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1 12:04:48

河长制工作总结

河长制工作总结篇1

2018年河长制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和《XX省全面贯彻落实湖长制的实施方案》根据《XX县全面贯彻落实湖长制工作方案》文件的要求,现将一年来我所负责的河长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辖区内河道、水库、坝塘基本情况

XXX镇辖区内南盘江流域XX公里;有库容XX万立方的水库XX个,水域面积XX平方公里;小坝塘XX件,水域面积XX平方公里。我作为XX镇的总河长,具体负责流经XXX镇辖区内的XX流域的具体河长制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我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亲自审核把关修改《XX镇全面贯彻落实湖长制的工作方案》,及时召开会议安排布置河长制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清河行动”,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成立工作机构,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镇、村两级河长体系,由我担任XXX镇总河长,镇党委副书记、镇人民政府镇长担任镇级河长,各村(社)党总支书记担任村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XXX湖(库)管理保护工作。同时,出台《XXX镇2018年河长制工作行动计划》。按照“建立管理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在市级河长制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落实河流保护的治理和责任。

2.加大力度,加大规范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作为XXX镇的总河长,我是镇区域湖(库)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湖(库)管理保护负总责,定期召开党委会议或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安排布置,专题研究河长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8年组织召开了X次“河长制”工作会议,对《XXX镇全面贯彻落实湖长制的工作方案》和开展“清河行动”进行具体安排,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3.定期巡河,强化防治整改,保持水域水体洁净。自河长制开展以来,从2018年4月份开始,我按照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每月坚持到XXX辖区内的XXX江流域范围内的矿区、企业、河道周边开展定期巡河检查,对巡河中发现的生产生活在中存在污染河道情况,要求立即进行整改。截止11月,我共巡河X次,发现上报问题X个,督促整改问题X个。

4.积极引导,加强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一年来,自己在落实好河长制具体工作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场合加大对河制制工作的宣传。同时,督促XXX镇河长办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指导各村(社区)设立河道保护宣传栏、保护标志进行,并及时做好维护更新,积极宣传我镇河长制工作的成效。

三、取得的实效

1.“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后,我镇确定了针对XXX江、XXX河、XXX水库的治理工作方案,强化水质保护、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清河行动”专项整治,重点对各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逐户登记和排查梳理;对本镇辖区内XX江流域XX家采砂厂进行排查并集中指定停靠;对全镇工业园区及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摸清了企业排污基本情况,适时进行监督和执法检查;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调查了解规模畜禽养殖场(户)养殖污染情况,梳理排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2.“河长制”开展以来,我镇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X支清河行动小队,各小队包含队员X名,由村(社区)级“河长”担任小队长,定期开展集中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各小队累计开展集中清理整治X次,清理河道X公里,面积X平方米,清除各类生活、河道垃圾近X吨;我镇投资X万余元实施了XX江河道整治工程,对环境卫生进行了X次集中整治,定期安排河道保洁员重点打捞清理河面的漂浮物和河岸的垃圾;同时,铲除非法种植物面积X平方米,恢复河道生态X平方米,保护了辖区内河库的水生态环境。

3.河长制工作中的“清河行动”坚持标本兼治,积极完善污水清理设施,新建成的XXX工业园区豆制品污水处理厂,实现水质出厂达标;全镇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惜水、节水、护水及河湖管理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打算

河长制工作总结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uhong52”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街道河长制工作总结汇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东城街道2020年河长制工作按照市河长办公室的方案和总体要求,科学计划,精心组织,合力推进东城河长制工作落实。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年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该项工作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对河长制工作就进行了全面细致部署,成立了东城街道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副科级包点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水利站长任办公室成员。实行党政问责,构建组织体系,加强各村、社区联动。

二、河长制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按照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部署,结合东城党政主要领导调任实际,及时调整了东城街道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人员,制定了东城街道河长职责制度、河长制工作会议制度、河长制工作督查制度、河长办工作职责、河长巡河制度、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工作,认真摸清辖区内沟河塘现状,14个社区制定了河长制工作方案,村级河、塘名录,及村级河长制领导小组。

重点抓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修订方案和双月考核办法。结合市河长制领导小组检查指出的问题,组织了认真的调查和排摸,找准了河道、河岸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针对问题,认真制定了相关整改方案和工作计划,并结合实际调整制定了”一河一策”方案。

(二)认真抓好巡查和督查工作。根据河长制方案和要求,东城街道高度重视河长巡河工作,办事处河长、副河长对辖区内的沙颍河、万福沟、界洪河、回民沟等大中沟日常巡查工作,定人定责,并要求村级河长坚持每天巡河一次,对重点河段和重要的季节,加强巡查力度,提高巡查频率。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和各相应村(居),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三)开展整治工作。

1、自接到市河长办关于交办沙颍河、界洪河、万福沟问题的通知,东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出动大型机械、人员配合市农委拆除界首锚地内网箱两处200平方;拆除渔船活动板房2处120平方;拨付专项资金拆除沙颍河滩地内活动板房6处1000平方;修复破损河长制公示牌3块,更新图版40余块。

2、针对今年5月,水利部对河湖管理进行督察发现的相关问题和8月份阜阳市对沙颍河全面排查并下发问题整改清单,沙颍河东城段存在5处问题,1处胜利老船民社段滩地存在房屋,1处海事处办公楼,1处夏庄码头存有废弃采砂船、华湾地表水厂南滩地内存在有1处废弃房屋和1处建筑垃圾,按照问题整改清单和时间要求,总河长周桂芬、武建强亲自抓问题整改,现场协调调度,安排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相关村居、部门对照问题交办单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现场督办,列出问题清单,逐一整改销号,并动用大型机械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了拆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上述清理整改任务,并上报问题整改验收申请及问题整改的前后照片,顺利通过验收。

3、根据今年10月份市河长办交办《沙颍河、泉河巡河发现的相关问题清单》,东城街道集中开展整治,出动大型机械,拆除尚庄庙1处90平方;拆除徐寨锚地、杨湾闸东侧养鹅场2处1200平方。

