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培训学习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5 22:18:05

ppt培训学习总结

ppt培训学习总结篇1

关键词 PPT课件;中学生物;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72-02

Pres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of PPT in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aching//LIU Fei, HOU Yashuang

Abstract The biology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of six middle schools

in Luoyang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teachers and interview for students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PPT.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make PPT teaching more effec-

tive in the middle school biology.

Key word PPT; middle school biology; scientific literacy

1 前言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受时间、空间、课堂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难以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展示和透彻讲解更显得无能为力。再加上中学生抽象理解能力有限,要很好地完成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胜任。多媒体课件教学(如PPT课件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等特点,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活化”教材[1],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作为一种易于学习掌握、硬件设备要求较低、已经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PPT课件更适宜应用于当前的中学生物教学。本研究通过调查中学生物课程使用PPT课件教学的现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综合探讨中学生物PPT课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分析,为提高多媒体课件在中学生物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2 调查与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以河南省洛阳市4所初中和2所高中的在岗生物教师,初中七、八年级以及高一、高二在读学生为对象。教师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8份,回收38份问卷有效。学生调查采用问卷访谈调查,每校各年级抽取10人,共访谈120名学生。下面是调查结果的汇总。

生物教师使用PPT课件教学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都使用过PPT课件进行教学,且有47.37%的教师经常使用PPT课件进行教学。这表明PPT课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较普遍。

1)对PPT课件教学的优点认同度。结果显示,教师对PPT课件教学优点认同度分别为利于知识理解47.37%、扩大课堂容量44.74%、提高课堂效率36.84%、提高学生兴趣34.21%、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10.53%。这说明教师设计PPT课件时比较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课堂容量扩大,而不太注重利用PPT课件的直观形象性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PPT课件的制作。调查显示,自制课件的教师仅占7.89%;63.16%的教师使用的PPT课件虽然是借鉴网上已有的课件,但是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修改。这很可能是由于很多教师认为PPT课件制作占用太多的时间(47.37%),且要发挥PPT课件的直观化效果,其适合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很难找到(47.37%),再加上教师具体制作PPT课件的能力不足(42.11%),所以不愿意完全自制PPT课件。他们最希望能在动画、视频制作和处理技术(92.11%)方面得到培训和提高,其次是PPT制作思路或理念(23.68%),而对于网络搜索PPT素材能力和图片处理技术方面的需求较弱(10.53%)。

3)PPT课件的使用。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7.37%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熟练运用PPT课件教学,更多的教师(52.63%)难以灵活运用PPT课件教学。这很可能是导致50%的教师认为使用PPT课件教学会减少对学生的及时关注的原因。尽管认为使用PPT课件可以明显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师达到55.26%,但大幅度增强教学效果的仅占2.63%,且还有很多教师(44.74%)认为使用PPT课件并不能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说明许多教师并没有发挥出PPT课件教学应有的优势。

4)教师对PPT课件替代传统黑板教学趋势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教师认为PPT课件教学需要与黑板板书相结合,PPT是教学的工具,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是传统教学还是PPT课件教学,运用PPT课件教学时也需要用黑板来板书知识结构。

学生接受PPT课件教学的现状 访谈结果显示,88.33%的学生认为PPT课件教学比传统教学好,87.50%的学生认为使用PPT课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这说明学生非常肯定PPT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必要性,以及接受PPT课件教学现状良好。同时也有较高比例的学生反映PPT课件教学出现教学节奏过快(37.45%)、教W内容过多的不太适应(47.50%)的情况。而对于是否需要黑板板书,有高达80.83%的学生认为PPT课件教学仍需要黑板板书配合。这些学生表示看过PPT后没有太多印象,使重点不突出,需要结合黑板板书理清知识层次与结构。

3 问题与对策

树立正确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观念 PPT课件是一种公认的有效辅助教学的手段。但调查显示,PPT课件总体利用率较低,且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辅助教学作用。这就需要生物教师积极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从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的角度,充分发挥其优势进行教学。

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能力是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调查发现,教师PPT课件制作能力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要。这需要对教师进行网络搜索能力的培训;拓展教师运用互联网获得有效资源的途径,如建立校内网络资源库;培养教师信息的敏感度;促进教师提高和掌握多媒体相关软件技术,如与高校合作组织相关培训,或邀请相关技术人才来校培训交流;通过本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小范围的培训以及骨干辐射、互帮互学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讨和实践[2-3]。同时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组织教师PPT制作技能大赛、最佳教学课件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提高多媒体技能的积极性。

合理运用PPT课件进行教学 调查显示,目前的PPT课件教学未能发挥其优势,还有很多提升空间。例如:PPT课件会使教师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与学生交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这就需要特别注意将精心的教学设计与PPT课件制作与运用融为一体;PPT课件的设计与运用要更加重视和体现交互性,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在课件中增加多媒体元素,适度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重视与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黑板板书)有机结合,弥补PPT课件教学缺点;要尽可能做到与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一致[4]。

PPTn件因具有众多优点,成为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其运用存在知识停留时间短、互动性不足等缺点。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各校正在推广运用互动式电子白板这一新型多媒体设备,它能使用PPT课件,也能开发相应的电子白板课件(如SMART Notebook课件)。这种设备或课件的运用能较好地克服PPT课件教学的一些缺点,值得引起生物教师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杜红阳,等.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利弊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2):123-126.

[2]葛增利.校本培训能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J].信息技术教育:陕西,2010(2):39-40.

ppt培训学习总结篇2

关键词:新生入馆教育;“学习圈”理论;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入馆培训作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工作的一部分,既是新生认识图书馆的开始,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环节。现在,高校图书馆角色日益多元化,新生入馆培训工作的意义也愈发的重要。但是,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单位,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相比,受重视的程度较低,因此,新生入馆培训工作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 图书馆新生入馆培训的特点

对于图书馆新生入馆陪训,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现象,但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2]:

1.1培训周期短,培训任务重 新生培训一般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而且还要避开新生们军训、正常上课以及选修课的学习时间,因此培训的周期短、任务重。

1.2培训参与的学生多,培训老师数量少 以我校为例,连续几年,接受入馆培训的新生数量在4000名左右。而因该工作的阶段性,我馆没有配备专职的培训人员,由信息服务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培训阶段负责完成培训工作。

1.3培训效果难保证 一场新生培训的时间为两个小时,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让新生们面对一个全新的图书馆,在没有任何前期亲身体验的情况下,记住所有内容的可能性很小,新生入馆后的违规行为比较多,培训的效果差强人意。

2 在新生入馆培训中应用“学习圈”理论

学习圈理论是大卫・库伯[3](David kolb)在总结了约翰・杜威(John.Dewey)、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亦即经验学习圈理论。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动实践。并指出任何学习过程都应遵循“学习圈”。在2015年的新生入馆培训工作中,我们将著名的“学习圈”理论应用其中,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改进。

因此,基于此理论,我们转变思路,将新生入馆培训工作分成培训前期准备、培训实施以及后续培训结合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确保新生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1新生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

