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10 23:37:13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篇1

    为此,本文从刑事诉讼的结构入手,对中西方及国际社会的刑事诉讼结构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对被告人辩护权保护之不足,提出保护被告人辩护权的一些看法。

    一、刑事诉讼结构是指控诉、辩护和审判权能的配置状况、运作趋向和表现形式。

    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审是三种基本的诉讼职能、它们分别由三方诉讼主体承 担,其分工和相互作用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始终。刑事审判是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是控、辩、审进行诉讼活 动的集中体现。在现代西方国家,刑事诉讼结构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也叫辩论主义诉讼;另一类是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又叫审问主义刑事诉讼。在当事人主义这种诉讼结构中,检察官和被告人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双方处于对等的诉讼地位;原告行使控告权,被告行使辩护权,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各为自己的诉讼主张陈述理由,并为此自由立论和辩论。法官的职责是居中聆听,一般不直接诘问,直接调查证据,在形式上起公断作用。法官听取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后,就双方提供的事实和理由在自由心证的原则下确定案件真实,做出案件裁判。在职权主义的刑事诉讼结构中,大多数或全部刑事案件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检察机关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法院为查清案件事实也要主动调查收集证据和讯问被告人;注重发挥侦查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作用,特别是法官在审判中的主动指挥作用,而不强调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积极性;在庭审中双方当事人虽然也采取平等对抗原则进行活动,但都缺乏主动性,都要服从和听命于法官的领导和指挥。

    二、当事人主义刑事结构的特点:

    一是强化了被告人一方的诉讼地位和诉讼能力,强调侦控机关与被告人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对抗性。在侦查中嫌疑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在被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之后,有权获得律师帮助,允许聘请律师辩护;有权取得保释,进行充分辩护,法官对侦查活动有权进行监督和制约,拥有广泛的控制和决定权。以提高被告人的诉讼地位,维护其合法权利,增强其防御能力;二是在法庭审判中强调控、辩双方诉讼地位的平等性、对抗性。检察官在庭审前不移送案卷材料给法院,法官不了解任何证 据材料。庭审中,举证、调查和核实证据的责任均由双方当事人承担,即由他们通过主询问和交叉询问推动诉讼的进行。法官不主动调查和核实证据,一般也无权干涉当事人举证 、调查和核实证据的活动,在形式上只起居中公断的作用。这种诉讼结构有利于调动双方当事人举证、调查和核实证据的积极性; 能够在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对证据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和核实;有利于使法官在庭审中 保持中立和做到审判公正。在这种诉讼 结构中,为保持控方与辩方的力度平衡,也要求辩方在庭审中举证、质证和论辩,为此, 赋予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较多的诉讼权利。因此,在这种诉讼结构中被告人的辩护权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例如,在侦查阶段,警察开始讯问犯罪嫌疑人时 就告知他有权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和代他申诉、保释;允许律师调查取证,为辩护作证 据方面的准备;在庭审中,辩护律师有权协助被告人提出证据和对证据进行质证、辩认等,还可以申请新的证人到庭和重新鉴证;辩护律师有权与控方进行平等、激烈的辩论,其 言论不受刑事追究等等。在这种审判结构中,控、辩双方的地位和力度基本平 衡,被告人的辩护权充分得到了保障。

    三、职权主义刑事诉讼结构的特点:

    一是侦查机关依职权追究犯罪,拥有较为广泛的侦查手段,被告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受到限制。表现在这种诉讼结构中侦查机关有权采取广泛的一般性诉讼手段调查犯罪,如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鉴定、侦查实验、对质和辩认等;有权采取一系列侦查手段,如拘传、逮捕、搜查、查封、扣押和通缉等。此外还可以采取一定的秘密侦查手段如秘密搜查、监视、邮件检查等等,完全由侦查机关根据案件的需要决定。而被告人一方在侦查阶段多数国家排斥律师介入,即使后来介入的限制也很严。在讯问的方式,羁押的期限,沉默权享有等方面都有很多局限。二是在庭审中控方在庭前就将全部案卷材料移送给法院,法官由此知晓全部案情。庭审由审判长主持、指挥,依职权主动询问双方当事人,主动调查和核实证据,不受双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和传唤证人的限制。法庭审判的顺序、范围和方法均由审判长 决定,控方和被告方(包括被告人和辩护律师)只能将有关的证据材料交由法官审查和决定取舍。这种诉讼结构有它的优点,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法官在庭前已知晓全部案卷材料,容易 产生先入为主的预断;由于法官过于主动,容易限制被告方提出证据、调查证据和进行辩护的权利,甚至造成被告方与法官处于对立的地位,并倾向控诉方。在这种诉讼结构中控方的地位明显高于辩方;控方的力度明显强于辩方,被告人的辩护权基本没有保障。

    四、从刑事诉讼结构角度比较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被告人辩护权的影响。

    我国有1979年制定的刑事诉讼法(原刑事诉讼法)和1997年对其修订而成的现行刑事诉讼法。1997刑事诉讼法从诉讼结构上看有以下特点:1、检察院在庭前将全部案件材料移交给法院(第100条);2、法院在庭前审查所有案件 材料后再决定开庭,或者退补侦查,或者要求法院撤诉(第108条);3、对决定开庭审判的案 件,法院在开庭前七日才通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由法院指定辩护人(第110条、第2 7条);4、被告人享有辩护的权利和最后陈述权(第11条);5、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证据,必要时可以勘验、检查,扣押和鉴定(第109条);法庭调查时,审判依法讯问被告人,出示 物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鉴证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并听取当事人 、辩护人的意见(第114条、第116条);法庭调查中,公诉人、被害人有权向被告人发问和 询问证人,被告人、辩护人可向证人、鉴定人发问、质证,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申请鉴定或者勘验,但庭审活动由审判长主持和指挥,一切发问、质 证、申请调取新证据、重新鉴定或者勘验,均须经审判长许可(第114、115、117、119、12 0条)。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公诉人以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代表的身份对庭审是否合法实行监督,提请审判长制止庭审中的违法行为(第112条)。这种刑事诉讼结构的结果是:在庭前法官能够阅看全部案 卷材料,对案件在控、辩双方未展开举证和论辩的情况下就进行书面的实体审查并产生预断 ;审判长主持和指挥法庭调查的整个活动,由审判员包揽询问被告人、出示、宣读、调取 、审查证据的一切活动,控方和辩方处于被动地位;审判长倾向公诉人的意见而轻视辩护 方的辩护意见,等等。最终导致控、辩双方地位和 力度失衡,控方压倒辩方,使被告人辩护权没有保障。从刑事诉讼结构上分析属于职权主义刑事诉讼。

    1997年我国吸收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结构的一些优点对原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订,它同原刑诉法相比,主要补充了以下主要内容:1、加强了辩护方的辩护力度,将被告人只能在庭前7日内聘请律师修改为从侦查阶段开始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第33条和第34条);2、在庭前,检察向法院移送 起诉书和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 照片等(第150条);3、控诉由公诉人进行,辩护由辩护方承担,并由双方各自举证、质证 、论辩和辩论等,确立了控、辩双方在庭审中的主体地位;制止了审判长包揽庭审活动的做 法等。(第155条、157条)上述规定表明,现刑诉法的 诉讼结构,已向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靠进了一大步,在使控、辩双方在诉讼地位趋向平 等、在抗诉力度与控诉力度趋向平衡方面迈进了一步,同时被告人的辩护权也进一步得到了保障。因此,有人称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为以职权主义为主,当事人主义为辅的诉讼结构。

    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被告人辩护权的保障上比原刑事诉讼法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同国际标准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现在的国际标准主要有:1、联合 国及其附属机构通过的有关人权保障和刑事司法方面的宣言、决议和公约等,如1948年联合 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1990年9月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的 《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2、世界重要学术 团体、机构通过的决议,如1994年9月世界刑法学协会第十五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刑事 诉讼中的人权问题的决议》等。3、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刑事司法的某些习惯做法。它们的规定 涉及被告人辩护权的主要有:从侦查阶段看,律师介入诉讼或者有一定限制的参与权;同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会见、通信的内容不被控方知晓的保密权;调查取证的任意权;对控方掌握的案卷材料中部分材料的知情权;庭审中与控方的平等权;辩护律师在审庭中的言论和 人身权利不予刑事追究的豁免权;被告人不“被迫自证其罪”所享有的沉默权;等等。现行刑诉法与这些规定的内容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有:犯罪嫌疑人仍有向侦查人员如实陈述的义务,没有赋予其沉默权,不享有不供述的自由;律师会见受多 种限制;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不能阅看全部案卷材料;律师在庭审中的言论不享有豁免权 ;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受到严格的限制;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极易受到控方的非法的刑事追究, 等等。司法实践中还出现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材料和辩护意见难以被采用等。表明辩方的地位比控方的地位低,抗辩的力度弱,被告人的辩护权比国际上通行的状况还差。因此调整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也就成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因素之一。

