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十篇

时间:2023-03-29 09:02:35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篇1

年县政府印发《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来,在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已制定出台了18个专项预案,初步形成了全县应急预案体系。为进一步完善全县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明确具体处置流程,现根据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平安办〔〕6号《年度省平安市、县(市、区)考核评审条件》要求,现将我县编制各类《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任务

(一)继续组织制订和修订完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对于已经发文公布的各类应急预案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对于尚未开展编制的专项预案,有关单位应抓紧制定,并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演示论证后,于月日前报县政府审定。

(二)组织编制县级专项预案的简明《操作手册》。对于已经公布的各类应急预案,各单位要抓紧编制《操作手册》。正在编制新应急预案的部门,应将《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同时编制完成。

(三)进一步完善部门应急预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完善本部门及下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县政府备案。

(四)积极推进应急管理进基层工作。按照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四进”(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要求,各乡镇、行政村、社区、企业、学校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尽快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并将下发实施的应急预案及时报县政府备案。

二、几点要求

一要领导重视,明确任务。应急管理工作是省、市政府列入“平安县”考核的重要工作,各单位一定要将其列入本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需要编制的具体预案,并与上级《预案》相衔接。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篇2

一、重点任务

按照市、县关于“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的工作要求,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重点,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实化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明确责任、措施、时限,确保“五化”工作落地落实。

(一)坚持“清单化”管理。

1.制定责任清单。

(1)依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的通知》,(制定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8项职责;分管领导安全生产8项职责;其他领导干部安全生产8项职责。)(责任单位:安全科、运行科等。完成时限:3月底前)

(2)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印发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省安委会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部门“三定方案”规定,研究制定本部门职责清单。(责任单位:安全科、运行科等。完成时限:4月底前)

(3)全面落实《省安委会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的通知》40条刚性规定,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为抓手,督促本行业领域企业制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制定任务清单。

(1)工信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安委会工作部署,制定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清单。(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按照《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1年重点任务推进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工作,全力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个专题和城市建设1个(和本单位推进方案对应)专项方面任务清单。(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3.制定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在2020年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动态管理“2张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整改进展、完成时限等内容,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实行“排查实名制+问题清单制+整改责任制+验收销号制”的模式,做到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每月动态更新)

(二)坚持“图表化”推进。

1.制定作战图集。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围绕2个专题和1个专项方面内容制定《安全生产工作作战图集》,以图表的形式逐项注明具体工作、推进措施、进展情况、成果形式、责任部门等。(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制定工作流程图。制定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流程图,督促本行业领域企业制定安全操作流程图、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图和应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等。(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3.按图严格整改。针对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隐患,逐个行业、逐个单位挂图作战、对照整改。针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落实《市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办法》有关要求,建立特别台账,实行挂牌督办,局主要领导亲自推动解决。(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持续整改)

(三)坚持“手册化”操作。

1.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手册。对照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工作清单内容制定本单位领导干部安全责任手册,按照手册部署和检查指导工作,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底安全生产工作考核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建立行业部门安全监管手册。

(1)工信部门(工贸等)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印发的《安全监管手册》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日常照册检查、照册监管。(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建立企业安全操作手册。督促、指导本行业领域企业制定《岗位安全操作手册》、《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手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手册》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手册》。(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3.公共安全应急手册。工信、应急部门制定地震灾害安全应急手册。(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四)坚持“模板化”运行。

(五)坚持“机制化”落实。

1.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工信局按照分级负责、层级响应的原则,加强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制定完善各级、各类“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健全事故闭环工作机制。落实《市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挂牌督办工作程序》、《市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警示教育、督办调查、约谈提醒、事故通报、严惩重罚五项制度。(责任单位:安全科、办公室。完成时限:3月底前)

3.健全双重预防机制。依据《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意见》和《市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管理办法》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推动企业制定分级标准,建立评估管控责任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推动企业健全自查、自改、自报隐患制度。(责任单位:安全科、办公室。完成时限:3月底前)

4.健全季节性安全事故预防机制。

1、2、3月份,根据“两节”“两会”重点时段,各相关部门加强道路交通、大型活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火灾领域安全风险研判,开展有针对性的督导检查。(责任单位:安全科。完成时限:1月底前)

二、实施步骤

按照县文件时间节点要求,积极推进本部门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于3月6日前制定完成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审核方案。3月6日前,向县安委办报送本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经审核同意后印发实施。

第三阶段:推进落实。3月下旬至12月,本部门围绕“五化”要求对标对表,逐项组织落实实施方案。

第四阶段:调度汇总。按要求落实本部门“五化”抓安全生产工作,并总结上报。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篇3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含义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8]。实验室应将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制定成文件传达到全体人员,并被其理解、活动和执行。并保证对管理方针和目标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关联性、协调性、适应性等特点。管理体系应有明确的目的、规范的管理、有效的制约、高效的机制、能自我发展和有机的整体等特点。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贯穿与实验室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取样开始到所有潜在危险材料被处理。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2.1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法律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WS/T251-2005),GB19781-2005/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T22576-2008/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GB/T27025-2008《检测和校正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

