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室内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13:34:21

大学生室内论文

大学生室内论文篇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2.016

室内理论课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有的内容与形式,不同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室外体育课,也不同于其它文化学科的课堂教学。针对这一特殊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采用什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这是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有效实施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两个方面。在此,本文从高中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来分析与探讨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一、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思维方式

不管何种体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当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作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方式时,主要体现在师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两方面。教学活动的认识方式是师生反映“教”与“学”的存在方式,主要通过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对学习活动过程的认知,其核心是教学思维方式。对于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操作而言,教学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等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

如何选择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基于目前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特性,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来看,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需要完成1个学分(18学时)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多年的课程标准实施经验得知,有很大一部分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内容,是不能进行室内理论课教学的,这些内容必须与具体的动作技术、运动技能、练习方法相联系,在具体的身体练习过程中进行体验,才能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技能。但有一部分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内容,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加上学生对体育学习存在的一些思维定式问题,需要在室内进行系统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第二,通过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能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和了解高中的体育学习,能从中领悟到体育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对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积极的影响。其内容主要是为完成高中阶段体育学习,达成学习目标所必须具备的进行体育学习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对学生锻炼身体、科学健身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和价值。第三,室内理论课内容的系统性要强。也就是说在室外身体运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教学中,很难采用渗透策略进行教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内容,再就是需要通过以系统讲解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活动才能完成的内容。在此前提条件下,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框架,确定“以形成学生健身知识技能为主线,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目的,考虑高中学生高考实情的内容框架。”[1]在具体的内容选择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以“科学健身”为教学内容的主题线索

高中学段是在初中学段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个特殊阶段。就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而言,高中教育是从国民教育阶段转入专门人才培养阶段的关节点;从知识技能教学上讲,高中阶段是从一般知识技能走向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转接点;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高中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发展成熟和道德伦理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恰好处在人的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的重要环节。高中教育具有“基础加选择”的基本特性。因此,对于高中室内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说,需在初中所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强体育意识,能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健身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树立终生体育意识。因此,在确定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的主题时,以“科学健身”的主题,所有的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择与按排,以健身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线来串联所选择的内容。

2.以“全面发展”为教学内容的结构布局

基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特殊性,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选择与设计的结构需要包括:其一,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阅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能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理论知识对锻炼身体的意义和价值,并能进一步认识自己身体发展与生命存在的关系,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锻炼。其次,有利于使学生明确身体锻炼与健康的关系,能知道营养和能量对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以身体练习的体育学习对身体的完善和发展的价值。第三,能使学生关注健身知识技能,了解健身知识技能的内容与方法,学习我国传统的养身健身理论方法,并能指导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因此,以健身知识技能为主线,选择“如何把身体运动、营养卫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气、阳光和水)、心态调适等作为健身的手段,及如何使身体运动与其它健身手段协调配合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定量为主进行健身效果评价的相关知识。”[2]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结构布局。

3.以“考前调节”为教学内容的操作策略

高中阶段学生大都需要面临来自高考的压力,如何缓解,需要进行相应的考前身心调节,这为体育学科如何为学生的高考服务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为此,在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选择时,需要考虑整个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高考前身心调适”主题活动内容。让学生能在考前的身心调适活动中,针对自己高考前身心紧张的问题,依据身心调适的相关原理,用健身知识技能进行高考前的身心调适。主要内容分别从身体运动、营养卫生、生活制度、自然力、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选择。

(二)教师教学的思维方式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3]教师对于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思维,主要是通过自身所形成的体育思维方式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室内理论课这种特殊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体育思维方式“是指使用体育思维工具(体育语词概念)对体育素材进行装置,以形成素材运用时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对人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4]在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体育及相关的“运动”、“竞技”、“娱乐”、“健身”、“健康”等名词概念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过程中,需要随顺人的生命本源,尊重个体实情,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为前提。因此,需要教师在正确体育概念的思维下,选择健身知识技能为主线来串联各种对身体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形成室内理论课内容,结合学生身体发展的阶段性,选择恰当的时机传授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应的健身知识和方法,为自己的身体发展和完善服务。

(三)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育学习方式而言,主要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大脑活动的内在学习程式,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5]而思维方式的基本元素是概念,正确概念的生成源于对体育正确认识。在体育室内理论教学实践中,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体育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并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对于高中生而言,需要认识这样一些与体育相关的概念。如,知道体育是发展和完善人类身体的教育,主要包括父母对孩子的身体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身体教育,社会团体对成员的身体教育,国家对国民的身体教育;竞技是以获得名次和物质利益为目的的竞技运动,主要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开展竞技比赛,提高竞技水平,为个人、团体、地区和国家所争得利益;身体娱乐是以满足人在心理上获得最大快乐刺激为目的的身体娱乐,主要包括:在娱乐、文化、教育中的游戏、消遣、解闷、散心等活动,与工作生活相关;健身是从人的身体出发,又归结于人的身体,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逻辑起点。体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健身,是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需要采用身体运动、营养与卫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气、阳光和水)、心态的调适等多种健身手段,才能达成健身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体育课堂教学概念,明白和清楚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是做什么的,需要做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

二、室内理论课的教学行为方式

从教学的功能上讲,“教学思维方式深刻地制约着师生对教学存在的选择、整理、评价等过程。”[6]教学思维方式使师生有选择地接受有关教学存在的信息,并以一定的知识去同化、整理这些信息,并转化成能具体表现的行为方式。对于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而言,在选择和设计了教学内容,并在适当的教学思维方式基础上,如何采用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学时段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选择等方面来进行思考。

(一)教学时段的安排方式

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时段安排,要从自身的特殊性出发,注重体育室内理论课的灵活性特点,针对高中阶段的不同年级的特性进行安排。

1.相对稳定的时段安排

高中阶段分为高一、高二、高三等阶段,在安排体育室内理论时,可进行如下分类。新生入学(最好是新生军训时);第一个学期的中后期(天气冷时);第二学期开始,高二的第一个学期,高三高考“一模考试”前。这些阶段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需要在固定的时段完成。如,“走进高中体育学习――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指导”,“健身跑(耐久跑)与生命发展”,“身体运动与高考前的身心调适”等。

2.顺应天气变化的安排

南方地区天气变化大、雨天多,而室内体育场地有限,难已满足雨天体育课场地的需要。为此,可利用这些时段来进行室内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其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可以分散进行。如,“健身与‘饮’”,“健身与‘食’”,“健身与生活制度”,“健身与‘自然力’”,“利用‘徒手操’进行健身的知识技能”,“借助器材进行健身的知识技能”,“学习生活中的健身知识技能”等。

