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十篇

时间:2023-03-30 18:08:03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篇1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CDM);新疆;潜力

1.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简介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08~2012年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减少5.2%,在此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要求[1、2]。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灵活减排机制,即联合履约、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贸易。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的含义是由发达国家提供额外的资金和技术,在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由此获得额外的低成本的减排量作为回报,帮助实现其减排义务,同时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京都协定书》:(1)CDM项目主要涉及领域包括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HFC-23 回收、生态建设等。(2)CDM项目必须满足如下条件:①获得项目涉及到的所有成员国的正式批准;②促进项目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③项目必须产生实际的、可测量的和长期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且这种减排效益还须具有“额外性”,即如果没有获得项目的支持,减排将不会发生。(3)CDM项目的运作采取国际项目运作方式,分析认为一般过程依次为:项目业主向项目所在国(东道国)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所在国主管部门委托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专家评审并审核和批准,审定机构审定项目,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执行委员会)对项目登记注册,核查/核证机构对项目实施后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评估和核准,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对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登记和转让,并通知参加项目合作的各方。

2.我国政府对CDM项目的要求

我国于2002年8月批准了《京都议定书》。 CDM主管机构国家发改委先后于2004年7月、2005年10月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办法规定,只有中国境内的中资及中资控股企业才能开展CDM项目,并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办法提出了我国CDM 项目实施的优先领域、许可条件、管理和实施机构、实施程序以及其它相关安排。优先领域为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回收利用甲烷和煤层气。办法对在中国实施CDM项目提出严格要求:CDM项目应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 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项目的实施不能使中国承担《京都议定书》规定之外的任何新义务;应带来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让;项目所带来的资金是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ODA)以外的资金。

3.国内外开展CDM项目的现状

3.1国外现状

目前,世界上已有58个发展中国家开展CDM 项目,其中,巴西和印度是CDM项目实力最大的两个东道国,开展的CDM项目占全球项目总数的50%以上。在提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网站接受公开评议的99 个潜在CDM项目中,有33 个来自巴西,覆盖的领域主要包括水电、填埋气和生物质能领域;到 2005年 2 月,印度CDM主管部门已经批准了 54个项目,覆盖的领域主要为可再生能源、能效和工艺过程、燃料转换和废弃物转化能源等。截至2005年10 月,已有26个CDM项目通过CDM执行委员会注册。CDM秘书处所做的调查表明,2006年将有300多个项目申请注册[1、3]。

3.2国内现状

我国CDM项目潜力巨大。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中国可以提供世界CDM项目的40%-50%,约为10至12亿吨CO2减排量[4]。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开展的CDM项目仅占全球项目总数的5%左右,与巴西、印度CDM项目大国相比,目前处于落后阶段[4、5]。

近期,我国政府和企业参与CDM项目比较积极。截至2006年4月6日,国内已受理CDM项目30多个,国家已批准20个,正在办理手续的1个,总减排量约3亿吨 CO2当量,CERs收益可达21亿美元[6]。其中,内蒙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已通过CDM执行委员会注册[3];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世界银行碳基金签订的“江苏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HFC23分解项目”是迄今全球最大的CDM项目,合同金额7.7亿欧元,预计每年可以减少1900万吨二氧化碳[7];。项目的主要领域包括煤层气发电、HFC-23 分解、风力和水力发电、垃圾填埋场沼气回收、水泥废热回收、造林等[5,8,9,10]。

目前,全疆只有“新疆乌鲁木齐托里风电场 30MW 项目” 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该项目计划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所辖的托里乡安装1.5MW 的风电机组20台,总装机容量为 30MW。

4.新疆开展CDM项目的潜力分析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化碳 (PFCS)、 六氟化硫 (SF6)。煤炭、原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为新疆主要能源,2004年新疆煤炭、原油消费量分别为2918.75万吨、961.75万吨,占总能源的80%以上。根据《京都议定书》要求及新疆的具体情况,认为新疆开展CDM项目优先领域为:煤田灭火、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造林,以减排CO2为主。

4.1煤田灭火领域

新疆煤炭资源地质储量约1.8万亿吨,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6%,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后备基地。天山南北两侧分布着35处火灾区,其中8个为重点火灾区,27个为一般火灾区,每年1000万吨煤炭在灾区烧毁,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煤田大火不仅产生大量CO2,而且污染了大气环境,使森林与其它植被受到极大破坏。目前,新疆煤田灭火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计划2015年前全部完成新疆地区煤田灭火工程,2012~2016年间可以节约大概2800万吨标准煤。按燃烧1吨标准煤产生0.4吨CO2计[11],总共可减排1100万吨CO2。按照目前每吨 5 至 7欧元的价格[12],相当于5~7亿人民币CERs(温室气体减排量)收益。

4.2提高工业能源效率领域

根据2005年统计年鉴[13],推算2005年新疆工业能源总消费量约为2717万吨标煤,排前六位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能源消费量约2250万吨标煤,约占新疆工业能源总消费量的83%。总体上看,新疆工业工艺比较落后、能源利用率较低,减排CO2潜力较大。上述行业集中度较高,开展CDM项目条件较好。

根据类比测算[11],按目前年消耗约2250万吨标煤,能源利用率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则每年可减少337万吨标煤耗,相应可减排CO2134.8万吨。2008~2012年间,大约可以减少1348万吨标煤耗,减排CO2539.2万吨,可获得2.7~3.8亿人民币的CERs收益。

4.3建筑节能领域

目前新疆城市建筑物节能技术处于推广起步阶段,总的来说,冬季采暖、夏季制冷能耗较高,采暖、制冷在能源消耗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以乌鲁木齐为例,年耗煤总量近800万吨,人均耗煤达3.96吨,是全国人均耗煤量的4倍,是发达国家的8-10倍。

2000年国家颁布了《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要求城市建筑2010年前要达到节能50%的目标。乌鲁木齐市从2003年4月15日开始强制执行国家民用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并推出华美文轩、嘉德园、奥林小区等节能建筑示范工程,达到或超过了规定值。根据2004年底《关于推进乌鲁木齐市建筑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到2008年,乌鲁木齐市应完成新建节能建筑225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1280万平方米。通过建筑节能,到2008年达到节标煤223.6万吨,减少CO2排放89.44万吨,相当于5300万人民币的CERs收益。除乌鲁木齐市之外,库尔勒、塔城等城市也启动了城市建筑节能工程。所以,新疆在建筑节能领域有较大的CO2减排空间。

4.4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

乌鲁木齐市是全疆风能最丰富,技术开发较集中的城市;风能蕴藏量约为在250亿千瓦小时,可装机容量在400万千瓦;2001年,乌鲁木齐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7.33万千瓦,占全国风能装机容量的21.1%;根据该区域风电开发的长远发展规划,到2010年达到50万千瓦[14],节约标准煤107万吨,减排CO242.86万吨,相当于2570万人民币CERs收益。除此之外,我区水能、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水能1万千瓦以上经济可开发装机1539.5万千瓦,目前开发不足6.32%,与国内水电开发已经达到22%相比,开放利用率较低。可利用的太阳能辐射量平均值为5.44~6.28兆焦/平方米.年,在全国仅次于[14]。所以我区CDM项目在水能、太阳开发领域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5造林领域

碳汇项目即造林CDM项目,它通过造林减排CO2。我国有占全球碳汇项目潜力的20%,云南等地区已经开展了造林CDM项目。

新疆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地区,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新疆2004年森林覆盖率为2.94%,到2010年要达到3.2%。按增加0.2%的森林面积计,到2010年需要增加的森林面积为0.932万平方公里。云南1平方公里碳汇30~60吨碳[15],若按每1平方公里碳汇15~30吨碳计算,全新疆碳减排量约为13.98万~27.96万吨。按照碳10~15美元/t的市场价格来估算,大约可获得1398万~2796万人民币减排收益。

5.结论与建议

新疆CDM项目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项目只有一个。新疆开展CDM项目的优先领域为:煤田灭火、提高能源效率、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造林,以减排CO2为主。预计CO2减排量为1785万吨,可带来8.9亿~12.5亿人民币的CERs收益, CDM项目潜力较大。在减排CO2同时,SO2、TSP排放量相应减少,从而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为在新疆有效开展CDM 项目,建议:

(1)调动企业积极性

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积极参与CDM项目的开展,而我区许多企业尚未充分意识到其可作为绿色减排项目的商业价值,以及项目通过CDM 模式运作所带来的技术和资金新渠道。为此,我们要多角度地向相关企业宣讲相关知识和案例,调动企业参CDM项目的积极性。

(2)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自治区人民政府应确定我区CDM主管机构,负责指导全区CDM项目的开展;第二,主管机构应组织专家编写开展CDM项目的总体方案;通过政策和技术扶持,促进企业的CDM能力建设。

(3)加强新疆专业CDM项目运营实体建设

CDM项目运作过程和技术比较复杂,交易周期较长,交易成本较高。为了缩短交易周期、降低交易成本,CDM项目通常由专业的运营实体进行运作,由业主直接运作的情况较少。为此,应加强新疆专业CDM项目运营实体建设。

参考文献:

[1] 戴维娣. 清洁发展机制简介[J]. 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年,40(1):40-44.

