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十篇

时间:2023-03-23 18:39:21

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篇1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进城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在中国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尽管目前人数还不算多,但随着外出民工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回乡创业人数也必然增加,并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群体。目前,累计有5000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此同时,有近20个农民工利用在外学到的管理和技术、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工商企业,兴办的企业总数占到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从昔日的打工仔到今日的创业者,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一个新现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新飞跃。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类型

一是兴办“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农村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批回乡创业人员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技能、资本或技术优势,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竞争,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了一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一条靠农村内生力量发展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新路子。

二是兴办配套配件产业。许多回乡创业人员利用在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工作过的经验和技术,抓住规模企业产业链条向前和向后延伸的机遇,主动接受大中型企业的辐射带动,积极发展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配件配套企业,促进一批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合理分工。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一)回乡创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农民工回乡创业在促进城镇经济和城镇化的同时,又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农民就地就近进入二三产业。据统计,一名回乡创业人员每兴办一个企业可以带动50-60个人就业,全镇有近20个回乡创业人员,可以安排1200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每个人每年增收5000元左右的收入。

(二)回乡创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

农民工回乡创业开发了农村的人力资源,培育了一大批企业家,造就了一大批新型产业工人,塑造了一批新型农民,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回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的规模经营;通过对农业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

(三)回乡创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乡创业者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伙、独资经营等形式,创办、领办企业,促使资金、先进技术等企业资源向农村地区集中。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市场这所“大学”培育出的农民创业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农村提供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其中的一些人已成长为现实的企业家。以这些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为载体,吸引了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就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县域的资源整合和集聚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回乡创业的制约性因素

(一)资金量小,缺乏金融服务

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多数返乡民工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因为金融机构贷款约束变硬,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抓大放小”、或只收不贷,使之难以得到金融服务,流动资金短缺,是当前严重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二)负担太重,创业服务不到位

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政策和措施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扶持和引导。农民工回乡创办小企业包括开办个体工商户,要辗转多个部门,办理包括场地证明,资金证明,环保评估,消防和安全许可,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建筑规划、设计,工商登记等多项手续,往往每道手续都要收费,增加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成本。在地方财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越是贫困、税源少的地方,越容易出现竭泽而渔的现象。

农民工返乡创业篇2

关键词:返乡创业;农民工;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

一、引言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大量失业农民工,其中有诸多曾在全国各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工作的农民工,拥有资金,技术和项目,以至于形成了农民工反向自主创业的热潮。反乡自主创业的农民工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并且返乡农民工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看出,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

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了一条良性发展的梯级化的新农村建设道路,返乡创业农民工通过在大中城市流动打工普遍提高了其综合素质,获得了一定的人力和金融资本,并向乡镇和农村聚集,创办工、商企业和经济实体,容纳更多返乡创业者,促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此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人口。这样的新农村建设策略既避免了高速城市化,又发挥了城镇化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大量实际资金投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前,各级政府都重视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并采取多种积极的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不断支持,但是我国需要进行新农村改造的地区较多,政府的财力有限,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投入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资金问题成为了一个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瓶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返乡农民工在自主创业的时候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的问题,也为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进入农村进行创业和寻找发展打开了一条良性通道,新的投资又为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积累了更多的资金,有利于逐步改善新农村的投资环境,形成良性发展。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先进生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1.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回了城市先进生产力

城市拥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技术、信息、资金等必要的生产要素。返乡进行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在城市地区有过工作经验,因此他们有农村地区所没有的创业能力和精神,他们逐步在接受城市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因此与一直待在农村地区的人相比,他们的综合素质更高。而且返乡农民工对家乡的资源,环境更为了解,能够把在城市打工时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术,带回的项目更好地与当地资源整合,形成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并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回了城市的先进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思想,他们通过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有效带动一大批农民走上共同就业创业的富裕之路,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经济水平,政府增加了税收可以更好地推动和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返乡农民工还能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如农村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基础条件,还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了农村社会结构

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实现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金融资源,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大中城市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返乡进行创业,资金投入到乡镇和农村的发展之中,形成了金融资源和资本的有序流动。二是人才资源,历经市场洗礼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们大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接受了城市先进文明的熏陶,了解了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农村企业的创办和发展需要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人力资源,农村可以以这批返乡创业者为“核心”,吸收来自各地的优秀资源,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快当地人才资源发展的进程。三是信息资源,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共需求信息等,返乡创业农民工将他们所了解的外地市场信息和家乡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以独资、合资、联营式和引进式等方式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四是劳动力资源,农村大多具有丰富且较为廉价的劳动力,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创办企业时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也给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均衡发展。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农民工在外打工积累的各要素为他们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也使得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优势资源逐渐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不断加快自主创业的进程,也给自主创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他们的成功创业和投资能充分调动农村创业的积极性,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农村经济体制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大多数农民工返乡后依托打工时掌握的资源、技术并与家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不再局限于从事农业发展,而是有更广的方向供他们选择,他们不仅带回了当地缺乏的市场信息和技术资源,在某些规模化养殖、种植及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中更是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形成了较好的规模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甚至在当地形成了特色、龙头产业,对农业生产经营化和农村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农民工返乡创业也容纳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而返乡农民工在自主创业方面的成功也将给当地农民提供范例,逐渐改变农村比较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吸引更多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生产,逐步改变当地的生产结构,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并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

(四)促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农民工在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时不仅将城市现代思想、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带回农村,也促进多种金融组织形式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如民营小额信贷银行、合作银行等,不断推动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的建立。在企业创办发展的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这很好的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构建了和谐竞争的氛围,促使农村市场的稳定发展,完善农村市场结构,丰富农村产品市场,加快发展技术、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稳定了农村地区的基本经营制度,促使农村地区经济体制的完善。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引进了一批较高素质的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返乡创业农民工为农村地区的新兴企业带来了一大批优秀产业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骨干力量。返乡创业农民工除了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以外,还从事了新型农业、工商服务、教育、卫生等行业,还有的担任了村干部,参与农村民主管理,加强了新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

