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化学健康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15:13:24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篇1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一、确立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目标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2]。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应该从中小学做起,在不同学段开设健康教育课,让学生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完整社会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学校建立健康教育推进机制[3]。健康生活理念需要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健康中国的中流砥柱,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素养应当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当前的学校教育重心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关注度不够。如今,校园中的小胖子随处可见。为了减少日后患肥胖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概率,学校应对此加以重视,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前预防。健康心理学理论预防疾病的思想尤其突出,以全新的角度阐释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强调“治未病”[2]。该理论认为,我们不应该等到身患疾病时才去反省日常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要时时刻刻有预防疾病的意识,保持身心健康。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应以健康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预防为主,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与健康教育质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日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二、以强化健康信念为关键内容

当前,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主要以宣传与普及健康知识为主,忽视了健康信念的培养。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在于将健康信念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健康知识以及预防疾病的一些手段,但是在理解以及运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健康心理学知信行理论中,“知”代表“知道”,要正确认识健康知识;“信”代表正确的信念与积极的态度;“行”代表行动,改变不良行为,形成健康行为[4]。健康心理学视角下的健康教育应该以强化健康信念为关键内容,以宣传普及健康知识为辅。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成长

健康心理学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身心健康问题[5]。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了解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生理发展日益成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为:他们既要求独立自主,同时又对父母和老师有着深深的依赖;自我意识逐渐发展,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学习成绩、人格、情绪特征等,并且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时,除了传授健康知识、强化健康信念之外,教育者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学校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积极正向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信念与积极态度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学校应开展健康知识小课堂、疾病预防我在行、火灾地震逃生演练等活动,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信念养成以及积极品质形成的绿色环境。

(三)充分发挥班集体力量

知识的传授与行为养成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以健康行为养成为出发点,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学校教育主要以班集体作为组织形式,班集体的力量对学生影响巨大。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创建健康的班级文化,在班集体中多开展健康主题活动,通过群体力量带动个体的健康发展,强化学生的健康信念,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水平。

(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协调

在当代健康中国大背景下,各中小学除了配备卫生保健教师外,还应充分发挥生物教师、体育教师和心理教师的健康教育作用,在生物课、心理课和体育课程中渗透健康教育。坚持问题导向与健康需求相衔接的原则,围绕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合理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健康教育取得实效。另外,健康教育教师应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学生做出表率。课堂教学是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课外实践是践行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域。学校要结合课堂教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健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知识的运用与良好行为的形成。

(五)发挥网络的教育力量

在开展健康教育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媒介资源,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科学利用互联网这一资源,通过浏览互联网网页、关注与健康相关的公众号等方式,了解科学的健康知识,逐步培养自己的健康理念。

三、家校社联合,开展健康教育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与所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认为环境有四个系统,分别是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以及宏观系统[9]。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学校,需要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人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多元的健康教育团队。健康教育团队应当集合教师、家长、社区卫生工作者,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健康教育目前主要依靠学校的力量,通过学校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还要协同家庭和社区,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教师与家长应经常联络,协力合作。同时,发挥社区卫生机构的优势,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健康教育功能。社区卫生机构可以在寒暑假组织开展各类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健康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篇2

一、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将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把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员干部学习的重中之重。运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读本,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力提升理论学习质量和理论宣传效果。

全力提升理论学习质量和理论宣传效果。开展“厚植理论沃土行动”。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推动《学习规则》的贯彻落实。制定理论学习安排计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中心组学习(每月一次)、集中培训(每月两次)、个人自学(每月不低于三次)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开展开放式、研讨式、参观式学习并写下心得体会。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以讲促学、以考促学、以用促学“三促”长效机制。大力抓好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学习强国”“舒兰资讯”平台的推广使用,将覆盖率和活跃度等情况纳入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在4月25日前建立10个全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5个基层宣讲工作联系点。积极组织一线理论宣讲, 10月1日前各单位组织开展一次“理论创新和辉煌历程”主题宣讲活动,把理论宣传阐释与新中国70年伟大成就展示紧密联系起来,并优选出5个优秀宣讲点、10个优秀基层宣讲员,以上所有活动要组织好签到簿、课件和影像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及时上报局党办。

二、扎实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活动

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歌咏汇演,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你好新时代”主题征文、演讲等宣传活动,激发卫生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使命担当。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活动,教育引领新时代青年为舒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三、进一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

进一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严格执行《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加强文化、舆论、宗教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述职述责等各项制度。强化自检自查、专题督查和反馈整改工作,推动党委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坚持问题导向,以省委、吉林市委巡视巡察发现的意识形态问题为重点,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问题清单,推动相关问题有效整改。

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进一步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严密的信息审批流程,全面改善网络舆论生态,净化网络空间。

四、参与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的主流舆论

为发挥市电台、市电视台、“舒兰”“舒兰资讯”等主流媒体作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积极做好平台的推广使用,每月择优报送新闻1-2篇。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加大“舒兰卫生”微信公众平台国家政策、健康资讯和各单位工作动态的宣传力度;各卫生健康单位全年至少上报12篇以上工作信息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抓好整体设计,利用好新媒体传播网络,加大信息传播覆盖面,形成立体、融合、多轮宣传攻势。单位稿件在国家、省、地区、本市媒体刊登的,年末考评中酌情考虑给予加分。

五、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水平

学习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充分利用烈士纪念日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老黑沟惨案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等历史遗迹,组织开展参观和教育活动,坚定爱国信念,激发报国情怀。

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宣传力度。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增进全民共识。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大力抓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工作落实。

推动公民道徳素质提升。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舒兰好人·引领风尚”主题实践活动,在卫生健康系统宣传 “舒兰好人”“舒兰好人标兵” “医德模范”先进典型事迹。各单位要积极向上级推送参加评选活动。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激发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各单位要在6月份在委网站、微信等官方自媒体开设一期“最美医生”或“最美护士”专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系统内落地生根。各单位组织开展“中国医师节”“5.12国际护士节”集中宣传活动。与医政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密切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医务工作者的仁心仁术、家国情怀及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组织好签到簿和宣传、影像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及时上报局党办。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篇3