(二)教学组织的形成方式

体育室内理论的组织非常重要,其组织形式与室外体育课和其它文化课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教学地点的多样性,如,有时在行政班的课室,有时在室内运动场馆,有时在“电教室”,有时在会议室等。其次,学生人数的随机性,会因不同的课次情况有多有少。因此,在思考教学组织形式时,需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选择适合的理论课教学地点

选择适宜的教学地点,是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对于因天气原因需要进行的室内理论课,如何就近就快地选择教学地点非常重要。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对体育室内理论课的地点选择,主要有这样三种类型。其一是,自然行政班课室,主要是对于相对稳定的教学时段安排的教学内容。第二是,在学校会议厅或较大的电教室,主要是教学内容需要全年级或多个班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第三是,在体育运动场馆附近的室内场地,主要是针对室外课中突然遇到天气变化而需要进行室内理论课教学的情况。

2.“年级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年级体育课”是对于同一年级的全体学生,“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汇集于自然行政班、运动选项教学、体育能力差异分组、多个自然行政班组合的一种组织形式。”[7]在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组织时,要从全年级的整体出发,采用“年级体育课“的组织形式,用全年级、多个自然行政班、自然行政班、选项教学班等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相应的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活动。在授课时,依据同一年级体育教师的学识特点,安排适合于每个教师自己的内容进行教学。

(三)教学手段的选择方式

要上好体育室内理论课,得到学生的认同,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室内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就需要进行室内理论课的准备,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的准备不同于室外常规课的准备,也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的准备,因为这种课在很多时候是不定时的,大多需要随天气变化而定。为此,需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手段。

1.每次体育课都要备好理论教案

如果不考虑进行室内体育理论课的事,对于大多数体育教师来说,体育课备好一个教案已是常规,无需考虑什么理论课的事。但要想保证每次体育课不受天气因素和场地器材的影响,都能正常进行,就需要一次体育课准备两个教案,特别是准备好室内理论课的教案,以便在天气变化这种特殊情况下,能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确保体育教学的课时。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

“要上好室内体育理论课,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储备足够的室内体育课教学资源,已便教学中及时调用。”[8]这其中需要做好:年级组的教师要作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准备,特别需要依据本校的教学资源条件,建立开放式的软件系统,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拟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法库和教学策略库。

3.做好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记录

很多的体育室内理论课不是在相对固定的时段进行的,同一年级,有的班上了某一内容,有的班还没有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了不使教学进度出现错误,需要进行体育室内理论教学的随课记录。这一点非常重要,体育教师需要施教多个班,而天气的变化是不定时的,难以预测。因此,要将不同教学班上课的时间、地点、教学人员、讲授内容、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记录。

参考文献:

[1]庄宏远等.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的选择与安排[J].体育教学,2012(11):45-46.

[2]邓若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健身知识技能[J].中国学校体育,2012(11):40-43.

[3]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6):1290.

[4]邓若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有正确的思维[J].中国学校体育,2013(1):40-43.

[5]邓若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维度[J].中国学校体育,2012(3): 39-42.

[6]李森,王天平.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机理[J].教育研究,2010(12):66-69.

[7]邓若锋等.“年级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有效性[J].中国学校体育,2010(8):40-43.

[8]邓若锋等. 雨天不让体育课被随意占用的三点做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2(6):50.

大学生室内论文篇2

关键词 中学 体育 室内课 认识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一、对体育室内课的基本认识

(一)体育室内课定义

体育室内课是指在室内(普通教室或功能室)进行的体育课,其多被教师用于理论学习、知识讲解、话题讨论、知识测验、室内游戏等,是学校体育课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室外课的延伸和补充。

(二)体育室内课特点

1.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行为容易控制,课堂容易管理。2.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网络学科资源丰富,可适时检索体育知识。3.可使用PowerPoint、动画、视频录象等现代技术手段,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演示讲解更形象、生动。正由于体育室内课的以上优势,其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常被用于以下教育活动中:

(三)体育室内课基本类型

1.学初引导课。学初引导课一般在每学期首节课进行,主题多为上学期总结、新学期要求等。教师可指出上学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新学期要求,明确课堂常规,让学生了解新学期学习目标和内容。其常包括:新学期学习目标、内容、计划、评价方案、课堂考勤、着装要求、安全意识、学校体育活动、体育第二课堂计划安排等。在开学初的室内引导课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团结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引导,以有利于后期体育课堂的教学和管理。

2.体育理论课。体育理论课是对体育知识的集中讲授课,常以教师讲座的方式进行。内容常包括:运动知识、体育常识、体育保健、体育卫生、运动安全等。教师通过授课,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体育兴趣。教师在课中应明确教学目的,要结合室外课所练习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讲解时最好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配合图片和视频。避免形式单一,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的讲解。

3.评价总结课。评价总结课多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其可以是时间阶段,例如学期中、学期末,也可以是某个教学单元的结束,例如田径短跑教学单元结束、篮球运球专题教学结束。此类课常采取总结点评、评比颁奖的方式,可以对前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课堂要注意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批评注意不要点名道姓。要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最好有确实数据,可以通过播放前期教学录像、学生测验数据对比、播放优秀运动员视频等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交流论坛课。交流论坛课是师生围绕某个体育主题或者话题进行的,常以小组讨论、发言、展示等方式进行。师生通过共同探讨,畅所欲言,交换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开展交流论坛课时,要注重选取具有讨论价值的主题,最好能结合时事和同学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例如结合体育新闻、报道开展讨论活动,要注重激发学生交流积极性,要注重布置课前预习和讨论分组。

5.室内游戏活动课。室内游戏活动课多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通常是智力与体力的结合。其通常由多个游戏组成,分组进行竞赛。教师最好能围绕同一主题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娱乐身心的过程中达到对某一主题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其通常可以与心理团体活动相结合,在游戏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控制活动强度,避免过大的动作幅度。教师更要注意课堂纪律和游戏方式,避免因过度喧哗影响到其他班级。

6.室内体质锻炼课。室内体质锻炼课是在室内开展的以增强学生肌肉力量、协调性、灵敏性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课。由于室内空间限制,此类课多以小肌肉群练习为主,大肌肉群练习为辅。健身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武术等常被用作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要注意场室布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室内环境(例如拉开桌椅、障碍物等)。在具体练习中,可以把讲解、示范、演示、比赛等结合起来,增加练习效果。

7.室内考试测验课。室内的考试测验课可分为素质测验和理论测验。素质测验一般为肌肉力量测验、灵敏性测验等,例如仰卧起坐的测验、握力测验、皮质脂肪厚度测验、上肢神经反应速度测验等;理论测验课一般为体育理论的阶段性考试测验,采取填写试卷、回答问题、知识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师要争取学校教研处、教务处等部门的支持,最好能把其作为学校学科测验的一部分进行,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价标准,规范考试要求,对成绩不合格学生进行补考和补修,通过考试评价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二、广东中学体育室内课现状

