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8 18:09:04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篇1

吹动着柳条的纸条,吹走了一天的疲惫。湖水泛着波光粼粼,落日的余晖照射在湖面上,把湖面照射的闪闪发光。

他喜欢黄昏时来到这里,享受微风带给他的沐浴。因为与父母赌气,他跑出了家,跑到了这里。

她同样喜欢黄昏时来到这里,在湖边散步。她喜欢穿白色的裙子,扎着浅绿色的蝴蝶结,在夕阳与柳条的衬托下,她显得美丽极了。

蓦然回首,他发现了她。他心中的怒气一下子消退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她把头转向他,给他一个淑女般清纯的微笑。他的脸上微微泛红。从此,他不再与父母赌气,他喜欢上来这里,同样也喜欢上她的微笑。

从此,每天黄昏他都会来这里,总会看见,那个女孩向他投以微笑。这天,她再一次向他微笑时,突然身后有一个老奶奶的声音传来:“孩子,过来坐坐吧。”他便看见她飞快地跑过来,像一只蝴蝶一般,轻盈地从他身边跑过去,跑到老奶奶的身边。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篇2

那是秋风在一年里吹响的季节,学校组织检查组,而Steven和我,被学校抽中,并分在一组。

那是Steven和我的第一次相遇。于是,每周四的午自可以看见Steven和我穿梭在学校里检查。此后我们一直有着来往,我却一直喜欢这样称呼你:Steven

此后,上次的路上总看见有两个身影在一起闹。

“嘿,今天又是我们检查,你检查初一初二,我检查初三”。

“为什么,你总是占便宜?”

“因为我比你狡猾。”

……

Steven和我总是这样的玩闹,和Steven的日子,总会是那么快乐,那么开心,那些欢笑时刻伴随着我们,贮存起来在我们的心里。

但那种快乐的日子确实如此的短暂,转瞬间,Steven和我来到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由于家庭的关系,Steven必须转学,这表示着你我将要分开,而你却也很高兴去大城市上学,我也在心里暗暗的为你高兴,但却不能想象——没Steven的日子我会多么无趣,寂寞。悲凉。

你走的那天我去车站送了你。你乘车去了大城市,也与我约定,当来年的秋风再次吹响起,你定会回来看望我们。

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却迟迟不见你的归来。

我们等了许久,秋风以吹了两遍,而你归来后却没来看望我们。

我们还是傻傻的等着你,马上你又快回来,这次我们约定一定会去找你。

……

又是一年风起时,7月,夏风还在吹着,但喜报连连,哥哥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

经过了高中的艰苦奋斗,每天早上6点起床,洗漱完毕后马上背着书包就往学校去,知道直到中午12点才回来吃饭,吃完饭又立刻钻进卧室开始复习,到了2点又到学校去。

下午6点回来,好不容易有了一会休息的时间,结果又到学校去上晚自习,直到晚上11点才回来,接着又开始做作业,一天时刻也在为学业忙碌着,天天如此,就是为了考上自己的满意的学校。

秋风吹响的时刻,哥哥迎来了自己最为期待的一天,大学通知书来了。

那天,你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笑着,自己十二年的汗水终于换来了这样一张通知书。

而我呢?也在心里暗暗的为你高兴。

那天去你家给你道喜,很多人簇拥在你家,非凡的热闹……

当秋风吹响的时刻,哥哥也要走了,去北京,继续闯荡,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

那天我去送了你,你大包小包的行李很多,而你也是很开心,很高兴去北京上学。

秋风吹响的时刻,总会有亲人离开,秋风吹响,总会带来淡淡的悲伤。

风擦过窗棂,发出沙沙的声响,灰尘卷起一个绝美的半弧,安然落下。又是一年秋色连天,又品一次秋词之华盛,在灯火阑珊处,在明月别枝时,秋风款款袭来,夹着淡淡的忧伤,一如我们的呼吸……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篇3

关键词:钢琴音乐发展历程,风格特征

一、萌芽起步期的钢琴音乐及其风格特征(1910-1929)

受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新音乐运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最早尝试写作中国钢琴曲的是赵元任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新文化领域卓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和音乐家。,钢琴音乐发展历程。1915年在美国的《科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是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在该刊第四期上他又发表了即兴小品《偶成》,1919年又创作了钢琴曲《小朋友进行曲》。1921年《音乐杂志》第一期发表了李荣寿的钢琴曲《锯大缸》。当时这类钢琴曲构思简单、结构短小,专业技巧相当于儿童钢琴初级教材程度,而且都是能在钢琴和风琴上弹奏的小品,这些钢琴小曲的发表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的正式诞生。,钢琴音乐发展历程。

二、艺术创作雏形期的钢琴音乐及其风格特征(1929-1949)

这个时期大致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这20年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0年代初期至30年代后期,第二阶段是30年代末期至40年代末期。

第一阶段(1929-1937)。

这个时期在中国左翼“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联系,以及大的热情引进介绍苏联的文艺理论与成就”的思潮影响下,“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艺术观逐渐沉寂,随之而来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的艺术观与“救亡”的时代声音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股强大艺术潮流。1934年11月,由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个人出资倡办的中国音乐史上首次“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评奖活动,这次比赛对于当时尚处于起步状态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和后来的钢琴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阶段(1937-1949)。

这一阶段是战争、救亡与艺术发生更为密切关系的一个时期。战争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思维方式与审美观念等因素,相应地使艺术家的创作心理、创作方式、题材、风格等,都打上了战争的鲜明烙印。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钢琴音乐尽管创作手法各异,但在创作上却体现出一种共有的特征:在旋律写作方面,大多以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音阶调式、旋法为基础,而又不拘于原有的民族曲调。在乐曲结构手法方面,他们在总结西方乐曲的曲式结构基础上,采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加花变奏”、“合头”、“变尾”等手法,来实现“变化再现”的目的,在和声写作方面,他们继承发扬了20年代一些作曲家对和声民族化探索的成果,运用一些细微、精致的和声处理来避免大小调功能结构与民族音调之间风格的矛盾,形成了独特的既具欧洲古典和声典雅又透发出中国民族色彩的和声风格。

三、艺术创作繁荣期的钢琴音乐及其风格特征(1949-1966)

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发展,钢琴音乐创作也有了根植的土壤。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艺术方针的指导下,用西洋乐器表现中华民族的风格与特点成了广大作曲家和钢琴家探索的方向。,钢琴音乐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十几年里,是国内钢琴曲创作空前繁荣的时期,无论是钢琴新作品创作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中国钢琴音乐史上前所未有的。

这一时期我国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创作中,题材广泛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新颖,大都引用现成的民间曲调,配以简易的织体、多变的节奏型,用对位法、对比式和模仿式复调二声部写作手法改编而成,赋予传统民歌以新的艺术生命力。标题性是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另一大特点,除了部分以曲体或调名来命名的作品外,有的兼用无标题音乐与标题音乐两种命名法相结合的方式为作品题名,但大多数作品使用了中国传统器乐标题性作为曲名。这种区分于欧洲具有某种定向画面性的标题,而表现人的心理与情感方面且富于抽象性和预示性的中国音乐标题,形成了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鲜明风格特征。

四、艺术创作转折期的钢琴音乐及其风格特征(1966----1976)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的历史上被称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主导的特殊阶段,形成了一个极端的“一元化”文艺思潮,当代中国音乐也伴随着进入了一个迷失而癫狂的时期。随着“文革”的不断深入,“样板戏”占据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舞台,而“样板戏”的历史性成就在于它的音乐。,钢琴音乐发展历程。钢琴协奏曲《黄河》是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等人根据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集体改编而成。,钢琴音乐发展历程。和原作所表达的内容一样,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展示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壮丽诗篇,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这首钢琴作品既有西洋音乐风格,又有中国音乐特色:既有华丽的技巧,又有巨大艺术感染力。

纵观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虽然还是依托传统民族器乐曲和民歌或创作歌曲的旋律进行改编创作,但作品的题材、创作技法与作品表现的思想内涵等方面,较这一时期之前的钢琴作品都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五、艺术创作多元化时期的钢琴音乐及其风格特征(1976至今)

1976年随着“四人帮”的粉碎,中国结束了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伴随“拨乱反正”及其后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艺术上运动的开始,中国当代社会进入了解放思想的新时期。全新的思想观念、多元的文化观念和观念的急速转化等使这一时期的音乐观念由文革期间的“一元化”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进入80年代后,这种创作态势尤显突出,中国钢琴音乐真正进入了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时期。中国钢琴音乐整个发展经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期间经历了萌芽起步期、艺术创作雏形期、艺术创作繁荣期、艺术创作转折期与艺术创作多元化时期。各个历史时期,作曲家们有意识地在西方音乐遗产同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他们从中国民族性的音韵中提炼出精华,从传统中演化出中国音乐的新语言,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超越传统音乐范畴的优秀中国钢琴作品。纵观这些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尽管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体现了时代性与作曲家不同的个性,然而它们之间却又具有明显的共性与连续性。,钢琴音乐发展历程。这种具有连续性的共同特性就是—在钢琴作品中注重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的意境和内涵,讲究“神、韵、意”的表达;在广泛继承吸收我国传统的民族曲调的同时,积极运用西方的现代作曲技法,并充分利用钢琴本身所具有的多声优势,把中国民族器乐不能展示的音响发挥出来,以民族的审美心理使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更好地表现中华文化的神韵。

参考文献:

1、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卞萌,《中国钢琴文化形成与发展》,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家评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篇4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此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简洁明了。

2.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掬水留香》之开头:

有时候我们会像小孩痴迷一件玩具一样,朝着自己的梦想奔跑,看着美丽的光球,不停地加速,到眼前才发现那原是海市蜃楼。于是,后悔了,后悔在跑的过程中错过了欣赏风景的机会,想要折身返回,却发现风景已逝,无可挽回。其实,人在跑的时候,不要只顾着深邃的蓝天,我们的脚下还有广袤的大地。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起点,也会有一个终点。快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享受沿途的风景。

为了说明“快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享受沿途的风景”这一论点,此文先论“有时候我们为了所谓的目标,错过了沿途的风景”,起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

