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0 10:34:49

编程培训总结

编程培训总结篇1

我们看到,在辞书事业欣欣向荣,许多创新开拓、编校精良的优秀辞书不断涌现的同时,也有一些抄袭剽窃、胡编乱造的劣质辞书进入了市场。尽管这些劣质辞书不是主流,但它们败坏风气、误人子弟,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极坏的。为了纠正这一严重情况,保证辞书事业健康发展,新闻出版总署于2003年组织了辞书编辑出版质量的专项检查,李长春为此做出了明确批示;2006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又了《关于规范图书出版单位辞书出版业务范围的若干规定》,明确辞书出版的必备资质,其中之一是出版社必须成立辞书编辑室,辞书编辑不得少于5人,拥有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1人,而且均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辞书编辑出版人员资格证书。

为落实《关于规范图书出版单位辞书出版业务范围的若干规定》精神,2006年7-8月,受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人事司委托,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和中国辞书学会联合承办第一期辞书编辑出版人员资格培训班(简称“辞书编辑培训班”)。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主要负责招生和管理,中国辞书学会主要负责教学和考试。此后,辞书编辑培训班每年一度,至2012年,已经举办了七期。由于办班地点在北京的大兴区黄村镇,第一期学员仿照“黄埔军校”的说法,戏称自己为“黄村一期”,以后各期学员援例,分别称自己为“黄村二期”、“黄村三期”……如今一、辞书编辑培训班学员概况(一)各期辞书编辑培训班的举办时间及学员人数

说明:以上数字是根据辞书编辑培训班花名册统计的。其中第四期有2名学员、第五期有1名学员因不能坚持学习而退学;第四期有1名学员因成绩没有通过而在第五期复读,另有1名第一期学员在课程调整后于第六期再次入学。学员所属出版社数的总数已剔除重复者,另外,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不属于出版单位,也统计在内。

(二)派员参加辞书编辑培训班的出版社及所派学员人数

(一)教学安排

第一部分必修课

第一单元辞书出版的任务、要求和相关政策法规

第二单元辞书编纂工作的语文基础知识

第三单元辞书编纂的基本工作和要求

第四单元关于辞书编纂现状和评价标准

第三部分作业

以上教学安排是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人事司和中国辞书学会、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共同商定的。中国辞书学会按照这个安排,确定了大部分的授课内容及授课老师。第一期后,每期都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略做调整。总的思路是:以促进我国辞书事业健康发展为宗旨,以培养一支合格的辞书编辑出版队伍为中心,选择最合适的老师讲授最合适的内容,帮助学员扎实地掌握辞书编辑的基本功,及时介绍国内外辞书学研究和出版的新成果,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相长,学以致用。

(二)授课老师及授课内容

担任授课老师的主管部门领导有: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邬书林(《辞书编辑出版的意义、要求和质量保证》)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副司长 吴尚之(《辞书出版政策法规》)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副司长 王英利(《图书出版政策法规》)

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司长 李宇明(《辞书与语言文字规范和关于辞书现代化的思考》)担任授课老师的中国辞书学会负责人有:

名誉会长、《辞海》常务副主编 巢峰(《辞书工作者应有的精神面貌和思想作风》)

名誉会长 曹先擢(《中文辞书发展述略》)

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主任 江蓝生(《(新华字典)第11版的修订》、《(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修订》)

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韩敬体(《语文辞书的编纂出版现状和评价标准》、《(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和修订》、《语文辞书的正误讨论》)

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宝荣(《专科辞典释义的两个层次》、《语文辞书释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 龚莉(《百科全书编纂现状和评价标准》)

副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章宜华(《西方辞典学研究与词典编纂出版的质量保证》)

副会长、上海辞书出版社总编辑 潘涛(《(辞海)编修之道:学·术·法》)

副会长、中国教育出版集团总裁 李朋义(《数字辞书的编纂及发展前景》)

学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宁(《辞书评论》、《(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汉字规范与辞书用字问题》)

学会顾问、科学出版社编审 周明鉴(《辞书的历史、现代和前景》)

学会顾问、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 徐庆凯(《专科辞书编纂现状和评价标准》、《(辞海)编辑工作程序》)

学会顾问、鲁东大学教授 张志毅(《理念演绎辞书》、《世界语文辞书的思潮》)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李红印(《学习辞典的编纂理论及实践》)

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编审 李志江(《辞书的通读和质量检查》)

副秘书长、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 徐祖友(《辞书评论漫议》)

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晁继周(《语文词典的收词与释义》)

常务理事、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潘书祥(《辞书编辑工作中科学名词术语规范问题》)

常务理事、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刘青(《科技名词规范化与辞书编纂》)

专科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 彭卫国(《辞书的选题策划》)

辞书现代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 乐嘉民(《辞书编辑工作中“量和单位”的正确使用》、《的质量保障系统》)

编辑与出版专业委员会主任、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 周洪波(《语文辞书的百科性问题》、《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

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谭景春(《语文辞书的词类标注和释义精细化》)担任授课的其他专家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董琨(《语文基础知识》一)

商务印书馆编审 刘一玲(《语文基础知识》二)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厉兵(《辞书编纂与语言文字规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程荣(《汉语辞书的框架结构和总体设计》、《的编纂与修订》)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 孙关龙(《辞书的索引、参见、配图、附件》、《辞书编纂中的几个问题》)

外交学院教授 潘绍中(《双语辞书编纂历史经验、现状和评价标准》)

复旦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高永伟(《英汉词典的编写传统和创新》)

民族出版社副总编辑 艾尔肯(《民族辞书的编写和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 韩知更(《精心打造精品图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中心主任 孙述学(《辞书数字化的探索》)

民族出版社编审 松布尔(《蒙汉词典的编纂》)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编审 马静(《(中国茶叶大辞典)的编写》)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 刘杭(《全面规范严谨前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管理工作探讨》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 程立华(《学生系列百科全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陈浩元(《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其在辞书中的常见问题》)

以上所列课程,“必修课”每课4学时,“我国优秀辞书编辑、出版经验介绍”每课2学时。大部分是各期辞书编辑培训班都要讲授的基本课程,授课老师在框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每年都要补充新的观点、新的材料,题目也有少许变化,常讲常新;少部分是考虑当年的具体情况调整补充的,从第六期开始,新闻出版总署要求以培训参加“十二五规划”及“出版基金”项目的辞书编辑为主,课程中增加了专科辞书的内容,同时加大了实际操作的考核力度。

辞书编辑培训班的作业实际上是参加培训的汇报和总结,也是成绩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习结束回到本单位后1个月内完成,完成后交给培训班的老师评阅。第一期的作业是撰写学习汇报或论文(字数5000字以内),第二期是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辞书质量检查”,第三期因故没有布置,第四期以后均为一部辞书的“总体设计”。

第一期学员作业完成后由评阅老师进行评选,优秀作业有:

略论辞书工作者的品格(中国青年出版社 庄志霞)

论辞书编辑的服务意识与市场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明节)

试谈《现代汉语词典》湾词语收词的意义和原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乔树雄)

浅议语料库在汉语辞书编纂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华春荣)

从小型语文辞书的市场需求看该类辞书编纂的总体设计(中华书局 侯笑如)

如何以用户为中心开展辞书工作(浙江教育出版社 冯傲雪)