2.2编写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主要有生物安全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SOP)、安全手册及记录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编制应密切联系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安全为主题,涵盖生物安全的一切要素。编制的文件要相互呼应、统一协调便于管理和使用。

2.2.1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遵循的文件,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纲领。可参照“质量手册”的组织方式,但要包括以下内容:风险评估、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个人防护和应急措施、菌(毒)种管理等进行原则性规定。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负责人、生物安全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各个部门都应赋予其相应的职责,要明确实现和达到的生物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的制订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质量目标要相对具体,规定一些明确的数据,如对事故的处置率、人员培训、设备装备等,具有可考核性。批准页由设立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表明无论内、外条件发生何种变化,该负责人都会确保并维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目录见表1。

2.2.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手册的执行文件,程序文件一定要与生物安全手册相呼应,注意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的特殊性。特殊的内容有:确保每个生物医学检测和相关人员熟知生物安全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室和所操作材料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的供应;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确保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样品和菌(毒)种不会遗失或被偷窃。保存良好内务行为的程序;员工健康监护程序;实施危害评估,记录结果及采取措施的安排程序;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确认、安全处置与存放及监控程序;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程序;工作人员培训、考核程序;设备安全去污染程序;紧急程序;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程序;废弃物处理及处置程序;安全计划的审核和检查程序。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目录见表2。

2.2.3安全手册安全手册编写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实用、便于使用人员查阅。内容包括:实验室操作和使用的仪器设备、材料存在的潜在生物危险和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及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化学品安全;电器安全;消防;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应急事件处理方法;紧急撤离等内容。金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安全

2.2.4SOP编制SOP编制的原则为编制的SOP要包括实验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从取样开始到所有潜在的危险材料被处理的各个过程以及实验室清洁、消毒、废弃物处理和实验质量控制,并确保SOP的严格执行,同时生物安全贯穿于SOP的整个过程。编写的内容包括:实验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标准操作规程。

2.2.5记录的编制记录是实验室活动过程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明;记录不要缺项,要做到实验室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相应的记录。必不可少的记录包括职业性疾病、伤害、不利事件的记录;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记录;危险标识;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报告(含纠正、预防措施);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记录;实验活动记录;人员、物品出入记录;试剂、耗材购置、配制、使用记录;监控(含人员监督记录);空调系统运行记录;重要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工作状况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实验室清场消毒记录;其他记录(如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回收记录、人员档案等)。

3讨论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篇4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领导机构建设。根据省、市应急办要求,结合新一轮预案编修,对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进行更名、调整,认真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结合新一轮预案编修、应急预案演练及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强化各级各类应急指挥机构职能,确保关键时刻指挥得力、各司其职、协调有序。二是抓好办事机构建设。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值班工作,严格落实应急办、值班室合署办公和一体化运行制度,实现机构、职能和人员的优化整合;督导村居、社区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企业、事业单位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明确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二、进一步强化综合规划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及实施。结合省、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编制区级“十二五”规划,并抓好实施工作;督导各镇(办)做好本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并报区政府应急办备案;督导区直有关单位做好本系统、本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抓好示范项目建设。做好市级示范项目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积极争创省级应急管理示范点;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一批区级示范项目,适时组织召开示范项目观摩会,宣传、推广先进经验。三是抓好应急经费保障。保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所需经费,将应急专项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三、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应急预案编修。结合省、市级总体应急预案修订情况,及时修订区级总体应急预案,全面启动区、镇、村三级第三轮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编修、审核、备案等各项工作,积极推广预案手册化先进经验,认真组织做好各级预案特别是基层单位预案操作手册编制工作,重点突出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抓好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总结年度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制定《年市区总体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计划》,重点组织好防汛、森林防火、中小学校应急疏散等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应急演练;强化预案宣传,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演练和观摩演练,不断增强预案宣传效果。