3.引――引名言名句打头。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高分作文《张扬与内敛》之开头: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年人。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此文开头引用布莱尔、苏轼、李清照的话,引出张扬与内敛的辩证关系,使文章极富雅韵。

4.喻――用比喻开头。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拣出记忆里的沙子》之开头:

人生若是采摘,那么记忆就是陈酿。采摘幸福,陈酿甜蜜;采摘痛苦,陈酿苦涩。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苦涩,那么请你忘记;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甜蜜,那么请你铭记。

此文开篇用比喻的方式确立了文章的主旨――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苦涩,那么请你忘记;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甜蜜,那么请你铭记。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

5.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之开头: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篇5

关键词:上海画派;雅俗共赏;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49-01

上海画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之后,工商业的发展使这里成为新的绘画市场,吸引了江浙一带的画家云集于此。这些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其中居于主流地位的画家,则是被称为“海派”的群体。“海派”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在一起,从古代刚健的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以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将明清以来大写意的水墨画技法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新艺术形式。

一、上海画派的形成

上海画派的形成可以远溯宋代,上海地区零星的美术活动还没有形成气候。元代,苏、松一带经济繁荣起来,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先有活动在苏州的“元四大家”,后有明代以董其昌与陈继儒领衔的松江画派,他们强调文人笔趣,张扬南宗画风,掀起了当时文人画的风气。嘉定画派稍迟于松江画派,二者相互呼应,促成以后上海地区绘画氛围的活跃。清初,中国画创作开始吸收西方绘画因素。经乾嘉至道光,上海县经济实力大增,本地画家渐露头角,吸引来了不少有才华的外地画家。上海画坛由小到大 ,从“三熊”到“三任”,再到海上画派,成为大江南北的美术中心。

光绪初,海上画派已具雏形。赵之谦等人粗犷强劲、浓艳丰厚、挥洒酣畅的笔墨开全国风气之先,也定下了海上画派的画风基调。清末民初,辛亥革命为海上画派的兴盛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上海画坛不仅画家日众,画艺日高,而且强烈表现出不同于旧文人画的创新意识,以任伯年为海上画派盟主,上海美术进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海派”通常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有张熊、朱熊、任熊等,其中任熊、任熏、任颐又合称“三任”,以任颐(任伯年)为高峰。

二、雅俗共赏之美

上海画派的雅俗共赏艺术形式,既能被大众的审美所接受又不失文人画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形式在作品中主要体现在用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表现出文人画所最求的笔墨效果和精神境界,具体到不同的画家不同的作品而又有所不同。

赵之谦可谓上海画派开派人物,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画风工丽,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他将花书法、篆刻上取得的古拙风格移入绘面,笔力雄健,洒脱自如,使长期流行的那种柔媚、纤细的画风,变为清末大写卉画的峻峭、挺拔。赵之谦在传统文人画基础上引入诗书,使文人画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他将民间赋彩引入绘画,又使他的画与传统文人画有很大的不同,更为大众所接受、欣赏,他的这种画风给海上画派的画风奠定了基调。

任伯年作为上海画派前期代表性人物。他注重对传统的继承,汲取诸家之长,并融入西画的速写、设色技法,形成自己新颖生动的画风。他的画中造形既合气势神韵,又能雄奇丑怪,既有精劲线条,又与大胆泼墨互用,兼有鲜艳明亮的色彩。他突破旧文人画的狭窄题材,将民俗和神话内容入画,例如《钟馗》、《苏武牧羊》、《风尘三侠》,这些画的题材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他又以精到的笔墨传达他对社会现实的奋击和反抗,使他的画有不落入俗套。

吴昌硕继任伯年之后成为海上画派的领袖。吴昌硕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造诣都很深。他的艺术道路是从制印开始的,后又学习书法、辞章,最后在绘画上取得成就。他尤擅大写意花卉,取材于梅、兰、竹、菊、松树、荷花、水仙、牡丹、紫藤和其他杂卉、瓜果等,有时也作山水,摹写佛像和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巨石、题跋、印章与所作花卉顾盼呼应,交相辉映,使画面组成有机而又相谐。其用墨浓淡干湿,相得益彰,表现出物体的内在的生命力。在色彩使用上他喜欢用鲜艳、强烈的重色,与他刚健的笔力相结合,画面浑厚古拙而书卷气明显。他发展了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以来的大写意绘画传统,形成了个人独具的新风格。

三、上海画派艺术形式的影响

上海画派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融入了来自民间的、西洋的、书法篆刻等上的美的因素,形成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对中国画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在上海画派之后的中国画不再单独最求文人的之高境界,开始把民间的生活气息融入到画面中,同时注重创新,不断开拓绘画境界。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篇6

《亲历画坛八十年:石谷风的口述历史》是由石谷风口述,鲍义来等人整理而成。石谷风博闻强记、熟稔文史,又擅长叙事,经他娓娓道来的故事,穿插着历史,精彩绝伦,讲述了将近百余位画坛名家的趣闻轶事,不乏有参加“一二・九”运动,替张大千租房,与林散之共同过事等妙文。这样的故事,不仅有诙谐有趣之处,更有这些名画家的人情世故,同时更是一个世纪以来,画坛的一个以个人传记、个人观点介入的文献。

石谷风1919年出生于北京,原名叫石振华,他的祖籍在湖北黄梅县,其祖父勤奋好学,早年迁居北京以教私塾家馆为生,擅长书法,喜欢收藏字画。而其父幼承家训,通经史,也擅书法,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秘书,并与共过事。这种特殊的环境,使得石振华自小对书画有着特殊的喜爱,后经王梦白启蒙,开始正式学习国画,而石谷风一名,则是听取了黄宾虹建议所改。既有家庭的熏陶,更有自身的喜欢,学习绘画,对石谷风来说理应顺风顺水,但是当时的环境动荡,石谷风在考入北平艺术专科职业学校国画专业后,就经历了“九・一八”事变,随机他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那时候,他又是一名热血青年,爱国的情节注入了血液中,这也影响了他之后的一生。他勤奋一生,做事、做人十分耿直,而且热心,在六十多年的工作中,画过千余幅画,写过千万字的著述,又为安徽省博物馆征集了数以万计的文物。

石谷风的性格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从给黄宾虹做书童开始,他就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这使黄宾虹格外赏识他,同时也点拨了石谷风不少。当时画坛有句“穷山水、富花鸟,饿不死的人物画”之说,同黄宾虹学习山水画,遭到了很多同学的看不起,甚至被人认为是自讨苦吃,可是石谷风却不以为然,他潜心学画,勤奋过人,终得到了黄宾虹的真传,也由此认识了张大千等人,向他们求教,不仅在创作中日益增进,同时还在书画鉴定的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随后他在鉴定收藏领域颇有名声,还抢救了敦煌写经,免去了这批贵重文物流失国外的遭遇。

在石谷风的一生,很多人对他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刘奎龄教其中西融合,让其不仅要掌握国画的传统技法,还要吸收西洋的技法,然后把西方画与中国画融合为一体。而刘饮湖又教其临画,他让其临摹,并点评出不足之处,并独传其秘。为张大千租房一事得到他的满意,张大千要感谢石谷风,而石谷风却希望先生不吝赐教,教其画画。从种种事件上来看,虽是石谷风得到了很多人的真传,也是很多人影响了他的一生,其实也跟他个人的性格特点有关,他用勤快得到了更多的恩赐,这是一个人、一个画家难得的礼遇,恰逢被其遇到,也因此成了名就。石谷风并非一生都在绘画,他的鉴定与研究工作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晚年移居安徽,出任了安徽省博物馆研究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黄宾虹故居“怀德堂”摇摇欲坠,石谷风得到黄警吾的“呼吁书”,随即请求省博物馆和文物局前去调查了解,后经安排,“怀德堂”得到了修复,还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像此种事,既帮助了世交,又保护了国家的文化遗产,石谷风不知做多少,这可能是他自己也梳理不清的。

胡适曾经对我国传记文化不发达深表遗憾,所以带头写下了《四十自述》,并鼓励朋友写自传。石谷风亦是如此,在年近百岁的时候请人整理自己的口述并发表,将这些他亲历的画坛佳话传于读者,让读者了解到他一生的同时,又将近一个世纪的画坛一角,搬回了大众的视线内。(撰文:王泽 图片提供:江苏文艺出版社)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篇7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寒食节”。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晋文公想请介子推回朝做官,可是介子推却隐居山林。有人给晋文公献计说“放火烧山,介子推一定会逃出山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八年级清明节作文600字,供大家学习。

中学生八年级清明节作文600字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

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我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我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此时,爸爸也流泪了。雨势并不减退,我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物品。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

中学生八年级清明节作文600字2清明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一到清明节我们全家一起去上坟,到了坟地,我的弟弟妹妹们都等着我去玩呢。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欢清明节,也包括我这个小姐姐,因为我们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风筝,可开心了!可快乐了,可惜一年中“‘清明节”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很珍惜哦!说到这儿,我得赶快拿着我的风筝去和她们玩了,要不然他们爬山就不等我了。我走到坟前一看他们全来了,就差我一个人。

我们给祖爷爷、祖奶奶祭拜后就去玩了,爬山有两条路,一条很崎岖以前放羊时走过的山路,很难爬。还有一条是山野地上长满小草的路,人们可以轻轻松松的爬上去,但是两条路都一样远。最后我的弟弟、妹妹们一致决定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上山时走那条崎岖而艰难的山路,下山时走那条平坦而长满小草的路。

上山了,我们象一只小老鼠一样“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们累得直喘气,我们快要爬不动的时候,兆兆比我小一岁的妹妹对大家说:“我们要坚持,坚持才是胜利,如果我们退缩了,就是一个懦弱的人,就是一个经不起一点风雨的人”,我听了后说:“妹妹你说的对,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们一定要爬上山顶”。“行”,大家说。我们艰难而努力的向上爬,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一定会问,我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因为有一种信念,一直记在我们心中,那就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在山顶被清风吹过,把我们身上的“累”给吹走了。往下一看:啊!我们的家乡贵德就像一个盆地,到处绿树成荫,清清的黄河顺势而下,柏油马路像一条条白色的带子,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好美丽、好漂亮。

突然妹妹对我说:“姐姐我们一起放风筝吧”!我听了连忙点头,拿出了我的蝴蝶风筝,妹妹拿出了小鹰风筝准备放风筝。那线一紧一松风筝慢慢飞上天空,我们边跑边放,风筝越飞越高。我的蝴蝶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鹰风筝翱翔在蓝天中,看到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飞舞,我们的心情好高兴、好激动。

突然,爸爸、妈妈在喊我们该走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收起风筝离开。这一天是我们值的怀念的日子。今天我们好快乐好尽兴。

中学生八年级清明节作文600字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风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中学生八年级清明节作文600字4清明节到了,明媚的阳光似乎也知趣地退避到了厚厚的云层背后。桃花、梨花开得也不那么艳,它们都低下了头,草儿弯下了腰,老天爷也落下了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和家人也在这细雨纷飞的日子踏上了给外公扫墓之行。我们带上事先准备好的糖、酒、香烛、纸钱……便乘车出发了。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一路上大家都默默地望着车窗外暗淡的春景。大家是否又回忆起了我那慈祥的外公呢?