4、进行河道清理。督办各村、社区组织人员300余人次,就沙颍河、界洪河、万福沟、回民沟等河道、岸边垃圾进行清理,打捞河道漂浮物近30吨,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近20吨;清理毁坡种植10余亩。

(四)重视开展宣传和信息上报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沿河居民治水护河的意识和参与的热情,规范了日常巡查、联合整治、工作例会和检查考核的各类台账资料,及时收集各成员单位、各社区报送的信息和图文报送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河长制“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日常保洁工作难度大。沿河两岸的居民治水护河的意识还不强,各村(居)配合“河长制”工作及整治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高,向河里乱倒、乱排等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日常监管难度大。东城街道辖区内有沙颍河、界洪河、万福沟、回民沟、中心沟等多条大中沟,沿河均是居民点和工业园区内企业,市政生活排污口较多,且执法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生活、工业污染严重,部分群众在河岸边毁坡种植的现象屡禁不止。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计划

河长制工作总结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plzplzpl1112”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2020年河长制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县河长制办:

一、河长制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我镇境内辖2条河流,巴河和涌兴河;1座水库,即叶家湾水库;大小塘堰332口。根据省、市、县河长制相关工作安排,我镇2020年度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机制体制。1.成立了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河长制办公室。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黄科、镇长陈勇为总河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河长制办公室,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同时下设河长制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张渠林担任办公室主任。确保各项任务责任到位,层层压实了责任,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结构体系。2.建立了镇、村(社区)两级河长体系,建立了巡河制度。根据县上统一安排,结合我镇实际,所辖2条河流均由党政主要领导任河长,村(社区)一级由村支部书记、主任任河段长,同时设立巡查员、联络员,明确各村(社区)“河段长”开展巡河普查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和巡查制度,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面地掌握所管辖区河道周边的污染源,加强日常巡查,镇主要领导各巡河24次,村(社区)各巡河48次,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二)进一步完善了《丰乐镇河长制工作方案》。根据省、市、县河长制工作相关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特制订我镇河长制工作方案,方案对我镇河长制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明确了目标,细化了措施,为我镇河长制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三)实施“一河一策”。我镇根据河道性质落实了河长、河段长、联络员、巡视员,建立了河道档案,形成了“一河一档”。同时根据每条河道存在的问题逐条提出了个性治理方案,形成了“一河一策”、建立了河道管理保护“四项清单”,我们还制作了公示牌进行公示,每年更新内容,接受群众督促。

(四)认真开展了清“四乱”活动和持续开展“六大”行动。2020年群众举报的两件对河水有污染的现象:一是黎明村7组群众举报的在巴河采砂石的船有漏油的现象和乱倒生活垃圾的现象;二是丰乐村6组的群众举报的离涌兴河较近的新丰乐园养鱼场乱到垃圾的现象。镇河长制办和环保办非常重视此事,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这两起事件进行了实地调查取证后,并对采石船老板和养鱼场老板做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要求他们马上整治好,以后不能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五)各单位部门配合联动。工业方面加大了环保执法力度,联合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进行专项治理,处理好三废排放,排查各企业相关环保手续是否齐全,对证照不齐的发放了整改通知书;农业方面对实施畜禽养殖、水面养殖、入河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各村(社区)对辖区主要河道沿线的偷倒垃圾进行了清理,对乱倒者做了严肃的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日常保洁工作难度大。沿河两岸的居民治水护河的意识还不强,配合“河长制”工作及整治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高,向河里乱倒、乱排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是各方配合不够紧密。在“河长制”工作中,发现问题抓整改,靠镇、村(社区)现有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一是职能不配套,二是工作力量跟不上,需要各上级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快速解决发现的问题。

三是河道污染问题整改资金缺乏。镇域河流分布多、流域广,沿河污染较大,特别是场镇生活污水直排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建镇后涉及两个场镇,只在丰乐镇场镇建了1个污水处理厂,黎乐场镇还未解决。

四是垃圾分类未真正形成,根源在岸上在人。群众的环保环治意识还差,镇村党员干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镇村垃圾的处理还不够及时和有序运行。

五是个别巡河员责任心不强,巡河次数不够,对群众的宣传较少。

三、下步工作重点

1.坚持落实“河长制”,强化长效保洁。我镇将以强化落实“河长制”为切入口,从突击整治向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实现治水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定时组织日常巡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定期组织联合整治,水岸齐抓、标本兼治、治管并举,同时根据日常巡查中发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

2.加强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发挥好牵头、组织、协调、指导及督查作用,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治水工作。

3.从源头抓起,搞好治本建设。建好沿河的居民生活垃圾堆放池,并不定时清理;抓好各养殖场的环保达标,无任何直排现象发生;积极争取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的标准化建设;引导并强化村民对农业所用农膜、农药袋等废弃物不能乱扔,要放到特别的垃圾箱里,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4.强化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氛围。积极运用各种平台和形式,加强对治水护河工作的宣传,着力提高居民及企业的意识,努力引导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

5.有条件的话,在沿河关键位置装上摄像头,在办公室都能巡河,都能发现些问题,可以立马制止,时时监督监控。

河长制工作总结篇4

一、“河长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1,认真抓好巡查和督查工作。根据“河长制”方案和要求,我镇高度重视对螺溪河段、酉溪河段的日常巡查工作,定人定责,坚持乡上每月不少于4次的河道巡查,村上每天对重点河段和重要的季节,加强巡查力度,提高巡查频率。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和镇上,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

2,及时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今年以来,我镇较好地坚持了每月召开一次“河长制”工作例会的制度,通过工作例会,分析河面保洁、岸坡整治、截污纳管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合力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

3,定期开展整治。1月份我乡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整治活动共2次(1月10日、1月23日、),参与整治力量30人次,清理河面水草、垃圾漂浮物、岸坡垃圾共2吨。

4,重视开展宣传和信息上报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沿河居民治水护河的意识和参与的热情,我镇借助会议、标语等载体和日常巡查,积极宣传 “河长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螺溪河段、酉溪河段环境治理和“河长制“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日常保洁工作难度大。沿河两岸的居民治水护河的意识还不强,配合“河长制”工作及整治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高,向河里乱倒、乱排等现象仍然存在;