[2]清洁能源编辑部. 清洁发展机制(CDM)概述[J]. 清洁能源,2006年,(3):9-10.

[3] 郑爽. 国际CDM现状分析[J]. 能源与环境,2005年,27(6):19-23.

[4] 刘书风. 清洁发展机制(CDM)给中国电力行业带来新机遇[J]. 国际电力,2005年第,9(2):11-13.

[5] 清洁能源编辑部. 中国CDM发展现状[J]. 清洁能源,2006年,(3):7-8.

[6]华功. 清洁发展机制化工企业收益. 中国环境报,2006.4.11.

[7]黄勇. 世界最大碳减排购买协议落户中国. 中国环境报,2005.12.23.

[8]国家发改委气候办. 中国CDM项目官方受理申请最新进展. 中国环境报,2006.3.17.

[9] 国家发改委气候办. 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项目. 中国环境报,2006.4.11.

[10] 国家发改委气候办. 国家发改委正在受理的项目. 中国环境报,2006.4.11.

[11]马武忠. 发展天然气工业是符合CDM要求的技术[J]. 节能技术, 2003年,(3):24-25.

[12] 胡宏兵.《京都议定书》与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J]. 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年,(1):88-89.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

[14]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适用技术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适用技术及对策研究》总报告,2001.12,124-125.

[15] 秦钢,文冰. 浅议清洁发展机制(CDM)与云南林业经济发展[J]. 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25(6):347-350.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篇2

关键字:节能减排;通信行业;前评估;后评价

2016年全国“两会”恰逢“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作为“十三五”的重要板块,节能减排行业关注度持续上升,新疆通信行业作为行业内的一个重要部门,如何推进本地区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有效实施,成为工作中的重中重。自2007年以来,各电信企业就先后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生产管理的内容,取得一定的成效。对各电信企业来说节能减排工作是以节能为主,不断降低能耗占收入的比例,而能耗的有效降低,则需要全方面的评估勘测。

1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节能,从微观说主要包括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两个方面。技术节能,主要包括技术改造,推广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的应用;IDC机房和基站降温技术等。管理节能包括杜绝浪费的管理、技术改造项目的管理、对科技人员创新节能减排工作的激励政策等。1.1从技术节能方面看,主要在地域、场景、节能设备性能的不同因地制宜上存在不足。(1)在地域上,新疆的北疆地区风源较充沛,较适合风能利用,而南疆部分地区风源充沛、沙尘也多,而沙尘对风机寿命影响较大;相反,南疆的太阳能较充沛,较适合利用太阳能;有的地域太阳能、风能均较丰富还要解决风能、光能应用转换,实现风光互补。(2)在场景上,主要是针对IDC机房和基站的室温调控的应用。室温调控可采用精确送风、智能新风系统、智能换热系统三种技术。还可对若干机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利用新疆得天独厚的天气,尤其是北疆,秋冬季可以利用自然冷源,实现地板下通风。对数据应用初期的机房地板的拆除改造,同时失去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的功能。建议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多利用自然风源、冷源实现绿色IDC和绿色基站。(3)在节能设备性能上看,各种节能产品种类很多,但也有良莠不齐的问题、适应不能满足特殊地域、场景条件的问题。比如一般的风机可能对沙尘浸蚀的防范性能不足,有的电池组对温差变化设置范围较窄,各单位在选购时不应仅根据产品说明书来决定,还须考虑应用的实际条件,建议对相关设备在决定购置前进行必要的测试。(4)节能减排使用的技术是多方面的。除精确送风、智能新风、智能换热技术外,尚有逆变电源技术、空调添加剂技术、电源直流远供技术、根据任务对设备运行要求有无自动关闭、开启技术、变压器降容技术等。1.2管理节能方面,从国家层面看,主要是对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从企业层面看,主要是需要提升对节能减排项目的管理,建立对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

2建立节能减排投资(改造)项目前评估、后评价的依据

《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自2007年,新疆通信行业各企业陆续开展并不断扩大节能减排投资,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但由于节能减排工程具有大量创新的特性,新技术、新设备均需接受企业使用实践的检验,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效益已经成为节能减排投资管理的一项内容。对节能减排投资项目进行“前评估、后评价”,目的就是降低投资浪费,杜绝无效投资。

3前评估后评价机制

根据《节约能源法》关于“国家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的规定,新疆通信学会成立节能减排评估专家组。评估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应企业的要求,对投资项目进行“前评估、后评价”。“前评估”是指对节能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节能项目适用场景评估、节能项目生命周期评估、节能实施效果及风险分析等。“后评价”是指节能投资项目完成后的效果和效益评价,包括设计技术水平综合评价、项目工程建设评价、项目投资管理评价、项目工程竣工验收评价、生产运行评价、管理水平评价等。新疆通信行业专家委员会设立“设备与环境”专业组。设备与环境专业组由相关专家组成。专业组设组长一人、副组长一人,成员若干。专家组可受邀承担各企业的前评估、后评价任务。对行业来说,实施前评估后评价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投资效益。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投资项目的一个特点是分散,一个点的投资不一定很多,所以并不是企业的每一个节能减排投资项目都要进行前评估后评价。每一个项目也不是都必须由学会建立的节能减排专家评价组评估,可由企业自己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或邀请社会第三方评估。而后评价,则应由学会建立的节能减排专家评价组实施。关于前评估与企业决策之间的关系。投资评估在企业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以防止投资浪费,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而前评估的结论可作为企业领导投资决策的基础之一。

4前评估、后评价机制的运行

(1)节能减排投资(改造)项目,企业可自行组织专家开展前评估,填写前评估报告书,供企业领导决策参考。其中较大工程可邀请通信学会专家组评估。(2)新疆通信行业专家组承担的前评估后评价项目,由企业向学会提出书面邀请,学会在履行服务会员的宗旨上及时组织不少于5名专家组成的评估、评价组,并按时完成评估、评价勘测任务。(3)专家评估、评价组对项目评估、评价后及时填写前评估报告书、后评价报告书。报告书中应包含项目的评估勘测具体数据及具体建议。(4)学会根据专家组作出的前评估、后评价意见,组织节能减排专家委员会议进行评审表决。

5总结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篇3

碳金融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是指所有与碳减排有关的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活动,也包括与低碳能源项目相关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担保、咨询服务等活动。碳金融交易产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Kyoto Protocol)。《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1997年通过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被公认为是国际环境变化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京都议定书》设定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①应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其排放量在2008年至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2%。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市场机制来降低各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即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和国际排放权交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如果这三种机制根据所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来源分,碳金融市场可以分为配额市场和项目市场。

配额市场所对应的交易机制是国际排放权交易机制,配额市场目前最具有代表性就是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及配额交易政策框架(EU-Emission Trading Scheme,英文简称EU-ETS,),EU-ETS减排机制下配额分配,首先是由欧盟委员会设立一个总配额,分配到每一个国家,然后再由每个国家设置自己的分配计划,具体分配到每一个受限排放企业,每个受限排放企业获得的碳排放配额就是“欧盟排放配额”(Europe-an Allowances,简称EUAs),欧盟规定EUAs在排放贸易机制中是允许借贷和储存的,这就使得企业间国内或者跨国的“碳交易”非常活跃。有多余配额的企业可以出售配额这种“碳资产”用于套利,而配额不足的企业可以购买配额,由于交投活跃,EU-ETS迅速成为配额市场中的主导者,2008年,EU-ETS交易总量为919亿美元,占配额交易市场比重达到99%,占全球交易总量比重为73%。

项目市场的交易几乎完全是由《京都议定书》设立的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的,根据不同的履约机制,项目市场又可细分为JI市场和CDM市场。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是《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确立的附件I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指附件I国家之间通过技术和资金投入的方式进行合作,通过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或具有吸收温室气体的项目(如植树造林),将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或吸收量转让给投入技术和资金的发达国家缔约方,用于履行其在议定书下的义务;同时从转让这些温室气体减排或吸收量的发达国家的“分配数量”中扣减相应的数量;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确立的,允许附件I国家为实现部分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与非附件I国家进行项目级合作的机制。其目的是协助非附件I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最终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附件I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缔约方实现其量化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CDM的核心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获得由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s),从而履行这些发达国家自身的减排义务。CDM是一种双赢的机制,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配额,或者依靠自身努力减排的成本比较高昂,而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成本低廉。因此,CDM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达到了低成本减排的目的。而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项目合作中,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由此发展本国经济,促进国内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碳金融发展状况

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并逐渐创造出各种基于碳交易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全球的碳交易量从2005年的7.99亿吨跃升至49亿吨,增长五倍之多;成交额达920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近九倍。目前,国外碳金融发展主要特点有:

