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措施十篇

时间:2023-04-11 20:16:39

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篇1

“WTO允许采取保障措施吗?”这看上去是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但本文的考察表明,答案并不那么简单。从WTO的规定和各国的做法看,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从WTO过去的案例看,一个非常技术性的要件使得“合法”使用保障措施几乎不可能。

本文从三个方面试图对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回答。首先是说明WTO协议明确允许采取保障措施,

并且很多国家都在采取这种措施。然后揭示了一个事实,即过去采取保障措施的所有国家在WTO中都败诉了,而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证明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更为具体地说,是没有将“其他因素”与进口增加所造成的损害区别开来。本文提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WTO上诉机构所确立的这种确定因果关系的严格要求实际上是否能够被满足? 由于在WTO过去的判例中找不到答案,所以本文在第三部分建议应放松这一要件,使其可以实现。但本文同意保障措施是一种特殊的措施,应当有比较严格的纪律,因此本文在结论部分建议各国慎用这种措施。

一、WTO的规定与各国的实践:保障措施是允许的

1、WTO的规定

在进口产品增加,给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有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况下,进口国可以通过提高关税或者实施进口数量限制,对该国内产业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措施就是保障措施。WTO明文允许各成员采取这种措施。关贸总协定第19条(“对某些产品进口的紧急措施”)和WTO《保障措施协定》就是专门为此而制定的。

当然,这些规定同时要求,采取保障措施必须遵守一定的纪律。最为基本的纪律就是:进口确实增加了,国内产业确实受到了严重损害,并且,更为重要的,也是本文所要重点分析的是,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必须是由进口增加造成的,即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2、WTO成员的实践

实践中,在过去几年时间里,WTO成员采取了许多保障措施。[i]

从1997年到2001年,共有18个国家对几十种产品采取了保障措施。[ii]WTO保障措施委员会2001年报告显示,[iii]仅从2000年11月10日至2001年10月29日,该委员会就审查了30个根据《保障措施协定》第12条第1款(a)所作的发起保障措施调查的通报,14个根据《保障措施协定》第12条第4款所作的实施临时保障措施的通报,17个有关确定严重损害存在的通报。共有8个国家对15种产品采取了保障措施。到2001年10月29日为止,共有46个成员向该委员会通报了其保障措施的国内立法和有关规定。也就是说,这些国家都是有可能采取保障措施的。

二、WTO保障措施案例:采取措施的所有国家败诉

上述保障措施,有些被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至2002年7月,在WTO已经审结的5个保障措施案件中,所有采取保障措施的国家都败诉了。[iv]从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中可以看出,败诉原因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没有证明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v]

1、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WTO的规定及WTO判例

采取保障措施,必须证明是进口增加造成了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这个因果关系要件在WTO协议中有明确规定,而WTO判例则从操作的层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1)WTO的规定

《保障措施协定》第2条第1款规定,只有在一产品进口正在绝对增加,或者相对于国内生产相对增加,并且对国内生产相似或直接竞争产品造成或者威胁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才可对该产品采取保障措施。该款列出了采取保障措施所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即进口增加和严重损害。但严重损害必须是由于进口增加造成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而《保障措施协定》第4条第2款(b)项则更加明确地规定,调查机关应根据客观证据,确定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ausal link)。对于如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第4条第2款(b)项的第二句话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标准:如果进口增加之外的因素同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则这些因素造成的损害不得归咎于进口增加(such injury shall not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imports)。这常常被称为“不得归咎要件”(non-attribution)。本文重点分析这个要件的使用情况。

(2)WTO判例

WTO在过去的保障措施案件中,设定了一些确定因果关系的标准。[vi]我们此处要研究的,是上述“不得归咎要件”。

对于如何满足这个“不得归咎要件”,上诉机构认为,调查机关审查因果关系的第一步,应当是将进口增加给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性后果与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性后果区别开来(distinguished and separated);第二步是将包括进口增加在内的所有不同因素造成的损害分别分配给进口增加和其他有关因素。经过这样两个步骤,调查机关就能够确保实际上由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没有被归为进口增加,从而确保这些损害不被作为进口增加所造成的损害对待。也只有这样,调查机关才能最后确定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因果关系是否为两者之间真实和实质性的(genuine and substantial)原因和后果的关系。[vii] 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可能对进口增加所造成的损害进行适当的评价。[viii] 因此,调查机关应当确定进口增加之外已知因素的损害性后果的性质和范围,并且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调查机关必须在合理、充分解释的基础上,明确证明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没有归为进口增加;解释应当用明确的词句(express terms)表示,是清晰(clear)、不含糊(unambiguous)、直截了当的(straightforward),而不仅仅是暗含或表示了某种解释。[ix]

在以上阐释中,上诉机构已经说明,因果关系必须是真实和实质性的原因和后果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不得归咎要件”称作一种排除法,即将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从国内产业的整体损害中剥离开来,使得进口增加造成的严重损害显露出来的角度确定这种真实和实质性的关系。

