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5 08:39:59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篇1

关键词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监测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R9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ki.kjdks.2017.05.08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旨在通过读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疑事件进行手机、报告、分析和评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采取有效控制,从而防止医疗器械严重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和蔓延,进而保障公众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的安全。

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相比,在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区域,存在盲点多、经验不足及监测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在现行不良反应监测体制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SOP管理方案是国内诸多ADR监测中心关注的热点。

结合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2016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本文通过都匀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模式进行分享,为地市级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与交流。

1工作模式

1.1强化领导,搞好组织领导保障

为切实加强都匀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工作组织领导,确保监测管理工作有效顺利开展,及时调整都匀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监测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同时制订了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等监测工作制度,切实保障了都匀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工作制度的有效落实。

1.2周密计划,科学安排

2016年初,在总结2015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都匀市实际制订联合下发了《都匀市2016年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工作要点》,就全年的监测目标、监测任务、监测要求进行科学安排,各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及使用单位能够按要求在认真梳理总结2015年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好本单位2016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计划及监测

1.3强化培训,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工作质量

针对部分监测机构人员调整多,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安全性监测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认识盲点多等实际现状,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法规、基础知识、报表上报及审核能力的教育培训。2016年都匀市共进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专场培训4期,参训人员累计328人。通过培训,各级应监测单位工作任务更明确,思路更清晰,对开展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4加强督查指导及帮扶力度

为加大对各监测机构的督促指导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各监测单位进行指导,即:重点督导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网上辅导和单独教导相结合等方法措施,从而进一步规范并完善各涉医疗器械单位按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自觉性,同时也防止了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漏报、延报、错报的发生。

1.5抓住契机,深化教育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医疗器械不良反基本知识及开展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2016年共投入经费14000元,印制了都匀市“二品一械”宣传资料,全年共发入宣传资料15000份。通过宣传,不断提高涉药械单位及公众对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认知度,为都匀市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

2.1监测制度流于形式

部分单位未按医疗器械监测制度进行不良事件上报,执行力差,尤其体现在第四季度突击上报,未按照医疗器械上报时限上报不良事件情况。

2.2上报标准不高

个别监测机构单位由于缺乏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专职或兼职负责人员,同时,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差,导致上报质量不高,未按规范要求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和制约都匀市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全面质量的提高。

2.3监测重点不突出

部分单位对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认识不足,监测工作仍停留在完成目标管理基本要求上,没有真正从医疗器械安全的大局考虑,医疗器械同一不良事件监测数据重复率高。

2.4思想认识不高

由于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与规范化与药品相比,起步较晚,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国家食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4年第58号)》的规范性文件等颁布实施时间均晚于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企业,尤其是医疗器械经营类企业,对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高,在平时经营管理过程中,重经营轻质量,更不用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许多医疗器械经营类企业,为应对药监部门的监管,虽然设立了不良反应监测岗位与人员,但是,并未履行相关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形同虚设。更严重的情况是由于近两年国家加大了对医疗器械的监管,而许多企业仍然抱着侥幸心理与传统观念,未能从思想认识上改善管理与经营,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与规范化管理。

3讨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研发单位研究出新的更适合人类需要的器械产品,新产品在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的同时,也为医疗器械的监管,尤其是投入市场后不良事件的监测带来新的挑战。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的流通特点,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分布在地级市区及市郊,地市级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主体单位,通过对其管辖行政区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有效监测与管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在借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成熟经验的同时,结合医疗器械产品的特点,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的盲点与不足。加大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进行规范化操作,定期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检查和保养,以及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等相关措施也是减少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保障体制及监督体系,保证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流通及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监测的全覆盖,最终为人民健康提供安全、有效、合格的产品。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篇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机械类专业含机电、机械、数控、模具、汽车等相关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和学生意见分歧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评优,所以学校很紧张,万一结果不好,影响学校的声誉。但现状是,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从第5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而且大部分从事的是机床操作和产品检验、包装等工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与“设计”无缘。少部分学生在产品销售岗位实习,还有部分在售后服务岗位实习,与“设计”关系都不大,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多大作用,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因此,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认真地搞毕业设计。由于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本意当然想认真地指导学生,可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与老师经常见面,有的根本见不了面,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学生上网不便,邮件也说不清楚,老师只能过一段时间督促一下,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机房、网络、实验室等毕业设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利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资源的缺乏令学生在选题、开题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只能胡乱参照往年或网上资料相关题目。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期检查交上来的题目大多是轴类、箱体类、圆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各种零件的模具设计、各种普通机床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电梯和机械手、水位、各种生产线等的PLC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等,题目有的大而空,有的是课程设计内容,有的是教材上的实例。学生撰写论文时参考教材或网络公开资料过多,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也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作品,谈不上论文的质量及学生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原因江苏省这几年的高职招生,有提前单招,有注册入学,还有中职对口单招,最后,通过真正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所占比例已经较少了。即使是这些学生,录取的分数也很低。而且,江苏省录取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生总数,基本上只要想上学,都能上。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和能力又参差不齐。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绝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通过人才市场选择的实习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和正式用工一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学生每天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有的企业两班倒,有的三班倒,没有精力再去搞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前两年,也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设计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给学生的课题,学生做不了,学生自己定的题目,又很不恰当。勉强写出的论文不规范,文字欠通顺,表述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逻辑性不强,质量很低,有的直接抄袭论文或干脆购买,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4.指导老师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承担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远在四处各地,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系统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而且本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老师的精力跟不上。另外,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是招生就业,使得老师可能不太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不愿多花时间与精力。从教师本身来看,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践环节,只能照本宣科;年长教师,没有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环节,对新技术不太了解。老师自己实践水平不高,给学生的选题,为回避实践环节,很多选择了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综述类题目或计算机仿真题目。这些都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

