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设计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1:52

科技的设计

科技的设计篇1

1.1科技产业园的城市策略1)科技产业园与城市规划。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该区域城市的现阶段发展起到一个助推性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的时候,要合理分析现有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在规划设计上力求为城市带来更高层次的创新理念。同时从建筑设计上来看,更要与城市现有的功能性建筑相结合:而从空间设计上来看,要努力突破原本较为封闭性的规划设计,力求与开放性的城市设施相融合,以至于达到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科技产业园规划。2)科技产业园与城市产业。对城市产业化的类别分析是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以劳动力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城市则尽量在规划相应的科技产业园时要以面积大,地皮廉价的郊区为主要参照物。反之,如果是高新技术型的新兴城市,则在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时要以高新技术聚集的研究所或者是大学园为主要参照物。3)科技产业园与城市功能。从功能上来说,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通常是围绕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投产来进一步创立,而作为城市功能则是科技、文化、历史的交叉性融合。因此,在科技产业园的前期规划中就要有对城市功能性区域的明确性规划,从而为日后的商业中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科技产业园的生态策略1)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环境。对于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始终要秉承“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科技产业园的前期规划,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打造,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更为广泛的城市生态辐射圈。在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通过绿植和水路等生态设施有机地融入到城市生态环境中去,是当下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方面。2)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生态。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一直都在寻求一个与城市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平衡点,从而达到一种“城中园”的良好生态效果。城市生态要素有很多,包括水路,绿植,景观环境等等。作为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师,则是要把科技产业园的各种技术,人员,配置等硬性因素与城市中的生态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之更有活力和效率。

1.3科技产业园的企业策略1)科技产业园与企业结构。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核心便是要满足相对应的企业要求,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了解相应企业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针对不同的企业规模和企业发展模式,从而规划设计不同类型的科技产业园:如大型企业总部式的科技产业园,小微型企业生产式的科技产业园,以及软件园区式的科技产业园等等。2)科技产业园与道路交通。在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一般要有园区独立的交通道路体系。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城市的交通道路网络进行严密的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对科技产业园中的道路设施做出相应的规划,并进行相应的分级设计,确保方便安全的人车分流园区模式。3)科技产业园与企业特点。所谓企业特点,就是在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企业的规模,生产性能,发展方向等等。从而在科技产业园日后投产创立时,能够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达到一个较为高效的结合率和利用率。

2我国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趋势

2.1关注城市化发展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设计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变相延续和传承,充分考虑城市得以可持续化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的把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周边区域的各项设施和地域性特点相结合,在不破坏城市规划的整体态势下,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2.2重视生态环境生态问题已经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在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建立更高的节能减排指标,注重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尽可能达到国家对绿色建筑所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打造未来全新的“田园式”科技产业园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2.3注重以人为本从大的方向上看,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设计是一个国家的义务和责任,而从小的方面来看,高知识高水平人员则是科技产业园得以良好运作和发展的根源。只有优秀的科研人员才能将科技产业园变得更好更强,当今新时期,人才毫无疑问才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产业园在规划设计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和谐相处,在这个格外注重人权民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把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3结语

科技的设计篇2

关键词:科技大厦(科技会堂);观众厅及舞台的空调设计;气流组织;运行效果

中图分类号:TB657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述

苏州高新区科技大厦位于苏州高新区, 是苏州高新区的代表性建筑,是高新区科技城科技中心办公及交流的重要场所。该工程总建筑面积96433平方米。

高新区科技大厦由主楼、科技会堂、会议中心、餐饮中心四个单体建筑组成。主楼为地下二层及地上二十四层的高层建筑,其中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下二层为冷冻机房、换热站、变配电房及车库,部分车库战时为二等人员掩蔽所。地上部分为办公、展厅、服务厅等。科技会堂为900座的剧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中地下一层为空调机房和化妆间,一层为门厅,观众厅,舞台及化妆间,二层为办公和健身房,三层为观众厅二层楼座,四层为排烟机房,科技会堂建筑面积10000M2,高度为18.3米。会议中心共两层。餐饮中心为三层。

本文仅介绍高新区科技大厦(科技会堂)单体建筑。

苏州高新区科技大厦于2006年开始设计、建造,2009年投入使用,2011年荣获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11年度在江苏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中荣获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三等奖。

下图为高新区科技大厦(科技会堂)的实景图

二、设计标准

1.室外设计参数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4.4度, 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8.3度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2.5度,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7%

2.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夏季 冬季 新风量标准/

(m³/(人•h)) A声级噪声标准/dB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观众厅 26~27 ≤60 16~18 ≥35 20 ≤40

舞台 26~27 ≤60 18~20 ≥35 30 ≤40

办公及化妆等 26~27 ≤60 18~20 ≥35 30 ≤40

门厅、休息厅 27~28 ≤60 16~18 ≥35 20 ≤40

排练厅 26~27 ≤60 18~20 30 ≤40

候场、服装 26~27 ≤60 18~20 30 ≤40

3.室内通风换气次数:

房间名称 换气次数

进风(次/小时) 排风(次/小时)

配电机房 8 10

配电室 5 6

水处理间 3 4

走廊 2 3

洗手间 10

三、空调冷热源

科技大厦(科技会堂)采用集中处理的全空气系统和水-空气系统。其空调冷负荷为1400KW,空调热负荷为1050KW,空调冷热水由科技大厦主楼地下室冷冻机房、锅炉房及换热站经室外管线接至,夏季空调供回水温度为7/12度,冬季空调供回水温度为55/45度。

