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点评十篇

时间:2023-03-31 00:41:19

摘抄点评

摘抄点评篇1

这个普通的排字工人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悲愤交加。“他的脸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 …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灼热的铁水一样,一滴一滴地落在保尔的心头… …”的确,我们的同志达到了“工农的国家爱护它的红军,以它的红军为荣耀,并要求不要在它的旗帜上染上一个污点”——不杀害任何一个俘虏这个代表善良的要求,而敌人呢?他们用各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残酷手段来残害我们,就像日军毫无人性地残害中国人民一样——暴打、、绞死、枪毙… … 在被残害的同志中,有上至古稀的老工人,也有下至十七岁的几乎是个孩子的女孩儿。有挨打后立即昏过去,不醒人事的人;有被残害后乱说胡话,没过几天就发疯的人;有被叛徒出卖,掉进敌人事先设计好的陷阱里,而后被杀害的人;有死到临头却视死如归,高声歌唱的人;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好同志活活被杀害,怒火满腔,却无法挽救他们的人;还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女儿在绞架上断了气,失声痛哭的人… … 但是,一种从内心迸溅出的火热激烈,永不褪色的声音并没有被摧毁,它在胆小如鼠的敌人头顶上疯狂地喊着:“同志们,别流泪!咱们决不叫那些吸血的恶鬼们开心。不管怎样,咱们是死定了。所以,咱们应该从从容容地死。咱们谁也不能跪下。同志们,别忘记,要死得光荣!”敌人的龇牙咧嘴决不可能将布尔什维主义的意志击倒,相反,在这种严峻、可怕、狂热的磨难中,它能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布尔什维克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采用了大量对比的写法:来“欣赏”怎样绞死布尔什维克的波兰贵族们的贪生怕死和战士们的视死如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当时国家政府的腐败,那些花天酒地,不管国家死活的小贵族们的心理暴露无疑;严寒的天气和身体灼热,穿得极少的同志们的体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体现了热血沸腾的战士们死也不肯低头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心中已经全然失掉了自我,只有“我们”。这也表明布尔什维的精神可以由许许多多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敌人凶残的抽打和战士们感觉不到疼痛形成了对比,说明战士们对选择保卫祖国这条道路无怨无悔,他们已经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他们固然知道生命的宝贵,但却决不能像狗一样在敌人的讥讽中爬出来,因为“我们要死得光荣。”……

最令我感动的是瓦莉亚在临死前那段激情的歌唱。作者巧妙地利用工人说的话,道出:“我从来没有听过那样的歌声——只有视死如归的人才能有那样的激情歌唱。”“从来没有”和“那样”突出了这歌声的特别,“只有”和“激情”又暗示了瓦莉亚身为一个女战士,她的勇敢和坚强。总之,作者在这一整段中,所用的笔墨都是十分有力的,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溶入,也能够感受这个工人当时无法表达出的愤怒和悲哀。

摘抄点评篇2

关键词:积累 观察 真情 批改 评讲

一、指导阅读,增加积累

现在的学生大多性情浮躁,很难做到平心静气地读书。他们享受着“快餐”文化以及网络阅读带来的刺激。读的书不多,记的句子少,能背的文章更少,积累欠缺,基石不牢,书到用时方恨少,写作时往往思维短路,文思枯竭,语言贫乏,“焦头烂额”地凑字数,复制或者翻版别人的文章,应付老师。鉴于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从增加学生的积累入手,有了积累的基石,写作时文句才会信手拈来。怎样增加积累,是不是简单的背诵别人的优秀作文进行翻版呢?那样是不行的。现在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体验生活的太少了,那么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去增加学生的积累。阅读不是简单的浏览完文章就行了,也不是高兴读就读。阅读面要广,而且要坚持不断。在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里,我会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大声朗读,然后选择该文中最优秀的部分进行分析,可以是结构,可以是主旨,还可以是某一段优美的文字,甚至某一句经典的话。除了坚持不断地阅读外,我还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摘抄本,学会摘抄,并在摘抄后注明自己摘抄的理由。自己喜欢的语句可以摘抄,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也可以摘抄,有生活哲理的句子也可以摘抄,承上启下的语段也可以摘抄。在摘抄后分析学习写作手法,组句成段、连段成文的章法,语句的修辞手法等等。例如学生摘抄的:不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太孤独了;不要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为理想而奔波――太辛苦了;不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由自在――太不羁了。想要的只是简简单单而又不乏味,快快乐乐而有不张扬的读书生活。摘抄理由:1、引用古诗句;2、采用了排比的手法;3、结构整齐匀称,三组语句形成并列式的结构;4、读起来琅琅上口,有气势;5、文笔优美。又如摘抄的: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摘抄理由:我觉得说得太有理了,多听少说,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尊重别人自己也才能更好的得到别人的尊重。

