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3:02:11

应急处理范文篇1

1.1、要求管理员立刻与相关单位联络,了解停电原因及通电时间。

1.2、迅速采取措施,人工手写‘停电通知’,张贴到各楼座单元门口及电梯旁。

1.3、办公区内留有专人接听电话,随时接待投诉询问,并做出合理解释。

1.4、正常供电后,通知相关人员及时撤掉‘停电通知’。

2.突发停电事故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1、要求管理员立刻与供电局及相关单位联络,了解停电原因及通电时间。

2.2、迅速通知工程部、保卫部查看地下停车场及电梯内是否有业主被困。

2.3、迅速采取措施,人工手写‘停电通知’张贴到园区的醒目位置。

2.4、办公区内留有专人接听电话,随时接待投诉询问,并耐心做作出解答。

应急处理范文篇2

一、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级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根据程度分为: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的伤残后果;

3、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4、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5、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危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

三、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方针

坚持常备不懈、统一指挥、上通下达、环保部门和企业及有关部门相结合的原则,协调联动,联合处理。

四、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组织及职责

(一)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组织

*县成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主管县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办主管主任和县环境保护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具有环境保护管理职责的其它部门组成(具体名单附后)

(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本辖区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决策,进行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救援,制定控制措施;

2、负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等工作。

3、负责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4、负责向县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报告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情况;

5、在应急事故发生期间和应急事故终止后,负责组织、协调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事故性质的认定工作;

6、组织、协调环境污染事故的损失测算工作;

(三)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环保部门

主要职责:指导应急监测分析,确定污染类别、程度、范围;进行现场调查、取证、评估及上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及专家意见,确定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开展突发事件处理的业务和咨询;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2、公安、武警、消防、司法部门主要职责:

负责落实事故现场的各项强制隔离措施;组织事故现场可能受到污染伤害群众的及时安全撤离;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实施事故现场的抢险救灾,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负责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事故调查,搜集和保护事故有关的物证、资料等证据,对构成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交警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做好污染区的交通管制工作,维护事故现场秩序;优先安排伤亡急救、应急物资运送和人员疏散;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4、卫生、医疗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做好事故现场受到污染伤害人员的紧急救治和安排救治医院,减少人员伤亡;负责污染疏散区人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指导和协调污染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事故中遇难人员遗体遗物的处理。

5、水利、农业、畜牧、林业、土地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做好环境污染事故区域范围内流域、水源流量控制与监测,开展土壤、农作物、家禽及动植物受污染情况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参与污染事故的调查与损害评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6、安全监管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研究制定并实施防止环境污染事故危害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参与污染事故的调查与损害评估;协调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7、监察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调查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期间和违规违纪、失职、渎职案件,严肃立案和行政监察对象的责任。

8、财政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保证必要的经费支付,确保突发环境事件所需的装备、器材等物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9、民政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做好社会捐助用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经费和物资管理使用工作以及救济物资发放、污染区域内人员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等。

10、新闻宣传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环境污染防控科普栏目,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宣传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突发事件期间新闻报告的规范管理,营造有利于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11、科技部门

主要职责: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需要,及时组织科技力量协作攻关,支持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防控工作的科学研究。

五、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一)接报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采取减轻和消除污染的措施,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使他们及时撤出危害地带,同时迅速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并保证通讯联系渠道畅通。在接报后,应清楚记录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物性质、经济损失和人员受伤害情况,并及时传达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同时向县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二)出动

接到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指令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迅速出动,县主城区范围在接报15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其他地区在接报1个小时内到大事故现场。

(三)现场处理

应急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按职责分工,立即开展工作。对于环境违法事件和行为,首先予以纠正和制止。并根据事故发展情况,结合事故责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采取紧急的防护措施,控制污染危害的扩大和蔓延。同时,迅速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使他们及时、安全、有序撤出危险地带,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实施区域隔离、交通管制和人员急救。然后开展污染事故限产勘察、采样监测、声像取证等工作,依法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最后根据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情节、危害后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并提出拒绝和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和要求。

(五)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终止

1、应急终止的条件

(1)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得到控制,紧急情况解除;

(2)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基本消除,无再发可能;

(3)已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证公众健康与环境再次遭受危害、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后果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理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2、应急终止的程序

(1)事件现场经专家咨询论证调查,确认突发事件已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结论以书面形式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

(2)接到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急终止通知后,现场应急人员及设备有序撤离;

(3)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行动后的评估,编制应急评估报告,存档备案,并上报有关部门。

(五)、报告

环境污染事故查清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作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危害、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遗留问题和防范措施等情况的详细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向县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的详细情况。

六、后勤保障

(一)物资储备

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的计划,建立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物资,储备分为日常和战时两级。

(二)装备保障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需要,加强可靠的通讯、交通、监测、检验、鉴定、调查取证、现场处理等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证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能有效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扩散。

(三)经费保障

应急处理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部署,以“早日使*市跻身全国文明先进城市”为工作目标,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传染病管理,严格执行疫情通报和信息制度,全面提高我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努力保证创建文明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责任目标的圆满完成,为实现*市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体系,建立社会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逐步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卫生应急管理体制。

(二)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严格执行疫情通报和信息制度。

(三)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积极开展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评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四)广泛开展大众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卫生服务满意度和安全感。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卫生应急体系和工作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属医院)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独立编制,成立卫生应急指挥、协调机构,另一方面要明确专门机构、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均要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逐步完善我市卫生应急体系。

2、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卫生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完善卫生应急岗位工作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全市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卫生应急工作管理体制。

3、完善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指挥系统的节点建设,逐步完成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举报中心之间的联网;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与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各县(市)、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实现联网。

(二)严格执行疫情通报和信息制度。(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

1、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制度。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举报电话,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业务管理、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为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注重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要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每月对本辖区疫情形势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每季度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一次当地疫情形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并及时向市卫生局上报督导检查情况。

3、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开展传染病执法检查,及时查处医疗卫生机构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行为,并及时向市卫生局上报执法检查情况总结。

(三)积极开展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评估。(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属医院)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保障能力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效果评估,全面掌握各责任单位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培训或演练,不断提高我市卫生系统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整体水平。

2、要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卫生行政部门重点做好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卫生应急师资队伍和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培训。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单位职责,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应急业务技能培训,切实做到全市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的全覆盖,全面提升我市卫生应急整体水平。

