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分析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18:15:17

民宿分析论文

民宿分析论文篇1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宿旅游;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宿旅游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从2011年开始迈过人均GDP5 000美元的门槛,根据国际规律,着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的时机早已来临,休闲体验的旅游需求也越来越“高级”与“深层”化。游客对精神满足和自我发展的渴望与日俱增,旅游体验需求也从追求感官体验向追求精神、情感、智慧等深层内涵化的综合体验转变。面临全域旅游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趋势,通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给天然具备深度休闲体验的民宿旅游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

民宿旅游在中国大陆的发展逐渐深入,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注意。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胡敏通过“动机-消费行为-服务品质”模型的建立、问卷调查和资源基础理论的一般性分析,表明经营者、乡村风情、价格和区位是民宿经营中的异质核心资源,其中经营者和乡村风情是主要的竞争优势来源。赵炜指出,民宿型乡村旅游餐饮供应有市场定位大众化、主题产品特色化、经营方式新颖化、食品卫生加强化的趋势。邹开敏、王显成、周艳、俞利芳、瞿伟、陆奕娜及潘颖颖 等人均结合相关区域民宿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发展民宿旅游的对策。曾磊分析了中国台湾民宿产品的发展历程、产品特色,从产品创新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其特点,以及对中国大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段兆麟简述了民宿在农村体验中的意义,介绍了日本相关民宿体验活动,提出了其民宿经营特色以及可供中国台湾参考及借鉴的方面。范欧莉立足扎根理论,构建与解释了基于顾客感知的民宿评价模型,得出评价模型在宏观上主要集中在5个范畴,在微观上主要集中在16个范畴。孙彤、王帅根据武陵山区乡村度假民宿发展条件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武陵山区发展乡村民宿度假的独特模式。黄其新提出,基于文化真实性原则,乡村民宿可以寻求“文化原真型”和“文化建构型”两种发展模式。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与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约占全省50%和70%。在湖北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背景的推动下,鄂西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风民俗,乡村旅游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但目前也面临发展瓶颈。如何突破现状、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和升级,发展民宿旅游是一个较好的路径。

2 民宿旅游发展现状

中国台湾《民宿管理办法》将“名宿旅游”定义为“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基于乡村旅游视角的民宿旅游是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结合城市居民对乡野生活的向往,利用民居资源、农事资源、景观资源创办个性化的经营项目,形成以特色旅馆业为基础,衍生酒吧、茶楼、作坊、民艺、展示等休闲业态的高端农家乐集群,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发展模式。

2.1 民宿旅游的特点

民宿旅游主要有“以利用当地资源为基础,突出乡土味道;以满足游客需求为目的,提供家居体验;以鼓励农民经营为抓手,实现多重利益;以突出个性差异为亮点,进行特色经营;以创新经营管理为手段,完成转型升级”等特点。主要表现为:①消费者对民宿旅游产品趋向于体验性消费,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是其重要诱因;②民宿主人会为顾客提供从接待入住到离开的全方位温馨服务,提供多种服务使客人感受到家人般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③农民利用自家住宅的空余房间为游客提供住宿处所,有效整合当地旅游资源,以实现旅游扶贫、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等目的;④个性突出、特色明显的民宿符合人们追求个性、突出自我的潮流,是民宿旅游经营成功的关键之处;⑤民宿的小规模允许主人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思考顾客需求,通过民宿主题、氛围营造、对客服务、文化创意与理想融入等的创新动态展示,给民宿旅游带来生机活力,完成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在某种程度上,民宿旅游是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版,是满足游客深度体验的重要旅游形式,包括视觉、嗅觉、听觉、知觉等各方面的“趣体验”,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提供,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此外,民宿旅游可将一种富有诗意、想象力、亲和力、渲染力的文化表现出来,为游客提供教育、娱乐、美学、遁世等精神层面的“慢生活”体验,使游客静静倾听其内心呼唤,精神得到充分放松和回归。

2.2 国内外民宿旅游发展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的民宿旅游起源较早,大多已发展成熟,表现出特色明显、管理规范、模式成熟与认可度高等特点。其民宿设计大多结合当地旅游规划和民俗风情,建筑风格和客房装修都极具民族风情。政府执行民宿相关法令的经验丰富,管理稽查制度与配套措施相当完善,如英国民宿分为“一冠”至“四冠”等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制定了详细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法国民宿则从“一枝麦穗”至“五枝麦穗”等五级,每个等级都有评分要求;而在苏格兰,民宿门前可能会挂着由苏格兰旅游协会评定的三、四、五星的标志,设施不一定豪华,但一般都符合规范,提供温馨体贴的家庭式服务。

3 鄂西圈民宿旅游发展SWOT分析

3.1 鄂西圈民宿旅游优势分析

第一,鄂西旅游资源优质丰富,山岳、江河、溶洞与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十分多样,生态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内涵十分深厚。第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伴随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推进,投资达1 664亿元,交通、通讯、体制与机制等瓶颈障碍逐渐被打破,民宿旅游发展的起点提高,优势明显。第三,鄂西圈内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10多个,包括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歌舞之乡、来凤县百福司镇摆手舞之乡、秭归县秭归花鼓舞之乡等,特色传统节庆包括端午节、武当山庙会、随州神农祭典、当阳关陵庙会、恩施土家女儿会与荆州关帝庙会等,民间艺术节庆非常多样。第四,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为湖北省民宿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大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良好。

3.2 鄂西圈民宿旅游劣势分析

第一,由于鄂西圈旅游发展涉及面广、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长远规划缺乏、资金和人才短缺,导致文化挖掘不深、产品内容单一、附加值低、缺乏互动、特色不明显。第二,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不够,实力雄厚的旅游公司较少,市场运作能力较低,品牌营销能力不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第三,民宿作为新型的一种经济形态,相应的体制机制仍不健全,亟需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和投入,以化解体制机制。第四,民宿旅游强调当地文化特色、体验多样性、人情味、创新性等,对民宿主人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鄂西圈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文化素质偏低,经营理念陈旧,创新意识缺乏,服务能力不够,经营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4 鄂西圈民宿旅游的发展对策

民宿旅游是当前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态,其发展符合当下社会、政府、人民的需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民宿旅游的资源条件比较优越,虽存在一定的劣势和威胁,但优势和机遇占主导地位。鄂西地区的民宿旅游亟需因地制宜,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及文化内涵,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做好主题定位,通过合理的规划、开发、经营、管理及各利益相关方的大力合作,进行创新开发与发展,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旅游高速发展的潮流中获取正当利益,以促进民宿旅游发展成为鄂西圈的品牌特色。

4.1 错位发展,突出特色

在鄂西不同区域范围内,针对民宿旅游的发展进行差异化主题定位。宜昌和十堰的“三峡大坝”和“丹江口水库”属世界级资源,可围绕水利工程类主题开发民宿旅游产品;襄阳和荆州民宿则可分别突出三国文化和楚文化;神农架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吸引力;荆门依托“中国农谷”开发农业生产类民宿产品;随州则凭借“古代世界第奇迹――编钟”开发“音乐文化”类民宿旅游产品;恩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秀丽的风景,可开发“民俗节庆”类民宿旅游产品。错位发展,深入挖掘并创新展示当地自然和文化元素,突出民宿旅游的独特魅力。在每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运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使各方面协调配合,突出当地民宿旅游特色。

4.2 创新产品,细分市场

个性化服务是民宿旅游的本质要求。在整体环境协调的前提下,针对游客特点,结合自身资源,创新开发有特色的民宿旅游产品。在建筑风格上,“一户一景、一垸一画”。清楚本民宿旅游活动能“看什么、养什么、吃什么、玩什么、卖什么、体验什么,要找谁”,做到“吃有口碑、住有情调、玩有趣味、乐有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2007(9).

[2]瞿伟,应群颖,吴永龙,等.杭州皋亭山发展民宿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城市,2011(3).

[3]黄其新,周宵.基于文化真实性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2).

[4]范欧莉.顾客感知视角下民宿评价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J].江苏商论,2011(10).

[5]邹开敏.民宿: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探索――以江苏周庄为例[J].乡镇经济,2008(8).

