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9 21:58:34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篇1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按照“广泛宣传,统一行动;多方合作,依法严管;把住源头,经济调节;短期治标,长期治本”要求,对车辆超限超载进行综合治理,坚决打击车辆超限超载、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保护并鼓励合法道路运输行为,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二、治超的主要内容及标准

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需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行动,采取综合措施,实施标本兼治。

一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交通部门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的目的意义,治理标准和措施,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系列宣传报道。

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按照“大吨小标”车型和相关的技术参数,更正车辆的核定载质量,免费换发车辆行驶证。如机动车档案中收存合格证的还应当对合格证进行更正。

三集中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期间,对在公路上行驶的未恢复的大吨小标”车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恢复;年检时发现未恢复的对“大吨小标”车辆不予年审。从年月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按月向交通规费征管部门提供“大吨小标”车辆更正后的核定载质量数据。

四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集中治理

1加强协作与配合。集中开展治理超限超载工作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县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交通部门为第一责任人,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统一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综合治理。

2采取固定检查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检测和卸载。选择配备必要的称重设备、卸载机具和卸载场地,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检测和卸载。严禁以目测或凭经验对车辆超限超载进行判定。

3严格执行统一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集中治理超限超载期间,所有车辆在装载时,不能超过下列标准:

1二轴车辆,车货总重20吨;

2三轴车辆,车货总重30吨(双联轴按照二个轴计算,三联轴按照三个轴计算,下同)

3四轴车辆,车货总重40吨;

4五轴车辆,车货总重50吨;

5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车货总重55吨;

6虽未超过上述五种标准,但车辆装载质量要符合行驶证核定载质量。

交通、公安部门在集中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期间,要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认定和纠正违法行为,开具给当事人的法律文书上记载卸载车号、时间以及卸载前、后载质量,所载货物的名称及保全价值,当事人应签字确认。

4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凡车货总重超过上述标准的一律预予卸载处罚。对重量不超的不可解体物品和冰箱、彩电、汽车等规则尺寸物品的运输车辆,不予卸载;对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油气等化学危险品专用运输,原则上不实施卸载措施。对上述情况都要实行现场告诫、登记,并将违章情况通报车籍所在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三、部门职责

1纪检监察部门:一是负责对超限超载车辆集中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二是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查处执法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当等违规行为。

2交通部门:

公路部门职责:一是依法设立固定或临时检查站点,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卸载机具、摄录设备、提供卸载场地;二是负责对车辆进行检测认定,确定车辆是否超限超载;三是负责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卸载并处罚。

运管部门职责:一是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登记;二是对无证营运,无从业资格证,掛靠营运,落外地籍营运等车辆进行处罚。

征费部门职责:一是检查规费征缴情况,对偷逃公路养路费的车辆进行处罚;二是根据所测超限吨位,补交公路养路费。

3公安部门一是负责拦截超限超载车辆,强制引导超限超载车辆进入卸货场地,维持治超工作的现场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二是对超限超载车辆暴力抗法,扰乱执法秩序的行为进行处置;三是对套牌和“大吨小标”车辆进行查处,四是对非法改装、拼装的机动车予以拆除。

四、时间安排

按照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年月日开始,利用一年时间进行集中治理。治理工作总体上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宣传和准备阶段。主要是集中进行宣传,同时启动“大吨小标”车辆恢复吨位工作。

第二阶段,为集中治理阶段。月日时起交通、公安等部门将统一采取行动,对在公路上行驶的超限超载车辆进行集中治理。严格清理整顿“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车辆。为确保治理工作协调、顺利开展,县治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进行明查暗访,及时了解和处理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县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将对有关部门治理工作进行抽查验收,并对全县治理情况进行总结,从第三阶段起,治理工作由集中治理转为日常治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继续开展工作。

五、组织领导

为抓好治超工作,县政府决定成立全县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监察局,主任兼任,副主任兼任。

六、有关要求

1交通、公安等部门的执法人员,处理超限超载工作中,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坚持“五不准”即不,擅自放人情车;不准收车主或司机的钱物;不准在处理违法车辆时互不配合,推卸责任;不准在治理时出现公路“三乱”现象;不准擅自离岗。进行超限超载运输检测时,不得影响公路畅通。对违反工作纪律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实施经济处罚时必须开据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罚款所得须及时上缴县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服务”理念为指引,按照联合执法、部门协作、区域联动、源头治理、严管重罚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对行驶二级公路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进行专项治理为主,进一步完善“治超”站点布局和建设,形成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全面“治超”的网络,保护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治超”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部署“治超”工作。

三、工作职责

(一)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在省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负责组织、协调和部署全市“治超”工作。

2、研究决定我市“治超”工作的重要政策、制度、措施。

3、负责掌握全市“治超”工作进度,并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4、负责监督检查全市“治超”执法行为,严防公路“三乱”。

(二)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在“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部署下,负责全市“治超”日常工作。

2、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省“治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拟订我市“治超”有关工作制度、政策和措施。

3、负责传达贯彻落实省“治超”工作领导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向省“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治超”工作领导小组上报“治超”信息和有关材料。

4、组织全市“治超”宣传工作。

5、负责指导各地解决“治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6、具体负责全市“治超”督查工作。

(三)市治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

1、市交通局牵头“治超”工作,负责“治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治超”宣传工作;负责现场整治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和超限超载治理站点的建设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大吨小标”车辆的吨位恢复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车辆非法改装企业进行整顿;整顿道路运输市场,规范运输行为,优化运输结构,促进公平竞争;参与其他成员单位开展的治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2、市交警支队负责“治超”宣传工作;负责“治超”工作中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与交通部门联合对超限超载车辆集中治理,责令公路上行驶“大吨小标”车辆限期恢复吨位。在年检时发现未恢复吨位的,强制更正核定载质量;会同有关部门整治非法车辆改装行为;会同有关部门督促车主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恢复标准吨位;根据市经委公布的汽车技术参数,重新核定吨位,更正“大吨小标”车辆的核定载质量,换发车辆行驶证,并在原机动车合格证上记载更正内容;对擅自改装车辆的车主依法进行处罚;参与其他成员单位开展的治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市公安局治安部门负责“治超”工作中相关的治安保障工作,维护治安秩序。

3、市经委负责向社会公告“大吨小标”车辆恢复吨位的要求、具体车型和相关技术参数;会同有关部门对车辆非法改装进行整治;协调其他运力,组织做好治理期间重要物资的运输工作,确保物资供应;负责规范运输企业依法经营行为,完善运输市场体系;参与其他成员单位开展的治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4、市工商局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车辆非法改装企业进行整顿和取缔,特别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采取联合行动进行集中整治;规范车辆改装秩序和行为,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汽车改装的企业,按无证经营的规定,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虽经批准但不按国家规定或者超范围对车辆擅自进行改装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参与其他成员单位开展的治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5、市质监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制定颁发的《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强制标准;参与其他成员单位开展的治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6、市安监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治超安全监督检查;参与其他成员单位开展的治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7、市物价局负责制定和出台货物装卸及保管的收费标准;参与其他成员单位开展的治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8、市法制办负责“治超”政策、法律实施相关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审核工作。并监督治超行政执法工作;参与其他成员单位开展的治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9、市纪检委负责督促检查现场“治超”执法工作,查处公路“三乱”案件;参与其他成员单位开展的治理及监督检查工作。

10、市发改委负责监控市场动态情况,主要包括煤、油、水泥、钢材等主要工业原材料和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波动和供求变化情况;打击借机哄抬物价的行为,确保治理期间社会物资价格的稳定。

11、市委宣传部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对“治超”工作开展多形式、系列性的宣传和报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国家治理超限超载的相关政策;跟踪报道全市“治超”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突出成绩,对违法超限超载典型案件进行曝光。

四、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

依法治理我市辖区内公路车辆超限超载、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基本控制住55吨以上非法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二级公路超限超载率控制在4%以内,构建以“治超”检测站为基础、联合治理为主的全方位“治超”系统。

(一)加强协作与配合。在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交通运输、公安部门要进一步落实黑交发文件精神,加强协作与配合,合理安排部署执法人员,固定式检测站要坚持24小时三班轮换制,每班配备交通执法人员8名,公安交警执法人员不少于2名,全天候对货运车辆进行科学检测,推进联合“治超”协调机制的制度化、常态化,始终保持严管态势。

(二)统一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和执法标准。要按照统一认定标准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治理,所有车辆在装载时,不能超过下列超限标准:

1、二轴车辆,其车货总重20吨;2、三轴车辆,其车货总重30吨;3、四轴车辆,其车货总重40吨;4、五轴车辆,其车货总重50吨;5、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重55吨;6、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米(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2米),车货总长18米,车货总宽度2.5米;7、虽未超过上述六种标准,但车辆装载质量超过行驶证核定载质量。

各级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在“治超”工作期间,要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认定和纠正超限超载车辆。其中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第1至第6种情形,公安部门主要负责第7种情形。

要运用经济调节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原则,统一二级公路超限超载车辆执法标准,采取卸载、处罚、索赔的治理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对超限比例在10%(含10%)以内的车辆卸载后,处500元罚款放行;对超限比例在10%至20%(含20%)的车辆卸载后,处1000元罚款放行;对超限比例在20%至30%(含30%)的车辆卸载后,处3000元罚款放行;对超限比例在30%至50%(含50%)的车辆卸载后,处5000元罚款,收取公路赔(补)偿费放行;对超限比例在50%至100%(含100%)的车辆卸载后,处20000元罚款,收取公路赔(补)偿费放行;对超限比例超过100%的车辆卸载后,处30000元罚款,收取公路赔(补)偿费放行;对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不按照上述超限比例进行处罚卸载后,处30000元罚款,收取公路赔(补)偿费放行。