3、各相关单位要以本单位卫生应急预案为依据,按照“统一组织、平急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协调运转”的原则,全面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要通过实战演练,及时发现和纠正卫生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锻炼卫生应急队伍,提高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4、切实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执行《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目录》,积极争取资金,切实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对各种应急设施、设备以及医疗器械要做好维护工作;对应急救治药品定期检查是否过期、清点数量是否充足,为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

(四)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市民卫生应急自我防范意识。(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卫生局、市健康教育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属医院)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通过电视台、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开展突发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活动,普及卫生急救常识,增强广大市民卫生应急自我防范意识。

2、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医疗卫生单位,应积极主动征求广大群众、就医患者及被监督单位意见,积极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增强广大群众对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和安全感。

3、市健康教育所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业务指导作用,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工矿企业、学校、社区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帮助群众提高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方法步骤

活动时间从4月15日开始,到20*年12月底结束。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员发动阶段(4月15日至4月30日)

1、各县(市)、区、各责任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召开创建文明城市动员会,层层发动,迅速在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内部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高潮。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将责任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确保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任务明确到人、落实到位。

2、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步伐,推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长期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各县(市)、区卫生局、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工作机构及人员名单(附件1)请于4月30日前上报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处。

(二)检查整改阶段(时间:从5月1日至9月30日)

1、各县(市)、区、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责任目标分解表”(附件2)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有关指标,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尽快予以整改,争取早日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要求。

2、各县(市)、区、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对照《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目录》要求,采购、补充急救药品、消杀物品、卫生防护用品、检测仪器、试剂等,加强应急设施、设备以及医疗器械维护。要积极组织单位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或演练,切实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工作。

3、各县(市)、区、各责任单位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卫生应急意识,自觉养成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开展卫生服务安全水平卫生问卷调查。要求每个县(市)、区卫生局完成500份群众问卷调查,市属医疗卫生单位每家完成200份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市民对卫生服务水平的满意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安全水平的评价等方面,为“群众安全感﹥85%”指标达标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

4、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要严格执行疫情通报和信息制度,每季度至少上报一期疫情通报或执法检查信息。市健康教育所要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宣传卫生系统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争取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卫生宣传教育活动,为卫生系统营造良好的创建文明城市舆论氛围。

5、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项督导组将按照省会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和市卫生局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检查评比,在检查评比中,将根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检查评比表”(附件3),逐项进行评分。对创建先进单位要进行表扬,对后进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完成任务不力,开展活动不积极,工作拖延应付,严重影响卫生系统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将视情况上报市卫生局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三)督导评比阶段(时间:从10月1日至12月30日)

1、各县(市)、区及责任单位要根据创建文明城市有关卫生应急工作标准,继续督促个别单位进行整改,同时要明确专人对示范单位给予重点扶持,切实保证各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2、各责任单位要在巩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目标内容,切实做好各类资料、文件、照片等整理归档工作。

3、市卫生局将对各县(市)、区、各责任单位任务责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评比结果作为年终评先依据之一。

4、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统一部署,认真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目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找出工作中薄弱环节,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制定下年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计划。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当前全市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提高我市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的重要方法和载体,各县(市)、区、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作为活动第一责任人,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把此项活动纳入今年卫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一线指挥、协调活动开展。要根据活动安排,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各项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这项活动时间跨度长,任务重,难度大。各县(市)、区、各责任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抓落实,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深入调查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部门和各级医疗单位要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责任目标任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相互支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联合行动或互查评比,提高创建文明城市整体效率。要树立大局意识,齐抓共建,坚持从我做起,积极参与,自觉为省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

(三)自查自纠,狠抓落实

各县(市)、区、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责任目标任务分解内容,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将目标任务逐条逐项分解,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切实做到“整改行动落实到位,效果明显;档案资料内容详实、整理规范”。

应急处理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安全生产的总体部署,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防范,深入整治,强化监管,推进创新,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职能,妥善处理好重特大农机事故,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制定和实施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农机安全的监督管理水平,达到一旦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具体措施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自治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在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总站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业务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阿力戈代兼任,副主任由忠兼任。

各地、州、县(市)要层层成立相应的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指挥部由当地政府领导或农机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吸收公安、检察以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为成员。

(二)明确分工

各地指挥部应下设现场指挥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治安维护组、善后处理组、后勤保障组等机构,落实好人员。各小组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事故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各小组的职责分工为:

1、现场指挥组:掌握事故全面情况,保护好事故现场,制定现场抢救措施,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和排险工作。

2、医疗救护组:组织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抢救伤员;制定抢救多人内外伤的救护方案,尽最大努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减少死亡。

3、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负责对现场取证、勘查、分析,写好调查报告,搞好事故责任认定。

4、治安维护组:维护现场的治安秩序,做好群众的疏散和思想教育工作,确保现场抢救正常进行。

5、善后处理组: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稳定群众思想情绪,解决伤亡者家属的实际问题,维护稳定、避免上访等事件的发生。

6、后勤保障组:保证各种抢救物资及时运到位。

(三)严格事故报告制度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遵守《**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和《**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的有关规定,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重大、特大农机事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由事故发生地的县(市)农机安全监理站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地州(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和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总站,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并及时续报事故调查处理情况。

(四)落实应急抢救措施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和《**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的有关规定,分级负责,严格履行职责,组织开展事故现场的抢救工作。

1、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在接到报案后,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农机主管部门报告,迅速组织各小组赶赴事故现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现场抢救工作由指挥长统一指挥,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协调行动、服从指挥长的命令和调遣。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在指挥部的指挥下,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护工作。

3、指挥部要根据农机事故的类别、事故的范围、伤亡人员的分布指定抢救方案。抢救方案应包括:预防事故扩大的措施,现场救护以及现场纪实等内容。

4、在进行重特大农机事故抢救时,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应急处理范文篇5

一、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确认范围。本系统内发生的失火、失盗、泄密、车辆交通事故及其它突发事件影响到安全、稳定的事件,均属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确认范围。

二、机构设置。县局成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应急办),由李星万兼任办公室主任,黎昌文,高春川负责具体工作处理。