展出地点:地坛公园·方泽坛

展出地点:2007-05-18至2007-05-22

国家:中国城市:北京

展馆名称:方泽坛

主办单位: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

承办单位:北京金士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单位:2007学生营养健康用品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

单位地址: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后河区藏珍阁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010-65285568,65270331传真:010-65270330-8809

邮件地址:jinshizun@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年一度的“5.20学生营养健康节”活动是贯彻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开展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呼吁全社会关注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为配合本年度“5.20学生营养健康节”活动的宣传主题:均衡营养、适量运动,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等单位将联合举办2007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及全国中小学校长峰会;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有奖征文与专家讲座、现场咨询活动以及2007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用品博览会。

一、活动概况

举办地点: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

举办时间:2007年5月18日—5月22日

主办单位: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国营养学会

承办单位:北京金士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二、活动主题:“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副标题:“营养、健康,和谐同行”(待定)。

三、顾问委员会(拟)

韩启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名誉会长

孙孚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名誉会长

王文元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名誉会长

邹时炎国家教委原副主任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名誉会长

闵振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高级顾问

殷大奎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高级顾问

彭玉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原副部长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高级顾问

四、组织委员会(拟)

主任:杜玉侠

副主任:尚玉香、李蒙恩、王钊、葛可佑

秘书长:马冠生

副秘书长:宋玉芳、张伟、秦闻

办公室副主任:孙兆华

五、博览会介绍

本届博览会是目前国内举办规模最大的学生用品博览会,是企业了解全国学生用品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寻找专业合作伙伴,拓展市场的重要场所;是企业展示最新产品、塑造品牌、政府公关和商业贸易的绝佳机会;展会搭建开放互动的有型载体,整合行业资源,使“学生营养与健康用品博览会”成为品牌建设、文化传播、经济贸易的无可替代的平台,打造出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有市场号召力的学生营养与健康用品名优品牌的展会。

六、活动形式:

展览:本届展览会展出面积8000平米,400个展位,涵盖了整个学生用品产业

论坛:学生健康用品推荐会、学生营养餐企业负责人及全国校长峰会、家长营养知识座谈会

讲座:“怎样预防儿童超重与肥胖”、“儿童饮食行为与健康”、“营养、健康,和谐同行”、“戒除网瘾,还孩子一个灿烂的明天!”

活动:组织学校学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孩子为代表的文艺表演活动(健美操、舞蹈、杂技、演奏等)

七、活动内容版权所有

(一)2007年中国学生营养健康节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2007中国学生营养健康节开幕式

时间:2007年5月18日上午

地点: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

(二)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用品博览会

时间:2007年5月18日-5月22日

地点:北京·坛公园·方泽坛

内容:集中展示学生营养与健康用品

展示项目:

营养食品展区——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乳制品、豆制品、休闲食品、饮料饮品、纳米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等各种定型包装食品、学生营养配餐食品等;

健康用品展区——学生环保用品、健康背(书)包、环保家装产品、环保家居用品、运动服装保健用品、医疗保健辅助用品、保健医疗器械、健身器械等;

教育用品展区——图书文具、文化用品、电脑(电子)系列、高科技健康产品;

投资洽谈区:企业投资者就全国营养与健康保健产品技术开发、咨询洽谈,学生营养餐工程技术转让及产业投资洽谈活动;

(三)举办2007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

举办时间:2007年5月19日

举办地点:某酒店

举办2007学生营养餐企业负责人及全国校长峰会

举办时间:2007年5月20日

举办地点:某酒店

举办2007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座谈会

举办时间:2007年5月21日

举办地点:某酒店

(四)学生营养与健康专家咨询日活动

时间:2007年5月19日、20日、21日

地点: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

内容:邀请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开展义诊咨询活动

咨询项目:

身体健康类——肥胖、近视、脊椎侧弯、口腔疾病、身材矮小等青少年亚健康问题以及青少年慢性病预防专题咨询及义诊活动

心理健康类——青春期心理问题、考试综合症、人格障碍、学习障碍、网瘾、各种神经症等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咨询

(五)举办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征文活动(待定)

报名时间:2006年12月1日

截止时间:2007年3月31日

(六)举办学生营养与健康科普图片展览

时间:2007年5月18日-5月22日

地点: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

(七)“我”最喜欢的食品、健康用品名优品牌调查活动

时间:2007年5月18-22日

地点: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

内容:展会现场设置四组投票箱,由参观观众投票选出:2007“我”最喜爱的食品、健康用品名优品牌,调查结果揭晓后,获奖单位由组委会颁发奖牌

(八)2007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用品博览会闭幕答谢酒会版权所有

时间:2007年5月22日(19:00—21:00)

地点:以请柬为准

八、观众邀请

大会组委会将发出5万张商务邀请信,广泛邀请国内外学生用品、服务相关行业的制造商、经销商、高级采购商、各大超市、商场采购负责人到会,并邀请全国各地学生用品配件及原材料经营市场、批发部、专卖店等组织组团参观采购。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篇4

[关键词]健康节目;传播技巧;新疆电视台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新媒体背景下的新疆健康传播与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行为优化研究”(编号:15BXW046)阶段性成果。

健康类电视节目能够迅速发展,一方面基于电视媒介本身所具备的服务与教化功能,通过可视化平台打包包装,在较短时间、较大范围内把健康类信息传递给受众,且能培养需求型固定受众群体;另一方面,当下就医难等突出社会热点问题也让广大受众望“医”却步,健康类节目刚好满足了部分受众早学习、早防御,尽量不上医院花钱的心理,且实用性强、可信度高。

