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十篇

时间:2023-04-26 08:16:14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篇1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举措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83-02

收稿日期:2012-05-30

作者简介:刘秉权(1970-),男,黑龙江肇源人,副教授,博士,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教学研究;吕子燕(1972-),女,黑龙江富裕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政策研究。目前,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正在高等教育领域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拔尖计划”旨在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其中进行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试点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它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迫切需要上述试点高校在培养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方面有所作为。

一、 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计算机学科通过建立模型并在计算机上模拟物理过程来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涉及信息描述和变换算法的理论、效率、实现和应用等[1]。该学科具有理科和工科相结合的特征,在学科的发展中呈现出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并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地被推出。而拔尖人才是指具有高尚的品德、精深的知识、明确的目标选择、长期的优势积累和突出的创新业绩,在学术、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精英人才[2]。笔者认为,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1.深厚的知识基础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其次,要拥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一定量的物理学知识;第三,要掌握与计算机应用领域相关的某一学科知识,如生物学、管理学、电子信息学等学科知识。创新型人才要有独特的知识结构,知识面不一定过于宽广,但在某一个专项上一定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独到的见解。

2.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拔尖人才的标志性特点,因此拔尖学生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尤其要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此外,还要具有计算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形式化、模型化描述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的能力;系统分析、开发与应用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包括跨学科知识)的能力等。

3.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等。科学家钱学森曾说,科学和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给予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使人将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精神等更好地统一到创新工作中来。

二、 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三个关键环节

1. 遴选学生

拔尖学生自身要有坚定的目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这是对其进行培养的基础,因此要慧眼识才,将有培养价值的学生遴选出来。要坚持“高校自主,不唯分数,重视素质能力”的选才理念,通过优中选优、特别选拔、多次选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选拔,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在选拔中,要着重考虑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兴趣浓厚。近日,引起媒体关注的中南大学学生刘路的事例就很好地说明了兴趣和执著的追求是人成才的根本动力这个道理。二是素质优秀。三是有创新意识。学生遴选可以分初选、考察和面试三个环节。可以采取学生自我推荐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对有志入选“拔尖计划”的学生进行初选。经初选合格的学生可以参加“计算机科学专题研讨”班,遴选专家组可以根据学生在研讨班的学习表现,进一步对其进行筛选。最后,经过专家组面试决定入选者。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各试点高校对学生的遴选应带有本校特色,并且要对入选学生进行动态管理。

2. 打造一流的师资团队

拔尖学生培养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组建了以姚期智先生为核心,由国内外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流学者组成的讲席教授团队,为学生进行授课和科研指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因此,试点高校应以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导向,建设一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够把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成果传授给学生。

试点高校应挑选一些有创新能力、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师德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拔尖学生的指导教师,尤其要发挥学科领域带头人在拔尖学生培养方面的作用,鼓励大师、名师参与到拔尖学生培养工作中来。

3.创设良好的培养环境

很多大师都指出,拔尖学生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良好的培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首先要营造追求真理和潜心学术研究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熏陶来促进拔尖学生成长。其次要因材施教,鼓励自主成才。拔尖学生的天赋较好,对他们的培养要因材施教。这种因材施教不是要为他们开设更多的课程,而是要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知识,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上进行深入探索。第三要确保有充足的经费,为他们配备一流的科研设施。

三、 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具体举措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篇2

关键词:中医人才;拔尖人才;现状;利弊;措施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人们对于健康与疾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医学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更多心血。中医学作为我国本土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兴起和发展,中医的处境越来越“尴尬”,如何振兴中医事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振兴的关键在于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1]。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着培养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中医拔尖人才的目的,建立中医临床拔尖人才班。

1中医临床拔尖人才班现状

目前,湖南中医药大学对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主要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即学校在学生完成大一对中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后,通过对学生的笔试与面试选取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具有中医临床思维的学生进入中医临床拔尖人才班。与其他班级不同的是,首先,该班级增添了许多如《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心悟》等中医特色课程,并安排高年制老师进行教学。其次,在课余时间,学校给学生安排了一系列来自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名师的讲座。并且对学生本科阶段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配备基础导师和临床导师,即1~3年级一对一跟从基础导师学习,4~5年级一对一跟随临床导师上临床进行学习。

2培养方式的利弊

建立中医临床拔尖人才班的成功之处在于,学校把对中医有兴趣的学生聚集起来组成行政班级,对该班级进行统一的管理,可以制造浓厚的中医学习氛围,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为中医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人才。处于该班级中的学生也能够获得比普通班级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促使人向上[2]。本科阶段的基础导师可为学生的学习答疑解惑,从而稳固中医基础知识,避免学生走弯路,而临床导师则可带学生上临床,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更完美的结合。任何制度在存在好处的同时免不了有弊端,这种管理体系也不可避免。如,每学期所增加的额外课程太多易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太过匆忙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无法深入体会中医专业知识的内涵,只停留于知识的表面,尤其体现在对于中医经典知识的学习理解上;教育资源的倾斜引起同级学生的不满;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中医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学术视野狭窄,缺乏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等等。

3解决措施

3.1明确定位不仅仅局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对于所有中医院校而言,首先是要对自己学校做出一个精准的定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教授指出,每个大学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本科学制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本硕连读学制的目标是什么,本硕博学制的目标是什么。各个学制之间的目标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校对各学制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根据自己的学校条件来对学生因材施教,探索出属于各学制的独特的培养模式。

3.2循序渐进在对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不可追求过快的速度,追求过快的速度只会导致质量的下降,正如金字塔需要将地基稳固,再一层一层往上累积一样,如果地基未垒好就往上添砖加瓦,看似牢固的金字塔实则岌岌可危。中医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地基,只有将基础理论掌握牢固了,才能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去追求更高阶的知识。因而要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课程,一步一步地稳固知识。

3.3注重经典中医经典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它们构建了中医药学的理论框架,涵盖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甚者有,不读《伤寒》不知辨证,不读《金匮》不知病源的言论,经典作用可见一斑。但学生目前学的东西过于繁杂,不仅有经典,还有英语、各种西医教材,这样反而导致学生的中医根基不扎实,导致进入临床后茫然不知所措。因而,各大中医学校应立足于经典知识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3.4加强临床任何一门医学都离不开临床实践,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学发展从古发展至今,仍能在医学界中占有一席地位的原因就在于实际疗效。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的理论根源,更是其发展的核心。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证。而现今的中医院校学生,往往被学业所累,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病人,更谈不上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学校应通过设置一些中医基本技能训练或者临床各科技能训练,将课堂从教室移至医院,从而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临床,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