[6]阚如良,曹诗图,孔磊,胡晶晶.宜昌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J]. 商业时代. 2006(27).

[7]于欣波,冯贵申.鞍山SWOT分析及城市发展战略[J].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6(02).

[8]郑继兴,阎实,郭艳. 齐齐哈尔市旅游品牌建设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9]李成勋.城市品牌的起源、选择和培育[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03).

[10] 李雅静. 论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营销[J]. 特区经济. 2005(12)

[11] 周叶,张根水. 江西省旅游业经营效率评价:比较中的启示[J]. 企业经济. 2005(04).

民宿分析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 嫖宿幼女罪 构成要件 刑法原则 法条竞合

一、嫖宿幼女罪的前世今生

嫖宿幼女罪是指我国《刑法》第360条第2款规定:嫖宿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确切的说,嫖宿幼女罪,是指故意嫖宿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行为。本罪名在刑法修订之前并不存在。因为明知是幼女而嫖宿的,实际上是一种奸淫幼女的行为,以奸淫幼女型强奸罪论处并无不可。但后来考虑到嫖宿幼女行为的特殊性,故将其规定为一个独立罪名。从陈兴良先生的理解来分析从奸淫幼女行为中分离的嫖宿幼女罪,因为其嫖宿行为的特殊性而独立成罪。何为嫖宿,本文将在构成要件里详细阐述。

嫖宿幼女罪的提出,是在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这一罪名才得以出现,并以单行刑法的形式被法律规制下来。1996年刑法修订时,立法机关曾将嫖宿幼女按强奸论,写进1996年8月8日的刑法分则修改草稿及之后的一些稿本中。但是1997年3月13日,大会主席团通过的草案,将嫖宿幼女单独定罪。3月14日,全国人大正式通过97年刑法修订案。嫖宿幼女罪便存在于第360条第2款中。成为一条与强奸罪并行的特殊法条。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无论是嫖宿幼女罪的存与废便在学术界和社会引起极大的讨论。

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国家在进行刑事立法时,必然有所不同。尽管我国将嫖宿幼女罪列为单行法显得特立独行,与世界其他国家有所区别。但据可考的立法初衷,设立嫖宿幼女罪是为了打击此类犯罪,出于对幼女的特殊保护,才设立本罪。可惜立法的不完善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反响,近年来各地频发的嫖宿幼女案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一时间嫖宿幼女罪成为口诛笔伐的“恶法”。嫖宿幼女罪是否是立法的失误,还是公众的不理解导致法律的被妖魔化,笔者试着展开本罪的构成要件。分析其构成要件的独特,来讨论本罪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

二、构成要件之展开分析

(一)客体要件

嫖宿幼女罪侵犯的客体是幼女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风化管理秩序。《刑法》将本罪列为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之中。由于本罪所保护的法益复杂性,立法择一重者为主要客体,从本罪所在章节不难看出,社会风化管理秩序是本罪的主要客体。然而在我国嫖宿这一行为是不构成犯罪的,一般对于这类行为是治安行政处罚。既然把它看成是一种对幼女犯罪的加重情节和特殊保护,有什么理由将其列为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由此可见实质上应把保护幼女健康作为主要客体,形式上却将不构成犯罪的卖淫嫖宿行为作为主要客体。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的本身在立法上就是矛盾的,矛盾本身就体现着嫖宿幼女罪的不合理与不完善。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嫖宿不满十四周岁幼女的行为。要分析本罪的客观要件就不得不分析嫖宿行为,上文有所提及。何者为嫖宿,嫖宿是指支付一定金钱在其同意的情况下与其发生性关系,嫖宿可以分解成以下要素:行为对象为卖淫幼女;行为前提为卖淫幼女同意;行为性质为钱色交易;行为方式为性交和类似性交行为。幼女是否同意成为了嫖宿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现代社会现实中不排除不满14周岁幼女卖淫行为,但更不能排除被迫卖淫的情况,嫖宿幼女罪并未就幼女被迫行为进行具体的规定,司法实践中更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根据我国已和联合国签署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对与不满14周岁幼女发生性行为的,无论幼女是否自愿,无论有无金钱给付行为,一律按照奸淫幼女来定罪,按照我国现行刑法应定强奸罪,以确保刑法对幼女实行无差别的保护。由本罪的客体来看,与公约内容有明显的不符。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我国刑法对于14周岁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构成犯罪的规定,强奸罪是犯罪形式之一,然而嫖宿幼女罪与强奸罪同样对幼女的侵害行为,而犯罪主体的规定却大相径庭,同样的行为不应该基于金钱给付行为就给与不同的法律定位。这是否说明14周岁到16周岁犯此罪不应该得到法律制裁,如果以强奸定罪论处,那设立本罪的意义又何在,这不可不谓嫖宿幼女罪在立法上的又一失误。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故意即为知道或应当知道,行为人只要明知是幼女而实施性侵行为,则构成本罪。嫖宿幼女罪作为一条单行法,在刑法执行时有着特殊的角色,必然导致法律适用的混乱。

综上所述,尽管嫖宿幼女罪的立法初衷是保护幼女的权益,然而立法的不完善和社会现实复杂并没有实现这一立法原意,反倒让嫖宿幼女罪成了对幼女的在法律保护上的硬伤。而且嫖宿幼女罪完全可以以强奸罪的特殊形式而并入强奸罪,以一罪处理。通过对嫖宿幼女罪构成要叫的展开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嫖宿幼女罪的不合理性还远不止于此。让我们进一步探讨。

三、嫖宿幼女罪之不合理性

(一)违背刑法基本原则

1.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嫖宿幼女罪的起刑点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同样是对幼女的性侵行为,奸淫幼女作为强奸罪的特殊形式起刑点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以强奸论处。同样的犯罪行为为什么有不同的法定最低刑。再来看看对最高刑的规定,强奸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死刑。同样的与幼女发生性关系又会有不同的法定最高刑。难道仅仅就因为行为人给付了一定的金钱就可以改变惩罚的力度。显然这是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如果说有什么能解释的通,那一定是嫖宿幼女罪法定刑设置的不合理,没有注意到与强奸罪的协调相适应。

2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通过对嫖宿幼女罪构成要件的展开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嫖宿幼女罪责任年龄的设置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嫖宿幼女罪的的法定责任年龄是16周岁,而强奸罪中奸淫幼女行为的责任年龄是14周岁。同样是对幼女的性行为,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就不构成犯罪,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角度来考虑,显然嫖宿幼女罪忽略了对这样一责任年龄的追责。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嫖宿幼女罪的法定刑对卖淫幼女的保护明显轻于普通强奸罪。在强奸罪中最高刑可以达到无期徒刑,死刑。而嫖宿幼女罪的最高刑只有15年。同样是幼女,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待遇,不一样的法律地位,同样是幼女凭什么一个法条就将人为我不同的等级,难道金钱就可以把幼女打到十八层地狱。笔者无法认同嫖宿幼女罪存在的合理性。

(二)此罪的设置客观上承认幼女的性行为处分合法

众所周知,之说以称不满14周岁是幼女,是因为她们还没有民法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必要的社会认知。出于对幼女的特殊保护,在法律上将幼女视为不具有性行为的能力,即使是幼女自愿的性行为,也属无效的法律行为。嫖宿幼女罪的成立,在刑法上单方面承认幼女具有性行为能力,这必然导致民法与刑法的冲突,不利于法律的公正性与严肃性。

民法与刑法同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民法所秉持的基本原则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人特殊保护。在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里,不能也不应该出现基本法律的矛盾。所以无论是出于对民法基本原则的尊重,还是出于对幼女的保护,都不能承认幼女性处分行为合法。

(三)对幼女保护的不利,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响

嫖宿幼女本身的罪名就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几千年的道德传统是容不下卖淫这样的称谓的。一旦嫖宿幼女罪成立,无论当事人是否自愿。她都必然牢牢地被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这样的第二次伤害,对一个幼小的心里会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致命的打击。这不是在保护幼女,这是在毁人不倦。

嫖宿幼女罪的二次伤害甚至超过嫖宿本身对幼女的伤害,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其他权利。如果法律本身无法有效地实现这一基本任务,我们的立法者是否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