1. 碳排放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制度已初具成形,并且全球交易平台开始运作。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碳交易所主要有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英国排放权交易制(ETG)、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澳大利亚的澳洲国家信托(NSW)。同时,各国先后以立法形式对碳交易和碳金融进行制度设计和安排,如欧盟颁布了《排放交易指令》,德国制定了《节省能源法案》(2002)、美国颁布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2009)。而且为了解决市场分割问题,2008年2月18日,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与法国国有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局共同建立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全球交易平台――蓝色未来(Blue next)开始正式运作,这是《京都协议书》碳排放配额的首个交易平台。

2.市场交易较活跃,市场参与主体广泛,特别是金融机构的介入做大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流动性。国际组织、公募基金、交易所、金融机构、私募基金、企业甚至个人都参与到碳金融交易之中。世界银行专门成立了碳金融业务部门,各国政府也通过设立碳基金的方式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交易所在提供碳排放交易平台的同时,积极创设金融衍生产品,围绕碳减排权,欧美金融机构在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创新试验,一些金融机构还针对私人投资者,推出标准化的场外交易核证减排期货合同和追踪EUA期货的零售商品。被称为“碳资产”的减排项目也成为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的投资重点。投资者以私募股权(PE)的方式在早期即介入各种减排项目,以高风险期待高额回报。国外金融机构,包括私人资本的参与,加快了碳市场的流动,扩大了市场容量,使碳市场日益成熟。

3.金融创新较发达,开发出种类较为丰富的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国外比较成熟的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天气衍生产品、绿色贷款、环保期货、互换合约、环保基金、巨灾债券、基于减排信用设计的金融产品、碳交易保险、富碳产品与营业的债权和资产安排等。如巴克莱资本于2006年10月率先推出了标准化的场外交易核证减排期货合同;荷兰银行与德国德雷斯顿银行在2007年推出了与欧盟碳配额期货挂钩的理财产品。

三、中国碳金融发展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根据《京都议定书》,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并不需要承担义务,所以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CDM项目的交易。2001年,内蒙古龙源风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投标荷兰政府的CERUPT减排购买计划,拉开了国内参与碳金融的序幕。目前,国内为了适应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积极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重庆排污权交易所和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等交易机构相继成立。2009年6月18日,北交所与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所BlueNext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也逐步发展,2006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该协议,IFC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2008年10月,兴业银行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惟一一家“赤道银行”。北京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也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以研发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项目的绿色信贷产品。国家开发银行等也探索出针对清洁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的各种创新融资方案,如节能服务商模式、金融租赁模式等。

但是,总体而言,与国外碳金融市场相比,我国碳金融发展还比较滞后。一是碳金融制度和碳交易场所刚刚建立,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主要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代表且基于项目的交易,尚未开展标准化的交易合约和金融服务,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碳金融主要体现为绿色信贷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和对高碳产业的限制。二是碳金融的参与主体不发达,与碳排放规模不相适应。我国碳基金数量有限,规模较小;金融机构对碳金融认识肤浅,分析、评估、控制低碳项目风险的能力较差;中介市场不发达,缺乏从事CDM项目的评估和开发机构;企业对碳金融的认识和需求较少。三是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发展滞后,种类和数量较少,不得不接受外国碳交易机构设定的较低的碳价格。因此,争取在全球碳金融领域的主动权已是刻不容缓。

(一)进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制度

首先是加强交易平台的建设,培育碳交易市场体系,完善我国低碳交易市场建设。要让碳排放这种稀缺的资源体现出其真实的价值,必须要有一个信息公开透明、交易活跃的市场。目前,我国的碳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几个地区性的交易所还处于试点阶段,交易清淡,这种状况导致碳交易偶然性很大,价格低、数量少,应积极借鉴国际上碳交易机制,进一步探索建立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其次是制定交易规则,完善市场结构,扩大市场规模,不断建立和完善碳风险评价标准,适时推出碳交易衍生工具,逐步增加交易主体和产品种类。最后是要积极培育中介机构,开展碳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碳交易,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

(二)推动金融创新,丰富碳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

碳交易市场主要分三个层面:项目层面、商品层面和碳金融市场层面。发达国家围绕碳排放,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而中国碳交易市场还停留在项目层面上。碳金融发展的不足及其相关产品的缺失,不仅使得我国在全球碳金融市场上定价权旁落,而且造成相关企业利润流失,并承受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加强碳金融研究,鼓励碳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设计各类标准化交易合约,开展碳掉期交易、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开发碳金融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碳信用证交付保证、风险对冲产品和各类联动衍生产品。提供碳经纪人、CDM顾问、财务顾问和行业资讯等金融服务。培养中介市场,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资低碳行业,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和孵化作用。设立专门的生态基金,专门用于环境保护和低碳行业。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篇4

一、清洁发展机制的运作方式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附件I国家)明确规定了2012年前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同时,为了帮助附件I国家降低减排成本,《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市场或基于项目的合作进行“海外减排”,并引入了国际排放贸易(IET)、联合履约(JI)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三项市场机制。I-ET是指附件I国家之间针对配额排放单位(Assigned AmountUnits)的交易。在《京都议定书》实施初期,附件I国家都分配到既定的AAUS指标,之后可以按照自身的排放情况来决定购入或卖出该指标。JI主要涉及附录I国家之间的减排单位(EmissionReduction Units)交易,主要形式包括低排放技术的应用、植树造林等。CDM与JI机制相似,但是仅涉及附件I国家和非附件I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易。在这一机制下,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投资或直接购买的方式获得核证减排单位(Certificated Emis-sion Reductions)。

《京都议定书》对清洁发展机制的原则、性质、范围、参与资格、管理机构等问题做出了基本的规定,为清洁发展机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是对清洁发展机制的具体操作细则并没有做出规定。2001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第七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马拉喀什协议》对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具体细则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至此,清洁发展机制在实质上得以建立。

根据《马拉喀什协议》的相关规定,参与CDM项目的国家必须满足以下三条资格标准:第一,自愿参与清洁发展机制;第二,建立部级CDM项目主管机构;第三,批准《京都议定书》。同时,《马拉喀什协议》也对CDM项目的必要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一,必须获得项目涉及到的所有成员国的正式批准;第二,必须促进项目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产生真实的、可测量的、长期的效益,也就是说,CDM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必须额外于任何“无此CDM项目条件”下能够产生的减排效果。从CDM项目的参与者来看,只要经过所在国的授权,各种法律实体,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商业组织、非营利组织等都可以参与CDM项目的开发与合作。由各国批准的CMD项目须提交联合国CDM执行委员会(CDM-EB)审批登记,经核准后由CDM-EB签发CERS。

由于《京都议定书》限排的目标覆盖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碳(SF6)这六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因此只有针对这六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项目才有可能成为CDM项目。具体而言,清洁发展机制将包括如下部门的潜在项目: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能源替代、农业、工业过程、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从实践效果来看,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互利的双赢机制。对于作为买方的发达国家而言,通过CDM项目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低成本的减排机会,并从产生的减排量中获得减排信用,可以减少需要在本国境内完成的减排量,从而降低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成本。对于作为卖方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清洁发展机制渠道筹集的资金有助于实现它们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减少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的消耗,降低空气和水资源污染,进而改善水资源供应,降低土壤侵蚀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为目标区域和收入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并改善当地能源的自给程度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洁发展机制为各国综合处理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地方性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透视

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质是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温室气体排放权益既是一种发展的代价,也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当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作为一种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在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就能利用经济杠杆来推动环保。因此,我们可以用排污权交易理论来解读清洁发展机制。

排污权交易体现了一种环境管理思想,在满足环境要求的条件下,建立合法的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显而易见,排污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来治理环境污染,利用价格机制来引导排污者做出可以达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决策。

从主要类型来看,排污权交易可以分为排污信用交易和总量控制型排污权交易两大类。排污信用交易是指污染源或污染设施只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自愿削减了自身的污染物排放,经许可后就可以进行排污信用的交易。由于没有总量的上限,信用交易体系也被称为“开放市场体系”。与之相比,总量控制型排污权交易的特点是预先为一个区域内的污染源设定总的年度排放上限,因此又被称为“封闭市场体系”。在这一机制下,要求首先掌握一定地理区域或企业的排放清单,然后确定排放水平的上限。年度排放的总量上限以许可或配额的形式分配给污染源。参加的企业应通过控制排放,使用分配的许可或是从其他企业那里购买许可等方式使拥有的许可量至少等于排放量。