可见,学生在选择摘抄那些语句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是优美语句的简单积累了,而是一种潜意识的融合了写作技法和阅读理解的积累。学生对喜欢的句子可以反复的读,反复的推敲,甚至可以在文章里借用,化用为自己的语言来为文章服务。这就已经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入微,深刻体会,真情流露

有的学生常常感叹,“我读了很多的文章,也摘抄了很多的语句,学了很多的写法,也会适当的运用,可是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常常说缺少真情实感”,是啊,文章仅有文采,徒有形式,没有灵魂,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世间万物皆有情,更何况是我们又血肉之躯的人类呢。只有入微地观察万物,深刻地体会生活,静心地感悟人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能够与读者的心灵撞击火花,产生共鸣。大自然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在变化,只要我们认真观察都能发现其中蕴藏着深情:花草会点头,鱼虫会恋爱,花鸟鱼虫会讲话……所以诗人咏物,万物皆着是人之“色”。作家写物,万物皆着作家之情。以“我”观物,依然能着“我”之情。我们不仅仅生活在大自然里,更是生活在社会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如果和谐,那么你就会坦然,快乐,积极乐观;如果不和谐,你就会烦恼,痛苦难受,甚至悲观消极。如果你把这些联系真实地再现在作文中 ,真情自然流露,又怎么不能打动读者呢?

三、针对性训练,好文自成

在进行“指导阅读,增加积累”和强调“观察入微,深刻体会,真情流露”的写作要求的同时,教学中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片断写作训练和限时作文训练。片断作文训练一是一些写作手法的操练,二是各种情景的写作训练,三是作文的各种开头和结尾演练。片断作文课堂常常有,写作时时不间断。比如学习《故都的秋》,就进行景物描写的片断训练。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就训练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性格。 学了《边城》,就让学生运用想象续写结尾。大量的片断作文的训练,学生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写作能力,好文章当然会水到渠成。这就达到了花时短、学以致用的效果,也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认真批改,及时评讲

摘抄点评篇3

小时候我经常散很多不可思议的错误,或者是会做出很多别人都想象不到的事情啦。

比如说小学的时候还有初中的时候我很喜欢做摘抄,然后老师也会布置关于做摘抄的作业。可是我喜欢把我的摘抄本弄得整齐工整又好看,一笔一划的写得非常完美,但是老师让我们交作业之后总是会给我们打对号,然后再评写什么等级。

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脑子就是一根筋,觉得不想让老师的丑丑的字写在我的这抄本上。

于是我就为了保持我摘抄本的完美,就重新找了个本子用来上交,上面写的摘抄都是应付的。留着自己喜欢的摘抄本,自己一个人看。

我现在想起来以前的事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为什么当时我会这样奇怪呢。

可是当时我也是刚刚感受到摘抄本的美好。这好像是一个新生儿看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眼一样,终于觉得有一件美好的事情值得我去惦记,去依托,不容许任何人去玷污它。