2.1.1培训人员的选择 应选择热爱培训工作,喜爱学生,熟悉图书馆文化的工作人员从事培训工作,这样才易于和学生沟通,培训更接地气,效果更好;此外,尽量从一线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中选拔培训人员,或至少具备在一线服务部门工作的经历。因为一线服务人员最熟悉学生平时在图书馆的行为特点[4]。在培训时,通过实例,生动形象地讲述学生们在图书馆的种种优劣行为,新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2.1.2对一线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新生培训工作中,大部分的图书馆会忽略对自己服务馆员的培训,一线服务人员长期工作,难免会有倦怠,而服务标准不一致,只会让学生对图书馆缺少信任感,拉大新生和图书馆的距离[5]。因此,在进行新生培训前,要重视对一线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虽然平凡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让他们积极寻找日常服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亲情服务意识和细节服务意识,并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给予新生热心、耐心,以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的水准。

2.1.3注重对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图管会)成员的培训 在对一线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邀请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成员参与培训,使他们作为新生培训强有力的后备军,在新生晚间或周末进馆出现困惑时给予新生适时的帮助和指导。消除新生们对图书馆的陌生感,真正把图书馆当成自己大学时期的第二课堂。

2.2新生培训的实施过程

2.2.1充实培训内容 在原有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介绍的基础上,增加图书馆文化方面的宣传,比如在大学期间,图书馆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陆陆续续将会开展的各项培训活动,让新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活动中来,逐渐融入到图书馆文化中[6]。

2.2.2制作精美PPT,尽可能多用图片而少使用文字说明 在培训过程中,PPT是培训人员和新生们交流的媒介,精美的PPT可以消除学生对培训的排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培训效果。因此我们在2015级新生培训的PPT制作时,本着多用图片、少用文字的原则,让学生们赏心悦目。比如,我们在PPT的前三页放置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荷兰大学图书馆夜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照片,当这些图片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感叹声此起彼伏,觉得非常震撼,随后我们放置了将书作为设计元素的艺术品的图片,学生们都觉得非常新鲜,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培训老师带入了培训的状态中,在培训即将结束时,我们将往期图书馆常规培训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照片放置在PPT里,新生们都纷纷表示对后续图书^开展的活动很感兴趣。

2.2.3用实例讲述规章制度部分 规章制度比较枯燥,我们在2015级培训里一改往年将新生应遵守的规章制度以一二三四的形式罗列,而我们来自于服务一线的培训人员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收集的学生违规典型案例与新生们分享,既形象又方便新生理解,使违规部分的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培训后相关后续活动的开展 如前所述,新生入馆培训是新生们打开图书馆这座宝库的钥匙,那么,培训结束后的后续活动应该迅速跟进,以吸引新生入馆,巩固培训的效果。比如我馆在今年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全部结束后,针对新生开展了“初品书香--我借的第一本书”活动,新生们纷纷走入图书馆,参与度很高,反响热烈。

在我馆对2015级新生培训工作结束一段时间后,我们对借阅室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反馈,阅览室工作人员对今年的新生满意度达到96%以上;新生入馆培训后对图书馆的认识较往届新生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参与图书馆后续活动的积极性高;2015级新生到馆率和上两届学生同比增加20%;而培训后新生发生的违规数仅为两例。

3 总结

通过将“学习圈”理论应用到图书馆新生的入馆培训中,并结合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我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新生在图书馆的搜集信息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习效果更为有效,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资源工作得到了更加优化的实施和配置,与学生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也得到了加强。

参考文献:

[1]郭利伟,陈泉.近十年我国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综述[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5):99-102.

[2]刘莹,胡靖,淳姣.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10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4(3):69-72.

[3]D・A・库伯著.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刘丽娜.高校图书馆提高新生培训工作质量的新举措--以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8):128-130.

ppt培训学习总结篇3

一、PowerPoint的学习

微软的PowerPoin(t以下简称为PPT)是当前最流行的制作演示文稿的软件,它是Office中的一个组件。该软件制作过程简单,周期短,插入素材方便,并且还可以做出一定特效,被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教学演示。PPT以幻灯片为创作单位,每张幻灯片以文本为基本内容,可以插入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元素,幻灯片可以设置切换方式,并可以实现按扭控制。应用PPT一类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教学程序基本属于直线式顺序教学,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利用PPT教学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赋予了课堂教学时代气息。课堂教学生动化、形式新奇化,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也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奇而充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些静态的图片,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世界!利用PPT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更轻易地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媒体情境。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挥其优势,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PPT课件制作简单,易于学习接受,更易于随时改进,使课件更加符合老师的个性设计。虽然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但多数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在多年的教学法实验教学过程中,虽然要求学生在实验讲解过程中用PPT进行实验教学,但是他们的课件制作很不成样子,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研究课时又少,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地培训,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PPT课件制作的培训。

二、Flash的学习

Flash可以在教室里展示课堂上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它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高度旺盛的状态。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学物理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师生们置身于“情”、“境”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这对提高物理课的素质教育教学有着很好的作用。在教学中配合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们处于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有利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用它创设情境进行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应用课件创设物理情境和展现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将自己制作的Flas和PPT结合,制作的课件将更具有个人魅力。

三、Access的学习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普及,运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及软件开发平台,对信息进行科学化和网络化管理已成为学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学生管理系统是一个学校学生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利用计算机能够对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一管理,并进行分析,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教学办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提高管理效率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MicrosoftAccess数据库文件是办公软件Office中重要的一部分,容易生成,便于使用和管理。将Access数据库在奖学金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有如下几个特点:

1.简便易行。只需要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稍加学习均能掌握,这个特点很适合非专业人员的学习与应用。

2.功能强大。该数据库将包含学生的全部基本管理信息,它的统计、查询、报表等功能完全可以满足各种日常工作。

3.兼容性强。Access数据库可以与其他应用软件交换数据,导入、导出数据和链接,可以用Excel电子表格分析处理数据或转化为Word文档进行操作。当然,我校物理系现在开设的VisualFoxPro(以后简称VF)课也属于数据库技术课,学生如果学会是有很大的用途的,但是VF比较难学,且在所用的计算机系统里面还要安装VF软件,不利于学生学习。Access则不同,基本上所有的电脑都安装了Office的办公软件,它简单易学,应用方便,因此笔者认为开设Access课更利于学生接受,使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可以灵活使用办公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四、其他计算机软件学习

当然以下这些软件如果能够学习,对于制作PPT课件会更有帮助。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使之服务于教学,会使我们会培养出更加合格的未来的人民教师。

1.Photoshop是功能完备的专业图像处理软件,这个软件对于课件制作的标题和图像处理有很大帮助,经过它处理过的文字或图片叠加到PPT中,可以使制作的PPT更加美观。

ppt培训学习总结篇4

关键词 规范化模板 企业内部课程

一、公司内部课程设计与开发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许多培训管理者在推动公司内训师课程设计与开发工作时,常被各种各样共性问题所困扰,经过归类总结,本人认为可以根据80/20法则,从影响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关键问题入手,通过解决关键问题提高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效率,现就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常见的共性问题介绍如下:

(一)课程命题过大

公司的内训师们常希望将自己所知道的都编入一门课程中传授给参训者,因此,他们开发出的课程往往大而全,缺乏对受众的针对性和对流程的支持性,最后常因为授课时间限制,无法全面展开其所想讲授的内容,最终将课题开发成了知识普及型课程,如“浅谈财务管理”、“企业如何进行风险把控”等,没有授课重点,对参训者的工作也没有起到相应的帮助。

(二)课程大纲逻辑混乱

在课程大纲设计环节,内训师们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大纲逻辑混乱,常需要培训专员就他们想讲述的内容与他们进行二次沟通,确定要点与命题的关系以及要点间的层次关系。

