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感想十篇

时间:2023-03-16 18:29:14

敬老院感想

敬老院感想篇1

初二

5班

林{{

星期四下午,我们乘坐着大巴前往敬老院,内心无比期待。

一进敬老院,几位奶奶坐在门口,面带笑容的向我们打招呼。阳光般的笑容也让我觉得很温暖。一路上走着,经过的爷爷奶奶看着我们,我们伸出手向他们打招呼"婆婆好,爷爷好",听到后的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热情的与我们打招呼。

但是当我们踏上舞台,准备为他们演奏一首《Lemon tree》时,望着爷爷奶奶们期待的眼神,我内心不禁紧张起来。音乐响起,"登、登、登…",我们也开始弹奏。手不停地颤抖,时不时弹错,一滴汗滴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从我脸上流淌。当弹完时,看着台下爷爷奶奶脸上和蔼的笑容,我觉得能为他们带来微笑已经很满足。我想即使他们听不懂我们在的歌曲,但是却能感受我们为他们献上的快乐和关怀。

表演完,我们为他们送上礼物。当我们把每一份份礼物送到他们的手上,看着他们的笑容,我的心也变得甜滋滋的。短暂的一个小时,却给我留下十分深的印象。希望也能给他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岁月无情地在他们脸上留下痕迹,他们在老人院里没有家人的陪伴,十分孤单。我希望有更多机会去陪伴他们,给他们带来快乐。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初二

5班

张鼎年

今天我们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回想一下午的经历我很有感慨。虽然没有给老人们做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老人们都很开心,我相信我们的祝福也会给他们带去一份温暖。

我们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我表演了吉他弹唱。我们还主动帮爷爷奶奶们做一些事情,送了一些小礼物,老人们都十分感动。看到老人们布满皱纹的笑脸我不由想起我在老家的爷爷。每次放假回去看爷爷我也能从爷爷脸上看到这样满足的笑容,仿佛一下子他得到了全世界。我想老人们最缺的可能就是关心和陪伴吧!我以后一定要多回家陪爷爷、奶奶,让他们不再孤寂。

这次敬老院献爱心的经历使我想到: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我们把更多人的力量集结起来,那会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希望社会不要忘记这些生活在角落里的老人,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去关注他们。我们也是有父母的人,总有一天他们也会老去,我们不但将来要孝敬他们,更应该从现在起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是不能等待的呀!

初二5班 冼嘉杰

为了响应"送爱心,暖夕阳"的号召,在星期四这天,我们学校便组织我们一行人去敬老院献爱心。"I’m sitting here in the boring room…"熟悉的音乐声响起,一首《Lemon Tree》献给老人们。望着他们那开心的笑容,心中暖呼呼的,十分的满足,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做好事的原因吧。……敬老院有着宁静而闲适的环境。可是感觉老人其实内心是十分寂寞,孤独的。虽然我们这次来到让他开心起来,但是他们最需要的还是家人的陪伴。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好好的孝敬父母。不要等到父母老去时才去后悔。

初二5班 麦翠惠

精彩的表演结束后,就是送礼物的环节了。同学们积极地去拿礼物,递给了公公婆婆,并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当我离开大厅时,看到前面的同学扶起了要起身的婆婆,"小心点啊婆婆。"听到了一声声的问候和祝愿,老人家们皱巴巴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像是糖果一般甜。我心里似乎有点不舍。希望老人家们能够一直像今天那样高兴!

end

初二5班 何健聪

这次走进敬老院的活动过程,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很大的影响:让我们知道了孤寡老人在没有儿女的陪伴是多么孤独,他们多么希望有人和他们聊天,在敬老院里虽然有很多同样孤独的老人,但他们大部分都不会交流。活动结束后,我心里感慨万千,"百善孝为先",我想等我父母老去,我也一定要一直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初二5班 黄智泓

同学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准备的表演可能不是很完美,但老人一直带着慈祥的笑容在欣赏。主持人问道:"开不开心?"老人大声地回答:"开心。"我觉得欢乐是有感染力的,我们师生也笑了起来,他们感到温暖和开心,我们这次活动就富有意义,我们就十分满足。活动结束后,有许多老师和同学们主动把老人送回房间里。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把这种爱心传承下去。

初二5班 何宛桦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股自豪感,这种公益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的。趁我们的爷爷奶奶还健在,要多多陪陪他们,帮他们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多多陪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也会老去,趁他们还能蹦跳,还能与我们玩耍,珍惜吧!享受吧!

初二5班 柏秋怡

我们给老人们表演了几个简单的节目。看着老人们脸上露出了满意和开心的笑容,我们感到很快乐很满足。其实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就可以给老人们带来很多欢乐。他们并不需要任何物质上的需求,他们想要的是更多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许一声亲切的"爷爷,奶奶好",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温暖的眼神,也可以给予老人们关爱。他们是孤独的,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给他们多点温暖。

初二5班 范梓棋

It’s a special and happy day today. We visited the old people’s home of our town. We put on a show called "Lemon tree", which is a song filled with hope and love. We hope everyone can live happier like after hearing the beautiful song. After the show, we gave some presents to the old. There were many old people in need. Some have trouble in moving, others have difficulty listening. And they are all very lonely. So I think we should stay with them for a longer time and help them.

初二5班 黄文聪

This Thursday,we went to visit the Old People”s Home. We set out in the afternoon and brought them lots of warmness. We gave them a party. Our class sing 《lemon tree》 to them .Then other classes also put on many interesting shows. We were very happy and so were the old. When we had to say goodbye to them, they really didn”t want us to go. They thanked us a lot and we really moved by them. Although we did very little, it meant a lot to the old. So next time, if we have chance, we would come again.

初二7班 王植

这次活动的表演我们准备得比较仓促,上台的时候是比较紧张的,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又有几个地方还是觉得有点尴尬,因为忽然间就冷场。不过不管结果怎么样,看到大家开心就好了。我觉得这次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老了之后是什么样子,我们也要去关心和爱护自己家的老人,我觉得这能给这些老人带来快乐。我觉得特别开心,如果下次还有这种活动的话我一定会再次参加。

初二7班 徐晓炜

今天是三月份的最后一天,我跟着学校的车去到了大石敬老院。

三月份是雷锋学习月,我们去敬老院送温暖。我们班表演了一个小品,因为时间仓促,所以效果自我感觉不是很理想。我一上台就忘记了台词,不过感谢队友的帮助和提醒,我们完成了表演。

活动结束,我就跑去找我外婆的一个朋友,她年纪大了,我怕她无聊就陪她聊了一会天。她跟我说她想回家,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在这里没有家的感觉。

其实敬老院的老人是想待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就像我外婆,她已经90多岁了,仍然搭公交车去喝茶,自由自在的多好。

初一12班 陈婉盈

这是我上学时期第一次去敬老院。这次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敬老院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可怜又充满爱的地方。敬老院,当我踏进去的时候,我以为非常小,但是这里完全截然不同。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花,还有许多的树木屹立在中间,而中间正好有一个小亭子,挺漂亮的。

我们的目的地最终来到了敬老院的礼堂里,这个礼堂虽然不大,但是有许多老爷爷、老奶奶坐在这里准备看我们表演节目。我和我们班的其他4位同学是爱心社派来的成员,表演的节目是《小苹果》,当我看到这么多人在这个小礼堂里观看时,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对着我们班的同学说,怎么办。但是,已经来到这里了,不行也得行。最终还是上台去表演了。表演完后,就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派礼物。在派礼物的过程中,我看见老人们各种不一样的表情,有的笑容满面,有的怀着期待的眼神,而有的却面无表情。面无表情的老人,其实我也有猜想过他们是不是也好久没有看见他们的儿女,没有得到儿女的关心,才会这样面无表情的,我猜应该是吧。

看见这些老人是,我注意到他们脸上的面容,一条条皱纹刻印在他们的脸上。其中,我看见一位老奶奶的脸上,嘴巴好像凹了进去。我在想,当我长大后,我的爸爸妈妈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脸上慢慢出现一条条的皱纹,但是,我是不会因为工作繁忙而把他们送去敬老院的,我会经常抽出时间陪他们。

活动结束了,我们坐着大巴回到了学校,在回班的路上,我们也讨论了敬老院的老人们。回到班级,我坐在座位上休息了一会儿。然后一件事情忽然的蹦出在我的脑子里,这件事情就是:当我老了以后,我的儿女会不会同样因为工作或其他理由把我送入敬老院。我不知道,这还是个未知的谜。不过敬老院老人们的儿女不应该把父母送入敬老院,虽然有很多原因,但是这是生你养你的的人,父母对你付出了那么多,难道就这样对待他们吗。如果真的没有时间照顾父母,也要经常去敬老院陪他们,毕竟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最后我衷心地祝福敬老院里的爷爷奶奶们能够开心的度过每一天!