对车货外廓几何尺寸超限的车辆,处1000元以下罚款,并按相关规定补办《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后,方可上路行驶。对配备非转向、重型可举升悬挂系统的车辆,如发现实载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未将悬浮架浮桥落地使用的,要予以处罚和纠正。

凡运输符合办理《超限车辆通行证》条件货物的车辆;按有关标准缴纳赔补偿费、办理《超限车辆通行证》后,方可上路行驶。对于整车运输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要坚持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但要将超限车辆的违法信息通报给车辆注册地有关部门,由车辆注册地公安、交通运输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机动车载物超过核定载重量30%以上的车辆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对超载违法驾驶人处罚、记分,对已经记满12分的货运驾驶人,依法扣留机动车驾驶证;货运车辆超载经处罚不改的,对其运输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予以处罚,并将超限超载车辆所属运输企业等情况抄告当地交通部门予以处理。

(三)强化源头治理。治理超限超载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源头治理,各地要组织工业、公安、交通、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好本行政区域内货运源头“治超”工作。

一是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运输货运源头单位的监管。要在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当地政府公告的货运源头站点及大型、重要货运源头单位实行运政人员派驻、实行监督管理,从车辆入场到装载、计重、开票直至出场,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对煤矿资源、建材、木材主产区等货物源头加大监管力度,对一般货运源头单位实行巡查管理。

二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严格货车的年度检验。对于未列入公告管理的全挂车,注册登记时要按照国家《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审核,明显违反限值标准的不予登记。全挂车的挂车超过两轴和半挂车、全挂车超过六轴(不含六轴)以及全挂车的挂车长度超过主车长度的货运车辆禁止上路行驶。

三是工业部门要加强对车辆生产、改装企业的监管,规范生产、改装企业的行为,配合工商等部门对车辆非法改装企业进行整治,杜绝非法车辆出厂。协同工商等部门查处公路沿线违法货物运输集散地、货运场、站,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非法经营。对查处的非法改装车辆,要追查至非法改装企业所属地,追究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人的责任。

四是工商部门要继续按照整治车辆非法改装企业的规定,对非法改装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对不具备生产经营资格的非法改装企业,会同相关部门严格依法予以取缔;对已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含有“车辆改装”项目,但未列入公告管理的企业,依法限期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对非法兼营车辆改装活动的汽车修配厂、维修点等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对于非法改装车辆现象严重的地区,会同工业、质监等有关部门组织专项整治,坚决取缔汽车非法改装企业。

五是质监部门应对“治超”工作所需的检测设备免费依法实施计量检定,实施缺陷货车召回制度,检查从事改装、拼装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及标准执行情况,杜绝无标生产行为,实施车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查处不符合认证要求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四)强化路面治理。各级交通运辆、公安部门要继续实行路面联合“治超”执法,确保人员投入,始终保持严管态势。

一是各级交通运辆、公安部门要以检测站点为依托,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和法律规定,重点打击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对非法超限超载行为采取“控”(控制源头装载)、“拆”(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强行恢复和拆解)、“卸"(卸载超限货物)、“罚”(处罚超限违法行为)、“告”(对超限运输车辆实施信息抄告)、“赔”(收取公路赔补偿费)、“拘"(将违法行为当事人移交公安机关)等手段依法强制管理,形成各方联动、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交通部门对货运车辆进行科学检测,依法查处超限运输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指挥货运车辆就近进入超限检测站点进行检测,并查处超载车辆的违法行为;对非法改造车辆进行恢复原状,对非法拼装、报废车辆依法没收并监督拆解销毁,维护“治超”检测站点的交通、治安秩序,确保“治超”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确保不发生严重交通堵塞。

二是加大“治超”流动稽查力度。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交通运输、公安交警部门要依托治超检测站开展联合流动稽查,增加上路频次,扩大稽查范围,重点查处绕道、闯卡、聚集堵路和无固定检测站点路段的超限超载车辆,加大对通过重点路段和特大桥梁大吨位车辆的查处力度。稽查时必须使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未经称重不得认定超限超载,严禁以目测或根据经验对车辆超限超载情况进行认定。对检测后认定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卸载后方可放行。

三是加强对特大桥梁和危桥的管理,严禁超限超载车辆和超过限定标准的车辆通过桥梁。对确定的危桥,要依据分类标准设置明显标志和限高、限宽设施,派专人值守。要按照行业标准开通便道或指定绕行路线,保障车辆正常通行,防止交通堵塞。对导致压垮桥梁或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四是加强农村公路“治超”工作。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从源头防止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农村公路,通过在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节点处设置限高、限宽龙门架和水泥墩等方法,限制超限超载车辆驶入,保护农村公路完好。

五是坚持卸载,依法管理,避免重复处罚。各级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必须坚持卸载与处罚相结合,对在治理中卸载的货物要进行规范、妥善管理。

六是各地要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加大联合治理工作力度,对本辖区内发现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特别是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必须在本辖区内消除违法行为,不得放行到相邻市(地)、县(市、区),否则要追究相关县(市)区的责任。

七是公安机关治安部门要依法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对纠集聚众、蓄意占道、恶意堵车、强行闯关、破坏“治超”站点设施、以威胁恐吓手段迫使“治超”人员放行超限超载车辆的暴力抗法者,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是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倒查制度。对在公路上任何一个检测站点(含流动稽查)查获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要组织倒查,逐段追究途径所有检测站点(含流动稽查)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为车辆超标准装载货物的企业或装载点所在地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人的责任。

九是要完善路面执法违法车辆信息抄告制度,建立超限超载违法车辆信息登记制度,建立超限超载违法车辆数据库,逐步实现数据库和全省联网,对在全省范围内查处超过3次的超限超载车辆违法行驶公路的车主、车辆和驾驶员列入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驾驶员。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采取取消其道路运输资格,收回从业资格证。

五、相关要求

(一)各地、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治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和宣传力度。特别是交通、公安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相互配合,统一行动,切实解决我市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问题。

(二)各单位要保证人员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强化执法队伍廉政建设。监察纠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要按照《干部廉治自律》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从组织上保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针对有可能发生的运力紧张、聚众闹事等突发性事件,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灵活的应急机制,合理调度运力,确保治理期间正常的物资运输畅通。物价部门要依法打击借机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公安部门要安排必要的警力,维护好公路交通治安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四)各地要实行“治超”值班制度和信息制度。对治理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运输价格变化情况、干线公路上的货车流量情况、煤、粮、油等重要物资的运输情况和价格波动情况等,要及时搜集、分析,并定期报告,以便妥善解决,避免事态扩大。同时,还要向社会公布“治超”领导组织的监督和咨询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的舆论和监督。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篇3

文/高胜科李恩树贺涛李毅胡雯

8月12日深夜发生的天津港大爆炸救援善后仍在紧张进行,生命财产的损失统计更要日后才能确认。但已在眼前的视听讯息,足以令人震惊: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惨重的消防人员伤亡,犹如战场废墟的事故现场,与居民区密集交错的化工企业,以及那个存有数量惊人的、令人闻之色变的瑞海高危化学品物流仓库……

离这个仓库不足600米,就是居住着数千名居民的万科小区,小区居民茫然无知地与这个致命仓库共处了至少15个月,上百名消防勇士同样茫然无知的按“普通出警”冲向了这个致命仓库。

谁批准在紧邻密集居民区之处建设高危化学品仓库?这一地区的用地规划和建设规划是怎么做的?瑞海公司是怎样拿到危化品仓储物流资质,又是怎样通过安全评估和环境评估的?大爆炸前的30分钟发生了什么?消防职业化到底是不是伪命题?

让我们向消防勇士致敬、为失联的所有人祈福、为逝去的所有生命默哀、为仍在进行的救援加油,但是,不追问真相,将来就会有更多牺牲、更大悲剧。天津港事故的众多疑点,已在大爆炸的余火中升腾。希望在余火熄灭之时,我们能更接近真相,而不是像以往很多事故那样,将疑点掩埋在余火的灰烬之中。

——编者按

2013年,天津滨海新区曾花费约200万元,立项《重大事故情景构建和应急准备》课题。该课题指出,滨海新区最大的安全隐患是危化品,危化品最大的风险是重大事故。重大突发事故的最薄弱环节,就是应急准备不足。

不料一语成谶。

此前,相关地方政府也非没有任何应对。

2013年,为提高化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安监局共同承接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情景构建》课题。该课题在一年半后完成。随后,滨海新区成立了13支危化品应急救援队。

然而,上述努力未能阻止此次灾难的爆发。

究其原因,项目安全评价失守、政府规划混乱、港口多头管理等阴影早已潜伏在天津港多时。

环评越界安评失守

危化品的物流仓储,最关键的是安全评价。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最应质疑的是安全评价。”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说。

安全评价主要评估两方面:一是发生危险的几率风险是否可接受;二是一旦发生事故后能造成怎样的危害。中国环境科学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告诉《财经》记者,两个指标要加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估,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总结论。具体评估方法,则与环境管理的风险评估及环境影响评价类似。

企业安全评价的监督单位是所在地的安监部门。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化工、危险品等项目的环境评价,也会包含安全评价的一部分内容。