2,日常监管难度大。沿河距离长,居民点多,在河岸边乱搭、乱种、乱养的现象屡禁不止;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打算

1.坚持落实“河长制”,强化长效保洁。我镇将以强化落实“河长制”为切入口,从突击治水向制度化治水推进,实现治水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定时组织日常巡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定期组织联合整治,水岸齐抓、标本兼治、治管并举,同时根据日常巡查中发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

2.强化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氛围。持续抓好河道环境保护宣传。充分利用院坝会、村广播、LED、横幅、宣传手册、微信等方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做好人人知晓,家喻户晓,不断提高广大民众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的意识。为保护东观螺溪河段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河长制工作总结篇5

一、基本情况

镇所有河流已全面实行河长制。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条,分别,2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有2条,分别为。沟渠目前已全部纳入我镇实施“河长制”工作的江河管理、整治体系。

二、建立机制完善制度

2020年4月按照县委部署,镇召开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会议》,制定了《2020年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实行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及构建责任明确要求,分别建立了一河一档、一河一图、建立了河长制组织机构,镇级河长9人,村级河长7人、巡查员7人、保洁员15人,与保洁员签订了保洁合同,与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签订了责任状,并明确了我镇镇级河长、村级河长及巡护员、保洁员工作职责,安排了工作任务;保洁员每个村设2个,每人每年4200元,每月350元,一个季度一开。在镇河段设立9个河长制公示牌,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做到责任分解到位、责任主体到位、责任目标到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力推“镇河长制”常态化、长效化。

三、积极开展宣传,提高护河意识

镇分别对7个行政村、5个社区在河道辖区内河道悬挂标语倡导群众守护家园,爱护河道,对日常往河道乱倾倒垃圾、乱排污悬挂宣传牌20块,横幅7条,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制止。针对沿河居住的群众进行重点宣传,发放宣传张贴画1000张,使全镇群众守护家园、爱护河道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四、认真开展巡河护河及“清四乱”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河长制工作,今年春天镇全面开展排查整治河道内和河堤周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要求各村认真自己管辖范围内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排查。在各单位排查过程中,青龙河、珠子河、八宝河、村和联合村黄泥河,都存在大量过冬垃圾,镇级总河长高度重视,安排镇级河长及村级河长针对有问题河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组织相关人员开会进行全面部署,同时安排人员及设备进入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上半年我镇进行河道整治清理河道垃圾共投入金5.5万余元并跟踪落实问题整改,不断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清四乱”专项行动,对全镇各河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按照“水清、河通、无杂物”的标准,组织各村河道保洁员动用机械和人力打捞漂浮物、清理倒树、笼网、淤积物,对淤泥严重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

1.特别是村由于收购废品,长期占用河道,河道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遍地都是,造成河道狭窄,污染环境非常严重。还有河道边居民为了自家方便在河道边乱建包米仓子、堆放杂物等突出问题,县级河长、镇级河长多次到现场巡河研究解决办法,经过与当事人多次沟通,最终妥善解决了此处垃圾问题。

2.在镇级河长制与村级河长共同努力下,将青龙河岸一处长20余米、宽5米价值10万余元的违建凉亭无偿拆除,为我镇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镇政府高度重视,下决心对7各行政村江河多年来乱建、乱堆、乱建、乱采,四乱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整治,攒的垃圾,出动铲车1台、钩机4,清除河道内多年积赞的垃圾大约200多立方米,侵占河道包米篓子被拆除,彻底地改善了村多年来脏、乱、差的想象。

4.由于河道都修建了河堤,下河通道少,给保洁员清理河道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了解决保洁员工作困难,镇领导高度重视,经党委研究为各村发放了下河梯子,保洁员每人发放水汊、手套等,共投入资金一万多元。

五、2020年工作安排

1.针对镇镇河长制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查漏补缺;认真开展巡河护河工排查清理、清运垃圾工作。

河长制工作总结篇6

一、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根据区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年初街道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并明确了专人负责街道日常食品安全工作,同时基层各社区(村)也健全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食品安全专管员,从而健全了街道、社区(村)两级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网络体系,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规则,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细则,有效地加强了我街道食品安全工作的力度。今年年初,共和5个社区、4个村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状,同时要求其督促、指导本辖区食品生产企业依法生产经营、规范经营行为,掌握和了解本街道食品生产和经营的动态。从而形成了面广、意识强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为全街道的食品安全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领导、督察监管、常抓不懈的工作保证。

(二、广泛宣传、营造食品安全工作氛围

街道食安办抓住 “食品安全宣传月”、“96151”活动等机会,精心组织、专门研究制定了对居民小区、集贸市场等场所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在现场组织居民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手册5万余份。各社区(村)也采用食品安全专题讲座、宣传画廊、横幅、板报等形式,在基层宣传食品安全。同时街道食安办通过对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把食品安全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灌输到生产经营第一线,从而进一步营造了街道食品安全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非洲猪瘟专项工作

自猪瘟工作开展以来,我街道制定了2020年非洲猪瘟防控方案,成立了非洲猪瘟防控领导小组,对各个村委会实行包片负责监督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拥政街道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召开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进一步安排各村落实具体防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非洲猪瘟防范工作,确保不发生疫情。

根据金普新区要求,对各村委会、养殖户开展宣传工作,鼓励养殖户自行选择国家批准使用的动物疫苗实施强制免疫。猪瘟防控工作期间,街道与辖区内各个村委会签订了责任状,共计四份。并要求各村与养殖户签订承诺书,共计35份。截至目前,拥政街道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指挥部共发放非洲猪瘟明白纸和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纸等宣传材料10000余份。

三、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一)加强领导,组建机构。我街道于2018年6月开展拥政街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洪江同志、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海峰同志为组长,街道财政所、经济办、党群科县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方式,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全力支持配合工作开展,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村工作进度情况:我街道辖区内四个村,均已完成集体组织成员确认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产权量化及驸码工作。