初一12班 李思明

2016年,3月的最后一天。是一个值得我怀念的一天。学校组织了我们去大石敬老院去看望老人。我感到很惊奇,也很兴奋。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没去过敬老院,这也算是我的第一次吧?那的老人是不是被子女抛弃了才在那的?他们是不是很可怜?带着种种疑问,我踏上了车。

不一会的时间,我们就来到了敬老院。原来这儿离我家并不远,只是我平时没发现,时间都花去电子产品了。我以后一定要多花点时间来看望老奶奶们!和我同去的同学也赞同我的观点。进入园内,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很慈祥的奶奶,看,她对着我们微笑着。我们也礼貌的回了一下礼。那时我想:"原来这里的老人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啊。他们都看起来很开心,每个人嘴角都含有一丝的微笑。是因为我们的到来感到开心吗?"

敬老院感想篇2

故事还得从19年前说起――

1990年春节,河南省永城市顺和乡农民李敬斋一家是在愁云惨雾中度过的。身为一家之主的李敬斋两年间遭遇了两次车祸,车祸的后果是他的两侧腿骨被撞折了,李敬斋虽然在医院进行了治疗,但医生预言,他以后可能会发生股骨头坏死。

果然,从1989年底开始,李敬斋的大腿根部逐渐出现疼痛肿胀,最后发展到不能站立、行走,全家人陷入了无边的恐慌之中。李敬斋是8口之家的顶梁柱,如果他身体垮了,一家人的生活指望谁呢?

春节过后,李敬斋带着借来的钱到处求诊,跑了很多大医院,都诊断他患的是“骨癌”,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后来,李敬斋听说广州中医药大学有位叫袁浩的教授,对治疗股骨头坏死有特别的研究,心底又燃起了希望。他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共筹集了3000元救命钱,和妻子梁桂英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在家里袁教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看到袁教授和蔼可亲,李敬斋这才少了些拘谨,嗫嚅着把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袁教授当即决定收治李敬斋,但这种病手术下来花费不菲。

“光手术押金就要一万元……”梁桂英得知,扑通跪在袁教授面前,眼泪汪汪地哭着说:“袁教授,我们只有两千多块钱了,你救救我们当家的吧!”

袁教授连忙把梁桂英从地上搀起来,他让李敬斋先住下来再想办法,等有了床位马上通知他。

5天后,袁浩教授让家中保姆找到了李敬斋夫妇,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袁教授把李敬斋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了,不但为他争取到半价的住院费,还帮梁桂英在医院找了一份临时清洁工作,并免去了她的陪护床位费。

袁教授的周到、细致感动得李敬斋夫妻泪如泉涌。

感念恩人十余载,庄稼汉与大教授书来信往友情绵长

住进医院后,李敬斋盼着袁教授能亲自为他主刀做手术,可当他打听到袁教授是科主任,在国内同行中名气很大,等他做手术的人排长队时,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为了达到尽快手术的目的,李敬斋咬牙又从老家筹来500元钱,然后让妻子送到袁教授家。在袁教授家里,梁桂英趁袁老的夫人不注意,把钱悄悄地夹到书里。

几天后,袁教授成功地为李敬斋做了手术,李敬斋很是高兴,觉得这趟广州真是来对了。让夫妻俩更感动的是,手术后第三天,袁教授的夫人拎着营养品、水果来探望他,并把那500元钱还给了李敬斋,笑着说:“老袁从来不收病人红包,你们经济困难,留着钱救急用吧,住院手术的钱他也想办法帮你们减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敬斋出院了。医院虽为他减免了一半费用,出院结算时,却还欠着院方1000多块钱费用。李敬斋这时已经山穷水尽了,他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妻子留下来给医院当清洁工,什么时候挣的工资能抵上欠医院的费用,她再离开。

还没等李敬斋找医院领导商量,袁教授先找到了他,说欠医院的1000多元钱已经给免掉了,你们放心地回家吧!说着,还从兜里掏出几百块钱塞给李敬斋,让他买回家的车票。李敬斋坚辞不收,袁教授把钱塞到梁桂英口袋里,转身离开了。

“袁教授真是活菩萨啊!我长这么大,头一回遇到这么好心肠的人!”回到家乡的李敬斋,逢人就讲自己遇到了好人,并盼着将来能有机会报答袁教授的恩情。

在老家休养一年半后,李敬斋彻底扔掉了拐杖,又能下田干活了。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更加感念袁教授的救助之恩。19年来,每逢春节、中秋节,李敬斋都要给袁教授写封信,在信里和恩人聊聊家常:儿子出去打工了,大儿子结婚了,他当爷爷了,都向袁教授汇报。而袁教授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他回信,鼓励他好好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敬斋看到了一本叫《爱心泛珠江》的书,写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好军嫂韩素云的事,里面有一幕写到袁教授如何帮助一个家境穷困的河南农民,还帮他垫付了出院时所欠的1000多元钱医疗费,李敬斋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就是书里所写的那位河南农民,当年袁教授对他说,医院免除了他欠下的住院费用,其实是他自己掏钱给垫上的啊!

李敬斋心里又感激又不安,他赶紧拼凑了1000多元钱寄给了袁教授。没想到,两周后,那笔钱又分文不少地退了回来,留言栏上还写着:你家里经济不宽余,以前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看到这行字,李敬斋的眼泪流了出来,内心对袁教授充满了敬重。

教授夫妇相继中风,农民夫妻辞工照料救命恩人

2008年9月,在一次通话中,李敬斋得知袁教授的夫人突然中风,住进了医院。他立即把妻子从老家送到广州,让妻子专门在病床前侍候袁夫人,他也在广州找到了一家养老院打工。

2009年5月,李敬斋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说袁教授也中风了。李敬斋辞了工,第一时间来到袁老的病榻前,为他端茶送水、擦身子,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爹一样。

照顾中风病人不是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这对抡惯锄头的李敬斋来说还真是个考验。不过,李敬斋认为只要吃苦肯学,没有什么能难住他。在病房里,他一遍遍地跟着医生学习护理知识。给老人按摩时,医生按左边,他就学着按右边。为了让自己的手法轻重适合袁老,他先在妻子身上试验,妻子觉得舒服了,他才给袁老按摩。很多个晚上,袁老肌肉萎缩,四肢很难受,李敬斋就帮他按摩,有时一按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袁老舒服地睡着为止。

中风后的袁老言语不清,但对于他的需求,李敬斋明察秋毫,老人的一个眼神,他都心领神会。时间一长,袁老对李敬斋有了心理依赖,只要他离开一会儿,老人的眼光便充满了渴盼。看到李敬斋回来了,脸上又会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医生说中风病人要多说话,才能逐渐恢复语言能力。于是,李敬斋一有空就跟袁老聊天,每次出门散步时,他看到什么说什么:树、蓝天、白云……袁老也很配合地从头努力学起。每当袁老能清晰地说出一个音节时,李敬斋心里便充满了成就感。

医生交代李敬斋不要过于“宠”袁老,他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李敬斋记在了心里,夜里袁老起床方便,李敬斋只在旁边弯着手保护一下,袁老实在起不来才去帮他。在李敬斋的细心照顾下,袁老恢复得很快。

袁老中风后的几个月里,李敬斋每天早上5点起床后,就开始了忙碌,一直到晚上9点袁老入睡才能喘口气。在这期间,他要给袁老穿衣、喂饭、按摩,还要教他“说话”,陪着他接受医生的康复治疗。

在袁老身边日复一日繁琐的劳作,李敬斋不但没有一丝厌烦,反而觉得有种报恩的快乐。他和妻子辞工照料19年前救命恩人的事情被外界知道后,媒体记者纷纷前来采访。李敬斋说得最多的是:我是个农民,经济不宽余,想报恩也只有尽心侍候好袁教授老两口这条途径了。

敬老院感想篇3

我以前坚持自己儿女照顾,我们都在忙。老爸一个人的时候,很孤独,想一想,只要老人院能照顾好,并且有伴的话,我老爸一定会开心。

――网友 某某某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2014年全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每7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每5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老龄化成为社会现象,那么如何养老的问题也自然成了社会的大问题。“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每个老年人都想拥有安详和乐的晚年,然而现在年轻人社会压力的超负催生大量的空巢老人的出现,敬老院无可替代的出现在社会的视线。目前,与儿女同住的老人并不在多数,且多为身体健康有行动力的老人;空巢老人的数量逐渐加大,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在一项对空巢老人的调查中,感到家庭关系融洽的仅占50.1%,对子女的照顾表示满意的仅9.2%,空巢老人生活并不幸福;对敬老院,普遍家庭会不太认可,“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观念,原来在许多老人的观念里,去敬老院也许是下下之策,但如今,这种观念似乎也有所变化。