说来遗憾,从小到大我都没和外公见上几面,而且脑海里对外公也没什么印象。因为外公去世时,我还太年幼无知。但是,妈妈经常给我讲外公的事:外公身前时一个工厂的会计,因为外公待人热情,做事很讲原则,踏实又认真,所以他很受大家的认可与欢迎。外公也是一个很吃苦耐劳的人,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但是外公还是又当爹又当妈,苦着自己,累着自己,硬是靠自己把妈妈、舅舅他们兄妹四人拉扯大。每每回忆起外公的点点滴滴,妈妈总是会红着眼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睿睿,外公的心愿就是希望他的子女、子孙都是正直、善良的人。”妈妈的话从此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终于到达了外公的墓前,我们按照惯例先清扫了墓碑前的那片小空地,再清理掉幕周围的杂草。清理毕后,就开始把祭祀用的水果、糖、香烛一一整齐地摆放在墓碑前。妈妈小心翼翼地点燃了香烛,姨妈招呼着我们一群小孩子一一给外公磕头祭拜,舅舅则在一旁点燃了鞭炮。鞭炮噼啪作响,我默默地抬起头看着阴沉沉的天空:远在天国的外公能否听见这清脆的、寄托着我们一大家子深深的惦念的鞭炮声呢?看着眼前纸钱燃烧的红红的火苗,我想外公一定在某处默默地看着我们。

我们的扫墓之行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但是在这匆匆中我却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

中学生八年级清明节作文600字5又是一个放假的星期六,也正好是一个清明节的前几天,为了让我们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提前了几天来扫墓。但这次扫墓并不像以前那么单纯,这次扫墓也许会带给我们许多快乐的事情。

一路上,我们再次闻到了农村独有的风味——“空气清新”。在繁华的城市里什么都好,唯独空气受着工业的影响而变得到处是一层烟雾,让这天空慢慢地变成了灰色,那清新的味道从此在城市里消失了。回到了这里,感到在我们头上的天空是那么的蓝,白云是那么的白,我真想永远的生活在这片天空下,享受在城市闻不到的味道。

看完天空,再看看在我身旁的山,真是不能联想。山上,一棵棵野松挺拔的生在悬崖陡壁的土里;一簌簌映山红向我们吐出它的新枝,在春天的陪同下,花蕾渐渐的长出来,仿佛在向我们报到春的来临;梨树的枝头上长满了白梨花,在春风的呼唤下把它小小的花瓣洒入人间,在路上铺上了一条白色大道,好像正欢迎着我们在它这里通行。春天的气息注入到我的脑海间,让我心旷神怡。

观赏完美好春光后,我们开始自己的安排——做竹筒饭。心灵手巧的姑父早就把应该带的工具给带来了。“哒哒哒”传来了姑父砍竹子的声音,随后又开始锯,经过了一番周折后,终于可以把竹筒饭放在火上烤了,我们耐心的等待了好一会儿,竹筒饭终于烤好了,肚子已经哇哇叫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吃了,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所以,有的竹筒饭还是半生半熟的。这可害死我了,不能过瘾的尝到竹筒饭的香味,但这总给我们吸取了一点教训,让我们下一次做竹筒饭更好了。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篇8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文(一):

星期天的中午,蓝蓝的天空上挂着那棉花糖似的白云,红彤彤的太阳照着碧绿的草地,我和同学们相约一齐去公园里放风筝。

我们来到草坪上,只见身边有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想把燕子风筝送上天。一个穿着绿色上衣的男孩拉着线,另一个穿着紫色上衣的小男孩把燕子风筝举过头顶,还有一个小女孩正在旁边兴致勃勃地观看着。穿着绿色上衣的小男孩飞快地往前跑,时不时看一看身后的同伴有没有跟上自我。跑了一会儿,绿色上衣的小男孩大叫一声:“放!”紫色上衣的小男孩随手放开燕子风筝,“燕子”便稳稳当当地飞了起来,越飞越高。旁边的小女孩羡慕地说:“我也想让我的蝴蝶风筝在空中飞来飞去。”

远处有一家三口在放风筝。小男孩使劲拽着风筝线,生怕风筝飞走。他高声喊道:“我的风筝飞得好高啊!”旁边爸爸的手搭着妈妈的肩膀,欣慰地对妈妈说:“看,咱们的孩子最终长大了,他也会放风筝了。”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

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越飞越高。看!那条“金鱼”把瓦蓝的天空当作了汹涌澎湃的大海,在里面欢乐地游来游去;那条红色的“蜈蚣”瞪大了眼睛,扭动着弯弯曲曲的身体,骄傲地对着我们说:“你看,我飞得多高啊!”“雄鹰”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着,一会儿到这儿,一会儿到那儿。这个风筝是“三角形”状,像火箭似的。这个“火箭”后面还长了两条腿,像火一样为“火箭”供给动力。

放风筝真趣味啊!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二):

星期天的中午,蓝蓝的天空上挂着那棉花糖似的白云,红彤彤的太阳照着碧绿的草地,我和同学们相约一齐去公园里放风筝。

大家来到公园,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愉快地放起了风筝。看!那条“金鱼”把瓦蓝的天空当作了汹涌澎湃的大海,在里面欢乐地游来游去;那条红色的“蜈蚣”瞪大了眼睛,扭动着弯弯曲曲的身体骄傲地对着我们说:“你看,我飞得多高啊!”“雄鹰”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着,一会儿到这,一会儿到那儿。还有一个“三角形”像火箭似的风筝。这个“火箭”后面还长了两条腿,像火一样为“火箭”供给动力。另一只“燕子”正准备展开双翅飞向天空呢!

那边有一家三口在放风筝。小男孩使劲拽着风筝线,生怕风筝飞走,他突然叫道:“我的风筝飞得好高啊!”旁边爸爸的手搭着妈妈的肩膀,欣慰地对妈妈说:“看,咱们的孩子最终长大了,他也会放风筝了。”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

近处还有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想把燕子风筝送上天。小明拉着线,小力把“燕子”风筝举过头顶,另一个小女孩正在旁边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小明飞快地往前跑,时不时看一看身后的小力有没有跟上自我。跑了一会儿,小明大叫一声:“放。”小力把燕子风筝往天上一抛,“燕子”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小女孩羡慕地说:“我也想让我的小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

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越飞越高,大家玩得真高兴呀!我想我们也要像风筝一样,在学习上蓬勃向上。正是王之涣所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三):

春天到了,花儿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装,小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小红、小明、小华兴奋地跑出家门冲向公园。

他们拿出了自我的风筝,小明兴奋地指挥着,“小华你能够拿着我的风筝,等我跑起来后,记得把风筝抛起来。”小华豪迈地拍拍胸脯,“相信我,没问题。”小明迫不及待地伸手测好风向,激动地大喊起来,“跑!小华。”他们像赛车一样飞快地冲了出去。等到小明觉得后面拉着的风筝越来越重时,赶紧回头摆摆手,“小华放手!”小华听到后立刻放了手。风筝“咻”的一声,像飞机一样在高空中飞翔。小明脸上满是得意,“哼,我是最厉害的!”小红又生气又不甘示弱地瞪着小明,“你别得意的太早,等会儿我必须会超过你的。”

突然风筝线断了,小明和小华沮丧极了,小红却笑弯了眼眉,“让我来给你开开眼吧!”小红测好风向,然后跑了起来,右手拿着线轴,左手抻着风筝线,一边向前跑一边回头看,看起来熟练极了。没过多久风筝就飞了起来,小红骄傲地朝小明他们吐吐舌头,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风筝虽然很难放,可是,放风筝是一件多么趣味的事情啊!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四):

一天午时,阳光明媚,有点微风,江边公园的上空中飞着许多风筝,有老鹰、燕子、蝴蝶、龙、金鱼等等,种类真不少。

我和爸爸我们选了一只老鹰风筝。爸爸把我带到一块空地教我放风筝,我一手拿着风筝一手拿着线,跃跃欲试。不一会儿起风了,老爸让我放开风筝,风筝果然飞起来了,我期望它是飞得最高的。可是好景不长,一会儿它就掉下来了,我心里很难受。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不要太悲痛,一点点去试,总会成功的,。不一会,来了一阵大风,我按照爸爸教我的要领,一边跑,一边把风筝往天上放,风筝最终飞上了蓝天,飞得异常高,仿佛要把我带到天上去了。我高兴极了,我选的老鹰没有错!