3.5培养全面创新人才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的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更多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继承,却忽略了对知识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目前社会需求的是全方面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全面创新人才,就需要学校加强人文科学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中医学放置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中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多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探讨[3]。具体来说,学校可通过提供更多的平台和资源供给学生开发创新思维,如建立名医工作室、以学生需要为主体的论坛,对实验室适当开放,多举行大学生创新能力竞赛,建立创新实验小组等措施,从而培养出博学而多才的中医拔尖人才。导师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医学观,加强学生的医学道德教育建设[4]。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篇3

越来越认识到人才对于军队建设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但是,有些单位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还存在一些片面性,迫切需要在实践中用辩证的观点思考、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使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部队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一、坚持学历与能力的统一

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能力、素质的提高也不完全取决于学历。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必须坚持学历与能力的统一,既注重提高学历层次,又注重能力培养;既把学历层次较高的人当人才,也把学历不高但很有能力的人当人才,防止和克服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

提高学历层次与搞好本职工作相结合。目前部队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干部还不多,全日制研究生更少,不少单位为了解决干部的学历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些单位的干部通过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办法取得的文凭,多是经济管理、法律、党史等文科专业方面的,而部队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的是提高科技素质。提高学历层次一定要从部队建设的需要出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坚持以军为主,把握学习提高的主导方向,加大科技知识学习的比重,着力提高干部的科技素养。

在用人导向上坚持重文凭与重能力相结合。有些单位在用人问题上,存在着重文凭轻能力的倾向,有的甚至是唯学历和文凭,这就可能引导一些人不管符合不符合部队建设需要,符合不符合自己岗位要求,盲目追求文凭,忽视实/:请记住我站域名/际工作能力的提高。正确的做法是,既看学历又不唯学历,鼓励有能力的人提高学历层次,有文凭的人把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

把岗位练兵作为提高干部能力素质的主要平台。部队干部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很迫切,很多人希望能到院校接受正规教育。由于部队工作需要和院校教育实际,不可能大批量送干部入学深造。领导干部应当引导大家自觉地把岗位练兵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主要平台。实践证明,开展岗位练兵,立足岗位成才是打造人才、提升人才素质最根本的途径。因为人的才能的提高离不开实践,只有珍惜本职岗位,才能善于在实践中提高素质。

二、处理好培养尖子人才与普通人才的关系

树立“人人是人才”的观念。有些同志在这方面的看法比较片面,认为只有从事高技术研究的人才是人才。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念和做法,不符合部队建设的实际。在部队建设这部大机器上,不论是机关还是部队,缺少哪个岗位都不行。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少数尖子人才上,忽视对大多数普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形不成“人才链条”,就会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各级领导必须尊重、信任和培养各种人才,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努力培养尖子人才。强调“人人是人才”,并不是否定培养尖子人才,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尖子人才脱颖而出。尖子人才对部队建设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各级领导要切实在培养各行各业的尖子人才上下功夫。一是要端正对尖子人才的看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尖子人才往往个性较强,优点比较突出,缺点也很明显。作为领导者一定要能包容个性、尊重特点、善待差异,不要求全责备。二是要为尖子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允许尖子人才工作中有失误或失败,并帮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切实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

尊重和爱惜普通人才。现在有的单位只把研究生当人才,对大量的普通人才重视不够、关心不够、培养不够。这种认识有很大的片面性,既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对待普通人才,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观念,加强培养和使用。当然,还要搞好思想教育,使他们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热爱本职工作。

三、处理好使用与培养的关系

使用人才,既是人才培养的目的,也是一种最好的培养手段。使用人才是一门科学,使用好了,就能使人充分发挥其才能;用得不适当、不及时,就会造成人才浪费。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育人观,既要用好人才,又要重视培育人才,积极促进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良性循环。

要让人才学有所用。当前,有些单位尽管引进了一些人才,但由于使用中不注意专业对口,使有些人才用非所学,发挥不了应有的才能,造成人才资源浪费。领导干部一定要了解人才所学专业知识的特点,对人才对口使用。这是因为,不同专业的人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不相同的,岗位要求是有区别的。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篇4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加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为目标,以中青年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人才聚集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加速人才智力高地建设,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工作目标:到20010年,全市知识分子总量达到2万名以上,中高级职称人员达到3500名;受到专门技能培训的企业、农业劳动者分别占到工、农业劳动者总数的50%、30%以上;全市以专家、科技副职、乡土人才为主体的三级科技人才网络体系逐步完善,“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管理运行机制基本形成;通过健全政策制度,完善激励措施,使“技术参与分配”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1、专家咨询服务团

以国有、集体企业转轨改制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为重点,强化管理,完善机构,注重实效,重点突破,增强专家咨询服务团自身活力,延伸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服务质量。

本着“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的原则,定期做好专家服务团换届工作,及时调整、充实领导机构,积极吸收新当选的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一技之长的优秀科技人才和紧缺技术人才加入服务组织。

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位专家服务团成员每年要为领导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联系一个贫困村或一家亏损企业开展科技帮扶或咨询服务;推广一项新成果、新技术。充分发挥专家咨询服务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信息灵通的群体优势,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重大问题决策、企业改制和重点工程项目论证,不断强化专家咨询服务团参与领导决策的服务内容,办好《专家建议》内刊。

按照XX市委组织部要求,根据我市实际,以“科技帮扶百村转化”和“百家企业咨询服务”两项主体活动为载体,动员组织专家团成员下乡下厂,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有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科技实力的专家服务中心和专家个人,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承包、租赁经营等有偿服务,或以智力、技术、成果入股的形式,创办、领办、协办科技开发服务实体,促进产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在为社会提供服务、作出贡献的同时,不断探索、实践“技术入股”、“智力入股”等经济收益分配机制,使“按知分配”逐步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增强服务组织的经济实力,激励更多的科技人才参加服务组织、参与服务活动。