    五、在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增加被告人辩护权保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赋予被告人享有沉默权。 因为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结构仍然属于职权主义为主的诉讼结构,控诉的力量远远大于辩护,如果按照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有向侦查机关如实陈述的义务,那么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告人的陈述将作为证据采用,势必造成控方为取得口供而刑讯逼供,诱供、骗供等等,导致被告人自证其罪,这既与被告人自己的诉讼地位自相矛盾,也不符合中国于1998年10月签署的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3)(g)规定的“受刑事追诉的人不被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者强迫承认犯罪。”的规定,造成被告人的辩护权缺乏保障。因此为了达到控、辩趋向平衡,禁止刑讯逼供,诱供、骗供等非法取证的存在,达到同国标准接轨,应当赋予被告人享有沉默权,修订犯罪嫌疑人“如实陈述”的规定。

    (二)规定辩方享有的任意调查取证权。刑事诉讼作为一种解决社会冲突的法律机制,控方和被告方形成一定的诉讼对抗,法官则是居于其中、踞于其上的仲裁者,居间做出公正的裁判。然而形成均衡的诉讼对抗的基础是双方调查取证的权利,因为证据是法官公正裁判的基础,控方或辩方任何一方没有调查取证权或调查取证权不均等,便会形成有调查取证权或调查取证权强的一方的举证能力强于另一方,从而使双方无法形成对抗,法官根据证据所做出的裁判自然是不公正的裁判。所以,赋予控辩双方平等的调查取证权,也就成了被告人辩护权保障的基础。但是,现刑诉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 、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从规定“应当如实提供证据”的内容观之,公、检、法机关的调查取证是强制权,并且 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始终。表明作为控方的调查取证权是强制性的,任意的、多种多样的。作为辩方的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依据现刑诉法第37条第1款规定 :“辩护律师经证人同意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

    这表明:1、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及其它辩护人没有调查取证权,有调查取证权的是被告人的辩护律师;2、。律师只能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有权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材料。而在侦查阶段则没有调查取证权;3、律师收集证据的对象是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证人等);4、收集证据材料必须征得证人等的同意;5、如果证人等不同意,辩护律师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6、辩护律师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7、如果证人等不提供证据,或者证人不出庭作证,因该款未规定如何处理,人民检察院和人 民法院也就毫无办法。这说明被告人辩护权与前者控方相比是多么的没有保障,它在过程上有局限性,取证对象上有限制性,程序上有依赖性,与控方的调查取证权相比真是天地之别。

    我们再看现刑诉法第37条第2规定: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从此规定看,辩护律师向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以下简称被害人等)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比向证人等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受到的阻力更大、关口更多,即一要经过许可,二要经过同意.许可的主体既包括在审查起诉阶段的人民检察院,又包括在审判阶段的人民法院.在同意的主体中,如果是向被害人收集陈述,主体是被害人;如果是向被害人的近亲属收集陈述,主体是近亲属;如果是向被害人提供的证人收集证言,主体是被害人提供的证人。依照现刑诉法第37条第2款的规定,辩护律师向被害人等收集陈述必经过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的许可;如果不许可收集工作就无法进行。即使许可,又要征得被害人等的同意;如果不同意,收集工作也就到此为止。从以上剖析第37条第2款的规定看,无论是在审查起诉阶段还在是审判阶段,辩护律师欲收集到被害人等的陈述是何等的困难。可以说比向证人或者有关单位和个人取证更步履维艰,辩方的调查取证权更是没有保障。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达到控辩平衡,裁判公正,应当取消对辩方在过程上、对象上、程序上的限制,从侦查阶段开始就赋予辩方任意调查取证权,从而使被告人辩护权得到切实的保障。

    (三)在审查起诉阶段开始在控辩双方形成证据开示制度。

    根据现刑诉法第36条第1款的规定,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其他辩护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经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可是,作为控 方的检察人员能够阅看并熟悉全部案卷材料。在知悉多少案件材料这个问题上,辩护人享 有的权利显然与检察人员享有的权利极不平等。根据现刑诉讼第36条第2款的规定,律师辩护“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材料。”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

    司法实践中控方向法院移送的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材料,常常只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很少的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作为辩方只能查阅的就是这些有限的内容,控方却掌握着全案的所有证据材料,可以想而知在打官司就是打证据的法庭上,辩方连证据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如何能提出有力的维护被告人权利的材料和意见,尤其是涉案人数多,案情复杂的案件,控方在匆匆忙忙的法庭上闪电般的举证出击,辩方更是难以应服,最终导致不能提出正确的意见,被告人的辩护权得不到保障。因此,有人认为应在审查起诉阶段开始就赋予辩方查阅本案案卷材料的权利。但是控方又提出我方的证据拿给辩方看,辩方的证据又不拿给我方看,这也不平等,不能形成对抗。因此笔者认为,从在审查起诉阶段开始在控辩双方应形成证据开示制度。其理由是:一是实现辩方与控方诉讼对抗的需要,只有控辩双方在平等掌握案卷材料的基础上。双方知道的案件信息相等,在审查起诉阶段辩方向控方提出的材料和意见,才有针对性、才符合事实,才有说服力,才能使被告人的辩护权真正得到保障;在审判阶段才能在与控方形成真正对抗,全面地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二是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是世界各国的通例。目前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这一制度,以防止控辩双方在法庭 上形成证据伏击,司法不公,尤其是在掌握证据控方强辩方弱的情况下,更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辩护权。三是可以阻断法官对案件够成预断。因为在审查起诉阶段控辩双方开始证据交换以后,双方在审判阶段向法官提供的就是证据目录,证人名单之类的东西,法官看不到全案证据或主要证据,就不知道案情,从而认真的组织法庭审判,做出公正的裁决。使被告人的辩护权得到真正的全面的保障。

    (四)在审判阶段规定法院必须将辩方的辩护意见和提交的证据材料入卷,对不采纳的辩护意见应在判决定书中详细说明理由。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篇2

一、试题全面挖掘和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各种能力要求,突出了

试题的选拔性

今年的新高考历史试题,进一步挖掘了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提高了能力考查的层次。试题中考查记忆能 力的分值约有36分,占24%;考查理解能力的分值约有33分,占22%;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分值约有 81分,占54%,使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成为整个试卷的灵魂和主流。由于加强了客观题考查能力的比重和 层次,使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也使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在试卷中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得到一 定的改观。另外,试题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历史观点的程度上,把中学教学的重点与大学相关学科的重点 基础知识,中学的能力培养和大学相关学科的能力要求,较为恰当地予以了考虑和解决,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 于教材,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试题的选拔性,使能力层次较为合理,实现“两个有利”的命题原则 。

今年新高考历史试题中“四选一”和“四选多”的题型考查能力的比重和层次有所加大和提高。除了提高 命题技巧,和选项文字表述不完全出自教材的文字表述以外,还注重利用选择题来考查多种层次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第26题这道材料选择题: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自由民于原野捕到逃亡之奴婢而交还其主人者,奴 主应以银……酬之。这条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该题涉及到如何去使用原始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中的 有效信息,这是考查考生是否初步具有大学学习历史的基本功,体现了较高的命题技巧和试题的能力要求。

填空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也有所加强。其中有考查知识的理解性试题,如第33题的第2空“民生主义, 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收买地主土地”;有考查知识综合性的试题,如第36题“奥斯曼 帝国的统治者素丹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有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试题,如第34题“第二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地跨江西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中央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湘赣根据地和湘鄂赣根据地”等等 。

材料解析题有效地考查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是今年新高考历史试题一个特点。首先是加强所引材料 的客观性,每题所引用的材料之间联系比较密切、自然。如第39题的材料均引自1938年日本近卫内阁发 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第40题的材料是引自1972年至1982年这十年间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三个 《联合公报》和卡特政府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其次是提高材料解析题设问的技巧。今年的材料解析题加强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试题的设问、考生回答 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大多数从材料中、从材料的联系中出,同时,对考生的知识水平、所应具备的能力方 面加以综合考虑来设计问题。所以提问的质量比较高,充分利用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第38题中“在罢修 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39题中“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第40题中“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 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等等。3道材料解析题共大小17问,直接从 材料中命题的有15问,而且都要从材料的信息中来回答。

再次是提高材料解析题对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如第38题第4问“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 如何认识”;第40题第4问“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的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 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等。这些问题对能力的要求并不亚于问答题,进行了对阅读能力、分析评价能 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考查。

问答题的考查除了“小切口、深分析”的特点外,更侧重考查思维能力,考查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具有 很强的立体感。从考查一个知识点扩展为在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中理解历史的本质;或是在宏观中把握历史发展 方向;或是运用基本理论和观点分析说明,评价某一历史现象、历史结论,具有“小切口、多角度、深分析” 的特色。如第41题,从墨子的思想核心,深化到说明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再从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从历 史的角度去评价其思想的积极意义。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又必然涉及政治与经济、个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等角 度。第42题,从概括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主张到与法国启蒙思想相比较,分析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 不同,再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不同作用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原因,有概括、比较、分析。第43题,首先 要求领会恩格斯的思想,再找到这一思想结论产生的依据,即阐述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 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再从宏观上,抽象概括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再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上 ,指出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再从继承与发展的唯物主义角度指出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 明了什么。

问答题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考查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人感到试题新颖、能力层次高、难度合适, 命题技巧完善。

二、试题考查了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

1994年新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内容涉及广泛,全卷43个试题,涉及到国家、民族、人物、时代、 方针政策、思想主张、文化成就、原因结果、文件文章、政治概念、历史结论、国际关系、历史事件、经济状 况、历史等等。试题从形式上较全面地考查了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其表现是:

试题考查了反映历史整体面貌和发展线索的内容。如第23题,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的各种因素;第29 题,第三世界联合反霸斗争的突出表现;第30题,西方30年代大危机和70年代经济危机和共同点;第4 0题,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公报》和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所体现的中美关系的发展线索,以及中美关 系的历史与现状的整体面貌;第41题,墨子思想核心以及产生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积极意义等等,这些试 题都是以知识结构为基础来考查能力的。

试题考查了反映历史发展演变规律的内容。如第11题“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考查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任务和历史使命;第21题“夏启 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考查了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社会发展必然性;第28题“下列各项出 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有……”,考查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矛盾加剧、在对外政策上加紧侵略扩张,第39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本性,汉奸卖国贼的丑恶嘴脸、中国共产党及敌后抗日根据军民的伟大作用、战争的发展规 律,等等。这些试题都是在动态中,在相互联系中进行归纳分析和概念的。

试题考查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内容。随着高考对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逐步 加强,各题型中都体现了对理论的要求。如第5题“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第7题“第一次国共 合作的政治基础正确表述是……”;第25题“在下列文章、文件中,为的发动作了舆论准备的有 ……”;第38题“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唐 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第40题“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第41题“说明墨子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并分析其积极意义。”;第43题“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等等。试题都渗透着要求运用正确的观点、理论来分析历史现象、评 价历史事件的作用或意义。

试题考查了各种思想情感教育的内容。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积极、深刻地渗透着各种思想教育因素 。除了上述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试题以外,渗透了革命传统教育的试题有:第9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 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第11题“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第34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跨江西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第39题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 的敌后抗日军民,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史实等等。

又如体现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教育因素的试题有:第40题中第1问“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 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第4问“根据上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 》”。第41题关于分析墨子思想这一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等。

再如突出国情教育的试题有:第12题“在下列各项中,提出党内走资派错误观点的是……”;第40题 关于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我国的原则立场方面的内容;第42题关于维新变法思想产生的社会政治、经 济状况、历史背景,以及客观作用和必然结果等等。

随着高考历史试题选拔的增强,对能力要求层次的逐渐提高,试题思想教育的功能愈是突出,寓意 愈是深刻,它不仅具有历史教育意义,还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试题考查了关连语文和政治知识和水平的内容。与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相适应,各学科之间知识与水平相互 渗透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如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试题问题的把握和答案的文字表达等都与语文水平有关、材 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都有2/3的表述不能照搬教材的文字叙述,而要求考生独立思考、准确、精练地表述,语 文水平差是很难做好这些题目的。

历史与政治常识、时事政治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试题中除了运用唯物和辩证观点看待和分析历史现象 的内容外,还有中美关系的发展与现状,美国的两党政治、我国的国际关系准则、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等 政治倾向较强的内容。试题具有文、史、哲有机结合,相互融通的特点。

三、试题难中易比例合适,总体难度有效控制,试卷长度恰当

1994年新高考历史试题,以第Ⅱ卷为例,抽样数据表明试题难度大部分分布在0.3-0.7之间, 相对集中区域是0.5左右,其密度呈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这种难度结构是较为合理的,也有利于控制试卷 的总体难度,提高区分度。如果加上第Ⅰ卷的难度,估计试卷的总体难度在0.5-0.55之间。

试卷长度恰当,尽管与去年新高考的试题数量相比减少了10个题,但参考答案的字符同1993年新高 考的参考答案字符相比,还略有增加,1993年为1569个左右,今年新高考为1682个左右。减少了 阅读量,提高了思维能力的要求,加强考查能力的深度。

四、参考答案的严密、科学、逻辑性强;评分标准合理,便于操作

“四选一”的评分标准比去年新高考有所改进,每题赋分值由1分改为1.5分,其分值同试题的难度和 “四选多”的分值相对应,更为合理和适当。填空题的参考答案大都比较客观、准确。

材料解析题由于命题技巧提高,设问更具有客观性,参考答案也紧扣题意,层次清楚,没有要求过高过细 的情况。第40题第4问的答案中,还允许对分析深刻的地方作出加分的评判。今年试题加强了材料解析题的 考查功能,考查了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所以参考答案的字符比去年新高考多160个左右,但没有去年新高 考那样,个别材料题的答案字数比问答题答案字数还多的情况。试题问题:请记住我站域名的难度、答案长度、深度和赋分值都 较恰当。

问答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在加强能力考查和减少评分误差方面又有发展和改进。一是沿袭了去年参 考答案按照分析的深度和根据的程度分为三个层次,再按照三个层次的达成度分别给予不同的评分标准,提高 能力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如第41题,说明墨子“兼爱”、“非攻”的积极意义。第一层次是,指出这些言论 在当时是进步的;第二层次是,指出这些言论之所以具有进步性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第三层次是,指出这些言 论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是进步的,因此就有利于社会发展,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 弘扬的。答案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也便于阅卷中掌握和操作。

二是加强试题的客观性、概括性和答案的唯一性,加强试题考查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力度。试 题答案中有约70%的内容是不能教材搬家的,参考答案文字组织紧凑,逻辑性强。这样既考查了考生的思维 能力,又可有效地控制答题的字数,不具备一定能力的考生想多答都很困难,这样也有利于减少评分误差。

三是改变以往问答题只标明该题的总分的格式,在问答题每一问题后标明小分,这一新举措不仅仅是形式 上的改变,它可以表明该问答题的考查侧重点在哪里,引导考生积极主动去加强对该问题的思考,同时可以避 免考生盲目地乱答、多答、少答,从而对控制答题字数、提高测试效果、减少评分误差等方面都是行之有效的 。

五、试题和参考答案的不足之处

今年新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水平是很高的,其考查能力的功能得到较充分的体现,但也有个别欠妥之处。

填空题有5个试题的题干中没有明确规定所填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31题“商朝,人们在天象观测中, 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第32题“那拉氏控制清朝最高统治近半个世纪,当时在位的是同治帝 和光绪帝”;此外还有第34题、第35题、第36题。不分先后顺序的试题这样多,势必影响试题的测试层 次。有的填空题答案缺乏唯一性,如第34题,地跨江西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除了答案中的以外,还有“闽赣 ”、“闽浙皖赣”、“赣粤边”(课本没有涉及);第36题,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素丹掌握的大权,除了答 案规定的之外,还可填“经济(土地)”大权。

材料解析题的个别问题的答案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第38题第1问,“共识”与“根本目的”的答案 有互通性。“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也可看作为共识,实际上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答案应 有相对独立性,否则容易造成判分的混乱;第39题第3问“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而对 国民政府中的影响答案中没有列出来,显得不够完善;第40题的第3问“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 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答案是“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答案侧重的是公报在发展两国关系 中的地位 。设问不够明确,容易引起歧义。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篇3

关键词: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正式文件资料,在接触人事档案工作三年的时间里,我深刻的了解到人事档案对于一个单位的重要性,它不仅与个人的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且具有法律效用,更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是个人身份、经历、学历、资历、技术职称、社会关系、奖惩等方面的重要证据。人事档案还是社会公共信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角度来看,人事档案可以为个人求职、单位求才提供大量丰富、动态、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另外,人事档案还有一些衍生职能,如以档案为依托可以评定职称、办理社会保险和退休手续、提供出国政审和涉外公正材料、出具报考研究生的相关材料等等。

那么具体什么是人事档案,人事档案中都记载哪些内容?据我查阅准确资料称: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主要是由人事、组织、劳资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是从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出发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

要说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我想它的概念足已经证明它的重要性。。其实放大的说,人事档案是与公民个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档案,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完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用人单位和公民个人在人事档案移交等方面的手续不断增多,人事档案的主动配合管理对人事手续的正常办理和相关待遇的享受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但在现在的社会中仍有许多自由人认为档案已经不再重要了,有它没它都一样,从来都不去关心个人档案,甚至都不愿去搭理它。但事实是这样吗?许多大学生走出校园,踏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虽然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没有到单位的人事部门办理相关的就业手续,等到要去办理的时候,又过了毕业派遣期限,致使个人的工资定级、职称申报、社会保险等未能及时办理而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他们在毕业后未及时办理存档和落户手续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再例如:从离职人员的角度来考虑此问题,在单位干满了一年,只要是非本人意愿离职的,都可以领取到失业救济金,但是前提是本人档案中的所有材料都要齐全。如果个人没有及时处理好人事档案的管理问题,那面临的不仅是失业救济金无法领取,而且直接影响了工龄计算、职称评定、出具以档案为依据的证明等,应该说后果很严重。最后,等到我们达到退休年龄的时候,劳动局这时就需要审核我们的档案,查看档案中上学时的学籍材料,工作时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正常退休的条件,如果少一样也都无法办理退休。

从以上的几个例我们可以看出档案对于我们个人的重要性,它是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在关键的时候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定要保管好个人的人事档案。那么,作为一个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从宏观意思以上讲,加强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将可以促进个人和单位的稳定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那么结合我所在单位的实际现状,我想从以下几点制度来加强管理单位的人事档案。因为我粗略了解到,很多单位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相关档案管理制度,我也是在多方面搜集资料,积极学习,并结合实际情况归纳一些切实可用的管理制度,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加强管理职工们的人事档案,给单位和个人的工作带来方便、快捷、严密的管理体系。