时间像飞箭,放着放着,夕阳西下了,妈妈说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收起了我的老鹰。回去的路上我一路哼着小曲,心里美滋滋的,可高兴了!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五):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又是一个完美的早晨。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白云。柔嫩的桃花在温暖的阳光中笑红了脸,那调皮的小燕子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小草从大地妈妈怀抱里探出小脑袋,给大地铺上了一片绿色的地毯。五颜六色的小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小明和他的朋友们看着这样的情景,连忙拿起心爱的风筝,飞似的冲出家门,奔向公园。

瞧!天空中热闹非凡,有勇猛高飞的老鹰,张牙舞爪的龙,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金鱼……看着天空中各种各样的风筝,小明的心里好羡慕。于是对豆豆说:“咱们也来放风筝吧!”豆豆托起小明的“燕子”风筝,小明手持风筝线,抓牢线轴,转过头喊:“豆豆准备好,等风一来,我说放手你就放手。”“放心吧!交给我没问题!”豆豆说道。一阵风吹来,小明边跑边喊道:“放!”豆豆使劲把风筝往天空抛去,风筝摇摇晃晃地飞了起来,小明随着风的大小一点点收线放线,风筝飞向蔚蓝的天空。“啊!风筝飞上天了!风筝飞上天啦!”在一旁抱着蝴蝶风筝的小红一边跳一边兴奋地喊着。风筝随着微风越飞越高,有时还在空中盘旋几圈,像是在炫耀它的美丽呢!远处的草坪上还有一家三口,爸爸妈妈依偎在一块儿,看着在一旁放风筝的孩子,说:“看,咱们的儿子可真了不起,能把风筝放得那么高……”

风筝越来越多,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就像风筝们在欢乐地开大会,热闹极了!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六):

一天早晨,我早早起床,往窗外一看,外面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窗边的柳树的枝条飘来飘去,像在跳舞的八爪鱼。我发现这种天气正适合放风筝。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叫醒爸爸妈妈去放风筝。为了早点放风筝,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便出发去江滨路了。路上,我在车里欣赏着我的蝴蝶风筝。只见它有一对彩色的翅膀,上头还有朵小红花;它的身子是棕色的,尾巴是橙色的,上头还画着十颗五角星;最有意思的是,它的触角上还有两条毛毛虫。

最终到了江滨路了,我拿着风筝,兴奋地从车上跳下来。妈妈帮我找了块干净的路面,我细心翼翼地把风筝摊开,绑上,然后开始放风筝了。我放了20厘米的线,之后跑了起来,边跑边放线,风筝就飞上天了。

风筝越飞越高,我在地面上跑了个圈,风筝也飞了一圈,真有意思。

午餐的时间到了,妈妈说:“去吃午餐了!”我收了风筝线,高兴地回家了。我把这件趣味的事写成了一个故事,瞧,你正在读它呢!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七):

这是一个周末的中午,外面的空气热热的,我约了乐乐和阿雅洽去放风筝。

我们到了离家较近的公园。因为天气太热,公园几乎没有人。除了我们和天上的小鸟。我们的到来,它们似乎高兴极了。叽叽喳喳的在空中飞来飞去。

之后我们开始了准备工作,乐乐带了一条大鱼风筝,我带了菱形的风筝,阿雅洽带的是章鱼风筝。放风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乐乐试了几次都没有放上去,阿雅洽也是。乐乐抱着风筝,想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怎样就放不上去呢?阿雅洽也不死心,连试了几次。我也试了几次都放不上去。于是我开始修理我的风筝,用剪刀把剩余的部分剪掉,估计这样就能放上去了。

大家又试了几次,始终放不上去。然后我们发现我们的风筝都没有问题,原先是没有风,所以风筝飞不上天。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八):

春天到了,春姑娘把大地装点得一片翠绿。这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机,我们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教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似的选了一个好日子让我们来放风筝。

星期五午时的第二节订,我们在汤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操场上,只见大操场上放风筝的人已经很多了,天空被一只只美丽的风筝点缀得五颜六色,好像一匹五彩缤纷的花布。风筝各种各样的,有的是勇猛凶恶的“老鹰”,有的是胖乎乎的“哆来A梦”……

我拿起我的蝙蝠风筝放了起来。“咦,怎样放不高?”我在心里想,之后,有一位男同学看了看我的风筝说:“你的风筝不对呀,对了,是这根棒应当从这边的小洞里穿过去的呀!”说着就指点给我看。我立马纠正了我的错误,又重新“披甲上陈”,我拿起风筝,顺着风势,又跑了起来,嘿,风筝被风吹和真急,我立马放线,才保住了那根风筝线断掉,我一向朝着南面跑去,眼前没了路,我回头一看,我的风筝已经飞得比教学楼还高了,周围的人见了,都称赞起来,我高兴极了……

我们的风筝带着完美的愿望越飞越高,越尺越高……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九):

今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时,白云懒洋洋地在空中飘过。小红、小明和小壮一齐去公园放风筝。

公园里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啊!有一个小朋友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拽着风筝线,正在放风筝。他的爸爸把手放在妈妈的肩膀上,看着天上翱翔的风筝。他的妈妈把手放在胸前,也看着高空中翱翔的风筝。

公园里的人很多很多,但公园里的风筝更多:有可爱的,拖着扇子似的尾巴的金鱼风筝;有彩虹般的,带着长丝缎的三角形风筝;有又细又长的,恐怖又恶心的蜈蚣风筝;有勇猛无比与速度超快完美结合的雄鹰风筝……

“哥哥,不要再愣着了,赶快去放风筝吧!”小红把他的哥哥小明从幻想中拉了回来,小明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拿出他带的燕子风筝,让小壮拿着,小壮同意了,他把风筝举过头顶。小明右手拿着线轴,左手拿着风筝线,拼尽全身力气往前方跑。小红把自我的蝴蝶风筝抱得紧紧的,笑眯眯的看着小明问:“你确定风筝飞出的高度能到达公园第一高吗……”

“放!”小红的话还没有说完,小明的风筝已经飞起来了,它一会儿飞来飞去,他们追都追不上,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一头往下栽,但一会儿还是飞起来了。

他们玩得很开心,要是我也能够放风筝,那该多好啊!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十):

今日,我和爸爸、妈妈、表姐一齐去广场放风筝。

来广场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已经把风筝放上了天空。这些飞上了天空的风筝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随风飘扬。有“巨龙”、“燕子”、“蝴蝶”、“老鹰”......很多很多,天空简直就像动物园。

我们的风筝是一个鸟中之王---最美丽的凤凰。我说:“老爸,让我们的风筝飞上天空吧!”老爸说:“好吧。”我们的风筝飞上了天空。它好像在炫耀自我的美丽,在天空上翩翩起舞。

这时,好多风筝向我这边飞来,我的风筝被围中间,好像是在听“凤凰”女王唱歌呢!

我为我们的风筝骄傲!我为我的“凤凰”而感到自豪!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十一):

这天气简直太好了!天空湛蓝悠远,几缕白云是天空的点缀,大风也过来凑热闹,想要好好地享受一下这天气。这么好的天气,最适合放风筝了。

我叫上自我的小伙伴,拿着蝴蝶风筝燕子风筝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广场上。广场的上空已经飘着五颜六色的风筝:金鱼风筝、蜈蚣风筝、三角形风筝……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开始放风筝了,可是蝴蝶风筝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无论如何都不肯飞上蓝天。那就放燕子风筝吧。我举着风筝,华华扯着线往前跑,丽丽跟在他的身边。随着一阵大风刮过,我猛地放手,风筝晃晃悠悠地飞上了蓝天。

我们三个人高兴得手舞足蹈,风筝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和它的小伙伴们打着招呼。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很久,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广场。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十二):

今日,教师带我们到操场上比赛放风筝。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来到操场上,大家拿出自我心爱的风筝放了起来。不一会儿,在操场的上空出现了白色的和平鸽,灰色的战斗机,金黄的小蜜蜂,五彩的孔雀,……。

我和王利拓放起“东方红3号”飞机,我举着风筝,王利拓拉着线,我们一阵狂跑,我手一松,风筝飞了起来,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刚生高一点就跌落下来,我们又试了几次,可风筝就是飞不高。我们垂头丧气,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操场上。吴教师走过来,对我们说:“放风筝要顶着风跑,逐渐放开线,风筝才能飞起来。”教师边说边做示范。我们按照教师教的方法去做,风筝果然高高地飞上了蓝天。

我们的“东方红3号”就像是一架真正的战斗机在天空巡逻,保卫着我们祖国的神圣领空。我们高兴极了,又蹦又跳。

放风筝真开心,并且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的事都是急不得,仅有按照要求去做,才能获得成功。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十三):

星期天的中午,蓝蓝的天空上挂着那棉花糖似的白云,红彤彤的太阳照着碧绿的草地,我和同学们相约一齐去公园里放风筝。

大家来到公园,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愉快地放起了风筝。看!那条“金鱼”把瓦蓝的天空当作了汹涌澎湃的大海,在里面欢乐地游来游去;那条红色的“蜈蚣”瞪大了眼睛,扭动着弯弯曲曲的身体骄傲地对着我们说:“你看,我飞得多高啊!”“雄鹰”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着,一会儿到这,一会儿到那儿。还有一个“三角形”像火箭似的风筝。这个“火箭”后面还长了两条腿,像火一样为“火箭”供给动力。另一只“燕子”正准备展开双翅飞向天空呢!

那边有一家三口在放风筝。小男孩使劲拽着风筝线,生怕风筝飞走,他突然叫道:“我的风筝飞得好高啊!”旁边爸爸的手搭着妈妈的肩膀,欣慰地对妈妈说:“看,咱们的孩子最终长大了,他也会放风筝了。”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

近处还有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想把燕子风筝送上天。小明拉着线,小力把“燕子”风筝举过头顶,另一个小女孩正在旁边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小明飞快地往前跑,时不时看一看身后的小力有没有跟上自我。跑了一会儿,小明大叫一声:“放。”小力把燕子风筝往天上一抛,“燕子”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小女孩羡慕地说:“我也想让我的小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

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越飞越高,大家玩得真高兴呀!我想我们也要像风筝一样,在学习上蓬勃向上。正是王之涣所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十四):

这一个星期六,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白云,教师带领我们高高兴兴地去开发区广场放风筝。嗬!那里可真热闹有扭秧歌的,有打太极拳的,还有健身的。我们找了块空地,开始放风筝了。

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行动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把自我的风筝放上天空,我们也不甘落后,便急忙把大家一齐制作的“火箭号”拿出来之后,我叫了京京和元元托着风筝,我一边跑一边说了声“放”!线一紧一松,风筝凌空飞起,越飞越高,看,我的“火箭号”多威武啊!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尽情的遨翔:那美丽的“花蝴蝶”翘着两只五彩缤纷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那吓人的“大白鲨”,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要吃人似的;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宇宙中飞行.....同学们跑着,说着,笑着,得意的展示着自我的风筝。

随着风筝越飞越高,我们也将永远记住这开心的一刻。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十五):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温暖的春风拂过大地,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姹紫嫣红的花儿们从茂密的枝叶中冒出来。天空如同湛蓝的宝石一样,飘着几朵棉花糖般的白云。碧绿的草地上,兴致勃勃的人们在草地上放风筝,他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真热闹啊!