2、拔尖人才

推进市管拔尖人才选拔的科学化、规范化。修订完善《市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坚持民主、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自下而上、层层筛选,好中选优,选拔对象向生产一线青年优秀人才倾斜。实行市管拔尖人才选拔公示制,增强选拔工作的透明度。

努力探索市管拔尖人才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实施量化目标考核,逐步使考核结果与单位年度目标考核挂钩、与领导班子工作实绩挂钩、与个人经济待遇挂钩,充分调动市管拔尖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做好局管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局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规范局管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

严格上级庄市青年拔尖人才的选拔、申报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他们的成长进步。

注重拔尖人才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优化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把市管拔尖人才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每年至少举办一期拔尖人才培训班,并通过起点较高的专家报告会、专题讲座,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素质。鼓励拔尖人才在职自学或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对贡献突出或掌握紧缺技术的拔尖人才要进行重点培养、重点扶持,鼓励他们创业绩、出成果,五年内力争2--4名优秀人才进入XX市管拔尖人才行列。

3、乡土人才

按照省委下达的乡土人才开发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修订《XX市关于加强乡土人才开发管理的实施意见》,完善乡土人才选拔的标准、程序,科学制定乡土人才选拔规划和年度计划,健全乡土人才管理体系,完善市级乡土人才库建设,到2005年,入库人数达到2500名以上。

各乡镇要深化乡土人才管理工作,制定培养计划,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对乡土人才进行培养,提高其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对乡土人才在场地、经费、设备、信息、技术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保证其技术特长的充分发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发挥好专家团专家、市管拔尖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每名专家团专家、市管拔尖人才要联系2--3名乡土人才,保证每名乡土人才至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

4、科技副职

科技副职作为所在乡镇、村科技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要科学配置,严格管理,保证充分发挥作用。要重视科技副职的成长;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对其别优秀的要提拔重用;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科技副职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到科学规范、专职专用、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

发挥好科技副乡镇长上引下辐的纽带作用,加强市、乡镇(区)、村三级的科技副职网络建设,推进“长、家”结合,促进乡镇、村的科技进步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强化新项目、新工艺特别是高、精、尖项目的引进。

进一步健全以乡镇科技人才工作站为基础的科技机构建设,保证人员编制、场地、经费和设备的落实,确保科技副职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挂职科技副乡镇长要科学安置,规范管理,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做到智力资源与乡镇经济资源的最佳结合,促进乡镇、村的科技进步和挂职干部政治、业务素质的同步提高。

5、引进、外聘人才

进一步加强人才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新时期人才引进、聘用和管理机制,以京津石和外地工作的XX籍高层次科技人才为重点,建立“XX市人才信息网”,坚持“聘、引”结合的原则,实施“借智兴藁”、“引智兴藁”工程和“技术联姻”计划,由市人才办牵头,各部门配合,使我市生产企业在京津石找到技术依托单位,促进企业发展。

对外聘、引进的科技人才,各部门要在其子女配偶就学就业、住房安置、工资待遇、人事关系接转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和紧缺行业的专门人才,要实行特殊政策,重点照顾。

6、青年人才

进一步加强全市35岁以下、本科学历以上青年人才库的建设,依照“边充实、边选拔、边培养、边使用”的原则,每年从青年人才库中选拔30--50名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讲座等形式,五年内把全市优秀青年人才轮训一遍,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每年推荐2--4名杰出人才进入XX市管青年拔尖人才行列,并对有特殊贡献的青年人才提拔重用。

三、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

党的领导是加强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有关知识分子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要把知识分子工作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汇报,定期进行研究,努力把知识分子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明确分工

完善和规范知识分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切实担负起对全市知识分子和科技人才队伍进行全面规划、管理的职责。其下设的办公室负责起草有关政策、文件和措施,对全市知识分子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统一管理、指导检查,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一切事宜。

知识分子工作实行部门分工制,组织部、宣传部、团市委、科技局、科协、劳动人事局、人才中心、经贸局、乡镇企业局、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教育局、文体局、卫生局等部门各负其责,发挥职能作用,做好知识分子工作。

市委组织部要深入调查研究,给市委当好参谋,把知识分子工作同高层次人才比较集中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抓班子、带队伍的局面,推动知识分子工作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市委宣传部负责做好优秀知识分子、杰出科技人才先进模范事迹的宣传工作。

团市委负责做好XX市青年拔尖人才的选拔、推荐、考察工作,并协同组织部做好青年优秀人才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科协、科技局负责做好全市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制定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人才奖励计划,并抓好科技副乡镇长、农村科技副主任、科技副厂长的岗位培训。

劳动人事局负责做好全市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转干、晋升工资奖励等工作,对外聘、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做好其配偶子女的就业安置工作。

人才中心负责为全市各乡镇、部门(单位)、企业提供人才信息,为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并做好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的入库管理工作。

经贸局、乡镇企业局负责做好国有、集体及个体私营企业管理干部、科技人才的管理、培训等工作。

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负责做好本部门科技人才的业务培训工作,并对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科技推广、咨询服务、实用技术培训等进行统筹安排。

教育局负责抓好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的岗位培训和任职资格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

文体局、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义演、义诊等活动,推动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财政局负责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专项经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技术津贴及体检费用的落实工作,并协助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解决好工作中牵涉到的有关问题。

3、优化环境

各乡镇、市直各部门都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及我市制定的有关知识分子的各项政策措施,尤其要落实好知识分子、科技人才的相关待遇,对他们开展工作必需的经费、场地和设备等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予以解决。

每年定期召开知识分子表彰会,对优秀知识分子和科技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设立“XX市科技奖励基金”,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才进行重奖;在《XX报》、电视台开辟专栏,对他们的模范事迹大力宣传,以激励、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才献智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在全市社会进一步浓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各部门、单位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汇报会及定期对贡献突出的优秀知识分子进行慰问等形式,与广大知识分子进行感情沟通,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思想和生活状况,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化知识分子工作环境,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关怀。

4、强化自身建设

根据省、市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和我市经济发展需要,“十五”期间,建成“XX市知识分子工作信息网站”,负责各级各类人才信息的交流、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介绍、专业技术难题的征集、有关政策文件的等,促进人才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推动知识分子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篇5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01-02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成主流。高层次人才竞争已是国家竞争的根本。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其培养目标在不断做出调整。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大融合大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也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教育理念,加快研究生的培养从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转变,将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人才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