四、进一步强化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应急平台调度。制定《市区应急指挥系统调度管理办法(试行)》,采取“一周一调、一季一调”等多种方式,对各联网单位设备运行、值守应急及突发事件处置等情况进行综合调度,进一步充实演练脚本,并适时组织演示和观摩,全面实现市、区、镇三级互联互通。二是抓好应急平台管理维护。借鉴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维护模式,组建应急平台技术保障小组,建立联合巡检保障机制,做好应急指挥平台、移动指挥平台的技术保障工作,确保系统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五、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动态监管,定期对重大危险源、重点污染源、重大地质隐患点等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加强与公安分局、安监局等单位沟通联系,强化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监测监控的时效性,努力做到实时监测、快速反应。二是抓好预警信息。加强区、镇、村(居)及基层企事业单位等预警平台建设,形成总体调度、上下结合、区域联动的预警信息体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相关专业系统等,提高预警信息质量和效能,增强综合预警能力,并利用公共通信短信系统、防空防灾警报系统,实现特殊情况下的全方位、大密度、立体式预警;进一步健全内部预警机制,将区、镇(办)两级党政领导及区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纳入范围,确保常规预警、决策预警、上级批示、领导指示等能够逐级传达、落实到位;督导各镇(办)及区直有关单位进一步规范本地区、本行业的预警工作,确保预警信息、调整和解除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六、进一步强化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规划编制。督导各级各部门做好本地区、本行业应急物资储备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完整的物资储备规划体系。二是抓好规划实施。按照社会与专业储备、政府与商业储备、实物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原则,对储备物资和储备能力实行动态管理,做好现有社会资源的普查登记和优化整合,科学布局基层应急物资储备,重点抓好生存必需品、生产必需品等物资储备及专业储备库建设,并结合季度考核工作,对各镇(办)、各行业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七、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队伍综合管理。严格落实《市区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水平。组织搞好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和物资装备情况普查,切实抓好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二是抓好队伍能力建设。在综合队伍建设方面,按照“科学配备、综合管理、高效运用”的原则,逐步健全和完善区、镇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强化装备层次,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在骨干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与现役和预备役部队、民兵等队伍的常态联络,充分发挥其突击救援能力。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按照属地和系统管理的原则,重点加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人员配备及装备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在基层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村居、社区等群众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组建或合建学校、村居、企业等基层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前期处置和事态控制能力。在专家队伍建设方面,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部分专家工作变动等情况,及时充实和调整区政府专家组成员,充分发挥其在常态科研、现场救援、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作用。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会同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慈善总会等有关单位,建立志愿者统计数据库。

八、进一步强化疏散避难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避难场所建设。积极配合市应急办、市人防办做好辖区内各类疏散场所的分类管理,整合各类资源,统筹疏散地域、疏散基地和疏散点建设。二是抓好应急疏散演练。结合“5.24”防空防灾警报试鸣,以中小学校应急疏散演练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疏散演练,增强公众紧急疏散能力。

九、进一步强化宣教培训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应急培训。制定《年全区应急管理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等方式,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值班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抓好应急宣教。利用防灾减灾日、《突发事件应对法》施行纪念日等,开展应急宣传活动,普及应急知识,督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维护好区政府网站有关应急管理的相关内容,重点做好应急知识宣传、预警信息等内容的更新。

十、进一步强化值守报告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日常值班。以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和学习《值班手册》为抓手,严格规章制度,加强督导检查,认真研究解决各级值班力量不足、制度落实不严、值班载体不全等问题,确保工作人员到位、设施装备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全力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值班体系;以学习应急预案为抓手,加强对总体和专项预案的学习、研讨,加快推进预案电子化进度,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提供可靠的处置建议。二是抓好信息报告。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明确报告标准,细化报告流程,严格报告时间,重点规范各镇(办)和区直有关单位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确保信息报告准确、及时、高效。

十一、进一步强化恢复重建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基础保障。督导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与市直部门沟通联系,强化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交通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破坏情况快速调查和抢险能力,提高基础保障水平。二是抓好建筑抗灾。督导科技、住建等部门,加强城市新建工程抗震、防火管理,不断提高建筑抗灾能力。三是抓好灾情评估和社会救助。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灾情评估机制,重点抓好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工作;督导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捐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救灾款物等。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篇5

【关键词】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当今“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1]。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同时医院和医务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有力保证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化解医疗护理纠纷有重要意义,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1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缺乏由于急诊护理理论知识涉及面广,护理技术复杂,操作要求高,急诊病人病情复杂、严重, 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而急诊科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的相对缺乏,新老护士交替频繁,低年资护士因医学基础知识及专科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造成的

1.2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众多仪器的应用在提高急救护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物品摆放凌乱,设备故障等都是护理差错、纠纷的导火线。

1.3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工作中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甚至简化操作程序。三查七对虽然内容背得熟练,但却不去查对,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等。

1.4急诊抢救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规范急诊抢救病人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各异,涉及多个专科,护士则因工作繁忙,不能及时认真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则不能为自己举证而引发证据风险。

1.5掌握专科的急救知识不全面,如分诊错误而延误了病人就诊时间,对脑外伤病人没有及时观察瞳孔变化而发生脑疝;对各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不能准确判断;对迟发性出血缺乏预见性的观察。

1.6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而长期以来护士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地去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了潜在病人健康中的法律问题,对一些护理纠纷认识不足,忽视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一旦发生纠纷,举证就相当困难,同样引发举证风险。

2风险管理措施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潜在的护理风险的防范,并提出对策。

2.1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

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实施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进行风险识别,能预见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常用风险识别方法有三种(2):一是从平时积累的临床资料中分析、研究,明确高风险的环节所在。二是绘制综合流程图及高风险部分详细流程图,由此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三是通过设计的调查问卷来掌握“重点护士”和“关键时刻”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信息,尤其是在急诊科这个特定的医院窗口,具有社会关注强烈、舆论敏感等特点, 更要加强风险管理。