四、河长制工作

根据新区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继续加大对河道的整治力度,疏堵结合,切实做到队伍建设好、工作开展好、河道整治好、精神面貌好“四好”。并采取有效生态措施,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大力排查河道两岸企业向河流内排放生产污水情况、私搭乱建情况、非法养殖情况。加强河岸垃圾清除治理,加强河流水域环境卫生监督。明确街道、社区二级河道管护的责任主体,落实管护机构,加强河道巡查,确保长效管护机制落到实处。

巡河结果:

1.我街道辖区内北大河两岸存在少量垃圾,已按排街道城管科及各村负责人进行清理。

河长制工作总结篇7

我市境内河流众多,域内90%属小清河水系,东南少数山区属黄河大汶河水系。南部多为自然山洪冲沟,中部平原河道两岸人口聚集,北部洼地排涝沟网广布,全市流域总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6条,河流总长376千米。其中200平方公里以上6条,为小清河、绣江河、漯河、东巴漏河、西巴漏河、巨野河,200平方公里以下10条,分别为权庄河、白云湖流域排水沟、大沙溜、横河、大寨河、大冶河、小岔河、芙蓉沟、魏桥大沟、瀛汶河。

全市现有中小型水库42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38座。据统计,共有塘坝396座,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东部山区,工程大部分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工程历经多年运行,老化退化严重,维修管理滞后,多数工程带病运行。又因受当时施工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存在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工程效益的发挥。

二、目标要求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并与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相结合,以“河畅水清、库塘安全、功能健全、岸绿水美、人水和谐”为目标,建立河道、塘坝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美丽家园奠定基础。为此,明确管理范围,管理标准。

(一)管理范围。有堤防的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滩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堤脚外侧各10米的护堤地范围内;无堤防的河道,管理范围为现状河道内及河道上口外侧各10米的护堤地范围内;水库、塘坝,管理范围为库区以外30米及大坝管理范围内。

(二)管理标准。在管理范围内达到以下要求:无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无阻水障碍物、无新增乱侵乱占乱挖乱用乱排现象、无工程设施损坏及其他危害整洁畅通行为。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河长制,落实管理责任

为做好河道、水库、塘坝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河长制,落实管理责任。总河长对河道、水库、塘坝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工作负总责;副总河长协助总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负责组织实施各项管理措施;河段长具体负责各河段、水库、塘坝清淤疏浚、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管理等工作的落实。

1、对于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和水库工程,由市长任总河长,分管副市长为副总河长,由镇长(街道办主任)、水库管理处主任兼任河段长;

2、对于流域面积在50—200平方公里之间的河道和塘坝工程,由分管副市长任总河长,水务局主要负责人为副总河长,由镇长(街道办主任)、重点水库管理单位负责人兼任河段长。

(二)明确责任分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库塘管理单位负责全面落实河段长责任制;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督导考核,市水务局负责指挥调度全市河道、水库、塘坝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工作。

各河段长作为河道和水库、塘坝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工作责任主体,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标准,全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切实保障河道和水库、塘坝整治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三)落实工作安排

1、集中整治阶段。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展河道、水库、塘坝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各河段长要细化和量化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人员,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治行动方案,彻底清除管理范围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阻水障碍物等。市考核组进行监督、考核、验收,并依据考核情况进行奖补。

2、常态管理阶段。5月中旬以后,进入常态管理阶段,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河段长要结合任务分工,按照管理标准,抓好工作落实,强化日常保洁工作监督检查,确保河道整洁畅通,水库塘坝环境优美。

河长制工作总结篇8

1.河北省经济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1978年时的GDP仅3624.1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仅379元人民币,而到2006年时全国的GDP达到了183956.1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50.76倍,人均GDP达到了14040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30.04倍。但河北省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一直较低,一直在4%~6%之间徘徊。可以归纳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GDP较高,但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经济总量相对较低。

2.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河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从统计数字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外贸易总量上升,但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1994年到2006年间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的平均速度为17.65%,且一直呈继续增长趋势。尽管对外贸易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占全国比重不断下降,2006年河北省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05%,其中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1.32%,进口占全国的比重为0.71%,出口所占比重与1994年相比整体上进一步减少,在河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是落后于国家整体水平的。

(2)贸易结构趋于优化,但仍有待提高。1994年以来,河北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较大,出口工业制成品和进口初级产品的比重不断上升。河北省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1994年占出口总额的60.84%,到2006年上升到85.04%,虽然期间有升有降,但总的趋势是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且工业制成品出口中,高附加值、高科技类产品所占份额不断上升。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自1994年以来,河北省的进口贸易中初级产品进口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到现在二者所占比重大体相当。

(3)一般贸易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加工贸易发展缓慢。近年来,河北省加工贸易不断发展,但发展较缓慢,且所占比重不断下降。1994年河北省加工贸易比重为18.4%,在1997年到历史最高值25%后,又继续下降,到2006年仅占13.64%,而同期我国加工贸易比重为52.67%,河北省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一般贸易呈不断上升趋势,2006年河北省占到84.72%。2006年河北省出口中加工贸易比重有所上升,占总出口额的13.63%。

二、对外贸易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测度

1.河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

对外贸易的贡献率是指对外贸易变量的增量与GDP增量的比率;对外贸易的拉动度则指对外贸易的贡献率与GDP增长率的乘积,它表明在GDP的增长中有多少是由对外贸易贡献的。公式为:对外贸易贡献率=Δ对外贸易额 /ΔGDP×100%,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对外贸易贡献率×经济增长率×100%。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计算了1994年~2005年对外贸易对河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对河北省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波动较大,虽然个别年度出现了负值,但总体具有正的趋势。从1994年~2005年间河北省的外贸贡献率来看,1997年的外贸贡献率和进口贡献率为负值,1998年的出口贡献率为负值,1999年的出口贡献率较低,这和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相符,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2000年之前外贸的贡献率不高,2000年之后,特别是近年来外贸贡献率增长很快,2005年达到了29.2%。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平均拉动度来看,进出口对经济增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且出口的拉动作用大于进口。

2.河北省对外贸易额与GDP的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进出口贸易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选用河北省的进出口额和GDP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样本区间为1994年~2006年。为了消除GDP和进出口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对二者分别取对数,并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方程:

lny=a1+b1lnx+μ1(1)