摘抄点评篇4

(一)在大量阅读的全过程中,坚持两个“注重”的指导原则。

1.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打破教科书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图书室,使学生对大量的图书感到新奇、兴奋,随之产生阅读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们体会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的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因此在大量阅读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附注阅读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对阅读材料和内容的选择指导上,我们做到两个“保证”。

1.保证具有健康丰富的阅读内容。

在学校,我们建立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采用学校购买、个人捐献等形式积累图书。书的种类繁多,包括文学、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科普等,每一本书都经过精心挑选,不拘样式,不拘内容,同时逐渐淘汰一批内容陈旧、不合时宜的旧书,做到健康丰富。在家庭,我们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向家长介绍积极健康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鼓励家长藏书。还以“大量阅读”为契机,组织了书香班级评选、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努力把我校打造成为书香校园。

2.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我们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保证每周有两节连堂上的阅读课,统一到学校的阅览室读书。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平时的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我们改进了作业布置方式,将阅读带进家庭作业中,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二十分钟的“家庭阅读”时间。

(三)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总结,在阅读中引入创新。

1.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我们做到“跟进读书,逐步指导”。

(1)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的进度怎样,教师要通过查阅摘抄,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学生实际、阅读实际和语文单元教学实际,提出显性或隐性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2)通过与个别或小群体、班集体的关于阅读的谈话交流,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方法,让他们逐步掌握怎样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等阅读技能。

(3)在上语文课时尽量体现一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使课内促进课外。

2.在总结方面,我们做到以表扬、倡导为主,进行不定期的、多形式的交流。

如故事会、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会、中秋赏月诗词会、阅读比赛等。这些由阅读而带来的小小的成功,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在阅读的全过程中,鼓励学生间质疑、交流、提问。

教师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二、自主摘抄

(一)渗透“习惯”二字。

我们要求学生凡是读书,必做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摘”,一定要摘最好、最美、最有意义的;“抄”,一定要抄写工整,要讲究抄的格式。

(二)摘抄的指向性与自由性相结合。

所谓“指向性”,就是教师给学生指定的一个阅读方向,一个阅读目标。同时要求学生摘抄,摘抄可以是好的句子、词语,也可以是故事的寓意,甚至可以是故事所带给你的感想等,这就是“自由”。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完全自主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抄点评篇5

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孩子缺少生活体验,写起作文来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指导习作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因为生活环境局限,对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不知怎样开头落笔。在此种情节况下,我们首先应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记忆中的兴奋点。如看到“长江”这个词,让学生说说曾经看过的长江,再观赏长江奔腾不息的视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象;见过月亮吧,什么样?把月亮、江面联系起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画面?月亮又圆又亮,照在江面上,水面亮闪闪的,这是多么美丽的图画呀!由江水可以想象出很多东西,而月亮可以代表亲人团聚、家庭美满,由此展开想象,还可以联想起许多的古诗名句,引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平时经常凭借具体事、物,启发丰富想象,结合发散思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二、阅读摘抄,内化语言

学生有了创作的欲望,总是急于表达,但“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如果缺乏平时的语言积累,写起作文来总是干巴巴的。平常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诵读美文,但通过抄写、背诵才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成语、诗词、名言、警句都需要积累,但积累如能有的放矢效果更好。我通常这样做:在作文课前,有目的地指导他们摘抄与本次作文有关的精彩片断,如本次写景,就摘抄有关写景的片断;下次状物,就摘抄有关状物的片断。每天摘抄好词、佳句、喜欢的段落,并教会学生按人、事、物、景、活动分类摘抄,人物再分外貌、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小类,每天摘一小段,安排小组长检查摘抄记诵情况。久而久之,学生脑中就逐渐形成语言库存,作文时就能够手到擒来。