第一,人事档案保管与保密制度。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密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查阅人员要爱护人事档案,严禁在档案材料上圈画、批注、涂改、折叠,不得抽换、拆散档案材料等等。

第二,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收集、登记、检查人事档案材料,如发现缺少材料或材料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主动向有关部门及本人索取。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要及时将材料送交人事处档案室。送交的档案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必须完整、齐全、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其中由组织上形成的材料应有形成材料的时间、组织印章或领导签字,个人撰写的材料还应有形成的时间、本人签字等等。

第三,人事档案材料归档制度。新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及时归档,归档的大体程序是:首先对材料进行鉴别,看其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其次,按照材料的属性、内容,确定其归档的具体位置;再次,在目录上补登材料名称及有关内容;最后,将新材料放入档案。

第四,人事档案检查核对制度。。检查与核对是保证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手段。检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人事档案材料本身进行检查,如查看有无霉烂,虫蛀等,也包括对人事档案保管的环境进行检查,如查看库房门窗是否完好,有无其他存放错误等。另外,检查核对一般要定期进行。但在下列情况下,也要进行检查核对:

(1)突发事件之后,如被盗、遗失或水灾火灾之后:

(2)对有些档案发生疑问之后,如不能确定某份材料是否丢失。

(3)发现某些损害之后,如发现材料变霉,发现了虫蛀等。

第五,人事档案的转递制度。转递制度是关于档案转移投递的制度。档案的转递一般是由工作调动、职务变动、学历教育等等原因引起的,转递人事档案时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并且转出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并按规定经过认真的整理装订,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

第六,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任何人查阅他人档案,都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领导批准查阅的内容,为查阅者提供相关资料,超出领导批准查阅范围的,不得查阅;查(借)阅干部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有关规定,严禁涂改、拆散、圈划、抽取、增添、撤换、污损档案材料,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人事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时,要经主管领导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按期归还。借用期间不得擅自转借其他人。

综上浅谈,足以说明建立健全的保管制度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保管的关键,所以在日常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务必做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准确化来积极的带动现整个社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来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的活力和生命力,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凤《关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篇4

“体现类”主观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之一,因为它实现了背景材料和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类”主观题往往是给出相关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设问要求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说明材料体现哪些教材知识。设问中一般会出现“上述材料蕴含(反映)了什么道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如何体现”等指向要求。

【解题思路】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演绎和聚合思维能力。解答时均可采用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1+1=1”,即从材料中提炼一条信息,找一个对应的原理(观点)、知识,组成一个答案要点。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1)明确设问范围。即明确考查的知识是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哪个模块的知识,或某一模块中哪个具体知识。(2)获取材料信息。认真研读试题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将材料划分若干层次,可根据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一般是句号或分号)来划分层次,也可对这些层次材料进行简要概括。有些试题还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概括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3)调用教材知识。即调用有效信息所体现的教材知识,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的某些道理、原理(观点)等,或调用设问知识范围中相关知识、原理(观点)。(4)梳理整合答案。即将有效信息(或中心思想)与教材道理、原理(观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典型例题】

(2012年新课标福建文综卷第39第1小问)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1)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12分)

【方法点拨】

本题以义利观的演变过程为切入点,考查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矛盾观点。解答本题共分四步:

(1)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生活与哲学》中的矛盾观点。

(2)本题的关键词是义利观的“演变过程”,有效信息有:①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整体意思);②以往人们对义利的观点(孔子主张、孙中山提倡和反对)是将二者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而社会主义义利观(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是既看到了二者的对立又看到了两者的统一;③不同时代(孔子、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对义利观的看法不同(简要概括)。

(3)调用矛盾观点中的相关观点,主要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观点(全面观点),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等等。

(4)将矛盾观点与试题材料中提炼的有效信息一一对应,即是试题答案。(图示如下表)

设 问 原理(观点) 材料信息

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义利观的“演变过程”: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矛盾的对立统一 社会主义义利观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时代对义利观的看法不同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篇5

关键词:装饰工程;质量管理;施工材料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工程管理人员自己也管理过不少精装修的工程,也深深地思考过如何加强装饰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装饰工程质量水平的问题。在此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肤浅的谈谈装饰工程的质量管理。

1选好设计单位,加强设计过程的管理工作

工程装饰的目是为了提高房屋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和美观度。如何实现装饰工程最优的空间布局、最佳的立面造型,最和谐的色彩搭配、最完美的装饰设计,达到舒适美观的要求,关键在于好的设计单位和设计师。社会上信誉好的设计公司必定有一支高素养的设计队伍,他们设计的图纸不仅能很好的体现业主的使用要求,还表现了自我的设计风格。从很多工程装饰管理的案例中我深深体会到装饰设计质量的重要性,体会到选择合适的高水准装饰公司的重要性。

2做好装饰工程招投标工作,优选装饰工程施工单位

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施工单位的努力。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的素质很重要,多年业主管理经验表明,如果施工单位实力强、施工项目经理信誉好、质量意识高,那工程的施工质量肯定好,反之则管理难质量差,选择好的施工单位对保证工程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择优挑选施工单位是招投标工作的重点,作为业主要和招投标机构一起仔细商讨招投标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参建单位的资质要求、信誉记录、资金实力、项目经理的工作业绩等等要求都要在招标文件中体现。根据工程的特点尽可能的提高参与投标单位的相关资质要求,在投标报名阶段就把资质低、实力小、信誉差的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挡在门外,让工作质量做得好的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有相对较高的中标机会。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如果业主相对过于看重投资控制,要求最低价中标的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低价中标还会造成市场无序竞争,许多实力不强、信誉不好的施工企业由于管理成本低、质量意识差、甚至偷工减料更有投标竞争优势,而实力好、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反而没有竞争优势;低价中标也会让实力好、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因合理利润无法保证、甚至亏本而不参与投标,信誉差的施工单位低价中标后会为了工程不亏、甚至追求更高的利润而偷工减料。在工程招投标工程中采取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竞争,对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有着现实的意义。

3做好装饰施工阶段管理工作,促进工程的质量提高

施工阶段是形成装饰实体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装饰工程质量最关键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关键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和进场装饰材料的核查,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3.1装饰施工材料的过程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装饰材料选择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装饰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选择能够表达设计要求体现整体美观的装饰材料极其关键。选择装饰材料要求设计人员、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主体共同参与到装饰材料市场挑选。设计单位根据设计效果图确定装饰材料的色彩、质地、规格。监理人员根据设计确定的材料考察装饰材料的质量、价格和材料供应商的信誉及实力。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最少要挑选三家以上的品牌进行比较,比质量、比价格、商家的信誉和实力。最后业主根据设计、监理的意见及自身的经济实力,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家质量好、信誉好、实力强、价格优的材料商。在选择过程中除了做好价格商定工作外,监理还要做好选定样品的封存工作。进场材料核查是原材料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材料进场必须进行监理报验,监理人员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报验单和业主同意的材料封样样品进行核对,核对材料的规格、型号、颜色等是否符合样品的要求对于如瓷砖等有色差要求的装饰材料监理人员还有检查进场材料是否同一个批次、所需的材料是否一次到位等等。为了防止施工单位弄虚作假,业主也有必要对重要的装饰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查。对于普通装饰材料,现场监理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材料标准要求进行进场材料的检查,业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查。不合格的装饰材料要及时清退,防止错发错拿把不合格的材料重新用于工程上。

3.2装饰施工人员的管理

工程质量控制五大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工程管理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管理。在施工人员中项目部管理人员是人员管理的关键,作为业主管理要重视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参与施工项目部组建工作,选择能力强经验丰富质量意识高的技术人员作为项目部班组成员。通过设计交底会、监理例会、质量问题协调会强调质量的重要性,督促施工管理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在重视沟通的同时适当采取经济措施提高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业主在重视施工管理人员的同时,也要重视、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操作人员的管理。施工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质量意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他们是工程质量的最终保证。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在工程施工之前向操作人员交代施工任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要求,建立施工操作人员的质量自控意识,自觉提高施工操作质量。项目管理人员还要做好施工操作人员的选择,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施工操作队伍,在施工任务布置过程中要做好人员的搭配选择,通过水平高操作人员带相对能力差的人员促进整体班组施工水平的提高,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质量的波动。在施工过程中业主、监理有针对性的邀请施工班组长参加质量问题协调会,对于贯彻质量管理要求和办法,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很积极的意义。

3.3装饰施工过程的检查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篇6

漫画图表类试题是近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的主流题型之一,在2013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均有呈现。这类试题内涵丰富,考查形式灵活,角度多变,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既增加了试卷的生活气息,又缓解了考试的紧张气氛,同时,还能充分体现试题能力立意的特征,因此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了解该类试题的题型特点,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对有效提高考生的解题水平、提高中考成绩都具有重要意义。

漫画图表类试题可分为漫画型、图表型、图文结合型、表文结合型、漫画图表结合型等类别,各类型试题的组成形式和考查侧重点各有不同,前三类既可以命制选择题,也可以命制非选择题,其他类型通常用于命制非选择题。笔者以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的典型试题为例,从试题结构特点、知识考查、解题思路等方面予以指导,供同学们参考。

1.漫画型

漫画型试题是指以一幅或多幅漫画为材料创设情景,根据考查的方向及侧重点设置题干或问题,要求考生通过观察漫画,设身处地地思考,自主选择、判断,回答自己的看法或想法的试题。试题的漫画大多涉及重大时事、社会热点问题或与我们青少年相关的现象、观点等。2013年的这类试题中,食品安全、雾霾天气、“光盘行动”、老年人权益保障、网络反腐、青少年上网、“中国式过马路”等热点均有入选。正确理解试题所给漫画的寓意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1(2013・浙江嘉兴)

漫画《谦让》中两人的言行反映出和谐社会需要()

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②彬彬有礼,充满活力③换位思考,互敬互让④安定有序,民主法治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考查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幅漫画巧妙地反映了和谐社会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间的有机联系。考生读懂漫画并理解其寓意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关键。漫画通过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对话,说明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换位思考。在理解了漫画的寓意后,再对照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就不难发现,安定有序、民主法治、充满活力虽然也属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但这些特征与漫画反映的问题没有联系。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例2(2013・广东)

根据下面漫画回答如下问题:

(1)漫画反映了政府维护公民的哪些权利?