2012年10月,笔者对广东省多间中学进行了室内课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调查学校包括广东省国家示范中学、省一级学校、市一级学校、农村偏远中学等办学等级在内的10多间学校(佛山市南海中学、广州天河中学、顺德大良实验中学、惠州市惠东实验中学、深圳福田中学、清新县第三中学等),调查结果反映了当前广东省中学阶段体育室内课的基本现状。

(一)广东中学体育室内课基本现状

1.广东中学室内课开展情况与地区教育重视程度、经济发达程度、教育信息化程度没有显著关联,与学校办学等级、师资力量、硬件设备没有必然联系,各学校室内课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2.体育室内课授课次数少。很多学校在开学初有一次室内课,部分学校能做到学期初、末各有一次,极少学校能做有计划的开展室内课。体育室内课经常被改为自习课。

3.教师缺乏室内课备课、上课的积极性,备课情况差,缺乏教案,授课形式单一,比较少使用幻灯片、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

4.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体育理论课专用教室,学术报告厅、多媒体专门室等场所也极少被体育老师使用。绝大部分学校基本没有开展过体育讲座、论坛等。

(二)广东中学体育室内课发展滞后原因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室内课教学不够重视

调查发现,各级对体育室内课重视不够。体育教育研究和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类检查和评比往往针对室外课,很少开展体育室内课教学比赛、教案比赛。学校层面,各类课堂教学比赛往往将体育室内课排除在外,部分学校甚至形成极端偏见:体育课都是在室外进行,体育老师在教室上课是不务正业。而社会上不少人士也片面认为体育课就是在室外锻炼身体,强壮体魄。这样的教育环境和社会舆论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师开展室内课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其健康发展。

2.部分教师认识片面,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

部分体育老师片面认为只要上好室外课就行。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学阶段往往是决定人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其对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尤其重要。当今的中学体育教师,社会对其的要求已不单单是健身教练和运动专家,更要求其成为学生的健心教练和教育专家。如果体育教师对这一职业使命感认识不够,将直接导致中学体育教师重武轻文,忽视或鄙弃体育室内课。

3.部分教师学科知识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体育理论知识不强,收集整理体育信息的能力不够,让体育老师在面对室内课时自信心缺乏,惧怕室内课。造成当下体育教师自身理论知识缺乏的原因是多重的。体育教育界人士都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学成绩不好的练体育,普通高考不行就走体艺高考,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报考体育的学生文化成绩较差,这让许多体育院校不得不降低招生门槛。而进入大学后,某些体育专业院校也普遍存在重视体育运动能力,忽视体育理论水平的现象。不少学校都存在体育理论课开设课时少、内容陈旧、考试抄袭等现象,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难以在体育理论方面得到大幅提高。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决定了高等院校体育毕业生在成为体育教师以后的专业理论水平,也反映到体育室内课的教学能力上。

4.部分教师室内课驾驭能力相对较弱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认为体育老师讲授室内课水平较差,体育老师自己也认为在室内课教学中备课难度大,欠缺课件制作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新课改以来,推崇的课堂教育模式已不是过去单一的说教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而是以学生为本的多元教学模式的互补和搭配。而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在开展室内课教学时,依旧是一个人、一本书、一张嘴,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也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前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情景教学、现场模拟、学案学习等很少使用,相对应其他文化学科,体育室内课的教学组织水平显著落后。

三、对广东中学体育室内课健康发展的建议

中学体育室内课程是体育教学大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中学学生体育知识素养,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的主要教育阵地,其是中学室外课的延伸和补充。要想切实发挥体育室内课的重要作用,促进其健康发展,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加强对体育室内课的重视和监管

中学体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研处等部门应加大对体育室内课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把其作为评价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中增添体育室内课的评比内容,或者开展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教案学案设计、课件制作比赛、教学录像课等专门评比活动。日常注重对体育室内课的检查、指导和评比。此外,学校应安排体育室内课的专门场室或者兼课场室,征订体育理论书籍报刊,给予体育知识讲座、论坛等活动的时间和硬件支持,都能够有效地促进体育室内课的发展。

(二)增强对体育室内课的认识,提高授课水平

中学体育教师要明确职责,要认识到体育室内课对于提高学生体育知识素养,开拓学生体育视野,提高运动热情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技能方面,体育教师要多向文化科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版书能力、信息提炼能力、课件制作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等,体育教师要珍惜每一次体育室内课的上课机会,加强与同行的学习和交流,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最终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

(三)加强合作,建立中学室内课教学教案体系

教案是一堂课的设计和灵魂,教师课前精心备课,书写教案是上好室内课的前提条件。由于体育教师的专项差异,加之教学经验、兴趣爱好等不同,不同的体育教师表现出项目的倾向性和专长性。所以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应加强同一间学校内科组集体备课,或者不同学校、地区间协同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体育室内课教案的丰富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的分项目、分主题编写,在一定的时期内累积中学阶段所需要的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资源,建立完整的教案体系,可以让体育教师在上室内课时有备无患。此外,体育室内课在授课时也应该积极尝试多个班级一同上课、体育兴趣同项目的学生一同上课、体育知识论坛讲座、网络远程教育等教学方式,提高其教学受众面和影响力。

(四)循序渐进,有计划开展体育室内课教学

造成中学体育室内课落后的原因很多,改变现状需要体育教师循序渐进的不断努力。体育教师首先要从提高室内课自身魅力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逐步转变学生观念,把学生重新吸引到室内课课堂中来。对于负责任的中学体育教师,抛弃外界干扰,忽略不利因素,看淡业绩荣誉,真正从对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有利的角度出发,努力从自身找原因,克服懒惰,树立使命感,才是体育室内课发展的最本质动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室内论文篇3

关键词: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实践导向;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70-03

《办公室事务管理》是中职办公室文员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办公室文员日常事务管理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技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中职办公室文员专业学生而言,除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以外,更主要的是掌握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的操作程序、过程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实物、实景、实操,在讲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用,在用中感受与提高,让学生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干,理实交融,努力突出实践导向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实践导向性教学的必要性

1.中职办学宗旨所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中职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课程方案,凸显学习和工作的一体化,实现教育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性质所要求。《办公室事务管理》是中职文秘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办公室事务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提高学生办公事务管理能力,树立起办公事务无小事的责任意识,养成在办公事务管理中严谨、稳重、统筹、条理的工作作风,形成为公司服务,为领导服务,为同事服务的服务意识,从而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显然,传统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文秘人才培养需要了。