这个问题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内训师课程设计的逻辑思维训练不足,在结构设计时,常在同一层级目录放置有逻辑冲突的内容,导致论述的逻辑矛盾、内容重复或不完整,极大地影响参训者对课程内容的接收;另一方面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对知识的介绍一定要“从头说起”,常花费过多篇幅用于阐述课题的背景及相关知识,而使授课内容“头重脚轻”,没有针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论述。

(三)PPT等于WORD搬家

许多内训师会将想要讲述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到PPT页面上,在讲授时照本宣科。

当培训专员与其沟通时,内训师们常抱怨说:设计精美的PPT需要学习很多技巧,这会耗费他们太多的时间,而且如果要制作“演讲型PPT”,很多讲述的内容将不会出现在PPT上,他们害怕会忘记,而影响课题讲授效果。

二、如何解决企业内部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常见共性问题

如何让内训师有效地选定内训命题,开发出符合逻辑的课程大纲,并最终形成适用于教学的PPT课件呢?本人设计出了一套“规范化课程设计与开发模板”可提升课程开发效率和精准度,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一)自我提问定题提纲

旨在通过问题提纲的方式,引导内训师从问题现象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从宏观到微观,进一步区分培训问题与咨询问题,从培训问题入手,将问题与其所涉及的流程对接形成命题,并进行命题合理性检查。

范例:可尝试以下思路进行命题思考:

第一,请问工作相关领域有哪些不满意的现象出现?

例如:销售业绩下滑

第二,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例如:产品、制度、环境、销售技巧

第三,请寻找这些原因中的人为原因,以确定培训目标。

例如:提升销售技巧

第四,请就人为原因分析责任人,以确定培训对象。

例如:销售人员

第五,请就人为原因分析改善的关键点以确定培训主题选项。

例如:针对“如何提升销售技巧”进行分析,可从沟通技巧、谈判技巧等方面予以改进,这些就是培训主题的选项。

第六,就主题选项,选取最关键的选项作为培训主题。

例如:如何提升销售沟通技巧

通过自我提问一步步引导内训师透过现象看本质,明晰培训重点,提高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大纲建立与检查指引

通过相应的说明,引导内训师逐步建立课程大纲,并对照指引,检查大纲的逻辑结构。

第一,逻辑要求:“三无”。出于逻辑条理性考量,为避免内训师在开发时出现逻辑混乱,影响学员理解、吸收知识的情况出现,笔者建议内训师用以下“三无”作为大纲逻辑条理性的检查内容:一是无矛盾,即一级目录各标题间没有任何矛盾;二是无多余,即一级目录中各标题都不可缺少,都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三是无遗漏,一级目录所包含的各标题已足够,不需要增加任何其他的标题。

第二,目录要求:简单、并列。由于人类记忆能力有限,为更好地帮助学员掌握课程所授知识,建议在课程大纲结构设计时,以“简单”为首要原则,采用一级目录提出总体逻辑,二级目录深入讲解的方式进行,至多不建议超过三级目录;同时,建议程大纲的一级目录设计应呈并列结构,因为并列结构的目编排将有助于学员进行要点记忆,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或“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这显然比“第一步、第二步、方法三”这样的结构更符合记忆原则,也符合人类的审美要求。

第三,结构要求:“直接”。内训师们常常会将与课题相关的背景介绍或关联知识介绍放在一级目录,这样容易导致课程结构不够清晰,讲授重点不够突出,建议内训师可直接从一级目录展开对关键问题的解决,而将其他相关内容放到导言部分。

(三)规范化课程PPT套用模板

PPT套用模板即已设计完成的PPT课件范本,内训师可在完成大纲设计后,直接填充内容套用模板,这样操作,一方面,可降低PPT课件制作难度,让内训师集中精力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另一方面,通过套用固定PPT模板,可实现讲师授课内容规范化,引导讲师按公司的授课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规范化课程PPT套用模板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关键元素来引导内训师进行课程设计:

第一,导言。一是开场页:内训师需在此环节按照范本完成以下四方面的编写,即:自本人介绍,点明开课背景,表明诚意,提出期待,并将关键词放入对应的开场页。二是知识铺垫页:这是“导言”页面系列的主题内容,旨在引导内训师将与课题非直接相关的知识介绍放置于此,优化课程结构,避免上文“结构要求”中提到的“直接”被破坏。三是课程总纲页:此页面用于展示内训师的课程大纲,即一级目录,便于学员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

第二,导航。将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条目通过虚实结合显示的方式设计成固定模板,强制要求显示在页面的上方和左侧,以引导课程逻辑。这样设计,一方面可通过课件PPT准确显示正在讲授的环节,引导学员在思维上与课程进程保持同步,有助于学员对课程逻辑架构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内训师严格遵循课程的金字塔结构进行课程设计,也便于他们在课堂讲授时有条不紊地遵照课程设计逻辑从容授课。

第三,页面衔接。PPT课件设计中,模块与模块间的衔接也是影响课程逻辑的关键点,因此针对衔接页面,本人分两类进行设计,即问询类、总结类。

问询类PPT衔接页面会出现在每个环节的结尾,不论大模块还是小模块,主要作为对讲述内容是否已讲述清晰明白的确认,也便于参训者针对刚刚接收的信息提出疑问,迅速解决困惑,便于后续知识的掌握。

总结类PPT衔接页面会出现在一级目录讲授完成后的结尾或全部课程的结尾,主要作为对讲述内容的复述,以便加深参训者对刚刚讲授内容的印象,以及对重点讲授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强调。

(作者单位为厦门火炬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ppt培训学习总结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效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7―0038―04

PPT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的信息技术工具。[1]电子演示文稿(通常所说的教学PPT)得到了老师们的钟爱,黑板则渐渐退居二线。

其实,黑板的应用已被演绎至极高水准,通常所说的“板书艺术”大概是对其运用境界的最高肯定。比较之下,PPT只能算是新生事物。发展的根基尚不算牢固,升值又太快,难免要出现问题。文献[2][3][4]对PPT教学应用的反思印证了这一点。多项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差异,国内外都出现诸如“教学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并不必然意味着教学质量也在同步提高”[5]、“PowerPoint教学的成绩不如黑板教学成绩”[6]等研究结论。这表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效能亟待提升。那么到底什么是效能,哪些因素影响了信息技术应用效能的发挥,如何才能破解信息技术应用效能低下的难题,本文试以PPT的教育应用为例,在这些方面作了初步探索,期望以此推动信息技术获得深层应用。

一 何为效能

效能经常被用来衡量人与事物的状态特征,即系统达到目标的程度,或系统完成某一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它与效率是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德鲁克仔细区分了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7][8]效能是指选择适当的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能力,就是去做(并完成)正确的事情的能力(to 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效率是指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可获得资源去实现目标的能力,就是把事情做正确的能力(to do things right)。由此可以看出效能与效率的能力指向差别:前者强调做正确的事情;后者强调把事情正确地完成(并不区分事情的正确性)。德鲁克的这一厘定虽然是面向组织管理,但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效能研究的开展有借鉴作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能够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产生变化,这似已成为共识。[9]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学效率作为考量信息技术应用的指标,其权重应随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教学质量的权重必须上升至合理位置。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评价,必须关注其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持程度。本文将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效能理解成应用信息技术做正确事情的能力,即借助信息技术,按教育教学内在的规定性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正确完成管理者要求的各项任务的能力。