糖尿病是老年病,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比率很高。在记者了解到的敬老院中,糖尿病人的比例占全部老人数的16%~30%不等,对糖尿病的护理,是对许多照顾老人的人的一种要求。规律作息、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坚持运动、心情愉悦,这些在敬老院生活的老人或许更有优势,当然前提是这是一个正规规范的敬老院。

我国敬老院有公立的福利院和私立的养老院,有标榜高档豪华的星级养老院,也有几十张床位的条件一般生活质量较差的敬老院。据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1.69亿,养老床位250万张,仅占老年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中国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拥有养老床位,而发达国家是70人。在供远远不应求的目前,我国敬老院的情况如何,记者日前来到郊区一家私立的敬老院了解情况。这是一个小院子与一栋三层的小楼,楼道里贴着每日的伙食,大约是早餐喝粥,中午晚上炒菜,每周六吃饺子之类。这里有七八十位老人,其中有13个糖尿病人。院长也有糖尿病,那么这里的糖尿病老人生活如何,我们来了解一下。

镜头一:某敬老院内,拄着拐杖的王奶奶跟别人有说有笑的走进了食堂……

王奶奶患有糖尿病十几年了,几年前由于腿脚不方便而住进了敬老院。刚来到敬老院的时候,有些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和很多老年人住在一起,每天按时起床、按点吃饭。渐渐的她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里。

很多住在敬老院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比以前在家的时候更加稳定了,这是因为什么呢?首先,敬老院的生活比家里面规律,按时起床、按点吃饭。其次,在敬老院里,不只一个糖尿病患者,这样还能交流各自的抗糖经验,同时也能一起运动。再次,有的敬老院分为单人间和双人间,如果糖尿病患者需要住双人间的,他们一般都会把两个糖尿病患者安排到一个房间,这样两个人可以互相照顾。最后,敬老院的饮食一般都比较清淡,而且会给每个老年人定量,这么有规律的生活,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镜头二:某敬老院的赵奶奶,带着老花镜在看报纸。看完报纸后,又听起了广播。老人听的特别入神……

原来赵奶奶患有糖尿病20多年了,住进敬老院也已经有五个年头了。虽然自己认识的字不多,可是赵奶奶特别爱学习糖尿病的知识。女儿每周来看她的时候,都会带几份关于糖尿病的报纸,赵奶奶还让孩子给她买了一个收音机,每天听广播,来扩充自己对糖尿病的了解。

作为治疗糖尿病“五驾马车”之一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一点儿都不了解,并且对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上存在很多的误区。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渠道可以学习糖尿病知识,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宣传教育等等。只有对糖尿病了解的更加深入,才会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病情。那么住在敬老院的这些糖尿病患者,可能接受糖尿病知识的面会窄一些,所以希望更多的医院、社区的宣传教育会更多的走进敬老院,让这里面的糖尿病老人更多的了解、学习糖尿病知识。

镜头三:某敬老院的房间内,张奶奶拿着自己的小本子,写下自己都吃了什么,热量是多少……

张奶奶患有糖尿病十几年了,3年前住进了敬老院。以前在家的时候,自己就对饮食比较注意,会计算好自己每天摄入的热量。住进敬老院后,由于吃的东西是统一的、固定的,并且敬老院的饮食相对来说比较清淡,对糖尿病老人很适用。所以张奶奶的血糖控制的特别好,二十多年没有发现任何并发症。

我们都知道,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只有合理的科学的饮食,才能控制好自己的病情。虽然敬老院的饮食比较清淡,但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就避免不了大鱼大肉了。所以在敬老院生活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热量的摄入。目前一般的敬老院在饮食上对糖尿病患者没有特殊的照顾,但是基本上都是以清淡为主的,糖尿病老人在敬老院里饮食也是很好控制自己病情的。

镜头四:在某敬老院中,高爷爷在聚精会神的练习太极拳,还有几个老人在后面跟着练习……

高爷爷今年79岁了,住进敬老院也有2年了,患有糖尿病已经23年了。没有住进敬老院的时候,他就喜欢骑自行车,每天骑十公里的车,对血糖的控制也很理想。住进敬老院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敬老院里面也不方便骑车。于是高爷爷就开始学习太极拳。每天吃完饭之后,就练习太极拳。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手段。合理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良好的控制糖尿病。但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这样更加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病情。住在敬老院的糖尿病老人,可以选择打太极、散步相对柔和的运动。敬老院应该多建些娱乐场所,供老人玩乐。让这些糖尿病老人在玩乐中控制好自己的病情。

镜头五:某敬老院房间内,李奶奶打开床头的柜子,拿出自己的药,嘴里面说着:“这个吃两粒,这个吃一粒……”某敬老院的雷奶奶,早上吃完饭后,拿出胰岛素,开始自己打胰岛素,她那娴熟的动作,很多护士恐怕也没有她伶俐。

李奶奶是每天都按时吃药,大夫告诉吃几粒,她就吃几粒。雷奶奶则是每天自己打两次胰岛素,20多年如一日,她们的病情都控制的非常好。

糖尿病患者如果是用药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人云亦云。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要学会正确的使用胰岛素。有些住进敬老院的糖尿病老人,并发了神经系统,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吃药。这种情况,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就会安排服务人员每天按时给这种糖尿病老人送药,督促他们吃药。如果有的糖尿病老人自己不方便打胰岛素,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也会给予帮助。

镜头六:某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人们排着长队在等候看病。其中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到医院测血糖。测完后,大夫说老奶奶的血糖很稳定,要这样保持下去。老人开心的离开了医院……

这个老人就是宋奶奶,今年83岁,患有糖尿病25年。一年前来到敬老院养老。老人家里面有血糖仪,平时儿子帮着监测血糖。一个月去一次医院,测血糖,拿药。住进敬老院以后,就学会了自己使用血糖仪。每天这样自我管理,病情控制的很稳定。但是有一部分住在敬老院的糖尿病老人,他们不懂得自己测血糖,每年就等着社区医院来到敬老院给大家测血糖,一年只有一次。这样对血糖的控制不是很理想,有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所以敬老院在血糖监测这方面,应该下点功夫,多帮助这些老人勤测血糖,让每一个糖尿病老人都能很好的自我管理。

在这家私营的敬老院里,记者了解到,超过半数的老人们都是主动提出来住进敬老院的。在进敬老院之前他们可能只是抱着一种让儿女和家人省心的心态,并不十分了解进来后的生活状况。住进来后,面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心境如何?

赵奶奶今年84岁,入住敬老院已经两年了,她血压有些高,心脏不太好,2005年时曾半身不遂,如今已能行走自如。说起在敬老院的生活,赵奶奶说,跟家里肯定不一样,这就是一种集体生活。上了年纪的她对很多事都看的很淡,觉得过的去就行。对集体生活赵奶奶觉得也是各有利弊,虽然不能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生活作息上也不能自由,但是正是这种规律的生活,她的心脏病在这两年中都没再犯过。每个月孩子都会来敬老院看望她,并给她带来喜爱的零食。现在每天跟老友们打打扑克谈天说地的,日子平静祥和。

82岁的韩奶奶对敬老院的生活却是满意的。韩奶奶有二儿一女,但她说:“我谁也不愿意跟,就愿意到敬老院来。”一开始进敬老院就是她自己的意愿,觉得不仅让儿女们省心,更可以跟许多老朋友生活在一起,不孤单所以更开心。敬老院的吃住韩奶奶也很能适应,虽然是大锅饭菜,口感上不是很好,但韩奶奶牙不好,对敬老院煮的相对较烂乎的食物还是满意的。

陶奶奶今年76岁,患糖尿病10年,入住敬老院也有5年了,3年前并发了胃病。陶奶奶算是敬老院里比较开朗的老人了,她气色很好,侃侃而谈,每天靠吃药控制血糖,目前血糖水平还算良好。在陶奶奶床边的桌子上,摆着一叠白纸板,每天晚上她都会在纸上写下第二天的日期、该吃的药和天气状况。虽说敬老院里有护工会照顾老人的生活,可老人们自己积极努力一点,生活很更美好。敬老院附近的社区医院会定期到敬老院义务为老人们体检,监测血糖。陶奶奶说,她上次监测是在年前,结果是5.8mmol/L。因为在敬老院会按时吃饭吃药,饮食量也有控制,所以血糖会相对好控制,水果、西红柿当零食,每天10点和下午3点加餐也让陶奶奶感到满足。喜欢热闹的她,很喜欢敬老院里组织的活动,盼望特殊日子的会餐。平时看电视、看报纸收听广播,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宣教是她消遣和学习糖尿病知识的途径。每个月两次去医院开药,家人没有时间时,敬老院会代她去医院。陶奶奶觉得住进敬老院后生活得比原来开心一些。