2、对具体案件的考察

如上所述,采取保障措施的国家在WTO过去的案件中有一个共同的败诉点,即没有证明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让我们从“不得归咎”要件的角度来看看,WTO是如何就此裁决的。

(1)韩国奶制品保障措施案:调查机关没有审查造成损害的“其他因素”

采取措施篇2

    关键词:冬季 施工 措施

    1 一般情况下在冬季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1 冬季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冬季施工的措施方案金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最少,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缩短工期。

    1.2 本工程部分雨、污水管线处于冬季施工,因此必须生产计划中统一安排,并提前落实,做到合理搭接,尽量减少冬季施工的作业面。

    1.3 已确定进入冬期施工的项目,在冬施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的浪费。

    1.4 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馈情况,布置年度冬期施工原则及实施方针,根据公司总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一般工程冬季试过女冠措施和重点工程的单位工程冬期施工方案,主要内容有:冬期施工生产任务特点部署,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热源设备计划,保温材料、外加剂材料计划,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项目及热源安排。

    1.5 外加剂的准备材料部门应根据计划采购订货,其他资源的准备:保温、覆盖材料的设备,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及主要施工方法,确定保温、覆盖材料的用量,编制计划,组织进场存放和保管。

    1.6 技术培训,进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测温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一下内容:学习有关冬期施工规范、规定;学习公司制定的冬期施工原则,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学习冬期施工中要采用的新技术;学习冬期施工日常的管理工作和安全消防措施。测温人员的培训应包括的内容:了解 测温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责任心,学习掌握各种测温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习各分项工程的测温要求,学习记录各种测温数据和填写表格。

    1.7 施工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在砼浇筑前完成,达到进入冬期施工的条件。现场准备要求:原料加热设备符合要求,保温围护好;外加剂有储备,保管好,无破裂;供水消防管线,模板的保温措施已完成;测温工作已开始进行,测温记录齐全,现场生活设施做好入冬准备,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未完成工序进入冬期施工前应停在合理部位。

    1.8 冬季施工计划管理,进入冬期施工前,将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项目和用工纳入生产计划和用工计划,并结合各级施工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冬季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冬期施工技术规定》中的要求和冬期施工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9 外加剂的管理,冬季施工使用市售成品或企业内部集中生产的小包装复合外加剂,禁止使用现场无计量临时配制的外加剂。外购的成品复合外加剂,必须有鉴定材料和试验资料。项目自配的复合外加剂必须经公司鉴定,购入生产复合外加剂的原料,须有产品合格证或公司试验室的检验证明。

    1.10 测温与保温管理

    在整个冬期试过女冠过程中项目组织专人进行测温工作,负责测温人员应每天测温情况通知工地负责人,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测温记录最后由技术员归入技术档案,测温项目:每日实测室外最低、最高温度、砂浆温度。

    1.11 安全消防管理

    1.12 冬期施工检查工作

    1.13 冬期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过程中除值班经理每周检查一次外,执法部门应每周组织检查二次冬期施工管理工作,检查各项冬期施工措施的落实,同时做好检查记录。

    2 在各个工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凡昼夜室外平均气温连续五昼夜低于+5℃和最低气温低于-3℃时,即由常温施工转入冬期施工。冬季施工又易出质量安全事故。

    2.1 砌筑工程

    冬施期间的砌筑工程主要是采用抗冻砂浆法施工。

    2.1.1 防冻剂的掺量应根据当日气温和实验配合比实施。

    2.1.2 当室外大气温低于-10℃及施工上需要时,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应优先加热水,当满足不了热工计算的温度时,再进行砂子加热,但要注意水温不得超过80℃,砂子温度不得超过40℃,水泥不可加热,但应放在不低于0℃得室内。

    2.1.3 砌筑砂浆使用温度,当气温在-10℃以内,在-10℃~20℃时,为+10℃。搅拌好得砂浆要注意运输、存放、使用时的温度损失,最好随用随拌。

    2.1.4 操作上应按照“三一”砌筑法砌筑。灰缝应控制在10mm以内,砖砌体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必须在表面覆盖保温材料。

    2.1.5 砖上冰、霜、雪要清除,一般不得浇水,冬施工砌筑工程不可采用无熟料水泥,不得使用白灰砂浆或粘土砂浆,砂子要清除冰块。

    2.1.6 每日砌筑后,应及时在砌筑表面进行保护性覆盖,砌筑表面不得留有砂浆。

    2.2 钢筋工程

    钢筋现场焊接要设置简易挡风及覆盖措施。防止焊后急剧降温。接头在焊接之前应清楚冰雪、污垢杂物。应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进行施焊。钢筋在负温度下进行冷拉时,其温度不宜低于-20℃。