二 影响信息技术应用效能的主要因素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对浙江省高校PPT应用情况的调查,反映了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真实情况[10]――诚如学生所言,PPT有诸多副作用。说“PPT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老师的教学激情”(亦见文献[10]),这恐怕只是指出了PPT的一宗罪,PPT的另一宗罪则应该是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无论是来自文献还是据文献产生的推测,这两种罪的产生,如前所述,虽关联紧密,却与PPT本身并无干系。任何媒体,譬如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动画,采用类似于制作与使用PPT的思维方式,照样能将之做成令学生深痛恶绝的课件。这似乎暗合了技术中性论的观点:[11]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听命于人的目的,只是在技术的使用者手里才成为行善或施恶的力量。

从PPT教学应用的实际情形看,其效能影响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王佑镁博士认为,[12]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效能的因素是相当复杂且多元的。他总结出的教师个人背景变项包括教育技术培训、整合教学经历等八项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也可以分别归入技术和非技术两类因素。下面试对这两类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1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包括硬技术、软技术因素两类。

(1) 硬技术因素。硬技术因素是物的因素,通常与设备、环境条件有关。网络故障、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等设备的老化、环境光线调整不当、屏幕反光性能下降导致投影效果差等,这些需要经费支持的细节影响了教学过程的开展,导致课堂中的多媒体应用效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日常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后一段时期内必然出现的过程,与教育信息化管理维护水平是联系在一起的。

(2) 软技术因素。软技术因素是方法层面的因素,主要指没有掌握某项技能、策略或方法,从而影响信息技术应用效能的优化。我们习惯于笼统地将没有做好某事叫不会做事,这际上具体分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没掌握技能。缺乏做事的基本能力,这样的不会做应称之“不能做”(没有能力做)。另一种情形是具备做的技能,但没掌握对应的策略,从而表现为做事不得法,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不会做”。把“不能做”等同于“不会做”并无严格意义的不妥―“不能做”应该是较低层次的“不会做”,但这么做有可能模糊了对其处理的方式。林润之认为课堂学习过程凸显三个问题:学生“愿不愿学”、“会不会学”和“能不能学”,并指出三个问题对应的三种研究取向:动力中心取向、策略中心取向、内容中心取向。[13]由此看来,会与不会、能与不能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对应着不同的解决方式。本文认为,对应于“不能做”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培训知识技能;对应用于缺少策略与方法的“不会做”,则需要借助案例引领、示范教学的方式来解决。

2 非技术因素。非技术因素是指技术因素以外的,导致信息技术应用效能低下因素。

(1)制度。课堂教学中PPT使用的随意性,固然有教师本身想省时省事有关,追根溯源,制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教师工作(包括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管理工作)的评价制度不可能不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功利驱动、任务驱动的影响,贪图个人方便,不顾实际教学效果,甚至放弃教学责任心的现象,是PPT污染产生的重要原因。

(2) 人。这里所说的“人”,主要是指人的观念问题。社会环境中的多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其出现原因可以追溯到人身上。学生觉得某节课“被PPT”了,那多半应归咎于PPT的使用者,而不能归因于课堂中所使用的技术。正如《纽约时报》说的那样,“世界上有些问题并不可以用图表演示(Some problems in the world are not bulletizable)”。[14]但人对于技术的依赖却往往导致对演示文稿的偏爱超出必要的限度,在白宫军情室里,在商业过程中,在世界的各种会议中以及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人们总要拿幻灯片说事,离开幻灯片似乎什么也做不成,这种高度依赖带有难以戒除的特性。

三 PPT有效应用的特征及评估

PPT如何应用才叫有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李治在职场将PPT应用至传神的地步,一个实例是让“一直要求学生用胶片、灯箱做Presentation的犹太人”(她的导师),因为看到了她的作业,“第二年竟然同意了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电子版PPT”。[15]类似的例子可以说明,只要使用得当,PPT是一个非常好的说明问题的工具。

1 PPT有效应用的特征

(1)有创意。幻灯片有创意体现于三个方面。

①内容设计有创意。知识搬家是一种最基本的PPT制作方式,但内容有创意的PPT决非简单的知识搬家所能涵盖。内容设计要充实、要精练、要有创新。PPT内容含金量取决于制作者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信息收集质/量、信息加工水平等诸多方面。

②表达形式有创意。幻灯片设计与制作应该视为知识的艺术化、可视化过程,而不是知识堆砌过程。幻灯片须充分利用PowerPoint提供的视觉、听觉表达形式,借助超级链接、控件等交互表达手段,使得知识传递与技能教学形象化,充满趣味性。应该达到李治所说的信息表达的三个层次:[16]清晰可见;容易理解;体现个性。

③使用过程有创意。无论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设计多么有创意,都会毁于照本宣科。用PPT有效地支持教学的开展,而不能让学生将时间无谓地消耗在PPT上。使用PPT没有创意的教师,不仅自己会患上PPT依赖症,而且让听课的学生也染上PPT依赖症。南美以美大学艺术学院院长José A. Bowen在同事中间提倡裸教(teach naked),意即放弃机器(sans machine),他尤其不赞成老师使用PowerPoint,因为老师大多依赖播放投影片而非对其进行有创意的使用。[17][18]这种做法可能极端了些,但它事实地警醒我们,平淡无奇的技术使用,若不能增进知识的传承,不如不用。

(2)有更新。教学PPT的更新亦表现于三个方面:思想更新、内容更新和形式更新。其内容与黎加厚所说的“持续改进”是一致的。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教师的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持有的观念。思想是幻灯片中体现的教师的治学灵魂,没有思想的幻灯片,内容再丰富、形式再华丽,充其量是知识的堆砌、媒体的拷贝、模板的抄袭。幻灯片的内容与形式随时间推移必须呈现出一些变化,毕竟知识在变,学习者在变,呈现知识的手段其形式在不断地变。数年如一日地使用一成不变的PPT课件,结果只能导致形式古板,知识陈旧,教师的水平(包括知识水平、设计与制作PPT的技术水平)跟不上时代步伐。

(3) PPT始终作为一种支持性工具存在。教师可以借助PPT开展教学,而不能依赖。教学内容的提供者只会是教师,而非PPT;课堂教学的主体只会是师生,而非PPT。将PPT置于权力点1,而将教师与学生置于权力点之外,教学的过程都由PPT说了算,这种做法与教育的本原要求是相违背的。因为停电、系统故障、U盘损坏等各种原因而没有PPT可用时,教学就陷于停顿无法开展,这样的课堂屡见不鲜,熊丙奇称之为“PPT依赖症”,熊培云称之为“精神污染”。

PPT的支持性特点还体现为PPT的设计、使用和师生特点、教学过程相契合。这客观地要求PPT的制作完成建基于严密的设计,其结构、表现知识的形式、色彩、音频应用等都源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

这一特征同时也要求PPT的使用需保持适度:该用则用,可用可不用的则不用,不该用的则坚决不用。PPT永远只能是一个对教与学的过程起到支持作用的角色:支持教学的设计、支持过程的开展、支持互动的实现、支持知能的传达。逾越这一限定,它并不能更多地发挥自身的效能,相反,却可能干扰甚至破坏教学效果。