二、对策分析

1.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两学年转移,减少第三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五学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包括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总体框架后,到企业、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不再感到茫然。

2.充分利用毕业顶岗实习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我院机械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已提前至第5学期的下半学期,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自己都能较容易找到相关实习岗位。学生带着各自初拟的毕业设计课题,分散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还有部分学生,在第3或者第4学期已经选择了进入与学校签有合作培养协议的“订单班”学习,我系有“上海鸿得利”、“富士康”、“亿滋”、“无锡松下”等众多订单班,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这些单位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所从事的岗位联系,如果与初拟的框架有冲突,可再作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调整,甚至重新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校企共同指导学校自己聘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规范化指导,负责过程管理,制定毕业设计流程,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保持与企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内容指导,提供企业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实习企业合作环境的协调。学校应支付企业导师一定报酬,同时,企业导师参与答辩要占到一定比例。我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至少每周写一次周记,每个周记提出一个工作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问题,学习一个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点,详细记录,并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还要完成手写的实习报告,也按周填写,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一周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4.丰富毕业设计课题来源

(1)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此类型题目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学校科研环境的改善及本系教师队伍的完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层次包括院级、市级、省级、部级。

(2)依托技能竞赛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级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参加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数控操作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可以依据竞赛时间进行调整,毕业设计可以以综合性竞赛项目实物作为成果,由竞赛辅导教师兼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前期创新过程中的作品进行完善和理论升华。通过技能竞赛学生熟练了技能,树立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更尝到了学习技能、精通技能的甜头。

(3)学生自己确立的课题。题目主要来自毕业顶岗实习或者将要就业的单位,收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这说明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实践机会。对于部分搞不了设计的学生,要求他们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

(4)模具、数控、机械、机电专业跨专业整合,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课题探索,使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如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夹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课程中的动画、视频的制作。既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大体上把机械类高职毕业设计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同时,我院已开设指导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或讲座。1)工艺夹具类。此类主要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加工零件所需夹具的设计。2)数控编程类。主要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可以和机械设计类结合,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机构的设计、机构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3)注塑、冲压模具类。主要完成各种注塑、冲压模具设计。4)机械设计类。减速器、机器人、机械手、各种泵、控制装备、农业机械、汽车、液压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设计。5)机床类。机床主传动系统及进给系统设计、钻床、铣床、组合机床设计,也可以利用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各类机床的拆装、测绘训练。6)机械类课程图形库、动画库、试题库建设。7)机电一体化类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各种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8)机电设备或生产线故障分析与诊断。

(7)答辩形式多样化。答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答辩地点可以选择校内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也可以搬到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现场,邀请企业指导老师、技术人员、学生的同事一起参加答辩;答辩形式可以是陈述性答辩,也可以是作品展示性答辩;团队项目,可指定一人进行答辩。要保证各类形式如实习报告类、调查报告类、市场调研类、创业计划类、售后报告分析类、设计类都可以参加答辩。

三、总结

根据上面分析,现在的毕业设计质量较难保证,而现有国情下高职毕业设计暂时无法替代。但是,毕业设计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否则,不能发挥起应有的过渡桥梁作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是否能强化课程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淡化毕业设计。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CAD/CAM课程进行综合实训;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PLC等进行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理论课程结合实训进行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更有实效。

(2)毕业设计过程要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3)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训练的环节。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资料收集整理、大纲拟定、试验数据获取、理论计算、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可能情况下的深造意义非凡。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结合三夏农机安全生产,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认真学习贯彻《省安全生产条例》,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宣传力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行之有效的农机安全生产整治措施,从严查处农机严重违章行为,消除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紧紧围绕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抓落实、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继续加大农机安全检查的力度,努力抓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全年不出现一起因工作失误而造成的重大农机事故、不出现一起执法错误案件,着力打造“和谐农机”、“平安农机”,确保年度工作争先创优。

三、主要内容

(一)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

1、各级农机部门要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各项部署,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建设。

2、加大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及时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3、规范各类农机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机维修网点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健全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等安全基础工作,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二)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预防农机事故水平。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培训班、印发各种宣传材料、张贴标语、通告、办黑板报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点做好《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宣传,提高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知法、懂法、自觉守法,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各农机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总体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周密安排,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改进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深化安全整治,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二)切实加强督导检查,全面彻底,扎实有效。

各农机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突出重点,解决突出问题,扎实有效地推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全面彻底,不走过场。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篇4