近几年,新疆电视台通过自制、转播等方式,推出了一批健康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新疆地区健康类电视节目的缺口,满足了部分受众日益增长的健康诉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3年新疆电视台体育健康频道开播,自此新疆地区有了专业性的播报体育赛事和传递健康信息的频道,这也标志着该地区电视健康传媒的专业化程度有了相应的提高。本文对新疆电视台健康类节目进行梳理研究,并对新疆电视台自制节目《健康E生》和转播节目《健康至尚》进行取样分析,论证传播技巧在健康节目中的实际有效性。

一、新疆电视台健康类节目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概述

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新疆电视台的健康类节目大部分为转播,2005年新疆电视台健康类节目《健康E生》开播,该节目是到目前为止,新疆电视台唯一一档自制的汉语健康类节目,节目从新疆本土饮食习惯入手,内容多贴近本土受众生活,因而深受本土观众喜爱,节目于2013年11月停播,其官方微博也于2013年11月2日停止更新。以下是新疆电视台近几年各频道的健康类节目汇总情况(包括已停播节目)。

由表1可知,新疆电视台健康类节目的日播出频率和播出时长较少,并且播出时问不合理、变动性大。由表2可知,新疆电视台所播出的健康类节目大部分是通过转播方式播出,转播率高达90%以上。由此得出,新疆电视台健康节目的具体播出情况为供给小于需求。而就目前所转播的节目内容而言,同质化比率较高。

(二)节目形态分析

电视健康节目主要包括三种节目形态:板块型节目、主题型节目、综合型节目。综合型节目形态目前在国内健康节目中不多见,新疆电视台也并未涉及此类节目形态的制作或转播相关类型节目,笔者不做分析。板块型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期健康节目中,会设置几个主题,这些主题在内容上可有关联,也可无关联,在形式上类似于电视杂志,这种类型的健康节目新疆电视台有所涉猎,如《健康E生》节目播放完后紧接着是《健康厨房》小板块,前者内容多涉及健康养生,后者多涉及饮食健康,两者在话题上无太大关联,但两者前后呼应,使整档节目内容更加饱满。主题型节目形态是指在整个节目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无论采用何种表现形式,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形成类似于电视专题的节目形态。由表2可知,新疆电视台的健康节目多以主题型节目为主。

主题型节目具体表现形式为,节目组邀请医学专家,就每期固定的健康主题进行纵向剖析,主持人在现场穿针引线,请专家对现场观众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答疑解惑。如“秋季养生”,《健康至尚》、《健康生活》等多个节目均有相关话题,所采用的就是主题型节目形态,节目组请养生专家围绕秋季如何防范感冒、健康饮食等关乎受众日常生活的事项进行答疑解惑。这种节目形态能够扩大节目的深度和广度,在宽裕的时间内,有针对性的帮助受众解读相关问题,并且节约成本,专家集中回答受众常见症状,以便受众趁早预防,实用性强,接地气,因此被广泛采用。

二、新疆电视台健康类节目的特点

(一)地缘性特征

新疆地处西部边陲,气候变化多样,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多样的生活习俗,这些先天条件为新疆电视台的健康类节目提供了大量优势资源。笔者认为新疆电视台健康节目的亮点在于能够把新疆地区的饮食文化、生活方式、习俗等方面进行横向结合,涉猎广泛,从接近性、地缘性角度来看,大大加深了新疆地区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在传播健康生活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一举两得。在《健康E生》节目中,笔者从2013年6月一7月间所抽取的30期节目样本中,分析得出该节目围绕新疆本土饮食文化的话题高达20%,所涉及内容如表3所示。

而在该节目所涉及的其他一些话题中,主持人也会就一些新疆受众所关心的话题对专家进行提问,节目地域特色鲜明,贴近受众实际生活。如《夏季肠胃炎症一扫光》一期,节目组请来专家,对新疆群众夏季爱吃水果而忽视肠胃保护的普遍现象进行讲解,告诫受众夏季吃水果要注意如何“防寒”,从而保护肠胃,对受众健康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提醒和防范作用。

(二)广告播放频率高

节目中穿插的广告多是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产品推销是主要目的。新疆卫视转播的健康服务类节目如《健康生活》日均播放次数为6次,集中于上午时段,节目以推销养生类产品为主,在有限的时段内,表明商品的特色和属性,并且有面容、身材姣好的主持人或明星嘉宾介绍自己使用某产品以后的感受,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刺激、引诱受众,从而产生“鼠碑效应”,以此打开产品口碑,加快传播力度,从而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

(三)实用性特征

健康类电视节目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节目实现健康信息的有效传递。因此,健康类电视节目的实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每期节目所传递给受众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所具备的应用性较强,如专家现场讲解健康知识或亲身示范,受众很快就能掌握,并能切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节目内容有“干货”,就能进一步激发受众的学习热情。在《健康E生》节目中,主持人邀请专家针对新疆馕的健康吃法进行了讲解,使受众对新疆地区的特色馕的健康吃法有了全新的认知。

三、新疆电视台健康类节目的传播技巧

传播技巧指的是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在电视节目中,传播技巧的恰当运用,能够扩大节目张力,使节目内容更吸引观众,从而达到一定的传播目的。

(一)诉诸恐惧

诉诸恐惧是健康类节目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播技巧,这类节目通过运用诉诸恐惧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引诱受众消费行为的发生,也在某种程度上传播了一些健康知识,使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在恐惧心理的诱因下,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在新疆电视台转播的《健康生活》节目中,恐惧诉求技巧的使用率高达85%,并在时长20分钟左右的节目中,多次出现高频词,如“易导致”、“伤害”等字眼。

(二)视觉说服

视觉说服,也就是将视觉要素作为一种主要的说服手段,被看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说服技巧。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过,“好电视”同用于陈述的语言或其他口头交流形式无关,重要的是图像要吸引人。因此,笔者认为,在健康类电视节目中,视觉说服技巧的使用真实自然,易获受众信任,通常配以相应的科学视频讲解,专家的亲身示范来刺激受众感官,从而达到传播目的,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传播技巧。