三、处理程序及步骤

1、安全事故的报告。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及知情者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采取的抢救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信息及时向上级报告,一般事故应在2小时内报告,重大事故应在半小时内报告,情况紧急的,可先电话报告,再详细报告。事故单位在报告事故的同时,必须迅速组织抢险救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要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存好现场的重要痕迹、物证等。

2、凡发生重特大事故,除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外,同时根据事故种类、性质,向以下有关部门报告求援:

(1)、火灾事故向消防部门报告求援,并协助调查处理;

(2)、盗窃事故向公安部门报告,并协助调查处理;

(3)、交通事故向交警部门报告,并协助调查处理;

(4)、粮油霉变事故向质检部门报告,并协助调查处理;

(5)、急性中毒事故向卫生部门报告,并协助调查处理。

3、事故发生后,局领导应在第一时间及时赶赴事故现场,配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力量指挥抢险救护工作。

4、成立事故现场处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开展事故调查。

5、事故处理机构成立后,若实际工作需要,可设综合协调联络、抢救、秩序维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等小组,各小组按自己的职责进行工作。在抢险施救中,落实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求援过程中再次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6、做好受灾人员的安抚、慰问和稳定工作。

7、抢险救援结束后,对事故中的受灾情况进行清理、统计、上报。

8、做好事故情况通报工作。

应急处理范文篇6

为了确保全市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确保我市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辖区内涉及重大动物疫情(包括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已被国家列入的动物一类传染病和已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的A类传染病)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

三、处置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市、县(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负责扑灭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市直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疫情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实行分级管理。

(二)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市、县(区)人民政府和农牧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市、县(区)人民政府要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

(三)预防为主,群防群控。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并根据需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开展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情况要及时分析、预警,做到疫情早发现、快行动、严处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要依靠群众,全民防疫,动员一切资源,做到群防群控。

四、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指挥系统

成立庆阳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指挥长,市公安局局长、市政府协调农口工作的副秘书长、市农牧局局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卫生局、交通局、工商局、商务局、财政局、农牧局、兽医局等单位组成,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兽医局,市兽医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区)、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组建协调督查组、信息情报组、技术专家组、物资保障组、扑杀预备队,在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由指挥部统一指挥,按分工各尽其职,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二)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农牧部门

(1)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制定紧急疫情处理方案,组织本系统技术人员参加疫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

(2)做好疫情的监测和预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迅速做出全面评估。

(3)诊断疫病,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

(4)监督、指导对疫点内易感动物的扑杀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监督、指导对疫点、疫区内污染物和场所等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5)组织对疫区、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6)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活动进行检疫和监督管理。

(7)建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药品、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等。

(8)提出处理疫情时用于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扑杀补贴等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9)组织对防疫人员,参与疫点、疫区及其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成立疫情处理预备队。

(10)负责监督落实省设六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进出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

2、宣传部门

负责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群众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做好疫情处理和免疫工作。

3、财政部门

负责筹集、分配紧急防疫专项资金和紧急防疫物资储备所需资金,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4、交通部门

负责优先运送扑灭疫情的人员、物资、药品和器械,配合农牧(兽医)部门做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和疫区封锁工作。

5、公安部门

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点内易感动物的扑杀,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6、工商部门

根据对疫区的封锁情况,加强对疫区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管理,加大对违法经营动物及其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封有关产品并协助销毁。

7、卫生部门

负责疫区内人员的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

(三)指挥部办公室及各小组工作职责

1、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指挥部日常事务管理,指导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工作;

(2)做好调查研究,当好参谋,为指挥部决策重大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3)协调安排指挥部和各办事机构的有关活动;

(4)向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传达指挥部领导的批示和工作指示;

(5)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宣传活动。

2、协调督查组:组长由市政府协调农口工作的副秘书长担任,农牧、财政、公安、监察、工商、经贸、卫生、质监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主要职责:

(1)督促检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各县(区)、乡(镇)指挥部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

(2)提请指挥部和有关部门通报、查办相关失职和渎职行为;

(3)督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物资储备的到位和使用情况。

3、信息情报组:组长由市兽医局负责人担任,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

(1)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上报疫情信息;

(2)经授权通报疫情信息;

(3)向指挥部报告疫情处置动态和进展。

4、技术专家组:组长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担任,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3人以上),受指挥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委托,主要职责:

(1)对疑似疫情进行会诊;

(2)制定疫情封锁、控制、扑灭技术方案;

(3)为指挥部领导决策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技术提供咨询和参谋;

(4)负责动物疫情发生后的疫源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5)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技术攻关。

5、物资保障组:组长由市财政局副局长担任,市发改、物价、农牧及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参加,主要职责:

(1)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

(2)制定防疫物资储备方案;

(3)协调、监管防控物资的供应、发放、储备和资金的使用。

6、扑杀预备队:市、县(区)两级建立应急扑杀预备队,市扑杀预备队队长由市农牧局分管畜牧兽医的副局长担任,抽调公安、武警、工商、农牧、卫生、交通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职责:

(1)疫点、疫区的封锁;

(2)染疫动物及同群动物的扑杀;

(3)病害动物、动物产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4)疫点、疫区的消毒;

(5)疫区内与扑灭疫情有关的治安维护。

发生疫情的县(区)、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扑疫预备队临时成员,负责辖区内上述工作的落实。

五、疫情的分级确认与报告

(一)疫情分级

1、Ⅰ级疫情(高度危害疫情)

下列疫情列为Ⅰ级疫情管理:

(1)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猪水泡病、新城疫、羊痘、炭疽等严重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在短期内呈暴发态势的,疫点和发病数量较多、疫情涉及10个以上乡(镇)的,或疫点数量少、发病面不广,但是发病数量特别大的(牲畜在1000头以上,家禽在10000只以上);

(2)本市从未发生过的动物疫病,如疯牛病、小反刍兽疫等,或病原变异,有新的菌毒株引起的重大动物疫病,且呈流行态势的;

(3)本市己消灭的动物疫病,如牛肺疫、牛瘟、马传贫、马鼻疽等;

(4)突发的具有重要公共卫生影响的人畜共患病,发生面较广,有可能呈现暴发态势并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如炭疽杆菌病、狂犬病等;

(5)呈暴发流行的对畜牧业危害严重的其他二、三类动物疫病;