一.本课程的目标、性质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全校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类院系学生〈综合创新实习〉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是机械类实践课程三个层次(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综合创新实习)中的第二个层次,也是实习时间最长、学生人数最多的基本实践环节。本课程的目标是

1.? 了解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 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3.? 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进行思想作风教育,培养和锻炼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1.? 转变教学思想,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教育目标的变化:在金工实习中过去那种只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已不能适应当今形式的发展需要,应该着重转变为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和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金工实习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训练的作用,使学生不但要掌握各工种的应知应会要求,还要建立起较完整的系统概念,既要要求学生学习各工种的基本工艺知识、了解设备原理和工作过程,又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并具有运用所学工艺知识,初步分析解决简单工艺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① 将装配实习改造成具有综合性、总结性实习,即在装配实习中,结合空气压缩机产品,将各工种的实习内容如工程材料、表面保护、热处理、车工、铣工、钳工、磨工、铸造、锻压、焊接等串联起来,使学生对机械产品的各个加工环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② 又如,结合制作榔头,将下料、铣工、磨工、钳工、热处理、表面保护等各工种连接起来,使学生了解了各工种的先后顺序和作用。

③ 在线切割中,产品设计、将计算机绘图、修改编程、加工制造、清晰、塑封等环节连接起来,使学生对产品的生产的全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④ 引入北航海尔最新cad/cam软件,改变了过去单纯手工编程的历史,使学生不但了解和初步掌握了先进的产品设计和绘图工具,也能有较多时间来设计和动手操作设备。

⑤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对填写实习报告、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⑥ 将学生加工产品的打分标准公布出来(印在实习报告之中),使学生对自己的产品的得分有明

确认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观念有一定作用。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篇5

从20**年的*月**日到总后仪器药品检验所实习到现在已经整整一个多月了。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了解医疗器械行来的动态以及发展方向,为即将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将实习报告总结如下:

些次实习的目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工程维修、检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备独立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注重能力素质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总共*个月的实习期间,我们六个人两人一队分三组在所里的放射室,光电室,综合室,三个科室进行轮转,*个月一轮。

20** 年*月到*日— *月**日在放射室 本文来自

放射室是全军大型医疗设备检测及维修中心,主要业务是:⑴ 负责医用诊断及治疗X线机、CT机、磁共振成像设备、核医学等放射仪器的维修和应用质量检测工作。⑵ 负责新购置的放射类医疗仪器的验收质量检验工作。⑶ 负责医用诊断及治疗X线机的计量检定(检测)工作。⑷ 负责放射类医疗仪器(卫生装备)的研制工作。⑸ 负责放射类医疗仪器检测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⑹ 负责放射类医疗仪器专业实习、进修人员的培训。 lygroup考试学习网

在这里我们充分的了解了X线机的构造与原理,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以前理论上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多次随带教老师出去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大胆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期间我们还跟随齐伟光老师亲自动手安装过万东医疗器械厂和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200mA 的X 线机各一台。还跟卢勇老师到309 医院亲自动手拆除过东芝800mA X 线机一台。平时在科室里主要和刘刚老师学习X 线管的维修,自已多次动手拆开过 X 线管并换过里面的变压器油和中频X 线管里的二级管和电容。这就很好地结合的课堂里所学的知识,更深层的了解了X 线机的结构原理,以及安装时设计布线等方面的内容。 lygroup考试学习网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篇6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1-6月,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828.04万瓦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16.4%;农业机械达万余件,农业机械总值达318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21.4%;拖拉机拥有量1209台,比去年同期增9.2%,配套农机具623部,比去年同期增17.5%;拥有微型耕整机911台,比去年同期增129.5%;农用排灌机械2873台(套),比去年同期增21.7%;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114台(套);比去年同期增15.3%;畜牧业机械17574台(套);机动脱粒机1566台(套),比去年同期增14.1%;稻麦联合收割机6台,调供农用油料195吨,农机从业人员10000余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渔业生产、水利建设等领域。

二、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完成机械耕耙作业面积56750亩,完成计划数47000亩的120.7

%;完成机械收割小麦作业面积469亩,完成计划数500亩的93.8

%;完成农用物资运输44279吨,比去年同期增15.1%;完成机械排灌面积30383亩;完成机械脱粒量1317吨;完成农副产品加工40000余吨。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和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我县的农产业化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县被列为2009年度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项目补贴资金为15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工作量大。为切实把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广大农户手中,一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二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做好实施方案;三是认真搞好政策宣传,鼓励群众踊跃报名购买补贴机具;四是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确定补贴对象和补贴机型。共在四乡三镇集市,乡村重点位置粘贴《通告》150余份,电视《通告》1期,电视新闻宣传1期,组织四家厂商到乡镇进行耕作示范22场(次),使购机补贴政策、申请程序、相关要求及机型宣传到千家万户,并接受群众报名和做好咨询解答工作。截至6月25日共接受农户报名申请1428户,拟确定补贴对象667户,涉及补贴资金1500050元。待向社会进行7天的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州农业局购机补贴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后实施。

