教育教师制度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专业标准》的出台背景、目的、框架内容与英国继续教育“国家标准”有着较多相似之处,那么对于“国家标准”后续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的关注尤其必要。英国“国家标准”的实施结果并不如预期中那么令人满意,事实上,由于继续教育领域的复杂多样性与“国家标准”的指标设计的理想化之间的冲突,影响了预期目的的实现而饱受人们诟病,并且最终导致了被其他标准取代。我们在实施《专业标准》的过程中应当引以为戒,但同时,其中不乏一些细节考量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对于英国继续教育“国家标准”我们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

1.完善的框架体系设计

“国家标准”构建了职业意识、技能素质、教学素质三个一级指标,之下设置了10个二级指标,在标准主体部分即教学素质下的8个二级指标下更设置了26项三级指标,较为详细的规定了继续教育教师应该拥有的具体的教学素质。所有的规定性的要求均反映在80项三级指标中。

2.独立性与衔接性兼顾

如上所述,“国家标准”的颁布改变了长期以来继续教育教师标准依附于普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QTS)的状况,“国家标准”从继续教育自身出发,构建根植于继续教育特色的教师标准,有利于继续教育的长远发展和继续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国家标准”在全国职业资格标准框架(NVQ)内能够进行有效衔接,提供的标准可作为继续教育教师认可资格的指导,以及继续教育教师的招聘、管理、评价及培训课程等参考依据,受到教育机构和其他授证机构的认可。[5]

3.注重教师群体的差异性

“国家标准”的制定中考虑到了继续教育领域的教师来源与类型不同于普通教育教育,继续教育中存在这大量来源于企业的兼职教师,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英国教育就业部在将“国家标准”具体落实到操作的过程中,对不同背景的教师进行了区分。2000年2月10日颁布的《继续教育教师强制性教学资格》的文件中把标准具体划分为初步、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并且为来自于不同群体的继续教育教师群体提供了相应的资格考核标准,同时在文件中确定了继续教育教师职前培训课程标准,并于2001年针对不同群体的继续教育教师形成了三个等级的法定资格要求。[6]

4.过度概括化导致各方寻求共识的失败

“国家标准”的出台目的在于为继续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个广泛认可的参照标准,使得各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然而,在追求标准的普适性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各方共识的统一。尤其在部分内容的表述中,过于抽象笼统和难以准确把握的措辞更加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理解的歧异。如应与标准联系最密切的继续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课程,由于各方对“国家标准”的不同解读,缺乏对继续教师培养理念和目标的共同认识,导致在教师资格认证上认证机构与高校无法达成一致。高度概括化的“国家标准”虽然受到认证机构的欢迎,但在课程实施的应用中引发了人们很多不满。[7]

5.反馈评估标准与保障体系的缺失

如果说“国家标准”作为纲要式的规范要求,对各方实际工作起到的应当是基本依据的作用,那么其内容描述的概括性可以被理解,然而在实施操作过程中,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保障体制以及反馈评估标准,则是“国家标准”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实践领域具有复杂性,表现为教育情景的多变性与教师群体来源的多样性。为了使“国家标准”能够充分发挥纲领性指导作用,相关部门更应该出台细则将标准从书面文件向实际操作转化,只有形成上通下达、相互衔接的标准体系,“国家标准”的作用才能层层传递,真正的落在实处。然而在其后的实施过程中,除了2000年《继续教育教师强制性教学资格》的出台,没有其他相关条例或文件来引导各方达成共识,造成“国家标准”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国家标准”的实施反馈以高校和认证机构提交的文件纸张为主,仅以书面静态的指标对教师能力进行评估,难以提供展现教学质量和业绩水平的空间,成为影响英国继续教育教师国家标准预期目的实现的一大障碍。