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肇事企业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下称瑞海物流)的项目环评,“具体的负责人目前不在单位,在这次爆炸事故后还在对项目做进一步跟进、配合及调查”。8月13日,一位天津市环科院办公室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如果有新情况将会统一,在此之前,不便对该项目置评。

《财经》记者查询到该项目环评报告,其中指出,该项目涉及的大多为危险、易燃物料,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前提下,事故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些措施包括:在危险品库及堆场内设置可燃和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在线摄录装置及火灾报警系统,并设置消防管网,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及事故应急收集池等。

环评的最终结论包括,“不会对环境和周边人员产生显著影响”,即便在发生火灾爆炸时,“消防应急人员可及时抵达现场,迅速采用灭火措施,有效抑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正是这份“自信”,在事故发生后,使企业及环评单位均备受质疑。“环评越界了,直接在环评报告说不会发生事故,不会影响周围环境。而事实上,环评报告的内容应该说,如果发生爆炸或者泄漏事故,将会产生怎样的环境影响和安全影响。作为环评机构,你怎么能知道所评价项目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呢?”王灿发说。

熟悉安全事故处理的专业人士提醒,从事故责任上看,首先应看安全评估,其次是看现场管理规程的科学性以及实际落实情况,这些为直接责任。最后再看规划管理、环评等。

之所以让安全评价负“主要责任”,是因为目前已明确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非环境事故。

国家《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应该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财经》记者采访获知,国内的安全评价实行市场化,具体程序是,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评估,建设项目的安全“三同时”验收也移交给市场企业。但是最终也要经政府部门审批通过,具体备查部门为地方的安监局。

安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是安全防护距离,在实测时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防护距离通常是指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即企业正常运行时,无组织排放的环境安全距离。

如果建设单位位于港口区域内,在申请安全条件审查前,应当对港口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论证,这包括项目是否符合港口总体规划的安全要求、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或者单位、人员密集区、敏感性设施和敏感环境区域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等,并应当委托具有法律法规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

在8月14日召开的新闻会上,天津市安监局副局长高怀友表示,瑞海物流在原先物流储存的基础上,经过相关的安全环境评价,通过相关的手续,取得了危险品周转仓库的资质。根据前期了解的情况,这家企业取得的安全评价报告是合格的,同时也经过天津港的安全条件的审查。

瑞海物流成立初期,许可经营项目为“在港区内从事仓储业务经营”,明确标明“危化品除外”。

2014年5月8日,许可经营项目中才将危化品纳入。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变更后的经营范围为“在港区内从事仓储业务经营(以津交港发[2014]59号批复第二项批准内容为准,有效期至2014年10月16日)”。

根据《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如果项目发生重大变化,还需要重新进行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评价,并重新申请审查。

爆炸事故现场周边1公里内,预计有超过5600户住户。因此,瑞海物流的安全条件论证受到质疑。

高怀友透露,瑞海物流的安全评价是通过天津甲级的安全评价机构——天津中滨海盛卫生安全评价监测有限公司取得,按照危化品经营许可证要求,企业通过第三方的中介技术机构取得了安评报告以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安评结果,对现场包括对安评的结论进行审查,这一工作是由交通运输部门来负责。

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要委托具备资质条件的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做安全条件论证和安评报告,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财经》记者查询得知,天津中滨海盛卫生安全评价监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以安全中介服务(安全评价、安全技术咨询及开发)为主业务,公司前身为天津橡胶工业研究所安全评价中心。

在2014年下半年国家安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的安评机构专项执法检查中,该公司被检查出存在检测报告复核人未取得合格证书、一些安评报告未按照规范要求采样,以及定点采样不足和采样时段选择不当等不规范问题。对此,国家安监总局在情况通报中要求由天津市安监局对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落实整改。

目前,唯有这家公司对瑞海物流的安全评价报告,能解释为何危险品经营企业距住宅区不足1公里仍能落地。但是,该安全评价报告何时可以公开,高怀友回应为,“会和交通运输等部门研究一下,再决定是否公布。”

国务院应急专家组和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刘铁民则向《财经》记者强调,现在纠结于当初安评与环评为何能够通过并无意义。企业是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最大的责任在于企业。安评和环评都是根据彼时企业的静态情况作出的评价,而后来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发生巨大变化。

谁批准在居民区旁建危化品仓库

事发后,大量历史信息浮出,早有专家指出:天津港的危险品贮存密集度太高,且与周边居民区距离过近,容易引发危险。但这些提醒并未对相关规划产生实质影响,祸根因此早就埋下。

三年前,刘铁民到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园区为当地干部作讲座时就指出,中国为了管理危险化学品,采取的是建设危化品园区的模式。但此举无意中也把很多危险性耦合、叠加在了一起,事故风险和事故破坏性都被加大。

“在某一局部地区密集布局如此强大的能量释放源,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故,根本就无法应对。”刘铁民说。

爆炸之后,附近居民也纷纷追问:为何住宅小区会紧邻危险品仓储物流园?当时是如何规划的?又是怎么通过环境和安全评估的?

在一些城市规划专家看来,这场悲剧,正是因为当地政府忽视乃至漠视相关企业与民众的知情权所致。

2009年,塘沽、汉沽和大港三大区撤销建制,升级成为滨海新区。天津市高层一直希望,利用沿海交通优势打造物流港口中心,这也成为天津市的重大服务项目之一。但是,该危险化学品存储基地的建立,并未告知附近的地产开发商们。

8月12日的爆炸事故,使爆炸点附近多个小区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其中包括万科(000002.SZ)开发的海港城、金域蓝湾、双子座小区。该区域规划的居民小区众多,除上述万科三个楼盘外,合生创展(00754.HK)和万通地产(600246.SH)等众多房企开发的十余个楼盘,均位于该仓储物流用地周围。

海港城(又名“清水蓝湾”)是万科与天津港(600717.SH)的合作开发楼盘,有住户近3000人,距离爆炸现场仅600米。按规定,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

“1公里指的是对一般的公共设施,如果是居民区,要远远超过1公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中心副总规划师郭占全称,从规划角度,这种高危企业应最大化避让住宅区,越远越好。现实中,因为没有上限的要求,在规划选址时会避让居民区至少2公里。

事发后,众开发商们开始努力“自辩”“自救”。万科在回答《财经》记者问询时答复:万科海港城一期于2010年底开盘,二期于2011年5月,三期开盘是2014年6月。所在区域为天津港国际物流生活服务区,属于住宅用地。2010年4月万科获取土地使用权,当时周边尚未有普通物流仓库,之后仓库建成,但万科未被告知它会被改造为危化品仓库。

中外油气化学产业联盟负责人赵卫华告诉《财经》记者,发生爆炸的仓库很特殊,属于危化品周转仓库,国外集装箱里卸下的货品在此暂存,等报关之后会再运走。因此危化品种类和来源均不固定,不同于固定存放数家企业的几种指定危化品的仓库。

瑞海物流发生爆炸的仓库,也是在之后才由普通仓库变成危化品仓库。“不知道怎么通过的评估?若知道附近有危化品仓库,谁会买这里的房子?”一名海港城业主告诉《财经》记者,他在该区域已工作五年,从未有人告知他附近存储有危化品。8月12日夜晚的爆炸,将其家中的窗户玻璃全部震碎,门槛炸掉,他仓皇逃出小区,仅来得及带上手机。

国内近年历次重大化工事故中,政府忽视与民众充分沟通,也是事故发酵的重要原因之一。

石化工业城市大连,曾在四年内连发多次较大事故。一位“三桶油”的基层工程师曾向《财经》记者抱怨,市政规划把高楼建到企业以前铺好的油气管道上,使企业无法正常巡线,但发生事故后,企业却要背责任。

与大连等城市一样,此次爆炸暴露出的问题,仍然是当地政府相关官员罔顾法规,既未做好城市规划工作,也未做好相关安全信息的披露。

《财经》记者查询到一份天津市滨海新区安监局发出的文件显示,滨海新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和输送管线高度密集,经统计,目前共有各类危化企业近1300家,各类石油、天然气及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纵横交叉。同时,天津港位于滨海新区内,海滨高速、唐津高速、津晋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途经滨海新区,每日有大量的危化品运输车辆进出,形成了7000车次/日、21万吨/日的超大规模的危化品物流。

“危险化学品企业集中和危险化学品运输量增大,造成危化品泄漏事故不断发生。近三年,滨海新区每年都有20余起事故发生,且有增长趋势,给当地造成了极大威胁。”该文件中指出。

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忽视与企业、民众的有效沟通,已经导致民众怀疑政府的监管与规划能力。

2012年,宁波镇海发生了反对PX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该项目是镇海炼化年产1500万吨油品、12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中的一部分。早在2009年前后,该扩建工程的规划环评即启动。并且该项目因为环保标准提高,规划环评时间不断拖延,光环境质量监测就做了三次。环保部不断要求增补新的内容,并希望镇海炼化砍掉一些有可能产生污染的装置。

地方政府在此类公共政策方面缺乏让民众参与的程序,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同时,单方面决策引发了民众对其的不信任,终于在2012年10月发生了“集体散步”。

事后,宁波市政府表态不再建设PX项目,停止推进整个炼化一体化项目。因此,“政府停项目,企业受伤害”,这种“双输”局面,在厦门、大连等地反复出现。

多位大型炼化企业负责人向《财经》记者抱怨,公众缺乏起码的化工常识,难以与之沟通。

另外,在环评审批流程中,中国现状是公众意见并不重要,因此企业只要落实政府意见即可通关,这导致企业与民众的沟通更加缺失。

除了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的沟通机制外,政府对化工项目的监管也同样重要。在这方面,作为亚洲石化中心的新加坡堪称楷模,其裕廊岛石化基地因产业高度聚集、管理模式先进,被认为是全球石化基地的一个标杆。成功原因,正是新加坡政府近乎严苛的监管。