就清洁发展机制而言,由于《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承诺期内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的排放水平降低大约5.2%,这就等于设定了排放上限,所以清洁发展机制在性质上是一种总量控制型排污交易。但是,与传统的排污权交易相比,清洁发展机制还体现出几个不同的特点。首先,传统的排污权交易双方都有排放限定,为了完成许可量至少等于排放量这个目标买卖许可,双方都有可能成为交易的买方或者卖方。但是在清洁发展机制下,减排量必须由非附件I国家卖给附件I国家,而相反却不成立。其次,传统的排污权交易主要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进行的交易,不涉及别的国家。而《京都议定书》是由各缔约方签署的国际协定,并以国家为单位计算减排量,所以CDM项目是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国家间的合作。第三,由传统的排污权交易引发的技术转移也主要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而清洁发展机制作为一种全球合作机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技术或资金,从而有助于环境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

三、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现状

作为发展中排放大国,中国将清洁发展机制视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中国实施了数量众多的CDM项目,成为世界上最大的CDM卖方市场。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中国在实施清洁发展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组织管理方面,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是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相关重大政策的审议和协调机构,下设项目审核理事会,理事会的联合组长单位为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副组长单位为外交部,成员单位为财政部、农业部、环保部和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是我国开展CDM项目活动的主管机构,下设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中国CDM项目的实施过程包括设计和表述、国家批准、审查登记、项目融资、监测、核实和认证CERS、签发CERS这七个主要步骤。就项目参与者而言,中国境内的中资、中资控股企业都可以对外开展CDM项目。因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所获得的CDM项目收益归中国政府和实施项目的企业所有。具体的分配比例如下:重点领域以及植树造林项目等类型的项目,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2%;氢氟碳化物类项目,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65%;氧化亚氮类项目,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30%。如果项目在报批时还没有找到国外买方,因而无法明确价格信息,那么该项目设计文件必须注明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将转入中国国家账户,并经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核准后才能将这些减排量从中国国家账户中转出。

2004年6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外交部联合签署的《CDM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随后,中国的CDM项目正式启动,并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卖方市场。从CDM批准立项数量、在CDM-EB注册项目数量,以及获得CDM-EB签发CERS的项目数量等指标来看,中国目前都居世界首位。

从批准立项的情况来看,截至2011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达到2941个,在CDM-EB注册成功的项目达到1379个,占注册项目总数的44.61%。其中,已有455个项目获得CDM-EB签发的CERS,折合减排3.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CDM-EB签发总量的56.71%。

从我国CDM项目减排类型的构成情况来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在批准项目、注册项目和签发项目中都跻身前三位。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类型的CDM项目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批准项目、注册项目和签发项目中所占比重分别高达70.96%,80.15%和77.58%。相比之下,造林和再造林、垃圾焚烧发电等领域的CDM项目相对过少。事实上,造林和再造林对中国自然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垃圾焚烧发电则和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这两个领域开展CDM项目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从我国CDM项目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在西部省份开展的CDM项目数量远远多于东部。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的减排成本大大低于东部,在西部实施CDM项目会给投资方带来更可观的收益。但是,由于东部拥有更多高层次技术人才和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远远强于西部。因此,CDM项目西多东少的格局并不利于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

四、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的建立与发展前景

在积极开展CDM项目的基础上建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是我国推进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又一新举措,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1月9日,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正式建立。在性质上,清洁发展基金是由国家批准设立的政策性与开发性兼顾的社会性基金,其宗旨是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的管理机构由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审核理事会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组成。其中,基金审核理事会是关于基金事务的部级议事机构,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外交部、科技部、环保部、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的代表组成。基金管理中心是基金的法定管理机构,是财政部的部属事业单位。在基金存续期间,基金管理中心开展基金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负责基金的收取、筹集、管理和使用。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在CDM项目国际合作中收取的国家收益。与此同时,基金积极发展与各方面的资金合作,广泛筹集资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政府投入、国际援助与合作资金和社会资金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参与和协同。具体而言,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从CDM项目收益中按规定的比例取得的收入;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赠款和其他合作资金;基金管理中心开展基金业务取得的营运收入;国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和其他合作资金;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来源收入。基金的使用采取赠款、优惠贷款和其他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其业务活动涵盖四个主要领域:能力建设和公众意识提高、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以及服务于基金可持续业务运行的金融活动。

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吸引绿色投资,对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为我国环保技术的创新带来新机遇。同时,CDM项目数量和减排量的增加也可以使清洁发展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的规模到2012年可以增加到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因此,支持CDM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应该成为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的一项优先工作,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发展。

五、中国推进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对策

首先,应面向国内企业加大清洁发展机制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企业具备参与CDM项目的意愿和常识。除了向企业完整地介绍CDM项目的国际规则和国内规则之外,各级政府还应尽快出台针对CDM的经济效益、经营风险和如何依靠CDM项目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等关键问题的指导性文件,使国内企业不仅熟悉CDM项目的操作流程,而且对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形成客观、充分的认识。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篇5

刚才,全总召开“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的启动仪式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职工节能减排活动。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做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会上,上海市总工会、唐山市总工会、武钢集团公司工会、山东省青岛港职工许振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自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兄弟省市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另外,在“上海职工节能减排活动”启动仪式上交流的杨浦区总工会、上海石化公司工会、上海自来水管线工程服务公司工会的做法也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今天上午,我们还和市国资委、市经委一起在外滩举行了“上海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启动仪式及宣传展示活动,集中宣传展示了一批在节能减排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成果和典型人物。接下去,我们还将把这些展板送到企业进行巡展,进一步动员广大职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这也标志着上海工会节能减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下面,我就本市工会贯彻落实今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职工节能减排行动,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国“***”规划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并明确作为经济工作的约束性指标。这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节能环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做到决心不动摇,目标不改变,力度不减弱,切实履行政府的庄严承诺。把节能减排工作与实施“***”规划相结合,与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相结合,与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相结合,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俞正声书记在政协会上说,“我到上海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研,目前最关心的是五件事:1、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2、人才、人口政策;3、国资国企改革;4、科技创新;5、改善民生”,韩正市长阐述08年市府22件重点工作,头一件就是节能减排工作。两位领导都把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说明此事是多么的重要。《上海节能减排实施方案》还从9个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这就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聚焦突破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技术开发与机制创新、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发挥政策激励和约束作用、加强立法和标准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发挥政府表率作用等9个方面。

上海工会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刚才,杜仁伟副主席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在全总电视电话会上的交流发言中介绍了上海工会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情况。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启动了“百万职工节约行动”,并结合“五小”活动和合理化建议等载体,不断深化推进。去年又会同市经委、市国资委等部门在重点高耗能企业职工中联合开展“查跑冒滴漏、比节能创新、看节约贡献”立功竞赛;会同市监察委、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城交局联合开展“公交车尾气冒黑烟专项整治”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去年底,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和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乔传秀分别对上海工会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经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推广上海的经验,今天又安排上海进行交流发言,这是对上海各级工会工作的肯定和鞭策,同时也说明我们在动员组织职工推动经济建设方面抓得比较准、比较实,抓出了影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我们工会组织围绕节能减排做了一些工作,但在系统上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创新实践,不断做深、做细、做实。在市总主席办公会议上,大家在讨论“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方案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一个基本职能,大家的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工会还有组织、引导的职能,有组织职工投身经济建设,开展建功立业的职能。正如刚才孙春兰主席指出的,“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是工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举措;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深化职工建功立业活动的具体体现”。我们大家都要深刻理解,并在开展活动中认真的贯彻。全市各级工会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会服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激发全市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突出重点、创新实践,扎实开展“百万职工节能减排月”活动

今天,我们印发了《上海市总工会关于广泛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深入推进“百万职工节约行动”的实施意见》,启动了“上海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活动。这是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和谐奔小康——百万职工建功立业”主题活动以来,对职工节能减排活动的一项重要的专题部署。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一是要选准切入点。要围绕《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以良好习惯自觉节约,以岗位创新厉行节约,以建言献策推动节约,以典型示范引领节约”的基本思路,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深化节能减排竞赛、推动节能减排创新、提高职工节能减排能力、激励节能减排先进等方面,针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创新设计活动载体。

二是要扩大发动面。要围绕《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六个突出”——“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知识普及,增强职工节能减排意识;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创新活动,推动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竞赛,促进节能减排达标;突出抓好职工技能提升,提高职工节能减排能力;突出运用职工民主管理手段,加强节能减排群众监督;突出选树节能减排先进,激励职工节能减排”等六个方面工作要求,加大对职工的宣传发动力度,在广大职工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切实提高“百万职工节能减排行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广大职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陈豪主席说过,工会在组织职工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上是可以有很大作为的。

三是要增强实效性。要注重整合工会工作资源,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到工会其它各项工作中去。要结合工会宣传工作,大力开展有关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帮助职工养成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宣传和普及节能环保知识、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帮助职工掌握节能减排技巧;大力宣传劳模典型在推动节能减排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职工在学赶先进中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要结合群众性科技创新工作,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发挥职工聪明才智,进一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针对耗能污染的突出问题和节能减排的难点,组织技术攻关,开展“五小”活动,推广实施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竞赛,促进节能减排达标。要结合降本增效、节能降耗、对标升级、创新创效等传统工作载体,广泛开展“查跑冒滴漏、比节能创新、看节约贡献”等具有区域特点、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的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要结合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发挥企业职代会作用,建立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积极组织发动职工围绕节能减排参与企业管理,积极建言献策,推进企业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