(二)返乡农民工带来现代城市新风尚,促进农村文明建设和发展

返乡创业农民工是农民工中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他们不仅带回了城市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完善全面的市场信息之外更带回了现代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他们既是城市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现代文明的传播者,他们引导着广大农民对教育和文化追求的提升,更加关注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奋斗致富、团结协作等,树立了农村的文明风向,从而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促进了农村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三)返乡创业者是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强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制度和集体意识

农民共在外务工时,现代民主法制观念和团队协作集体意识逐渐内化为他们价值取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拥有较强民主意识、组织能力和较高管理水平的“精英”,对我们农村原有的管理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他们不仅带来了更多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员参与到了村干部的民主竞选当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农村的民主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政治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他们作为新型产业工人阶层,他们将在工作中学到的集体意识、民主意识、组织纪律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运用到基层工作的管理过程中,逐渐强化新农村的民主制度和集体意识,并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思想,改变当地死板的工作方式,为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推力。

(四)建设文明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精神和成功经历给当地农村农民带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文明风尚,多层次逐渐影响当地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引导当地农民发展经济、争相致富,学习政策和先进经济文化知识,更加关心新闻和儿女的教育问题,注重现代化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文明新农村的建设,构建了文明和谐、幸福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潘江.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07).

[2]马健.农民工春节返乡创业忙政府抛出橄榄枝[J].农村工作通讯,2014(04).

[3]张秀娥,王冰,张铮.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2(30).

[4]张秀娥,孙.返乡创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5]张秀娥,孙.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6]王文礼.论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市民化[J].成人教育,2012(01).

[7]任义科,赵亚男,姚小丹.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社会管理[J].未来与发展,2014(03).

[8]董伟才.返乡创业渐成气候三大难题亟待破解———湖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就业,2014(03).

[9]卢欢欢.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1).

农民工返乡创业篇3

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进行创业就业。结合对江苏省4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创业就业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设与对策,以期为江苏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调查分析

该研究试图通过调查,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现状,并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归纳出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的方向选择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应建议。

1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江苏省4个城市(包括苏州、常州、南通、连云港)的返乡农民工。

1.2调查程序

调查时间为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第1步:根据研究目的制定调查问卷;第2步:与乡镇村民委员会或者街道居民委员会联系,确定返乡农民工人数及家庭住址;第3步:发放问卷;第4步:回收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2调查结果

2.1基本调查状况

从农民工群体的性别组成来看,男性占60%,女性占40%。其中,18~25周岁的占20.3%,26~30周岁的占28.5%,31~35周岁的占22.5%;36~40周岁的占18.3%,40周岁及以上的仅占10.4%。农民工群体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8.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6.0%,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7.8%。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有70.30%的农民工已婚,55.30%的农民工已生育1个子女,26.0%的农民工生育2个及2个以上子女;43.50%的农民工家中需赡养2位老人,26.5%的农民工家中需赡养3位或3位以上老人。

2.2江苏省农民工返乡就业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占48.8%,从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占40.2%,从事脑力劳动的仅占11%。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他们每天工作大多超过8 h,农民工群体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9.4 h。农民工就业工资主要集中在600~1 000元/月之间。每月无收入的占7.80%,600元以下的占20.00%,600~1 000元的占40.6%,1 000~1 500元的占21.3%,1 500~2 000元的占7.5%,2 000元以上的仅占2.80%。其中有50%左右的农民工是家庭主要经济支柱。

2.3返乡农民工创业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有26%的返乡农民工正在创业,表示有意愿但是有困难的占26%,有8.8%的返乡农民工曾经创业,但是现在已停止,60.7%的返乡农民工有或者曾有创业意向,有27%的返乡农民工没有创业打算,而仅有11.8%的农民工对是否创业表示无所谓。农民工返乡后创业地点有66.8%的选择在城镇,在农村自主创业的占29.30%。对于创业方向,13.5%的返乡农民工选择批发零售,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并居第2位,分别占10.75%和10.00%;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并居第3位,分别占8.75%和9.00%;以下依次为电子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中介服务、房地产业等。调查数据显示,23.80%的返乡农民工选择种养大户,其次分别为商业流通业(9%)、农产品经纪人(8.50%)、农资经销商(8.30%)、农村服务业(6.8%)、农村娱乐业(6.8%)。返乡农民工强烈的创业意愿中,选择独资的占41%,与家人合伙的占36%,与村里人合伙的占8.5%,与村外朋友合伙的占11.7%,以地产为股招商的仅占2.8%。调查数据反映出返乡农民工有强烈愿望,但他们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不易。  

3讨论与建议

3.1分析讨论

从返乡农民工整体状况来看,40周岁以下的占民工总体样本的89.6%,农民工群体处于青年化,其群体年龄构成处于最佳劳动年龄段。与其他职工群体相比,农民工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而限制了农民工的就业创业领域和工资水平。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企业,大多从事苦、脏、累、险、重且技术含量较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或工种。从行业分布看,农民工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纺织业、服务行业等,所在企业的性质大多是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1]。

调查数据显示,有28%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筹集困难。由此可以看出,资金问题已成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瓶颈,政府扶持、激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着力点应放在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优惠的资金政策支持、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难度上。

返乡农民工多数为家庭主要经济依靠支柱,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很重。一方面,由于农民工资金积累少、文化程度低,在返乡后选择创业容易导致家庭经济来源不稳定,致使很多农民工不敢轻易创业[2]。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担忧创业后会出现经营不善,不善于管理,这一担忧可能来源于以下原因:一是农民工教育程度和知识文化水平低,思维方式比较传统,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二是家族式管理,决策不民主,机制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三是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3.2对策建议

(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便利。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保护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对农民创业工的限制,实施等同于甚至是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同时,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的乡(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2)拓宽返乡农民工融资渠道。政府在制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时必须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发展乡村和城镇社区中小金融机构,尽快发展乡村、集镇等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扶植民间融资。要大力积极稳妥放宽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的限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题[3]。

(3)减免农民工返乡创业税费。一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支持扶持农民工创业。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对农民创业的相关收费项目,直至实行“零收费”政策。

(4)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部分省市已经实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由政府出资,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培训对象的覆盖面[4-5]。对有创业意愿的人群,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参考文献

[1] 李敏骞.创业农民培训的几种模式[j].农民科技培训,2009(1):6-7.