四、烟田机械耕作和起垄机的推广工作圆满完成。根据××州烟草公司和××州农业局的安排,全县计划对25000亩烟田进行机械耕作,对15000亩烟田进行机械起垄作业,认真组织6户农户购买6台大型轮式拖拉机投入烤烟生产,引进7台大型和81台小型起垄机进行烟田机械起垄技术示范推广。为开展好这一工作,提高全县农机作业服务水平,一是积极与县烟草公司取得联系,加强工作上的沟通、协调;二是从3月份—4月份,全站职工取消双休日和节假日,认真做好起垄机的组装、调试和发放工作,使88台楚烟补贴起垄机、71台植保机、7台中耕管理机在我县全面进行耕作前发放到业主手里;三是积极筹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合理配置农机资源,不断提高农机产业化经营服务能力;四是认真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农机服务质量;五是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农机具投入作业。在整个烤烟生产工作中,组织元谋县2台大中型拖拉机到我县进行跨区作业,全县共投入各类耕作机具396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7,起垄机198台,小型耕整机151台(套)。完成烟田机械耕作面积25671亩,完成计划数的102.7%,完成烟田机械起垄面积15934亩,完成计划数15000亩的106.2%。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篇7

关键词:机械加工;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

辽中县职教中心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紧扣辽宁省沈阳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在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机械加工专业“工学结合,双岗双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机加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组建了“工学结合,双岗双证”的专业改革试点班,建立了企业与专业领导相互兼职的机制,以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常运行。

一、构建“工学结合,双岗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1.行业背景

机械加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导型产业,无论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还是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已经连续十五年超过50%。机加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决定着我国外贸出口的规模和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沈阳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沈阳机床、沈鼓、三一重工等重点企业产值增幅在20%以上。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机遇。而近两年,辽中县的机械加工行业在全行业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高端基础零部件产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化进一步加深。

2.专业化的师资和完善的实训基地

机加专业是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的示范专业,有专业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1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3.3%,其中沈阳市骨干教师1人,研究生2人。实训基地使用面积1960平方米,设备资金总投入达到623.6万元,拥有各类设备265台(套)。拥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5家,与企业共同实施订单教育。面向社会开展员工培训,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社会作用显著。

3.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机械加工企业认为毕业生在本专业知识方面基本可以,能满足工作需要,但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度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学生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有待提高。特别是现代企业很注重培养工人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毕业生抗挫能力也有待重视。人文素养、组织协调、语言表达方面,我校学生仍有很大的差距,有部分学生在自我养成方面还不够。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于不断发展的现代企业,特别是区域经济下的中小企业的员工来说,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所以在校学生要加强以上能力的培养,当前的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与此同时,辽宁技术工人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年龄断层凸显。对沈阳近海新区机械加工业人才资源现状进行调研中发现,技术工人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高中和中职以下学历的工人占职工总数的90%。此外,高级技工的大龄化趋势严峻。辽宁300多万技术工人中,28岁以下的青年技工只有100多万。在沈阳机械加工行业中,中、高级技师50岁以下的占40%,技师50岁以上的占35%,而30岁以下的高级技师仅占5%左右,技师占7.5%,截止2011年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省属、市直属、职教中心以及行办、民办机械加工在校生人数3000多人,这些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有专家指出,沈阳技工至少有10年断档期。

二、“工学结合,双岗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工学结合,双岗双证”“2+4”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产业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工学结合、双岗双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县域经济人才短缺需要。

“工学结合、双岗双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时间安排上,采取“2+4”的方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和实训,第三年顶岗实习,分成 四个阶段。见下表:

2.“五模块”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岗位培养标准,构建本专业“五模块”课程体系,即(职业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训课、专业技能提升课、专业技能拓展课),深化专业技能提升课模块和专业技能拓展课模块的内涵建设,真正达到“理”与“实”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3.教学模式改革

(1)采用“白+黑”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运用电子白板系统和网络实现在线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利用黑板结合电子白板进行虚拟仿真教学,提高中职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的质量。

(2)开展技能比武――组建专业技能队

择优选拔学生组建普通车工、钳工技能训练队,并制订活动计划和奖励办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技能大赛,以赛带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参加各级技能大赛。

4.评价模式改革

(1)构建三维评价体系

所谓三维评价体系是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技能素养的综合评价。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求全,既要看到学生某一方面的长处,也不能忽略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基于此建立三维评价体系。以文化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分别为长、宽、高,以一定“体积”为标准,突出学生在文化素养、专业素养、技能素养三方面的个性发展,形成三维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2)采取双向评价方式

学校成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两个评价系统,实施师生相互评价。顶岗实习的学生实施企业与学校的双向评价。建立以素质能力(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职业能力)为评价内容,以学校、企业、社会、家长为主体的学业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中企业评价的比重(学校:企业=1:1);完善学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数字监控体系;完善毕业生毕业两年后的就业跟踪机制,形成15%的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报告,开展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测评工作。增强评价的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实行奖学金制度,对优秀学生给予奖励。