《健康至尚》是新疆电视台体育健康频道转播CSPN的一档节目,该节目从运动养生出发,结合饮食、中医理疗辅助手段,倡导科学运动养生方法,深受健康养生爱好者的喜爱。笔者通过分层抽样方法,对2012年7月6日--2013年10月24日问的节目内容进行抽样分析得出,该节目视觉说服技巧的使用率高达90%以上,几乎每期节目会配以视频讲解,且有相关道具辅助讲解。例如在“女人要美丽”的系列专题中,专家通过使用道具,教授女性预防乳腺增生的巧妙方法,简单易学。并且,在《健康至尚》中共有7个固定的专题,以系列播出形式为主,每隔4-5期为一个系列,题材涉猎广泛,包括女性健康、心血管疾病预防、健康大步走等,每个板块具体所占比重如表4。

(三)诉诸感性

诉诸感性即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者使用感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对于地缘性的健康节目而言,所针对的受众群体特征显著,使用需求也比较好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诉诸感性即用“动之以情”的传播策略,会更好的把握受众的心理,在提高受众信息理解度的同时,也能和受众达成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2005年《健康E生》节目精心制作了观众参与类节目《健康新疆姑娘》,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这样的传播方式能够提高受众参与热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受众传递健康信息,并且能够增加受众记忆力,有效激励受众寻求更多的相关信息。音乐是调节现场气氛的重要手段,或轻快或舒缓,完全取决于现场需要。音乐作为感性传播的辅助手段,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受众接受信息的质量,在《健康至尚》节目中,每期音乐使用次数均在5次以上,并且如表4所示,由于每期专题不同,所播放的音乐也有所不同。如“女人爱美丽”专题中,由于受众群体多为都市年轻白领女性,音乐偏向于轻快动感;在“健康大步走”中涉及各个年龄段,节目就会较舒缓明朗,让人心情愉悦;在其他专题中,主题、嘉宾不同,音乐也会有所不同。

(四)明示结论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篇5

在北京举办

由国际健康健美长寿学研究会、中国老年体育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抗衰老学会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健康健美论坛暨‘仟通百草’长寿产业博览会”于2007年11月15日在北京武青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俄罗斯、瑞典、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冯理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辞,115岁高龄的吕紫剑老寿星作为此次大会的形象代表做了精彩的武术表演。论坛其间还进行了多项健身功法表演。

论坛于17日胜利闭幕,伍绍祖同志参加了闭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健康健美长寿学研究会理事会。发表了《北京宣言》。

会后,代表们参观了颐和园及北京奥运场馆。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

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

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胜利召开

11月12日至14日,中国“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九华山庄胜利召开。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冯理达会长致开幕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及两位司长到会祝贺并讲话,龙致贤副会长主持大会。国内外14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位代表到会交流、学习、演示,有140多篇论文在大会交流。

晚上,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会长高鹤亭主持会议,召开了第四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常委龙致贤副会长作两年来学会工作总结报告,并提出了“2009年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开会计划,受到理事们的欢迎并进行了讨论,希望下次理事会及学术交流会议开得更好,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谋福。

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隆重召开

2007年11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市体育馆举办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研讨会。本次大会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上海气功研究所承办,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上海市健身气功协会及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协办。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11月16日,在上海市东亚体育宾馆玉兰园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施建蓉女士主持,大会主席谢建群致开幕词,上海市卫生局领导、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幕式结束后进行大会论文交流,大会收集论文50篇,交流20篇。17日下午和18日上午进行了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功法表演,最引人瞩目的是河北省医院气功医院王凤桐院长带领的表演队。他们表演了内养功动功、吴式太极拳、陈式二路、太极刀、太极剑及太极推手,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还有上海健身气功・五禽戏、快乐养生功,林原省的太极气功十八式,日本的内养功,奥地利高中生表演的五动养生功,韩国的气舞等等。正如日本的山崎正男先生所言,这次大会是他参加20多届气功大会最好的一次。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在京召开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于2007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平谷隆重召开。这是继2005年的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在京召开的又一次盛会,来自世界各地及全国20多省市的500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洪昭光等多位专家教授做了主题报告,大会以“绿色、和谐、健康、养生”为主题,以“弘扬中国养生产业,推广绿色养生概念,了解和沟通世界养生产业,搭建国内外养生事业国际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宗旨,体现了前瞻性和权威性。

大会活动丰富,社会影响深远。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篇6

重在细化监管职责与用人单位主体责任

许多媒体在评论中指出,依据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与卫生部分别在这两部规章中,突出并细化了各自的监管职责,以及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的主体责任。

如“办法”在总则部分,明确了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对用人单位及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的要求等内容;用人单位责任部分,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定计划、落实经费、选择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向健康监护检查机构提供资料,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医学随访,针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采取措施情况、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责部分,由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监督管理等职能在卫生行政部门,“办法”只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职责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监督管理部分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对职业健康监护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权利,并对执法人员提升业务水平、秉公执法、保守企业秘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法律责任部分,对用人单位、行政执法人员违反“办法”的行为作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

“征求意见稿”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原则和精神,对自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公布、同年5月1日起施行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予以修订。修订重点突出了以下主要内容。

增加多项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规定。一是为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充足、便捷的职业健康检查,针对部分县(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数量相对不足的情况,增加了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规定。二是强化政务和院务公开,增加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向社会公布本区域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名单、地址和工作程序等规定。三是为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增加了劳动者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给予检查的条款。四是为方便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增加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外出体检的条款,并将备案规定为每年一次。五是为方便劳动者就诊和档案保存,增加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为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发放居民健康卡等规定。

细化并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监管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管,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申请条件、行政审批、延续、变更、注销等的具体规定。二是进一步细化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各项职责和责任。三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医师和主检医师条件、职责、培训和考核的有关规定。四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规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规定,包括签订委托协议书、告知用人单位应当检查的项目和周期、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等。五是增加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监管原则、监督检查内容和监督检查频次等规定。六是增加社会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机制。七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未履行告知、报告、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等职责的法律责任规定。