(四)与奸淫幼女罪的法律竞合问题

奸淫幼女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奸淫幼女的故意;客观方面要求为幼女发生性交的行为。与嫖宿幼女罪的构成要件相比较,嫖宿幼女罪与奸淫幼女罪的罪质,并无明显区别。不难得出结论,行为人成立嫖宿幼女罪时也符合奸淫幼女罪的构成要件,嫖宿幼女罪与奸淫幼女罪存在普通法与特别法的法律竞合。按照处理法律竞合重法优于轻法的法律原则。比较两罪的法定刑,嫖宿幼女罪最低刑是5年,而奸淫幼女罪低刑是3年。再则,奸淫幼女情节严重可以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嫖宿幼女最高刑是15年刑期。谁重?谁轻?嫖宿幼女罪在法律竞合上又出现了漏洞。不仅如此,嫖宿幼女罪单独成罪将猥亵幼女罪摆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如此混乱的法律规定,怎么能利于刑法体系的完善?怎么去在实践中应用。

综上对嫖宿幼女罪的分析,尽管本罪的立法初衷是美好的,对幼女的保护是特殊考虑的,但本罪的不合理性显而易见。无论是立法上的漏洞,还是社会现实中的不利影响,都注定嫖宿幼女罪扮演着另类的角色。嫖宿幼女罪因该予以废除,嫖宿幼女行为按强奸处理。

四、对嫖宿幼女罪的进一步思考

民宿分析论文篇3

关键词:嫖宿幼女罪 法益 刑法体系 地位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7-0367-01

一、学术界关于嫖宿幼女罪侵犯法益的学说

“法益”(Rechtsgut)一词,由德国学者首创,日本学者从德文首译。何谓法益,从字面上看,是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和价值;所谓刑法法益,就是受刑事法律规范所保护的利益和价值。学术界对于什么是“法益”,从法益概念创立至今,争论了100多年,仍难求得共识。我国学者张明楷认为,“法益是指根据宪法的基本原则,由法所保护的,客观上可能受到侵害或者威胁的人的生活利益。”

具体到本罪所侵犯的法益,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嫖宿幼女罪所侵犯的客体是社会风化管理秩序和幼女的身心健康权利;第二种观点认为侵犯的客体是幼女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管理秩序;第三种观点认为本罪侵犯侵犯的法益是幼女的性自主权和社会管理秩序;第四种观点则认为是社会道德风尚与幼女的身心健康。两罪互斥论者所代表的第五种观点对嫖宿幼女罪所侵犯的法益并不是性的自我决定权,而是在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的同时,又侵犯了保护幼女的观念。

二、对以上学说的评析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在对嫖宿幼女罪所侵犯的法益的内容上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幼女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心智并不健全,因此嫖宿幼女无疑是对幼女身心健康的一种侵犯。同时嫖宿幼女的行为也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公然践踏,自然也就侵犯了社会风化管理秩序。但该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明确的指出哪一个是主要客体哪一个是次要客体,故就无法正确把握本罪的本质。

第二种观点可取之处是指出了嫖宿幼女罪所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幼女的身心健康,从这个角度说把握了本罪的本质。不足之处在于把本罪的次要客体表达为社会管理秩序。而社会管理秩序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类罪的同类客体,而非具体犯罪的客体,因此该观点犯了把同类客体直接作为具体犯罪的直接客体的错误。

至于第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基本上不可取,因为其一,该观点犯了和第二种观点一样的错误,即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同类客体直接作为本罪的直接客体。其二,错误地认为幼女具有性的自主权。我们知道,作为不满14周岁的幼女,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且经验不足,一般对卖淫活动的性质是了解不足的。所以在此种情况下,就算嫖宿者得到了幼女的同意,也不能理解为这是幼女性的自主权的表现,也不能视为得到了幼女的承诺,因为法律不承认幼女具有这种能力,这种承诺自然是无效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本罪侵犯的法益是幼女的身心健康,在这一点上该观点也把握了本罪的本质特征,但该观点把本罪所侵犯的其他法益认定为社会道理风尚则是不可取的,因为社会道德风尚是一个比较宽泛且过于笼统的概念,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很难加以把握。

第五种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两点。其一,和第二、三种观点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把妨害社会秩序犯罪的同类客体直接作为本罪的直接客体。其二,就是把本罪所侵犯的法益描述为保护幼女的观念。因为如果将某种观念作为刑法保护的对象,必然使刑法的处罚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使刑罚的处罚范围变得过于宽泛且难以把握,进而导致保护法益的目的最终落空。

三、本文对于嫖宿幼女罪法益的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比较可取,但是对于什么是本罪的主要客体,什么是次要客体,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依笔者所见,本罪的主要客体应当是幼女的身心健康,次要客体是社会风化管理秩序。分析如下:我国对一般的卖淫嫖娼行为是不以犯罪论处的,只需要做出一定的行政处罚即可,原因就在于仅仅侵犯社会风化管理秩序这一直接客体的社会危害性还达不到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而嫖宿幼女的行为之所以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因就在于,该行为所侵犯的对象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对幼女的嫖宿突破了社会公众对性行为的感情认同和道德底线,对身心发育未成熟的幼女嫖宿的直接后果就是侵犯幼女的身心健康,正基于此,才使得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高度。可见,本罪中“决定整个行为社会危害性性质,从而为刑法所重点保护的法益”是幼女的身心健康这一直接客体,而这正是主要客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四、本罪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所谓嫖宿幼女罪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是指本罪应当置于刑法分则的哪一章中。现行刑法将嫖宿幼女罪规定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根据现行刑法第三百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嫖宿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尽管立法上对嫖宿幼女罪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已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学术界仍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支持现行的立法规定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嫖宿幼女罪置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中是不妥当的,应当重新置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放置在刑法第236条(强奸罪)第二款中。

支持现行立法规定观点的不妥之处在于,颠倒了本罪的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即认为本罪的主要客体是社会风化管理秩序,因此认为刑法关于本罪的设置是适当的,但上文已经分析过本罪的主要客体是幼女的身心健康,因此该观点的结论也就自然是错误的。第二种观点,将本罪置于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一章中把握了本罪的本质,笔者也赞同这一观点,因为本罪的主要客体是幼女的身心健康,而刑法的基本理论也指出,主要客体必须为同类客体所包容,作为本罪直接客体的幼女身心健康是包含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的,因此将嫖宿幼女罪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移除,重新归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是适当的。

参考文献

[1]一般认为,宾丁于1872年在其《规范论》中首先提出法益概念。

[2]张明楷:《法益初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7页。

[3]李帮友、王德育、邓超著:《性犯罪的定罪与量刑》,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版,第268页。

[4]同上,第270页。

[5]鲍遂献著:《妨害风化犯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版,第188页。

[6]有学者主张,应当将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理解为互斥关系:以是否存在有效同意为界,认定奸淫幼女型7

民宿分析论文篇4

关键词:海南省;休闲旅游;民宿经济;策略

课题号:(2015年校级课题:hjk15-08)

海南作为我国旅游大省,其中的诸多旅游项目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三亚、海口等在内的旅游景区,在国内外都家喻户晓。但仔细分析这些景区的特点不难发现,它们大都分布在海南省的沿海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然而,这种基于自然禀赋条件所开展的旅游项目,并无法带动海南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原因十分简单,这些自然禀赋条件属于海南省的稀缺资源,且在该区域所开展的旅游项目难于同域内内陆地区形成关联效应。因此,在发展海南休闲旅游产业时,还需要重视借力民宿经济的发展优势。尽管目前对于民宿经济的内涵认识还存在争议,但民宿经济在我国各个地区却被逐渐得到重视。由此,本文将围绕着海南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来讨论民宿经济的生成策略。

一、对民宿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分析

结合各地发展民宿经济的经验,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得以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全员参与要求

根据部分专家的研究得出,民宿经济来自于传统的农家乐、渔家乐形式,但民宿经济在发展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越了上述二者。但无论民宿经济走向怎样的发展状态,全员参与则是其中的本质要求。在全域旅游开发视角下来看待全员参与,其主要指向休闲旅游项目所在地区的居民参与到旅游项目的经营中来,而参与的程度和形式则是可以灵活处理的。