论专业辞书的读者定位和编撰体例

——从《中国旅游景区景点大词典》的编撰工作谈起(旅游出版社付蓉)就市场和我社当前状况谈小型查考类体育专科词典的出版

——附《简明运动解剖学辞典》设计方案(北京体育大学孙宇辉)把握定位勇于创新精益求精

——在编辑《中国共产党历史简明辞典》工作中运用专科辞典编纂理论的思考(党史出版社韩冬梅)

辞书通读和质量检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某出版社《新华字典》与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10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之比较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 邵宇彤)

试论双语学习词典例证的评价标准(商务印书馆刘军怀)

现代汉英词典中释文的“实用性”浅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吴文智)

第二期学员作业是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规范要求,检查了市场上销售的50部辞书(每人或两人检查1部,主要是语文辞书)。他们的检查结果成为后来专家检查的基础材料。

第四期学员所做的辞书“总体设计”,分成市场调查情况、总则、编写体例、编写成员、资料收集、审稿程序等几个部分进行。有的学员结合自己手上正在编辑的辞书重新架构,有的结合本社的发展规划提前设想。学员的优秀设计有:

《3-6岁中国儿童亲子阅读大百科》总体设计方案(甘肃教育出版社 冯莉)

《吐鲁番旅游文化辞典》总体设计(新疆人民出版社 李维青)

《中国民族建筑图典》总体设计(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陶志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总体设计(开明出版社 魏红岩)

关于《大连大辞典》的总体设计(大连出版社 魏悦)

《中国古代建筑词典》总体设计(开明出版社 支颖)

《世界知名品牌词典》总体设计(甘肃教育出版社朱黎明)

《新编常用同(近)义词反义词别义词词典》总体设计方案(新疆人民出版社钟鸣)

辞书编辑培训班在新闻出版总署所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班中,是办班时间长、授课内容多的一个。不仅要完成培训任务,还要通过考核,为合格学员颁发“辞书编辑出版人员资格证书”,责任重大。因此在“愉快教学”的同时,加强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措施有:

(一)配备班主任

从第一期起,中国辞书学会就为培训班配备了驻班老师,一直由副秘书长李志江担任班主任(前两期分别与培训中心的刘轶群老师、尤广巽老师任双班主任),第五期班主任增加了副秘书长徐祖友。周明鉴作为学会的副会长和顾问,除第五期外,一直驻班参加教学管理。

(二)成立班委会

每期培训班都成立班委会,由班长1人,班委3-4人组成。班长多由参加本期培训的出版社领导担任,班委兼任组长,其产生主要考虑学员的分布和代表性。班委会和班主任一起处理培训期间的日常学习、生活,成为授课老师与学员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三)严格考勤制度

为了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也便于考勤记录,每个学员的座位固定,而且桌上都有桌签;学员因事不能上课的必须事先请假,不请假的或请假超过两天的不予结业。第5期就有1名学员因同时参加两个培训班,缺课超过两天而自动申请退学。

(四)严肃考场纪律

培训期间,学员要经过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在入学的第二天,是摸底考试(闭卷),时间1小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使老师对学员的学习基础有一个普遍的了解,以利于调整讲课的内容及深度,另一方面也使学员对日后结业考试的题型及解题思路有一个感性认识,以利于听课过程中的理解和总结。第二次考试即结业考试(闭卷),时间2.5小时。培训班的考试纪律严格,尤其结业考试参考了高考的要求,座位临时调换,课桌距离拉开,等等。至今没有出现作弊现象。

(五)确保判卷公正

结业考试的成绩是否及格,直接关系到学员能否获取“辞书编辑出版人员资格证书”。为了保证判卷公正,每次判卷都在考试当天进行,由图书司的有关领导、授课老师、培训中心老师和未参与授课的辞书专家组成的小组集体批改,每人只负责一道大题或其中的一部分,由专门人员统计每道大题的分数,然后相加计为总分。对接近及格分数线的试卷,都要求再次复核,避免失误。每期考试的及格率大体在90%左右,未及格者可于下一期结业时参加补考。

(六)作业必须完成

培训班的作业是培训结束后一个月才交回的,但它仍是考核的一项内容,不完成、不合格,即便考试通过也不能颁发证书。第一期有1名学员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二期有2名学员经多次催促仍不交回作业,培训班即以未完成考核拒发证书,直到第三年,在图书司领导批评了该社领导以后,他们补交了作业,才拿到了证书。

辞书编辑培训班的教学管理是严格的,但学习生活也充满了欢乐。每期培训总要跨三个星期,每个星期有一次聚餐,聚餐后有一次卡拉OK,学员们在彼此交流中敞开胸怀,一展才艺,增进了感情,加深了友谊。

四、辞书编辑培训班的收获及成功经验

辞书编辑培训班至今已开办了七期,学员人数572人,遍及154家出版社和相关单位,这是我国辞书编辑出版事业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学员们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勤于思考,遵守纪律,经过20天或将近20天的集中学习,不仅对我国辞书事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全面的了解,还对辞书编辑出版操作规程的基本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收获颇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辞书是具有典范性质的工具书,它在传承民族文明、传播中华文化,在解疑释惑、普及科学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辞书编纂是国家文化建设事业中的基础性工程。因此,作为辞书编辑必须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学术修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第二,进一步了解到辞书是一个信息密集的有机整体,其内容必须准确,其表达要求精当。辞书编辑应该熟悉辞书学理论,尽量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判别真伪优劣的能力。老师讲授的课程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今后继续学习提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进一步拓展对发展辞书事业的认识。只要具有创新意识,就能够设计出适合不同读者对象的、特色鲜明的辞书选题和框架体系,尤其是在专科辞书和地方特色辞书以及各类学习型辞书的领域里更是大有可为。要出版好的辞书,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根据辞书编辑出版的特殊规律,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培训班的学员中,令人感动的事情很多,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对新疆人民出版社和李维青提出表扬。李维青是该社的党委书记、总编辑,是办班以来学员中领导职务最高的,她又是新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学员中职称最高的。参加第四期培训班后,她不仅自己认真听讲,保持全勤,而且将社里的汉族学员和少数民族学员组成了互助小组,效果十分显著。该社分别操五种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编辑,第一次接受这么长时间的培训,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非常不容易。他们的收获之大,远远超过了试卷上的分数。培训期间,维吾尔族编辑拜克提亚尔的亲人去世,他匆匆赶回乌鲁木齐安排后事,又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赶回北京参加结业考试,这种敬业精神和认真态度,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如今,新疆人民出版社已先后4期派出31人次参加了辞书编辑培训,在全国出版社中该社参加培训班的人数最多。

学员们普遍反映,据他们所知,在新闻出版总署所有的培训班中,辞书编辑培训班是时间最长、要求最严的。老师很权威,讲课很精彩,学习后再编辑辞书就上了一个层次,即便不编辑辞书,对于提高语言文字水平也很有帮助。许多学员结业后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我们了解到,他们大致有三种去向:一是成为本社辞书编辑部门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有的还被提升为社领导;二是虽未从事辞书编辑,却成为本社审读室的负责人或语言文字规范方面的小专家;三是认识到编辑辞书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能力有限,从此不再轻易涉足。第一种去向的学员经常参加辞书学会的各种学术活动,给辞书学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后几期的学员在培训期间或培训后建立了QQ群,通过互联网保持联络。其中以第六期的QQ群最为活跃,他们编辑加工辞书稿件时一旦遇到疑难问题,立刻发到网上求助,一定有人帮助解答,成为一个很有活力的群体。