四是要提高影响力。这次“上海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中,我们主要在市、区县局(产业)和基层三个层面深入推动职工节能减排活动。其中,市级层面主要活动主要包括评选节能减排优秀成果(项目)、“上海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启动仪式、节能环保知识竞赛、上海职工节能减排专题宣传报告会等活动,并结合全年工作,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专项竞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开展优秀发明选拔赛和“十大工人发明家”等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全国(上海)节能宣传周活动,以及召开职工节能减排竞赛现场交流会。区县局(产业)工会和基层单位工会一方面要积极发动职工参与市级层面的活动,另一方面要结合各自实际设计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与市级层面的活动纵向衔接、横向联系,上下呼应、形成合力,打造活动品牌、扩大社会影响。

三、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不断提高“百万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水平

各级工会组织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阶段工会推动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摆上工作日程,加强领导,认真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推进。

一是要早策划、早启动、早实施。各级工会要围绕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形成具体的操作性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把节能减排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当好主力军、建功‘***’、和谐奔小康——百万职工建功立业”主题活动和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定期研究节能减排活动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对节能减排活动的领导、协调、组织作用,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落实责任,全力推动节能减排活动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是要抓宣传、抓重点、抓落实。各级工会要坚持讲求实效、科学指导,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情况,注重分类指导,善于培育、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激励广大职工勇于实践,创造佳绩。要抓住影响节能减排的瓶颈性问题,整合资源,调动力量,集中破解,打开局面。要运用经验交流会、现场会、专题研讨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上下沟通和信息交流,促进各单位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推动。要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努力提高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有表彰,推动节能减排活动持续、健康、深入开展。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篇6

一、节能环保管理工作思想意识的提高情况。

质量环保部在节能环保方面及时建立管理体系,成立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经过一年的努力,项目全体员工及各施工队伍、班组成员的节能环保意识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驻地洗车池设置于试验室旁,设置联合沉淀池,两处废水统一排放至沉淀池,经沉淀的废水用于场地降尘、洗车等。

2. 项目驻地食堂设置隔油池,厨房配备抽油烟机,餐厅、宿舍及办公场所设置集中垃圾桶,与当地环卫签订协议,定期清理、处理。

3.拌和站水泥罐安装除尘装置,场内废水收集、沉淀后统一排放,同时利用废水对场内定时进行洒水降尘。

4.**及环山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利用临近其他项目可利用的施工便道,同时在施工便道沿线专门配备洒水车,不间断洒水,最大限度地降低扬尘污染。

6.路基填料经与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商讨,并经试验室实测试验,确定采用隧道开挖渣土进行填筑,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降低了项目成本。同时将实测单体抗压强度符合要求的石料运至碎石厂,加工成碎石,作为混凝土原材使用,有效节约了项目成本。

7.所有工点场内裸土都要求覆盖绿网,并保证每天进行定时洒水降尘,保证场内扬尘最小化。

8.征迁铁路红线范围内的苗圃时,项目将移出的苗木一部分移植到项目驻地进行绿化,一部分分发给当地居民进行再移植,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高原地区绿地植被破坏,有效保护了高原地区生态环境。

9.项目驻地及施工现场采用的照明灯具均为节能型的LED灯,且制定了节约用电的相关管理制度,有效节约了项目用电成本。

二、节能环保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

(一)管理领导小组和组织结构建立情况,管理人员配置情况、岗位职责的建立情况等。

项目成立了以项目经理李胜、项目书记谢大彬为组长,以其他项目领导为副组长,以各部门部长为组员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岗位职责。

(二) 节能环保职责制的落实情况。

1.开展了环境风险自查自纠活动。

2.签订了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消防保卫目标责任书。

3.对节能减排责任目标进行分解。

4.编制了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5.编制了外协队伍管理制度,并与队伍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

6.进行了重大环境因素识别,并编制了控制计划清单。

7.进行了节能减排专题教育培训。

(三) 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1. 完善了节能减排规章制度。

2. 完善了外协队伍管理制度。

3. 完善了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三、 节能环保过程管理情况

(一)项目策划及施工组织设计中节能环保的工作内容固化建立情况。

首先,根据项目策划,项目质量环保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岗位职责,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责任体系。其次,编制了外协队伍管理制度,并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过程管理中,及时辨识重大环境风险,加强节能环保监测,保证节能环保管理可控。

(二)环境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建立情况。

根据项目地处环境、气候特征及工程特点,辨识、评估出重大环境风险影响因素,并制定了相关控制措施。

(二)节能环保的监测监控及台账建立情况。

项目质量环保部根据识别的重大环境风险因素清单,编制了监测监控清单,并建立了监测监控台账。

(四)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

项目建立了应急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应急预案,进行了交底和培训,储备了应急物资。

(五)节能环保的交底和学习培训情况。

项目组织了节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培训、节能减排控制措施学习培训、应急预案交底、重大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清单及控制措施交底。

(六)节能环保工作的检查情况。

项目质量环保部进行每周两次的质量、环保检查,并进行通报及督促整改。

六、节能环保管理人员的培养情况。

七、本年度其他重点节能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八、节能环保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篇7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江巴吉才,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顾朝曦,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正国,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施维勤。省总工会副主席杨建军、杨文学、王惠萍,省政府节能办公室副主任马良驹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顾朝曦作重要讲话,他说: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自2006年云南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确立了“环境优先、生态立省”的发展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云南省节能减排“十一五规划”和15个全面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文件,形成了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政策支撑体系,为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云南省总工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路和部署,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成效明显的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为云南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实践证明,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进一步挖潜增效、增收节支、全面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广大职工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为节能减排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全省广大职工一定要以今天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榜样,立足本职、学赶先进,讲节约、创环保、比贡献,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而努力奋斗。

当前,我省节能减排的形势仍然严峻,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落实,有大量的污染耍治理,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投入。全省广大职工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统一到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具体要求上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用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全省各阶层力量打赢这场节能减排攻坚战,为我省实现“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做贡献。

今年,我省要力争完成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削减3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好钢铁、化工、水泥、煤炭、有色、电力等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这些行业都是我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和关键,将直接关系到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全局。因此,要把这些企业作为开展立功竞赛活动的重点,不断推动这些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推行先进操作法,切实把握和监控每一个能耗与排污节点,促进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年底全面实现省政府考核达标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冶金、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已明显受到影响。其中仅煤矿就有半数停产,大部分高耗能、高投入的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加严峻。因此,要在这些企业职工中组织开展好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发动广大职工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推动企业挖潜增效、增收节支、练好内功、夯实基础,为企业恢复生产,再次创业提供保障。目前。我省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要在公路建设、水电工程、新机场建设、机械制造和煤矿生产等方面启动一批重点工程。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困难时期,要确保这些工程圆满完成,就更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上来。因此,在这些重点工程中,要开展好以“比重视程度、比参与比例、比创新方式、比活动成效”为主的职工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以竞赛促养成,以竞赛促节约,不断培养参建职工的节约意识和勤俭观念,确保各项重点工程完成保质量、保安全、保控制投资、保工期的竞赛任务的顺利完成。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篇8

关键词:硅酸盐;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

1 引 言

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兰州平板玻璃厂,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企业。该企业拥有两条5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生产各种颜色和规格的建筑、加工用平板玻璃及平、弯钢化玻璃等。

该企业的玻璃窑炉以前均采用重油为燃料,由于重油价格上升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并且重油作为燃料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较高,难以满足环保要求。企业于2008年开始策划和设计,对窑炉实施燃油改燃天然气项目技术改造。目前改造已完成,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综合能耗及改善操作环境等目的。

同时,由于改为天然气作为燃料,无需对重油进行加热,窑炉烟气的余热大量浪费。因此,企业同时设计了一套余热发电系统,利用窑炉的烟气余热进行发电,电力回用于玻璃生产中,目前该项目也已实施完成。实现了能源的节约、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污染排放的减少。

企业开展这两个项目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是燃料替代或者余热利用都可以减少CO2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化。因此,企业在项目策划和设计阶段就考虑将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进行开发,申请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援助资金。目前,项目已经进入第三方机构审定阶段,如果项目能够顺利完成,每年将为企业带来约700,000欧元的收益。

2 什么是CDM项目

首先需要先说明以下几个概念。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国际环境公约,于1992年6月3日~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期间签署,该公约的目的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个能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害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2)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补充条款,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初步通过,并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UNFCCC》缔约方中的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到2012年必须完成其承诺的定量的CO2的减排义务。

(3)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定义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目的是通过在缔约方中的非附件一国家(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以协助附件一国家实现其量化的减排承诺。

3 为什么要实施CDM

首先是因为造成气候变化的温室效应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无论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排放的温室气体都会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造成全球的温室效应。同样,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实施温室气体的减排,都将对缓解温室效应作出贡献。在此前提条件下,又由于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远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在本国实施低碳的潜力