(2)中学生在行使这些权利时要注意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等权利,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正确阅读并理解漫画所反映的寓意是解答本题第一问的关键。阅读漫画时,首先必须注意漫画中的标注性语言,如“政府网站”、“交流起来方便多了”、“留言”、“反映问题”、“建议”、“意见”等,这些语言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政府部门通过网站这一形式,有力地保障公民行使相应的权利。考生在读懂寓意后,再结合书本知识回答政府维护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应该不成问题。中学生也是公民,因此,第二问的回答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这一问题。同时,考生在答题时还要注意紧密结合漫画所反映的内容,写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注意事项,切忌泛泛而谈。

参考答案:(1)漫画反映了政府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等权利。

(2)①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权利;采取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②要有序参与,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2.图表型

图表型试题是指以国家或本地(试题适用范围)的重要数据、反映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数据统计资料为素材,制作出统计表或统计图,形成试题的材料,根据考查方向设问,要求考生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选择或回答的试题。部分题目需要考生补充表格内容。表格内容的形成一般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关。在2013年各地中考此类试题中,反映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人口统计数据、城市霾日数逐年变化等方面的数据比较多。考生只有依据所学知识准确分析数据,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答案。

例3(2013・云南昆明)根据下表,请选出正确的说法。

1978年、1997年、2011年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年份197819972011公有制经济99.1%75.8%47%非公有制经济0.9%24.2%53%①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在我国经济舞台上,公有制经济不再起主导作用④改革开放是引起我国多种经济成分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改革开放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联系等知识的理解。考生在解题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被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趋势这一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我国经济大舞台上,唱主角的是公有制,其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都不能简单地以数量多少为判断依据,关键看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同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能跃居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因此选项①和③的表述均有误。根据排除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D。

例4(2013・浙江杭州)霾是指大气中大量悬浮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使空气变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圳市1989~2010年霾日数逐年变化图

材料二:深圳市1989~2010年各月平均霾日数(天)、降水量(毫米)统计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霾日6.85.55.74.72.61.30.83.35.55.64.66.8降水量3542681752432983413702451003931(1)根据材料一说明深圳市霾日数的变化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深圳霾日数冬半年多于夏半年的原因。

(3)有人认为,由于城市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城市出现霾日的机会要比乡村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图表数据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深圳市霾日数逐年变化图,需要我们先弄清图中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这一问题弄清楚了,正确回答第一问应该不难。在阅读深圳市各月平均霾日数(天)、降水量(毫米)统计表时,考生必须注意所给表格第二行各月降水量的变化。从中发现降水多少与霾日数的关系,再进一步联系深圳所处气象地理位置分析霾日数夏半年少于冬半年的原因。对最后一问的回答,要注意答题规范:首先要对观点作出判断,然后分析原因。理由分析要联系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入手作答,切忌泛泛而谈。

参考答案:(1)霾日数逐年具有波状变化的特点,总体呈增多趋势;2001年以来霾日数增加速度变快。(如考生根据图上具体数据分年段正确描述,可得分)

(2)大气降水可以将空气中的悬浮物带到地面,使空气变得透明。深圳市地处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各月降水多于冬季,夏季各月霾日出现的次数少于冬季。(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能得分)

(3)赞同。理由:①城市空间范围比较小,容易造成空气悬浮物(污染物)集聚。②城市人口集中、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多、建筑工地多,建设过程中扬尘多。③城市里植被覆盖比较差,吸烟滞尘能力比较弱。所以城市比乡村更容易出现霾。(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能得分)

3.图文结合型

图文结合型试题的材料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其结构包括三种形式:漫画+文字、文字+漫画和文字中有漫画(插图)。命题有选择题形式,更多的是非选择题形式。后一形式的试题中两个材料之间相互关联或互相补充,设问一般采用先分后总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选择或回答时需要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材料内容主要反映重大的时事热点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2013年中考试题中就出现了异地高考政策、“中国式过马路”等。

例5(2013・福建龙岩)下图反映的是2013年在部分省市开始实施的异地高考政策,指的是具备一定条件的进城务工子女,可就地参加高考。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

①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正义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③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④进城务工子女依法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公民的受教育权、义务教育的含义。正确回答这道试题不仅要看文字内容,还要注意阅读漫画,读懂寓意:“异地高考”这一教育新政“阳光”普照农村学子,说明国家正在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同时,这一政策的出台的确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至于说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因此得到根本解决,显然不符合现实。另外,我国义务教育是指小学、初中阶段,异地高考政策与进城务工子女依法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没有联系,故正确答案是A。

例6(2013・浙江温州)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二条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1)请你按照“指出违法事实――判断违法性质――找出法律依据”的思路,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进行分析,完成下表:

违法事实:

违法性质:

法律依据:《法》第()条

有专家认为:过去,不论是“马车时代”还是“自行车时代”,道路交通基本上是见缝插针、随心所欲,缺少交通文化。而如今,“汽车时代”已经来临,但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交通文化却没有及时跟上……

(2)你认为塑造这种现代交通文化,行人和司机应作怎样的共同努力?

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公民法律意识、公民道德素质以及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这是一道“漫画+文字材料”的综合性试题。几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等,落脚点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上。回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第一,仔细阅读漫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有效信息,链接漫画与第一问的要求,从违法事实、违法性质、法律依据等不同角度思考对图中所反映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进行分析:漫画反映了“行人闯红灯”这一“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依据图表中所提供的法律依据(即《道路交通安全法》),可以判断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据此,按题目要求对第一问进行填空式回答即可。第二,认真阅读所给文字材料,沟通材料、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课本知识是我们回答问题的基本依据,读懂材料,将其与相应的知识链接起来,作出的答案才能准确、有力度。材料二列举了过去和今天“交通文化”的缺失。随之提出,随着“汽车时代”来临,行人和司机应该为塑造现代交通文化作出怎样的贡献?回答这一问题,考生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比如从法律和道德等方面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答出具体做法或具体行为即可。

参考答案:(1)违法事实:行人没有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行人闯红灯)。违法性质:一般违法行为。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

(2)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回答。如: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答具体行为亦可)

4.表文结合型

表文结合型试题与图文结合型试题相比较,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容上。此类试题中图表所反映的数据,主要涉及社会生活变化、地方经济发展或某种带有倾向性社会问题的统计。如“近年来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中国网购市场交易额”等,文字则是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同类现象等。答题过程中对图表的处理方法基本与图表型试题相同,只是思考过程必须顾及文字资料,特别是综合作答的部分。

例7(2013・河北)关注生态,分析说明。

材料一:

材料二:自1989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实施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多部环保法律。2013年,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重点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和技术体系。

材料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舒适的人居环境……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哪方面的不协调?

(2)材料二体现了国家为解决上述不协调采取了哪些策略?

(3)材料三中的“需求”反映出人与自然应是什么样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应有怎样的反思。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策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一两则图表分别反映了近年来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排污量的变化情况。第一问要依据数据变化的趋势这一现象,从书本知识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一本质出发作答即可。第二问需要回答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法律、科技等角度回答即可。第三问其实是考查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既要说明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还要结合材料写出人类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而后一问其实可以转化成“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问题回答。

参考答案:(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协调;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协调。

(2)运用法律、依靠科技。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珍爱自然。

例8(2013・浙江宁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较,省时、便捷的网络购物正日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网购也存在不易辨别商品真伪、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2013年4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拟增加网络购物“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及消费者个人信息保密等条款。这是该法实施20年来的首次修改。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可以概括出哪些信息?

(2)材料三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拟增的个人信息保密条款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什么权利?