天空中的风筝五彩斑斓,各式各样。金鱼风筝好像把天空当作了辽阔的海洋,在天空中游来游去;蜈蚣风筝扭动着细长的身躯,很是霸气;老鹰风筝展开双翅,翱翔于天空;燕子风筝那剪刀似的尾巴和它的“花棉袄”,真是漂亮;蝴蝶风筝的翅膀上布满花纹,让人眼花缭乱;条形花纹样的三角风筝,趁着微风翩翩起舞。

远处,还有一家三口。妈妈拿着风筝线,爸爸则在一旁指挥妈妈调整方向。小孩子望着刚刚飞上蓝天的风筝,跟着跑起来,高兴地喊:“我的风筝也飞起来喽!再飞高一点!”

近处,三个小朋友正在放风筝呢!一个小男孩拿着风筝,举过头顶,另一个小男孩拉着风筝线,往前边跑,跑了一段距离,他便喊到:“放!”,小男孩就把风筝一抛,只见风筝飞了起来,翱翔于天空中。小女孩指着飞翔的风筝,叫到:“快看呐!风筝飞起来啦!我也要把我的蝴蝶风筝送上蓝天!”

春天里,春风吹,风筝飞,人们是多么的兴高采烈啊!今日,可真是让人高兴难忘的一天啊!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十六):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城市广场放风筝,为了这件事,妈妈特意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凤凰风筝,它有一双五彩缤纷的翅膀,又长又细的尾巴,可漂亮了。

这个风筝张开时比我还大还高,我当时想:“这风筝我能放吗?”可是我看到别人的风筝飞得很高,我羡慕极了。我赶紧把绳子缠在风筝上,再把风筝顺着风慢慢地放了起来,那天的风刮得很不稳定,一会儿朝西刮,一会儿朝南刮,不一会儿,风筝就被刮了下来,我感到异常失望,之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慢慢地风筝又自由自在地飞上了天。

之后我就把所有的线都放完了,我的风筝在天上随风的飘荡,天空还有许许多多风筝,有老鹰的,有金鱼的等等,可是我觉得我放上去的风筝是最好看的。

那一天我很高兴,可是跑得是有点累,可是从中我也明白了,放风筝看上去是简单的活动,但技巧还有很多呢!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找技巧,找窍门,我认为在学习上也一样要用到技巧,你们说呢?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十七):

星期天上午,阳光像碎金一样照耀着大地,棉花糖般的白云飘在瓦蓝的天空中,漂亮极了。碧绿的草坪上,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放风筝,他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热闹极了!

近处,刚刚、小明和小红在放风筝。看,刚刚把一个燕子风筝举过头顶,前面的小明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拿着风筝线,一边往前跑,一边看着后面的刚刚,过了一会,只听小明大喊一声:“放!”刚刚立刻把手松开,燕子风筝便稳稳当当地飞向了一望无际的天空,好像在对他们说:“多谢你们把我放飞!你们好棒啊!“看着高高飞起的风筝,他们开心得立刻要跳起来了。这时,旁边的小红拿着蝴蝶风筝在一旁感叹道:“哇!你们的风筝飞得好高啊!要是我的风筝也能飞得那么高,该多好啊!”于是,三个小朋友又用同样的方法放飞了小红的蝴蝶风筝,他们在草坪上欢呼雀跃。

远处,一个小男孩正在放飞一个三角形的风筝,旁边的爸爸把手搭在妈妈的肩膀上,高兴地说:“看,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会放风筝了!”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呀!

瞧,天空中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风筝,“金鱼”把天空当成了海洋,在自由地游来游去;“蜈蚣”瞪大了眼睛,仿佛在对我说:“你看,我飞起来了,威风吧!”“老鹰”飞得最高,勇猛威武,好像在向金鱼示威;还有一个五彩的三角风筝刚刚起飞……真是美不胜收。

我喜欢放风筝,它给我带来了欢乐,也仿佛把我的梦想和期望带到了蔚蓝的天空中……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十八):

今日,我爸爸、妹妹、哥哥和我去放风筝。

我们去了空地,轮流放起了风筝,妹妹第一个,我第二个,哥哥第三个,爸爸第四个放。今日在这空地上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好看极了!有“老鹰”,有“四不象”,还有自我做的“三角星”……

不一会儿,我们的“大金鱼”已经飞上了天空。最终轮到我放了,我拿着线轴,他们帮我拿起风筝,迎风快跑,我们的“大金鱼”就自由地飞上了天空。过了一会儿,“大金鱼”忽然渐渐低落下来,我赶忙拉着线小跑起来,风筝有高高地飞上了天空,它好像在对我说:“小朋友,亏你把我扶起来,多谢你!”

这时,我那颗突突跳的厉害的心,才算平静下来。天渐渐地黑了,我们都回家了,今日玩得真高兴!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十九):

今日是星期天,我把作业写完了,妈妈提议到田地里放风筝,我和爸爸高兴的答应了。

于是,我们拿着风筝,爸爸骑着摩托带着我们一齐上路了。

到了田地,我迫不及待的拿着线板,妈妈轻轻地托着风筝,我急忙顺着风跑起来,跑呀跑,可风筝放不上去,我继续放,可还是放不上去,我不甘心,又继续,可是风爷爷好象在耍我,一会风朝西吹,一会又朝东吹,最终有一次,我立刻就要放上去了,那时又没风了,风筝摔了下来,当我缠线时,风又呼呼的吹了起来。爸爸说:“让我试一试。”爸爸把线缠好,风来了,爸爸一边往前跑,一边放线,可放了好几回,也放不上去,就给了妈妈,妈妈试了好几回,也放不上去。

我一拍屁股站了起来,说:“让我再试一次。”这时的风爷爷好象在和我合作,我缠线的时候没风,我放风筝时又有风,这时我集中精力,哈哈,风筝最终放上去了,我高兴的跳了起来,风筝也好象在对我微笑,给我点头。

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三年级下册放风筝作文(二十):

放风筝

今日我们上班队课的时候,童教师带我们去操场上放风筝。

我的风筝是一只蝴蝶风筝,蝴蝶风筝的四只翅膀都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和圆圈。我就带着这只可爱的风筝跑到了操场上,然后就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双手拉线绕着操场跑,跑了一圈下来,累得我气喘吁吁。

正在这时不知是谁的风筝朝我飞来,越飞越近。啊!我的风筝和那只风筝缠在一齐了,真像两只活蝴蝶在玩捉迷藏。回头一看,原先是我的好友婷婷,她也在放风筝,我们细心翼翼地把风筝解开了。我继续放风筝,风筝飞啊!啊飞!降落的时候,居然落在了一棵大树上,这时我什么也没有想,就死命把风筝拉了来,风筝是完好无损,可是大树的叶子落得满地都是。我十分抱歉地对大树道了个歉,这才感觉心里好受些。

这堂课过得飞快,真是让我难忘怀啊!

· ·

· ·

· ·

· ·

· ·

· ·

· ·

· ·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篇9

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三托物言志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托物言志作文范文1有人赞叹花姿典雅、鲜艳富丽的牡丹;有人欣赏花瓣丰满、色彩绚丽的月季;有人陶醉盈盈如珠、幽香袭人的茉莉;有人钦佩纤尘不染、亭亭玉立的莲花。而我,却独爱秋菊。因为它婀娜多姿,淡雅清新;因为它坚贞不屈,傲视寒霜。

时令渐入深秋,马路上的冬青渐渐招架不住了,露出些微倦意;美人蕉炫耀了一个夏季后,花也凋谢了,叶也枯了;校园里的梧桐树也只剩寥寥数片。只有菊花经过了春天的孕育,夏天的酝酿,在万物凋谢的秋天怒放了,似乎是为了填补这时的空缺,让这萧条的秋不显得凄凉!

周末去菊花园赏菊,入园一阵醉人的秋风吹来,朵朵菊花摆动着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仿佛在迎接贵宾来临!那五彩缤纷的菊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胜霞……朵朵菊花星星点点,无论哪一朵都有它独特的美:有的含苞待展,有的蓓蕾初绽,有的竞相怒放,不仅妩媚动人,而且有着勃勃朝气,真是美极了!

看!那边是一株“白绣球”,枝茎又粗又高,花又大又白,像洁白的绒毛,又像姑娘的绣球。走进仔细一看,花瓣成镰刀形,弯曲着向外伸展。我不由得低头闻闻,好香啊!

再看那边几盆“金钩挂月”,黄灿灿的颜色,姿态分外俏丽。花瓣平平地向外展开,到尖端上却像弯针似的向里一卷,一层接着一层,密密实实地连在一起,真是名副其实的“金钩”。

“高山流水”,真算得上是菊花之王啦!淡绿的花蕊带着嫩黄色的斑点;白色的花瓣有好几层,像卷曲的头发,又像洁白的玉钗;碧绿的叶子像一条漂亮的绿裙子。它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儿,一直泻到地上,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又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长裙,还像一道瀑布――一道静止、无声、散发着浓香的瀑布。

此外,我还欣赏了亭亭玉立的“大管瓣菊”、玲珑剔透的“绿翠”、素净典雅的“十丈垂帘”……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在这菊花的世界里,我吟咏着:“宁可枝头报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啊!多少年来,淡雅的菊香始终弥漫、浸润着华夏民族的精神。我们养菊、赏菊,更爱菊,不正是因为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的情怀吗?