2 PPT应用评估工具

对PPT应用情况进行评估有多种形式,问卷、访谈都是不错的选择。从细化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以利于PPT应用的改进,量规是值得尝试使用的一种评估工具。PPT评价量规没有统一的要求,往往应评价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下面所给的量规整合了一些课件比赛的评价标准以及本文对PPT有效应用特征的考察,既关注了PPT的设计与制作质量,也关注了PPT的应用效能。这里给出一、二级指标,具体每个指标的权重,可视具体要求而定。括号内的可视作评价标准。

评价量规的一、二级指标分设如下:

(1)内容设计。①选题设计(典型,有价值);②内容编排(科学,规范,有创意,有更新)。

(2)学习设计。①学习目标(明确,可行);②策略应用(多策略);③资源链接(权威,丰富,有效);④练习(有层次,有作用)。

(3)界面设计。①信息呈现(科学,有创意);②素材质量(清晰,准确,标准)。

(4)互动设计。①教学交互(适当,多样);②导航链接(明确,准确,合理,易辨别)。

(5)操作设计。①操作性;②安全性;③兼容性;④帮助文档。

(6)应用设计。①使用过程(个性化,有创意);②教学支持性(适时,适度)。

四 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能的几点措施

1 改良制度,以管理与评价推动应用效能的提升

作为一个社会人,教师的行为不能不受社会上的各种制度的制约。变更管理与评价教师的制度性规定,为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从事真正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的成长,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不适宜的单一评价模式应该让位于由专家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共同构成的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也应该由丰富的评价因素组成,以免教师的教学行为被评价制度“框死”。

2 深化研究,丰富PPT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程英在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对PPT研究之后认为,[19]PPT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媒体技术之一,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PPT等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事实上,领域开展的有关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是新技术在领域中获得深入应用的基础。

3 加强教育,增强教师责任意识

教师的责任意识也是影响信息技术应用效能的因素之一。在外界功利因素的驱动下,少数老师放弃了教育本有的责任要求,将教育活动降格为商品生产行为,认为只要做了就行,做好做坏无所谓。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教育“低碳”现象的产生――教师将满足学校对教学的最低要求作为已任。这样的“低碳”行为是缺少责任心的表现。

4 开展培训,提高教师设计与制作高水平PPT的能力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方法,不能完全靠自己的摸索,毕竟那需要很多时间、精力、毅力及足够浓厚的兴趣。培训的过程可以缩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时间,有效的培训对教师的能力、观念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培训中的案例展示、过程练习都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凝结点,是很好的促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抓手。

5 举办活动,鼓励教师用更好的方式开展教学

教师的才能表现需要合适的激励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才智展示舞台。各级学校开展的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教师评优课等活动,都有助于鼓励教师用创新的方式开展日常教学。前者是作品展示的机会,能带来潜意识中的自我满足;后者是作品应用的比较,能形成有鞭策作用的成就意识。

6 持续改进支持服务的质量

有些属于“客观因素”的作用导致信息化应用效能不能达成人们的预期,比如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及液晶投影机的老化与故障,也会成为降低信息技术应用效能的重要因素。教师经常在课堂中花费额外的时间对付计算机启动、不能识别U盘、程序错误、液晶投影机亮度不够、色彩异常、网络连接不良等问题,这些由装备本身的质量导致的应用障碍也会降低PPT的应用效能,毕竟它影响了教师“实现目标的能力”。加强对相关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支持,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在问题解决中人永远占据主角位置,对技术的依赖迟早被证明是一种错误。强调人的主体性,人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在教育领域显得犹为重要。什么时候在教学中出现了公认的PPT艺术―一如黑板使用者缔造的板书艺术―将PPT的使用发挥至极致,获得人们给予的最高评价,什么时候PPT的教学应用才算迈上了新的台阶。

梅家驹先生在谈到教育技术的能动作用时认为,[20]“教育技术运用得当,会促进教育,运用如不得当,也会有害于教育”,“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教育技术中的媒体对教育固然有很大能动作用,但要正确引导,千万不要使它走向歧途,我们要力求教育技术得到科学的发展”。虽尚未至歧途,梅先生数年前的担心,如今正在一点点地变成现实。信息技术需得以人本的应用,教育技术需得以科学的发展。前辈的教导并未过时,教育技术工作者仍须时刻谨记。

注:1此为熊培云对PPT的一种理解,源于PowerPoint的中文翻译,形象地表明PowerPoint对权力的侵袭,亦见文献[2]。极端一点,应该是PowerPoint消弭了权力(No Power in PowerPoint),亦见文献[17]。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21世纪的世界语:PPT[J].教师博览,2008,(11):43-46.

[2] 熊培云. “PPT依赖症”是另一种“精神污染”[N]. 新京报,2009-10-31.

[3] 谢洋,刁文佳,谭思嘉. 过分依赖PPT 课堂教学丢灵魂[N].中国青年报,2009-9-25.

[4] 熊丙奇. 大学教师为何患上“PPT依赖症”[N].科学时报,2009-10-20.

[5] 赵国栋.美国大学“信息化校园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4):47-50.

[6] 柳昌,福田沙,岸希子. 黑板とPowerPoint による授と学生のノトテイキングのにする研究[A].日本教育工学会第24回全国大会演文集[C]:855-856.

[7] Peter F.Drucker.The effective executive[M].HarperCollins Publishers,Inc,2002:2,5.

[8] 罗珉.德鲁克的效能与效率理论解读[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1):29-35.

[9] 张兴. 信息技术条件下高等教育变革前瞻[J]. 教育与现代化,2002,(1):13-17.

[10] 刘子瑜,马毓,徐中玉,张丽红. 高校逾九成课堂借助PPT,有学生称这种教学模式让人昏昏欲睡―PPT真的扼杀了教学激情?[N].今日早报,2009-10-10.

[11] 李宏伟.技术的价值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5):13-17.

[12] 王佑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7):19-22.

[13] 林润之.课堂学习研究的三种主要取向:来自学习过程的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08,(10):48-52.

[14] Mail Foreign Service. When we understand that slide, we'll have won the war [OL].

[15] 李治等.别告诉我你懂PPT[J].职业,2010,(10):10-11.

[16] 李治.别告诉我你懂PPT[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1-102.

[17] Jeffrey R. Young .When Computers Leave Classrooms, So Does Boredom[OL].省略/article/Teach- Naked-Effort-Strips/47398.>

[18] 舍弃PPT 上课更有趣[J].世界教育信息,2009,(9):93.

[19] 程英.近十年来中国对PowerPoint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6):33-38.

[20] 梅家驹.教育技术的价值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5,(2):3-5.

Efficiency Analysis on ICT in Education――Example of PPT in High Education Class

XIE Tong-xiang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China)

Abstract: This actual application efficiency of IT shall be questioned while it is used widely in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characters of IT’s efficient application,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s IT’s efficiency and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PPT in high education class.All the work are wished to be helpful for IT application in class teaching and also for its research.