四、空调系统概述

1. 底层观众厅采用座椅下送风,顶棚格栅风口集中回风的方式,夏季送冷风,冬季送热风,空调末端采用组合式空调器,设置于地下层空调机房,组合式空调器的功能段包括新风,回风混合段、初效,中效过滤段、表冷加热段、风机段、消声出风段. 座位下送风采用地面专用送风装置。

2. 二层观众厅采用吊顶内设可变旋流风口上送风,侧面下部均布回风的方式。夏季送冷风,冬季送热风,空调末端采用组合式空调器,设置于二层空调机房,组合式空调器的功能段包括新、回风混合段、初效,中效过滤段、表冷加热段、风机段、消声出风段。

3. 舞台空调为全空气系统,舞台两侧上方采用旋流风口垂直向下送风,侧舞台集中下回风,夏季送冷风,冬季送热风,空调末端采用组合式空调器,设置于地下层空调机房,组合式空调器的功能段包括新风,回风混合段、初效,中效过滤段、表冷加热段、风机段、消声出风段。

4. 会堂的辅助用房空调为空气-水系统,采用风机盘管或吊装空调器加新风的空调方式,新风经处理由新风机送至各空调房间。门厅及休息厅空调采用立式空调机组,设置于各层空调机房内,风系统采用全空气系统,空调送风采用8只球形喷口及20只旋流风口顶送风,空调回风采用空调机房集中下回风。

5. 空调水系统自控:空调水系统采用闭式两管制,变流量一次泵系统。每个空调末端装置均设有电动两通调节阀及温度控制器,冷冻机房的分,集水器之间设置电动压差旁通装置。当空调房间的负荷发生波动时,末端装置的电动两通阀 的开度会随温度控制器设定值来回动作,同时流经末端装置的水量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使空调房间的温度值基本恒定,同时系统的总水量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保持每一台冷水机组的水量基本恒定,电动压差旁通装置会自动调节旁通水量,末端装置的水量的总和增加或减少到某一特定值时,电动压差旁通装置的两端压差超过某一设定值时 ,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的启停台数就会随之增加或减少,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并控制冷水泵、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却塔的启停顺序及联锁。风机盘管采用恒温器控制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阀的开关状态,达到控制室内温湿度的目的。风机盘管另设三速开关,调节送风量。同时,在主管路及各分路的回水管上设流量平衡阀,以保证各支路水系统的水量及阻力平衡,还便于今后灵活使用及改造。

6. 新风空调机及组合式空调器新风入口均设电动风阀且与空调机联锁控制,可防止冬季深夜寒冷空气的入侵

五、通风及防排烟系统

1.通风:

1.1地下室的配电机房、配电室、水处理间及地下走廊均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洗手间等均设机械排风系统。

2.防排烟:

2.1科技会堂的入口门厅、观众厅、舞台、地下室超过二十米长的内走道等按照GB50016-2006要求均设置机械排烟。门厅、观众厅、舞台的体积均小于17000立方米,排烟量按6次换气次数计算,地下内走道机械排烟量按每平方米不小于60立方米每小时计算,门厅自然补风,地下内走道及观众厅、舞台均设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为排烟量的50%以上,地下内走道的补风机及排烟风机分别设置在地下室的风机房内,观众厅、舞台补风机设置在辅房旁的风机房内,门厅、观众厅、舞台的排烟风机设置在屋面排烟机房内。

2.2防排烟系统动作要求为:火灾时根据消防电信号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及相关防火阀,着火点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排烟风机及排烟补风机打开,排烟风机入口处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度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且应与排烟风机联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并输出讯号,联锁切断防排烟风机电源,通风、空调系统及防排烟系统均由消防控制中心统一控制,在消防控制中心显示通风、空调系统及各防排烟设备的启停状态,并实现报警联锁和联动。

六、空调设备消声、减振

1.风机及空调机组消声、减振

选用低余压、低功率、低转速、低噪音风机及空调机组,小风量的采用吊装风机及吊装空调机组,所有吊装风机及吊装空调机组均设减振支吊架,大风量的风机及空调机组均设在机房内,机房内楼层安装的风机及空调机组的底座均设减振台座或橡胶减振垫,空调机房内墙面做微孔板消声隔音墙,门采用隔声,密闭,防火门,组合式空调机组考虑消声处理。

2.风管及水管软接头

风机盘管、吊装空调器、组合式空调器及风机进出风管均设软接头,风机盘管、吊装空调器及组合式空调器与水管间均设柔性连接,减小了运转设备对水管道的振动影响。

设计总结

1. 会堂观众厅池座采用座位下送风、顶回风是合理的,将新鲜清洁的空气直接送入人体活动区,既保证了空气质量,有利于缩小竖向温差,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使会堂观众厅重点区域的空调效果得到了保证,投入使用表明,该工程空调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2. 空调系统空气净化:为改善公共建筑内的空气污染问题,在中央空调送风系统内采用纳米光子空气净化装置,该装置可除异味、杀菌、净化空气。

附:纳米光子空气净化装置技术要求

细菌去除率(%) 甲醛去除率(%) 甲苯去除率(%) 飘尘去除率(%) 负离子增加倍数(%)