[2] 戚迪明,侯立白,景再方.国外创业政策对我国农民创业问题的借鉴[j].农业经济,2009(3):42-43.

[3] 张晓东,郭成芳.开展农民创业教育,促进农民创业活动[j].中国农村教育,2009(6):19-20.

农民工返乡创业篇4

一、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

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融资困境社会流动视角下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融资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社会流动能力较强的返乡农民工的信用水平较低是制约其融资能力的主因。金融机构和返乡农民工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制约了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的信用评级。这是由于返乡农民工流动在外生活与务工的时间较长,金融机构难以全面、准确掌握其信用信息动向。金融机构难以按金融监管要求对其进行授信评级,从而导致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项目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支持。再者,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多为低技术含量的小微企业,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恶劣,运营风险较高,资金流通活动相对不透明。且多数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通常采取粗放型的家族治理结构,未依据现代企业制度来建立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外部强力约束机制来制约其内部决策层。金融机构在难以对其资信状态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管的情形下,通常采取审慎策略来应对返乡农民工的信贷申请。其二,金融机构基于风险控制要求而减少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的信贷支持。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增加社会资金总需求量。在信贷资金总量呈现需求旺盛特点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理性决策是将其有限的商业信贷额度投放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低风险产业项目上。返乡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及其返乡创业项目的高风险性成为制约其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主要障碍。再者,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实力相对较弱,缺乏有效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实力。为有效控制其信贷业务风险,增强其社员收益水平,农信社通常采取从农村地区吸储并将其信贷业务重心转向城市地区的策略,但此举进一步造成农村地区金融资金短缺的问题,遏制了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获取必要信贷资金支持的能力。

二、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径探析

1.革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制度体系返乡农民工创业群体是激活农村基层社会与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高效运作有助于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增进农民收入。地方政府应当从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进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来审视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通过建立健全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的方式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一,地方政府应转变行政理念以建立面向返乡农民工的服务型政府。尊重市场机制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从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的领域退出,通过放弃其冗余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方式来还权于市场机制,努力为返乡农民工群体创设有利于其创业活动的市场制度环境。地方政府还应当切实转变对返乡农民工成员企业的管制职能,清晰界定政府在管理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上的权力边界。这将使得返乡农民工能对其创业企业开办过程中的行政手续办理流程和行政规费缴纳水平有着理性预期,从而降低其创业企业运营的制度成本。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为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提供项目包装,提供创业技能培训,搭建创业信息平台,提供创业用地优惠,设立创业园或创业街,简化工商登记手续等具体政策措施来提升创业扶持政策的整体水平,优化创业扶持政策体系[2]。其二,地方政府应当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财税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应当比照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来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从而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其资本积累潜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地方政府亦可参照农业反补贴的办法,加大对返乡创业的财政补贴力度[3]。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当为无差别性的普惠性制度,而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特征和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内在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有效引导返乡农民工朝着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解决的方向来开办其创业企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篇5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 创业

我国学界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虽然有关的专门著述已经不少,但仍谈不上丰富。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笔者搜索查阅了1994年至2008年间这一研究领域的文献,试图对研究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把握。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分析

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动因,大部分学者从主观与客观或宏观与微观两种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分析。王西玉等在对136个村的返乡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他们得出以下结论: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观原因一是为了寻求再发展的需要;二是为了照顾家庭;三是为了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客观条件则有: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和掌握相关的市场信息;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快速发展;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1]

另一部分学者借用了唐纳德.博格等人的“推力―拉力”理论、西奥多.舒尔茨的投资与收益理论,以及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指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做了宏观和微观的分析。陈辉兴、胡明文认为,农民工返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政府行为的推动、城市就业压力的加大、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制度不平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微观主体的影响,像经济利益的驱动、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家乡环境带来的心理归属感等。[2]江小容探讨了开发西部的巨大引力这一因素,认为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3]

2、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越来越快,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与特点。

国务院研究中心2007年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百县调查研究,对28个省的101个劳务输出示范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现双向流动的新局面;返乡创业农民工占回流农民工的8.3%;以第一代中年男性为主;大多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形式以个体私营为主;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地半数选择在集镇。[4]

刘光明、王玉芬等学者还对返乡创业者进行了特征归纳,认为返乡创业者是外出就业劳动力中最具备开拓精神的群体之一,也是具备经营管理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的群体;返乡创业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善于思考;返乡创业者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在外出前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回流”时机的选择较少受外部条件制约;二是在外务工无意中涉足某个职业,慢慢发现自己的优势后返乡创业。 [5]

3、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效应的分析

第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回了先进生产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江小容调查后发现,返乡创业者容易选择他们熟悉的农业项目。 [6]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县调查也显示出:在高效农业开发中,一半以上的项目是由外出返乡的人先搞起来的。[7]袁雯妮进一步挖掘了其意义,认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主动积极的,而且孕育着欠发达地区新的产业群。[8]

第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拓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收的途径。袁雯妮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顺应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利用与转移,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9]许胜飞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返乡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为那些难以外出打工,又在当地缺乏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10]