敬老院感想篇4

首先,我代表__乡党委、政府向黄县长、潘局长在这炎热天气到我乡检查指导敬老院建设和五保供养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就我乡这两项工作开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黄县长多提宝贵意见。

一、基本情况

我乡共有22个行政村、32226人。全乡享受农村低保667户、890人,城镇低保63户、71人,五保户93户、110人,城镇和农村1—5月份的低保金已按县民政局的要求以银行存折的形式及时发到低保对象的手中。五保户全部办理了医疗保险。

二、敬老院建设情况

我乡原敬老院是1997年6月份在汤泉池附近的乡办黄皮寨林场新建了建筑面积220平方米的公寓楼一栋,由于隔河渡水不方便,最后决定对原敬老院迁址,乡政府自筹资金20多万元在原锅厂大院内建成三层25间的楼房,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可以同时入住55人,每个房间都配有衣柜、床头柜、电视机等设施,厨房、锅灶、餐具齐全,达到了“三通”(通水、通电、通路)。算总帐时是40多万元,目前还欠工程款和购物款20多万元。

三、集中供养工作开展情况

说实话,我乡敬老院自从去年12月份建成后,为迎接上级检查验收,我们按照33%的比例要求集中供养了15人,供养了三个多月,可是到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还是没能坚持集中供养。

(一)造成不能集中供养的原因

一是工作人员落实不到位。按要求一个敬老院需配5名行管人员,假如说院长可以从民政与劳保所工作人员中兼任,可是还需要4名其他工作人员,虽然有敬老院这个机构,但没有编制、没有经费。

二是供养经费严重不足。我县集中供养标准是每人每年1400元,低于全乡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当今物价不断上涨,他们的生活费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其次护理人员无经费,按规定每五个老人要配一名护理人员,常规下,一个乡镇敬老院需要配5—8名,可是这部分人员的工资福利无着落。

三是治病问题难解决。尽管我乡所有五保对象全部办理了医疗保险,由于经费不足,老人看病费用的前期垫付资金又成敬老院管理的难题。

四是敬老院(来源:文秘站 )运转经济困难。我乡的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敬老院既无外援又不能发展院内经济,无法满足配套敬老院的运行经费。

五是思想不通不愿入院。由于一些五保老人脾气古怪,难以合群,一些五保老人的观念陈旧,恋家恋土,惦记着自己的一点私产,一些五保户因敬老院人生地不熟、不自由,还有一些老人感到自己无儿无女,自卑感突出,不愿入住敬老院。

(二)几点建议

一是在组织协调上下功夫。五保对象是农村最弱势群体,要构建和谐社会,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各方面要来关心他们,解决他们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生活水平。民政部门按照每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平均消费水平,根据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一般生活水平的原则,提出确定五保供养标准的指导性意见。建立五保供养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狠抓落实。

二是在统一思想上下功夫。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要加强对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宣传,让广大干群知晓《条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内容,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把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保证把政策落实到最基层。要加强对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沟通引导,通过组织他们参观新敬老院、与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交流等办法,让他们亲身感受敬老院条件的优越,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破除恋旧的思想障碍,早日加入到集中供养的行列中来。

三是在筹措资金上下功夫。新条例明确规定“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可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中央政府关于五保供养的融资政策的基础发生改变,村提留和乡统筹被取消,导致五保资金改由财政转移支付提供。县财政转移支付五保资金严重不足,乡财政困难,村级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一事一议”筹资难以执行。为此我们还是要建议县政府要加大对五保供养的财政预算。大力发展慈善捐赠事业,广泛募集慈善资金,增强公众慈善意识,积极组织各类慈善捐助活动,为做好农村五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卫生部门在结算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费用时,应针对五保对象这个特别弱势的群体,降低报销 “门槛”,实行“零”起付,切实解决五保对象治病难的问题。

四是在分散供养上下功夫。我国农村五保供养主要是以集中供养为辅,以分散供养为主。我们不防还是采取过去那种村供村养,也就是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由所在村组统一保障;村供亲养,也就五保对象所在的村组每年给其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口粮则从五保对象所分责任田中解决。或自己耕种,或委托亲友代种,或出租给他人耕种后收一定的租谷。亲供亲养,有二种方式:一是亲友代养,也就是五保对象家中有宅基地,或有一栋好点的房子,亲友想继承,主动要求把他们代养起来。二是以田代保。五保对象所在的村组同样分给其一分责任田,不论有无耕种能力,一切尽在责任田中。还有一种办法是临时救助,也就是五保对象所在的村组每年度将其列为救助对象,使他们依靠救济金度日。

敬老院感想篇5

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敬老院建设

敬老院建立以来,党政班子换一了届又一届,但每届班子都十分重视敬老院建设,把敬老院建设作为党委、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敬老院建成后,为了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敬老院,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民政、武装、财政、计生、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敬老院建设小组,对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现以镇长孙全华为组长,李斌为副组长的敬老院建设小组经常到敬老院视察、调研,实时了解敬老院的情况,解决院里的困难问题。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们还经常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嘘寒问暖。夏天看热不热,冬天看冷不冷,棉被厚不厚,帮助敬老院解决建设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冬天来临的时候,领导们为他们送去煤炭,供他们生火取暖。每每逢年过节,领导们还专程为老人们送去礼品,和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受政府的关怀,感受人间的温暖。

二、倡导人文服务,弘扬敬老风尚

敬老院成立开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思想”,把“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把自己当做老人的儿女,象孝敬父母、长辈一样对待院里的老人,细心观察老人的需求,贴心为老人服务。

目前院里的老人都是由政府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总共26人(其中肢残3人、1人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其余养员也均是高龄老人。

敬老院工作人员自入院以来,他们放弃了照顾家里老人、孩子的时间,放弃了节假日,全身心的投入到敬老、爱老的事业中。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五保老人服务。五保老人的冷暖他们时刻记挂心上,什么时候该添制夏衣冬被,他们提前作好了准备;五保老人有了病痛,请医拿药,忙过不停,对待五保老人胜过自己的亲人。负责特护的服务员,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端水、喂饭、洗衣擦身、端屎端尿,经年累月,不怕脏、不怕累。他们并没有特殊的津贴,仅仅是凭自己的责任心、爱心,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工作。

春节期间,服务员发现几个老人情绪有些低落。通过细心观察得知,原来老人看见别人都有亲属来探望,自己亲人没来,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服务员主动与其亲人进行了沟通,在大年初三他们的侄儿突然到来,老人欣喜异常。

三、慰藉精神需求,营造温馨家园

敬老院不仅在物资上满足老人的需要,也时刻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在每个老人心中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让每个老人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有几位老人刚入院的时候,因过不惯院里的生活,心里有抵触情绪,火气特别大,并且假装生活不能自理,每天躺在床上让服务员侍候。服务员知道老人的心结,就象对待亲人一样,每天一日三餐喂给他吃,还给他洗脸、洗脚、剪指甲、端屎端尿。在服务员坚持不懈的感召下,老人逐渐找到了家的感觉,不但站起来自食其力了,还在院种植地斩草灭虫,呵护蔬菜。

敬老院里有个“生日角”,院长把每位老人的生日都记了下来,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时,院长都准备丰富的饭菜,大家就围坐在一起,为老人燃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敬老院为了丰富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给老人们买来了电视、二胡以及各种供老人们娱乐。

四、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院务管理

院内制定了管理规章制度。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院长任期责任、工作人员岗位责任、院办经济责任制度,卫生、安全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实物管理制度和院民守则;建立了院务管理记录簿,会议学习记录簿,院民工作情况记录簿,请销假记录簿,环境卫生评比登记簿,五保老人健康情况记录簿和五保老人花名册。敬老院不但将各种制度装祯后挂在墙上,供大家学习,还经常组织院民交流遵章守纪的经验和体会。

在财务上,实时报账,实时监督,实时公开。敬老院的各项建设工程,一律向社会公开承包,接受群众监督。由于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敬老院的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井井有条,深受社会的好评,他们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已在全市推广。