Keyword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effiency analysis

ppt培训学习总结篇6

关键词:尝试教学;多媒体资源;历史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就已闪烁着尝试思想的光辉。[1]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邱学华系统的创建的“尝试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也得到了全国各地诸多中学的青睐。近年来,尝试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甚为瞩目,以邱学华为首的尝试教学研究者们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指引下,结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从尝试的步骤、方式等具体的操作应用上研究整合,使尝试教学理论得到了拓展。但是,尝试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尝试”学习的内容应当如何设计才更科学、合理、更有可行性,才能使学生的“尝试”是有效,并且是“高效”的?要做到尝试内容的设计优化、省时高效就离不开多媒体课堂资源的应用。

发展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和宏观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能力,从大篇幅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细碎历史知识要点的综合类比分析能力是每个教师必将关注的问题所在。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尝试”过程,可学生“尝试”内容如何进行设计才能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目前中学历史课时较为紧张,而尝试教学法的过程颇为费时——学生尝试完毕需要教师及时诊断,否则尝试就是无效的,在学生尝试、教师及时诊断的过程中也是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又要在尝试过程中确保“高效率”就离不开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最好的技术如果没有与使用这种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它在教育环境中就毫无用处。”[2]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设计应用,对“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的推进和完善,和高效课堂的实现,相对传统教学法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课件的制作要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与信息,并在系统中有机地组合,形成最优化教学结构。”[3]本文就如何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优化中学历史尝试教学进行探讨,以便于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

二、多媒体课件在“尝试”内容设计中的应用

1.发展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尝试”内容设计

历史学科的思维最终要落实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其中就包括“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4]这里就涉及到历史唯物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能够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历史的习惯做法,能够以发展变化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历史间题的能力” [5]。在历史问题的设置上,主要表现为对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认识。这种评价和认识的原则,并非习题集训课上一句简单的“辩证”“一分为二”就能让学生领会的,需要的是平时授课时的细节渗透,教师不应该放过每一节课中任何一个能够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细节点,让学生在平时的尝试中完成知识的重新建构。那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尝试内容的设计呢?

(1). PPT中要精心设置问题次序,巧用“动作按钮”链接完成知识迁移。

问题的呈现,以醒目艺术字的方式呈现在PPT上是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式。在授课过程中遇到能够训练学生历史辩证思维的细节要点时,在PPT中应该如何处理呢?例如,九年级上册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中,如何评价麦哲伦和新航路的开辟就是很好的题材。

关于评价麦哲伦,教师不要急于抛出“评价”这一问题,可以先出示麦哲伦的图片,然后打出问题:“麦哲伦有哪些主要活动?”让学生尝试学习,寻找总结问题的答案,由于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可以自由作答,当教师听到下面学生提供了正确答案“参加了环球航行”、“殖民侵略菲律宾时被杀”时,再点击预先设置好的动作按钮,连接到之前讲过的页面予以肯定。特别是链接到麦哲伦殖民侵略菲律宾被杀的页面时,再点击“动作按钮”出示下一个问题:“从碑文上看,菲律宾政府认为麦哲伦是什么人?”学生很容易回答出“侵略者”,然后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对菲律宾而言,他是殖民侵略者,是有罪过的,但是他率领船队进行环球航行有没有功劳呢?”学生回答:“有功劳,参加了环球航行,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到这里,教师再点击PPT动作按钮,指向问题的终点站——“有人说麦哲伦是著名的航海家,也有人说他是殖民强盗,你会如何评价?”教师可做一下答题要点指导:评价任何一位历史人物,都要全面辩证的看待。先抛出观点,一分为二,然后分别说明理由,最后总结功过哪个为主,这样一来,问题就游刃而解了。

(2).将书本投影与PPT问题呈现、要点补充相结合。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PPT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很多教师都忽略了书本投影的重要性。尤其是历史学科,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都要以书本为主体,切不可脱离书本盲目抄录PPT上的笔记,那就陷入了学习的误区。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强调书本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问题,往往书本上已经提供了部分答案,我们就要利用书本,让学生尝试将答案完善。

2.培养学生对宏观历史脉络掌握能力的尝试内容设计

历史学科的复习是有章可循的,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按年代顺序与分阶段、按条块教学的统一性原则” [6]的特点。首先,就要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体系。在尝试内容的设计上,教师需要思考各环节问题的逻辑顺序,首先在自己的头脑里要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结构,再把这个知识网络不完全展示,通过层层问题诱导让学生“尝试”完善。

(1).巧用文本框叠放次序,在PPT上设计不完善时间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因此,“尝试”的内容如何设置才能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呢?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中国史入手,在PPT上呈现主要朝代(时期)更迭顺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尝试”练习“我国社会制度的演变”。在社会制度的演变环节,可以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一起复习。让学生找到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我国何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是何时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在朝代更迭表上划分社会制度的时间段。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PPT上隐藏的标示再呈现出来,以帮助学生诊断问题反馈结果,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

(2).利用PPT综合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线索。

在中国史的整体脉络知识体系基本梳理完毕之后,不要忘了以此为蓝本,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联系复习。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整体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尤为重要。

可以有效利用时间轴让学生在中国朝代更迭顺序上找到这几个时间所在的朝代或对应的历史事件:公元1405—1433年,公元1500年、公元1688年、1860年……,对时间线索和主干知识掌握牢固,问题就游刃而解了;在复习梳理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中,教师可以在PPT上呈现以下线索:“人与世界被发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展——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战……”根据这个线索和“考点聚焦”内容让学生“尝试”寻找与此对应的历史事件,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中国在进行什么运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时中国发生了什么?一战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顺序。

3培养学生对知识要点综合类比能力的尝试内容设计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要点的综合类比能力,往往是在专题总复习中应用较多,当然平时的讲授中也要适当渗透。综合比较题倘若要板书的话会耗时甚多,而多媒体在类比分析题中的应用正是恰当好处。

(1).在PPT中利用表格和文本框进行综合类比。

在综合类比环节,比较分析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就是三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比较,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19世纪中期俄、美、日资产积极革命或改革对比、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对比、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对比等等,在这些对比分析题中,利用PPT中的表格和文本框,做好文本框叠放次序的设置,便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对比中,可以从根本原因、领导阶级、性质、有无处死国王、革命是否与国庆节有关、是否受到了他国的干涉或援助、其革命过程中有没有颁布宪法性质的文件、哪一场革命最为彻底、哪一场革命人民群众发挥的作用最为巨大等方面逐一进行类比,根本原因是否都是因为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用“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或“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表达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的根本原因是否正确?当学生能整齐划一地回答出正确答案时再点击呈现正确答案。在声音不够齐整有杂音的时候,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强调诊断,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2).专题复习中利用PPT图片、文本链接做好知识的综合迁移。

综合类比不仅仅是横向的相似事件比较,还有系统性的、纵向的知识体系总结。关于专题的归纳划分主要按照史学分类,可以总结成政治制度专题、经济发展专题、文化史专题、科学技术史专题、民族关系专题、中外关系专题、国际关系专题……在专题史的讲述上依然要把中国史和世界史融合在一起。以科学技术史为例:在学生“尝试”环节,教师应做出适当的提示,学生对照《中考指要》,找出所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中有关于科学技术的考点,然后归类进行类比分析。例如“四大发明的发明、应用过程”,在罗列了四大发明之后,明确各发明成果的发展历程。可通过“唐朝、宋朝”两个朝代加以提示,有哪三大发明完成于宋朝?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火药何时发明,何时开始应用于军事,又是何时广泛应用于军事?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后来的新航路开辟做了准备?哪些发明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的产生?也注意与当今时事热点联系,如哪一发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注重节约资源,废物利用?针对世界史上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三次工业革命,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进化论这几个知识点,首先要按所属“世纪”进行划分,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达尔文进化论;20世纪——(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在答题的时候,时间往往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因此让学生尝试明确时间,特别是“世纪”的归属甚为重要。下一步复习可以列表的形式从时间、能源、重要发明、对人类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尝试练习。在问题的提出与反馈诊断过程中,充分利用PPT图片、文本文字做好知识的相互衔接。

三、结束语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设计尝试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了尝试教学思想的优越性,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效利用PPT中的文本框叠放次序来处理问题提出的编排逻辑,利用“动作按钮”链接进行知识的迁移以强化学生的直观认知,在对比比较中利用PPT图表和文本框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PPT和投影的有效使用对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应用、对宏观历史脉络把握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要点综合类比能力的发掘大有裨益;同时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养成。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化尝试内容设计,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进尝试教学改革的步伐,而且有助于整合中学历史教学资源,使其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占领现代教育教学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J].山东教育科研,1998(3):1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期中[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172.