一些出版社的领导对辞书编辑培训班也表示非常满意,他们从学员培训回社后的工作表现中发现了学员的进步——学和不学就是不一样。有的出版社(如新疆人民出版社)决定,凡辞书班培训考试通过的可以在本社的编辑考试中免考;有的出版社(如吉林大学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甚至把辞书编辑培训作为本社编辑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出版社(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在领受国家重点辞书项目后,有针对性地分批选派编辑参加培训,社领导成员中大部分已经取得了辞书编辑的“上岗”资格。现在,不少本身具有辞书编辑资质的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华书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都积极参加辞书培训,就连不属于出版系统的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也派送了学员。

编程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高职;软件开发课程;虚拟实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为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软件开发人才,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实施三阶段技能递进培养模式,该模式将技能培训分为基本技能积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综合技能培训三阶段。基本技能积累阶段包含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编程技能的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包含培养更高一级专业能力的课程,如桌面应用程序开发、web应用程序开发等课程;综合技能培训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开展以提高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技术应用训练。

学生在教学阶段递进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掌握软件开发技能,因此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这些课程与综合技术应用训练都是以软件开发项目为载体,通过实训,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实际软件开发经验。为实现实践教学过程与软件开发过程的对接,必须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及提供合适的软件开发实训环境。由于培养费用、实践场地的限制,让每个学生都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参加真实环境中的项目开发存在很大的困难。在软件开发实训课程中采用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虚拟实训作为一种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实训方式在节约教学投资、优化教学情境和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构建思路

根据对软件开发人员岗位需求的调研,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包括项目立项、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工作任务对工作和技术的要求为熟悉软件开发流程,掌握相关开发技术,具备良好的代码编码习惯及技术文档编写能力,有较强自学能力、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为达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引入虚拟公司形式,采用虚拟环境与真实项目相结合、虚拟员工与真实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学校的实训室中,模拟公司的工作环境,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按照公司的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完成项目开发,缩短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的距离。通过教师学生员工化,模拟公司开发部的组织结构,教师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完成岗位相应的工作,包括协调人员配置、制定项目解决方案、监控项目执行、提供技术指导、组织项目评审。学生担任开发部普通员工的角色,在软件开发员岗位上完成项目开发各阶段任务,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熟悉规范的软件开发流程,掌握高效的软件项目开发方法和技能。

(二)内容结构

基于软件开发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构建具有“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虚实结合”特点的虚拟实训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知识培训、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和项目评审。各组成部分涉及三大类角色:项目经理(教师)、项目组长(学生)、项目成员(学生),项目经理负责完成知识培训和项目管理,项目组长和项目成员负责项目实施工作,项目经理、项目组长和项目成员共同完成项目评审。

知识培训部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实训项目涉及的关键技术与知识以及项目应用领域知识的培训。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包含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特定语言的代码规范、团队开发规范、技术文档编写、软件测试用例的执行和记录等项目开发支撑知识。关键技术与知识的培训由项目经理根据课程目标和项目特点展开,包括关键技术和常用架构的学习、企业最新技术和开发工具的引入。领域知识培训是指项目应用领域背景知识的介绍,例如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涉及金融财会的相关知识。

项目实施部分:项目实施是虚拟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训任务分解和项目实现。项目组接受来自项目经理的实训任务,由项目组长进行任务分解并分配到各项目成员。项目成员按照企业软件开发流程执行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

项目管理部分:项目管理包括进度控制和过程检查两部分,由项目经理实施以保证实训项目按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的要求如期完成。项目经理指导项目组长制定项目开发计划,根据项目计划监督各组的工作进度。过程检查部分包括设定过程检查点以及阶段通过标准,项目经理按照通过标准审查阶段成果,确保项目完成质量。

项目评审部分:项目评审部分由项目演示交流和项目考核两部分组成。在项目演示交流环节,各项目组介绍开发过程、演示项目运行结果、进行项目答辩。在项目考核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在项目经理考核的基础之上,参照项目组长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三)应用过程

编程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继续教育;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聘任管理;科学发展观

1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思考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1创新课程设置,不断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效性。

对于专业人员的培训,继续教育必须考虑到三个原则。1)时代性原则:即所选课程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如当前形势下,就应将继续教育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及震后心理调适相结合起来;2)针对性原则:即所选课程应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培训需求,采用“菜单式”培训或将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结合起来,增大灵活性;3)系统性原则:要结合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统筹规划课程,要让培训者一年一个收获,通过培训较为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全面提升能力素质。总之,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要做到:立足岗位需求,紧扣时代脉搏,少而精,新而实,真正将远程网络培训平台打造成为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成长和不断发展的平台,成为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割舍的良师益友。

1.2创新培训管理,做到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人文化

创新培训管理,就是通过专业的人文化的教学管理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员顺利完成培训任务。首先,做好继续教育相关政策和网络培训方法步骤的宣传;其次,加强调研,听取基层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络培训的意见与建议;再次,开好工作安排会、工作总结表彰会。培训工作必须自始至终突出抓好培训效能提升,网络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究竟如何,基层单位和参训人员最有发言权。要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经常的基层调研,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调研情况和工作决策有机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龙头,重点关注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民生建设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任务,有效整合培训资源,统筹推进各类培训,为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3创新培训评估,不断激发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学习的热情。

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在我看来创新培训评估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仅仅看重结果的做法,要在评价功能、评价主体、评价过程等方面进行创新。有效的培训,其评价功能应当是激励性和诊断性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开放的,评价主体应当是多元的,评价过程应当是交互的,在开放、交互、多元的培训评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评促学。这样才能使技术人员学到灵活多用的知识,才能不减灭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学习的热情。

2如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促进工程建设良性发展

我国工程建设企业走向国际工程承包和咨询市场已有二十七载春秋。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国际工程事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对外承包工程的第六大国,并开始进入了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

针对这种局势,我单位在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对工程管理人才的理论和实践并重培养,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通过理论学习,可以使其认识水平更加系统全面,并得到理论上的提高;有理论基础的人员,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则应到第一线去工作。

一个工程事业单位必须有一个全面的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

3加强单位人员对科学发展观的拥护

1)坚持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是当代党员,干部的责任。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工作的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城市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在单位政工干部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体现新作为,用心思考,用心工作,精心安排,真抓实干,以更高的标准和全新思路,创新方法,充分发挥政工队伍宣传,鼓劲,凝聚,带头作用,尽心尽职履行好各项职能,踏踏实实完成好市委市政府赋予给予的任务,用实际行动开创城市建设事业新局面。做社会和谐的促进者。

4如何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教育管理

加强和规范所属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编外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切实保障编外人员的权益,充分调动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营造良好的拴心留人环境。

1)单位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应总体把关。所属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细则,坚决杜绝用管脱节和无章可循现象,落实编外人员与正式干部职工实行同时教育、同等要求、同步考核的“三同”要求。

2)岗位领导具体负责。编外聘员所在岗位的负责人,对编外聘用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负具体责任。

3)严格考勤、考核,实行绩效挂钩。对编外人员的考勤、考核,必须根据岗位和任务不同,制定严格的考勤、考核细则。通常情况下,实行日考勤、月考核、年考评等制度,并与月奖、季度奖、年终奖和是否续聘挂钩。

4)对考核优秀的编外人员,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可优先向单位人事部门重点推荐。