(3)结合法律的作用,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的必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方式的变化、法律的特征以及作用、公民的隐私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通过阅读材料一、二,可以发现,材料一反映的是消费方式的新变化以及侵犯消费者权益现象的存在,图表(即材料二)反映的是2010~2012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量的变化情况。概括三则信息即可解答第一问;回答第二问只要根据设问正确对接书本中的“法律的特征”“公民隐私权”等知识即可;解答第三问需要注意设问中的提示句――结合法律的作用,据此对接书本中的“法律的作用”这一知识,再结合国家“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事件,对其必要性加以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1)购物(消费)方式多样化;网络购物不断发展(网购交易量逐年增长);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等。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隐私权。

(3)①法律具有规范与保护作用。②新的消费方式与消费领域,需要纳入法律的规范与保护。③为了更好地规范与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漫画图表结合型

漫画图表结合型试题在中考试卷中,一般都属于压轴大题。考查一般也在运用层面进行,会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脚点在行为能力考查上。漫画与表格的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问题设置环环相扣,综合性较强,答题能力要求较高。2013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此类题目大多具有这样的特点。解答时需要全面把握材料内容,力求全面,尽量避免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例9(2013・浙江义乌)

材料一:

2008~2012年义乌民用汽车拥有量统计数据

材料二:漫画

材料三:与小排量汽车相比,大排量汽车油耗大,排放的尾气多。自2012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车船税》新标准:增加大排量乘用车的税额,排量越大税额越高……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3)实施《车船税》新标准体现了我国的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国家在行动,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漫画的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污染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青少年学生“绿色行动”等。回答第一问,需要读懂图表反映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依据材料写出结论。解答第二问,必须先看漫画,并将其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综合分析,找出两者的联系,再对材料一反映的现象的“消极影响”加以归纳回答。解答第三问,既要正确对接书本知识,又要掌握作答开放性试题的技巧。回答“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要求结合材料、观点正确;回答“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时,学生只要写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具体行为,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2008~2012年义乌民用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多,义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

(2)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如多坐公交车,少坐私家车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仿真训练】

1.以下对漫画中服务员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表现②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③是传承勤俭节约民族美德的行为④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下面为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请根据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1)图一显示出我国人口的哪一变化令我们“忧”?简要说明理由。

(2)从图一中的“忧”分析,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图一、图二分别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些状况令我们“喜”?出现这些可喜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在寻梦、追梦,并为实现这些美丽的梦而努力着。

材料一:

材料二:共和国走过60多年风风雨雨,已经实现了我们的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同时,我们还畅想了祖国百年华诞的蓝图,要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1)材料一直接反映了什么信息?

(2)“中国梦”,民族梦,每个中国人的梦。请你畅想祖国百年华诞的美好蓝图。

(3)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基本国情,要实现材料二中的百年蓝图,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4)“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圆“中国梦”,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你将作出什么样的庄严承诺?

4.材料一:漫画《十面“霾”伏》

材料二:进入一月中旬以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广西……中国范围内由北到南、从西到东的大范围雾霾天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面对驱之不散的阴霾,公众除了担忧却罕有主动减排意识,政府应急似乎依然只停留在纸面上。应对无力比雾霾本身更可怕,驱散雾霾难道我们只能坐等冷空气?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环境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雾霾天气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

(3)应对雾霾需要人人参与。请你说说作为青少年学生可以作出哪些具体贡献。

参考答案

1.B

2.(1)变化: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理由: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加快资源的枯竭,破坏环境,制约经济发展。

(2)首要任务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3)图一:人口增幅降低;图二:人口素质提高。原因: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和发展教育;等等。

3.(1)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2)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从树立理想、学习知识、承担责任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1)环境污染(或大气污染)。实质是发展问题。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篇7

党性分析材料是党员以个人名义向党组织报告自身党性状况的文书,属报告类。因此,也可叫党性分析报告。党性分析材料既有别于一般的理论文章,也不同于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等。

党性分析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种,它有如下特性:

自述性。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自己以往思想和工作的回顾和思考。通过回顾,反思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达到正确认识自我的目的。这就要求党性分析材料使用第一人称,采用自述的方式,向党组织报告自己的真实情况。

分析性。党性分析要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章的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党员的党性状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剖析,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党性分析材料要求对个人在党性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危害、后果,以及克服、纠正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说明。

党性分析材料的格式与结构

党性分析材料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但是,作为一个文种,它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一、标题

党性分析材料的标题,常见的写法有两种:一是文种式标题,只写《党性分析材料》即可;二是复合式标题,由正标题和副标题组合而成,如《深刻解剖思想根源,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xxx的党性分析材料》。

二、正文

党性分析材料的正文,由开头、主体两部分组成。

(一)开头

开头部分一般先交代本人入党时间、工作及任职情况,再写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即学习动员阶段通过学习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这部分要求简明扼要。

(二)主体

主体部分是党性分析材料的核心结构。主要包括查摆存在的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内容。这部分由于内容多、涉及面广,写作时间可分条项。“条”与“项”之间要注意内在逻辑关系的合理有序。

1.查摆问题与不足。

这部分按照“比着尺子量不足,照着镜子正衣冠”方法,根据中央和党组织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按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以对”,特别是胡锦涛同志最近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提出的“六个坚持”等要求,总结自己近年来在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党和国家形象、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本单位工作正常开展的 突出问题,从党性的高度全面总结自己近年来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群众观点、学习情况、清正廉洁等方面的情况,并从世界观的高度认真剖析思想根源。写作的思路可以归纳为“五查五看”:即查思想,看理想信念强不强,党员意识强不强,执政意识强不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不强,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强不强:查宗旨,看群众观念牢不牢,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强不强;查廉政,看自身形象正不正;查作风,看干群关系亲不亲;查纪律,看遵纪守法的模范作用好不好。

2.剖析思想根源。

这部分要根据找出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领导干部还要从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以剖析自己不怕严、吸纳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的精神,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后果、危害逐一进行分析,并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性原则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审视,从而做到就事说理,使对问题的剖析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3.提出整改措施与思路。

这部分也应对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和措施。要在坚持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履行民主决策、群众路线、勤政廉政诸方面有新的、具体的打算,把整改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落款

落款部分写上分析人所在单位、姓名和写作日期。署名可放在标题之下,也可以置于文尾。

党性分析材料的写作要求

1、查摆问题要准确。

党性分析是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找准问题是写好党性分析材料的前提。写作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联系群众评议的情况,找准自己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查找党性方面的突出问题上。查找问题时不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免“假、大、空”,敷衍应付。

2、解剖思想要深刻。

搞好自我剖析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严格解剖思想根源便成为写好党性分析材料的重要环节。剖析时,要从思想上去剖析自己,这就需要紧紧抓住在坚持理想信念、党的宗旨、民主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做到切口小、挖掘深。不仅要摆出问题。更要上升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找原因、挖根源,真正实现增强党性修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整改措施要到位。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篇8

党性分析材料是每一个党员同志按照党章的要求、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不合格表现,结合近几年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的实际,认真进行重点查找问题,深入找原因,关健查自身的过程。

党性分析材料是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清扫思想中的灰尘,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检验是否坚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体现党员先进性的过程。

进行党性分析材料的描写,是党员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内需要,是做好党员之间交心谈心,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前提和基础。

二、 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准备工作

1. 进一步加强学习。虽然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学习应该贯穿于始终,在撰写党性分析材料过程中,重点学习学员的“八条义务”,领导干部的“六个基本条件”,“ 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为党性分析打好思想基础,确定好对照检查的标准。

2. 广开言路,进一步做好征求意见工作。要在此前已经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征求周围党员和非党员职工群众的意见,同时,自己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找差距。

三、 党性分析材料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

内容:

1. 简要阐述党员自身的认识和体会,要实实在在写出自己通过第一阶段学习,对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大意义、学习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的真实体会。

2. 应结合自身的经历,简要回顾作为一名党员,在遵守党章,执行党的决定,履行党员义务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等方面,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成长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和信心。

3. 实事求是、认真查摆问题。将党员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征求的意见与组织反馈的意见,与党章中“八个条件”“两个务必”等标准进行对照检查。从中分析查摆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纪律、群众观点、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

梳理问题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掩饰,要克服怕丢面子,怕失威信的心理障碍,给自己定好位,画好像。

4. 敢于触动思想深处,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找到根源,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的措施,才会“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也才会下笔有神,更像自己。

剖析原因,要找客观原因,但是更要从主观深处找原因;剖析原因不能就事论事,浅尝则止,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对照剖析。

在剖析时,要努力克服“归因于外”的思想障碍,把自己摆进去,敢于触动自己的思想深处,使自己的党性得到锻炼,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

5.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努力的方向。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努力的方向,为下一步整改提高打下基础。

四、 党性分析材料的检验标准

1. 认识和体会要实事求是,但又要有一定的高度;

2. 存在问题找得准,像“自己”;

3. 剖析针对性强,有深度、有高度;

4. 提出努力方向明确具体,具备操作性和可检查性;

5. 党性分析材料一般不少于1500字。

正确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的人生观: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谁是首要的问题。

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其本质:大公无私和集体主义。

需要处理好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等。

错误的人生观的表现:享乐主义的人生观,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实用主义的人生观,官本位的人生观

错误的价值观的表现:

A冷淡主义的价值观(不讲政治,对政治不闻不问,没有政治原则, 失政治立场。。。。。)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篇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5―0026―07

