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日记十篇

时间:2023-04-09 14:34:11

摘抄日记

摘抄日记篇1

1、我要在困难中作个光荣的革命战士,绝不作可耻的逃兵;我要作暴风雨中的松柏,绝不作温室中的弱苗。

2、……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3、看问题不要只看现象,要从现象中抓住本质。有人说南方地主剥削农民轻些,北方狠些,这都是不正确的。张三是活阎王,李四是笑面虎,绝不能说李四比张三好些。天下乌鸦一般黑。

4、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5、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善于钻。

6、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7、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8、我为了群众尽了一点应当的义务,党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去年我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鞍山市青年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这完全是党的培养,是毛主席思想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是广大群众支持的结果。

9、我学习了毛主席的着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心里感到特别亮堂,工作越干越有劲,只觉得有股劲永远也使不完。

10、一个人的作用,对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11、在党的教育下,思想开阔了。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一朵鲜花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人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12、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先做好群众的“学生”,才能做好群众的“先生”。“先生”是“学生”,的发展,却不是“学生”的终结。如果不愿再以学生的姿态出现,便不能继续再当“先生”。毛主席说: “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13、我要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14、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15、我今天听一位同志对另一位同志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奋斗。

16、牢记,千万不可以骄傲。你永远不能忘记,是党把你从虎口中救出,是党给了你一切,至于你能做一点事情,那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你每一点微小的成绩和进步,都要归功于党,要记在党的账上。

17、我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坚决听党和毛主席的话,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随时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8、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19、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是办不了大事的,群众的事一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己来办。……我一定虚心向群众学习,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才能不断进步。

20、通过学毛主席着作和自己实践,我深深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今后我要更好学习毛主席着作,用它武装自己头脑,指导一切行动,永久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1、敬爱的毛主席呀,毛主席,我天天想,日日盼,总想见到你,你老人家的照片,我每天要看好几次,你老慈祥的面孔,我在梦中经常见到。我多么想念呵!何时能够见到你,可现在我还差得很远。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对人民没有多大贡献。但是,我有决心听你老人家的话,永远站稳立场。我要像松树那样,不怕风吹雨打,四季常青;我要像柳树那样,插到哪里都能活;我要紧紧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在人民中生根、成长、结果,作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

22、我要坚决发扬革命部队里的优良传统,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等英雄们学习,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我一定要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我要把我最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23、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像白求恩同志那样,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整个生命献给为人类解放的事业,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

24、我决心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好好地学习,顽强地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作一个毫无利己之心的人,我一定争取实现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真正见到我们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25、我深切地感到:当你和群众交上了知心朋友,受到群众的拥护,这便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无论什么艰苦的环境中,都会使你感到温暖和幸福。

摘抄日记篇2

时间:2008年10月14日,星期二,晴。

地点:驿前镇驿前村下街7号

参加者:县文体广电局副局长、文物普查办主任付松仕,博物馆馆长孙敬民,副馆长黄震及本人,驿前镇副镇长何翠萍,镇文化站长李立瑞,县电视台副台长丁键跟踪录像采访。

交通工具:借用(博物馆加油)县电视传输中心的赣F-7078车子。

早饭后,我们一行驱车来到距县城44公里的驿前镇,该镇位于由赣道通闽粤的古驿道之上,宋至清曾设有驿站,历来为赣闽边陲重镇,文化沉积颇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初,我县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就召开了全县普查工作会议,各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及文化站长参会,会上就把驿前镇列为全县重点普查乡镇之一。会后,博物馆孙馆长还特意叮嘱驿前镇文化站的李站长:驿前古建筑众多,要做深入调查的有心人。因此,我们在驿前镇刚下车,前来迎候的李站长就对孙馆长说:“昨天我在对普查调查摸底时,听说赖巽家庙在时,曾为驿前大队下街生产队的食堂,其上厅堆放大板车等农具背后的墙上有几处图画,不知有何价值。”孙馆长回答道:“好哇,我们现在就去看看。”于是我们没有在镇政府停留,跟着李站长直接来到驿前圩镇下街的赖巽家庙。