依法依职责对涉及用人单位的有关条款进行调整。删除了原《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有关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的内容。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保留并细化对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职业健康检查所需资料的规定。

难在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利落实

易安网友在评论中认为,卫生部起草的“征求意见稿”比原《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有利于检查工作,也有利于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和维权,但关键在于能否监管到位。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毕竟不同于国务院颁布的法规条例,而职业健康的监管还涉及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合同监管、工伤保险监管等,也涉及各级工会组织的群众监督。易安网友“杨玲”认为,在一些企业,职工自主要求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利能否落实,还存在问题。网友“摄子良”认为,在国有单位可能会落实,但对私企如没有强制性监管措施,两部规章就可能化为空谈。

2012年11月22日,新华网的评论《劳动者有自我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利》指出,2009年发生的“开胸验肺”事件令人记忆犹新,由于用人单位不配合,患了尘肺的工人无法到职防所进行鉴定,而其他综合类医院又无权对职业病进行鉴定……

从以往的事件来看,如果仅把职业病鉴定的“盖章权”交给有限的一个或几个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就难以排除用人单位想方设法制造障碍的可能性。所以,“征求意见稿”应规定:如果两家以上三甲医院的检查结果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结论相悖,劳动者可直接找上级部门投诉,要求调查。

中广网在同日发表的《职业健康检查单位承担费用专家称难度大》一文中引用专家的评论指出,原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宋文志认为,“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都要由用人单位承担,具体落实难度很大。要求老板掏钱来为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他肯定是不高兴的。所以,需要企业提高责任意识。

北京至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时福茂通过媒体告诉广大农民工: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职业病,如属于现行《职业病目录》规定的10大类115种之中的,要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如对诊断不服,可再进行职业病鉴定,鉴定完之后凭鉴定证明再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科申请工伤认定,如得到确认就会给你一个工伤证。然后凭工伤证再去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鉴定之后就会给出一个“赔偿标准”,再凭“赔偿标准”到劳动局社保中心核保领钱。如单位不配合、或者不给你支付,则可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职业健康检在合力监管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中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国《宪法》中关于“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定,是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依据。所以,两部门职业健康检查管理规章的生命也在于落实。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篇7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养生保健;科技;工I;农业;商业;体育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7)01-0002-04

Abstract: With the guidance of TCM theories, aiming at molding healthy production methods and life styles,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alization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TCM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ufacture, agriculture, zoology, culture, commerce, life cultivation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health care and retirement, healthy traveling, sports, catering and skin care. Promoting TCM industry to be bigger and stronger can also improve service level and service value of relevant industries and fields, with a purpose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maintaining and 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public.

Key words: TCM; industry; life cultivation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ufacture; agriculture; commerce; sports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实现中医药与相关产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培育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医药+”的本质是服务,即通过“中医药+”,把中医药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渗透融入到农业、工业、商业、科技、文化、旅游、生态、养老等相关行业和领域,以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的,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服务水平提升和服务价值提高,既增加了相关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又提升了相关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倡导形成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健康生产生活方式,这体现了“产业跨界”的发展思路。

“中医药+”战略突破传统中医药的各项要素,多元创新、融合发展。对传统中医药产业进行升级与改造,中医药的功能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服务贸易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战略的提出,将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践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同时,中医药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其他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了更广泛的以“中医药+”为先导的各项经济建设新常态。

1 中医药+科技

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当前,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这与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科技创新思路完全一致。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医学实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中医药创新,有助于探索医疗卫生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为其他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借鉴。特别是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生物医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1]。

2 中医药+工业

中医药产业链长、产业面宽,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拉动经济增长潜力大,具有生态经济的特点。国家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工业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拓宽了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域,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中医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成为促进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新增长点。《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任务,推进中药工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3 中医药+农业

近几年,随着中药企业直接投资中药材种植,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吸引了许多农村多余劳动力的就业。同时由于解决了销售的问题,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种植中药材的村、乡镇、县越来越多,中药材交易市场十分活跃,极大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的任务,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推进行动,引导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与中药材生产,推进精准扶贫。

4 中医药+生态

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如屈志敏等[2]认为枸杞枝叶繁茂,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对改善当地小气候和生态环境起着调节和促进作用。党广清[3]认为中麻黄分布面积广,具有较好的固沙作用和药用价值。王盾等[4]认为胡芦巴种子提取可预防存贮小麦害虫,有望以胡芦巴为原料开发新型植物杀虫剂,减少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何文淑等[5]认为麻疯树不仅仅具有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而且其提取物具有抗微生物、抗寄生虫等功效,是外用消毒产品和植物农药杀虫剂的重要原料。为此,发展中药产业可以有效降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国家倡导的低碳生活做出重要贡献。另外,中药源于自然,中药产业是典型的生态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备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特点。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还有助于减少药物带来的负面作用,节约资源,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的任务,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探索荒漠化地区中药材种植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5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整体观、天人合一的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谐、身心和谐的思想一脉相承,其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医药以人为本,崇尚和谐,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倡导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能够普及医学知识,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而且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有力举措。同时,将弘扬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走出去”相结合,可以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软实力。为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任务。

6 中医药+商业

我国已建立了17个部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在推进中药材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市场发展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医药已成为贸易相通的重要内容,是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是政策沟通的重要载体。发展中医药,有利于带动我国西部民族医药发展,扩大国际贸易,促进海外投资,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和“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的任务,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鼓励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国际品牌,积极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