式中以y代表GDP作为被解释变量,x代表出口额作为解释变量,a1和b1为出口趋势的截距和斜率,μ1为误差项。

lny=a2+b2lnm+μ2(2)

式中y代表GDP作为被解释变量,m代表进口额作为解释变量,a2和b2为进口趋势的截距和斜率,μ2为误差项。

分别得回归方程如下:lny=3.5134+0.8512lnx (1)

(0.6240) (9.5514)

R2=0.8924F=91.2285

lny=4.9877+0.7096lnm (2)

(13.4377) (9.6985)

R2=0.8953F=94.0603

通过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方程的整体显著性较强,拟合的效果较好,各项系数的值都通过了检验。因此,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是较好的,能够很好地反映GDP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从模型(1)来看,河北省的出口总额对于GDP有正的影响作用,且系数为0.8512,这表明从1994年至2006年河北省的GDP与出口总额有着密切联系。从模型(2)来看,河北省的进口总额对于GDP有正的影响作用,且系数为0.7096,这表明从1994年至2006年河北省GDP与进口总额也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分析可知,河北省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出口的作用比进口明显。

三、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1.外贸依存度较低,对外贸易潜力未被充分发挥

河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2006年河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2.89%,而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7%,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一些外贸发达城市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等的差距更大。尽管河北省外贸总量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近几年连续保持在全国第10位,但从动态看,与第9位差额拉大,与11位差额缩小。从全国出口大市场中看,河北省出口劣势非但没有改变,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贸易结构不够合理,进口规模不高

近年来,河北省一直致力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河北省在某些产业,如:纺织服装、皮革、皮毛、钢铁、化工等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如容城的服装业、南宫市的羊剪绒业、石家庄制药和唐山钢铁等。河北省贸易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省市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河北省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仍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工业制成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另外出口产业与非出口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对产业升级的导向性不强。另外河北省的进口规模不高,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不到发挥。

3.加工贸易发展缓慢,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目前,河北省贸易方式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仅占13.645%,并且一般贸易的基础是本国(地区)的产业优势,它的发展要受到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制约,而加工贸易不受此约束,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得到迅猛发展。以河北目前的经济实力而言,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借助加工贸易对其他产业的示范效应、外溢效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4.河北省产品出口缺乏自主品牌

河北省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很高的比重,这类产业的进入门槛低,中小企业占据重要位置,这类企业由于规模小,出口竞争激烈,缺乏打造自主品牌的能力和动力。以占出口比重第二大的纺织业为例,出口贸易中纱、坯布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比较弱。从长远来看,出口企业只有理性拓展国际市场,实施品牌战略,走高科技低能消耗之路,才能真正规避出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

四、提高对外贸易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建议

1.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扶植那些无污染、高附加值、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另外,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充分利用外资,要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宏观引导和产业政策指导,使外商在河北省投资战略目标与河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协调一致,将外资引向一些基础产业设施和设备亟待更新的产业和创汇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使外资在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一方面,应及时淘汰那些在国际市场上萎缩、失去比较优势的商品;另一方面,应积极将新技术、新材料向传统产业或产品进行渗透,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和档次。改变产品的需求弹性,维持这些比较优势,并使其获得竞争优势。应继续积极鼓励机电产品的出口,结合河北省现有的行业水平,鼓励发展重点机电出口联系企业,从金融、财政、新产品开发、开拓国际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争取从国家机电产品出口专项技术改造贷款中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以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

3.注重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单纯追求出口规模和贸易顺差为目标的不平衡贸易政策,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例如出口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粗放经营。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是平缓的,而中国出口的迅速扩大,必将经过激烈竞争。河北省单纯站在促进本省经济增长的角度上,也应重视发挥进口的作用。河北省应制定进口战略,把进口与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有秩序地进口那些河北省经济建设急需的资源、原材料及先进的设备和适用技术进口,加快进口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采取措施,积极发展加工贸易

要把加工贸易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行分区域分层次发展加工贸易。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一线”地区具有经济实力强,优势行业集中,新技术产业发展快,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的发展优势,今后应采取通过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带动加工贸易出口规模扩大的发展方针,重点发展高层次的加工贸易项目,布局资金技术密集型具有竞争力的加工项目,通过发展高科技加工贸易,努力提高科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邯郸、邢台、衡水、沧州 “南厢”地区要因地制宜,拟定加工贸易发展规划,利用港口通道优势,利用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制造行业的特色优势,大量吸引外资兴办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企业和项目。

参考文献:

[1]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许佳:发展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研究[J].财经界,2006,10(下半月刊):242―243

[3]赵革黄国华:25年来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6,12:20―22

河长制工作总结篇9

2014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决策部署,以“河长制”为抓手,把“清三河”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六大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经过努力,我县水环境特别是几条群众反响强烈的黑臭河明显好转,河道水质显著改善。县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100%,溪出境断面自2014年的8月份以来已连续37个月保持在Ⅱ类水水平以上;2014-2016年我县连续三年获得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等级;2015年我县已成功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县;首创的河道“病历卡”及手绘水情图从去年底开始连续被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成果展、中国水利博物馆、省档案馆展出,并上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

一、构建工作体系,协同推进责任落实

一是建立健全河长队伍。2014年1月,我县制定出台了《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构建层级清晰、责任明确、推进有力的“河长制”组织领导体系。位县级领导以身作则,主动担任跨乡镇、水情复杂、治理难度大的河道河长,乡镇领导和村支部书记担任辖区内的河道(段)长,全县条(段)总长987公里的河道实现“河长”全覆盖。为充分发挥河长职责,在河长队伍建设方面,我县实行动态管理方式。根据水环境治理要求与任务,适时调整和充实河长组织体系。我县已先后两次进行调整,提升了、等5条河道河长等级,河长改由县领导担任,乡镇级河长也在领导干部流动到位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更新调整。设置双总河长,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县总河长,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本辖区总河长,对本区域内的河长制工作负总责。目前,我县共设置双总河长名,县、乡、村三级河长名,其中,县级河长名、乡镇(街道)级河长名、村级河长名。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并延伸至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全面落实“一沟一长、一渠一长、一池塘一长”。