十分有限,如果要达到预定的减排目标技术难度很大,且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而如果将这些技术或资金运用到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就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同样的减排效果。

4何种项目可以申请CDM

根据《UNFCCC》及《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只要是能够减少温室气体(CO2、CH4、N2O、HFCs、PFCs、SF6)排放,并符合相关CDM规则的项目就可以申请作为CDM项目。

具体来说包括15个范围:能源工业、能源分配、能源需求、制造工业、化工、建筑行业、运输业、采矿/矿产品生产、金属制造、燃料的飞逸性排放、溶剂的使用、碳卤化合物和六氟化硫的生产和消费产生的飞逸性排放、造林和再造林、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农业。

目前全世界已在CDM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的项目共有3,567个,其中46.15%为中国的项目。已获得签发的减排量(已获得资金)共773,222,592吨,其中中国占58.18%,硅酸盐行业CDM项目开展情况如表1所示。

在硅酸盐行业中可申请CDM项目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余热利用

利用窑炉的热烟气或生产过程中的废热,用于发电、供热等方面。

(2) 燃料替换

在提供同等热能输出的情况下,利用C含量较低的燃料(如天然气)替代C含量较高的燃料(如重油),达到减少CO2排放的项目。

(3) 原料替换

利用C含量较低或者不含C的原材料替代C含量高的原材料,以达到减少CO2排放的项目。如:用硫酸钙代替碳酸钙生产水泥。

硅酸盐行业成功注册和签发的项目比较少,特别是陶瓷和玻璃行业,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成功注册的。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虽然硅酸盐行业内已实施大量的低碳节能项目,但是很多项目不具备额外性,因此无法注册成为CDM项目。所谓额外性,是CDM中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一个规则,要成为一个CDM项目,首先必须具备额外性。而《UNFCCC》规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如果实现以下目标即具有额外性:温室气体人为源排放量减至低于不开展所登记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情况下会出现的水平。

换言之,就是减排的项目本身存在一些障碍(如:技术障碍、资金障碍等),如果没有CDM机制所带来的援助,该项目难以开展,温室气体的排放就会增加,这样的项目就具备额外性,反之则不具备额外性。例如,目前很多余热回收装置都已经作为陶瓷生产线的标准配置,无论是否申请为CDM项目,该项目都会实施,都会减少CO2的排放,已经无需CDM机制提供额外的技术或资金援助了。

第二,行业内对于CDM的了解不足。事实上,为了提升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响应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号召,很多企业已经开展了一些低碳的项目,但是由于前期对CDM了解不足,没有先期考虑。因此按照CDM规则的要求,已经开始实施的项目就不能再申请为CDM项目了。

5 如何申请CDM项目

CDM项目完整的申请流程如图1所示。

其中,COP/MOP:议定书缔约方会议;

DNA:指定国家主管机构,中国是国家发改委;

EB: CDM执行理事会,负责项目的批准和减排量的签发;

DOE:指定经营实体,EB&COP/MOP指定和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实施项目的审定与核查;

PP:项目参与方(业主);

CER:经核证的减排量,可以用于碳交易。

由图1可知,CDM项目的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审定阶段。

(1) 在项目开始实施前,业主需要准备一份项目设计文件(其中包括项目的设计情况、预计的减排量以及相关的各种信息)、上报国家发改委、与减排量买家签订协议等。(由于该阶段的工作较为复杂,一般业主会委托专业的咨询机构协助完成)。

(2) 将项目资料提交给DOE进行审定,DOE将通过文件及现场审定,对项目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则作出判定,并出具审定报告。

(3) DOE将业主的项目设计文件和审定报告提交给EB进行最终的评审,如果EB认为该项目符合要求,则会批准项目注册。

项目注册之后(或申请注册的同时),业主实施项目建设,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将产生减排量,进入第二阶段。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能够获得减排量的时间分为7年或10年。而相隔多长时间申请一次核查则由业主自己决定。

第二阶段:核查阶段。

(1) 业主需要准备一份监测报告(其中包括项目实施的情况、实际达成的减排量等),一般情况也是由专业的咨询机构协助完成。

(2) 将监测报告提交给DOE进行核查,DOE将通过文件及现场核查,判定项目是否按照审定时提供的项目设计文件进行建设并已完成,并核实项目实际产生的减排量是否真实和准确,并出具核查报告。

(3) DOE将业主的监测报告和核查报告提交给EB进行最终的评审,如果EB认为该项目符合要求、减排量真实准确,则会批准减排量的签发。

(4) 买家将根据EB签发的减排量和购买协议,将援助资金汇给业主。

6 硅酸盐行业未来碳交易展望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结束,虽然过去一年全世界对于京都议定书是否能够延续第二期都较为悲观,但可喜的是在德班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上,经过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从2013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国际性的碳交易将会持续运作下去。

虽然国际的碳交易机制成功得以延续,但是发达国家对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进行CO2减排的态度依然消极,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可以预见,未来国际碳交易的规则将更加详细、条件会更加苛刻、审核也会更加严格。要在中国成功实施CDM项目,特别是在硅酸盐行业实施CDM项目,将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那作为中国的硅酸盐行业是否还有其他途径来实施碳交易项目呢?最有可能的答案将是国内的碳交易市场。

据来自德班的最新消息,参加德班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官员表示,随着中国“十二五”期间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有望建立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所谓碳排放交易系统,是建立在温室气体减排量基础上将排放权作为商品流通的交易市场。

事实上,中国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探索国内的碳交易模式。主要包括,项目交易规则的建立、碳交易平台的建立、地区或行业碳排放基础的研究、碳排放指标的设置以及试点与推广的路线图等等。

目前相关的政策、规则都在制定中,有部分已经到了征求意见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在国内肯定将形成一整套的碳交易机制与规则,碳指标体系以及配套的碳交易市场,如图2所示。

根据目前国外的成熟经验,很可能会采取指标分配的形式来完成碳减排的任务。也就是说,将碳排放的指标(或者是减排指标)分配给各个地区,地区再根据自己的分配计划分配给各企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等手段,完成自己的减排指标。如果企业减排的效果好,能够超额完成,那超出的部分可以拿到碳交易市场中进行交易。同样,如果企业自身无法完成减排的指标,也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中买回相应的减排量指标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因此,对于企业未来在碳交易中将成为何种角色,是买家还是卖家,将从碳交易中受益还是付出更多的资金,这一切都与碳排放指标有直接的关系。指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如何开展碳减排的工作,广东省“十二五”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日用陶瓷生产行业的能耗下降的潜力是最大的,而水泥行业的最小。由于能耗与碳排放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未来制定碳减排指标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参照能耗情况,作为日用陶瓷生产行业的碳减排指标就可能比水泥行业高。是否指标高就一定意味着将成为碳交易中的买方,而需要拿出资金去购买减排量以完成减排任务呢?这也是不一定的,由于减排潜力大,如果相关减排工作开展有效,也很有可能获得较大的减排量从而在碳交易中获益。

7 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碳交易格局

首先,作为行业来说,由于目前各行业都尚未建立碳排放的目标指标体系,对于本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也不清楚,而仅仅采用能耗来估计碳排放是不全面的,是有一定的偏差的。所以,首先应该对行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真正了解实际的碳排放水平,找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合理地估计减排潜力。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相关碳指标的制定工作,提供行业数据,合理地确定目标指标,既让企业承担一定的减排任务,又不加重企业的负担,可持续地进行发展。

其次,作为企业自身来说,也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了解自身和行业内标杆企业的碳排放水平,找出差距,确定改进方向,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企业在低碳方面能够达到国内甚至国际的先进水平,那在今后的碳交易体系中就很可能成为卖家,从中获得收益。

8 如何了解行业或企业自身的碳排放水平

目前,已经有相应的国际标准可以对企业、项目或者产品进行碳排放水平的核查。如:ISO 14064:2006由三部分组成的标准,其中包括一套温室气体的计算和验证准则。该标准规定了国际上最佳的温室气体资料和数据管理、汇报和验证模式。可以通过使用标准化的方法,计算和验证排放量数值,确保1t二氧化碳的测量方式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ISO14064可以用于企业或者项目的碳排放水平核查。PAS 2050:2008、ISO 14067用来计算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制造、分销和零售、消费者使用、最终废弃或回收所产生的碳排放。PAS 2050已经由英国标准协会在2008年,目前被全球企业广泛用来评价其商品或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ISO14067国际标准也将于近期。