3.中职学生素质现状所呼唤。近年来,我市中职文秘专业的学生生源素质一直在下降,该专业2012年因报考人数不足,没有划定分数线,专业平均分仅为298.3分,2013年,该专业的分数线仅为268分,专业平均分也不过是302.6分。可见中职文秘专业生源素质下降是不争事实,他们往往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习惯较差,好实践而轻理论,爱动手而怕动脑。但是对那些他们自己认为“有意思”、“对以后就业有用”的教学活动却会乐于参与。因此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从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蕴含在有趣的实践中,“精神抖擞”的办公室事务管理课堂是可遇可求的。

二、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实践导向性教学的策略

(一)精细备课,整合教材文本

同样的教学内容,用它教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学)什么,可以有所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区别[1]。也就是说,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让教材承载不同的教学资源。这就得靠教师精细化备课,深刻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和内涵,对教材进行有机的整合。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2]这里的“深刻”意味着教师在准备教学时不仅要把教材看懂,还要看穿、看透,真正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取舍。目前我省中职文秘专业采用的《办公室事务管理》(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2014.3.高等教育出版社)系浙江省职业教育最新一轮课改成果。教材共分6个模块,采用全新的“学案式”编写结构,充分贯彻职业教育“三主”原则,即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凸显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专业课程改革的主旨。基于此,教材增加了许多老教材没有的内容、项目、任务,对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得已习惯于老套路的老师和学生大呼无法适应。因此《办公室事务管理》教师要站在学科高度,切实领会新课程主旨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整合,以“实践”这根“准绳”引航课堂教学。如“商务旅行”内容多,头绪杂,教师可以对其实行有机组合,以一个典型的实践项目任务将之串联。

(二)精心组织,巧设实践项目

“项目”是师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节点”,高质量的“实践项目”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虽然《办公室事务管理》教材匹配、设置了大量实践项目,但毕竟是统编教材,大部分实践项目并不适合我校校情和生情。因此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教师要结合市情校情生情,精心设计学生实践项目。

1.结合基础知识进行项目设计。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虽然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但依然有许多基础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去掌握。这些基础理论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石,在很大程度上也左右着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把基础知识点设计到项目中去,学生为完成任务,必须要去学习,可以是向教师学,也可以自己参考书本、探究、同学互助等方式,最终通过完成这一个个小项目,达到理解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技能目的。如在教学“办公室布置的类型”内容时,针对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区分开放式办公室和封闭式办公室这两个重要概念的情况,笔者设计了如下实践任务:请大家参观我校四大会议室,描绘会议室布局示意图并加以对比。

2.运用生活实例进行项目设计。《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许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相关实例俯拾皆是。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设计出来的实践项目可观可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如在执教“制订接待方案”内容时,适逢台州市重点职校运动会在我校召开,有大批的领导、教练、运动员前来我校,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份接待方案。学生积极性很高,结果一同学设计的接待方案因创意新奇被组委会采纳。

3.接轨探究活动进行项目设计。探究性活动对打破传统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那种封闭式知识教学模式有较强的引领作用,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3]。教师如能接轨探究活动进行项目设计,势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预支及报销差旅费”内容之前,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项目――我校文秘专业竞赛队马上就要去杭州参加2013年度浙江省技能大赛了,需要向校财务室预支3000元人民币,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份《出差费用申请单》。学生接到任务后,兴奋异常,由于还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结果在探究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一步步地探索中求学,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完成项目后,都有一种成就感,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是“探究性项目实践让我的脚步停不下来”。

(三)内引外联,打造实践阵地

《办公室事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文秘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只有在反复的练习和操作中才能不断提高,过硬的本领必须靠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训来培养。因此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教师应坚决摒弃“黑板上学习、教室里看看”的做法,积极参与相关的实习基地、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办公室事务管理》实践教学提供实践阵地。以我校为例,校内自筹建立了2个办公事务实训室,校外则与温岭会展中心、温岭财政局、温岭东亚旅行社等企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成为我校文秘专业实训实习基地,为《办公室事务管理》的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参与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促使《办公室事务管理》教师不断地钻研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地学习掌握办公室事务管理的新标准、新知识、新技术等前沿知识和技能,以此来满足实践教学所需。

(四)虚拟结合,创新实践模式

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它的选择事关学生“获得利用知识的艺术”,事关学生修能致用的本领,事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因而意义重大,不可小视。《办公室事务管理》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生情、教学内容、教学物质条件及当地企业对文秘人才需求个性特征选择合适的实践模式。

1.虚拟情境。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中职学生学习实践不可能都采用现场模式进行,因此《办公室事务管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实景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进行直观演示教学,创设真实的实践情境,把教师的讲、做和学生的看结合起来,把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通俗化,使学生始终处于“身临其境”的职业氛围中,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深刻认识到一名合格的办公室文员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具备的素质。笔者实践表明,虚拟情境设置得好,效果有时并不亚于现场实践。如在教学“接待礼节”时笔者利用文字案例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吴丽是我校09届文秘专业毕业生,在温岭市一家大型企业担任行政部办公室文员。一天,有一批客人前来参观,当客人进入办公室时,吴丽正在办公桌前打印文件,她向客人点点头。5分钟后,她起身端茶水给客人,和客人聊了几句后,在办公桌前起身向客人道别,并且目送客人离开。为此事,吴丽受到了办公室主任的批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吴丽在此次接待工作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她应该怎么做?案例为学生营造出一种逼真的职业实践情境,一下就把学生带进了知识学习氛围中,并进行热烈讨论交流,领悟到接待礼节的相关要求。

2.活动表演。笔者认为,活动表演本质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学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广阔空间。《办公室事务管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能把抽象的文字语言通过动作、表情转换为形象的肢体语言,同时使学生的创造、求异等思维得到发展,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习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活课堂氛围。如在执教“文员的姿态”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姿势表演。

3.仿真模拟。情境、表演体验固然简易便行,但其毕竟与真实职场有较大差距,不宜过多使用。而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上两种实践学习的不足。目前,我校最新筹建的办公室事务管理实训室设备齐全,有经理办公室、部门工作间、接待处。实训室还配有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现代办公自动化设备,并对实训室进行CIS形象设计,设计企业标志,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此完成。我校实践表明,在这个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学生实训时身着职业装,身临其境地模拟办公室文员的角色,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做事,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扎实掌握了办公室文员日常事务管理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技巧,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主动工作、全方位服务,细心、负责,真诚、守信、保密、沉稳、机敏的办公室文员的职业规范。

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使中职学生有机会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准职业人”的身份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4]。顶岗实习使学生与企业真正零距离接触,深刻体会到文秘工作的酸甜苦辣咸,从而切切实实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竞争意识。一般来说,顶岗实习可分校内顶岗和校外顶岗。校内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高一、高二,校外顶岗则往往安排在高三。具体就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而言,办公环境管理事务、办公室日常事务、办公资产管理事务等内容可以采用校内顶岗进行实践教学,接待管理事务、商务活动管理事务等内容更适合采用校外顶岗进行实践教学。不管采用何种顶岗实习方式,教师都要注意实习管理。我校文秘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主要采用“工作日志”式的管理模式及“调查问卷”式的双向反馈管理模式,效果较好。