赖巽家庙,又名下窝赖祠堂,地理坐标是,东经:116°19′21.4″,北纬:26°33′27.7″,海拔234米。清代中期建筑,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面宽16.7米,进深22.7米,占地面积379.09平方米,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有上下两厅,中为天井,天井由条石砌成,天井长7.7米,宽4.1米,上厅有砖块砌成的圆形柱6根,砖柱直径49厘米,下为红麻石柱础,柱础直径66厘米,硕大的砖柱彰显出该建筑曾经的气势。该家庙主人赖巽,字宗启,号逊志,名清溪,系驿前镇池源村人,明永东十三年(1415年)进士,官拜云南按察使,家族后人为仰其德,立赖巽家庙以祭之。由于该建筑与广昌历史名人有关,在1993年公布的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赖巽家庙列为其中。

该家庙现产权属房产公司管辖,下厅长期租赁给当地的一对老年夫妇居住,家庙大门很少打开,平时都由南边小门进出,我们从此小门进入厅堂,住户男翁介绍说,上厅是免费让给附近村民存放农具的。我们搬开几部废弃的大板车和打谷机,在上厅石灰粉饰的墙壁上,发现有壁画五幅、图表一幅,经现场确认,当属时期所绘,我们把它归类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内容,因此,大家赶紧对壁画及建筑物进行规范的测定、丈量、拍照、绘图及现场文字记录。

六幅壁画,除两幅破损严重外,其余四幅均保存基本完好。壁画的规格一致,均为高1.82米,宽1.25米,画面线条清晰,色彩较为艳丽。其中图一名为“边收边种”,分上、中、下三景,上为山村远景,中为抢收水稻场景,下为犁田,插秧画面;图二名为“欣欣向荣”,画中有一正在大炼钢铁的高炉,高炉浓烟滚滚,炼钢场面热火朝天;图三名为“大食堂”,图为食堂工作人员手捧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正迎接收工的人们前来用餐;图四为“民兵五好评比台”图表。

在发现时期壁画的同时,位于赖巽家庙上厅大柱础一则的地面,发现了一块皇明隆武元年的施田碑。此碑为青石质地,通高1.1米,面宽0.54米,厚为0.095米。众所周知,“隆武”为大明王朝灭亡后,南明小王朝在南方建立的年号,因其历时短暂,故有其年号的文物并不多见,此隆武纪年碑当属珍贵之物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当晚,从驿前镇回到县城家中,虽然已经忙碌了一天,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回想起那批壁画和隆武纪年施田碑,心情格外激动,总感觉到这两文物的发现非比一般之物,因此情不自禁地从书柜中取出1995版的《广昌县志》和相关的地方资料,在这些文献中均有1958年下半年以来,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运动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的记载:如“1958年7月,成立了广昌县钢铁委员会;9月成立了广昌县钢铁指挥部;10月全县抽调了730名干部,8369个劳动力,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掀起了大搞钢铁的新高潮;12月底,全县建成土炼钢炉34座,土高炉137座,焖铁窑268座,淘铁沙1364吨,挖铁矿石3149吨,生产钢70吨,生铁550吨,烧结钢610吨……。”这批壁画,记录着不凡年代的生活,演绎着不平凡年代的故事,已成为那段历史的真实见证。由于运动历时短暂,且距今已半个世纪,留下如此保存完好的壁画实属难得。

当然,无论是壁画或南明王朝纪年碑,近期我将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报道,以便提升它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哎呀,现在时间都已过零点,要抓紧休息了,明天还要进村普查哩。