港口管理乱象

东疆保税港区有一个特殊之处,其所在区域,是由天津港集团填海造地而得。“该港区由天津港集团和天津政府一同管理,其工作人员也是一部分来自天津港集团。”一位知情人说。

2003年11月15日,因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经天津市委批准,天津港务局实行政企分开,行政职能转交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天津港务局转制为企业。2004年6月3日,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下称天津港集团),直属天津国资委。

瑞海物流处于天津港集装箱物流园区内,是园区内40余家物流企业之一,位于西南侧,占地约4.6万平方米。

物流园区内一位和瑞海物流相邻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做危化品的好处在于,普通货物装20箱,装箱费用600多元,但危化品也装20箱的话,装箱费起码1000元起,甚至达到几千元。”

利润虽大,但危化品的物流业务并不容易审批。2006年时,政府曾放开港口物流公司经营危化品物流仓储的口子,“当时园区内的物流堆场都可以干,只不过资质不一,普通的堆场只可以做低级别的危化品”。一位物流业内人士称,2009年,天津港管理部门下文,对港区内的物流企业全部收回危化品运营资质,只保留了中化集团的高级别危化品运营的资质。但之后,管理部门又慢慢“开了口子”,一些物流企业也可以运营一些低级别的危化品。

据上述物流企业负责人介绍,审批需要消防、安监、海事等部门审批许可,缺一不可。瑞海物流在园区内40多家物流企业中属中下等规模。

在港区内的企业还是按其所属行业,由相关政府部门管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做行政管理。

但其进入港口区内后,“按法规文件要求,我们有权入场执行检查,但这个管理力度很小,毕竟他们不是港口的直属单位”。一位大连港集团人士分析,这种监管上的弊端,在全国各港口都极为普遍。因为很多物流企业、石化项目、仓储公司都设在港口,以方便航运。

像天津港、大连港这样国家重点大型港口,都需实行封闭式严格管理,“尤其重点盯防一些含有危险品的企业,要禁止外来人员、车辆等”。

上述大连港集团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危化品企业在港区内必须划定作业区域,由专人负责在港区专用的库场,明确责任人实行封闭式作业管理,包括设置明显标志、禁止外人进入等。而且安全管理上,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实施监督检查,对危险货物装卸、储存区域进行重点巡查。

以上规定有赖于企业自觉,主管部门并不能每日监管,只能做定期巡查以及应急演练。

“瑞海物流在许多方面都很不规范。员工都没经过培训,白天温度最高的时候还经常进行危化品装卸,而且装卸时的颠簸、摩擦、碰撞,也很少注意。”上述瑞海物流相邻企业负责人推测,爆燃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或操作不规范诱发火种,抑或在装卸作业中摩擦引起。

国内大多数港口都制定了危险品集装箱操作规程、危险品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有研究显示,各港口缺乏对于危险品箱日常管理制度统一的标准。

例如,堆在场内的危险品集装箱在高温季节需要进行测温和喷淋降温工作的规定,有的港口规定当箱体温度达到35℃时对集装箱进行喷淋,有的当室外温度达到30℃对集装箱进行喷淋,有的采取定时喷淋,有的规定一级易燃易爆危险品在夏季每天10时—18时段内禁止作业。

瑞海物流之所以要白天高温下装卸货,是因为普通货物用叉车装卸即可,但许多危化品都装在聚乙烯袋中,需要靠人工装卸,所以必须在白天赶工。而且需要的职工数量也要远高于普通货物堆场。

实际上,“部分企业不是港口的直属单位,是政府选址安排到港口的,这些企业有时并不服从港区管理”。上述大连港集团人士分析,这些企业采取独立化管理,只是因为地理因素占用了港区的地盘。

天津港明令禁止职工居住在港区内,因为担心有安全隐患,比如货物安全、起居生活中的各种明火暗火对仓储货物的影响等,但上述物流业内人士称,“瑞海物流租用土地的东家、爱兰德物流公司有一支车队,该车队的部分员工、家属一直住在瑞海物流的4层办公楼内,至今,此次事故并不能排除因为其生活在危化品堆场内的原因。”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篇4

关键词:塔式起重机;施工现场;管理与使用

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是施工企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使用要求严格、管理不善就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特殊设备。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的主要建筑机械,塔机在建筑等行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的同时,由于在安拆、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当,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据统计,2003年至2013年,媒体曝光的130起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责任事故总人数达252人,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约为2人。例如,“10.5”成都施工升降机坠落造成7人死亡,“4.16”临安塔吊倒塌造成5人当场死亡,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有效管理与使用建筑工地塔机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塔机的安装、拆卸管理

1.塔机的安装、拆卸合同

建筑施工现场的塔机应由塔机使用单位和安装、拆卸单位在签订的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合同中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与安装、拆卸单位签订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安全协议书。

从事塔机的安装、拆卸活动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揽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

2.塔机安装、拆卸方案

建筑施工现场的塔机安装前安装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对安装现场周围的安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影响安装、拆卸的障碍物必须拆除。根据安全技术标准、塔机的机械性能要求、安装使用说明书及现场作业条件制定科学、详细、安全、可行的安装、拆卸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述、塔机概况、人员配备、安装位置确定、基础及附墙设计(包含平面图和立面图、钻探点分部图、基础配筋图、附墙示意图等)、预埋件设置、安装步骤、拆卸程序、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由安装、拆卸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编制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上签字。而在施工现场的塔机安装、拆卸施工组织设计往往是由总承包单位编制,这样针对性、指导性就不能保证。安装、拆卸单位应将塔机的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安装、拆卸人员名单,安装、拆卸时间等材料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签字后,告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3.塔机的安装、拆卸

塔机的安装、拆卸单位在正式安装塔机前应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检查塔机及现场施工条件; 严格按照经审核批准的塔机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安装、拆卸作业;组织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制定塔机安装、拆卸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安装过程中,安装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进行现场监督,技术负责人应当定期巡查。

(1)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前应由塔机安装技术负责人向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如下书面交底:基础与建筑物平面图、基础剖面图、基础表面平整度要求、预埋螺栓误差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配置图等。基础施工应由塔机产权单位派专人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同时做好各种资料,如钻探记录、地基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等。施工完毕,做好混凝土的养护,等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塔机的安装。

(2)塔机的安装

塔机安装前应配置专用配电箱,列出安装所需的工具、劳保用品、确定安装的汽车吊型号、行走路线、起吊位置、起重臂平衡臂的吊点、特种作业人员配备。

塔机安装的各道工序、塔吊顶升与附墙装置严格按照塔机使用说明书和施工方案进行安装,上道工序未完严禁进行下道工序。

(3)塔机的拆卸

一般来说, 塔机的拆卸程序与安装程序相反,拆卸前应对塔机的结构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拆卸。

(4)塔机安拆人员的管理

塔机安装拆卸工、起重信号工、起重司机、塔机司机、司索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人员应全部到位,并应分工明确,并由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和监理人员在现场监护和监督实施。

二、塔机的验收

塔机的验收程序是:安装单位自检合格――检验检测机构验收合格―――使用单位验收合格――办理使用证。

1.安装前的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钢结构、传动机构、吊钩、钢丝绳、滑轮、安全装置(四限位、两保险)、电气、油料等,这是确保安装的前提,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2.安装单位的验收

塔机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要求对塔机进行自检、调试和试运转(主要包括技术检查、空载试验、额定荷载试验)。自检合格的,应当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并向使用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

3.使用单位的验收

塔机安装完毕后, 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出租、安装、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塔机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 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验收。

4.塔机的检验检测

塔机在验收前应当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5.使用登记备案

使用单位应当自塔机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资料、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等,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三、塔机的使用

1.制定和完善施工现场使用塔机管理规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应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塔式起重机设备管理规定,明确设备管理和施工现场使用管理的安全职责,具体规范人的行为、机的状态。正确执行各项制度,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制度、岗位职责制度、交接班制度、操作证制度、施工现场“十不吊”制度、塔机安全检查、维修制度、塔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等。

2.严格履行安全职责,确保塔机的安全使用

为确保塔机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使用,塔机的使用单位应严格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塔机的使用单位应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周围环境以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对塔机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塔机活动范围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制定塔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置相应的设备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设备管理人员;指定专职设备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塔机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使用,消除故障和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3.加强塔机的安全检查验收,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主要是施工现场缺乏自我检查,未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由于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施工现场必须坚持专人负责,人人参与,天天进行安全检查;上级有关单位对下级进行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应进行跟踪复查。于此对应的塔机安全检查形式有:自检、互检、交接检、专检、使用单位和总承包单位的检查、产权单位的检查、监理和建设单位的检查、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

为确保塔机安全、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塔机的使用单位对在用的塔机及安全保护装置、电器装置、吊具、索具等进行经常性和定期的安全检查,如在检查中发现设备存在事故隐患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采取措施及时解决,确保塔机良好运转,施工正常进行。还应按照设备保养规程对塔机进行保养,并做好保养、运转记录。

参考文献: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篇5

[关键词] 物流 会计核算 实验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十一五”是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首次在经济社会五年规划中确立了物流企业的产业地位,其发展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物流业在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需求拉动下,规模扩张加快。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在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及市场化推进的作用下,我国物流业亟待实现从分散、自发向规模有序发展的转变,物流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服务产业,加快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急需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设计。