三、坚持日记,积累素材

要鼓励学生记日记。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说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办法……”日记,可以作为初学作文的途径,多写、多练,能积累素材、培养语感。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做有心人,将所见、所闻、所说、所做、所感、所悟,选择感觉新、印象深、有趣味、有意义的记下来。篇幅可长可短,可以写成三言两语的片段,也可以写成有头有尾、层次分明的篇章。可以从二年级起开始鼓励学生写日记,从一句话开始,要求很简单:写准确写清楚,做到言之有序。源自生活的不间断的日记为作文积累了素材。事实证明,凡是日记写得好的学生,作文总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甚至能言之有理言之动情。

四、想写敢写,精彩纷呈

有了生活的感悟与体验、语言的积累与丰富还不够。因为阅读、摘抄是吸收,是语言的积累;写作是释放,是语言的运用。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储备了语言而不能恰当运用,积累再多也于写作无补。怎样运用语言组合成优秀的作文呢?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首先要引导学生想写敢写,在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之后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在丰富多彩中的学生却经常感觉作文“无话可说”,这与学生自身语文水平不高有关之外,学生不愿或不敢将自己的有些生活内容、心理感受写入作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感悟写进作文,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如此一来,学生的作文内容便“鲜活”了起来:《老师,请不要拖堂》《朋友,你错了》《给同桌的约法四章》……真可谓异彩纷呈。

五、学会评改,笔下生花

摘抄点评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 口语交际 激发写作

高年级英语教学由一问一答式的兴趣性口语交际向大部分看似没有乐趣可谈的段落式英语描述转轨,由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向学生的语言描述表达能力转轨。针对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本学期我在“小学英语写作”方面进行了尝试,写作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定题与自由写作、英文日记、摘抄。其关键环节有三:首先给学生“动力”,其次是“指导、示范”,最后是学生“实践”。

一、鼓励学生激发写作动力

为了规范学生的书写,为了使学生的资料易于保存,为了使教师能及时对学生的第一资料进行归档与掌握,为了使教师在做总结性评价时轻而易举,首先让学生准备整齐划一的硬皮英语本。

给学生定一个经过平时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给他们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不定期和在期末时进行“三比”活动:书写比清楚、写作内容比充实、摘抄比新颖。

二、鼓励学生勇敢迈出第一步

对于刚刚接触英语不久而且词汇量不多的小学生来说要想用英语写作学生的第一反应:“It’s too difficult”,“Can I do it”。教师心里也会埋藏着许多疑问:“这样做会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会不会让学生背上包袱?会不会使那些喜欢英语或者是对英语兴趣不高的学生完全失去兴趣了呢?如果真是这种效果,那就和小学英语教学背道而驰,还不如不尝试。”经过实践要想解除种种疑虑,我是这样迈出了第一步。

为了不给教师、学生增加心理上的负担、精神上的压力,师生说的第一句话是:写一句不嫌少,写十句不嫌多,只要是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后写出来的就行,自己想写的时候就抓紧时间写,不想写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把写作当作是自己的一项业余爱好。学生们自尊心很强,有时虽然只是写了一两句话,那也是迈出了第一步,教师尽量从学生身上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为师生共同鼓劲,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在写作前教师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师多给范文让学生大量的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读为大脑输入信息,写是大脑输出信息,读的多了学生自然而然能脱笔而出,知道从何处入手。要想搞好英语写作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环节之一:教师通过不同渠道充分、大量的给学生提供较好的素材作为范文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在范文阅读方面教师可根据范文内容的深浅从教师导性阅读作文(范文写在板报Little Writer栏目中,以便学生阅读,可随时更换)。学生兴趣自读作文(以海报的形式贴在墙壁的阅读世界栏目中)两方面入手。

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指导性阅读作文较为重要,可按以下步骤操作:引导学生自读、谈理解;教师阐述做评析;教师当裁判,限时阅读搞竞赛,训练学生快速朗读脱口而出。这样在学生的口语方面加大了强化性的练习,培养了一定的语感,读的多了,语感形成了学生的头脑中有了一定的框架,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也学到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方法,学生在自己写作实践中也知道从何处入手了。