科技的设计篇3

一、概述

这可以有力地说明科技对舞台美术设计的工作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影像技术开始在舞台上大行其道,投影和LED大屏幕成了这场舞台美术革新大潮中的主将。人们终于可以让舞台的景象动起来了,终于可以将随意地将世界各地的空间轻而易举地调入舞台,其炫目的效果甚至更胜现实中的景物。然而,如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舞台科技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舞台设计理论的发展速度。这就犹如一位魔术师放出一只迅速生长的怪兽,而自己却还不具备控制它的能力。这很快为舞美设计发展,甚至为舞台表演艺术带来问题,使众多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脱离正常轨道,很多演出策划者把对舞台艺术表现力的追求转化为对舞台效果的追求,痴迷于多媒体平台所创造的炫目感官刺激,而遗忘艺术家对艺术本体的崇高追求。更有甚者,把手里的演出变成一场毫视频秀或者灯光秀。在这场浮躁的演变过程中,舞台美术设计师的创意功能被极大削弱。幸运的是,一些艺术家在这场炫目的潮流中迅速警醒,明确意识到舞台科技对舞台艺术本身的伤害。特别是自十以来,党中央所号召的取缔奢华晚会、呼唤艺术回归本体的呼声使大部分艺术工作者猛然醒悟,纷纷开始为舞台艺术回归艺术的本体追求谋划出力。但愿笔者也能成为这片“回归本体”的呼声中的一个响亮的嗓音。

二、艺术创意的发挥

舞台美术设计工作自应运而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门综合艺术。这一行业属性决定了其创意特点是多元的。操作程序与普通艺术门类头绪繁多。这其中并非毫无规律可循,那就是与现代某些依赖科技成分铺陈舞台的做法相反,真正有效地融入精彩创意的舞台美术作品,一定是四两拨千斤式的。一叶化秋色,一士抵万兵。这才是,一直是,也始终会是舞台美术创作的大匠之门。其实,即使在舞台科技对舞台表演的大规模介入过程中,一些理智的艺术家仍然始终没有背离艺术的本体追求,并在实践中为之努力。舞台剧《一把酸枣》的舞美设计都是就最传统的手法表现大气的新意,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表现男主角外出务工时,舞台上鳞次栉比的招牌的夸张式设计,把商铺林立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一架占满舞台的巨大算盘看上去既新颖别致,又美观大气,更与主题契合得天衣无缝。男主角离乡时,在同一个舞台场景中,表现他站在墙外接住女主角站在高大的砖墙内扔出的信物,一道断墙把一个平面舞台成功分割成两个空间,看上去厚重而充满新意。还有那面巨鼓与众舞者的丝丝入扣的契合等。这部舞台剧中,此类亮点不胜枚举;如舞剧《红梅赞》,开场时台口挂满粗大的锁链,随着一根铁链的断落,一袭红绸飘然而落,生动而诗化地表现出了革命勇士们在沉重的枷锁之下勇敢追求自由的精神。舞剧全场对牢笼的利用,简单大气、举重若轻地把这一舞台道具装置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和表象特征表现得入木三分;再如舞剧结束时那面倾倒的巨大牢门,其象征意义和视觉冲击的完全契合简直把舞美设计的意境提升到“诗”的境界。笔者以上所说的这一切,并非想掩盖科技在舞台美术设计发展中的作用。然而,我们应时刻保持艺术家的行为自觉,始终明确创意才是舞台美术设计工作中的主导者和操纵力量,舞台科技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始终应处于“器”的地位,超出这个地位,势必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作者:邰双成 单位:通辽市民族歌舞团

科技的设计篇4

1.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主要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身体关系问题。它是一门以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着力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的系统设计符合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实现人-机-环境的最佳配置,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的、安全的、健康的、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的科学。它关注的目标是人与物、设施、环境的交流,通过研究人以及物对人的影响,来改善物与环境的设计,提高人与环境、物的和谐程度。

2.产品语义学。

产品语义学主要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埃德赛•威廉姆斯(HughAldersey-Williams)在其著作《微电子产品的风格主义》中说到:产品语义学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类因素学从身心和身体的区域拓展到文化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区域。设计中的形态、法则、表现手法、色彩等要素就象人的语言一样是一种符号,向外传达着设计物所承载的情感和信息。所谓的反馈就是产品诉说的语言,是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它能在人与物之间建立一个完整的语境。

二、科技文化展示设计的通用性原则

现代科技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生活的各各方面,内容日益丰富的各类科技文化展示活动吸引着不同的参观者,包括许多弱势群体,其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是科技文化展示活动的重要目标群体。作为科技文化展示的环境有着一定公共环境的属性,所以其设计必须体现出通用性的设计原则。设计师罗•马斯(RonMace)最早使用这个术语并解释到:通用性设计指的是综合型产品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的设计。广义的讲,就是指设计物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能够方便所有人的使用。通用性设计原则一般体现在:⑴公平使用、⑵弹性使用、⑶使用简便、⑷感性使用、⑸耐错使用、⑹省力使用、⑺充分使用等七个方面。

三、科技文化展示设计的快乐原则

设计师思维顿(GeogeSowden)认为:“我只希望我的设计能够使我们感受快乐和安全……。”科技文化展示设计应该给人们带来四种快乐:生理的快乐、心理的快乐、社会的快乐和理想的快乐。要想实现这四种快乐,科技文化展示设计需重视三个方面问题:

1.好的功能设计。

由于现代科技文化展示的内容与体验方式的独特性,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基础上的展示模式和方法成为现代科技文化展示设计的新方向。

2.美的形式。

形式之美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的满足和精神愉悦,优秀的展示设计也都是因为在材料、色彩、肌理、形态、构造上进行精心的安排而创造出令人愉快的形式之美。

3.好的互动方式。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人们越来越多的沟通与交流依赖于数字媒体,这样的变化对设计的最直接影响是形成了新的形式语言。新的界面形式更全面地触及参观者各种感官,参观者可以通过视觉追踪、语音识别、手势输入等多个感觉通道,以并行和非精确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因此现代科技展示设计不在是一个单独的空间形态,而是包括感受器、显示装置、计算机、软件等整合的一个整体,给观者构建一个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从中体会对话的快乐。