二、朝华恐龙化石遗址发现记

时间:2009年4月28日,星期二,晴转阴

地点:甘竹镇朝华村石螺坑村小组

参加者:本馆孙敬民馆长、黄震副馆长、镇文化站长及我

向导:甘竹镇龙溪村村民饶梅文、饶大员

交通工具:租用红色的士车

几天前,本馆孙馆长接到甘竹镇龙溪村村民饶梅文、饶大员的电话报告,说他们在邻村的一石山上发现恐龙化石,根据当时电话约定,今天前往发现地调查。

上午上班后,我们就乘坐出租车前往甘竹镇龙溪村,将约定在路边等候的恐龙化石的报告者饶梅文、饶大员一起接走。在他们的指引下,很快我们就到了化石的山场,该地址为甘竹镇朝华村石螺坑村小组,其地理坐标是:东经116°12′39.3″,北纬26°55′14.1″,海拔140米。经现场调查,此山场地质岩层属紫色页岩,在大约500平方米的石山坡上,散布有十多处大小不一的化石点,它们有的象半边肩甲骨,有的象一段肋骨,有的象关节骨,因没有正式发掘,就其部分不宜确认该恐龙化石的种属。

在与此地相距约1千米的龙溪村双古垅山场,曾于1986年和2004年两次发现恐龙化石,并分别邀请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发掘。1986年出土的恐龙化石,经专家论证,属国内出土的最新品种,为国内发掘最完整的恐龙化石,填补了我国中生代白垩纪晚期至新生代第三纪之间生物发展史的空白,解开了广东南雄,江西南康、大余、赣州、新干等地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之谜,为研究我国的古地理演变、动物形态特征、演化关系和矿藏分布提供了新的实物标本,是我国古生物发展史研究又一重大新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此,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报道广昌恐龙为中华之最,复原装架后的广昌恐龙,在江西省博物馆长年对外展出。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和2004年两次恐龙化石的发现,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我都是第一个知情人,第一个赶到现场拍摄了第一帧化石照片,采集了第一件化石标本,并全程参与了恐龙化石的发现、保护、发掘以及随后的复原装架等具体工作。

由于在龙溪村曾两次发现、发掘恐龙化石,甘竹镇一带的村民对恐龙化石的常识已深入人心。今天,朝华恐龙化石的发现者,就是饶梅文和饶大员两位农民,他们是在甘竹圩镇

上看到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资料后,结合他们近期在劳作途中发现的化石点,通过电信114查号台的帮助,才联系到本馆孙馆长电话而报告的。经文物普查工作队到现场调查,确认属恐龙化石无疑。本人认为:该化石点面积小、分布不集中,故暂不主张主动性发掘。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距前两次发现化石现场遥遥相望,当属同一地点的第三次发现,对于进一步确立广昌属中华恐龙的南方故乡之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到蜡烛形高地普查

时间:2009年6月16日,星期二,晴转阴雨

地点:驿前镇麻坑村蜡烛形等山场

参加者:本馆孙敬民馆长、黄震副馆长及我,驿前镇文化站李立瑞站长。

向导:驿前镇麻坑村吴光平书记、吴德传主任、吴恭良民兵连长。

交通工具:租用红色的士车

今天文物普查队安排去蜡烛形高地普查,我感到很兴奋,这是因为在我30多年陆续接触的革命文物工作中,我县的革命旧址旧居我都曾经走访过,唯独蜡烛形高地还没到过,多次想去都未能去成,今天去了,算了了这个心愿。

蜡烛形山场属驿前镇麻坑村所辖。蜡烛形高地是1934年8月下旬,红军长征前夕与军在广昌境内激战的主战场之一,这次战斗是高虎脑战役系列战斗中的重要部分。通往蜡烛形山头没有大路,约5公里的路程只有一条崎岖的山间小道通行。本来打算请一位向导,麻坑村干部听说我们是去进行红军战场遗址文物普查时,村支书和村主任、副主任都争着要去,他们不顾高温酷暑和山路的艰辛,三位村干部硬是都去带路,使我们很受感动。