    2.3 砼工程

    在冬施期间应对搅拌站及时提出对原材料,外加剂及到达现场时的砼温度等技术要求,厂家需进行试配合格后,方能生产,以确保砼工程质量。

    2.3.1 根据自然气温条件和工程的结构类型、原材料、工期限制等要求,从节约能源和降低冬施费用着想,采用蓄热法、掺外加剂、保温材料覆盖的综个法进行施工。

    2.3.2 砼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上砼热量损失,表面冻结,砼离析、水泥和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砼入模温度不得低于10℃,一般控制在15℃~20℃。

    2.3.3 砼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浇筑时风力超过4级,需在迎风面采取防风、防冻保扩措施。

    2.3.4 砼浇筑完毕后,应立即对砼表而进行保温,墙模板外挂阻燃草袋子。砼板上应覆盖一层薄膜,一层阻燃草袋,气温特别低时,再加盖—层阻燃保温材料。

    2.3.5 作好砼的测温工作,按施工方案布置测温孔,并应编号。砼浇筑前,对测温人员应作详细交底。测温孔应在浇筑砼的同时及时留好。

    2.3.6 按规定作好冬期施工砼试块管理工作,试块组数应比常温多两组,此两组试块应在施工部位同条件养护。

采取措施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施工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推动。现代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建筑材料损耗较多,交叉作业施工普遍以及施工工艺复杂等。使得现代建筑的施工技术较之以前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1.关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1.1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控制好混凝土强度,应做好以下工作。

1.2配合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 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砼的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 ,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 ,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 ;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 ,强度降低5%~10% ,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1.3严格养护制度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 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要求,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 同时注意根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和砼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 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另外也要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1.4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能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2.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的一些技术措施

2.1逆作法逆作法是当代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技术措施,其施工原理为:沿着建筑物的地下室轴线修建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并在建筑物内部打设中间支承桩,以承受施工期间的建筑结构自重及其他荷载;而同地面相接一层的梁、板、和楼面结构刚度较大,可作为地下连续墙的支撑;然后通过这种方法依次向下挖土方并且浇筑地下各层的结构,直至底板封底。由于向下施工的过程中,地面一层楼面结构已经完成,故可同时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这种上下同时施工的方法有助于加快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度。

2.2整体滑模法整体滑模法也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措施,此法可减少运转、附着、管网敷设等工作,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并且此法还有利于使主体结构保持整体性,使施工作业面扩大,加快施工速度, 同时又节省模板装置、加设工具等费用,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2.3高层建筑三线 控制技术措施轴线、标高、垂直度是高层建筑施工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工程中常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控制三线 。

2.3.1垂直度的控制为控制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应先确定建筑四个边角柱的位置,安装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并通过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后,对准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完成之后予以拆模,然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线控制正面垂直度。为提高过程中的垂直度的正确性,可通过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小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

2.3.2轴线的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脚手架随着施工楼层的增加而上升,使得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这种情况下,可在±0.O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 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并将主轴线控制点标在上面,上面各层施工时,在每层楼面对应一楼的基准点也留设200*200mm方洞,借助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校正后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3.3标高线的控制从上面提到的各层预留的轴线控制洞口,选择至少4个洞口来定位标高,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标高是否相同,这样便可检验标高的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可能影响这四个洞口标高的准确性,使其失去基准作用。

所以应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严格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提高标高的准确度,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

2.3.4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泵送技术由于高层建筑施工所需的混凝土体量较大,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国内大多高层建筑工程选用泵送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必须控制好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此外,还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布料机和混凝土泵机。工程上通常高泵程混凝土会掺入一定的化学外加剂和粉煤灰。高层建筑的泵送混凝土技术综合反映了配合比设计技术、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掺合料技术、泵送设备技术、泵管布置铺设技术及泵车操作技术,使得混凝土泵送高度不断取得新突破,为高层建筑混凝土体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3.5 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控制技术高层建筑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较高,应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控制混凝土体的强度。

(1)确保混凝土配置材料的质量。高层建筑所应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大多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应对其择优选择。混凝土骨料的粒径、沙石的含泥量都会影响其质量,所以应严格控制配置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沙石、掺合料以及水等原材料的质量,按照要求对其进行抽检,抽检合格才可使用到工程中。

(2)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比例。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受到混凝土配比的影响较大,如果各种材料的配比不当,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泵送性,从而影响到浇筑质量。应该严格按照设计的比例关系控制水泥、砂石、白灰、掺合料等材料的配比,控制好最佳含水量,尽量避免使用早高强型水泥, 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少收缩、泌水现象,从而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管理。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应严格振捣工艺的施工工序,推行二次振捣抹面技术, 以减少混凝土体内部的气泡和水分,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浇筑过程中要根据需要留设后浇筑层。

(4)加强混凝土构件的早期养护。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影响较大,通过合理的养护,控制混凝土体的温度与湿润程度,有效降低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从而防止出现结构裂缝。