第三,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崔传义等认为,返乡创业者视野开阔,分析问题能力强,这一部分优秀人才回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区人才流失的缺口。[11]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结果显示,返乡创业者整体素质明显高于农村中未外出务工的群体,回乡后,不少人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等,成为改变家乡面貌的领头人。[12]

第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县调查课题组得出结论:农民工返乡创业不是在城镇化方向上的倒退,是在不发达地区把创业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为小城镇发展提业支撑,发展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13]

4、关于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资金不足是排在首位的制约因素。据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县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把资金筹集困难排在第一位的占70%以上。[14]刘光明等在对安徽、四川两省返乡创业者的调查后也得出相似结论:创业之初,返乡创业的大多数是以自有资金为启动资金,只有小部分得到了银行贷款。[15]

其次,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导致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崔传义认为,政府只是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看成“小打小闹”,因而只能得到属于本地土政策的支持。[16]此外,阳立高也认为政府对于农民工“到底想返什么乡”、“主要能创什么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17]

优惠政策难兑现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袁雯妮在调查中发现,为了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答应提供种种优惠政策,但当要求兑现时,当地政府往往总是敷衍塞责。[18]

此外,创业者自身观念和教育程度、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源禀赋方面的限制也很突出。胡明文等认为,农村外出劳动力想富、敢富的创业意识还是不太强烈,部分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19]米利国的观点是:返乡创业者在打工期间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毕竟是有限的,因而,部分返乡创业者在经营企业时表现出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等不足。[20]

5、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趋向的评价

对于外出劳动力是否应该返乡创业,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进城打工的延续,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派生物,体现着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早在1994年,郏启新就提出了“一潮带三潮”的发展方向。林斐以安徽省返乡创业193个个案调查为基础,对农村劳动力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多角度阐明了外出打工与返乡创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不发达地区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外出农民返乡创业。[21]

但是,也有学者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持悲观态度,把返乡创业视作劳动力回流的一种短暂,并对“创业潮”的说法提出质疑。如白南生认为:虽然不乏回乡创业的生动案例,但调查结果并不支持“创业神话”。 [22]

二、对既有研究的综合评论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很多学者、研究机构及相关部门已经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出现的原因、面临的问题及其效应做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并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建议和对策。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社会各界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准确的认识,同时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资料。不过综合看来,其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研究视角上,大部分学者侧重于从经济学角度和政策研究层面看待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而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的专门性研究,特别是对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关的社会制约因素和社会流动机制等则涉及很少。

二是在研究水平上,同一内容,同一层次的重复研究较多。往往是侧重描述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忽视了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升华,缺乏对规律性、理论性东西的概括与提炼。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实地调查不够深入。大多只是采用一些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而很少采用一些定性的资料收集方法,如深度访谈法等。由于问卷调查自身特点的限制,对于那些深层次原因不太容易触及和涵盖到。因此,以这样的数据支持作出的研究结论与现实有很大的差别。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校研人文2009005)

参考文献:

[1]王西玉,崔传义,赵阳.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管理世界,2003,(07)

[2][19] 陈辉兴.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智力回流问题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福建师范大学,2005 ;

[3] [6]江小容.中国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4] [7] [11] [12] [13] [14] [16] 崔传义.进入21世纪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经济研究参考,2008,(31)

[5] [15] 刘光明,宋洪远.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特征、动因及其影响――对安徽、四川两省四县71位回乡创业者的案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03)

[8] [9] 袁雯妮.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湖南师范大学,2007.

[10] 许胜飞.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多角度分析.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06)

[17] 阳立高.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2008,(04)

[18]袁雯妮.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湖南师范大学,2007

[20] 米利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农民工返乡创业篇6

一、建立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一)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均允许返乡创业者进入,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可以创办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也可以申办个体工商户;投资方式可以资金、技术、设备出资入股,也可以采取提供原材料委托加工、代销产品、提供信息等方式与他人合作创业。在符合城乡规划、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者以租借商业用房或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生产经营场所,供电、供水等单位要积极给予支持。

(二)落实创业用地。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场地进行创业。允许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等方式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将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按照有关规定对收取集体非农用地规费予以优惠。

(三)建立返乡创业基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在工业园内区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小区,以免费或低价租赁的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对各地规划建立的符合条件的重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给予一次性开办经费补助,补助经费从县(市、区)人民政府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各地要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园、小企业基地、商业街建设,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建立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返乡创业小企业基地或返乡创业一条街。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优惠政策。

(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返乡创业农民工证照齐全的,房屋产权、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和有价证券以及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均可作为抵(质)押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积极探索用土地流转经营权、商品林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

(五)逐步扩大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逐步将现行部分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

1.鼓励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按照量力而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将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农村建卡贫困户、农村低保人员、农村残疾人、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按税收政策规定,纳入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范围。

2.对返乡农民工进城从事个体经营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比照城镇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其流动资金不足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地方财政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贴息一年。对返乡农民工合作经营和组织起来创办的小企业,可按其吸纳符合贷款条件返乡农民工和其他失业人员的数量,按每人5万元之内,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申报程序和办法可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资府办函〔2009〕146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4.享受创业培训补贴。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返乡创业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

二、建立促进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

(一)简化审批程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返乡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程序。大力推行并联式审批、一站式服务,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二)强化信息服务。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创业的相关信息,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要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方,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要通过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及时接受和处理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三)强化创业指导。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等服务,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提供公共服务。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落户和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服务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

三、健全促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民工返乡创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农民工返乡创业篇7

关键词: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

黔东南州作为贵州省重要农民工输出地区,返乡农民工数量庞大。近年来,黔东南州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为更好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重点抓好“雁归兴黔”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黔东南州政府实施一系列措施,主要是通过开展农民工就业专场招聘会,建设农民工创业园,给予创业补贴和场租补贴,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服务工作。尽管当地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但创业难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分析