2.对学生加强写作前的指导

在英语教学中说、写是相辅相成的,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要想会写必先会说,说好后再将内容写下来。在每次写作前我总要提醒学生在写之前先将自己要写的内容按自己的思维将其表达出来,而后行笔,如果遇到不会的词语可用汉语代替或者是自己查阅书本。

为了使不会说的学生会说,使想说的学生说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将功夫落在平时。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根据教学的任务多少,适时的布置“2分钟10句话口语交流”这是学生提前准备好的内容,并将其写在本上,课上的前2分钟内在小组中交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班容量较大的班级);指定小组课下编排故事或对话片断在上课表演阶段展示,题材内容情景不限学生自己自由发挥,而后教师根据故事提问或让学生作简单复述,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也为写作做了铺垫。

四、学生写作方式要多样性

1.定题作文与学生的自由写作(也包括日记)

定题作文比较适合一个单元的内容比较集中且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讲的教学,如第一单元结束后教师就可适时的安排一个小写作比赛“My family tree”,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在课下完成。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接近可以搞一次比较大型的写作比赛题目定为“My trip to”……这样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好有话可说,有意可表。

定题作文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差距,但容易套住学生的思维,自由写作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的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定题作文与自由写作结合进行会更好。

2.摘抄(包括诗、谚语、句子)

有的学生可能更酷爱摘抄,这样教师可为其提供一些空间,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愿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五、教师对于学生作品评价方式多样化

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都要进行评价。作文评价重指导,日记评价重师生语言的交流,摘抄评价重新奇。对于作品的评价有时重结果不重过程,有时重过程不重结果。

1.在班内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小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喜欢竞争,根据这一特点在第一次定题目作文竞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按不同的标准将其分类,分层次进行指导性的评价,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进展览区,人人有作品,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差的作品也有优点,作品的展览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日记评价要细腻

指导方法要到位,要及时体会学生表达的情感,与学生做到心和心的交流。

3.谚语评价重新奇

摘抄点评篇7

巧积――摘抄讲究方法

每周都要检查学生摘抄情况,我发现好词佳句记得多,用得少,因为学生积累的内容,当时不一定用得上,要用的时候想不起,“积累”和“运用”完全脱节,摘抄本成了束之高阁的粮仓。于是确定摘抄分步走:1、初级积累 即在广泛摘抄的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种类型的好词佳句摘抄,例如布置收集反映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各类心情描写的好词佳句。这是给予学生摘抄的方向,因为大量随意的摘抄虽然积淀语感,可其间的盲目让学生难以感觉积累的成就。就积累“高兴”这周来说,学生在目的明确的积累中,把有关“高兴”的零碎杂乱的语言信息条理化,系统化,串成一个个有关表达“高兴”的知识快,便于信息记忆,加工内化。

2、品读赏析 在每一类摘抄后,为了让积累不成为知识的机械累加,还需品读赏析,重建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语感。例如学生在品读多从描写“生气”的好词佳句后,知道了可以夸张地表达:我听了差点没昏过去,两眼直冒金星……发现了比喻的效果:妹妹像触了电流似的一颤,脸马上沉了下来,黑成一口锅;明白了动作前的修饰词使句子生动:她气得一溜烟跑出去了。

3、精华积累 每个学生把最精彩的好词佳句归在相应的类型下,进一步揣摩好词佳句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品出言中美,悟出言中妙,感受言中法,然后去粗取精地汇集典型的10―20条,集成精华积累,进行资源共享。如学生汇集描写害怕类的好词佳句:

①他两眼发直,连连自语,又惊又怕,两腿像筛糠一样乱颤。

②心里小鼓敲得更响了。

③跳动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④她吓得面如土色,舌头僵住了,呼吸也窒息了。

……

4、记忆内化 对于集粹后的好词佳句,还须巩固背诵作必要的内存,到时才可能,“不会作诗也会吟”。

综合上述,初级积累、品读赏析,精华积累,记忆内化四环节,使语言积累密切联系理解、感悟、鉴赏,且方向明确,循存渐进,成为有效积累。当然各种激励措施,积极评价渗透在整个流程,这样学生尝到是语言积累的喜悦,收获的是语言积累的技巧。