5对工程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本事业单位的工程建设项目化管理,要以确定项目部的严格高标准、高起点进行策划,在前期工作准备阶段,先后派出数批中层干部、技术人员、施工骨干,认真吸收和消化国内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并找准差距。在建立施工项目进度管理计划体系时,要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实施进度、资源、费用一体化动态管理,保证工程进度,为实施科学的、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策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6就如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管理的一些看法

坚持以业绩能力为导向,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工作,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激发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活力。

1)严格设置岗位。认真按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总量控制和分类管理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好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设置审核工作,并明确各级岗位职数情况。

编程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校本 教学 研究 区域 思考 坚守与超越 探索与突破 开发与实践 总结与反思 学校文化管理 教师专业培训 课程编写价值 课堂组织研究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不断深入,如何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同结合、互相融合并且发挥巨大作用、来完成素质教育的工作任务,是当前教学与研究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坚守与超越:学校文化管理的校本化思考

校长是学校的精神支柱,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的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主要要采取“人文”和“文化”管理――

首先是历史发展的熏陶文化:在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发现学校文化具有强大的熏染功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熏染尤为重要”。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从学校文化、校风和教风中受到陶冶和启迪,甚至终生受益铭志不忘。

其次是时代需要的励志文化:所谓励志文化就是倡导教育教学中的品质、品味和品行提升教育的文化氛围。校长对于教育教学管理要有目标、有要求、有任务、有思路、有创新,有坚守以前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有超越时代的创新思维。

再次是严谨规范的制度文化:没有规律不成方圆,任何一种文化的延续、发展和丰富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使学校更加稳定、持续、和谐发展;制度是一种文化,用严谨规范的制度能够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

最后是人文理念的创造文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一个学校每天就是上课、考试、分数,这是没有文化的学校,我们应该把学校办成老师和学生的“学园”、成为“乐园”、甚至成为“家园”。

探索与突破:教师专业培训的校本化思考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素质、积极开展校本专业职业培训,“学校如何根据学校实际,使校本培训与家园教学工作深系起来,使培训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的发展服务”是校本培训中的核心话题――

第一是教师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每个教师从学历教龄、知识层次、文化背景以及生活阅历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决定着教师具有个性化;教师培训除了要在总体理论培训的基础上搞“一刀切”以外,就要具备多样化、多学科、多方式的培训模式,使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共同提高,实现校本培训能够更好的满足学校每位教师现实个体价值的需要;培训之前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际,具有针对性,注意个别化;研究案例、讨论交流、分组学习,坚持理论学习与经验指导相结合,在互补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

第二是培训方法中的实践创新:以前对于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培训方法是讲讲、听听、看看,浪费了时间收效甚微;校本培训不仅需要“以学代培”、“以课代培”、“以研代培”、“以会代培”等等的方式方法,而且要克服校本培训仅仅局限于校本狭小的范围;单纯的教育理论、技术和学科培训不能从思想上、感情上和规律上产生震撼和共鸣,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和大胆创新。

第三是效果评估上的总结反馈:培训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个过场、不能浪费时间,不论是在本校的校本培训、县区校本培训、还是跨省校本培训,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问卷评估、试题测试和论文答辩,以便进行缜密的细致的考核了解,需要进行语言文字上的反馈,这就有利于及时调整培训方法、总结培训经验、发现培训中的问题和不足,重新思考策略。

开发与实践:课程编写价值的校本化思考

校本课程适应于学校的环境特色、文化氛围和区域风情,拓展了形式的学习范围,其中课程的编写价值定位应该是:

1.彰显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实现课程编写价值的开发与实践定位;

2.探索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3.探究校本课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全面提高。

校本课程的编写和选编始终不能脱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这就是“万变不离其宗”:

第一、为学生全面掌握和联系各个学科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第二、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和“全面提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三、为实施“高效课堂”和“个案教学”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总结与反思:课题组织研究的校本化思考

校本课程从组织人员、编写目标、确定方式到收集材料直至教学过程、学习效果、现象反馈都是一个十分细致、专业、真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明确定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充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乡土文化历史的“闪光点”的课题,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反馈意见的考察、实际效果的认定进行可行性的研究,这是区域性可以操作的文化价值利用,能够在同一个县区范围内的学校广泛采纳、推广运用;我们说校本课程在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实现其区域性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理念:

a.繁荣、丰富和提高了本区域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借鉴价值;

b.强化、凝练和理顺了本区域的教育资料和文化资料,具有实用性、选择性和珍藏价值;

编程培训总结篇5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沟通管理计划,确定项目干系人对信息和沟通的需要:即什么人何时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提供给他们。质量管理计划,确定适合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如何满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个计划,详细程度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要求而定。未解决事宜和未定的决策。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

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

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

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3、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调研计划》,项目组、部门经理、商务等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对《需求调研计划》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的时间内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

4、用户是否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如用户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则作为以后需求调研工作的指南。否则重新修改。

5、《需求调研计划》是否有变更,如果计划存在变更,则执行变更控制流程,否则按计划进行后续工作。

6、编写及发出《需求调研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调研通知》,确定进行需求调研的相关事宜,发给用户,为顺利完成需求调研工作做准备

7、需求调研,项目组以《需求调研手册》为依据,从业务流程、单据使用、打印格式、报表查询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并搜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8、需求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的结果,项目组和公司其他技术部门将进一步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将分析结果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草稿。

9、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组、部门经理、公司其他技术部门的人员对《需求分析报告》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由用户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直至内部评审通过。

10、编写及发出《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发给用户,确定进行需求确认的相关事宜,告之相关部门及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与需求确认工作,为顺利完成需求确认工作做准备。

11、用户是否确认《需求分析报告》。如果用户确认,并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则需求调研阶段工作结束,进行后续的软件功能实现的工作;如没有确认,则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直至用户最终确认并签署《需求分析报告》。双方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如果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或是变更已有的需求,则执行需求新增及变更流程。

(三)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根据需求调研阶段确认的《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中的用户需求内容进行具体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在软件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项目实施人员将记录软件实现的详细过程。便于公司售后服务之用。每一个实施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存档。按照调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实现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编制《软件功能确认表》,将定制好软件功能待用户确认,用户根据《软件功能确认表》上的功能逐一确定软件功能是否达到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功能,项目实施人员将会记录下来并进行功能修改,直到满足用于要求。

(四)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指导用户进行系统标准化资料的准备工作,并对用户进行初装资料的软件操作培训,以便用户能够及时的将标准资料录入系统,初装完成后,项目实施人员会对资料初装的情况进行核查,为以后具体业务功能的开展做好基础。

(五)系统培训阶段

系统培训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用户对软件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软件应用效果,所以软件公司和用户双方要对此阶段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的产品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达到让用户了解软件产品,最终自己能够解决使用中的具体的问题。

此阶段的培训工作中将用户参加产品培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技术层、操作层,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参加产品培训人员的培训内容分别是:

决策层:领导在实施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决策查询。

维护层:系统维护知识、操作方法。

操作层:操作方法。

具体的培训工作流程为:

1、调研培训信息:在培训开始前3天由用户实施负责人,将参加培训的部门和人员情况填入《受训部门汇总表》、《受训人员情况一览表》。

2、编制培训计划:结合调研结果,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项目组编制《培训计划》。

3、签署培训计划:用户签署《培训计划》,进一步确认培训安排。

4、发培训通知:培训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5、搭建培训环境:公司项目组在培训开始前,将培训环境搭建及检查妥当,将培训提纲及培训手册准备好。