2.2抢救仪器管理 急诊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急救设备、物品应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如果由于急救设备、物品的质量问题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护理纠纷发生。如:抢救病人时简易呼吸器漏气、除颤仪不能充电、喉镜不亮等,物品缺失、用错药物等,均能耽误抢救时间造成责任风险,加强抢救物品和仪器的管理,实行“五定制度”。每台仪器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仪器的运转、清洁及保养等,并设使用记录本做好登记。每天由专班护士负责清点、检查仪器,并做好登记。发现仪器有缺损或故障,立即报告护士长或院设备科急诊仪器负责人员,尽快排除故障。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遗忘而延误抢救.各台仪器绘制简单的操作流程图,悬挂在仪器上,便于仪器的学习和应用。

2.3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

2.3.1急诊护理操作规程执行不力, 各项制度及职责落实不认真 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工作中认真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如: 无菌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护理安全制度等,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

2.3.2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教育护士认识到在急诊医疗护理行为中具有承担高风险的义务,强化风险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制定每一项操作过程中要遵守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组织差错讨论分析会,目的是掌握护理风险的识别及评估的方法,使大家切记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等,提高对风险的认识水平。同时狠抓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如节假日、周末交接班时、人少工作忙、新调入急诊科的护士。对护理安全隐患及差错,要求做到“四不放过”:一是问题不清不放过,二是原因不明不放过,三是问题查实不处理不放过,四是整改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通过教育,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慎独精神、敬业精神[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明确自身责任,将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教育素材,进行风险教育,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使风险意识贯穿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建立护理告知制度,执行封存、保留实物及报告的规范程序

2.4规范急诊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人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记录内容包括病人来科的时间、状况、采取的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尤其对“三无”人员更应高度重视。对阳性体征及疾病危险性一定要告知患者或家属,且要签名.及时、有效的防止护理风险发生。

2.5加强急救专科培训 我科制定护理计划,每月对护士进行理论监护水平、操作技能、应急能力培训及考核。每季理论考核、模拟训练一次,晨间提问每天1次,成绩均记录在个人业务档案内。要求人人掌握呼吸机、洗胃机、电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建立科内常见疾病、症状的抢救程序,并汇编成册以便使用.对新护士进行急救知识、各种抢救仪器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新护士急救技术水平,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操作规程尤为重要。每年对全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考核以及急救演练。排班时根据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新老护士合理配置,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要求急诊科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素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预测病人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应采取的措施.

2.6制定突发事件及急诊抢救预案:针对急诊科医疗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手册,人手一册。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输血、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以及各种急诊抢救预案,如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颅脑损伤抢救预案、严重胸外伤预案、电击伤抢救预案,重要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等,以指导护理人员工作,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3效果和体会

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对现存的、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主动查找安全隐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树立风险意识、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防御能力,以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急诊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需要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查找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重视风险各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正确化解并处理风险。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篇6

列车出入车辆段的能力受段内线路设计、信号系统功能、出入段线布置方式及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段时还要考虑列车投入服务点里程长短等因素。通常情况下,首班运营载客列车需提前1~2小时出库才能满足线路运能要求。该专题应侧重研究分析列车出入段组织方式,对不同信号状态及工况下的行车组织进行对比,旨在结合运营单位线路实际制定合理、趋向于最优的行车组织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段内行车组织和出段效率,降低行车安全风险。

2终点站折返模式专题研究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最小行车间隔主要受限于线路终点站的通过能力和信号系统通行能力。因此,分析运营单位线路信号系统在各种等级、模式以及故障情况下的终点站折返能力,理清终点站行车组织中的安全关键点和应对措施,对于合理选择折返模式,优化运行图编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常对站前折返模式采用解析法研究,对站后折返模式则适用于图解法,专题研究目标导向最大限度提升运能,实现服务与运营效率的双赢具有较强促进作用。

3车站防洪排涝专题研究

轨道交通车站水淹严重影响运营及行车安全,因此在筹备阶段专题研究车站防洪排涝尤显重要。该专题应结合当地气象、水系特征、地形地貌等数据,梳理本线车站地理位置、车站结构、站位地势和周边水位等情况,研究车站防洪排涝设计,对车站出入口、区间风亭等进行逐个排查,以尽早确立车站水淹风险源。专题研究结论多应用于运营单位建立车站水淹应急体系,制定相关应急预案,设置出入口防洪挡板,便于明确车站防洪沙袋数量和设置、存放位置等。

4票务事务处理流程专题研究

结合本线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AFC)功能及相关参数,对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普通单程票退票、普通储值卡退票、设备少找零/卡币/卡、闸门误用、非当天进站、车票失效、超时或超程等乘客事务进行逐项研究,力求在确保票务安全的基础上,尽力优化处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研究结论多用于轨道交通票务政策起草阶段作以参照,也可作为运营单位制定票务管理规章和操作流程的基础文件。