高三托物言志作文范文2前年,爸爸从新疆和田带回来一棵仙人掌,说是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看着它满身长着刺刺的,我一点都不喜欢,冲着爸爸翘起了嘴巴:“你离家两年才回来,送什么不好,偏偏送这个?”但爸爸却乐呵呵地说:“这可是我在大沙漠里挖回来的,别看它长得不怎样,但它会给你精神力量,以后你会喜欢它的”。

听说这位远方“来客”来自神秘的大沙漠,并从祖国的西北边陲来到东南沿海安家,无形中增添了一份好感。爸爸把它种在花盆里,边培土边给我讲解:“在风沙肆虐、干旱缺水的大沙漠里,是很难看到绿色的,但仙人掌却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它虽然不象花儿那样美丽,但它给沙漠过客呈现出生命的绿色,生存的希望;花儿呢?花开时娇艳欲滴,花落时残花凋零,而且在沙漠那种恶劣环境中是难以成长的,根本无法和仙人掌篦美。你们这代人大多是在温室里长大的,不经风雨,难成大器,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挫折,要多学学仙人掌的百折不挠精神!”

冬去春来,仙人掌渐斩地成为我的好朋友。它并不需要我悉心照料,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全都不在乎,有时甚至两三个月都不曾给它浇过水、施过肥,依旧能够茁壮成长。在炎热久旱的夏季,其他盆栽早已垂头丧气,而仙人掌像勇士一样抬着头,眺望着蓝蓝的天空;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别的盆栽早已被爷爷捧回室内,可仙人掌依然矫健地挺立在室外,从不惧怕冰霜雪雨。一块绿色的仙人掌折断到地面,起初我以为它枯死了,没想到不几天它用身体的养份生了根,又长出一棵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它的顽强生命力的确让人佩服!

每当学习、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我总爱跑到阳台去看看仙人掌,不时地从它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这时我更深深领悟到爸爸之所以从万里之外带回这棵仙人掌的良苦用心。是啊,花儿固然娇艳美丽,但只是昙花一现,遇到一点风吹雨打,就会马上败下阵来。而仙人掌一年四季常青,始终给人带来勃勃生机,它才是真正的英雄。

现在,仙人掌成为促我积极向上的好朋友。从它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乐观和自信,懂得了生活正是因为困难与挫折才变得多姿多彩。逆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毫不畏惧的去面对它,知难而进,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高三托物言志作文范文3是谁在泥泞的日子里最初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又是谁为人类定格一方绿色晴空?是小草――一个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绿色战士。

小草没有花儿妩媚多姿;没有露珠那样晶莹剔透;没有雪花那样洁白如玉。它有的只是傲视狂风暴雨的勇气和扎根泥层的奉献精神。

当春姑娘姗姗来迟的时候,万紫千红的花儿园中翘首;深树中的黄鹂无羁高歌……而人们却忘了绿遍山野的小草。它默默无闻地站在绿化建设的第一线,没有树高,没有花香。手挽手,迎风而立,为大地铺成一条无边无际的绿毯。一棵棵小草,是一个绿色精灵,心甘情愿地任人临身而踏,不发一句呻吟,不作一点抱怨。漫漫长夜里,不求了解;未知日子里,不求回报,它只是在墙角呼唤着人类那颗已昏睡的心:请给天空一片蔚蓝;请给夏夜一阵蛙鸣;请给森林一曲鸟歌吧……

保卫小草,给饱受践踏的草儿一块平安地,给饱受烈日的小草一地雨水。让鸟儿的歌声为小草作伴,让鱼儿的龙门之舞为小草喝彩!

狂风暴雨来袭时,小草就像是在为大地而歌,为天空而舞。暴风显然是来者不善,它还痴心妄想将草儿连根拔起。其实纤身细腰的小草早已在这场生死搏斗前备战已久;因为它时刻牢记着大地交给它的绿色任务。小草迎着风雨,忽而昂首挺胸,忽而摇摇摆摆,有如醉酒欢歌,随即大地上奏演了一场“劲草斗疾风”的赞歌。狂风暴雨退步而下,甘拜下风。雨后彩虹焕发七彩光芒把小草身上的“珍珠”折射得更加璀璨……

小草的生命虽然风雨重重,但它,仍义无返顾地为人类制造绿的清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卫这样一个伟大而又无私的绿色生命呢?

保卫小草!让秋天的大地依旧生机勃勃,让蜂影蝶姿为小草装饰,和风细雨为小草飘扬。让我们在时间与空间的地域建立起一座不灭的绿桥。

保卫小草!让整个生命的原野都奏起绿色羌笛,来呼唤那已逝去的灵魂,让那被利益所羁绊得戛然而止的脚步步调一致,共同开发一条新绿之路!

保卫小草!让我们携起手来,撒出更多的'绿芽儿,融化干涸的大漠,开始我们最伟大的绿色征途。

高三托物言志作文范文4我喜欢荷花,喜欢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独特美丽;我喜欢桂花,喜欢它十里飘香的芬芳;我喜欢菊花,喜欢它赏心悦目的淡雅。但我更喜欢梅花,喜欢它的高雅,更是那坚贞不屈的顽强。

冬寒刺骨,大雪纷飞,万花凋零,一片沉静。正当这死气沉沉之际,梅花开了,主宰了寒冬的一切。它,凌风傲骨,迎寒独自开;它素雅芳香,为寒冬点缀了无尽的色彩;它优雅中也不乏勇敢与强势。踏着冰冷的雪地,梅花树一行行、一列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像边疆的战士,昂首挺胸,时刻保卫着祖国。树上,朵朵梅花早已在一瞬间竞相开放,傲雪迎风。它娇小、柔嫩,像开在树上的小冰灯,绽放出冬天中最美丽的朵朵瑰丽“奇葩”。它似乎穿着保暖内衣、坚盔甲,无论数九隆冬,多么寒风刺骨,它毫不畏惧,生命虽短暂——只有一个短暂的冬天,它却用自己最美好的身影留给了大地。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被梅花的精神折服。卢梅坡笔下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王安石也曾感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看,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而-在《卜算子·咏梅》中更是把梅花描绘得淋漓尽致“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浩浩历史长河,回想中华悠久历史,又有多少像梅花精神的人。文天祥虽身处逆境,被敌人俘虏了,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却毫不动摇,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句;秋瑾更是如此,同样身处逆境,面对敌诱严刑,却坚不吐供,一位女性,竟有如此坚强不屈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还有刘胡兰、赵一曼、江姐……他们面对敌人冰冷的枪口,却显示出那坚定、顽强、无畏的心!

是啊,同样生活在这和平年代的我们,不也一样吗?我们要始终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无论走在正道,还是身处逆境,我们都应该勇往直前,再多的苦难、再坎坷的道路、再严峻的挑战都应无畏向前,因为只有像梅花那样,经得起风吹雨打,我们的人生才能因此美好,绽放出最绚烂的“梅花”。

梅花啊,你没有桂花的十里飘香;没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秀美;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你不与桃李争春,不与百花争艳,你只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勇敢无畏,因为你我为你写下这篇“梅花赞”,不仅仅因为你的唯美,更因为你那坚贞无畏的精神时刻鼓舞着13亿中国人!

高三托物言志作文范文5永绽的烟花

不知她是天仙还是魔女,她的身姿不知迷幻了多少人,她逝去前留下的那一笑,不知道抓住了多少人的心。当漆黑的空中火光一现的瞬间,我的心也被震撼了。

一朵烟花飞上天,她飞得好高好高,似是把天冲破了,只听“嘭”的一声,她在空中伸展着身姿,遂嫣然一笑,身子变成千万颗紫色的流星,划过漆黑的天空,便消失在这无边的黑暗中。

不容你寻找,另一朵便接踵而至,两朵,三朵,四朵……当最后一片花瓣也融进这夜中,心中依然记得那恬静的笑,那没有一丝尘埃的笑。明知已到了生命的尽头,却笑得那样天真,那样自信。

坐着车回到家,心中仍然忘不掉那一笑。随着0时钟声地敲响,新的一年来了。

一家人趴在窗边,望着对面天空中那连成片的烟花,笑谈着晚会中惹人发笑的片段,好不惬意。

我凝神望着窗外,此时五彩的烟花围绕着漆黑的天空,黑暗在慢慢的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如白昼般的光亮。没有人愿认输,哪怕下一秒要消失,这一刻也要做到最好。这幅空中的百花图,是那样的华丽,又是那样的迷离,令人神往,却又抓不到她。

不知在窗边趴了多长时间,直到胳膊开始发麻,百花图才渐渐散去。天空又恢复了那墨染得漆黑,月牙儿依旧凄凉地挂在天边。

又是一年风起时作文篇10

[关键词]《这边风景》;政治话语;日常生活话语;小说人语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17)03―0116―05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discourses in Wang Mengs novel The Scenery Here: political discourse, daily life discourse and the author's word.Political discourse expresses the voice of the political ideology,which is the dominance center of the novel.Daily life discourse plays the second fiddle of the novel,showing an alienated attitude and constrained by main ideological in many cases.The author's word was added at the end of each chapter before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It completed the reflect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daily life discourse

Keywords:The Scenery Here;Political discourse;Daily life discourse;the authors word

一个年代的政治意识形态往往对作家的话语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如福柯所言,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讲述话语的年代的政治意识形态总是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话语主体进行规训,规约话语的内容和形式。王蒙的小说《这边风景》正文部分创作于1974至1978年间,与讲述话语的年代相关,《这边风景》中有较多体现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与此同时,也有表现民间风俗、人性情感和诗性自然等日常生活内容的日常生活话语。在2012年正式出版前,作者又于每一章最末处加入“小说人语”,“小说人语”是王蒙对自己四十年前小说创作的回顾和反思,属于回顾性反思话语。《这边风景》的话语表达由此具有多样性,三重话语在小说中呈现出纠结状态,其中政治话语处于中心支配地位,但日常生活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构成消解。“小说人语”因写作时间的后置,实现了对政治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的反思和超越。