(二)旅游配套要求

以发展民宿经济来推动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运营,还需要重视与旅游项目相配套的交通和零售业。实践表明,休闲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来自于城市,他们消费该旅游产品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全新的个体体验,而这种体验只有在与城市相异的乡村才能实现。因此,旅游配套设施的建立将能连接城市与乡村,使得城市游客在消费休闲旅游项目时降低自身的交易成本。

(三)市场规制要求

全员参与和旅游配套要件构成了休闲旅游项目运营的组成部分,那么这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建立其有序的市场环境。因此,市场规制要求的出现便不难理解了。具体而言,市场规制要求可以从两个环节来认识:第一,需要建立前置性的培训和规范措施;第二,需要在运营中实施制度监管。

二、海南发展民宿经济的短板解析

从笔者的调研中可以得出,海南发展民宿经济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短板。

(一)全员参与下的自发性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和契约经济。处于自发状态的市场经济,必然导向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其最终后果将极大的损伤供需双方。从海南内陆地区的休闲旅游业发展来看,以村社为单位的统筹管理较为普遍。尽管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村社旅游秩序的稳定性,但却无法满足民宿经济发展下的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原因在于,休闲旅游产业要求建立各关联项目之间形成多样性的统一,而这不是村社管理下所能达到的。

(二)旅游配套还有待提高

前面已经提到了旅游配套所涵盖的内容,即交通设施的配套和休闲旅游附属产业的配套。从笔者对样本地区的调研中感知到,交通设施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将处于完善阶段。但与民宿经济关联的零售业、休闲保健业等仍发展滞后。通过分析发现,当地政府缺乏必要的市场引导,而单纯依靠市场的自我培育,其所需要的时间则是漫长的。

(三)市场监管缺位仍存在

发生在三亚的价格欺诈事件极大的损害了海南旅游业的形象,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与商家的经营素质有关,也与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意愿不无关系。反观海南省内陆地区的旅游业欠发达地区,其在民宿经济下所发展的休闲旅游项目,必然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监管缺位现象。

三、发展休闲旅游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发展休闲旅游的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重视传统向现代的过度

前面已经指出,当前的民宿经济来源于传统的农家乐和渔家乐模式,而这些模式本身就含有休闲旅游的内涵。因此,海南省内陆地区在发展民宿经济时,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应重视传统向现代的过度。具体而言,在发展民宿经济时应尽力保护现有的农家乐和渔家乐资源,并按照民宿经济的内在要求,以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提升项目品质来实现平稳过渡。

(二)完成前置性的岗位培训

借助民宿经济来发展海南当地的休闲旅游产业,核心在于建立起全域旅游模式。针对目前所存在的短板,就需要在休闲旅游项目所在地,有计划的完成前置性的岗位培训。培训的对象应是当地的居民户,培训内容应包括:行业规章制度、住宿餐饮服务技能,以及其它接人待物的相关内容。为了提升居民户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居民户的培训效果给予分级,并颁发认证资格证书,这一证书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

(三)加强休闲旅游商业配套

加强休闲旅游商业配套环节,重点在于零售和其它个性化服务项目。而且,通加强零售和个性化服务项目的建设,才能对当地的休闲旅游项目形成市场识别度。因此,海南省各个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应在个性化旅游休闲服务的打造上进行充分论证,打造的原则在于将本地区的特色融入到商业配套之中。再者,目前自驾游日益增多,这也就对停车、洗车、代驾等服务突出了要求,所以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有效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有效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关键在于破解目前的监管缺位,无论这种缺位是客观还是人为造成的。其最终目的在于维系休闲旅游市场的商业秩序,为当地的民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氛围。具体的做法为,通过建立线上举报和投诉平台,第一时间掌握当地休闲旅游市场信息,并在电商平台上及时反馈处理情况。

最后需要指出,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不难知晓,诸多学者都强调了旅游产业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学者也将区域人口分布和结构纳入到了考察范围之中,这也就表明了近年来学界更加重视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旅游发展理论的研究。但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中也不难发现,诸多作者仍然在传统视域下认为小城镇发展应以工业为主导,而以旅游产业为补充。根据我国国情可知,乡镇工业在市场经济中已不具备显著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和我国去产能战略的实施,以乡镇工业为导向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带动小城镇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愿景下,应在挖掘本地全域旅游资源中下功夫。

四、小结

分析目前海南省的知名旅游景点和项目发现,它们大都分布在海南省的沿海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然而,这种基于自然禀赋条件所开展的旅游项目,并无法带动海南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从借力民宿经济发展休闲旅游的角度,来理解海南省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认为,海南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实施策略为:重视传统向现代的过度、完成前置性的岗位培训、加强休闲旅游商业配套、有效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建明,张高攀. 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民宿分析论文篇5

台湾的民宿业在我国的发展已成熟,上世纪80年代台湾民宿产业就开始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民宿作为台湾最美人文风景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去体验当地的本土风情和文化。台湾民宿业值得大陆借鉴的经验有:民宿建筑造型和气质独特、名字新颖;民宿装修精致,设施齐全,服务周到;营销宣传手段多样;整合业主策略联盟,提高效益;规范管理专业辅导,提升民宿品牌和质量。

一、河北省民宿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河北民宿业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观光旅游业快速成长,成千上万的游客涌进秦皇岛这座当时只有不足2万常住人口的滨海小城,一时间一床难求。游客对住宿设施的大量需求,催生了北戴河家庭旅馆的快速发展,之后在秦皇岛一带家庭旅馆业迅速发展并形成。随着国内旅游的逐步发展,家庭旅馆一类的接待设施逐渐出现在著名景区和景点周边。表1为2014-2016年大型景区周边区域民宿床位数对比统计表。

通过表1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在大型景区周边民宿床位数的数量增长情况:14年野三坡和塞罕坝的增长率较大;15年驼梁、西柏坡、白洋淀增长率较高;16年各景区床位数数量较15年基本持平。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在河北大型景区周边正规宾馆数量远满足不了人们的日常需求,周边民宿多是家庭自主经营,且挨家挨户均为农家院,接待风格、住宿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较为相似。民宿主之间多为竞争关系。游客选择农家院多是休闲度假的期望,但往往因为各方面服务不标准而影响游客体验质量。

(二)河北民宿业存在问题分析

1.河北旅游住宿设施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14、15、16年数据均显示出河北省旅游住宿设施的结构不合理之处:根据统计,我省所有住宿单位占比中,社会旅馆占比最大为75%左右,而占比位居第二发展较快的的农家院仅为16%左右,且大多数处于发展初期,尚不成熟。目前我省住宿设施的类型相对传统单一,顺应旅游消费需求的主题酒店、休闲度假酒店、精品酒店和汽车旅馆等发展滞后,供给不足,导致了该类结构性矛盾现象。住宿设施发展滞后会导致游客消费方式呈现快进快出的特点,滞留时间短,回头率低,无法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休闲度假需要,也直接影响住宿设施的利用率。

2.民宿环境设施难以满足休闲度假需求

由于资金的匮乏、技术的不娴熟、思想观念的守旧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农家乐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仍处于浅层次的乡村旅游住房状态,尚未形成多元化的乡村休闲度假胜地。乡村住宿环境及卫生状况依然是最为忧心的问题,道路交通和住宿设施简陋粗放,缺乏特色。缺少可供游人舒m停留的设施以及医疗保健站、平价药店、小超市、理发店等配套设施。更为突出的是,缺少乡村生活和乡村情怀,难以满足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

3.民宿行业管理不到位,相关法规标准滞后

自发性是民宿行业发展自身最大的特性。但是由于相应管理部门的分割导致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顺畅,有的地区似管非管,很多基层管理部门对行业发展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不少项目开发具有盲目性,建设缺少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旅游管理部门仅能对星级酒店和旅游定点单位实施监督管理,然而90%以上从事旅游接待活动的住宿单位不在旅游管理部门监管范围之内,行业规范难落实。