三、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实施的思考

1.完善与外部资格体系的衔接

我国《专业标准》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标准,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特点,强调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重要一步,然而在体现职教特色和独立性的同时,如何在外部与其他职业资格体系相衔接是《专业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与普教教师资格的互认,以及对于专业领域职业资格的互认将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教师的聘任、培训、晋升和流动等问题。英国在这方面,利用完善健全的全国职业资格标准框架(NVQ)作为依托,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国家标准”,使得继续教育教师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受到认可,并形成继续教育领域内教师资源的良性流动,值得我们借鉴。

2.实施过程中对不同群体层次教师的定位

中等职业院校教师群体的差异性和专业教师学科类别的多样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在,也是《专业标准》实施的难点所在,要使《专业标准》真正能适用于每一位中职教师,需要将这一复杂性充分考虑进专业标准体系的构建之中,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定位和需求分析,切合实际的制定适应不同群体中职教师发展需要的标准。首先在教师资格的评定中,需要充分考虑我国中职教师来源的差异性,可以借鉴英国的作法,根据教师不同的知识技能背景对其做出不同的任职资格要求,英国将继续教育学院教师资格分为三种:一是初步资格,对应类别是城市行业协会教师资格第一部分(为期一学期的基本教师资格),适用范围是工龄为一学期以内的所有新教师;二是中级资格, 对应类别是城市行业协会教师资格第二部分(为期两学期的教师资格,在完成第一部分之后进行),适用范围是工龄满4年的所有兼职教师;三是高级资格,对应类别是教育学研究生证书或教育证书。其次在教师聘用标准中,应当考虑中职教师应聘岗位的不同,对其能力有所侧重进行考核,英国“国家标准”在制定入职标准时采取了以教师岗位的不同将教师群体划分为: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临时教师,并对其制定了不同的能力要求。最后在教师入职后的培训中,应当注意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师发展需求的不同,英国“国家标准”构建了由教师各个职业生涯阶段所应具备的知识、实践能力和参与的专业活动组成的内容框架。基于上述比较分析,英国在这一方面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3.强制性标准与指导性标准相结合描述

英国继续教育“国家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未能使各方达成共识的原因之一在于采用了较多的指导性指标而使得指标表述的过度概括化。在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各指标功能,在不同的实施领域中采取强制性指标与指导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我国《专业标准》作为面向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性标准,旨在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管理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依据,因此以抽象性和普适性的表述为主,而在其下位的规章标准设定中,需合理采用强制性指标来保障标准体系的可操作性。如教师资格的评定、职称评定中,应以学历、能力考核、专业考核、科研成果等指标来强化中等职业教师的专业性。而定位为用于辅助中职教育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指导教师培训课程的专业标准,则应以指导性指标为主,以增加指标体系的灵活适应性。[8]

4.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

分析总结英国“国家标准”的实施效果之所以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未形成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具有操作性的标准体系,从而使“国家标准”的真实意图不能准确传达与落实。我国《专业标准》作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要做到详细囊括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比较困难的,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仅依靠单个规则也是不科学的。《专业标准》作为指导文件应当发挥整体引领的作用,而在操作实施领域则需要依托各个环节与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加紧构建以《专业标准》为指导纲领的中职教师的资格标准、录取聘用标准、培养培训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至关重要,并以此为依托形成完善的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才能真正推进中职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进程。而作为下位的规章制度,如何将《专业标准》的要求如实反映在规章之中,同样是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体系重要的构建工作之一。

5.建设实施保障机制

为了能确保《专业标准》的实施效果,实施保障机制不可或缺。在标准体系为中职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建构起畅通无阻的合力机制的同时,需要保障机制发挥监督、评价、反馈、调整的作用,确保证《专业标准》的实施长久有效。在保障机制的建设中,除了要厘清监督审查工作由谁负责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如何评估的问题。英国“国家标准”的实施评估由认证机构和高校不定期向继续教育国家培训署提交书面文件以作审查之用,旨在检测其教师培养的工作中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然而由于未形成科学的评价指标,使得提交上来的文件流于形式,无法检测出“国家标准”实施的真实效果,同时增加机构的工作量而引发不满。同样,评价结果如何充分发挥反馈调整的作用需要深入研究,《专业标准》不应当是静止不前的,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的深入与成熟,标准应该根据评价反馈科学的进行修改和调整,以应对职业教育领域复杂多变的环境。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10