6、组织培训: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按培训制度严格考核。由用户将考勤情况填入《培训人员签到表》。

7、培训考核: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受训人员参加上机及理论考试。

8、培训总结: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一起将出勤情况及考核情况做出总结,填入《培训及考核统计表》,及时向相关负责人

汇报。

(六)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用户真实环境下,对用户网络及硬件设备进行测试,对软件系统进行容量、性能压力等测试测试及试运行的目的在于确保系统各项功能均能正常使用,并且符合用户签署的《需求分析报告》中描述的需求,同时把尽可能多的潜在问题在正式运行之前发现并改正;同时目的还在于在正式运行前用户的有关人员能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掌握操作规范。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

1、 编制计划: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测试及试运行时间,地点,人员等安排,项目组编制《测试及试运行计划》。

2、签署计划:用户签署《测试及试运行计划》,进一步确认测试及试运行安排。

3、发测试及试运行通知:在测试及试运行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测试及试运行计划》,将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4、搭建环境及数据准备:在试运行开始前搭建好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网络环境、调通线路;检查软件、硬件、网络、线路等各个环节是否有问题;

5、组织测试及试运行:用户相关各级领导给予全面配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测试及试运行。

6、测试及试运行总结:测试及试运行完成,总结试运行中设备、软件的运行情况,总结试运行中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的情况,以书面总结形式将测试及试运行结果通知相关负责人。

公司项目组负责担当指挥,检查用户人员组织情况并给予指导,跟踪检查如下情况:

跟踪单据流转状况。

跟踪新资料登录环节。

观察业务流程执行状况。

观察操作人员操作表现。

观察系统运行速度及异常表现。

观察关键数据的正确性。

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新发生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确定解决办法。

(七)总体验收阶段。

此阶段是对项目总体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分阶段进行,在每一项目阶段结束时,用户对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进行验收,在测试及试运行结束后,对系统进行总体验收。

需要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主要项目阶段

阶段组成

主要里程碑

可交付成果

编程培训总结篇6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编程培训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我国科技期刊总数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共1003种,占我国科技期刊20%左右。旗下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几年也随之发展壮大,目前已有125种医学期刊(学会直接编辑出版23种)。其青年医学编辑是该系列杂志的主体,是科技期刊的生力军,平均年龄39岁,从自身素质上看,他们知识结构新、学习能力强、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背景,但现阶段对医学编辑人员的要求也与时俱进,并不限于掌握编辑出版行业领域的知识。全方位地提高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成为复合型人才是对现阶段医学期刊编辑的要求。而继续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编辑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缺和提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会编辑出版的23种期刊)是国内拥有医学编辑人数最多的单位,近几年杂志社领导特别重视对其编辑进行继续教育,通过举办一系列培训班、推荐优秀员工出国考察或培训等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地为编辑提供机会,本文就这一方面做一总结以期为同行作参考。

一、借鉴近年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特点

近5年医学科技期刊从业人员队伍整体变化不大,仍以采编人员为主,说明期刊仍以学术内容建设为主;学历结构上,高学历人员比例有增加趋势,编辑人员逐步学科专业化,与国际期刊接轨;年龄结构上,办刊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人员比例最高。

二、开展继续教育的多种形式或途径

(一)开展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是获取学时(学分)的主要继教方式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并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编辑出版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将此作为出版职业资格登记、责任编辑注册的必备条件。中华医学会受新闻出版总署委托,近年来每年均举办一次这种培训班,面向对象是全国医药卫生期刊行业的编辑,培训的内容既包括编辑工作过程中的常见的,如图表加工、中英文摘要结构等学术质量问题,也包括期刊数字化建设问题和出版体制创新与发展问题。每年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主要围绕当年的热点、焦点问题邀请各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探讨。

(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稿专家培训班

从2008年开始中华医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培训对象主要是系列杂志的审稿专家以及期刊编辑,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审稿专家为出发点,既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审稿的目的、作用、原则,把握期刊的学术、思想导向,又从微观角度出发详细阐述如何提高文章审稿速度和质量以及对审稿人的一般要求等。这可提高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增强自身审稿水平,表面上看这种培训与医学期刊编辑继续教育互不相干,实际上审稿专家通过培训,知道编辑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写审稿意见会对作者提高学术质量能有所帮助,编辑参加这方面培训班也可对专家的审稿提出意见或建议,再次体现了编审是一家的观点。

(三)参加国内各类学术会议研讨

1.鼓励青年编辑参加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

此研讨会已连续举办过十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领导鼓励并支持青年编辑参加这种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会议,这种会议研讨的主题一般紧扣时展以及期刊改革的步伐,可为年轻的期刊编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成为青年编辑们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在第十届研讨会上,《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韩锟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关卫屏分别就“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和“我国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现状与畅想”进行了精彩阐述。其中的青年编辑奖项之一骏马奖就是鼓励青年编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2.参加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论坛已连续举办过5届,这种论坛规模较大,主要与政治体制挂钩,内容主要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探讨新时期科技期刊发展战略,推动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为主。参加人员既可以是科技期刊编辑也可以是临床医师或是护士。游苏宁社长兼总编辑每届都会组团参加。通过这种继续教育的方式,一来可以学习知识;二来通过积极撰写文章与同行交流,在第五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石朝云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评估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的《采用稿件网络采编系统对期刊时滞的影响》文章分别被入选进行论坛报告。

(四)参加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同行评议和出版大会或参加国际书展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体系的形成,中国的科技出版日益融入国际出版体系,与国际同行面临的许多问题具有相通性,如同行评议的质量控制、利益冲突、发表偏倚、论文结果修饰等。在参加温哥华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同行评议和出版大会”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篇文章以大会报告或壁报形式进行展示。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多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在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展会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量最多,版式统一,基本代表整个系列杂志的面貌,给世界各国朋友们近距离观察和感知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五)发放科技期刊方面的书籍

在实践工作中自学也是实现继续教育的形式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会不定期发给员工一些与编辑期刊方面有关的书籍,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此书既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教材,又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书,也可供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和其他科技文章时参考,是相当实用的工具书。文学方面如《编辑人的世界》、《和世界著名期刊总编对话》,此类书籍为编辑们提供了必须掌握的各种编辑技巧,而且还为作家提供了各种与写书有关的出版知识。实用书册如《医学常用计量单位手册》,可以帮助编辑查对作者提供的医学单位是否正确,提高效率减少数值差错。

(六)每月举办一次小范围编辑沙龙活动

这种活动主题多样,既有出版方面的专业问题,也有学术方面或伦理问题,主讲的老师既有大学教授、国外期刊编辑的主编、转企改制成功的集团领导,也有杂志社内的职工,凡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都可以作为沙龙的主题。

(七)岗位技能大赛

这是近4年杂志社开展的继续教育形式之一,它加强了杂志社的企业文化建设,现已成为中华医学会品牌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包括:

1.业务技能方面的考察;

2.对某一选题进行演讲比赛;

3.开展一个调研报告或策划活动;

4.与学会领导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发挥个性展示才艺的作品。其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社徽就是在这种活动中被员工设计出来的。