一、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

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指物流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同其他企业会计一样,物流企业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因此,物流会计所要反映和核算的只是能用货币表现的那部分经济活动内容,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资流通活动,上述活动中所有物资都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对象实质就是上述各环节。

物流企业的一切活动最终体现为经济活动,按照现代经济管理的理论,所有经济活动必须进行经济核算、成本计算、费用控制和经济效益业绩考核。这些工

作都需要由物流企业会计工作来完成,会计核算贯穿于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由于企业的物流活动包括多个环节,决定了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分为如下环节:

1.运输环节的核算

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通过这种位移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实现其使用价值,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运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现代物流活动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物流企业的主体,在现行物流企业中占有主体地位,运输总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占商品价格的4%~10%。对运输环节的核算包括运输收人的确认和计量;运输费用的计算和确定;运输成本的汇集、分配和结转;运输营运收入应交税金的结算和交纳,以及运输利润的计算。

2.储存环节的核算

储存是指保护、管理、储藏物品的物流活动。储存是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也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现象。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对于不论什么原因形成停滞的物资,也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物资,在没有生产加工、消费、运输等活动之前,或在这些活动结束之后,总是要存放起来。与运输概念相对应,储存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从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而获得更好的效用和效益。

储存是物流活动的另一重要环节,它具有物资保护、调节供需、调配运能、实现配送、节约物资等功能。对储存环节的会计核算包括储存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储存成本和费用的汇集和结转;储存物资损耗的处理与分摊,以及储存业务利润的计算。

3.装卸搬运环节的核算

装卸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的活动。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在实际操作中,装卸和搬运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在一起发生的。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装卸活动所消耗的人力也很多,所以装卸费用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较高。以我国为例,铁路运输的始发和到达的装卸作业费大致占运费的20% 左右,船运在40% 左右。因此,装卸是个重要的环节,装卸搬运虽是一种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但它对整个物流活动具有支持性和保障性的作用。

4.包装环节的核算

包装是指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始,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活动的起点。在物流过程中,包装具有保护商品、跟踪流转、便利运输、提高效率、促销商品的功能。包装环节的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包装环节中发生的材料成本、人工费用、设计技术费用等进行计算、归集和分配。

5.流通加工环节的核算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切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状的变化。

流通加工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加工形式,在商品流转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必要的加工能够有效地完善流通,也是现代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来源。流通加工环节的会计核算,既要确认和记录流通加工中的业务收入,又要归集、计算和结转加工成本;计算和缴纳相关税金;最终核算出加工环节的营业利润。

6.配送环节的核算

配送是指物流企业按照用户订单或配送协议进行配货,通过科学统筹规划,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路线与运输方式,在用户指定的时间内,将符合要求的货物送达指定地点的一种方式。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

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货物送达。特殊的配送则还以加工活动为支撑,包括的方面更广泛。

配送环节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配送营业收入的核算;配送过程中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费用、加工费用的归集、分配和结转;配送环节营业利润的核算。

二、物流企业的财务活动

物流企业的财务活动,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活动,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活动,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不断购进和售出,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的投入与收回。具体表现为:物流企业的投资活动、资金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分配活动。

物流企业的投资活动是物流企业根据项目资金需要投入资金的行为,包括对外投资(如购买其他企业股票、债券等)及内部使用资金,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物流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须考虑投资规模,确保获得最佳投资效益,同时还需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物流企业的资金经营活动是物流企业在日常物流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资金收付行为。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需要垫付的资金,及因日常经营而引起的资金运动。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资金周转速度越快,资金利用效率就越高,物流企业就可提供更多的物流活动从而取得更多的收入和利润。

物流企业的筹资活动是物流企业为满足企业投资和资金营运的需要,筹集资金的行为,在筹集资金的活动中,要确定筹资规模,同时通过对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是:物流企业权益资金及物流企业债务资金。

物流企业财务成果的分配是物流企业通过投资和资金的运营活动取得相应收入,实现资金的增值,物流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补偿成本、缴纳税金后,对剩余收益进行分配。

物流企业的财务目标与所有企业一样,依次为生存、发展、获利。

三、实验流程岗位设计

根据上述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对象及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实验流程分为岗位设计及实训。

(一) 财务机构设置

(二)岗位职责

1.财务经理

负责建立一个反应灵敏、分工明确、监控严密、规范高效的内部财务监控保障系统,以规避经营风险、防范资产流失,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的过程,提出适应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理念,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协助企业经营者一起进行决策,并对执行决策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具体:

(1)协助企业经营者拟定年度预算方案、费用开支计划、筹资融资计划、利润分配方案、亏损弥补方案等。(2)负责组织编制财务、会计和审计计划,协调各项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组织并监控日常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活动。组织经济核算,实施经济责任制,审核企业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报告,并上报董事会。(3)参与拟定企业资金使用调度、贷款担保、对外投资、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重大经营决策活动,对董事会批准的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4)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经营行为,自觉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企业的资产运作和财务情况。

财务经理要保证企业财务会计、审计活动的健康进行,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并对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参与拟定的计划、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对未能发现和制止企业违反财经法规、法律的行为,对企业资产的流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2.会计主管

(1)全面负责财务的日常核算工作;(2)对会计凭证进行日常的审核、保证会计明细账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对企业的业务进行项目核算与统计工作;(4)发现并了解本部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财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5)负责对本部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确保公司业务往来账、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信息明确、准确、完整。(6)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账簿进行统一规划;(7)对分公司、办事处的财务工作进行审核与指导。

3.结算中心主任(财务主管)

(1)审核监督应收、应付会计的日常工作,包括对物流信息系统中应付、应收账款的把关,对应付账款的控制,以及对应收账款回款的督促。(2)负责拟定、修改、完善公司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等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3)负责组织公司对外投资的财务可行性研究和财务收益分析;(4)负责组织进行公司财务分析,为公司重大财务决策提供依据;(5)负责建立健全对子公司的财务制度,指导子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分析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和检查,并将有关结论和意见向公司领导进行报告;(6)负责维持与投资者、信贷者、信用评估机构等的关系;(7)负责对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分析;(8)对投资者、客户进行信用分析。

4.成本会计

(1)全面负责公司财务账的核算工作,包括成本、管理费用等的核算与转账工作;(2)为各种决策提供成本资料;(3)准确及时的提供公司月、季度、年度的对外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与申报工作;(4)协助会计主管完成财务账簿的审核工作;(5)全面负责公司税务工作,包括发票的开具、领用与购买、税款的缴纳与统计;(6)及时了解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的信息。

5.应付会计

(1)负责与承运商的日常运费的核对与结算工作;(2)对各项目的运输成本进行核算与监督;(3)定期报送应付未付报表,并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4)解决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5)每月与承运商、分公司、办事处进行应付账款的核算;(6)监督运输成本的变化。

6.应收会计

(1)负责系统中收入的录入工作;(2)定期、不定期的与业务员、各分公司、办事处进行应收账款的核对工作;(3)及时催要应收账款,保证公司资金的正常周转;(4)定期报送应收而未收账款报表,并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5)监督收入的变化,对于工作中不合理的情况及时发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7.出纳员

(1)负责公司日常的报销与汇款工作;(2)进行现金及银行汇款会计凭证的录入;(3)每月按时出具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4)保证库存资金的准确与安全。

8.项目核算会计

(1)负责向公司相关领导上报月、季、年的公司内部项目核算报表(2)根据项目核算的结果,对公司运作的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

9.驻外调度员

(1)保障分支机构的资金安全性;(2)按客户发货量制作物流台账、核对相关凭证,为下一步会计核算做好基础工作。

(三)岗位实训

1. 实训一出纳岗位实训

目标:了解出纳岗位的职责;完成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现金收付款业务相关单据的填制正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正确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确现金的使用及报销的操作流程。

要求:认知各种银行结算原始凭证;能准确填写支票、借据、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能正确编制与收付款业务有关的记账凭证;完成日记账的登记工作。

准备:阅读《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支付结算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等相关法规;分配空白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训二资金核算会计岗位实训

目标:正确填写接受货币资金的记账业务;正确填写接受实物资产投资业务的记账凭证;能够办理银行贷款业务;能够办理长短期借款并会计算借款费用。

要求:熟悉关于投资相关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及资本金足额到位的时间要求;认知投资业务所涉及的原始凭证;熟悉银行借款业务的程序。

准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分配空白记账凭证、空白收款收据、利息计算表。

实训三运输、仓储、装卸、包装业务会计岗位实训

注:此岗位应包括应付会计、应收会计及成本会计(其中包括运输、装卸、仓储、包装等成本)三个明细账岗位。

目标:正确填写与运费、仓储、装卸、包装等有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正确计算各项目的成本并填制相关凭证;正确计算并填制应付而未付及应收而未收的分析表并能对应付、应收账款进行分析。

要求:熟悉相关法规;认知运输等业务过程中的各种原始凭证;掌握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分析表的编制法。

准备:阅读《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分配空白记账凭证。

实训四固定资产会计岗位实训

目标:根据购进的固定资产办理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完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完成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的填制;完成固定资产增加、处置、计提折旧业务的记账凭证填制。

要求:认知外购、自制固定资产的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准备:阅读《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分配空白记账凭证、空白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

实训五职工薪酬会计岗位实训

目标:了解职工薪酬的内容;完成计时工资计算明细表、计件工资计算明细表、工资结算单的填制;完成职工工资发放工作;完成各种代扣业务的核算。

要求:认知职工薪酬计算分配及发放过程中涉及的原始凭证;掌握职工工资计算、发放程序;编制职工薪酬分配和发放的记账凭证。

准备:阅读《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职工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分配空白的记账凭证、空白工资结算单。

实训六财务成果会计岗位实训

目标:完成实现营业收入记账凭证的编制;完成与利润有关的业务处理;结转损益类账户余额,并计算利润总额。

要求:根据原始凭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营业收入;正确计算企业利润总额。

准备:阅读《企业会计准则》;分配空白的记账凭证、空白的银行进账单。

实训七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实训

目标:完成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或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

准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分配空白活页式明细账、空白订本式总分类账、空白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

实训八纳税申报工作流程

目标:准备纳税申报的材料;填制纳税申报所需的各种表格和原始单据;完成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工作。

要求:根据要求提交纳税申报材料,学会填写相关表格;准确办理代开发票业务;正确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崔巍.“十二五”时期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深层挑战与发展路径[J].江海学刊,2011(2):66-72.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篇6

论文关键词 快递 盗窃 刑法规制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12月31日公布,并将于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快递从业人员不得盗窃快件,否则最高可追究快递人员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而窃取财物的,依照盗窃罪从重处罚。

但是快递从业人员盗窃快件,如果触及刑律,究竟该如何适用罪名?