妙发――处处促运用

在引导积累中,悟性高的学生在日记、习作时时不时用上高兴、生气等类型好词佳句、或借用、或仿用,如:某生在考后日记中写到:拿着一百分的试卷,我像小小鸟一样飞进家门。某生在《我真后悔中》描述:我可慌了神,浑身打着摆子似的发抖。老师便用红笔重重卷上,标注“好”,并在讲评习作时赏析学生学以致用了的好词佳句,大力表扬,写者得鼓舞,看者生羡慕,纷纷效仿,学生与好词佳句的距离自然而然地拉近了。

为了掀起“运用”高潮,我专门设计了相关的活动课。在倡导积累喜怒哀乐等类型的好句后,配合举行“妙语大比拼”;在倡导积累歇后语后,设计了“歇后语大练兵”;在倡导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后,开展“修辞写生动”竞赛。以“妙语大比拼”例略作简介,这课重点三环节:比比谁能背好句,算算你的好句得过几个“好”,根据情境说妙句,前两部分主要是展示积累和运用的收获。第三环节,创设了多种情境让学生创造性描述,如:描述你此时(在妙语大比拼活动)的心情,学生创造的好词佳句:

①什么,我能奖上一个彩球,我的高兴劲别提了,全身每一根汗毛都活跃地跳起来。

②该举手时不出手,我心里直埋怨,懊悔像小虫一点点咬我的心。

③我们又加上两分,这时我仿佛看到胜利女神在向我招手微笑。

④看得意洋洋的第二组同学,个个笑得嘴角挂到了后脑勺了。

活动课后学生习作日见生动,妙语惊人,我想是竞赛的乐趣投合了儿童的心里特点,激发了学生自主运用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积累运用的欲望。

摘抄点评篇8

关键词:写作兴趣阅读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往往感到作文难,写作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纵然是足踏登云梯身在摩天岭,也难找到上天之门。因此,学生在作文时东拼西凑,瞎编乱造,无病,甚至故作高深,敷衍了事,作文水平很难提高。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只要教师走出以往作文教学的误区,在教学中抓得紧,抓得细,并进行多样化的指导,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如愿以偿写出别具匠心、脍炙人口的上乘之作。

一、拓展延伸,博览群书,鼓励阅读

我们常说:“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倡导我们博览群书。但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有选择的多读好书。例如在学习了鲁迅的《故乡》、《孔乙己》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药》、《阿Q正传》等小说,让学生体会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了《荒岛余生》,要求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更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另外,学生可以挤出时间浏览报刊杂志,比如校园里的报栏,街道上的标语、广告,过节时的对联,商品说明书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多频道的接受外来信息。在读的过程中,除了“博”之外,还要读的“精”,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读到精彩的文段时,应静下心来。细嚼慢咽,细细品味,做到读有所得,这样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借鉴课文,感悟方法,学以致用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极好范例,教师应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让学生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方法、写作特点等方面去领悟。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片段摘抄在笔记上,经常读读写写,反复咀嚼,提高语言感悟能力。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借鉴课文结构模式及写作特点,学会运用。比如在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背影》等写人的名篇之后,引导学生借鉴文章中描写人物穿着及外貌特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模仿课文写法,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学生完成习作后互相交流,反馈评价,看谁写得生动传神。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多肯定,多表扬,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和表现欲望。又如学习了《我的老师》一文,可以让学生借鉴课文写法,写一位自己敬佩的老师,要求学生通过事例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模仿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课堂上学生写作激情高涨,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愉快的完成习作,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写作自信心。