四、结语

科技的设计篇5

关键词:科技期刊;封面设计;个性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103-02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最基本的交流途径和手段,是科学技术事业和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创新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出版事业在改革中的不断进步,科技期刊作为科技知识信息的载体,对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封面占据科技期刊第一形象的重要位置,具有学术功能和审美功能。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期刊作为商品进入了市场,并在市场交换中实现着它的价值。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美术编辑以新的封面和编排现代的艺术风格,美化期刊、吸引读者,并赢得社会的关注,并在期刊品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科技期刊在队伍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也对我们面对深刻变革的经济社会如何提高期刊美术编辑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科技期刊封面的设计定位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封面色彩灰暗、版式陈旧,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有的学术期刊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封面设计单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学术严肃性”的意境。封面没有美感,即使学术水平再高,也会影响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1]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在多年的工作中交流接触的科技期刊也有几十种,但能让我真正记得的不是太多,但还是有些让人印象较深的期刊封面设计极具个性,使人过目不忘,如《中国国家地理》、《读者文摘》等常常在众多期刊中引起我的关注。他们的共性特征是识别性很强,而其突出的特色就是个性化表达,个性化的期刊封面总能显示该期刊明显区别于其他期刊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其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独特,艺术风格明显,具有标志性意义,它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其构成形式及风格基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期刊主办及编辑出版单位的办刊理念以及刊载内容的学科范围、属性、特点和特定的作者、读者群定位。

期刊封面像人的面孔,要生动,有个性特点,也像走在大街上的妙龄少女,要提高回头率总要有适度的修饰,但要真实可认,那就一定不要浓妆艳抹,真正耐看的面孔一定是有性格特点的、有内涵的。

因此,能吸引我们关注的、让我们记住的面孔总是有其独有的特征,期刊封面的这张面孔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对期刊封面设计总体风格的把握与个性化表达是科技期刊封面品牌定位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个好的期刊优秀设计能力不仅是期刊美术编辑的基本能力,也是期刊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是因为他是艺术修养、美术技巧、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说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栏目策划是期刊得以生存发展的重头大戏,谁又能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期刊脸面的封面的设计不重要呢?任何事务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期刊封面的装帧设计也有自己的特定规律。一般来说,要有统一的标准颜色和有别与他人的独特标识,当然要在符合国家关于期刊封面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在封面设计上体现自己的特色,在设计上多花心思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通常是人们常说的抓“眼球”其道理也就在于此,当读者一拿到杂志,便能意识到自己所拿到的是什么期刊以及它属于哪类性质的期刊,从而加深读者对刊物的整体认识,从而有所取舍,谁又能说一个好的封面不是打开杂志的一扇窗呢?

二、个性化封面设计及其美学特征

科技期刊封面装帧设计从效果和作用来看,可以划归“视觉装饰艺术”;从设计主体的角度看,它则属于“平面设计”,即通过对作品的构思和创作表达设计者个人的意志、感受和情感。因此,期刊的封面设计过程实际上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有设计主体的形象思维,而且有灵感的平面构成,其核心是创作一个美的有鲜明个性风格的平面构成,即通过设计和创作把一系列平面视觉元素按照美的艺术规律加以组织和布局,使之成为有序、有意味、有精神功能的个性画面。

封面是期刊的重要部位,科技期刊的封页设计,既要考虑艺术性,更要讲究科学性。封面应力求庄重、雅致、朴素、大方,构思立意深邃,雅而不俗。[2] 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色块、符号、图形以及其他装饰等,其符号包括自然语言、人工语言,图形则有写实图形、写意图形、抽象图形和意象图形等。

设计者除对必须标注的信息要素(如刊名,刊号,出版年月、卷次和期号等)在规范许可范围内进行艺术加工外,还需根据自身科技期刊的学科特点、读者定位和市场定位,确立期刊的设计思想、主题和风格,通过对视觉艺术整体宏观的把握,寻找最具有表现国和个性化的设计元素,构图方式和色彩基调,去表达,构思风格独特的封面图形,力求用简洁、抽象但寓意深刻丰富的构图和画面凸显主题,并形成独特的封面视觉艺术风格。

所谓“个性化表达”是指期刊编辑在适合媒体传播的基础上,同时又能充分展示企业科技、营销理念和市场推广的独特方式。是在保持期刊整体风格的基础上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个性化体现了设计主体的设计风格和时代特征,是期刊审美取向的艺术化定位。

三、增强个性表达,凸显品牌特色

《建筑节能》是科技类的学术期刊,因此,我们通常在封面设计上过于强调严谨性、习惯性,常此以往,也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失去了艺术创作设计的灵动与创新,因而严肃有余,更谈不上生动、活泼了,因此,在封面设计上就显得拘谨和呆板,缺乏个性化表达。而与国际知名建材企业的一次广告设计合作才使我们有了不一样的触动和感悟。2010年4月奥地利堡密特(Baumie)公司在我刊封面刊登广告,希望通过的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的《建筑节能》专业期刊对具有百年历史的国际建材企业的产品――有30年保温防火经验的保温防火材料在中国进行宣传,从而打入我国的建筑工程保温材料市场中,但在贵公司传来的广告素材和相关要求时却有些困惑,如果按这家公司的要求我们的美术编辑一时难以完成,我们也是一致认为对我刊原有的设计原则和方针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当时还有意要说服这家企业重新提供素材,调整广告方案,但我们认为这样不妥而最终作罢,这时我们反复与美术编辑协商这期的广告方案,最终还是决定采用了传来的广告素材,并在图面的设计中根据堡密特Pro处墙外保温系统的特点在封面设计中大胆采用了艺术化的绿色树叶这个元素,突出了由美女头像为基本构图的主体部分,并将人的眼睛作为“绿叶”布图的基本构思,历经几次创作,终于完成了当期的封面设计,不仅突出了产品绿色环保特点,也传达出了我国建筑节能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理念。在由双人组成的图面增添了家的元素,图面整体温馨生动,这也是最为独到的设计亮点,从而有了人、家、绿三个主要元素的融合与协调,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也就使得这期的封面设计与《建筑节能》期刊的整体设计不但不冲突,并且显得相得益彰。由于这次成功大胆的封面设计的尝试,也使得奥地利堡密特(Baumie)公司增加了封面广告的投入计划,不仅增加了我刊的收入,也得到了广告用户的认可和读者的好评。