5TVM(自动售票机)找零系统专题研究

TVM找零系统直接影响乘客购票便利性,与硬币需求量和车站员工工作量直接关联。为了给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票方式,减少对硬币供应量的刚性需求,运营单位应结合TVM性能和相关参数对找零系统进行研究。该专题应从当地市民对于纸币、硬币的使用习惯入手,基于本线预测客流数据和平均票价等参数推导每日单程票使用量,根据TVM不同找零方式组合计算日均硬币消耗量。研究结论既可作为试运营前的TVM参数设置基础文件,以便于提高乘客购票满意度,也可用于运营单位与当地银行、公交公司签订硬币供给协议前作为参考依据。

6备用车存放位置专题研究

在运营过程中,常因车辆或信号故障、突发性大客流等原因,造成运营秩序紊乱、行车间隔不均匀等问题。为了应对各类突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行车调整手段,最大限度确保行车组织和客服质量,备用车就成了调整行车间隔、有序疏导客流的关键工具。该专题应首先明确备用车使用原则和时机,根据本线特征和基本条件,分析车辆段备用车、折返站存车线备用车和中间站存车线备用车的运用特征,确定加开组织方式,通过对比推导出最佳的备用车存放位置,研究结论一般用于起草《行车组织规则》,并作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参照依据。

7车辆段调车组织专题研究

调车作业是车辆段内行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车辆检修、工程车开行、车辆调试、货物装卸等作业,间接影响正线行车、施工和抢修等工作。该专题应基于车辆段运用线布设和车辆配属情况,分析转轨、调试、扣修、装载等各类动车作业路径,对调机停放位置、调车作业程序、压信号调车等进行研究,梳理列车冒进信号、电客车调入无电区等危险源及卡控措施,以明确车辆段调车组织原则。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车厂运作手册》、《工程车司机手册》等规章文本,并可用作车辆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参照材料。

8轨道交通与公交应急接驳专题研究

当轨道交通运营出现重大行车技术设备故障或突发事件导致停止服务,或造成行车能力下降较多导致运力不足时,采用应急公交车作为运送乘客的载体,利用公路把乘客运送至目的地站称为应急公交接驳。在运营筹备期提前研究公交接驳的组织办法、做好公交接驳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开通试运营之后提供优质服务、降低事故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该专题应结合沿线常规地面公交运营情况,剖析启动和终止轨道交通与公交应急接驳预案的时机,研究不同接驳范围内的车站客运组织、全线行车调整,深入探讨站内和车厢内的广播播放、站务接驳点的客流引导、线网其他车站的对应措施等。运营单位应依据研究结论,与当地城市交通主管部门、公交企业对接,尽早制定应急预案并建立联动机制。

9车站大客流客运组织专题研究

车站是轨道交通线网的客流集散点,大客流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保车站发生大客流时乘客安全和车站运营秩序,运营企业有必要提前为车站大客流的客运组织制定完善、合理的应对预案和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了客运事件的发生。在筹备期深入开展车站大客流组织专题研究,有利于客运管理规定和大客流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该专题研究应结合运营单位的线路特点、客流预测数据、车站结构布局等实际情况,从大客流组织方法、客运组织模式等方面深入研究,明确发生突发大客流时的安全风险点控制点、客运组织技巧、票务应对措施、客运信息程序,从而推算出本线路开通运营的客运物资准备、人员配备需求。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客运管理规定》、《车务部应急处理程序》、《车站运作手册》等规章文本。

10车辆故障救援组织专题研究

因建设条件、城市规划、投资规模等方面因素限制,轨道交通线路配线无法做到每个车站均设置存车线路;地铁列车一旦出现故障在正线故障时,势必将影响到全线列车运行,影响邻线换乘列车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快速、安全的组织处理故障列车,尽快恢复受阻线路,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在运营筹备期,各运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线路特点和车辆特性,开展正线车辆故障救援的专题研究。该专题研究应从救援时的行车组织方案、救援时间分析入手,并计算出启动列车故障救援的时间,分析列车在故障救援时各种行车组织的可行性和优劣点,提出本单位车辆故障救援时的行车组织方案。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行车组织规则》、《车辆应急处理程序》、《司机操作手册》等规章文本。

11结论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篇7

本年度,在院领导和护理部主任领导下,围绕科室内计划开展,加强产房院内感染控制力度,重视医患沟通,强化助产技术培训,保证产房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一、 加强产房管理,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按照院感要求工作,委派一名助产士为科内院感质控人员,每月进行细菌监测,每周2次检查,每月业务学习一次,每季度考试一次。加强科内人员无菌观念,强化助产士手卫生,规范接生操作,加强无菌操作流程,预防会阴切口感染及新生儿感染。

二、 重视产房内沟通,预防差错事故发生

转变服务模式,加强孕产妇与助产士的沟通,助产士之间的沟通。强化沟通礼仪,注重沟通技巧,教会每一位助产士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同时重视同事之间的沟通,相互尊重,相互协作,打造团队精神。工作中大家相互