1.返乡农民创业意愿分析

部分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知识欠缺,创业经验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创业风险,从而打击他们的创业积极性,这部分人创业意愿不强。另一部分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务工时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拥有创业条件,愿意从小企业入手,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2.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

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银行贷款、亲朋借款。其中自筹资金所占比例最大,但自筹资金往往无法满足创业需求。创业启动资金不足,严重制约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具有先进经验和技术,有创业的意愿,想打破传统农业模式,利用科技发展现代农业。但由于资金限制,无法拿出资金作为前期投资。针对这个问题黔东南出台相关政策如:黔东南州创业农民工前期资金不足,可用食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出资。黔东南州为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以帮助更多的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如:丹寨县对缺少创业资金的返乡农民工采取小额贷款贴息的方式给予5%的利息贴息贷款。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返乡民工对相关政策不了解,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申请资金,如何获得政策支持了解不够充分。

3.创业行业

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之前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后主要从事建筑、服务、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调查发现,文化程度较低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养殖、种植、餐饮、建筑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文化程度较高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选择电子装配业、商贸服务业等劳动环境较好的行业,同时更偏爱科技含量和社会地位高的行业。

4.农民工培训状况

近年来,黔东南州对返乡农民工十分重视,投入资金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并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拓宽返乡农民工创业渠道。尽管政府部门对农民工培训采取了很多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对很多困难,单靠政府部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培训问题。通过调查得知,当地参加政府及其他机构培训的返乡农民工人数较少,培训人数相对实际需求比重小。部分参与培训的农民工认为培训内容与农民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培训内容在实际当中很难使用,针对性不强。培训时间方面,农民工不能自行选择培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二、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困难

1.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是文化水平较低,以及缺乏相应的劳动技能。黔东南州地处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长期落后于城市,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返乡农民工就业起点低,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除了学历,他们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政策知识、法律常识都较为缺乏。

2.大多数农民工对政府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有一定了解,但是具体细则及如何实施不清楚。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得到的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的极少,农民工创业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和亲朋借款,资金不足时也会依靠民间贷款,能获得银行贷款的不多。农民工返乡创业涉及银行、工商、劳动、土地、财政等多个部门,系统的配套扶持措施还不够完善,申请条件十分严格,缺乏必要的宣传,可操作性差。

3.虽然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等问题。目前黔东南州还没有建立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培训机构,也未能提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民工培训项目。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通过培训机构、专业教师、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进行。大部分培训机构师资条件较差,就业培训时间短、针对性不强。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用性不强。多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很难获得他们急需的技能。

4.返乡农民工缺乏创业热情。部分返乡农民工小农意识仍然存在,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创业动力不足。许多农民工宁愿替别人打工,也不愿意自主创业,对政府提供的创业优惠政策和技能培训毫无兴趣。其主要因素是担心创业失败,使家庭陷入困境。缺乏创业热情,已经成为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及建议

1.受教育程度低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确保农村学生能够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采取减免学费和奖助学金等政策,对农村家庭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提供免费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同时鼓励返乡农民工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系统正规的学习专业技术,为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2.政府要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经费投入,提供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项目。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多配备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实用的培训内容。培训项目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考虑农民工的需要,设置操作性强、适合当地农民工特点和需要的培训课程。并设置不同周期、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等多种方式的培训,满足大多数返乡农民工的要求。

3.加强政策宣传,放宽创业贷款发放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在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创业热情。部分农民工了解相关政策,但不知如何办理。政府应相应减免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办事程序。重点加强对金融政策、创业贷款申请程序、相关手续办理等方面的宣传,介绍推出的惠农政策,确保返乡农民工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及服务。同时,还要改进宣传方式,除了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外,还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到返乡农民工家中进行宣传。增加返乡农民工的政策知晓率,满足其创业需要。

4.积极引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环境。一些返乡农民工缺乏创业意识,资金的利用率较低。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提供当地市场信息,结合本地特色开展调研,帮助创业农民工理性认识市场,降低创业风险。并向返乡农民工推荐各种优质投资项目,鼓励返乡农民工发展有前景的优势产业。(作者单位: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课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项目:“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研究”(14ZC02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马春文 张东辉.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8.

[2] 王丽慧 万柯.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府扶持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0(01):70-71.

[3] 胡豹.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研究[J].企业经济,2011(11):156-158.

农民工返乡创业篇8

各个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大体而言,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成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做好返乡农民工调查统计工作,并建立农民工个人档案,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其二,规划返乡农民工养殖创业园和种植创业园,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提供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其三,启用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工商人员上门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当事人准备注册登记材料,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其四,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对返乡农民工初次创业给予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补助和创业补贴;其五,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被纳入政策优惠范畴,可享受全额贴息;其六,将吸纳返乡创业农民工就业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数百万元;其七,采取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典型等办法,鼓励有资金懂技术的返乡人员实现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应该说,地方政府重视农民工就业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这些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措施如果能落实到位的话,对返乡农民工就业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根据目前各地的情况来看,虽然出台了各种措施,但真正能落实到位的并不多。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现在许多地方领导并没有真正下决心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只不过是上级这样要求,媒体天天这样讲,搞些花架子来取悦上级领导和媒体,最多搞出几个典型以获得一些政绩;其次,地方领导也深知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要返乡农民工去创业绝非易事,不值得花太多的资源去真正落实这些措施。

 

笔者主张在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上一定要量力而行。返乡农民工在有创业意识的同时,要认识到创业的不易。这不仅仅有本身的素质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给的政策环境问题,更需要有一定的市场。比如以各地大力发展的养殖创业园和种植创业园来说,我们假设,创业的农民工有创业的热情,政府也给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还需要有某种养殖技术,特别还需要市场这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市场经济最大的特性,就是以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获胜,在公平交易的时代,购买者并不因为你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对你的产品有特别的关爱。到时,如果养殖出来的产品没有地方要或价格低而成本高,这样的创业就会失败,就会不仅得不到效益,反而会背负一屁股债务,会劳民伤财。而且,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并不那么好拿,它会要求一定的资金和人员规模,甚至要求雇多少返乡农民工等等。如果为了得到这些优惠,而不量力而行,或搞花架子弄虚作假,或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扩张,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都会自食恶果。