3.结束语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运用是否得当,将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施工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建筑工程人员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大胆创新,积极采用和推广更好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促进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为社会奉献更多的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1]汪锡华.建筑施工中相关管理[J].研究科技信息,2009,(21):284—288

采取措施篇4

关键词: “2+1”模式 人才培养 措施

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以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培养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再用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以提高职业技能。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培养的人才必须与市场“无缝接轨”。“2+1”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利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由实习向就业顺利过渡,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就业竞争力。“2+1”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同类学校中已被普遍采用,在我国也有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实践告诉我们,“2+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很好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是今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当然,“2+1”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我认为,学校只有从教学计划的改革、课程的整合、双师型队伍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到顶岗实习的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对第三年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实习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够。有的教师认为这一年学生不在学校,看不到管不着,只要平平安安不出安全事故就行;有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就是随便找个单位打打工,挣点钱,主要任务是为就业找单位;有的学生家长认为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就是两年制学校,学习两年,工作一年;有的实习单位领导对前来实习的学生不够重视,认为实习学生就是临时工,随便给安排个岗位就行。针对以上错误的认识,我认为,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让每一位顶岗实习的参与者都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到一年的顶岗实习是三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只有认识到位,“2+1”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实施。

2.强化能力培养,建立创新型教学模式

为了顺利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首先要稳步进行校内教学改革,针对培养规格的要求,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对课程进行整合,改变传统教学理论性、体系性强,而实践行、探索性弱的弊端,根据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模块教学,力求做到理论够用,实际应用能力被提到重要地位,这样就能减少课堂教学的内容,腾出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了达到培养目标,适应“2+1”教学模式,必须改传统单向教学方式为双向教学方式,必须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要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使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培养途径由校内封闭教学转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动因,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应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传授知识向培养动手能力转变,推行“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全面优化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普遍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在“2+1”模式培养实践中应该聘请企业部门的高级管理、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的全过程,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充实新工艺和新技术,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把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把专业优势通过教学环节具体实施变为教学优势,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订单培养,增强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根据岗位能力的新标准、新变化确立教学主导内容和课程改革的主题,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将来并不从事学术研究,而主要是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和原则决定了高职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为此,在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在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框架设计上,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实践教学学时数应不低于总学时的50%,并且要构建“课堂实践环节―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应用为目的,以满足社会需要和符合学生不同个体素质为标准,体现“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操作”的教学。在组织教学形式上,以“考证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组织教学。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各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与人才评价的重要筹码,职业教育要以此为契机,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把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岗位需求上寻求突破,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三师指导队伍”

“2+1”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为中心,强化了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既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实践教学变传统的模拟教学模式为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强调教学的工作真实性和综合性,强调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养成职业能力。使“2+1”培养模式在实践基地建设中更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规律,职业院校是企业的培训基地,企业是学校的实践基地,这两者密不可分。只有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才能适应“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的要求。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是提高“2+1”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关键。

“三师指导队伍”,即由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实习指导师,由辅导员组成的职业规划师,由企业技术管理骨干组成的实习指导师。三种导师负责跟踪学生实习全程,根据实习管理规范、教学大纲等有计划地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实习基地开发,确保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学得好”。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就把《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放到实习企业去上,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主管共同授课,效果比在校内上好得多。

5.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是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的场所,顶岗实习单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实习质量的好坏。因此,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单位的安排十分重要。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一般由系部统一安排,并由系部与实习单位、系部与实习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在集中安排的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及家长自行联系实习单位,采取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和学校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生实习。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一般以便于就业的行业与单位为主,依据“优生优荐、就近安排”和专业对口的原则进行安排。学校应向实习单位如实介绍学生的情况,尊重实习单位的用工自和选择权,力求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单位,学生在每个实习单位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岗位,从而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

6.“三位一体”、全面监控,健全校外指导的管理制度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实习管理规范,采取实地指导、电话指导、网上了解、短信沟通等方式,对教改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全面掌握情况。此外,要建立实习学生回校日制度,要求他们定期回校汇报实习情况,进行阶段小结及参加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活动。

“三位一体”就是由各个专业的系领导、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以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从点、线、面三位一体全面监控负责跟踪学生实习全程:外聘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从点上负责对所在单位的实习生进行实习指导和管理,由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从线上负责专业指导和管理,系领导按地区从面上负责指导和管理。

总之,“2+1”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由实习向就业顺利过渡,实现无缝对接,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学校必须加强宣传、提高相关者的认识,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双师型队伍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只有采取这些有效措施,才能保证“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青松.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2]卢晓春,李明惠.定岗实习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采取措施篇5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建设;节地措施

1 节地措施的意义

对园林建设来说,科学规划是需要依据的准则。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既是为了迎合园林“节约型”的思想,也是为了达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特点,也是我国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土地资源相对稀缺。要使园林建设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规划园林的面积,做到合理开发。根据要进行开发的土地资源的现状,制定出一套以节约为本的园林建设与绿化的方案,进而迎合城市发展的方向,同时,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改善作出贡献。