一路上,村干部纷纷介绍了蜡烛形的情况:此山是在群山中突起的一个山头,传说原先常见晚上有火光,犹如一支点燃的蜡烛而得名。他们小时候就听村里的老人说,红军在蜡烛形一带打过大仗,那时麻坑村中的吴氏宗祠内还设有红军的指挥部,在蜡烛形一带山上,他们还捡过子弹壳。一路的交谈不时地因穿越荆棘区或攀登灌木而中断,也不觉登上一个又一个山头。普查队员早已气喘吁吁,全身被汗水湿透,正当准备稍作休息时,我们发现此山头四周,有一圈一圈似荒废的水沟状的地形。村支书告诉我们,此山叫七坑嵊,是蜡烛形的山腰,这水沟状的地带,正是当年红军的战场遗址。由于几十年的水土流失,已不完全是人们想象中的战壕。我们顾不得休息,生怕此景会在瞬间消失似的,因此,赶紧取出器材,对此山头进行丈量、照相、绘图、测定地理坐标读数,并记录周边的环境状况。

这个遗址信息还未采集完毕,村主任已在前方约200米处,大声说道:“这里也有红军战壕。”村支书告诉我们,前面的地名叫叶坑嵊上。当我们来到叶坑嵊上登记相关数据时,年轻的村副主任已登上了蜡烛形山头,并高声喊道:“这里的战壕更多,更完整……。”我们普查队员一股作气,依照普查要求,逐一对这几处红军战场遗址进行了相关信息的采集,不觉早把酷热和疲劳忘得一干二净。

晚上,我在家里的书柜中找到了《长征前夕的激战》等书,其中张震写的回忆录“蜡烛形高地上的防御战”一文,有这样的记叙:

肉搏战一直打到下午,工事完全被打垮了,我们只能凭借着交通壕用手榴弹和刺刀迎击敌人。这时,我们营指挥阵地已成为第一线了,营部的通讯班已投入了战斗。最后,只有依靠拼刺刀了,可是有些刺刀也不济事,捅不上几下就弯了,战士们用脚把弯了的刺刀踩直,再端着去刺敌人。

这样杀过来,杀过去,反复冲杀了几次,满山遍野都躺满了敌军的尸体和伤兵。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后,八连连长带着仅剩下的20几个战士从敌人包围中突围回来,我们全营就守在一条交通壕里,准备用刺刀和敌人作最后的一拼……。”

1997年11月,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老将军,回到阔别63年的蜡烛形红军战场故地重游,他当年担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三营营长,带领部队在此山头坚守了半个多月。老将军登上当年浴血奋战的遗址,触景动情,站在被战友鲜血染红的地方,他不禁潸然泪下。山风阵阵,送去了老将军对长眠在此的战友英灵的无限慰藉。

摘抄日记篇3

2、在一个由最坏的人性统治的没有理想可言的世界里,当每个人都质疑正义、上帝和真理时,年轻人要付出比大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

3、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4、我觉得这很不好,我也想对你承认,我绝不想成为玛戈那样的人。我感觉她软弱,呆板,容易受任何人的影响,总是屈从。

5、世界上有些人是喜怒无常的,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6、以为已经从书本上学到了许多,但是其实还什么都没真正明白。

7、我克服着内心的恐惧,也在一边学习、读书。

8、再多的财富都会消失,但你内心深处的幸福只会暂时被蒙蔽,只要你活着,它就终有一天会回到你心里。只要你能无所畏惧地仰望苍穹,只要你晓得你心里是纯洁的,那你就一定能找到幸福。

9、说出真相是严酷的,但是事实的确是她自己先把我从身边推开的。

摘抄日记篇4

1、写日记——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虽然比较传统但是很奏效,用起来也很容易。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先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时可以记得详细一些,如果你真的不能详细的记录也可以简单地先把事情的大致内容记下来。一些细节等以后用到时再回忆。所记的内容一定要有意义,要健康,这一点很重要。字数可以是数百字也可多一些,这有你的写作水平来决定。记录时一定要记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我们在日后回忆的时候也会很方便。