一、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特征

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总的来说就是具有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开拓精神并且知识面广、道德水平高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具有超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强,而拔尖创新型人才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思想品德这一项。此外,拔尖创新人才要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对于学习新知识要非常渴望,知识面的扩宽能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拔尖创新型人才要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只有创新思维才能顺利开展各项创新活动,要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保持高昂的创造激情;最后,拔尖创新人才要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并要在开展创新活动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研究都是严谨的,只有具备严谨的态度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事物。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时展的需要。首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时展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人才和科技逐渐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主体。高校中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带动科技生产、增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力量,高校人才的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学校和就业单位最为关注的问题。

2.推动教育变革。各大高校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够推动教育变革,对构建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部门要求各级学校必须落实的工作,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各项创新活动转变传统的培养方法,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飞跃,必须转变培养方法、培养模式,并在培养内容和培养途径上开拓新的道路,这些都对我国教育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很多国家之所以在科技上和综合国力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就是因为该国是创新型国家,注重创新发明,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都能与时俱进。创新型国家的构建能够促进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又可以为构建创新型国家提供动力。两者互为补充,能够相互促进。因此,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就要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快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使我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国家。

三、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高校研究生的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在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很多高校不能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培养,教学也缺乏层次性,总是以一概全,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依旧沿袭传统式的教学套路,教师在讲台上教授,没有生动的例子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课堂氛围非常低沉。并且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形式化,理论性的知识讲授过多,易和实践脱轨。

2.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很多教师将全部的教学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通过各种教育宣传、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但是,真正能在实践中落实的能力非常少,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是辅助,重要的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3.很多高校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完成学业成绩,完成导师布置的项目任务,因此导师培养重点就放在了课题完成的质量上,对学生严加管理,规定学生按时到实验室上下班,不能迟到、不能搞小动作等,目的是规范学生行为,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式的学习和培养状态。学生在这种严格的环境下很难大胆、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创新思维得以限制。

4.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一定少不了教育部门的支持以及政府的支持,但是很多地方高校都不能有效地和教育部门一起商讨创新培养的策略。开展教学培养需要引进科研设备、人才,并要花费很多的资金,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学校独自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并且对教育部下发的制度和政策都不了解,盲目培养收获甚微。

四、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夯实理论基础。(1)对研究生课程采取课程组的形式,由课程组长负责组建教学团队,开展课程建设、教学及改革工作。同时建立课程教学督导和评价制度,加强对授课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并将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2)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课程,构建一流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力争将跨文化背景的知识与观念融合到课程中,通过专题讲座、外语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研究生培养和国际接轨。

2.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1)强化导师责任意识,完善权责机制。严格执行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度考核制,硕导、博导不再是终身制,而要根据前一年的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分配招生指标,配置教育资源。(2)实行所有博士论文严格的校外双盲审,针对盲审论文回审意见,建立盲审论文信息表以及盲审专家信息表,对论文盲审评审意见进行分类统计,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建立基础数据库。同时为提高博士培养质量,提高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积极组织申报省优博论文和全国优博论文。(3)积极支持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组织知名导师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学生进行讲座,组织学院研究生内部交流讨论,鼓励高水平研究生将最新研究成果投稿于国际顶尖杂志。

3.形成面向学术前沿和交叉学科的培养方式,提升创新能力。学科交叉培养是近年来新兴的培养方法。这种培养方式的特征是文理兼容、理工融合,实现了文科与理科的充分结合,通过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推进这种培养方法的落实和实施,鼓励和引导教师多使用这种培养方式,对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挖掘交叉性、综合性、专题性的前沿课题,利用交叉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支持跨学科招收研究生,形成面向学术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培养模式。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加大“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支持力度,同时扩大资助面,不仅支持博士生,还支持优秀硕士生参加国际会议和短期出国交流。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高水平国际会议并有录用学术论文的目标;鼓励博士生开展六个月以内的短期出国交流。积极鼓励导师自愿与外国高水平老师的团队科研合作,鼓励导师将研究生送到国外一流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培养或科研合作。

5.建立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坚决贯彻执行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与能力提高为核心,面向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培育在某一专业领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广博、职业质素良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与实践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实践培养和训练,扩大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校内外轮转实践,针对应用型项目开展研究,探索实行系统一管理,校内外导师集体指导的培养模式。鼓励研究生开展创业活动。

结语:

本文主要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深入探讨了高校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有效措施,通过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培养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和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创业人才。表现了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人才是时代所需,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殷朝晖.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1,(4).

[2]朱学义,董靖.基于人才聚集平台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创新,2012,6(3).

[3]张海峰,黄爱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学习动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8).

[4]骆一,徐宏凯,吴娟,等.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初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5).

[5]移峥峰,周述章,李丹,等.江苏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政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8).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篇6

1 造成秃尖的原因:

1.1 密度过大造成营养不良;

1.2 抽雄前遇高温干旱造成雌雄花期不遇而造成顶部花丝不能授粉;

1.3 品种的遗传特性;

1.4 不当的栽培措施。有的品种对种植密度非常敏感,种植密度过大时,由于个体营养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得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形成秃尖;营养元素缺乏,例如缺磷钾,也会加重玉米秃尖,或玉米生长后期缺肥,籽粒发育到中途停止生长,使果穗顶部籽秕粒增多而变成秃尖;

1.5 不良的环境条件。例如高温也会造成秃尖。玉米在开花授粉期受高温伏旱,抽丝时间推迟,花粉盛散期已过,使雌穗顶部花丝未授到粉而秃尖。授粉期间阴雨过多,使花粉散不开,遇水花粉粒破裂而死,使雌穗花丝未授到粉而成秃尖。

2 防止秃尖的措施:

2.1 选择优种。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综合性状表现比较突出的品种,如农大108、郑单958等。

2.2 合理密植。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肥力及栽培制度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既要防止密度过大又要防止过稀。在合理密度范围内,肥力高的地块可适当密植,肥力低的地块要适当稀植;同一品种春播宜稀,夏播宜密;种植方式一般应采用0.6~0.7米的等行距种植,对高肥水、较高密度栽培的地块可采用0.8∶0.5米大小行种植,以利于通风透光,发挥其边行优势。