五、努力改善敬老院环境,不断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敬老院环境,为老人们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在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之下,新的敬老院即将完工。新的敬老院将拥有宽敞明亮的住房,洁净卫生的食堂,配套齐全的娱乐室,满院飘香的花园,方便舒适的浴室等优雅的环境。在新的敬老院完工后,他们将会搬进新居,安享晚年之乐。

敬老院感想篇6

我与老伴儿膝下有一双儿女,女儿在哈尔滨上班,儿子在昆明工作,远离老家的他们无法直接照料我们。按理说可去随儿女生活,但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曾随女儿生活一段时间,时间长了,心情压抑。我们以不适应气候为由回了老家。随儿子生活的那段时间,因儿媳出生于高干家庭,娇生惯养,心胸狭窄,看我们不顺心、不顺眼,本想把儿媳的所为告诉儿子,但想到这样做会导致他们夫妻矛盾,于是忍气吞声。无可忍耐时,我们只好找理由回老家来生活了。

我们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老伴儿身体又不太好,患有高血压,腿脚也不灵便,生活只靠我操持了。不仅家务事让我感觉劳累,而且照料多病的老伴儿也让我感到困难。为此我们想入住敬老院好有人照料,但又怕被人说自己有儿有女,居然还要住进敬老院,这样的儿女太不孝了!别人若这样议论我们,多没面子啊!为此,我们只得呆在家里靠自己生活。后来老伴儿的腿越来越不灵便了,上下楼都很困难,笨重的她使我难以搀扶。不得已,我们这才只好硬着头皮住进了敬老院。

入住敬老院后,我们的生活大有改观,首先,住的是平房,老伴儿出门方便了,不再被“囚禁”在房间里,随时可出去走走,让身体及时得到锻炼,心情得到放松;其次,不用买菜做家务了,一日三餐都吃现成的,洗衣搞卫生也有服务员帮着做;再次,病痛时有人关心照料了,小毛病可在院里的诊所看,有大毛病时管理员就会联系车送去大医院,并有服务员陪同照料,我老伴儿有次晕眩跌倒,因及时得到救治和良好的照料,很快康复了。在这里生活丰富多彩,有麻将、象棋、五子棋、桥牌供大家玩,有门球、篮球、羽毛球场供大家锻炼,老人们经常唱歌跳舞、跑步散步,院领导经常组织大家搞文娱活动,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大家很多的问题,还充实了每个人的生活,愉悦了身心。生活在老年人群体里,大家在一起相聚聊天,抒发情感的机会也多了。

入住敬老院后的我和老伴儿都不再担心无人关心照料了,生活充实快乐,生活无忧无虑,我身体更好了,儿女也不用操心我们,工作也安心了。

敬老院感想篇7

这天,四喜在外奔波了一天,还是一无所获。当他垂头丧气地往回走时,在路上看见一个老人正可怜巴巴地站在那里,显得很无助。和他擦肩而过的路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位老人,但四喜凭直觉感到他非常需要帮助。于是便上前问道:“大爷,你一个人站在这儿干吗,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老人像遇到救星似的带着哭腔说:“我,我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四喜是个热心肠的人,虽然此刻他连自身都难保,但眼见这位老人遇到了困难,他还是义不容辞地说道:“大爷,让我来帮你吧。”老人非常感激地连声向他道谢。可问他家住在哪儿,家里人的姓名、电话他却一概不知道。于是,四喜便搀扶着老人一面走一面四处打听,看能不能碰上认识大爷的人。

可一路问下来,周围的人都说不认识这位大爷。正当四喜不知如何是好,准备打110时,他突然想起也许在大爷身上可以找到点线索,便翻了翻他的口袋。果然,从他的衣兜里找到了一张社保医疗卡,上面的落款单位是“晚霞敬老院”。

四喜向旁人问了路,得知晚霞敬老院离这里还有好几里路。四喜想了想,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就走。就这样,四喜背着大爷走了整整两个小时,才找到晚霞敬老院。此时他已是大汗淋漓,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而当敬老院的人们看到老大爷时,都高兴地叫了起来。一个中年汉子走上前来握住四喜的手问道:“小兄弟,是不是你把陈大爷送回来的?”四喜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哎呀,真是太感谢你了。要是再找不到陈大爷,这整个敬老院的人们就快要急疯了。”中年汉子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神志不是太清醒,我们都担心他会出什么意外。这下好了,多亏你把他送回来,我该怎么感谢你呢?”

四喜害羞地摆摆手,他做好事可不指望回报。见老人有了着落,他转身要离开。可中年汉子却一把拉住他:“不行,小兄弟,你不能就这么走了。至少把你的工作单位和姓名告诉我,我好给你写封感谢信啊。”四喜一听,尴尬地答道:“不用麻烦了,我还没找到工作呢。”中年汉子闻言一把拉过他的手说道:“小兄弟,你如果不嫌弃的话,就到咱们敬老院来干一阵吧。我是这儿的院长,我代表全院所有人欢迎你。你那么好心地帮我们把陈大爷送回来,就让我们也来帮你一把吧。”

见对方如此热情,四喜也不好拂了别人的一片美意,点头同意了。就这样,四喜好心有好报在晚霞敬老院找到了工作。后来,他了解到这中年汉子姓兰,一手投资兴办了这个敬老院,把四邻八方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都接到这儿来安享余年。因为这个敬老院是兰院长私人开办的,所以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加上这里的老人大都没有经济来源,因此兰院长是倒亏着在办这个敬老院。四喜因为习过武的原因,最敬重那些讲义气的人。所以他当即向兰院长提出他不要敬老院一分钱工资,只要管吃管住就行了。这不禁让兰院长更加喜欢这个善良淳朴的小伙子了。

四喜在敬老院里干活很勤快,深得全院上下的赞赏,这也让他感到很高兴,干起活来就更卖力了。兰院长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过他总觉得让四喜在这儿待着是埋没了他,想为他找个更好的出路。这天早上,兰院长起得有些早,便来到后院的花园散步。不料却看见四喜正在这儿练武。兰院长不动声色地在一旁看着,见四喜一招一式都像模像样,心中暗自叫好。同时,一个念头也钻进了他的脑袋里。

“呵呵,四喜,想不到你还会武功啊?”兰院长笑着走了过去。四喜不好意思地收了拳脚说道:“小时候曾经练过一阵,舍不得丢,所以经常拿出来练一练,就当煅练身体。”“四喜啊,”兰院长和蔼地看着他,“既然你有这一身的本事,有没有想过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呢?”“怎么,兰院长,你不要我了?”“哪里的话,你在我这儿既不拿工资干活又勤快,我怎么舍得你走呢。但咱这庙小,留不住你这高僧。我也不敢耽误你的前途,所以就寻思着帮你找个工作,你看好不好?”兰院长问道。四喜明白兰院长是为了他好,想想自己确实应该出去见见世面挣些钱,便答应了。不过他和兰院长说好,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回敬老院来。

兰院长有一个同学在市职介所上班,兰院长便托他帮忙给四喜找个工作。没几天,便有好消息了:有一家企业的老板要招聘私人保镖,让四喜去面试。四喜赶到那家企业后,才发现这老板竟是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姑娘倒是挺和善的,问了四喜一些问题后,便对他说道:“你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每天护送我上下班,月薪两千,你看行吗?”两千?四喜没想到工资这么高,所以想也没想,便点头答应了。

就这样,四喜便开始做起了这位年轻老板的私人保镖。老板叫艳艳,四喜管她叫艳艳姐,每天早上和夜里陪着她步行半小时上下班。一开始的时候,两人还有些生疏,但通过接触互相了解,两人又慢慢熟络起来。走在一起有说有笑,而聊到兴起四目相对时,竟在彼此的眼中发现了一丝情愫。每当这个时候,四喜赶紧把目光转向别处。他知道自己是个打工仔,不应该对艳艳这个女老板有非分之想。

这天晚上,四喜照例接艳艳下班。两人高高兴兴地聊着天,浑然不觉此刻已有人向他们袭来。直到五六条黑影窜到他们面前低吼道:“站住,别动!”两人一惊,只见那些人手中都握着长长的匕首。为首的一个说道:“艳艳姐,你也太过分了吧。你这样不是要我们喝西北风吗?”艳艳似乎明白对方的来意,毫不在乎地说道:“干这行就是这样的,我有什么办法。”那人气急败坏地一挥手:“好,看来不给你松松皮子放放血,你就不知道我的厉害。”后面的人立马冲了上来。

“干什么!”四喜挺身而出挡在艳艳前面,与他们搏斗起来。只见他一个劈掌打倒最前面的人,然后使出连环腿把后面的人扫翻在地,看得一旁的艳艳直叫好。不过双拳毕竟难乱众手,很快四喜便落了下风,被划了一刀。见状,艳艳捋起衣袖裤脚,伸出腿来,几下便把一群人踢倒在地。这时,从后面冲过来一群手拿刀枪棍棒的年轻小伙子,吓得这伙人连滚带爬地逃走了。临走前,为首的那人撂下一句话:“不愧是黑道老大的女儿,算你狠!不过我不会罢休的,你小心点!”