2、做摘抄——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看书阅读将一些好词好句或者名人轶事摘抄下来,储备到自己的素材库中为以后作文服务。着这里摘抄的内容和范围一定要清楚,千万不能什么都抄,要有所选择和借鉴。应掌握这样几个原则:(1)内容不新颖,全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没有新意也无创新可言的内容不要抄。

(2)经常看见的常识性的素材不抄。

(3)内容太深奥太难理解的素材不抄。

(4)内容不健康的素材不抄。

摘抄日记篇5

据调查:某一农村中学初一年级,除了学校统发的课本及相关教辅资料之外,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外书或杂志,中学生语文学习必须具备的《现代汉语词典》一个班也只有个别同学拥有。这样差的阅读配备,再加上相对闭塞落后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想象学生的语言词汇量,信息储备该是多么贫乏!

为改善农村学生这一不利因素,加强学生课外学习的营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把摘抄背诵成语作为一个切入点,使成语成为农村学生一道精巧美味的营养点心。那么,这道点心的营养特色,制作技巧,功效味道如何呢?

1营养特色

成语是一种机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它不同于一般词语,又不同于俗语、格言,但它却具备两者优点,是千百年中华语言文字的精华提炼,是一种有独特魅力的特殊语言现象。

1.1言简意赅 成语常常是众多语义及成人的浓缩,许多需要费很多口舌才能表达清楚的事情或道理,一个成语就能解决,并常有“一针见血”,“一字千金”之功效。如:人们在欢度春节之际,常用“万象更新”这个成语作横批;因为这个成语含义丰富:一则指自然界万物生机萌发的气象,一则指人们除旧布新而出现的一派兴旺的景象。

1.2丰富多彩 成语所牵涉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或神话寓言,或历史典故,或绘景融情,或引擘取喻,真可谓包罗万象,洋洋大观,叹为观止。

1.3流布人口 成语源远流长,运用非常普遍。上至名流学者,下至走卒贩夫,无论是学术论著,还是市井俚语,都有成语的足迹,它和基本词汇水融,相得益彩。

1.4古为今用 成语中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古诗文语句,如“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老骥伏枥“(曹操《步出夏门行》),成语中的每个字常代表一个词语含义,多理解了成语,对古诗文的学习有帮助;当然,古诗文的学习也促进了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成语四字易于记诵,理解掌握可浅可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吸收。

2制作技巧

2.1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一角辟出一个语文学习专栏,语文课代表每天中午将《成语词典》上所要摘抄的五个成语板书其上;

2.2成语摘抄包括成语名称及解释。解释内容选抄要点:难理解的字词;本义;比喻义;而成语的出处及运用可不摘抄。如:[班门弄斧]班:鲁班,我国古代巧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另外,容易写错字的,读错的字音,易误解的字义等都要标明。如[丢三落四]……[辨误了“落”]不能念成luò,念là。

2.3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所要摘抄成语抄录到专门的笔记本上。

如有同学备有《成语词典》,可不摘抄,但须每日依进度勾画并理解。

2.4教师在第二天上正课前,用两分钟时间巩固,或检查记忆,或考查理解,或联系实际运用,或解答学生提出疑问,视具体情况而论。

2.5每学期花几节课时间,举行成语竞赛,如: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动物成语,根据意思说成语,趣味成语等等,既是检查运用,更是对成语及语文学习兴趣的增强。

3注意事项

3.1精选成语 《成语词典》上的成语,并非逐一摘抄,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教师事先要有所取舍,太浅显的如“千变万化”或太生僻的如“来薪之忧”可适当舍弃。