[3]刘同侃.多媒体教育应用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156.

[4]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

ppt培训学习总结篇7

成人培训时,左右脑协调很重要。工作过几年以后,不少人习惯于任务导向。一遇到问题,便启动“打开左脑、思考解决方案、落实行动计划”的作业循环。这些人坐进培训课堂也是一样:光顾着用左脑CPU做运算,右脑的巨大硬盘基本上闲着没用。网络时代,个人的记忆确实不那么重要了,可核心知识点、关键案例、学习心得的整理与记忆,会为思考的左脑添加很多润滑油的。 在一个为期三个月封闭式工业品营销培训上,叶敦明所在的联纵智达培训团队,特别强调了学员记笔记、温习笔记和梳理心得的重要性。这不,在认真阅读完32个市场经理学员的课堂笔记之后,笔者按自己的方式给出了评点。 叶敦明对学员听课笔记的第一种评价方式,是以常规的措辞,点出学员笔记的优点,并着重指出有待改进之处。在此,摘录出6条,我们一同感受学员听课时的状态。①记录详细,但细节丰满、逻辑条理上,尚需加强;②条理性强,能有简单的图示标明所学内容间的关系,不容易。这样的笔记,在往后的温习中,定会启迪你的新思维和新智慧的;③个人思考部分用心、细致,希望在各个细节点中,再多一些关联、再多一些结构性,就会更为实用;④用心处,皆细节。所记内容虽不多,可点滴心得,如涓涓溪流,终成大河,望持之以恒;⑤讲师PPT里的内容记得比例过多了一些,讲师和个人的心得感悟过少了一些。营销在于细节,细节之处见真功,望改善之。⑥记录详实,可个人思考的东西太少,如同赏一首诗、听一只曲,领悟多少,全在自己。 也许是离开大学课堂有几年了,不少学员一开始还不习惯记笔记。认真积极点的,干脆把讲师PPT、板书和口头表述的要点,统统笑纳。投机取巧点的,带着录音笔一网打尽,留着以后慢慢消化。 其实,听话听音、听课听清。讲师有自己的理解,他的授课方式也就打上了自己的逻辑烙印。而PPT就是他的逻辑框架和讲课脉络的主线,把讲师口头讲的,与PPT提纲对照一下,就能大致得出。这些部分,你用左脑领会就可以了。至于右脑,则要捕捉讲师阐述的微妙之处、学员互动的智慧碰撞,以及自己在课堂、课间和课后的领悟。而右手呢,就要快速地把这些东西写下来或者直接录入电脑。 好啦,叶敦明先收起讲师教训人的架势吧,还是继续欣赏我对学员课堂笔记的评点。下面录入的七首打油诗,都是在批改学员课堂笔记的即兴之作。还不知道学员在拿到如此“搞怪”的评点,会做出如何的反应呢。不过,二周内、接连5天半的工业品营销和销售方面的培训过程中,学员与我彷佛形成了某种默契:营销无处不在,创新绽放光彩。 ①细节之处见真功,营销理念要行动;专业修为常用心,沈机发展露峥嵘。 ②个人心得少,感悟自难找;营销如生活,付出才得到。 ③讲师引导是为纲,学员心得织成网;营销实战为方向,听课笔记要加强。 ④只记短句太匆忙,营销需要多思量;点滴思考筑高墙,实战实效方为纲。 ⑤笔记结构有点乱,左拉右拽忙连线;边听边记确实累,不下苦功咋贡献? ⑥听课笔记论短长,细节领会费思量;线索结构盖仓库,能力达成实为上。 ⑦笔记短小而精干,听课会意胜蛮干;营销学习靠多练,专心专意神功建。 七首打油诗,写的很HIGH。不过,我就这么点文采,这下子全都抖落光了,让您见笑了。文人以诗明智,叶敦明则拿打油诗当幽默,把硬邦邦的评点,变成活生生的交流。工业品营销咨询式培训师,当然不会像大学老师那么以灌为荣,也不能像演讲式培训师那样以吐沫为傲滴。咨询式培训师,因材施教是方向,深入沟通是过程,感悟分享是本分,教学相长是收获。 讲师授课结束后,客户方委派的班主任就会根据学员的评价、自己听课时的感受,为每个讲师打分。讲课得分的高低,如同企业家财富的多寡,它只是对认真备课、专业研习、工作热情、讲授技巧的一种客观的判定,结果取决于过程。 建议客户企业在对讲师授课打分的时候,也要把学员课堂笔记的质量加入进去。老师的引导水平、课堂的互动气氛、学员的全心投入程度,基本上都能从学员课堂笔记中看出端倪。叶敦明有一种感觉,课堂笔记是学员自己绘制的“剧本”,心得是灵魂,感悟是角色,内容是情节,课堂本身就是大舞台。 叶敦明,联纵智达咨询集团项目总监,工业品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工业品营销传播网创建者。7年、ABB和韩国现代电子等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高层管理经历,10年营销咨询实战经验,横跨消费品和工业品两大咨询领域。致力于工业品营销咨询、企业营销和销售顾问、工业品营销实战训导,帮助工业企业走向务实高效的大营销之路。 理论与实践微妙地融合,创新与老成不期而遇,把握行业演变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对接,推行战略、营销与品牌传播三结合的立体营销,为工业品企业的营销转型找到坚实的立足之地。叶敦明的联系方式,email: 51gyp@.sina.com;QQ:934594925;MSN:360gyp@gmail.com;电话:13788905300(上海),工业品营销传播网:www.360gyp.com。

ppt培训学习总结篇8

1.以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基于“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以学校超市中真实的工作任务来组织实训教学,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置于超市真实的职业岗位实践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如超市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超市工作分析、超市人员招聘、超市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内容设计、超市绩效管理方案设计、超市薪酬管理方案设计和超市劳动合同管理等理论教学内容在真实的超市企业背景下,通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做边学来完成。课程内容突出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切实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选取。

2.校企共育、深度合作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超市,增加学生接触企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同时,从企业聘请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工作任务的教学和辅导,并与兼职教师合作开发校企合作教材《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教材。

3.实施小班化分组教学

首先,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以班为单位拆分为单独的教学班。在学习过程中,再结合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给出的工作项目。在各模块的教学中,首先由指导教师下发实训项目任务书,之后针对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任务,指导教师在课上进行一次相关模块的专题辅导,然后小组成员安排小组内各自的分工,按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完成各模块的具体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和指导老师要注意随时收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之后通过共同学习、研究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记录下来,形成共同学习的知识库。最后,各小组提交小组作业,上交阶段性分析报告,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示。