协作,争取人人都为别人多想一点,多付出一些,学会换位思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 强化助产技术培训,保证母婴安全

1、 助产技术直接关系到产科的发展

展,也是母婴安全的根本保障。目前我科助产队伍技术已经制约我科的发展,今年将采取轮流出去学习的方式进行技术培训。

2、 强化在职培训,采取每周晨会小讲座,每周重点知识提问,

每月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让每一位助产人员真正把知识掌握,为自己所用。

3、 针对产科危重症进行系统演练,培养团队协作与急救意识,不断提高急救水平。每一位产科人员都要牢记抢救流程与操作注意事项,并在实战中不断熟练掌握。每月应激预案学习演练一次。

产房护理工作计划(二)

一、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做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xx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及责任护士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二、规范业务查房,提高查房效果。

改变往年查房应付的局面,由管床护士负责病历选取,真正选取科室疑

难病历,书写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讨论该病的疑、难点护理问题,集思广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业务水平,解决护理问题的目的。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每规范一种专科疾病,便将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并进行产科急证抢救演练,人人过关,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四、设计使用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设计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分为新生儿保健手册,产褥期保健手册和妇科疾病保健手册,将保健知识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表达,设计清新的版面,吸引病人真正去了解知识。同时规范科室健教内容,制作护理人员健教手册,形成一体化健教内容,科室备份,人人掌握,有效提高健康宣教工作。

五、申请护理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

已申请护理科研项目:中药贴敷促进泌乳的效果观察与研究。年内全面开展效果观察与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研究论文,上报申请

材料。并要求全科参与科研项目,学习开展科研的知识,提高各类人员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篇8

结合医改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系统,健全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卫生应急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快速有效应对能力。完善市、县两级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快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二级以上医院、采供血机构等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的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应急管理网络。加快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推进县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建设,逐步形成指挥有力、信息快捷、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网络。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

认真实施国家、省和我市出台的各项应急预案,组织制定、修订其他卫生应急专项预案和传染病单病种预案,注重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范编制程序,编制操作手册,提高预案质量。根据市政府要求,今年将组织对《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进行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加强卫生行政管理、疾控、监督和医疗等卫生应急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充实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决策水平。建立健全传染病、中毒、核和放射及重大灾害事故等不同类别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的管理,努力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建立市县两级卫生应急储备制度,合理确定实物储备、资金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比例和数量,重点加强现场指挥、现场监测检验及个人防护装备配置,逐步实现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为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提供物资保障。

四、突出重点,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一方面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统筹兼顾做好非典、人禽流感等严重威胁公众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另一方面切实履行卫生部门职责,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病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各自职责,互通信息,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案启动程序和分级响应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共事件信息收集报告,形成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报告系统,坚决避免出现瞒报、漏报、迟报现象。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篇9

一、**年做的几项工作

(一)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年初,协助县政府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了全县安全生产责任书,与16个乡镇和28个县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一把手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从行业主管部门一直到生产岗位,逐级签订了责任状,在全县形成了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二)强化烟花爆竹管理工作。在去年布点的基础上,按照划分区域、科学部署、合理选点的原则,发放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48个,其中季节性网点45个,常设网点3个。同时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集中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对无证销售、储存等违法行为进行了重点打击,对全县销售网点逐一排查隐患,检查中共取缔非法销售点3个,查扣烟花爆竹200捆,下达整改指令书22份,消除安全隐患62处,确保全县人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三)深入开展“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活动。按照省、市要求,10月份,我们在全县重点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了“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行动,全县涉及危化、烟花爆竹、轻工、机械、公共聚集场所、电力、建筑等行业共190家单位签订了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法人及管理人员的主体责任,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

(四)加大了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在春节、“五一”、“十一”和十七大召开期间开展了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我县7个危化生产企业液氨、液氯、剧毒以及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环节进行了专项整治,下达整改指令书7份,整改安全隐患23处;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等行业和领域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整治工作,通过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彻底查找和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

(五)开展了风险抵押金专户储存工作。根据《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在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开展了风险抵押金专户储存工作,我县涉及68家企业(32家非煤矿山企业、20家加油站、6家液化气站、6家危化生产企业、3家建筑施工企业、1个烟花爆竹储存库),目前全县24家企业已储存风险抵押金100万元,其他企业已承诺分期储存。

(六)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在我县河北欧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河北景化化工有限公司、**景美化学有限公司、河北思尔可化学有限公司、**溶解乙炔厂等5家危化生产单位开展了试点工作,以上5家企业已按照10个A要素和51个B要素的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机构,制定了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对全员进行了安全标准化培训,进一步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增加了安全投入。目前,河北景化化工有限公司已通过省里的验收。

(七)挂牌成立了乡镇安监站。为推动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落实年”的要求,我县在各乡镇设立了安监站,统一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定制度,各站设立了一名站长、两名工作人员。