二是严格落实河长职责。出台《县县级河长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县级河长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职能,在河道显要位置竖立县、乡、村级“河长公示牌”块,公开各级河长名单、河长职责、治理目标及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河长“管、治、保”职责履行到位。制定出台《县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2020年)》,河长职责进一步拓展,除了履行巡河、协调、监督、检查等职责外,还需承担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6方面主要任务。全面建立完善组织机构,设置河长制办公室,与县治水办合署办公,明确河长制成员单位及职责,统筹协调全县河长制工作。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乡级河长制办公室或落实人员负责河长制工作,全县形成完整的组织运行体系。以县级河长为重点,严格落实河长包河治水责任。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和河道年度工作计划,每条河道做到河长职责、治理目标、工作举措“三明确”。细化各级河长工作职责,完善河道“病历卡”和“河道手绘水情图”,对河道水情时时跟踪,实行动态化管理。

三是坚持全程徒步巡河。以县级河长为重点,严格落实河长包河治水责任。各县级河长带领相关乡镇(街道)、牵头单位人员全程徒步巡河,深入一线排查河道问题,对河道情况、污染现状及河道两岸500米范围内的农业养殖、企业排污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手绘河道水情图,把脉河道“病情”。创新建立河道“病历卡”,开出治水良方,对河道“病情”时时跟踪,实行动态化管理。对巡河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三年来,各级河长巡河累计行程万余公里,发现河道问题余个,并积极落实整改,有力推进了水环境改善。

四是建立健全河道警长。成立“河道警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位公安局领导、所队负责人和辖区民警,对全县河道进行分级认领,担任县、乡、村级“河道警长”。以“预防稳控”为支撑点,做好项目开工风险评估,及时排除涉水纠纷和阻碍施工隐患,依法从重从快,铁腕整治偷排漏排工业污水等涉水犯罪行为,为河长开展工作提供坚实执法保障。

二、坚持水岸同治,全力推进岸上污染源治理

一是开展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围绕“6月底前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目标,深入一线,对小微水体开展拉网式排查。制定《县全境剿灭劣Ⅴ类水行动方案》,全面落实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应对措施和保障来源。召开剿灭劣Ⅴ类水誓师大会,逐一交办“五张清单”,并向27个单位授旗,确保扛旗出征、战则必胜。制定剿灭劣Ⅴ类水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紧扣“截、治、清、修”四个环节,开展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排放口整治、生态配水与修复“六大工程”,统筹推进水体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全县需整治的个小微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市级现场验收。

二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县共有个行政村,除去城中村,共有个建制村。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积极探索创新,总结出了一套山区村庄、历史文化村落生活污水治理的方法模式,有效破解了项目落地难、资金保障压力大等难题,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2014-2016年,完成个建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县所有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从县直机关单位抽调10余名干部组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小组,负责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政策制定、组织协调、项目规划、考核监督等工作;选派名机关干部到项目村担任农村治水第一书记,全程负责群众发动、项目实施等工作。制定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维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稳定运行。目前建成的治污设施已移交第三方运行,总体效果良好。

三是开展工业污水治理。全市首推工业企业清单化管理,根据企业排污总量大小、环境管理级别、环境安全危害程度、环境管理自律行为等对全县家排污重点企业实行分类严格监管,按“轻重有别、分类监管”原则,每一家企业的监管等级、巡查频次、监督人员做到“三到位”,消除监管盲区,确保防范工作主动有力。严格执行产业负面清单,以治污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生态循环化改造力度。三年多来,我县累计关停淘汰企业家,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家,先后完成不锈钢企业酸洗场地整治家、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整治家,“两场一池”规范化改造家,10万吨以上企业水平衡测试家,有效提升了工业污染防治水平。

四是铁腕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循环要求,引导养殖“上山入园”,安排财政资金余万元,关停拆除河道两岸500米范围内对水环境构成威胁的生猪养殖场家,完成非禁养区内的家规模养殖场整治提升。今年,全力推进散养生猪专项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全县需整治的个散养点已全部完成。推进农药化肥统防统治工作,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万亩,实现化肥减量吨、农药减量吨。抓住“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试点县”的有利契机,加快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废弃农药包装物有偿回收项目。投资万元,建设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回收利用畜禽粪便,年回收利用达万吨。

五是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全面提升我县截污纳管水平为目标,我县加大城市污水收集提升力度,先后启动松古平原供水污水一体化工程、县城污水整治提升、南城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江滨污水主干管等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地下污水管网建设部分,三年多来,我县累计投资近亿元,超过了历年管网建设投资的总和。今年,新增城市污水管网公里,建设雨水管网公里,清淤排水管网公里,有力地推进了县城的雨污分流和截污纳管工作。

三、突出规范管理,提升水环境保护能力

一是坚持全民治水。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户外广告的宣传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五水共治”,动员全社会参与治水工作。全县共成立支水环境保护志愿者小分队,志愿者总人数达到余人,参与志愿者活动共计余人次。今年,开展“全民清洁日·剿灭劣Ⅴ类”活动,余名干部群众参与,日清河道、沟渠公里,垃圾余吨。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治水良好氛围。

河长制工作总结篇10

[关键字]河长制;水环境;流域生态治理

随着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持续推进,我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一直面临着严峻形势。为治理水污染,我国从水资源保护到废水处理均作了诸多制度设计,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由于管理碎片化和机构间协同失灵问题的存在,流域环境治理效果欠佳,促使人们认识到传统的单一部门和工程措施在治水理念上的不足①。在2007年太湖爆发蓝藻后,由无锡市首创并率先在江苏省推广实施的河长制,被认为是在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下对水环境行政治理模式的创新。由于较好地解决了部门协同的效率与责任难题,河长制的推行使诸多地区的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鉴于河长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良好效果,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2018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实施河长制。从2015年开始,江西省全面实施河长制;2017年3月,江西省通过《江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修订)》以及《关于以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河长制升级版。中央在全国全面推进河长制以及江西省打造河长制在地方流域生态治理中的升级版,开启了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推广的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系统回顾流域治理的国际实践探索模式与典型经验,全面梳理河长制在我国流域生态治理中的实践探索模式和主要政策管理经验,科学评价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实施成效,准确分析河长制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研究的总体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重点和创新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一、流域治理的国际实践探索与典型经验