7 中医药+养生保健

中医强调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据不同体质或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加快中医药发展,有利于推动卫生“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有利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和“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的任务,组织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倡导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8 中医药+健康养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银色浪潮的来袭将对我国的养老服务产生巨大冲击。“医养结合”是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的一种新模式[6]。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在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上求生存、求发展,努力探索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做出了特色[7]。甘肃省积极组织开发药膳在各级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和老年群w中的推广和应用,探索建立食养、药疗、水疗、沙疗等中医药特色养生、养老新模式[8]。为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任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9 中医药+健康旅游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可以使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获取养生保健知识,体验中医药文化内涵,从而达到防治疾患、修身养性、健身康体、延年益寿的目的。目前,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北京市等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了中医医疗旅游探索[9]。广东省中医药局与该省旅游局联手,评选出首批19家“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以推动该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的产业化发展;陕西省咸阳市依托传统中医保健资源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养生、康复、保健项目,打造“中国第一、养生文化名城”等品牌[10]。此外,大连、杭州、桂林、成都等城市也依托当地自然风光和中医养生保健资源,积极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为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的任务,积极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养生、康复、商务会展、文化传播、中药材科考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

10 中医药+体育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集健身、娱乐、消遣、审美等作用于一体,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体格的健壮,而且对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满足“促进健康”的要求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众体育的必然趋势[1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体医结合”模式必将以其独特的功能全面介入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增进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质量的保障[12]。传统保健体育源远流长,太极拳、木兰拳、气功等是老年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运动[13]。每天早晨进行大周天、小周天运动,对老年人增强体质、消除疲劳、强身祛病和延年益寿有较好作用[14]。八段锦是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宜运动,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温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和保护机体正常功能,提高了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15]。彭科志等[16]认为健身和养生相结合将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战略重点前移,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中国建设目标,不仅可以提高国民体质,预防疾病,而且能减少医疗开支,减轻国家的医疗负担。

11 中医药+餐饮

药膳是中医药与中国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周文泉[17]认为食疗药膳健脾益胃,对人体具有滋补作用。药膳汤饮是中医养生理论与烹调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如用于气血双补的十全大补汤,常用于妇女产后调理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的基础[18]。另外,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中草药饮料正日益受到青睐。以广东凉茶为代表的植物饮料,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习惯的追求。目前已上市并形成一定影响力的草本饮料产品有加多宝、王老吉、本草蜜、何其正、板蓝花等品牌[19]。

12 中医药+护肤品

中医药美容具有悠久的历史。进入21世纪,人们对天然、有机的绿色诉求已逐渐成为了化妆品原料的两大主流发展趋势。法国的一项调查显示,37%的消费者正在使用天然和有机产品,而有购买天然有机化妆品意向的消费者高达87%[20]。目前,化妆品市场已由原来的化学用品向天然植物的护肤品转化,追求植物护肤理念已经成为消费趋势。运用中医独有的平衡理论和整体观念,并以高科技手段萃取天然草本精华,使产品能有效调养身心,令皮肤、机体、精神达到和谐、形神兼备的最佳状态,焕发自然、健康之美[21]。随着《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中医药美容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中医药在维护和增进健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国家健康保障模式将会建立,“中医药+”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并进入新常态,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国强.发展中医药 造福全人类――在中国科协2010年年会上的特邀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2):1057-1061.

[2] 屈志敏,鲍岩峰,黄卉丽,等.枸杞防风治沙效益探讨[J].乡村科技, 2014(8):14-15.

[3] 党广清.海晏县麻黄科植物种类形态特征及经济用途[C]//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第十届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北京,2009:62-64.

[4].王盾,张红燕,朱华,等.国内外胡芦巴研究开发现状[J].宁夏农林科技,2001(6):42-44.

[5] 何文淑,肖荣贵,杨晓琼,等.麻疯树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开发前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0):33-36.

[6] 倪语初,王长青,陈娜.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29(5):1-4.

[7] 王建宏.广元市中医院: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备受推崇[J].当代县域经济,2016(1):65.

[8] 魏敏.甘肃推进中医特色养老服务[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8): 27.

[9] 陈坤仪.广东发展中医医疗旅游的市鎏剿[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43-45.

[10] 刘华云,侯胜田.北京市实施中医医疗旅游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4,27(2):40-43.

[11] 彭劲松.中国大众体育的必然趋势:健康促进[J].体育文化导刊, 2005(4):32-34.

[12] 胡耿丹,.“体医结合”健康促进模式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家体育总局.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深圳,2014:222-223.

[13] 汤庆华.传统体育对老年知识分子身体机能及素质影响的观察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5):108-111.

[14] 周昌圭.寓气功于体育锻炼之中[J].现代养生,2014(12):25-26.

[15] 张虎,汪长芳.浅析中国传统养生体育与中医理论[J].当代体育科技,2012,2(9):75-76.

[16] 彭科志,陈天琪.健身与养生结合健康促进模式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2):87-89.

[17].周文泉.食疗(补)药膳的理论与应用[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 2006:48-54.

[18] 邓文祥,朱建平,肖作为,等.药膳汤饮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2):23-26.

[19] 朱向东.天然草本(植物)饮料新品研发与市场趋势的思考[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2(5):192-201.

[20] 杜莉.草本植物引领中国化妆品市场[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1, 34(9):39-41,46.

[21] 盈盈.草本植物护肤品牌的集群效应――佰草集、SKINFOOD、LOTIONSPA同台竞技[J].市场与贸易中国化妆品,2013(16):68-72.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篇8

1.网络谣言的流行

谣言原本就是现实社会中一种危害性很大但又难以治理的不健康社会文化现象,而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以及在传播上所具有的优势,为谣言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当网络的特性与人类性格中的某些弱点相契合时,网络空间便成为谣言滋生的沃土。加上我国相关网络立法的滞后与缺失,网络谣言成为当前中国网络文化中的一大顽疾,令人痛心疾首。

2.网络文化内容单调、低俗,缺乏建设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但不少网民只是热衷于网络聊天、购物、游戏、甚至沉迷于低俗,网络消费文化层次总体较低。一些政府、高校、企事业的网站基本就是单位工作信息的平台,思想性和文化性较弱,参与性和互动性也不够。具有个性的专业网站和特色网站数量不多,影响力也较弱。总体来看,网络内容建设缺乏规划设计和有效引导,基本还处在原生自发阶段。