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节能》期刊封面的艺术性,满足了企业的个性化表达需求。使我们对期刊封面的设计多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增强了我们不断探索的勇气和信心。也为进一步提升了期刊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结 语

科技期刊工作是科学技术工作和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美术编辑承担着大量的编辑排版、设计等日常繁重工作,工作重复性强,因而也容易在平面设计中失去创作激情而流于平淡,因此,必须努力学习新知识,要与时俱进,适应科技期刊的发展要求,在保持科技期刊稳定的特色风格的基础上,找到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风格定位。封面广告是期刊广告的主打版面,因此,美术编辑要对广告的内容及产品特点及市场需求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设计中根据企业产品特点,突出广告企业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及文化定位。

要善于学习,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素质。敢干打破旧的设计思路,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审美情趣,适应科技期刊发展需要;要深入调查社会需要,树立新的设计观念。期刊的封面设计是一种观赏性艺术,当期刊作为商品推向社会时首先给读者的是一种视觉冲击,如果没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就难以引起读者共鸣,也将失去这块市场,也同样失去广告业主的信赖;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增强封面设计的艺术性、观赏性,版面设计好坏的标准不应只一味地追求“好看”,而是要更有效、准确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从而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公信力,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期刊在周期性出版过程中不断地接受读者及市场的检验,逐渐地培养读者的阅读需求,使阅读期刊从一种可有可无的即兴化为内在需要且必不可少的迫切性。期刊的品牌打造全过程离不开编辑的积极努力。[3]在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期刊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企业的认同和市场的检验,在期刊品牌建设中我们不仅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要求,还要从每一个环节细微之处着手,而期刊美术编辑的设计理念的提高与艺术修养的培养是做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勤.学术期刊封面设计的三要素[J].今传媒,2009(12).

科技的设计篇6

【关键词】科技馆;序厅;展览内容

一、科技馆序厅简介

序厅是指展览场馆从入口到正式展示厅之间的空间。序厅一般设计得比较宽阔、高大,着重氛围渲染,高度概括展览内容和交代展览历史背景等。其本质属性是展览的前导部分,为参观者准确快速地明确展览主题服务。①

无疑,序厅是让参观者对展馆产生“第一印象”的地方,依据人际交往规则:“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②这足以说明序厅的重要性,它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参观者对后续展品参观的认同感。

目前国内大部分科技馆在展览设计时都设置了序厅,例如湖南科技馆的“共享大厅”、广东科学中心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若干缺陷,诸如部分科技馆对序厅的设置意图表达不明确,或者展品内容过于琐碎,算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序厅。

二、序厅的内容设计理念

从功能上来说,序厅既是展教区域也是公众集散场所,其展品内容设计总体原则以简洁和精炼为主,既可以突出展教的目的,又不影响人群流动。

笔者对多次序厅展品内容设计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将其设计理念主要概括成以下几点:

1、遵循建筑布局

序厅不同于其它展厅,其建筑空间差异较大,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空间,以求展品的展示形式最大程度上融于建筑风格。

笔者在接手设计湖南科技馆“共享大厅”的展品时,仔细分析了共享大厅的建筑布局,其由巨型立柱(中心部分)和围绕立柱的弧形墙体组成,中间有宽达13米的人行通道。考虑到序厅的参观者疏散功能,因此可用于设置展品的位置为立柱、弧形墙体和穹顶。几次修改最终做出了如下设计:立柱部分展示为湖南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名人,传达科技名人是湖南发展的支柱之意,取名“科技之柱”;穹顶部分悬挂在若干个魔摆,谓之“几何动艺”;弧形墙体在视觉上更方便参观者的互动,设置了一个可以参与互动的标志性展项“混沌之风”。(见图1、图2)

可见,序厅展品在设计前应充分解析建筑施工图,依据层高、空间布置、承重柱等不可改变的建筑结构来合理和巧妙地设计展品及展示内容。

2、坚持科学之本

科学内涵,是科技馆展品的根本。虽然展示形式可以灵活多变,但是其最终目的是让公众学习和了解科学知识。普通展区的展品如此,序厅展品设计更应坚持科学之本,甚至还要求把科学知识展示得更为精炼,可以与其本身的外在形式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湖南科技馆“共享大厅”就是严格遵循科学之本这一理念:“科技之柱”采用浮雕和镜面影像系统展示为湖南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名人;“混沌之风”则结合参观者的互动形象地展示“混沌”这一科学现象;“几何动艺”蕴含了力矩平衡、重心位置等科学知识。(见图3)

3、汇集人文精神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科技和人文如同飞机的两翼,推动人类飞向更高的文明形态。科技提供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主要有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念等。③

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一部分, 不能单纯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播,还应促进科技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这就要求每项展品的内容策划和交互设计,既要强调科学知识,更要注重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过程的演示,让参观者能够掌握必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启迪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湖南科技馆共享大厅的“科技名人”部分就采用了外观类黄铜材质的浅浮雕来展示为湖南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名人,用于激励一代代的才俊以其为楷模,勇攀科学高峰,兼具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浓郁的人文色彩。(见图4)