后面来的人骂道:“知道咱们艳艳姐是黑道老大的女儿,你们还敢来惹她,打断你们的腿!”这两个人说的两句话四喜都听得清清楚楚。“黑道老大的女儿?”他不禁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美丽可爱的艳艳竟有如此的身世。不过仔细想想,他又觉得这不无道理。否则的话凭艳艳小小年纪怎会拥有如今的财富和地位,肯定和他老爸有关系,说不定她的公司也有问题。还有刚才艳艳居然施展了拳脚,还叫了一帮打手来帮他。一个普通女孩子怎么会这样做呢?又雇他这个保镖来干什么呢?四喜越想越不妥,他不想和这种人扯上关系,所以决定离开,尽管他十分留恋和艳艳在一起的时光。

第二天,四喜找到了艳艳,向她说明了自己的决定。“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儿?”艳艳似乎被他这个决定打蒙了,伤心地问道。“没什么,就是不想做了。”四喜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带着万般依恋和惋惜的目光看了艳艳一眼,毅然离开了。

四喜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所以他又回到了晚霞敬老院。兰院长见到他还以为他是回来探望自己呢,可当四喜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后,兰院长显得很惊讶,他愣了半天,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没有开口。四喜倒是没在意这些,很快便又忙上忙下地干起活来了。

隔了没多久,一个好消息让全院的人们都振奋不已:市政府了解到晚霞敬老院的情况后,非常欣赏兰院长无私奉献、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所以决定无偿划拨一块地并修建了房舍供敬老院使用。这几天,敬老院就要搬家了。

这天早上,四喜正在屋里搬家具,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他探头一看,顿时心中一沉。艳艳竟带了一大帮人闯进了院子,他们手中还拿着棍棒和绳索。他们要干什么?四喜还来不及多想,就见兰院长迎面朝他们走去。只听艳艳说道:“哈,兰院长,我又来了。照惯例,我俩单挑。上次我输了,这次你可要小心点!”说罢便向兰院长动起了拳脚。四喜暗叫不好,赶忙冲了过去。可艳艳一下便把兰院长撂倒在地。

“你这个坏女人,不准欺负兰院长,快把他放开!”四喜吼道。艳艳乍一看到四喜,又听到他说的话,慌得手足无措,涨红了脸退到了一边。四喜忙把兰院长扶起来,问他伤着没有。兰院长大大咧咧地一挥手:“没事儿,我和我闺女切磋切磋,能有什么事儿?”闺女?四喜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两个人。兰院长见状哈哈大笑:“对不起,四喜,我一直没有跟你说清楚。其实艳艳就是我的亲闺女,今天是来帮咱们搬家的。”

敬老院感想篇8

首先是强化领导。院领导班子始终把老龄工作和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作为医院重要工作来抓,切实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次是完善制度。结合老龄工作和“敬老文明号”活动的实际要求,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其三是健全机构。保证老龄工作和“敬老文明号”工作的正常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以思想教育为抓手,提高职工素质。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医院一直将传统观念教育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在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养上狠下功夫,并把道德教育作为医德医风岗前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7月份对新报到的实习生与新聘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为增强全体党员的党性教育,我院积极开展了庆“七一”党建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提升全体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服务意识,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提高。

三、保障离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老职工的生活。

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结合医院实际,切实做好退休职工晚年生活保障工作。

1、每年春节前,院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到退休职工家中进行慰问,送上礼品,表示节日祝贺。

2、对于生病住院的离退休职工,院领导都要亲临看望,并为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送上医院的关心和全体职工的祝福。

3、每年为离退休职工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在今年的体检中,我院退休职工高兴地逢人就说,“现在医院的工作做的就是好,对我们这些老人真好,感谢党啊。”

四、根据医院行业特征,为全县老人提供优质服务

义诊下乡送健康,我院多年来坚持走出去、送健康活动,广泛开展进社区、进农村义诊活动,发放健康宣传材料,免费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和医疗咨询。义诊活动极大地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抓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医院领导班子无微不至关怀老年人的生活,帮助解决老人生活起居以及医疗健康问题。今年8月份,医院组织共青团一行8人到老年公寓,慰问看望院内孤寡老人,向他们送去温暖,为他们进行了健康体检,免费发放了500元的常用药品,并给老年人打扫了房间卫生,把窗子灰尘和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3000人,管理人数2870人,管理率95%,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320次,通过对老年人的管理,使老年人能及时得到健康指导。今年老年节医院为丰富老年生活,把退离休的职工组织到天宝农家乐,给老年同志提供娱乐的场所,让大家对医院的发展及要求提出建议,医院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尽可能的享受组织带来的温暖。

六、服务经常化,措施做保障。

敬老院感想篇9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之敬老院志愿服务【1】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欣喜地看到,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的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烈日炎炎的夏季,就连空气中都夹杂着几分热气。我积极响应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热情洋溢的在家乡参加了我家乡特地为我等在校大学生提供的暑期特别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第一阶段为体现我等当代在校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服务家乡的高度政治觉悟,指挥安排我等志愿者在敬老院为老人们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敬老院里,各个上了年龄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像如今的我们一样,满腔热诚,拥有报效祖国,服务国家社会人民的远大志向,并在他们青春依在的时候,为建设祖国,建设家园奉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抛洒自己满腔的热血,流尽自己辛劳的汗水。每个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们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应该好好尊敬他们,给他们以关怀、爱护,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曾经为建设祖国而作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每天早早的到了工作地点,打扫、收拾、整理等,这些活干完以后就进入了最主要的工作,其实老人啊,不是需要多么丰富的物质、多么舒服的享受,他们想要的是能够受到别人的尊敬,能够有人与他们交流,没有那种人到老年就有的那种日落西山的寂寞、失落感,所以多与他们聊聊天,反而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所以我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与老人们拉家常上了。不要这很无聊,老人们都是阅历无数、博闻强知的,我们与他们的谈话中能学习到很多知识经验,还能听闻许多名人趣事。

活动的第二阶段是我们用我们学习的知识辅助那些人仍在高中考学习前线上的学弟学妹们。我们实施承包责任制,每个人负责一名同学,也就是一个辅导员要对其辅导的学生的成绩负责。这样每个人都有一种强大的压力感和责任感,这样迫使我们认真负责我们的工作,从而也在我们志愿者之间也形成一种竞争,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次辅导学生我是第一次,没有任何经验只有靠自己去摸索,当然,在这样的摸索过程中,又不免在犯错误的同时被有些有经验的志愿者嘲笑稚嫩,或是在众人场面下不留情面的喝斥批评,但当自己决心要学有所成的时候,再困难再丢面子的错误都要不弃不馁,毕竟,有过失败才能尝到成功的甘甜。第一周下来考试的时候,我辅导的学生的成绩不怎么理想,这让我很有一种挫折感和失败感,但很快我就认识到:人总是在挫折中不断进步的,不能就此堕落下去,要有一种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的精神,正因如此,我才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的奋进。先我想了想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会得到那样的结果,而别人却取得很好的成绩,我自己的问题吗?虽然辅导员个人能力有高有低但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啊,何况我不觉得我的学习能力有任何问题,那是什么问题呢!?后来我请教了我的高中老师,她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学习,要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这就少不了沟通。问题就出在这沟通上,从而我认识到:把握好每一次交际的可能事实上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积累人生阅历,可以说,没有好的沟通能力,再好的才华也会埋没于沉寂的阴影下。后来在我的主动沟通下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因此关系得到了改变,我教他也教的得心应手了,最后的考试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也因自己的努力感到高兴,经过这么多的波折也让我格外的珍惜自己的成功。

短暂的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这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的认识到;

一次宝贵的经历胜过我们在课堂里埋头于课本里绞尽脑汁,当我们还躲藏在家长老师的庇护之下对未来感到渺茫的时候,倒不如鼓起勇气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尽管这样的实践不能代表什么,但却能使我们感受到走出象牙塔后危机四伏的压力,有了这样的体验过后,当我们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的淡定和冷静,还有慌乱整理错误的时间,千万不要忽视每一件细微之处,因为往往事情的结果就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处决定成败。社会实践是艰苦的,但收获是巨大的。实践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多姿,实践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多彩。