农民工返乡创业篇9

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经济总量偏小,至今仍是云南省省级重点扶持贫困县,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122元。全县农业人口263383人,农村劳动力172134人,占农业人口的65.36%,其中男劳动力89509人,女劳动力8262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83313人,占总数的 48.4%,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劳动力素质偏低,文盲9295人、小学文化74586人、初中文化78292人,高中以上9961人。现累计转移 45976人,目前尚有37337人农村劳动力处于闲置中。闲置的农村劳动力渴望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改善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者日益增多,形成了农民外出与回流并存的局面。在回流的民工中,有一部分是为创业的目的而返乡。在历年的打工生涯中,他们经历了市场风雨的洗礼,锻炼了意志,经过滚打摸爬,学得了一定的技术,或管理经验,开阔了视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于是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冲动,甚至有少数人外出时就是怀着创业的目的走出农村去的。当这些人在打工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人力资本和经济基础之后,他们就会怀着干事创业,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带领乡亲走向富裕之路的良好愿望回到故乡。返乡民工创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的通知要求,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的工作人员对返乡民工创业情况作了实地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出打工、回乡创业情况及回乡创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工从卖苦力到拼智力,从城乡两栖到定居城市,从单向涌入城市到开始回乡创业,农民工群体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农民工经过十多年来的打拼,逐步由体力型转移向技能型转移转变,据统计,全县外出打工的农民45976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仅360人,占外出打工人数的 7.8。返乡创业人员在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与技术,靠着他们的聪明与拼劲,返乡创业主要以从事建筑业、豆制品加工业、磷化工、种植业为主的企业占了重要的份额,不仅他们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还吸纳了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为政府排忧解难,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在XX县有口皆碑的建筑老板陈学明,他是家乡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和引路人。

陈学明是石屏宝秀镇宝山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他在七十年代开始外出帮人搞运输,跑了云南省的玉溪、景洪等多个地区及红河州的大多数县市,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和四处奔波,既磨练了身体更锻炼了意志,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回乡组建了10多个农民的马车运输队,1980年,开始初涉建筑行业,1994年,在抓好主业的同时,先后开办了汽车修理厂,汽车配件门市,建筑材料门市,红砖厂、木材经营等多种厂店,20**年,成立了学明房地厂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在他的公司就业的农民工(临时工除外)达370人,在公司打工的农民一年人均至少有一万左右的收入,他为家乡的共同富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困难和问题的原因

返乡民工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仅靠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1、资金缺乏。返乡民工在创业中资金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据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对外出打工返乡农民现状的调查,被调查者中85%的人认为回乡办企业最缺的是资金。在投入办企业的资金来源总额中,自我资金占52%,向私人借款占19%,银行贷款占27%,政府资金占2%。政府和银行支持的资金总计不足三分之一。虽然说,外出打工的农民在返乡时都有或多或少的积蓄,但是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如果资金问题不能解决,多数返乡民工只好空有一腔返乡的热情,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2、缺少优惠政策。XX县的调查说明,有50%的人认为当地政府没有鼓励返乡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有50%的人认为不知道有没有优惠政策。据调查,各级党委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十分重视,并专门成立招商局,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但农民工创办的多数为作坊式小企业,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不明确,引导和服务不够。这种情况说明缺少鼓励返乡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即使政府制定有优惠政策,也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返乡民工广泛了解,或者因未认真执行、未落到实处而成为一纸空文,使得返乡创业的民工感受不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3、形不成合力。返乡民工创业,大多数是个人行为,家庭式的创业模式,单枪匹马地干,势单力薄,形不成合力,抗风险能力差。一部分企业市场竞争力差,效益不太好,难有大的作为。

4、经营环境差。突出并普遍地表现在税费过重。XX县的调查表明,目前已停办的企业中,有50%的人回答说原因是税费过重。同时,有些相关单位不仅不提供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而且故意卡脖子。

三、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需求

返乡民工创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然而,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许多靠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创业就无法成功,创业失败带来的消极后果是全方位的,不仅仅个人利益受损,而且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返乡民工创业,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返乡民工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的渠道是多方面的。第一,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开发资金,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在开发性资金的使用方面,应注意向返乡创业民工倾斜,因为这是真正的创业和开发。第二,积极协调银行与返乡创业民工之间的借贷关系,促使从事农业信贷工作的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返乡民工创办的企业和从事的养殖业项目以及非农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第三,可以探索性地引导创业民工寻找民间融资的途径。现在,各地农村中都有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手中有一些节余暂时不用,这些资金闲置起来是个浪费;而一些创业民工则等米下锅,急需资金;这是一条民间融资的新途径,政府可以给予引导,以求双方互惠互利。但必须指明的是,政府在这种融资的过程中,仅起中介作用,不负实质性责任,必须是双方自觉自愿,并签订合同,政府的责任是监督合同的执行。

2、制定各项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利于返乡民工因地制宜、创业致富的优惠政策。一般来说,在注册登记方面,要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并免收各种证书费、登记费和管理费;在税收方面,免去2-3年税收,使其在创业起步阶段减轻压力;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利用方面,提供方便并给以优惠。

3、帮助返乡创业民工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总体上讲,返乡民工创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但其中也有一些企业,需要比较专业的技术,就连从事养殖业,也离不开科学的养殖方法和专业知识。对此,一些创业者知识和技术积累不足。政府在这些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可以有针对性地从高校或科研所各类科技机构、职业学校等处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创业民工开设专题讲座,现场指导解疑答难;帮助创业者同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使创业民工遇到技术方面的难题时知道找谁咨询,小问题通过电话就可以解决,大一点的问题可以自己登门求教或者邀请现场指导。如此,创业者定会受益匪浅。