2 节地措施的具体方法

2.1 对节约用地进行严格的制度规定

节约用地使得土地资源的短缺问题得到大大的缓解。但是,由于我国的节约用地相关政策不具有时代性,没有随着我国的发展作出相关方面的改进,因此,在制度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针对园林建设,需要国家根据对其现状的分析,颁布新的合理的政策法规,并对原有的标准进行补充和修订,使其与园林建设的发展相一致,并全面贯彻“节约用地”的理念。

2.2 对园林设计进行相应的标准约束,强调设计中“节约”理念的融入

园林的设计工作往往需要设计师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而设计师又容易忽视节约的概念,因此,要制定相应标准对设计工作进行要求,并对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审核。要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进行土地规划和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建设及树木绿化方面的要求,以最佳的土地划分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之后要有相关方面的专家针对用地的经济效益方面及资源节约方面进行审核分析,进而,进行方案的优化,使得制定出的园林设计方案能将节约型园林的优势充分发挥。

2.3 节地措施的实例

关于节地措施所带来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以下2个事例:一是泉城公园的生态栈桥。二是龙岩中山公园的事例。泉城公园的生态栈桥如右图:

泉城公园总长为820 m,平均宽度约为2.7 m,其主体部分由钢结构组成,该生态栈桥从公园西南角玉绣河广场开始到东南角的生态广场结束,空间格局总体呈现“S”形,从植物园南半部迂回穿过。生态栈桥的建设用于连接泉城公园内南区各景点、设施和水系,并对原有步行系统做以补充和完善,从而扩大园内空间景观的整体布局,达到一种“游客走几步,景色就会有所变幻”的最佳效果,这种方式既节省地面空间,又保留原有绿化面积和园林景观,使城市生态更加完善,更体现对土地资源的节约。

龙岩中山公园是一个通过合理利用空间用以达到节地目的的事例。设计的思想是:在规划中通过依据立体原则、并结合“综合利用”的概念,开发地下空间,合理利用台地和地下设置的人防设施作为停车场,从而建设出一个组合式的建筑以节约建设用地。龙岩中山公园利用了原有的公园厕所靠近解放路及地形高程差,把公园内的厕所、垃圾中转站等进行综合考虑,沿着街道底层依次建设为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从而节约建设用地,也使得污染点有所减少。

3 结语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需要经过长久努力,并通过结合现代先进的建设理念和技术,对园林的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规划,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条例法规对节约型园林进行开发,以此使得我国的园林行业向节约型方向发展得更加迅速。

参考文献

1 刘武,陈勇.建设节约型园林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

2014(9)

2 任启闯.建设节约型园林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3(7)

采取措施篇6

美国将高度关注中国经济改革的进展并积极施加影响

增强高级别对话效率,扩大美中之间对话的议题

美国将加强与其它贸易伙伴的协调,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加强合作

2月14日,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递交《2006年总统年度经济报告》后不久,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也向国会递交了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全面审查报告――《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称将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调整对华贸易政策。

波特曼表示,近年来美中双边贸易关系始终缺乏平等、持久和平衡。他在致国会的信中写道:“多年来中国从开放的美国市场获得了巨大利益,远远超过美国从中国获得的利益。美对华贸易逆差屡创新高,主要是由于中国未能切实履行世贸组织的义务: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支持和保护国内产业、在规定时限内没有履行开放市场的承诺”。波特曼称,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美中贸易关系将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国作为一个成熟的贸易伙伴,应更加负责任地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对美国而言,其对华贸易政策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应当加大强制执法的力度:“我们将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达到这一目的”。

《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报告是波特曼自担任贸易代表后主导的、对2002-2005年期间美中贸易情况进行“彻头彻尾”的审查(top-to-bottom review)的结果,汇集了国会议员、中国问题专家、产业界、政府部门和公众的意见。报告宣布将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增强贸易政策机构的信息收集、谈判和强制执行能力。报告宣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以下简称USTR)不久将设立“中国履行世贸组织义务强制执法小组”,负责监督中国履行WTO协定的义务并强制执行――设立专门的国别工作小组在USTR是史无前例的:设立“中国贸易政策谈判咨询委员会”,负责就对华贸易政策和谈判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报告宣布加强USTR中国司、USTR驻北京办公室的人员配备,以增强这些机构与美产业界、在华企业和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调,增进全面收集信息、应对和谈判的能力。

二、高度关注中国经济改革的进展并积极施加影响。报告宣布将密切监控多个出口增势迅猛的中国产品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的冲击,将在美中商贸联委会框架下举行钢材高级别对话,将就中国的补贴政策、进出口标准体系进行评估并与中国政府进行磋商,将审查中国履行WTO检验检疫措施协定(SPS协定)义务的情况和TBT/SPS措施的透明度;将评估中国《反垄断法》对美在华投资者产生的影响。