2.3 叶面喷施锌肥。在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2%的硫酸锌肥液1~2次,可减少秃尖、缺粒现象,并增加千粒重。

2.4 及时排涝抗旱。玉米生长中后期如遇阴雨天气,田间持水量超过80%以上时,要排水防涝,以防玉米早衰。且抽雄前遇旱及时浇水,避免“卡脖旱”。

2.5 运用生长调节剂。①玉黄金:能壮根保叶,促进玉米的生殖生长,使玉米授粉好,有效解决秃尖、倒伏、空秆、小穗等问题,增产20%以上。使用方法:在玉米6~11片叶时,每667平方米用30毫升对水30千克,喷在玉米叶片上。②金得乐:玉米抗倒伏增产剂。在玉米7~11片叶时,每667平方米用30毫升对水15~20千克叶面喷施。③玉米矮丰。能促根粗壮,抗旱、抗病、抗倒伏,使玉米叶片后宽而浓绿,促进抽穗,增强授粉,避免秃尖,增产30%以上。在玉米6~10片叶时,每667平方米用25毫升对水30千克喷叶。④玉米矮壮饱:为超浓缩复合剂,富有调节剂及微量元素,能促进根系发育,令茎粗叶绿,提高授粉率,增产20%~35%。在玉米6~11叶时,每667平方米用25毫升对水30~40千克叶面喷雾。

2.6 加强中后期管理。中后期是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肥水供应充足对夺取丰收至关重要,因此要因地制宜科学运筹肥水。对于一般地块,进入拔节期即5片展叶时,应将全部的磷、钾肥和氮肥总量的60%在此期追施,进入大喇叭口期即12~13片展叶时,再追入余下的40%氮肥;对于高肥力的地块,可将氮肥总量的60%移到大喇叭口期,40%在拔节期追入。同时浇好关键水,即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灌浆期遇旱一定要及时浇水,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此外,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3 防治病虫害

3.1 防治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可选用占种子量0.3%的30%的苗菌敌可湿性粉剂或用占种子量0.02%的12%的三唑醇乳油、12.5%的烯唑醇乳油拌种;也可在田间发现发病植株后,用30%的苗菌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80%的绿亨2号700~800倍液与稀释1000倍的天达2116混合喷雾,对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都有较好的防效。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篇7

一、认真学习《太平初中培优工作方案》,领会方案的精神及要求,认真落实培优工作。

1、班主任老师要积极了解班级各方面情况,筛选出班级第一梯队学生(大约10—15人),按成绩结合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尖子生学习互助小组,每组四到五人,组内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互相竞争,共同提高,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弱势学科,消化老师额外的学习任务。

2、每班都要注意做好尖子生的发现、挖掘工作,把真正的有潜质的尖子生挖掘出来,这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尖子生群体的“稳定”工作,尖子生的稳定是班级尖子生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工作要扎实,团结协作。各科任教师要相互协调,统筹兼顾,注意学生科目平衡。

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协调任课教师解决尖子生的弱势学科,积极发挥优势学科,保持学科间的平衡,并使之成为日常工作之一。科任老师要积极采取一对一的结对帮助,必须确保尖子生真正尖起来。班主任在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的*辅导要重于对知识的辅导。尖子生辅导不同于课堂教学,它不能对课本知识进行简单重复和讲述,因为学生都有较扎实的知识功底,他们缺乏的是学科思维和治学能力。因此思维、方法、心理的培养、辅导成为解决问题提高成绩的关键。三、即时跟踪,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密切了解学生成长过程,特别是学生每次考试和测试的成绩,即时指导学生分析和小结得失,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指导查缺补漏,并引导学生心理调节。

1、班级科任教师要积极做好尖子生思想工作,要积极根据班主任提供的尖子生名单,经常进行重点谈话,仔细观察,不断给尖子生积极的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消除学生的偏科问题。教师对总分比较好的同学的指导,主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对总分比较好的同学,如果我们所任学科刚好

是学生的强项,就应该进一步的发挥学生在本学科的优势,对该同学以更大的信心,进一步鼓励他在这一学科冒尖,提高他这一门学科对总分的贡献。二是:对总分比较好但本学科相对说来*是比较弱的学科,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本学科对学生总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要从思想上让这些同学感受到本学科的重要性,以及本学科对这个同学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即我们要从思想上先对这些同学补课,思想是起决定的,只要思想问题解决了,学生的这一门课的学习也就会得到解决。所以对他们的补课要从思想补起,只有补思想才是让学生改变本学科的学习状况的最有效的方法。

2、尖子生的各类作业、周练、试卷等批改要细致,把存在的问题,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不合理的步骤、不合理的书写也要积极纠正,不留死角,不留后患。要讲究作业、试卷评后思想态度、思维习惯、知识和方法的查漏工作,做到考后有收获,考后一百分。注意帮助尖子生设计错题本,保存试卷、补充试题和笔记本,积累错题,便于日常反思与总结。3、加强单元测试和月考制度的落实。以考代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做题效率。积极创造尖子生展现自己的机会,树立尖子生的自信。

4、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培养尖子生的阳光性格和良好的心态,关心学生心智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克服自负、虚荣、自私、耐挫心里差的问题。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篇8

关键词玉米;生理病害;发生;防治

在当前玉米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害虫及侵染性病害的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比较重视,而忽视了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玉米常见的生理病害有空秆、秃尖、倒伏等,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玉米生理病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内部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第二类是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肥料、水分、空气与光照等条件不良,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形成生理病害。为此,探讨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减轻或避免玉米生产中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意义。

1空秆

1.1 症状

玉米空秆是指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而无籽粒。目前玉米空秆率一般为5%~10%,严重者高达15%以上,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空秆株在苗期基部为圆形,叶片发紫,顶端浓绿发紫,叶脉相间有白色透明的斑点或条痕,拔节期植株细弱矮小,叶片淡绿、窄长,与茎的夹角小。

1.2 发生原因

(1)内部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

(2)种植密度过大。生产中不考虑品种特性、土壤地力和施肥水平,留苗过多,密度过高,田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玉米个体发育不良,使空秆率增加。