(3)建设网络评价机制

通过校园网络评价平台,开辟互动版面,学生上传作品,通过网络接收评价学业;学生通过网络评价教师、学校管理;同时,通过网络接受社会、家长、企业对学校的评价和建议。

5.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创新型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开发、生产于一体的校内机械加工模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设计涵盖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实训核心内容的系列模拟教学产品,以部分塑料替代钢铁材料,模拟产品加工的全过程,模拟加工的产品具有环保、节约、安全等特点。

结合教学产品设计、制造的全过程,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数字信息化生产管理方法引进校内实训,通过模拟仿真产品的生产,使学生掌握企业的管理流程,从原料的出库到成品的检验、入库的整个生产流程,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设置,机构和管理制度与企业设置相同。机械加工的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等,都围绕模拟仿真教学产品设置。为了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新建质量检测实训室,改造电工与电子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校外实训基地,实现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研发与生产于一体,与企业合作新建4个机械加工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需要,推进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完善与辽冶重工、辽石曲轴厂、金龟减速机厂、银丰铸造厂、盛娜机械有限公司、沈阳世润重工有限公司、沈阳和世泰钛业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共建及双方所承担的义务等进行协商。

三、根据“工学结合,双岗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校企共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学校以机械加工专业发展规划为基础,制订师资建设规划,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加盟教学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库”,从中选聘技术、管理骨干来校任教或承担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提升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每年选派两名中青年教师到本校实习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辽冶重工有限公司、辽石曲轴厂、金龟减速机厂等等十多家企业既管学生又管生产,加强技能训练,了解新技术,参与实际生产和技术攻关。

目前,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有4个,合作企业10余个,“工学结合,双岗双证”培养规模超过年均800人,形成了学校的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篇8

一、建设目标

2014年全县计划实施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65万亩,其中麦秸秆还田面积39万亩,稻秸秆还田面积26万亩,计划新增大中拖配套还田机300台套,犁旋一体机30台。

二、补助对象

按照“谁作业、补给谁”的原则,各级财政秸秆机械化还田补助直接补助到拥有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手扶拖拉机除外)并按作业标准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作业收费时,应在当地作业市场价格基础上扣除财政作业补助金额,确保农民受益。

三、作业标准

实施范围内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开展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需符合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和县作物栽培指导站、县土肥站联合的《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指导意见(试行)》规定的技术标准,即作业耕深按照“联合收获秸秆(留茬高度≤15cm)切碎(长度≤10cm)匀抛后进行还田作业的耕作深度≥12cm”。

四、补助标准

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资金,按照每亩2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县级财政对当年新购50马力以上且夏季还田面积达300亩以上、秋季还田面积达200亩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一次性补助3000元;对当年新购犁旋一体秸秆机械化还田机且单季还田面积达300亩以上的,每季补助3500元;对当年新购秸秆切碎抛撒装置(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单季作业200亩以上的,一次性补助500元。

五、资金安排

根据县下达的还田作业面积安排补助资金。夏季、秋季作业结束后,县政府将委托第三方对各镇上报的作业面积进行核查,并在此基础上县农机局、财政局对核查结果再进行抽查,根据核查、抽查结果计算补助还田面积及结算夏、秋季各级补助资金。对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申请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有虚报现象的,将根据核查情况按比例扣减作业补助资金,情况严重的将取消其作业补助资金。

六、补助执行时间

省级作业补助按夏秋两季分段执行,夏季5月10日至8月31日,秋季10月10日至次年1月31日。

七、补助程序

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自愿申报作业面积,作业后经农户书面确认、村级公示、乡镇级汇总以及第三方核查后,由县财政局与实施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结算。

1、申领政策告知书和作业确认单。5月底前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自愿到镇农业服务中心领取《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政策告知书》、《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确认单》。镇农业服务中心审核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的基本信息和作业能力,告知作业补助政策、作业标准和操作规范。

2、农户确认。分夏季、秋季,按作业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服务,作业结束后,由农户对作业地点、作业面积、作业质量进行评价确认,并在《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确认单》上签字。

3、乡镇汇总公示。作业结束后,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填写《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资金申请表》,并附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政策告知书》、《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确认单》,(对当年新购50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申报县级作业补助资金的,须提供行驶证复印件;对当年新购犁旋一体秸秆机械化还田机申报县级作业补助资金的,须提供所配75马力以上拖拉机行驶证复印件和作业确认单复印件;对当年新购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申报县级作业补助资金的,须提供发票复印件和村委会对作业面积确认的证明),于7月10日(秋季在11月15日)前提交镇农业服务中心,镇农业服务中心按村进行审核汇总,镇政府组织镇村对申请面积按100%的比例进行核查,并组织村级公示7天以上,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公示有异议的,改正后要再公示。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于7月25日(秋季在11月30日)前将补助资金申报材料上报县农机局和财政局。

4、县级审核公示。

(1)县农机局和财政局根据镇政府上报的作业面积和补助资金进行汇总。

(2)县政府牵头农机、财政等部门组织委托第三方进行核查,要求现场核查与事后抽查相结合,核查面积不低于作业面积的30%,现场核查面积不低于总核查面积的60%,覆盖所有实施村。核查结束后,分别于夏季8月10日和秋季12月15日前向县农机局和财政局提交相应核查报告。