一般地讲,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结合课程改革、理念 更新的教育形势,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某一区 域进行强化提高、培训更新、补充培养的过程,使之更好地适应 教育革新的需求,有效地服务于本职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其特殊性来看,继续教育是个体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对个体综合能力和专长技能的针对性很强的培训,是有利于一个 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继续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 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或缺、时不我待 的有机环节。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育部门针对特定形 式下的需要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业务提高活动、或是在某一认知领 域内对教师进行的理念更新、知识补充活动,其目的性很强,就 是为了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教育的内容是可感 知和把握的,是结合一定教育形式和发展的需求,在知识领域内 和技能领域内对教师的再提高、再教育。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它 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办学渠道的特殊 性、教育过程的层次性、时效性。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 发展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前景十分美好。但在具体实践 中,不免会因为探索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教师的再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教与学的合理运行中的 不和谐之处。所以,研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能促进自身 的进步。纵观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情况,我们应当 在如下方面持谨慎态度。

一、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培训

继续教育的特点,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再教育,与一般意义 上的个体培训不同,它是整个普通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上的一般培训,可能只侧重于员工的某些技能或认识水平的提 高,充其量是一种上岗前期的准备活动。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 育是一种在旧有规模上的提升,是一种存在质的飞跃的思想认识 的升华。一般意义的社会培训,要求不是很高,精度和深度绝非 能与中小学教师再教育相媲美。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 无论组织部门还是实施单位,包括受教育者,思想上务必高度重 视,不能因轻心而致使这项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继续教育的形式、方法单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忽视师德培养与提高。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传统的基础教育不同,它有自己的特 殊性。基础教育强调“共性”的需要,而继续教育则要满足的是 特殊性的需要。由于条件所限,我们目前的继续教育在教学形式 上存在单薄的现象,丰富性是谈不上的。只是组织起来“听”、 分散下去“论”,以及方法的单一,使得继续教育这项活动失去 了趣味性和动人之处,教育者机械死板,学习者枯燥乏味,提高 与深化的效果不明显。这方面确实是组织者要下大力气研究的问 题。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把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落到实处,从 真正意义上见效呢?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结合中小学教师工作 实践,继续教育可以分层次、多途径、网络化地进行,研修、讨 论、经验交流、培训提高等形式综合利用,视本地区、本学科的 特点而定,因地制宜,密切围绕教育所需来进行。继续教育的内 容决不能是知识的滞后学习,要与教学实践、教育改革同步。如 果继续教育的内容相对落后于教育改革,教育研究又跟不上实际 需要,可能会形成不良循环,贻害无穷。这是对继续教育组织者 和教育教学研究者提出的高品位的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另外, 现阶段个别大专院校开设的学历培训、进修、提高班,或多或少 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质量要求不高、重复旧知识、管理不严、文 凭发放宽松,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学历提高”,而不是精益求 精的继续教育。要走出这个误区,重能力,重实践,才能求真务 实。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决不能把知识的提高与技能的培训 脱节,二者要辩证地、和谐地统一起来。继续教育务必要加上教 师师德建设方面的内容,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组织机构的不健全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从国家到 地方,自上而下建立基本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和研究的组织体 系。目前,各地的组织机构基本由本地教育管理部门兼职负责, 并非专门机构,更谈不上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组织 机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配备相应的 高素质的专门研究队伍,更是促进继续教育不断深入和综合能力 不断提高的动力。继续教育的研究、探索,相对来说较为缺少, 力量薄弱,这也是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不力和不完善的 原因之一。各地的教育研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研究 应当投入较大的力量。建立完善的专门的组织和研究机构,统筹 安排,协调运行,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将促进整个教育教学工 作的顺利运转。

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法规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