(八)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一是组织公安、交警、电力、工商、建设等安委会成员单位在县中心大街悬挂了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横幅50多条。二是从6月1日起,在电视台播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宣传口号。三是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共下达整改指令书60多份,消除隐患100多处。四是免费发放安全生产宣传手册2000多本,收到了较好的社会舆论效果。

(九)在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按照省、市安委办《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我们在化工、烟花爆竹、冶金、建筑施工、电力、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和领域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从6月1日开始到年底结束,目前,各乡镇、各部门共检查企业210多家,消除安全隐患500处。

(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推行安全生产注册副职。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安排,在高危行业及30人以上其他非公制企业中设立注册安全副职工作,目前已经下发了《关于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安全生产副职备案制度的通知》,已经对高危行业和30人以上的其他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摸底、登记、造册。下一步,将组织这些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副职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备案。

二、08年工作重点

(一)抓好落实目前几项紧要工作。一是对签订“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书”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跟踪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履行了签订承诺书的内容。二是按照**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实施方案要求,督促有关主管部门落实好企事业“三项制度”的编制、审核、修订、备案等项工作。三是抓好重点领域、高危行业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工作,切实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确保隐患排治理整治到位。四是组织对全县30人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注册副职的培训备案工作。五是做好08年烟花爆竹的发证及监督管理工作。

(二)加大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力度。一是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点,放在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和特种设备等行业和领域,通过深化专项整治,彻底查找和整改一批安全隐患。二是努力提高监察执法能力。加强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使之熟练掌握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提高执法能力。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与处罚相结合、检查与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相结合、检查与关闭取缔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不出现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待县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大队组建完毕,培训后立即开展执法工作。二是切实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不实行“三同时”的项目不予审批,新建企业不予注册登记,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旧患未除,新患又添现象的发生。三是对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各项制度进行监督和检验,对不完善的进行完善、不健全的进行健全、不重视的予以处罚。

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篇10

(2008年) 

自2008年1月获证以来,公司为确保QHSE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充分和有效,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在此将2008年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体系文件修订

针对外审查出的问题,以及公司组织机构的变动,年初贯标办对A版QHSE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管理标准进行了换版修订的策划,在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后,于7月初完成文件修订初稿,并在实施层、管理层和决策层开展讨论,在经过几番讨论修订后,于2008年9月30日成功B版《QHSE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及2008版《业管理标准》。

(二)体系文件培训

为使新版管理体系文件得到有效实施,今年9月和12月,贯标办分别以B版《QHSE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内容为基础,在全公司组织开展QHSE管理体系知识有奖答题活动,促使全体员工自觉学习新版文件,加深对文件要求的理解。此外,每月定期开展班组、部门安全环保健康教育学习,举办多期消防、安全等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各级人员HSE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三)施行监督检查机制

为确保公司Q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生产维修部每月至少进行两次产品质量抽查,至少一次对设备、工艺、环保、安全隐患的全面检查;除此之外,重要节假日前的检查,每天各专业人员的巡检,每周各部门组织的自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开展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动态识别

针对HSE第一阶段审核提出的危险源辨识和环境因素识别缺乏支撑文件,贯标办编制下发了“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指南”,并依据指南中介绍的方法,组织全公司进行新一轮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活动,本次共识别出危险源248个,其中重大危险源13个;环境因素79个,其中重要环境因素7个。针对这些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运行控制措施,而且还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应急预案。如:V-410/105装车物料泄漏,回收系统氧含量超高,氨、丁二烯、苯乙烯意外泄漏等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在《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管理》、《岗位操作法》、《回收苯乙烯、丁二烯装车安全规定》、《工艺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管理》和《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氨》、《回收系统氧含量超高的预防及处理应急预案》、《液氨罐泄漏应急预案》等的运行控制下,削减了风险,避免了安全、环保事故。

(五)强化QHSE目标管理

为使QHSE方针得以实现,年初修订了公司QHSE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指标,并每月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未达标的项目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下面是我公司2008年QHSE目标完成情况。

(1)质量方面

自开车以来,我公司未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产品出公司合格率达100%。

9月份,公司通过电话和传真的方式对40家主要顾客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返回信息的有25家,从返回的信息来看,用户对我公司产品的质量满意度由去年的91.25%提高到今年的96.8%;价格满意度由去年的74.38%提高到77.6%,服务满意度高达96%,交货期、产品包装等其它项目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都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年公司收到5起质量投诉,主要集中在1~2季度,其中4起是因产品中混入异物(水垢、锯弓、焦油),1起是包装问题。鉴于公司在处理投诉问题时,态度积极、方法得当,以致公司的声誉未受到影响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安全方面

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以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内容的QHSE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从严治内,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公司年初召开了安全环保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决定和安全生产通令》,总经理代表公司与各部门签定了安全目标风险抵押承包责任书,全公司员工签订了《零事故目标管理安全承诺书》,各部门层层分解落实,开展全员安全风险抵押承包,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保证体系。