(3)县农机局牵头,会同财政局等单位对第三方核查结果按5%的比例进行抽查,并在县政务平台将补助对象、作业面积、补助金额等内容进行网上公示,同时将生成的有关材料分类归档保存。

5、资金支付。经核查公示后,县财政局于8月31日和次年1月31日前分二次将补助资金发放给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提供单位银行账号,农机户提供银行卡号或一折通号)。

八、工作职责

1、各镇(区)政府是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责任主体。在县农机局、财政局指导下,各镇(区)政府组织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等部门及村委会共同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具体实施工作。

2、镇农业服务中心。制定镇年度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发动,发放作业技术规范和《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政策告知书》、《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确认单》,协调作业任务,组织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对操作规程和补助政策进行培训,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分类汇总整理相关材料,按镇政府要求组织村级公示,做好作业质量监督和具体投诉处理。

3、镇财政所:参与制定乡镇年度实施方案,开展政策宣传。对镇农业服务中心操作程序进行监督。

4、村委会:负责做好宣传发动,引导农民主动、自觉地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按照镇政府的要求做好对作业面积的核查,配合县级做好面积核查工作。

5、核查第三方:制定秸秆机械化还田核查操作办法,按要求做好核查工作,核查结果要接受县农机局、财政局的抽查考核,核查结束后出具核查报告。

6、补助对象:保证作业要求必须的动力机械及配套秸秆还田机具,严格按作业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进行作业,按申报程序申请补助资金,如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将在2年内取消作业补助资格,主动接受县财政局、农机局以及第三方等单位的核查。

九、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区)要高度重视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要建立相应工作领导组,明确任务和责任,健全工作责任制,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各镇要迅速组织力量将县政府下达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分解落实到村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户,保障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2、加快机具推广力度。各镇(区)可以结合地方财力,在省级作业补助基础上出台对新购机农机合作组织或农机户的作业补助标准,要根据县政府下达的还田目标任务结合现有的机具保有量,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政策,加快发展75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和秸秆还田机,加强机具配备,保证作业能力。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各镇(区)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宣传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路线和技术优点,切实加大补助政策宣传力度,要围绕作业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申报程序、作业技术路线、作业标准以及农机农艺要求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机手的政策知晓率。

4、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各镇(区)要规范联合收割机下田必须配备和启用秸秆粉碎匀抛装置的作业要求,把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第一道关口。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咨询、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督促农机手严格按《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指导意见(试行)》作业标准实施作业,并作为作业补助发放的考核依据。要加大农机与农艺结合力度,加强田间管理,抓好技术指导服务,确保秸秆机械化还田各作业环节技术执行到位。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篇9

一、创新思路,努力构建科学监管理念,争创一流业绩

一是坚持“有为、有声、有位”的工作导向。药械监管直接关系民生,社会关注度高,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工作中花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细功夫,认真依法履职,有所为、有所成,做好政府的参谋和抓手。要大力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政策、法规、质量管理等宣贯,引导媒体舆论正确导向,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二是坚持科学监管的工作理念。“让党和政府放心、使人民群众满意”是科学监管食品药品市场的核心。在监管行为上,要更加注重和善于引导企业自律,运用行政指导等方式,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监管领域上,要根据市场多元化、行为多样性的特点,主动开展学习、调研、座谈等活动,仔细研究分析,充分吸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制定可行、有力、扎实的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要多学习、多思考、多观摩,突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方式,以树立典型、示范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等方式推动工作顺势开展。全面推行行政许可网上受理办结,实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要坚持依法行政,接受公众监督,保证药品、医疗器械零售企业行政许可事项限时办结。坚持科学监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观念和服务观念,形成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杜绝“监管错位”,离开服务空谈监管;拒绝“监管失控”,离开规范高谈监管;防止“监管缺位”,离开监管空谈服务,不断创新监管理念,始终做到坚持原则性、讲求艺术性、增强服务性和提高亲和力相结合的有机监管。三是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要以实现全局药品安全监管目标为指导原则,在全局领导下开展各项职能工作,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科室做好相关工作。同时,由于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面广量大,事务繁杂,面对人少的工作局面,必须杜绝“来差办差”,忙于科室繁杂事务的工作方式,要多动脑、勤思考,多打组合拳,统筹兼顾,协调配合,提高工作行政效能,形成有思想、有措施、有方法的工作格局。

二、以启动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药械监管工作

以启动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为抓手,落实各镇(区)、相关部门监管职责,结合日常监管,突出工作重心,争取政府更有力支撑,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质量监管,完善县、镇、村三级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源头药品质量安全事故。

一是狠抓药品生产源头监管。督促中宝制药有限公司加大宣传贯彻新版GMP力度,组织好新版GMP实施的准备工作,完善GMP管理的台帐和记录,督促企业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加强生产企业基本药物中标品种在省内省外的动态监管,对新增中标品种协助核查处方工艺,实现全品种电子监管;开展委托生产、委托加工和委托检查的专项检查,及时掌握企业重要质量管理情况的变动,为监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重视制剂许可证换证中发现的问题,重点加强医疗机构制剂规范配制及质量管理培训,推动医疗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中宝制药有限公司日常监督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其他企业全年监管检查不少于1次。