(八)其他方面继续教育形式

2011年开始支持并组建“业务学习和科研小

组”,通过开题报告会、组建课题小组、调研、撰写论文四个阶段(为期1年),完成一批对实践工作有指导意义、选题新颖的调研课题。杂志社会对评审通过的立项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通过这种方式可加强青年编辑业务学习,把杂志社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与国外同专业编辑部加强合作与交流,派员工到国外进行学习或交流,如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张晓冬曾在2008年底到《欧洲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回国后对国外编辑部工作的编辑机制、出版机制、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借鉴了他们的经验。

对发表在编辑出版方面的期刊文章,如发表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这类杂志,杂志社每年除了报销一定费用外,年终还给以一定奖励。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并鼓励职工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写论文查文献本身就是学习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三、目前医学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目前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虽有编辑培训班或研讨会,但为数并不多,所参加的人数有限,且效果无法准确评估,没有形成正规的继续教育制度和模式。编辑方面的期刊,也未充分发挥期刊的继续教育职能(可以仿效医学科技期刊设置继续教育园地栏目),给医学编辑工作者提供继续教育空间。在上文提到的实践的继续教育形式中,只有第一点才能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继教学分,其余的几个方面在学时(学分)上未有体现。继续教育是培训和提高医学编辑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及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极其重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凡是能实现继续教育途径的都应列入此范畴内。如在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参加国际或国内会议、出国培训、参加有组织有规模的编辑沙龙活动等根据情况可按不同的学分计算等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便更好地进行继续教育:

(一)开展医学科技期刊编辑会议,营造良好学习平台

继续开展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培训等学术会议,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继续教育的学习平台,鼓励并奖励出版编辑人员参加这种学会会议,加强与业内学者、专家沟通与交流。学术会议的选题不要只限于编辑出版方面,要适量增加一些与编辑出版相关的人文教育、文字教育等。

(二)加强和国际医学优秀期刊交流与合作

加强和国际医学优秀期刊的交流与合作,将国外对编辑学研究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展现给国内的编辑。

(三)建立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

建立培训教育、考核、评估一条龙的医学继续教育体制,除现有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作为基本的硬要求之外,还可设立英语、财务、医学信息等辅助专业的培训和考试,并在编辑职称的晋升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加强业务宣传和学习

加强对医学编辑中的“大家”和“优秀人物”的宣传和学习。有的老编辑经验丰富,知识雄厚,青年编辑思维灵活,掌握新技术较多,但各自“藏在深无人知”,要加强对榜样的宣传(每年的韬奋奖,出版新人奖,这些获奖者都是优秀的编辑,可以请其以作文或演讲的方式介绍经验)。

(五)加强和高校间的合作

加强和高校间的合作,可请相关领域专家定期召开专业、系统的培训活动,并组织人员参加。

总之,应坚持普通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提升医学编辑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深度,进一步使培训工作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编程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情景模拟技术;公务员培训;能力;效果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20-03

公务员作为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的效率、效益和效能。在当前信息化、知识化、人本化、全球化的新经济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公共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而在国内,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民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对我国公务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还是满足国内社会的需求,都需要政府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公务员能力的全面提升来实现。培训作为提升公务员能力的主要途径,无疑是迎接挑战的最好工具。情景模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测评和训练手段,在我国各种组织的人才测评选拔、管理者培训中也有采用,但由于流程设计不合理、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培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情景模拟技术在公务员培训中操作流程有针对性、具体化的设计,以切实提高培训效果,真正提升公务员能力。

1 情景模拟技术及其优势

情景模拟技术是根据受训者所担任或拟担任的职位,编制一套与该职位实际情况相似的训练项目,将受训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受训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或完成特定的任务,通过培训师的指导及对其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分析评价,尤其是通过受训者对模拟过程的亲身体验,以培养和开发受训者的心理素质、实际工作能力、潜在能力的方式。这种培训方式中,受训者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行而悟道,更加符合教育学中的“从做中学理论”和“教学相互作用论”原理。传统公务员培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这种填鸭式的讲授方法简单、陈旧、单一,不能满足公务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的要求。而情景模拟技术以其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对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热情和参训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见表1)。

2 情景模拟技术在公务员培训中的操作流程设计

要切实提高情景模拟技术在公务员培训中有效性,必须根据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同时把握情景模拟技术的实施要领。下面结合法官任职培训说明情景模拟技术在公务员培训中的操作流程(见下图)。

情景模拟技术在公务员培训中的操作流程图

2.1 进行以“能力”为指向的培训需求分析――提高有效性的前提

进行以能力为指向的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目的是找到组织要求、职位要求与公务员自身状况的差距,更好地确定培训需求,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确保培训的有效性。以能力为指向的公务员培训的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见表2)。比如,笔者根据对法官的访谈和一些学者的观点,并对当前环境下法院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之后,确定对法官任职培训的五项基本能力:认定(发现)事实的能力、适用法律的能力、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诉讼调解能力。

2.2 个性化培训方案的设计――提高有效性的关键

培训方案直接决定培训的具体过程,影响培训的效果。情景模拟技术强调依据岗位进行个性化、差异化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公务员的情景模拟培训方案时,为各级各类公务员“量体裁衣”,即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职务、不同层次公务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

(1)确定培训方法。前面我们解决了“培训什么”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是“用什么培训”的问题,即采用哪种方法、用什么案例进行培训。不同的能力需要不同的方法,一种能力可能同时适合于两种以上的方法。到底选择哪种,要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特点、实施条件、适用对象等问题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常用的方法有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处理、角色扮演、管理游戏、案例分析等(关于方法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例如,庭审驾驭能力需要法官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概括表达能力等,适合采用角色扮演或管理游戏的培训方法(见表3)。

(2)编制模拟案例。编制模拟训练的案例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烦琐的工作。首先,收集题目素材。收集题目素材的过程就是发现岗位关键事件的过程,最好能在平常的工作中注意积累。如法官就可以对自己遇到的典型案件进行记录,包括案件的背景概况、案件的特殊性、当时处理的难点、突发的情况、自己的体会比如在处理这类案件时需具备的能力等。其次,编制训练案例。从素材中挑选一个难度适中、典型性和现实性结合得比较好的案例事件进行加工整理,对原始资料进行典型化处理,主要包括剔除那些不宜公开的内容或过于琐碎的细节,使之符合培训目标和具体培训方法的要求,根据确定的能力培训需求,进行完整的模拟方案设计,包括任务或问题的设计、情境的设计、角色的设置、时间的分配等,使训练方案真正具备科学性、实用性的特点。最后,方案的检验与修正。方案编制完成后,可以对相似的对象进行测试,检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比如,一个用于法官的培训模拟案例,要能够体现法律的复杂纠纷,展示法律条文争议以及引起受训者意见分歧和争论。

(3)设计指导语。指导语是向受训者说明模拟训练进行的方式以及训练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与注意事项的指导性语言。指导语的详尽程度与模拟方案有直接关系。对于比较简单的指导语,只需向受训者作出说明就可以了。对于比较复杂的指导语,则最好能发放到受训者手中,在训练开始之前,由培训师带领受训者共同学习。

2.3 体验式培训的实施――提高有效性的保证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解决“怎么培训”的问题,即根据培训方法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完成培训的具体过程,包括场景布置、分组和角色分配、演练前的准备、实施演练。

场景布置:场地场景要根据方案设计的具体情境来选择和安排。采用角色扮演法培训时,场景的布置与实际中法庭的格局基本一致。

分组和角色分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模拟案例设计,各小组的人数也不同。一般无领导小组讨论5~7人为宜,一些操作类训练如技能演练则需要逐个进行。参加培训的人数较多时,需分组进行,对于小组成员的构成及每位受训者的角色,以自由组合自行分配为主,培训师可进行适当调整。