三、增强高级别对话效率,扩大美中之间对话的议题。报告表示有必要增进中美高级别领导人会晤的效果,建议尽可能地在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前夕举行美中商贸联委会,并就美中商贸联委会成果的落实情况举行牛年一次的定期审查(副部长级)。

采取措施篇7

城郊乡采取强硬措施保森林防火

去冬今春,由于天干物燥,森林火险进入红色预警阶段,为抓早抓好抓实我乡春季森防工作,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森林安全,城郊乡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安排部署春季森防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工作,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森林防火工作才能扎实推进。我乡坚持把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火意识作为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印制致全乡农户的一封信开展常规性宣传教育,共印4000余份;通过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给学生上防火课等形式开展多样性宣传教育,每天出动宣传车至少4次,张贴标语400余张;通过乡、村两级干部职工下村组到重点地块就野外吸烟、烧荒、烧田埂等违禁用火案例开展导向性宣传教育,极大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森防意识。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工作责任到人。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顾问、乡长任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春季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责任,任务分解到人,实行“干部包村、村主干包组、组干部包户、农户包山场”的森防四级联防网络,形成“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的格局,加强森防工作职责、加大宣传巡逻和野外火源监管力度,规定各村(居)支部书记、主任为直接责任人。

采取措施篇8

关键词:房屋建筑 冬季施工 安全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建筑施工工期也要求加快。在北方地区,一项工程施工往往要进入冬季。工程的冬季施工在北方地区已较为普遍。冬季施工的这一特殊性,这就要求针对冬季施工采取必要的措施。

1、冬季施工组织安排

在进入冬施前,要对混凝土试块制作人员、保温人员、看火人员进行专门组织技术培训,学习有关本工作负责范围和应知应会的有关知识,明确个人职责,并分组分行设职专人负责。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有关冬施方案等并向具体操作人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及其安全交底。冬施中测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场安排专人进行气温观测,认真收听气象预报且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各施工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天气变化的情况。测温人员要在24小时中每隔2―4小时对施工部位及天气温度进行测量记录。防止寒流突然到来,要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作业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这是施工中了解施工部位的温度情况及是否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有效依据。保温人员要到位,以保证施工部位不受冻、质量不受到影响。

2、冬施材料准备

在工程进入冬施前就应按冬施方案中的材料计划安排进场。因为天气的变化动态是不受人为控制的,这也是做到防患于未然。冬施材料的进场验收要严格把关,谨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场,不能以次充好。工地临时供水管道做好保温防冻工作,临时食堂和冲水厕所等项要及早安排。

3、冬季施工技术准备

做好冬期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要详尽完美并且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生产任务的安排部署、冬施材料的进场计划、劳动力计划、热源设备计划、人员培训计划、控制要点等。要对本地区近期的天气状况了解清楚,比如气温变化、风雪等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冬季施工时间,按规程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现场应以10月1日为界开始对大气进行测温记录工作。根据气象预报和混凝土搅拌站联系提高一级强度和合理掺入防冻剂确保冬施顺利进行。

4、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1)混凝土工程。本工程冬施期间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在冬施过程中采用综合蓄热法为保证冬施工程质量,对混凝土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及养护作如下要求:用于搅拌混凝土的砂、石、水泥均应保持正温,拌制混凝土采用加热水方法,水温不大于80℃;骨料必须清洁,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配置防冻剂由专人负责,严格控制防冻剂等外加剂掺量,外加剂必须使用符合设计规范规定;要求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要充分搅拌后再卸车,不得任意加水。商品混凝土运输车在混凝土进泵前进行二次搅拌,防止离析;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先检查墙、板、楼梯口保温是否包裹严密,墙体混凝土浇筑时要连续施工,间隔时间不超过5h,不得留施工缝。平台混凝土浇筑前地下结构采用将整个地下室内封闭,必要时生焦炭火,保证板底不受冻坏和不受大火烤坏。梁、板同时浇筑,浇筑方法采用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赶浆法”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抹平,在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2℃之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层编织布或一层盐棉被均可。

(2)模板工程。模板保温措施:地下室外墙采用挂篷布或阻燃岩棉被保温,顶板和梁随混凝土浇筑随铺一层塑料薄膜,上边加盖一层阻燃草纤被或编织布保温。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外部温度养护温度之差在20℃以内安全;如温差超过20℃时,应加强保温措施,即加盖覆盖厚度,提高表面和外部温度。直至混凝土在养护期内缓慢冷却,确保内外温差不会超过20℃时,方可拆除保温。墙模侧模在混凝土温度降至5℃,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可拆模,梁、板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100%方可拆除模板和支撑。

(3)砌筑工程。砌筑砂浆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按“三一”砌砖法砌筑,灰缝不大于1cm。砂浆试块应增设不少于两组同条件养护试块,用于检验各龄期强度和转入常温28d砂浆强度。