3.网络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网民们在网络空间行走时的道德操守。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加上网民自身素质的某些瑕疵,人类的理性和道德准则到了网络空间便土崩瓦解了!一些网民热衷于在网上进行“丑”、“恶”表演,以此来赚取人气,“粉丝”们更是推波助澜,形成了网络世界一道怪异的风景。越是离经叛道的言论越是受到网民们的追捧,而越是健康向上的反而越是遭遇围攻,非理性主义侵蚀着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4.网络暴力的隐忧

网络暴力是指一定数量规模的网民针对某个网络事件发表具有煽动性、攻击性和侮辱性的言论,并通过“人肉搜索”“网络通缉”、“网络追杀”等方式,过分挖掘当事人的隐私并将其在网上曝光,甚至发展到对当事人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进行干扰,严重侵犯其名誉权、隐私权、人身权利等的社会现象。虐猫事件、铜须事件、丁香小慧事件、“网络暴力第一案”等,中国网民在经历了这些网络暴力事件之后,对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性也有了一定认识。但面对网络在舆论监督、揭露社会阴暗面等方面所具有的强大优势和草根性特征,人们在使用时往往又很难掌握好合适的度,网络暴力依然会时不时显山漏水,令人忧虑。

5.网络道德的缺失

网络的快速发展而相应的治理措施滞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加上网民的自我放纵,网络已成为我国目前道德失范的重灾区。一些网民的网络道德意识相当薄弱甚至根本没有网络道德意识,把网络完全当作情绪宣泄的自由王国。一些网民则专门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进行网络欺诈和网络犯罪,导致网络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网络社会的信任机制面临危机。网络道德的缺失,已成为目前我国网络文化中令人扼腕的一种现象,严重制约着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以上不健康网络文化的种种表现,深层次的根源还在于现实社会中公民文化建设的种种缺失,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们在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准备不足与缺席。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网络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认真对待、未雨绸缪、加强建设,才有可能不会错过网络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

二、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显然,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网络载体作为当前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工具的应用价值正不断提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7月17日在京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半年期新增网民中农村网民占到54.4%。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是各应用中增长规模最大的应用;使用率为84.2%,较2012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使用率保持第一且持续攀升,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博客和个人空间网民数量为4.01亿,使用率为68.0%,较上年底上升了1.9个百分点。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毫无疑问,网络将会像空气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已不再只是虚拟的产物,而是具体现实的人类生存发展的公共空间。凭借网络载体日渐崛起的网络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形态,它超乎寻常的传播速度、渗透力、开放性、平等性、解构性等特质严峻挑战着传统文化观念。面对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不难想象网络文化将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重视因特网、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乃是当务之急。

(二)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通过网络舆论百态,就可以窥见中国网络文化现状。然而时下的中国网络舆论环境,不免令人有些担忧。网络谣言流行、非理性主义和网络暴力受到推崇、网络时有发生……等等,网络舆论俨然成为网民发泄情绪的主要形式了,缺乏理性、健康的网络文化底蕴,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说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相对凸显,网络舆论难免有些偏激。但如果对此听之任之,不加以重视和正确引导,那么网络舆论就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更强的参与性、互动性、监督性、冲击性,如果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倾向不能得到有效引导,它就会形成强烈的排他性和叛逆性,对现实社会造成强烈冲击。一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强大的势力就会利用互联网进行渗透、鼓动和破坏,推动网络舆论的非理性主义愈演愈烈,甚至最终酿成恶性事件,达到破坏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之目的。因此,重视网络舆论的引导,建立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改善我国当前的网络舆论生态,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培育健康、理性的网络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迫切需要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它深刻地影响着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所掀起的革命风暴正改变着这个时代。因此重视并认真研究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中国转型时期网络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和按照科学的原则对中国当前的网络文化现状进行合理引导,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就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网络文化思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网民,引导网民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提高他们对网上负面信息的辨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扩大健康理性网络文化传播的正能量。

三、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基本路径

(一)强化网络文化传播的阵地意识,发展壮大网络文化阵地

网站,是网络文化传播的主要依托,如果没有一批有特色的精品网站作为支撑,不能形成有着强大功能的网站集群,是很难担当起“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这一重任的,因此要把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首先,要强化阵地意识,加快各类网站的发展,搭建网络文化传播的强大平台。要鼓励支持各单位及个人建立各具特色的网站,保证经费投入和人员队伍建设,使网络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丰富网络文化市场。其次,要注重网站的整体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也就是说要抓住重点,加快发展重点新闻网站,把它们打造成精品,使其成为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骨干和支撑,为其他网站树立标杆和典范。对于主要的商业网站,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样支持和鼓励其他各类专业网站或特色网站的积极参与,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形成网络文化大发展的生动局面。最后,深化网站的体制机制改革,注重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网络文化骨干企业,提高其高质量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按照中央深化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推进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活力,做大做强。注重网站的技术创新机制,密切关注网络技术发展新趋势,紧跟创新步伐,运用新技术和新业务增强网络的吸引力,培育新业态和新的市场需求,延伸拓展网络媒体新阵地,形成网络传播方式更加多样、扩散速度更快捷、影响范围更广泛的网络全媒体业态,不断提升网络媒体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抢占网络文化传播的制高点。

(二)打造中国特色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使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主流占据网上主导地位,是促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对此也做出了明确指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可见,实施网络文化精品战略,一是要处理好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通过网络充分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使其发扬光大,教育更多的青年一代网民。网络文化并非只限于对现代文化的演绎,而是一种有着宽广视域的新型文化形态,网络只是一种传播媒介,更重要的是内容建设。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文明传承的纽带,要加快速度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制作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形成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二是要促进文化产业与网络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快互联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培育网络文化产业新业态。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网络文化产品的艺术表现、提升网络文化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网络文化科技企业,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创新体制机制。三是要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创作更多更好的更符合大众化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人民群众才是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真正创造者,他们中间孕育着巨大的创造活力,实施网络文化精品战略必须把广大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