(3)植株之间生长不平衡。由于种子大小不整齐、播种深浅不一、覆土厚薄不匀、施肥不均,造成幼苗参差不齐,长势强弱不一,造成大苗欺小苗。苗大的根深叶茂,生长旺盛,争光夺肥;苗小的则缺乏营养,生长细弱,发育不良,果穗的分化与发育受到抑制,自然正常发育果穗少。

(4)营养失调。在玉米出苗后的雌穗分化阶段,如果营养不良,糖代谢缓慢,有机物积累少,植株瘦小叶黄,光合面积较小,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对养分的需求,雌穗发育不良,空秆率提高。玉米旺长阶段,矿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减弱,有机质向雌穗上分配的少,从而形成空秆。

(5)气候条件的影响。不良气候条件会增加空秆率,穗分化的关键阶段(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水,根系瘦弱,植株矮小,光合作用受阻,就会影响雄穗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吐丝延迟,花粉生活力弱,花丝容易枯萎,不能授粉受精。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另外,如果田间积水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困难,吸收力减弱,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空秆。

1.3 防治方法

(1)确定合理密度。合理密植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增加单位面积种植株数,扩大绿色叶面积和根系的吸收面,有效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要素,生产出更多的干物质。生产中可根据土、肥、水及品种、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水平来确定单位面积种植的株数,这样既可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又可促进群体的充分发展,减少空秆的发生。

(2)合理用好肥水。拔节到开花,是果穗分化形成和授粉受精的关键时期,肥水必须及时供应,以促进果穗的正常结实,这对防治空秆有积极作用。

(3)人工去雄。据测定,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一般每株玉米雄穗有1.0万~1.5万个花药,每个花药大约有250个花粉粒,而每株玉米雌穗最多只要1 000粒左右的花粉粒就可满足需要。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切忌带掉功能叶。去雄后,全田只剩一半雄穗。授粉结束后,将剩余的一半雄穗再去掉,植株去雄后,植株变矮,改善了中部叶层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有机物质积累,减少空秆。此外,拔除部分雄穗,可将原来用于开花、花粉发育及后期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转运到雌穗,使本来无效的果穗变为有效,从而降低空秆率。

2缺粒与秃尖

2.1症状

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要形式。

2.2 发生原因

玉米缺粒与秃尖除与遗传特性有关外,主要受不良气候环境和不当栽培管理的影响,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气候因素。以温度的影响最显著,气温过高,超过38 ℃,雄穗就不能开放,气温在32~35 ℃,遇上干旱,空气干燥,可使花粉寿命变短或失去生活力,同时,花丝也易枯萎,因而受精不良,影响玉米雌雄穗的发育,产生缺粒秃尖玉米散粉。玉米授粉时刮大风、无风或下大雨对开花受精也不利,花粉在大气湿度过大的条件下,会吸水结团引起死亡,影响授粉结实,刮大风或无风都可能授粉不良,造成秃尖缺粒。

(2)栽培管理不当。首先,如果密度过高,玉米群体内光照条件差,植株生长细弱窜高,体内养分无法满足果穗形成的需要,果穗发育迟缓,吐丝时雄穗大量散粉的时期已过,特别是果穗顶部抛丝较迟,不易得到花粉而造成秃顶。其次,土壤贫瘠,肥水管理失调,影响果穗的分化形成,而雄穗的发育则较少受到影响,导致果穗吐丝和雄穗开花不遇,受精结实受阻。最后,土壤缺磷,导致玉米孕穗开花时糖代谢紊乱,影响果穗发育。另外玉米各种叶斑病和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缺粒秃尖。

2.3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一是要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密度,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中上部叶片对光的要求,促进雌雄穗的发育。二是要加强中耕除草、培土技术,尤其是拔节后培土,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三是当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而影响正常授粉时,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

(2)合理施用穗肥。在拔节至开花期,果穗的分化与形成对肥水反应敏感,需要量大,此时充足的肥水可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能够收到穗大粒多的效果。穗肥要以氮肥为主,在抽穗前10~15 d施入可以减少秃顶和缺粒。

3倒伏

3.1症状

玉米倒伏有茎倒、根倒和茎折3种类型。茎倒主要是因为茎秆节间细长,植株过高,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地上部重量和基部节间能承受的力量不相适应,引起茎秆倾斜或弯折。根倒是由于根系发育不良、雨水过多或灌溉后遇大风而倒。茎折主要出现在抽雄前,多因抽雄前生长较快,茎秆组织脆嫩或遭虫害,降低抗风能力引起的。

3.2发生原因

(1)品种特性。有些品种自身抗倒性弱,多数杂交种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强,而农家品种茎秆细弱,根系发育差,易倒伏;高秆品种易倒,而矮秆、株型好的品种抗倒能力强。

(2)密度不合理。玉米田间布局不当,株行距过小,密度过高或稀密不匀,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茎秆发育不良,导致植株高而不壮,抗倒力下降。

(3)肥水管理不当,田间管理不及时。如拔节期肥水过多,特别是氮肥过量,使茎叶疯长,拔节过猛,节间机械组织发育不良,果穗以下节间伸长过度,果穗位置相应升高,易倒伏;播种过浅,中耕培土不及时,使根系发育不良,扎根浅,易遭灾倒伏。

3.3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蔽,植株之间相互遮阳会使茎秆徒长、纤细,极易发生倒伏。所以,生产中要按照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尽量不要超过品种推荐种植密度的上限。

(2)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缺钾地区要特别注意增施钾肥,以增强茎秆强度,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另外,尽可能避免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氮肥,应将氮肥分成苗肥(或种肥)和穗肥2次追施。

(3)培土。在多风地区,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促进气生根发育,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4)蹲苗。苗期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可采用中耕断根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进行蹲苗,从而有效防止玉米倒伏。但进行蹲苗的地块一般只适合于地力比较壮、土壤墒情比较好和有旺长趋势的地块,蹲苗时间不宜太长,在拔节之前一定要结束,否则会影响果穗分化。

(5)采用化控技术。种植密度比较大、有倒伏危险的地块,可在拔节以后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来抑制株高,降低植株重心。但在应用化控技术时,一定要根据药剂说明书来严格掌握药剂用量和施用时间,否则也会造成减产。

(6)倒伏后的对策。玉米发生倒伏以后,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发生根倒的地块,在雨后应尽快人工扶直植株并进行培土,以便重新将植株固牢。发生弯倒的地块,雨后可用竹竿轻轻挑动植株,抖落植株上的雨水,以减轻植株压力,待天晴后让植株慢慢恢复直立生长。但在抖落雨水时尽量不要翻动植株,以防人为造成茎秆折断。发生茎秆折断的玉米地块,要根据发生程度来区别对待。茎秆折断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块,将玉米植株割除作为青饲料,然后再采取一定的补种措施;茎秆折断比例较小的地块,应将茎秆折断的植株尽早割除。

4参考文献

[1] 赵仁贵.玉米栽培与加工[M].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2009.