4、广开信息渠道,帮助返乡创业民工开拓市场。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市场,广泛了解和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就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扩大产品市场,以求得自身的发展。然而返乡创业的民工,大部分是在乡(镇)甚至在村从事创业活动的,地处偏僻,消息闭塞,信息来源渠道很少,这无疑对创业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应该急创业者之所急,在这些方面为他们办些实事。建议每个乡(镇)成立一个返乡民工创业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应同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多方收集市场信息和市场动态,通过多种途径(如印发简易的市场信息报,在乡镇政府设立市场信息专栏等)及时把各种信息告知创业民工,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把蛋糕做大。

5、把返乡民工创业纳入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规划之中统筹安排。

发展农村经济是基层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对此,基层政府年年有规划,但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大都没有把返乡民工创业列入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规划之中,这是一个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要把返乡民工创业列入规划之中,就必须做到对返乡民工创业情况底子较清,心中有数。在乡(镇)政府设立一个民工创业领导小组,其任务主要是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建立创业民工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创业民工代表座谈会,了解其所思所想,听取其意见建议,加强沟通,并就反映的问题同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帮助解决返乡创业民工的困难;对把民工创业纳入统一规划提出具体方案,以供乡(镇)政府决策时参考。

农民工返乡创业篇10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

[中图分类号]D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209-03

1引言

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追赶发达地区经济,缩短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部分外向型中小企业经营遇到严重创伤,迫使转型或倒闭。而为数庞大的农民工是中国出口企业人力资源的支撑力量,也是此次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受害群体,大量农民工处于失业状态,从而带来相应的社会问题。为了稳定就业,国家相关部门推出众多针对农民工的配套政策,促使农民工走上创业之路。但是由于目前对农民工创业政策保护、创业功能、创业规划尚认识不清,导致我国不少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陷入低水平扩张境地,创业产品“雷同”,创业技术“复制”现象严重;同时,创业保护不利造成了欠发达地区资源浪费严重,很多地区甚至出现第一产业的资源过度开采,第二产业重复建设,第三产业的过度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出现“公共地悲剧”的局面。鉴于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尝试从问题着手,由表及里,通过其对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构成要素分析,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发展思路,以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的科学发展创业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2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构成要素分析

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欠发达地区创业更具有挑战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从激发到实现,是存在各种不同影响因子的互动所引致。本文提出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指西部地区和中部的部分地区,他们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位次居全国的后1/3,包括宁夏、青海、四川、、广西、安徽、贵州等11个省区)的外出务工农民中,一些人借助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会,为实现自我价值及财富的增值,选择从城市返回农村,利用其在城市务工期间积累的资金、掌握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依托家乡资源禀赋优势,利用家乡资源,创办相应的企业或者经营、生产相应的农副产品、开办服务行业。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社会组织要素和非社会组织要素,社会组织要素主要是创业过程核心的个人或者团体,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的主体;而非社会组织要素主要包括创业资源、社会环境等,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2.1经济利益

郭军盈(2006)提出,农民选择创业的根本动机是追求经济收益,即在创业过程中农民对创业利益的追逐。任何一个产业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利润“蛋糕”,“蛋糕”形状与大小各不相同。产业里各个成员涉及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众多企业和组织,都是“蛋糕”分享者,虽然都是利益的获得者,但是利润空间却是不同,从而导致成员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不断地扩大或者是更换发展目标。同时,根据托达罗模型,我们知道,决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因素是:城市中的预期收入乘上城市就业概率减去外出的成本后为正值。也就是说,人口和劳动力在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向较高收入的地区或部门流动的理性经济行为,一个已经外出就业多年的劳动力决定其是否返乡创业,是综合考虑了上述诸多因素后,认为继续在外务工比较利益会下降的结果。

2.2环境刺激

欠发达地区创业环境涵盖了区域资源、区域的相关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欠发达地区地处中西部,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农业资源厚实,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外出务工,往往从事城市中最累最危险的工作,超时以及超劳动负荷现象经常发生,不仅如此,工资较低而且没有保障,拖薪欠薪现象普遍,还需受到部分城市居民的轻视与排挤;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欠发达地区农民工与发达地区居民相比,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失业率不断攀升,在就业的压力下,造成农民工大举提前返乡,但是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相对而言较少,就业空间有限,这就造成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民工想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结合欠发达地区资源实现创业。

2.3政策组织

政府组织包括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商品检验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税务部门、政府其他机构和组织。政府组织的政策以及所提供支持直接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王翌(2007)认为政府政策效应促使农民工主动回归。特别是国家扶持农业的惠农新政策不断出台,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有大幅度增长,及农产品税收的减负与资金补助,促使农产品的利润不断提升;同时,政府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双管齐下的支持、技术教育培训、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提供等在内的一系列政府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行为。而且随着返乡农民工在地方政策的扶持下,创业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还会在当地形成“示范效应”和“蝴蝶效应”,吸引更多的外出打工农民返回家乡创业,扩大当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模。

2.4个人需求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来看,人生活的意义、工作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他把人的需求按照发生的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呈梯状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由于创业能促使就业者自我价值以及发挥自身特长,这就促使创业者渴望成为就业人群中的“领头羊”,在实现自我的同时得到他们的尊重;同时,对返乡的农民创业者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远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这使得广大农民希望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居住环境以及生活质量,促使欠发达地区农民工从生存问题的考虑向发展问题迈进,从而产生一个利益的比较过程,及在家乡创业与在外地打工求生存的比对,农民工是否选择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等因素,激发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的欲望。

3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分析

①第一产业方面,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林业等;②第二产业方面,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如制造业、采掘业、矿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电子业、轻工建材等;③第三产业方面,从事非物质生产部门,如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商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等。可以看出,这些大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门槛低,能吸纳技能相对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给农民带来较高的收入。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将过去的农业内部循环转变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3.1融资问题