4.民宿业住宿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本地特色

河北省大多数民宿尚未细分市场,对目标客户缺乏精细化定位,不能从自身产品特色、消费者不同需求变化等市场因素考虑,定位高度雷同,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加剧。缺少具备个性化风格特点,创造特色管理和服务的民居。

5.民宿业大多为粗放经营,经营管理模式需转型升级

河北省旅游季节性明显,休闲游、自驾游、短线游、周末游、假日游的特点突出。因此城郊和景区周边农家旅馆的经营呈现明显季节性,每年营业时间4-5个月,旺季只有两个月,设施利用率不高。淡季闲置歇业,旺季周末供不应求,导致游客溢出。农家旅馆普遍缺乏地方文化特色,建筑、色彩、服务等方面基本雷同。各地农家院管理存在很大差异,少部分纳入景区管理的农家院相对规范,多数自发经营,缺乏统一管理。很多地方无需任何审批手续,既不到工商部门注册,办理营业执照,也不缴纳任何税费。卫生和饮食安全也无人监管,所谓管理只是交钱办理合格证。且大多民宿在定价方面比较混乱经常出现恶意竞争的现象,且接待标准没有统一规范,很难满足游客的层次需要。

6.民宿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服务人员服务意识短缺。

因为民宿进入门槛比较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不够有效,使得许多民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不规范。河北省农家院多为自家经营,从业人员多为户主以及家人,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其接待服务水平普遍偏低,且从业人员没有进行相应的服务操作和服务质量培训,市场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感知市场的变化并及时做出适合游客需求的调整。经营场所存在安全隐患方面、卫生标准方面等问题,使得游客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二、河北省民宿业发展问题对策建议

民宿分析论文篇6

一、概念界定

(一)民宿

民宿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台湾《民宿管理办法》里的界定,即民宿是指“农民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游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这里的民首先是农民,其次是指民居、农本、乡土。既然是农民,必须还原到土地、农村的生态下;既然是民居,就不能搞大、洋、怪建筑;既然是农本,就不能脱离农事劳作、农耕文化;既然是乡土,就不能脱离田园、野趣、民俗、民风、乡人、村事。

近些年温州民宿业发展迅速,但温州民宿业发展不同于台湾,发展背景、经营模式、经营者身份等都有其特殊性。为了能客观、全面了解温州民宿业的发展现状,本次调研的样本选取上要求满足以下几点:一是位于乡村,包括城乡结合部,与周围环境协调;二是有优美的乡村景观或浓厚的乡土文化、乡野趣味;三是经营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间客房;四是经营对象主要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者。

(二)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度是消费者根据其消费经验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消费和使用情况进行的总体评价,其理论基础是购买前的顾客期望与购买后的感知绩效之间的差异程度会导致顾客满意感知的变化。

(三)再购买倾向

顾客再购买倾向是顾客忠诚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对实际再购买行为的可靠预测。前人的很多研究表明,顾客再购买倾向与顾客满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迈克尔等人(Michael,et a1.)发现,再购买倾向与顾客满意度密切相关,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往往会导致较高的再购买倾向。

二、问卷设计与样本信息

本次调查以温州乡村民宿的顾客和潜在顾客为对象,以顾客满意度和再宿意向的影响因素为主要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顾客满意度、顾客再宿意向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根据影响乡村民宿顾客满意度的因素,顾客满意度部分的调查内容包括环境条件、交通条件、配套设施与服务、设施设备、服务质量、价格合理等6个项目共13个调查因子;根据顾客选择民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影响顾客再宿因素的调查内容包括环境与氛围、交通条件、配套服务项目、设施设备、服务质量、价格等6个项目共14个调查因子。这两部分内容均采用李科特(Likert)的五点尺度法,建立五梯级评价等级标准,把顾客的感知分为“很满意/很重要”、“满意/重要”、“无所谓”、“不满意/不重要”、“很不满意/很不重要”,分别赋予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分数越低,顾客越不满意或感觉越不重要。

根据所做的问卷,对调查问卷所涉及的项目和调查因子的满意度/影响程度进行了平均数统计和分析,得出结果见表1,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某调查因子的数值=所有问卷中该调查因子的数值之和/有效问卷的总数;

某调查项目顾客满意度/再宿意向影响程度的平均值=该调查项目所有调查因子对应的数值之和/该调查项目中所包括调查因子个数之和;

顾客满意度/再宿意向影响程度的总均值=问卷中所有调查因子对应的数值之和/问卷中调查因子总数;

本问卷通过网络,共收回问卷215份,其中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达98%。

三、统计数据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年龄结构看,被调查者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其中年龄在30―49岁之间的占77.64%,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6.77%,其他仅占5.59%。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学历的占32.92%,大专学历的占28.57%,高中及以下的占31.68%。去民宿消费的交通工具选择上,88.37%的受访者选择自用汽车,其次是公私营汽车,占受访者的12.56%。民宿消费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家人和朋友结伴出行为主。调查显示,到民宿消费的游伴组成中,选择家人的占受访者的75.35%,选择朋友的占67.91%,其次就是公司或团队,仅占12.09%,情侣和独自前往的最少,分别为6.98%和4.19%。

在价格选择上,消费者更青睐201―499元的中价位,占受访者的60.47%,其次是200元以下的低价位,占受访者的26.98%,选择500元以上价位的仅有12.56%(见图1)。说明民宿消费需求的价格结构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温州民宿发展应以中价位为主。但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温州民宿主要以200元以下的低价位为主,约占76%,价格在201―499元和500元以上的民宿分别只占13%和11%,成金字塔状。说明目前温州民宿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民宿的供给结构,才能有利于温州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宿顾客满意度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温州民宿的顾客满意度一般,总平均值只有3.59,并且13个调查因子的满意度均在4.0以下,最高的是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3.99)、所在地的乡土文化资源(3.82)、经营人员和当地居民热情友好(3.89),最低的是民宿及周边购物服务设施(3.08)、民宿及周边休闲娱乐设施(3.30)、前往民宿的沿途道路指示标识情况(3.34)和民宿及周边餐饮服务设施(3.36),均在3.50以下(见表1),说明温州民宿发展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配套服务设施。近几年随着沿海高铁开通,浙江省公路交通网不断完善,温州直飞外地的航班增多,温州对外交通条件越来越便利,但仍然有较多景区村落与交通主干道的衔接交通不方便。从受访者到民宿消费的交通方式选择来看,近90%的受访者选择自驾车,一方面反映温州人的出游交通方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温州民宿的交通条件。但温州民宿交通条件的顾客满意度只有3.47,说明温州民宿的交通条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进一步对高中低价位的消费者满意度比较分析发现,500元以上的高档价位民宿消费者满意度最高,除交通条件和配套设施外,中档价位的民宿消费者满意度最低,交通条件和配套服务设施方面各档次顾客满意度均不高(见表2)。原因主要是温州民宿发展起步较晚,缺乏政府的有力扶持和导引性规划安排,市场发展不规范,基础设施跟不上。但500元以上的高档价位民宿已出现主题化、个性化发展,注重选址和服务,设施设备和服务质量相对较好,顾客满意度较高,而低档价位民宿消费者对设施设备和服务质量要求不高,中档价位民宿消费者对民宿设施设备和服务质量有一定的期望,所以低档价位民宿顾客相对中档价位民宿顾客的满意度要高。

(三)影响顾客再购买倾向的因素分析

民宿作为休闲旅游的范畴,消费群体主要来自城市,一定意义上,民宿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转换,因此民宿所处区域的环境质量和休闲氛围的好坏是顾客进行选择的重要参考项。民宿既是一种休闲旅游载体,也是一种休闲旅游吸引物,成为顾客出行的集成点,是旅行度假基地或度假住宿的配套,所以民宿设施设备是否完善、安全、舒适和隐私,交通条件是否便利、服务质量好坏是顾客选择民宿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顾客再购买倾向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度均在4.1以上(见表3)。作为小微度假基地或度假住宿配套,民宿周边的配套服务设施和项目必不可少,但从调查结果看,除特色餐饮外,温州民宿配套服务设施和项目对顾客再购买倾向的影响并不大,这与温州民宿发展起步晚,民宿消费意识不成熟,缺乏休闲消费文化是一致的。