三、多记多思,勤于摘抄,善于积累

培根曾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语文教育尤其重视诵读。凡是课本中规定背诵的古代佳作和现代名篇,要求学生不折不扣背得滚瓜烂熟。读书看报,凡是遇到精美的文章,精彩的片断,精炼的语句,都应该不厌其烦的熟读成诵,力求将每篇文章背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会背,学生自然就会写了,而且写得典雅漂亮。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能真切地领会别人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充分吸收他人文章的精华,便于模仿学习,大胆创新。如果没有这种背诵之功,学生就无法实现语言的出新,语言的积累和积淀,无法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鲜明生动,耐人寻味,作文水平无法提高。

多思出智慧。平时要求学生多读别人的好文章,对文章的语言之美,构思之巧,选材之精,角度之新,感情之真,思想之深,经过仔细思索品味感悟,才能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写作时才能使文章充满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指要经常做读书笔记。学生在读名著和看报刊杂志时,一定要重视摘抄,摘抄得多了,写作时好词好句才能信手拈来,文思泉涌。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书虽读了不少,令他心动的文章看过许多,优美的精品词句也时时见到,可就是没做读书笔记,看过的东西,时过境迁就像猴子掰玉米到头来只有手里的一个。因此,平时要求学生多摘抄妙文佳句,精美时文,进行报刊资料剪辑,并在每学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评,让学生评出摘抄大王,将优秀读书笔记让学生互相传阅,以更好激发学生积累资料的兴趣。这些取之不尽的素材,是学生日后写作灵感的源泉。

四、勤练勤写,变苦为乐,训练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训练,比如游泳、杂技表演等。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就要经过反复训练。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这个训练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大训练的密度、强度。学生除了写大作文外,还要坚持写周记、日记,每天记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越记越熟,熟能生巧,经常训练,一熟为宝。人云,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教导学生写日记时要“我手写我心。”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倡导思想健康是作文的“根”。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关心生活,认识生活。通过训练,学生文思堵塞――“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苦”就会变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了。另外,学生要多练习书法,每天坚持练字,尽最大努力把字写得秀丽如花,美观大方,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五、赏析作文,发现亮点,煽情激趣

摘抄点评篇9

上一次写的作文发下来了,我的评语写了一个"好"字.开心了我半天.当我看到第一名的作文后.我吃惊了.这篇文章好象在哪本"满分作文"中看见过.一样的情节,一样的细节,只是换了题目,换了人物而已.这篇文章是多么熟悉.我在初一的时候还摘抄过呢!我看到下面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议论,我更加确信是这篇文章.当语文老师叫她上去读的时候,我看到她的尴尬,有点做贼心虚的感觉.我认为这篇文章评的不公平,也有许多的人不服气,虽然我只得了75分,却比她的88分光荣的多,这一个荣誉会给她折磨,或许她会非常难堪.她的行为会引起更多的人气愤,大家都会想:明明是抄的都会得第一名,老师看不出来吗?我会写自己的,不管别人是如何写的,我将会一直遵守自己的写法,写自己真实的事,决不抄别人的.就算分数再低,我也会感到骄傲.

抄袭作文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我希望那些抄作文的人,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己写自己的.这一次的荣誉是暂时的,是别人应得的.自己要勇于向老师承认错误.

摘抄点评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交流

一、激发兴趣,打开阅读的“窗口”

古人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营造良好氛围,感受阅读的乐趣

想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班级是重要的熏陶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这个平台,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读书名言警句、挂图等,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书籍的魔力和魅力。班级图书角上应排放色彩鲜明、富有意趣的好书,书中可附带精彩故事情节、作者简介或学生最感兴趣的幽默故事、脑筋急转弯等;展示台上张贴学生的优秀字画、作文、手抄报;奖励栏上可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用多种评比方式以激励学生读书的热情。