[2] 刘俊明.辽宁玉米栽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篇9

一、蕾期管理

棉花蕾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转折阶段,但营养生长仍占优势,加上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光照充足,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都很旺盛。这个时期既是发展根系群建成根系的主要时期,又是棉株发棵稳长增蕾的重要时期,在棉田管理上应以控为主,做到控中有促,控上促下,控促结合,以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棉株既有一个强大的营养体,又稳长不衰,保持棉田通风良好,多现蕾、多结铃,搭好丰产架子。

1.中耕培土

棉花现蕾到封垄前,抓紧时间中耕松土,可促使根系向深处发展,增强对水肥的吸收能力,提高抗旱、抗倒伏能力,是实现稳长增蕾的重要措施。中耕要根据苗情、天气、土壤湿度灵活掌握。长势较弱的旱地棉花,应浅中耕、多中耕。整个蕾期一般中耕3—4次,深度6—10cm;有徒长趋势的棉田,应进行深中耕,中耕深度10—13cm,起到破板结、灭杂草、促根壮棵的作用。同时,在封垄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亦能起到小旱保墒、大旱利灌、遇涝易排、风大抗倒的目的。

2.及时整枝

整枝可调节棉株体内营养物质分配,减少养分无谓消耗,有利果枝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棉株健壮生长。蕾期能辨别果、叶枝时,要及时将叶枝掰掉,果枝下部留足3—4个叶片,以维持较大的叶面积,合成更多的营养物质。对棉株出现的赘芽要随出随抹。

3.稳施蕾肥

棉花在蕾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分别为全生育期的11%—20%、7%和9%左右。肥水不足,营养生长不良,搭不起丰产架子,不利增蕾、保龄;肥水过多,又易引起植株旺长,导致蕾铃脱落。因此,要稳施蕾肥,对土壤瘠薄,基肥不足,又未施苗肥,棉株长势较弱的棉田可多施、早施;反之,则应少施、晚施。一般亩施硫酸铵7.5—10kg、过磷酸钙10—15kg、饼肥15—20kg,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速效肥与迟效肥混施,氮肥与磷肥结合,既能满足蕾期需要,又可收到蕾肥花用的效果。

4.轻浇蕾水

蕾期对土壤水分的消耗相对增加,要注意浇水防旱,满足棉花对水分的要求。蕾期0—60cm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较为合适。若低于55%易造成早衰。如天气持续干旱,棉田持水量降到55%以下,上部3、4片叶颜色变暗,中午开始萎蔫,主茎红色部分占2/3以上,均是棉苗缺水表现,要及时浇水。但水量宜小不宜大,避免浇后遇雨造成疯长,引起蕾铃脱落。浇水采取沟浇或隔行浇水为好,达到天旱苗不旱,遇雨苗不狂。

5.防治病虫害

蕾期的主要害虫是棉铃虫和棉蚜。棉铃虫防治指标一般掌握百株累计卵量100粒,百株幼虫10头。可用1500倍液溴氰菊酯、杀灭菊酯、20%菊杀乳油进行喷雾防治,也可用50%甲胺磷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宜轮换交替用药或混合用药,以增强除治效果。棉蚜的防治标准一般掌握在百株蚜量2000—4000头、卷叶株率10%,或有翅蚜占15%时进行防治。可用甲胺磷800—1000倍液,氧化乐果、菊脂类药1000—1500倍液喷雾;或50%敌敌畏乳油0.2kg加水3—5kg喷拌10—15kg麦糠,于傍晚在棉田地表或中下部叶片上进行熏蒸。

6.缩节胺

原则是“喷高不喷低,喷肥不喷瘦,喷密不喷稀,喷上不喷下”。喷施时间一般在盛蕾到初花阶段,对有旺长趋势,株高日增长量超过2cm以上时开始喷施。每亩用量2.5g,加水25kg。若喷施后叶片没有显现黑绿色,主茎仍有旺长趋势,可隔7—10d喷第二次,亩用药3g,加水25—30kg。

二、花铃期管理

棉花从开花到棉铃吐絮为花铃期。此期的生育特点:一是棉株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逐渐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既发棵搭架,又大量现蕾、开花、结铃;二是初花到盛花阶段生育旺盛,对水肥敏感,需要量大;三是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花铃期管理既要使棉棵生长稳健不衰,又要实现蕾、花、铃齐增,主要措施是:

1.重施肥

重施花铃肥是保伏桃、争秋桃,实现桃多、桃大和防止早衰的关键措施。追肥量一般应占全生育期追肥总量的50%或更多一些。时间上要掌握三类棉田见花就追肥,将所需肥料一次施入,以攻棵增蕾;二类棉田在盛花期追肥,防衰增桃;一类棉田可在初花期亩追尿素15-20kg,在8月5日前后再追施盖顶肥,每亩5-7.5kg。有旺长现象的地块要实行先打顶后追肥,防止疯长。

2.适时打顶防早衰

进入7月份,就要本着“时到不等枝,枝够看长势”的原则,多次打群尖与顶尖。一般打顶尖在7月20日左右,打群尖可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开花前打去棉株下部两三果枝的尖,每枝留两个左右花蕾;第二次在打顶尖前打去中部几个果枝尖,每枝留三个左右花蕾,第三次在7月底,最晚在8月5日前打完群尖。

3.除虫

花铃期是伏蚜和棉铃虫发生危害的盛期,如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会造成蕾铃大量脱落。除治方法:治伏蚜可用敌敌畏熏蒸法,每亩用50%的敌敌畏乳剂4两,兑水2.5-3kg,拌7.5-9kg麦糠,于晴天无风的傍晚,撒在棉株下部。点片发生可用氧化乐果800倍液,甲胺磷1000倍液喷治;对二、三代棉铃虫,可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或速灭杀丁喷雾。