(6)区域特殊情况需要列入Ⅰ级疫情管理的。

2、Ⅱ级疫情(中度危害疫情)

下列疫情列为Ⅱ级疫情管理:

(1)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羊痘等一类传染病在短期内呈流行态势的,疫点数量和发病数量较多、疫情涉及5个以上乡(镇)的,或疫点数量少、发病面不广,但是发病数量较大(牲畜在500头以上,家禽在5000只以上),且呈流行态势的;

(2)本市从未发生过的动物疫病,或病原变异,有新的菌毒株产生的重大动物疫病;

(3)本市已消灭或新发生的动物疫病;

(4)突发的具有重要公共卫生影响的人畜共患病,在局部地方发生,有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的;

(5)呈暴发流行的二、三类动物疫病;

(6)区域特殊情况,需要列入Ⅱ级疫情管理的。

3、Ⅲ级疫情(一般危害疫情)

下列疫情列入Ⅲ级疫情管理:

(1)在I、Ⅱ级程度以下的,呈散发的一类动物传染病;

(2)在I、Ⅱ级程度以下的,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人畜共患病;

(3)在本市已经消灭又重新发生的动物疫病;

(4)特殊情况需要列入Ⅲ级疫情管理的。

上述疫情级别按照农业部和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认定。

(二)疫情确认

1、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备兽医相关资格人员赴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2、对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由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采集病料送省级或国家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进行检测,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采集病料。

3、省级或国家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时,认定为确认病例。

4、疫情确认期间由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督促对疫点进行封锁、消毒、隔离。

5、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人畜共患病可能感染人群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疫区内易受感染的群众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卫生部门和农牧部门应当及时通报情况。

(三)疫情报告

1、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在2小时内报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市防重大办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同技术专家组人员赴现场会诊,确认为疑似病例后应在2小时内上报省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2、省级及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诊病例的,在接到省上的确诊通知后,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应在2小时内通知疫情发生县区,并上报市政府及同级卫生主管部门。

3、对当地群众和各种渠道反映的信息,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48小时内必须进行检查,确保不漏掉任何可疑情况。

4、技术专家组负责动物疫情发生后,对疫情疫源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5、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

(4)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5)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六、疫情应急处置

(一)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肋区,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对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和其它易感染动物扑杀、销毁的技术指导,并组织实施检验检疫、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

(二)重大动物疫情应按相应等级采取控制措施。

1、Ⅰ级疫情的应急反应

Ⅰ级疫情发生后,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应迅速了解疫病发生情况,及时上报省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同时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要按照省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紧急组织专门人员,迅速调拨资金、物资等投入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工作,并督促指导疫区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和各有关部门按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Ⅱ级疫情的应急反应

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接到Ⅱ级疫情报告后,应迅速派员赶赴现场了解疫情发生清况,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Ⅱ级疫情控制工作方案,报省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同时,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要组织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对疫病控制工作进行部署,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工作,督促指导疫区县(区)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和各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3、Ⅲ级疫情的应急反应

县(区)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可疑疫情报告后,必须立即派人赶赴现场,采集病料,送有条件的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检验,对疫情进行确认,必要时请有关专家到现场诊断。

确认为Ⅲ级疫情后,疫区农牧(畜牧兽医)部门必须迅速按照省农牧厅制定的《省重大动物疫情疫点、疫区划分和封锁暂行规定》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Ⅲ级疫情控制措施建议,向同级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报告,同时,将疫情按规定程序迅速上报。

疫区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要立即召开会议,针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封锁、扑杀、销毁、消毒、免疫接种、限制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等控制和扑灭疫情的决策,由疫区县(区)政府封锁令,组织力量迅速扑灭疫情,并安排好疫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本地疫情和所属疫区县(区)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请求,对本地疫区作出应急反应。

(三)疫情反应中的其它事项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应急处理规定执行。

七、疫情监测预警与防范

(一)疫情监测预警

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本市动物疫情的监测分析预警和封锁解除的风险评估、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分析、防治技术指导、疑难疫情的确认等工作;制定疫情监测计划,定期开展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监测以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向市兽医局及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定期向有关防治对象预警公告,督促其采取防范措施。

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全国和省上疫情通报,周边疫情发生的情况以及本市动物、动物产品流动情况,对疫情发展态势作出评估,提出预警公告和对策措施。根据市政府决定负责向社会公布疫情,其它任何单位不得向社会公布动物疫情。

(二)疫情防范

疫情预防分为一般预防和紧急预防。一般预防为常规性预防和疫情预警时预防,紧急预防在Ⅲ级以上疫情时开展。

l、一般预防措施

(1)市兽医局应当根据国家确定的强制免疫病种以及本市疫病流行的动态制定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市政府督促县(区)、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全面实施免疫标识管理制度,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

(2)各级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对检出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要依法督促有关单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处理。

(3)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要按照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章,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对输入动物、动物产品的疫病风险评估分析,严格实施准调制度,严禁从疫区调入动物及其产品。

(4)工商、卫生、技监等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配合支持动物卫生监督所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严厉打击和查处未经检疫以及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上市交易、经营和使用。规范动物饲养,动物产品加工、经营单位和个人的防疫活动。

2、紧急预防措施

(1)疫情发生后,对受威胁区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注射。

(2)疫情发生后,对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落实封锁措施,关闭疫区内的牲畜交易市场,禁止疫区动物、动物产品交易和流通。

(4)对疫点、疫区或受威胁区进行全面消毒。

八、疫情管理

各级指挥部都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动物疫情报告菅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发生疫情后,要通过疫情报告体系及时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和报道疫情。对别有用心、造谣惑众,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市、县(区)都要建立防制重大动物疫病物资储备库(包括疫苗库、药品库、器械库等),物资要经常储备充足,满足疫情发生时调运,储备库应设在交通方便、具备贮运条件且安全保险的地方。

(二)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切实安排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所需的物资储备资金,以及扑杀病害动物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控等所需资金,随用随补。

(三)技术保障。市、县(区)要加强完善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的建设,使之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动物疫病。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接受国家和省上动物疫病诊断机构的指导。各县区应建立相应的诊断机构,接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

(四)人员保障。市、县(区)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都要组建扑灭重大动物疫情预备队,承担本地动物疫情的扑灭工作,必要时可申请上一级调配其它地区的预备队集中扑疫。