设计思路

高三专题复习对高考的指向性愈发明确,需要历史教师在以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为最终归宿的前提下,结合高考的要求设计复习课教学。教师要对考试大纲和近年考题烂熟于胸,对学科知识通盘整合,引导学生实现对考点把握的“通”和“透”;在细化深化考点的同时结合学术前沿,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和方法目标。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是教与学的重要内容、高考的长效热点,更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从专题内容看,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新民主主义经济出现以前唯一代表进步的经济成分,既是近代经济史的核心内容,又与政治、文化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考纲新增“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考点后,它的发展历程更加完整清晰,更有利于从宏观角度命题。从区域特色看,江苏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区,涌现出了张謇、荣氏兄弟等影响极大的民族资本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区域特色。从学术角度看,本部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很多,有些直接对旧有观点(教材)进行了修正甚至否定,可以用来训练和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史学方法。

本课结合考纲和近年考查情况,以“多维”和“贯通”为特点进行了设计,教学内容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厘清概念: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名词和概念特别多,“民族资本主义”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概念的界定是学习的前提,如果不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就无法对历史事物准确把握,也不能实现对历史材料合理解读。本课通过探讨概念起源,并借助与相关联名词的比较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2)构建联系: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学习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事物,而要探讨历史事物的彼此关系,在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等新史学范式下,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高考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往往采取大跨度的命题思路,“由此及彼”的考查,这就需要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外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弄清先后事件的因果关联,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交互作用,世界大势对中国历史的辐射影响等。

(3)多维审视:“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事实是客观不变的,但历史理解和解释却会因为立场、观念和角度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本课借助对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多角度认识,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历史,从而全面评价历史;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审视和衡量历史,从而形成历史意识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强化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总体趋势和各阶段特征的记忆,理解形成各阶段特征的原因,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能力与方法目标:结合高考四种能力层次的要求,通过对史料分析了解革命史观曾经存在的弊端和计量史学等新史学研究方法的优势;通过对线条示意图的解读和绘制增强读图和用图的能力;通过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大历史”的宏观视野。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热情,学习民族资本主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在夹缝中寻求发展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名与实――对民族资本主义概念的审视

1.民族资本主义概念从哪里来?(ppt展示)

材料1:“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革命时代的政治词汇。它们是“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概念出现后的对应物。列宁是民族资产阶级概念的发明者,他指的是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资产阶级。……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又创造性地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对应的经济基础被称为买办(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就是民族资本(主义),这已不是指整个国家或民族的资本主义,而是特指在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之间产生、存在的一种特殊经济。

――薛伟强等《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

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

问题1:在历史学科中,“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成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社会阶层,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应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从材料1来看,这两个名词出现的先后顺序如何?这反映出革命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认识曾经存在什么问题?

问题2:与列宁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存在和发展。先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概念,与之对应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这反映革命史观存在的问题是以论带史,而不是论从史出。(2)列宁所说的是泛指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而将之定为中国的中等资产阶级。

[设计说明]厘清历史事物的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学习的必要前提。对民族资本主义,教材并没有过多解释,有必要加以准确界定。执教者所选择的材料说明了这一概念的由来,也清晰表明“民族资本主义”概念的产生具有时代特色。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有助于使学生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和学科方法。

2.什么是民族资本主义?

材料2:(中国资本主义)包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也包括外国在中国的资本。……官僚资本……即从清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企业到国家垄断资本这一资本主义体系;而它的实质……就是在这些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继承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而来的民间企业,即民族资本主义。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总序)

问题3:据材料2,分析作者划分三种资本主义的依据是什么?

师:(学生回答后总结)区分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不同,我们常说的民族资本主义并不是指中国人的或者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而是特指由近代中国民间私人投资的企业。在阅读中,我们还会遇到多个相关的名词,下面请大家来辨析这样几个词语,看它们是否指同一历史事物。

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近代工业、私人工商业

师:(学生回答后总结)在以上四个词语中,“近代工业”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它不是特指中国的,而是指近代使用机器从事生产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私人工商业”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含义是一致的,它们都指在近代中国由中国人个体投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工商企业。

[设计说明]准确定位民族资本主义是展开下面学习的前提,而只有和其他相近历史事物做比较,才能准确把握它的概念。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是近代史上和民族资本相并列、相关联的历史事物,而后面的几个词语也都是近代史常见的名词,厘清这些名词,对本部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二、源与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

概览

1.总体把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高考回眸](2008年上海卷共同部分29题)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解析]对这类线条示意图进行解读时,需要以时间为基本依据,关注“五点一趋势”,“五点”即线条的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一趋势”是该线条的总的走向。从时间来看,1870年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因此图示线条的起点不能是最高点,由此可知B、C两项错误;而1956年是民族资本主义改造完成时间,这时民族资本主义走向消亡,因此线条的终点应是最低点,其线条走向应是向下的,故B、D错误。选A。

[设计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近年命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个侧重就是对近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整体发展趋势的考查,比如这里所选用的2008年上海第29题就用曲线示意图考查了民族资本的总体发展趋势;2009年江苏卷第6题借助一些文学性语言描述了民族资本的发展态势等。这里执教者选择了一道典型的高考题进行练习和讲解,并进行方法的点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师: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总体发展趋势,但由于没有具体时间,我们并不能从中看出各阶段的具体特征,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按照顺序说出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史各阶段的发展概况和原因。

2.回忆民族资本主义各阶段的发展概况及原因

[设计说明]高考对本专题考查的第二个侧重是各时期的阶段特征,比如2008年宁夏文综第30题和201 1年山东文综第11题都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在兴起阶段的发展特征;2010年浙江文综第38题考查了民国初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2009年海南第19题则考查了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而2010年北京文综第37题则选用了民族企业“张一元”茶叶的发展历史,考查了民族资本在近代各时期的发展情况。学生在高三最初的复习时对此掌握的比较好,这里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即可。

3.进一步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材料3:据不完全统计,从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1898),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了中日战争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

从1912年到1919年的8年之间,中国民族资本建成的厂矿有470多个,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至少有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了过去50年投资的总和。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4:1920年和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投入(万元,不包括东北)

――整理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述略》

问题4: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快时期和发展史上的最高点。

问题5:以上两则材料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这种方法具有怎样的优势?

问题6: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绘制一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参考答案:(4)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一战期间,发展的最高点在1936年。(5)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使历史研究更加精密,科学,更具说服力。

[设计说明]问题4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点,通过数值的比较,学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问题5涉及史学方法,与近年高考内容的拓展一致。问题6绘制示意图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宏观把握和总结。

4.重点突破:探讨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

师:1912―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被我们称之为“黄金时期”,在高考中,这是被重点关注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发展的那么快呢?除同学们介绍的以上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请阅读材料:

材料5: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如《暂行工厂通则》《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林业等很多方面。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设立各种示范场所,推广技术,劝导人们创办实业;筹办国货展览会和组织参加外国博览会等。

――薛伟强等《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

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

材料6:上海安乐纺织厂生产英雄牌绒线时,英国的蜜蜂牌、飞艇牌绒线风靡市场,安乐厂为了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大做广告,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则采取有奖促销手段――在部分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心理;周学熙的启新公司,通过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改良,水泥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并且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雇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

――整理自郑起东:《外资入侵与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

问题7:据材料5,概括北洋政府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问题8:据材料6,指出为发展企业,民族资本家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这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7)提供法律保障;改善民族经济的生存环境;提供优惠措施;提供技术和产品宣传上的支持。(8)进行广告宣传,有奖促销,更新设备提升质量。自强进取,开拓创新。

[设计说明]时下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近代史体系,基本上遵循的还是“冲击――反应”的史学理论,即近代中国社会是在外来因素的不断冲击、推动下发展的。无论传统的革命史范式还是日益被人推崇的现代化范式,都是以这种史学理论为基础,但这种理论有一个明显的局限,就是过于强调事物发展的外在因素而忽略了内因。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例,以前,我们主要归因为欧洲列强放松经济侵略,但史学研究已经清晰地证明,日本和美国的加紧侵略使中国面临的外来经济压力更甚于一战前。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实业家的自强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此处两段材料就突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动力。

从高考来看,高考对民族资本发展历程考查的第三个侧重就是各时期促进或阻碍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比如2011年广东第15题、四川第16题均考查了19世纪末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性支持;2009年山东第11题考查了实业救国;2009年天津第6题借助“抵羊”商标考查国民政府前期对民族企业的促进,2010年江苏第11题考查国民政府后期政策对民族资本的阻滞。在前面表格的基础上,这里重点选择了民族资本发展最快的时期进行深入探讨,突出了北洋政府对民族资本的促进和民族资本家的进取精神,对传统观点是一种补充甚至冲击。

三、纵与横――民族资本主义外部联系的建构

1.近代几种经济成分之间的联系(在带箭头

的线条上写出)

2.世界大势下的民族资本主义

[设计说明]近年来,高考试题考查内容的学科内综合特点明显,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第23题考查了封建主义对民族资本发展的阻碍;2010年浙江文综第38题考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民族资本的影响;2011年天津文综第13题则考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这些试题要求学生具有较为开阔的学习视野,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清晰的认识。鉴于此,执教者设计了这一部分,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对与民族资本主义相关联的问题加以分析。

师: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各发展阶段中,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客观评价的时期,直到今天,岳麓版教材依然说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是萎缩的,事实上,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一时期恰恰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时期探讨一下中外历史的联系。