(五)以生为本,探索实践评价

实践导向性教学,对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往那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显然行不通。因此《办公室事务管理》课教师要站在学生发展高度,探索、创新评价方式。

1.“343”评价模式。即实际能力占30%,知识水平占40%,现实表现(觉悟)占30%。这种评价模式遵循了知行统一的实践性考核原则,将学生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2.过程与结果相共振。鉴于《办公室事务管理》课及实践教学属性,在实践教学评价的时候,既要关注结果,更要突出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和发展。

3.动态评估。所谓动态评估是指教师利用各种评估量化考核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程和综合素质展开的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的动态评估。我校的实践表明,在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实践教学中采用动态评估能够更好得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学习效果,进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三、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实践导向性教学原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防止实践学习中的“偏食现象”。在《办公室事务管理》课实践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理论支撑,实践训练项目只能停留在对教师示范内容的简单模仿的低层次阶段。因此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时,要非常注重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偏食现象――“重练轻学”,而应双管齐下,不可偏废相关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

2.克服实践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办公室事务管理》实践教学中强调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融互通[5],不能僵硬地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开来,不要拘泥于何种形式,要始终把握“一切教学模式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而灵活使用,可以是先实践而后在实践过程中个别指导,也可以是先实践课后总结拓展,抑或是课前的集中导学讲授然后实践,甚至可以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叉。

3.改变实践教学中的“放羊现象”。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学校不能袖手旁观,游离于活动之外,而应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结束语

我校实践表明,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开展实践导向性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践导向性教学打破了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但同时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因此中职《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教师要积极转变理念,加强学习,提升自己,以便更好的适应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金生,霍克林.魏定敏.课堂教学素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江美华.浅谈增强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2).

[3]潘锋,谢靖琼.中职文书与档案实践导向性教学浅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

大学生室内论文篇4

[论文摘要]当代室内设计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它在现代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和推动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完全摆脱了总体性的、线型的和理性的思维惯性,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路。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论述。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二)美学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三)美学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以上美学要素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籍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在所有的与视觉有关的艺术设计中,形态学提供了基本的部件构成形式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准则,当然其中也包括设计中依附于形式的各美学要素的组合法则。不仅如此,形态学理论还被应用在甄别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研究艺术设计的特征等方面。具体到室内设计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设计的个性从那种“压迫性的总体性”中解救出来,如何充分发展差异性和异质性。其实,这种把大叙述和小叙述对立起来,把总体性和差异性对立起来,把同一性和异质性对立起来,以非总体性、非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审视、规范自我的创造的思维特征,不仅是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而且也是当代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从实践来说,它也确实已经对当代室内设计创作带来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影响。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处于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与理想精神,所有这一切经历史的积淀与传承而形成具有个性差异、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种、气候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以人为中心的室内设计,不但要从功能上考虑符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种实用要求,而且更应从心理方面进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人文关照,以及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物化创造活动,其风格形式的表现应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设计元素在组合中的符号化处理,使能指与所指有效结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运用设计形态符号的象征、隐喻功能,准确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及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环境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综合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另外,在设计表现方面,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广泛普及应用,可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技术去探测第四维效果。例如美籍华裔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并把新技术产生的视觉美感展现在我们面前。 

针对当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问题,室内设计在采用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当高度重视并运用现代美学原理,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量,从而创造出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以及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满足。 

综上所述,处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离不开美学理论的参与和指导。理论必须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学术和应用的重要工具。没有理论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组织基础且是脆弱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候幼彬,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大学生室内论文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60-01

一、室内设计课程的特点和内容

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兴课程,它所包含的知识与技能十分广泛,这在具体实施教学中带来比较突出的矛盾,而运用“模拟”并结合社会“实际”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室内设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综合门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设计系统,说它多元是因为它应具备科学、艺术、功能、审美等多元要素,说它复杂是因为它需要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接触不同的专业内容,在我们装饰工程的实际操作中,从方案的确定、施工图的绘制、预算的制定、材料的选购、队伍的组织,工种繁多,此外还有供暖通风、空调、声学音响、消防等,确实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如何将如此复杂庞大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在我们室内设计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有限课时内进行教学运作,是我们要进行不断探讨与逐步改进的评题。

二、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学过于抽象化

在当前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受我国传统影响因素非常严重,往往存在着过于系统化、理论化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体系是综合性非常强的理论体系,其中抽象化的内容比较多,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在教学上,教师基本上只是将有关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方法生硬而死板,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抽象思维的能力,以致学生只是在学习一些理论层面的知识,同时受到室内设计课程课时的限制,庞大的知识系统也难以完全深入学生脑海,这样的学习压力逐渐抹杀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甚至还可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和厌烦的情绪,并且在很多学校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将室内设计课程和其他科目联系起来,这也造成了不同室内设计科目之间的相互割裂,使学生难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目前的理论讲授中,教师援引的案例,学生往往没有现场体验的机会,很难将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进行思考,而在实训阶段,课题大多虚拟,无法全程体验设计过程,元法掌握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训练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以及将抽象的理论设计变成现实的能力,但是由于室内设计实践活动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大,活动流程也较为繁琐复杂,大量的中职学校并不十分热衷于开展实践活动,即便安排了一定的训练,也只是走走过场,纯属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价值。

(三)培养模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一方面,过多的强调了计算机软件的运用能力,忽视了草图表现能力、项目分析能力和材料、工艺知识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素质的训练,另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爱好,最终,培养出的毕业生往往出现 “样样通, 样样松”的问题, 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

三、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对策

(一)理论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

在理论课的教学上,除了进行一定的相关的典型设计案例的分析与鉴赏,以及社会上操作的相关项目的考察学习外,重点要让学生体会恰当的空间形象尺度有着不同的审美感觉外,让学生思考如何协调由建筑构件、界面装修、陈设装饰、采光照明所构成的空间总体艺术氛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随时用卷尺去度量,积累我们周围物体的尺寸概念,在最终的图纸反映上不再闹功能尺寸的笑话,界面就是我们身处六面体的天棚、地面、墙壁,在常规的不同类型的方案中如何去设计与处理,如何来限定空间的容量与性质,如何来决定空间的主从、动静、封闭与开敞等材料,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另外,市场的材料也确实种类繁多.且千变万化,我们一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先带领学生参观专业的材料市场.在有一定感性认识后再回来整理出最基本的常规材料类型,让学生明白万变不离其宗的最基本的核心材料,技术系统,采光、照明、电气、给排水、供暖通风、声学音响、消防等,则介绍性地讲授。