流域是指地面水和地下水天然汇集的区域,水资源按流域构成一个统一体。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流域,一个大流域可以按照水系等级分成数个小流域,小流域又可以再分成更小的流域。流域是特殊的自然地理区域,同一流域往往流经多个不同的行政区,而一个行政区也可能包含多个不完整的流域。流域是具有层次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复合系统,流域水循环不仅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同时也是诸多水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共同症结所在。因此,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与水环境实施统一管理,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科学原则①。流域治理一般是指从流域整体利益出发,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主体互动合作的多中心治理格局②。从治理内容看,流域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和行业,内容十分广泛。

不少文献描述了国外流域治理的模式和经验。泰晤士河自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后水质迅速恶化,成为世界上污染最早的河流之一。之后英国成立了治理专门委员会和泰晤士河水务局(公司),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治理过程中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并辅之以充分的资金保障。法国成立了直接隶属环境部的流域管理办事机构――流域水管局,用于塞纳河流域的治理。日本政府在1972―1997年间对其国内最大淡水湖琵琶湖实施了综合开发计划和水质保护规划。为治理圣劳伦斯河,加拿大环境部专门成立了圣劳伦斯河管理中心,建立了由环境部牵头负责,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并积极鼓励社区群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治理。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联邦德国和荷兰在巴塞尔成立了“莱茵河防治污染国际委员会”(ICPR),先后签署了一系列莱茵河环保协议。早在1879年,美国就成立了密西西比河管理委员会这一高效集权的y一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密西西比河的污染整治工作③。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美国则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并于1993年通过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确定田纳西河的流域管理体制④。发达国家流域治理对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启示包括:制定全面的治理规划和统领全流域的法案,以完善流域治理体制,以及建立有效的资金和技术保障机制⑤。

陈坤将国外主要的流域治理模式分为直接管制模式、市场治理模式和协商治理模式三种⑥。罗会华则将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三种模式分为: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行政区域分层治理和流域一体化治理相结合模式,以英、法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流域一体化治理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多部门共同治理模式①。范兆轶和刘莉将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结为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即美国的集中治理模式、日本的分散模式和澳大利亚的集中―分散治理模式。借鉴国外的治理模式,范兆轶和刘莉认为,我国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应该是部门间的综合治理、地域内的综合治理、内容上的综合治理和市场化的综合治理模式的相统一②。

我国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完善水治理体制研究》课题组于2015年总结了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流域管理机构的类型、主要职能及其与相关机构的关系后发现: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涉水事务协商和利益相关者参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流域治理趋势呈现出由单项的治理开发向综合治理开发发展,由被动治理向主动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发展,由短期治理开发向长期战略性开发发展;同时,各国更加注重通过制定长期性的战略规划,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③。

二、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实践模式和主要政策措施

(一)河长制的起源及其应用

2007年春夏之交,太湖爆发大面积蓝藻并引发供水危机。为实现对太湖流域水环境的长期有效治理,中共无锡市委、市政府自我加压,尝试在流域治理机制上进行创新,于当年8月颁布了《关于全面建立“河(湖、库、荡、穑ぶ啤比面加强河(湖、库、荡、穑酆险治和管理的决定》,这份文件的出台被视为河长制的诞生。2008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太湖流域推广河长制,之后江苏全省15条主要入湖河流全面实行双河长制,即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协调解决太湖和河道治理的重任,一些地方还设立市、县、镇、村的四级河长管理体系。随后,这一流域治理的地方创新迅速被其他省市效仿,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

2014年,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矫勇在国新办的一场新闻会上表示,鉴于河长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良好效果,将向全国推广这一地方政府创新的经验。随后两年多,河长制在全国许多省市落地。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截至2016年10月,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河长制探索,其中,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海南8个省(市)在全辖区范围内推行河长制,还有16个省(区、市)在部分市县或流域水系实行了河长制④。经过各地多年的实践,目前河长制的基本制度形态已经比较成熟,作为一种制度已经基本形成。

(二)各地实施河长制的主要实践探索模式和主要政策措施

河长制由无锡市首创,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各地在实行河长制的实践模式和政策措施上大同小异。在组织形式上,均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江西和浙江等省份实施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在实施河长制的大多数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成立河长制管理领导小组,一般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并设立办公室。省级层面设立总河长,由省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河湖所在市、县、乡分级分段设立河长,即河流流经的各县、市政府主要领导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地方层面的河长。牵头部门或人员有所不同:有的在水利部门,有的在环保部门,也有个别地区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担任河长的责任人既有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负责人,也有管理部门负责人;既有水利、环保等主要涉水部门负责人,也有发改、住建等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既有主要领导,也有分管领导。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水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跨行政区域的水域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河长制办公室承担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①。这种由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重要河流的河长,以负责河道、水源地的水环境、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的体制,具有责任明确、任务具体、考核刚性的特征②,解决了以往“各自为政、不相为谋”“九龙治水、群龙无首”的问题,增强了整治力度,提高了治理效率,一经诞生就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被认为是破解当前我国水环境治理困局的制度创新③。