一 多重话语的表达

尘封多年的《这边风景》面世后,最受评论家诟病的一点就是小说正文中多处存在的政治话语

如施津菊批评这部作品“不仅在主题意蕴上毫无新意,语言表达上带有‘政治’化的文学腔和‘’式的类似于‘表忠心’的陈词滥调也随处可见。(施津菊.王蒙旧作新发的意义质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4,(1):29.)余开伟认为“王蒙先生为紧跟当时形势,配合当时的政治宣传,适应当时政治需要,以伊犁塔城边民外逃事件和农村四清‘运动’为背景,创作了《这边风景》这部长篇小说,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生败笔,文学败笔。”(余开伟.畸形的王蒙《@边风景》[J].扬子江评论,2013,(4):77.)。《这边风景》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冲突设置、叙述者语言等方面都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如小说的正面人物伊力哈穆、米琪儿婉、艾拜杜拉等,都出身贫农,坚持阶级斗争和维护民族团结。而反面人物则无一例外存在“阶级政治问题”,如小说中汉族社员包廷贵恶意煽动民族矛盾的言行,是因为他是一个“走资产阶级路线的坏分子”“一个有案底的外来“盲流”。玛丽汗和依卜拉欣两个地主分子总是躲在暗处散布民族分裂的谣言。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也常常是“”时代话语,如“各种分子多了去啦,都是坏蛋,都是敌人,对他们要狠狠地斗,斗倒了他们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1](P257)“不联系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不斗倒阶级敌人,就没有好日子”[1](312)等等。小说情节冲突也设置为阶级冲突,“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几个核心情节如边民外逃、死猪事件、生产队粮食失窃案等莫不被归为阶级斗争。小说中还多次出现了叙述者暂停叙事,进行有政治色彩的评论发声。如小说第二章主人公伊力哈穆在重逢老干部热依穆时,突然插入一段评论:“在我们国家的广大农村里,有无数个这样的最基层的干部和积极分子……他们经常为集体而操劳,没日没夜、无暑无寒,而他们对生活从来没有过分的奢求,更没想过给自己捞一把……正是他们,构成了我们党的各项事业的支柱,构成了社会主义农村的基石。”[1](P19)又如在小说第三十七章,叙述者用充满激彩的语言评价学习“毛选”的行为:“这是最严肃、最激动、最幸福的事情,是解放以后数亿中国人每天都要认真做的一件大事,是旧中国和国外从来没有的一件规模最大的盛举,这个盛举的名称就叫做‘学习’。”[1](P471)

在《这边风景》因政治话语受到批评之时,一些研究者也发现了其中的日常生活话语并大加赞赏如陈晓明评价《这边风景》“是中国当代少有的反映了多民族生活的作品”,“这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文化协奏曲,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真实记录。”(陈晓明.《这边风景》:历史与文学的时代证词[N]文艺报,2015-9-28(3).)温奉桥和李萌羽认为《这边风景》“对伊犁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诗意描写和对生活细节的精微刻画,展示了作者超强的写实功力,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历史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历史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并赋予了这部创作于‘’期间的小说某种超越性审美品格。”(温奉桥,李萌羽.噤声时代的文学记忆:王蒙新作《这边风景》略论[J].小说评论,2013,(3):89.)。小说中的日常生活话语表达日常生活内容,既有对新疆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展示,也包括对老百姓日常情感与劳动生活的表现,还有对新疆自然风光的描绘。王蒙多以现场感极强的笔触将新疆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场景进行展示,如吃抓饭,“五个人跪在盘子旁边,用右手的四个手指撮成一个勺形一舀,在盘边上拍一拍,使它结实一点以免掉饭粒,再用大指捏上一捏,最后在大指的帮助下送到嘴边一抹,最后再一次把手指上的饭粒和余油吮吸干净。”[1] (P334)又如王蒙向读者介绍维吾尔族的毯上生活:“维吾尔族人的生活方式是室内除了炉灶和灶前烧火的一点地方以外全铺上席子,席子上铺上毡子(有钱人就是地毯了),一切活动包括吃饭,睡觉,谈话都在毡子上进行,毡子起着桌椅板凳和床铺的作用。”[1](P475) 小说还多次叙写劳动场景,如写打钐镰:“随着镰弓带风的嗡嗡作响,‘沙’地一声,划过了一道两米多长的弧线,一大片苜蓿被齐齐地割了下来,并在镰弓的带动下茎是茎,梢是梢地排列在一堆……”[1](P100)又如写扬场:“扬场像一种享受……‘嚓’地一响,满满的一堆麦子被抛起来了,洒开,像一道金龙一样从木锹头上伸展开,然后像一个狭长的扇面形彗星一样在空中略一停留、亮相,最后像雨点一样“刷”地落到了地上。”[1](P255)

爱情也是《这边风景》中日常生活话语所表现的内容,如写廖尼卡爱上了跳上他自行车的姑娘,他在院子里种满了鲜艳的红玫瑰,并一夜又一夜地为姑娘拉手风琴。写美丽而又不幸的莱希曼为了心上人勇敢抗婚,被打了四十鞭仍不屈服,衣衫褴褛地逃跑出来,唱着令人肝肠寸断的歌曲,至死都在等心上人。写朴实英俊的艾拜杜拉给雪林姑丽原本灰暗的生活带来了光明,让雪林姑丽“第一次发现生活是怎样可以愉悦人的心灵。”[1] (P206)此外还有真正的“维族男子汉”泰外库在遇到心上人爱弥拉克孜时,竟然手足无措,如“猛虎轻嗅蔷薇”般的笨拙,都写出了少数民族的浪漫爱情追求。

对自然风光的诗性描绘也是《这边风景》中日常生活话语的重要表达。郁郁葱葱的云杉密林,硕果累累的葡萄架、一望无际的草原、壮丽的雪山等等,都是小说多次描绘的对象。如对秋冬伊犁农田充满诗意的描绘,丝毫不见常见的萧索凋敝:

地里庄稼不见了,青纱帐已经卷起,田地脱下了覆盖终年的由绿变黄的羽衣,敞开它那巨大无边的胸膛,拥抱着这深秋的,或者更正确一点应该说是初冬的太阳。人们的视线可以不受阻碍地看到远方的地平线,看到雪山的越来越大的银冠,看到伊犁河对岸察布查尔的牧羊人点燃的堆堆篝火,团团烟气升腾在晴朗透明的天空中,消散无迹。[1](P347)

除正文部分的政治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外,在《这边风景》的每章末尾还有“小说人语”,它是小说正式出版前王蒙在每章后面加入的独立于正文的文字,类似于《聊斋志异》的“异史氏曰”和《史记》的“太史公曰”。简明扼要的“小说人语”有时是为了抒发若干年后重读旧作的感慨,如小说第五十一章末尾的“小说人语”表达王蒙重读时的感受:“这一段……什么时候重读什么时候会把小说人自己激动得热泪盈眶、泪流如注,读一次大哭一次。因为爱。因为尊严。因为痛心疾首!”[1](P636)更多的“小说人语”则是一些对当时人、事和写作的评论,小说共有“小说人语”57节,其中带有评论性质的“小说人语”约一半左右。如评价爱弥拉克孜“她是那样美丽又不幸,尊严而又遗憾,骄傲而又艰难,温雅而又端庄,自信而无言……她是小说人码字儿树立的一座石雕。”[1] (P499)如第五章末尾的“小说人语”评论写作:“政治的宣扬难免没有明日黄花的惋惜,生活的实感则用它的活泼泼的生命挽救了一部尘封四十年的小说。理论主张、条条框框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生活万岁!”[1](P52)

二 多重话语的纠结

《这边风景》中的多重话语表达呈现出一种纠结关系。正文中多处存在的政治话语处于支配地位,日常生活话语作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本中受到政治话语的规约,它首先表现在小说中人情和情爱叙事的节制。小说将男女情爱写得很节制,有时甚至会出现叙事情节的断裂。例如小说把雪林姑丽的春心萌动写得很美、很纯,有铺垫,有渲染,篇幅也比较长。但是在第十八章详细描绘雪林姑丽的夏夜“单相思”之后,这条爱情的线索就基本断裂了,直到第二十九章才重新接上,但从“单相思”直接“快进”到了新婚旖旎的场面,谈情说爱的过程就此缺失。这种情爱叙事的断裂在小说中并不是出现一次,小说中有关泰外库的情爱叙事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形,叙述者开始反复渲染泰外库对独手女医生爱弥拉克孜求而不得的“单相思”,对二人的相识和误会的产生、解除也写得很生动。但当二人的误会解除后,小说叙事却再也不见二人的任何情感互动,直到最后一章才简单交代了二人的结局:“经过了爱和恨,冷和热,欺骗和真诚,疯狂和清醒,他总算学到了一点东西。现在,当他和妻子爱弥拉克孜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总是用‘在我年轻的时候’‘那些年’这些字眼,好像是在说遥远的往事,甚至好像在说另一个泰外库。”[1](P698)

政治语对日常生活话语的规约还体现在常常将日常生活话语强行拔高,如第十八章“夏收时节的谐谑曲与小夜曲”部分,狄丽娜尔和雪林姑丽这两个闺中密友的谈话本来有“小夜曲”式的宁静美好气氛。然而却在狄丽娜尔谈论自己的苦闷时突然插入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

(狄丽娜尔:)“……爱国卫生运动是年年都要搞的,每几年还要大搞一下,才能把除四害的成绩巩固起来。人也要这样,我们早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知道,社会主义,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公道的社会制度。但是我们的思想呢?看看我们的周围,看看库瓦汗吧,或者不看别人,就看看自己,看看我爸爸、廖尼卡和我自己吧……也许,我最大的错误,就是过早地结了婚……”[1](P209)