3.2化整为零 将数千条成语摘抄下来,非一时之功,而要一、二年时间;每日摘抄五个,费时不多,但贵在坚持积少成多,不可因学习紧张或其他原因半途而废。

3.3忌贪多不嚼 接抄成语是一个细水长流工程,不可操之过急,急功冒进,每天抄几十个,致使学生负担增重,苦不堪言,兴趣索然而中断工程。

3.4重理解,强运用 囫囵吞枣地将成语记下来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加强理解运用推导,创设多种机会、条件促进学生对成语的掌握、运用。

4功效妙用

摘抄日记篇6

从实际习作看,学生习作词汇贫乏仍成一大重症,教师文前指导,文后修改仍于事无补,难道非等“胸藏万江”方能“凭吞吐”、“笔有千钧”,才可“任翕张”?不,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若是“厚积”看得见,而“薄发”却够不着,习作的积极性无疑会受挫,鉴于此,我尝试优化积累。

巧积――摘抄讲究方法

每周都要检查学生摘抄情况,我发现好词佳句记得多,用得少,因为学生积累的内容,当时不一定用得上,要用的时候想不起,“积累”和“运用”完全脱节,摘抄本成了束之高阁的粮仓。于是确定摘抄分步走:1、初级积累 即在广泛摘抄的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种类型的好词佳句摘抄,例如布置收集反映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各类心情描写的好词佳句。这是给予学生摘抄的方向,因为大量随意的摘抄虽然积淀语感,可其间的盲目让学生难以感觉积累的成就。就积累“高兴”这周来说,学生在目的明确的积累中,把有关“高兴”的零碎杂乱的语言信息条理化,系统化,串成一个个有关表达“高兴”的知识快,便于信息记忆,加工内化。

2、品读赏析 在每一类摘抄后,为了让积累不成为知识的机械累加,还需品读赏析,重建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语感。例如学生在品读多从描写“生气”的好词佳句后,知道了可以夸张地表达:我听了差点没昏过去,两眼直冒金星……发现了比喻的效果:妹妹像触了电流似的一颤,脸马上沉了下来,黑成一口锅;明白了动作前的修饰词使句子生动:她气得一溜烟跑出去了。

3、精华积累 每个学生把最精彩的好词佳句归在相应的类型下,进一步揣摩好词佳句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品出言中美,悟出言中妙,感受言中法,然后去粗取精地汇集典型的10―20条,集成精华积累,进行资源共享。如学生汇集描写害怕类的好词佳句:

①他两眼发直,连连自语,又惊又怕,两腿像筛糠一样乱颤。

②心里小鼓敲得更响了。

③跳动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④她吓得面如土色,舌头僵住了,呼吸也窒息了。

……

4、记忆内化 对于集粹后的好词佳句,还须巩固背诵作必要的内存,到时才可能,“不会作诗也会吟”。

综合上述,初级积累、品读赏析,精华积累,记忆内化四环节,使语言积累密切联系理解、感悟、鉴赏,且方向明确,循存渐进,成为有效积累。当然各种激励措施,积极评价渗透在整个流程,这样学生尝到是语言积累的喜悦,收获的是语言积累的技巧。

妙发――处处促运用

在引导积累中,悟性高的学生在日记、习作时时不时用上高兴、生气等类型好词佳句、或借用、或仿用,如:某生在考后日记中写到:拿着一百分的试卷,我像小小鸟一样飞进家门。某生在《我真后悔中》描述:我可慌了神,浑身打着摆子似的发抖。老师便用红笔重重卷上,标注“好”,并在讲评习作时赏析学生学以致用了的好词佳句,大力表扬,写者得鼓舞,看者生羡慕,纷纷效仿,学生与好词佳句的距离自然而然地拉近了。

为了掀起“运用”高潮,我专门设计了相关的活动课。在倡导积累喜怒哀乐等类型的好句后,配合举行“妙语大比拼”;在倡导积累歇后语后,设计了“歇后语大练兵”;在倡导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后,开展“修辞写生动”竞赛。以“妙语大比拼”例略作简介,这课重点三环节:比比谁能背好句,算算你的好句得过几个“好”,根据情境说妙句,前两部分主要是展示积累和运用的收获。第三环节,创设了多种情境让学生创造性描述,如:描述你此时(在妙语大比拼活动)的心情,学生创造的好词佳句:

①什么,我能奖上一个彩球,我的高兴劲别提了,全身每一根汗毛都活跃地跳起来。

②该举手时不出手,我心里直埋怨,懊悔像小虫一点点咬我的心。

③我们又加上两分,这时我仿佛看到胜利女神在向我招手微笑。

④看得意洋洋的第二组同学,个个笑得嘴角挂到了后脑勺了。

活动课后学生习作日见生动,妙语惊人,我想是竞赛的乐趣投合了儿童的心里特点,激发了学生自主运用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积累运用的欲望。

摘抄日记篇7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1. 字正腔圆,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境中。对文章的每一句话不能平均用力,一定要着重指导朗读重点语句,要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只有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地读,才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品味细节中的关键词。文章的每一个字词,在学生眼中都是那样的普通。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与思,才能逐渐让学生明白,每个字词其实都折射出了作者的文采与智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好词的恰当运用,才会有精彩的句子和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言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思维去束缚学生,我认为,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才能慢慢学会怎样自己阅读,自己欣赏,进而达到有效积累。

二、 广积累,不求深挖坑

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准备好了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地写满了我亲手摘抄的各类优美词句。开学第二天,让同学们相互传阅,并且告诉他们,这上面的词句,不是老师自己动脑筋写的,而是把别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了上面;也不是老师一天就完成了的,而是每天摘抄一点,这就叫“积累”。我看到每个同学的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知道,他们已经对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第二天,每个同学的书包里便多了一本积累本。每天中午的自习时间,便是他们摘抄积累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句话和两个成语。由于他们年龄较小,所读书籍有限,所以,每次都是我先摘抄好,让他们照着我的抄。抄好后,要一起练习把句子读通顺。对所抄的成语,也要初步理解,要求背诵。第二天早读的时间,也要读几遍。为了方便记忆,加深印象,我把所积累的内容给他们分了类,尽量和教材同步。刚开始,同学们看到较长的句子时,会有畏难情绪。这时,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帮他们越过这道坎。经过半学期的训练,他们再看到类似的句子时,已能欣然接受。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悄然成为一种习惯。

三、 搭平台,重语言运用

积累多了,语言自然也就丰富了,但要正确运用,却并非是水到渠成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运用语言搭建平台。我鼓励同学们与人交流时,有意识地恰当运用自己积累的词句。说得好的同学,及时予以奖励。很多时候,在课间休息时,都会有同学跑过来,很自豪地告诉我:“老师,我刚才用了两个成语。”“我刚才说了一个比喻句。”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下课时,有四个同学站在走廊上,指着食堂屋顶上冒出的屡屡白烟在讨论。一个同学说:“你们看,屋顶冒烟了,蒙蒙的,我都看不清大榕树了。”另一个同学说:“好美啊,就像白纱巾一样。”又一个同学说:“你们快看,它在往天上跑。”还没说完,就被一个同学打断了:“跑着跑着就消失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啊。当时,我就在全班对这四个同学给予了表扬。

摘抄日记篇8

关键词:有效阅读;反思;实施

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看课外书最多的人却不是写作文最好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结合所在学校、班级情况我进行了一些反思。

一、有效阅读的反思

1.读书笔记重摘抄不重运用,致使学生做了许多无用功

以前,学校要求每个同学一学期写二三十页读书笔记,寒暑假也是如此。学生抱着完任务的态度去做,重数量轻质量。这就造成了表面上看轰轰烈烈,实际就是些花架子,还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无压力读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导致过度追求故事性不注重从中吸取精华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纠正上面的做法,我们学校曾就此专门开会研究。会上一些教师提出,孩子们读书时不能给他们压力(不写读书笔记,不写读后感),否则会打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畏惧情绪。会后,大家从图书馆借来书,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让孩子们阅读。在这种无压力的气氛下,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提高了,但他们选书时总是选故事性强的,看了一本又一本,只记住了故事情节,没有吸取其中精华。