9 结 语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篇9

一、日本参与碳交易的国际背景

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气候是一种全球公共物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必须依靠国际合作来推进,并通过签署国际环境协议获得制度性保障。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气候谈判正式启动。1992年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长期目标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一系列重要原则。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则为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附件I国家)明确规定了2012年前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同时,为了帮助附件I国家降低减排成本,《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市场或基于项目的合作进行“海外减排”,并引入了3项不同的市场机制,即国际排放贸(InternationalEmissionTrading,IET)、联合履约(JointImplementation,JI)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IET是指附件I国家之间的碳排放交易。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前,附件I国家都分配到既定的配额排放单位(AssignedAmountUnits,AAUs)。此后,各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购买或出售AAUs,以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JI机制是指允许附件I国家在其他工业化国家开展与减排有关的项目投资(如应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植树造林等),并从中获取排信用,其结果相当于在附件I国家之间转让了一定数量的“减排单位”EmissionReductionUnits,ERUs)。CDM在合作机制上与JI类似,但区别在于CDM仅限于附件I国家和非附件I国家之间的交易。在这一机制下,附件I国家的投资者可以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东道国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核证减排单位(CertificatedEmissionReductions,CERs),用于抵销本国同等数量的排放,或出售给其他附件I国家。上述3种市场机制不仅为附件I国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减排量提供了选择机会,而且借助于减排项目的全球配置机理,刺激了气候变化合作领域的国际投资,为世界各国实现“更清洁”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效的实施途径。同时,这几种市场化机制还使温室气体减排量被明确赋予了商品属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二、日本参与国际碳交易的进展

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日本同时也是一次性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日本在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的减排目标是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6%。但是,在《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的两年中,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仍然呈现增长态势,2005年和2006年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8%和6.4%。在现实压力面前,日本环境省曾考虑利用约束性措施限制国内企业的排放量,比如对石化燃料征收环境税等。但是,由于受到日本产业界的强烈反对,这些设想没有能够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日本已经是世界上能耗比最低的国家之一,在短期内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节能降耗的空间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京都议定书》所设立的市场化机制,在海外购买碳排放权就成为日本的必然选择。

凭借资金优势,日本政府在2004年设立了“碳权基金”,总额约2万亿日元,并与官方发展援助(ODA)结合,着手积极推进碳交易。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政府部门与国内相关机构和民营单位(经济团体和财团企业)在开展国际碳交易过程中的协调与合作,日本在2005年3月专门制定了“日本京都机制加速方案”(JapanKyotoMechanismsAccelerationProgramme,JKAP),参与方包括环境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等政府机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国际协力银行(JBIC)、日本贸易保险(NEXI)、日本碳基金(JCF)等经济机构以及新能源与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地球环境中心(GEC)、海外环境协力中心(OECC)等环保科研机构。根据日本政府的计划,2008~2012年期间将从海外购买1亿吨碳排放指标,这使得日本成为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最大买主之一。从具体方式来看,IET和CDM机制是近年来日本参与国际碳交易的主要渠道。

(一)IET机制下的碳交易

在IET机制下,日本近几年来始终把中东欧国家作为碳交易的主要伙伴。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捷克等中东欧国家的重工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随之大幅滑落,远低于《京都议定书》分配的配额。因此,这些国家手里都握有大量的排放配额盈余,成为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卖家。

2007年12月,日本政府首先与匈牙利签订了碳交易备忘录。事实上,匈牙利不仅是日本的第一个碳交易伙伴,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是根据《京都议定书》所设立的市场机制出售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的国家。尽管日本和匈牙利在备忘录中没有对碳排放的交易量和价格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该备忘录的签订仍然为日本利用IET机制进一步开展国际碳交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日本陆续与乌克兰、拉脱维亚、波兰等国家就排放配额的交易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磋商,并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2009年3月,日本与乌克兰签署了向乌方购买3000万AAUs的协议。此外,乌克兰政府还决定在履行该协议之后,将再向日本出售1400万AAUs,而且将上述碳交易的全部收益用于购买日本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以促进本国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2009年10月,日本与拉脱维亚订了向对方购买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协议。2010年3月,日本又与波兰政府签订了向波方购买价值为3000万欧元AAUs的协议。虽然近年来日本在利用IET机制开展碳交易方面成果颇丰,但其前景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首先,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渐突出,以中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国际交易市场的主要卖家也开始着手制定更严格的减排目标,并将本国的碳排放配额视作稀缺资源而愈发惜售。这必然会导致IET机制下的碳交易呈现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的趋势,从而抑制日方的需求。其次,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对是否限制拥有巨额排放配额盈余的国家在2012年后继续出售多余的碳额度存在很大分歧。在会场之外,很多非政组织也打出了“拒绝碳补偿”的标语,反对承担减排任务的国家通过从碳市场上购买碳额度来抵冲自己的减排义务。有鉴于此,日本在“后京都时代”能否长期将IET机制作为开展国际碳交易主渠道值得密切关注。

(二)CDM机制下的碳交易

相对于IET机制,日本近几年来在CDM机制下的碳交易取得了更加引人注目的进展。不仅如此,从前景分析,CDM机制将成为日本最为倚重的碳交易渠道,并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CDM机制不仅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而且实现了优势补,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能从中获益。因此,尽管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制定还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世界各国在利用CDM机制促进减排合作方面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相对于IET机制,日本利用CDM渠道开展国际碳交易所面临的政策性风险很小;第二,CDM机制的核心是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资金从发展中国家换取碳排放权,而日本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在烟尘脱硫、太阳能发电等多项节能减排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这些优势无疑为日本与发展中国家开展CDM项目合作奠定了基础;第三,许多CDM项目不仅能够在发展中国家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例如为目标区域和人群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当地的能源自给程度等,从而使碳减排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了统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对CDM项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这无疑为日本利用这一机制开展碳交易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第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CDM是基于独立项目形式开展的,而且离不开企业的直接参与,这得日本的三菱、三井、富士、住友等多家综合商社作为CDM项目的具体执行者和重要推动力量走到了前台。这些综合商社并不是单纯的贸易公司,而是在经济领域协助政府发挥微观经济管理职,落实各项新产业政策的推动者。在环保领域,综合商社拥有控股的技术公司和研发部门,[4]从而为日本在不同产业领域开展CDM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从实际进展情况来看,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是日本开展CDM项目的重点区域。其中,由于中国的减排潜力最大、减排边际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成为日本最重视、开展CDM项目最多的国家。截至2010年3月,日本在中国获得批准的CDM项目共计351项。从减排类型来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项目最多(237个),约占全部中日CDM合作项目的69.5%;其次为节能和提高能效项目(63个),所占比例为17.9%;居第三位的是甲烷回收利用项目(29个),所占比例为8.3%。上述3个类型共计占中日CDM项目合作的95.7%,其余6个类型①只占4.3%。从日本企业的参与情况来看,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开展的项目最多,为73个,占中日间所有合作项目的20.8%。其次为丸红株式会社,项目数量为50个,所占比例为14.2%。此外,超过10个以上合作项目的日本企业还有住友商事、东京电力公司、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日本碳基金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和新日铁合作推动的山东东岳化工项目是目前界上规模最大的CDM项目,预计年减排量为1000万吨。至《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结束的2012年,日本从该项目获得的排放权将达5500万吨。②

除了亚洲地区之外,日本近两年来还采取了相关措施,积极推进与中南美洲和非洲国家的碳权交易合作,努力构建全球性的CDM项目网络。例如,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ODA资金支持下,日本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启动了CDM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培训对象包括东道国的政府官员、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和当地居民,其用意在于宣传CDM项目的双赢效果,占据舆论和道德高地,从而为CDM项目的正式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日本参与国际碳交易的战略动因

通过IET和CDM等渠道从海外获得碳排放权,以实现《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所承诺的减排目标,这无疑是日本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的现实目标。但是,这一目标背后还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战略动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首先,日本在国际碳交易方面的积极立场与其国内环境政策的演进以及21世纪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5]日本是面积狭小的岛国,受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日本多年来始终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1998年4月,日本颁布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明确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国民应对气候变暖的责任。2007年6月,日本政府又制定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提出要变革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的建设,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6]同时,日本还明确表态要积极参与各种方式的温室气体减排合作,成为克服气候变暖机的国际领导者。[7]由此可见,以碳交易为平台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已成为促进日本实现新世纪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日本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的深层次目标是力争在以碳权为核心的世界经济未来新格局中获得主导地位。随着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深入开展,碳权将对全球经济的未来增长方式和格局产多方面的影响。在国际贸易领域,所有交易对象(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方式和规则都将因为碳含量的引入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国际金融领域,碳交易和碳排放定价机制不仅将扩大金融市场的业务范围,而且与世界主要货币的联动关系也将越来越紧密;在国际投资领域,不同生产要素的比价将会因减排成本的引入而变化,从而促使企业在投资区位的选择上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8]简言之,碳权的拥有量关系到各国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因此,日本寄希望充分利用本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国际碳博弈中获得主动权,长期保持其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第三,除了经济层面的考虑,日本也寄希望于通过参与碳交易扩大国际影响力,促进其“政治大国化”目标的实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受到长期压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日本越来越难以接受“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现状。为了获得与本国经济地位相称的国际政治地位,日本近年来采取了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维和、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一系列行动。但是,此类行动不仅会触及其他国家的重大利益,并且容易引起亚洲邻国的警惕,从而使日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阻力。相对而言,碳交易虽然意义重大,但政治敏感性较低,从而为日本利用经济优势,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也为提升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后京都”时代日本参与国际碳交易的前景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核心议程是制定2012年后的多边减排机制,以替代现有的《京都议定书》。但是,从会议的实际进程来看,各方在未来谈判机制、减排目标、资金援助和透明性等焦点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会议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也远远低于国际社会的预期。由此可以推断,在新的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确立之前,《京都议定书》所设立的几种市场化减排机制仍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日本完成了政权更迭,于2009年9月16日正式上台执政。与下野的自民党政府相比,由鸠山由纪夫任首相的日本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立场也更为积极。上任伊始,鸠山就出席了2009年9月22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并向国际社会宣布日本到2020年将争取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25%,远高于前任自民党政府提出的8%的中期减排目标。2010年1月29日,鸠山在国会发表的首次施政演说中,强调了重视民生的执政方针,并且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政府改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调整外交政策等题一起列为本届政府的核心执政目标。[9]显然,鸠山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表态意在展现日本为国际社会作贡献的积极姿态,从而为新政府赢得政治加分,但是在客观上也进一步加大了日本的减排压力。根据日本经济界的测算,如果仅仅依靠国内节能降耗来实现25%的中期减排目标,日本2020年的GDP将比2009年下降3.2%,将有77万人将失业。