四、温州民宿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持续发展

民宿所在区域环境条件是影响顾客满意度和再购买倾向的重要因素,是民宿发展的决定因素,但由于温州民宿发展的自发性,导致部分区域环境被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市场发展无序,同质化严重,已经影响到民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该根据各地的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导引性的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布局,规范发展。根据各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条件确定民宿主题和发展模式,在科学规划基础上,逐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构建乡村生态产业链,政府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如完善排污、供水和供电系统,解决主干道与景区村落的衔接交通以及规范沿途指示标识系统等,提高民宿的通达性和服务品质。

(二)健全体制,规范经营

理顺民宿管理体制,可以借鉴民宿经济发展比较先进地区的经验,实行联审制度,使民宿身份合法化,明确市场监管主体,实行动态市场稽查,保证民宿经济市场合法有序、安全优质、诚实经营。尽快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加强对民宿市场的引导和监管。

对民宿服务质量实行标准化管理,可以借鉴传统酒店的先进管理经验,制定民宿设施设备及各项服务的质量标准,确保民宿设施设备和服务安全、舒适、卫生、便利。同时鼓励民宿经济个体表现形式个性化,主题文化差异化,使民宿的住店客人得到在星级酒店中同样的安全感和舒适度,提高顾客满意度。

(三)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调查数据显示,温州民宿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一般,所以应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从而提高民宿服务质量。建议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民宿与旅游类院校合作,促进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力度, 使民宿经营管理者中出现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尽快使民宿脱离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成为住宿业的一个分支。通过行业协会或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

(四)加强民宿的结构化调整

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温州的民宿消费需求价格构成上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椭圆形,而实际供给在价格构成上呈金字塔形,76%以上的民宿价格在200元以下,不符合市场消费需求。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控制,调整民宿供给结构,形成高、中、低价位结构合理的椭圆形市场结构,提高民宿性价比,引导民宿合理化发展。

(五)引进传统酒店的管理经验和模式,提高经营水平

从调查结果来看,民宿设施设备的舒适、安全、卫生和服务质量成为影响顾客选择民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顾客再次购买的决定性因素。虽然目前温州的民宿在数量规模上比较大,但单体规模往往较小,由经营者自主或少数几个人经营,缺乏像传统酒店那样的专业管理团队,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技巧,服务意识淡薄,导致经营管理水平低,存在卫生、安全等问题,服务缺位,舒适度差,影响顾客的满意度。民宿应学习传统的经营与管理经验,提高民宿卫生质量和设施设备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六)准确市场定位,合理设计民宿产品

调查数据表明,温州民宿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以家庭或朋友为主要出游形式的城市居民,民宿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转移,是一种微型休闲度假基地或度假配套住宿设施。但目前温州民宿发展层次较低,休闲服务项目少,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品质差,缺乏休闲度假产品和消费氛围,顾客满意度低。民宿发展应根据休闲度假产品的要素和民宿市场的消费需求,结合民宿所在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深挖民宿所在地的文化资源,设计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各具特色的民宿产品,打造特色各异的温州民宿休闲度假基地。

从消费的组织形式来看,主要以家人和朋友结伴而行。家庭出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一是增加亲子互动,享受天伦之乐;二是增长知识,教育子女。家长希望通过民宿消费,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感受浓厚的乡村、乡土特色文化。成年人希望通过民宿消费重温童年的快乐,返璞归真,寻找远去的乡味。民宿经营者应深挖民宿所在地的乡土文化,丰富民宿的文化表现形式,增加民宿的文化体验感,提高民宿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刘汉捷.大陆客栈及民宿投资地图[OL].http:///liuhj/110251_1.shtml,2015―12―28

[2]沈涵,吴文庆.服务企业顾客满意度与再购买倾向的模型研究――以四星级酒店为例[J].旅游学刊,2011,(9)

[3]梅国忠,朱宗纬,谢尧宏,张玮婷.运用多层次分析探讨影响民宿顾客满意度与再宿意愿之因素[J].乡村旅游研究,2012(1)

[4]asuranman A,Zeithaml V, B-

erry L.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Mity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Marketing,1985,49(4)

[5]李东进,杨凯,周荣海.消费者重复购买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7,4(5)

民宿分析论文篇7

在此背景下,10月23日,由《小康》杂志社主办,智纲智库提供策划支持,中共荔波县委员会、荔波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荔波)西部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全国民宿旅游发展峰会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以“西部民宿旅游开发与决胜小康”为主题,这也是西部首个以民宿经济为主题的部级论坛。经济新常态下,西部经济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而全域旅游及民宿经济产业正成为西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利器,西部如何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符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这是新常态下西部经济发展的砝码,也是西部可以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当日下午,以“新常态下的西部民宿经济发展与全面小康建设”为主题的分论坛举行,围绕着这一当下西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热门话题,中共荔波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景宽,世界酒店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旅游局原巡视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宗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休闲研究国际学会(美国)中方负责人、常务副会长魏翔,中华名城行组委会副秘书长卫东,北京大成有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皇家驿栈品牌创始人刘少军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小康》杂志社副总编张凡主持了本场分论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如何建民宿

为什么大家对民宿产业这么看重?分论坛开始不久,中共荔波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景宽就“抛”出了这一所有参会者都在关注的问题。随后,李景宽谈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现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成为共识,而具体到地方,都已经把老乡增收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并下了“军令状”,但仅从农民自身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来看,在短期内要实现快速的增收,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民宿产业就成为了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升级,而在时效性方面,民宿产业的优势也更加明显,可以在短期内帮助老乡增收。

“所以我认为民宿产业的兴起,是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李景宽具体分析道,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民宿产业一是助推了扶贫攻坚的步伐,加快了脱贫攻坚的速度;二是可以助推城乡统筹的工作;三是加速和助推了对民俗与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中国的版图上,西部各省市的民族文化特色非常鲜明,民俗文化也是璀璨的文物。它有别于我们之前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民宿主要是以个性为主,同时让体验的游客能够深度地融合到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中去,感受这个地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谁最有本事来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一个链?那就是我们民宿的创业者。”李景宽认为,民宿创业者会去深度地挖掘我们的民俗文化,并将它展现和呈现给游客。

如何让一夜民宿体验原汁民俗?

对于民俗和民宿的关系,世界酒店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旅游局原巡视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宗德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民宿首先要以民俗为基础,如果没有民俗作为基础,我们的民宿就没有内容,也就没有了吸引力,没有了文化差异,应该说会产生同质化的问题,很难有不同的产品类型。”

那么,如何才能让人们通过一夜的民宿体验,就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风俗?来过贵州许多次的邓宗德为贵州、为荔波提出了民宿发展的宝贵建议。

在邓宗德看来,荔波有着丰富的资源,他建议荔波一要保护自然资源,并且在现有的资源或者模块的基础上,慢慢总结、慢慢提升,走一步,看一步,总结一步;二是打造一个民宿、自由行的服务平台,更好地解决交通问题;三是将顶层设计与末端管理对接好,因为顶层设计再好,如果身处一线的人没有一流的施工,没有一流的管理,没有细微化、人性化的服务,或是服务不到家,最后的设计也会落空,而在末端管理上,则一定要在细微服务、在细节上下功夫。

邓宗德希望,下次再来贵州、再来荔波的时候,能够看到一个更好的,可以让大家停留、享受、回味的民俗旅游目的地。对于“回味”二字,邓宗德解释说,“回味不仅仅是吃,也不仅仅是住,而是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并且最后能通过回味,让这个地方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真正的旅游目的地。”

“荔波的民俗资源、山水资源非常丰富。”北京大成有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皇家驿栈品牌创始人刘少军深有感触地说。他已经落户荔波很长时间了,自称是“半个荔波人”,在他看来,荔波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只有那些值得非荔波人向往、效仿、借鉴的资源,才是真正属于荔波的那个部分,他期待荔波能够真正挖掘出有情怀的、能够让大家感动并记住,同时又值得向世界推广,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纷至沓来的资源与文化。而目前,刘少军和他的皇家驿栈所致力于的,正是“让中国本地文化当代化、当代文化艺术化、艺术文化国际化”的事业。

寻找中国人的“田园梦想”