二是提高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指导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洁净区环境、工艺用水、注塑设备和空调系统等进行验证,规范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行为。加强对康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新厂区建成投产指导,督促实施医疗器械GMP有关规定,着力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帮助企业顺利投产,实现两年倍增目标。康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全年监管检查不少于2次,其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全年监管检查不少于1次。

三是规范药械经营市场秩序。一是强化证前管理。按照省市的行政许可标准严把药品、医疗器械零售企业准入关,做好药品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开办换证的初审指导,加强资质审查,合理引导布局,提前化解矛盾,为后期监管提供保障。加大GSP认证前指导力度,对不按照GSP管理要求的企业,依法严肃查处,直至吊销证照。药品GSP认证按序时进度完成。二是强化药品监管。严格执行违法广告药品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强化特殊药品监管,落实含可待因、麻黄碱复方制剂、罗格列酮、地芬诺酯、曲马多、安定等药品的购销管理规定,防止流入非法渠道。规范企业冷链管理,严格落实《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保证药品在贮存过程中的质量。三是强化医疗器械监管。加快医疗器械远程监控网络建设,加大购销行为的监管力度;开展角膜接触镜和体验式家庭治疗仪市场大检查,重点打击无证经营医疗器械的行为。特药批发企业每季度监管检查1次,药械经营企业全年日常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检查覆盖率达100%。

四是启动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出台考核细则,把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各镇(区)和有关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完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二是推行示范引路。选择1-2个镇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对照验收标准,上门指导服务,完善台帐记录,加强硬件投入,推动示范点创建成功,起到示范引路作用。三是迎接“两网”复查。进一步夯实创建基础,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创建成果,稳定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开展“两员”培训,及时办理举报投诉工作,保障县、镇、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机制运转常态化、信息化和联动化,迎接六月底市局组织的省级农村药品“两网”示范县工作复查。四是规范药品使用环节管理。加强医疗机构执行《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情况检查,加大基本药物品种抽查,规范购销行为,组织“规范药房、合格药房”回头看,提高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水平。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含一级)检查覆盖率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抽查覆盖率10%以上。

三、大力开展药品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开展以药械质量为重点的专项检查。(1)开展中药饮片和隐形眼镜专项检查。主动掌握市场动态走向,跟进信息反馈,加大监管力度,扎实开展检查,进一步整治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2)基本药物生产配送企业专项检查。重点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原辅料购进销售渠道、生产全过程以及电子监管码实施情况和配送企业购销渠道、票据管理、人员资质、储运条件、配送质量、保障供应能力以及电子核注核销情况的检查,督促中宝制药有限公司和医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切实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监管,保证用药安全。(3)批发企业电子远程监管专项检查。重点对“四大类药品”和基本药物入网核注核销情况的检查,及时掌握批发企业与省局系统远程监管对接情况,努力实现实时上传进、销、存及仓库温湿度等数据。(4)医疗器械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洁净区环境控制、工艺用水制备、灭菌、电气安全、涉血(药)原辅材料采购控制等重点环节和高风险品种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二是开展以合理用药用械为重点的专项检查。继续开展二类、含可待因麻黄碱复方制剂、地芬诺酯、曲马多、安定、克仑特罗等特殊药品、冷藏药品及疫苗专项检查,配合开展抗菌药物联合整治行动,加大对零售药店挂靠经营、违规销售处方药、药师不在岗等内容的专项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药械市场流通秩序。

三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含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集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指导,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收集和分析,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与疾病预防中心的合作机制,做到信息准确、联络通畅。积极开展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及早发现群发、严重疫苗不良事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处置。扩大医疗器械监测报告覆盖面,明确目标任务,加大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有明显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数不低于650份,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总数不低于16%。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总数不低于80份,实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绩效化。

四、切实加强药械监管及专业的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增强自身监管执法能力。认真学习《全国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培训规划教材》中的课程,落实省局“专业培训年”计划,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按时完成必修和选修科目的学习,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加强个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强化政治理想信念,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技能强的药械执法监管队伍。

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篇10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连杆机构” 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分析

1.课程介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课程,它既是一门机械学科用于思维体系建立的专业基础课,又是面向生产实际,能够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应用技术课。根据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职高专层次的专门人才的定位,我们以建立学生机械产品的基本思维体系为理论知识要点,以掌握机构分析、故障诊断、零部件设计、设备调试、维修和高效率的操作使用为技能培养目标,对原课程体系和结构作了全面调整,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改革探索。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围绕解决某一项目问题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重构课程体系。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胜任企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根据生产实际对机械设计知识的需求,在汲取国内传统机械设计教材知识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实际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授课内容分为两个大项目:

项目一:牛头刨床机械系统分析

项目二: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

项目一以牛头刨床为切入口,在牛头刨传动系统中,包含带传动、齿轮传动、导杆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和棘轮机构等组成传动系统;刀架和工作台组成的执行装置;电动机的运动和动力经变换和传递,一方面使滑枕和刀架作往复直线移动,进行刨削,另一方面使工作台横向移动,完成进给。刀架、工作台的速度和位置靠操纵机构来控制。牛头刨床中的机构基本上涵盖了一般机器设备中的机构,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要求。学生通过对这些机构进行分析,掌握各种机构的特点及工作原理。项目二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为切入口,通过计算带式运输机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设计带传动、齿轮传动、轴系结构、减速器结构来了解机械设计的全过程。

2.教学内容分析。

“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是课程项目一中的内容,以牛头刨床驱动滑枕的导杆机构为载体,学习平面连杆机构的相关知识。重点了解四杆机构的特点、运动特性及演化型式,学会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压力角、死点、急回作用等基本特性,理解其传力性能;提交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分析报告。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已对牛头刨床进行了拆装,认识了牛头刨床的组成,但对其工作原理还不甚了解。“牛头刨床机构是如何带动刨刀作往复直线运动的?”“牛头刨床刨刀为什么在切削时速度慢,而在返回时速度快?”“牛头刨床导杆机构动力特性能否满足切削力的要求?”学生对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着极高的兴趣,为学好本部分内容打下了基础。

4.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

(2)技能目标:绘制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示意图;分析牛头刨床传力特性;撰写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特性分析报告。

(3)态度目标:团队合作;理论联系实际上;独立思考、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与运动特性;难点是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分析报告的撰写。

6.教学资源。

任务单、学习工作页、多媒体课件、网络及图书馆资源、机械设计手册、多媒体教室、各连杆机构模型。

二、教学过程

课程组织形式与方法按照工作过程来完成,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的人才评价观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1.资讯阶段。

(1)此阶段一般在课前课外完成,由学习委员负责发放或告知学习资料:学习工作页、《评价体系》及评价表。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程内容,独立思考并初步完成学习工作页引导题。小组讨论分析疑难问题,网上搜集平面连杆机构相关信息。

(2)课外现场观察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参观设计室各种连杆机构模型;观看电教片。

(3)告知完成本次工作任务的安排,提出学习工作要求。

①准确说出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的具体名称;

②绘出牛头刨床连杆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其自由度,分析该机构是如何演化而得到的;

③计算对应滑枕最大行程时的导杆夹角;

④绘图说明导杆夹角大小(滑枕行程)的调整方法;

⑤撰写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报告。

2.计划、决策。

小组组织活动,分析任务,进行分工,提交小组工作计划,填写小组工作计划任务分工表。

3.实施。

(1)预习抽查。教师上课首先抽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通过预习学生应掌握本内容的基本知识,计入课外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概括分析能力。抽查中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引导和归纳,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抽查结果记录为“关键能力”的平时考核评价之一。抽查内容如:何谓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陈述平面连杆机构的优点;陈述平面连杆机构的缺点;铰链四杆机构有几种基本类型?何谓曲柄摇杆机构,陈述其运动特点;如何判断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四杆机构的演化途径有几种?含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有哪几个类型?牛头刨床导杆机构有无急回特性?分析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大小,陈述其传力特性,等等。

(2)课堂技能训练。此部分内容计入练习结果的正确性进行考核。训练题如:

①判别下列四杆机构是什么机构?为什么?(图见课件)

②已知牛头刨床滑枕导轨与摆杆转动中心距离为L=800mm,大斜齿轮转动中心与摆杆转动中心距离为l=400mm。绘出牛头刨床连杆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它是如何演化而获得的机构。

③画出牛头刨床导杆机构传动示意图、极限位置图,确定其工作夹角。

④计算对应滑枕最大行程Smax=500mm时的导杆工作摆角ψmax和极位夹角θ,求曲柄长度r。绘图说明滑枕行程(导杆夹角大小)的调整方法。

(以上2、3、4题针对实际牛头刨床进行计算与分析)

(3)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此部分内容计入能力控制点检查考核。如:

①小组讨论形成整转副的条件;

②小组讨论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③讨论牛头刨床传力性能;

④讨论如何撰写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报告。

(4)学业水平测试。用15―20分钟时间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测试,以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测完后马上让小组互换评阅试卷。结果计入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4.检查

5.评价。

由小组长统计自评分和小组分,交学习委员统计总分。

6.作业。

独立完成学习工作页中第1―6题;小组讨论后,独立撰写牛头刨床导杆机构运动分析报告。(将电子稿发至老师邮箱,并随时注意老师反馈的信息)

三、教学反思

1.积极倡导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工作页中的问题进行自学,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互相讨论,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2.针对具体的牛头刨床中测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让学生觉得所学即所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3.教师的归纳引导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

4.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并注意对学生进行考核。

5.小组讨论时,小组长应积极引导后进生积极参与。安排工作任务时也要让后进生做相对较容易的工作,以期调动所有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6.总体而言教学效果良好,同学们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也感觉到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参考文献:

[1]郭景辉.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职业,2010,02,(46).

[2]马英,叶安英,黄继明.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设计.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103).

[3]汪禾清.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7,(27):224.

[4]韩树明.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118.

[5]梁永政,赵亚东.机械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04,(14).

[6]崔大伟.机械设计.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潍坊学院学报,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