创业初期是投资大,收益小,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民工来说,需要的流动资金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其返乡创业前期所积累的资金有限,一般通过和亲戚、朋友借款等形式向民间筹资,这些方式面窄、量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由于银行与小企业直接的信息不对称,贷款存在项目小,资金少、时间长、手续复杂,且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缺乏抵押担保物以及担保人,很难贷到自己所理想得到的资金。在这些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选择资金量相对小的行业,如小规模的种植业以及食品加工等,很难形成规模经济。

3.2创业环境问题

欠发达地区农村一般处在老、少、边、穷的山区,虽然近几年农村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有些农村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及其配套设施不足,与农民工创业的理想环境相差甚远,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购销周期长,增加了企业投资的附加成本,如湘西泸溪柑,虽然其产品不论从品质还是广告力度都好,但是每年有大部分的柑滞留在本地,运输成本过高,有些农民工选择不卖或者让其浪费;再者,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工整体文化素养偏低,创业的文化氛围以及创业的积极性较低,以及欠发达地区有些政府服务意识不强,“三乱” 即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的现象严重,这一列因素很容易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民工放弃创业。

3.3资源利用率问题

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可利用资源大多处于尚未开发阶段,存在许多稀缺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肆开采矿产资源,像大多数资源富集区一样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落后,但资源是有限的,过去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许多欠发达地区农民还有小孩由于该地区开采过度,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铅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与当地民众间的冲突越来越严重;还有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就承包开发,导致景点“脏、乱、差”甚至许多名胜古迹都遭以破坏,致使收入越来越低。

3.4政府扶持问题

欠发达地区大肆进行“招商引资”,建园区等。作为欠发达地区农民工来讲,由于所持资本金额过少,进园区花费代价过大,从而无法得到与“招商引资”的企业得到平等的待遇,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比照地方“招商引资”政策给予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但专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很少。农民工返乡创业涉及工商、税务、银行、土地、劳动、农业、经贸、城建、公安等多个管理部门,尽管有些部门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创业并非易事,系统的、配套的政策尚未成熟,亦未形成合力,使得欠发达地区农民要想创业遇到很多困难,极想希望与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达成一致。某些地区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但真正落实给贴切符合农民工所需要的技术、教育、信息资源都仅仅是“球”效果,创业者的税收、收费、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缺乏创业的激励措施。

3.5组织化程度问题

组织化是为一定的目的进行组织,它强调的是一个整体性,严密的组织性,它更多倾向于由某一或一些领袖式的人物来组织和带领,在面对竞争以及市场变动的情况下能够灵活变动。而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多数是“自立门户”各自为战的微小规模经济,缺乏强有力的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生产、交易成本过高,农户投资能力太弱,农产品无国际品牌且加工程度太低缺乏竞争能力,农业生产效率太低,等等;此外,在信息获取方面,还存在着手段落后、渠道不畅、虚假信息泛滥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极易形成交易费用高、过度竞争和投资失误,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失败。

4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对策

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一批新的就业载体,带动当地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开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针对以上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改善金融政策,提供信贷服务

欠发达地区农民返乡创业多半是从事社会效应高而经济效应低的项目,如农资金需期限长、回收慢、风险大,商业金融机构不愿意介入,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改革和完善农业发展银行,加强政策性支农的作用,其业务范围应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断做出变化,贷款对象不能仅局限于农副产品的收购,改变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产品的单一化,把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成为农村经济提供政策性金融的综合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支持“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业银行“支农”的力度,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增加中、长期贷款比重,重点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邮政储蓄银行返还机制,尝试发放农村小额贷款,逐步拓展服务农村经济的其他业务品种,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弥补农村金融空白。

4.2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营造创业氛围

首先,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其中政府要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护环境才能求得长期生存,因此,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切实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与责任。其次,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对自己进行整体评估,合理安排不同发展阶段的开发重点,形成梯度开发,因为投资环境的建设是一个资金需求量大,时间长的项目,鉴于此,投资环境选择要将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按先后顺序进行测评,首先完善基础设施,然后再投入公共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需要当地政府对当地民众加强创业意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其参与度,为欠发达地区创业注入新的活力。

4.3增强服务意识,提供技术指导

政府部门不能以管理部门自居,需要以服务大众的理念,贴近民众。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政府机构,由于欠发达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的文化整体素质以及技术技能相对偏低,因对欠发达地区民众提供市场信息、教育培育、技术指导、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严肃查处对农民工创办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三乱”行为。同时,政府监察部门要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和纠正侵犯农民工创办企业合法权益和干扰正常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工商部门要提供上门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下发行政许可,司法部门依法维护回乡创业农民工的人身财产安全,严厉打击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

4.4实施政策优惠,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

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在税收制度上可以减免或者是减少农民工开支,在三五年内不征税,或者先征后退还;对农民工创业的行政性收费应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减少其创业成本。要减收各种证书费、登记费,免收管理费,以及返乡农民工产业手续“一站式”服务,减少办事程序,对返乡农民创业土地使用上在“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应予以保障,并按投资额分档实行地价优惠;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设立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专项基金,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担保资金。

4.5建立龙头企业,促进和谐竞争

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发展方向如同“一盘散沙”,这样很难形成凝聚力。若能集聚起来,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就能形成庞大的营销网络、方便快捷的信息系统,依靠对市场的超前预测与把握,甚至可以形成品牌优势,主动出击寻找国内外订单。因此,建立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规模生产或组建园区,促使成千上万的农户在龙头企业“头羊效应”的带领下,在利益纽带的连接下组织起来,使农民的力量团结起来,在经济上“对抗市场的强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3.

[2]熊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09(9):175.

[3]张秀娥,张峥,刘洋.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及激励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1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