3.三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环境探讨

材料7: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8:中国进口贸易激增,从1926年的17亿多元增加到1932年的22亿元。出口却大大下降,由1929年的将近16亿元降到1932年的7亿多元。……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投资在1930年到1936年的6年中,平均每年增加1.33亿美元。……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为55.46亿元(不包括东北在内),其中外国资本所占比重由20年代的51.6%下降为35.3%;本国资本由20年代的48.4%上升为64.7%,其中官僚资本比重由26%上升为35.9%;民族资本比重由22.5%上升为28.8%。

――《中国经济史论丛》

问题9:据材料7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王朝兴办公营经济的目的。

问题10: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问题1 1:据材料8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36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问题12:据材料8,概括中国产业的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9)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10)国内,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国外,世界性经济危机下,苏联巨大经济成就的影响。利: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弊: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11)列强转嫁危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日本占领东北,民族危机加剧。(12)中国资本所占比重上升,外国资本仍占较大比重;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官僚资本发展迅速。

[设计说明]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打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各知识点(文综考试甚至要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本专题的知识特征决定了学习时眼光不能局限于国内,还要和世界工业文明联系起来,要引导学生形成大文明史观。两段材料分别体现的是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受到苏联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状况,属于新材料、新情境,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同时由于本部分是从更宽广的角度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对学生历史视野的开阔也有明显帮助。

四、得与失――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考量

1.民族资本主义在追求民族独立进程中的作用

师:在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两大斗争主题是什么?对,是民族独立和现代化,考量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当然跳不开这两大主题,首先我们来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师生共同总结: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看,经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侵略的革命性,是四个革命阶层之一,但革命性不彻底。

2.各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人们观念的影响

材料9:举事必先启智,启民智必先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有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

――张謇《谢参观南通者之启示》

材料10: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论妇女做工宜设善章》,

1888年4月1日《申报》

问题13:据材料9指出,张謇如何认识创办实业的作用。

问题14:材料10反映出作者对妇女做工的态度如何?理由是什么?当时大量妇女到工厂做工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3)实业能为兴办教育和公共事业筹集资金,是当时救国的基础。(14)态度:反对。理由:有伤风化。说明:近代工业的发展冲击了旧观念旧习俗。

[设计说明]本部分从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引入,分别探讨在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下,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进而认识这一历史事物的历史地位。从近年高考来看,201 1年江苏卷第22题考查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影响,2010年全国卷二(大纲版)第37题考查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对城市化的作用,都是对这一部分的考查。从材料中也可以看出社会变革中人们观念的差异。

五、拓展延伸:江苏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第38题(部分):“孙中山选择定都南京,从经济因素考虑,您认为当时江苏地区具备了什么优势?”课后查阅资料,具体说明这一优势,并说明这一优势对近代江苏有何影响。

(答案略)

[设计说明]江苏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地区,而民族资本的成长也深深影响了江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从而使江苏在近代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江苏实行新高考后,必修卷和选修卷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考查频率都很高,此处引用高考题并把它设计成课后拓展学习,意在让学生在课后多关注江苏区域史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备考的针对性。

教有所思

本设计的原稿是笔者在2011年4月份学校开放日活动中执教的一堂高三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实录。专题复习时近高考,教学任务更加简洁,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定位在如何实现复习备考的有效性上。要有效备考,首先要研究高考,将高考的考查要求融入教学中。“民族资本主义”是近年高考的长效热点,从全国范围来看,每年都有多道试题直接考查本部分内容。经过分析,笔者梳理出了高考命题的较常见视角,结合“民族资本主义”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名与实、源与流、纵与横、得与失”四个方面展开剖析,将中学历史教学积极提倡的、且已在新高考中充分体现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史学观念更新、史学方法介绍、史料教学的逻辑推演等融入了教学设计中,其目的就是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提升文科生的史学素养,进而养育学生的理性思考和人文精神。

本位主义个人自查材料篇1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新《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同时也规定()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②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③维护了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 ④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民主管理权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新疆在打击暴恐活动中,群众自发参与,积极检举揭发犯罪活动和嫌疑人员,协助警方抓捕暴恐分子,形成了反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表明我国公民() ①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自觉履行政治义务 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3.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广东的高2016年上半年出台,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广泛征求意见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工作的根本方法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公民通过信访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4.某地居民因不满硬座票与无座票价格相同,依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状告某铁路公司。法院当场立案,并于2014年3月6日开庭审理。你认为该市民起诉的理由是基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B.法律应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C.公民有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也应当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D.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5.对下图中男子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民有权充分表达自己的合理意愿 B.公民有权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 C.公民有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政治权利 D.割裂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6.截至2015年8月7日,西安市全部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本次选举全市共登记选民282.18万人,参与投票选举261.14万人,参选率达92.5%。通过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了8438名村干部。下列对此次村委会选举() ①采取了直接选举的方式 ②表明村民的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不断提高 ③保证了基层政权机关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落实 ④发挥了党员干部在基层事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7.容易发生下面漫画中的现象的选举方式是______。这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A.直接选举 我国目前的选举无法可依 B.间接选举 我国目前的选举无法可依 C.等额选举 公民是否积极参加选举影响选举结果 D.差额选举 应提高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完善监督 8.2015年3月13日,为适应证券市场发展需要,进一步严格执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中国证监会就修改《证券市场禁入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民() A.公民对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行使决定权 B.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9.由国土资源部起草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形成初稿后,按程序经专家认证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程序经专家认证和向社() ①体现了决策民主,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②保障了公民的决策权得到真正落实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0.C市探索出一种“村民议事会”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村民议事会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对全体村民负责;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担任议事会() ①创新了村民自治的决策机制 ②完善了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 ③提高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④完善了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某村在村务管理中推行“3+N”管理模式,即“党支部领导、理事会作主、村委会办事、群众作主”,把过去由村委会() ①保证了村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③保证了重大决策广泛集中民智 ④尊重了公民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权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2.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主监督的有() A.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反映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问 B.参加“网上调查”,为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C.通过“办事服务”,反映小区停车位紧张问题,向有关部门求助 D.通过“市长信箱”,发表对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的反对意见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4年,安徽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通过10大协商课题进行探索和实践,从地方层面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了积极探索。2015年121日,安徽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2015年度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安排》,确定了“把安徽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等10个协商课题。 材料二 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食品安全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民以食为天,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是食品消费的最低要求。但现在市场上“毒食”却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在生产经营者,如果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诚信自律,就可以夯实食品安全基石。食品安全关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只有所有人都行动起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知识,说明作为中国公民应如何为维护食品安全作出贡献。(14分) 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A市召开了以“社区好与坏,居民说了算”为主题的城市基层178个居委会接受了9960名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建立社区居民参与评议机制。一社区大院138户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督促有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三是公开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事情与群众协商。一社区为争抢停车位出现了纠纷。居委会邀请了各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材料二 A市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事项进行公示。有群众给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经验的政治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知识,分析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14分)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五) 1.B [解析]此题考查国家性质和公民政治参与。新《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体现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体现了公民具有民主监督的权利,②③符合题意;①没有体现;④错误,公民权利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 2.D [解析]此题考查公民的政治参与。检举揭发犯罪活动和嫌疑人员,协助警方抓捕暴恐分子体现了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选③④;材料没有涉及公民权利,排除①②。 3.A [解析]此题考查国家性质。重大决策倾听民意,可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故排除B、C、D,答案为A。 4.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参与。A“同B“全体公民”表述错误,法律只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在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C与材料无关。 5.D [解析]此题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则。保护隐私是自己的权利,但是公民也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可见漫画中的主人公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故排除A、B、C,答案为D。 6.A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选举方式。村民直接投票 7.D [解析]此题考查选举方式。贿选拉票现象一般存在于差额选举中,因为差额,所以存在竞争,容易出现违法行为,故排除A、B、C,答案为D。 8.C [解析]此题考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中国证监会将《证券市场禁入规定》对外B,答案为C。公民没有决定权,决定权属于人大,排除A。此题属于民主决策,排除D。9.B [解析]此题考查民主决策的意义。国家机关有决策权,公民没有,故②是错误的;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③是错误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按程序经专家认证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0.A [解析]此题考查对村委会的认识。村民委员会属于基层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排除④。通过重大事情由村民议事会决定,可见基层管理中的决策机制,故①正确。通过新机制,建立了村民对议事会的监督,建立了议事会对村委会的监督,故排除③,②正确。 11.B [解析]此题考查民主管理模式。材料体现了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排除①。公民没有管理权,排除④。创新村务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基层民B。 12.A [解析]此题考查民主监督。B、D属于民主决策,C属于民主管理,A属于民主监督,故答案为A。 13.(1)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②可以激发公民的政治热情,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合法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①作为公民应履行政治义务,提高维护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维护国家安全、荣誉 [解析]第(1)问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可以立足公民自身和社会两个角度来分析。第(2)问考查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监督。维护食品安全,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所以公民应自觉履行相应义务,加强对权力 14.(1)①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推进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③有利于健全民主管理,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①A市政府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说明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②A市政府将此事项进行公示,群众给政府发来邮件,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说明公民通过重大事A市政府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反映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解析]第(1)问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通过监督有关单位的行为,可见民主监督。通过恳谈会和听证会,可见民主决策。通过社区管理,可见民主管理的内容和意义。第(2)问考查民主决策。通过专家论证,可见专家咨询制度。通过决策公示,可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通过召开听证会,可见社会听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