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社会实践是一种动力。看到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在工地上挥汗的工人,在边防上守卫的战士,我明白了书桌的分量,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是人民哺育了我,是国家陪养了我,给了我知识和一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会无条件地把所学的知识和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社会实践是体味人生的百味筒。让我深刻体味了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为以后出了社会后将所面对的现实作好了心理准备,是自己到时候不在迷茫、不在彷徨。

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们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的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很了不起,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我们需要虚心的向前辈向同行请教,不断的充实自己壮大自己。

在成绩上的收获让我所学的知识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然而,工作以外的人生经历,却又是一份不可多得宝贵财富。过去常听人说刚出社会的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社会的人际关系,导致在生活和工作找不到自我的平衡点,错失了不少成功的机遇。经过这次实践的经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也没错,把握好每一次交际的可能事实上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积累人生阅历,可以说,没有好的沟通能力,再好的才华也会埋没于沉寂的阴影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意识。我自己刚开始辅导实践的时候,自己也不习惯于与人交流,多数时间里都是埋头于辅导工作里,十足一个典型的只做事不开口的人。正是这样,导致我和学生之间不能充分了解对方,因而耽误了工作。所以,当我们在抱怨别人不主动与你交流的时候,为什么不先检讨一下自己的惰性呢?工作中、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学会主动与人交流,提出疑问,事先熟知一切,而且应该学会如何与周围的同事互帮互助,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尽早地进入工作状态,也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于情于理都是弊大于利的。此外,对工作的热情,对任务的投入态度,都决定了我们在前辈眼中的被信任程度,实习过程难免有忽略的时候,但这时的我们应该抱有学习的态度主动求教于他人,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可能,因为再细微的工作都存在着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这次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给予我了很多启发。但实践也只是个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要我们改变思想观念,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不被社会淘汰,才能为建设祖国、奉献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之敬老院志愿服务【2】

假期,我回到家乡山东高唐县,开始自己大学生活中第一次社会实践,为了增强自己的韧性,接近并了解社会中最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吉林大学学子的热情和帮助,我将这次社会实践地点选在了高唐县敬老院,也就是高唐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正是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当代大学进行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这一周虽然有点累,可是我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更彰显了我们吉大学子,乐于助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风貌,赢得了周围人的好评,自己还是觉得特别充实。

高唐县敬老院是县民政局管辖下的最大的一个敬老院,这儿的老人全部都是孤巢老人,而且大多数年过古稀,身体都已经行动不便。他们迫切期待能得到更多社会的关怀 。我的出现使略显寂静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跃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到我亲切的喊他们爷爷奶奶,都激动的要落泪,我的手就那样被他们握着,微笑并稍许心痛地听他们念叨着好孩子。从第一天进行实践,我就被这群老人感动着,刚一去,一位奶奶就拉着我去她那先吃点西瓜,每个老人都把我当做自己的孩子,这真是让我很激动。从院长那里我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好几批大学生来这里进行志愿服务,老人们都很喜欢年轻人这些服务社会的做法。还以为老人拿着自己的党证,激动地告诉我,党的政策好,国家照顾才有今天这样的舒心日子。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任务,我还特地找到自己家乡的同学(现就读于山东省临沂大学),协助我完成这次实践任务。实践开始前,我首先找到敬老院院长了解本院孤寡老人的具体年龄和生活状态。院长告诉我们,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身体也大都有残疾,残疾程度各有不同。在我们实际实际建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行动不便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障碍。看到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痛心。没有太多寒暄,我就抓紧帮助他们。先从一位全瘫老人开始,酷暑中他无法行动,身体已经发馊,我拿洗好的毛巾帮他擦拭身体,边和他聊天,知道在敬老院中没有护理人员,生活全靠自己,像他这样的也是依赖大家的帮助才行。看到他住的凌乱的屋子,我帮他收拾,把他的尿壶倒掉涮干净,地擦干净,还打开窗子将异味发散出去。我忙着时,不经意间看到老大爷抹眼泪了,他哽咽的说,自己无儿无女,还没有过哪个孩子像我这样照顾他。我笑着告诉他,我是吉林大学的学生,来志愿帮助大家,我在这里就是您的孩子,国家培养我们大学生,我们就应该回报。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大家都认熟了,每次我刚进敬老院,大家就围上来,那种亲切的感觉,是我这次社会实践中收获的最重要的财富。短短几天,我成了大家的孩子。敬老院的大爷大妈也成了我牵挂的亲人。这是我又想到了那位大爷的话,你们来了,不图能帮俺们什么,只要能来,就是好孩子,就值得表扬。而我所想到的却是,这群孤寡老人这样真挚的话语,其实深深的表达了他们期待更多关怀,希望获得更多的心灵上的安慰。

事实上,这也暴露了我国农村养老的深层次问题,虽然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个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时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晚年无依无靠的状况却让他们无法最大限度享受社会进步的福利。我看到,基层政府也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开始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我从敬老院的大爷大妈那里了解到,这几年他们可以领到更多的政府补助。在敬老院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之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敬老院的餐厅中很少有荤菜,饭菜十分单调。这两年不仅吃肉不成问题,每逢过节,都要为老人们包水饺。当老人们说到这里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中午是我到餐厅看了一下,大家有序就餐,有说有笑,生活十分安详。

不仅生活上的补助增多了,老人们还告诉我,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今年政府为敬老院新增派了一位年轻医生,大家看病更方便了。而且每年都要为大家进行免费体检,这一点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现在的政府为人民办实事。

这次实践中,我特地对住在本院的几个瘫痪老人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看到他们室内干了的水桶,我挨屋帮着他们打满水,他们无法正常行动,靠拐杖勉强可以动,帮他们擦拭身体,跟他们谈心,因为没法行走,他们对外边发生的事情格外感兴趣,我把自己在大学的趣事告诉他们,虽然交流起来十分困难,可老人们还是那么满足,我更觉得自己这次实践十分有意义,正是他们对我的这种依赖,我主动找到院长,要求把自己本来三天的实践计划改成了一周。院长欣然应允。

这次实践中还让我非常感动的是老人们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院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大家帮忙打饭打水,帮助收拾屋子,几个细心的大妈,还隔三差五出去买点水果,分给那些没法行动的老人。还有老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院子的空地上开辟出了小菜园,老人们这样说,闲着也是闲着,种点菜,大家吃着鲜。

尽管这样,我还是发现了敬老院的一些问题。我对此也为敬老院和上级民政部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部分寝室安排不合理,很多老人行动不方便,住的寝室却离洗手间很远,甚至还将一位八十多,视力很差的老人安排在了二楼;我将这个问题给院长进行了反应,院长说他也觉得不合理,只是老人住进来的有早有晚,住在一楼的老人都不愿意再搬到二楼去。我和一位住在一楼的大爷进行商量,终于说服他跟二楼的那位大爷交换寝室,在我离开的那天他们已经顺利交换,院长答应对其他不合理的安排进行调整。

2,敬老院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我所在实践的敬老院虽然已经安排了医生,但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这一点成为敬老院最大的缺陷。在这样一所敬老院竟然没有一位专门为老人服务的护士,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只能靠自己,这样老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生活就很难十分的保障。我将这一点跟院长协商后,向县民政局写了一份情况说明,县民政已经协商要处理这个长期忽视的问题。

3,院民寝室的硬件设施落后,并且不齐全。最突出的是供水问题,年近八旬的老人还都得自己去二百米远的餐厅处去打水,万一逢雨天路滑老人的安全没有保障,还有敬老院防火设施不齐全,整个敬老院只找到五个灭火器,而且都安置在二楼,一楼没有安置,对此院长给出解释,一楼由于打水比二楼方便所以没有安置。我告诉院长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万一一楼起火没有灭火器后果不堪设想。对此,院长也同意只要下次民政拨钱,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4,虽然敬老院近年来物质生活有所提高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一件事,虽然每个院民室都有一台大背头电视机,但大多数已经年久失修不能播放,这一点我直接县民政进行了反映,希望帮助老人修好电视,然后安排电影下乡走进敬老院,活跃敬老院的文化氛围。我还建议院长多订阅几份中国日报和齐鲁晚报进行传阅,还可以安排视力较好的识字老人,定期为大家读报纸,使老人们的生活不至于太过单调。