十、其它事项

(一)各县(区)要按照本预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二)应急处置采取的技术措施,按国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对违反本预案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法律责任书有关条例处理。

应急处理范文篇7

一、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以及核、生物化学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分级

(一)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

2、有人员中毒死亡的;

3、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二)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

2、有人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

3、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三)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

2、有人员出现中毒症状的事件;

3、事件危害在一定范围内,经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并无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四)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环境污染事件。

三、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

(一)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必须立即向市政府、所在镇(处)、市环境保护局报告。

市政府、镇(处)政府(行政)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接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及时动员受到环境污染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强行组织疏散。

(二)凡属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三)事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人员受害情况,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四、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处理指挥系统

(一)市政府成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指挥和组织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处理处置工作。

(二)发生一般或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由本市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处理和组织调查。

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本市指挥部及事故发生地所在镇(处)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三)本市指挥部组成人员:

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指挥长: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副市长

成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联系环境保护工作的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维护社会稳定办公室主任、市信访办公室主任、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市卫生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市经济贸易局局长,市水利局局长,市交通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市监察局局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市疾病控制中心主任、市电力联营公司经理,电信公司总经理,移动通讯公司经理,联通公司经理。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联系环境保护工作的副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和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传达指挥部的指令,负责召集协调各应急处理专业组统一行动,及时了解和掌握事故处理进展情况,负责组织对外事故处理的各种信息。

五、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一)发生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所在镇(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上报市指挥部,由市指挥部决定启动并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发生较大和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市人民政府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分别通知市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并上报上级指挥部。由指挥长或其授权的副指挥长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指令指挥部成员及市有关单位负责人按应急处理专业组的分工,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及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和环境应急监测设备赶赴现场,在市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事故处理。属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在报上级人民政府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后,按上级指挥机构的指令实施事故处理。

(二)指挥部下设10个专业组,各有关部门和专业必须按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作出应急处理,各专业组的组成和任务:

1、专家组:由市环境保护局选定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分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形成原因,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事故应急处理对策,为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污染现场处置专业组:由市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本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和危险化学品管理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现场环境监测,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3、现场保卫警戒组:由公安及当地驻军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现场警戒,维护治安秩序,疏散撤离险区人员和实施重要财产的抢救工作。

4、医疗救护专业组:由卫生部门、医疗急救中心、事故单位就近医院等单位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抢救受伤人员,保障医疗器械、血液和药品的供给。

5、交通运输保障组:由交通、建设、公安交警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组成。负责运输车辆的组织和现场专业人员、设备的运送:保障道路交通畅通,确保应急车辆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必要时对相关道路依法采取道路交通管制等特种措施。

6、基础设施保障组:由建设、供电、电信、移动、联通、公安部门指挥中心和镇(处)负责人组成,保障事故处理现场的供电、供水和通信畅通。

7、后勤物资保障组:由市指挥部、财政、经济商务等部门和事故单位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提供抢险救援所急需的资金、物资装备,负责参加求援人员的生活保障。

8、事故善后处理组:由市指挥部、市维稳办、市信访办、事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险、环境保护、公安、财政、工会、保险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损害人员的安抚和理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9、事故调查组:由市指挥部、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察局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调查事故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中长期环境影响,提出应对措施,拟定调查报告,提出对事故的初步处理意见。

10、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门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的关新闻单位参加,统一报道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工作情况。

(三)应急处理措施

1、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处理专业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2、控制污染源。根据发生事故的技术特点和事故类别,采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污染危害并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抢救受伤人员。迅速、有序地开展受伤人员的现场抢救或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4、根据事故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迅速展开必要的环境监测等技术检验、检测工作,必要时,应果断迅速地划定污染危害的范围或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5、清理事故现场,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故对人体、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所造成的现实的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污染危害的蔓延。

6、对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做好安抚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六、应急处理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处、各部门务必充分认识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务必强化责任,服从统一指挥、协调动作、责任到人,高效有序实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环境安全。

(二)制定方案,组织落实。各成员单位都要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并按各个专业组的分工,组织落实本部门专业人员和必备的专业设备、器材、物资清单,报市指挥部备案。

(三)熟悉预案,组织演练。各镇处、各部门要组织人员认真熟悉本预案,使其明确任务要求和处置措施,并组织训练和演练。

应急处理范文篇8

1.1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了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供电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供电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保证重点。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11号)、《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务院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1.4基本情况

1.4.1位于北纬30度53分~31度09分,东经121度35分~121度51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1174.2毫米,年均气温15.50C。是国际大都市的郊区和浦东的组成部分,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西枕黄浦江与市区相望,北接浦东新区,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总面积83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0.1公里,是防汛、防台的最前沿。“十一五”期间,的人口随着东海大桥的开通,洋山深水港码头的使用,临港新城的建成,的常住人口将从目前的95万人上升到145万人;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存在引起大面积停电事件隐患,一旦大面积停电事件突发,必然会造成区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1.4.2目前供电分公司有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33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30座),输配电线路110千伏线路4条,长84.45公里,35千伏线路64条,长406.3公里,10千伏线路333条,长1738.61公里,380伏线路共3575公里。

1.4.3由于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因素影响,地区每年有30天左右的雷击,每年都要经受1-3次台风、强雷暴雨等灾害的袭击,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危害。如年的“麦莎”、“卡努”台风。

1.4.4近年来,随着区大开发不断深入,基建施工增多,人为的外力破坏和电力设施被窃事件不断增多,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1.5适用范围

1.5.1本预案适用于应对和处理本区因电力生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雷暴雨等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引起的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分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供电事故。

1.5.2本预案用于指导和规范分公司系统性制订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救援与处理体系。

1.5.3本预案中大面积停电是指:电力生产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或发生重特大事故,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区域电网,电网减供负荷而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2.1.1分公司建立自上而下的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理组织机构。供电分公司成立处置供电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供电分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供电分公司副总经理担任,成员包括有关部门负责人。

应急领导小组服从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和市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挥部的统一领导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法规、规定;

(2)接受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领导,就应急处置工作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应急援助;

(3)统一领导本区供电事故抢险及应急处理工作;

(4)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

(5)宣布分公司进入和解除(I级)供电事故状态;

(6)宣布分公司进入和解除(II级)供电事故状态;