2008年3月13日公司发生一起厂内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运行分部一名员工受轻伤。针对本次事故,公司严格按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有效地防止了同类事故的发生。

今年公司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为零,重大设备操作事故为零,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达到了QHSE目标要求。

(3)环境方面

公司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装置清净下水、生产污水等各类排放的管理,杜绝长流水,狠抓装置的跑冒滴漏,减少污水排放量,杜绝了各类环保事故的发生。

在环保监测方面我公司委托具备监测能力和监测资质的扬子石化环境监测站负责对外排口排放污染物进行日常监测,公司内部化验分部负责对生产装置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实现了环保装置运行率100%的目标,确保了各类排放合格率的稳步提高,杜绝各类环保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年环保事故为零。

今年4、5月份,受生产装置生产环保橡胶的影响,公司生产污水和清洁下水的合格率一度较低,没有达到公司的QHSE目标值。公司管理部门发现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迅速扭转了这一情况。

今年我公司清净下水排放合格率91%(江苏省标准,使用南京化学工业园标准时合格率在95%以上),废固处置率达100%,废气均达标排放。

根据南京市环保局和南京化学工业园的要求,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我公司年初与南京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签订了清洁生产服务合同。在南京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的协助和帮助下,公司成立了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年度清洁生产审计计划,并根据审计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全年共实施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28个,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9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于12月25日通过了清洁生产验收,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今年,我公司未收到社区团体、周围居民、顾客等相关方对我厂的火炬燃烧、污水排放等问题的投诉。

(4)职业卫生方面

为确保员工身心健康,公司委托扬子职业病防治所定期对现场有毒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发现超标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此外,公司每年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按国家标准配备劳保用品,努力消除或降低职业危害对员工的伤害。

2008年现场尘、毒监测合格率分别均为100%;年度职工体检率为100%,均高于QHSE目标值。

(六)履行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合规性评价工作

根据公司提供产品的特点,识别并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230条,分成十四大类。公司为确保各项工作符合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将适用法律法规条款内容转化为公司文件要求,指导开展日常工作,如对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能源管理等专业的操作和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培训、取复证培训;开展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工作;开展安全、环保和职业卫生监测工作;开展针对重要环境因素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的评价工作,评价结果见“公司合规性评价记录”)。

(七)加强反事故演练,提高突发应变能力

结合装置特点,修订了《火灾爆炸应急预案》、《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等内容,增加了《洪汛灾害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群体事件应急预案》和《硫酸、氢氧化钠泄漏处置预案》,完善了公司应急处理程序。

2008年5月,公司组织了危险化学品液氨泄漏事故演练,并组织代表队(其中包括部门领导和一线员工)参加扬子公司消防运动会,有效地提高了各级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八)开展内部审核

为了评价我公司建立的QHSE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OHSAS18001和ISO14001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我公司于2008年10月8日~10日组织了一次内部审核。

从内部审核的情况来看,我公司B版QHSE手册、程序文件及管理标准等体系文件基本符合 ISO9001、OHSAS18001和ISO14001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的资源配置基本适宜;体系覆盖的4个部门的员工基本上都能正确理解公司的QHSE方针、QHSE目标及本部门的QHSE分目标;各过程的运行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QHSE分目标完成情况均较好。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公司建立的QHSE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OHSAS18001和ISO14001标准的要求,体系运行是有效的。

但是,在本次审核中也发现了我公司少数部门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仍有少数员工对QHSE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理解不够,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规定要求未做到或做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

今年内审共发现63项不符合,其中21项开了不符合项报告,42项作为问题提出。从开出的不符合项报告来看,目前我公司在文件管理,记录控制,培训、沟通等方面存在效果性不符合,如:受控文件清单更新不及时,文件管理混乱,作废文件和有效文件并存;许多重要的过程和有价值的信息记录过于简单,填写不规范,缺乏可追溯性;少数员工不能理解公司QHSE方针及本部门的分目标;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面动态性、及时性不够,深度和广度不一致,以及现场安全作业监护不到位等现象。

(九)组织管理评审

为确保公司QHSE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公司于2008年10月31日召开了管理评审会议,管理者代表汇报了QHSE管理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经理对 “内、外部审核结果;方针、目标和指标实施情况;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监视和测量情况;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情况”等输入内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七项改进需求。

(十)组织历次审核问题的整改

自Q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以来,共经历了十次内外部审核,其中两次内部审核,四次第二方(顾客)审核,三次第三方审核和一次扬子公司HSE审核。对历次查出的问题贯标办都进行了汇总大约231条(不包括扬子HSE检查发现的问题),目前除“原料、助剂采购时,应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环保产品”无法具体整改外,其余都已整改结束或已计划整改。

2008年5月份,扬子公司对我公司HSE管理体系审查,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也指出了HSE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共开出53个不足项和20个改进项,针对这些问题,贯标办及时落实整改部门,组织整改。目前73个问题已整改66个,其余的8个问题还在整改中或条件成熟时整改。

(十一)开展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效性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