请看下面几个案例:

案例一:某快递公司临时装卸工陈甲、陈乙、刘甲、韩丙四人于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间,利用装卸货物之机,相互配合盗取包裹中的财物。共盗窃快递公司的名牌服装米盖尔毛衣7件、米盖尔T恤衫6件、ONLY牌羽绒服6件及嘉仪牌KD525型电子血压仪5台等货物。后法院以盗窃罪对四人作出判决。

案例二:李某系北京某速运有限公司分拣员。其于2008年10月16日21时许,在北京某速运有限公司海淀中转站分拣快递件时,见财起意,利用其分拣快件的职务便利,将北京某有限公司委托快递的2枚戒指(其中1枚18K金镶蓝宝石戒指,)加之人民币1万元,3枚指环据为己有,后被查获。法院以被告人李某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案例三:2012年2月27日,某快递公司员工罗某,在运货过程中,顺走客户装有16千克黄金饰品的箱子,经鉴定货物价值高达人民币600余万元。后,公安机关以罗某涉嫌职务侵占罪移送审查。

案例四:2012年11月初,长沙市黎?S街道花桥社区“湖南某快递公司”快递分包中心里,分拣员陈某把包裹撕开一点查看,发现里面有两条烟,遂见财起意,喊来同事徐某共谋盗窃快件,二人下班后将包裹带出公司,并于次日中午在高桥东大门附近一烟酒店,以每条800元人民币价格卖给老板,陈某分得1500元。后陈某供述称,自2012年11月以来,三人使用同样手段共带出三、四十件包裹,其中共有二十多条烟,陈某共得赃款5000余元。刘某和徐某被检方以涉嫌盗窃罪批准逮捕。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司法实践还是学术界,对于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窃取快件财物如何定罪,目前仍有很大争议,下面就本案涉及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梳理:

一、概念界定

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两个罪名之所以容易混淆,是因为二者在犯罪类型、犯罪故意、犯罪目的、犯罪行为方式上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如在犯罪类型上二者都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在犯罪故意上,二者都为直接故意;在犯罪目的上,二者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犯罪行为方式上,职务侵占的方式包括窃取的手段。但是站在罪名之外看待两者,区别亦很明显:首先是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是特殊主体,而盗窃罪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是本单位财物;盗窃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前提要求不同,职务侵占罪要求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盗窃罪并无此要求。

仅从罪名来看,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固然有诸多不同之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是具体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罪名。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某一行为从表面上看既符合盗窃罪的构成,又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正如本文中所示四个案例,又该如何进行定性?

二、案例分解

(一)案例一构成盗窃罪

第一,根据《刑法》第271条的规定,如果构成职务侵占罪,需要利用职务上便利。案例一中,四人的行为虽然也利用了自己是装卸工的职务,属于公司企业人员,但根据其单位出具的证明及各被告人的供述,他们的工作职责仅仅是装卸行李包裹,没有管理支配货物的职权,货物有专人进行看管,货物的丢失与否,与那些专门负责看管的人员有关,与装卸工无关。

第二,职务侵占罪需要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本条件将财产的范围限制在本单位的财物上,装卸工作中的快递包裹并不是快递公司的本身的财产。因此,四人的行为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不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而应认定为盗窃罪。

(二)案例二认为应构成职务侵占罪

第一,盗窃罪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得他人财物,职务侵占罪则是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实际掌握的本单位财物。本单位财物,不仅包括本单位拥有所有权的财物,也包括本单位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他人所有的财物。因为处于单位保管或运输的他人财物一旦毁损或丢失,单位要对他人进行赔偿。在本案中,快件并未送到收货人手中,因此属于快递公司保管期间,应该属于快递公司所有的财物。

第二,这起案件中,李某应聘于快递公司,是公司的职员,工作职能是分拣快件。在分拣期间,公司财物处于他的临时控制之下,在这种情况下他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了公司财物,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

(三)案例三先是以盗窃罪被刑事拘留、逮捕,后又以职务侵占罪移送审查

以盗窃罪定罪的理由是,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而窃取财物的,依照盗窃罪从重处罚。快递企业在承运各种快件业务方面与邮政企业并无本质差别,故将行为认定为盗窃与上述刑法条款规定所体现的立法精神一致。

以职务侵占罪移送审查的理由是,嫌疑人作为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窃取单位财物,更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犯罪构成,而且邮政工作人员与快递企业从业人员并非同一概念,不能适用同一法律。

(四)案例四的观点是构成盗窃罪

第一,嫌疑人虽有对财物的经手行为,但仅是对包裹进行检视分类,与职务侵占罪所要求的具有管理性的经手行为有区别。因此嫌疑人对公司的包裹仅是一种‘过手’行为,不能等同于职务侵占犯罪中的经手,因此本案不应认定为职务侵占而应认定为盗窃。

三、观点评析

通过以上案例分解,不难看出,对于此问题,目前在司法实务界和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为构成盗窃罪,一种观点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笔者认为,根据目前的立法情况,对于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窃取快件的行为,应当区分主体不同对待:

(一)明确主体身份

自从2009年《邮政法》修订施行后,提供寄递服务的企业分为两类主体,一类为邮政企业,一类为快递企业。邮政企业从业人员,适用《刑法》中关于邮政工作人员的特别规定。因此,对于邮政企业从业人员,按照《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无论是否利用职务便利,只要实施了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而窃取财物的行为,都依照盗窃罪定罪,并从重处罚。

(二)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窃取快件财物的定性

由上所述,《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二款是专门针对具有特殊主体身份的邮政工作人员的立法,属于特别规定。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对于定罪的法律条款不可进行类推解释,快递企业从业人员无法适用《刑法》关于邮政工作人员的规定,只能按照一般公司、企业人员对待。笔者认为,对于此类主体,实施了窃取快件的行为,应该同样予以分别对待:

1.对于快递企业中的主管人员、保管员、分拣员、装卸工、运输员、收派员等对于快件负有主管、管理、保管、经手、运输、送达等职务的工作人员,如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私拆快件、窃取财物的行为,应当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理由如下:

第一,以上人员,均具有职务上的便利。所谓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具有管理、经手、控制财物的便利条件。以上人员,在主管、保管、分拣、装卸、运输、收派快件过程中,对于快件均具有临时控制权。此种临时控制权,即是一种经手、控制财物的便利条件。案例四中认为分拣快件只是一种“过手”行为,而非“经手”行为,笔者认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临时控制权只与状态本身有关,而与控制时长无关。无论控制时间多短,均符合临时控制状态,均具有职务便利。

第二,区分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关键,在于窃取行为是否改变被窃财物的控制状态。盗窃罪中,窃取行为之前,财物在所有人控制之中,一旦被窃取,财物就会被控制在盗窃者手中,也就是说盗窃行为改变了财物原有的控制状态。而职务侵占罪不同,职务侵占罪并不会改变财物的控制状态,因为行为人在侵占财物之前,就已经对财物具备了一定的控制权。因此,对于快递企业中的主管人员、保管员、分拣员、装卸工、运输员、收派员等,对于本人经手的快件,已经具有了临时的控制权,如非法占为己有,并未改变快件的控制状态,因此本质上是一种侵占而非盗窃。

第三,未送达给收货人的快件属于本单位财物。所谓本单位财物,不仅指本单位所有的财物,还包括本单位管理、占有、控制的财物。快递公司保管、占有或者运输中的快件被快递从业人员侵占后,公司依法要对财产所有人承担民事责任,故快递从业人员的侵占行为,实际侵害的是所快递公司的财产权利。因此,快递公司保管、占有或者运输中的快件也应视为快递公司的财产。

2.对于快递企业中的保洁人员、工程人员等,如果实施了窃取快件的行为,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理由如下:

尽管快递企业中的保洁人员、工程人员属于本单位人员,具有接近快件财物的便利,但此种便利并非职务上的便利,因为保洁、工程等工作并不具有管理、经手、控制快件的便利条件,因此这种便利只是一种工作上的便利。因此,对于此类主体实施盗窃快件行为的,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四、反思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加强部门法之间的相互衔接。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虽然《邮政法》于2009年已经修订施行,但是与此相关的刑事法律并未同步跟进。因此,会出现“同一行为、两种主体、两种罪名、两种标准”的怪现象。因此,必须从法律的源头——立法工作开始,消除法律规定的代沟,使得法律法规步调一致。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篇7