(4)钢筋工程。钢筋加工要按规范操作,在运输、加工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造成刻痕和撞击凹陷。浇筑混凝土前要将钢筋上和模板上冰雪冻块清理干净,即用大水桶浇开水浇灌。对浇筑完混凝土面上、预留钢筋上混凝土及时清理干净。钢筋采用电弧焊方法,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停止施焊。遇雪天或现场风速超过5m/s时采用遮蔽措施,焊接后冷却接头不得碰到冰雪。

5、冬季施工质量管理

在北方地区,会经常遇到冬季施工,尤其是桩基主体施工,如不做到提前防范就会影响到工程质量进度。如果采取措施不当就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严重的会造成质量事故的发生。由于冬施的特殊性,其安全管理更为重要。要制定冬期施工专项安全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尤其是冬季防滑、防火等方面的教育,并做好防火的应急预案,要加强冬施期间的夜班巡视,加强雪后的清扫工作,不具备条件坚决不准施工。所以说做好冬期施工的各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是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必要措施。

采取措施篇9

摘要:实施增产措施是老油田延缓产量递减的有效手段,不同的增产措施增产效果差距很大。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应该优先实施那些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的措施项目;而那些增产效果不明显、经济效益差的项目应该缓行或淘汰。因此,正确评价和筛选增产措施对油气田的开发十分重要。

关键词:油井 成本管理 系统研究

面对高产井降产严重,停产井增多,产量、成本、效益之间的矛盾突出显现,企业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为了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公司以“高科技快速度、高标准严管理、高质量快节奏、高效益低消耗”为战略指导思想,从提高产量、降低消耗人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可控成本为内容,以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以战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和控制

1、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达成共识,把市场机制、目标责任和成本考核引入企业内部,在全公司员工中树立“三个”意识教育,即忧患意识、成本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利用战略成本管理体系陶冶磨练员工的行为,从节约一个螺丝钉、一张砂纸、一根棕绳、一度电做起,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使之与公司的长期战略相吻合。

2、确立客观现实的“成本目标体系”、“成本责任体系”、“成本考核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公司以可控成本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确立成本目标体系和成本责任体系,即对采油成本中的动力费、燃煤、脱水剂、阻垢剂、修理费、排污费、运输费、注水费、房屋道路井场维修费等可控成本费用项目通过精细测算确定单位消耗定额,实行目标管理。把上述可控成本项目分解为全公司总目标、采油队子目标、采油组小目标、及单井单车具体目标,使之纵向到边横向到底,建立公司、采油队、采油小组、单井单车四级指标体系和四级核算网,层层建立责任中心,每一责任中心都有明确的经济责任,对其控制的责任目标负责,设置核算员,一级对一级核算,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考核,并形成了基层单位自觉考核、职能部门负责考核、各级领导全面考核的成本考核体系。每月对目标成本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核算、事后有考核分析,并将目标成本与责任中心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小目标的实现来确保公司大目标的实现。

3、加强对物资材料价格的控制。从2003年开始,公司对油管、油杆等大型物资实施公开招标采购。招标工作由企管科组织,供应科联系,招标会议必须有主管财务副经理、纪检委书记参加。招标结果由小组讨论后报总经理批准,并将其作为一定期间内该种物资的采购价,供应科按招标价格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进行采购,财务科以历次招标的价格为标准建立价格控制线,并核查每次采购合同价是否超过价格控制线,结算验收人财务账时由专人对实际采购价与合同价进行核对,若超过合同价则不许人账,并对采购人员进行质询。对小型材料充分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就近比价采购。由于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物资采购价格控制体系,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了材料的价格成本。

二、系统的研究与建立

为了加强采油厂的经营管理,为决策分析提供有力支持,该厂设计开发了成本管理系统,其设计思想是建立两个平台(成本数据采集平台、成本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构筑一个系统(基于油田开发单元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采油厂成本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应用平台的统一化、规范化。

1 数据采集

实现数据录人、数据传输、数据加载。

(l)数据录

入分三个层次进行,即采油队、生产管理区(矿)、财务中心。采油队,录人反映在单井上的具体费用,如材料费、水电费、作业费等。生产管理区(矿),录人不能具体到单井的费用,如油气处理、注水、注汽费用。财务中心,录人内部劳务差异的分摊。如工资、折耗与摊销等。

(2)数据传输,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实现数据的最小量网上传输。

(3)数据加载实现,数据完整性检查;数据准确率检查;按单位加载数据,即数据入Oracle库等功能。

2 成本汇总分摊处理

根据单元代码,把单井费用汇总进单元及区块成本总量中;按照一定的分摊原则,把某项费用分摊到不同的单元中去。分摊方法主要有成本发生数、开井数、月液、月油等。

3 成本信息查询

在数据共享机制的支持下,实现信息的web查询。主要有基础信息查询、生产成本信息查询(包括按生产管理单位、区块单元、生产单位单元成本信息查询三大模块)。

4 财务报表生成

通过读取数据库中数据,快速、自动生成有关财务报表,如分单元成本统计表、区块采油采气成本计算表、单元采油采气成本计算表等。

5 单位生产成本时比

采油厂任意几个采油队、生产管理区(矿)某段时间生产成本信息、管理区(矿)综合单元、地质单元成本信息对比图形分析。用户可以任意选择参数项, 生成相应的曲线图或柱形图等。