(7)决定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8)组织停电事件的调查。

2.1.2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总经理办公室,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兼任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职责:

(1)落实应急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

(2)监督执行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

(3)组织制订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4)掌握应急处理和供电恢复情况,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5)负责撰写供电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6)应急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应急工作等。

2.1.3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供电事故处置需要设立以下工作小组,具体处理供电事故相关事宜,具体如下:

(1)技术专家组:由相关部门和班组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参与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研究工作,鉴定和解答有关专业技术问题。

(2)抢险救援组:由生运部、工程部、营销部等部门和班组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开展现场处置,根据需要,随时调遣后续处置和增援队伍。

(3)综合信息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及报送工作。负责加强与气象部门等部门联系,做好事发地的气象和天气预警信息咨询、收集工作,为指挥机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气象服务。

(4)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抢修需要的物资、备品供应,抢修车辆的调配,做好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2.1.4供电分公司电力调度机构

2.1.4.1电网调度机构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值班调度员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员,统一指挥调度管辖范围内的电网事故处理。

2.1.4.2调度机构组织制订防止大电网停电事故的处理预案,并每季度定期组织进行联合反事故演习。积极参加与上级调度机构和兄弟调度机构的联合反事故演习,制订保站用电措施,落实电网事故处理预案的有关要求。

2.1.4.3电力调度机构在供电事故应急处理中的主要职责:

(1)掌握电网运行状态,判断事故发生性质及其影响范围;

(2)下达调度命令,指挥电网事故处理,控制事故范围,有效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采取各种必要手段,尽可能保证主网安全和重点地区、重要区域的电力供应;

(4)组织电网、用户之间的恢复,提出恢复方案和恢复步骤;

(5)指挥电网操作,恢复电网供电和电网接线方式,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6)及时将大面积停电事件有关情况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2.2组织体系框架

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应急救援专业部门、相关单位要按照“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资源共享、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突发供电事故应对工作。

3预测、预警

3.1预测

3.1.1公司应急办应根据有关应急管理规定收集突发供电事故的有关数据和信息。

3.1.2健全预报机制。有关责任部门应对突发供电事故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汇总、收集、研究,做出预报,重要信息要立即报送。

3.2信息报告

3.2.1迅速报告信息。一旦掌握和发现突发供电事故信息,有关单位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立即向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3.2.2严格报告制度。供电事故处置责任单位接到供电事故信息后,在组织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重要信息要及时向公司应急办、区应急联动中心报告,公司应急办应在30分钟内口头向区应急办报告,1小时内书面向区应急办报告。做到事发后报告迅速,处置时报告正确,事件结束后要有总结报告。

3.3预警

3.3.1预警分级

按照电网停电范围和事故严重程度,将电网供电事故分为特别严重(I级)供电事故和严重(II级)供电事故两个等级。(II级用橙色表示、I级用红色表示)

3.3.1.1II级供电事故。电力生产发生突发性事件,造成下列影响之一,供电分公司进入II级供电事故状态:

(1)区域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15%以上,20%以下;

(2)因严重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的20%及以上,40%以下;

(3)因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破坏或打击,对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

3.3.1.2I级供电事故电力生产发生突发性事件,造成下列影响之一,供电分公司进入I级供电事故状态:

(1)区域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20%及以上。

(2)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的40%及以上,并且造成重要输变电设备受损,对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3)因重要发电厂、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毁灭性破坏或打击,造成区域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的15%及以上,对区域电网、跨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3.3.2预警级别研判与。分公司应急办在接到有关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停电区域、严重程度、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等,判断是否进入I级供电事故和II级供电事故状态,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确定。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将预警级别建议,报区应急办及市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研判处置。

4应急响应

4.1先期处置

4.1.1电力生产发生突发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时,电力调度机构立即启动电网事故处理预案,同时将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尽快报告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4.1.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大面积停电报告之后,根据严重程度,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决定事故级别,并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各部门按职责分工,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4.1.3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在研究决定进入I级或II级供电事故状态之后,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区应急办,并就应急救援与处理工作接受领导,视情况请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人员迅速进入电力调度机构的应急指挥中心.

4.2分级响应

4.2.1II级供电事故控制

4.2.1.1分公司系统各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大面积停电的应急准备工作,按照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落实各项预警控制措施。

4.2.1.2当电力供应持续出现严重危机,并有可能导致系统性供需破坏和大面积停电时,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及区应急办提出申请,研究决定实施特殊时期限电方案。分公司电力调度机构应按照特殊时期限电方案,严格落实限电措施。

4.2.1.3在紧急情况下,为保证主网安全稳定,保证重点地区、重要区域、重要用户的供电,电网值班调度员有权决定采取拉限负荷、解列电网、解列发电机组、临时中止对用户的供电等一切必要手段,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各级运行值班员必须严格服从电力调度命令,正确执行调度操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值班调度人员、运行值班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4.2.2I级供电事故控制

4.2.2.1分公司系统各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大面积停电的应急准备工作,按照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落实各项预警控制措施。

4.2.2.2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应急办申请救援力量。

4.2.2.3电力调度机构应尽速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

4.2.2.4区电力调度机构配合上级调度机构执行”黑启动”方案。

4.2.2.5调整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尽速对已停电用户恢复供电,对重要用户应优先恢复供电。

4.3电网恢复

4.3.1在发生大面积停电之后,要尽快恢复电网供电。

4.3.2在电网恢复过程中,要协调好电网、电厂、用户之间的恢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留有一定裕度。在超高压电网恢复过程中,要防止发生过电压,避免造成新的设备损坏和停电。

4.3.3在对停电发电厂和变电站恢复送电之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对重点地区、重要区域、重要负荷的电力供应。对于分区进行的恢复,在条件具备时应尽快恢复联网运行。

4.3.4在电网恢复过程中,各发电厂应严格按照电力调度命令恢复机组并网运行,调整发电出力。各电力用户应严格按照调度指令要求恢复用电。

4.4信息共享和处理

建立以部室主任、班(站)长为主的应急反应指挥网络。网络内各级成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调度集群对讲机必须在开启状态,并统一置171频道。

应急处理过程中,相关部门、班组的信息由应急办公室负责在分公司局域网站上传,并且做到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正确性,达到应急处理信息共享。