一、运输安全目标

道路危险货运企业规范化、集约化经营,运输车辆技术条件全部达标,设施设备完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操作流程符合标准,安全生产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坚决遏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有序。

二、运输单位安全条件

1、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把运输安全生产纳入单位工作计划。

2、建立与安全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规范齐全的安全基础管理台帐。

3、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车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处理紧急突发事件预案;。

4、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应按规定、按时办理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和货物险;按月向其管辖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报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月统计报表。

5、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将严格按照"车辆资产、劳动关系、经营调度、财务结算"统一管理的标准执行,保证无挂靠车辆经营。

6、所有直接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押运、装卸、维修作业和业务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并通过本市市级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其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需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上岗作业。

7、从业人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了解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必备的有关证件;了解危险货物运输相关的法规、规章等;了解承运危险货物的理化特性、防护、应急措施;对不熟悉的危险货物能主动向托运人或生产厂家、商家索要《安全技术说明书》;熟悉相关岗位的操作规程,经过培训取得操作证。

8、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技术登记评定必须达到一级车况,并符合以下条件:车厢底板平坦完好;铁质底板装运易燃、易爆货物时采取衬垫防护措施;排气管装有有效的隔热和熄灭火星的装置;电路系统有切断总电源和隔离电火花的装置;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配备规定的危险货物运输标志。

9、配备有与运输的危险货物性质相适应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

10、运输剧毒、爆炸、易燃、放射性危险货物的,应当具备罐式车辆或厢式车辆、专用容器,车辆应当安装行驶记录仪或定位系统;

11、罐式专用车辆的罐体应当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运输爆炸、强腐蚀性危险货物的罐式专用车辆的罐体容积不得超过20立方米,运输剧毒危险货物的罐式专用车辆的罐体容积不得超过10立方米,但罐式集装箱除外;

12、运输剧毒、爆炸、强腐蚀性危险货物的非罐式专用车辆,核定载质量不得超过10吨。

13、各种装卸机械、工属具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装卸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机械和工属具,有消除产生火花的设施。

14、运输单位存放危险货物的仓库或场地,符合消防管理的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库场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周围划定禁区,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库场配备专职人员看管。

15、有符合安全规定并与经营范围、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地。具有运输剧毒、爆炸和i类包装危险货物专用车辆的,还应当配备与其他设备、车辆、人员隔离的专用停车区域,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16、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当到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条件的企业进行维修。

17、用于装卸危险货物的机械及工、属具的技术状况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XX)规定的技术要求。

18、在装运危险货物时,要按(jt618—XX)《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规定的包装要求包装,并严格检查,凡不符合包装要求的不得装运。与危险货物性质或灭火方法相抵触的货物严禁混装。

19、高度重视操作安全。装运爆炸品、易燃物品的车辆、机械及装过易燃物品而未经消除危险处理的空罐,检修时不动用明火,不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击;进行危险货物装卸操作时,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人身肤体保护措施;对被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恶臭物品污染的防护用品分别清洗、消毒;定期对装运放射性同位素的专用运输车辆、设备、搬运工具、防护用品进行放射性污染程度检查,当污染量超过规定的允许水平时,不继续使用。

20、从事危险运输应按规定使用运单,并在运单上填写危险货物品名、规格、件重、件数、包装方法、起运日期、收发货人详细地址及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运输过程中应自觉遵守交通、消防、治安法规等,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操作,轻装、轻卸。

22、在运输危险货物的过程中,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驾乘人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货物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应及时向当地道路运政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23、上述未规定到的安全条件,应符合交通部(jt617—XX)《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及国家标准gb13392—XX《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等相关法规、规章、文件的有关规定。

24、凡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接受道路运政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

本保证书一式三份,一份单位留存,一份报其隶属运管机构,一份报市级运管机构。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篇8

关键词:码头防污 专项验收 应急能力

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的意义

1、建设意义

随着海洋经济、港口产业尤其是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沿海港口综合运输能力持续提高,船舶进出港艘次和危险品船舶货运量增长迅速,船舶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发生船舶污染事故的风险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重大海洋污染事故和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使得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更为迫切。

2、法律依据

2010年3月正式实施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以下简称《防污条例》)规定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港口码头”)应当制定有关安全营运和防治污染的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规范和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配备的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确保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4号令”)在《防污条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的具体涵义,即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编写报告,评价其具备的船舶污染防治能力是否与其装卸货物种类、吞吐能力或者船舶修造、打捞、拆解活动所必需的污染监视监测能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以及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3、建设内容

从上述法律来源分析,港口码头的防污应急能力包括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体制机制、应急信息系统、应急设备设施、应急队伍建设五方面。其中应急设备设施主要应从污染监视监测能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以及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建设。监视监测能力体现了港口码头的防污染预防预控能力,污染物接收能力体现了港口码头的污染物的消化处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则体现了港口码头对污染物的卸载、围控、回收、清除等能力。三种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港口码头的防污应急能力的建设目标确定主要依据现有的相关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JT/T451-2009)、《船舶修造和拆解单位防污染设施设备配备及操作要求》(JTT 787―2010)、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的《港口建设项目船舶污染环境风险评价专项技术导则》以及经海事管理机构审查批复同意的《船舶污染风险和防治能力评价报告》。

专项验收制度取消后防污应急能力建设面临的困境

专项验收制度是在《防污条例》第二章第十三条中明确提出的,旨在通过验收这一重要抓手来推动港口码头企业加强防污应急能力建设。交通运输部2011年第4号令第三章具体对专项验收程序、内容、审批等进行具体规定。十以来,在中央简政放权、职能转变的改革背景下,“专项验收”制度被列为交通运输部取消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之一。2013年11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3〕44号),标志着专项验收制度正式取消。

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规定》(国务院令第645号)删去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中“并通过海事管理机构的专项验收”。

2013年12月24日,交通运输部2013年第19号令对原“4号令”进行修订,删除了原来第三章“专项验收”的全部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在第七条后新增“第八条、第九条”。第八条内容为:“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制定有关安全营运和防治污染的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规范和标准,配备必须的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确保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

第九条内容为:“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编写报告,评价其具备的船舶污染防治能力是否与其装卸货物种类、吞吐能力或者船舶修造、打捞、拆解活动所必需的污染监视监测能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以及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开展港口、码头、装卸站的验收工作时应当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确认其具备与其所从事的作业相应的船舶污染防治能力。”

与“4号令”原文相比,新修订的“4号令”的第八、第九条虽然删除了“通过海事管理机构专项验收”的表述,但仍延续了修订前关于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概括性要求的具体规定。由此可见,专项验收制度的取消,并不意味着港口码头业主单位可以终止或免除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依然是港口码头业主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专项验收制度取消后,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面临的几个问题:

专项验收制度取消后,部分码头业主对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片面地理解为专项验收制度的取消同时也免除了其应急能力建设的义务,对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松懈,主观上存在“等、拖、推”的消极思想,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推进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专项验收制度取消后,如何落实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的问题尚未明确,具体的配套操作性文件尚未出台,处于政策过渡期中的海事管理机构对应急能力建设推进力度底气略显不足,推进要求无依据,检验方式不明确,保障机制未形成。

虽然新修订的“4号令”中提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开展港口、码头、装卸站的验收工作时应当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确认其具备与其所从事的作业相应的船舶污染防治能力。笼统地规定了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的检验方式和时间,但上述规定仅要求在码头验收时开展应急能力的核查确认工作,对当中所指的“验收”具体为哪种验收,实施单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为谁都未予以明确,而且对于大量的现有码头的核查工作如何落实也尚未明确规定。

新形势下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的思路

根据目前港口码头企业在建设、运营阶段所需要做的验收、核查等行政审批的情况,按照“验收”的种类和实施单位不同,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可能产生以下几种模式:

1、海事部门采取多种方式推进

海事管理机构在进行船舶进出港靠泊审批时,码头适靠是审批的重点之一。若海事部门作为应急能力建设的主管部门,可依托船舶进出港审批权继续推进港口码头防污应急能力建设。对于潜在的污染风险的船舶,如果港口码头明显不具备与船舶污染风险相适应的防污应急能力,海事管理机构可以此为由拒绝船舶进港作业。对于不同建设阶段或要求的港口码头可采用不同的方式:

新改扩建码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部2011年5号令),码头进行新改扩建工程均需开展“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和通航安全评估”,该工作要求对船舶防污染内容进行简单评估。因此,可以在通航安全批复和码头运行前的通航安全核查中,将码头防污染能力建设相关要求一并纳入核查。此外,对新建码头,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可将防污应急能力建设完成情况作为出具码头验收意见、口岸开放意见的重要依据。港口码头验收的牵头部门是地方港口主管部门,港口码头的开放验收主管部门是地方口岸管理部门,海事管理部门作为两个验收都必须参加的成员单位,可利用出具会签意见的契机,提出防污应急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但应注意提前介入,尽早部署、统筹安排,避免出现严重影响港口码头生产建设的情况。

对于需要实施口岸对外开放的港口码头,可以将“按照国家有关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规范和标准”,“与其所必需的能力相适应”作为对外开放的审批条件。在这里,“验收”可以理解为对外开放审批前的验收。