2.形成家校合力,共创阅读的平台

学校可充分利用学生在家的时间,请家长配合在家中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结合不定期家访,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如家长带孩子一同逛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在家中建立“小小图书架”或“图书角”,孩子在家长陪伴下,一起读书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还可以成立班级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分享整本书,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教师就书中的某个故事情节或问题发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们在交流中碰撞阅读的火花。在这样书香浓厚的氛围里,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读书,与书交朋友。

3.丰富活动形式,激发阅读的兴趣

期初,举行暑期阅读课外书的反馈交流会,让学生把暑期阅读的书籍,通过讲故事、话剧表演、辩论会、征文比赛等形式来汇报。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全校“读书漂流”节 ,充分发挥班级的黑板报、学校的报刊栏、少先队广播进行读书节的文化宣传。接着按班级,要求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书籍摆书摊,与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换、分享,从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书香浸润校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推荐书籍,落实阅读的“向导”

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除了在数量上有相应的规定,还推荐了许多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目。总之,要从多方面吸收书籍营养,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担负引路人的重任。

1.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书

小学低中年级阅读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我就向他们推荐《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淘气包马小跳》《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高年级学生可重点选看一些散文集、长篇名著、优秀议论文、短篇小说等。此外,结合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如有个别学生常欺侮小同学,我找他谈心后,让他看《亡羊补牢》《人生旅途红绿灯》等,读完后让他将故事内容讲给我听。后来,他彻底改正了欺侮小同学的错误。

2.选择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书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书。如外国的《长袜子皮皮》《长腿叔叔》《窗边的小豆豆》,沈石溪的《动物情感故事》等,这些作品关注孩子的成长,反映了孩子内心的喜怒哀乐,而描写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则反映了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这样的作品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最受他们的青睐。

3.推荐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作者情况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作品。如学生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推荐学生看《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了《桂林山水》《游金华双龙洞》,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游记。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指导方法,架设阅读的“阶梯”

在组织课外阅读时,应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的指导。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读一般包括泛读、精读、浏览。对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读书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浏览一下。而精读就很重要,要引导学生在精读时,对重点内容进行圈点勾画,写批注,仔细欣赏品味,提炼作者最精华的思想。学生只有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收获有价值的东西,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2.学做摘抄笔记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都要求学生做好摘抄笔记,让学生摘抄优秀诗文、词语进行盘点,对优美的句子和经典文章的段落进行积累。摘抄既促进了读后理解,又利于吸收借鉴,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写得精彩。平时鼓励学生相互传阅摘抄笔记,同桌互相检查,教师随时抽查批阅。再加上教师鼓励性的批阅语言和登记,促进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同时将优秀的摘抄笔记拿出来展示,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促进,再奖一些奖品和表扬卡,让他们更喜欢上课外阅读。

3.读书习惯的指导

良好阅读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指导方可逐渐形成。我结合实际指导,主要进行三种阅读习惯培养:一是边读边思的习惯,阅读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二是读书动笔的习惯,即对重要文章要做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积累好词好句、精彩片段。三是保证阅读的一定时间,即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每天的课外阅读有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阅读量。

四、加强交流,展示阅读的“成果”

1.课前三分钟听话训练

教师要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我把每节语文的课前三分钟留给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在这段时间,学生可以不受约束,海阔天空地聊奇闻、说笑话、诵诗词、讲故事……内容不限,形式多样。由于大家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都精心准备、仔细斟酌。诵读的学生声情并茂,讲故事、谈奇闻的学生绘声绘色。这种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2.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

(1)举行心得交流会。即定期通过多种形式确定不同要求,让学生交流某段时间读书的收获体会。为了提高反馈效率,每次可确定一个重点,或交流某个体会,或者发表某个感想,或者举行一次故事大王擂台赛等。

(2)小组评阅读书笔记。即教师不仅要有计划地收阅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小结、评价、引导,而且要组织小组进行评阅,在评阅读物中加上符号、批注,或评阅读书笔记。

(3)定期总结评比。即教师通过不同形式,就读书的数量、质量、方法、能力、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比,不断提高W生读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