4.5应急指挥

根据需要设立现场应急指挥室。现场应急指挥室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选择性成立相关工作组。各工作组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4.6新闻

停电事故及相关问题的新闻及其相关事项由区政府新闻办处置。

4.7应急结束

现场应急领导指挥中心确认突发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向批准预案启动的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的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综合各方面意见,报区应急办同意后,作出应急结束。

4.7.1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宣布解除II级供电事故状态:

(1)电网接线恢复正常方式,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

(2)事故停电负荷及事故拉限电负荷基本恢复供电;

(3)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正常电力供应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4.7.2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宣布解除I级供电事故状态:

(1)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接线方式,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

(2)停电负荷恢复80%及以上,重点地区、重要区域负荷恢复90%及以上;

(3)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后,分公司应急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班组,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大面积停电事件中,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使用的材料、物资等,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及时做好统计、按照规定给予补助或补偿。

善后处置工作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相关部门、班组人员应积极配合。

5.2保险

突发大面积停电事件后,各抢修部门和班组,在抢修工作的同时,做好现场物损统计和取证工作,汇总后交应急办公室,有应急办公室联系各保险公司查勘理陪。

5.3调查和总结

5.3.1大面积停电之后,除按照国家政府部门要求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外,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事故责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5.3.2大面积停电之后,公司及时组织生产、运行、调度、科研等部门联合攻关,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

5.4.3分公司各部门必须及时总结大面积停电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6应急保障措施

6.1技术保障

6.1.1分公司各部门必须结合电力生产特点和事故规律,建立覆盖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发展、处理、恢复全过程的事故应急预案,制订并落实防止供电事故的预防性措施、紧急控制措施和电网恢复措施,完善常态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健全应急机制。

6.1.2分公司各部门必须督促各类电力用户根据突然停电可能带来的影响、损失或危害,制订外部电源突然中断情况下的应急保安措施和救援预案。矿井、医院、地铁、金融、通信中心、新闻媒体、高层建筑、军事设施等特别重要用户,必须自备保安电源。

6.2装备保障

6.2.1分公司各部门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配备大面积停电应急所需的各类设备和电力抢险物资。

6.2.2分公司各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备品备件和生产资料的储备和管理工作,以及事故抢修的准备工作。

6.3人员保障

分公司各部门必须结合应急工作需要,聘请由电力生产、管理、科研等方面专家,调查和研究电力应急预案的制订、完善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4后勤保障

6.4.1发生重特大电力生产事故、严重自然灾害、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时,分公司各部门应迅速调度事故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组织抢险,排除险情,修复事故设备。

6.4.2在电力事故抢险过程中,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视情况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及区人民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交通、通讯、医疗、物资、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必要时请求军队给予支持。

6.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保障

6.5.1应急人员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抢修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各项补充规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开展工作,保证抢修质量。

6.5.2在抢修过程中如遇异常或有困难时应及时与上级主管联系。

6.5.3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6.6通讯和照明保障

6.6.1电力调度室的应急指挥中心有可靠的二路交流电源、一套UPS系统,能保证应急指挥中心事故照明和计算机、通信用交流电。

6.6.2分公司应急办公室利用分公司局域网站制作应急部门通讯录,确保应急参与部门之间联络畅通。

6.6.3远动通信有远动专职定期检查。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7.1.1分公司各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应急工作宣传和教育,提高各部门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应急预案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落实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

7.1.2分公司将加强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采用各种通俗易懂方式普及停电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应对方法,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

7.2.1分公司各部门加强电力调度部、生产运行部、营销部、营业站、后勤部门以及事故抢修的队伍建设和人员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7.3演习

7.3.1分公司每年6月15日前,组织一次调度机构反事故演习,组织一次大面积停电联合演习。演习邀请上级调度机构、同级调度机构、分公司相关部门、重要用户参加,以加强电网、电厂和用户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锻炼相关人员、相关部门的实战能力,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演习结束后,要对演习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对反事故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整改,不断完善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使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更具有实战性、针对性、预防性。

8监督检查与奖惩

8.1公司应急办负责对本公司系统应急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情况汇总后交应急领导小组,对相关人员、部门进行奖惩。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处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附则

9.1预案管理与更新

应急处理范文篇9

第一条为迅速有效地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重特大安全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302号令),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重特大安全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一次急性中毒10人以上(含10人),一次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以及造成较大政治、社会影响的各类安全事故。

第三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坚持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迅速高效,自救和互救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原则。

第四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任何组织和个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有义务参加或者配合抢险救援工作。

第二章应急机构及主要职责

第五条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全县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㈠督促有关单位制定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㈡统一调配应急人力、物力、器材和经费;

㈢审查批准重特大安全事故新闻和专题报导。

第六条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为县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综合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㈠负责日常安全监管和综合协调工作;

㈡承办县政府交办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相关事项;

㈢动态掌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进展情况,并及时报告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

㈣负责重特大安全事故档案记载及批复结案等文档工作;

㈤配合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新闻工作。

第七条县政府值班室设立县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值班电话,其主要职责是:

㈠受理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并及时报告县政府领导;

㈡根据事故性质,及时通知县直有关部门;

㈢与县110、119、120形成应急通信网络。

第八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县政府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由县长、副县长和安监、经贸、公安、交通、卫生、人劳社保、总工会主要负责人,并根据需要吸收建设、农经、质监、国土资源、教育、水产、文体等部门和事故发生地的镇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㈠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治安保卫、人员物资调配和通信联络等工作;

㈡组织制定现场抢救救援及各种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

㈢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现场救援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分别由县长、分管副县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九条现场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通常下设抢救组、现场勘察组、治安保卫组、善后处置组和后勤保障组。

㈠抢救组。根据重特大安全事故类别分别设立。

1、重特大火灾事故抢救组,由公安局、消防支队、卫生局、安监局及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安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2、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抢救组,由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安监局及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安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3、重特大海上捕捞安全事故抢救组,由水产局、海洋局、交通局、卫生局、公安局、安监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水产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4、重特大建筑质量和房屋安全事故抢救组,由建设局、公安局、卫生局、安监局和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及经营业主等组成,建设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5、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重特大安全事故抢救组,由公安局、安监局、农经局、消防队、卫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公安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6、重特大工业企业安全事故抢救组,由安监局、经贸局、公安局、卫生局及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安监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负责人任组长。