笔者在策划石河子科技馆的科技纵览展厅(序厅)时,面对馆方给出“展现科技发展历程”的要求,结合笔者对人类科技发展史的感受,设计了一组科技历程的展品,取名为“科技史诗”,寓意人类科技发展宛如史诗般波澜壮阔。整体造型最初设计为一幅打开的大型画卷,取意人类科技成就如一幅大型的艺术画作令人为之陶醉,但后来改用书页造型,强调每一项科技的发明都是历史的一页,使展品尽可能把科技与人文完美地融于一体。(见图5)

可以看出,序厅展品的设计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充分考虑其蕴含的人文精神,集科学人文与一体的展品才能让参观者为之驻足和留恋。

4、提炼整馆特色

序,绪也。作为整馆的前奏,序厅的展品应依据整馆的特色进行提炼和设置,以求成为整馆的点睛之笔。在这一点上,博物馆序厅的设计就很值得科技馆借鉴。

笔者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序厅展项的设置印象较为深刻,其在序厅中对称性设置五个展板,均借用电影胶片的造型。虽然整体设计较为简单,但是完美地表现了电影这一元素,很好地呈现出整馆的展示主题。(见图6)

图6、中国电影的“第一”

另外,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序厅设置了一个油灯,采用八角楼的油灯为设计原型,寓意中国革命的道路在油灯下开辟。红灯长明,红色的“火”象征“星星之火”,可以烧毁一个旧世界,开辟一个不走前人之路的中国革命道路,与灯下铸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大字相呼应。④(见图7)

提炼整馆特色主要是针对于专题型展馆,比如:院士名人馆,煤炭展览馆,电影馆等等。但是对于涵盖众多科学门类的综合型展馆来说适用性值得推敲。

三、序厅展品设置的一般原则

序厅的展品设置因展馆的不同而内容迥异,但是就序厅功能的一般性来说,展品的设置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前言

前言作为引子,一般用于概述性介绍展馆的展示内容,让参观者对后续的展示内容形成一个简单的认识,因此前言在序厅中是不可或缺的。其表现形式较为简单,多以文字说明为主。

2、场馆导览

场馆导览主要介绍展厅的楼层分布、展品的位置等,让参观者了解展馆布局,方便参观感兴趣的展品。少数展馆把导览部分设置在入口处,但是大部分均设置在序厅中,作为序厅展品的组成部分。其展示形式也较为简单,多以图文展板和触摸查询一体机进行展示。

3、标志性展品

标志性展品,顾名思义就是整馆展品的标志或代表。一般说来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在视觉上应具备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也就是要有很大的体量,否则设置在序厅这一大型的建筑空间中将很难引起参观者的注意。

(2)以视觉工程类展品为主,多为视觉加机电一体化类展品,在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展现科技的神奇与巧妙。

(3)安装位置以墙体嵌入、空间悬挂为主,以地面为支撑应不影响公众的流动和集散。

(4)地方类展馆应富有地方科技、工业和文化特色内涵。

中国科技馆新馆的“生命螺旋”,(见图8)造型是17对手拉手的男女组成的巨大DNA双螺旋结构,由地下一层直冲顶层的天窗,全高约47米,直径6.4米,参观者能从地下和地上一、二、三、四层的不同角度观赏雕塑。其体量之大,造型之美,视觉冲击力之强,科学内涵之丰富,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新馆的标志性展项。

4、总揽性展品

总揽性展品多以某个独特的视角来抽象和概括整馆的展示内容,形式多以大型浮雕为主,由于其展现形式具有普适性,一般不被归类为标志性展品。湖南科技馆的“科技名人”大型浮雕就属于该种类型展品,其设计初衷是促进人类发展的科技成果都是由众多科技工作者发明和创造的,对它们的展示无疑是对整馆展览内容创造源地的总结。最终设计时因融入地方特色等因素,仅展示为湖南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名人。

影响序厅展览内容设计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若想在设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就需要展览内容策划师和展览设计师在众多影响因素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均衡点,设计一个美观但不失科技内涵的序厅,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整馆之眼。

参考文献

①董松,《博物馆陈列中的序厅设计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7

②师曙光,《“第一印象效应”浅析》,《太原大学学报》,2005(9)

③刘根,《科学普及呼吁人文精神回归》,《科技视界》,2011(29)

④井冈山博物馆,《红色经典现代表述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综述》,《中国博物馆》,2009(1)

科技的设计篇7

而新兴的数字设计媒介包括图像格式、音频视频格式、数字信息模型、多媒体等。数字设计媒介的特点是准确直观、复杂多样、信息共享。第二,是以图像研究为对象的系统建构,即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图形与图像发展出各种类型,以适应绘图、编辑、传播的需要。第三,由于建筑模型数字化的发展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手工制作建筑模型的传统。目前常用的数字化模型包含了(1)三维模型例如AutoCAD、3DMAX、Sketchup、GooleEarth等。(2)虚拟现实模型例如WorldToolKit、MultiGenCreator、VRML97等。(3)信息模型例如ArchiCAD、Revit、Triforma等。第四,设计思维模式的发展变化依赖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首先,体现了从传统图式思维到数字化思维的转变。其次,科研成果对设计方法和过程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单向线性转向整体信息模型、构思借助科研成果得以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了不同群体的协作。再次,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对建造阶段的支持使得过去无法实现的建筑形式和外观构思变成了现实。

上述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其实可以看做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建筑师可以借助电脑进行模拟和思考得到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成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散性思维,极大地拓展设计的可能。同时由于数字加工技术与数字设计技术的对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复杂异型构件的可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前沿科学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节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绘图建模软件也可以得到手工绘图和制作模型较难达到的精确度。三维立体模型的制作和利用BIM技术碰撞检查等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把控,在建造前期及过程中掌握预测的主动权,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损失。另一方面,高度依赖计算机和数字技术也使得传统手工绘图、制作模型的工艺受到影响,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软件顺利的做出设计方案,但却未必能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手工绘图很好的表达出来。