4.注意浇水和排涝

花铃期棉株生长最旺盛,需水量也最多,其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45%—65%,这时水分供应不足,生理代谢受阻,会引起花铃大量脱落,同时土壤缺水,也不能充分发挥肥效。浇水时间与数量,要根据天气、墒情、棉株长相灵活掌握。对肥力差、长势弱的棉田要早浇;地肥、株壮的适当晚浇。如果久晴无雨,土壤耕层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以下,棉株生长缓慢,叶色暗绿无光,中午顶叶下垂,即已表明受旱,应及时浇水。浇水办法,一般采取开沟浇小水,以免遇雨积水受害。

三、吐絮期管理

棉花吐絮期是指从开始吐絮到所有棉株吐絮完毕的一段时间。吐絮期管理主要围绕促早熟、防早衰采取措施。做到促根、保叶、抓秋桃、增铃重、增衣分,防止烂桃,加快吐絮,确保丰收。具体管理措施是:

1.补施肥料

对叶片黄薄、表现脱肥的棉田,可于8月到9月上旬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对缺磷的棉田,喷施300—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或3—5%的过磷酸钙溶液,每亩喷75kg,并注意喷在棉株的中、上部和叶片的背面。

2.浇水防旱

在秋旱少雨的情况下,应及时浇水。一般在第一喷花后进行,浇水不宜过晚,水量不宜过大。对于棉株长势已明显衰退,上部幼龄和花蕊较少的棉田,不必再浇水,否则会引起二次生长,对棉铃成长不利。

3.继续整枝

到9月5日后,将花蕾全部打掉,并做到及早剪空枝、掰赘芽,去掉主茎下部老叶,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增结秋桃,提高铃重,促进早熟。

4.化学催熟

对一些间作、贪青晚熟的棉田,可用乙烯利催熟。每亩用乙烯利3—4两,兑水50—75kg进行喷雾。注意喷洒时要尽量使棉株每个青铃都着药。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篇10

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成立于2007年,根据学校优势学科开设了理工、机电、电信、材化生和经管五类实验班,专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孵化器,学院在加强本科生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积极搭建科研训练平台,经过近六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以科研训练为主线贯穿拔尖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通过科研训练培养拔尖人才的创新能力也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为此,我院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广视野、强能力、高素质”的目标,突出“层次性、自主性、个性化”三个特征,结合实验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特点,将科研训练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同时实施“启新学员科研训练计划”,来激发实验班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启新学员科研训练计划”分成与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相对应的4个阶段,分别为“科研兴趣培养”、“科研基础训练”、“科研项目参与”、“科研能力形成”。针对不同阶段,配以不同的科目和训练内容,从低年级的科研讲座到高年级的科研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地开展科研训练。学院还要求所有的学员在本科四年当中都要百分百的参与各类科研及学科竞赛。实验班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各类科研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实施5年来,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科研训练作为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得到全校师生的共识。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有许多,比如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教学手段单一、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因此,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学院从优化课程体系入手,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发展创新能力出发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同时实施小班化教学,加强基础课程,拓宽专业口径,适当扩大选修课比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与科研训练结合起来,倡导知名教授或者是优秀教师给实验班学生上课,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各学科发展前沿,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实验班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引入了程序设计竞赛(ACM)内容,实验班多名同学在浙江省、全国和亚洲赛区ACM竞赛中获得金、银、铜奖,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向全校辐射。

三实施导师制,发展学生创新人格

我院以科研训练为契机,实施导师制,制定了《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学生专业导师制实施细则》、《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实验班学业负责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的文件。通过选聘各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钱江学者、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教学名师等一批学识渊博、思想活跃、经验丰富、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的教师担任实验班学生的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和科研训练培养方案,一般3~5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一年级至二年级上学期导师的职责侧重于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和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到二年级的下学期,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导师的职责侧重于确定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开展科学研究训练,指导学生科研实习等,且一直负责到学生毕业。

在科研训练中导师不仅帮助实验班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而且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学生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研究,在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技能,遇到了许多困难,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在实验室里可以与教授们零距离接触等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质,比如观察力、意志力、想象力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

拔尖人才导师制这一制度实施6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方面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得到了系统培养,另一方面学院对所带学生有突出创新成果的导师给予“荣誉导师”称号和奖励,也激励了导师积极投身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事业中来。

四构筑科研训练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创新技能

学院不断拓展学生科研训练形式,搭建实践平台,形成了培养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多元举措。

1科研活动赛事化

学院每年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形成了以“挑战杯”为基础,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程序设计、机械设计、英语演讲比赛、创业计划等校级、省级、部级三位一体的科技竞赛体系。每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80余人次,如2011年一名同学获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名同学获ACM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铜牌,2012年三名同学获全国机械产品数字化大赛一等奖等等。

2参与科研项目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设立了“启新学院科研立项创新经费”,鼓励各实验班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内容进行科学研究,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000元。近年来学院共有42个团队项目(168位同学)获得了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资助,14个团队(56位同学)获得了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资助。通过实施科研项目,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开放实验室

学院依托于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专业学院的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每学期安排固定的实验室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实验成果的转化。仅2012年学院实验班学生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6篇,其中SCI收入7篇,EI收入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五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保障学生科研活动有序进行

1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

学院成立了由党政领导牵头的“科技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学院的各类科技竞赛工作。成立了“科研训练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学生科研立项管理,立项课题的评选、确立和结题鉴定等工作。同时,专门制定了《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启新学院科研立项制度办法》等一系列推动科研训练的文件,进一步保障了学院各类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开展。

2构建科研训练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学院鼓励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对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学院均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同时对于所指导学生在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导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等,学院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给第二课堂学分的认定,每年学院推免学生到校外攻读硕士研究生,把科研训练的个人成效也作为推免的考核条件之一。

3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校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答辩会和科研成果报告会,展示学生最新的科研成果,活跃学院学术氛围,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学院还积极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陆靖教授、国家“”特聘教授王际平等一批著名学者与我院学子密切互动,为他们传递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目前,科研训练是我院培养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且已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提高拔尖人才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从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科研训练对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继续强化、探索、改革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各种举措,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林树坤,高绍康.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