6 投资效益分析

主要有单位投资效益分析,即各生产管理区(矿)单位吨油成本分析;单元投资效益分析,即任意个地质单元、综合单元间单位吨油成本对比;区块(油田)投资效益分析。

(l)用户可以任意设置分析时间段,即起始和终止时间段,既可以是整个开发历史时期,也可以是一个开发周期。查询各个时期某个单元、单位的经济效益数据,并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生成经济效益的曲线图或柱形图等。

(2)提供对比分析功能,即对比两个或多个单元、单位的投资效益,生成表格数据,并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生成多个单元、单位经济效益的曲线图或柱形图等。

成本中心费用切块分析:根据各个单元的投资效益评价情况和最近时期各单元的投人产出情况,结合成本中心配产情况,生成成本中心的标准成本切块数据。管理当局可以以标准成本切块数据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和其他因素,为成本中心合理确定考核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克录,李兴国.浅论石油企业实施科学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2 (06)

[2]黄西雷.对石油销售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思考 [J]. 交通企业管理. 2007 (08)

采取措施篇10

关键词:园林 景观 绿化 造园 节约

近些年来,由于思想和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园林建设中存在着注重视角效应而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追求豪华奢侈、铺张浪费的风气比较盛行,园林建设中攀比斗富之风愈演愈烈。在标新立异、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指导下,各式各样的奇花异木飘洋过海,大树古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不仅如此,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方式,如反季节移栽和逆镜种植,追求视角效应的堆山挖湖,甚至填湖造园等等,遍地开花。不讲科学的园林建设,不仅造成宝贵的自然物质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耗费巨资带来的是当地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科学泰斗钱学森教授曾经强调,园林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教育事业、科学技术事业、文学艺术事业等并列。因此,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口号,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有利。

1 脚踏实地做好四方面工作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至少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之为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做起,脚踏实地的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倡导勤俭节约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要在决策者的思想认识上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豪华奢侈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二是建立健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从法规上和制度上杜绝浪费型园林建设和运营模式;三是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扶持,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科研工作与推广工作,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观念和经验;四是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入手,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导则和施工养护及运营管理规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型或环境破坏型园林绿化模式的盛行,实行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2 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

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范山模水的景观类型而著称,造园受到水、土、石、木等自然资源的巨大限制。在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营造自然山水园,势必要耗费巨大的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因此,当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不顾当地资源条件,一味追求理想化景观类型,从而改变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造成外来景观入侵的建设模式,是中国园林绿化建设普遍资源消耗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应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要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之路,彻底改变现有的园林绿化美学观念。要抛弃娇柔造作的园林趣味,追求朴实自然的园林气息。

3 节约型园林的技术措施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周期长而涉及面广是其显著特点。既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又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同时还应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地、节土、节电、节水、节能、节力、节材等几个方面:

3.1 节地型园林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节地型园林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在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应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3.2 节土型园林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节土型园林建设应从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设计要求出发,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园林绿化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3.3 节电型园林

近年来,由于大型城市广场、音乐喷泉和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工程的盛行,造成全国各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的电能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更有甚者,花哨的夜景照明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果,或者追求亮如白昼的夜景效果。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中电能消耗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亟待出台有关城市和园林绿化夜景照明方面的设计规范。

3.4 节水型园林

节水的实质是在合理的生产布局和生产组织的前提下,为实现统一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符合经济规律的可持续管理手段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节水型园林主要体现在广泛提倡使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建设节水型园林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井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布料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软管穿孔输水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饿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3.5 节能型园林

节约能源并不是单纯的少用能源,而是力争使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创造更大的效益。节能技术作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提倡并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郊野公园或高速公路绿化,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另外,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绿化,还能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3.6 节力型园林

节力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约10年的养护费用就相当于园林的建设费用,园林的养护费用已经成为政府的巨大负担。尤其是在我国,随着人力资源成本逐渐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成本也将越来越高,现在若忽视养护管理问题,园林绿化有可能很快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难以承受之重,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节约人力、便于养护,理应作为节约型园林的考核标准之一。

3.7 节材型园林

建设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再利用的方法,形成十分奇特有趣的园林小品。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以及利用死树枯干形成的园林景观等等。此外,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与其将其大量焚烧或作为生活垃圾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或环境的破坏,不如将其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此外,我国还是农业大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造成乡村景观的丧失,另一方面大量的失地农民也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因此,将园林绿化建设与保护和建设乡村景观相结合,既能解决部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又能提高园林绿化的经济收益,营造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