如果说刘少军所做的事情,是要把美带进来;那么中华名城行组委会副秘书长卫东则正在努力地把美带出去。

在2016第二届中国(荔波)西部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全国民宿旅游发展峰会上,由《小康》杂志社策划、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制作播出的以“山水・出色”为主题的纪录片,吸引了所有参会者的眼球。镜头中所展现出来的西南中国山林密布、山高谷深,纪录片中所聚焦的,正是本届论坛的举办地――荔波。

荔波除了具有绝美的风景之外,其浓郁的民族风情也颇值得细细探访。以“山水・出色”为主题的中华名城行纪录片,突出展示的正是荔波浓郁的民族风情。“我们的关注点已经由拍山、拍景转而到开始关注人了,而民俗、美食等等,都是中华名城行活动所要寻找的。”据卫东介绍,“中华名城行”公益活动于去年正式启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围绕“中华名城行”大型公益活动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多彩华夏――小城之光》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播出,“首季聚焦的十个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中部,下一季我们的重点将会放在西部,把西部更多彩的东西呈现出来。”

据卫东透露,为集中展示“中华名城行”活动成果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魅力名城风貌,促进中华名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华名城行”活动组委会将联合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系列大展,而展览的主要内容将涵盖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等。“希望与大家共同去寻找田园生活与田园梦想。”卫东表示,希望“中华名城行”活动能发现更多西部的美,也能为西部的全面小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民宿分析论文篇8

【关键词】民宿;体验;设计;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68-01

一、为什么要发展民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变得富足,越来越多的人在假期x择出门旅行。旅游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旅行的方式也从最初的跟团游,发展到后来的自助游、自驾游。旅游的目的地也从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变成城市周边、乡间田野,这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二、民宿简介

民宿是指通过政府批准开业的并且由个人经营的家庭式旅馆,它多处于市郊或旅游区附近。我国台湾地区被认为是较早发展民宿且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1982年,在阿里山、垦丁等旅游风景区就有居民把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供游客居住的家庭旅馆,虽然设施简陋,但是满足了游客简单的住宿需求。直到2002年,台湾当局颁布了“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产业的合法化发展制定了基准规范。

三、民宿的选址与设计风格

一些环境心理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休闲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它已经突出成为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形式。现代城市里的人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处处都存在着无形的压力,任何社会阶层中的人都不可能脱离休闲而生活。因此,近郊的休闲旅游成为城市人群暂时躲避生活压力的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

民宿不仅存在于城市的周边,它更多依托于一些风景名胜区附近的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区。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格元素和一些营造技巧,把一些闲置的农房或新建的房屋打造成具有地域乡村特色、体验多种休闲生活的好去处。

相对于高端的大型宾馆与连锁型的快捷酒店,民宿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些评论者指出,民宿规模较小,接纳旅客的能力较弱,硬件设施较为简单,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经营理念落后,等等。但这些缺点都不是无法避免的,随着民宿行业的发展,各项软硬件都在不断提高,这些不足之处不会阻碍游客对民宿的选择。

由于民宿不仅体现了住宿的需求,还能让游客在旅途中有更多机会与当地人接触,体验一种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获得全新的体验与认知。因此,这种特殊的租住方式解决了大众旅游住宿需求,还成为一种新的旅游体验方式。

四、民宿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民宿的一大特点就是依存于村落之中,它的整体风格也应该从属于当地的建筑特征。民宿不能一味地追求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使其建筑形式偏离当地整体的建筑风格,也不能按照固有的酒店设计思维去打造。民宿既要与当地的整体建筑风格相匹配,又要与周边自然景观风貌相依存。

融入当地的建筑风格环境中,一些传统建筑保护区里的民宿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平遥古城、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等,政府部门为了使古建筑群的整体风格不被破坏,不允许开发商进行大规模的酒店改造。这样,较小规模的、依附于传统建筑的民宿就出现了。

民宿的建筑不能偏离当地乡村的整体风格,但是也尽量不要完全复制其建筑形式。作为供游客旅行居住的场所,如果沉没于当地的建筑群中,那么对游客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利用原有的空闲房屋改造的民宿,保留80%的建筑特征,使这些民宿看起来“与众不同”。也可以利用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对一些过时的建筑形式进行局部“修改”,使民宿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一些创意性的设计

民宿的设计不能只在建筑形式上做加减法,一些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

民宿分析论文篇9

关键词:旅游发展;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宿州市近年来通过不断培育挖掘本地自然文化资源,如萧县皇藏峪、桥大五柳水库、砀山梨花王等,旅游业也在不断的茁壮成长,旅游经济收入也逐年攀升,旅游业成为影响宿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宿州市旅游发展的实证分析

1.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近几年,宿州市大力开发本地旅游资源,成效显著。皇藏峪风景区、砀山梨花观光风景区、五柳风景自然保护区、陈胜吴广起义旧址、蕲县古城遗址、林探花府、闵子骞祠、淮海战役遗址等风景名胜,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宿州市的旅游总收入是逐年增加的。最新的统计显示,宿州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在2014年高达1326万人次,是安徽省内2014年增幅第二的城市;并且宿州市旅游业的总收入在2014年高达79.8亿元,是历年最高,其增长的幅度也在安徽省内排到第四。

2.模型的建立

从经济学角度看,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影响宿州市旅游收入,本文选取城镇旅游人均花费、农村旅游人均花费、国内旅游人数、星级宾馆个数、国内旅游人均花费这五个影响比较明显的要素作为假设模型中的自变量,宿州市的旅游总收入作为因变量,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假设模型为:Y=B+C1X1+C2X2+C3X3+C4X4+C5X5+ε 其中变量的意义是:YD旅游总收入(万元);X1D城镇旅游人均花费(元);X2D农村旅游人均花费(元);X3D国内旅游人数(人);X4D星级宾馆(家);X5D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元)。在假设的模型中,Ci (i=1,2,3,4,5)的经济意义为自变量的产出弹性;B是为了表示一系列难以用模型估计的影响因素而添加的常数项,如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等;ε为随机误差,表示其余的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

3.对模型进行检验

在此模型中,样本总数为10,有5个自变量,对模型进行t检验和F检验。在给定的显著水平α=0.05,F0.05(5,7)=3.97,t0.025(10-2)=2.306。因为在此模型中F=309.526大于F0.05(5,7)=3.97,这就表示在整体上,在置信水平95%的情况下,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并且在5%的显著水平下,t0.025(10-2)=2.306小于方程中B、X2、X3的参数估计值对应的t统计量的值。所以在此水平下,X2、X3对因变量(旅游总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以上结果都说明,方程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检验是通过的。

三、对策建议

本文结合宿州市2003-2012年的旅游相关数据,对宿州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初步的结论:城镇旅游人均花费、星级宾馆个数以及旅游人均花费对宿州市旅游总收入的影响较小;而农村旅游人均花费和国内旅游人数对宿州市旅游总收入的影响较显著。根据上述结论,考虑到宿州市的实际情况,为更好的提升宿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对宿州市旅游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提高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事业的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逐年提高,人们的旅游意愿不断增强,国内旅游花费也会继续增加,对于周边游也将逐步升温,并进一步刺激市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积极宣传,政策推动,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优化本地旅游景点交通环境,吸引农村居民参与本地旅游,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也能通过旅游经济发展促进宿州市经济发展。

2.完善宿州市旅游业结构体系

由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当国内城镇人均旅游消费增长的时候,却导致旅游总收入下降,这在经济学的角度是不能被解释的,也是不合理的。而宿州市的旅游总收入主要的增长点是农村人均旅游消费,这个结果虽然是合理的,但却可以看出宿州市旅游业的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在保证旅游总收入增长的大前提下,吸引更多城镇的旅游人群,甚至是外国游客。应当把旅游景区相关的最基本的设施做到完美,改善旅游景区的公共服务,让人们在游玩的同时,又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享受安心的旅游时光。

3.将本土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

宿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把本土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对外推广,会更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切实做好本地文化与特色旅游资源结合尤为重要。宿州市有很多知名特产,如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灵璧奇石、符离集烧鸡和皇藏峪蘑菇鸡等,它们都能与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民宿分析论文篇10