(二)课堂搬进工地,理论结合实践

学校为室内设计课程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一体化,才能够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室内设计人才,室内设计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不仅有艺术的特色,还有一定的技术性,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方面倾向于艺术或者是技术层面,在适当条件下,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到工地和设计公司,身临其境的体会,现场积累经验, 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地参观学习、实地测量、绘图,把课堂从学校搬进企业,在实地训练中应用理论知识,围绕实际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利用实际工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空间尺度感,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认知的兴趣,使学生明白设计作品的转化完成过程。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根据室内设计课程特点采用课件形式教学,课件主要以多媒体的形式体现,因此多媒体的开发和创作是做好课件的关键所在,DIRECTOR(多媒体制作)、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PREMMRE(视频、音频处理)FLASH(动画处理、多媒体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PHOTOSHOP(图片处理)、CORELDRAW(图形制作)等工具的联合使用,达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室内设计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是必不可少的,AutoCAD、Photoshop、3DS max、Lightscape、Flash等软件的使用,为室内设计施工部分所需要的施工图以及效果图的制作服务。

四、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重视对室内设计课程的改革,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地应用,以便满足社会大众的要求。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室内论文篇6

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已经产生生态文化的意识萌芽,道家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及“无为”的哲学思想,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倡导顺应自然,崇俭抑奢,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我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2012年,十提出国家发展的道路应该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方针政策,证明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今天生态深入各行各业,产生了生态哲学、生态意识、生态理论、生态道德等各种精神文化,并且不断往社会其他层次延伸。生态文化提倡想自然学习的理念,在生态工艺的指导下可以创造生态无废料产业。目前生态文化成为一个涵盖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向的综合的理论体系,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

二、室内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

1.室内设计的概念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的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及美学原理,同时还反映历史文脉,环境风格和气氛等文化内涵,营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类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内部空间环境。由于对室内整体环境进行的综合治理、设计及艺术加工,因而学术界也称之为室内环境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把室内设计定义为“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旨在创造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使用和审美的要求。

2.室内设计的发展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建筑和室内设计开始分离。19世纪末,美国的埃尔西.德.沃尔夫等人首开先河,使室内设计工作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领域和职业,但是当时他们只是被称为“室内装饰师”。于此同时,社会的需求也大大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随着建筑物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师越来越难以顾忌室内内部空间的细节设计,通常只把精力集中放在建筑的框架和外壳上面,室内设计工作往往留给其他人来完成,最终导致“室内设计”这一行业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脱离建筑设计而成为独立的专门体系。19世纪末设计师们致力于抛弃传统风格创造新的室内设计风格,到了20世纪末更多的以冷静的、理性的思辨来反省在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室内设计的理念,逐渐认识到形式上的创新,风格上的演变已经走到尽头,后现代、解构主义、后工业风格已成过去。设计需要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于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室内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希望通过设计活动,建立起人、社会、环境和谐的发展机制,这标志着室内设计的一次重大转变,绿色设计的概念因此产生,成为当今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3.室内设计在中国

我国室内设计起步较晚,室内设计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进行,195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室内装饰系”,其后,数次变更,在1988年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84年和1989年,又先后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协会,使得这一行业在我国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三、研究目的

在当今信息时代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用生态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指导人类设计实践。在生态文化的指导下传统室内设计向生态文化指导下的室内设计如何转变,如何建立起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生、共存、共荣。如何生态文化指导下的室内设计的内涵、标准、特点、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而营造出舒适、健康、节能、环保、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四、构建生态文明的室内设计的必要性

在西方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学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出版了一本名为《为真是世界而设计》的著作,他提出设计的作用不在于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也不是装饰风格的炫技,而是创造与时展特征相适应的元素,他强调设计要充分考虑地球有限资源的利用,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服务。实践证明产品的性能中的70%由设计决定,尤其室内设计比例更高,因此绿色设计是解决室内环境污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解决办法,国际上目前在某些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成果:1990年,国外提出生态环境意识与设计的新理念,同年美国创办了《国际生态环境设计与制造杂志》;1994年美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为法国一家电器公司设计了一台用可回收材料制作的电视机,创造了“绿色生态”电器的新视觉。2002年,日本提出“3R制造”的概念,即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例如,制造纸张的原料全部是废纸。国内室内设计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趋势加强,城市扩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室内装饰需求增加。根据2015年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统计数据看,我国装饰装修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8500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1万亿。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室内装饰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之大,但数量大不代表质量高,在设计的质量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一定的距离,比较看来国内室内设计的文化、科学、技术都比较落后,缺乏创造性、前瞻性、地域性设计的探索。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首先将各方面文献材料进行收集、归纳,结合国际环境管理标准认证体系和中国室内装饰设计协会行业标准,考察国内外在绿色室内设计、材料管理、生态工艺循环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和组织。其次将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同时拟采取纵横的比较方法,试图从美学、环境学、设计学、心理学、社会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伦理学、绿色生产技术等多学科角度。最后运用系统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并行工程的思维模式,经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和具体等一系列辩证思维方法推导出最终结论。并且,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开展2-3个项目设计的实验,并针对项目进行评估,摸索出一套具有理论基础先进,实践效果突出的生态室内设计方法。

六、结语

大学生室内论文篇7

【关键词】室内;陈设;寓意;形式;风格

一、室内陈设设计的缘起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伴随这建筑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室内设计既是建设设计高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具有其独特性。是由多种综合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室内设计的重要性也不断突出,逐渐的成为了建筑设计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室内陈设设计也开始形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在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下,陈设设计也是构成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范畴和内容

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是运用外在的表现形式,寓意设计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使室内陈设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体现其价值。在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范畴和内容上,主要以下面几点为切入点,进行风格的研究。

(一)概念认知。对室内陈设设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阐述,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体现出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使室内设计与室内陈设设计相辅相成。

(二)形式美法则。在室内陈设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的认识和利用这些法则,保障室内陈设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满足用户对室内设计舒适度、满意度的要求,体现室内陈设设计的整体风格的协调性。

(三)文化寓意。每一个室内陈设设计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所表现的寓意。室内陈设设计作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一个场所,更是人们生活品质的一个具体的反映,在设计过程中,将设计与人文精神联系起来,使室内陈设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风格。室内陈设设计之所以运用形式美法则和表现文化寓意,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室内陈设设计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满足用户需求。