而事实上,传统的手工绘图过程是设计思路完善和创新的一个过程,相信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都感受到过一种现象,即不少有创意的念头和灵感是在手绘的过程中一闪而过的,通过手绘我们可以及时的捕捉和记录它们,这是计算机技术无法取代的。与此相类似的是手工制作建筑模型,手工模型制作有助于设计师理解建筑形式与建造构造之间的关系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设计师和建造环节的脱节。同时,需要重点指出的是由于计算机技术有其固定的程序和普遍使用的设计模块,造成了现代建筑的大规模雷同,即使由不同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如果使用的是同一款设计软件,最终的成果可能仍然会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过程的一再重复导致相当多的设计师及其作品缺乏创新思维和特色,使众多的建筑沦为复制品,众多的新建城市区域缺乏其应有的特点和文化传承。

科技的设计篇8

关键词:科技信息;信息分类;信息可视化

1 信息与科技信息

1.1 信息的概念

(1)什么是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和运用许多的信息,信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可是我们很少去明确地定义信息的概念――信息究竟是什么。信息论的创造者申农最早提出了有关信息的概念,他认为,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在笔者看来,信息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各样的消息。拿人来说,我们存在的五官就是为了接收来自世界的不同消息。我们五官所能接收到的所有感受都可以称之为信息,并且信息具有一定的持久性。例如,人类听到的一些声音,看到的一些事情,这些信息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人的脑海里保存下来。《神奇的未知世界》儿童网站的设计就是通过前期的信息收集、分类、归纳、设计,从而实现信息传播的一个过程。

(2)信息的表达方式。信息的表达方式主要有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等一系列的方式来表达。它通过一定的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来传达。其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当今社会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神奇的未知世界》的制作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和声音信息的同步传播。

1.2 科技信息的概念

(1)什么是科技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接触到信息多种多样,在传播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为载体的信息被称之为科技信息。科技信息也有许多种类,在我们的设计中,网页作为信息的一个载体,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与传播。

(2)科技信息的文化属性。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交流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就拿电脑和互联网来说,它的发明最初目的是应用于军事。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互联网的出现会给人们的交流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只要连上网络,我们就可以搜集到海量的信息,这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难以替代的便捷性。科技信息的属性种类多、信息量大、传播广、动态性强。

(3)科技信息的传播特征。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全球的信息得以共享,利用科技传递信息非常快捷和方便。科技的兴起使信息的传播真正实现了实时传递,避免了可能因传统媒介而造成的滞缓现象。

2 信息的分类

2.1 信息分类的意义和问题

(1)分类整理信息的意义。分类整理信息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人类面临的信息资源非常复杂,如何分类和管理海量的信息,已经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第二,信息分类可以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更加快捷、高效的地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第三,信息的分类也是我们有效地去管理所需信息和更好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前提。

(2)分类整理的问题。信息分类整理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如何以最有条理化,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信息的内容;第二,如何避免因信息分类不当引起的信息查找困难;第三,如何避免让人难以理解,产生歧义的信息分类方法,提供方便阅读和查找的方法。

2.2 信息分类方法

(1)主题法。在对信息的分类方法中,主题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应该把收集来的信息按照一定的主题排列出来。这样有助于我们的设计,让我们更清晰明了地找到所需信息。例如,在我们的网页设计过程中,在设计首页上,我们把他们按照不同的类别划分成几个大的种类,以这样的方式确定了网站的几个大的主题方向。

(2)归纳法。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它们之间的一些关联性进行有效的归纳和逻辑化的处理。对信息分类而言,应该把纷繁杂乱的信息变成条理清晰而又方便易查的形式。这样更容易让人记忆和查找,这是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需要设计师提前准备的工作。

(3)排除法。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泛滥,但并不是越多的信息对设计越有益处。在把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排除法,排除掉那些与设计主题无关的信息,留下更多的有效信息。

3 信息的可视化

信息与视觉的转化特征:

第一,直观与识别视觉原理。我们接收外部信息的能力,总是与识别能力相互连接起来。识别可以让我们充分地理解信息,然后将接收到的信息与其他信息区别开来。我们的五官在不停地感受周围事物,同时创建信息数据传入我们的大脑。我们直观感受到的事物是否易于识别,这是我们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像在设计网页的过程中,对网站主题logo的设计,怎样的字体、颜色、图形排版会更引人注目,什么样的搭配可以保证logo的识别性。是笔者在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问题。第二,认知与理解的属性。所有设计师的设计目的都是用最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向观看者传达一定的信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能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去研究主题、搜集资料、精心设计,最终以最准确简练的效果呈现设计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或者特定的认知来理解事物,他们用自己特定的方式去感知、体验和记住新的信息。

4 信息分类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应用

4.1 信息分类对设计的有效性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以一种爆炸式的现状迅猛增长。如何提高设计的有效性成了设计师最关注的问题。如此看来,在设计的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和分类整理对提高设计有效性显得分外重要。通过排除法等信息分类的主要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地在设计伊始就排除那些与自己设计主题并无太多关联的信息,留下更多有效的信息。通过主题法和归纳法,我们可以对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整理,使这些信息在设计的过程中变得清晰易查,让我们可以更快地识别出需要的信息。

4.2 信息分类对设计的逻辑性

信息可视化设计是一种综合性设计,它的设计过程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信息可视化设计应该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它非常难以把握。所以要求设计师要有清晰的逻辑性。然而信息的分类对提高设计师的逻辑性具有很大的益处。信息的分类使设计变得条理清晰,易于查找,让设计的逻辑性变得更加严谨明了。

5 结论

本文不仅探索了信息分类在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探究了信息可视化设计在网页制作中的应用。探究出的结果有以下几点:第一,信息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主题法、归纳法和排除法;第二,信息分类是对网站信息的整体规划,它提高了设计的有效性和逻辑性。信息分类清晰会对之后的设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网页信息的可视化原理主要体现在风格图形、颜色应用和传达方式等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单志广.信息资源分类[M].科学出版社,2013.