实践过程中,我对附近几个乡镇敬老院进行了调查,发现也都存在类似问题。只有一个由两乡镇联合成立的养老院,老人生活水平较高,我将上述问题总结后为县民政局写了一份建议信,希望对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尽到自己的力量。在实践过程中,我思考当前中国农村存在的养老问题,在我所在的山东农村,家庭养老依然承担着重要责任,然而随着养老现实成本较高,实际上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较大障碍,而在身边的农村养老保险贯彻的并不彻底,农村养老也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这一步还有较长的的路要走。

这次实践中我培养了自己接近社会,感恩社会的心态,锻炼了自己的韧性,增强了自己助人为乐的生活习惯,认识到了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和敬老院老人们建立了良好的情谊,也使自己的这个假期变的更充实,更有意义。

最后我要对高唐县敬老院林院长及院民们能协助我完成这次暑期实践任务表达最真挚的谢意,同时我祝愿高唐敬老院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之敬老院志愿服务【3】

今年暑假,我自己担当了暑期社会实践的队长,带领我们学院还有其他学院的几个同学一起做了社会实践。我先简要说一下我们时间的具体内容,然后再谈谈我的心得与体会。 本次实践我们共做了七天,包括前期的准备与联系基地和后期的交流总结。我们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帮助大家更加深刻的理解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了解了的生平及其主要贡献。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坚定了自己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我们还向老区人民宣传了防中暑与防高血压小常识,为老区人民带来清凉与健康。最后,我们还去了淮阴区棉花庄镇的一家敬老院,与老人谈天说地,讲那些关于党和他们自己的过去的事情,并动手为老人们打扫了卫生,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今年是我第二次做暑期社会实践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一开始我也犹豫了好久要不要当队长,因为我也不知道当队长究竟有多少事要做,要注意哪些问题,会不会很麻烦,会不会影响到复习等等。然后考虑了好久才终于下定决心,做过总比错过好,凡事都有第一次,就当做是个尝试,有些事不做永远都不会。还好有大家的配合,天公也作美,实践的几天天气都还不错,大家也都能准时到,在帮老人打扫卫生的过程中也的确比较辛苦,但他们都很认真,毫无怨言,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我们组的通讯员,她比较辛苦,每天要写通讯稿上交,总之,感谢大家的配合。当队长也的确锻炼了自己。在联系实践基地时,敬老院的负责人说我一定是学生会做干部的,有领导风范,小小得意一下。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能利用暑期的机会去奉献社会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看着大家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我们都觉得很欣慰。我一直都想着有一天能将我所学到的知识用到家乡人民身上,这次终于实现了。其实本来是想做健康宣教的,借几个血压仪帮人们量量血压,只可惜由于不知道要去哪借血压仪,所以这个计划只好放弃了,专业知识没能用的上。

另外,还想说的是,借社会实践机会认识了几个学妹,她们都很配合,其实我一直不喜欢听人家说我们九零后什么什么样,我觉得那些用来形容我们的词语真的是很片面很片面,我们明明就都是一群积极向上的好孩子。还有和其他本来就认识的几个人感情更深了,大家能在大学里相遇也是一种缘分,要好好珍惜。

最后还想说说敬老院里的老人,本次选的敬老院是我所在镇上的敬老院,我一直都知道他的存在,但是从没有进去过。那天去联系基地的时候,我不知道领导人是谁,跑到那边问人,结果那个老人很热心,陪着我前面后面的跑,我想如果我爸在家,我肯定会把他拖着帮我把事情办好。可是他不在家,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上。所以说,这也是一种成长吧,学者自己处理事情,没有大人的庇护,事情谈成了,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老人们一看到冒着酷暑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们的手问寒问暖,十分关心我们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我也详细询问各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与老人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我们没有因为酷热的天气埋怨过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其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当今社会,不知道孝敬老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忘记了他们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们拉扯,在自己有能力挣钱吃饭后,就将年老的父母给抛弃!任由他们艰苦度日。

在回来时大家都笑容满面的说: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曾经他们也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梁!

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在我们镇上也赢得的一致好评。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敬老院感想篇10

一、以爱心社为导向,推进敬老实践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原商学院承担着学校学生社团“爱心社”的组织指导工作。合并重组后,经济管理学院继续指派专门教师负责此项工作。自2007年社团成立以来,定期组织学生志愿者前往敬老院参加敬老活动。在敬老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走形式”、“走过场”,而是要求学生“神而往之”的交流。即除了卫生、食宿方面的基本照料,还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与沟通,学习长者们的人生智慧,体验长者们的心路历程,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深化孝思哲思,以心换心,用爱心雨露滋润老人心田。特别是,该学院要求参加敬老活动的学生,定期召开思想交流会,分享敬老心得,?男〖业酱蠹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植根孝文化,让孝的思想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如此,从思想根源上促进了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高标准,用高屋建瓴、醍醐灌顶的方式,从核心上打动学生,用尊老、敬老的实际行为感化学生。

二、以家校联系为依托,推进孝心建设

经济管理学院首创家校联系制度,不满足于简单的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而是定期以信函的形式集中为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通过年度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经济管理学院出资制作精美的信函,详述学生在学年内的表现,并对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的艰辛付出表示慰问。精致的函件遥寄万水千山,送达慈母严父手中,字字珠玑,子女在校优异表现跃然纸上。如此,既激发了经济管理学院学子的自豪感,唤醒其家庭荣誉与责任,又慰藉了家长为孩子的操劳,提升孩子“为家付出,为长尽孝”的思想。自2006年起,该学院累计邮寄制作精美的信函3000余封,为一届届优秀学子的家庭送去温暖。从此做法来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将本学期的表现与家长及时沟通,这有利于畅通互动渠道,同时激发学生争当优秀的积极性,对促进思想建设意义重大。

三、以成人礼为载体,推进孝思养成

经济管理学院始终关注学生自主成长,注重在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留下刻痕,帮助学生铭记人生重要时刻。18岁,对于每个走出高中校园,迎接大学时代的学生都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孝”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此时尤为需要彰显。2015年11月5日中午,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的344名2015级新生在冯从吾雕像广场举行成人礼。为弘扬孝思,典礼特别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典礼上,学生家长代表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健康生活积极进取。面对关学大师冯从吾、面对师长,同学们进行庄严宣读成人礼誓词,行十八岁成人之礼。典礼誓词由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新生辅导员陈林强起草,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晓煜反复斟酌、亲自斧正,特别注重突出学生家庭责任感养成,培养其为国尽忠,为家尽孝的思想。通过诵读誓词,学生深切体会到成人礼的庄重感,感受到了以孝心为主体的责任和担当。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在一入校的时候,就能够建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责任意识。

四、以暑期社会实践为途径,推进孝道文化实施

经济管理学院不仅满足于培养学生孝心思想,还特别注重学生孝道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施。每逢暑假放假前夕,经济管理学院都会召开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工作会议,对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做出周密地安排。在这些活动项目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就是量化家庭责任实践。

众所周知,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主体,而孝道文化传播对于这个数量庞大的受众已经十分弱化。在家庭里,独生子女是“皇帝”、“公主”和“太阳”。上有爷爷奶奶一辈人的疼爱,下有父母的呵护,站在家庭“爱的金子塔尖”,是说不得碰不得,更别提让孩子为家庭做什么贡献。连最简单的家务劳动,学生都不会干,或者干不好,这一点从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从事的各项义务劳动中就可以看出。由于我国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教育一直凸显为应试教育,学生在家庭、学校的劳动能力已经弱化。“纸上得来终觉浅”,即便我们利用多种平台宣扬孝道文化,但孩子们一直没有机会和精力为家庭真正做点什么。

为解决这一问题,经济管理学院专门为学生制定了彰显家庭责任的假期实践报告,即量化学生在假期为家庭做出的贡献,并于开学进行评比。具体量化的贡献方式包括,从事家庭家务劳动、帮助邻里老人、组织敬老文化宣传等活动,依据类别分别有对应分数。为避免流于形式,报告中除了有家长签字外,还要求提供相应的视频和图片。当然,这些措施旨在抛砖引玉,以引导促进步、以行动促弘扬。目的在于确保学生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孝道思想在实践中的作用。

五、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推进孝思氛围营造

经济管理学院特别注重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培养学生的孝道文化。除传统的清明祭扫、重阳敬老外,在寒假来临之际,学院创造性地将孝道文化养成与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相结合。通过深入体会春节民风民俗,将孝道文化于普天同庆之时在学生心中埋下种子,生根发芽。

具体做法是,除大年初一即开始的“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和习俗外,经济管理学院在放假前,会将每年腊月二十三,即小年开始的习俗用彩纸打印,分发到学生手中。在宣传春节文化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家乡当地文化,积极参与到每个节点的风俗中,尤其注重敬老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