解读政策,引导舆论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愈加重视,惠民政策不断推出,服务职能不断完善,这些内容都是百姓热切期盼的。作为新闻媒体,理所应当地承担着重大政策宣讲、重大战略阐释、重大举措解读等新闻报道任务。由于民生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因而也增强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政府期待、有益公众、自身发展的“三方”共赢需求,促使媒体把加强和改进民生新闻报道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好,致力于服务大局,服务百姓、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在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宿迁晚报》自2001年创立以来,一直坚持“民生是晚报的办报之本”这一宗旨,在民生新闻报道上努力做好服务文章。在做好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宣传的同时,更加找准民生的切入点、关联点。如,每逢宿迁市委、市政府召开重大会议,举行重大活动,权威信息,《宿迁晚报》都及时跟进,迅速反应。每年的市两会召开,都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告诉市民市政府过去一年做了什么、新的一年还将做些什么。每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刚一确定,《宿迁晚报》都及时,让读者知道对自己有什么利好内容。

在地方新闻板块,《宿迁晚报》设立“聚焦”、“…关注”等版面,围绕百姓的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借助专家或权威部门,对各项政策进行详尽的报道。在报道中还注意灵活运用提炼要点、解释名词、链接新闻、提供背景等手段,化严肃、冗长的政策法规为简洁、易懂的生活性报道,既增强“硬新闻”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又促成一些有利民生政策的出台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宿迁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宿迁市不少工业企业特别是纺织服装、木材加工、轻工建材等行业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2008年10月,宿迁市委、市政府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全市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两份文件,引起全市上下的极大关注。文件出台后,《宿迁晚报》及时组织新闻报道,不但采访政府部门,做好政策解读,还走访了企业家代表、群众代表等,让他们谈对政策的认识,从而较好地引导舆论,促进政策的落实。

2008年初开设的《新闻会客厅》专栏,是《宿迁晚报》一个以宿迁重大决策和热门新闻事件为关注点的谈话专栏,为宿迁读者精心烹制内容丰富且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新闻饕餮盛宴。该专栏邀请新闻事件当事人走进《新闻会客厅》。以面对面的形式,以深入的剖析、热烈的讨论和精辟的分析,逐渐揭晓决策出台的背景和新闻背后的故事,让读者能够有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栏目推出以来,在当地颇具影响力。一些政策出台后,市领导指明要通过《新闻会客厅》进行解读。

贴近百姓,真诚服务

生活、学习、就医、就业等生存要素的多元化,表现出人们的多种需求。瞄准百姓的种种诉求,想百姓之所想、报百姓之所需,解百姓之所难,是媒体贴近百姓的最好方式。

业界常说,办好报纸,首先要搞清楚报纸究竟是办给谁看的,服务对象是谁。晚报、都市报以普通市民为发行对象,因而在办报内容和风格上,就要体现大众化、通俗化、民本主义。晚报、都市报的记者要善于沉到社区基层,与居民交心,真正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从中感悟出他们缺少什么、期待什么、议论的焦点是什么。以此为落脚点,记者就能不断发现线索,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为此,Ⅸ宿迁晚报*还开设了《6666帮办台》、《与市长谈心》等民生新闻专栏,同时每天推出1~2个社区新闻版,以充分反映市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他们的心声。

宿迁老城区的东大街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老城区的改造开发,东大街何去何从成为宿迁市民关注的一个热点。住在那里的一位市民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市民期盼一个全新的东大街》稿件在《与市长谈心》栏目中刊发。见报当天,宿迁市长缪瑞林就对报道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对东大街如何开发保护进行调研、拿出方案。《宿迁晚报》第二天又刊出了批示的相关报道。之后,又对相关跟进情况进行跟踪采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需求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变化,不再囿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所需,更有着创业、理财等新的观念和新的需求。媒体必须及时跟进,提供新兴的服务。比如,当今理财、生财并非富人的专利,普通百姓也需要理财,媒体应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宿迁晚报》较早地开通理财版,解市民的疑惑,为投资支招。这一版面推出至今,一直很受读者欢迎。

对于市民的求助,只要合理,媒体都应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2009年7月底,《宿迁晚报》接到老家在泗阳、现在苏州的退休老人陈继业的一封求助信,请求帮助寻找在盐城盐南战役中牺牲的宿迁籍战友的后人。《宿迁晚报》编委会第二天即安排记者进行采访。承担任务的记者冒着高温几次到泗阳、苏州、盐城采访相关人员,寻找线索,于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被带了出来。最后,《宿迁晚报》编委会成员带领宿迁5位烈士的后人代表,前往远在盐城的盐南战役烈士墓前奠扫,以《宿迁晚报》的名义献上了祭文。这组始发于8月1日、先后延续了1个月的《盐南啊,盐南啊!》系列报道,既成全了烈士后人的愿望,也向建军88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反映民意,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特殊职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多年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作出了积极不懈的努力,促进了大量问题的解决,维护了公平和正义。

民生问题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内容。小区居民生活环境糟糕,物业管理不到位,部门乱收费、多收费,加重百姓负担。企业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凡此种种,都涉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民生无小事,晚报、都市报的新闻触角延伸到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在舆论监督、反映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做好舆论监督,要渠道畅通。“读者来信”在今天已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不只是来信,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都成为读者反映问题的渠道。《宿迁晚报》将新闻热线、投诉电话、“帮办台”台三为一(84389822、13951595151、88306666),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接听电话。通过接听来电以及记者的发现获

取监督线索,之后记者展开调查,了解事情真相,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关注,从而促进状况的改善或问题的解决。一周两期的热线版,专门刊载记者接到市民投诉后采写的“记者调查”。

2007年12月2日,一位读者给《宿迁晚报》来信说,他的一位亲戚车祸后溺水身亡。令死者家属难以接受的是,泗洪殡仪馆一次殡葬服务收费高达2835元,收费项目多达18项。第二天,《宿迁晚报》迅速安排记者前往殡仪馆暗访,发现殡仪馆确实存在收费离谱以及乱摊派、搭车收费等问题,同时记者又采访了民政部门。12月4日,《宿迁晚报》以《泗洪殡仪馆收费伤了丧户的心》为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曝光。此稿刊出后,当即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读者强烈声讨泗洪殡仪馆不该昧着良心乱收费,在死者亲属身上揩油。第二天,《宿迁晚报》又以《请按章办事尊重逝去的人》为题,同时刊发了5位市民对此事的评论。宿迁市民政局、物价局指令泗洪县民政、物价部门查处此事。经过调查,泗洪县物价局12月23日在报纸上发表调查回复:经查,该殡仪馆收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规定,应收丧户1887.00元,违规实收丧户2725.00元,多收丧户838.00元。同时作出如下处理:责令其作出书面检讨及书面整改报告;责令其退还丧户多收价款,对其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2009年5月6日,《宿迁晚报》刊登《市区黄运南路快成了垃圾场》一文,报道市区黄运南路老南菜市垃圾成堆,呼吁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尽快对该路段卫生环境进行整改。报道见报后,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惠民立即作出批示:“请城管局与宿城区立即实施整治!”当日上午,徐惠民又带领责任单位负责人现场查看情况,并要求在三天内将垃圾清理干净、建垃圾池并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周围居民纷纷致电《宿迁晚报》表示感谢。

网民对电视依赖下降4 000万用户只上网视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4月7日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近七成用户观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其中近4000万用户只在丹上看视频,基本不使用电视收看电视台的节目。

网络视频作为网民经常使用的娱乐应用之一,不可避免地将对电视媒体的收视形成一定的影响。CNNIC的报告显示,有66.8%的网络视频用户表示,观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其中有23.7%的用户表示现在基本不使用电视收看电视台的节目。56.7%的网络视频用户认同对互联网的依赖要超过电视,其中有26.9%的人对这一描述非常认同。

此外,有相当规模的用户把网络视频当作视频消费的唯一渠道,只观看网络视频的用户达到3956万,占网络视频用户的16.4%,属于网络视频独占群体。

CNNIC的报告显示,电影、电视剧是网络视频用户最为喜爱的内容类型,分别以77%和70.5%的比例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