演练前的准备:在正式实施情景模拟演练之前,培训师必须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周密细致的考虑和安排,编写演练计划,预测在模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实施演练:课堂演练时,培训师要对自己和受训者的角色合理定位,受训者是“演员”,培训师是“导演”,要把受训者作为模拟活动的主体,培训师只是整个活动的控制者和引导者。培训师给受训者提供必要的资料,说明问题的背景、演练要求,创造与设计情境相符的氛围,激发受训者参与的热情,引导受训者进入角色去表演,去体验,去思考,去争辩,去作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情景模拟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全方位的评价总结――提高有效性的终极因素

正如小劳伦斯•E.列恩所言,最有趣的实施、引语和远见卓识经常是在反馈过程中获得的。可见,训练之后的总结反馈是情景模拟培训活动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总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受训者的自我评价。每个受训者根据自己参加模拟演练的全部过程和细节,认真总结自己的感受,深入分析模拟演练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次,受训者之间互相进行评价。除了互相评价,受训者之间还可以就模拟过程中各位的表现展开讨论、辩论,更有利于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有利于受训者之间的互相学习。最后,培训师点评。培训师的点评应从理论和原理出发,恰如其分地指出受训者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客观公正地分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为确保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形成快速直接的正迁移关系,还需要做好课后的评估和跟进服务。

3 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毋庸置疑,情景模拟式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于公务员能力提升效果明显。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因此,在应用情景模拟技术进行公务员培训时,一定要注意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关于情景模拟案例的编制设计

(1)典型性。情景模拟所模拟的事件必须是典型的,这一方面表现为模拟的事件往往是政府机关事务中的一系列片段,是公务员现在或未来工作中最重要、最经常、最关键性的活动,而不是那些次要的、偶然的事件;另一方面,所模拟的事件不是原原本本地从实际原型中截取,而是把多种情况进行归纳、概括、集中成的一件事,注意扩大它的知识容量和时空跨度,充分体现短期、优质、强化及速成的特点。

(2)现实性。模拟案例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政府当前的工作重点和难点,结合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计。对公务员的培训要尽量反映世界最新公共政策思想、技术和方法。

(3)难度适中。过难,受训者无从下手,模拟活动实施不下去;过易,受训者很轻易就能解决案例中设置的矛盾,培训毫无意义,总之模拟案例过难或过易都会影响培训效果,不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3.2 关于模拟场景的设置

情景模拟训练场地与常规的讲授课堂有所不同,它是情景模拟案例的一部分,它能对应试者起到岗位诱导、心理压力及操作指向的作用。要特别注意模拟情景的“现场感”,做到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使培训者进入训练场地后,能够很快进入其“扮演”的角色,由触景生情,到激发其多方面的才能,去完成特定任务或处理问题。

3.3 对培训师的要求

情景模拟式培训涉及面宽,系统因素复杂,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相对于一般培训活动,情景模拟式培训对培训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一筹。具体包括:了解组织状况及职位要求;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模拟培训经验;掌握情景模拟的各种方法;能有效地面对各类受训者,驾驭整个过程;对模拟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透彻的理解;乐于抛弃不信任,保持谦虚,并能搁置先入之见;耐心;总结或提炼要点的能力等。同时由于公共管理类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与社会实践,这无疑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郗少健,岳修龙,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郑天树.公务员培训的案例教学[J].成人教育,2006(3).

[3]周洁.公务员情景训练的内容和结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程连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应试指导:面试[M]. 1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编程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专业课教学

顶岗实习是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接受真正的职业训练,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及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帮助其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促使其自觉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氛围,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那么在校期间如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怎样使学生顺利完成学校课堂教育与企业顶岗实践环节的转换就成为当前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将《市政计量计价实务》作为我校课改核心课的教学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还请多加指正。

《市政计量计价实务》课程按照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根据造价员岗位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法教学,涵盖了市政工程施工的典型工作内容(道路、排水、桥梁),以近三年我市重点市政施工项目施工图为载体,精心设计4个项目14个工作任务。下面是项目1“道路施工图预算编制”的能力训练项目的教学设计样例及体会。

一、项目1——道路施工图预算编制,共设计4个能力训练任务书。

1.1能力训练任务书1的内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组成及各项费用包含的内容。

能力训练的目标:通过对比分析记忆,使学生具备造价组成及费用类别的判断能力。

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六人一组完成一套贴图任务②教师引导学生将费用分组,讲解施工中有关费用如何划分③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任务(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时指导)④教师总结评价(将学生提出问题汇总并讲解)⑤成果展示及评价。

1.2能力训练任务书2的内容:套用并换算相应土石方及基层定额的方法和预算表格的计算程序。

能力训练的目标:能够根据教师给定的工程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查找定额并计算费用等训练任务,使学生具备定额的使用及手工编制预算能力。

训练方式及步骤:①三人一组完成一套能力训练任务②教师引导学生查找定额③教师讲解定额换算方法④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任务⑤教师总结评价⑥成果展示。

1.3能力训练任务书3的内容:套用并换算相应道路面层定额的方法和预算表格EXCEL的计算方法。

能力训练的目标:能正确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查找定额并计算费用等训练任务,使学生具备定额的使用及EXCEL编制预算能力。

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六人一组完成一套能力训练任务②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图纸工程量,查找套用定额并完成相应换算③学生运用EXCEL软件完成施工图预算综合造价确定,并进行报表输出④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任务⑤学生成果展示,教师将学生发生问题汇总并讲解。

1.4能力训练任务书4的内容:道路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和造价软件的使用方法及程序。

能力训练的目标:能够按施工图纸自行计算工程量,完成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学生具备定额的使用、施工图预算编制及造价软件使用能力。

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每班六组不同图纸,六人一组完成一套训练任务②学生自行计算图纸工程量,查找套用定额并换算③学生运用软件完成施工图预算综合造价的确定,并进行打印报表输出④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上交电子版预算成果⑤完成自评与互评⑥学生成果展示,教师总结评价。

二、几点体会

1、能力项目训练必须有明确目标,然后逐条按目标用学生具备的能力进行考核。本课程就是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的总目标和专项目标,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①具有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工程量的摘取与审核,熟练套用定额,独立编制预算能力;②具有熟练操作1-2种预算软件的能力;③具有熟练编制工程量清单和计价表,独立编制市政工程招投标文件的能力;④具有运用工程造价知识进行简单的工程成本分析及控制的能力;⑤具有运用相关建设法规进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如下社会和方法能力: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③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④培养团队合作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2、在内容设计上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行性。比如,在项目1中设计了4项任务,教学中先进行手工预算编制训练,然后采用EXCEL表格法编制训练,最后通过青山和广连达造价(专业软件)平台,进行工程量和软件计价训练;项目的教学完全按照造价的工作流程,能力训练任务书的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依次推进,着重强化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更加注重过程,强调学生项目教学中完成成果质量的考核。对于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逼真的工作环境模拟和有效的能力训练手段,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在工作中得到专业技能的提升,在合作中感悟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3、在教学手段和发法上要灵活多样,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工作环境。

4、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塑造和谐的团队精神。项目教学法基于实践教学的理念,同学们在分组合作中,感受着团结协作快乐,体验着“比、学、赶、帮、超”氛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提高学生们顶岗实习的适应性也有这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5、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是完成高质量能力训练项目的基本保证。考评中应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编程培训总结篇10