节能减排项目建议书篇10

关键词:碳基金;世界银行;政策性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6-0043-03

一、世界银行碳基金运作模式分析

世界银行目前管理着12个碳基金,包括4个特别基金、6个国别基金以及2个面向2012年之后的新基金。世行的碳基金运作了十多年之后,进入了成熟期。目前世界银行管理的碳基金超过25亿美元。这些基金通过购买项目减少的碳排放量(或称“碳信用”),为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提供融资。世行碳基金的目的是协助发展中国家从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中获益,通过建设碳减排市场支持可持续发展。特别基金包括原型碳基金(PCF)、社区发展碳基金(CDCF)、生物碳基金(Bio F)和伞形碳基金(UCF)。国别基金则包括荷兰清洁发展机制基金(NCDMF)、荷兰欧洲碳基金(NECF)、西班牙碳基金(SCF)、意大利碳基金(ICF)、丹麦碳基金(DCF)、欧洲碳基金(CFE)。面向2012年之后两个新的碳基金分别是林业碳伙伴基金(FCPF)和碳伙伴基金(CPF)。

1、用系列基金实现多元化功能。

世界银行的系列碳基金是从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政府和企业获得资金,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购买节能减排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从而实现三个重要目标,分别是“增强发展中国家从温室气体减排市场中受益的能力”、“确保碳金融在致力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能够贡献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建设、保障和发展温室气体减排市场”。

世界银行用系列碳基金实现多元化的目标。在世行的系列碳基金中,4个特别基金的主要功能在于培育京都机制下碳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个国别基金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相关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履行《京都议定书》约束下的减排目标;2个面向2012年以后的碳基金的主要功能在于推广近年得到重视的“从减少采伐森林和森林退化中获得减排的机制”(REDD)以及为后《京都议定书》时期的碳金融进行示范和探索。

2、通过能力建设提高发展中国家发展减排项目的能力。

世界银行建立了综合性的能力建设和技术援助计划,以增强发展中国家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市场的能力。1997年世界银行与相关工业国政府发起了“国家战略学习计划”(NSS),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前就开始辅导部分发展中国家了解并熟悉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项目的程序、规则。2000年开始随着原型碳基金、社区发展碳基金和生物碳基金的发起设立,与这些基金直接相对应的能力建设计划(包括PCFplus,CDCFplus和BioCFplus)也开始运行。2005年至今,世界银行开始运作“碳基金辅助计划”(CF-Assist),整合了上述各个能力建设计划。用以协助对京都CDM和JI机制感兴趣的国家发展减排项目。实际上,作为世界银行于2000年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碳基金――原型碳基金本身也是一种对市场各方进行能力培育的机制。

3、调节减排项目在地区和类型上的分布。

世界银行碳基金尽力实现减排项目在地域和技术方面的平衡分布,与世界总体的项目分布相比,世界银行碳基金参与的项目在地区上更加均衡。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世界整体CDM和JI项目数不均衡地分布在东亚(50%)、南亚(25%)、拉美(17%)、东欧(2%)和中东(5%)。世界银行碳基金的减排项目数量则相对均衡地分布在东亚(21%)、南亚(13)、拉美(26%)、非洲(2l%)和东欧(18%,含中东的少部分项目)。世界银行碳基金减排项目在技术类型分布上与总体CDM和JI项目呈类似地均衡分布,包括水电(24%)、填埋气体(14%)、甲烷回收利用(8%)、造林和再造林(18%)、其他可再生能源(6%)和能源分配(5%)。

4、示范和带动私营资本进入碳市场。

世界银行碳基金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带动减排项目东道国对于低碳经济的投资。碳基金作为买方对其他资本方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当世界银行碳基金介入后,项目主会更容易得到当地金融机构的贷款,也会有更多的企业主对发展节能减排项目产生兴趣。世行碳基金的CDM项目中,碳基金(占21%)对节能减排项启动后,外国投资(占17%)、当地政府(占13%)和私营资本(占49%)会相继跟进。

二、世界银行系列碳基金中国项目的特点

(一)特别基金注重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基金是一种政策性基金,支持世界银行减贫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世界银行的4个特别基金中。伞形碳基金是个集合性的基金,它将世行管理的碳基金和其它参与机构的资金统筹在一起,从大型项目中购买减排量,其功能在于解决一些项目规模过大,其他碳基金或者买家无力购买的问题。除了伞形碳基金以外,其他三个基金参与的项目都明显地更有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其参与项目类型基本上符合我国的能源鼓励政策(见表1)。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网站和世界银行网站的数据,生物碳基金参与的是广西的两个再造林的项目,分别是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和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生物碳基金从这两个项目中获得的减排量有限,但非常有助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改善环境。生物碳基金的重点是在为收集和保持林业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的土地使用项目(林业和农业)提供支持的同时,推动生物多样化保护和减轻贫困的工作。其主要活动是植树造林项目,但也包括收集土壤中的碳和避免滥伐森林和森林退化的活动。

社区发展基金参与了中国三个贫困地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分别是湖北广润水电项目、山东民和规模化养鸡场粪污沼气化处理及发电减少温室气体项目和湖北省恩施州生态家园户用沼气池项目。社区发展碳基金的目的是将碳金融的好处扩大到最贫困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所有贫困社区,它们由于国家和金融风险而很难吸引到碳融资。社区发展碳基金支持那些可以为贫困社区及其当地环境带来可衡量的好处、并可以产生核证减排量的项目。原型碳基金是世界银行的第一个碳基金,它的主要目的是示范和推动清洁发展机制的形成。它参与了我国较早的两个项目,分别是甘肃张掖小孤山水电工程、北方龙源辉腾锡勒100MW风电场项目、山西晋城寺河煤矿矿井甲烷发电项目,并通过伞形碳基金与其他基金一道参与了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HFC23分解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二)国别基金以满足发起国减排需要为主

国别基金也是一种政策性碳基金,尽管基金的受

托人是世界银行,但国别基金的发起国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在《京都议定书》期间的减排需要而发起设立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发展中国家购买足够的减排量。因此这些基金参与的项目往往倾向于典型的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减排量大,项目业主一般都是大型工业企业,项目管理相对方便。例如,丹麦碳基金参与了中国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焦化厂5#~8#焦炉配套干熄焦改造项目;意大利碳基金参与了南钢转炉煤气回收项目和云南白水江梯级电站项目;西班牙碳基金参与了天津市双口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回收发电项目、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上海宝钢罗泾COREX项目。这些基金都通过伞形碳基金与其他碳基金一道参与了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HFC23分解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三、发展我国政策性碳基金的政策建议

(一)发起设立系列碳基金满足不同地区和产业部门的需要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不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升产业结构的需要不同,碳排放的类型以及具有减排潜力的项目类型也不同。借鉴世界银行的国别碳基金的设计,可考虑以现有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为主平台,吸收各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建立以扶持地方减排项目和实现各行政区域减排任务的若干区域型碳基金。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的特别基金设计,可考虑联合各部委和若干行业协会,建立以各种项目类型为特征的功能型碳基金。如森林碳汇基金、沼气回收利用基金、生态农业基金等等。

(二)为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技术转让提供激励机制

“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和效益被货币化了,而对可持续发展的潜在收益并没有被货币化”。因此建议建立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补偿机制基金,鼓励和促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业主进行技术转让和扩散,示范和支持相应的融资渠道,如绿色贷款、技术引进信用担保,帮助项目业主解决在购买更昂贵、更先进的技术时所需的大额初始资金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