三、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本文是建立在现有的建筑学、造型学、美学、室内设计学等理论学科和对室内环境的本质及形式的研究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将这一风格问题扩大到形式范畴和文化领域来讨论,避免就室内设计来讨论风格问题的狭隘设计观。风格是通过形式来表现的,即 采取怎样的形式,也正体现了怎样的风格。但是风格又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文化大背景而独立存在,它们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艺术风格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为内容――评价风格,一为形式――描述风格。而我的这篇论文就是从形式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通过对“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风格”这个有一定深度的小着眼点展开探讨,涉及到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展开一个横断性的广泛性、立体性研究。 本论文力图在以上所述方面作一些探索性研究,强调室内陈设设计的形式和文化寓意,并通过它们来表现风格。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室内陈设的风格不是在一般感性意义上形成的,也是有理性的规律可以依据,有法则可以判断,是理性作用于感性的,并对这种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一定的认识。希望我的努力能对于今后该领域的设计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作为室内设计大军中的一个小卒,我希望能在以上所述的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索,试图在搭建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风格的理论框架上做出自己的努力,并期望能对后来的研究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力求配合设计界同仁们在设计理论趋于完善、全面的方面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结 语

室内陈设设计作为一个较新的课题,还缺乏具体理论概念,在具体的研究探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国的室内陈设设计应结合我国的发展特点和文化背景,以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室内论文篇8

关键词:美学室内设计审美环境艺术当代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论述。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二)美学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三)美学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以上美学要素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籍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在所有的与视觉有关的艺术设计中,形态学提供了基本的部件构成形式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准则,当然其中也包括设计中依附于形式的各美学要素的组合法则。不仅如此,形态学理论还被应用在甄别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研究艺术设计的特征等方面。具体到室内设计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设计的个性从那种“压迫性的总体性”中解救出来,如何充分发展差异性和异质性。其实,这种把大叙述和小叙述对立起来,把总体性和差异性对立起来,把同一性和异质性对立起来,以非总体性、非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审视、规范自我的创造的思维特征,不仅是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而且也是当代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从实践来说,它也确实已经对当代室内设计创作带来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影响。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处于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与理想精神,所有这一切经历史的积淀与传承而形成具有个性差异、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种、气候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以人为中心的室内设计,不但要从功能上考虑符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种实用要求,而且更应从心理方面进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人文关照,以及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物化创造活动,其风格形式的表现应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设计元素在组合中的符号化处理,使能指与所指有效结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运用设计形态符号的象征、隐喻功能,准确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及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环境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综合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

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另外,在设计表现方面,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广泛普及应用,可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技术去探测第四维效果。例如美籍华裔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并把新技术产生的视觉美感展现在我们面前。

针对当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问题,室内设计在采用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当高度重视并运用现代美学原理,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量,从而创造出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以及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满足。

综上所述,处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离不开美学理论的参与和指导。理论必须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学术和应用的重要工具。没有理论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组织基础且是脆弱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大学生室内论文篇9

【关键词】陈设艺术 活变 排偶 制度 文人居室

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李渔,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他的《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与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被当代学界视为设计造物的经典之作。其中《器玩部》专谈家具、日用器皿的设计及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等。特别在里面所阐述的陈设艺术理论,在中国古代室内设计方面起着指导的作用,同时对现代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李渔看来,“器玩未得,则讲购求;及其既得,则讲位置”。室内空间的尺度与室内器物的摆设是分不开的,两者是整体与局部、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李渔充当着居室设计专家的角色,他的住所有类似样板间的功能,室内的陈设更是讲究至极,这一切当时妇孺皆知。在当时社会,对于这些理论一般的文人士大夫都不屑去谈,而笠翁总结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这些理论对室内空间的布置一直起着很大的作用。在现在的商场设计中,好的陈设可以给商场带来丰厚的利润,目前的一些酒店、宾馆、店铺等,都越来越喜欢在室内空间陈设上大做文章。

一、“贵活变”“忌排偶”位置经营理论对现代室内空间布置的启示

《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主张家具器玩陈设的再组合。在家居布置中提出“贵活变,忌排偶”的理论。认为室内陈设的器物,如果长期保持不变的陈列形式,因视觉的不断变化,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枯燥感,陈设的趣味性也会随之减弱。陈设位置应该不断求新求变,使室内空间一直保持视觉第一感的韵味。李渔对“活变”理论提出了应用方法。他认为,“居家所需之物,惟房舍不可移动,此外皆当活变。”李渔认为,居所是不可移动的,但是室内的陈设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室内陈设,贵在日新月异,即经常变换器物摆设的位置,提高视野的新鲜度。李渔举了一个例子:“同一房也,以彼处门窗挪入此处,便觉耳目一新。”室内一个门窗的位置本来在这个地方,把它换到另一个地方。尤其是对于喜欢追求新鲜、讲究创意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处理非常有必要。李渔不仅强调了器物可以通过高低、远近、组合、分置、互换来进行活变及改善器物陈设与人的视觉疲劳的问题。在装修材料多样化的今天,一系列的可拆装的移动式家具、可变换的电视背景墙,优势就在于便于安装,便于重新组合。这是活变理论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一个体现。

“排偶”是对称式的陈列方法,是物品陈列具有统一感和稳定感的途径之一。对于“排偶”思想,李渔有比较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物品陈设时,尤其要避免“排偶”,对称的排列往往会使空间布局显得呆板,在形体组合中,通过曲直、疏密、高低的对比,丰富空间层次,达到视觉上均衡的效果。“如左置一物,右无一物以配之,必求一色相俱同者与之相并。”在置物过程中,要注重色彩、造型和质地三个方面要素,形、色、质能使器物排列成均衡形式,达到非偶而是偶的效果。原本非一对的器物,如果有意使得它们摆置成一对,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若天生一对,如雌雄二剑、鸳鸯二壶,就不能为避排偶而故意拆散摆设,在摆列时,应以整体一物的眼光去对待。对陈设品摆列的位置关系,李渔也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所“忌”与所“宜”的摆列格式。摆列之法,忌作八字形,二物并列、四方形,每角一物、梅花体,中置一大物,二物宜作位置与形式的变化。三物一起摆设,宜作“品字”形,形成前后、左右错综感,不可三者并列排。四物可作“心”字及“火”字格排列。摆列陈设品应该选择体量高大器物为主体,其余前后左右陈列,以不均匀的形式形成疏密关系,在统一中有变化。

李渔的忌排偶、贵活变位置经营理论,虽在300多年前提出,但在“轻装修、重装饰”的现代室内设计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同时对现代室内空间的陈设布置也是一种启示。

二、器玩制度理论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环境的创造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产生的。室内装修是对室内空间的围护与分割体的造型、色彩、材质的艺术处理。室内装修是主体,而室内的陈设物则是室内环境的附属体。一个室内空间若要达到舒适又优美的目的,在很多时候都必须借助陈设物来实现。