对于不需要对外开放的现有码头,虽然没有了“专项验收”这个抓手,依然可以采用多种手段督促其“按照国家有关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规范和标准”,“与其所必需的能力相适应”。其实对于此类码头,即使在“专项验收”取消前,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因为对于未通过“专项验收”的现有码头,没有明确罚则。

2、纳入环评和环保验收工作,海事主管机关参与环评审查和环保验收

目前“环评导则”正在进行修订,“大连7・16”事故后,在环评审查中越来越重视污染风险部分的内容,纳入环评和环保验收工作,对于新建码头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这种模式仅适用于新建码头工程,不适用于现有码头,会产生不同阶段的码头多部门管理的情况;海事主管机关参与环保验收,还需要与环保部门进行协调;而且海事主管机关只是参与验收,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开展港口、码头、装卸站的验收工作”不是完全相符,与海事部门主管船舶污染应急也不相适应。所以,不建议采取此种模式。

3、纳入港口管理部门的行政审批工作中

此种模式能够同时解决新建码头和现有码头的实施问题。港口管理部门对现有码头的行政审批主要是“港口经营许可证”三年一次的换证,在换证条件中需要加入防污染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但这种模式涉及到港口管理部门和海事管理部门的合作,由港口管理部门推进港口码头应急能力建设,而后期的应急指挥、应急处置等工作由海事部门负责,这种情况下,需要从交通运输部的高度协调部海事局和水运局的工作,各地海事局也要协调与当地港口管理部门的工作。此外,防污能力的建设和使用两个阶段的监管分离,势必会给区域应急能力统筹整合带来问题。所以,如果采用此种模式,需要从更高的层次进行科学统筹。

参考文献:

[1]《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1号.2009年9月9日

[2]《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3〕44号).2013年11月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19号.2013年12月24日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篇9

目前省内垃圾电厂中不乏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较好的厂家,但现有垃圾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因建设投资管理方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等原因而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三同时”源头管理问题

(1)建设单位认识问题部分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工作缺乏足够重视,未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36号令)的有关规定。如工可阶段未委托或未及时委托安评机构进行工程安全预评价,有的工程初设文件甚至施工图已完成后才“补课”,导致预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未能在后续设计与施工中得到采纳与落实,也增加了日后为此进行安全整改的难度和费用。(2)设计环节相关设计单位由于对垃圾电厂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场所(部位)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设计规范标准。如对垃圾渗沥液收集区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缺乏足够重视,主厂房功能区域布局设计不尽合理,防爆设计方面要求的排风管道材质选取及管道防静电措施、区域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的检测、信号输送和安全联锁措施不完善,是引发本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3)建设过程由于工程施工过程或因施工人员责任心等原因,导致工程施工质量未能达到技术标准、设计文件的要求;而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又未能履行职责,做好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如在验收评价中发现,个别电厂全厂配电箱控制柜电缆进口处大部分未实施防火封堵;部分防火分区或出入口擅自变更,留下消防安全隐患。

2.2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素质问题

工作中发现,该行业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人事变动较频,新上岗的主要负责人未及时接受相关安全培训。有的电厂未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仅指定生产一线的某位值长兼职。况且有的电厂生产人员实行三班两倒制,值长在完成自身繁重的工作同时,难有精力顾及所兼职的安全管理工作。还有的电厂虽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但由于其之前并无安全管理工作经历且未经相关安全培训,工作起来力不从心。

2.3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1)火灾爆炸危险区域管理垃圾电厂的最大风险在于原料垃圾易燃有毒气体的散发,如何对其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是垃圾电厂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如垃圾渗沥液的处理就不容忽视。生产过程如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将收集的渗沥液未及时抽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可能导致渗沥液收集区域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升高,形成重大安全隐患。此外,在柴油库管理上,如卸油管未行防静电接地;油罐通气管高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通气管未配阻火器是常见问题。(2)消防器材、设施管理常见问题有:将设置于室外场所(如升压站、露天油库等)、粉尘场所(如锅炉房等)的移动式灭火器,直接置于地上,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有的场所(部位)未配置灭火器,如电缆桥架层室、汽机房行车操作室等;移动式灭火器未实行定置管理,不少场所的灭火器已失压失效,室内消火栓箱未划“禁止阻塞线”;存在油品火灾危险的场所虽配置了消防沙箱,但未配消防铲、消防沙桶;消防器材巡回检查流于形式等。

2.4电气安全管理

常见问题有:电缆孔洞防火封堵存在疏漏;施工临时用电接线随意,缺少必要的电缆保护措施,未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防雷接地装置未经气象防雷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电气安全工器具(如绝缘棒、绝缘靴和验电笔等)超期使用等。

2.5特种设备管理

在特种设备管理方面亦存在薄弱环节,个别电厂未能做到所有特种设备及时注册登记、委托检验,如锅炉等主要设备注册取证,而空压机室的空气储罐未取证;垃圾吊车、汽机房起重机按时检验,而水泵房检修用电动葫芦未及时委托检验。安全阀、压力表等强制性检定的安全附件超检定周期使用。

2.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范

(1)垃圾防臭措施垃圾储存过程因发酵可散发出恶臭气体(主要为硫化氢、氨等)。垃圾卸料大厅内的卸料门,因传动装置故障、未及时清理洒落在门口的垃圾等原因,卸料后未及时关闭,多扇门敞开,导致垃圾仓无法维持负压状态,臭味溢出,大厅内恶臭严重。(2)应急措施垃圾电厂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较多,大部分还存在有毒气体或有毒粉尘,但部分电厂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如正压式呼吸器、有毒气体检测装置等);有的呼吸器仅配置单套,无法展开协同救援。(3)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率不高,作业人员在卸料大厅、污水处理站、飞灰固化车间、灰渣卸料及转运场所未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3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1)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工作,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第36号令的规定,及时委托开展安全评价工作。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建、改扩建垃圾电厂工程的监管,督促企业在工程各阶段,贯彻落实安监总局第36号令的有关规定。各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监督做好垃圾电厂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保证工程设计质量。(2)工程建设过程,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标准规范,对承建商进行管理,做好包括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在内的工程项目管理“三控三管一协调”工作,保证工程施工质量。(3)鉴于前述存在问题,建议适当增加现有我省行业标准《福建省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检测监管及考核评价标准》(DBJ/T13-93-2010)中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考评内容和权重;此外,考评组成员应有行业安全生产专家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4)强调垃圾电厂的安全管理除符合行业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规程》(CJJ128-2009)外,企业还应执行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电力、消防、特种设备、劳动安全及职业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接受安全培训,具备垃圾电厂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企业应重视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与提升,亦可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管理工作。(6)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保证得到有效执行。(7)企业必须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并向从业人员通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8)企业应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及自身实情,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定期进行学习、培训及演练。

4结语

装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篇10

【关键字】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市建筑规模的扩大,高层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多,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也随之增加。大型塔式起重机及施工升降机逐步出现在施工现场。这给我们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带来了心得挑战。根据我市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现状,本人对建筑起重机械的管理,浅谈一下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管理的几点意见。

一、租赁单位存在的问题

按照《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出租单位在建筑起重机械首次出租前,自购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在建筑起重机械首次安装前,应当持建筑起重机械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到本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备案。但这样的规定过于模糊,尽管我们本区建设厅对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也提出一些要求,可是由于全区执行不同意,导致租赁企业鱼龙混杂的现象仍很突出。一些租赁企业套用其他公司的备案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安装(拆卸)单位存在的问题

按照《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规定,(第十三条)安装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安装、拆卸作业。安装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进行现场监督,技术负责人应当定期巡查。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安装单位必须安排安全、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对建筑起重机械安装过程的安全、技术进行监督,未到现场进行安全技术监督的,一律不得开展安装(拆卸)活动。但一些施工单位为省钱或其他原因,自己偷偷擅自拆卸或安装建筑起重机械,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如2011年10月9日,银川市某项目工程22号楼工程,施工单位擅自组织拆卸塔吊,在顶升套架与主塔身未做可靠连接时,操作人员违章转动平衡臂,造成塔吊倾翻,死亡1人、2人受伤。同时,顶升加节作业须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顶升加节作业单位应在顶升加节作业前将资质、人员证件、顶升前的检查等相关资料到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监机构进行备案后,方可作业。可是在实际安装(拆卸)活动中,一部分取得资质的企业存在卖资质现象,指派人员办理完手续后,由其他人员从事安装(拆卸)活动,这就给施工安全埋下了隐患。如2008年10月13日,由宁夏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青铜峡市某项商住楼工程,施工单位办理完顶升告知手续后,施工现场委托工地塔吊司机、1名架子工和1名小工相互配合顶升工地塔吊,在顶升过程中,因工人盲目操作,导致平衡臂拉接吊耳突然断裂,造成顶升操作平台上1人被挤压死亡的机械伤害事故。

三、使用单位的存在的问题

一是使用单位普遍没有专业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单位对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普遍处在一个混乱与无序状态。二是由于工期与降低成本等原因,及时建筑起重机械出现一些小毛病,施工单位或项目部也会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带病作业。三是建筑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操作中违规现象时常出现。或者是无证上岗,或者是违反操作规程等等。

综上所述,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及个人观点,从以下几方面应加强管理:

一、严格备案管理。凡是在我们这里备案的建筑起重机械,严格执行按照《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外,我们在每一台建筑起重机械的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上均注明该设备已备案及备案的时间。这样就杜绝了设备资料偷梁换柱的现象的出现。同时将该备案信息录入信息库,凡信息造价的设备就回被及时发现。并根据备案信息,对即将使用期限到期的设备,给产权单位及时告知,杜绝了设备超期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