在此,政治话语侵入原本属于“闺蜜私话”的日常生活话语空间,借人物之口进行政治宣传。如果脱离文本设定的具体环境,仅仅从笔者标注的这几个句子来看,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年轻与好友间的“悄悄话”。又如小说第二十九章写雪林姑丽和艾拜杜拉的新婚,新婚夫妻不谈“儿女情”,反而谈大寨,谈劳动建设,“艾拜杜拉起劲地讲着大寨的事情。他那样热烈、真诚、匆忙地讲着,眼睛里闪耀着火花。”“大寨的光辉,照亮了伊犁的维吾尔族农民的心,也照亮了他们的前程。艾拜杜拉的话语里,展开了一个巨大的天地,比他们的小房子开阔得多,宏伟得多,也坚实得多。”[1](P378)更有甚者,当雪林姑丽和艾拜杜拉在新婚之夜刚刚开始属于恋人之间的互动时,公社技术员杨辉就闯进来大谈公社的技术建设,并建议雪林姑丽离开新婚丈夫和家庭,到公社的技术实验站参加学习。杨辉在新婚夜的突然出现,完成了政治话语对日常生活话语空间的入侵,于是新婚夫妻俩决定在结婚第二天就投入社会主义的建设,雪林姑丽去公社技术实验站学习农业科学技术,艾拜杜拉去报名参加伊宁市的淘厕所工作。

如果说政治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是文本创作中的一种共时性纠结的话,那么“小说人语”则属于文本创作中的一种历时性存在。时间的后置使王蒙能站在“21世纪的态度和立场”对政治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进行回顾和审视,实现思想的超越。在“小说人语”中,王蒙承认自己在创作时“拼命靠拢‘’思维以求‘政治正确’”,“这篇小说里,多有应时应景的却也是事出有因的政治宣扬”[1](P52),认为小说正文中的确存在带有“”色彩的政治话语,“这篇小说很注意它的时间与空间坐标下的‘政治正确’性,它注意歌颂与宣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它注意符合在‘’中被吹上天的‘文艺新纪元’种种律条。”[1](P543) 当然,作为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历史对于王蒙也许并不是一段苍白的否定性文字,而是一段鲜活的生命体验,与他的青春岁月血肉相连。因此,王蒙对这些政治话语的反思比较温和,他在访谈中曾说:“我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尤其是写‘小说人语’的时候,是对那个时代有批判、有怀念的……这种怀念虽然不意味着我对当时政策的认同,但是,当时总体的政策很难一下子全否定,因为它是一个摸索的过程”[5],他在反思小说中“应时应景”的政治话语时,或多或少加入了感性的因素,“小说人语”中这种感性的成分损害了反思的深度,展现出老年王蒙对待历史的复杂心态,“我们仍然希望能保持而不是全然丢弃我们当年的认真的梦……只因为我们傻过,我们信过,我们真诚,我们爱过。”[1](P701)值得注意的是,王蒙对民族团结的政治话语始终予以肯定,如第十一章“小说人语”:“是的,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地爱护民族团结,否则,就是罪过!”[1](P118)

“小说人语”对于日常生活话语给予了肯定,如针对小说第十六章写农民在政治流言和阶级斗争中的两个生活场景,一是冬天围绕在火炉旁有说有笑地给玉米脱粒,二是秋后迎接大丰收,收麦子,做拉面条。“小说人语”这样说:

许多伟人伟思伟力想改变生活,确实也改变了生活。同时生活在改变着伟人伟思伟力,使伟人伟思伟力生活化与世俗化。当你努力把平常日子变为惊天动地的英雄大戏以后,惊天动地的大戏也就变成平淡如常的朝朝暮暮了……[1](P186)

显然,“小说人语”肯定了日常生活话语对于政治的消解作用,在此提醒读者从更深层意义上来体会自己当年的表达,表明王蒙在革命激情后的理性。

在新的生活背景下,“小说人语”还注意进一步提升民俗和自然风景书写所具有的文化乡愁意义。当年伊犁农村打钐镰、扬场的场面,在农业日益机械化的发展中随时代远去,“到了崭新的世纪,农业的机械化的迅猛发展,使得这威武雄强的钐镰也成为稀罕物了。”“小说人语”提醒人们,“人们会忘记钐镰与坎土镘吗?像忘记、四清运动、反修防修……”[1](P103)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当年作品中的这一叙述“毕竟留下了神秘的、异域风情的不同画面。”[1](P133)田园牧歌式的劳动生活如同王蒙记忆中“装在许多小陶罐里的熟奶”,这样的风景当然已经消失,但是小说中的相关内容却留下了“最后的纪念。”[1](P657)

三 政治规约与自我选择

如前所述,《这边风景》中多重话语的表达与纠结使小说具有一种复调性质,相对于“‘少共’王蒙”的单纯,《这边风景》展现了一个复杂化的王蒙,它是王蒙小说创作里较为独特的现象,其原因何在呢?《这边风景》创作于“”中,文本中政治话语占主导无疑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文艺为政治服务”,“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文艺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整体上得到延续和加强,到“”时期走向极端,偏离“政治挂帅”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作品都会受到批判。对此,王蒙早就有切身体会,1958年被划为“”,1963年远赴新疆,王蒙清楚地认识到“生活已经被口号和运动取代,没有口号和运动的人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权利,不带上口号的帽子的生活将无权被描写。”[1](P359)因此在创作《这边风景》时,王蒙在政治意识形态规训下主动自觉选择一种政治话语占主导的创作立场,以确保小说创作的政治正确与合法性实属必然。

而《这边风景》中存在大量的日常生活话语则首先与王蒙在现实困厄中以创作进行心理宣泄和补偿有关。1974年开始动笔写《这边风景》时,王蒙长期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空虚中,“他好像被彻底抛进边疆‘挂’了起来,既无人问津,又不通任何消息。”[2](P96)而“当个体在一定的历史中反复咀嚼和承受生存的威胁和冲突时,必然向历史、人性的深邃之处,努力发掘黑暗洞穴中的人性之光,寻求人性自由的诸多可能。[3](P31)现实的困厄使得王蒙在小说中有意构建一个温暖、人性、多彩的日常生活空间,他在接受访谈时的一段话透露了这种心理:

《这边风景》真实地表达了我个人处在逆境、国家处在乱局的现实。然而,虽然是在逆境和在乱局之中,但它仍然表达了我对人生的肯定,我对新中国的肯定,我对少数民族人民、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农民的肯定……我有光明的底色,即使在逆境和乱局之中我仍然充满阳光,仍然要求自己充满阳光,我仍然有一种对边疆、对土地、对日常生活的爱。[4]

《这边风景》中写春种秋收、养牛放羊、刷房子、做牛杂碎、宴请好友,正是王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采取颇为迂回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精神避风港,以此宣泄内心的焦虑、苦闷和追求。

除心理宣泄和补偿外,小说中大量日常生活话语的表达,也表明王蒙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时有一定程度的警觉与疏离。王蒙妻子曾在回忆中谈到王蒙当时的创作状态:“谁也不曾料想到,他在写作中遇到了巨大的难以克服的困难。当时‘’正在肆虐,‘三突出’原则统治整个文艺界。王蒙深受二十年‘改造’加上‘’十年‘教育’,提起笔来也是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矛盾;在生活中,他必须‘夹起尾巴’,诚惶诚恐,而在创作中又必须张牙舞爪,英勇豪迈。他自己说,凡写到‘英雄人物’,他就必得提神运气,握拳瞪目,装傻充愣。”[5](P34-35)如果王蒙全身心地顺从当时的主流政治规范,断然不会产生“战战兢兢”的感觉,王蒙之所以“战战兢兢”,是因为他骨子里仍旧不肯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他曾说“文学也是不可摧毁的,虽然在创作中不得不考虑当时的政治背景,甚至作品里也搬进了一些政治口号,但是当你进入细节的时候会发现,其中的人的动作、表情、谈吐,都是文学层面的。”[5]《这边风景》中写民俗生活和边疆风景等,正是王蒙努力在主流政治话语的缝隙中寻找一种文学性表达的可能。前面所述王蒙在处理人物情爱叙事时的叙事断裂或者说是“壮士断腕”,既避免了政治对情感生活的进一步图解和规约,又在艰难的文学环境下坚守了艺术底线,保全了自我。当然,这种政治话语的疏离并不是挑战,而是煞费苦心的短暂游弋,如王蒙所说:“我在‘’尚未结束的时候开始写这部作品,当时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勇气来挑战‘’,我并不是把它作为一部反叛、‘点火’的书来写的。”[5]“在这个左了又左、荒谬得不能再荒谬的时代中,我抓住了一个机遇,就是用‘二十三条’来批评此前在社教运动中的‘形左实右’。我于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合法地批评极左、控诉极左的机会。这已经算是挖空心思了,否则我只能歌颂极左,那既是生活的逻辑不允许的,也是我的真情实感不允许的。”[5]

如果说小说中政治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的纠结源于特定时代王蒙在政治规约和精神自我之间的选择的话,那么“小说人语”的出现则是王蒙出于对《这边风景》文学史面貌和价值的考虑。王蒙在创作谈中曾说:“这本书出来,对于读者来说是新作,对我来说却是旧作,我不想对这部旧作做过多的改动,第一我没有这个能力,第二就会使那个时代的很多时代特色都消失了。”[5]王蒙在作品修改中基本没有淡化小说中的政治话语,是因为这些政治话语已经在文本中成为一种历史的存在和历史性镜像。如果从现在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其进行修改,肯定会损害文本的文学史面貌和“知识考古学”价值。而作为一个多思的作家,王蒙又有表达作为“过来人”的反思需要,“需要有一个21世纪的态度和立场,需要给读者一个交代。”[5]因此就有了“小说人语”,通过“小说人语”,在保留旧作原貌的情况下,王蒙一方面可直接u价反思自己当时的创作,展现自己思想立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又可引导读者注意作品中不容易被发现的深层意蕴,同时还增加了《这边风景》的话语表达途径和张力。因此,《这边风景》的多重话语表达和纠结,是特定时代政治和作家个体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亦是王蒙小说创作复杂性的一个证明。

[参 考 文 献]

[1] 王蒙.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2] 方蕤.王蒙――“放逐”新疆十六年[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3] 江腊生.新时期文学的焦虑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