(一)培训需求调研

加强培训需求调研,要综合考虑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找到培训对象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的差距,通过培训项目的设计、教学计划的编制及培训,缩短两者之间差距。地面高空一体化培训集上述三层需求而开发设计。中国气象局以十八届三年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制定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重大部署。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是气象现代化、观测自动化发展的趋势;是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实施台站工作岗位的需要,台站人员掌握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的进程和岗位要求。

(二)教学计划编制

教学计划依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编制,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指导教学和教育活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成人继续教育教学计划虽然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计划有所不同,但其教学计划同样是决定教学内容和教育活动的基本文件。气象部门继续教育培训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编制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形成了本部门继续教育教学计划编制要素及特点。培训目标明确、培训对象强调针对性、培训内容依据培训目标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培训方式注重成人教育规律和成人学习特点、培训时间结合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确定、教师选配采用开放式与多元式相结合、教材主要根据培训目标自主编写实效性讲义、考试考核采用多元评价机制。

(三)地面高空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制

培训内容:培训引言、高空气象观测前沿与综述、高空气象观测基础与业务规范、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实习实训等教学模块。培训方式方法:综合采用课堂讲授、操作演示、实习实训、个例分析、体验式教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方法。培训目标:熟悉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掌握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维修的基本技能,熟悉高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掌握地面、高空观测规范,初步具备从事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工作的能力。培训对象:从事过地面观测业务,即将从事地面高空观测一体化的观测人员。培训对象的针对性保证了受训者业务基本知识在一个水平上,便于培训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培训时间:20天(每周6个教学工作日,8学时/日,总学时144学时)。

二、培训项目的实施

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培训是气象部门面向全国的性特色业务培训项目,从项目开发到实施再到评估全过程引入项目管理机制,实行动态化管理。

(一)培训管理

注重入学教育、加强教学引导、明确培训目标;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备课,认真传授知识;发挥班委作用,实现学员自主管理;实习实训环境优化,实习实训实效显著;学员培训第一手培训资料收集整理,建立培训档案。

(二)教师选配

采用多元开放式培训,教师选配包括课堂授课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教师既有中国气象局职能司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专家和领导又有气象业务单位一线业务骨干、气象仪器厂家工程师、湖南分院专职授课教师及地面高空台站观测人员的实习实训教师。整个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层级高,注重加强业务科研单位与培训机构之间优秀人才的交流协作,发挥专家学者、仪器厂家业务技术专家、一线业务骨干在气象新业务培训中的作用。

(三)培训学习

开辟“学习园地”,开设学习体会、学员心声、个例交流等栏目供学员学习交流;建立班级QQ群,将教师课件、“两个带来”、座谈研讨小结等学习资料上传,分享学习资源、工作经验;创办《学习简报》,开设重返校园、理论课堂、实习实训、交流研讨、体验式教学、文体活动、培训心得等板块,展示培训成果,同时,通过搭建的交流平台,学员自主学习,在线交流。

三、培训教学的亮点

(一)开展个性化的多样实训

1.量身制定实训方案

对不同需求学员进行定制化实习指导。如有的学员准备阶段时间掌握不准、操作程序复杂、精度要求高、心理紧张等现象,安排学员观测跟班、观摩,训练学员动手操作。

2.实训采取小班教学

全班分组、小组分工、分别轮番进行不同内容的操作演练。每组配备2名教师指导实习,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独立完成4~5个班次的探空值班操作。

3.业务跟班纳入实训

对有一定基础、单位马上要开展业务运行的学员,安排指导教师,采用一对一反跟班方式培训,训练学员单独完成全套探空值班流程,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二)有针对性开展个例教学

个例教学与个例点评。教师利用长沙站及其他台站日常值班中的突出问题,结合教学计划,开发教学个例,内容涵盖业务操作流程、雷达、仪器、预审等方方面面。充分利用学员的教学资源,学员相互之间开展个例研讨、教师点评、学员互评。

(三)制作课件上传远程平台

精心制作动态教学课件。利用动漫、图片,通过多媒体向学员播放讲授,让学员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全景实录课堂授课内容。编制36个48学时的远程教学课件,上传远程教学平台,便于基层业务人员根据自身需要,个性化地选择学习资源,扩大培训学习群体。

四、培训项目的评估

(一)学员对象

举办2期地面高空一体化试点培训班,来自全国25个省区的84名一线业务人员参加了培训。本科以上学历占73.8%、气象类专业占85.7%、中级职称以上占46.4%,学员整体年轻、专业素质较高、求知欲强,培训教学中提出了许多探讨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个例资料,给的教学和培训带来了很多启发。

(二)模块设计

理论讲授。培训内容设计与课程模块设置是实现培训预期目标的关键。在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特色培训项目开发阶段,就地面与高空观测人员业务、岗位与实践经验的差别,课程模块和主体课程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主体课程为高空气象观测基础模块和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模块。熟练掌握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操作流程、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规范和规章制度;全面学习软件使用、常见故障维护维修、数据处理及报文编制。目的在于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和实际,系统全面掌握一体化观测业务流程,符合岗位上岗要求。

1.个例点评

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培训,针对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师生个例研讨点评占10%。既有学员带来的个例,又有教师根据工作实际与教学需要开发的个例。学员相互之间的讲解、研讨,师生共同点评交流的开放式、交互式学习方式,学员乐于接受,学习效果明显。学员普遍反映:个例研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既学到了知识又交流学习了经验还解决了工作中的困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2.实习实训

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训必须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保证培训质量。基于此,实习实训模块64学时,占总课时比例的44.5%。学员普遍认为:实习实训环节非常必要,甚至有学员希望再增加实习实训课时。在实习实训平台上可以将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即学即用,在实习实训中消化,回到岗位就能发挥作用,收获非常大。

(三)跟踪反馈

培训中期,组织召开座谈会,反馈学员培训学习信息,及时了解学员学习动态及教师授课情况。培训后期,学员填写《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培训班教学质量调查表》,统计数据形成《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培训班教学质量汇总表》,进行教学质量调查、评估。对2期培训班质量调查表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培训设计与安排项目整体的平均满意率在96%以上,培训学员认可程度很高。培训教材的适用性指标满意率平均值为93.0%,学员对培训教材需求,湖南分院有较大提升空间。培训半年以后,湖南分院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踪评估,编制《地面高空一体化培训班行为层调查问卷》,通过网络进行跟踪信息反馈。调查问卷反馈30份,统计情况如下:目前从事地面高空一体化岗位18人,地面观测岗位12人;对工作素质有帮助29人;对工作态度转变有帮助29人;能熟练处理高空观测工作29人;成为单位高空观测业务骨干的10人。

(四)总结反思

1.培训特色培训平台。

充分发挥长沙高空气象观测站、马坡岭国家基本气象站业务资源优势,将培训和业务观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论学习平台和实训实操平台有效衔接,形成有别于体验式或观摩式等蜻蜓点水式的实习实训,具有比较独特的地面高空一体化业务培训平台。学习资源。“实”字贯穿培训全程,学员自始至终处于实景、实物、实战、实用教学情境中。培训教学突出实用性,重点传授操作技巧、实用窍门,这种一点通式的教学方式,使学员在培训中学得实在,回到岗位上用得实在。

2.培训建议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