“土木之事,最忌奢靡。”李渔非常推崇一个“简”字,即简洁、简朴。他提出建筑、装饰,忌奢华,反对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家具及建筑的过度雕饰。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家具从明代的朴素转为雕琢复杂的时期,众多器物雕饰奢靡之风强烈,许多室内设计和室内陈设品的制造与设计都花费巨大的财力,如现存的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李渔在这样一个时期提出“天下万物少为贵”的理论,比德国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理论还要早200年。在倡导简约设计趋势的今天,李渔的理论也具有指导意义。

“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李渔强调设计应该从实用出发,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强调备物致用的意义。《一家言·居室器玩部》把陈设品概括为实用与赏玩两类。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主体,有支撑人体、收纳物品、划分空间等作用。如在几案的设计上根据实用的要求,李渔认为“有三小物,必不可少”,即抽替、隔板、桌撒。急需之物尽在其中,做到随取随得,犹如左右手,也可以对不用之物、不雅之物暂时存放,从而保持房间内的整洁。李渔还别出心裁,设计了暖椅凉杌。关于橱柜,李渔提出多容善纳的设计原则,多设搁板与抽屉。在床帐的设计中提到床令生花,意思是床头要陈设鲜花。李渔认为这样的摆设有两个好处,一来花可以对卧室起装饰作用,二来花的清香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有助睡眠。李渔对床的设计思想,不仅合乎人对床的生理要求,而且更注重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李渔在酒具条目中列举了金、银、犀、象、玉、瓷,六种不同材料与质地的种类,并对它们的实用性与观赏性进行了比较与选择,得出六种酒具的陈设价值,也体现所陈设主人的品格与荣耀,显示了其室内空间的豪华及简朴。

“设以刻刻需用者,而置之高阁,时时防坏者,而列于案头”,李渔对于各式各样的器物陈设都进行了程式化的固定,也阐述了器物陈设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器物材料质地及功用是不同的,陈设时其位置也应给予相应的考虑,这与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是一脉相承的。

三、文人居室陈设布置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李渔一生都是以文会友、以戏会友,与整个社会各种行业都有着频繁的接触。李渔交友面极广,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忘年交,与蒲松龄一见如故。李渔与清初一些文士名流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往,这一时期对联、诗词成为交友的一种方式。正因为如此,大到居室、小到书房成为这一时期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之所。而李渔对居室的陈设布置也是独出心裁,成为这一时期文人居室的典型。李渔认为“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得宜,错综有致”。“书房之壁,最宜潇洒。壁间书画自不可少,然粘贴太繁,不留余地,亦是文人俗态。”李渔强调书房墙壁不应该太白,名人字画是居室陈设的必需品。他也强调不留空白地悬挂书画,是文人的庸俗之态。李渔在《居室部》中提出了两种对联和五种匾额的设计。李渔的联匾设计概括为位置上,对联基本都在柱子、门框及板壁上,匾额通常设于门楣、梁、枋上;书法上,采用文意与字体并重;制作上,字体直接书写或镌刻阳字(阴字),字体采用着色填涂,这种处理成为书房布置的点睛之笔。

在居室装修风格多样化的今天,时尚、简约、现代风格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豪华风格是有钱人的钟爱,古典风格则受到文化人的推崇。然而,真正能体现中国古典文人情趣和中国古典风格的居室装修并不太多,而李渔居室内的陈设是超凡脱俗的中国文人雅兴的体现,是文人生活元素的集中展示。李渔的居室陈设,在注重实用之外,处处都流露出浓郁的书香之气。李渔非常重视借助门窗外的景色,运用各种造型,尤其是巧绝的梅窗,来布置自己的居室。这种“借景”手法,在明清园林设计中颇为常见,现在的一些城市建筑的样板房设计中也常运用。室外的美丽景色通过窗门引入室内,常有诗情画意之感。

李渔在谈古董的陈设时认为“安器置物,务在纵横得当”。古董陈设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形式,有双层含义:一是美化室内环境,二是增加室内的文化内涵。收藏古董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个爱好。李渔认为,古董陈设应考虑三个问题:一要考虑古董的内容与整个室内空间是否匹配;二要考虑造型是否与室内设计的风格协调;三要考虑古董的色调会不会影响整个室内氛围。在当下的室内设计中,一些业主或一些古董收藏者,不考虑色彩、造型、体量的大小,过分强调文化味,没有恰到好处地摆放,往往给人一种沉闷、阴森的感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收藏古董的人越来越多,古董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李渔的陈设理论给设计师设计出丰富、新颖、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室内陈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李渔对于很多器物也进行了阐述。室内陈设,难免也会涉及方位与风水的一些知识。其中对香炉的陈列,李渔认为香炉作为传统居室中的空气转换器物,其摆列方式应根据门窗的开启方式和风向而定,使香味随风溢满屋子。

室内陈设艺术表达一定思维、内涵和文化素养,对塑造室内环境形象,表达室内气氛,环境的创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李渔的陈设艺术理论一直影响着现在的室内设计,众多设计者依据李渔的陈设艺术理论,根据环境特点、功能需求、审美要求、工艺特点等因素,精心设计出了高舒适度、高艺术境界、高品位的现代室内设计。

(注:本文为2013年度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课题《李渔陈设艺术理论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8)

参考文献:

[1]李渔.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李渔. 一家言·居室器玩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杜书瀛.李渔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大学生室内论文篇10

随着新型工艺和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我们设计选材将不再受到材料自身的功能和属性的束缚。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挖掘其在室内空间中的表现潜力,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颠覆材料的使用概念,利用现代的装饰技术及构造方法,将其合理的利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例如位于瑞士波特明亘(Bottmingen)的胶合板住宅中,很少应用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木材又重新焕发生机,普遍用于工业中的胶合板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手中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它们不仅被用来承重,分隔,还像装饰性的挂毯一样展示出自己的图像性。所以说,对于传统材料我们还要继续挖掘它们的特性与表现力,通过新的形式和工艺使其形成独特的语言。

可以说,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休息都离不开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对人的健康培养、性格塑造、气质熏陶有着重要的影响。室内设计的创新,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及精神需求,进而顺应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的需求。它延续着以往技术成就的结晶,体现着人类最新技术成果的发展,代表着新的审美倾向,并预示着人类生活前进的方向,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室内设计创新理论的研究对于室内设计理论研究有较大的理论意义。首先,对室内设计创新理论的研究是对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充实和深化。对于室内设计方法的研究,在理论界层出不穷,而对于室内设计创新的设计方法的研究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这将使室内设计的研究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使室内设计学科的研究重点得到进一步细化。其次,把创新理论引入室内设计的研究领域,也是对创新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内的知识,还可以融会贯通至各相关领域。科学是相通的,艺术是相通的,利用其他领域知识解决本领域的相关问题,是目前理论研究的热门和重点,经过实践检验也是积极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