三、河长制在我国流域生态治理中的成效及主要问题

(一)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成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水环境问题牵涉I域众多,涉及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河长制的出现把地方党政领导推到了第一责任人的位置,表明了政府重视环保、强化责任的鲜明态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整合与调度各级行政力量,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治河合力。不少地方通过实施河长制,掌握了主要河湖的基本情况,多数地区建立了“一河一档”,并制定了“一河一策”,加大了整治力度,初步建立了行政督察机制与社会监督机制。实践证明,河长制的推行使诸多地区的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2015年,太湖湖体水质由2007年的Ⅴ类稳定改善为Ⅳ类,富营养化水平由中度改善为轻度,河网水功能区水质持续改善,15条主要入湖河流年平均水质全部为Ⅳ类以上,全部消除Ⅴ类和劣Ⅴ类河流④。苏州市与淮安市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推行河长制以来成效明显。基于河长制取得的成效,江苏省政府要求2013年全省727条省骨干河道建立河长制管护制度,2014年全省2000余条区域重要河道建立河长制管护制度,2015年全省全面建立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河长制管护制度,到2020年实现全省河道管护现代化,构建“互联互通、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现代河网水系⑤。天津市于2013年初实施河长制,至2013年底,全市纳管河道环境卫生达到优秀的河道长度由1338.5km增加到1616.2km,同比上升20.75%;全市河道劣V类水质的比例由85%下降到62%,水质总体实现好转⑥。贵州省三岔河流域自2010年实施河长制,5年来综合达标率提升了40.7%⑦。浙江省2015年完成黑臭河治理累计5106公里,钱塘江所有省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浦阳江流域出境断面由此前的劣Ⅴ类改善为2014年Ⅳ类和2015年Ⅲ类。2016年1―9月,浙江省地表水省控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77.4%,比2010年提升16.3个百分点,劣Ⅴ类占3.6%,比2010年减少了13.1个百分点①。江西省于2015年全面启动河长制,截至2016年底,江西全省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以上,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②。

有分析认为,河长制在改善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严格的追责效应,即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和严格的责任追究保障治水的权威性;二是有效的协同效应,即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积极的协同作战保障治水的效率性;三是有力的执行效应,即通过科学的目标设计和有力的执行措施保障治水的有效性③。除此之外,任敏认为,具有包干性质的河长制,其最大优越性是从制度上解决了激励问题,容易在短期内出成绩④。正是因为河长制能够很好地化解治水的难题,在深入调研、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2月11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省(区、市)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二)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河长制历经了近十年的发展,在体制机制上取得了一些突破,表现出不错的治理效果,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仍然面临一些难题需要破解。从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肯定了河长制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如王书明和蔡萌萌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河长制的优点与不足⑤;另一类是对河长制的长效性提出质疑,认为河长制是在现有制度和措施无法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的背景下,另创一种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制度,是在常规制度之外的临时举措,靠行政强力推行,体现了一定程度的被动性,更是一个短期有效而非长效的制度设置,非治水的常态⑥。现有研究对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河长制本质是一种人治,即职责非法定,这也是目前对河长制非议比较集中的焦点⑦。由地方党政负责人兼任河长容易造成权力自我决策、自我执行、自我监督的状况,难以保证长效性和一贯性⑧。重人治、轻法制的河长制长远实施会影响到水污染防治制度的正规化和常态化建设;同时,由人治带来的高实施成本,也难以在其他生态环境治理中推广和延伸⑨。二是河长制的考核C制不健全,行政问责很难落实。现有的考核都是自上而下的体制内“自考”,并形成了以“表扬和自我表扬”为主的特征,真正的“一票否决”几乎未见⑩。目前,河长制问责的主体主要是当地的纪委、监察局及河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这种由下属职能部门为上级评核的考核机制,由于存在很多利益纠葛,问责结果的公正性也存在疑问???。即使问责主体是上级,在上级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下,也难以保证问责结果的公正性,利益合谋与委托――问题在河长制中难以根除①。三是河长制忽视了社会力量。实践证明,河湖的有效治理不仅要靠政府工作的高效率,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②。有调查显示,对河长制缺乏足够的宣传,大部分居民对政策的基本内容和评估了解有限,社会力量调动严重不足;农村居民的环保责任感不强,农民甚至认为环保工作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③。河长制没有调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民间环保组织的积极性被忽视,政府的应急与社会的旁观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的路径及对策

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运用法治促进河长制的长效化。为解决河长制所存在的法治与人治、临时与长治等矛盾与问题,在法律层面要完善环境法规,把河长制的一些成熟做法上升为法规;推广司法程序(如推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严格环境执法④。通过程序理性的引入和法治品质的提升、目标责任制的法治化与内在化,以及结构优化与法律关系转换,来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标本兼治⑤。尽快建立健全有利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河长制的实施提供规范和支撑。二是加强河长制制度的顶层设计。河长制势必对现有水治理制度体系形成一定冲击,为避免产生新的制度问题,强化与优化顶层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央和省级层面建立综合治水总体规划和长效协调机制,将河长制由原来的被动应急机制转变为常态实施制度。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河流,要建立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建立流域上下游对话机制,改变行政条块分割对流域治理的不利影响,提高涉水行政能力。在行政层面要实施统一规划,完善对水环境治理的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让独立部门和社会组织监督治水效果,以解决治水全过程都是在体制内运行易缺乏透明监督机制的问题⑥。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绩效管理体系,如绿色GDP核算、推行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绩效审计等⑦。三是加强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河长制的实施。群策群力是河长制顺利实施的社会基础,要将宣传教育、文化熏陶、依靠群众等手段结合起来,提高群众的流域保护意识,把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观念内化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和自觉行为。鉴于河湖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应将河湖治理、水资源保护纳入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就开始开展河湖治理、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教育,从小树立并养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和习惯⑧。建立公开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吸收全社会成员参与流域治理,形成全社会参与环境管理的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制度⑨。

五、总体评述与研究展望

(一)总体评述

笔者通过力所能及的文献检索发现,国外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历史比国内更为悠久,经历了从早期推崇市场机制,到后来重视行政控制机制,至当前对合作治理模式的重视,其水污染治理的实践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治理中的河长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河长制出现伊始即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媒体也对这一流域治理创新机制普遍给予了褒扬,但学术界却并没有完全同步跟进。从理论创新与服务决策的角度看,亟待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研究:

第一,关于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实践探索模式与经验总结的系统研究尚属欠缺。从已经实施河长制省市的水环境治理效果来看,河长制在短期内能起到明显改善水质的作用,其实践探索模式与经验是可行的。但是,从长远看,这些模式和经验在流域生态治理中能否发挥长期成效,影响当前实践探索模式发挥长效作用的关键体制机制因素有哪些,其具体的适应条件是什么?目前的研究还无法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化研究。