7、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抢救组,由质监局、公安局、安监局、消防队、卫生局及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质监局负责人或指挥部指定的负责人任组长。

8、其它类别的重特大安全事故抢救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其主要职责是:

1、迅速查明重特大安全事故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制定抢险救援预案;

2、迅速组建抢险和现场救治医疗队伍,指定医院开辟紧急救援绿色通道;

3、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

㈡现场勘察组。由公安局、安监局、监察局、检察院、总工会及事发单位主管部门人员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公安局负责人任组长。

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事故性质、特点和调查工作需要划定事故现场保护范围;

2、对事故现场进行摄像、拍照并绘制事故现场草图;

3、搜集与事故有关的各种物证和资料以及证人证言。

㈢治安保卫组。由公安局、事发单位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安局指定负责人任组长。

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公安干警、武警和安全保卫人员对现场勘察组划定的事故现场进行保卫、维护事发区域治安、交通秩序;

2、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

3、处置事故引发的其它治安突发事件。

㈣善后处置组。由县政府有关领导、事发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安监局、人劳社保局、总工会负责人组成,由县政府有关领导或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人任组长。

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事故伤亡人员抚恤、安置及家属接待工作;

2、负责事故防范措施的组织落实及生产、工作的恢复。

㈤后勤保障组。根据需要由经贸局、交通局、卫生局、财政局和医药、通信、供电及事发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指定负责人任组长。

其主要职责是:

负责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需交通工具、器材、通信、供电、排水设备、急救药品及经费等筹措调集工作。

第三章应急准备

第十条各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据本预案,结合本地、本系统、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如下:

㈠应急救援工作基本任务、应急防范的重点区域和单位;

㈡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队伍及其职责;

㈢应急救援准备和应急信息报告、通报、快速反应的详细方案;

㈣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和善后工作具体实施计划;

㈤应急设备、器材和其它物资保障。

第十一条县公安、交通、建设、安监、经贸、质监、卫生等主管部门应分别制定重特大火灾,民用爆炸物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建筑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业企业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中毒事故等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如下:

㈠本系统、本单位应急救援工作基本任务及应急防范的重点区域和单位;

㈡本系统、本单位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队伍及其职责;

㈢应急准备和事故信息报告、快速反应的详细方案;

㈣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和善后工作具体实施计划;

㈤应急设施、设备、器材和其它物资保障;

㈥相关部门支援任务区分及申报程序。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建筑企业,学校、医院、文化和大型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单位应分别制定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第十三条各企事业单位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后,报其主管部门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备案。

第十四条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重点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并处于良好应急状态。

对照第九条第一款,县公安、水产、建设、卫生、质监等部门,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快速反应分队、应急专业分队、应急救援专家小组。

第四章应急程序、措施和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

第十五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当立即以最快速度将所发生重特大事故基本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所在地人民政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县人民政府负责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重特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事发地域公民有义务将重特大安全事故情况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事故报告的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事故抢救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联系电话等。

第十七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应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封闭并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疏散事故危险区域人员,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十八条接到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后,县政府、有关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应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工作。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迅速实施救援行动,控制事态发展。

第十九条县救援指挥部及其根据需要设立的抢救组、现场勘察组、治安保卫组、善后处置组和后勤保障组,应立即制定救援方案,经指挥部批准并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职责分工有计划地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第二十条根据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需要,救援指挥部可以决定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划定警戒区域,实行交通、治安管制,命令受到严重威胁的工厂、单位立即停止生产、工作,撤离、疏散人员。

第二十一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初步勘察工作可同时展开,以迅速获得最原始的物证及资料。事故现场保护范围和撤除时间由事故调查组复核决定,未经调查组同意不得随意撤除、恢复。

第二十二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以事发单位的主管部门为主,县政府协调督导。

第二十三条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根据事故的伤亡损失情况,按照规定配合上级部门搞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或由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工作在事故发生之日起90日内完成,并由调查组写出调查报告;遇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得超过180日。

第五章资金和物资保障

第二十四条各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工作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组织机构、人员、设施和设备等,努力提高应急准备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效益,并使应急准备工作与单位发展规划相结合,逐步改善应急救援指挥及保障条件。

第二十五条单位应急准备资金由单位承担,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所需应急准备资金,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自行筹措。

第二十六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善后处理所需费用由事故发生单位承担。县人民政府从预备费中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第二十七条因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需要,执行应急任务的救援指挥部和行政机关有权征用设备、器材和其它物资,有关部门不得拒绝提供。

对征用的设备、器材和其它物资,应当予以登记并在使用后及时退还,造成损坏的,由指挥部核定后由财政部门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在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给予表彰或奖励:

㈠出色完成抢险救援应急任务的;

㈡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绩显著的;

㈢在应急准备和抢险救援中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㈣措施得当,有效减少重特大安全事故损失的;

应急处理范文篇10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各级核事故医学应急队伍素质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打好核事故医学应急工作基础,定于**年3月15~17日在**市举办核与放射事故应急处理技术培训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形式与内容

邀请中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南方医科大学、省核管办、省职防院及大亚湾核电站的专家为培训班授课。

培训主要内容如下:

(一)讲座:

1.核辐射事故与事故应急;

2.核电站与核电站事故;

3.广东省核应急情况介绍;

4.核电站场内医学应急;

5.核事故场外应急程序;

6.核事故放射损伤医疗救治;

7.学习我省核应急有关程序和文件;

(二)各应急小组分别在会上作工作情况介绍。

二、培训对象

省及深圳、惠州、东莞等市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及有关单位骨干、省应急专家委员会部分成员(各市、各单位名额分配见附件1)。

三、培训时间与地点

(一)时间:**年3月16-17日。3月15日下午报到。

(二)报到地点:**市三寓宾馆(**市三育路23号)春晖楼,宾馆联系电话:13710828118。

四、其他事项

(一)请各应急小组做好介绍准备。介绍时间为10~15分钟。各小组介绍分工如下:

1.核辐射防护组:省职防院负责。

2.辐射食品与饮用水组:省职防院负责。

3.辐射医疗救护组:省人民医院负责。

4.碘片发放组:省药监局负责。

5.疾病控制组:省疾控中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