3.在选书方面,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选书时也总是选孩子们爱看的,如: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各种童话。而对于历史、动植物方面的书很少推荐,这就造成了学生的阅读范围窄,视眼不够开阔。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二、有效阅读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都应制订学生阅读计划

内容包括:根据课本内容需要拓展的知识和相关图书;根据习作要求提前进行的摘抄积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推荐科普读物和他们爱读的书;能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的书。为学生规定阅读范围便于教师的监督、指导,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掌握、适时变通,不能压制学生的阅读兴趣。

2.不断复习阅读方法,切实运用到阅读实践中

课堂上,教师总会根据课文内容讲一些阅读方法,但讲过以后很长时间不用学生就忘了。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完一种方法后,可提供几篇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来读,及时巩固。

摘抄日记篇9

从名言警句中汲取营养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官兵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等问题上面临诸多新的考验。陕西部队五支队把读好书摘名言警句、育新人作为加大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辅助手段。配合人生观教育,组织战士阅读品德修养书籍,摘抄雷锋、苏宁等名言,让青年战士从革命英雄人物的名言中受到启迪,寻找“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立身做人”的答案。最近,他们针对官兵的思想实际,组织官兵阅读《青年战士的楷模__李向群》《李向群日记摘抄》、《绿色年华丛书》等,让战士从中摘抄名言警句。战士孟新明摘抄“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等于没有灵魂”后,写下了“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才是我的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低级庸俗、颓废、腐朽的东西所污染,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不断进步,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心得体会。配合优良传统教育,组织官兵阅读革命战争题材书籍,摘抄革命前辈名言,激励大家永葆本色。他们为大家推荐了《忆长征》、《圣地风景》、《永恒星座》、《热血英魂》等书籍,引导大家摘抄“人的一生都在长征,这是最可贵的人生价值。”等名言。战士吴永军在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后写到“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决心,继承优良传统,争做跨世纪四有军人。配合法纪教育,他们组织战士阅读《军人涉法回答》、《绿色方圆》等书籍,摘抄“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失足成千古恨”等名言,使战士从血的教训中看到违法乱纪的危害,增强自觉学法、严格守法、依法执勤、争做护法卫士的自觉性。

战士王志鹏从小就失去母亲,性格孤僻。指导员张国力得知后,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士兵生活导航》等书让其从中多摘抄名言,多体会名言,进而教育他像保尔那样热爱生活和事业。江苏籍战士李壮是独生子,在家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当兵第一年就花了家里4000多元。对此,中队干部给他送去《雷锋》、《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等书籍,要求他每天至少从中摘抄3至5句名言警句,使他从书中领悟到了人作真谛,自觉改掉了不良习惯。

干部通过检查摘抄的名言警句发现战士暴露的思想问题350多个,用名言解决战士的思想问题80多个,名言摘抄本成了联系官兵的纽带和桥梁。

摘抄日记篇10

事情还要从哪个星期三傍晚说起。下午我们全班去植树回到学校已是三点半,老师什么都没讲我们就做完了老师布置的家作。放晚学时不知老师怎么的竟讲起了课作。

“我们今天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我们大家一起来批一批错题摘抄本(我们老师规定凡是错的题目都要摘抄);二是平讲三训错题摘抄。”数学老师扯着大嗓门说,“把本子给同桌。对照书批。”同学门赶紧换本子一一认真对照。

同桌说:“你有一处没抄完整,老师说错的。”“我就错了这个问题。”我分辩说。我叫他把叉圈了可是他就是不肯。我没办法就找其他同学帮我圈了,可是他不服输告了老师。老师连我和帮我圈叉的同学做了严厉思想教育,并扣了两分日常行为规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