要重视网络舆论非理性倾向对百姓生活和社会和谐造成的恶劣影响,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坚持网络文化的正面、理性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民的价值体系,坚持不懈,高扬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健康向上的主旋律。一是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形成正面网络舆论强势。配置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办好主流网站,强化其权威信息、政策解读功能,发挥网络舆论主渠道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网上多样性的社会思潮,精心策划和组织网民喜闻乐见的正面网络宣传活动,用心营造网上健康理性的氛围。如鼓励道德模范、时代先锋、社会知名人士等开通客或微博,用他们鲜活的事例教育启发网民,传播正能量,形成网络正面宣传的强大态势。二是坚持公开透明的网络宣传原则,搭建畅通无阻、良性互动的网络民意表达平台。对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突发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相关信息,要充分尊重民意、加强沟通,积极引导公众情绪走向健康、理性,防止事态恶化,演变为网络。三是要善于调动各种社会因素,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网络名人在网络空间的积极作用,建立网络舆情社会引导机制。鼓励支持那些有坚定政治信念、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专家、学者、公民成为各领域的“意见领袖”,发挥他们的影响力,有效引导网络舆情,消除有碍社会和谐的负面影响,正确汇聚社会共识。四是要加快网络法制建设。目前中国网络发展速度快,但管理和建设相对滞后。网络立法速度慢、层次低、可操作性差,网络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网络舆论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网络谣言大行其道。要适应网络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网络立法速度、加大网络执法力度,用法制的力量科学引导网络舆论,保证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

(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精神家园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篇9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是构建健康班级的基础条件。可以定期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也可通过观看教育名家讲座,优秀教学课例,组织学科竞赛,开展教学评优、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反思等形式,激发教师教育情感,丰富教师阅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个。其次,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教师要懂得赞美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真情投入,用心教育帮助学生。再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完善自己,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情趣和活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能够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不断优化师生的情感关系。另外,学校可以利用制度约束教师,用活动激励教师。

三、构建健康课堂,为构建健康班级提供有力保证

构建健康课堂要营造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健康课堂要把“生本教育”理念和“校本研修”融入其中,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合作、质疑、探究等精神,给学生开放式的课堂,开放式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四、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班级文化环境

学校要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加强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要认真打造动态的班级文化,和学生一起营造家的情感氛围,创设有个性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搭建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幸福。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活动构建健康班级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如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感恩、安全、法制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等。活动的开展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放松,特长得到展示,思想得到升华,道德水平得到提升,意志品质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培养。

日用化学健康论文篇10

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积极地推动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健康将是人类面向21世纪所关心的共同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健康教育则是解答这一问题的核心策略。

近年来,意外伤害在小学生中时有发生,直接危害着他们的健康,已经上升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预防和杜绝意外伤害的发生,但通过健康教育将意外伤害对学生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是可能的。以小学生为健康教育对象,我校2008---2010三年间,连续对两届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了应对日常伤害事故的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小学生应对意外伤害的意识和能力。

2.研究假设

2.1 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应对意外伤害的知识和处理能力。

2.2 小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健康理念,对他们保持一个持续的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研究方法

3.1 被试。我校小学2009、2010届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共216人,男生128人,女生188人,年龄在6---7岁。

3.2 方法。采用单组实验法,辅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

3.3 实验变量。

3.3.1 自变量。学校健康教育。教育内容:设定小学生日常常见的意外伤害及其处理办法,如鼻出血、烫伤、软组织损伤等。

教育方法:利用健康教育课、学校广播全员培训、红十字少年集会强化培训,自制预防意外伤害宣传页在班内张贴宣传,辅以医疗用品。采用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形式,编写鼻出血止血歌、烫伤五步曲、软组织损伤三步疗法等。

3.3.2 因变量。小学生日常常见的鼻出血、烫伤、软组织损伤、外伤出血等知识的知晓和卫生技能掌握。

4.实验结果和讨论

4.1 结果。2008---2010年的三年间,连续对我校两届一年级学生进行的两个轮次的应对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其效果判定标准为:自制问卷(共有9题,内容涉及原因、症状、处理办法)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一年后知识的知晓率(知道原因和症状)和卫生技能掌握率(能初步处理)。

4.2 讨论。

4.2.1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健康第一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但面临越来越多的学校意外伤害,给学生家庭和学校均带来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并减轻意外伤害。那么从小学生开始,学习掌握简单的卫生常识和卫生技能,可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是急救大观念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的具体体现。从结果看出,小学生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对意外伤害知识的知晓率大部分有显著提高;在健康教育前后卫生技能掌握方面也有显著差异,如学生在鼻出血时掌握局部压迫止血5分钟,在健康教育前只有2%,健康教育之后上升到现在的58%,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评价标准,但从中可以看到健康教育的益处,预期从实践中获得的健康理念,将会使他们保持一个持续的健康行为。

4.2.2 根据健康教育KAP(知识――态度――行为)模式,学生学习意外伤害的基础知识,对提高预防意外伤害的意识有帮助,从而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自觉地采纳益于自身的健康行为。例如实验过程中针对小学生平素户外活动少,运动的灵活性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生活中易发生扭伤、挫伤、崴伤和摔伤的情况,利用冰块、好得快等医疗用品,教育学生学习软组织损伤的基本知识,掌握制动、冷敷和热敷的技能。小学生对医学知识很感兴趣,非常喜欢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很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观察结果也显示,掌握这种卫生技能的小学生,有能力从容地面对意外伤害。这对减小意外伤害对小学生的危害程度有着现实意义。

4.2.3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帮助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的过程。而小学生是健康教育的最佳目标人群,从小学习基本的医学常识,将健康知识转变为健康行为,为将来使他们幸福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健康行为的养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对小学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员参与并反复强化训练,经过一阶段(一年)的健康教育,卫生技能掌握率不是很高,这说明健康知识转变为健康行为有一定的过程,显然这一点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5.结论与建议

5.1 本研究证明,对小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应对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乃至综合的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5.2 以技巧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影响小学生健康态度和实践方面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