[2] 肖勇.信息设计[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科技的设计篇9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薪酬战略;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在高科技企业中,知识和产品创新是其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而知识和产品创新依靠的是人才,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留住企业中的人才也成为高科技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亟待思考的问题。薪酬激励是企业留住人才,激发员工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由于高新企业中不同员工的个性、个人需求等各有不同,采用单一的薪酬体系较难发挥其激励作用,不合理的薪酬体系还可能使员工和企业间产生矛盾,导致用工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设计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以能充分地发挥薪酬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良好可持续发展。

一、高科技企业员工基本行为特征

1.员工自身特征

高科技企业中的员工一般都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尤其是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核心员工能力高,独立工作意识也强,工作中更加强调自我引导,不愿意受到传统的管理制度的约束,同时还十分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员工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另外,由于高科技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且更新的速度较快,员工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培训,以保持其知识技能跟上知识技术更新的速度,保持其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

2.团队工作特征

现代高科技企业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不同领域的技术人员的配合,要求员工能够在集体中发挥其创造力,而由于高科技企业中员工自身的特点,其一般更愿意独立工作,因此,协调团队中成员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十分重要。

3.管理特征

由于高科技企业工作时常需要团队合作,创新成果也是团队集体智慧和力量和结晶,但高科技企业工作多是脑力工作的性质又决定着企业管理者无法判断出每个员工实际贡献的大小,容易导致员工贡献和薪酬不成正比的不合理现象,而管理者通常是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员工则是以自身利益出发,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和目标利益的不一致很容易造成员工的不满,导致企业人才流失。

二、高科技企业员工的薪酬策略设计

企业员工薪酬一般包括有基本工资、社会强制福利、企业内部统一福利等维持性因素和资金、物质奖励、培训、股份等激励性因素,其中激励性因素是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薪酬时,应根据职位级别、员工个人技能和资历及员工的业绩设计合理的基本工资方案,选用具有激励性的支付方式,恰当地利用福利、股票期权等构件合理的薪酬制度。由于高科技企业的员工的需求多样化,在进行设计薪酬体系时,可分不同的层次进行。

(一)基础层

在项目团队中,基础层员工主要是辅助中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位于此层次中的员工本身并不创造太多的经济价值,但他们发展的空间较大,是企业的后背选拔者,优秀的员工可晋升为企业中坚层,因此,对于此类员工,企业在设计薪酬时除了采取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等固定薪酬、福利计划外,还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平台,促进员工成长,为企业持续发展储备力量。

(二)中坚层

中坚层员工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工作成果对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设计薪酬时,除固定薪酬外、福利、特殊贡献奖、学习晋升机会外,还可适当地增加技术股份、项目工资等,技术股份与传统意义上的股份有着不同,它是不可转让的,技术人员在离开企业的时候其所拥有的技术股份须转回给企业,其有着较好的激励作用,可有效地减少人员的流失。项目工资可根据项目的难度、需要时间等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提成比例,以项目的总收益确定具体的项目工资金额。

(三)核心层

核心层工作人员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关键力量,对于此类员工,在设计薪酬时可以以股份为主,使其能够与企业一同分享技术成果带来的经济回报,将核心技术人员的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其利益目标与企业保持一致,从而稳定核心人员,激发核心人员的创造性,促使企业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另外,还可以建立团队奖励机制,对团队进行奖励,以避免团队中地层人员因上下级之间工资差距过大而产生不平衡心理,促进团队间人员的和谐,构建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三、结语

薪酬战略是企业薪酬体系及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一个合理科学的薪酬战略不仅具有配置协调和激励的功能,还能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对企业有增值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联系起来,确定合理的薪酬标准,进行科学的薪酬设计,促使人才的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璇.高新企业薪酬管理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6).

科技的设计篇10

2001年7月13日晚,全世界的的人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在十几亿双眼睛的注视下,传来了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喜讯。全世界的华人万分激动,几十年的梦想,终于在这一刻实现了!申奥成功了,我好想成为一名奥运设计师。现在的科学技术是如此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如果我是一名奥运设计师,那我也肯定是科技奥运设计师。

假如我是科技奥运设计师,在我的设计下,我要办一届现代化的奥运会:运动员要去什么地方,只要在自己的手上输入地址就行了,通过空间遂道你立即就可以到了想去的地方。那就不会受到场地的限制,如田径类的我们可以在四川比,如体操类,我们可以在上海那儿比,如果是举重类的,我们可以在新疆比……如果哪里空气里的含氧量不够,我们可以用氧气制造厂的氧气来补充。如果哪能里的温度不适合或天气不适合,我们可以发明一个室内、外天气温度调节器……

假如我是科技奥运设计师,我会在运动员的衣、食、住、行上全方位的考虑:穿衣服,根本不需要自己穿,只要你在床上叫一声“起床了”,机器人会帮你穿好;在洗衣服时,也不需要自己洗,只要把衣服脱下来放在卫生间的桶里,机器人就会帮你洗好再送过来;运动员的一日三餐,都不要厨师,你只要在厨房的电脑上输入你想吃的东西,机器人会立刻送出香气扑鼻、味美可口的食物;运动员会住在超级高的大楼里,大楼高达3000层,我们先进的电梯三秒钟就可上1000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