4.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

ppt培训学习总结篇9

从业多年参加各类的营销管理培训有n次,强化性的有很多理论性的也有很多能在现实中起到绝对作用的貌似不多。理论性的东西听得太多实践性的太少,其实培训学习就是在方式方法上给大家一个方向性的东西,在现实中至于如何操刀就是受训者自己的事情了。如今的学习方式有很多从现场型到网络授课型,最多见的其实莫过于授课人ppt方式的培训。授课老师善于做ppt,企业高管乐于做ppt,从简单的交流会到有规模的演讲会ppt似乎和人们形影不离如影随形。其实某些专家某些企业高管的主旨演讲并不怎么实用更谈不上什么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会后大家还是十分钦佩演讲者的水平很了不起。当细问演讲给我们什么启发时多数人都支支吾吾几乎一致认同的是演讲者ppt做的十分精美,至于演讲的内容大家几乎没有太多印象,甚至不知道对方表达的什么?这样的效果我想不是演讲者所想要的更不是与会者想要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小到一次简单的交流,大到一场培训类似这种形式的真的不计其数,我们有时候经常被习惯性给固化了。大家都这样我们自然也这样,从来没有分析这样做和那样做有什么不同,他们在作用上哪种更有利于对方记忆和理解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一下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家都很忙,一个项目一个天能拿下的绝对不会浪费一周的精力。在细节上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毫无疑问一切所做的都要的一个好的结果。没有什么最好也没有什么更好,很多时候恰如火候就是胜利者。

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很有意思也十分富有哲理说;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沙子是废物,水泥也是废物,但他们混在一起是混凝土,就是精品;大米是精品,汽油也是精品,但他们混在一起就是废物。是精品还是废物不重要,跟谁混,很重要!这段话笔者十分喜欢,细细品味你不觉得事实也是如此吗。准确定位无论对谁来讲都很重要,有时候并不是说你的学识和你的能力不行制约你的是不恰当不适宜的环境,对于任何职业任何人这句话同样实用,找不对位置不能准确定位你就是垃圾。例如你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尽管你受过高等教育,如果让你从事基础的体力劳动你肯定不如长期劳作的普通人,你是一名外科大夫你经常给患者动手术如让你做美发师你肯定不如专业的人士。这些是什么?就是选择和定位。你不去研究和分析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总觉得自己学历高智商高什么都能行。那么等同于你眼高手低,等同于白痴一个,等同于一个痴人说梦。啰嗦这么多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准确定位合理性的选择越简单越有效越复杂越被动,即便你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你的听众是懂音乐的人士而不是普通大众,你小提琴演奏的在棒普通大众只认为你名气很大,至于演奏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他们不知也不清楚,所以这样的演奏肯定是徒劳的。为什么?你选择错了对象。好比文章开头演讲者一个单子开药给所有与会人员一样,你的定位是什么?你的目的意义是什么?不是说ppt不好而是你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我们演讲、授课、开会最终要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绝对不是做学问。

要做会讲故事的营销人

我这里说的营销人并不单单指的从事销售的专业人士,当今社会任何人都是营销人任何人都要人和人交往人和人交流,营销无处不在营销就是自我展示自我推荐。大家经常遇到传统的商家在重大节假日搞相应的活动,例如商品打折优惠大酬宾抽奖等这一些都是营销相关的工作。互联网更是如此电子商务的普及电商平台多如牛毛,以前大家没有意识到的变革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如今大家都意识到了千军万马一起参与到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大潮中都想分得一杯羹。竞争的加剧各类电商平台发展的良莠不齐,有的风光无限好有的在苟延残喘也有的做了烈士。传统企业在问怎么办?电商企业同样在问怎么办?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知道怎么用,一筹莫展的企业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大家都想鹰一样的蜕变和重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寻求通往成功的方法。我们当前要明白企业最缺的是什么?多数企业说是资金也有的说是项目是人才,尽管回答各不相同但最缺的是人才。至于是什么人才?杨海军认为是营销人才,能源源不断把企业产品卖出去源源不断给企业创造利润就是功勋。哪里有好的营销人才他的企业就会活得好一些滋润一些,哪里没有好的营销人才他的企业就会过得艰难一些甚至是面临破产倒闭。什么是好的营销人才,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要与时俱进。要清楚你的形象就是所在企业的形象,你能让客户记住你客户就会记住你的产品和企业。学会讲故事是通往成功营销的一把金钥匙,幽默和谐风趣把你所在的地域加文化加企业加民俗加产品娓娓道来先感动自己在感动客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以上案例,请勿对号入座)个人微信:yidianchuanmei 信箱:289708910@qq.com

ppt培训学习总结篇10

1. 教学方法的创新

1.1 灵活多样的教学法。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分心。一堂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用多种形式设计教学方案,每个设计要具有激发兴趣的功能,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能积极主动参与,乐中求学。如小学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是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口语交际等综合能力,全课堂可设计三个环节:(1)让学生在课前观察思考,收集春天的信息;(2)课堂上将收集到的信息向大家作汇报;(3)课堂评价,教会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从而达到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1.2 主次分明的教学法。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性较强的运用。教学中突出语文特点,具体注重口语交际、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弱,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主次分明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听话说话要养成好习惯”,强调说话:“动脑、响亮、大方”,听话强调“专心”。教学时可设计四个环节,重点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1)听老师讲《要下雨了》的故事。要求专心听,看谁记得多。(2)小组互相听说。要求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3)小组推荐发言。(4)想想说说。把最喜欢的一件事物讲给大家听,要求:是水果要说出形状、颜色、味道。鼓励向大家说说自己想到的、看到的事物。训练结果: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

2. 教学手段的更新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广,但要恰如其分的运用。确实新颖的教学手段,能感受言文字的美,更能通过丰富的画面以直观的感受,激发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培养语文素养。另外,这种教学手段课堂容量大,并能全面调动口、手、耳、眼、脑等多种器官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论学校多媒体设备怎样差,要尽可能挖掘有效资源,辅助教学。如口语交际《续讲故事》,注重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画面反映的是一只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故事该怎么继续呢?因一年级学生想象力差,容易陷入困境。于是制作PPT。ppt(一)是书中插图;PPT(二)在画面的尽头,出现一条狼的尾巴。学生得到启示,会这样展开想象说: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小白兔走来,边走边说:“快跑呀,后面有一条狼。”于是,小松鼠和小白兔就向森林跑去了。这时,教师相机点拨到:除了狼,还会有什么动物。这下学生会想像到老虎、狮子、豹子,然后展开说话。PPT(三)给画面配音。配音内容:喊“加油!加油!”的声音。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会这样续讲故事: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小白兔走来,他兴奋地说:“森林里正进行着一场运动会……”这时,老师还可以这样点拨:“除了运动会,还会有什么大会呢?学生会展开思维想象还会有选美大赛、时装比赛等等。多媒体教学直观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 以探究为目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语文教学生活化具有全新的理念,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必须以探究的教学法,创新的思维进行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事则让小歌德发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自由发挥就是发散思维,就是想象力。所以,教师应该以长远的目光看待教育,要以学生终生发展为目的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训练。如:《司马光》一课中问道:如果你的朋友掉到水缸里,你会怎们救他?在《小猴子下山》一课中启发到:小猴子两手空空回到家,妈妈会对它说什么呢?接着老师鼓励自由思考,培养发散思维,凭借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智慧力量探究到不同结果。在讨论中,不能一锤定音,要充分发表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应予肯定。训练中,还可以用表演的形式,目的在于激发思维,产生应变思维,并用变化、发展、创造的眼光去理解掌握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